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7956B - 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7956B
CN113007956B CN202011144523.5A CN202011144523A CN113007956B CN 113007956 B CN113007956 B CN 113007956B CN 202011144523 A CN202011144523 A CN 202011144523A CN 113007956 B CN113007956 B CN 113007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insulating material
recess
shape
cor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45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7956A (zh
Inventor
中野太阳
安部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007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7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7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7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6L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10Insulation, e.g. vacuum or aerogel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隔热材料、具备隔热材料的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即:具有凹陷形状的隔热材料能够抑制外包件的气密性的降低而实现隔热性能的提高。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并具备凹陷部,在将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第2部件形成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第2部件设置在比第1部件靠向凹陷部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这样一种板状的所谓真空隔热板的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构成为:将具有隔热性能的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并将外包件内进行减压。在冰箱具备这种隔热材料的情况下,例如,需要在隔热材料设置有用于收容散热管的槽形状。亦即,要求在隔热材料的表面形成出:凹槽等所希望的凹陷形状。
例如,众所周知下述这样形成的隔热材料,即:在将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板状之后,使用磙子等从外包件之上进行按压,通过使外包件和芯材进行塑性变形,在表面形成出凹陷形状。然而,关于在将外包件进行减压之后再通过按压而被塑性变形的隔热材料,它会因为由塑性变形导致外包件延伸而变薄。于是,外包件的气密性有可能降低,进而导致隔热材料的隔热性降低。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27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隔热材料、具备隔热材料的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即:具有凹陷形状的该隔热材料能够抑制外包件的气密性的降低而实现隔热性能的提高。
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并具备凹陷部,在将所述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所述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并具备凹陷部,在将所述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所述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冰箱具备:具有隔热性且在内部具有储藏室的隔热箱体。在构成所述隔热箱体的隔热壁之中构成侧面及背面的隔热壁的至少一方构成为:在内部设置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并具备凹陷部,在将所述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所述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侧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是下述这样的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即,该隔热材料具有使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并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芯材形成工序,在该工序中,相对于规定所述凹陷部形状的第1部件来配置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由此形成板状的芯材;以及减压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芯材收容于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在所述减压工序后,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侧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外包件的气密性的降低而实现隔热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方法中所执行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方法中所执行的各工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方法中所执行的各工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再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截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冰箱;30…真空隔热板;31…第1表面;32…第2表面;33…凹陷部;40…外包件;50…芯材;51…第1部件;511…规定区域;512…周边部,52…第2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多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针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冰箱10构成为:在前表面呈开口的纵向较长的矩形的隔热箱体20内具有多个储藏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冰箱10的开口侧作为冰箱10的前侧,并将与开口相反那一侧作为冰箱10的后侧。另外,在将冰箱10以图1的姿势设置在地面上的情况下,将与重力方向相对应的上下方向作为冰箱10的上下方向。另外,在从前侧来观察图1的冰箱10的情况下,将左右方向作为冰箱10的左右方向。另外,关于冰箱10,将各储藏室的内侧称之为冰箱10的冰箱内,而将各储藏室的外侧称之为冰箱外。
如图1所示,冰箱10构成为:隔热箱体20作为主体。隔热箱体20是由前表面呈开口的箱体来构成的,其具有隔热性。作为用于储藏食品等储藏物的多个储藏室,例如隔热箱体20具有:冷藏室11、蔬菜室12、制冰室13、小冷冻室14、以及冷冻室15。冷藏室11设置在隔热箱体20的最上部。蔬菜室12设置在冷藏室11的下方。制冰室13以及小冷冻室14在蔬菜室12的下方呈左右并排地设置。冷冻室15设置在制冰室13及小冷冻室14的下方、亦即隔热箱体20的最下部。
另外,图1所示的冰箱10的构成只是一例而已,储藏室的数量或种类及配置并非仅限定于图1所示的构成。例如,可以在冷藏室11的下方来设置制冰室13及小冷冻室14,在制冰室13及小冷冻室14的下方来设置冷冻室15,在冷冻室15的下方、亦即隔热箱体20的最下部来设置蔬菜室12。
冷藏室11及蔬菜室12均是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该冰箱内被维持在例如1~4℃的正温度带。冷藏室11与蔬菜室12之间通过并非必须具有隔热性的未图示的非隔热分隔壁,而被分隔成上下2层。制冰室13、小冷冻室14、以及冷冻室15均是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该冰箱内被维持在例如-10℃~-20℃的负温度带。蔬菜室12、与制冰室13及小冷冻室14之间通过虽未详细图示但具有隔热性的隔热分隔壁而被分隔开。另外,冷藏室11与蔬菜室12之间也可以通过具有隔热性的隔热分隔壁而被分隔开。
冰箱10具备:冷藏室门111、112、蔬菜室门121、制冰室门131、小冷冻室门141、以及冷冻室门151。冷藏室门111、112例如是对开的铰链开闭式的门,用于对冷藏室11的开口进行开闭。蔬菜室门121、制冰室门131、小冷冻室门141、以及冷冻室门151均是抽拉式的门,它们分别对蔬菜室12、制冰室13、小冷冻室14、以及冷冻室15的开口进行开闭。
隔热箱体20通过例如组合被分割开的多个隔热壁、在该情况下为左右的侧部隔热壁21、背部隔热壁22、顶部隔热壁23、以及底部隔热壁24而构成为箱状。侧部隔热壁21是:构成隔热箱体20的左右侧面的隔热壁。
冰箱10的各门111、112、121、131、141、151、多个隔热壁21、22、23、24、以及隔热分隔板之中的至少1个或多个具备形成为板状的隔热材料30。下面,以侧部隔热壁21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材料30有时称之为隔热板30、或者真空隔热板30。这种情况下,所谓“真空”是指:并没有严格要求到绝对真空,只要是相对于大气压而呈减压状态即可。
侧部隔热壁21构成为:虽未详细图示,但在外板与内板之间设置有作为隔热材料的真空隔热板30。未图示的外板由金属制的薄板构成。外板构成:冰箱10的冰箱外侧的面。未图示的内板是由合成树脂制的薄板构成的,能够弹性变形。内板构成:冰箱10的冰箱内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侧部隔热壁21除了具有作为隔热材料的真空隔热板30之外,还具有作为隔热材料的未图示的泡沫隔热材料。泡沫隔热材料例如是由聚氨酯泡沫等来构成的,在外板与内板之间,该泡沫隔热材料被填充在没有真空隔热板30的间隙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板30是将冰箱10的冰箱内作为隔热对象的,亦即是将作为各储藏室的冷藏室11、蔬菜室12、制冰室13、小冷冻室14、以及冷冻室15作为隔热对象的。真空隔热板30例如构成为:整体呈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状。虽未详细图示,但借助热熔粘接剂等未图示的粘接剂而将真空隔热板30粘接固定在:例如在外板及内板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面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真空隔热板30是以与内板分离开的状态且借助热熔粘接剂而被粘接固定于外板。而且,在内板与真空隔热板之间,设置有泡沫隔热材料。另外,真空隔热板30也可以构成为:借助热熔粘接剂而粘接固定于内板。另外,还可以构成为:替换粘接剂而使用双面胶带等,来将真空隔热板30粘接固定于外板或者内板。
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冰箱10具备配管部件16。配管部件16是:构成未图示的冷冻循环的部件,例如是将未图示的蒸发器与压缩机连接起来的吸管等,例如是由具有刚性的金属管等来构成的。在外板与内板之间、且是在真空隔热板30与外板之间来设置配管部件1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配管部件16设置在侧部隔热壁21以及背部隔热壁22的内部。配管部件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而进行适当变更。
图2是表示真空隔热板30的截面图。图2的左右方向称作真空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称作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真空隔热板30构成为板状,其具有:第1表面31、第2表面32、凹陷部33、外包件40、以及芯材50。第1表面31与第2表面32构成:真空隔热板30的外侧表面。第1表面31与第2表面32相互分离开且形成为相互平行。
第1表面31具有1个或多个凹陷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3设置有多个,在该情况下为设置有2个。凹陷部33的数量可以根据配管部件的配置或构成等而为1个或多个。使第1表面31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出凹陷部33。凹陷部33通过以第1表面31的截面呈梯形状、或角部欠缺的梯形形状、或碗状、或半球状的方式使第1表面31凹陷,而形成。凹陷部33具有作为凹部的功能,且该凹部配设成:不能使配管部件16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从第1表面31突出出来。
外包件40是通过例如铝等的金属蒸镀膜等具有气密性的材料而构成为袋状。这种情况下,外包件40通过将一张片状的部件进行弯折并将周围部分进行粘接来形成为袋状。芯材50是收容在外包件之中的芯材,例如,通过将玻璃棉或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或者聚酯等有机纤维进行层叠而成形为板状,由此得到芯材50。
芯材50具备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构成第1部件51的材料与构成第2部件52的材料既可以是由相同材料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均是将片状的玻璃棉层叠多层而构成为规定的厚度。将第1部件51及第2部件52收容于外包件40的内部,并在将外包件40的内部进行了减压的状态下对该外包件40进行密封,由此构成真空隔热板30。
第1部件51具有: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规定区域511。这种情况下,所谓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是指:界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基础。亦即,凹陷部33的形状是基于规定区域511而确定的。规定区域511构成: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之间的分界面。使第1部件51的表面凹陷成比凹陷部33还要大的形状,由此来形成规定区域511。在规定区域511的内侧,以与规定区域511相接触的方式设置有第2部件52。
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在规定区域511而被接合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之间设置有粘接剂层55。粘接剂层55设置成与规定区域511相接触,其将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粘接起来。另外,也可以替换粘接剂,使用针刺法或喷水推进法等而将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接合起来。另外,只要将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接合起来,也可以使用线等而进行缝合。另外,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之间,也可以替换粘接剂层55或者除了粘接剂层55之外还配置膜状的部件、片状的部件、板状的部件等。
第2部件52的一部分或者整体设置在规定区域511的内侧,通过沿着第1部件51的规定区域511而在第2部件52的内侧的面形成出凹陷部33的凹形状。第2部件52设置在比第1部件51靠向凹陷部33侧的位置。第2部件52设置在:比第1部件51靠向凹陷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换言之,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相对于凹陷部而言,从远的一方起依次是第1部件51、第2部件52的顺序配置。第1部件51设置在:比第2部件52相距凹陷部33更远的位置。第2部件52设置在:比第1部件51相距凹陷部33更近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相距凹陷部33更远的位置”是指:将凹陷部33作为参照物而处在更远的位置,“相距凹陷部33更近的位置”是指:将凹陷部33作为参照物而处在更近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件52设置成与第1部件51相邻接。另外,这种情况下,所谓“相邻接”是指: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相接近而配置的情形,不仅仅包含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直接相接触的情况,还包含: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之间夹设片状或膜状的部件、或者用于接合的粘接剂层55等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规定区域511设置成:截面呈U字状或者扣碗状。第2部件52构成为:沿着规定区域511而弯曲成截面呈U字状或者扣碗状。而且,凹陷部33沿着第2部件52的外表面形状而形成为截面呈U字状或者扣碗状。
在此,如图2所示,例如,在沿着通过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L而分割的情况下,来观察真空隔热板30。这种情况下,在芯材50之中的大致第1表面31那一侧的部分,第1部件51、第2部件52、第1部件51朝着真空隔热板30的面方向而依次相邻接地配置。对此,第1部件51以1个规定区域511的宽度尺寸的至少2倍的宽度尺寸而配置在与该1个规定区域51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2表面32侧的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51以芯材5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的尺寸而配置在芯材50之中的第2表面32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51以芯材50的宽度整体尺寸而配置在芯材50之中的第2表面32侧的部分。
另外,当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上进行观察时,在芯材50的与凹陷部33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处,从第1表面31侧起至第2表面32侧为止依次配置第2部件52、第1部件51。亦即,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上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处,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沿厚度方向被层叠。在与凹陷部33没有重叠的部分处,在厚度方向的整体上配置第1部件51。
在至少利用减压操作、亦即所谓的抽真空而被压缩以前的状态下,第2部件52是由下述的部件构成,即,该部件具有:比第1部件51更低密度或者更高压缩性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双方的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至少利用减压操作而被压缩以前的状态下,第2部件52是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部件来构成。亦即,在利用减压操作而沿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被压缩时,第2部件52的厚度尺寸的变化率大于第1部件51的厚度尺寸的变化率。换言之,在减压下与大气压下这双方中,第2部件52的厚度方向的变化率亦即压缩率大于第1部件51的压缩率。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部件52在利用减压操作而被压缩以前以及被压缩以后这双方的状态下,其密度比第1部件51还要低。另外,也可以为,在利用减压操作而被压缩之后的状态下,第2部件52与第1部件51的密度相同。
另外,1张真空隔热板30所具备的第1部件51的体积大于1张真空隔热板30所具备的第2部件52的体积。亦即,对于真空隔热板30整体而言,第1部件51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第2部件52所占的比例不到一半。
如图2所示,外包件40具耳部41。耳部41是用于将外包件40形成为袋状的粘接部分,并位于外包件40的外周部分之中的比芯材50更靠向外侧的位置。耳部41朝向真空隔热板30的中心侧折返,通过热熔敷或胶带等而被粘贴于:外包件之中的相对置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为第1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耳部41位于冰箱10的外板侧的位置。另外,耳部41也可以被粘贴于第2表面32。这种情况下,耳部41位于冰箱10的内板侧的位置。
如图3至图5所示,真空隔热板30例如按如下所述来制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真空隔热板30的制造工序包括:步骤S10~S15的芯材形成工序、以及步骤S16~S18的减压工序。在步骤S10~S14的芯材形成工序中,来形成平板状的芯材50。
第1部件51例如是通过将比第1部件51的厚度还要薄的片状的玻璃棉进行多张重叠而构成为具有规定厚度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芯材形成工序而依次执行步骤S10~S15。步骤S10是:将用于构成第1部件51的片状的玻璃棉切断成所希望的形状,而形成规定区域511部分的工序。步骤S11是:将在步骤S10所切断的片状的玻璃棉进行多层层叠,而形成第1部件51的工序。通过执行步骤S10、S11,如图4的(A)所示,制造出具有凹形状、亦即截面呈U字状的规定区域511的第1部件51。
步骤S12是:将片状的玻璃棉切断成与规定区域5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工序。所谓与规定区域5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是指:并非意欲一定要与规定区域511的形状完全相同,而是通过减压压缩而变形后的规定区域511变成所希望的形状那样的形状。亦即,是指:在考虑到了经过减压压缩后的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压缩变形的基础之上,在减压工序后成为规定区域511的这部分的形状。步骤S13是:将在步骤S12切断后的片状的玻璃棉进行多层层叠来形成第2部件52的工序。步骤S14是:如图4的(B)所示的那样将粘接剂涂敷于规定区域511来形成粘接剂层55的工序。而且,步骤S15是:将在步骤S13形成的第2部件52配置在第1部件51的规定区域511的内侧而进行粘接的工序。据此,如图4的(C)所示,作为整体而形成板状的芯材50。这种情况下,芯材50中的第2部件52侧的表面整体上平坦地形成。亦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抽真空以前的芯材50中,第2部件52相对于第1部件51而言既未突出也未凹陷。
另外,步骤S12及步骤S13只要是在步骤S15之前,可以在任意时机来执行。例如,可以步骤S10之前,来进行步骤S12以及步骤S13,也可以与步骤S10并行地进行步骤S12,并在步骤S11之后进行步骤S13。
芯材50虽然在整体上构成平板状的1个部件,但是,芯材50具备减压操作时的压缩性不同的多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关于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在减压操作前后的状态之中的至少进行减压操作以前的状态下,构成这2个部件的部件的密度不同而导致压缩性不同。具体而言,在减压操作前后的状态之中的至少进行减压操作以前的状态下,第1部件51是由比第2部件52更高密度且更低压缩性的部件来构成的。亦即,虽然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均是将片状的玻璃棉进行层叠来构成的,但是,第1部件51这一方相比于第2部件52,玻璃棉的片密度更高。由此,第1部件51的压缩性比第2部件52的压缩性更加低。换言之,在减压操作前后的状态之中的至少进行减压操作以前的状态下,第2部件52是由比第1部件51更低密度且更高压缩性的部件来构成的。
接着,作为减压工序,依次执行步骤S16~S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步骤S16~S18的减压工序也可以称之为抽真空工序。这种情况下,所谓“真空”是指:并没有严格要求到绝对真空,只要是相对于大气压而呈减压状态即可。步骤S16是:将芯材50插入于外包件40内而进行收容的工序。图5的(A)所示的外包件40是:在一边部具有开口部42,而其他边部被粘接从而形成为袋状。如图5的(A)所示,包含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在内的芯材50是从袋状的外包件40的开口部42而被插入于外包件40的内部。
步骤S17是:将外包件40的内部进行减压的所谓抽真空的工序。据此,如图5的(B)所示,形成凹陷部33。亦即,在该减压时,包含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在内的芯材50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
在此,在芯材50是由相同的压缩性且相同的密度的部件来构成的情况下,减压后的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尺寸在真空隔热板30整个宽度上是恒定的。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件52是由比第1部件51更低密度且更高压缩性的部件来构成的。由此,高压缩性的第2部件52在减压的前后,相比第1部件51而被更大压缩。此时,第2部件52沿着第1部件51的规定区域511的形状而被压缩,其结果,在层叠有第2部件52的部分的第1表面31侧,形成出凹陷部33。亦即,在将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时,通过第1部件51的压缩性与第2部件52的压缩性之间存在差,来形成凹陷部33。
而且,在将外包件40的内部进行了减压的状态下对外包件40的开口部42进行热熔敷而密闭。此时,伸出到比芯材50更靠向外侧的位置而被热压接的部分形成为耳部41。而且,如图5的(C)所示,将耳部41朝向真空隔热板30的中心侧进行折返,并利用热熔敷、或者胶带或粘接剂等而被粘接于真空隔热板30的第1表面(步骤S18)。这样,制造出真空隔热板30。
另外,外包件40也可以在收容芯材50时不是形成为袋状。亦即,外包件40可以在收容芯材50时呈现外周的边缘部均未被熔敷的片状。另外,外包件40也可以是相面对的2个边缘部被熔敷而得的筒状,还可以是正交的2个边缘部被熔敷而得的半袋状。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真空隔热板30具有:第1表面31;以及与第1表面31平行地分离开而形成的第2表面32,通过将芯材50收容于具有气密性且具备使第1表面31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33的外包件40,并将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从而将真空隔热板30构成为板状。另外,芯材50具有:第1部件51;以及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第2部件52形成凹陷部33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且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向凹陷部33侧的位置。
另外,芯材50具有:第1部件51;以及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第2部件52形成凹陷部33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且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向凹陷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此外,芯材50具有: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第1部件51;以及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其中该第2部件设置在比第1部件51相距凹陷部33更近的位置,且形成凹陷部33的表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芯材50具有:具备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规定区域511的第1部件51;以及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其中该第2部件设置成与规定区域511相邻接,且形成凹陷部33的表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此,众所周知下述这样的真空隔热板,即:制造时,在减压操作后利用磙子等从外包件之上进行按压,通过按压力而使外包件与芯材进行塑性变形,在表面形成出所希望的凹形状。在如此制造的情况下,外包件在塑性变形时会被拉伸或被压溃,构成外包件的金属蒸镀层以及树脂膜层均被施加物理性的负载。特别是,应力集中于凹形状的两侧的边缘部分。其结果,有可能金属蒸镀层或树脂膜层会产生开裂,或者金属蒸镀层或树脂膜层变薄等等,从而外包件的气密性降低。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不是在减压操作后进行按压,而是利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减压下的压缩率之差,来形成凹陷部33。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在形成凹陷部33时很难产生外包件40的塑性变形。亦即,外包件40与芯材50不是通过减压而紧密接合之后再利用按压来形成凹陷部33,而是外包件40与芯材50的减压所引起的紧密接合、以及凹陷部33的形成这两者大致并行地进行。因此,能够抑制:外包件因为塑性变形而被拉伸或被压溃的情形。另外,能够降低应力向凹陷部33的两侧的边缘部分集中的情形。由此,无论按压施加给外包件40的金属蒸镀层以及树脂膜层的负载如何,都能够抑制:金属蒸镀层以及树脂膜层的开裂的发生、或者延展所引起的各层变薄的情形,因此,能够抑制外包件40的气密性的降低,进而提高隔热性能。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外包件40的气密性的降低从而提高隔热性能的隔热材料。
另外,在将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时,通过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压缩性之差来形成凹陷部33。亦即,在一次就能够进行外包件40的减压工序、和凹陷部33的形成。因此,没有必要在外包件40的减压工序之后再进行形成凹陷部的工序,具有不会使隔热材料的制造工序变得过于复杂化的优点。
在此,在第2部件52与第1部件51没有在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处被层叠的情况下,亦即,第1部件51没有以真空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的尺寸配置在第2表面32的情况下,芯材50在规定区域511被分割成多个。亦即,被层叠的片状的玻璃棉的任意一层不会均配置在真空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上。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不是通过粘接剂或其他方法而被接合时,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就会容易分离开。在芯材50形成后没有被立即收容于外包件40进行保管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处理起来变得困难,导致作业性降低。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51是以真空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的尺寸配置在第2表面32。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上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处,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沿厚度方向被层叠。据此,即便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没有被粘接的情况下,由于用于形成第1部件51之中的至少最下层、亦即最靠向第2表面32那一侧的层的玻璃棉的片是处于真空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因此,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难以分离开,处理起来更加容易,从而能够抑制作业性的降低。
另外,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被接合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是通过与规定区域511相接触地设置的粘接剂层55,而被接合起来的。
据此,因为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在被收容于外包件40之前就难以分离开,所以作业性得到提高。另外,在此,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没有接合的情况下,根据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压缩性或者密度的不同,收缩率就会不同,变形速度也不同,因此,有可能在减压时会相互分离开。例如,第2部件52若不限定在与规定区域511相邻接的位置,就有可能溃不成形。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被接合起来,因此,无论压缩性或者密度是否不同,在进行减压时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相对位置被限定在所希望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成品率,从而能够提高制造性。
另外,冰箱10具备:具有隔热性的隔热箱体20。隔热箱体20在内部具有冷藏室11、蔬菜室12、制冰室13、小冷冻室14、以及冷冻室15,来作为储藏室。在构成隔热箱体20的隔热壁21、22、23、24之中,构成侧面的侧部隔热壁21以及构成背面的背部隔热壁22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在内部设置真空隔热板30。
而且,真空隔热板30具有:第1表面31;以及与第1表面31平行地分离开而形成的第2表面32,还具有使第1表面31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33,且该真空隔热板30是: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40并对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的隔热材料。芯材50具有:具有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规定区域511的第1部件51;以及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第2部件52,其中该第2部件52设置成与规定区域511相邻接,且形成凹陷部33的表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
据此,如上所述的那样,由于能够抑制真空隔热板30的外包件40的气密性的降低,所以,能够提供一种隔热性能得到提高的冰箱10。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下述的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即,该隔热材料具有使第1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33,并通过将芯材50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40且将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而构成。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具备芯材形成工序、以及减压工序。在芯材形成工序中,将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52配置在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第1部件51,由此形成板状的芯材50。在减压工序中,将芯材50收容于外包件40并将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在减压工序后,第2部件形成凹陷部33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该第2部件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向凹陷部33侧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向凹陷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据此,如上所述的那样,由于能够抑制真空隔热板30的外包件40的气密性的降低,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隔热性能得以提高的冰箱。
此外,芯材形成工序也可以是下述的工序,即:将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第2部件52以处于比第1部件51相距凹陷部33更近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第1部件51,来形成板状的芯材50的工序。此外,另外,芯材形成工序还可以是下述的工序,即:将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高的第2部件52以与规定区域511相邻接的方式配置在具有规定凹陷部33的形状的规定区域的第1部件51,来形成板状的芯材50的工序。即便如此,如上所述的那样,由于能够抑制真空隔热板30的外包件40的气密性的降低,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隔热性能得以提高的冰箱。
在进行减压工序之时,可以通过夹具而从图5的(B)的纸面上下方向,来对插入于外包件40的芯材50进行加压。夹具的与外包件40相对置的面可以是:不具有与凹陷部33相对应的凸部的大致平坦的形状。另外,夹具的与外包件40相对置的面可以在整体上构成为平坦的形状,夹具也可以具有与凹陷部33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的凸部。在夹具的形状不具有与凹陷部33相对应的凸部的情况下,能够减轻针对于加压时的与凸部相对置的外包件40的局部负载。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外包件40的延展或开裂的形成等,能够抑制外包件40的气密性的降低,从而能够提高真空隔热板30的隔热性能。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板30还具备第3部件53。第3部件53形成为板状,是由与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不同的其它部件来构成的。第3部件53设置在第1部件51中的第1表面31那一侧,且和作为与凹陷部33相邻接的部位的周边部512相接触。这种情况下,第3部件53配置成:构成与第1表面31以及第2表面32平行的面。第3部件53与周边部512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而被粘接起来。
第3部件53构成为:压缩性比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还要低。换言之,第3部件53构成为:刚性高于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的刚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部件53是由与第1部件51以及第2部件52不同的高刚性的材质来构成的,实质上是非压缩性的。亦即,第3部件53在减压下至少是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上不会被压缩的。第3部件53也可以由热传导率较低的部件来构成。第3部件53也可以由例如丙烯树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ABS树脂、PET树脂等树脂来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真空隔热板30的制造方法如图7所示,在芯材形成工程还具备步骤S20的工序这一点上,不同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亦即,本实施方式的芯材形成工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步骤S10~S15,同时还具备步骤S20。
步骤S20是将第3部件53配置在周边部512的工序。亦即,在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作为整体而形成为平板状之后,如图8所示,将第3部件53配置在第1部件51的周边部512。另外,可以在周边部512或者第3部件53的至少一方来涂敷未图示的粘接剂,利用粘接剂而将第1部件51与第3部件53粘接起来。
另外,步骤S20只要是在步骤S11之后、且减压工序之前,可以在任意时刻来执行。例如,可以在步骤S11之后进行,也可以与步骤S15同时地进行。通过步骤S10~S15、以及S20的芯材形成工序而在整体上形成为平板状的芯材50又在之后依次被执行步骤S16~S18所示的减压工序,由此该芯材50被收容于外包件40,而后将外包件40内进行减压,从而得到真空隔热板30。
在此,在没有第3部件53的情况下,根据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的原材料,或者通过减压前的规定区域511的形状,在减压时外包件40紧密接合于第2部件52的同时又沉入其中而变形,来形成凹陷部33,此时有可能第1部件51的周边部512以及其周围的部分被拉入到凹陷部33侧。这种情况下,当周边部512被拉入凹陷部33侧时,减压后的真空隔热板30的形状有可能特别是在第1表面31那一侧的平面度变差。而且,当真空隔热板30的平面度变差时,真空隔热板30、与外板或者内板等的粘接对象之间的接触面积就会降低,从而产生出粘接性降低等的不良情形。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还具备第3部件53。第3部件53设置在第1表面31侧的与凹陷部33相邻接的部位亦即周边部512,第3部件53是由压缩性比第1部件51更低的部件、亦即刚性较高的部件来构成的。据此,第3部件53是刚性较高的非压缩性的板状部件,并且与第1表面31以及第2表面32平行地设置的第3部件53由于设置在凹陷部33的周围,因此,能够抑制减压操作时周边部512过多变形。由此,芯材50之中的与第3部件53重叠的部分、亦即第1部件51的周边部512及其周围的部分在减压时难以靠近凹陷部33侧。其结果,能够抑制真空隔热板30的第1表面311的平面部分的面积小到所需程度以上的情形,而且,由于真空隔热板30的刚性得到了担保,所以,即便在第2表面32那一侧,也能够保持平面形状。另外,据此,真空隔热板30、与外板之间的粘接性呈现良好,能够降低不必要的聚氨酯泡沫侵入于外板与真空隔热板30之间的情形。由此,能够抑制冰箱10的真空隔热性的降低。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说明第3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外包件40具有第1部分401以及第2部分402。第1部分401设置在:外包件40之中的对第1部件51的周边部51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部分。第2部分402设置在:外包件40之中的对第2部件52进行覆盖的部分。
第1部分401的刚性构成为比第2部分402的刚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1部分401构成为:通过将外包件40的厚度增厚到比第2部分402的厚度还要厚,来提高刚性。亦即,构成为:从外侧将树脂膜粘贴于与外包件40的第1部分401相对应的部分。另外,第1部分401可以构成为:通过将金属蒸镀层的厚度增厚到比第2部分402的金属蒸镀层的厚度还要厚,从而提高刚性,还可以构成为利用其它的方法而使第1部分401的刚性高于第2部分402的刚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分401的刚性构成为:比第2部分402的刚性、与外包件40之中的除第1部分401及第2部分402以外的部分的刚性都大。另外,第2部分402的刚性构成为:与外包件40之中的除第1部分401及第2部分402以外的部分的刚性相同的程度。
另外,第1部分401也可以设置在:第1部件51的、与周边部512以外的部分相对置的部分。例如,第1部分401还可以设置在外包件40之中的除了凹陷部33之外的第1表面31的整体上。另外,第1部分401还可以设置在:外包件40之中的除了凹陷部33以外的第1表面31的整体上、以及真空隔热板30的外表面之中的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面上,亦即设置在:真空隔热板30之中的、将与凹陷部33相对置的部分以及第2表面均除外的部分。此外,第1部分401还可以设置在:外包件40之中的除了凹陷部33以外的第1表面31的整体上、真空隔热板30的外表面之中的沿厚度方向的延伸的面上、以及第2表面内的至少一部分。此外,第1部分401还可以设置在外包件40之中的除了凹陷部33以外的部分。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真空隔热板30的外包件40具备:在凹陷部33的周围对第1部件51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第1部分401;以及对第2部件52进行覆盖的第2部分402。第1部分401的刚性高于第2部分402的刚性。据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图12,说明第4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真空隔热板30还具备粘接剂层56。外包件40与芯材50的第2表面32那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借助粘接剂层56而被相互接合起来。这种情况下,第1部件51之中的第2表面32那一侧的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借助粘接剂层56而被接合于外包件4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包件40与芯材50虽然通过粘接剂层56而被粘接起来,但是,只要是外包件40与芯材50被粘接起来,也可以是其他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粘接剂层56不仅仅设置在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还可以设置到比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更向左右扩展的部位。亦即,粘接剂层56的宽度尺寸构成为大于凹陷部33的宽度尺寸。另外,粘接剂层56只要至少设置在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即可,例如,也可以接受第1部件51的第2表面32那一侧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的部位。另外,粘接剂层56也可以设置在第1部件51的第2表面32那一侧的宽度整体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真空隔热板30的制造方法如图11所示,在减压工序还具备步骤S30这一点上,不同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亦即,本实施方式的减压工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步骤S16~S18,同时还具备步骤S30。
步骤S46是:将粘接剂涂敷在第1部件51来形成粘接剂层56的工序。据此,如图12的(A)所示,在第1部件51的第2表面32那一侧且至少在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来设置粘接剂层56。而且,如图12的(B)所示,芯材50与粘接剂层56一起被插入于外包件40。如图12的(C)所示,芯材50借助粘接剂层56而与外包件40的粘接、以及从外包件40内部开始的减压是并行进行的。另外,芯材50与外包件40的粘接也可以比外包件40的减压先进行。
在此,在外包件40、与芯材50的第2表面32那一侧的至少一部分没有粘接的情况下,在减压下,有可能第2表面32侧也朝向凹陷部33收缩。这种情况下,由于真空隔热板30的第2表面32的平面度会下降,因此,真空隔热板的刚性就会降低,有可能导致朝向冰箱的内板或外板的收纳组装出现不良情形。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外包件40、与芯材50的第2表面32那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被粘接着,因此,能够抑制减压下的第2表面32侧朝向凹陷部33收缩。由此,能够抑制真空隔热板30的第2表面32的平面度的降低,从而发挥出:冰箱成品率的提高、隔热性能得以改善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也可以在芯材形成工序中,形成图13的(A)所示那样的大致平板状的芯材50之后,进行将外包件40内减压的减压工序,由此得到图13的(B)所示那样的真空隔热板30。这种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减压前的第2部件52构成为截面呈T字形状。据此,凹陷部33的左右两端部的倾斜角度呈现平缓。在此,当凹陷部33的侧面与周边部512所成的内角为直角或锐角,亦即凹陷部33的侧面与周边部512所成的内角为90°以下时,有可能应力容易集中于边缘部分而导致外包件40产生开裂。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陷部33的侧面与周边部512所成的内角大于90°,因此,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边缘部分,从而进一步降低针对外包件40的负载。据此,能够抑制外包件的劣化,从而真空隔热板30与冰箱10的隔热性能得以改善。
另外,如图14的(A)、(B)所示,也可以不在芯材50之中的与凹陷部33的底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配置第1部件51。亦即,第2部件52与第1部件51也可以没有层叠。图14的(A)表示减压前的芯材50。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没有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上层叠。亦即,在减压前的状态下,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构成为:分别将密度不同的玻璃棉层叠在同一高度。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1部件51针对1个凹陷部33而分别具备2个规定区域511。亦即,将第2部件52的两侧面夹于规定区域511。
在减压后,如图14的(B)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凹陷部33更加深深凹陷,截面形成为U字状。这是因为:第1部件51与第2部件52没有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上层叠,亦即,在减压后与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没有层叠有密度较高的或者压缩性低的第1部件。由此,在真空减压下,与由具有低密度或者高压缩性的第2部件52构成的凹陷部33的底部重叠的部分会比第1实施方式被压缩得更大,从而形成出更深的凹陷部33。第2部件52形成凹陷部33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第2部件52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向凹陷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亦即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向凹陷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这种情况下,制造时的作业性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多少容易变差,但是,关于真空隔热板30的隔热性能,仍然能够发挥出同样的效果。
此外,如图15的(A)、(B)所示,凹陷部33也可以设置在真空隔热板30的端部。这种情况下,在芯材形成工序中,如图15的(A)所示,形成具有第1部件51、以及以包裹第1部件51的方式设置的第2部件52的平板状的芯材50。第1部件51具有:将端部的第1表面31那一侧进行斜切而得到的欠缺形状的规定区域511。第2部件52具有:在第1表面31侧以大致平板状延伸的部分、以及在端部沿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并具有将以平板状延伸的部分与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之间连接起来的连结部分。连结部分的内侧呈倾斜,并与第1部件51的欠缺形状的规定区域511相接触。
在将外包件内进行减压的减压工序之后,真空隔热板30具有:在图15的(B)所示那样的端部进行斜切后而得到的凹陷部33。真空隔热板30设置有:将第1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至少一方进行切割而得到的凹陷部33。这种情况下,耳部41被折返于第2表面32侧而被粘接。第2部件52形成凹陷部33的形状。另外,第2部件52设置在比第1部件51更靠近凹陷部33侧、亦即比第1部件51更接近于凹陷部33的位置。即便如此,也能够发挥出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虽未详细图示,但在冷藏室门111、112、蔬菜室门121、制冰室门131、小冷冻室门141、以及冷冻室门151的边缘部设置有:防露水用的未图示的去露水用加热器。而且,替换去露水用加热器,也可以设置供比较的高温的制冷剂流动的配管部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真空隔热板30设置在各门111、112、131、141、以及151。另外,也可以将真空隔热板30设置在将蔬菜室12、与制冰室13及小冷冻室14分隔开的隔热分隔件。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但是,上述这些各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示而已,并非意欲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要旨,并且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
所述隔热材料具备凹陷部,在将所述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所述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
所述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
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侧的位置。
2.一种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
所述隔热材料具备凹陷部,在将所述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所述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
所述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
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时,通过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压缩性之差,来形成所述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以所述隔热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一半以上的尺寸而配置在所述第2表面,
在所述隔热材料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重叠的部分处,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沿所述厚度方向被层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具备: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低的第3部件,所述第3部件设置在:所述第1表面那一侧、且是与所述凹陷部相邻接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件具有:在所述凹陷部的周围对所述第1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第1部分;以及对所述第2部件进行覆盖的第2部分,
所述第1部分的刚性高于所述第2部分的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被接合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件与所述芯材的所述第2表面那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起来。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箱具备:具有隔热性且在内部具有储藏室的隔热箱体,
在构成所述隔热箱体的隔热壁之中构成侧面及背面的隔热壁的至少一方构成为:在内部设置有隔热材料,
所述隔热材料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为板状,
所述隔热材料具备凹陷部,在将所述板状的表面之中的一侧作为第1表面并将另一侧作为第2表面的情况下,至少使所述第1表面凹陷来形成所述凹陷部,
所述芯材具有:第1部件;以及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
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侧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10.一种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是下述的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即,该隔热材料具有使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并通过将芯材收容于具有气密性的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而构成,
所述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芯材形成工序,在该工序中,相对于第1部件来配置由压缩性比所述第1部件更高的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由此形成板状的芯材;以及
减压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芯材收容于外包件且将所述外包件内进行减压,
在所述减压工序后,所述第2部件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并且,所述第2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侧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比所述第1部件靠向所述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CN202011144523.5A 2019-12-20 2020-10-23 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007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9992 2019-12-20
JP2019229992A JP7407588B2 (ja) 2019-12-20 2019-12-20 断熱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冷蔵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7956A CN113007956A (zh) 2021-06-22
CN113007956B true CN113007956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38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4523.5A Active CN113007956B (zh) 2019-12-20 2020-10-23 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07588B2 (zh)
CN (1) CN11300795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7556A (ja) * 2004-01-26 2005-08-04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断熱材の整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01216A (zh) * 2010-09-14 2012-04-0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真空绝热材料的冰箱
CN102639949A (zh) * 2010-03-04 2012-08-15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槽式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31234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及び冷蔵庫用の真空断熱材
WO2016163250A1 (ja) * 2015-04-07 2016-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及び冷蔵庫の製造方法
JP2017072185A (ja) * 2015-10-07 2017-04-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機器
JP2018053920A (ja) * 2016-09-26 2018-04-0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CN110296573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件以及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的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8151B2 (ja) 2001-11-14 2004-07-28 日本グラスファイバー工業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76726A (ja) 2003-08-29 2005-03-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真空断熱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01922A (ja) 2008-06-18 2010-01-0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断熱箱体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5337681B2 (ja) 2009-12-08 2013-11-06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5492685B2 (ja) 2010-07-06 2014-05-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KR20150106306A (ko) 2014-03-11 2015-09-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7556A (ja) * 2004-01-26 2005-08-04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断熱材の整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39949A (zh) * 2010-03-04 2012-08-15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槽式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1216A (zh) * 2010-09-14 2012-04-0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真空绝热材料的冰箱
WO2013031234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及び冷蔵庫用の真空断熱材
WO2016163250A1 (ja) * 2015-04-07 2016-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及び冷蔵庫の製造方法
CN106052251A (zh) * 2015-04-07 2016-10-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以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JP2017072185A (ja) * 2015-10-07 2017-04-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機器
JP2018053920A (ja) * 2016-09-26 2018-04-0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CN110296573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件以及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9172A (ja) 2021-07-01
JP7407588B2 (ja) 2024-01-04
CN113007956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4338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WO2012004901A1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KR102037044B1 (ko) 진공단열패널을 이용한 단열박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1099566A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冷蔵庫
CN104870919B (zh) 冰箱隔热箱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冰箱
WO2013084656A1 (ja) 冷蔵庫
JP2005299972A (ja) 冷蔵庫
CN113007956B (zh) 隔热材料、冰箱、以及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TWI622747B (zh) refrigerator
US20180259243A1 (en) Refrigerator
CN107869878B (zh) 真空隔热部件及冰箱
CN111503962A (zh) 冰箱及真空隔热板
JP7139480B2 (ja) 冷蔵庫
JP6558874B2 (ja) 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CN109028739B (zh) 冰箱
JP2013024440A (ja) 冷蔵庫
JP5401422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12032014A (ja) 冷蔵庫
JP6545249B2 (ja) 断熱箱体および断熱扉並びに冷蔵庫
JPH11159950A (ja)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
JP2017002949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機器
JP5886017B2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15001290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JP2015200361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13053819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