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6930B - 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6930B
CN113206930B CN202110110836.7A CN202110110836A CN113206930B CN 113206930 B CN113206930 B CN 113206930B CN 202110110836 A CN202110110836 A CN 202110110836A CN 113206930 B CN113206930 B CN 113206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setting
viewfinder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08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6930A (zh
Inventor
小泽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206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6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6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6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通过对操作按钮的操作在用于将显示对象显示在用作取景器内显示单元的电子取景器(EVF)上的第一设置和用于将显示对象显示在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第二设置之间切换显示设置时,进行控制,以在眼接近检测状态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在切换前显示目的地上显示用于指示要切换显示目的地的通知,并且响应于满足预定条件将显示目的地切换到切换后显示目的地,以及进行控制,以在眼接近检测状态不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显示目的地切换到切换后显示目的地、而不在切换前显示目的地上显示通知。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换用于显示多个显示目的地中的任何一个的显示设置的显示控制设备以及该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存在使得用户能够在电子取景器(EVF)或与EVF不同的外部显示器上检查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和设置菜单画面的摄像设备。日本特开2015-119259讨论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允许用户手动切换显示目的地的手动切换模式下,显示目的地被切换到EVF和外部显示器其中之一。日本特开2014-204169讨论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响应于用户发出的字符输入指示,在EVF上显示指示软键盘将被显示在外部显示器上的消息,然后EVF的显示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在外部显示器上显示软键盘。在使用外部显示器上的软键盘的字符输入操作完成之后,显示EVF,因此,EVF和外部显示器这两者改变为显示状态。
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15-119259中讨论的技术,在用户观看EVF的同时将显示目的地从EVF切换到外部显示器的情况下,在用户正观看EVF时,EVF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仅通过将用户的眼移动远离EVF并观看外部显示器来检查显示目的地是否被切换。另一方面,在用户正在观看外部显示器时显示目的地从外部显示器切换到EVF的情况下,外部显示器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因此需要用户观看EVF以检查显示目的地是否被切换。如在日本特开2014-204169中讨论的在EVF上显示消息的处理在用户未观看EVF的状况下是无用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针对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在切换显示设置时在不使用户改变姿势的情况下,适当地根据情况检查是否切换了显示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眼接近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眼是否接近所述取景器;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切换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当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在用于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上的第一设置和用于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上的第二设置之间切换显示设置时,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所获得的眼接近检测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在切换前显示单元上显示用于指示要切换显示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单元的通知,并且响应于满足第二条件将所述显示单元从切换前显示单元切换到切换后显示单元,以及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状态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对象切换到所述切换后显示单元、而不在所述切换前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通知。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地或作为多个实施例的组合来实现。同样,来自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必要或者在单个实施例中来自各个实施例的元素或特征的组合有益时组合。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各自示出数字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数字照相机的硬件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3A、图3B、图3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用于切换显示设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A、图4B、图4C、图4D和图4E是各自示出当检测到眼接近时的显示设置的消息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5A、图5B、图5C、图5D、图5E和图5F是各自示出当未检测到眼接近时的显示设置的消息的显示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注意,以下典型实施例仅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并且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各个构造和各种条件来适当地修改或改变。因此,本发明决不限于以下典型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典型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各自示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外观图。图1A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0的正面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数字照相机100的背面的立体图。在图1A和图1B中,显示单元28布置在数字照相机100的后表面上,并且显示图像和各种信息。触摸面板70a可以检测对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操作面)的触摸操作。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是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0的上表面上的显示单元。在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上显示数字照相机100的包括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各种设置值。
快门按钮61是用于发出摄像指示的操作单元。模式选择开关60是用于切换各种模式的操作单元。端子盖40是各自用于保护诸如连接线缆等的连接器(未示出)的盖,该连接器将数字照相机100与连接线缆连接以连接到外部设备。电子主拨盘71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转动操作构件。电子主拨盘71被用户旋转以改变包括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设置值。电源开关72是用于切换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操作构件。电子副拨盘73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并能够用于选择框的移动以及图像进给等的转动操作构件。方向垫74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并被配置成使得其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能够被按下的十字操作键。可以进行与方向垫74的被按下部分相对应的操作。设置按钮75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并主要用于例如确定选择项的推式按钮。运动图像按钮76用于发出开始或停止运动图像拍摄(记录)的指示。在操作单元70中包括自动曝光(AE)锁定按钮77。当在摄像待机状态下按下AE锁定按钮77时,可以固定曝光状态。在操作单元70中包括缩放按钮78。缩放按钮78是用于在摄像模式的实时取景显示器上打开或关闭缩放模式的操作按钮。通过在缩放模式打开之后操作电子主拨盘71,可以放大或缩小实时取景(LV)图像。在重放模式下,缩放按钮78用作用于放大重放图像并增加放大率的缩放按钮。在操作单元70中包括重放按钮79。重放按钮79是用于在摄像模式与重放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的操作按钮。在摄像模式下按下重放按钮79的情况下,操作模式转移到重放模式,并且能够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图像中的最新图像。在操作单元70中包括菜单按钮81。当按下菜单按钮81时,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可以进行各种设置的菜单画面。用户可以使用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菜单画面、方向垫74和设置按钮75直观地进行各种设置。
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被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并用作用于切换LV图像和各种信息的显示目的地的控制方法的按钮。显示目的地控制方法的示例包括通过使用眼接近检测单元57将显示目的地自动切换到显示单元28和电子取景器(EVF)29其中之一的方法,以及将显示目的地固定到显示单元28和EVF 29其中之一的方法。每当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时,都可以切换显示设置。下面将详细描述显示设置。在图1A所示的结构示例中,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布置在目镜部16中的位于布置快门按钮6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位置。这是因为,在用户用右手把持把持部90并可以用右手的食指操作快门按钮61的状态下,可以由用户的左手切换显示目的地。因此,布置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位置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可以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在用户用右手把持把持部90并可以用右手的食指操作快门按钮61的状态下,用户可以用右手的拇指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上述位置允许用户在可以用双手牢固地把持数字照相机100的框体的状态下切换显示设置,并且可以在切换显示目的地之后快速操作快门按钮61。这使得摄像机会的丢失的减少。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用于切换显示设置的专用按钮被安装在数字照相机100上。然而,如果可以将显示目的地切换功能分配给具有其它功能的操作构件,则不需要在数字照相机100上安装专用按钮。
通信端子10用于数字照相机100与(可拆卸)镜头通信。目镜部16是目镜取景器(直视型取景器)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目镜部16在视觉上观察数字照相机100中设置的EVF 29上显示的视频图像。眼接近检测单元57是用于检测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的眼接近检测传感器。盖子202是存储记录介质200的槽的盖子。把持部90是具有在用户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用右手把持保持部的形状的保持部。快门按钮61和电子主拨盘71布置在当用户通过用右手的小指、第四指和中指把持把持部90而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能够用右手的食指操作快门按钮61和电子主拨盘71的位置。电子副拨盘73布置在能够在上述状态下用右手的拇指操作电子副拨盘73的位置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在图2所示的结构示例中,镜头单元150是安装有可更换摄像镜头的镜头单元。透镜103通常由多个透镜构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一个透镜。通信端子6用于镜头单元150与数字照相机100通信。通信端子10用于数字照相机100与镜头单元150通信。镜头单元150经由通信端子6和10与系统控制单元50通信,使设置在镜头单元150中的镜头系统控制电路4经由光圈驱动电路2控制光圈1,并且经由自动调焦(AF)驱动电路3改变透镜103的位置以进行调焦。
快门101是能够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以任何曝光时间控制摄像单元22的焦平面快门。
摄像单元22是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等的图像传感器。摄像单元22可以包括用于将散焦量信息输出至系统控制单元50的摄像面相位差传感器。模数(A/D)转换器23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转换器23用于将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24对从A/D转换器23接收的数据或从存储器控制单元15接收的数据进行预定的像素插值处理、调整大小处理(诸如缩小等)、或颜色转换处理。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4使用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由图像处理单元24获得的计算结果进行曝光控制和测距控制。通过上述结构,执行通过镜头(TTL)AF处理、AE处理和闪光灯预发光(EF)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还使用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计算处理,并且基于获得的计算结果进行TTL自动白平衡(AWB)处理。
来自A/D转换器23的输出数据经由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或者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直接写入存储器32中。存储器32存储由摄像单元22获得并由A/D转换器23转换为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并且还存储要在显示单元28或EVF 29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具有足以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以及与预定时间段相对应的运动图像和音频数据的存储容量。
存储器32还用作图像显示存储器(视频存储器)。数模(D/A)转换器19将存储器32中存储的图像显示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且将模拟信号供应至显示单元28或EVF 29。由此,写入到存储器32中的显示图像数据经由D/A转换器19显示在显示单元28或EVF 29上。显示单元28和EVF 29在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上显示与从D/A转换器19接收的模拟信号相对应的信息。曾经通过A/D转换器23进行A/D转换所获得的并被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数字信号通过D/A转换器19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且将该模拟信号顺次传输并显示在显示单元28或EVF 29上,由此可以进行LV显示。在实时取景中要显示的图像在以下被称为LV图像。
取景器外显示单元43经由取景器外显示单元驱动电路44显示数字照相机100的包括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各种设置值。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电可擦/可记录存储器。例如,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56。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用于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的常数和程序等。这里描述的程序是指用于执行下面在本典型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流程图的程序。
系统控制单元50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或电路的控制单元,并且控制数字照相机100的整体操作。通过执行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上的上述程序来实现根据下面将要描述的本典型实施例的各处理。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作系统存储器52。将用于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的常数和变量、以及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出的程序等加载到系统存储器52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还通过控制存储器32、D/A转换器19和显示单元28等来进行显示控制。
系统计时器53是测量各种控制操作的时间并且测量内置时钟的时间的时钟单元。
操作单元70是用于向系统控制单元50输入各种操作指示的操作单元。模式选择开关60是操作单元70中所包括的操作构件,并且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模式切换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重放模式等其中之一。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示例包括自动摄像模式、自动场景判别模式、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Av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Tv模式)和程序AE模式(P模式)。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示例还包括用于针对各个摄像场景进行摄像设置的各种场景模式和自定义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模式选择开关60将操作模式直接切换到上述模式中的任一个。可选地,在通过模式选择开关60一旦将画面切换到针对摄像模式的列表画面之后,可以选择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任一个并且可以通过其它操作构件来切换操作模式。同样地,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可以包括多个模式。
当操作数码照相机100上设置的快门按钮61或者半按下快门按钮61(摄像准备指示)时,第一快门开关62接通,并且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开始诸如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或EF处理等的摄像准备操作。
当快门按钮61的操作完成或者完全按下快门按钮61(摄像指示)时,第二快门开关64接通,并且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响应于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开始从自摄像单元22读出信号的处理到将拍摄图像作为图像文件写入记录介质200的处理的一系列摄像处理。
操作单元70包括作为用于从用户接收操作的输入单元的各种操作构件。操作单元70至少包括以下操作单元。即,操作单元70至少包括快门按钮61、电子主拨盘71、电源开关72、电子副拨盘73和方向垫74。操作单元70还包括设置按钮75、运动图像按钮76、AE锁定按钮77、缩放按钮78、重放按钮79、菜单按钮81和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
电源控制单元80包括电池检测电路、直流(DC)-DC转换器或用于切换要通电的块的开关电路等,并且检测电池是否已安装、电池的类型、剩余电池容量。此外,电源控制单元80基于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示来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在所需的时间段内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单元供应所需的电压。电源单元30包括诸如碱性电池或锂(Li)电池等的一次电池,诸如NiCd电池、NiMH电池或Li电池等的二次电池,或交流(AC)适配器等。
记录介质接口(I/F)18是与诸如存储卡或硬盘等的记录介质200的接口。记录介质200是诸如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存储卡等的记录介质,并且由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构成。
通信单元54无线地或通过线缆连接,并且发送或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通信单元54还可连接到无线局域网(LAN)和因特网。此外,通信单元54可以经由低功耗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通信单元54可以发送由摄像单元22拍摄的图像(包括LV图像)和记录介质200上所记录的图像,并且可以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和其它各种信息。
姿势检测单元55检测数字照相机100在重力方向上的姿势。基于姿势检测单元55检测到的姿势,可以判断摄像单元22拍摄的图像是以横向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拍摄的图像、还是以纵向保持数字照相机100时拍摄的图像。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将与由姿势检测单元55检测到的姿势相对应的姿势信息添加到由摄像单元22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文件,并且可以记录旋转后的图像。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等可以用作姿势检测单元55。还可以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用作姿势检测单元55来检测数字照相机100的运动(例如,平摇、纵摇、抬起或静止状态)。
眼接近检测单元57是用于检测眼(物体)靠近(眼接近)取景器的目镜部16或移动远离(眼非接近))取景器的目镜部16(接近检测)的眼接近检测传感器。例如,红外接近传感器可以用作眼接近检测单元57。眼接近检测单元57可以检测到靠近包含EVF 29的取景器的目镜部16的任何物体。当物体靠近目镜部16时,从眼接近检测单元57的投射部(未示出)投射的红外线被红外接近传感器的光接收部(未示出)反射和接收。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红外线的量来确定物体靠近目镜部16的距离(眼接近距离)。因此,眼接近检测单元57进行用于检测从物体到目镜部16的接近距离的眼接近检测处理。当在眼非接近状态(非接近状态)下检测到以预定距离内的距离靠近目镜部16的物体时,判断为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当在眼接近状态(接近状态)下被检测为接近目镜部16的物体移动离开预定距离以上时,判断为用户的眼已从目镜部16移动离开。用于检测眼接近状态的阈值和用于检测眼非接近状态的阈值例如可以通过提供滞后而设置为不同的值。在检测到眼接近之后,维持眼接近状态,直到检测到眼非接近为止。在检测到眼非接近之后,维持眼非接近状态,直到检测到眼接近为止。红外接近传感器仅是示例。作为眼接近检测单元57,可以采用任何其它传感器,只要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眼接近或者可以检测眼或物体靠近目镜部16即可。
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由眼接近检测单元57检测到的状态来切换显示单元28和EVF29的显示(显示状态)和非显示(非显示状态)。具体地,在将“自动切换”设置为至少在摄像待机状态下切换显示目的地的方法的情况下,在眼非接近状态下,将显示目的地设置为显示单元28,并且打开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使EVF 29处于非显示状态。在眼接近状态下,将显示目的地设置为EVF 29,并且打开EVF 29的显示并使显示单元28处于非显示状态。显示设置的示例包括以下设置。如上所述,每当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时,顺次切换(转换)以下设置。在本典型实施例中,每当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时,按以下顺序切换显示设置,即,自动切换设置、仅取景器显示设置、仅监视器显示设置、取景器优先显示设置。切换显示设置的顺序不限于上述顺序。上述取景器对应于EVF 29,并且监视器对应于显示单元28。
自动切换设置(以下称为自动切换)
自动切换是用于基于由眼接近检测单元57检测到的状态来切换显示单元28和EVF29的显示(显示状态)和非显示(非显示状态)的设置。在眼非接近状态下,将显示目的地设置为显示单元28,并且打开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使EVF 29处于非显示状态。在眼接近状态下,将显示目的地设置为EVF 29,并且打开EVF 29的显示并使显示单元28处于非显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打开眼接近检测传感器。
仅取景器显示设置(以下称为“仅取景器显示”)
仅取景器显示是用于不管由眼接近检测单元57检测到的状态如何都将显示目的地固定到EVF 29的设置。打开EVF 29的显示并且显示单元28处于非显示状态。在显示单元28改变为非显示状态之后,关闭眼接近检测传感器。
仅监视器显示设置(以下称为“仅监视器显示”)
仅监视器显示是用于无论眼接近检测单元57检测到的状态如何都将显示目的地固定到显示单元28的设置。打开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且EVF 29处于非显示状态。在EVF 29改变为非显示状态之后,眼接近检测传感器关闭。
取景器优先显示设置(以下称为“取景器优先显示”)
取景器优先显示是如下的设置:在摄像待机状态(摄像模式)下,仅在眼接近状态下EVF 29处于显示状态,并且在除了摄像待机状态之外的状态(诸如重放模式或设置菜单画面)下,响应于由眼接近检测单元57检测到的状态来切换EVF 29的显示状态和非显示状态。具体地,在摄像待机状态下,在眼接近检测单元57检测到眼接近的情况下,EVF 29的显示打开而显示单元28的显示关闭(非显示状态),以及在未检测到眼接近的情况下,EVF 29的显示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关闭(非显示状态)。在除了摄像待机状态之外的状态下,进行与自动切换设置同样的控制操作。在包含EVF 29的摄像设备中,取景器优先设置使得可以好像摄像设备包含光学取景器那样使用摄像设备。在显示设置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之后,打开眼接近检测传感器。
触摸面板70a和显示单元28可以一体地形成。例如,触摸面板70a被配置为具有不干扰显示单元28的显示的透光率,并且附接至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的上层。触摸面板70a的输入坐标与显示屏上的显示单元28的显示坐标相关联。这使得可以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UI),利用该图形用户界面,用户看起来能够直接操作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画面。系统控制单元50可以检测对触摸面板70a的以下操作或状态。
-未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手指或笔新触摸触摸面板70a的状态。即,触摸的开始(以下称为触及(touch-down))。
-用手指或笔触摸触摸面板70a的状态(以下称为触摸持续(touch-on))。
-在手指或笔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状态下,手指或笔在触摸面板70a上移动的状态(以下称为触摸移动(touch-move))。
-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手指或笔远离触摸面板70a移动的状态。即,触摸的结束(以下称为触摸停止(touch-up))。
-没有触摸触摸面板70a的状态(以下称为未触摸(touch-off))。
当检测到触及时,同时检测到触摸持续。在触及之后,在正常状态下继续检测到触摸持续,直到检测到触摸停止。检测到触摸移动的状态对应于检测到触摸持续的状态。即使当检测到触摸持续时,只要触摸位置没有移动,也不会检测到触摸移动。在针对已经触摸的所有手指或笔检测到触摸停止之后发生未触摸。
与上述操作或状态以及手指或笔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位置的坐标有关的信息经由内部总线被发送到系统控制单元50。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该信息判断在触摸面板70a上进行了哪个操作(触摸操作)。对于触摸移动,还可以基于位置坐标的变化,针对触摸面板70a上的各垂直分量或水平分量,判断手指或笔在触摸面板70a上移动的方向。在检测到预定距离以上的触摸移动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了滑动(slide)操作。在手指与触摸面板70a接触的同时手指快速移动特定距离、然后手指从触摸面板70a释放的操作被称为“轻拂(flick)”。换句话说,轻拂是在触摸面板70a上快速拂动手指的操作。在检测到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且大于或等于预定速度的触摸移动且随后检测到触摸停止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进行了轻拂(可以判断为在滑动操作之后进行了轻拂)。当同时触摸多个位置(例如,两个点)并且使触摸位置在一起时,触摸操作被称为“捏合(pinch-in)”,并且当触摸位置移动分开时,触摸操作被称为“分开(pinch-out)”。捏合和分开统称为捏分(pinch)操作(或简称为“捏分”)。诸如电阻膜类型、电容类型、表面声波类型、红外类型、电磁感应类型、图像识别类型和光电传感器类型等的各种类型的触摸面板中的任一种可以被用作触摸面板70a。根据类型,当与触摸面板70a进行接触时检测到触摸,或者当手指或笔靠近触摸面板70a时检测到触摸,并且可以使用这些类型中的任一种。
图3A、图3B和图3C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在切换显示设置的情况下针对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通过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上所记录的程序加载到系统存储器52中并且由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所加载的程序来在数字照相机100中实现该控制处理。当数字照相机100被启动(通电)时,图3A至3C所示的流程图开始。
在步骤S3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56判断是否将自动切换设置为显示设置。在判断为将自动切换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30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2。在未将自动切换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301中“否”),处理进入步骤S314。
在步骤S3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使用眼接近检测单元57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3。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06。
在步骤S3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取景器(EVF 29)切换到显示状态并且将监视器(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换句话说,在显示单元28中不显示任何事物。这里使用的术语“显示状态”是指在摄像待机状态(摄像模式)下,显示由摄像单元22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以下称为LV图像)和与LV图像一起显示的关于摄像的信息(诸如快门速度和国际标准组织(ISO)感光度等)的状态。在除了摄像待机状态之外的状态(即,除了摄像模式下的处理之外的处理)下,显示状态指示显示设置菜单画面或重放画面的状态。另一方面,术语“非显示状态”是指不显示任何事物(即,LV图像或关于摄像的信息)的状态(非显示状态)。图4A示出上述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下面将描述各个显示示例。在显示状态下要显示的信息不限于上述示例。
在步骤S3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已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5。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这里使用的术语“切换操作”是指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操作。切换操作不限于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操作,而是代替地可以是对在触摸面板70a上显示的具有显示目的地切换功能的项的触摸操作。
在步骤S3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显示设置改变为仅取景器显示,并且将改变后的显示设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
在步骤S3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并且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显示状态。在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显然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换句话说,假定用户没有正在观看EVF 29,而是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因此,仅显示显示单元28。图5A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
在步骤S307中,与步骤S304中同样地,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7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8。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7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
在步骤S308中,与步骤S305中同样地,系统控制单元50将显示设置改变为仅取景器显示,并且将改变后的显示设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
在步骤S3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向显示单元28显示指示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的消息(通知)。图5B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在显示该消息之后,开始计时器计数。在步骤S302中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假定用户没有正在观看EVF 29,而是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因此,响应于在步骤S307中通过显示设置切换操作从自动切换切换到仅取景器显示的显示设置,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LV图像突然消失,然后没有任何事物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尽管用户是通过进行操作来切换显示设置的用户,但是如果显示单元28突然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则用户可能感到困惑。因此,可能期望在显示消息之后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代替突然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利用该配置,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相对于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的情况下,在连续观看显示单元28的同时视觉上观察到显示目的地从显示单元28切换到EVF 29。消息显示可以提示用户观看EVF29而不使用户困惑。可选地,在用户不希望改变用户相对于数字照相机100的姿势以观看EVF 29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进行额外的切换操作以将显示设置切换到其它显示设置。
在步骤S310中,与步骤S302中同样地,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10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2。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10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11。
在步骤S3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步骤S309中显示消息时开始的计时器计数开始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1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2。在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1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50。在步骤S350中,与在步骤S304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50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53。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50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10。在步骤S353中,与下面要描述的步骤S312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17。
在步骤S3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步骤S309中显示的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在步骤S310中的判断结果指示“是”的情况下,即,当在消息被显示之后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时,假定用户已经观看了EVF 29。在步骤S311中的判断结果指示“是”的情况下,即,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假定可以充分地向用户通知显示目的地从显示单元28切换到EVF 29。由于上述原因,显示的消息被改变为非显示状态。
在步骤S31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显示状态并且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然后关闭眼接近检测单元57(省电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43。图4B示出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图5C示出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这些显示示例示出显示状态。
在步骤S31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56判断是否仅取景器显示被设置为显示设置。在仅取景器显示被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31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5。在仅取景器显示未被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314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24。
在步骤S31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显示状态并且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EVF 29和显示单元28都进行如图4B和图5C所示的显示。
在步骤S316中,与步骤S304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6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7。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6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
在步骤S31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显示设置改变为仅监视器显示,并且将改变后的显示设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打开眼接近检测单元57以开始眼接近检测操作。
在步骤S318中,与步骤S302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18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19。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18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23。
在步骤S31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向EVF 29显示指示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的消息。图4C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在显示该消息之后,开始计时器计数。在步骤S318中的判断结果指示“是”的情况下,用户很可能不是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而是正在观看EVF 29。因此,响应于在步骤S316中通过显示设置切换操作从仅取景器显示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的显示设置,在EVF 29上显示的LV图像突然消失,然后EVF 29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尽管用户是通过进行操作来切换显示设置的用户,但是如果EVF 29突然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则用户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可能期望在显示消息之后将EVF 29切换到非显示状态,代替突然将EVF 29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利用这种配置,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观察到显示目的地从EVF 29切换到显示单元28。在用户不希望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进行附加的切换操作以将显示设置切换到其它显示设置。
在步骤S320中,与步骤S302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20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21。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20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22。
在步骤S32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步骤S319中显示消息时开始的计时器计数开始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2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22。在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2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51。在步骤S351中,与步骤S304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5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54。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51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20。在步骤S354中,与将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322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27。
在步骤S32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步骤S319中显示的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在步骤S320中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即,当在显示消息之后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时,假定用户的眼已移动远离目镜部16并且用户未正在观看EVF 29,而是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在步骤S321中的判断结果指示“是”的情况下,即,当经过了预定时间时,假定可以充分地向用户通知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由于上述原因,所显示的消息被改变为非显示状态。
在步骤S32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并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显示状态,然后关闭眼接近检测单元57(省电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43。图4D和图5D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不管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这些显示示例都示出该显示状态。
在步骤S32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56判断是否将仅监视器显示设置为显示设置。在判断为仅监视器显示被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32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25。在判断为未将仅监视器显示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324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37。
在步骤S32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并且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显示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26。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EVF 29和显示单元28都进行如图4D和图5D所示的显示。
在步骤S326中,与步骤S304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26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27。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26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
在步骤S32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显示设置改变为取景器优先显示,并且将改变后的显示设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还打开眼接近检测单元57以开始眼接近检测操作。
在步骤S328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当前操作模式是否与摄像模式相对应。在当前操作模式与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328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29。在当前操作模式不与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328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如上所述,在设置为显示设置的取景器优先显示中,在设置了摄像模式并且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LV图像等的显示目的地设置为EVF 29。在设置了摄像模式并且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在EVF 29和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该控制操作中,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在显示器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因此,可以获得省电效果。另一方面,在除了摄像模式之外的模式中,基于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来切换图像重放画面或设置菜单画面的显示目的地。换句话说,进行与自动切换相同的操作。因此,在步骤S328中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302中的在自动切换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过程和后续步骤。
在步骤S329中,与步骤S302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29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36(步骤S329中为“是”)。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29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30。
在步骤S330中,系统控制单元50向显示单元28显示指示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的消息。图5E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在显示消息之后,开始计时器计数。在步骤S329中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用户很可能不是正在观看EVF 29,而是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因此,响应于在步骤S326中通过显示设置切换操作从“仅监视器显示”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的显示设置,已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LV图像突然消失,并且显示变暗。尽管用户是通过进行操作切换了显示设置的用户,但是如果显示单元28突然进入非显示状态,则用户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可能期望在显示消息之后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来代替突然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利用这种配置,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观察到显示目的地从显示单元28切换到EVF 29。这使得用户的眼能够被引导到目镜部16并且用户能够被引导以观看EVF 29,而不会感到困惑。
在步骤S331中,与步骤S302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3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35。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3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32。
在步骤S33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步骤S330中显示消息时开始的计时器计数开始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3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33。在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32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52。在步骤S352中,与步骤S304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5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55。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52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31。在步骤S355中,与将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333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42。
在步骤S33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步骤S330中显示的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在步骤S332中的判断结果指示“是”的情况下,即,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假定可以充分地向用户通知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由于上述原因,所显示的消息被改变为非显示状态。
在步骤S33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和显示单元28这两者切换到非显示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43。图5F示出这种情况下的显示示例。
在步骤S33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步骤S330中显示的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在步骤S331中的判断结果指示“是”的情况下,即,在显示消息之后检测到用户的眼的接近检测的情况下,假定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并且用户不是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而是正在观看EVF 29。由于上述原因,所显示的消息被改变为非显示状态。
在步骤S336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显示状态,并且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43。图4E示出这种情况下的显示示例。
在步骤S33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当前操作模式是否与摄像模式相对应。在当前操作模式与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337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38。在当前操作模式不与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337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在步骤S301、S314和S324中的各步骤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假定取景器优先显示被设置为显示设置。
在步骤S338中,与步骤S302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38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39。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步骤S338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0。
在步骤S33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切换到显示状态,并且将显示单元28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图4E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
在步骤S340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EVF 29和显示单元28这两者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图5F示出这种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
在步骤S341中,与步骤S304中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进行了切换显示设置的操作。在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4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42。在未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4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3。
在步骤S34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显示设置改变为自动切换,并且将改变后的显示设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02。
取景器优先显示不必包括在显示设置中。换句话说,在步骤S324中的判断结果指示“否”的情况下,可以跳过步骤S337至S342,并且控制处理可以从步骤S324返回到步骤S301。
在步骤S34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发出了摄像指示。在发出了摄像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4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44。在未发出摄像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43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45。摄像指示指示例如第二快门开关64被接通(即,快门按钮61被完全按下),或者对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摄像按钮进行了触摸操作。
在步骤S344中,系统控制单元进行直到将拍摄图像作为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处理的一系列摄像处理。即使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控制处理的执行期间(即,执行除了步骤S343之外的步骤),在摄像待机状态下发出摄像指示的情况下,执行摄像处理,并且在除了摄像待机状态之外的状态下对快门按钮61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操作状态转移到摄像待机状态。
在步骤S34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处理是否完成。在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45中为“是”),图3A至图3C所示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终止。在未完成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345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处理的完成指示,例如,当操作模式从摄像模式转移到重放模式(重放图像的重放画面)时,当操作模式从重放模式转移到摄像模式时,或者当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关闭时。
在步骤S310、S320和S331中,在判断为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即使在显示消息之后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也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然而,控制处理不限于上述处理。换句话说,可以进行控制处理,使得不管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只要未经过预定时间(这是用于将消息从显示状态改变为非显示状态的条件),消息就不被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利用该控制处理,即使在用户的眼错误地接近目镜部16或移动离开目镜部16的情况下,也在EVF 29或显示单元28上显示消息预定时间段。因此,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切换显示目的地。利用这种配置,用户可以可靠地观察显示目的地切换设置。代替基于预定时间的经过而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可以仅基于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来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具体地,处理可以通过跳过步骤S311而进入步骤S312,处理可以通过跳过步骤S321而进入步骤S322,并且处理可以通过跳过步骤S332而进入步骤S333。
图4A至图4E是各自示出本典型实施例中的当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时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的图。
图4A示出在将自动切换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LV图像401和与摄像有关的设置内容402作为显示对象显示在EVF 29上,并且在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设置内容402中,AF操作的类型显示为图标,并且在图4A至图4E中设置“伺服AF”。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03中进行如图4A所示的显示。
图4B示出在将仅取景器显示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由于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因此即使在显示设置从自动切换切换到仅取景器显示的情况下,只要用户正在持续观看EVF 29,就不需要显示指示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置切换到仅取景器显示,因此在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13中进行如图4B所示的显示。
图4C示出在显示设置从仅取景器显示改变为仅监视器显示并且尚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的状态下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的情况下,显示如图4C所示的消息403。由于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因此显然用户正在观看EVF29。然而,通过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将显示目的地切换到显示单元28,并且将显示单元28设置为显示目的地。因而,在EVF 29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EVF 29突然切换到非显示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可能感到困惑。为此,例如,显示消息403。在图4C所示的显示示例中,显示设置从仅取景器显示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因此,将“显示设置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消息显示为消息403。在该操作中,在进行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之前显示在EVF 29上的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仅显示消息403。这是因为用户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作为指示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的消息的消息403。然而,只要可以容易地观察到消息403,就不需要将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都改变为非显示状态。换句话说,可以仅将LV图像401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可以显示设置内容402。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19中进行如图4C所示的显示。
图4D示出在如图4C所示的在EVF 29上显示消息403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或者在用户的眼移动离开目镜部16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图4C所示的EVF 29上显示的消息403切换到非显示状态,并且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23和S325中进行如图4D所示的显示。
图4E示出在显示设置从仅监视器显示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的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状态下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情况下,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显示在EVF 29上,并且在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如图4E所示。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36和S339中进行如图4E所示的显示。
图5A至图5F是各自示出本典型实施例中的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的图。由于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因此假定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
图5A示出在将自动切换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由于在图5A所示的显示示例中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因此在EVF 29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并且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例如,在步骤S306中进行如图5A所示的显示。
图5B示出在显示设置从自动切换改变为仅取景器显示并且尚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状态下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情况下,在EVF 29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并且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图5B所示的消息501。由于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因此显然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然而,由于通过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将显示目的地切换到EVF 29,因此在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显示单元28突然切换到非显示状态的情况下,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的用户可能感到困惑。因此,可能期望例如显示消息501。由于在图5B所示的显示示例中,显示设置从自动切换切换到仅取景器显示,因此消息“显示设置切换到仅取景器显示”被显示为消息501。在该操作中,在进行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之前已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仅显示消息501。如上文关于图4C所示的消息403的显示的描述,除了消息501之外的信息被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因此用户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指示显示目的地被切换的消息501。在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09中进行如图5B所示的显示。
图5C示出在如图5B所示的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消息501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或者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图5B所示的显示示例中的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消息501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显示在EVF 29上。在图3A至图3C图中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13和S315中进行如图5C所示的显示。
图5D示出在将仅监视器显示设置为显示设置的情况下的EVF 29和显示单元28的显示示例。由于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因此即使在将显示设置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的情况下也不显示指示显示设置被切换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显示设置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因此在EVF 29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在图3A至图3C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23和S325中进行如图5D所示的显示。
图5E示出在显示设置从仅监视器显示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并且尚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状态下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情况下,在EVF 29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并且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图5E中所示的消息502。由于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因此显然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然而,在摄像待机状态(摄像模式)下,通过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将显示目的地切换到EVF 29,或者只要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则在EVF 29和显示单元28上不显示任何事物。如果显示单元28突然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则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的用户可能感到困惑。因此,可能期望例如显示消息502。由于在图5E所示的示例中显示设置从仅监视器显示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因此消息“显示设置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被显示为消息502。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文参考图5B所述,在进行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之前已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仅显示消息502。在图3A至图3C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30中进行如图5E所示的显示。
图5F示出在图5E所示的消息502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并且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如图5E所示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消息502改变为非显示状态。由于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因此在EVF 29上不显示LV图像401和设置内容402。在图3A至图3C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在步骤S334和S340中进行如图5F所示的显示。
考虑如图4B至图4D以及图5C和图5D所示的通过用户的显示设置切换操作将显示设置从仅取景器显示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的情况。在图4B至图4D所示的显示示例中,当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并且用户正在观看EVF 29时,通过显示设置切换操作将显示目的地从EVF 29切换到显示单元28。如果已显示在EVF 29上的LV图像突然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则正在观看EVF 29的用户很可能感到困惑。因此,可能期望显示指示显示设置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的消息,以向用户通知显示目的地要从EVF 29切换到显示单元28。利用这种配置,用户可以选择是在用户将眼移动离开目镜部16之后观看显示单元28,还是进一步进行用于附加切换操作的切换操作,以将设置转移到其它设置,从而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继续观看EVF 29上的LV图像。另一方面,在图5C和图5D所示的显示示例中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并且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的情况下,通过显示设置切换操作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LV图像。因此,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观察到画面,因此不需要显示指示切换显示设置的消息。由于将不显示消息,因此用户可以无时间延迟地响应于切换操作而检查显示器上显示的诸如LV图像等的各种信息和设置值。此外,由于信息仅显示在EVF 29和显示单元28其中之一上,因此与在EVF 29和显示单元28这两者上显示信息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省电效果。
同样地,考虑如图4D和4E以及图5D至5F所示的通过用户的切换操作将显示设置从仅监视器显示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的情况。在图4D和图4E中所示的显示示例中,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并且用户正在观看EVF 29的状态下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LV图像显示在用户所观看的EVF 29上,因此不需要显示消息。此外,响应于切换操作,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无时间延迟地检查LV图像。由于信息仅显示在EVF 29和显示单元28其中之一上,因此与在EVF 29和显示单元28这两者上显示信息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省电效果。另一方面,在图5D至图5F所示的显示示例中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并且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的情况下,通过切换操作将已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的LV图像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因此,用户很可能感到困惑。另外,为了检查显示目的地,用户改变用户的姿势,更具体地,将用户的姿势从观看显示单元28改变为观看EVF 29以检查显示目的地。因此,利用在显示指示显示设置要被切换到取景器优先显示的消息(通知)之后切换显示目的地的配置,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观察到显示设置被切换。这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是利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来观看EVF 29,还是进一步进行切换操作以继续检查显示单元28上的LV图像、而不改变用户的姿势。
通过上述控制处理,即使当通过显示目的地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目的地时,用户也可以响应于基于用户的视线显示并指示显示目的地被改变的消息,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在视觉上观察显示目的地的切换。因此,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将显示设置切换到期望的显示设置,因此可以减少摄像机会的丢失。
将描述在切换显示设置的顺序相对上述典型实施例中的顺序改变并且显示设置从仅监视器显示切换到仅取景器显示的情况下的画面转变。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并且用户正在观看EVF 29的状态下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显示从图4D所示的显示状态转移至图4B所示的显示状态。假定用户正在观看EVF 29,并且不需要显示用以向用户通知显示状态要被转移的消息。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或者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的状态下进行切换操作的情况下,显示从图5D所示的显示状态经由图5B所示的显示状态转移至图5C所示的显示状态。由于假定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因此如果显示状态突然从图5D所示的显示状态切换到图5C所示的显示状态,则用户很可能感到困惑。因此,显示图5B所示的消息501以向用户通知显示目的地要被切换。
将描述在切换显示设置的顺序相对上述本典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顺序改变并且显示设置从取景器优先显示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的情况下的画面转变。在用户的眼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显示状态从图4E所示的显示状态经由图4C所示的显示状态转移至图4D所示的显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用户正在观看EVF 29。因此,如果显示突然从图4E所示的显示状态切换到图4D所示的显示状态,则用户很可能感到困惑,如在显示目的地从仅取景器显示切换到仅监视器显示的情况下那样。因此,显示图4C所示的消息403以向用户通知显示目的地将被切换。在这种情况下,消息403中的消息对应于图5E中所示的消息502。在用户的眼不接近目镜部16的情况下,显示状态从图5F所示的显示状态转移至图5D所示的显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因此不需要显示用以向用户通知显示状态要被转移的消息。
通过基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或者用户的眼是否接近目镜部16控制显示来将消息改变为显示状态或非显示状态的定时已经在上面参考图4A至图4E以及图5A至图5F进行了描述。在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或重放按钮79的情况下,也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具体地,即使在如图4C所示将消息显示在EVF 29上的时间段期间,在用户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情况下,也响应于按下显示目的地切换按钮82的操作,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切换显示目的地。同样地,如图4C所示,在显示消息的时间段期间按下重放按钮79的情况下,消息从显示消息的摄像待机状态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画面被转移到重放画面(重放模式)。即使在显示消息的时间段期间,也响应于按下按钮的操作而将消息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且切换显示目的地,因此用户可以在视觉上观察显示设置的切换。另外,用户可以在不丢失任何摄像机会以及不丢失用于检查重放图像和设置菜单的任何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后续操作。消息不限于上述消息,而是代替地可以使用任何消息,只要可以向用户通知显示设置被切换即可。消息不限于消息,而是代替地可以显示为图标。
由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的上述各种控制操作可以由一个硬件实现,或者可以通过在多个硬件(例如,多个处理器或电路)之间共享处理来控制整体设备。
虽然以上基于优选典型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典型实施例。不背离本发明要点的各种模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此外,上述典型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典型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
虽然上述典型实施例示出将本发明应用于数字照相机100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显示目的地和眼接近检测单元并且具有切换显示目的地的功能的任何电子设备。具体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摄像机、和配备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终端等。当使用包括取景器内显示单元和取景器外显示单元的摄像机时,摄像机可以控制是否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和取景器外显示单元这两者上显示LV图像或重放图像、是否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和取景器外显示单元其中之一上显示LV图像或重放图像、或者是否自动切换显示目的地。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执行以下处理来实现。也就是说,用于实现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供应至系统或设备,并且系统或设备中的计算机(或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等)读出并执行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和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当切换显示设置时,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用户的姿势的情况下根据情况适当地检查显示设置的切换。

Claims (17)

1.一种显示控制设备,包括:
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
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
眼接近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眼是否接近所述取景器;
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切换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
当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在用于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上的第一设置和用于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上的第二设置之间切换显示设置时,
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所获得的眼接近检测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在切换前显示单元上显示用于指示要切换显示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单元的通知,并且
响应于满足第二条件将所述显示单元从切换前显示单元切换到切换后显示单元,以及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状态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对象切换到所述切换后显示单元、而不在所述切换前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
其中,当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将所述显示设置从所述第一设置向所述第二设置切换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已检测到被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眼接近所述取景器的情况下在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通知,并且响应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将所述显示对象从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切换到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未检测到眼接近所述取景器的情况下,将显示目的地从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切换到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而不显示所述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当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将所述显示设置从所述第二设置向所述第一设置切换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未检测到被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眼接近所述取景器的情况下在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通知,并且响应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将显示目的地从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切换到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以及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已检测到眼接近所述取景器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目的地从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切换到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而不显示所述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置是用于即使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未检测到眼接近所述取景器的情况下也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上的显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置是用于即使在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已检测到眼接近所述取景器的情况下也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上的显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条件是在显示所述通知之后已经过了预定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条件是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所获得的所述眼接近检测状态已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条件是对与用于切换显示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单元的所述操作单元不同的操作单元进行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响应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通知改变为非显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在显示所述通知的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将在显示所述通知之前已显示的所述显示对象改变为非显示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每当对所述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按预定顺序将所述显示设置顺次转移到第四设置、所述第一设置、所述第二设置和第三设置中的任一个,所述第四设置是用于基于眼是否接近所述取景器而自动切换显示目的地的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切换操作切换显示目的地的所述显示对象是摄像单元所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用于摄像的设置值、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重放画面、以及设置菜单画面其中至少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
其中,响应于在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将所述显示设置切换到所述第一设置之后在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显示对象,或者响应于在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将所述显示设置切换到所述第二设置之后在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显示对象,所述控制单元断开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的电源,以及
其中,响应于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将所述显示设置切换到第三设置和第四设置其中之一,所述控制单元接通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的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响应于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将所述显示设置从所述第二设置切换到第三设置,所述控制单元接通所述眼接近检测单元的电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设备,其中,在显示所述通知的状态下对所述操作单元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通知改变为非显示状态并切换显示目的地。
16.一种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包括:
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
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以及
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切换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眼是否接近所述取景器;以及
当通过对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在用于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内的第一显示单元上的第一设置和用于将所述显示对象显示在所述取景器外的第二显示单元上的第二设置之间切换显示设置时,进行控制,以在所获得的眼接近检测状态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在切换前显示单元上显示用于指示要切换显示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单元的通知,并且响应于满足第二条件将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从切换前显示单元切换到切换后显示单元,以及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眼接近检测状态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对象切换到所述切换后显示单元、而不在所述切换前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通知。
17.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CN202110110836.7A 2020-01-30 2021-01-27 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13206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4081 2020-01-30
JP2020014081A JP7467139B2 (ja) 2020-01-30 2020-01-30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6930A CN113206930A (zh) 2021-08-03
CN113206930B true CN113206930B (zh) 2023-09-12

Family

ID=7485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0836.7A Active CN113206930B (zh) 2020-01-30 2021-01-27 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8715B2 (zh)
JP (1) JP7467139B2 (zh)
CN (1) CN113206930B (zh)
DE (1) DE102021101923A1 (zh)
GB (1) GB259817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9247A (ja) * 2001-12-03 2003-06-13 Nikon Corp 利用者識別機能を備える電子装置および識別方法
CN101262562A (zh) * 2004-03-19 2008-09-10 株式会社理光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5119259A (ja) * 2013-12-17 2015-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6127498A (ja) * 2015-01-06 2016-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575149A (zh) * 2014-05-31 2017-04-19 苹果公司 用于捕获和传输媒体和位置内容的消息用户界面
CN107948506A (zh) * 2017-11-22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8113532A (ja) * 2017-01-10 2018-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9169822A (ja) * 2018-03-23 2019-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画像表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0887B2 (ja) * 2008-09-11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416333B2 (en) * 2009-08-31 2013-04-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JP2012023723A (ja) * 2010-06-18 2012-02-02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JP2012037791A (ja) 2010-08-10 2012-02-23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JP6128919B2 (ja) 2013-04-01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254703B1 (ko) * 2014-09-05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및 촬영 방법
JP6889625B2 (ja) * 2017-06-29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JP7005261B2 (ja) 2017-10-10 2022-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23671B2 (ja) * 2018-07-13 2022-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9247A (ja) * 2001-12-03 2003-06-13 Nikon Corp 利用者識別機能を備える電子装置および識別方法
CN101262562A (zh) * 2004-03-19 2008-09-10 株式会社理光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5119259A (ja) * 2013-12-17 2015-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6575149A (zh) * 2014-05-31 2017-04-19 苹果公司 用于捕获和传输媒体和位置内容的消息用户界面
JP2016127498A (ja) * 2015-01-06 2016-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113532A (ja) * 2017-01-10 2018-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7948506A (zh) * 2017-11-22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9169822A (ja) * 2018-03-23 2019-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画像表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43380A1 (en) 2021-08-05
GB2598171A (en) 2022-02-23
JP2021121066A (ja) 2021-08-19
DE102021101923A1 (de) 2021-08-05
CN113206930A (zh) 2021-08-03
GB202100975D0 (en) 2021-03-10
GB2598171B (en) 2023-07-26
US11418715B2 (en) 2022-08-16
JP7467139B2 (ja) 202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103868A (ko) 촬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79771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170063388A (ko) 전자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2404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can execute fun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line of sight of us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0904442B2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user operability when performing an enlarged display of a live view image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US11385711B2 (en) Image captur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3364945A (zh)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02507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206930B (zh) 显示控制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JP7446913B2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2040095A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21097356A (ja) 撮像制御装置
CN112312008B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7446845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451255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40089598A1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of
US1198542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line-of-sight input,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95415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23041291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86636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12962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004041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855317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22183847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23048009A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