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4359A - 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4359A
CN113024359A CN202011556179.0A CN202011556179A CN113024359A CN 113024359 A CN113024359 A CN 113024359A CN 202011556179 A CN202011556179 A CN 202011556179A CN 113024359 A CN113024359 A CN 113024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ether
dialkylaniline
triple bond
alkoxy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61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宅裕树
山下美与志
金生刚
马场启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24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4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4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 C07C41/5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by reactions producing groups
    • C07C41/5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by reactions producing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halogen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16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 of esters of mineral or organic acids with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18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s not forming ether-oxygen bonds
    • C07C41/22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s not forming ether-oxygen bonds by introduction of halogens; by substitution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3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下式(4)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H‑C≡C(CH2)aOCH2OCH2R(4),其中R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9个碳原子的正烷基、或苯基;a表示1至10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在下式(2)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的存在下使下式(1)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与下式(3)的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进行烷氧基甲基化以形成所述化合物(4),式(1)为:H‑C≡C(CH2)aOH,其中a如上所定义,式(3)为:RCH2OCH2X,其中X表示卤素原子,R如上所定义,式(2)为:[CH3(CH2)b][CH3(CH2)c]NC6H5,其中b和c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9的整数。

Description

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做法是首先用保护基保护起始化合物的羟基,使起始化合物的另一个反应基团反应以构建所需的骨架,随后在有机合成方案中除去所保护的基团。羟基的保护基包括三甲基硅烷基基团、乙酰基基团、苄基基团、苯甲酰基基团和烷氧基甲基基团如甲氧基甲基基团(MOM基团)。特别是,烷氧基甲基基团可在酸性和碱性反应条件下使用,并且在酸水解条件下容易断开以进行去保护。因此,烷氧基甲基基团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
在以下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中报告了使用甲氧基甲基基团保护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中的羟基,即烷氧基甲基化,其中在文献1中,在溶剂中存在碱的情况下,将氯甲基甲基醚滴加至炔醇化合物中,在文献2中,在酸催化剂和卤化锂的存在下使炔醇化合物与二甲氧基甲烷反应。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1]Masayoshi Fukuoka et al.,J.Med.Chem.,2012,55,6427-6437。
[非专利文献2]Emmanuel Vrancken et al.,J.Org.Chem.2007,72,1770-1779。
发明内容
在非专利文献1中,二氯甲烷用作溶剂,其环境危害极大。碱,N,N-二异丙基乙胺被大量使用,反应后全部转入废水中进行后处理。因此,这种方法对环境保护和经济都不利。从废水中回收和净化碱的过程复杂,成本高,且回收效率低。整个废水的焚烧需要巨大的成本,因此对经济不利,另外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反应结束后,乙醚用作萃取溶剂,将水溶性的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萃取到有机相中。乙醚沸点低且易燃。该工艺的收率极低,仅为58%。这些使得这种方法在工业上是不利的。
在非专利文献2中,使用的是昂贵的卤化锂,这使得这种方法不经济。需要大量过量的二甲氧基甲烷使平衡移动来完成反应。这降低了该方法的生产率,收率低至75%。反应结束后,用乙醚作为萃取溶剂,将水溶性的3-(甲氧基甲氧基)-1-丙烯萃取到有机相中。乙醚沸点低且易燃。这使得这种方法在工业上是不利的。因为反应是平衡反应,因此产物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包含起始原料炔醇化合物。特别是,在具有较低分子量的低级炔醇化合物的烷氧基甲基化的情况下,起始炔醇化合物和产物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可能在沸点只存在小的差异,这使得蒸馏分离变得困难。
在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低级炔醇化合物的情况下,受甲氧基甲基基团保护的甲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可溶于水。当不使用萃取溶剂时,产物进入水相的损失较大,导致收率大大降低。这种低级炔醇化合物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具有低沸点,其沸点接近甲苯和二甲苯等溶剂的沸点。这使得蒸馏分离变得困难。使用溶剂可能会减少要进料到反应容器的原料量,导致生产率下降。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问题,并由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高收率地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本发明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在环境方面优选的且经济的方法。
经过深入研究,本发明人发现,通过用烷氧基甲基基团保护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的羟基,并使用二烷基苯胺化合物作为碱和萃取溶剂的方式,可以高收率地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本发明人也发现,可以高收率地回收用作碱和萃取溶剂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并将其再次用于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因此,本发明由此完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备下式(4)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H-C≡C(CH2)aOCH2OCH2R (4)
其中R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9个碳原子的正烷基或苯基,并且a表示1至10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使下式(1)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
H-C≡C(CH2)aOH (1)
其中a如上所定义,
与下式(3)的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
RCH2OCH2X (3)
其中X表示卤素原子,并且R如上所定义,
在下式(2)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烷氧基甲基化:
[CH3(CH2)b][CH3(CH2)c]NC6H5 (2)
其中b和c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9的整数,
以形成具有末端三键的所述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烷氧基甲基化之后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在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中重复使用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
根据本发明,烷氧基甲基化中使用的碱,即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也可用作萃取溶剂。因此,烷氧基甲基化中或反应后的萃取中的任何溶剂都是不必要的。根据本发明,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制备成本较低,产率高,纯度高,且收率高。反应中使用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高收率回收,并在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中重复使用。
具体而言,由于在本发明中使用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作为碱和萃取溶剂,因此即使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溶剂,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的羟基基团也能够以良好的反应性进行烷氧基甲基化。烷氧基甲基化之后,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用作萃取溶剂,这使得能够在无需额外萃取溶剂的条件下以高收率回收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在本发明中,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用作碱和萃取溶剂,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通过蒸馏与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分离,并以高纯度和高收率回收,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再次用于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烷氧基甲基化如下进行:通过在下式(2)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以下也称为“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存在下使下式(1)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以下也称为“炔醇化合物(1)”)与下式(3)的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反应以形成下式(4)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以下也称为“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
H-C≡C(CH2)aOH (1)
[CH3(CH2)b][CH3(CH2)c]NC6H5 (2)
RCH2OCH2X (3)
H-C≡C(CH2)aOCH2OCH2R (4)
首先,下文将描述炔醇化合物(1)。
式(1)中,a表示1至10的整数,优选1至4。
炔醇化合物(1)的具体实例包括2-丙炔-1-醇、3-丁炔-1-醇、4-戊炔-1-醇、5-己炔-1-醇、6-庚炔-1-醇、7-辛炔-1-醇、8-壬炔-1-醇、9-癸炔-1-醇、10-十一炔-1-醇和11-十二炔-1-醇。
在炔醇化合物(1)中,含有末端三键和3至6个碳原子(即a=1至4)且具有高度水溶性的低级炔醇化合物,即2-丙炔-1-醇、3-丁炔-1-醇、4-戊炔-1-醇和5-己炔-1-醇,在制备作为由低级炔醇化合物保护的形式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方面尤其有利。当通过烷氧基甲基化这种具有末端三键的低级炔醇化合物来制备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时,通常需要二氯甲烷或乙醚(其不溶于水且具有高萃取能力和低沸点)作为反应中的溶剂或作为萃取溶剂。于是,溶剂占据反应容器的空间,减少了进料到反应容器的原料量并使生产率恶化。溶剂稍后必须通过蒸馏分离,并将被丢弃,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如果不使用这种溶剂,则一部分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保留在水相中,导致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收率极低。然而,在本发明中,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高萃取能力使得作为低级炔醇化合物的保护形式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被萃取到有机相中而不转移到水相。因此,通过利用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作为烷氧基甲基化中的碱和烷氧基甲基化后的萃取溶剂,提高了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生产率。
炔醇化合物(1)可为市售化合物或可内部制备。
接下来,下文将描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
式(2)中,b和c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9的整数,优选0至3。
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在烷氧基甲基化中用作碱和萃取溶剂。
如三乙胺等水溶性化合物可用作烷氧基甲基化中的碱,但不能作为反应后的萃取溶剂。同时,如N,N-二异丙基乙胺等不溶性化合物可以在烷氧基甲基化中用作碱,此外也可以在反应后作为萃取溶剂。然而,其具有的低沸点与在烷氧基甲基化中获得的产物的沸点,特别是具有3至6个碳原子的低级炔醇化合物的沸点仅有小的差异。这样,不可能通过蒸馏来分离二者并纯化产物。
从这些观点来看,这样的化合物是理想的:它具有作为碱的能力和萃取能力,并且具有与产物的沸点安全不同的沸点。选择二烷基苯胺化合物以确保沸点与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沸点完全不同。于是,两种化合物易于通过蒸馏分离,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可以在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中重复使用,这提供了经济效益。鉴于这些原因,在本发明中,在烷氧基甲基化中采用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
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具体实例包括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丙基苯胺、N,N-二丁基苯胺、N,N-二戊基苯胺、N,N-二己基苯胺、N,N-二庚基苯胺、N,N-二辛基苯胺、N,N-二壬基苯胺、N,N-二癸基苯胺、N,N-乙基甲基苯胺、N,N-甲基丙基苯胺、N,N-丁基甲基苯胺、N,N-乙基丙基苯胺和N,N-丁基乙基苯胺。考虑到反应性,优选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丙基苯胺和N,N-二丁基苯胺,更优选N,N-二乙基苯胺。
考虑到生产率,相对于每摩尔的炔醇化合物(1),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用量优选为1.0至5.0摩尔,更优选1.0至2.0摩尔。
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为市售化合物或可内部制备。
接下来,下文将描述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
式(3)中的X表示卤素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考虑到通用性,优选氯原子。
式(3)中的R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9个碳原子优选1至4个碳原子的正烷基基团、或苯基基团。
具有1至9个碳原子的正烷基基团的具体实例包括直链烷基基团,例如甲基基团、乙基基团、正丙基基团、正丁基基团、正戊基基团、正己基基团、正庚基基团、正辛基基团和正壬基基团。
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的具体实例包括氯甲基甲基醚、氯甲基乙基醚、氯甲基丙基醚、氯甲基丁基醚、氯甲基戊基醚、氯甲基己基醚、氯甲基庚基醚、氯甲基辛基醚、氯甲基壬基醚、氯甲基癸基醚、氯甲基苄基醚、溴甲基甲基醚、溴甲基乙基醚、溴甲基丙基醚、溴甲基丁基醚、溴甲基戊基醚、溴甲基己基醚、溴甲基庚基醚、溴甲基辛基醚、溴甲基壬基醚、溴甲基癸基醚、溴甲基苄基醚、碘甲基甲基醚、碘甲基乙基醚、碘甲基丙基醚、碘甲基丁基醚、碘甲基戊基醚、碘甲基己基醚、碘甲基庚基醚、碘甲基辛基醚、碘甲基壬基醚、碘甲基癸基醚和碘甲基苄基醚。考虑到通用性,优选氯甲基甲基醚、氯甲基乙基醚、氯甲基丙基醚、氯甲基丁基醚和氯甲基苄基醚,更优选氯甲基甲基醚和氯甲基乙基醚。
考虑到生产率,相对于每摩尔的炔醇化合物(1),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的用量优选为1.0至3.0摩尔,更优选1.0至1.8摩尔。
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可为市售化合物或可内部制备。
例如,通过在锌化合物(6)的存在下使下式(5)的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以下称为“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5)”)与卤化剂(7)反应来制备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071
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5)中的R与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的R的定义相同。
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5)的具体实例包括二甲氧基甲烷、二乙氧基甲烷、二丙氧基甲烷、二丁氧基甲烷、二戊氧基甲烷、二己氧基甲烷、二庚氧基甲烷、二辛氧基甲烷、二壬氧基甲烷、二癸氧基甲烷和二苄氧基甲烷。考虑到通用性,优选二甲氧基甲烷、二乙氧基甲烷、二丙氧基甲烷、二丁氧基甲烷和二苄氧基甲烷,更优选二甲氧基甲烷和二乙氧基甲烷。
考虑到反应性,相对于每摩尔的炔醇化合物(1),制备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时所用的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5)的量优选为1.0至10.0摩尔,更优选1.0至3.0摩尔。
锌化合物(6)的具体实例包括卤化锌,如氯化锌、溴化锌和碘化锌;乙酸盐,如乙酸锌;以及三氟甲烷磺酸盐,例如三氟甲烷磺酸锌。考虑到通用性,优选卤化锌。
考虑到反应性,相对于每摩尔的炔醇化合物(1),制备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时所用的锌化合物(6)的量优选为0.0001至5.0摩尔,更优选0.001至1.0摩尔。
卤化剂(7)的具体实例包括草酰卤化物化合物,如草酰氯、草酰溴和草酰碘;卤化亚砜化合物,如氯化亚砜、溴化亚砜和碘化亚砜;以及酸卤化物(acid halide),如乙酰氯、乙酰溴、乙酰碘、丙酰氯、丙酰溴、丙酰碘、丁酰氯、丁酰溴、丁酰碘、戊酰氯、戊酰溴、戊酰碘、己酰氯、己酰溴、己酰碘、庚酰氯、庚酰溴、庚酰碘、辛酰氯、辛酰溴、辛酰碘、壬酰氯、壬酰溴、壬酰碘、癸酰氯、癸酰溴和癸酰碘。考虑到反应性,优选酸卤化物。
考虑到反应性,相对于每摩尔的炔醇化合物(1),制备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时所用的卤化剂(7)的量优选为1.0至10.0摩尔,更优选1.0至2.8摩尔。
制备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时的反应温度根据要使用的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5)的沸点而变化,考虑到反应性,优选-40℃至280℃,更优选0℃至80℃。
制备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时的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规模而变化,考虑到反应性,优选1至50小时。
在烷氧基甲基化中,炔醇化合物(1)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滴加至反应器中所盛的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中。炔醇化合物(1)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按此顺序或相反顺序分别滴加,或可同时地单独或作为其混合物滴加。考虑到反应性,优选添加其混合物。
在烷氧基甲基化中,如有必要,除了也可用作碱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外,还可使用溶剂(例如,参见以下实施例2和3)。
溶剂的实例可以是通常的溶剂,例如,醚如乙醚、丁醚、四氢呋喃(THF)、4-甲基四氢吡喃、环戊基甲基醚和1,4-二氧六环;碳氢化合物,如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和异丙苯;氯化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三氯乙烯;非质子极性溶剂,如二甲基亚砜、γ-丁内酯和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腈,如乙腈和丙腈;以及酯,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和乙酸正丁酯。
必要时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溶剂可为市售溶剂。
溶剂优选具有与产物完全不同的沸点。更优选不使用除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以外的任何溶剂,因为溶剂占据反应容器体积的一部分,导致减少将被进料到反应容器的原料量,从而降低生产率,并且/或者溶剂中所含的水可能对反应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参见以下实施例4)。
相对于每摩尔的炔醇化合物(1),烷氧基甲基化中所用的溶剂的量优选为0至2000g,更优选0至500g。
考虑到反应性,烷氧基甲基化中的反应温度优选为-10℃至80℃,更优选0℃至40℃。
烷氧基甲基化中的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规模而变化,考虑到生产率优选1至40小时。
接下来,下文将描述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
式(4)中,R如式(3)中定义,a如式(1)中定义。
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具体实例包括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3-(乙氧基甲氧基)-1-丙炔、3-(丙氧基甲氧基)-1-丙炔、3-(丁氧基甲氧基)-1-丙炔、3-(戊氧基甲氧基)-1-丙炔、3-(己氧基甲氧基)-1-丙炔、3-(庚氧基甲氧基)-1-丙炔、3-(辛氧基甲氧基)-1-丙炔、3-(壬氧基甲氧基)-1-丙炔、3-(癸氧基甲氧基)-1-丙炔、3-(苄氧基甲氧基)-1-丙炔、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乙氧基甲氧基)-1-丁炔、4-(丙氧基甲氧基)-1-丁炔、4-(丁氧基甲氧基)-1-丁炔、4-(戊氧基甲氧基)-1-丁炔、4-(己氧基甲氧基)-1-丁炔、4-(庚氧基甲氧基)-1-丁炔、4-(辛氧基甲氧基)-1-丁炔、4-(壬氧基甲氧基)-1-丁炔、4-(癸氧基甲氧基)-1-丁炔、4-(苄氧基甲氧基)-1-丁炔、5-(甲氧基甲氧基)-1-戊炔、5-(乙氧基甲氧基)-1-戊炔、5-(丙氧基甲氧基)-1-戊炔、5-(丁氧基甲氧基)-1-戊炔、5-(戊氧基甲氧基)-1-戊炔、5-(己氧基甲氧基)-1-戊炔、5-(庚氧基甲氧基)-1-戊炔、5-(辛氧基甲氧基)-1-戊炔、5-(壬氧基甲氧基)-1-戊炔、5-(癸氧基甲氧基)-1-戊炔、5-(苄氧基甲氧基)-1-戊炔、6-(甲氧基甲氧基)-1-己炔、6-(乙氧基甲氧基)-1-己炔、6-(丙氧基甲氧基)-1-己炔、6-(丁氧基甲氧基)-1-己炔、6-(戊氧基甲氧基)-1-己炔、6-(己氧基甲氧基)-1-己炔、6-(庚氧基甲氧基)-1-己炔、6-(辛氧基甲氧基)-1-己炔、6-(壬氧基甲氧基)-1-己炔、6-(癸氧基甲氧基)-1-己炔、6-(苄氧基甲氧基)-1-己炔、7-(甲氧基甲氧基)-1-庚炔、7-(乙氧基甲氧基)-1-庚炔、7-(丙氧基甲氧基)-1-庚炔、7-(丁氧基甲氧基)-1-庚炔、7-(戊氧基甲氧基)-1-庚炔、7-(己氧基甲氧基)-1-庚炔、7-(庚氧基甲氧基)-1-庚炔、7-(辛氧基甲氧基)-1-庚炔、7-(壬氧基甲氧基)-1-庚炔、7-(癸氧基甲氧基)-1-庚炔、7-(苄氧基甲氧基)-1-庚炔、8-(甲氧基甲氧基)-1-辛炔、8-(乙氧基甲氧基)-1-辛炔、8-(丙氧基甲氧基)-1-辛炔、8-(丁氧基甲氧基)-1-辛炔、8-(戊氧基甲氧基)-1-辛炔、8-(己氧基甲氧基)-1-辛炔、8-(庚氧基甲氧基)-1-辛炔、8-(辛氧基甲氧基)-1-辛炔、8-(壬氧基甲氧基)-1-辛炔、8-(癸氧基甲氧基)-1-辛炔、8-(苄氧基甲氧基)-1-辛炔、9-(甲氧基甲氧基)-1-壬炔、9-(乙氧基甲氧基)-1-壬炔、9-(丙氧基甲氧基)-1-壬炔、9-(丁氧基甲氧基)-1-壬炔、9-(戊氧基甲氧基)-1-壬炔、9-(己氧基甲氧基)-1-壬炔、9-(庚氧基甲氧基)-1-壬炔、9-(辛氧基甲氧基)-1-壬炔、9-(壬氧基甲氧基)-1-壬炔、9-(癸氧基甲氧基)-1-壬炔、9-(苄氧基甲氧基)-1-壬炔、10-(甲氧基甲氧基)-1-癸炔、10-(乙氧基甲氧基)-1-癸炔、10-(丙氧基甲氧基)-1-癸炔、10-(丁氧基甲氧基)-1-癸炔、10-(戊氧基甲氧基)-1-癸炔、10-(己氧基甲氧基)-1-癸炔、10-(庚氧基甲氧基)-1-癸炔、10-(辛氧基甲氧基)-1-癸炔、10-(壬氧基甲氧基)-1-癸炔、10-(癸氧基甲氧基)-1-癸炔、10-(苄氧基甲氧基)-1-癸炔、11-(甲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乙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丙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丁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戊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己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庚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辛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壬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癸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1-(苄氧基甲氧基)-1-十一炔、12-(甲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乙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丙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丁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戊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己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庚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辛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壬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12-(癸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和12-(苄氧基甲氧基)-1-十二炔。
接下来,下文将描述完成烷氧基甲基化之后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步骤和在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中重复使用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步骤。
首先将描述完成烷氧基甲基化之后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步骤。
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步骤可在每次烷氧基甲基化之后进行(即,在每个批次中)。
在烷氧基甲基化中,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卤化氢盐与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形成一起生成。
烷氧基甲基化后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回收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烷氧基甲基化完成后,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的卤化氢盐在酸性条件下分别分配到有机相和水相中,并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方法(反萃取法);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并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方法;以及通过蒸馏分离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并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方法。考虑到收率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与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易分离性,优选第三种蒸馏方法。
在蒸馏回收法中,考虑到收率,优选在蒸馏前进行后处理,如以下的化学反应式所示。
具体而言,在后处理中,含有在烷氧基甲基化中获得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的卤化氢盐的反应混合物(有机相)在水的存在下用碱中和,以获得含有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有机相(中和步骤)。接下来,通过蒸馏分离含有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有机相,分别得到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蒸馏步骤)。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11
在中和步骤中,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卤化氢盐用碱中和获得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然后将其分配(partition)到有机相中,由此得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和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混合物。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也用作萃取溶剂,因此,即使不需要任何额外溶剂,低分子量且高水溶性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也能够以高收率萃取到有机相中,而化合物(4)不会保留在水相中。
通过蒸馏纯化有机相,分别回收高纯度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
中和步骤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钡;碱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钠和碳酸钾;碱土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钙、碳酸镁、和碳酸钡;碱金属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以及碱土金属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考虑到处理,优选诸如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
考虑到回收率和萃取效率,相对于每摩尔的用在烷氧基甲基化中的炔醇化合物(1),碱的用量优选为0.2至10.0摩尔,更优选0.7至2.8摩尔。
如果需要,碱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碱可以是市售碱。
当碱呈固体形式时,可将其作为固体使用或溶解于烷氧基甲基化中使用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上述常用溶剂或水。
考虑到溶解度和收率,相对于每摩尔的用在烷氧基甲基化中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1),中和步骤中所用的水量优选为0至5000g,更优选0至1000g。
考虑到反应性,中和步骤中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0℃至70℃,更优选0℃至40℃。
中和步骤中的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规模和除热能力而改变,考虑到生产率,优选0.1至30小时。
考虑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回收率和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萃取效率,中和步骤中水相的pH优选为4.0至10.0,更优选5.0至8.0。
例如,可通过pH试纸或pH计测定在25℃液体温度的样品的pH。
在中和步骤中,可以使用溶剂。溶剂的实例包括醚,如乙醚、丁醚、四氢呋喃(THF)、4-甲基四氢吡喃、环戊基甲基醚和1,4-二氧六环;碳氢化合物,如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和异丙苯;氯化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三氯乙烯;腈,如乙腈和丙腈;酯,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和乙酸正丁酯。优选在不添加任何额外溶剂的情况下进行中和步骤,这是因为添加的溶剂最终应被去除,生产效率将降低,并且/或者除去的额外溶剂将是废物。
接下来,在蒸馏步骤中,含有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和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的有机相通过蒸馏分离,从而分别得到这些化合物。
由此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纯度高,可在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中重复使用,由此经济地重复烷氧基甲基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环境方面问题较少且极为经济。
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从一批次的烷氧基甲基化中回收,然后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再次用于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作为选择,可进行多个批次的烷氧基甲基化;可从每一批次中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收集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然后收集到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可循环用于后续的烷氧基甲基化。
因此,提供了一种使用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作为碱和萃取溶剂制备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
实施例
将参照以下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或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规定,本文中所用术语“纯度”是指气相色谱法(GC)中的面积百分比。“生产率”是指GC中面积百分比的比率。根据GC中的面积百分比计算收率。
术语“收率”是根据GC测定的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在实施例中,在以下GC条件下对反应进行监测。
GC条件:GC:毛细管气相色谱仪GC-2014(Shimadzu Corporation);柱:DB-5,0.25mm×0.25mmφ×30m;载气:He(1.55mL/min),检测器:FID;柱温:70℃,以5℃/min的速率升高,最高达到230℃。
考虑到起始物料和产物的纯度(%GC),根据下式计算收率。
收率(%)={[(通过反应获得的产物的重量×%GC)/产物的分子量]÷[(反应中起始物料的重量×%GC)/起始物料的分子量]}×100。
实施例1:制备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H-C≡CCH2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41
氯化锌(6.83g,0.0501mol)和二甲氧基甲烷(493.05g,6.48mol)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4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50.00g,5.73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2-丙炔-1-醇(1:a=1)(279.01g,4.977mol,纯度100%)和N,N-二乙基苯胺(2:b=1;c=1)(855.45g,5.72mol,纯度99.82%)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11.5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39mol)水溶液(862.88g),然后加入水(548.00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7.7%的收率获得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487.57g,4.86mol,纯度99.89%,b.p.=76.9℃/197.8mmHg,或26.37kPa),然后以96.5%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825.86g,5.52mol,纯度99.70%,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
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
核磁共振谱:1H-NMR(500MHz,CDCl3):δ=2.41(1H,t,J=2.7Hz,3.36(3H,s),4.20(2H,d,J=2.7Hz),4.69(2H,s);13C-NMR(500MHz,CDCl3):δ=53.95,55.51,74.20,79.25,94.69。
质谱:EI-质谱(70eV):m/z 99(M+-1),69,61,55,45,39。
红外吸收光谱(NaCl):ν=3292,2953,2893,1448,1152,1102,1049,995,938,920,894,672。
N,N-二乙基苯胺(2)
核磁共振谱:1H-NMR(500MHz,CDCl3):δ=1.20(6H,t,J=6.9Hz),3.39(4H,q,J=6.9Hz),6.68(1H,ddt,J=7.3Hz,7.3Hz,1.1Hz),6.73(2H,dd,J=9.0Hz,1.1Hz),7.25(2H,dd,J=7.3Hz,5.1Hz);13C-NMR(500MHz,CDCl3):δ=12.53,44.25,111.80,115.30,129.21,147.76。
质谱:EI-质谱(70eV):m/z 149(M+),134,120,106,91,77。
红外吸收光谱(NaCl):ν=2970,2929,2870,1598,1506,1396,1374,1354,1266,1199,1156,1094,1077,1036,1011,791,745,692。
实施例2:制备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H-C≡C(CH2)2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51
将氯化锌(6.83g,0.0501mo)、二甲氧基甲烷(493.05g,6.48mol)和乙酸甲酯(556.05g)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12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50.00g,5.73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3-丁炔-1-醇(1:a=2)(349.35g,4.98mol,纯度99.86%)和N,N-二乙基苯胺(2:b=1;c=1)(855.45g,5.72mol,纯度99.82%)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7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39mol)水溶液(862.88g),然后加入水(548.00g),然后再加入水(568.17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8.9%的收率获得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564.88g,4.93mol,纯度99.53%,b.p.=94.2℃/115.2mmHg,或15.36kPa),然后以96.3%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824.98g,5.51mol,纯度99.64%,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
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
核磁共振谱:1H-NMR(500MHz,CDCl3):δ=1.98(1H,t,J=2.7Hz),2.47(2H,dt,J=2.6Hz,6.7Hz),3.36(3H,s),3.64(2H,6.8Hz),4.63(2H,s);13C-NMR(500MHz,CDCl3):δ=19.92,55.20,65.68,69.25,81.25,96.33。
质谱:EI-质谱(70eV):m/z 113(M+-1),83,75,61,53,45。
红外吸收光谱(NaCl):ν=3293,2934,2887,1383,1151,1112,1075,1032,918,646。
实施例3:制备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H-C≡C(CH2)2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61
将氯化锌(6.57g,0.0483mol)、二甲氧基甲烷(474.95g,6.24mol)和乙酸甲酯(535.64g)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30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33.48g,5.51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3-丁炔-1-醇(1:a=2)(336.52g,4.80mol,纯度99.86%)和实施例2中通过蒸馏回收的N,N-二乙基苯胺(2:b=1;c=1)(824.98g,5.51mol,纯度99.64%)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7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19mol)水溶液(831.20g),然后加入水(547.31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7.5%的收率获得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534.66g,4.67mol,纯度99.79%,b.p.=94.2℃/115.2mmHg,或15.36kPa),然后以97.0%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799.19g,5.35mol,纯度99.80%,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
由此制得的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的各种光谱数据与实施例2中获得的相同。
实施例4:制备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H-C≡C(CH2)2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62
将氯化锌(6.83g,0.0501mol)和二甲氧基甲烷(493.05g,6.48mol)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11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50.00g,5.73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3-丁炔-1-醇(1:a=2)(349.35g,4.98mol,纯度99.86%)和N,N-二乙基苯胺(2:b=1;c=1)(855.45g,5.72mol,纯度99.82%)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5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39mol)水溶液(862.88g),然后加入水(548.00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9.0%的收率获得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565.22g,4.93mol,纯度99.50%,b.p.=94.2℃/115.2mmHg,或15.36kPa),然后以98.4%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847.88g,5.63mol,纯度99.10%,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
由此制得的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的各种光谱数据与实施例2中获得的相同。
实施例5:制备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H-C≡C(CH2)2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71
将氯化锌(6.72g,0.0493mol)和二甲氧基甲烷(485.34g,6.38mol)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20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42.96g,5.64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3-丁炔-1-醇(1:a=2)(343.89g,4.90mol,纯度99.86%)和N,N-二乙基苯胺(2:b=1;c=1)(实施例4中通过蒸馏回收,847.88g,5.63mol,纯度99.10%)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7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31mol)水溶液(849.39g),然后加入水(548.00g),然后再加入水(559.28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8.1%的收率获得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R=H;a=2)(549.56g,4.80mol,纯度99.82%,b.p.=94.2℃/115.2mmHg,或15.36kPa),然后以97.3%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821.67g,5.48mol,纯度99.50%,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
由此制得的4-(甲氧基甲氧基)-1-丁炔(4)的各种光谱数据与实施例2中获得的相同。
实施例6:制备10-(甲氧基甲氧基)-1-癸炔(4:R=H;a=8),H-C≡C(CH2)8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81
将氯化锌(2.57g,0.0189mol)和二甲氧基甲烷(186.16g,2.45mol)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5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169.90g,2.16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9-癸炔-1-醇(1:a=8)(300.98g,1.88mol,纯度96.46%)和N,N-二乙基苯胺(2:b=1;c=1)(323.48g,2.16mol,纯度99.82%)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7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2.06mol)水溶液(328.98g),然后加入水(548.00g),然后再加入水(207.22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9.7%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321.31g,2.15mol,纯度96.59%,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然后以97.8%的收率获得10-(甲氧基甲氧基)-1-癸炔(4:R=H;a=8)(377.06g,1.84mol,纯度96.80%,b.p.=110.2至118.2℃/3.0mmHg,或0.40kPa)。
10-(甲氧基甲氧基)-1-癸炔(4:R=H;a=8)
核磁共振谱:1H-NMR(500MHz,CDCl3):δ=1.25-1.43(8H,m),1.51(2H,q-like,J=7.3Hz),1.57(2H,q-like,J=6.8Hz),1.92(1H,t,J=2.7Hz),2.16(2H,td,J=7.3Hz,2.7Hz),3.34(3H,s),3.50(2H,t,J=6.9Hz),4.60(2H,s);13C-NMR(500MHz,CDCl3):δ=18.33,26.11,28.40,28.63,28.99,29.23,29.67,55.02,67.77,68.04,84.67,96.33。
质谱:EI-质谱(70eV):m/z 197(M+-1),183,165,135,121,107,95,81,67,45。
红外吸收光谱(NaCl):ν=3308,2932,2857,1465,1145,1111,1051,919,630。
实施例7:制备3-(乙氧基甲氧基)-1-丙炔(4:R=CH3;a=1),H-C≡CCH2OCH2OCH2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191
将氯化锌(6.83g,0.0501mol)和二乙氧基甲烷(673.86g,6.47mol)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13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50.00g,5.73mol)并在20℃至35℃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乙基醚(3:X=Cl,R=CH3)。
随后,将2-丙炔-1-醇(1:a=1)(279.01g,4.977mol,纯度100%)和N,N-二乙基苯胺(2:b=1;c=1)(855.45g,5.72mol,纯度99.82%)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乙基醚(3:X=Cl;R=CH3)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5.5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39mol)水溶液(862.88g),然后加入水(548.00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96.9%的收率获得3-(乙氧基甲氧基)-1-丙炔(4:R=CH3;a=1)(552.28g,4.82mol,纯度99.64%,b.p.=94.8℃/235.4mmHg,或31.38kPa),然后以94.6%的收率获得N,N-二乙基苯胺(2:b=1;c=1)(808.40g,5.41mol,纯度99.91%,b.p.=110.4至116.1℃/20.0mmHg,或2.67kPa)。
3-(乙氧基甲氧基)-1-丙炔(4:R=CH3;a=1)
核磁共振谱:1H-NMR(500MHz,CDCl3):δ=1.20(3H,t,J=7.3Hz),2.40(1H,t,J=2.7Hz),3.60(2H,q,J=7.3Hz),4.21(2H,d,J=2.7Hz),4.74(2H,s);13C-NMR(500MHz,CDCl3):δ=15.02,53.97,63.60,74.11,79.37,93.36。
质谱:EI-质谱(70eV):m/z 113(M+-1),85,69,55,39。
红外吸收光谱(NaCl):ν=3294,2978,2935,2887,1393,1180,1151,1111,1049,1018,996,938,895,667。
比较例1:制备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H-C≡CCH2OCH2OCH3
Figure BDA0002855972480000201
将氯化锌(6.83g,0.0501mol)和二甲氧基甲烷(493.05g,6.48mol)于室温放置在反应器中,并在15℃至25℃搅拌5分钟。搅拌后,在20℃至35℃滴加乙酰氯(450.00g,5.73mol)并在35℃至40℃搅拌2小时,以制备氯甲基甲基醚(3:X=Cl,R=H)。
随后,将2-丙炔-1-醇(1:a=1)(279.01g,4.977mol,纯度100%)和N,N-二异丙基乙胺(739.58g,5.72mol,纯度100%)的混合物在20℃至30℃滴加至装有所制备的氯甲基甲基醚(3:X=Cl;R=H)的反应器中,并在20℃至30℃搅拌8.0小时。接下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质量%的氢氧化钠(5.39mol)水溶液(862.88g),然后加入水(548.00g),随后进行相分离。去除水相以获得有机相。对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获得1047.08g 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3.50mol,收率70.4%)和N,N-二异丙基乙胺(5.39mol,收率94.3%)的混合物,其中混合物的沸点范围为85.1℃/408.3mmHg,或54.44kPa至101.5℃/378.2mmHg,或50.42kPa。
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与N,N-二异丙基乙胺的GC%比率由蒸馏过程的前半部分增加到蒸馏过程的后半部分。因此,推测N,N-二异丙基乙胺的沸点略高于3-(甲氧基甲氧基)-1-丙炔(4:R=H;a=1),但它们不能通过蒸馏分离。

Claims (9)

1.一种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
H-C≡C(CH2)aOCH2OCH2R (4)
其中R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9个碳原子的正烷基、或苯基,并且a表示1至10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使下式(1)的具有末端三键的炔醇化合物:
H-C≡C(CH2)aOH (1)
其中a如上所定义,
与下式(3)的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
RCH2OCH2X (3)
其中X表示卤素原子,并且R如上所定义,
在下式(2)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烷氧基甲基化:
[CH3(CH2)b][CH3(CH2)c]NC6H5 (2)
其中b和c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9的整数,
以形成具有末端三键的所述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其中所述炔醇化合物(1)和所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滴加至所述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中以进行烷氧基甲基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使下式(5)的二烷氧基甲烷化合物:
RCH2OCH2OCH2R (5)
其中R如上所定义,
与卤化剂(7)在锌化合物(6)的存在下反应以形成所述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其中所述卤甲基烷基醚化合物(3)选自由氯甲基甲基醚、氯甲基乙基醚、氯甲基丙基醚、氯甲基丁基醚和氯甲基苄基醚组成的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选自由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丙基苯胺和N,N-二丁基苯胺组成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其中所述炔醇化合物(1)选自由2-丙炔-1-醇、3-丁炔-1-醇、4-戊炔-1-醇和5-己炔-1-醇组成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烷氧基甲基化之后回收所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再循环至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4)的方法,其中从一批次的烷氧基甲基化回收所述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然后将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再循环至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或者进行多个批次的烷氧基甲基化,从每一批次回收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并收集所回收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然后将收集到的二烷基苯胺化合物(2)再循环至随后的烷氧基甲基化。
CN202011556179.0A 2019-12-25 2020-12-23 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Pending CN1130243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5058A JP7379146B2 (ja) 2019-12-25 2019-12-25 末端三重結合を有するアルコキシメチル=アルキニル=エー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19-235058 2019-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4359A true CN113024359A (zh) 2021-06-25

Family

ID=7385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6179.0A Pending CN113024359A (zh) 2019-12-25 2020-12-23 制备具有末端三键的烷氧基甲基炔基醚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4041B2 (zh)
EP (1) EP3842406B1 (zh)
JP (2) JP7379146B2 (zh)
CN (1) CN113024359A (zh)
ES (1) ES2968244T3 (zh)
HU (1) HUE064741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6294A (zh) * 2021-09-18 2021-12-31 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癸炔-5醇的纯度分析法及手性分析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9529A (zh) * 2015-02-06 2016-08-17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非对称共轭二炔化合物的方法和用于使用该方法来制备z,z-共轭二烯化合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4140B2 (ja) 2002-09-09 2008-04-30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ペンタエリスリトールジホスファイ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9529A (zh) * 2015-02-06 2016-08-17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非对称共轭二炔化合物的方法和用于使用该方法来制备z,z-共轭二烯化合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EPHEN F. MARTIN等: "APPLICATIONS OF THE INTRAMOLECULAR DIELS-ALDER REACTIONS OF HETERODIENES TO THE SYNTHESES OF INDOLE ALKALOIDS", 《TETRAHEDRON》, vol. 42, no. 11, pages 2903 - 2910, XP055800370 *
SUBMITTED BY MARTIN BERLINER等: "Synthesis of Alpha-Halo Ethers From Symmetric Acetals and in situ Methoxymethylation of an alcohor", 《ORGANIC SYNTHESES》, vol. 84, pages 102 - 11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6294A (zh) * 2021-09-18 2021-12-31 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癸炔-5醇的纯度分析法及手性分析法
CN113866294B (zh) * 2021-09-18 2023-11-07 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癸炔-5醇的纯度分析法及手性分析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59350A (ja) 2023-10-31
JP7379146B2 (ja) 2023-11-14
ES2968244T3 (es) 2024-05-08
US11384041B2 (en) 2022-07-12
HUE064741T2 (hu) 2024-04-28
EP3842406B1 (en) 2023-10-11
EP3842406A1 (en) 2021-06-30
JP2021102583A (ja) 2021-07-15
US20210198172A1 (en)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59350A (ja) 末端三重結合を有するアルコキシメチル=アルキニル=エー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1453698B2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vascular leakage blockers with a high yield
KR101471047B1 (ko) 고순도 보센탄의 개선된 제조방법
WO2014060639A1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spemifene
US6849762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trifluoroethoxy-substituted benzoic acid
JP3882495B2 (ja) 3−アルキル−3−ヒドロキシメチルオキセタンを原料とするエー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KR101134021B1 (ko) 새로운 중간체를 이용하는 피타바스타틴 헤미칼슘의 신규한 제조방법
JP2021138632A (ja) ヨウ化フルオロアルカン及びフルオロ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EP0257361B1 (en) 5-fluorouridine derivative and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WO2002088058A1 (f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alcools benzyliques
JP2853244B2 (ja) ビス[3,5―ジブロモ―4―(ジブロモプロポキシ)フェニル]スルホンの製法
US11420919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formylalkenyl alkoxymethyl ether compound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conjugated diene compounds from the same
JP2010077077A (ja) N−ペンタノイル−n−[2’−(1h−テトラゾール−5−イル)ビフェニル−4−イルメチル]−l−バリンの製造方法
WO2023082149A1 (en) Process and intermediates for preparation of isofetamid
JP2928856B2 (ja) ビス(4―アリルオキシ―3,5―ジブロモフェニル)スルホンの製造を行う方法
JP4278938B2 (ja) 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置換2−アルコキシアセトフェノ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4154567B2 (ja) 4−ジフルオロメトキシ−3−ヒドロキシベンズアルデヒドの製造方法
JPH04211633A (ja) エステル/アルコールの合成
WO2021240331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3,5-dichloro-2,2,2-trifluoroacetophenone
US2005017136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rifluoromethyl- substituted 2- alkoxyacetophenone derivatives
CN114957004A (zh) 一种(r)-3-羟基丁酸-(r)-羟基丁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EP2332923A1 (en) 5-ý2-(methylthio)ethoxy¨pyrimidine-2-amin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9990084281A (ko) 알파-알킬퍼푸릴알콜의 합성방법
CA2692896A1 (en) Process and intermedia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ertiary alcohol as an intermediate in the synthesis of montelukast
JP2002193960A (ja) オキセタン環を有するエー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