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4357A -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4357A
CN113134357A CN202010063403.6A CN202010063403A CN113134357A CN 113134357 A CN113134357 A CN 113134357A CN 202010063403 A CN202010063403 A CN 202010063403A CN 113134357 A CN113134357 A CN 113134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acid
alcohol
hours
hydroxyl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34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子宜
刘应书
姜理俊
刑奕
杨雄
刘梦溪
刘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Huizhi Donggu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a Huizhiyuanchu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a Huizhiyuanchu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a Huizhiyuanchu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34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4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4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002Mixed oxides other than spinels, e.g. perovski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4Removing carbon monoxide or hydrocar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8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with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889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8892Mangane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3/00Protection of catalysts, e.g. by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23/00Constitutive chemical element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用于消除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并且在烟气中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催化剂的活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所述催化剂还包括由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膜。本公开还提供了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业过程排放物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工业炉窑排放烟气的净化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一氧化碳(CO)是烟气中污染物的重要成分,一氧化碳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削弱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超过24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需要对一氧化碳进行净化且去除,并且体积分数是1%左右,实现一氧化碳的快速转化是净化炉窑烟气污染物中的难点。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直接转换成无毒无污染的二氧化碳的方式来实现净化处理,这种方式涉及到一氧化碳分子与氧气分子之间的活化过程,所以催化剂是一氧化碳氧化转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效的一氧化碳氧化催化剂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重点。
目前研究报道的一氧化碳氧化催化剂主要为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例如,贵金属催化剂(铑、铂、铱、钌等)或非贵金属催化剂能够高效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属基一氧化碳氧化催化剂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储量稀少、价格昂贵、易中毒失活、易烧结、易过度氧化等问题,尤其炉窑烟气中水分等杂质成分导致催化剂非永久性失活等现象。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用于钢铁炉窑烟气净化的具有抗水等高稳定性的一氧化碳氧化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一氧化碳氧化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氧化铜~氧化锰为主要成分的Hopcalite催化剂为代表,但其抗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很差,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金、铂为主要代表。但由于贵金属催化剂使用的贵金属含量都比较高,一般大于5%,高昂的价格使之难以应用。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存在诸如抗水和二氧化碳中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水和二氧化碳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也没有得到系统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用于消除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并且在烟气中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催化剂的活性,所述催化剂包括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其中铜和锰的质量比为(20~30):(40~60),所述催化剂还包括由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膜,其中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的摩尔比例为1:1,并且与铜的质量比为(1~2):(1~3)。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苯二甲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中还包括锡氧化物,其中铜、锰和锡的相对质量比为(20~30):(40~60):(5~1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还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其中所述其它金属根据以下来进行选择:所述其它金属金属的离子半径与铜和锰的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并且配位数相同;以及所述其它金属的外层电子不与表面氢氧根结合或者外层电子可以阻止内层电子与氢氧根的结合。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其它金属的氧化物为一种或多种其它金属的氧化物。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催化剂中还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的情况下,则减少所述催化剂中所含的锰的含量,其中,所述其它金属的增加质量等于所述锰的减少质量。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其它金属与锰的相对质量比为(0.5~1):(4~20)。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还包括金属M,其中金属M为镧、铈、镨、钐、铕、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催化剂还包括镧、铈、镨、钐、铕、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则减少所述催化剂中所含的锰的含量,其中,所述镧、铈、镨、钐、铕和/或钆的增加质量等于所述锰的减少质量。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金属M与锡的相对质量比为(0.5~1):(1~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用于消除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并且在烟气中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催化剂的活性,所述催化剂包括钴氧化物及锰氧化物,其中钴和锰的相对质量比为(40~60):(20~30),所述催化剂还包括由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膜,其中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的摩尔比例为1:1,并且与锰的质量比为(1~2):(1~3)。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苯二甲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中还包括锡氧化物,其中钴、锰和锡的相对质量比为(40~60):(20~30):(5~1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还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其中所述其它金属根据以下来进行选择:所述其它金属金属的离子半径与钴和锰的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并且配位数相同;以及所述其它金属的外层电子不与表面氢氧根结合或者外层电子可以阻止内层电子与氢氧根的结合。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其它金属的氧化物为一种或多种其它金属的氧化物。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催化剂中还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的情况下,则减少所述催化剂中所含的钴的含量,其中,所述其它金属的增加质量等于所述钴的减少质量。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其它金属与锰的相对质量比为(0.5~1):(4~20)。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还包括金属M,其中金属M为镧、铈、镨、钐、铕、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催化剂还包括镧、铈、镨、钐、铕、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则减少所述催化剂中所含的钴的含量,其中,所述镧、铈、镨、钐、铕和/或钆的增加质量等于所述钴的减少质量。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金属M与锰的相对质量比为(0.5~1):(4~2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预定量的Cu(NO3)2、Mn(NO3)2、带有两个羧基的酸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预定时间;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其中,在制备的催化剂中,铜和锰的质量比为(20~30):(40~60),且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与铜的质量比为(1~2):(1~3)。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苯二甲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Cu(NO3)2、Mn(NO3)2、带有两个羧基的酸的质量分别为4~6g、8~12g、4~6g,并且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2~3ml。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配置混合粉末时,还包括增加金属M的硝酸物M(NO3)2,其中M为锡、镧、铈、镨、钐、铕、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M(NO3)2的质量为0.6~2g,并且增加M(NO3)2的质量时,Mn(NO3)2则减少相应的量。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预定量的Co(NO3)2、Mn(NO3)2、带有两个羧基的酸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预定时间;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其中,在制备的催化剂中,钴和锰的质量比为(40~60):(20~30),且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的与锰的质量比为(1~2):(1~3)。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苯二甲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苯二酚。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Co(NO3)2、Mn(NO3)2、带有两个羧基的酸的质量分别为9~12g、2~3g、4~6g,并且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2~3ml。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配置混合粉末时,还包括增加金属M的硝酸物M(NO3)2,其中M为锡、镧、铈、镨、钐、铕、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M(NO3)2的质量为0.6~2g,并且增加M(NO3)2的质量时,Co(NO3)2则减少相应的量。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高、稳定性高的用于消除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催化剂,提高催化剂在水汽和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环境下的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尤其是在水汽存在的情况下,保持催化剂的活性。根据本公开的催化剂,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转化CO,并且显示出优秀的耐久性及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可以包括普通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组分,其中该普通金属可以包括铜(Cu)、锰(Mn)和锡(Sn)。
在该催化剂中,铜(Cu)和锰(Mn)对一氧化碳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铜(Cu)和锰(Mn)是一氧化碳催化反应的参与成分,其氧化物可以用于吸附一氧化碳及提供活性晶格氧,并且实现降低反应活化能及加速反应速率。
在该催化剂中,SnO2(二氧化锡)可以提供很好的疏水性,减少催化剂表面生成的CO2(二氧化碳)和水(H2O)所形成的碳酸根堵塞氧空位,从而可以实现很好的抗水性。同时SnO2具有一定的氧化活性,与Cu、Mn协同作用以提高催化剂活性。
这里,锡(Sn)的用途在于提供催化剂在含水原料气中的催化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与Cu、Mn活性成分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催化剂中,铜(Cu)、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u:Mn:Sn=(10~30):(20~60):(3~15),更优选地为(20~30):(40~60):(5~15)。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钴(Co)来代替铜(Cu),但是钴(Co)、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o:Mn:Sn=(20~60):(10~30):(3~15)。并且钴(Co)的机理及方式等均与所描述的铜(Cu)相同。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包含Cu、Mn和Sn氧化物的催化剂中还可以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为作为进一步的活性成分。
其中,该金属可以根据以下条件来进行选择:
1、该金属的离子半径与Cu、Mn和Sn的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并且配位数相同;以及
2、该金属的外层电子不与表面氢氧根结合,或者外层电子可以阻止内层电子与氢氧根的结合。
通过添加选择的金属,可以提高整体活性晶格氧的数量,并且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可以阻止表面氢氧根的形成,从而减少表面的水吸附,实现抗水效果。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包含Cu、Mn和Sn氧化物的催化剂中还可以包括稀土元素M,例如稀土元素M可以为La(镧)、Ce(铈)、Pr(镨)、Sm(钐)、Eu(铕)、Gd(钆)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加入少量的上述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所形成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整体活性晶格氧的数量,并且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可以阻止表面氢氧根的形成,从而减少表面的水吸附,实现抗水效果。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催化剂中加入稀土元素M的情况下,稀土元素M与Sn的质量比可以为M:Sn=(0.5~1):(1~2)。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当在催化剂中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稀土元素M时,则催化剂中所含的Mn的质量占比相应地减少,例如当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N克稀土元素M时,则所包括的Mn相应的减少N克。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可以包括普通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组分,其中该普通金属可以包括钴(Co)、锰(Mn)和锡(Sn)。
在该催化剂中,钴(Co)和锰(Mn)对一氧化碳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钴(Co)和锰(Mn)是一氧化碳催化反应的参与成分,其氧化物可以用于吸附一氧化碳及提供活性晶格氧,并且实现降低反应活化能及加速反应速率。
在该催化剂中,SnO2(二氧化锡)可以提供很好的疏水性,减少催化剂表面生成的CO2(二氧化碳)和水(H2O)所形成的碳酸根堵塞氧空位,从而可以实现很好的抗水性。同时SnO2具有一定的氧化活性,与Co、Mn协同作用以提高催化剂活性。
这里,锡(Sn)的用途在于提供催化剂在含水原料气中的催化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与Co、Mn活性成分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催化剂中,钴(Co)、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o:Mn:Sn=(20~60):(10~30):(3~15)。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包含Co、Mn和Sn氧化物的催化剂中还可以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为作为进一步的活性成分。
其中,该金属可以根据以下条件来进行选择:
1、该金属的离子半径与Co、Mn和Sn的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并且配位数相同;以及
2、该金属的外层电子不与表面氢氧根结合,或者外层电子可以阻止内层电子与氢氧根的结合。
通过添加选择的金属,可以提高整体活性晶格氧的数量,并且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可以阻止表面氢氧根的形成,从而减少表面的水吸附,实现抗水效果。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包含Co、Mn和Sn氧化物的催化剂中还可以包括稀土元素M,例如稀土元素M可以为La(镧)、Ce(铈)、Pr(镨)、Sm(钐)、Eu(铕)、Gd(钆)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加入少量的上述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所形成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整体活性晶格氧的数量,并且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可以阻止表面氢氧根的形成,从而减少表面的水吸附,实现抗水效果。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催化剂中加入稀土元素M的情况下,稀土元素M与Sn的质量比可以为M:Sn=(0.5~1):(1~2)。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在催化剂中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稀土元素M时,则催化剂中所含的Co的质量占比相应地减少,例如当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N克稀土元素M时,则所包括的Co相应的减少N克。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可以包括:铜(Cu)、锰(Mn),还包括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酚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其中,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Cu、Mn催化剂的表面来形成纳米级高分子膜,从而达到抗水的目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Cu和Mn的质量比可以为Cu:Mn=(10~30):(20~60),而发生酯化反应的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酚的摩尔比例可以为1:1,二者与Cu的质量比为(1~2):(1~3)。
其中,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可以包括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酚可以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在本公开中所采用的组合可以为:乙二酸和乙二醇;丙二酸和乙二醇;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或者乙二酸和苯二酚。
通过使用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酚发生酯化反应,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酯化链接在一起,两个羧基和两个羟基实现头尾链接,形成高分子链状,从而形成纳米级高分子膜。
在本公开中,优选地使用摩尔比例为1:1的乙二酸和乙二醇来形成厚度小的高分子膜。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其中第四实施方式的催化剂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催化剂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中还包括了锡(Sn),并且铜(Cu)、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u:Mn:Sn=(10~30):(20~60):(3~15)。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其中第五实施方式的催化剂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催化剂的区别在于,将催化剂中的Cu替换为Co,并且钴(Co)、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o:Mn:Sn=(20~60):(10~30):(3~15)。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其中第六实施方式的催化剂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催化剂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中还包括了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为作为进一步的活性成分。
其中,该金属可以根据以下条件来进行选择:
1、该金属的离子半径与Cu、Mn和Sn的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并且配位数相同;以及
2、该金属的外层电子不与表面氢氧根结合,或者外层电子可以阻止内层电子与氢氧根的结合。
通过添加选择的金属,可以提高整体活性晶格氧的数量,并且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可以阻止表面氢氧根的形成,从而减少表面的水吸附,实现抗水效果。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包含Cu、Mn和Sn氧化物的催化剂中还可以包括稀土元素M,例如稀土元素M可以为La(镧)、Ce(铈)、Pr(镨)、Sm(钐)、Eu(铕)、Gd(钆)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加入少量的上述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所形成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整体活性晶格氧的数量,并且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可以阻止表面氢氧根的形成,从而减少表面的水吸附,实现抗水效果。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催化剂中加入稀土元素M的情况下,稀土元素M与Sn的质量比可以为M:Sn=(0.5~1):(1~2)。
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在催化剂中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稀土元素M时,则催化剂中所含的Mn的质量占比相应地减少,例如当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N克稀土元素M时,则所包括的Mn相应的减少N克。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至少含一氧化碳及水蒸气的催化剂,其中第七实施方式的催化剂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催化剂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中还包括其它金属的氧化物为作为进一步的活性成分。
其中,该金属可以根据以下条件来进行选择:
1、该金属的离子半径与Co、Mn和Sn的离子半径相同或相近并且配位数相同;以及
2、该金属的外层电子不与表面氢氧根结合,或者外层电子可以阻止内层电子与氢氧根的结合。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包含Co、Mn和Sn氧化物的催化剂中还可以包括稀土元素M,例如稀土元素M可以为La(镧)、Ce(铈)、Pr(镨)、Sm(钐)、Eu(铕)、Gd(钆)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催化剂中加入稀土元素M的情况下,稀土元素M与Sn的质量比可以为M:Sn=(0.5~1):(1~2)。
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在催化剂中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稀土元素M时,则催化剂中所含的Co的质量占比相应地减少,例如当包括其它金属元素或N克稀土元素M时,则所包括的Co相应的减少N克。
实施例
虽然本文参考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应局限于所示细节,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在权利要求的等价范围内做出各种细节的改进。
根据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如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100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50。
在步骤S110中,获取预定量的预定浓度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
在步骤S120中,将溶液混合并且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
在步骤S130中,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预定量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
在步骤S140中,密封搅拌,将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干燥箱中干燥以得到固体粉末。
在步骤S150中,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得到催化剂,其中得到的催化剂中,铜(Cu)、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u:Mn:Sn=(10~30):(20~60):(3~15)。
可选地,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30ml、20~60ml和3~10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95摄氏度。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2.5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摄氏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20ml和3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溶液量分别为30ml、60ml和10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9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5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
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摄氏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溶液量分别为20ml、40ml和6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80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
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摄氏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根据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如图2所示,该制备方法200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60。
在步骤S210中,获取预定量的预定浓度的Cu(NO3)2、Mn(NO3)2、SnCl4和M(NO3)3(M为La、Ce、Pr、Sm、Eu、Gd)的溶液。
在步骤S220中,将溶液混合并且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
在步骤S230中,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预定量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
在步骤S240中,密封搅拌,将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干燥箱中干燥以得到固体粉末。
在步骤S250中,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得到催化剂,其中得到的催化剂中,铜(Cu)、锰(Mn)和锡(Sn)的相对质量比可以为Cu:(Mn+M):Sn=(10~30):(20~60):(3~15)。
可选地,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M(NO3)3(M为La、Ce、Pr、Sm、Eu、Gd)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30ml、17~59ml、3~10ml、1~3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95摄氏度。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2.5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摄氏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La(NO3)3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19ml、3ml和1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5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Ce(NO3)3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18ml、3ml和2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6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Pr(NO3)3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18ml、3ml和2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7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Sm(NO3)3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17ml、3ml和3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8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Eu(NO3)3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17ml、3ml和3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9
配置质量浓度为50%的Cu(NO3)2、Mn(NO3)2、SnCl4和Gd(NO3)3溶液,溶液量分别为10ml、18ml、3ml和2ml,将各溶液混合并加热到75摄氏度。
向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混合溶液的PH达到8~9的范围,密封搅拌4~5个小时。沉淀物经离心和洗涤后,在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个小时以得到固体粉末。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内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400~5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4~8个小时,得到催化剂。
如图3所示,该制备方法300可以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
在步骤S310中,配制预定量的Cu(NO3)2、Mn(NO3)2、乙二酸(或者丙二酸、苯二甲酸)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在步骤S320中,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
在步骤S330中,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
可选地,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或者丙二酸、苯二甲酸)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6g、8~12g、4~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3ml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0
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8g、4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1
配制Cu(NO3)2、Mn(NO3)2、丙二酸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12g、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2
配制Cu(NO3)2、Mn(NO3)2、苯二甲酸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8g、4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3
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0g、5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4
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12g、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如图4所示,该制备方法400可以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
在步骤S410中,配制预定量的Cu(NO3)2、Mn(NO3)2、乙二酸(或者丙二酸、苯二甲酸)、SnCl4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在步骤S420中,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
在步骤S430中,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
可选地,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或者丙二酸、苯二甲酸)、SnCl4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6g、7.4~11.4g、4~6g、0.6~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3ml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5
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7.4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6
配制Cu(NO3)2、Mn(NO3)2、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0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7
配制Cu(NO3)2、Mn(NO3)2、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10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8
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8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19
配制Cu(NO3)2、Mn(NO3)2、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8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如图5所示,该制备方法500可以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在步骤S510中,配制预定量的Cu(NO3)2、Mn(NO3)2、M(NO3)3(M为La、Ce、Pr、Sm、Eu、Gd)、乙二酸(或者丙二酸、苯二甲酸)、SnCl4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在步骤S520中,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
在步骤S530中,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
可选地,配制Cu(NO3)2、Mn(NO3)2、M(NO3)3(M为La、Ce、Pr、Sm、Eu、Gd)、乙二酸(或者丙二酸、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6g、0.6~2g、6.8~10.8g、4~6g、0.6~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3ml乙二醇(或者丙二醇、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0
配制Cu(NO3)2、Mn(NO3)2、La(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0.6、6.8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1
配制Cu(NO3)2、Mn(NO3)2、La(NO3)3、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9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2
配制Cu(NO3)2、Mn(NO3)2、La(NO3)3、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2g、8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3
配制Cu(NO3)2、Mn(NO3)2、La(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4
配制Cu(NO3)2、Mn(NO3)2、La(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5
配制Cu(NO3)2、Mn(NO3)2、Ce(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0.6、6.8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6
配制Cu(NO3)2、Mn(NO3)2、Ce(NO3)3、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9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7
配制Cu(NO3)2、Mn(NO3)2、Ce(NO3)3、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2g、8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8
配制Cu(NO3)2、Mn(NO3)2、Ce(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29
配制Cu(NO3)2、Mn(NO3)2、Ce(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0
配制Cu(NO3)2、Mn(NO3)2、Pr(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0.6、6.8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1
配制Cu(NO3)2、Mn(NO3)2、Pr(NO3)3、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9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2
配制Cu(NO3)2、Mn(NO3)2、Pr(NO3)3、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2g、8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3
配制Cu(NO3)2、Mn(NO3)2、Pr(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4
配制Cu(NO3)2、Mn(NO3)2、Pr(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5
配制Cu(NO3)2、Mn(NO3)2、Sm(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0.6、6.8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6
配制Cu(NO3)2、Mn(NO3)2、Sm(NO3)3、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9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7
配制Cu(NO3)2、Mn(NO3)2、Sm(NO3)3、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2g、8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8
配制Cu(NO3)2、Mn(NO3)2、Sm(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39
配制Cu(NO3)2、Mn(NO3)2、Sm(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0
配制Cu(NO3)2、Mn(NO3)2、Eu(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0.6、6.8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1
配制Cu(NO3)2、Mn(NO3)2、Eu(NO3)3、丙二酸、SnCl4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9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2
配制Cu(NO3)2、Mn(NO3)2、Eu(NO3)3、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2g、8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3
配制Cu(NO3)2、Mn(NO3)2、Eu(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4
配制Cu(NO3)2、Mn(NO3)2、Eu(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5
配制Cu(NO3)2、Mn(NO3)2、Gd(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4g、0.6、6.8g、4g、0.6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6
配制Cu(NO3)2、Mn(NO3)2、Gd(NO3)3、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9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2.5ml乙二醇,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7
配制Cu(NO3)2、Mn(NO3)2、Gd(NO3)3、苯二甲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6g、2g、8g、6g、2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8
配制Cu(NO3)2、Mn(NO3)2、Gd(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苯二酚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49
配制Cu(NO3)2、Mn(NO3)2、Gd(NO3)3、乙二酸、Sn(NO3)2的混合粉末,粉末质量分别为5g、1g、7g、5g、1g,将混合粉末加入到3ml丙二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2~3小时。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100~12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干燥12~16小时。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焙烧温度为200~300摄氏度,焙烧时间为3~5小时,得到催化剂。
实施例5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例如,实施例1中Cu(NO3)2取10ml且Mn(NO3)2取20ml,但是在实施例50中,Co(NO3)2取20ml而Mn(NO3)2取10ml。以下描述类似。
实施例51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2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3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4
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5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5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6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6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7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7
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8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8
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9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59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0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0
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1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1
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2
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3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3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4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4
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5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5
与实施例16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6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6
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5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7
与实施例18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8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8
与实施例19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9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69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0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0
与实施例21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1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1
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2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2
与实施例23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3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3
与实施例24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4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4
与实施例25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5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5
与实施例26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6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6
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7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7
与实施例28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8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8
与实施例29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29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79
与实施例30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0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0
与实施例31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1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1
与实施例32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2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2
与实施例33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3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3
与实施例34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4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4
与实施例35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5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5
与实施例36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6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6
与实施例37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7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7
与实施例38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8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8
与实施例39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39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89
与实施例40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0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0
与实施例41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1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1
与实施例42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2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2
与实施例43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3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3
与实施例44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4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4
与实施例45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5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5
与实施例46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6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6
与实施例47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7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7
与实施例48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48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8
与实施例49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19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实施例99
与实施例50的区别在于,将Cu(NO3)替换为Co(NO3)2,并且将实施例50中的Cu(NO3)2:Mn(NO3)2的比例值=Mn(NO3)2:Co(NO3)2的比例值。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存在高分子膜的情况下,Co的用量可以为9~12g,Mn的用量可以为2~3g,并且如果增加Sn和稀土元素,则相应地减少Co的用量。
对比例1
配制2mol/L的硝酸铜、四氯化锡和碳酸钠,按铜的摩尔含量在500%,配制铜源和锡源的混合溶液,在搅拌下将碳酸钠滴入上述溶液中,控制滴定终点pH值在6~10之间,继续搅拌1~2小时,然后静置6~12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抽滤洗涤至TDS值低于20,得到的滤饼在110摄氏度烘箱中干燥6~12小时;将得到的固体粉末于马弗炉中200~500摄氏度下焙烧2~10h,得到催化剂。
通过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与对比例相比,本公开实施例的催化剂活化时间明显延长,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将500~10000ppm浓度范围的一氧化碳脱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用于消除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并且在烟气中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催化剂的活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其中铜和锰的质量比为(20~30):(40~60),
所述催化剂还包括由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膜,其中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的摩尔比例为1:1,并且与铜的质量比为(1~2):(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苯二甲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苯二酚。
4.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用于消除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并且在烟气中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催化剂的活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钴氧化物及锰氧化物,其中钴和锰的相对质量比为(40~60):(20~30),
所述催化剂还包括由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两个羟基的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铜氧化物及锰氧化物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膜,其中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的摩尔比例为1:1,并且与锰的质量比为(1~2):(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苯二甲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或者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并且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苯二酚。
7.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制预定量的Cu(NO3)2、Mn(NO3)2、带有两个羧基的酸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预定时间;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
其中,在制备的催化剂中,铜和锰的质量比为(20~30):(40~60),且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与铜的质量比为(1~2):(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9.一种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制预定量的Co(NO3)2、Mn(NO3)2、带有两个羧基的酸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入到预定量的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中,密封并超声处理预定时间;
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预定时间;
将得到的固体粉末置于马弗炉中焙烧,以一定温度焙烧预定时间,得到催化剂,
其中,在制备的催化剂中,钴和锰的质量比为(40~60):(20~30),且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和带有羟基的醇的与锰的质量比为(1~2):(1~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两个羧基的酸为乙二酸、丙二酸、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有两个羟基的醇为乙二醇、丙二醇、苯二酚。
CN202010063403.6A 2020-01-20 2020-01-20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134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3403.6A CN113134357A (zh) 2020-01-20 2020-01-20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3403.6A CN113134357A (zh) 2020-01-20 2020-01-20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4357A true CN113134357A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08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3403.6A Pending CN113134357A (zh) 2020-01-20 2020-01-20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43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5183A (zh) * 2020-03-13 2021-09-14 中大汇智源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487874A (zh) * 2022-09-21 2022-12-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冶金渣基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36245A (en) * 1972-09-08 1976-05-19 Kanebo Ltd 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their pro duction
CN10376921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韩国化学研究院 水分稳定性得到提高的用于去除毒性气体的低温氧化催化剂
CN104162440A (zh) * 2014-08-04 2014-11-26 南昌大学 一种高抗水性铜锰锡复合氧化物co低温氧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4475114A (zh) * 2014-11-19 2015-04-01 上海化工研究院 低温深度脱除一氧化碳的铜锌铈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78142A (zh) * 2016-08-30 2017-02-08 上海化工研究院 室温深度净化脱除烯烃物流杂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73260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抗水保护层的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36245A (en) * 1972-09-08 1976-05-19 Kanebo Ltd 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their pro duction
CN10376921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韩国化学研究院 水分稳定性得到提高的用于去除毒性气体的低温氧化催化剂
CN104162440A (zh) * 2014-08-04 2014-11-26 南昌大学 一种高抗水性铜锰锡复合氧化物co低温氧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4475114A (zh) * 2014-11-19 2015-04-01 上海化工研究院 低温深度脱除一氧化碳的铜锌铈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78142A (zh) * 2016-08-30 2017-02-08 上海化工研究院 室温深度净化脱除烯烃物流杂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73260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抗水保护层的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祺等编著: "《有机化学解题技巧》",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pages: 23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5183A (zh) * 2020-03-13 2021-09-14 中大汇智源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3385183B (zh) * 2020-03-13 2023-08-18 中科汇智(东莞)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487874A (zh) * 2022-09-21 2022-12-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冶金渣基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87874B (zh) * 2022-09-21 2024-02-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冶金渣基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2477B (zh) 一种抗碱中毒高效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382482B2 (ja) 酸化第二セリウム及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排ガス浄化用触媒
CN105727936A (zh) 一种低温耐硫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218501A1 (en)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catalyst
CN113134357A (zh)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8172A (zh) 一种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79762A (zh) 一种锰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08323B (zh)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的活性炭催化剂制备方法
WO2008050642A1 (en) Composite oxide for use as exhaust gas clean-up catalyst, and filter
CN107649121A (zh) 一种锰基脱硝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锰基脱硝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2844404A (zh) 一种以TiO2纳米管为载体的低温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844459A (zh) 一种VOCs催化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39847B (zh) 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7160297A (ja) Pm燃焼用酸化触媒、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ーゼル機関排ガスの浄化方法、フィルター及び浄化装置
CN104998652B (zh) 降低fcc烟气nox排放量的催化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JP4768475B2 (ja) Pm燃焼触媒用複合酸化物およびフィルター
CN112958075A (zh) 一种Ce掺杂钠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34358A (zh) 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6206B (zh) 一种锰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165797A (zh) 含氯有机废气催化燃烧处理方法
CN109513447B (zh) 一种脱一氧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5124B (zh) 一种通过分段反应制备MnOx-CeO2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
CN112206781B (zh) 一种用于废气净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5183A (zh) 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558566B (zh) 一种硫化氢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8

Address after: 523722 Room 907, Building 8, No. 95, Jiaoping Road,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ongke Huizhi (Donggu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room 6059, building 2,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k, 10 Tianxiu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Zhongda huizhiyuanchu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