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7714B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7714B
CN107797714B CN201710741298.5A CN201710741298A CN107797714B CN 107797714 B CN107797714 B CN 107797714B CN 201710741298 A CN201710741298 A CN 201710741298A CN 107797714 B CN107797714 B CN 107797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display unit
displayed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41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7714A (zh
Inventor
小山泰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797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7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02Specific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not covered by G06F3/01 - G06F3/16
    • G06F3/005Input arrangements through a vide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该电子装置包括:触摸检测单元,其被构造为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所述操作面包括彼此邻接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控制单元,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记,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总体涉及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根据触摸操作确定位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如下方法:在进行触摸操作时,操作在与用户正在观看的显示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安装的触摸屏。日本特开2012-203143号公报讨论了:用户能够在通过取景器中的显示单元观察的同时,通过对背面监视器进行触摸操作来改变自动聚焦(AF)位置,并且如果用户将触摸位置滑动到背面监视器的端部之外,则AF位置被初始化。
当在通过取景器中的显示单元观察的同时操作触摸屏时,用户正在观看取景器中的显示单元,并且因而不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用户正在触摸屏上触摸的位置。换言之,在通过取景器观察的同时进行触摸操作的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容易地准确识别出当前触摸点,使得用户可能无意识地将触摸位置移动触摸无效的位置。此时,如果如日本特开2012-203143号公报讨论的那样初始化AF位置,则由于用户已经无意识地将触摸位置移动到无效区域,因此可能进行用户非预期的设置或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通常旨在减小由于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而进行非预期处理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触摸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所述操作面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记,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例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所适用的装置的示例的外观图。
图2是例示用作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所适用的装置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3由图3A和图3B构成,并且是例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拍摄模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例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裁剪处理的流程图。
图5A、图5B、图5C和图5D例示了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触摸屏上的触摸位置和显示单元的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A和图1B例示用作示例性实施例所适用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外观图。图1A是数字照相机100的前透视图,并且图1B是数字照相机100的后透视图。显示图像和各种信息的显示单元28一体地配设有用作操作面的触摸屏70a,触摸屏70a能够接收触摸操作(能够检测触摸)。显示单元28通常是用于显示图像的背面监视器,只要能够显示图像,其可以是例如液晶类型、机电致发光(EL)类型的任何显示器。
快门按钮61是可操作以发出拍摄指令的操作单元。模式转换开关60是可操作以改变(切换)各种模式的操作单元。端子盖40是保护连接器(未示出)(诸如连接外部装置和数字照相机100的连接线缆)的盖。主电子拨盘71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旋转操作构件,并且主电子拨盘71可旋转以例如改变设置值,诸如快门速度和光圈值。
电源开关72是切换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操作构件。副电子拨盘73是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旋转操作构件,并且用于移动选择框或供给图像。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箭头键74是其上、下、左侧和右侧部分可被独立地推动的箭头键(四个方向键)。选择进行对应于箭头键74的推动部分的操作。
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设置(SET)按钮75是推动按钮并且主要用于例如确定选择项目。当选择静态图像拍摄模式时,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实时取景(LV)按钮78是用于在显示单元28的实时取景(在下文中称为“LV”)显示的开(ON)和关(OFF)之间切换的按钮。当选择移动图像拍摄模式时,LV按钮78用于开始和停止移动图像拍摄(记录)操作。
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回放按钮79是用于在拍摄模式和回放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按钮。当回放按钮79在拍摄模式期间被推动时,数字照相机100转变为回放模式,因此使得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图像中的最新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
握持部分90是用于在保持数字照相机100的同时进行操作的保持部分(握持部分),并且操作单元70被设置在握持部分90的边处。
当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用户能够观看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显示的被摄体,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是电子取景器(EVF)。目镜传感器77是被构造为检测物体对比预定距离(诸如1cm或2cm)近的距离处(在预定距离内)的位置的接近的物体检测单元(接近检测单元)。例如,当用户使眼睛更靠近取景器16(通过目镜部分16a观察)并且然后目镜传感器77检测到物体(眼睛)的接近时,显示从显示单元28切换到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使得用户能够观看成像被摄体的状况。
当目镜传感器77检测到物体(眼睛)移动离开预定距离或更多时,例如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项目的显示被关闭,并且显示切换到显示单元28。当用户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关闭显示单元28(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显示,但是能够接收对触摸屏70a进行以例如设置AF位置的触摸操作。AF位置指对被摄体进行AF处理的位置。
指示进行AF处理之外的特定处理的位置的项目或标记,也能够被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此时,当用户对触摸屏70a进行触摸操作同时保持握持部分90并且保持用户的手指在快门按钮61上时,用户能够讯速地进行用于AF位置的移动的操作和拍摄指令,同时观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显示。可以不通过EVF而通过光学取景器(OVF)来进行取景器16上的显示。
图2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2,镜头单元150是包括安装在其中的可互换的摄影镜头的镜头单元。透镜103通常由多个透镜组成,但是为了便于描述,在此仅例示单个透镜。通信终端6供镜头单元150进行与数字照相机100的通信,并且通信终端10供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与镜头单元150的通信。
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是以如下方式定位的显示单元76:可通过取景器16(取景器单元)观看。此外,当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用户能够确认例如指示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AF位置的框和表示数字照相机100的设置状态的图标(例如,项目、标记和符号)。AF框被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可用于AF处理的被摄体的区域。因为AF框在被叠加在实时取景图像上的同时显示,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出进行AF处理的被摄体。
焦点检测单元11(AF传感器)是相位差检测类型的AF传感器,其基于拍摄的图像将离焦量信息输出到系统控制单元50。经由通信终端6和10控制镜头单元150的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经由AF驱动电路3,基于离焦量信息改变透镜103的位置,来进行相位差AF(能够进行AF)。AF的方法不需要是相位差AF,而可以是对比度AF。此外,可以在不使用焦点检测单元11的情况下,基于在摄像单元22的摄像平面处检测到的离焦量,进行相位差AF(摄像平面相位差AF)。
摄像单元22是由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组成的图像传感器,其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模拟-数字(A/D)转换器23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转换器23用于将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24对从A/D转换器23输出的数据或从存储器控制单元15输出的数据,进行预定的变尺寸处理(诸如像素内插或减少)或颜色转换处理。此外,图像处理24使用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算术处理,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由图像处理单元24获得的算术处理的结果来进行曝光控制和距离测量(聚焦)控制。这使得能够进行通过透镜(TTL)类型的自动聚焦(AF)处理、自动曝光(AE)处理和电子闪光预发射(EF)处理。图像处理单元24还使用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算术处理,并且还基于预定的算术处理的结果来进行TTL类型的自动白平衡(AWB)处理。
从A/D转换器23输出的数据经由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或直接经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被写入存储器32。存储器32存储由摄像单元32获得的并且通过A/D转换器23转换为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以及要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以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态图像或移动图像、以及预定时间的声音。此外,存储器32还用作图像显示的存储器(视频存储器)。
数字-模拟(D/A)转换器19将用于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显示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且将模拟信号供应到显示单元28或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以此方式,写入存储器32中的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经由D/A转换器19通过显示单元28显示。显示单元28在显示设备(诸如其液晶显示器(LCD))上提供与来自D/A转换器19的模拟信号对应的显示。数字信号是通过A/D转换器23进行一次A/D转换并且累积在存储器32中的信号,并且通过D/A转换器19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模拟信号被依次传递到显示单元28(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显示的情况下,被传递到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以便能够进行通过图像(through-image)显示(实时取景显示)。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电可擦除和可记录存储器,并且能够例如是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例如用于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的常数和程序。如本文中使用的程序指用于执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下面描述的各种流程图的程序。
系统控制单元50控制数字照相机100。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执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上述程序来实施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下面描述的处理操作。系统存储器52是使得能够加载例如用于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的常数和变量以及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取的程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通过控制例如存储器32、D/A转换器19、显示单元28和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来进行显示控制。
系统定时器53是时间测量单元,其测量用于各种控制操作的时间和内置时钟的时间。
模式转换开关60、快门按钮61和操作单元70用作用于将各种操作指令输入到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单元。
模式转换开关60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模式改变为例如拍摄模式和回放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操作模式还包括例如用于各不同拍摄场景的拍摄设置的各种场景模式、程序AE模式和自定义模式。模式转换开关60用于将操作模式直接改变为菜单画面中包括的这些模式中的任一种。另选地,在菜单画面被选择一次并且显示之后,使用其他操作构件可以将操作模式改变为菜单画面中包括的这些模式中的任一种。
第一快门按钮62通过在数字照相机100上配设的快门按钮61的半程操作(换言之,半按(拍摄准备指令))而被打开,由此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用于开始包括例如自动聚焦(AF)处理、自动曝光(AE)处理、自动白平衡(AWB)处理和电子闪光预发射(EF)处理的操作。
第二快门按钮64通过快门按钮61的完整操作(换言之,全按(拍摄指令))而被打开,由此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响应于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从自摄像单元22的信号读出的时间到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200的时间进行的一系列拍摄处理操作。
根据各种场景,通过对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各种功能图标的选择和操作,操作单元70的操作构件被适当地分配各功能,由此用作各种功能按钮。操作单元70包括至少以下操作构件:快门按钮61、主电子拨盘71、电源开关72、副电子拨盘73、箭头键74、SET按钮75、LV按钮78和回放按钮79。使得用户能够使用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菜单画面、四方向(上、下、右和左)按钮和SET按钮,来直观地进行各种设置操作。
电源控制单元80由例如电池检测电路、直流(DC)-DC转换器和改变要通电的块的开关电路组成,并且检测是否装载有电池、电池的类型以及电池的剩余量。此外,电源控制单元80基于这种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令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各种单元在所需时段供应所需电压。电源开关72接收电源的接通和断开之间的转换操作。
电源单元30由例如一次电池(诸如碱性电池或锂电池)、二次电池(诸如镍镉(NiCd)电池、镍氢电池(NiMH)电池或锂离子(Li)电池)和交流(AC)适配器组成。记录介质接口(I/F)是与记录介质200(诸如存储卡或硬盘)的接口。记录介质200是用于记录拍摄的图像的记录介质(诸如存储卡),并且由例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组成。
通信单元54通过无线或通过线缆进行连接,以发送和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通信单元54还连接到无线局域网(LAN)或因特网。通信单元54发送通过摄像单元22拍摄的图像(包括通过图像)或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图像,并且还从外部装置(具有接收功能)接收图像数据或其他各种信息。
操作单元70的一个操作构件包括能够检测与显示单元28的接触的触摸屏70a。触摸屏70a和显示单元28能够一体地构造。例如,触摸屏70a以如下方式被构造:其光的透射率不会干扰显示单元28的显示,并且被固定在显示单元28的显示面的上层。然后,触摸屏70a上的输入坐标与显示单元28上的对应显示坐标相关联。这使得能够以如下方式构造图形用户界面(GUI):就像用户能够直接操作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画面。以此方式,用于在使进行了触摸操作的位置与显示单元28上的位置彼此关联的同时接收指令的设置称为“绝对坐标设置”。
与绝对坐标设置不同,用于接收对触摸操作根据例如其移动量和移动方向而从显示单元28上的预定位置(而不是进行了触摸操作的位置的坐标)的移动到的位置(移动了对应于移动操作的量的位置)的指令的设置称为“相对坐标设置”。
在进行操作同时观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情况下,当以绝对坐标设置进行触摸操作时,用户会在不观看触摸屏70a的情况下触摸触摸屏70a(显示单元28),使得用户很可能对偏离预期位置的位置错误地进行触摸操作。当以相对坐标设置进行触摸操作时,由于通过移动量而不是触摸操作的位置来给出移动指令,所以用户能够通过在观看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操作物体的位置的同时进行移动到预期位置的操作,来发出对预期位置的指令。绝对坐标设置和相对坐标设置可经由菜单画面中的触摸板设置来设置。
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执行操作同时观看显示单元28,则由于触摸位置和预期位置可能彼此不同,所以可操作性可能不好。因而,如果采用当目镜传感器77(接近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的接近时以相对坐标设置接受触摸操作的这种构造,则在用户正在观看显示单元28以及用户正在观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这两种情况下,可操作性都良好。此外,在没有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时,触摸屏70a接收触摸操作的功能称为“触摸板功能”。
系统控制单元50能够检测触摸屏70a上的以下操作或状态:
·未触摸触摸屏70a的手指或笔触摸触摸屏70a(换言之,开始触摸)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触摸着屏”);
·手指或笔正在触摸触摸屏70a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触摸中”);
·手指或笔在触摸触摸屏70a的同时移动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触摸移动”);
·已经触摸触摸屏70a的手指或笔与触摸屏70a移除(换言之,结束触摸)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触摸释放”);以及
·未触摸触摸屏70a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无触摸”)。
当检测到“触摸着屏”时,“触摸中”也同时被检测到。在“触摸着屏”之后,除非检测到“触摸释放”,否则“触摸中”通常继续被检测到。“触摸移动”也在“触摸中”被检测到的状态中被检测到。即使“触摸中”被检测到,除非触摸位置未移动,否则也检测不到“触摸移动”。在检测到触摸触摸屏70a的所有手指或笔的触摸释放之后,检测到“无触摸”。
关于这些操作或状态以及手指或笔触摸触摸屏70a的位置的坐标的信息被发送到系统控制单元50,并且然后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如何基于发送的信息对触摸屏70a进行操作。关于触摸移动,系统控制单元50还能够基于位置坐标的改变,针对触摸屏70a上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中的各个来检测在触摸屏70a上移动的手指或笔的移动方向。
从检测到“触摸中”到提示“触摸释放”而无“触摸移动”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称为“轻敲(tap)”。此外,经由触摸屏70a上的预定“触摸移动”从“触摸着屏”到“触摸释放”执行的操作称为“画一划”。快速画一划的操作称为“轻拂(flick)”。轻拂是在保持手指/笔触摸触摸屏70a的同时快速地移动手指/笔一定距离并且然后将手指/笔与触摸屏70a直接分开的操作,换言之,快速在触摸屏70a的表面描画就好像用手指/笔轻拂触摸屏70a一样的操作。
当检测到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执行预定距离或更大距离的“触摸移动“并且然后检测到”触摸释放“时,确定已经执行了轻拂。此外,当检测到以低于预定速度执行预定距离或更多距离的”触摸移动“时,确定已经执行了拖动。
触摸屏70a可以是选自包括以下类型的各种触摸屏中的任一种触摸屏:例如,电阻膜型、电容型、表面声波型、红外线型、电磁感应型、图像识别型以及光学传感器型。在这些类型中,存在基于与触摸屏的接触而检测到进行了触摸的类型和基于手指或笔接近触摸屏而检测到进行了触摸的类型,可以采用这两种类型中的任一种。
接着,参考图3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拍摄模式处理,图3由图3A和图3B组成。这种处理通过系统控制单元50将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加载到系统存储器52中并且执行该程序来实施。此外,当数字照相机100通电并且选择拍摄模式时,开始这种处理。
在步骤S3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显示单元28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LV图像或通过图像)。
在步骤S3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被执行以进行关于触摸操作的设置的触摸设置是否在菜单画面中已经被选择。响应于菜单按钮的按压,菜单画面被显示,并且当在菜单画面中选择触摸操作设置时,触摸设置变为可选择的。触摸设置可用于选择是否使能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AF设置变化(触摸和拖动AF)、是将设置位置指定方法设置为绝对坐标设置还是相对坐标设置、以及在哪设置触摸有效区域。触摸有效区域可选自整体、右、左、右上、左上、右下和左下区域(有效区域设置)。
在步骤S3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执行设置以使能AF设置变化,该AF设置变化在触摸设置中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如果确定已经执行设置以使能(开启)AF设置变化,该AF设置变化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在步骤S303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04,否则(在步骤S303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05。
在步骤S3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使能AF设置变化,该AF设置变化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当用户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显示单元28在显示功能中被关闭,并且LV图像被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如果使能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AF设置变化,则用户能够通过在显示单元28(触摸屏70a)上执行触摸操作来设置AF位置。因而,当使能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AF设置变化同时显示单元28上无显示时,用户能够设置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AF位置同时通过取景器16观察。
在步骤S3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改变触摸有效区域设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摸屏70a被分为触摸有效区域、触摸缓冲区域和触摸无效区域(不包括整体设置)。根据触摸有效区域的范围,确定触摸缓冲区域和触摸无效区域,并且触摸缓冲区域是至少包括触摸有效区域和触摸无效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夹在触摸有效区域和触摸无效区域之间的区域)并且以如下方式被设置的区域:围绕触摸有效区域。在步骤S3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执行改变触摸屏70a上的触摸有效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的设置的操作。触摸有效区域设置可选自七种形式,即,触摸屏70a的整体、右半部、左半部、右上部、左上部、右下部和左下部区域。然而,诸如整体、右半部和左半部的分区不一定是正确地指示触摸屏70a的区域的部分,而是以可容易地被用户理解的方式指示区域的部分。如果确定接触有效区域设置已经改变(在步骤S305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06,否则(在步骤S305中为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308。
在步骤S3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设置作为由在步骤S305中确定的用户的操作执行的触摸有效区域设置的改变的结果而获得的触摸有效区域。参考图5A、图5B、图5C和图5D,描述触摸有效区域和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之间的关系。
图5A例示触摸有效区域已经改变为在步骤S305中的整体的情况,其中触摸有效区域((α,β)到(A-α,B-β))对应于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区域((0,0)到(C,D))。更具体地,在绝对坐标设置期间,在触摸输入坐标是(α,β)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变为(0,0),并且在触摸输入坐标是(A-α,B-β)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变为(C,D)。在绝对坐标设置期间,当在触摸有效区域中执行触摸操作时,AF框被显示在对应于触摸输入坐标的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处。此外,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当触摸输入坐标不对应于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时,AF框的显示位置根据在触摸有效区域中的触摸位置的移动而移动。当触摸输入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中沿X轴方向移动距离K时,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AF框移动K×(C/(A-α-α)。
图5B例示触摸有效区域已经改变为步骤S305中的右半部的情况,其中触摸有效区域((A/2,β)到(A-α,B-β))对应于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区域((0,0)到(C,D))。更具体地,在绝对坐标设置期间,在触摸输入坐标是(A/2,β)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变为(0,0),并且在触摸输入坐标是(A-α,B-β)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变为(C,D)。此外,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当触摸输入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中沿X轴方向移动距离K时,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AF框移动K×(C/(A-α-(A/2)))。
图5C例示触摸有效区域已经改变为步骤S305中的右上部的情况,其中触摸有效区域((A/2,β)到(A-α,B/2))对应于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区域((0,0)到(C,D))。更具体地,在绝对坐标设置期间,在触摸输入坐标是(A/2,β)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变为(0,0),并且在触摸输入坐标是(A-α,B/2)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坐标变为(C,D)。此外,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当触摸输入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中沿X轴方向移动距离K时,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AF框移动K×(C/(A-α-(A/2)))。
在触摸有效区域设置得宽的情况下,虽然容易精确地设置坐标,但是因为当用户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用户的脸部靠近触摸屏70a,所以用户的手指几乎不能进入用户的面部和触摸屏70a之间的空间,使得难以执行触摸操作。因此,用户难以将触摸位置移动到难以执行触摸操作的区域,并且在绝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难以在对应于邻接面部的区域的坐标处显示AF框。因而,如图5B和5C所示,甚至在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将触摸有效区域限制在用户能够容易地触摸的区域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预期坐标。
在步骤S3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设置触摸缓冲区域。触摸缓冲区域是以如下方式设置的区域:如上所述,围绕触摸有效区域。在触摸有效区域被设置为如图5A所示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下,触摸缓冲区域包括0≤x<α、A-α<x≤A、0≤y<β和B-β<y≤B的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被设置为如图5B所示的右半区域的情况下,触摸缓冲区域包括A/2-α≤x<A/2、A-α<x≤A、0≤y<β和B-β<y≤B的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被设置为如图5C所示的右上区域的情况下,触摸缓冲区域包括A/2-α≤x<A/2、A-α<x≤A、0≤y<β和B/2<y≤B/2+β的坐标。
当在触摸缓冲区域处执行触摸时,触摸输入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中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被校正(裁剪)到最接近其的坐标。如果用户无意识地将触摸位置从触摸有效区域移动到可用于接受触摸操作的区域(触摸无效区域或触摸屏70a的边缘外的区域,其中触摸操作未被接受),则不管用户意在移动触摸位置的事实,可以确定用户已经解除触摸。因为当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用户不能够容易地、准确地识别触摸位置,用户可以无意识地将触摸位置移动到可用于接受触摸操作的区域。因而,如果设置围绕触摸有效区域的触摸缓冲区域,由于即使当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有效区域外时,触摸位置也未立即地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因此未确定用户突然无意识地解除触摸。
当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AF设置改变时,触摸位置到触摸无效区域的移动或触摸有效区域或触摸缓冲区域中的触摸释放(触摸解除)用作用于触摸位置的设置指令。因而,提供触摸缓冲区域使AF位置变得不太可能被设置为用户非预期的位置。此外,如果触摸有效区域被设置为非触摸屏70a的整个区域而是其部分区域,则当用户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获得的可操作性如上所述在步骤S306中被改善。然而,难以找到触摸有效区域和触摸无效区域之间的边界。
如果用户仔细地以如下方式执行操作:触摸位置未从触摸有效区域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或用户以如下方式仅在触摸有效区域的中心部分执行操作:触摸位置未到达触摸有效区域的极边缘,则可操作性减小。因而,设置触摸缓冲区域,但是例如在触摸有效区域是右半区域或右上区域的情况下,如果除了触摸屏70a的触摸有效区域之外的所有区域被设置为触摸缓冲区域,则执行非预期触摸而引起的处理的可能性变高。
当用户通过取景器16观察时,面部的一部分(诸如鼻子或脸颊)可能触摸触摸屏70a的一部分,并且如果触摸缓冲区域设置得大,则AF框通过与例如鼻子的触摸来被移动。因而,可期望触摸缓冲区域被设置在触摸无效区域和触摸有效区域之间。
在步骤S308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结束拍摄模式处理。拍摄模式处理通过例如切换到回放模式或断开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来结束。如果确定结束拍摄模式处理(在步骤S308中为是),则拍摄模式处理结束,否则(在步骤S308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09。
在步骤S309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位于取景器16中的目镜传感器77是否已经检测到物体的接近(用户的眼睛的接近)。如果确定目镜传感器77已经检测到物体的接近(在步骤S309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S310,否则(在步骤S309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31。此外,在步骤S309中确定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当LV图像被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时(当LV图像显示在一个周期或多个周期之前执行的步骤S310中时),显示切换为显示单元28。当目镜传感器77检测到用户将通过取景器16观察并且显示从显示单元28被切换为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时,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AF设置变化成为可能。
在步骤S310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此时,在实时取景图像被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同时关闭显示单元28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至少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AF设置变化被启用的情况下,显示单元28能够接受触摸操作。
在步骤S3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在步骤S303中已经设置的AF设置变化仍然被启用。如果确定在取景器接近期间通过触摸操作执行的AF设置变化仍然被启用(在步骤S311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12,否则(在步骤S311中)处理返回到步骤S302。
在步骤S312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到触摸屏70a的“触摸着屏”。如果确定已经执行到触摸屏70a的触摸着屏(在步骤S312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13,否则(在步骤S312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02。
在步骤S313中,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在步骤S312中检测到的触摸着屏的触摸屏70a上的触摸位置,并且将获得的触摸位置记录为系统存储器52中的“(X0,Y0)”。
在步骤S314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在步骤S312中检测到的触摸着屏的触摸位置是否在触摸有效区域中。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在触摸有效区域中(在步骤S314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15,否则(在步骤S314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16。如果在步骤S314中确定触摸位置在触摸有效区域中,则系统控制单元50记录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触摸位置的坐标。
在步骤S315中,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在步骤S312中检测到的触摸着屏而获得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显示坐标。在处理经由在步骤S314中确定的结果为是(触摸有效区域)而前进到步骤S315的情况下,在绝对坐标设定期间,触摸位置坐标和显示坐标相互关联,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显示坐标对应于紧接之前设置的AF位置(与触摸位置无关)。例如,参考图5A,在绝对坐标设置期间,当触摸位置坐标为P1=(x1,y1)时,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的显示坐标AF1为(X,Y)=((x1-α)×C/(A-α–α),((y1-β)×D/(B-β–β))。参考图5B,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无论触摸位置如何,显示坐标是紧接之前设置的在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AF位置(例如,与位置P2不相关联的位置AF2)。
然而,甚至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在AF位置未被设置的情况下(在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当执行触摸着屏时,AF框显示在中心位置处,而不管触摸位置如何。此外,在处理经由在步骤S316中确定的结果为是(触摸缓冲区域)而前进到步骤S315的情况下,在绝对坐标设定期间,在步骤S317中经受裁剪处理的对应坐标和显示坐标彼此相关联,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显示坐标对应于紧接之前设置的AF位置。
在步骤S316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在步骤S312中检测到的触摸着屏的触摸位置在触摸缓冲区域中。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在触摸缓冲区域中(在步骤S316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在步骤S317,否则(在步骤S316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18。
在步骤S317中,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用于校正触摸缓冲区域中的触摸位置的裁剪处理以在触摸有效区域中调整。下面参考图4描述裁剪处理。裁剪处理被执行以将触摸位置坐标校正到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的位置。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记录通过校正系统存储器52中的触摸位置坐标获得的坐标。
在步骤S318中,因为确定在步骤S312中检测到的“触摸着屏”的触摸位置在触摸无效区域中,所以系统控制单元50使触摸无效并且不执行对应于“触摸着屏”的处理(AF框的显示)。在触摸无效的情况下,未显示指示触摸被执行的指示标记,但是在到触摸无效区域的“触摸着屏”之后,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缓冲区域或触摸有效区域,AF框被显示。此外,即使执行到触摸无效区域的“触摸着屏”并且然后执行触摸释放,AF位置的设置也不改变。然而,在执行到触摸无效区域或触摸缓冲区域的“触摸着屏”之后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324中确定的结果变为否,使得AF位置被设置。
在步骤S319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15中获得的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显示坐标处显示AF框。在绝对坐标设置期间,系统控制单元50在对应于触摸着屏的触摸位置坐标或通过裁剪处理校正的坐标的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显示坐标处显示AF框。
在执行到触摸有效区域的“触摸着屏”的情况下,如果触摸有效区域是如图5A所示的整个区域,则当触摸着屏点是点P1时,AF框显示在位置AF1处。在执行到触摸缓冲区域的“触摸着屏”的情况下,如果触摸有效区域是如图5A所示的整个区域,则当触摸着屏点P4时,AF框显示在位置AF4处。
因为执行到触摸缓冲区域的触摸,所以触摸着屏点P4通过裁剪处理被校正到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P’4),并且然后AF框被显示在对应于校正坐标的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显示坐标处(AF4)。此外,在执行到图5B或图5C所示的触摸无效区域之后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缓冲区域的情况下,AF框被显示在对应于在到达触摸缓冲区域时校正的坐标的显示坐标处。
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AF框显示在在紧接之前设置的AF位置(不对应于触摸位置坐标的位置)。当执行到触摸有效区域的“触摸着屏”时(例如,点P2)时,如果触摸有效区域是如图5B所示的右半区域,则AF框被显示在位置AF2处,位置AF2是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的中心位置。甚至当执行到触摸缓冲区域的触摸着屏时,AF框被显示在位置AF2处。
在执行到触摸无效区域的触摸着屏的情况下,当触摸位置从触摸无效区域移动并且然后到达如图5C所示的触摸缓冲区域中的点P3处时,AF框在到达触摸缓冲区域之前立即设置的AF位置处显示。图5C所示的指示AF3指示AF框当前被设置,并且响应于触摸位置从触摸无效区域移动到触摸有效区域而被显示。因此,在相对坐标设置期间,AF框响应于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缓冲区域中的点P3而被显示。
在步骤S320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执行触摸位置的移动。如果确定已经执行触摸位置的移动(在步骤S320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21,否则(在步骤S320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28。
在步骤S321中,与步骤S313一样,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触摸位置坐标,并且将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记录为系统存储器52上的“(Xn,Yn)”。在系统控制单元50已经获得在一个周期之前执行的在步骤S321中的触摸位置坐标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50将紧接在一个周期之前获取的、设置的触摸位置坐标记录为“(X(n-1),Y(n-1))”。此外,在步骤S321中获得触摸位置坐标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能够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比较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与紧接在步骤S320之前设置的触摸位置坐标来执行触摸位置的移动。在步骤S322中,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类似于步骤S314中的处理的处理。
在步骤S323中,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显示坐标。在绝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显示坐标是在步骤S321中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或对应于通过在步骤325中校正触摸位置坐标获得的坐标的位置。参考图5A,即使触摸位置从点P1移动到点P4,对应于通过校正获得的点P’4的位置变为显示坐标。此外,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已经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而移动的AF框的位置从在步骤S323中的处理之前显示的位置变为显示坐标。
通过比较紧接之前在步骤S321中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Xn,Yn)与在步骤S315中的处理之后处理第一次前进到步骤S323的情况下的坐标((X0,Y0)或与在其他情况下的坐标(X(n-1),Y(n-1))来获得触摸位置的移动距离。然而,在执行到触摸缓冲区域的触摸的情况下,因为触摸位置坐标经受裁剪处理,所以基于触摸位置的实际移动的距离不能获得,但是通过比较当前触摸位置坐标和校正坐标能够获得触摸位置的移动距离。
在步骤S324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在确定触摸位置在步骤S320中已经移动之后获得的触摸位置是否在触摸缓冲区域中。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在触摸缓冲区域中(在步骤S324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25,否则(在步骤S324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326。
步骤S325中的处理是类似于步骤S317的处理的裁剪处理,这在下面参考图4描述。
在步骤S326中,系统控制单元50设置AF位置。在处理经由在步骤S322和S324中确定的结果为否而前进到步骤S326的情况下,因为触摸位置已经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所以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紧接在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之前AF框已经显示的位置来设置AF位置。在处理经由在步骤S328中确定的结果为是而前进到步骤S326的情况下,因为用户已经在触摸有效区域或触摸无效区域中解除触摸,所以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在用户已经解除触摸时获得的AF框的位置来设置AF位置。
在面部追踪AF的情况下,当AF框(指标框)显示在已经执行触摸的位置处并且AF框移动到已经检测到面部的位置时,框附着于脸部的位置,并且框的显示格式改变为面部检测框(例如,橙色双线框)。当解除触摸或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时,关于面部检测框中的被摄体开始追踪(在执行用于确定追踪物体的处理之后),并且面部检测框的显示格式改变为追踪框(例如,黑色双线框)。
甚至在解除触摸或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时获得的AF框的位置不是面部的位置的情况下,待追踪的被摄体根据到触摸无效区域的触摸释放或触摸移动基于例如AF框的颜色或位置的对比来确定,并且然后开始追踪。此外,在1-点AF(平滑区域AF)的情况下,AF框基于已经执行触摸的位置而移动,并且执行AF的位置也根据AF框的移动而改变。在步骤S32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23中获得的显示坐标处显示AF框。
在绝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例如,如果触摸位置从点P1移动到图5A所示的点P4,则显示坐标变为如步骤S323中描述的点P’4。在触摸位置在触摸位置的移动过程期间沿X轴方向到达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之后,AF框沿X轴方向保持在边缘处显示,使得用户能够识别用户正在触摸除了触摸有效区域之外的区域。换言之,用户能够识别如果触摸位置继续被移动,则触摸位置可以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在图5A的情况下,移动到触摸屏70a外)。
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例如,如果触摸位置从点P2移动到P8并且进一步移动到图5B所示的P9,则AF框的位置从位置AF2移动到位置AF8并且进一步移动到位置AF9。尽管事实是用户正在沿X轴负方向和Y轴负方向移动触摸位置,但是AF框仅沿Y轴方向移动(从位置AF8到位置AF9)。直到触摸位置从点P2移动到点P8,AF框才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从位置AF2移动到AF8,点P8是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的位置。
当触摸位置从点P8移动到触摸缓冲区域时,即使触摸位置沿X轴方向移动,触摸位置的X坐标也连接到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的X坐标(与点P8的X坐标相同的X坐标)。因而,显示坐标的X轴坐标保持不变,甚至当触摸位置沿X轴方向从点P8移动时,AF框未沿X轴方向移动,但是仅沿Y轴方向移动(从位置AF8到位置AF9)。
因为虽然用户不仅沿X轴方向而且沿Y轴方向移动触摸位置,所以AF框仅沿Y轴方向移动,用户能够识别相对于X轴方向上的触摸位置,触摸不在有效区域中。因而,用户能够识别如果用户继续移动触摸位置,则触摸位置将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因为提供触摸缓冲区域使用户能够发现触摸位置正在从触摸有效区域移动,所以触摸位置突然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和AF位置以非预期方式被设置(如在步骤S326中描述的)的可能性变低。特别地,在面部追踪AF的情况下,因为当确定触摸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时开始追踪,所以如果关于非预期被摄体开始追踪,则可以产生非预期的拍摄结果。此外,当用户正在重新设置待追踪的被摄体时,可能错过拍摄机会。
在步骤S328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从触摸屏70a(触摸有效区域或触摸无效区域)解除触摸。如果确定已经从触摸屏70a解除触摸(在步骤S328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26,否则(在步骤S328中为否)在步骤S320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执行触摸位置的移动。
在步骤S329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发出拍摄指令。拍摄指令能够通过按压快门按钮61来发出。此外,响应于由快门按钮61的半按引起的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A的产生,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26中在AF位置处执行AF处理。然后,在步骤S330中,响应于由快门按钮61的全按引起的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的产生,系统控制单元50记录记录介质200上拍摄的图像。
在步骤S331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对触摸屏70a的触摸着屏。如果确定已经检测到触摸着屏(在步骤S331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32,否则(在步骤S331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在步骤S331到S335中的处理是当眼睛的接近在步骤S309中未被检测到时执行的处理,并且是当实时取景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单元28上并且用户正在触摸屏70a上执行操作同时观看显示单元28时执行的处理。在步骤S332中,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触摸屏70a上的触摸位置坐标,在该触摸位置坐标处,在步骤S331中已经执行触摸着屏。
在步骤S333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32中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处显示AF框,该触摸位置坐标是显示单元28上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已经执行触摸着屏。当用户执行到显示单元28的触摸着屏时,AF框显示在手指下面,用手指执行触摸着屏。图5D例示显示单元28和触摸屏70a的状况,其中AF框被显示在用户已经触摸的位置处(点P10,即,位置AF10)。
在没有眼睛的接近的情况下,未执行诸如下面参考图4描述的触摸位置坐标的校正。更具体地,甚至当触摸位置坐标的X纵坐标在比(诸如图5A到图5C示出的那些)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更接近右侧的区域中,系统控制单元50未将触摸位置坐标的X纵坐标校正到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并且在用户未接触的位置处显示AF框。因此,在没有眼睛的接近的情况下,即使当在眼睛的接近期间执行触摸时在触摸位置将被校正到的位置处执行触摸,系统控制单元50也不校正触摸位置坐标并且在用户触摸的位置处直接显示AF框。
在步骤S334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是否已经从触摸屏70a解除触摸。如果确定已经解除触摸(在步骤S334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35,否则(在步骤S334中为否)处理前进到S332。直到触摸被解除,系统控制单元50才在步骤S332中获得触摸位置坐标并且基于触摸位置坐标显示AF框。
在步骤S33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已经显示AF框的位置处设置AF位置。这种处理类似于在步骤S326中执行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甚至当触摸位置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时,能够阻止执行非预期处理。即使触摸位置无意识地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触摸位置也未直接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并且触摸因此在触摸缓冲区域中执行。因而,响应于触摸位置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AF位置未设置在非预期位置处。此外,因为触摸缓冲区域中的触摸位置被校正,所以在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之前,用户能够识别通过观看AF框的移动状况,触摸位置已经从触摸有效区域移动。
接着,参考图4描述裁剪处理。这种处理通过系统控制单元5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上记录的程序上传到系统存储器52并且执行该程序来实施。此外,当图3中示出的拍摄模式处理前进到步骤S317时,开始这种处理。
在步骤S4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在步骤S313或S321中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是否小于触摸有效区域的左边缘的X坐标。换言之,系统控制单元50从触摸有效区域观看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触摸左侧的触摸缓冲区域。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小于触摸有效区域的左边缘的X坐标(在步骤S401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2,否则(在步骤S401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03。
在步骤S4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校正和设置为触摸有效区域的左边缘的X坐标。在触摸屏70a上的触摸位置坐标是图5A所示的点P4(x4,y4)的情况下,点P4的X坐标比触摸有效区域的左边缘更靠近左侧,使得在步骤S401中确定的结果变为是。因而,在步骤S402中,点P4(x4,y4)被校正为点P’4(α,y4)。当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在“0≤x4<α”的范围内时,产生结果“x4=α”。
在步骤S403中,系统控制单元50确定在步骤S313或S321种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是否大于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的X坐标。换言之,系统控制单元50从触摸有效区域观看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触摸右侧的触摸缓冲区域。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大于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的X坐标(在步骤S403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4,否则(在步骤S403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05。
在步骤S404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校正和设置为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的X坐标。在触摸屏70a上的触摸位置坐标是图5B示出的点P5(x5,y5)的情况下,点P5的X坐标比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更靠近右侧,使得在步骤S403中确定的结果变为是。因而,在步骤S404中,点P5(x5,y5)被校正为点P’5(A-α,y5)。当触摸位置坐标的X坐标在“A-α<x5≤A”的范围内时,产生结果“x5=A-α”。
在步骤S405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13或S321种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是否小于触摸有效区域的上边缘的Y坐标。换言之,系统控制单元50从触摸有效区域观看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触摸上侧的触摸缓冲区域。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小于触摸有效区域的上边缘的Y坐标(在步骤S405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6,否则(在步骤S405中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07。
在步骤S406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校正和设置为触摸有效区域的上边缘的Y坐标。在触摸屏70a上的触摸位置坐标是图5C示出的点P6(x6,y6)的情况下,点P6的Y坐标比触摸有效区域的上边缘更靠近上侧,使得在步骤S405中确定的结果变为是。因而,在步骤S406中,点P6(x6,y6)被校正为点P’6(x6,β)。当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在“0≤y6<β”的范围内时,产生结果“y6=β”。
在步骤S407中,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13或S321种获得的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是否大于触摸有效区域的下边缘的Y坐标。换言之,系统控制单元50从触摸有效区域观看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触摸下侧的触摸缓冲区域。如果确定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大于触摸有效区域的下边缘的Y坐标(在步骤S407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8,否则(在步骤S407中为否),处理结束。
在步骤S408中,系统控制单元50将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校正和设置为触摸有效区域的下边缘的Y坐标。在触摸屏70a上的触摸位置坐标是图5C示出的点P7(x7,y7)的情况下,点P7的Y坐标比触摸有效区域的下边缘更靠近下侧,使得在步骤S407中确定的结果变为是。因而,在步骤S408中,点P7(x7,y7)被校正为点P’7(x7,B/2)。当触摸位置坐标的Y坐标在“B/2<y7≤B/2+β”的范围内时,产生结果“y7=B/2”。
参考图5B描述触摸位置坐标的校正。虽然在触摸位置输入被设置为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进行描述,但是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甚至当跨过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摸时,AF框的显示位置不一定位于其边缘处。因而,触摸位置和AF框之间的关联比在绝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低,使得用户难以准确地掌握用于触摸的手指是否将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然而,因为提供了触摸缓冲区域,所以当触摸位置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时,触摸位置被校正并且防止AF框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使得用户能够识别触摸位置已经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图4示出的处理,用户能够识别触摸位置的移动在哪个方向上无效。因为在相应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触摸位置的坐标与相应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触摸有效区域的边缘的坐标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被校正,所以如果触摸位置坐标在触摸有效区域之外,则即使在触摸位置沿X轴方向移动时,AF框也不会移动。因而,用户能够认识当触摸位置不在触摸有效区域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外(沿Y轴方向)时,触摸位置在触摸有效区域的右边缘或左边缘之外(沿X轴方向)。
当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绝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和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两者被实施时,其能够仅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被实施。在相对坐标设置的情况下,因为甚至在观看AF框的位置时,与绝对坐标设置的情况相比,更难以掌握触摸位置是否将移动远离触摸有效区域,所以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更有效。
在触摸位置坐标在触摸缓冲区域中并且触摸位置坐标因此被校正的情况下,取景器内显示单元76上显示的指标的形状和颜色能够改变。
在面部追踪AF的设置期间,指示被追踪的被摄体的AF框和指示经受设置变化的AF位置的AF框的显示格式彼此不同。例如,指示被追踪的被摄体的AF框被设置为图5A所示的框AF1,并且指示经受设置变化的AF位置的AF框被设置为图5C所示的框AF3。
当从触摸有效区域开始触摸时和当从触摸无效区域开始触摸时两者,如果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缓冲区域,则触摸位置被校正并且AF框被显示。然而,在从触摸无效区域开始触摸操作并且然后移动到触摸缓冲区域的情况下,触摸可能是无效的并且AF框能够不被显示,直到触摸操作移动到触摸有效区域。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在设置执行除AF处理之外还执行自动曝光(AE)处理或自动白平衡(AWB)处理的位置时被应用。例如,在AE处理的情况下,响应于触摸被解除,AE处理基于关于显示框的被摄体而被执行。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触摸缓冲区域以如下方式被提供的示例:围绕平行于触摸有效区域的X轴的边和平行于其Y轴的边,触摸缓冲区域不一定需要为沿触摸有效区域的X轴和Y轴提供的区域,但是可以为沿触摸有效区域的边提供的区域。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本发明应用于数字照相机100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根据在与显示单元不同的位置的触摸传感器上执行的操作,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任何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能够执行控制以移动执行基于指定位置的处理(诸如显示光标或改变条形或存储器上的设置值)的位置。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笔记本计算机中使用触摸板移动光标的情况或移动选择项目或选择点的情况。附加地,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平板计算机绘制线以用于图形表达的情况或选择范围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个人计算机(PC)、移动电话终端、移动图像查看器、数字相框、音乐播放器、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PC、智能电话、投影装置和具有显示单元的家用电器。此外,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或台式PC的装置,其接收并且显示通过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由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以及远程地控制数字照相机(包括网络照相机)。
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能够将软件(程序)经由网络或各种记录介质以及系统的计算机(或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或装置读出并且执行程序代码而被供应到系统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和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均构造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减小由于触摸位置移动到触摸无效区域而进行非预期处理的可能性。
其他实施例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3)

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触摸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所述操作面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以及
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经由取景器可观看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记,
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其中,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也不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标记显示在与所述操作面一体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取景器外部的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时,在所述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始触摸而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开始触摸,在所述显示单元上也不显示所述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始触摸而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区域解除触摸而基于所述标记的位置来进行特定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区域是夹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所述校正单元用于将进行了所述第三区域中的触摸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分量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位置中的至少一者,校正为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的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基于由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的位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第三区域是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分量的边和平行于所述第二分量的边而定位的区域,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即使在沿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一分量的边定位的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进行基于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触摸位置的移动而对所述标记的移动;并且即使在沿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二分量的边定位的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分量中的触摸位置的移动而对所述标记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接近检测单元,所述接近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物体接近包括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取景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包括X轴分量和Y轴分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特定处理是自动聚焦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特定处理是用于确定追踪目标或开始追踪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特定处理包括自动曝光处理和自动白平衡处理中的至少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将通过摄像而获取的拍摄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并且在将所述标记叠加在所述拍摄图像上的情况下显示所述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使得能够选择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响应于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开始触摸之后触摸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一者,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始的触摸移动到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触摸无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始的触摸从所述第一区域移动到了沿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一分量的方向定位的部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基于在所述部分处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所述触摸的移动,沿所述第二分量移动所述标记,而不沿所述第一分量移动所述标记。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始的触摸移动到所述第二区域而进行所述特定处理;并且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始的触摸移动到所述第三区域时,进行所述特定处理并且进行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19.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摄像单元;
触摸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所述操作面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经由取景器可观看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并且指示进行关于摄像的处理的位置的标记,
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区域解除触摸,基于显示所述标记的位置来进行所述处理,
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
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其中,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也不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标记显示在与所述操作面一体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取景器外部的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时,在所述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20.一种具有操作面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操作面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以及
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经由取景器可观看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记,
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其中,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也不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标记显示在与所述操作面一体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取景器外部的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时,在所述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21.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摄像单元和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的操作面,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以及
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经由取景器可观看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并且指示进行关于摄像的处理的位置的标记,
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区域解除触摸,基于显示所述标记的位置来进行所述处理,
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
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其中,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也不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标记显示在与所述操作面一体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取景器外部的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时,在所述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22.一种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在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进行一种具有操作面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操作面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以及
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经由取景器可观看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记,
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其中,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也不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标记显示在与所述操作面一体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取景器外部的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时,在所述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23.一种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在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进行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摄像单元和包括第一区域、邻接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和邻接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区域的操作面,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操作面上的触摸操作;以及
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触摸位置的移动的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移动在不同于所述操作面的经由取景器可观看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并且指示进行关于摄像的处理的位置的标记,
响应于从所述第一区域解除触摸,基于显示所述标记的位置来进行所述处理,
即使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也不移动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并且
在所述操作面的所述第三区域中移动触摸位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触摸位置的移动的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标记的移动,
其中,在所述标记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也不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并且在所述标记显示在与所述操作面一体配设并且配设在所述取景器外部的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开始触摸时,在所述取景器外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标记。
CN201710741298.5A 2016-08-30 2017-08-25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797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8607 2016-08-30
JP2016168607A JP6701033B2 (ja) 2016-08-30 2016-08-30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714A CN107797714A (zh) 2018-03-13
CN107797714B true CN107797714B (zh) 2021-07-06

Family

ID=6124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41298.5A Active CN107797714B (zh) 2016-08-30 2017-08-25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3580B2 (zh)
JP (1) JP6701033B2 (zh)
CN (1) CN107797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7401A1 (ja) * 2015-01-20 2016-07-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用カメラ装置
WO2020003862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29244B2 (ja) * 2018-06-29 2022-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0897568B2 (en) * 2018-06-29 2021-0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JP7383552B2 (ja) * 2020-03-31 202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913A (zh) * 2009-09-14 2011-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摄影设备及控制该数字摄影设备的方法
JP2012089973A (ja) * 2010-10-18 2012-05-10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
CN102830844A (zh) * 2012-08-17 2012-12-19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EP2581817A1 (en) * 2011-10-14 2013-04-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ouch-sensitive non-display area
CN10351392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70078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对触摸感测系统的边缘坐标进行补偿的方法
JP5872783B2 (ja) * 2011-03-24 2016-03-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05718183A (zh) * 2014-12-03 2016-06-29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之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9905B2 (ja) * 1991-12-17 2000-04-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入力装置
JP2000020194A (ja) * 1998-06-26 2000-01-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タッチパッド
JP5151928B2 (ja) * 2008-11-25 2013-0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方法及び入力装置
JP5418187B2 (ja) * 2009-12-02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接触操作判定装置、接触操作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30102298A (ko) * 2012-03-07 2013-09-17 주식회사 팬택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KR102169521B1 (ko) * 2013-05-14 2020-10-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입력장치,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913A (zh) * 2009-09-14 2011-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摄影设备及控制该数字摄影设备的方法
JP2012089973A (ja) * 2010-10-18 2012-05-10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
JP5872783B2 (ja) * 2011-03-24 2016-03-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EP2581817A1 (en) * 2011-10-14 2013-04-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ouch-sensitive non-display area
CN10351392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30844A (zh) * 2012-08-17 2012-12-19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摸屏防误操作方法、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CN103870078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对触摸感测系统的边缘坐标进行补偿的方法
CN105718183A (zh) * 2014-12-03 2016-06-29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之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3580B2 (en) 2019-06-04
JP6701033B2 (ja) 2020-05-27
JP2018036802A (ja) 2018-03-08
CN107797714A (zh) 2018-03-13
US20180063418A1 (en)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771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7111214B (zh) 显示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1753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667294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9947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8021165A4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25520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3364945A (zh)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904442B2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user operability when performing an enlarged display of a live view image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N112015266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8452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KR102345767B1 (ko) 촬상 제어장치,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10661966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7121612B2 (ja)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21097356A (ja) 撮像制御装置
JP2021012619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1012238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2312008B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7451255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4571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control based on a touch oper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3028176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7446845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171252B2 (ja)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44121A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8695087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