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8705U -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8705U
CN202758705U CN201220302946XU CN201220302946U CN202758705U CN 202758705 U CN202758705 U CN 202758705U CN 201220302946X U CN201220302946X U CN 201220302946XU CN 201220302946 U CN201220302946 U CN 201220302946U CN 202758705 U CN202758705 U CN 202758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lock
coil
bobbin
primary si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029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辉
严在根
千贞淑
千明殖
徐祥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8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87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3Insulation between winding turns, between win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6Insulation of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该线圈组件小但是能够确保线圈组件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被设置为与芯相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芯之间的距离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被设置为与芯隔开的距离比所述绝缘距离大。

Description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4月24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2-004276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这样一种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该线圈组件小但是能够确保线圈组件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各种电子装置的尺寸减小及变薄,已经在努力减小用于电子装置的线圈组件的高度或安装面积。
然而,线圈组件的尺寸减小使得线圈组件难以基于国内和国外的规定,满足绝缘性能的要求或者确保如在安全标准中限定的绝缘距离等。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通过在单个线圈架上顺序地缠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并将芯结合到线圈架而形成的线圈组件。
然而,在小的线圈组件的情况下,由于线圈组件的线圈架小,所以可能难以确保初级侧外部连接端子和次级侧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绝缘距离。即,当线圈架被形成为具有小于绝缘距离的厚度时,可能难以合适地设置初级端子和次级端子。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次级侧使用将铠装线缆等连接到次级线圈并引导铠装线缆远离线圈架(而不使用外部连接端子)的方法。
然而,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线圈组件中,由于次级侧被构造成线而非外部连接端子,所以次级侧不固定。
因此,不容易安装或操作线圈组件,需要通过手工操作来安装每个线圈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该线圈组件小但是能够确保线圈组件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该线圈组件小且允许自动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被设置为与芯相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芯之间的距离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被设置为与芯隔开的距离比所述绝缘距离大。
线圈架可包括:第一端子紧固部分,设置在线圈架的缠绕部分的下方;第二端子紧固部分,设置在所述缠绕部分的上方,其中,第一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一端子紧固部分,第二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
线圈架可包括:管状的主体部分,线圈围绕所述主体部分缠绕;多个凸缘部分,从主体部分的端部沿着主体部分的外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端子紧固部分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从所述多个凸缘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向外突出。
第一端子紧固部分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凹槽,线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凹槽被引导到线圈架的外部;至少一个引出凹入,将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引出的线圈引导到外部连接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安装在不同的基板上。
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可被设置为沿着相反的方向突出。
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可与芯隔开不同的距离。
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中的任意一个和芯之间的距离可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芯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紧固到线圈架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第一基板,线圈组件的第一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线圈组件的第二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二基板。
电子装置还可包括绝缘盖,绝缘盖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和线圈组件之间,以确保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和线圈组件之间的绝缘。
绝缘盖可包括:线圈组件容纳部分,容纳线圈组件;连接器容纳部分,容纳连接器,外部线缆连接到连接器。
连接器容纳部分可被设置为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相对,并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接合。
绝缘盖的一部分可插入在线圈组件和连接器之间,以确保线圈组件和连接器之间的绝缘。
线圈组件的第二连接端子可穿过绝缘盖紧固到第二基板。
绝缘盖可确保安装在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元件和安装在第二基板上的电子元件之间的绝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芯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基板,线圈组件的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基板;绝缘盖,插入在基板和线圈组件之间,以确保基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绝缘。
绝缘盖可包括容纳线圈组件的线圈组件容纳部分,基板可电连接到线圈组件的穿过绝缘盖的外部连接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允许保持小尺寸,同时克服由于小尺寸而导致的确保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的困难。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及其他优点将会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在图1中示出的“A”方向的线圈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在图1中示出的“B”方向的线圈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之前,在下面将描述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该被解释为具有通常的或字典的含义。这些术语或词语应该在发明人可适当地限定术语以按照最佳方式描述他或她的发明的原则的基础上,被解释为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一致。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及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意图是,如果在提交本申请时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等同物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覆盖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将始终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将省略对与公知功能或构造有关的详细描述,以不使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变得不必要地模糊。在附图中,可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一些元件的形状和尺寸。此外,每个元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在图1中示出的“A”方向的线圈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在图1中示出的“B”方向的线圈组件的侧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这里,图2至图4示出了线圈组件,为了方便解释,在图2至图4中省略了线圈。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可以是小变压器,其包括线圈50、线圈架20及芯40。
线圈50可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可缠绕在形成于线圈架20中的缠绕部分29中。这里,次级线圈可缠绕在线圈架20的缠绕部分29中,使得次级线圈堆叠在初级线圈上,反过来,可首先缠绕次级线圈,然后,初级线圈可缠绕在次级线圈上同时堆叠在次级线圈上。
此外,彼此电绝缘的多个线圈可缠绕在缠绕部分29中,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即,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中,初级线圈可由用于施加各种电压的多个线圈形成,且可以以对应的方式通过次级线圈提取各种电压。
为此,构成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的多个线圈可具有不同的厚度,且所述多个线圈的缠绕数量也可以不同。此外,单股线可用作线圈50,或者通过扭绞多股线形成的绞合线可用作线圈50。
线圈50的引线连接到设置在线圈架20中的外部连接端子26。
如图4所示,线圈架20可包括:管状的主体部分22,包括通孔21,通孔21形成在主体部分22的中央;凸缘部分23,形成在主体部分22上;外部连接端子26,线圈50通过外部连接端子26电连接且物理连接到外部;端子紧固单元24,外部连接端子26紧固到端子紧固单元24。
形成在主体部分22中的通孔21用作通道,芯40的一部分插入到该通道中。在本实施例中,以通孔21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作为示例。由于根据芯40的形状构造通孔21的截面,所以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架20不限于此,通孔21可根据插入到通孔21中的芯40的形状而具有各种形状。
凸缘部分23可形成为使得凸缘部分23从主体部分22的端部沿着主体部分22的外径方向(即,从主体部分22的中央朝着外部的方向)延伸。因此,形成在主体部分22的外周表面和凸缘部分23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用作缠绕部分29,线圈50缠绕在缠绕部分29中。
凸缘部分23用于从两侧支撑缠绕在缠绕部分29中的线圈50,保护线圈50免受外部影响,确保线圈50和外部之间的绝缘特性。
端子紧固单元24可从线圈架20的凸缘部分23延伸。
详细地说,端子紧固单元24可沿着主体部分22的外径方向从凸缘部分23突出到外部。
具体地说,端子紧固单元24可包括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
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可设置在缠绕部分29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被形成为从凸缘部分23向下突出。因此,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可分别形成在两个凸缘部分23上。
此外,至少一个外部连接端子26紧固到端子紧固单元24的端部。外部连接端子26可被紧固为从线圈架20向下突出。
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被设置为与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相对。即,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可设置在缠绕部分29的上方。此外,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6可紧固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的端部。
外部连接端子26可紧固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使得外部连接端子26从线圈架20向上突出。因此,紧固到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的外部连接端子26a(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连接端子”)及紧固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的外部连接端子26b(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连接端子”)可被设置为沿着相反的方向突出。这里,第一连接端子26a可以是初级侧端子26a,初级线圈连接到初级侧端子26a,第二连接端子26b可以是次级侧端子26b,次级线圈连接到次级侧端子26b。
当第一连接端子26a和第二连接端子26b沿着相反的方向设置时,可能难以使第一连接端子26a和第二连接端子26b一起安装在单个基板上。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中,可使用至少两个基板而非单个基板安装第一连接端子26a和第二连接端子26b。
即,第一连接端子26a和第二连接端子26b可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基板上,而非安装在单个基板上。这将在下面将描述的电子装置(图5中的200)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此外,在线圈组件中,为了确保第一连接端子26a和第二连接端子26b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一连接端子26a和第二连接端子26b彼此隔开特定距离。
为此,端子紧固单元24的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中的任意一个可从凸缘部分23延伸地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比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突出得更长。这将会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在线圈组件100中,第一连接端子26a和芯40(将描述)相邻地设置。这里,第一连接端子26a和芯40之间的距离可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短。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芯40没有电连接到第一连接端子26a,但是由于芯40和第一连接端子26a之间的距离非常短,所以芯40和第一连接端子26a可被认为具有基本相同的电势。
因此,应该确保从第二连接端子26b到芯40的绝缘距离,而非确保从第二连接端子26b到第一连接端子26a的绝缘距离。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芯40和第二连接端子26b之间的绝缘距离,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被形成为从凸缘部分23突出的距离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大。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中,第一连接端子26a被设置为与芯40相邻,第二连接端子26b被设置为与芯40隔开的距离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大。即,从初级侧端子26a到芯40的距离和从次级侧端子26b到芯40的距离不同。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相对地进一步突出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即,芯40可被设置为与第二连接端子26b相邻,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可相对更长地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可被形成为具有这样的距离,所述距离允许确保芯40和第一连接端子26a之间的绝缘距离。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紧固单元24可具有至少一个引出凹入28和至少一个凹槽27。
引出凹入28允许缠绕在缠绕部分29中的线圈50的引线插入到引出凹入28中,这里,线圈50的引线可通过引出凹入28被引导到外部连接端子26。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出凹入28形成在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的与缠绕部分29相对的侧部。这确保了线圈50的连接到次级侧端子26b的引线和缠绕在缠绕部分29中的线圈50之间的绝缘。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凹槽27提供通道,从而允许线圈50的引线被引导到外部,即,被引导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的形成有引出凹入28的侧部。即,缠绕在缠绕部分29中的线圈50的引线穿过凹槽27,被引导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的外表面,然后,沿着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的引出凹入28设置,以连接到次级侧端子26b。
凹槽27形成为具有敞开的一侧。即,凹槽27设置在比芯40高的位置,通过芯40的顶部敞开到外部。通过这样的构造,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中,线圈可在制造时容易地被自动缠绕。因此,虽然线圈组件100小,但是可非常容易地制造线圈组件10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引出凹入28和凹槽27形成在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中的情况作为示例。由于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延伸地突出而导致可增加这种构造,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即,当由于端子紧固单元24从线圈架20延伸地突出而导致需要固定线圈50的引线的运动时,引出凹入28和凹槽27可形成在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上。另外,引线凹入28和凹槽27可形成在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两者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如描述那样构造的线圈架20可通过注射成型容易地制造,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线圈架20可通过各种其他方法(例如,冲压加工等)制造。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架20可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可由具有高耐热性和高耐电压性的材料制成。聚苯硫醚(PPS)、液晶聚酯(LC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酚醛树脂等可用作用于形成线圈架20的材料。
芯40的一部分插入到形成在线圈架20内的通孔21中,以形成磁路。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一对芯40。所述一对芯40可分别地插入到线圈架20的通孔21中,所述一对芯40在彼此面对的同时彼此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EE”芯可用作所述一对芯40。即,可通过将两个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状的“E”形芯结合而构造所述一对芯40。
所述一对芯40可由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高饱和磁通密度、高稳定性及低制造成本的Mn-Zn基铁素体制成。然而,所述一对芯40的材料或形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材料或形状。
根据本实施例的如上所述构造的线圈组件100是设置在充电装置、电源装置等中的变压器,线圈组件100可以是被施加相对高的电压的小变压器。
例如,线圈组件100可以是即使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最大电压差为500V或更大值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使用的变压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要求初级侧端子26a和次级侧端子26b彼此隔开的距离比绝缘距离(例如,5mm或更大值)大。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压器中,初级侧端子26a和次级侧端子26b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为5mm或更大值,但是这里,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芯40被设置为非常靠近初级侧端子26a,所以芯40可被认为具有与初级侧端子26a的电势相同的电势。
因此,应该确保次级侧端子26b和芯40之间的绝缘距离,而非确保次级侧端子26b和初级侧端子26a之间的绝缘距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与芯40的绝缘距离,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在芯40的上表面上方突出为具有比绝缘距离(例如,5mm)大的长度。因此,次级侧端子26b和芯40隔开的距离比绝缘距离大,从而确保次级侧端子26b和芯40之间的绝缘距离。
同时,已经基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是变压器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最大电压差在500V至600V范围内变化的情况描述了绝缘距离。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的初级侧端子26a和次级侧端子26b之间的距离不限于5mm。即,初级侧端子26a和次级侧端子26b之间的距离及次级侧端子26b和芯40之间的绝缘距离可根据变量(例如,施加到线圈组件的电压、线圈的绝缘特性等)改变。
按照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具有小尺寸,但是与现有技术(在现有技术中,线圈作为线连接到外部)不同的是,线圈50通过外部连接端子26(即,初级侧端子26a和次级侧端子26b)连接到外部。
因此,由于外部连接端子26固定到线圈架20,所以容易将线圈组件100安装在基板等上。
此外,当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使用线而非外部连接端子26时,应该手工安装线圈组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线圈组件100中使用了外部连接端子26而非线,所以线圈组件100可容易地适合于自动缠绕。
同时,与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的构造不同的是,可以考虑这样的构造:设置在主体部分的端部的两个第一端子紧固部分24a分别用作初级侧端子紧固部分和次级侧端子紧固部分。
在这样的构造中,芯可被设置为与所有外部连接端子相邻,从而可能由于芯而导致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之间的电介质击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芯和所有外部连接端子应该被设置为隔开的距离比特定距离(例如,5mm或更大值)大。
然而,为了允许芯和所有外部连接端子更大程度地隔开,应该增加线圈架的总体尺寸,从而不可避免地增加线圈组件的总体尺寸。因此,增加线圈组件的尺寸。
按照这种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100提供这样的结构,该结构用于允许线圈组件100的尺寸尽可能小,同时解决由于小尺寸而导致的确保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的困难。
根据本实施例的如上所述的线圈组件可安装在各种电子装置中。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图5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可以是将AC电压转换成DC电压同时供应该DC电压的充电装置或者电源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可包括至少一个线圈组件100、第一基板71、第二基板72及绝缘盖30。
线圈组件100可以是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线圈组件。
第一基板71可设置在线圈组件100的下方,并电连接到初级侧端子26a。
第二基板72可设置在线圈组件100的上方,并电连接到次级侧端子26b。
这里,第一基板71和第二基板72可以是普通的印刷电路板(PCB)。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各种基板(例如,柔性基板、陶瓷基板等)可用作第一基板71和第二基板72,只要所述各种基板具有电路图案即可。
绝缘盖30结合到线圈架20,保护围绕线圈架20缠绕的线圈50、外部连接端子26、芯40等免受外部影响,并且使线圈组件100的各个部件与外部电绝缘。
此外,绝缘盖30插入在第一基板71和第二基板72中的至少一个与线圈组件100之间,以确保第一基板71和第二基板72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与线圈组件100之间的绝缘。
为此,绝缘盖30可由绝缘材料(例如,绝缘树脂成型构件)制成。
绝缘盖30可包括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和连接器容纳部分32,连接器容纳部分32容纳连接器80,外部线缆连接到连接器80。
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是用于容纳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的空间,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具有与线圈组件1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这里,线圈组件100的次级侧端子26b被暴露,使得次级侧端子26b通过绝缘盖30的通孔33从绝缘盖30的上部突出。
连接器容纳部分32被形成为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相对,绝缘盖30插入在连接器容纳部分32和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之间。即,由于绝缘盖30而导致容纳在连接器容纳部分32中的连接器80设置在线圈组件100的上方。因此,连接器80和线圈组件100通过绝缘盖30绝缘。
此外,连接器容纳部分32根据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的形状而形成,即,通过形成在芯40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24b之间的空间而形成。因此,连接器容纳部分32被形成为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相对,并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31接合。
按照这种方式,由于最大化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的内部空间,所以电子装置200可以是紧凑的。
此外,第二基板72电连接到穿过绝缘盖30从绝缘盖30的上部突出的次级侧端子26b。因此,通过绝缘盖30使第二基板72与线圈组件100的部件、第一基板71或者安装在第一基板71上的电子元件(未示出)电绝缘。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如上所述构造的电子装置200中,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分别电连接到不同的基板(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此外,由于绝缘盖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以初级侧组件和次级侧组件完全隔开。因此,虽然使用小的线圈组件,但是可确保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可靠性。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中,可通过利用形成在线圈组件中的空间设置连接器等,且可使线圈组件的构造最小化。因此,可减小电子装置的总体尺寸。
同时,上述线圈组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应用。
例如,以线圈组件设置在充电装置或电源装置中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变压器作为示例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包括芯和线圈的所有线圈组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线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小尺寸,但是线圈通过外部连接端子(即,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连接到外部,而非使用线连接到外部。
因此,提供这样的结构,该结构允许线圈组件保持小尺寸同时克服由于小尺寸而导致的确保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的困难。
此外,由于外部连接端子固定到线圈组件中的线圈架,所以线圈组件可容易地安装在基板等上。
另外,当使用线而非外部连接端子时,应该手工缠绕线圈,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使用外部连接端子而非线,线圈可容易地被构造成自动缠绕。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分别电连接到不同的基板。此外,由于绝缘盖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以通过绝缘盖完全隔开初级侧组件和次级侧组件。
因此,虽然使用小的线圈组件,但是可确保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可靠性。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中,可通过利用形成在线圈组件中的空间设置连接器等,并使线圈组件的构造最小化。因此,可减小电子装置的总体尺寸。
虽然已经结合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线圈架,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
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
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
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被设置为与芯相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芯之间的距离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被设置为与芯隔开的距离比所述绝缘距离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包括:
第一端子紧固部分,设置在线圈架的缠绕部分的下方;
第二端子紧固部分,设置在所述缠绕部分的上方,
其中,第一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一端子紧固部分,
第二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二端子紧固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包括:
管状的主体部分,线圈围绕所述主体部分缠绕;
多个凸缘部分,从主体部分的端部沿着主体部分的外径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端子紧固部分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从所述多个凸缘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向外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紧固部分和第二端子紧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至少一个凹槽,线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凹槽被引导到线圈架的外部;
至少一个引出凹入,将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引出的线圈引导到外部连接端子。
5.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线圈架,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
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
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
其中,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
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安装在不同的基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被设置为沿着相反的方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与芯隔开不同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初级侧端子和次级侧端子中的任意一个和芯之间的距离比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绝缘距离短。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芯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包括紧固到线圈架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第一基板,线圈组件的第一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线圈组件的第二连接端子紧固到第二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绝缘盖,绝缘盖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和线圈组件之间,以确保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和线圈组件之间的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盖包括:
线圈组件容纳部分,容纳线圈组件;
连接器容纳部分,容纳连接器,外部线缆连接到连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容纳部分被设置为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相对,并与线圈组件容纳部分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盖的一部分插入在线圈组件和连接器之间,以确保线圈组件和连接器之间的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组件的第二连接端子穿过绝缘盖紧固到第二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盖确保安装在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元件和安装在第二基板上的电子元件之间的绝缘。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芯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线圈围绕线圈架缠绕,芯结合到线圈架以形成磁路,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线圈架;
基板,线圈组件的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紧固到基板;
绝缘盖,插入在基板和线圈组件之间,以确保基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绝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盖包括容纳线圈组件的线圈组件容纳部分,
基板电连接到线圈组件的穿过绝缘盖的外部连接端子。
CN201220302946XU 2012-04-24 2012-06-25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87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42763A KR101367951B1 (ko) 2012-04-24 2012-04-24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KR10-2012-0042763 2012-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8705U true CN202758705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0294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8705U (zh) 2012-04-24 2012-06-25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67951B1 (zh)
CN (1) CN2027587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8206A (zh) * 2018-12-27 2021-08-06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6581A (ja) * 2007-07-04 2009-01-22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トランス
JP4737464B2 (ja) * 2008-12-24 2011-08-03 Tdk株式会社 縦型コイル部品
KR101141446B1 (ko) * 2010-08-11 2012-07-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
KR101124003B1 (ko) * 2011-12-19 2012-03-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8206A (zh) * 2018-12-27 2021-08-06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
CN113228206B (zh) * 2018-12-27 2023-04-14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19735A (ko) 2013-11-01
KR101367951B1 (ko)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6404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996464U (zh) 线圈组件及包括该线圈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2376439A (zh) 变压器和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US20150116068A1 (en) Coil component
CN102568782B (zh) 变压器和包括该变压器的平板显示装置
EP2535905B1 (en) Transforme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2855466U (zh) 线圈组件、线圈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02856049B (zh) 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CN102856050A (zh) 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KR101240854B1 (ko) 트랜스포머
CN107946049A (zh) 线圈组件和包括该线圈组件的供电单元
CN103854823A (zh) 线圈组件及包括该线圈组件的显示装置
US9271414B2 (en) Housing with extended creep and air-stretch
CN102856051A (zh) 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CN202758705U (zh) 线圈组件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KR20150144261A (ko)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CN202855505U (zh) 线圈组件及显示器设备
KR101422930B1 (ko)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042560A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599821A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52174B1 (ko) 코일 부품
KR20170008072A (ko) 코일 부품
KR101690251B1 (ko) 코일 부품과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원 공급 장치
KR101661322B1 (ko)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KR20130042172A (ko) 전자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