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4619A - 空调机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4619A
CN112984619A CN202010329958.0A CN202010329958A CN112984619A CN 112984619 A CN112984619 A CN 112984619A CN 202010329958 A CN202010329958 A CN 202010329958A CN 112984619 A CN112984619 A CN 112984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frost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99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村浩伸
丰田浩之
米田广
吉川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984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空调机(100)具备室内机(20)及室外机(30)。室外机(30)具备室外换热器(8)和向室外换热器(8)送入空气的室外风扇(10)。空调机(100)还具备控制室外风扇(10)的控制部K(37)。就控制部K(37)而言,在制热运转中,响应满足了第一条件的情况,控制为开始除霜运转,并且在开始除霜运转前响应满足了与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条件的情况,控制为使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反转。

Description

空调机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机以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冬季的制热运转中,霜附着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伴随霜的增长而结霜的部分成为热阻,并且增长后的霜层成为通风阻力。由此,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制热能力降低。
因此,一般的空调机将热泵循环从制热循环切换到制冷循环来进行除霜运转,在霜融化后再次切换到制热循环,进行制热运转。在除霜运转中,从制热循环切换到制冷循环,并且使室内机的室内风扇停止,从而室内的温度降低,有舒适度暂时受损的担忧。
以提供一种不使制热运转停止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除霜的空气调节装置作为目的,公知有日本特开2017-40423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以下结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在箱体具备一对室外换热器、送风机、控制送风机的室外侧控制部、压缩机、以及驱动压缩机的燃气发动机,并在冷却燃气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设有一对散热器,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与室外换热器并列地配置有散热器,在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时,由室外侧控制部控制送风机,以便在从散热器侧朝向室外换热器侧的方向上送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0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而完成的,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以及该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能够使霜在室外换热器上的附着分散,从而能够扩大至进行除霜运转为止的制热运转时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公开中,鉴于上述课题,提供一种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及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室外换热器,其配备于室外机;室外风扇,其配备于室外机,且向室外换热器送入空气;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室外风扇,并且还具有下述特征。
就控制部而言,制热运转中,响应在满足了第一条件的情况,控制为开始除霜运转,并且在开始除霜运转前响应满足了与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条件的情况,控制为使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反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霜在室外换热器上的附着分散,从而能够扩大至进行除霜运转为止的制热运转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遥控控制器(以下简称作遥控器。)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所执行的、伴随除霜运转进行的制热运转控制的流程图。
图5的(A)是说明在室外风扇正转时霜附着于室外换热器的翅片的方式的简图,(B)是说明在从该状态起使室外风扇反转后的情况下霜附着于室外换热器的翅片的方式的简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空调机所执行的、伴随除霜运转进行的制热运转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切换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时的压缩机转速的控制方法的时序图。
图8是说明室外风扇的正转时及反转时的风速分布特性的差异的说明图。
图中:
1—压缩机,1a—压缩机马达,2—储能器,3—四通阀,4—室内换热器,5—室内风扇,6—室内风扇用驱动马达,7—膨胀阀,8—室外换热器,9—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10—室内风扇,1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20—室内机,20a—遥控器信号收发部,21—左右风向板用马达,22—上下风向板用马达,23—拍摄部,24—环境检测部,24a—室内温度传感器,24b—湿度传感器,24c—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25—室内控制电路,25a—存储部,25b—室内控制部,30—室外机,36—室外温度传感器,37—室外控制电路,37a—存储部,37b—室外控制部,40—遥控器,100—空调机,Q—制冷剂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在下文中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附图中,同一符号表示同一或者相当的部分。
〈空调机的结构〉
图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的室内机20、室外机30以及遥控器40的主视图。空调机100是通过使制冷剂在冷冻循环(热泵循环)内循环来进行空气调节的设备。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设置于室内(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的室内机20、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30、以及由使用者操作的遥控器40。
室内机20具备遥控器信号收发部20a。遥控器信号收发部20a通过红外线通信等,在与遥控器40之间收发运转指令、停止指令、设定温度的变更指令、运转变更指令等预定的信号。
室内机20与室外机30配合来实施室内(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的空气调节。此外,虽在图1中省略,但室内机20与室外机30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并且经由通信线连接。
<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
图2是示出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Q的说明图。此外,图2的实线箭头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以下,参照图2来以制热运转时的动作为中心说明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
室外机30具备压缩机1、储能器2、四通阀3、膨胀阀7、室外换热器8、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电动机)9、室外风扇10以及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室内机20具备室内换热器4、室内风扇5以及室内风扇用驱动马达6。
室内换热器4是在流通于未图示的导热管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室内风扇5例如是圆筒状的横流风扇,通过室内风扇用驱动马达6的驱动而工作。
压缩机1是通过未图示的压缩机马达的驱动来压缩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喷出的设备。储能器2设为用于存积过渡时的液体回流,将制冷剂调整至适度的干燥度。四通阀3是根据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膨胀阀7具有对由“冷凝器”(在制热循环的情况下是室内换热器4)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功能。此外,在膨胀阀7中减压后的制冷剂被引导至“蒸发器”(在制热循环中是室外换热器8)。室外换热器8是在流通于其导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10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
室外风扇10是通过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驱动来向室外换热器8送入外部空气的风扇,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8的附近。在通常的制热运转时,室外风扇10通过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驱动而向正方向P旋转,来获取外部空气,并将所获取到的外部空气送入到室外换热器8。在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并且在制热运转中,室外风扇10响应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通过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反向驱动而向与通常运转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N旋转,使外部空气向与通常时相反的方向通过室外换热器8。
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安装于室外换热器8的入口附近的制冷剂配管,检测制冷剂温度。为了判定用于使室外风扇10反转的条件是否成立,而使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
空调机100还构成为包括控制装置12。如图2中虚线所示,控制装置12与压缩机1、四通阀3、室内风扇用驱动马达6、膨胀阀7、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以及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连接,并控制它们。
在制热运转时,为了将室内换热器4用作“冷凝器”,并将室外换热器8用作“蒸发器”,如图2的箭头所示,利用控制装置12使封入在循环内的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四通阀3、室内换热器4、膨胀阀7、室外换热器8、四通阀3、储能器2以及压缩机1的顺序循环。由此,在室内机20中,通过向室内换热器4供给在压缩机1中变成高温高压后的制冷剂气体,并由驱动马达6驱动室内风扇5,来利用制冷剂的冷凝热向室内吹出高温的暖风,从而进行制热。在室外机30中,通过由膨胀阀7对在室内换热器4中冷凝液化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将其供给到室外换热器8,并且由驱动马达9驱动室外风扇10,来在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此时的制冷剂的汽化热作为制热的热源。
在制热运转中,在控制装置12中,若外部空气温度变低,则以能够确保与制冷剂之间的换热温度差的方式调整膨胀阀7的开度,由此向室外换热器8供给的制冷剂温度变低。因此,因外部空气温度,在室外换热器8的导热面上附着霜。上述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通过监视向室外换热器8供给的制冷剂温度,来间接地检测与制冷剂温度对应的霜的附着状态。
在制热运转中,控制装置12根据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的霜的附着状态来进行除霜运转。在除霜运转时,控制装置12将热泵循环从制热循环切换到制冷循环,使室内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工作,并使室外换热器8作为“冷凝器”工作。控制装置12还使室内机20的室内风扇用驱动马达6的驱动停止,并且还使室内风扇5停止。在除霜运转时,典型地还使室外风扇10停止。
此外,图2中,为便于说明,在室内机20及室外机30的外侧描绘出控制装置12。然而,控制装置12可以被包括在室内机20及室外机30的任一方中,也可以如在下文中参照图3说明那样,分别作为室内机20的控制部和室外机30的控制部而分散地安装于室内机20及室外机30。
<空调机的功能结构>
图3是空调机100的框图。图3所示的室内机20还具备拍摄部23、环境检测部24、以及室内控制电路25。
拍摄部23拍摄室内(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具备CCD传感器(Charge CoupledDevice)、CMOS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拍摄元件。基于拍摄部23的拍摄结果,由室内控制电路25检测在室内的人(室内人)。通过检测在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内存在的人,能够根据人在室内的时间、人存在的有无、人数、位置、活动量来控制各运转、或者控制维护运转的实施。
环境检测部24具有检测室内的状态、室内机20的设备状态的功能,并具备室内温度传感器24a、湿度传感器24b、以及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24c。室内温度传感器24a是检测室内(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的温度的传感器。湿度传感器24b是检测室内(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的空气的湿度的传感器。室内换热器温度传感器24c是检测室内换热器4的温度的传感器,其设置于室内换热器4。
虽未图示,但室内控制电路25构成为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各种接口等的电子电路。而且,读取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并将其在RAM中展开,从而CPU执行各种处理。
如图3所示,室内控制电路25具备存储部25a和室内控制部25b。除预定的程序之外,在存储部25a中存储有拍摄部23的拍摄结果、环境检测部24的检测结果、以及经由遥控器信号收发部20a接收到的数据等。室内控制部25b基于存储在存储部25a中的数据来执行预定的控制。
室外机30还具备压缩机马达1a、室外温度传感器31、以及室外控制电路37。室外温度传感器31是检测室外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的传感器,其设置于室外机30的预定部位。此外,虽在图3中省略,但室外机30还具备检测压缩机1的吸入温度、喷出温度、喷出压力等的各传感器。图2所示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还与室外控制电路37连接。向室外控制电路37输出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31及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在内的各传感器的检测值。
虽未图示,但室外控制电路37构成为包括CPU、ROM、RAM、各种接口等的电子电路,并经由通信线而与室内控制电路25连接。如图3所示,室外控制电路37具备存储部37a和室外控制部37b。除预定的程序之外,在存储部37a中存储有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36和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在内的各传感器的检测值、以及用于进行各种控制的设定值。室外控制部37b基于存储在存储部37a中的数据来控制压缩机马达1a、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以及膨胀阀7等。
以下,将室内控制电路25及室外控制电路37集中地记载为“控制部K”。此外,图3所示的控制部K与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12对应。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K控制该空调机100的制热运转的执行。并且,在制热运转中,控制部K通过控制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驱动来控制室外风扇10的旋转。
如上所述,若在制热运转中外部空气温度变低,则在室外换热器8的导热面上附着霜。附着于室外换热器8的霜在翅片上增长,并逐渐变厚。伴随霜的增长而结霜的部分成为热阻,并且增长后的霜层成为通风阻力,最终将翅片间封堵。由此,室外换热器8的换热性能降低,制热能力降低。因此,通常,控制部K在制热运转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除霜运转。
在除霜运转中,热泵循环从制热循环被切换到制冷循环。并且,室内机20的室内风扇5停止。因此,室内的温度降低,有舒适度暂时受损的担忧。因此,若能够扩大从开始结霜起至变成需要除霜运转的程度的霜的附着状态为止的期间,则能够减少除霜运转的频度、比例,从而能够期待舒适度的大幅度提高。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与使上述的除霜运转开始的条件相独立地,在除霜运转前的制热运转中,在预定条件成立了的情况下,通过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来扩大至需要上述的除霜运转为止的制热运转时间。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意在扩大制热运转时间的本实施方式的制热运转时的控制。
<空调机的制热运转时的控制>
以下,参照图4,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所执行的、伴随除霜运转进行的制热运转控制。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所执行的、伴随除霜运转进行的制热运转控制的流程图。此外,对图4所示的控制由控制部K执行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由室内控制部25b主要执行,也可以由室外控制部37b主要执行。
若向空调机100供电,则首先移至停止状态,等待指令,并响应来自遥控器40的运转指令而开始预定的运转模式中的运转。并且,空调机100响应来自遥控器40的停止指令而再次移至停止状态。空调机100还响应来自遥控器40的运转模式的指令来切换运转模式。在接受到来自遥控器40的制热运转的运转指令的情况下,从步骤S100起开始图4所示的控制。此外,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以说明制热运转时的控制为主要目的,并且应留意的是,省略了用于进行运转模式的切换及运转停止的控制、制冷等制热以外的运转模式时的控制。
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K使室内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使室外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来开始制热运转。在步骤S102中,在制热运转中,控制部K利用安装于室外换热器8的入口附近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来监视制冷剂温度,并判定制冷剂温度是否降低到预先定义的霜附着的预定阈值温度以下。
上述的使除霜运转开始的条件以及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均基于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对制冷剂温度的监视来进行。此处,规定开始除霜运转的条件的阈值温度记载为第一阈值温度,在步骤S102中进行比较的阈值温度记载为第二阈值温度。
此外,在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结霜的检测机构,使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来说明,但仅是结霜的检测方法(除直接检测之外,还包括根据间接的信息进行判断来检测的方法。)的一例,能够检测霜的附着、附着量以及附着程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室外换热器8安装温度传感器,根据室外换热器8的温度以及低温状态的持续时间来检测结霜,并且也可以根据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运转电流等信息来检测结霜,并且,由于用于使室外风扇10旋转的负荷根据通风阻力变化而变化,所以也可以求出该负荷来检测结霜。并且,也可以在检测时考虑外部空气温度等信息。另外,可以用制冷剂温度的计测时刻的一个值来判断,也可以设为多个计测时刻的制冷剂温度的平均值、持续时间来判断。
在步骤S102中,在判定为制冷剂温度比第二阈值温度高的期间(否的期间)内,循环步骤S102。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在判定为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情况(是)下,控制前进到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K将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维持为正转P直至经过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在经过预定时间后的步骤S104中,控制部K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并以反转N进行旋转。通过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来使外部空气流过室外换热器8的方向反转。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反转例如通过反向驱动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来进行。此时,控制部K优选暂时使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驱动停止,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停止,或者等待旋转速度充分地降低,之后开始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反向驱动。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K利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来监视制冷剂温度,并判定制冷剂温度是否降低到预先定义的开始除霜运转的第一阈值温度以下。在步骤S105中,在判定为制冷剂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温度的期间(否的期间)内,循环步骤S105。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在判定为制冷剂温度为第一阈值温度以下的情况(是)下,控制前进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K将热泵循环从制热循环切换到制冷循环,使室内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使室外换热器8作为“凝宿器”发挥功能,来开始除霜运转,实施除霜运转直至霜充分融化。此外,在除霜运转中,典型地,室外风扇10停止,但不阻碍旋转。若步骤S106的除霜运转结束,则返回到步骤S101,控制部K再次将热泵循环从制冷循环切换到制热循环,再开始制热运转。
以下,参照图4及图5来说明上述的制热运转中的霜附着于室外换热器8的方式。图5的(A)及(B)示出构成室外换热器8的导热管13以及翅片14的一部分,如图5的(A)所示,在制热运转中,霜15附着于翅片14。图5的(A)示出室外风扇10正转时的霜的附着方式,图5的(B)示出在图5的(B)所示的状态下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后的霜的附着方式。图5的(A)的箭头示出室外风扇10正转时的风向16P,图5的(B)的箭头示出室外风扇10反转时的风向16N。
在图4的步骤S102中,即使使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来检测霜的附着,在步骤S103中,室外风扇10也维持正转直至在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结霜后经过预定时间。由此,在邻接的翅片14彼此的缝隙未由霜15完全封堵的范围内,能够如图5的(A)所示地使一定量的霜15附着。此处,维持正转的预定时间设定为在假定的预定条件下翅片14彼此的缝隙未由霜15完全封堵的程度的适当时间即可。
在由导热管13及翅片14构成的室外换热器8中,上风侧更促进换热,从而如图5的(A)所示,霜15偏向地附着于风向16P的上风侧。此时,在上风侧的翅片14中,霜15附着,伴随霜增长而热阻变大,但在下风侧,霜15的影响比上风侧小,优选为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只要在上风侧,确保邻接的翅片14彼此的缝隙不会由霜15封堵即可,风流动,就能够将下风侧的翅片14用作导热面。因此,能够抑制室外换热器8的换热性能的降低。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在使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霜的附着后,在步骤S103中,若经过预定时间的条件成立,则利用控制部K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通过从正转时的风向16P变化到反转时的风向16N,则如图5的(B)所示,能够使霜15B附着于反转时的风向16N的上风侧(正转的相反侧)。此时,由于上述的步骤S103的预定时间设定为能够确保邻接的翅片14彼此的缝隙,所以在使室外风扇10反转后,能够促进风向16N的上风侧的翅片14的导热面的换热。因此,能够抑制位于风向16N的下风侧的霜15A的进一步的增长,同时能够使霜15B附着于风向16N的上风侧的翅片14。
之后,霜15B逐渐地增长而热阻增加,并且邻接的翅片14彼此的缝隙也变小,从而通常,室外换热器8的换热性能的降低也变大,与此相伴随地制冷剂温度也降低。若在步骤S105的判定中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计测到的制冷剂温度为第一阈值温度以下,则检测到霜的附着状态成为预定基准的状态,进行除霜运转。
此外,例如,在省略图4的流程图的步骤S102~S104而一如既往地不进行室外风扇10的反转的情况下,附着于图5的(A)的上风侧的翅片14的霜15增长超过一定量。在该情况下,邻接的翅片14彼此的缝隙被封堵,风无法流动,霜尚未增长的下风侧的翅片14的导热面未被充分利用,在该状态下,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的温度为进行除霜运转的第一阈值温度以下,从而进行除霜运转。
如上所述,在制热运转中,通过从检测室外换热器8中的霜的附着起,控制使室外风扇10反转的时机,首先,如图5的(A)所示,在室外风扇10正转时,能够使霜15在翅片14上增长到一定量。而且,之后,通过使室外风扇10反转,如图5的(B)所示,在所附着的霜15A的相反侧,允许霜15B附着于翅片14。因此,能够继续制热运转,直至翅片14的霜15B增长,封堵翅片彼此的间隙,从而需要除霜运转。也就是说,能够扩大从制热运转开始起至除霜运转为止的制热运转时间。并且,该制热运转时间的扩大与简单地降低第一阈值温度、即简单地使除霜运转延迟直至成为比通常更高的封堵状态为止的情况不同。
并且,通常,以使在正转中性能变得良好的方式设计室外风扇10的形状、风道。然而,可知,即使是正转中的性能变得良好的室外风扇10的形状、风道的设计,反转时的性能也不会大幅度地降低。根据需要,以使在正转及反转双方中发挥性能的方式使室外风扇10的形状、风道变得最佳即可。
通过扩大至进行除霜运转为止的时间,作为结果,能够减少除霜运转次数以及除霜运转与制热运转的比例,从而能够抑制除霜运转所引起的室内的温度降低。进而,能够提高空调机100的使用者的舒适度。
<空调机的制热运转时的控制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从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起经过预定时间后,一律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另一方面,即使在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而开始结霜后,例如因直射日光射到室外机30等,也有所附着的霜暂时融化的可能性。以下,参照图6及图5来说明与所附着的霜融化的情况对应的其它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所执行的伴随除霜运转进行的制热运转控制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6,并以与图4不同的部位为中心进行说明。
与图4所示的处理相同,当在步骤S201中开始制热运转后,在步骤S202中,控制部K利用安装于室外换热器8的入口附近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来监视制冷剂温度,并判定制冷剂温度是否降低到第二阈值温度以下。在制冷剂温度并非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期间(否的期间)内,循环步骤S202。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前进到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K使对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工作,并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在步骤S204中,在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下,控制部K判定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在步骤S204中,在判定为尚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否)下,使控制向步骤S205分支。
在步骤S205中,控制部K利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1来监视制冷剂温度,并判定制冷剂温度是否保持第二阈值温度以下不变。在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期间(是的期间)内,使步骤S204循环。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制冷剂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温度的情况(否)下,使控制返回到步骤S202。此时,在制冷剂温度再次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203中,使计时器的计数复位,从最初开始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间的计数。
在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间经过了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的情况(步骤S204中是)下,控制前进到步骤S206。步骤S206之后与图4所示的步骤S104~S106相同,进行步骤S206~S208的控制。此外,在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期间以上,在翅片14附着有一定量的霜,基本不认为霜从此时开始融化,从而在与步骤S207的第一阈值温度进行比较的循环中,不需要确认预定阈值温度以下的持续。
如上所述,在步骤S204中,监视成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的持续时间,在使室外风扇10保持正转的状态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在步骤S206中控制成使室外风扇10反转。也就是说,将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作为条件,实施室外风扇10的反转。由此,如图5的(A)所示,能够使霜15在翅片14之上可靠地增长一定量。并且,在步骤S204中,在成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之前,当制冷剂温度超过第二阈值温度并且未检测到结霜的情况下,视作霜15融化,通过返回到原先的制热运转的状态,能够继续进行制热运转。
此外,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在从检测到制冷剂温度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起经过了预定时间、或者在成为第二阈值温度以下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室外风扇10反转。然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定作为反转的契机的相对于制冷剂温度的第三阈值温度,代替第二阈值温度的检测以及预定时间的计数而检测制冷剂温度为第三阈值温度以下的情况,直接进行室外风扇10的反转。
并且,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进行除霜运转之前仅进行一次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反转的情况。当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反转时,通常,存在旋转停止的期间,从而从尽量维持制热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反转的次数较少,更优选为一次。然而,也不会妨碍以比至此的实施方式短的间隔来多次反复实施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切换。这是因为:根据条件不同,有时能够期待霜的附着的进一步的分散。并且,在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从正转P反转到反转N的情况,反之亦然。
<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反转时的控制>
在至此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情况:当使室外风扇10反转时,控制部K暂时使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驱动停止,使室外风扇10的旋转停止,或者等待旋转速度充分地降低,之后开始室外风扇用驱动马达9的反向驱动。另一方面,存在室外风扇10的旋转停止的时机,一定期间的风量降低。以下,说明与伴随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反转而产生的风量的降低对应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7是说明切换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时的压缩机转速的控制方法的时序图。图7的(A)中,纵轴表示室外风扇10的风量,横轴表示时间,图7的(B)中,纵轴表示压缩机1的转速,横轴表示时间。在图7的(A)及(B)的时序图中,A点表示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切换开始的时机,B点表示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切换结束的时机。并且,风量以绝对值的方式示出,图7的(A)中,应留意的是,旋转方向以风量为零的点为界线而反转。
在参照上述的图4及图6而说明的任一实施方式,都如图7的(A)所示,在从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切换开始至结束为止的期间内,存在伴随旋转方向的反转而室外风扇10的转速暂时为零的点,从而室外风扇10所产生的风量降低。此时,室外换热器8内的制冷剂的换热量减少,从而制冷剂蒸发所产生的气相部减少,液相部增加。也就是说,在维持压缩机1的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维持制冷剂的体积流量,从而因气相部的减少,室外换热器8内的压力降低,制冷剂温度降低。由此有促进在室外换热器8上结霜的担忧。
因此,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的(B)所示地进行控制,以便在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切换开始的A点之前,降低压缩机1的转速,并在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切换结束的B点之前,使压缩机1的转速复原。由此制冷剂循环量减少,而通过降低压缩机1的转速,预先提高室外换热器8内的压力,能够抑制室外换热器8中的制冷剂温度的降低,从而能够防止促进霜的附着。此外,图7的(B)所示的压缩机1的转速期望在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切换开始时刻(A点)处降低某程度,从而降低压缩机1的转速的指令优选更早进行。此外,从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切换开始(A点)至结束(B点)为止的期间为几十秒至一分钟左右,优选尽量短。
如上所述,在开始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反转前,控制部K使压缩机1的转速降低,并且在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反转结束之前使压缩机1的转速复原到原先的转速,由此防止促进霜的附着,并且在从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切换开始A点至结束B点之间,也能够继续制热运转。
<与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对应的风速分布特性>
在至此的说明中,说明了通过室外风扇10的反转来使外部空气向与通常时相反的方向流过室外换热器8的情况。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室外风扇10的旋转方向,能够使风速分布特性变化。
图8是说明室外风扇10的正转时及反转时的风速分布特性的差异的说明图。图8的(A)示意性地描绘出正转时的风速分布特性,图8的(B)示意性地描绘出反转时的风速分布特性。
如图8的(A)及(B)所描绘,通过在正转及反转中改变风速分布特性,能够使霜的附着场所在正方向与反方向之间变化。进而,有时也能够使暂时附着的霜融化。例如,在正转中,室外换热器8中的接近室外风扇10的旋转中心的部分的通风良好,中心部分处的霜的增长比周边部分更多,但在反转中,相反地,室外换热器8的周边部分的通风良好,周边部分处的霜的增长比中心部分更多,从而在正反转中霜附着的部位能够进一步分散。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使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分散、从而能够扩大从开始结霜起至进行除霜运转为止的时间的空调机以及该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使室外风扇反转,利用来自燃气发动机的余热,并用从散热器放射出的热量来加热空气,之后将加热后的空气用于除霜运转。因此,可以说使室外风扇反转的条件与开始除霜运转的条件相同。并且,在室外机中,在除霜运转中从空气的获取口至室外换热器为止的路径上,配置有作为使来自燃气发动机的余热放射的热源的散热器,使用该热量,加热空气来进行除霜,从而需要燃气发动机、散热器以及冷却水回路,专利文献1的技术无法应用于不存在燃气发动机等的空调机。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以与开始除霜运转的条件不同的条件,在除霜运转前,实施室外风扇10的反转。除此之外,在室外机30中,在从当室外风扇10反转时获取空气的开口部(正转时的空气的喷出口)至室外换热器8为止的路径上,未配置足以使霜融化的热源,从而需求另外实施除霜运转。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热运转时的控制方法而言,在燃气发动机等无法利用余热的空调机100中,能够适当地使霜在室外换热器上的附着分散到导热面整体,从而能够扩大至进行除霜运转为止的制热运转时间。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而且也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追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并且,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机构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也可以通过设计在集成电路中等来在硬件方面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通过由汇编程序、C、C++、C#、Java(注册商标)等的传统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等记述的、处理器实现各个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来实现,并且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储存在HDD(Hard Disk Drive)、SSD(Solid State Drive)ROM、EEPROM、EPROM、闪存等存储装置、软盘、CD-ROM、CD-RW、DVD-ROM、DVD-RAM、DVD-RW、蓝光光盘、SD(注册商标)卡、MO等装置可读记录介质中,或者能够通过电通信线路而颁布。
并且,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能够安装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等可编程设备(PD)上,并且能够作为为了在PD上实现上述功能部而下载到PD的电路结构数据(比特流数据)、由用于生成电路结构数据的HDL(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VHDL(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s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Verilog-HDL等记述的数据而由记录介质分配。并且,控制线、信息线示出认为在说明上需要的控制线、信息线,不限定于示出产品上必需的所有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基本上所有的结构相互连接。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及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外换热器,其配备于上述室外机;
室外风扇,其配备于上述室外机,且向上述室外换热器送入空气;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室外风扇,
就上述控制部而言,在制热运转中,响应满足了第一条件的情况,控制为开始除霜运转,并且在开始上述除霜运转前响应满足了与上述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条件的情况,控制为使上述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调机还包括检测上述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的检测机构,上述第二条件包括在由上述检测机构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后经过了预定时间这一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调机还包括检测上述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的检测机构,上述第二条件包括在由上述检测机构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这一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检测机构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之前,且在由上述检测机构未检测到结霜的情况下,使计时器复位,该计时器对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结霜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上述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的检测机构,上述第二条件包括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预定基准的霜的附着状态这一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条件包括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预定基准的霜的附着状态这一条件,通过使上述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工作来进行上述除霜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检测上述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的检测机构包括计测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是否低于预先定义的阈值温度来检测上述结霜或者预定基准的霜的附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开始上述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反转前使压缩机转速降低,而且使压缩机转速复原直至上述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反转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室外风扇构成为风速分布特性在正转和反转中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调机具备压缩机和驱动上述压缩机的马达,
在上述室外机中,在从上述室外风扇反转时获取空气的开口部至上述室外换热器为止的路径上未配置热源。
11.一种控制方法,是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该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及室外机,并具备:
室外换热器,其配备于上述室外机;
室外风扇,其配备于上述室外机,且向上述室外换热器送入空气;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室外风扇,
上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包括以下各步骤:
在制热运转中,监视是否满足了第一条件的第一监视步骤;以及
响应满足了上述第一条件的情况并开始除霜运转的步骤,
还包括以下各步骤:
在上述除霜运转之前,监视是否满足了与上述第一条件不同的第二条件的第二监视步骤;以及
响应满足了上述第二条件的情况并使上述室外风扇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监视步骤包括以下各步骤:
监视在上述室外换热器上是否结霜的步骤;以及
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后,监视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监视步骤包括以下各步骤:
监视在上述室外换热器上是否结霜的步骤;以及
监视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的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时间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监视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热运转时检测到结霜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前,且在未检测到结霜的情况下,使计时器复位,该计时器对由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结霜的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中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监视步骤包括监视是否附着有预定基准的霜的量的步骤,通过使上述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工作来进行上述除霜运转。
CN202010329958.0A 2019-12-17 2020-04-24 空调机以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9846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7469 2019-12-17
JP2019227469A JP2021096034A (ja) 2019-12-17 2019-12-17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619A true CN112984619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4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9958.0A Pending CN112984619A (zh) 2019-12-17 2020-04-24 空调机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96034A (zh)
CN (1) CN1129846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799A (zh) * 2022-05-05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3213187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185B (zh) * 2022-02-16 2023-09-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114593502B (zh) * 2022-04-20 2024-04-26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33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器除霜运转控制方法
CN104819610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化霜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833060A (zh) * 2015-05-22 2015-08-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
CN110260493A (zh) * 2019-07-03 2019-09-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86892A (zh) * 2019-07-16 2019-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换热器化霜方法及分体式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0145A (ja) * 1986-02-25 1987-09-03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2003269772A (ja) * 2002-03-13 2003-09-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5574028B1 (ja) * 2013-07-31 2014-08-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33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器除霜运转控制方法
CN104819610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化霜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833060A (zh) * 2015-05-22 2015-08-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
US20180209677A1 (en) * 2015-05-22 2018-07-26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Defrosting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Defrost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N110260493A (zh) * 2019-07-03 2019-09-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86892A (zh) * 2019-07-16 2019-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换热器化霜方法及分体式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799A (zh) * 2022-05-05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3213187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6034A (ja)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84619A (zh) 空调机以及控制方法
JP6353998B1 (ja) 空気調和機
JP388840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6387197B1 (ja) 空気調和機
JP676854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360593B1 (ja) 空気調和機
JP607164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921514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5095955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JP713426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室外機、中継機、熱源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07110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5095954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JPH109683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17146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1002087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219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3324316A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517627A (zh)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269476B2 (ja) 冷凍装置
WO2019239493A1 (ja) 空気調和機
JP5516332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機
JPH0849936A (ja)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JPH1125771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305006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H1125771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