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7937A - 消音器以及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以及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7937A
CN113047937A CN202011572420.9A CN202011572420A CN113047937A CN 113047937 A CN113047937 A CN 113047937A CN 202011572420 A CN202011572420 A CN 202011572420A CN 113047937 A CN113047937 A CN 113047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ylindrical
housing
diameter
muff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24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多和田隼
三浦岳广
谷川友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47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7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2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using resonance
    • F01N1/023Helmholtz reson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3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between parts of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e.g. between housing and tubes, between tubes and baff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3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between parts of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e.g. between housing and tubes, between tubes and baffles
    • F01N13/1844Mechanical joints
    • F01N13/185Mechanical joints the connection being realised by deforming housing, tube, baffle, plate, or par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70/00Structure or shape of gas passages, pipes or tubes
    • F01N2470/02Tubes being perfor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70/00Structure or shape of gas passages, pipes or tubes
    • F01N2470/24Concentric tubes or tubes being concentric to housing, e.g. telescopically assemb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消音器和消音器的制造方法,消音器具有:壳体,壳体呈筒状,并且包括中央部、第1筒部和第2筒部,第1筒部和第2筒部以中央部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壳体的两侧,且第1筒部的直径以及第2筒部的直径小于中央部的直径;插入第1筒部的第1管;以及插入第2筒部的第2管。本公开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1管已插入到第1筒部的状态下,通过缩径在壳体形成第2筒部;以及将第2管插入第2筒部。

Description

消音器以及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消音器。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使用具备用于将排气导入壳体内的入口管、以及用于从外筒内排出排气的出口管的消音器。日本特开2000-13672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消音器,该消音器通过旋压加工对壳体的端部进行缩径,由此固定入口管和外筒以及出口管和外筒。
发明内容
若未牢固地固定入口管以及出口管(以下仅表记为管)而对壳体的端部进行缩径,则有可能使管偏离所要求位置而固定于壳体。若在壳体内配置用于保持管的构件,虽然能够抑制对壳体的端部进行缩径时引起的偏离,但会增加构件数量。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优选提出一种能够抑制消音器的管的偏离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消音器的制造方法。消音器具有:壳体,壳体呈筒状,并且包括中央部、第1筒部和第2筒部,第1筒部和第2筒部以中央部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壳体的两侧,且第1筒部的直径以及第2筒部的直径小于中央部的直径;第1管,第1管插入第1筒部;以及第2管,第2管插入第2筒部。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在第1管已插入到第1筒部的状态下,通过缩径加工在壳体形成第2筒部;以及将第2管插入第2筒部。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缩径加工在壳体形成第2筒部后将第2管插入第2筒部。因此,与预先将第2管配置在壳体内部后再以包围第2管的方式对壳体进行缩径的情况相比,第2管的位置不易偏离于所要求的位置。其结果为,能够制造可抑制第2管的位置产生偏离的消音器。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无须为了抑制在缩径中产生的位置偏离而使用保持第2管的构件。因此,能够抑制消音器的构件数量的增加。
上述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第1管与第2管在壳体的内部相连结。若是上述制造方法,则能够制造第1管与第2管在壳体的内部相连结的消音器。
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第2管中的与第2筒部抵接的部分即抵接部的直径可以大于第2管中的比抵接部靠壳体内部的部分即插入部的直径。若是上述制造方法,由于抵接部的直径大于插入部的直径,因此能够从第2筒部将插入部插入到壳体内,并能够使抵接部抵接第2筒部。
此外,上述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将第2管插入到第2筒部后再通过对抵接部进行扩管而使抵接部固定于第2筒部。若是上述制造方法,则能够通过对抵接部进行扩管,而使第2管牢固地固定于第2筒部。
此外,上述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在形成第2筒部之前,通过缩径加工在壳体形成第1筒部;以及将第1管插入第1筒部。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缩径加工在壳体形成第1筒部后再将第1管插入第1筒部。因此,与预先将第1管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后再形成第1筒部的情况相比,第1管的位置不易偏离。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消音器,其具有壳体、以及一对管。壳体呈筒状,并包括中央部和一对筒部,一对筒部以中央部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壳体的两侧,且一对筒部的直径小于中央部的直径。一对管分别插入一对筒部。一对管中的至少一个管的与一对筒部中的至少一个筒部抵接的抵接部的直径大于该管中的比该抵接部靠壳体内部的插入部的直径。
上述消音器在对壳体的一个端部进行缩径并形成筒部后再从壳体的外部插入并固定管,从而能够实现将该管相对于壳体的固定。因此,与在壳体的内部配置好管后再对壳体进行缩径而制造出的以往的消音器相比,管的位置偏离得以抑制。此外,与具备用于将管保持在壳体内部的构件的结构相比,构件数量得以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主视图,且以剖面示出壳体以及第1管的一部分。
图2A-图2D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B-图3E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A-图4C是示出变形例的消音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5是变形例的消音器的主视图,且以剖面示出壳体以及第1管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消音器的结构]
如图1所示的消音器1具备壳体11、第1管12、以及第2管13。此外,消音器1可以具备金属丝网14。该消音器1构成未图示的内燃机的排气气体流路。例如可以与其他消音器同时使用消音器1。在本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是覆盖第1管12以及第2管13的外管。并且,第1管12是位于排气气体流路的下游侧处的管,也就是从壳体11排出排气气体的出口管。并且,第2管13是位于排气气体流路的上游侧处的管,也就是将排气气体导入壳体11内的入口管。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中以剖面的形式示出壳体11、第1管12的上游侧端部的一部分、以及金属丝网14。
壳体11由金属制成,且整体为筒状的形状。壳体11具备中央部21、以该中央部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两侧的第1筒部22以及第2筒部23。第1筒部22配置在比中央部21靠下游侧处。第2筒部23配置在比中央部21靠上游侧处。第1筒部22的直径以及第2筒部23的直径形成为小于中央部21的直径。中央部21与第1筒部22之间形成有越趋向下游直径越逐渐变小的第1锥形部24。并且,中央部21与第2筒部23之间形成有越趋向下游直径越逐渐变大的第2锥形部25。
第1管12由金属制成,且配置在壳体11的内部。第1管12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壳体11的外部。第1管12包括第1主管部31、第1副管部32、以及第1连结部33。
第1主管部31呈圆筒状。第1主管部31的周壁上形成有能够使排气气体进行移动的多个通孔34。位于第1主管部31的下游侧处的部分即第1抵接部31a抵接并固定于第1筒部22。第1抵接部31a可以是第1主管部31的下游侧的端部。此外,第1主管部31还可以在位于比第1抵接部31a靠下游处具有呈筒状的部件。
第1副管部32是位于比第1主管部31靠上游侧处的呈圆筒状的部分。第1副管部32的直径大于第1主管部31的直径。第1副管部32的上游侧的端部32a通过扩口加工略微扩径。第1连结部33是连结第1主管部31和第1副管部32的呈圆筒状的部件。第1连结部33的直径自第1副管部32趋向第1主管部31而逐渐变小。此外,扩口加工是指随着趋向前端而使截面呈曲线形地扩径。此外,端部32a也可以呈锥形或阶梯形地扩径。
第2管13由金属制成,且配置在壳体11的内部。第2管13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壳体11的外部。第2管13包括插入部41、第2抵接部42、以及第2连结部43。
插入部41呈圆筒状。插入部41的周壁上形成有能够使排气气体进行移动的多个通孔44。插入部41的下游侧的端部插入第1管12的第1副管部32。此外,在插入部41中的插入第1副管部32的部分处以在周向上包围插入部41的方式配置有金属丝网14。金属丝网14是通过编织丝状的金属而形成的,或者是不进行编织而是通过缠绕丝状的金属而形成的。金属丝网14呈具有厚度的带状,且可以弹性变形。金属丝网14在插入部41的外周面与第1副管部32的内周面之间受到压缩。第1副管部32的上游侧端部和插入部41的下游侧端部未被固定。
第2抵接部42是位于比插入部41靠上游侧处的呈圆筒状的部件。第2抵接部42的直径大于插入部41的直径。第2抵接部42抵接并固定于第2筒部23。第2连结部43是连结插入部41和第2抵接部42的呈圆筒状的部件。第2连结部43的直径自第2抵接部42趋向插入部41而逐渐变小。
以如上方式构成的消音器1中,排气气体从第2抵接部42进入壳体11内并沿着箭头F的方向流动,然后流经第1抵接部31a而被排出。上述构造的消音器1可降低排气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1-2.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A-2D对上述消音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由于图2A-2D是示意图,因此其详细的形状有时会与图1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下游方向是指图2A中箭头A的方向,并且是从上游趋向下游的方向。而且,上游方向是与下游方向相反的方向。
如图2A所示,首先对呈圆筒状的壳体11的下游方向的端部进行缩径加工,从而在该端部处形成第1筒部22。缩径加工是指朝半径方向缩小筒状的部件,从而形成被缩小的部分的直径小于其周围的直径的筒状。以下将缩径加工仅表记为缩径。例如可以通过旋压加工实现缩径,也可以通过冲压加工等其他加工方法实现缩径。
接下来如图2B所示,使第1管12从壳体11的上游方向的开口处进入壳体11的内部,并将第1管12插入第1筒部22。第1管12的第1主管部31的第1抵接部31a插入并抵接第1筒部22。此时,可以固定第1筒部22和第1管12。固定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压入、焊接、以及对第1抵接部31a进行扩管中的一个以上的方法实现固定。在进行压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压入装置。此外,为了实现压入,可以使第1主管部31中的至少第1抵接部31a的外径形成为略微大于第1筒部22的内径。在对第1抵接部31a进行扩管的情况下,可以在将第1主管部31插入到第1筒部22后再对第1抵接部31a进行扩管。此外,可以在完成如图2B所示的插入工序后进行对第1主管部31和第1筒部22的固定,也可以在比插入工序靠后的工序进行对第1主管部31和第1筒部22的固定。
接下来如图2C所示,在第1管12已插入到第1筒部22的状态下,对壳体11的上游方向的端部进行缩径,从而在该端部处形成第2筒部23。
接下来如图2D所示,从壳体11的上游方向的外侧将第2管13插入第2筒部23。第2管13的插入部41穿过第2筒部23,并且第2抵接部42与第2筒部23抵接。此外,可以在插入过程中对第2管13和第2筒部23进行固定。可以采用与图2B示出的第1管12插入第1筒部22的方法以及与固定第2管13和第2筒部23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第2管13的插入以及固定。
此外,伴随着第2管13插入第2筒部23,第1管12和第2管13在壳体11的内部相连结。插入部41连同金属丝网14一起插入第1副管部32。金属丝网14处于在第1副管部32与插入部41之间受到压缩的状态。通过以上工序来制造图1所示的消音器1。
[1-3.效果]
根据以上详述的第1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a)在上述消音器1的制造方法中,在对壳体11的端部进行缩径从而形成第2筒部23后再将第2管13插入第2筒部23。因此,与以往的制造方法相比,也就是与预先将第2管13配置在壳体的内部后再以包围第2管13的方式对壳体进行缩径的制造方法相比,不会在缩径工序中出现第2管13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从而易于将第2管13的位置调整到所要求的位置上。其结果为,在制造出的消音器中,能够抑制第2管的位置偏离的情况。此外,无须像以往的制造方法那样为了抑制因对壳体进行缩径而引起的第2管的位置偏离而使用保持第2管的构件。因此,能够抑制消音器的构件数量的增加。
(1b)在上述消音器1的制造方法中,第1管12和第2管13在壳体11的内部相连结。因此,能够制造第1管12和第2管13相连结的消音器1。此外,第1管12和第2管13借助金属丝网14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相连结,因此在因排气气体的热而导致第1管12和第2管13产生膨胀或收缩时,第1管12和第2管13可以在轴向上进行伸缩。其结果为,不会对第1管12以及第2管13施加过度的载荷,从而能够抑制屈曲的产生。
(1c)在上述消音器1中,第2管13的与第2筒部23抵接的第2抵接部42的直径大于处在比第2抵接部42靠壳体11的内部处的插入部41的直径。因此,能够从第2筒部23将插入部41插入到壳体11内,并且能够使第2抵接部42与第2筒部23抵接。
(1d)在上述消音器1的制造方法中,对壳体11的下游方向的端部进行缩径从而形成第1筒部22,之后将第1管12插入第1筒部22。若是上述制造方法,则与预先将第1管12配置在壳体11的内部后再以包围第1管12的方式形成第1筒部22的情况相比,第1管12的位置不易偏离。
(1e)在上述消音器1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在将第2筒部23插入第2管13后再对第2抵接部42进行扩管从而使第2抵接部42固定于第2筒部23。由此,能够使第2管13牢固地固定于第2筒部23。
[2.第2实施方式]
以下以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用于实现功能或作用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的细节和变形例也可以应用于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口管相当于第1管,出口管相当于第2管。在壳体的上游方向的端部处形成第1筒部。在壳体的下游方向的端部处形成第2筒部。
[2-1.消音器的结构]
如图3A所示的消音器101具备壳体111、第1管112、以及第2管113。消音器101还可以具备金属丝网14。
壳体111由金属制成,且整体为筒状的形状。壳体111具备中央部121、以该中央部121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两侧的第1筒部122以及第2筒部123。第1筒部122配置在比中央部121靠上游侧处。第2筒部123配置在比中央部121靠下游侧处。第1筒部122的直径以及第2筒部123的直径形成为小于中央部121的直径。
第1管112由金属制成,且配置在壳体111的内部。第1管112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壳体111的外部。第1管112为在轴向上直径均等的圆筒。在第1管112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以在周向上包围第1管112的方式配置有金属丝网14。第1管112的下游侧的端部插入到插入部131中。金属丝网14在第1管112的外周面与插入部131的内周面之间受到压缩。第1管112的下游侧的第1抵接部112a抵接并固定于第1筒部122。
第2管113由金属制成,并配置在壳体111的内部。第2管113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壳体111的外部。第2管113包括插入部131、第2抵接部132、以及第1连结部133。第2抵接部132是位于比插入部131靠下游侧处的呈圆筒状的部件。第2抵接部132的直径大于插入部131的直径。插入部131的上游侧的端部131a通过扩口加工而略微扩径。第2抵接部132抵接并固定于第2筒部123。
[2-2.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3B-3E对上述消音器1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B所示,首先对呈圆筒状的壳体111的上游方向的端部进行缩径,从而在该端部处形成第1筒部122。
接下来如图3C所示,使第1管112从壳体111的下游方向的开口处进入壳体111的内部,并将第1管112插入第1筒部122。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在插入过程中对第1管112和第1筒部122进行固定。第1抵接部112a与第1筒部122的固定方法以及固定的时机无特别限定。
接下来如图3D所示,在第1管112已固定于第1筒部122的状态下,对呈圆筒状的壳体111的下游方向的端部进行缩径,从而在该端部处形成第2筒部123。
接下来如图3E所示,从壳体111的下游方向的外侧将第2管113插入第2筒部123。插入部131穿过第2筒部123,并且第2抵接部132与第2筒部123抵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在插入过程中对第2管113和第2筒部123进行固定。第2抵接部132与第2筒部123的固定方法以及固定的时机无特别限定。
此外,伴随着第2管113插入第2筒部123,第1管112和第2管113在壳体111的内部相连结。第1管112连同金属丝网14一起插入第2管113。金属丝网14处于在第2管113和插入部131之间受到压缩的状态。通过以上工序来制造由图3A所示的消音器101。
[2-3.效果]
根据以上详述的第2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a)~(1e)相同的效果。
此外,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管以及第2管既可以是出口管也可以是入口管。此外,在第1管以及第2管于壳体内连结的情况下,任意一方的管均可以位于外侧。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出口管的上游端部插入到入口管的下游端部而实现连结的结构。
[3.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而本公开并非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公开所属的技术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3A)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第1管和第2管在壳体的内部相连结的结构,不过本公开不限定于此。例如图4A的消音器201所示,插入到第1筒部222的第1管212和插入到第2筒部223的第2管213可以不连结。该情况下不需要金属丝网。第2管213中的插入到壳体211内部的插入部231的直径小于与第2筒部223抵接的抵接部232的直径。
(3B)第1管以及第2管的具体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图4B的消音器301所示,插入到第1筒部322中的第1管312可以是在轴向上直径相同的管。此外,插入到第2筒部323的第2管313可以是下游侧的端部331的直径小于其他部分的直径的管。
此外,虽未图示,不过第1管以及第2管均可以是插入壳体的部分在整体上为管的直径没有变化的结构。换言之,插入壳体的部分可以是指与壳体构成双重管的部分。
(3C)如图4C所示,壳体411可以是由形成第1筒部422的第1部分412和形成第2筒部423的第2部分413通过焊接等相接合而成的结构。
(3D)消音器的结构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具有本公开的特征的各种方式来实现消音器。例如消音器可以包括除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以外的附加结构。此外,也可以是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消音器中去除一部分构成后形成的结构。如图5的消音器501所示,还可以具备高频共振罩61。此外,还可以在插入壳体的两个管中的任意一个的位置处配置有用于调整流量的未图示的盖部。此外,也可以不设置通孔34以及通孔44。
此外,第1管和第2管可以不同轴配置,而是以轴线错开的方式配置。例如第1管和第2管的各自的轴可以配置在平行错开的位置处,也就是可以配置在偏心的位置处。此外,第1管和第2管可以不平行配置,而是配置成带有角度。例如,第1管和第2管可以构成曲折连结的所谓的偏角的关系。
此外,将第1管固定于壳体的固定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将第1管配置在壳体内后通过对壳体进行缩径而使第1管固定于壳体。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第1筒部、第2筒部、第1管、以及第2管均为圆筒形状的结构。不过,上述这些构件的管的形状只要与被插入的筒部的形状相对应即可。也就是说,筒部和管也可以不是如下的圆筒形状:由以轴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剖切出的截面的形状为正圆的圆筒形状。例如上述这些构件可以是其外周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呈四角形的筒状。
(3e)可以由多个构成元素分担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可以由多个构成元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一个功能。并且还可以将多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统合到一个构成元素中,或者可以将由多个构成元素所实现的一个功能统合到一个构成元素中。此外,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将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添加到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或者可以将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置换等。

Claims (6)

1.一种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器具有:
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并且包括中央部、第1筒部和第2筒部,所述第1筒部和所述第2筒部以所述中央部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且所述第1筒部的直径以及所述第2筒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央部的直径;
第1管,所述第1管插入所述第1筒部;以及
第2管,所述第2管插入所述第2筒部,并且
所述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1管已插入到所述第1筒部的状态下,通过缩径加工在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2筒部,以及
将所述第2管插入所述第2筒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管中的与所述第2筒部抵接的抵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2管中的比所述抵接部靠所述壳体内部的插入部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2管插入到所述第2筒部后再通过对所述抵接部进行扩管而使所述抵接部固定于所述第2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形成所述第2筒部之前,通过缩径加工在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1筒部;以及
将所述第1管插入所述第1筒部。
6.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并包括中央部和一对筒部,所述一对筒部以所述中央部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且所述一对筒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央部的直径;以及
一对管,所述一对管分别插入所述一对筒部,并且
所述一对管中的至少一个管的与所述一对筒部中的至少一个筒部抵接的抵接部的直径大于该管中的比该抵接部靠所述壳体内部的插入部的直径。
CN202011572420.9A 2019-12-26 2020-12-25 消音器以及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0479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7225A JP7128174B2 (ja) 2019-12-26 2019-12-26 消音器の製造方法
JP2019-237225 2019-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7937A true CN113047937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31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2420.9A Pending CN113047937A (zh) 2019-12-26 2020-12-25 消音器以及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28174B2 (zh)
CN (1) CN113047937A (zh)
DE (1) DE102020132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34271B2 (ja) 2021-09-03 2024-08-14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消音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7714U (ja) * 1983-05-13 1984-11-2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消音器
JPH10317941A (ja) * 1997-05-14 1998-12-02 Nakagawa Sangyo Kk 自動車用マフラーの製造方法
JP2000154715A (ja) * 1998-11-19 2000-06-06 Sango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とこれに使用するサブマフラ
JP2001280128A (ja) * 2000-03-30 2001-10-10 Sango Co Ltd 排気ガス処理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273626A (ja) * 2004-03-26 2005-10-06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マフ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0244A (ja) * 2005-12-21 2007-07-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消音器
JP2008031921A (ja) * 2006-07-28 2008-02-14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内燃機関用マフラ
CN205135751U (zh) * 2013-03-11 2016-04-06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9055B2 (ja) 2012-03-22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消音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7714U (ja) * 1983-05-13 1984-11-2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消音器
JPH10317941A (ja) * 1997-05-14 1998-12-02 Nakagawa Sangyo Kk 自動車用マフラーの製造方法
JP2000154715A (ja) * 1998-11-19 2000-06-06 Sango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とこれに使用するサブマフラ
JP2001280128A (ja) * 2000-03-30 2001-10-10 Sango Co Ltd 排気ガス処理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273626A (ja) * 2004-03-26 2005-10-06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マフ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0244A (ja) * 2005-12-21 2007-07-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消音器
JP2008031921A (ja) * 2006-07-28 2008-02-14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内燃機関用マフラ
CN205135751U (zh) * 2013-03-11 2016-04-06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排气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道成等,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73 - 17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8174B2 (ja) 2022-08-30
JP2021105377A (ja) 2021-07-26
DE102020132440A1 (de)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5715B (zh) 定制配合消声器
US20110215573A1 (en) Exhaust pip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xhaust pipe connection method
JPS6119915A (ja) 消音器
KR20070026193A (ko) 머플러
WO2019076094A1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进气管道的降噪装置、汽车进气管道、汽车及降噪方法
CN104903556A (zh) 消音器
CN113047937A (zh) 消音器以及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US10787951B2 (en) Pipe and metal sheet subassembly for an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
JP3934396B2 (ja) 車両用消音器の製造方法
US8092748B2 (en) Housing for a component of an exhaust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housing
US11635007B2 (en) Muffler
CN111425288B (zh) 排气管
CN211422806U (zh) 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
US20060266580A1 (en) Muffler for an exhaust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EP3067130B1 (en) Sub-muffler
CN215057659U (zh) 排气消声器和具有排气消声器的车辆
JPH1061424A (ja) 消音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0244A (ja) 車両用消音器
JP2020032446A (ja) 管の拡径方法
US8025121B2 (en) Tube structure for exhaust component
KR101708532B1 (ko) 차량용 소음기
JP2008038852A (ja) 車両用マフラ
CN109838292B (zh) 包括透气块和壳体的废气处理组件以及组装方法
KR20150071776A (ko) 차량용 소음기
JP4307623B2 (ja) 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