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3069B -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3069B
CN113023069B CN202110545333.2A CN202110545333A CN113023069B CN 113023069 B CN113023069 B CN 113023069B CN 202110545333 A CN202110545333 A CN 202110545333A CN 113023069 B CN113023069 B CN 113023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rod
linkage
electric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53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3069A (zh
Inventor
王强胜
孔春辉
董颖
李建雄
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Qingn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5453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3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3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3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3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3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10Devices to locate articles in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28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包括有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和包裹组件等;上料组件与定位组件相连接;八组第一支座分别与八组第一防滑垫相连接。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无需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对电解液桶的位置进行调整,杜绝了磕碰现象,还实现了自动对电解液桶的把手孔位置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孔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还实现了自动将薄膜头部压至于相邻两桶电解液的间隙中再进行缠绕,杜绝了缠绕过程中薄膜头部脱落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由圆柱状金属桶包装,圆柱状金属桶上部设置有一定高度的金属筒,金属筒同一直径上设置有两个把手孔,现有装置对此类电解液进行输送时,会使用包装薄膜将四桶电解液缠绕在一起,再进行输送,以增加输送效率,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装装置将四桶电解液排列在一起,而吊装过程中电解液桶会发生摆动,使电解液桶间会出现磕碰现象,导致电解液桶凹陷变形,此外,现有装置同时对四桶电解液输送时,没有对电解液桶把手孔固定的功能,使输送过程中电解液桶稳定性低,此外,现有装置使用包装膜将四桶电解液缠绕在一起时,没有固定包装膜头部的功能,导致出现包装膜头部脱落现象。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由圆柱状金属桶包装,圆柱状金属桶上部设置有一定高度的金属筒,金属筒同一直径上设置有两个把手孔,现有装置对此类电解液进行输送时,会使用包装薄膜将四桶电解液缠绕在一起,再进行输送,以增加输送效率,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装装置将四桶电解液排列在一起,而吊装过程中电解液桶会发生摆动,使电解液桶间会出现磕碰现象,导致电解液桶凹陷变形,此外,现有装置同时对四桶电解液输送时,没有对电解液桶把手孔固定的功能,使输送过程中电解液桶稳定性低,此外,现有装置使用包装膜将四桶电解液缠绕在一起时,没有固定包装膜头部的功能,导致出现包装膜头部脱落现象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底架、第二底架、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包裹组件、控制屏、第一支座、第一防滑垫、第一电动滑轨、第一滑块、第一承接块和第二承接块;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上料组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定位组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包裹组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第一底架与四组第一支座相连接;第一底架与第一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二底架与第一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二底架与上料组件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上方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和包裹组件;定位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并且定位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包裹组件;八组第一支座分别与八组第一防滑垫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轨与第一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承接块进行固接;第一承接块与第二承接块相接触;上料组件中设置有可对电解液进行圆周移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定位组件中设置有分别可对四桶电解液进行旋转定位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第三固定机构和第四固定机构;包裹组件中设置有可以将薄膜头部压制于两桶电解液间隙中的第一限位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料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套杆、第一棱杆、第一直齿轮、第一联动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齿环、第一限位块、第一联动杆、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第二电动推杆;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与定位组件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与第一棱杆相连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一齿环;第一联动块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一齿环与第一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一限位块与四组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四组第一联动杆均与第二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二限位块与两组第三限位块进行滑动连接;两组第三限位块分别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二电动推杆均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套杆、第二棱杆、第二直齿轮、第二联动块、第三电动推杆、第一联动架、第四电动推杆、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第三固定机构、第四固定机构、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电动滑轨、第二滑块、第一电动夹具和第一固定块;第三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内部与包裹组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内部与第二棱杆相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棱杆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二棱杆外表面与第二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一联动架;第二联动块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架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架与第一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与第二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与第三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与第四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侧边设置有两组第一红外传感器;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三直齿轮相连接;第二固定机构与第四直齿轮相连接;第三固定机构与第五直齿轮相连接;第四固定机构与第六直齿轮相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两组第一红外传感器均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二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滑块与第一电动夹具进行固接;第一电动夹具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杆、第三联动块、第五电动推杆、第一压块、第六电动推杆和第二压块;第一传动杆与第三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联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一压块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与第二压块进行固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裹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三套杆、第三棱杆、第七直齿轮、第四联动块、第七电动推杆、第二齿环、第一滑槽环、第四限位块、第五限位块、第二联动架、第一薄膜卷、第三电动滑轨、第三滑块、第八电动推杆、第五联动块和第一限位杆;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三套杆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内部与第三棱杆相连接;第三套杆与第一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套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棱杆外表面与第七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三棱杆外表面与第四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二齿环;第四联动块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齿环与第一滑槽环进行固接;第一滑槽环与第四限位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环与第五限位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环与第二联动架进行固接;第一滑槽环内侧设置有第三电动滑轨;第四限位块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五限位块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联动架与第一薄膜卷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三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三滑块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与第五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与第一限位杆进行固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内部均设置有四组通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和第六直齿轮从高至底依次排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杆上等距设置有尖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由圆柱状金属桶包装,圆柱状金属桶上部设置有一定高度的金属筒,金属筒同一直径上设置有两个把手孔,现有装置对此类电解液进行输送时,会使用包装薄膜将四桶电解液缠绕在一起,再进行输送,以增加输送效率,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装装置将四桶电解液排列在一起,而吊装过程中电解液桶会发生摆动,使电解液桶间会出现磕碰现象,导致电解液桶凹陷变形,此外,现有装置同时对四桶电解液输送时,没有对电解液桶把手孔固定的功能,使输送过程中电解液桶稳定性低,此外,现有装置使用包装膜将四桶电解液缠绕在一起时,没有固定包装膜头部的功能,导致出现包装膜头部脱落现象的问题;
二、设计了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和包裹组件;准备工作时,将装置放置于水平面上,通过第一支座上的第一防滑垫使装置稳固,接通电源,然后操控第一底架上的控制屏控制装置开始运作,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将一桶电解液从上向下运输至上料组件中,然后下落至第二承接块上,然后上料组件带动第一桶电解液移动一定距离,然后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将第二桶电解液从上向下运输上料组件中,然后下落至第二承接块上,然后上料组件带动第二桶电解液移动一定距离,然后依次将第三桶电解液和第四桶电解液通过上料组件中运输至第二承接块上,上料组件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阵列,然后第一电动滑轨带动第一滑块传动第一承接块向第二底架方向运动,第一承接块带动第二承接块传动电解液运动,使四桶电解液运动至定位组件下方,然后定位组件通过距离传感器对电解液桶把手孔的位置进行检测,然后分别对四桶电解液进行转动,使每两桶的把手孔对齐,然后定位组件通过把手孔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第二承接块带动四桶电解液运动至包裹组件下方,包裹组件先将薄膜头部压制于两桶相邻电解液的间隙中,然后将薄膜缠绕在四桶电解液外表面,从而将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人工将薄膜尾部切断,然后第二承接块带动四桶电解液运动至第二底架上方,然后人工操控叉车运动至第二底架上方,然后通过叉车将第二承接块和四桶电解液一同运输出装置;
三、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无需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对电解液桶的位置进行调整,杜绝了磕碰现象,还实现了自动对电解液桶的把手孔位置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孔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还实现了自动将薄膜头部压至于相邻两桶电解液的间隙中再进行缠绕,杜绝了缠绕过程中薄膜头部脱落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定位组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定位组件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包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直齿轮与第一齿环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和第六直齿轮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底架,2、第二底架,3、上料组件,4、定位组件,5、包裹组件,6、控制屏,7、第一支座,8、第一防滑垫,9、第一电动滑轨,10、第一滑块,11、第一承接块,12、第二承接块,301、第一传动轮,302、第二传动轮,303、第一套杆,304、第一棱杆,305、第一直齿轮,306、第一联动块,307、第一电动推杆,308、第一齿环,309、第一限位块,3010、第一联动杆,3011、第二限位块,3012、第三限位块,3013、第二电动推杆,401、第三传动轮,402、第四传动轮,403、第二套杆,404、第二棱杆,405、第二直齿轮,406、第二联动块,407、第三电动推杆,408、第一联动架,409、第四电动推杆,4010、第一固定机构,4011、第二固定机构,4012、第三固定机构,4013、第四固定机构,4014、第三直齿轮,4015、第四直齿轮,4016、第五直齿轮,4017、第六直齿轮,4018、第一红外传感器,4019、第二电动滑轨,4020、第二滑块,4021、第一电动夹具,4022、第一固定块,401001、第一传动杆,401002、第三联动块,401003、第五电动推杆,401004、第一压块,401005、第六电动推杆,401006、第二压块,501、第一电机,502、第三套杆,503、第三棱杆,504、第七直齿轮,505、第四联动块,506、第七电动推杆,507、第二齿环,508、第一滑槽环,509、第四限位块,5010、第五限位块,5011、第二联动架,5012、第一薄膜卷,5013、第三电动滑轨,5014、第三滑块,5015、第八电动推杆,5016、第五联动块,5017、第一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实施例1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第一底架1、第二底架2、上料组件3、定位组件4、包裹组件5、控制屏6、第一支座7、第一防滑垫8、第一电动滑轨9、第一滑块10、第一承接块11和第二承接块12;第一底架1与第二底架2相连接;第一底架1与上料组件3相连接;第一底架1与定位组件4相连接;第一底架1与包裹组件5相连接;第一底架1与控制屏6相连接;第一底架1与四组第一支座7相连接;第一底架1与第一电动滑轨9相连接;第二底架2与四组第一支座7相连接;第二底架2与第一电动滑轨9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9上方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3、定位组件4和包裹组件5;定位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3,并且定位组件4的另一侧设置有包裹组件5;八组第一支座7分别与八组第一防滑垫8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轨9与第一滑块1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0与第一承接块11进行固接;第一承接块11与第二承接块12相接触;上料组件3中设置有可对电解液进行圆周移动的第一限位块309和第二限位块3011;定位组件4中设置有分别可对四桶电解液进行旋转定位的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和第四固定机构4013;包裹组件5中设置有可以将薄膜头部压制于两桶电解液间隙中的第一限位杆5017。
准备工作时,将装置放置于水平面上,通过第一支座7上的第一防滑垫8使装置稳固,接通电源,然后操控第一底架1上的控制屏6控制装置开始运作,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将一桶电解液从上向下运输至上料组件3中,然后下落至第二承接块12上,然后上料组件3带动第一桶电解液移动一定距离,然后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将第二桶电解液从上向下运输上料组件3中,然后下落至第二承接块12上,然后上料组件3带动第二桶电解液移动一定距离,然后依次将第三桶电解液和第四桶电解液通过上料组件3中运输至第二承接块12上,上料组件3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阵列,然后第一电动滑轨9带动第一滑块10传动第一承接块11向第二底架2方向运动,第一承接块11带动第二承接块12传动电解液运动,使四桶电解液运动至定位组件4下方,然后定位组件4通过距离传感器对电解液桶把手孔的位置进行检测,然后分别对四桶电解液进行转动,使每两桶的把手孔对齐,然后定位组件4通过把手孔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第二承接块12带动四桶电解液运动至包裹组件5下方,包裹组件5先将薄膜头部压制于两桶相邻电解液的间隙中,然后将薄膜缠绕在四桶电解液外表面,从而将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人工将薄膜尾部切断,然后第二承接块12带动四桶电解液运动至第二底架2上方,然后人工操控叉车运动至第二底架2上方,然后通过叉车将第二承接块12和四桶电解液一同运输出装置,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无需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对电解液桶的位置进行调整,杜绝了磕碰现象,还实现了自动对电解液桶的把手孔位置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孔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还实现了自动将薄膜头部压至于相邻两桶电解液的间隙中再进行缠绕,杜绝了缠绕过程中薄膜头部脱落现象。
上料组件3包括有第一传动轮301、第二传动轮302、第一套杆303、第一棱杆304、第一直齿轮305、第一联动块306、第一电动推杆307、第一齿环308、第一限位块309、第一联动杆3010、第二限位块3011、第三限位块3012和第二电动推杆3013;第一传动轮301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1内部与定位组件4相连接;第二传动轮302内部与第一套杆303进行固接;第一套杆303内部与第一棱杆304相连接;第一套杆303外表面与第一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304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一棱杆304外表面与第一联动块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305下方设置有第一齿环308;第一联动块306与第一电动推杆307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307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齿环308与第一限位块309进行固接;第一限位块309与四组第一联动杆3010进行固接;四组第一联动杆3010均与第二限位块3011进行固接;第二限位块3011与两组第三限位块3012进行滑动连接;两组第三限位块3012分别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13进行固接;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13均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
首先,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将第一桶电解液从上向下运输至第一限位块309的通孔中,第一桶电解液底部通过第二限位块3011下落至第二承接块12上方,然后定位组件4带动第一传动轮301传动第二传动轮302转动,第二传动轮302带动第一套杆303传动第一棱杆304转动,第一棱杆304带动第一直齿轮305转动,然后第一电动推杆307带动第一联动块306传动第一棱杆304向下运动,使第一棱杆304带动第一直齿轮305与第一齿环308啮合,然后第一直齿轮305带动第一齿环308传动第一限位块309转动九十度,第一限位块309带动第一联动杆3010传动第二限位块3011转动九十度,第二限位块3011在两组第三限位块3012上滑动,使第一限位块309和第二限位块3011同时带动第一桶电解液进行圆周运动九十度,然后第一直齿轮305向上运动与第一齿环308停止啮合,然后将第二桶电解液从上向下运输至第一限位块309的通孔中,第二桶电解液底部通过第二限位块3011下落至第二承接块12上方,然后第一直齿轮305向下运动与第一齿环308啮合,使第一限位块309和第二限位块3011同时带动第二桶电解液进行圆周运动九十度,然后第一直齿轮305向上运动与第一齿环308停止啮合,然后依次将第三桶电解液和第四桶电解液通过第一限位块309和第二限位块3011放入至第二承接块12上方,第一限位块309和第二限位块3011对四桶电解液进行限位,使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然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013分别带动两组第三限位块3012向上运动,两组第三限位块3012同时带动第二限位块3011向上运动脱离四桶电解液,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无需通过外置吊装装置对电解液桶的位置进行调整,杜绝了磕碰现象。
定位组件4包括有第三传动轮401、第四传动轮402、第二套杆403、第二棱杆404、第二直齿轮405、第二联动块406、第三电动推杆407、第一联动架408、第四电动推杆409、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第四固定机构4013、第三直齿轮4014、第四直齿轮4015、第五直齿轮4016、第六直齿轮4017、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第二电动滑轨4019、第二滑块4020、第一电动夹具4021和第一固定块4022;第三传动轮401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01内部与包裹组件5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2内部与第二套杆403进行固接;第二套杆403内部与第二棱杆404相连接;第二套杆403外表面与第一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403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301进行固接;第二棱杆404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405进行固接;第二棱杆404外表面与第二联动块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405下方设置有第一联动架408;第二联动块406与第三电动推杆407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407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架408与第四电动推杆409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架408与第一固定机构4010相连接;第一联动架408与第二固定机构4011相连接;第一联动架408与第三固定机构4012相连接;第一联动架408与第四固定机构4013相连接;第一联动架408侧边设置有两组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第四电动推杆409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机构4010与第三直齿轮4014相连接;第二固定机构4011与第四直齿轮4015相连接;第三固定机构4012与第五直齿轮4016相连接;第四固定机构4013与第六直齿轮4017相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4019;两组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均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4019与第二滑块4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19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滑块4020与第一电动夹具402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夹具4021与第一固定块4022相连接。
包裹组件5带动第三传动轮401传动第四传动轮402转动,第四传动轮402带动第二套杆403传动上料组件3运作,当上料组件3将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后,第二承接块12带动四桶电解液运动至第一联动架408正下方,四桶电解液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和第四固定机构4013下方,然后第四电动推杆409带动第一联动架408向下运动一定距离,第一联动架408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和第四固定机构4013分别运动至四桶电解液上方内部,然后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和第四固定机构4013分别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第二套杆403带动第二棱杆404传动第二直齿轮405转动,第三电动推杆407带动第二联动块406传动第二棱杆404向下运动,第二棱杆404带动第二直齿轮405向下运动与第三直齿轮4014啮合,第三直齿轮4014带动第一固定机构4010转动,第一固定机构4010带动第一桶电解液转动,当第一桶电解液的两个把手孔和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处于同一直线时,第二直齿轮405继续向下运动与第四直齿轮4015啮合,然后第二直齿轮405带动第四直齿轮4015传动第二固定机构4011转动,第二固定机构4011带动第二桶电解液转动,当第二桶电解液的两个把手孔和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处于同一直线时,第二直齿轮405继续向下运动与第五直齿轮4016啮合,然后第二直齿轮405带动第五直齿轮4016传动第三固定机构4012转动,第三固定机构4012带动第三桶电解液转动,当第三桶电解液的两个把手孔和第二组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处于同一直线时,第二直齿轮405向下运动与第六直齿轮4017啮合,然后第二直齿轮405带动第六直齿轮4017传动第四固定机构4013转动,第四固定机构4013带动第四桶电解液运动,当第四桶电解液的两个把手孔和第二组第一红外传感器4018处于同一直线时,第二直齿轮405向上运动回原位,然后第二电动滑轨4019带动第二滑块4020传动第一电动夹具4021向电解液桶运动,第一电动夹具4021带动第一固定块4022向电解液桶运动,使第一固定块4022同时插入至四桶电解液的把手孔中,从而使第一固定块4022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第一电动夹具4021停止固定第一固定块4022并运动回原位,然后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和第四固定机构4013分别对四桶电解液停止固定,第一固定机构4010、第二固定机构4011、第三固定机构4012和第四固定机构4013向上运动分别脱离四桶电解液,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对电解液桶的把手孔位置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孔对四桶电解液进行固定。
第一固定机构4010包括有第一传动杆401001、第三联动块401002、第五电动推杆401003、第一压块401004、第六电动推杆401005和第二压块401006;第一传动杆401001与第三联动块4010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401001外表面与第一联动架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1001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4014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401002与第五电动推杆401003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401002与第六电动推杆401005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401003与第一压块401004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401005与第二压块401006进行固接。
当第一桶电解液运动至第三联动块401002正下方时,第一联动架408带动第一传动杆401001向下运动,第一传动杆401001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第一压块401004和第二压块401006运动至第一桶电解液上方内部,然后第五电动推杆401003和第六电动推杆401005分别带动第一压块401004和第二压块401006向第一桶电解液内壁运动,从而使第一压块401004和第二压块401006同时对第一桶电解液进行固定,然后第三直齿轮4014带动第一传动杆401001转动,使第一压块401004和第二压块401006同时带动第一桶电解液转动,然后第五电动推杆401003和第六电动推杆401005分别带动第一压块401004和第二压块401006远离第一桶电解液运动,然后第一联动架408带动第一传动杆401001向上运动,使第一压块401004和第二压块401006向上脱离第一桶电解液,使用时实现了自动从内部固定第一桶电解液,然后带动第一桶电解液进行转动。
包裹组件5包括有第一电机501、第三套杆502、第三棱杆503、第七直齿轮504、第四联动块505、第七电动推杆506、第二齿环507、第一滑槽环508、第四限位块509、第五限位块5010、第二联动架5011、第一薄膜卷5012、第三电动滑轨5013、第三滑块5014、第八电动推杆5015、第五联动块5016和第一限位杆5017;第一电机501输出端与第三套杆5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501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套杆502内部与第三棱杆503相连接;第三套杆502与第一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套杆502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401进行固接;第三棱杆503外表面与第七直齿轮504进行固接;第三棱杆503外表面与第四联动块5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直齿轮504下方设置有第二齿环507;第四联动块505与第七电动推杆506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506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齿环507与第一滑槽环508进行固接;第一滑槽环508与第四限位块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环508与第五限位块5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环508与第二联动架5011进行固接;第一滑槽环508内侧设置有第三电动滑轨5013;第四限位块509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五限位块5010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联动架5011与第一薄膜卷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5013与第三滑块5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5013与第一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滑块5014与第八电动推杆5015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5015与第五联动块5016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5016与第一限位杆5017进行固接。
第一电机501带动第三套杆502传动定位组件4运作,当定位组件4将四桶电解液上部进行固定后,第二承接块12带动四桶电解液运动至第一滑槽环508正下方,然后人工将第一薄膜卷5012头部固定在第一限位杆5017上,然后第八电动推杆5015带动第五联动块5016传动第一限位杆5017向两相邻电解液桶的间隙运动,使第一限位杆5017将第一薄膜卷5012头部固定于两相邻电解液桶的间隙中,然后第三套杆502带动第三棱杆503传动第七直齿轮504转动,第七电动推杆506带动第四联动块505向下运动,使第四联动块505带动第三棱杆503传动第七直齿轮504与第二齿环507啮合,然后第七直齿轮504带动第二齿环507转动,使第二齿环507带动第一滑槽环508在第四限位块509和第五限位块5010上转动,第一滑槽环508带动第二联动架5011传动第一薄膜卷5012进行圆周运动,使第一薄膜卷5012将薄膜缠绕在四桶电解液外表面,然后第一电机501停止带动第三套杆502转动,人工将第一薄膜卷5012尾部剪断,第一限位杆5017运动回原位,然后第三电动滑轨5013带动第三滑块5014传动第八电动推杆5015向上运动,使第一限位杆5017向上运动至四桶电解液上方,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薄膜头部压至于相邻两桶电解液的间隙中再进行缠绕,杜绝了缠绕过程中薄膜头部脱落现象。
第一限位块309和第二限位块3011内部均设置有四组通孔。
可分别对四桶电解液进行限位,使四桶电解液呈现矩形排列。
第三直齿轮4014、第四直齿轮4015、第五直齿轮4016和第六直齿轮4017从高至底依次排列。
可使第二直齿轮405向下运动依次与第三直齿轮4014、第四直齿轮4015、第五直齿轮4016和第六直齿轮4017啮合。
第一限位杆5017上等距设置有尖刺。
可对第一薄膜卷5012头部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控制屏、第一支座和第一防滑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包裹组件、第一电动滑轨、第一滑块、第一承接块和第二承接块;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上料组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定位组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包裹组件相连接;第一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第一底架与四组第一支座相连接;第一底架与第一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二底架与四组第一支座相连接;第二底架与第一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上方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定位组件和包裹组件;定位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料组件,并且定位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包裹组件;八组第一支座分别与八组第一防滑垫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轨与第一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承接块进行固接;第一承接块与第二承接块相接触;上料组件中设置有可对电解液进行圆周移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定位组件中设置有分别可对四桶电解液进行旋转定位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第三固定机构和第四固定机构;包裹组件中设置有可以将薄膜头部压制于两桶点解液间隙中的第一限位杆;
上料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套杆、第一棱杆、第一直齿轮、第一联动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齿环、第一限位块、第一联动杆、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第二电动推杆;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与定位组件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与第一棱杆相连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一齿环;第一联动块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一齿环与第一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一限位块与四组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四组第一联动杆均与第二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二限位块与两组第三限位块进行滑动连接;两组第三限位块分别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两组第二电动推杆均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
定位组件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套杆、第二棱杆、第二直齿轮、第二联动块、第三电动推杆、第一联动架、第四电动推杆、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第三固定机构、第四固定机构、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电动滑轨、第二滑块、第一电动夹具和第一固定块;第三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内部与包裹组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内部与第二棱杆相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一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棱杆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二棱杆外表面与第二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一联动架;第二联动块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架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架与第一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与第二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与第三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与第四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联动架侧边设置有两组第一红外传感器;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三直齿轮相连接;第二固定机构与第四直齿轮相连接;第三固定机构与第五直齿轮相连接;第四固定机构与第六直齿轮相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两组第一红外传感器均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二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滑块与第一电动夹具进行固接;第一电动夹具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
包裹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三套杆、第三棱杆、第七直齿轮、第四联动块、第七电动推杆、第二齿环、第一滑槽环、第四限位块、第五限位块、第二联动架、第一薄膜卷、第三电动滑轨、第三滑块、第八电动推杆、第五联动块和第一限位杆;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三套杆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内部与第三棱杆相连接;第三套杆与第一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套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棱杆外表面与第七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三棱杆外表面与第四联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直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二齿环;第四联动块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齿环与第一滑槽环进行固接;第一滑槽环与第四限位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环与第五限位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环与第二联动架进行固接;第一滑槽环内侧设置有第三电动滑轨;第四限位块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五限位块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二联动架与第一薄膜卷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三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一底架进行固接;第三滑块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与第五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五联动块与第一限位杆进行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杆、第三联动块、第五电动推杆、第一压块、第六电动推杆和第二压块;第一传动杆与第三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联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联动块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一压块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与第二压块进行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内部均设置有四组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和第六直齿轮从高至底依次排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杆上等距设置有尖刺。
CN202110545333.2A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023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5333.2A CN113023069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5333.2A CN113023069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3069A CN113023069A (zh) 2021-06-25
CN113023069B true CN113023069B (zh) 2021-08-03

Family

ID=7645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5333.2A Active CN113023069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306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412A (zh) * 2020-04-07 2020-07-24 林云铃 一种物料输送结构及具有该物料输送结构的注液装置
CN112278456A (zh) * 2020-11-02 2021-01-29 甘淑丹 一种可包覆包装箱上表面的缠绕膜打包装置
CN112298994A (zh) * 2020-07-20 2021-02-02 陈家伟 一种预制构件运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7485B2 (en) * 2003-09-29 2008-06-17 Quantum Corporation Cartridge transport assembly
US7360978B2 (en) * 2005-05-17 2008-04-22 Cottroll, Inc. Combination chain and strap tie down apparatus and system
US8490252B2 (en) * 2006-02-03 2013-07-23 Stover Equipment Co., Inc. Technique for removing a cover from cylindrical modules
NL1031094C2 (nl) * 2006-02-07 2007-08-08 Vanderlande Ind Nederland Transportinrichting.
US9278838B2 (en) * 2012-02-01 2016-03-08 Rehrig Pacific Company Keg delivery system with Keg rack tier half
US10478276B2 (en) * 2017-08-11 2019-11-19 World Wildlife Fund, Inc. Pellet delivery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412A (zh) * 2020-04-07 2020-07-24 林云铃 一种物料输送结构及具有该物料输送结构的注液装置
CN112298994A (zh) * 2020-07-20 2021-02-02 陈家伟 一种预制构件运输装置
CN112278456A (zh) * 2020-11-02 2021-01-29 甘淑丹 一种可包覆包装箱上表面的缠绕膜打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3069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00748U (zh) 一种在线阵列缠膜的码垛系统
CN206343401U (zh) 一种出料分拣机构
CN115365332A (zh) 一种用于板材的智能折弯设备
CN113023069B (zh) 一种储能电池电解液输送控制装置
CN113816054A (zh) 一种多功能四向穿梭机器人
CN211003774U (zh) 一种印刷机定位上卷装置
CN216763371U (zh) 一种自动翻转下线装置
CN108899587B (zh) 锂电池双面贴胶纸设备
CN217417306U (zh) 一种旋转机构
CN115520646A (zh) 一种光伏组件辅助安装结构
CN115196107A (zh) 一种用于机械零部件生产的包装装置
CN209113182U (zh) 一种分切机自动卸料装置
CN111003519B (zh) 一种半自动下料物流物料车
CN109623368B (zh) 一种卷尺自动组装设备
CN113979058A (zh) 一种基于pp新材料自动计量上下料装置
CN208427943U (zh) 组装设备和环形回流组装系统
CN108969263B (zh) 一种医疗用品的固定及运送小推车
CN110371684A (zh) 一种周转箱拆叠垛装置
CN219770284U (zh) 一种纸箱打包机
CN215156388U (zh) 一种充电器的自动贴铜箔设备
CN110844833A (zh) 一种重物搬运装置
CN212685374U (zh) 一种集装箱及车辆
CN216071643U (zh) 一种具有在线自动化线性模组上下物料设备
CN219603160U (zh) 翻转装置及电池制造设备
CN218878740U (zh) 一种运输码垛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230000 Room 203,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Jiuzhou Longte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53003 No. 699, Pingyuan Road (East Section),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7

Address after: 313309 Room 402, Comprehensive Building, Gongchuang Small and Micro Park, Industrial Park, Tianzihu Town,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Huzhou Qingn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Room 203,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Jiuzhou Longte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