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0338A -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0338A
CN113170338A CN201880099719.1A CN201880099719A CN113170338A CN 113170338 A CN113170338 A CN 113170338A CN 201880099719 A CN201880099719 A CN 201880099719A CN 113170338 A CN113170338 A CN 113170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ate
response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7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0338B (zh
Inventor
金子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7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0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0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0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1)包括:利用多跳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11);以及传输速度控制部(12),其在通信部(11)中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状态下,若接收到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比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的变更通知,则使通信部(11)以第1传输速度报告第1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并使通信部(11)以第2传输速度发送第1报告信号,在通信部(11)以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了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多跳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多跳通信方式的智能电表通信系统由作为终端装置的智能电表、集约装置、以及作为中央处理系统的头端系统构成。集约装置和智能电表通过多跳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多跳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44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探讨了智能电表的各种利用方法,与之相伴,有可能希望提高用多跳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吞吐量。作为提高通信系统中的吞吐量的方法,考虑使智能电表的传输速度高速化的方法。另一方面,一般,在使通信设备的传输速度高速化后的情况下,接收灵敏度变差,与高速化前的传输速度相比传输距离变短。因此,若使原有的智能电表的传输速度高速化,则能以高速化前的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智能电表有可能无法以高速化后的传输速度来进行通信。若由于使传输速度高速化而导致产生无法通信的智能电表,则也无法根据来自头端系统或集约装置的指示使传输速度还原,因此,使用者需要前往智能电表的设置地点重新进行设定,或需要前往设置地点单独进行查表。由此,若产生无法通信的智能电表,则非常费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终端装置,能抑制使用者的麻烦,并在使用了多跳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能提高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具备利用多跳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此外,终端装置具备传输速度控制部,该传输速度控制部在通信部中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状态下,若接收到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比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的变更通知,则使通信部以第1传输速度报告第1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并使通信部以第2传输速度发送第1报告信号。传输速度控制部在以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了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并在一定时间以内没有接收到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可起到如下作用:能抑制使用者的麻烦,并在使用了多跳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中能提高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集约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中央处理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现实施方式1的中央处理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从集约装置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时实施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时分传输速度的设定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中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将图1所示的结构例的一部分提取出而得的图。
图11是示出从实施方式1的中央处理系统到终端装置为止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从集约装置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时实施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中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所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被称为智能电表的终端装置1-1~1-11、集约装置2-1、2-2以及被称为头端系统(HES(Head End System))的中央处理系统3。中央处理系统3连接到电表数据管理系统(MDMS(Me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4。中央处理系统3与集约装置2-1、2-2通过网络5相连接。网络5例如是光线路网络、移动电话网络,但并不限于此。
以下,在不区分各终端装置1-1~1-11来表示的情况下记载为终端装置1,在不区分各集约装置2-1、2-2来表示的情况下记载为集约装置2。图1中,分别图示出11台终端装置1、2台集约装置2,但这是一个示例,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的数量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示例。
终端装置1-1~1-11分别设置于住宅、办公楼等,对住宅、办公楼等中的电力量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结果发送到对应的集约装置2。终端装置1-1~1-11各自所对应的集约装置2是确定的。集约装置2将从终端装置1-1~1-11发送的数据汇集,并对终端装置1-1~1-11与中央处理系统3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集约装置2与终端装置1-1~1-11通过无线多跳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即,集约装置2和终端装置1-1~1-11构成无线多跳网络。集约装置2与终端装置1-1~1-11按照路径控制协议周期性地交换控制消息,并将路径信息、即与无线多跳网络中的连接位置有关的信息作为路径信息来保持。路径控制协议的一个示例是RPL(IPv6(Internet Protocolversion6:因特网协议第6版)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用于低功率有功耗的网络的IPv6路由协议),但路径控制协议并不限于此。以下,将从终端装置1-1~1-11朝向集约装置2的通信方向称为上行方向,将从集约装置2朝向终端装置1-1~1-11的通信方向称为下行方向。
具体而言,在各终端装置1保持的路径信息中,存储有表示上行方向的路径上的下一个终端装置1或集约装置2的信息。以下,将构成无线多跳网络的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分别称为节点。此外,将各智能电表的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的路径上的下一个终端装置1或集约装置2称为下一节点。关于下行方向的路径,当集约装置2向各终端装置1发送数据时,表示要经过的节点、即要经过的终端装置1的信息可以存储在该数据中,关于下行方向,各终端装置1也可以将每个目的地的下一节点的信息作为路径信息来保持。
当检测到通信故障时,终端装置1根据路径控制协议来实施路径搜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期性实施路径搜索。进行路径搜索的周期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每天进行1次路径搜索。此外,无线多跳网络中的跳数规定了上限。跳数的上限例如是20,但是跳数的上限并不限于此。
终端装置1-1~1-11将本身测量出的计量结果发送到对应的集约装置2。这里,终端装置1向集约装置2发送数据具体是指基于各终端装置1所保持的路径信息来向下一节点发送数据。若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数据,则各终端装置1在接收到的数据为向集约装置2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本身所保持的拓扑信息来向下一节点传送数据。该传送由路径上的各终端装置1依次进行,直到数据到达集约装置2为止。对于下行方向,同样地通过依次向下一节点传送数据,从而数据从集约装置2到达各终端装置1。下行方向的路径例如由集约装置2来指定。
集约装置2将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计量结果进行汇集,并经由网络5发送到中央处理系统3。集约装置2例如设置于电线杆等。中央处理系统3从集约装置2收集计量结果,并将收集到的计量结果发送到MDMS 4。MDMS 4对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到的计量结果进行管理。此外,若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向终端装置1发送的数据,则集约装置2向终端装置1发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在构成图1所示的无线多跳网络的节点间连接的线是通信线路的一个示例,1个节点能无线连接的节点的数量并不限于1个。此外,终端装置1通常与1个集约装置2相对应,但也可以设定备用的集约装置2。由此,在所对应的集约装置2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能与备用的集约装置2进行通信。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终端装置1包括通信部11、传输速度控制部12、通信控制部13、控制部14和存储部15。通信部11在通信控制部13的控制下,与其它终端装置1或集约装置2之间利用多跳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通信部11中的传输速度可变更。本实施方式中,通信部11的速度可设定为100kbps、200kbps、400kbps这3种传输速度中的任一个,并能通过设定在上述3个传输速度中变更传输速度。另外,能设定的传输速度的数量并不限于3个,为2个以上即可。此外,传输速度也并不限于上述的100kbps、200kbps、400kbps这3种的示例。
传输速度控制部12设定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并实施用于变更传输速度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阐述。通信控制部13实施遵循路径控制协议的处理。通信控制部13将根据路径控制协议得到的路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5。此外,通信控制部13控制通信部11,以使得按照路径信息来将终端装置1内的或与终端装置1相连接的未图示的计量仪所得出的计量结果发送到集约装置2。计量结果可以从计量仪输出到通信部11,也可以暂时存储于存储部15,并由控制部14从存储部15中读取并传输到通信部11。此外,通信控制部13控制通信部11,以使得按照路径信息将经由通信部11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向集约装置2发送的数据传送到下一节点。此外,通信控制部13控制通信部11,以使得按照路径信息或存储在数据中的路径来传送向其它终端装置1发送的下行方向的数据。
控制部14对终端装置1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14对终端装置1进行控制,从而以30分钟为周期,将计量结果周期性地向中央处理系统3发送。此外,控制部14经由通信部11,实施遵循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到的指示的动作。例如,若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计量结果的发送请求,则按照指示从存储部15读取计量结果并经由通信部11来发送。此外,若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后述的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则将接收到的传输速度变更通知传送到传输速度控制部12。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约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如图3所示,集约装置2包括通信部21、通信控制部22、控制部23、通信部24和存储部25。通信部21与终端装置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通信部21将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的计量结果存储于存储部25。通信部21中的传输速度可变更。本实施方式中,通信部21的速度可设定为100kbps、200kbps、400kbps这3种传输速度中的任一个,并能通过设定在上述3个传输速度中变更传输速度。
通信控制部22实施遵循路径控制协议的处理。通信控制部22将根据路径控制协议得到的路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25。通信部24与中央处理系统3之间经由网络5进行通信。控制部23对集约装置2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23对通信部24进行控制,以将存储于存储部25的计量结果汇集,并发送到中央处理系统3。此外,控制部23经由通信部24,实施遵循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到的指示的动作。例如,若从中央处理系统3接收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则经由通信部21将接收到的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报告给终端装置1,并将通信部21的传输速度变更为由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所指定的变更后的传输速度。另外,集约装置2具备与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控制部12同样的功能,可以与终端装置1同样地进行传输速度的变更处理。
对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如图4所示,终端装置1包括通信电路201、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3。图2所示的通信部11由通信电路201来实现。图2所示的传输速度控制部12、通信控制部13和控制部14由处理器202读取存储器203中所存储的程序并由处理器202执行来实现。存储器203还作为处理器202实施的各处理中的初级存储器来使用。此外,图2所示的存储器15由存储器203来实现。用于实现传输速度控制部12、通信控制部13和控制部14的程序可以分别独立,也可以一体化。传输速度控制部12、通信控制部13和控制部14的功能可以通过改写存储器203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更新。
集约装置2的硬件结构例与终端装置1相同,能使用图4所示的结构例。在集约装置2由图4所示的硬件结构例来实现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通信部21和通信部24由通信电路201来实现。其中,该情况下,通信电路201包括与通信部21对应的电路以及与通信部24对应的电路。此外,图3所示的通信控制部22和控制部23由处理器202读取存储器203中所存储的程序并由处理器202执行来实现。存储器203还作为处理器202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主存储器来使用。此外,图3所示的存储器25由存储器203来实现。用于实现通信控制部22和控制部23的程序可以分别独立,也可以一体化。通信控制部22和控制部23的功能可以通过改写存储器203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更新。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处理系统3的结构例的图。如图5所示,中央处理系统3包括通信部31、通信控制部32、收集管理部33和存储部34。通信部31经由网络5与集约装置2进行通信,并且与MDMS4进行通信。通信控制部32经由通信部31对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的通信进行管理。通信控制部32例如对终端装置1与集约装置2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此外,在由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所构成的无线多跳网络中的各装置的传输速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32生成通知变更传输速度的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并经由通信部31发送到集约装置2。收集管理部33将经由通信部31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的计量结果作为计量信息存储在存储部34中。此外,收集管理部33在确定的定时、或从MDMS 4发出了请求的情况下,经由通信部31将存储部34中所存储的计量信息发送到MDMS 4。
中央处理系统3具体而言是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通过在该计算机系统上执行记述了由中央处理系统3执行的处理的程序,从而作为中央处理系统3来发挥作用。该程序包含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中央处理系统3中的处理的程序。
图6是示出实现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处理系统3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系统包括:控制部101、输入部102、存储部103、显示部104、通信部105以及输出部106,它们经由系统总线107相连接。
图6中,控制部101例如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控制部101执行本实施方式的认证处理程序。输入部102由例如键盘、鼠标等构成,用于供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进行各种信息的输入。存储部103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存储器及硬盘等存储设备,存储上述控制部101要执行的程序、处理过程中获得的必要数据等。此外,也将存储部103作为程序的临时存储区域来使用。显示部104由LCD(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向计算机系统的用户显示各种画面。通信部105是实施通信处理的通信电路等。通信部105也可由与多个通信方式分别对应的多个通信电路构成。输出部106是将数据输出至打印机、外部存储装置等外部的装置的输出接口。另外,图6为一个示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并不限于图6的示例。
图5所示的通信部31由通信部105来实现,图5所示的通信控制部32和收集管理部33由控制部101来实现。图5所示的存储部34由存储部103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也可以通过对已经设置在各消费者处的即原有终端装置中的程序进行更新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原有的终端装置、即原有的智能电表作为硬件大多可以与多个传输速度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中的至少一部分设为对已经设置在消费者处的原有的终端装置的程序进行更新来实现。
详细而言,在原有的终端装置中,也包括图2所示的通信部11、通信控制部13、控制部14和存储部15,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可以通过对原有的终端装置追加传输速度控制部12来实现。传输速度控制部12的功能通过更新原有的终端装置1的程序来追加到原有的终端装置1中。即,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能通过终端装置1的软件更新来实现。在集约装置2执行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同样地利用集约装置2的软件更新来实现。此外,在对原有的无线多跳网络新追加终端装置1的情况下,追加的终端装置1可以从一开始就具备传输速度控制部12。
在想要更新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中所存储的程序的情况下,中央处理系统3的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输入部102,从而将更新后的程序从图6中并未图示出的外部存储介质经由通信部31分发到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或者,中央处理系统3可以从未图示的外部的装置接收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的更新后的程序,并经由通信部31分发到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另外,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的程序的更新方法并不限于经由中央处理系统3的方法,也可以直接通过分别操作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来更新程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后述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前,将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中设定的传输速度称为第1传输速度。此外,将利用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变更后的传输速度称为第2传输速度。第2传输速度比第1传输速度更快。在从未实施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状态下,第1传输速度是在设置原有的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时被设定的传输速度。以下,以将原有的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的传输速度从设置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时被设定的传输速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当可以将100kbps、200kbps、400kbps这3个传输速度设定于终端装置1时,将原有的终端装置1设置于消费者处时所设定的传输速度例如为100kbps。该状态下,在为了将传输速度变更为200kbps而进行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情况下,第1传输速度为100kbps,第2传输速度为200kbps。
传输速度的设定的变更能通过各终端装置1和各集约装置2中所存储的程序的变更来实施。即,传输速度的设定的变更能通过各终端装置1的软件的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中,传输速度的设定的变更在后述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中进行,但也可以不同于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地进行传输速度的变更。
当想要变更由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所构成的无线多跳网络中的各装置的传输速度时,中央处理系统3的用户通过操作图6所示的输入部102,来指示通信控制部32生成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此时,用户也通过操作输入部102来向通信控制部32指示变更后的传输速度。由此,通信控制部32基于指示来生成包含表示变更后的传输速度的信息在内的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并经由通信部31发送到集约装置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在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实施前,终端装置1和集约装置2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根据终端装置1间的距离以及通信环境,存在可以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但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情况。因此,若简单地将所有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则有可能产生无法进行通信的区间,有可能产生无法与集约装置2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即使在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后执行路径搜索并对通信路径进行重新设定以绕过无法通信的区间,若存在与其它任意终端装置1都无法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则该终端装置1也无法设定与集约装置2之间的通信路径。集约装置2无法从这样的终端装置1接收计量结果,其结果是,MDMS 4无法从该终端装置1获取计量结果。在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后,无法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也无法根据来自集约装置2的指示使传输速度恢复第1传输速度,因此,使用者需要前往终端装置1的设置地点来进行重新设定。由此,若产生无法通信的终端装置1,则非常费事。
此外,为了避免无法通信的状态,可以考虑由使用者单独考虑智能电表的设置位置来判断能否高速化,并基于判断结果仅使能高速化的智能电表高速化,而高速化后无法通信的智能电表设定为高速化前的传输速度。由此,即使将能高速化的智能电表高速化,而一部分智能电表没有高速化,与所有智能电表都未被高速化相比,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也得到了提高。然而,如上述那样,使用者单独考虑智能电表的设置位置来判断能否进行高速化的方法会导致使用者较为费事。特别地,需要基于变更传输速度的智能电表的位置来进行上述判断,因此也需要考虑智能电表的移动和新设,上述单独考虑智能电表的设置位置来判断能否进行高速化的方法对使用者而言非常费事。
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那样,终端装置1进行传输速度高速化时能否通信的试验,并在能通信的情况下使传输速度高速化,通过这样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来抑制使用者的麻烦并提高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图7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时实施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时实施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即第1处理在终端装置1从集约装置2接收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时开始。此时的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是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比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的变更通知。第1处理在能与集约装置2直接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中实施。图1的结构例中,终端装置1-3、1-4、1-8、1-10实施该处理。
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的终端装置1首先以第1传输速度发送用于报告传输速度的试验开始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步骤S1)。具体而言,传输速度控制部12生成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将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发送给通信部11,并且指示通信部11利用广播来发送。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存储表示试验对象的传输速度即第2传输速度的信息。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利用广播来发送。如后述那样,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以第1传输速度发送针对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响应,之后暂时将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
传输速度控制部12将发出了针对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响应的终端装置1记录在存储部15中(步骤S2)。接着,传输速度控制部12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从第1传输速度暂时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步骤S3)。传输速度控制部12指示通信部11发送报告信号即BeaconRequest(信标请求),通信部11发送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步骤S4)。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暂时被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因此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以第2传输速度被发送。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是请求响应的报告信号即可,对于内容没有特别限制。
传输速度控制部12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的响应即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步骤S5)。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暂时被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因此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以第2传输速度被接收。步骤S5中,在通信部11在一定时间以内从1个以上的终端装置1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判断为是。此外,若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则通信部11将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通知给传输速度控制部12。通信部11在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将针对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响应即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发送给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步骤S6)。该ACK以第2传输速度被发送。
传输速度控制部12基于步骤S2中记录的终端装置1、从通信部11通知到的BeaconResponse(信标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来判断是否从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1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步骤S7)。具体而言,步骤S2中记录的终端装置1是针对以第1传输速度发送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以第1传输速度发送了响应的终端装置1。因此,可以判断为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可以与步骤S2中记录的终端装置1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另一方面,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以第2传输速度发送,BeaconResponse(信标响应)以第2传输速度被接收,因此,可以判断为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与接收到的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能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在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从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1、即步骤S2中所记录的终端装置1中的所有终端装置1都接收到了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与周边的终端装置1的所有终端装置1都能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从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1接收到Beacon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7为是),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步骤S8),并结束处理。之后,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在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1中存在未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终端装置1的情况下(步骤S7为否),传输速度控制部12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传输速度(步骤S9),并结束处理。
假设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1中未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终端装置1与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但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将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但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称为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因此,当存在这样无法进行高速化的终端装置时,若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则之后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不能与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有可能无法与集约装置2进行通信。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7为否的情况下,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设定为时分传输速度,由此,设置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以及为了与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之间进行通信而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期间。
如上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通信部11中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状态下,若接收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则使通信部11以第1传输速度报告第1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试验的试验通知,并使通信部11以第2传输速度发送第1报告信号。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以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了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的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
此外,若接收到针对第1试验通知的响应,则传输速度控制部12记录针对第1试验通知的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在从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都接收到了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传输速度控制部12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传输速度控制部12从所记录的终端装置中的一部分终端装置接收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并且在一定时间以内未从所记录的终端装置中的剩余的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第1时间段即T2的期间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即T1的期间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时分传输速度的设定例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时分传输速度表示对周期Ta进行时分并对时分出的每个时间段所设定的传输速度。图8所示的示例中,将周期Ta分割为T1和T2这2个。通信部11在T1的期间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在T2的期间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Ta、T1、T2的值例如分别为30秒、29秒、1秒,但Ta、T1、T2的值并不限于此。一般而言,T1设定得比T2要长。此外,设为在终端装置1之间进行时刻同步,周期Ta开始的定时在相邻的终端装置1之间设为大致一致。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与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之间的通信在T2的期间实施。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即通过执行第2处理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实施与触发第2处理开始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之间的通信。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在T1的期间也能进行通信。由此,在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情况下,能再次实施第2处理。
返回图7的说明,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未接收到任意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5为否),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步骤S10),即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恢复变更前的传输速度,并结束处理。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中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1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时实施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即第2处理在终端装置1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时开始。
如图9所示,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以第1传输速度向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发送响应,并将传输速度从第1传输速度暂时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步骤S11)。具体而言,经由通信部11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传输速度控制部12指示通信部11发送响应,之后,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从第1传输速度暂时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
接着,终端装置1判断是否接收到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步骤S12)。详细而言,传输速度控制部12判定是否经由通信部11从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接收到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在接收到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2为是),传输速度控制部12指示通信部11发送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通信部11将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发送到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步骤S13)。传输速度控制部12判断是否经由通信部11接收到与步骤S13中发送的BeaconResponse(信标响应)对应的ACK(步骤S14)。ACK以第1传输速度被发送,因此,在发送了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后,传输控制部12使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恢复第1传输速度。
在步骤S14中接收到ACK的情况下(步骤S14为是),与图7的步骤S1同样地,以第1传输速度发送传输试验通知(步骤S15)。之后,与图7的步骤S2~步骤S4同样地实施步骤S16~步骤S18。步骤S18之后,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使通信部11以第1传输速度向该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发送ACK(步骤S19)。
步骤S19之后,与图7的步骤S7~步骤S9同样地实施步骤S20~步骤S22。步骤21和步骤S22之后,结束处理。另外,ACK的发送也可以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之后进行。在步骤S12为否的情况下、以及步骤S14为否的情况下,传输速度控制部12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步骤S23),并结束处理。
通过以上处理,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在以第2传输速度从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接收到针对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ACK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步骤S21),或者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步骤S22)。时分的传输速度与图7的示例中所说明的时分的传输速度相同。
如上所述,若终端装置1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到通知进行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即第2试验通知,则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然后,在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到第2报告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使通信部11发送针对第2报告信号的响应即第1响应,在接收到针对第1响应的响应即第2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的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当终端装置1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第1响应的响应的情况下,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此外,在接收到第2响应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使通信部11以第1传输速度报告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即第3试验通知,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来发送第3报告信号,并在接收到针对第3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发送针对该接收到的响应的响应。
此外,若接收到针对第3试验通知的响应,则传输速度控制部12将针对第3试验通知的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作为周边终端来记录,在从所有周边终端接收到针对第3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传输速度控制部12从周边终端中的一部分终端装置接收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并且在一定时间以内未从周边终端中的剩余的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第1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
第2处理由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依次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中央处理系统3将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发送给集约装置2-2,并由从集约装置2-2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的终端装置1-8来实施第1处理。在接收到从终端装置1-8发送来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6和终端装置1-7中实施第2处理。通过由终端装置1-6实施第2处理,从而接收到从终端装置1-6发送来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5实施第2处理。由此,第2处理由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的周边的终端装置1依次实施。
图10是将图1所示的结构例的一部分提取出而得的图。图10中,终端装置1间的虚线箭头表示能以第1传输速度和第2传输速度双方来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间的实线箭头表示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但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图10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装置1-6与终端装置1-8能以第1传输速度和第2传输速度双方来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8与终端装置1-7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但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此外,终端装置1-5与终端装置1-6能以第1传输速度和第2传输速度双方来进行通信。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处理系统3到终端装置1为止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11是以图10所示的示例为前提的流程图。图11中,中央处理系统3与集约装置2之间的实线箭头以外的实线箭头表示基于第1传输速度的传输,虚线箭头表示基于第2传输速度的传输。中央处理系统3与集约装置2-2之间的实线箭头表示经由网络5的传输。图11中,实线表示若从中央处理系统3发送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则集约装置2-2报告传输速度变更通知。若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则终端装置1-8开始图7所示的第1处理。由此,传输速度试验通知从终端装置1-8被发送到终端装置1-6和终端装置1-7。图11所示的步骤编号表示图7和图9中的步骤编号。图11中,示出图7和图9所示的处理的一部分,并省略剩余处理的图示。接收到从终端装置1-8发送来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6和终端装置1-7开始第2处理。由此,终端装置1-8、终端装置1-6和终端装置1-7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该处理相当于图7的步骤S2、图9的步骤S11。
若终端装置1-8通过第1处理的步骤S4发送Beacon Request(信标请求),则由于终端装置1-6能以第2传输速度与终端装置1-8通信,因此发送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7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与终端装置1-8进行通信,因此不发送BeaconResponse(信标响应)。若从终端装置1-6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则终端装置1-8利用第1处理的步骤S6来发送ACK。终端装置1-8从终端装置1-6接收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而未从终端装置1-7接收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因此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
终端装置1-7中,利用第2处理的步骤S23,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在终端装置1-6中,若从终端装置1-8接收ACK,则利用第2处理的步骤S15,以第1传输速度来发送传输速度试验通知。之后,终端装置1-6实施图9所示的步骤S16之后的处理,并从终端装置1-5接收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从而执行图9所示的步骤S21。由此,终端装置1-6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终端装置1-5从终端装置1-6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时开始第2处理,因此,作为第2处理的S15,发送传输速度试验通知。之后,实施第2处理的后续。
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之后,实施周期性的路径搜索处理或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来实施路径搜索处理,由此在能以第2传输速度通信的装置间构筑通信路径。另外,以时分的方式设定了传输速度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以第1传输速度来与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并在T1的期间以第2传输速度将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其它终端装置。此外,以时分的方式设定了传输速度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将在T1的期间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向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发送的数据以第1传输速度发送到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
另外,终端装置1依次实施第2处理,由此,已从某个终端装置1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且已将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的终端装置1有时也会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以第2传输速度为试验对象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从其它终端装置1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时再次实施第2处理,但在已经将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的情况下,不实施第2处理也无妨。其中,即使是从某个终端装置1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并且已实施第2处理的终端装置1,也希望通过第2处理设定了第1传输速度的终端装置1再次实施第2处理。存储表示变更后的传输速度即第2传输速度的信息。这是由于可以认为即使是在与某个终端装置1之间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也能以第2的第2传输速度与其它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
例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终端装置1-1与终端装置1-3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但也可以认为能以第2传输速度与终端装置1-2进行通信。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1从终端装置1-3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从而在第2处理中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但如果在终端装置1-2与终端装置1-3之间能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则会从终端装置1-2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该情况下,若终端装置1-1从终端装置1-2接收传输速度试验通知来实施第2处理,则能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或时分的传输速度。此外,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1可以向触发第1次第2处理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即终端装置1-3通知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或时分的传输速度的情况。终端装置1-3与终端装置1-1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因此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但在从终端装置1-1通知了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或时分的传输速度的情况下,若步骤S2中所记录的终端装置1中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仅为终端装置1-3,则能将传输速度从时分的传输速度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
另外,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图9的步骤S12为否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进行将传输速度试验通知发送给其它终端装置1的处理,而将传输速度设定为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开始前的传输速度即第1传输速度。并不限于该示例,在图9的步骤S12中为否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图7的步骤S1~步骤S10的处理。
此外,也考虑存在如下区域的情况,在该区域中,仅仅存在多个仅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仅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来作为路径信息的上行的下一节点且仅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在T1的期间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此外,具有高速化后的终端装置1来作为路径信息的上行的下一节点且仅能以第1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与高速化后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由此,即使存在仅能以第1传输速度来通信的终端装置1有多个的区域,在该区域的上行路径上的上位存在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的情况下,也能利用该终端装置1,在T1的期间以第2传输速度来传送该区域的终端装置1的数据。此外,在该区域的上行路径上的上位不存在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终端装置1的数据以第1传输速度被传输到集约装置2。
如上所述,能以第2传输速度与周边的所有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能以第2传输速度与周边终端装置1中一部分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被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此外,无法以第2传输速度与周边的任意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由此,能抑制在传输速度变更后产生无法通信的终端装置1。即使设为不变更一部分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若在一部分区间中变更为第2传输速度,则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也提高。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只要进行使中央处理系统3发送传输速度变更通知即可。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抑制使用者的麻烦,并使通信系统整体的吞吐量提高。
此外,终端装置1在实施一次本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后,可以实施第2次传输速度变更处理以进一步实现高速化。在进行第2次以后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时,上述第1传输速度是根据上次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请求了变更后的传输速度。如上述那样,一部分终端装置1在进行了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后,实际上传输速度并未变更。因此,在进行第2次以后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情况下,传输速度可以为3种以上。该情况下,在设定时分的传输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将1周期分割为3个以上,从而能与3种以上的传输速度相对应。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传输速度控制部12中的处理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不同,但除了这点以外,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以及构成通信系统的各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主来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1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时实施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从集约装置2接收到传输速度变更通知的终端装置1实施步骤S1,之后,实施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步骤S3~S5。在步骤S5为否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步骤S10,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S5为是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步骤S6。步骤S6之后,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步骤S9),并结束处理。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时分的传输速度分割为2个时间段,并示出每个时间段设定的传输速度。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到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终端装置1中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的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步骤S11~步骤S18、步骤S23与实施方式1相同。步骤S18之后,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控制部12判断是否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步骤S24),在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24为是),使通信部11以第1传输速度向该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发送ACK(步骤S19),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步骤S22),并结束处理。步骤S24中为是的情况下的步骤S19与步骤S22的顺序相反也无妨。另外,步骤S24中,与图12的步骤S5同样地,终端装置1在接收到1个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的情况下判断为是。步骤S24中为否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步骤S22),并结束处理。另外,步骤S15之后的步骤在步骤S14中接收到ACK的情况下实施,因此,步骤S24中,假设至少能从触发第2处理开始的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接收到Beacon Response(信标响应)。因此,步骤S24通常情况下不为否。
实施方式1中,终端装置1预先记录能以第1传输速度通信的终端装置1,在能以第2传输速度与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而不设为时分的传输速度。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实施方式1中将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的情况下,也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即,在能以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针对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传输速度控制部12在第1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通信部1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2传输速度。由此,相比于实施方式1,可以增加能与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的数量,能确保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的备用的通信路径。在无法与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能与其它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例如,在无法与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能利用广播发送请求通信开始的数据,并与发出了响应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成为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的通信对象且以时分方式设定了传输速度的终端装置1按照路径搜索所搜索出的路径,以第2传输速度将T2的期间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其它终端装置1,并将在T1的期间接收到的向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发送的数据发送到在T1的期间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在T2的期间中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有可能变多。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实施方式1,可以使图8所示的T2相对于T1的比变大。例如,在将Ta设为30秒时,能将T1设为25秒并将T1设为5秒。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调整在T1的期间进行路路径搜索。由此,能在可以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间构筑通信路径。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无法高速化的终端装置1能在T2的期间以第1传输速度与传输速度试验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Ta、T1、T2的值并不限于此。上述以外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另外,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中央处理系统3向集约装置2发送传输速度变更通知,集约装置2向终端装置1发送传输速度变更通知,由此来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传输速度变更处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更新终端装置1的软件,从而将所有终端装置1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时分的传输速度。软件的更新如上述那样,例如可以根据来自中央处理系统3的指示来实施。该情况下,通过在T1的期间进行路径搜索,从而能自动地在可以以第2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各终端装置1优先使用在T1的期间进行的路径搜索所设定的通信路径,未能利用T1的期间中的路径搜索来设定通信路径的终端装置1在T2的期间进行路径搜索并构筑通信路径。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传输速度使用100kbps、200kbps、400kbps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些传输速度,例如也可以使用更高速的传输速度。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是表示本发明内容的一个示例的结构,也能够与其它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说明
1、1-1~1-11 终端装置
2、2-1、2-2 集约装置
3 中央处理系统
11、21、24、31 通信部
12 传输速度控制部
13、22、32 通信控制部
14、23 控制部
15、25、34 存储部
33 收集管理部。

Claims (13)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部,该通信部利用多跳通信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传输速度控制部,该传输速度控制部在所述通信部中的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状态下,若接收到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比所述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的变更通知,则使所述通信部以所述第1传输速度报告第1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所述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并使所述通信部以所述第2传输速度发送第1报告信号,在以所述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试验通知的响应,则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记录针对所述第1试验通知的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在从所记录的所有终端装置都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从所记录的终端装置中的一部分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并且在一定时间以内未从所记录的终端装置中的剩余的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第1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在第1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从其它终端装置接收到第2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则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从所述其它终端装置接收到第2报告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部发送针对所述第2报告信号的响应即第1响应,在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第1响应的响应即第2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响应的响应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了所述第2响应的情况下,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使所述通信部以所述第1传输速度报告第3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所述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来使所述通信部发送第3报告信号,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3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部发送针对该接收到的响应的响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到针对所述第3试验通知的响应,则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将针对所述第3试验通知的响应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作为周边终端来记录,在从所有所述周边终端都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第3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从所述周边终端中的一部分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并且在一定时间以内未从所述周边终端中的剩余的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第1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从其它终端装置接收到第2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则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从所述其它终端装置接收到第2报告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部发送针对所述第2报告信号的响应即第1响应,在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第1响应的响应即第2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第1响应的响应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了所述第2响应的情况下,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使所述通信部以所述第1传输速度报告第3试验通知即通知进行所述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来发送第3报告信号,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3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部发送针对该接收到的响应的响应。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了所述第2响应的情况下,所述传输速度控制部在第1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
10.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信部,该通信部利用多跳通信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终端装置在第1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并且在第2时间段中将所述通信部的传输速度设定为比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是对电力量进行计量的智能电表。
12.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包含第1终端装置和第2终端装置在内的多个终端装置以及集约装置,多个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集约装置构成多跳网络,
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终端装置在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状态下,若从所述集约装置接收到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比所述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的变更通知,则以所述第1传输速度报告通知进行所述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来发送报告信号,在接收到了针对所述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并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所述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
若从所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到所述试验通知,则所述第2终端装置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接收到所述报告信号的情况下,将针对所述报告信号的响应发送到所述第1终端装置。
13.一种通信方法,是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系统具备包含第1终端装置和第2终端装置在内的多个终端装置以及集约装置,多个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集约装置构成多跳网络,
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报告步骤,该报告步骤中,所述第1终端装置在传输速度被设定为第1传输速度的状态下,若从所述集约装置接收到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比所述第1传输速度要高的第2传输速度的变更通知,则以所述第1传输速度报告通知进行所述第2传输速度下的无线通信的试验的试验通知;
变更步骤,该变更步骤中,若从所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到所述试验通知,则所述第2终端装置将传输速度变更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以及
设定步骤,该设定步骤中,所述第1终端装置在所述报告步骤后以所述第2传输速度发送报告信号,在以所述第2传输速度接收到了针对所述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在至少一部分时间段中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2传输速度,在一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针对所述报告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将传输速度设定为所述第1传输速度。
CN201880099719.1A 2018-12-04 2018-12-04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3170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4574 WO2020115816A1 (ja) 2018-12-04 2018-12-04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0338A true CN113170338A (zh) 2021-07-23
CN113170338B CN113170338B (zh) 2024-04-16

Family

ID=7097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719.1A Active CN113170338B (zh) 2018-12-04 2018-12-04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46015B1 (zh)
CN (1) CN113170338B (zh)
MY (1) MY194421A (zh)
TW (1) TWI727519B (zh)
WO (1) WO20201158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3642B2 (ja) 2021-01-22 2024-05-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サーバー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1384A (ja) * 2000-03-08 2001-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875647A (zh) * 2003-10-31 2006-12-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传输速度决定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
CN101502066A (zh) * 2006-10-17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10124396A (ja) * 2008-11-21 2010-06-03 Ntt Docomo Inc 移動機、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
JP2011109494A (ja) * 2009-11-19 2011-06-02 Fujitsu Ltd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端局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CN102763452A (zh) * 2010-12-20 2012-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及通信系统
JP2015162820A (ja) * 2014-02-27 2015-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16082535A (ja) * 2014-10-22 2016-05-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1710A (ja) * 2003-01-10 2004-08-05 Toshiba Corp 無線lan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lan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
JP4105604B2 (ja) * 2003-07-18 2008-06-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JP6322037B2 (ja) * 2014-04-11 2018-05-09 ローム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1384A (ja) * 2000-03-08 2001-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875647A (zh) * 2003-10-31 2006-12-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传输速度决定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
CN101502066A (zh) * 2006-10-17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10124396A (ja) * 2008-11-21 2010-06-03 Ntt Docomo Inc 移動機、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
JP2011109494A (ja) * 2009-11-19 2011-06-02 Fujitsu Ltd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端局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CN102763452A (zh) * 2010-12-20 2012-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及通信系统
JP2015162820A (ja) * 2014-02-27 2015-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16082535A (ja) * 2014-10-22 2016-05-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IDES ORTEGA ET.AL: ""Simulation of the DNP3 protocol over TCP/IP on a network IEEE 802.11g ad-hoc with smart meter"", 《2016 IEEE ANDESCON》 *
李沛哲: ""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0338B (zh) 2024-04-16
JP6746015B1 (ja) 2020-08-26
MY194421A (en) 2022-11-30
TWI727519B (zh) 2021-05-11
TW202038672A (zh) 2020-10-16
JPWO2020115816A1 (ja) 2021-02-15
WO2020115816A1 (ja)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8372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2155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status notifications in a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network
CN107005443B (zh) 用于中继消息的方法、住宅网关、存储装置
JP6342915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の動作
CN104159306B (zh)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660564B1 (en) Verification of connection of meters to network
JP2014045287A (ja) 中継プログラム、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CN107182105B (zh) 信息处理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113170338B (zh)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JP2017017543A (ja)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4171113A1 (en)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JP5073440B2 (ja) 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478484A (zh) 路由选择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JP6617713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90078677A (ko) 원격 검침 시스템, 그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원격검침단말장치 및 원격검침단말장치의 동작 방법
US10257763B2 (en) Routing protocol for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system
EP306223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shared service control uni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15801653A (zh) 网络探测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EP2908590B1 (en) Wireless network type of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0098952A (ja) 通信管理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09235B1 (ko) 무선 중계 장치의 혼잡도 산출 시스템 및 방법
TW201545516A (zh) 通訊裝置以及無線網狀網路
JP7479930B2 (ja)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JP7365622B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親機
JP6447230B2 (ja) データ収集方法、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32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