CN113228206A - 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206A
CN113228206A CN201980085051.XA CN201980085051A CN113228206A CN 113228206 A CN113228206 A CN 113228206A CN 201980085051 A CN201980085051 A CN 201980085051A CN 113228206 A CN113228206 A CN 113228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ransformer
side terminal
terminal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0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206B (zh
Inventor
韩泽洙
李正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t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m Co ltd filed Critical Et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027/297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with pin-like terminal to be inserted in hole of printed 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线圈体(110),由第一平板型线圈(111)和第一绝缘部(112)构成;第二线圈体(120),由第二平板型线圈(121)和第二绝缘部(122)构成;第一线圈元件(C1),插入设置在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之间,以用于在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发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140),形成于第一绝缘部(112)的前端;一次侧端子销(P1),设置在一次侧端子台(140)的端子孔(140a);二次侧端子台(150),形成于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二次侧端子销(P2),设置于二次侧端子台(150)。

Description

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器及适配器用小型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未采用设置用于固定端子销的端子台的端子封装,将用于固定端子销的端子台一体形成于线圈元件本身。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变压器(transformer)为利用电子互感作用而提高或降低交流电压的装置,由原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等构成。
另外,在构成变压器的平面形式的原线圈邻接平面形式的第二线圈的情况下,使第二线圈利用嵌件成型等坚固地设置在成型物内,而需要稳定运行变压器。
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熟知的有注册专利第10-0366241号(公告日:2002年12月31日)“薄膜平面变压器”。
并且,对于为了改善所述第10-0366241号公开的“薄膜平面变压器”的问题即动作特性不良而研发的技术,熟知的有注册号第10-1579427号(公告日:2015年12月22日)的“变压器”。
所述注册号第10-1579427号的“变压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其在双面印刷电路板的两面定型原线圈,在双面印刷电路板的底面邻接通过嵌件成型而将下部第二线圈固定在内部的下部第二线圈成型物,并在双面印刷电路板的上面邻接通过嵌件成型而将上部第二线圈固定在内部的上部第二线圈成型物。
并且,在上述注册号第10-1579427号的“变压器”最终被设置在完成品即充电器或适配器的情况下,为了贴装在充电器或适配器的主板,利用框架(bobin)或端子封装而进行贴装。
该框架[端子封装]以全部包裹磁芯的方式设置而贴装在主板。
但,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10-1579427号的“变压器”存在了如下所述问题。
第一,利用框架[端子封装]而全部外包磁芯、原线圈成型物、第二线圈成型物,并贴装在完成品(充电器、适配器)的主板,因而,其问题在于产品的尺寸非常大,并且,其使得完成品(充电器、适配器)的体积增大而与近来的小型化趋势背道而驰。
第二,在分别制造上下一对第二线圈成型物之后,与原线圈PCB(印制电路板)一起插入磁芯,并再次利用另外的零件即框架[端子封装]而贴装在完成品的主板,由此,零件数量多且组装工序繁杂,因而整体上存在增加变压器的制造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如上所述现有技术问题而研发,本发明的变压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
第一,未采用用于固定端子销的端子封装,将用于固定端子销的端子台一体形成于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具体作为第二线圈元件的绝缘部]本身,使产品(变压器)小型化,并且,减少产品的制造工序和零件数量,
第二,通过产品的小型化,缩小产品的尺寸,并降低产品的高度(变压器的薄形及小型化),
第三,减少零件数量及组装作业工序,从而,节省产品的制造成本,
第四,将第一线圈元件(下面,也简称为“一次侧线圈”)设置在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第二线圈元件](也简称“二次侧线圈”)本身,由此,最小化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间距,
第五,最小化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间距,而提高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磁结合力,从而,提高变压器的电传输效率,
第六,通过最小化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间距而减少损耗自计,并提高电传输效率,
第七,在二次侧线圈和一次侧线圈之间,在为中心对齐的规定位置形成夹持部件,仅在夹持部件插入一次侧线圈的情况下,形成中心对齐,由此,在二次侧线圈和一次侧线圈之间无需另外中心对齐,减少中心对齐作业所需的时间,而提高中心对齐作业性,
第八,在二次侧线圈和一次侧线圈之间,在为中心对齐的正确位置形成夹持部件,通过在该夹持部件设置一次侧线圈的结构,将自导效率最大化,并同时抑制发生波动,
第九,将一次侧线圈内置(装入)第二线圈元件的内部,最小化漏磁通(leakagemagnetic flux),
第十,在第二线圈元件的第一线圈体形成用于抓取第一线圈的夹持部件,第二线圈元件的第二线圈体作为二次侧线圈,同时起到覆盖夹持部件而装入一次侧线圈的盖子作用,利用以往的结构,而以简单的结构最小化体积,并支撑及装入一次侧线圈,
第十一,采用绝缘距离延伸部件,而去除端子封装并解决确保使产品小型化过程中显示的绝缘距离问题,
第十二,采用连接器盖部而解决充电器的金属材质连接器和变压器之间的绝缘问题,
第十三,为了采用上部绝缘膜和下部绝缘膜而解决充电器的金属材质连接器和变压器之间的绝缘问题,而提供合适的变压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体,由第一平板型线圈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由第一端子和从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形成第一中央孔,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一次侧线圈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体,并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发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形成一次侧端子孔,并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前端与第一绝缘部形成为一体;多个一次侧端子销,插入所述一次侧端子台的端子孔,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连接;二次侧端子台,形成于第一绝缘部的后端,并形成二次侧端子孔;多个二次侧端子销,插入所述二次侧端子台的二次侧端子孔,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
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体,由第一平板型线圈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由第一端子和从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形成第一中央孔,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盖子,为以与所述第一中央孔对应的方式形成中央通孔的合成树脂材质,供覆盖所述第一线圈体;第一线圈元件,插入所述第一线圈体和盖子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发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形成一次侧端子孔,并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前端与第一绝缘部形成为一体;多个一次侧端子销,插入所述一次侧端子台的端子孔,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连接;二次侧端子台,形成于第一绝缘部的后端,并形成二次侧端子孔;多个二次侧端子销,插入所述二次侧端子台的二次侧端子孔,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
用于实现如上所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体,由第一平板型线圈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由第一端子和从所述第一端子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形成第一中央孔,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第二线圈体,由第二平板型线圈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二绝缘部,其中,所述第二平板型线圈由第二端子和从所述第二端子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二线圈图案单元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二绝缘部,形成第二中央孔,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二端子之外的第二平板型线圈;第一线圈元件,插入所述第一线圈体和第二线圈体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发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形成一次侧端子孔,并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前端与第一绝缘部形成为一体;多个一次侧端子销,插入所述一次侧端子台的端子孔,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连接;二次侧端子台,形成于第一绝缘部的后端,并形成二次侧端子孔;多个二次侧端子销,插入所述二次侧端子台的二次侧端子孔,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
发明的效果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变压器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未采用用于固定端子销的端子封装,将用于固定端子销的端子台一体形成于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作为第二线圈元具体为绝缘部]本身,使产品(变压器)小型化,并减少产品的制造工序和零件数量。
第二,通过产品的小型化,而减少产品的尺寸,并降低产品的高度(变压器的薄型及小型化)。
第三,减少零件数量及组装作业工序,而节省产品的制造成本。
第四,将变压器用第一线圈元件(下面,简称为一次侧线圈)设置在第二线圈元件本身,而最小化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间距。
第五,最小化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间距,而提高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磁结合力而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第六,最小化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之间的间距而缩小损耗自计,其结果为具有提高变压器的效率的效果。
第七,在二次侧线圈和一次侧线圈之间,在中心对齐的正确位置形成夹持部件,并仅在夹持部件插入一次侧线圈的情况下,为中心对齐,由此,无需在二次侧线圈和一次侧线圈之间进行另外的中心对齐,减少在中心对齐作业缩短所要的时间,而提高中心对齐作业效率。
第八,在二次侧线圈和一次侧线圈之间为中心对齐的正确位置形成夹持部件,通过在该夹持部件设置一次侧线圈,能够提高变压器的效率,并抑制发生波动。
第九,将一次侧线圈装入第二线圈元件的内部而将漏磁通降到最少。
第十,在第二线圈元件的第一线圈体形成用于抓取一次侧线圈的夹持部件,第二线圈元件的第二线圈体起到二次侧线圈功能,同时起到覆盖设置在第一线圈体的夹持部件而装入的盖子的作用,由此,通过利用以前的结构的简单的结构,最小化体积,并支撑及装入一次侧线圈。
第十一,采用绝缘距离延伸部件而去除端子封装,并解决在将产品小型化的过程中呈现的确保绝缘距离问题。
第十二,采用连接器盖部而解决充电器的金属材质连接器和变压器之间的绝缘问题。
第十三,采用上部绝缘膜和下部绝缘膜而解决充电器的金属材质连接器和变压器之间的绝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的立体图;
图2的(a)为图1的侧面图,图2的(b)为图1的平面图;
图3的(a)为图1的背面图,图3的(b)为图1的正面图;
图4为图1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的变形的实施例的背面图;
图6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中,将一次侧线圈元件C1装入内部而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为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中,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为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的凹部构成图;
图9为图1中绝缘结构体200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底面图;
图11为图9的平面图;
图12为图9的背面立体图;
图13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中,第一线圈元件C1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压器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涉及一种使用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充电器或适配器的充电器及适配器用小型变压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中,下面的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全部从第一线圈元件C1磁感应而与发生感应电流的第二线圈元件相对应。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包括:第一线圈体110,由第一平板型线圈111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由第一端子111a和从所述第一端子111a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111b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形成第一中央孔110a,并由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111a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第一线圈元件C1,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110产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140,形成一次侧端子孔140a,并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前端(第一端子的相反方向)与第一绝缘部112一体形成;多个(例如,4个)一次侧端子销P1,插入所述一次侧端子台140的端子孔140a,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连接;二次侧端子台150,形成于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并形成有二次侧端子孔150a;多个(例如,两个)二次侧端子销P2,插入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的二次侧端子孔150a,并与所述第一端子111a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是指将第一线圈元件C1和一个第一线圈体110作为基本结构的变压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包括:第一线圈体110,由第一平板型线圈111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由第一端子111a和从所述第一端子111a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111b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形成第一中央孔110a,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111a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第二线圈体120,由第二平板型线圈121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二绝缘部122构成,其中,所述第二平板型线圈121由第二端子121a和从所述第二端子121a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二线圈图案单元121b构成,另外,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二绝缘部122,形成第二中央孔120a,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二端子121a之外的第二平板型线圈121;第一线圈元件C1,插入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发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140,形成一次侧端子孔140a,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前端(第一端子的相反方向)或第二绝缘部122的前端中形成至少一处形成;多个(例如,4个)一次侧端子销P1,插入所述一次侧端子台140的端子孔140a,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连接;二次侧端子台150,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或第二绝缘部122的后端的至少一处,并形成二次侧端子孔150a;多个(例如,两个)二次侧端子销P2,插入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的二次侧端子孔150a,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111a、121a连接。
该情况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是指将第一线圈元件C1与两个第二线圈元件[第一线圈体110及第二线圈体120]作为基本结构的变压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磁芯M1,以横向的截面为
Figure BDA0003124119370000071
形状的方式在中央形成中腿M1a,所述中腿(middle leg,M1a)内插至第一中央孔、第二中央孔110a、120a和中央通孔C1a,将用于提高第一线圈元件C1和第二线圈元件即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之间的磁结合力的漏磁通最小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板状的第一垂直板113,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相对于第一绝缘部112垂直形成,确保二次侧端子销P2和一次侧[是指第一线圈元件C1及磁芯M1]之间绝缘距离;板状的第二垂直板123,在所述第二绝缘部122的后端相对于第二绝缘部122垂直形成,屏蔽二次侧端子销P2和一次侧[是指第一线圈元件C1及磁芯M1]之间的磁力,另外,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在所述第一垂直板113和第二垂直板123中至少一处形成。
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从所述第一垂直板113或第二垂直板123向外(后方)突出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形成于所述第一垂直板113或第二垂直板123,以使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端子111a或第二端子121a接触,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支撑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111a、121a,并固定所述二次侧端子销P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锁定部件114、124,相互联接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以用于稳固固定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之间的第一线圈元件C1。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插入凹槽114,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的一侧;插入突起124,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线圈体120的一侧,以使以拆卸式插入结合至所述插入凹槽114。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夹持部件115、116,以防止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之间滑脱或端隙的方式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
所述第二线圈体120按压第一线圈元件C1而防止第一线圈元件C1发生端隙或移动。
所述第二线圈体120起到覆盖设置在所述内侧突起115和外侧突起116之间的第一线圈元件C1的盖子(cover)的作用。
图8为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的结构图。
在如图8显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情况下,未采用所述第二线圈体120,作为该置换的结构,作为使用盖子130的情况的实施例,其它结构全部统一。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包括:第一线圈体110由第一平板型线圈111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由第一端子111a和从所述第一端子111a延伸而形成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111b构成,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形成第一中央孔110a,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111a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盖子130,通过以与所述第一中央孔110a对应的方式形成有中央通孔130a的合成树脂材质覆盖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第一线圈元件C1,插入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盖子130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发生感应电流;一次侧端子台140,形成一次侧端子孔140a,并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前端(第一端子的相反方向)或所述盖子130的前端中的至少一处与第一绝缘部112或盖子130形成为一体;多个(例如,四个)一次侧端子销P1,二次侧端子台150,插入所述一次侧端子台140的端子孔140a,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连接;二次侧端子台150,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与第一绝缘部112形成为一体,并形成二次侧端子孔150a;多个(例如,两个)二次侧端子销P2,插入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的二次侧端子孔150a,并与所述第一端子111a连接。
具体地,所述一次侧端子台140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前端,或形成于盖子130的前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板状的第一垂直板113,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相对于第一绝缘部112垂直形成,增加二次侧端子销P2和一次侧[是指第一线圈元件C1及磁芯M1]之间的绝缘距离,另外,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从所述第一垂直板113向外(后方)突出形成。
并且,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形成于所述第一垂直板113,以使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端子111a接触的方式使,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支撑所述第一端子111a,并固定所述二次侧端子销P2。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夹持部件115、116,在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盖子130相对的状态下,以防止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盖子130之间滑脱或存在端隙的方式,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锁定部件114、134,稳固地固定被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体210和盖子130之间的第一线圈元件C1,相互联接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盖子130。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插入凹槽114,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的一侧;插入突起(134),以拆卸式插入结合至所述插入凹槽114的方式突出形成于所述盖子130的一侧。
之后,对所述夹持部件115、116的具体结构说明。
所述夹持部件115、116包括:内侧突起115,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的里面110b,与第一线圈元件C1的中央通孔C1a的内周面接触,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的中央通孔C1a的内周面;外侧突起116,从所述内侧突起115向外分隔,而突出形成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的里面110b,与第一线圈元件C1的外周面接触,而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的外周面,另外,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配置于第一线圈体110的里面110b,插入所述内侧突起115和外侧突起116之间而被夹持。
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被设置在形成第一线圈体110和内侧突起115和外侧突起116和盖子130的插入空间(S1)。
所述内侧突起115突出形成为框型,所述外侧突起116突出形成为框型。
所述内侧突起115和外侧突起116与所述第一绝缘部112形成为一体。
所述内侧突起115和外侧突起116通过嵌件成型与所述第一绝缘部112形成为一体。
另外,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不管是如缠绕绝缘的线圈而形成线圈卷绕形第一线圈元件C1,抑或是如图13显示所示,在PCB基板形成电路图案的基板型第一线圈元件C1的任意情况下,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即,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与其形式或线圈的绕线方法无关,包含所有用于发生第一次感应电流而在第二线圈引起感应电流的元件。
下面对确保产品的小型化的绝缘距离以及安全距离问题的技术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还包括: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由板状的第一底板211和一对插入杆212、213构成,其中,所述一对插入杆212、213,用于供内插所述第一垂直板113的下侧而插入,在所述第一底板211保持间距并分隔,而向上方直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以解决因缩短磁芯M1和二次侧端子销P2之间的距离,而难以确保绝缘距离的问题为目的,为了延长磁芯M1和二次侧端子销P2之间的绝缘距离,所述第一垂直板113插入通过所述一对插入杆212、213而形成的通道(H1)。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合成树脂材质的连接器盖部220,在贴装变压器A的完成品(例如,充电器)一次侧电路和二次侧电路相互绝缘,该绝缘应当设定在所设定的距离(安全距离)以内,以用于最大化限制影响,内部形成连接器插入空间220a而外包充电器(未图示)的连接器(未图示)(例如,USB连接器)而增加充电器的连接器和磁芯M1之间的绝缘的距离。
所述连接器盖部220包括:左右侧壁221、222,从左右侧覆盖连接器;顶223,连接所述左右侧壁221、222的上部;后壁224,连接所述左右侧壁221、222的后端,另外,通过所述左右侧壁221、222和顶223而形成连接器插入空间220a。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压器A中,还包括:第二底板230,一侧与所述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的第一底板211相连,另一侧与所述连接器盖部220的后壁224相连,与所述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和连接器盖部220形成为一体;上部绝缘膜240,在所述连接器盖部220的顶223向上方突出形成,而使充电器的连接器和变压器A之间绝缘;下部绝缘膜250,在所述第二底板230的下面向下方突出,使充电器的一次侧电路部和二次侧电路部绝缘。
所述上部绝缘膜240包括:第一上部横膜241,从所述顶223的横边向上方突出形成;第一上部竖膜242,从所述第一上部横膜241垂直弯曲,而从顶223的竖边向上方突出形成;第二上部横膜243,以从所述顶223脱离并同时与所述第一上部横膜241相对的方式从所述第一上部竖膜242垂直弯曲;第二上部竖膜244,从所述第二上部横膜243向外垂直弯曲。
所述下部绝缘膜250包括:第一下部竖膜251,与所述连接器盖部220的后壁224对齐而从所述第二底板230的下面向下方突出形成;下部倾斜膜252,从所述第一下部竖膜251射线弯曲而向下方突出形成;下部横膜253,以从所述第二底板230脱离并同时与所述第二上部横膜243合并的方式与第二上部横膜243形成为一体;第二下部横膜254,以从所述下部横膜253向外垂直弯曲并与所述第二上部竖膜244合并的方式与第二上部竖膜244形成为一体。
将由所述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和连接器盖部220和第二底板230和上部绝缘膜240及下部绝缘膜250构成的整体称为绝缘结构体200。
所述第二底板230为将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和连接器盖部220一体化为一个模块的结构。
所述绝缘结构体20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由树脂注塑工艺制造。
另外,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的变形的实施例的背面图。
如图显示所示,显示二次侧端子台150形成为一束,以同时夹持两个二次侧端子台150,在该情况下,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未说明的附图编号Br为用于串联连接第一线圈图案单元111b和第二线圈图案单元121b的连接单元Br。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变压器A不管是通过连接单元Br串联连接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的结构,或者是不具有连接单元Br而并联连接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的结构的任何情况下,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由此,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除了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之外,本发明在不变更技术思想或必要的特征的情况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自明,能够通过其它具体形式实施。因此,应当理解,并非排除上述实施例。
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范围显示,并非所述具体说明,从权利要求范围的意义及范围及同等概念得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形式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线圈体(110),由第一平板型线圈(111)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型线圈(111)由第一端子(111a)和从所述第一端子(111a)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一线圈图案单元(111b)构成;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一绝缘部(112),形成第一中央孔(110a),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一端子(111a)之外的第一平板型线圈(111);
第二线圈体(120),由第二平板型线圈(121)和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二绝缘部(122)构成,其中,所述第二平板型线圈(121),由第二端子(121a)和从所述第二端子(121a)延伸而形成为平板型螺旋状图案的第二线圈图案单元(121b)构成;所述合成树脂材质的第二绝缘部(122),形成第二中央孔(120a),并内置除了所述第二端子(121a)之外的第二平板型线圈(121);
第一线圈元件(C1),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发生感应电流;
一次侧端子台(140),形成一次侧端子孔(140a),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前端或第二绝缘部(122)的前端中的至少一处形成;
多个一次侧端子销(P1),插入设置在所述一次侧端子台(140)的端子孔(140a),并与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连接;
两个二次侧端子台(150),在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或第二绝缘部(122)的后端的至少一处形成,并形成二次侧端子孔(150a);
两个二次侧端子销(P2),插入设置在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的二次侧端子孔(150a),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111a、121a)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板状的第一垂直板(113),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2)的后端,而屏蔽二次侧端子销(P2)和磁芯(M1)之间的磁场;
板状的第二垂直板(123),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部(122)的后端而屏蔽二次侧端子销(P2)和磁芯(M1)之间的磁场,
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在所述第一垂直板(113)和第二垂直板(123)中的至少一处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侧端子台(150)从所述第一垂直板(113)或第二垂直板(123)向外突出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夹持部件(115、116),以防止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之间滑脱或存在端隙的方式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由板状的第一底板(211)和一对插入杆(212、213)构成,其中,所述插入杆(212、213),为了内插所述第一垂直板(113)的下侧而插入,所述在第一底板(211)设定间距并分隔而向上方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为了增加磁芯(M1)和二次侧端子销(P2)之间的绝缘距离,所述第一垂直板(113)插入通过所述一对插入杆(212、213)而形成的插入通道(H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合成树脂材质的连接器盖部(220),用于在内部形成连接器插入空间(220a)时,外包充电器的连接器而增加充电器的连接器和磁芯(M1)之间的绝缘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底板(230),一侧与所述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的第一底板(211)相连,另一侧与所述连接器盖部(220)的后壁(224)相连,而与所述绝缘距离延伸部件(210)和连接器盖部(220)形成为一体;
上部绝缘膜(240),在所述连接器盖部(220)的顶(223)向上方突出形成,而用于充电器的连接器和变压器(A)之间绝缘;
下部绝缘膜(250),在所述第二底板(230)的下面向下方突出,而充电器的一次侧电路部和二次侧电路部发生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件(115、116)包括:
内侧突起(115),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的里面(110b),与第一线圈元件(C1)的中央通孔(C1a)的内周面接触而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的中央通孔(C1a)的内周面;
外侧突起(116),从所述内侧突起(115)向外分隔,而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体(110)的里面(110b),与第一线圈元件(C1)的外周面接触而抓取第一线圈元件(C1)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线圈元件(C1)配置在第一线圈体(110)的里面(110b),插入所述内侧突起(115)和外侧突起(116)之间而被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锁定部件(114、124),为了稳固地固定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110、120)之间的第一线圈元件(C1),而相互联接所述第一线圈体(110)和第二线圈体(120)。
CN201980085051.XA 2018-12-27 2019-12-26 变压器 Active CN113228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71272A KR102109367B1 (ko) 2018-12-27 2018-12-27 변압기
KR10-2018-0171272 2018-12-27
PCT/KR2019/018441 WO2020138938A1 (ko) 2018-12-27 2019-12-26 변압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206A true CN113228206A (zh) 2021-08-06
CN113228206B CN113228206B (zh) 2023-04-14

Family

ID=7092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051.XA Active CN113228206B (zh) 2018-12-27 2019-12-26 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09367B1 (zh)
CN (1) CN113228206B (zh)
WO (1) WO20201389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1596B1 (ko) * 2020-08-17 2022-07-15 주식회사 에이텀 교차 삽입형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227358B1 (ko) 2020-12-08 2021-03-11 이지윤 평판형 변압기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1208A (ja) * 1992-11-10 1994-05-31 Hitachi Ltd トランスおよび電源装置
JPH08130127A (ja) * 1994-06-15 1996-05-21 Nippondenso Co Ltd 高圧トランス及び放電灯回路
JP2000012345A (ja) * 1998-06-24 2000-01-14 Nagano Japan Radio Co トランス用ボビンおよびトランス
JP2001167949A (ja) * 1999-12-08 2001-06-22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リアクター
JP200430385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Tdk Corp 薄型大電流トランス
JP2004349562A (ja) * 2003-05-23 2004-12-09 Keihin Corp トランス及びトランス用コイル
JP2006294872A (ja) * 2005-04-11 2006-10-26 Sony Corp コイルボビン及びそのコイルボビン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2009252787A (ja) * 2008-04-01 2009-10-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0171161A (ja) * 2009-01-22 2010-08-0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CN202758705U (zh) * 2012-04-24 2013-02-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3594874A (zh) * 2012-08-16 2014-02-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应用
JP2014236128A (ja) * 2013-06-03 2014-12-1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N104979071A (zh) * 2014-04-01 2015-10-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479264Y1 (ko) * 2014-12-15 2016-01-08 디피씨 주식회사 변압기용 단자구조체
KR101610339B1 (ko) * 2014-11-10 2016-04-08 주식회사 솔루엠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7195293A (ja) * 2016-04-21 2017-10-26 Fdk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CN107645231A (zh) * 2016-07-20 2018-01-30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
JP2018032851A (ja) * 2016-08-24 2018-03-01 ▲りつ▼京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共振型高電流密度変圧器
KR20180110331A (ko) * 2017-03-28 2018-10-10 유원용 변압기용 평판형 2차 코일 소자 어셈블리
CN216749553U (zh) * 2022-02-28 2022-06-14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9427B1 (ko) 2015-10-28 2015-12-22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씨 트랜스포머
KR101655970B1 (ko) 2016-03-11 2016-09-08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씨 2차코일 인서트 사출성형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1208A (ja) * 1992-11-10 1994-05-31 Hitachi Ltd トランスおよび電源装置
JPH08130127A (ja) * 1994-06-15 1996-05-21 Nippondenso Co Ltd 高圧トランス及び放電灯回路
JP2000012345A (ja) * 1998-06-24 2000-01-14 Nagano Japan Radio Co トランス用ボビンおよびトランス
JP2001167949A (ja) * 1999-12-08 2001-06-22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リアクター
JP200430385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Tdk Corp 薄型大電流トランス
JP2004349562A (ja) * 2003-05-23 2004-12-09 Keihin Corp トランス及びトランス用コイル
JP2006294872A (ja) * 2005-04-11 2006-10-26 Sony Corp コイルボビン及びそのコイルボビン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2009252787A (ja) * 2008-04-01 2009-10-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0171161A (ja) * 2009-01-22 2010-08-0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CN202758705U (zh) * 2012-04-24 2013-02-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3594874A (zh) * 2012-08-16 2014-02-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应用
JP2014236128A (ja) * 2013-06-03 2014-12-1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N104979071A (zh) * 2014-04-01 2015-10-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10339B1 (ko) * 2014-11-10 2016-04-08 주식회사 솔루엠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479264Y1 (ko) * 2014-12-15 2016-01-08 디피씨 주식회사 변압기용 단자구조체
JP2017195293A (ja) * 2016-04-21 2017-10-26 Fdk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CN107645231A (zh) * 2016-07-20 2018-01-30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
JP2018032851A (ja) * 2016-08-24 2018-03-01 ▲りつ▼京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共振型高電流密度変圧器
KR20180110331A (ko) * 2017-03-28 2018-10-10 유원용 변압기용 평판형 2차 코일 소자 어셈블리
CN216749553U (zh) * 2022-02-28 2022-06-14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09367B1 (ko) 2020-05-28
WO2020138938A1 (ko) 2020-07-02
CN113228206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9483B (zh)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US104836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068717B1 (ko) 전력 저장 어셈블리를 지지하는 장치
KR102477104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3228206B (zh) 变压器
KR102583722B1 (ko) 변압기
CN107425324B (zh) 连接器
CN108010688B (zh) 三相ac电抗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89172B1 (ko) 플랫 타입 트랜스포머
US9472358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EP2985839B1 (en) Plug
JP2006216914A (ja) 電子部品収容ケース
KR20150002449U (ko) 코일 몰딩형 케이스를 구비한 무선충전기
JP6395163B1 (ja) 電子機器
CN210156235U (zh) 一种刮须插座
JP7266513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TWI834062B (zh) 配線器具
KR102262613B1 (ko) 평판형 변압기용 코일체 어셈블리 및 평판형 변압기
CN216488915U (zh) 连接器
CN219419445U (zh) 电芯极柱插接结构和电池
CN217983054U (zh) 一种uu型变压器
CN218958732U (zh) 一种新型驱动器电机
CN220368692U (zh)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20587503U (zh) 固定结构及电子雾化器具
CN215069574U (zh) 一种磁芯接地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