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9868A -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9868A
CN113119868A CN202010027754.1A CN202010027754A CN113119868A CN 113119868 A CN113119868 A CN 113119868A CN 202010027754 A CN202010027754 A CN 202010027754A CN 113119868 A CN113119868 A CN 113119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ver
transmission
vehic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7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9868B (zh
Inventor
姜佳雨
胡海涛
郭凤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77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98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9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9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9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9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包括箱体、盖体、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盖体置于箱体的上部,盖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驱动机构设置于箱体内部,并且位于传动机构的下部,用于驱动传动机构向上运动;传动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盖体的两侧分别与至少一个传动机构的上端连接;当驱动机构未驱动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传动机构位于初始位置,并且盖体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位于箱体内部;当驱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传动机构可带动盖体的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向上转动。在车辆侧面碰撞发生时,该车辆扶手箱装置能够减少乘员的侧方向偏移量和受到的伤害值。并且,其可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侧面碰撞属于一种常见的车辆碰撞交通事故。据统计表明,车辆侧面碰撞的交通事故在所有车辆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大约为30%,其仅次于车辆正面碰撞发生的交通事故比例。在车辆侧面碰撞时,车内乘员发生侧向偏移,并会受到伤害。
在车辆侧面碰撞时,为了减少车内乘员的侧向偏移和受到的伤害值,车辆需要设置针对乘员的侧向碰撞保护装置。目前在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中,主要采用中置安全气囊对车内乘员进行保护。但是中置安全气囊是一次性装置,并且安全气囊的价格较高,因此亟需一种成本较低并能提高车辆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以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并能提高车辆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防护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包括箱体、盖体、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盖体置于所述箱体的上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部,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所述盖体的两侧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上端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位于所述箱体内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盖体的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上转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盖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平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包括一个避让弧面,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避让弧面从所述箱体中转出。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中还包括至少两个腔体,每个腔体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腔体中向上运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中包括至少两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上底面贴合连接,并与所述箱体的侧面共同形成所述腔体。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和底板,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盖体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底板的全部侧面均与所述腔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底板沿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向上运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气体发生部件,用于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气体,并通过所产生的气体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所述驱动机构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锁止机构可将所述传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为卡扣,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卡扣会失效,以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箱体运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传感部件,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碰;当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侧碰时,所述驱动机构将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包括箱体、盖体、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盖体置于所述箱体的上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部,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所述盖体的两侧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上端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位于所述箱体内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盖体的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上转动。由此,在车辆侧面碰撞发生时,防护盖体能够根据撞击的方位翻转竖起,以对车内乘员进行限位,从而减少乘员的侧方向偏移量和受到的伤害值。并且,该车辆扶手箱装置可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车辆扶手箱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车辆扶手箱装置的箱体和盖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示的车辆扶手箱装置的箱体和盖体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车辆扶手箱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车辆扶手箱装置的箱体和盖体的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包括:箱体100、盖体200、驱动机构300和传动机构400,其中,所述盖体200置于所述箱体100的上部,所述盖体200包括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可参见图3);所述驱动机构3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部,并且位于所述传动机构400的下部,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所述传动机构4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所述盖体200的两侧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400的上端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300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400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所述盖体200的所述第一安装部20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02均位于所述箱体100内部;当所述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400可带动所述盖体200的第一安装部201或所述第二安装部202向上转动。
本实施例中,车辆扶手箱装置可以安装在车辆中,在车辆未发生碰撞时,盖体200水平放置在箱体100之上,使乘员能够将手放在盖体200上,提高乘员在乘坐车辆时的舒适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扶手箱的盖体200相对于箱体100旋转一定角度后停止,以在乘员的侧面竖起,对乘员侧面进行限位,从而减少乘员身体在碰撞过程中的侧向位移量,实现碰撞防护功能。其中,盖体200和传动机构400可以多次使用,以增加扶手箱装置的使用次数,降低车辆防护装置的成本。
例如,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设定盖体200相对于箱体100旋转90度,使盖体200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垂直。盖体200相对于箱体100的旋转的设定角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扶手箱装置可以包括底座500和连接件600,所述底座500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所述连接件600的下端连接所述底座500,所述连接件600的上端连接所述扶手箱的主体,以将扶手箱安装到合适的高度。
例如,所述底座500安装在车辆内部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之间,该连接件600为梯形盒,该梯形盒的底面与底座500连接,其顶部与扶手箱的主体连接,扶手箱的主体可嵌入在梯形连接将的内部,盖体200下表面的形状与梯形盒上表面的形状相似,以使盖体200能够改在梯形盒的上表面,以使盖体200与梯形盒上表面能够对接,提高扶手箱的舒适性。
可选的,盖体200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缓冲层204。当盖体200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停止时,缓冲层204位于乘员身体和盖体200的上表面之间。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的身体首先与缓冲层204碰撞,从而减弱乘员与盖体200之间的冲击,减少对乘员的碰撞伤害,提高乘员的使用舒适感。其中,该缓冲层204可以整体覆盖扶手箱的盖体200,或者缓冲层204也可以部分覆盖扶手箱的盖体200。此外,该缓冲层204可以为发泡层、珍珠棉层、海绵层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盖体200的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400转动连接,所述盖体200的所述第二安装部202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400转动连接,所述盖体200的第一侧与所述盖体200的第二侧平行。
其中,车辆的两侧都有可能发生碰撞,为了在车辆两侧的任一侧发生碰撞时,都能对乘员进行防护。所述盖体200上的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相对的设置在盖体20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平行。
例如,第一安装部201设置在主驾驶位的一侧,则第二安装部202设置在副驾驶位的一侧。当主驾驶位的一侧受到撞击时,主驾驶位一侧的驱动机驱动传动机构400运动,以使传动机构400推动第一安装部201,使盖体200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的一侧升起,使盖体200相对于箱体100转动,并在副驾驶位的乘员的侧面竖起,以对副驾驶位的乘员进行保护。同样,当副驾驶位的一侧受到撞击时,使盖体200与第二安装部202连接的一侧升起,并使在盖体200在主驾驶位的乘员的侧面竖起,以对主驾驶位的乘员进行保护。另外,第一安装部201还可设置在副驾驶位的一侧,第二安装部202还可以设置在主驾驶位的一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可以为转向接头,转向接头的中心轴203与箱体100的侧边平行。由此,盖体200能以第一安装部201或第二安装部202的中心轴203为旋转中心轴转动。例如,第一安装部201设置在主驾驶位的一侧,第二安装部202设置在副驾驶位的一侧。当主驾驶位的一侧受到撞击时,传动机构400推动第一安装部,使盖体200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的一侧升起。此时,第二安装部202不升起,使盖体200以第二安装部202的中心轴203为旋转中心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盖体200的所述第一安装部20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02均包括一个避让弧面,当所述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400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部201或所述第二安装部202的避让弧面从所述箱体100中转出。
其中,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上的内侧面朝向箱体100的内部,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的外侧面朝向箱体100的外部。避让弧面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的外侧面上,并且其弧形的突出朝向箱体100的外侧。由此,在第一安装部201或第二安装部202的从箱体100转出的运行过程中,避让弧面避开箱体100的内表面,使转动过程更加流畅。
例如,在车辆未发生碰撞时,盖体200的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设置在箱体100内,以将盖体200与箱体100扣合在一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盖体200以第一安装部201的中心轴203转动时,第二安装部202也绕以第一安装部201的中心轴203的转动,使得第二安装部202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因此,在第二安装部202从箱体100中转出时,箱体100的内表面可能会在第二安装部202的运行轨迹上,阻碍第二安装部202从箱体100中转出。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扶手箱装置在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的外侧设置有避让弧面,以使第一安装部201或第二安装部202从箱体100中转出时,其运行轨迹避开箱体100的内表面,使得第一安装部201或第二安装部202能够顺利的从箱体100中转出。由此,使得盖体200的转动过程更加流畅。
可选的,所述箱体100中还包括至少两个腔体101,每个腔体101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机构300和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400,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300可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在所述腔体101中向上运动。
其中,腔体101可为传动机构400的运动进行导向,例如,使传动机构400沿着腔体101的内壁向上运动。两个腔体101设置在箱体100内部的两侧,使传动机构400能够在箱体100的任一侧向上运动,带动盖体200转动。
例如,所述箱体100中包括至少两个隔板102(可参见图3),所述隔板102的下端与所述箱体100的上底面贴合连接,并与所述箱体100的侧面共同形成所述腔体101。其中,该隔板102可以为平板,隔板102的下端与箱体100的上底面贴合,隔板102的侧面与箱体100的侧面贴合,以使隔板102以及箱体100的侧面、底面形成所述腔体101。并且隔板102与箱体100的贴合处可具有气密性。
另外,所述至少两个隔板102之间与箱体100侧面和底面的上表面形成储物箱103,所述储物箱103开口向上,当所述盖体200与箱体100闭合时,所述盖体200完全遮住储物箱103的开口。
此外,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的内侧面设置为竖直平面,该竖直平面与盖体200的下表面成直角机构,并使该直角机构的外表面与隔板102的侧面抵接。在车辆未发生碰撞时,盖体200通过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的与隔板102之间的抵接实现盖体200的水平位置的限位,从而增加盖体200与箱体100之间的组装强度。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400包括传动杆401和底板402,所述传动杆401的上端与所述盖体200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杆40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40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底板402的全部侧面均与所述腔体10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驱动机构300位于所述底板402的下表面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300可驱动所述底板402沿所述腔体101的内表面向上运动。
其中,由于传动杆401的下端与底板402的上表面连接,传动杆401的上端与盖体200的一侧连接,使底板402、传动杆401和盖体200能够联动。并且,底板402的全部侧面与箱体100的内表面贴合,使底板402下部的气体不容易从底板402的侧面流向底板402的上部。由此,调节底板402下表面气体的压强,使其大于底板402上表面的气体的压强,从而对底板402产生向上的推力,推动底板402由下向上运动,以带动盖体200转动。
另外,底板402的侧面与底板4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呈直角结构,使得底板402的侧面与腔体101的内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凑,进而使底板402的下表面与腔体101的内表面以及腔体101的底面组成的空间具有更好的气密性。
此外,传动杆401可以为弧形,该弧形的突出朝向箱体100的外侧,以在传动杆401伸出腔体101时,传动杆401不与腔体101的内壁碰撞。此外,在传动杆401支撑盖体200伸出时,将传动杆401设置成弧形使得传动杆401上端与盖体200的夹角更接近90度,从而增强传动杆401对盖体200的支撑作用。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300为气体发生部件,用于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气体,并通过所产生的气体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例如,该传动机构400包括底板402和传动杆401,该气体发生部件可以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将这些气体注入到底板402下表面之下的腔体101内,能够快速提高该腔体101内气体的压强,产生足够的推力,快速推动底板402向上运动。
另外,上述底板402的侧面与腔体101的内表面精确配合,并且底板402和腔体101选用耐磨性材料,以提高腔体101与底板402之间的密闭性,防止气体泄露,以在气体发生部件激活后,产生足够的推力,推动底板402向上运动。
此外,该气体发生部件可迅速释放空气、氧气、氮气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还包括锁止机构700,当所述驱动机构300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时,所述锁止机构700可将所述传动机构400固定在所述箱体100的内部。
其中,在车辆未发生碰撞,驱动机构300没有驱动传动机构400运动,此时,锁止机构700将传动机构400固定在箱体100的内部,以防止在车辆颠簸时,传动机构400和盖体200相对于箱体100上下移动。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传动机构400和盖体200进行固定,提高了扶手箱装置的结构强度。
其中,所述锁止机构700为卡扣,当所述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时,所述卡扣会失效,以使得所述传动机构400可相对于所述箱体100运动。例如,卡扣设置在箱体100侧面的内壁上,该传动机构400包括底板402和传动杆401。该卡口的突出卡接在底板402的上表面,以对底板402进行限位。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卡扣打开,使驱动机构300能够推动底板402和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带动盖体200进行旋转。
可选的,还包括传感部件,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碰;当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侧碰时,所述驱动机构300将驱动所述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
其中,传感部件可以为碰撞传感器,如侧碰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碰,若车辆发生侧碰,碰撞传感器还可以检测车辆发生侧碰的方向,以使盖体200根据侧碰的方向进行相应的转动,对乘员的侧向进行防护。
可选的,扶手箱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传感器部件通信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根据传感部件所采集的碰撞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00驱动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其中,传感部件检测车辆发生碰撞的碰撞方向信息,将该碰撞方向信息发送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该碰撞方向信息控制与碰撞方向相对的驱动机构300驱动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实现扶手箱装置的精确激活,对乘员进行及时保护。例如,控制机构可以为安全气囊控制器(SDM),当安全气囊控制器收到传感器的碰撞方向(即撞击侧)信号,激活撞击侧驱动机构300中的气体发生部件,气体发生部件产生的高压气体进入腔体101内,推动撞击侧的传动机构400向上运动,使盖体200与该传动机构400连接的一侧向上转动。
可选的,扶手箱装置的腔体101上还设置有排气阀,该排气阀可设置在腔体101的侧壁上,或设置在腔体101的底面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驱动机构300和传动机构400驱动盖体200旋转90度,排气阀可以排出腔体101内的气体,使盖体200能够收缩,由此,在乘员的身体撞到盖体200上时,盖体200能够缩回转动一定角度,以减少乘员碰撞的伤害。
此外,该排气阀的孔径可调节,以调节排气速度,从而保障腔体101内气体的压强,以保障盖体200对乘员的侧向支持力度。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可见,在车辆碰撞时,本发明的扶手箱装置中盖体200能够根据撞击的方位翻转竖起,以对非撞击侧的车内乘员进行限位,从而减少乘员的侧方向偏移量和伤害值。并且,该车辆扶手箱装置可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实施例二
参见图3,该图为实施例二所示的车辆扶手箱装置的箱体和盖体的配合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可通过连接件和底座固定在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之间,车辆扶手箱装置包括:箱体100、盖体200、底板402、传动杆401、气体发生部件、第一安装部201、第二安装部202、隔板102。所述盖体200置于所述箱体100的上部。两个隔板102分别设置在箱体100内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每个隔板102的下端与箱体100的上底面贴合连接,并与箱体100的侧面共同形成腔体101。该腔体101内设置有底板402、传动杆401、气体发生部件,并且腔体101的内壁和腔体101底面的上表面与底板402的下表面形成密闭空间。底板402的下表面之下的密闭空间内设置有气体发生装置,底板402的上表面分别连接有两个传动杆401的下端,每个传动杆401的上端均与第一安装部201或第二安装部202连接。盖体2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01和第二安装部202,其中,第一安装部201、第二安装部202可以为转向接头。
本实施例中,当气体发生部件未产生气体时,所述底板402和传动杆401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所述盖体200连接的转向接头均位于所述箱体100内部;当所述气体发生部件激发产生气体,驱动所述底板402和传动杆401向上运动时,带动所述盖体200上与该传动杆401连接的转向接头向上转动,此时,盖体200以另一侧转向结构的中心轴203为旋转轴,相对于箱体100转动。其中,盖体200转动的角度可进行调节,如设置盖体200旋转90度后停止,以使盖体200的上表面竖直与水平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底板402的侧面与腔体101的内表面精确配合,例如,确保底板402和腔体101具有较高的表面精度和配合精度,防止气体泄露导致的腔体101内部压强降低。并且底板402和腔体101选用耐磨性材料,以提高腔体101与底板402之间的气密性,以在气体发生部件激活后,产生足够的推力,推动底板402向上运动。
其中,转向接头的内侧朝向箱体100内侧,转向接头的外侧朝向箱体100的外侧。转向接头的内侧面为竖直面与盖体200的下表面形成直角结构,当盖体200放置在箱体100上时,该直角结构与箱体100扣合,以对盖体200和箱体100之间的水平位置关系进行固定。转型接头的外侧设置有避让弧面,该弧面可以为圆弧,使盖体200可以绕转向接头的中心轴203线转动。
其中,箱体100内部设置还可以设置有卡扣,能够将传动杆401固定在稳定状态位置,防止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盖体200发生上下移动。在车辆发生侧向碰撞时,该卡扣失效,以允许传动杆401从稳定状态位置向上运动。
其中,盖体200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缓冲层204。由此,当盖体200转动到竖直位置时,缓冲层204位于乘员身体和盖体200的上表面之间。从而,乘员在侧倾时,身体首先与缓冲层204碰撞,以减弱乘员与盖体200之间的冲击。
此外,该缓冲层204可以整体覆盖扶手箱的盖体200,也可以部分覆盖扶手箱的盖体20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缓冲层204的材质可以为发泡材料、珍珠棉、海绵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腔体101上还可以设置排气孔(即排气阀),腔体101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孔排出。由此在乘员撞到盖体200时,盖体200受力能够进行回转,缓解乘员与盖体200之间的冲击力。此外,排气孔尺寸可调节,以调节密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强,保证盖体200能够对乘员进行有效的限位和支撑。
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控制机构,也可称为安全气囊控制器,通过侧碰传感器收集碰撞信号。并根据碰撞信号中的撞击侧信息,激活扶手箱装置中撞击侧的气体发生装置,在扶手箱内部的腔体101内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底板402向上运动,带动盖体200绕非撞击侧的转向结构的中心轴203旋转,使盖体200的上表面竖立在非撞击侧乘员的侧面,对该乘员进行限位,以减少乘员的侧向偏移量和受到的伤害值。并且,利用盖体200上设置的缓冲层204及排气孔的设置缓解乘员侧倾时与盖板之间的冲击,有效减少车辆侧面碰撞中前排乘员的偏移量,提高车辆安全性。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可见,在车辆碰撞时,本发明的扶手箱装置中盖体200能够根据撞击的方位翻转竖起,以对非撞击侧的车内乘员进行限位,从而减少乘员的侧方向偏移量和伤害值。扶手箱装置的乘员保护机制通过车辆SDM控制,可以精确激活,对乘员进行及时保护。并且,该车辆扶手箱装置可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提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盖体、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盖体置于所述箱体的上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部,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所述盖体的两侧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上端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位于所述箱体内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上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盖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包括一个避让弧面,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避让弧面从所述箱体中转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还包括至少两个腔体,每个腔体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腔体中向上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包括至少两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上底面贴合连接,并与所述箱体的侧面共同形成所述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和底板,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盖体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底板的全部侧面均与所述腔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底板沿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向上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气体发生部件,用于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气体,并通过所产生的气体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所述驱动机构未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锁止机构可将所述传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为卡扣,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时,所述卡扣会失效,以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箱体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扶手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部件,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碰;当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侧碰时,所述驱动机构将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向上运动。
CN202010027754.1A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Active CN113119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7754.1A CN113119868B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7754.1A CN113119868B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9868A true CN113119868A (zh) 2021-07-16
CN113119868B CN113119868B (zh) 2023-05-05

Family

ID=76771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7754.1A Active CN113119868B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98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971A (zh) * 2021-09-07 2021-12-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仪表板总成的扶手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4886A (ja) * 2009-03-30 2010-10-21 Toyoda Gosei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CN202863282U (zh) * 2012-10-31 2013-04-10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自动弹出的杂物盒
CN103465832A (zh) * 2013-09-30 2013-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开启汽车扶手箱
CN205395951U (zh) * 2016-03-28 2016-07-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扶手箱、副仪表板和车辆
CN207374191U (zh) * 2017-09-29 2018-05-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藏于汽车移动中控台内的可收放小桌
JP2018118575A (ja) * 2017-01-24 2018-08-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09733318A (zh) * 2019-02-27 2019-05-10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中央通道及汽车
CN109760568A (zh) * 2019-02-27 2019-05-1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扶手箱、中央通道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4886A (ja) * 2009-03-30 2010-10-21 Toyoda Gosei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CN202863282U (zh) * 2012-10-31 2013-04-10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自动弹出的杂物盒
CN103465832A (zh) * 2013-09-30 2013-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开启汽车扶手箱
CN205395951U (zh) * 2016-03-28 2016-07-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扶手箱、副仪表板和车辆
JP2018118575A (ja) * 2017-01-24 2018-08-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207374191U (zh) * 2017-09-29 2018-05-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藏于汽车移动中控台内的可收放小桌
CN109733318A (zh) * 2019-02-27 2019-05-10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中央通道及汽车
CN109760568A (zh) * 2019-02-27 2019-05-1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扶手箱、中央通道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971A (zh) * 2021-09-07 2021-12-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仪表板总成的扶手系统
CN113829971B (zh) * 2021-09-07 2022-06-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仪表板总成的扶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9868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77520B2 (ja) 自動車のボンネット用ヒンジ
US6478373B1 (en) Automotive seat—seat back with integrated protective device and process to prevent injuries caused by accident
EP1580086B1 (en) Flip-up apparatus for hood of vehicle
JP2008526619A (ja) 安全装置
US5449214A (en) Safety system for an occupant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2656035A (zh) 用于防止车门在翻车过程中打开的装置
MXPA01011776A (es) Arreglo de cofre o capo frontal.
US6547315B1 (en) Easy ejector seat with skeletal crash safety beam
US6250705B1 (en) Motor vehicle seat with a seat height adjustment
JP200853435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3119868A (zh) 一种车辆扶手箱装置
JPH0995196A (ja) 乗員保護装置
EP1325836B1 (en) Easy ejector seat with skeletal crash safety beam
JP3349782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KR100786007B1 (ko) 차량 시트용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구동장치
CN208715029U (zh)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安全座椅装置
KR200194622Y1 (ko) 차량용 시트
KR101116704B1 (ko) 차량용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장치
JP4103484B2 (ja) 自動車シートの衝撃吸収構造
JP2005247026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219339261U (zh) 头肩部调节机构及包含其的车辆座椅、车辆
CN219029183U (zh) 车辆的座椅和车辆
CN218141401U (zh) 一种气囊式汽车保险杠
JP36141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100521793B1 (ko) 자동차용 리어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자동이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