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4316A - 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4316A
CN113324316A CN202110185162.7A CN202110185162A CN113324316A CN 113324316 A CN113324316 A CN 113324316A CN 202110185162 A CN202110185162 A CN 202110185162A CN 113324316 A CN113324316 A CN 113324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indoor heat
control unit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51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浦雄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24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4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具备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运转控制部,所述运转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前,执行用于除去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的除霜运转直到满足结束条件,并且为了清洗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执行使所述除霜运转持续到满足规定条件为止的清洗运转,从而促进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或冻结,在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之后,执行所述制热运转。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第4931566号公报所公开的空气调节机在进行了规定时间的制热运转后,进行制冷运转,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中,水分凝结并附着在翼片上。空气调节机可以经由排水管,通过附着的水分将附着在室内热交换器上的污垢排出到室外。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第4931566号公报,由于制热运转而上升的室内温度,由于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运转而下降,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对用户带来不适感的同时,能够对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清洗的空气调节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气调节系统具备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运转控制部,所述运转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前,执行用于除去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的除霜运转直到满足结束条件,之后,通过执行清洗运转来促进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或冻结,在满足了规定条件之后,执行所述制热运转,其中所述清洗运转是为了清洗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而使所述除霜运转持续到满足所述规定条件为止。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气调节系统具备:室内热交换器;运转控制部,其在制热运转后执行用于促进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或冻结的清洗运转;指示发送部,其向具有加湿功能的设备发送使所述加湿功能开始的指令、或执行所述加湿功能的能力上升的指令中的至少一个指令,所述加湿功能是能够在所述清洗运转的执行前及执行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使配置有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的湿度上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控制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附图,对相同或等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100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100的制冷剂回路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的流程图。
参照图1和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空气调节系统100是通过使用冷冻循环(热泵循环)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空气调节的设备。空气调节系统100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110、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120和被用户操作的遥控器130。室内机110和室外机120经由制冷剂管道连接的同时,经由通信线连接。
室内机11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10和室内风扇211。室内热交换器210是在流经其传热管的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在室内热交换器210的下侧,配置有接收从室内热交换器210滴落的水的排水盘。室内风扇211是面向室内机110的吹出风路送风的风扇。
室内机110具有掌管室内机110的控制的室内控制部111。室内控制部111由包括掌管室内机110的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电子电路等构成。在室内控制部111中,CPU通过读出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并将其展开到RAM中,执行运转控制部118等的功能模块。
运转控制部118执行并控制空气调节系统100的各种运转模式(例如,制热运转、制冷运转、除霜运转等)。具体地,运转控制部118根据执行对象的运转模式,驱动室内机110的室内风扇211、风向板等,并且经由室外控制部121驱动压缩机221、室外风扇222、室外膨胀阀125、四通阀223等。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运转控制部118在制热运转前,直到满足结束条件为止,执行了用于除去室外热交换器220的结霜的除霜运转后,通过执行清洗运转来促进对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在满足了规定条件后执行制热运转,其中该清洗运转是为了清洗室内热交换器210而使除霜运转持续到满足规定条件为止。
室内控制部111与遥控器收发部112、环境检测部113、室内风扇马达114、风向板用马达115等连接。遥控器收发部112通过无线通信与遥控器130之间发送和接收各种信号。环境检测部113包括多个传感器(例如,室温传感器131、湿度传感器132和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3)。室温传感器131检测室内的温度(室温)。湿度传感器132检测室内空气的湿度。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3检测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这些传感器例如是热敏电阻。
室内风扇马达114驱动室内风扇211。在室内机110中,经由空气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气与流经传热管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后,被引导到吹出风路。流经吹出风路的空气,被风向板引导,经由空气吹出口被吹出至室内。风向板用马达115变更风向板的朝向,从而变更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室外机120包括室外热交换器220、压缩机221、室外风扇222、室外膨胀阀125、四通阀223等。室外热交换器220是在流经其传热管的制冷剂和从室外风扇222送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压缩机221是压缩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排出的设备。室外风扇222是以使室外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20的方式进行送风的风扇。室外膨胀阀125具有对“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220及室内热交换器210的一方)中凝结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功能。在室外膨胀阀125中被减压的制冷剂被引导至“蒸发器”(室外热交换器220和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另一方)。
四通阀223是根据空气调节系统100的运转模式而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如图2的实线箭头所示,在制热运转时,在压缩机221、室内热交换器210(冷凝器)、室外膨胀阀125以及室外热交换器220(蒸发器)经由四通阀223以环状依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循环。
如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在除霜运转时或制冷运转时,在压缩机221、室外热交换器220(冷凝器)、室外膨胀阀125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0(蒸发器)经由四通阀223以环状依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循环。除霜运转是在制热运转中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为0°以下),为了融化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220上的霜而使制冷剂的流动反转的运转模式。一般来说,在制冷运转时,室内风扇211和室外风扇222被驱动,而在除霜运转时,室内风扇211和室外风扇222不被驱动而停止。
室外机120具有掌控室外机120的控制的室外控制部121。室外控制部121与室内控制部111同样地由电子电路等构成。室外控制部121与环境检测部122、压缩机马达123、室外风扇马达124、室外膨胀阀125等连接。环境检测部122包括多个传感器(例如,外部气温传感器141、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2、排出传感器143)。外部气温传感器141检测室外的温度(外部气温)。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2检测室外热交换器220的温度。排出传感器143检测压缩机221的吐出温度、吐出压力等。这些传感器例如是热敏电阻。压缩机马达123驱动压缩机221。室外风扇马达124驱动室外风扇222。
参照图3,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100中执行的制热运转。室内控制部111在判断为满足了制热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开始图3所示的处理。例如,在从遥控器130接收到制热开始指令的情况下,或者达到了预约设定的制热开始时间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11判断为满足了制热开始条件。
如图3所示,室内控制部111开始制热运转(S301)。由此,在上述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循环,并且通过驱动室内风扇211、室外风扇222等,室内被室内机110加热。接着,室内控制部111判断是否满足了制热结束条件(S303)。例如,在从遥控器130接收到制热结束指令的情况下,或者达到了预约设定的制热结束时间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11判断为满足了制热结束条件。
在不满足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303:否),室内控制部111判断是否满足了除霜开始条件(S305)。例如,室内控制部111经由室外控制部121获取由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2检测到的室外热交换器220的温度。在所获取的室外热交换器220的温度为0度以下的情况下,由于在室外热交换器220中发生结霜的可能性较高,所以室内控制部111判断为满足了除霜开始条件(S305:是)。在不满足除霜开始条件的情况下(S305:否),室内控制部111将处理返回到S303,使制热运转继续。
在满足除霜开始条件的情况下(S305:是),运转控制部118开始除霜运转(S307)。由此,在室内风扇211及室外风扇222被停止的状态下,在上述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由于在制冷剂回路Q中成为冷凝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20的温度上升,因此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20的霜融化并从室外机120排出。
接着,室内控制部111判断是否满足了除霜结束条件(S309)。例如,在由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2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220的温度为比0度高的规定温度(例如5度)以上、且规定温度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11判断为满足了除霜结束条件(S309:是)。在未满足除霜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309:否),室内控制部111将处理返回至S309,使除霜运转继续。
在满足除霜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309:是),运转控制部118在持续除霜运转的状态下,开始清洗用风扇驱动(S31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满足了除霜结束条件后持续的除霜运转称为清洗运转。清洗运转持续至满足后述的清洗完成条件。清洗用风扇驱动是在清洗运转时执行室内风扇211的低速旋转和室外风扇222的旋转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由此,在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被循环的状态持续,并且室内风扇211和室外风扇222的至少一方进行旋转。
在包括清洗运转在内的除霜运转中,在制冷剂回路Q中成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下降。当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周围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会凝结在室内热交换器210上。进而,如果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为0度以下,则周围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冻结在室内热交换器210上。运转控制部118在执行清洗运转的期间内,为了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执行使室外风扇222旋转的控制、以及使室内风扇相比制冷运转时以更低速旋转的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通过室内风扇211低速旋转,包含了水蒸气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210,因此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被促进。通过室外风扇222旋转,冷却用的外部空气被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20。由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20的热交换中制冷剂被高效地冷却,能够使返回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制冷剂进一步低温化,因此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被促进。如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0中冷凝或冻结的水分被用于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清洗。
另外,室内风扇211的低速旋转优选为从室内机110向室内送风的空气及其温度是在位于室内的用户感受不到的程度的风量及风速,作为一个例子,1分钟旋转100~200左右。假定,在制热运转中执行的除霜运转中,如果室内风扇211高速旋转,则成为在寒冷期进行实质的制冷运转。这样一来,被输送到室内的冷风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适的感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室内风扇211比制冷运转时以更低的速度旋转,能够抑制冷风被输送到室内,抑制对用户带来不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洗用风扇驱动(S311)中,室内风扇211和室外风扇222开始旋转。替代地,在清洗用风扇驱动(S311)中,可以仅室内风扇211以低速开始旋转,也可以仅室外风扇222开始旋转。室外风扇222的旋转速度可以是与制冷运转时相同的速度,也可以比制冷运转时慢。
接着,室内控制部111判断是否满足了清洗完成条件(S313)。在到达假定为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清洗发生了充分的水分量的冷凝或冻结的规定时机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11判断为满足了清洗完成条件(S313:是)。在不满足清洗完成条件的情况下(S313:否),室内控制部111使处理返回到S313,继续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210的除霜运转。
例如,在室内控制部111中存储有清洗控制表。在清洗控制表中,设定有与室温和湿度的组合对应的露点温度和冷却时间。具体地,露点温度根据已知的空气线图,根据室温和湿度的组合来设定。作为冷却时间,在对应的露点温度以下的条件下,设定有能够产生冷凝或冻结的充分的水分量以清洗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却时间。
在S313中,室内控制部111参照清洗控制表,确定与由室温传感器131检测出的室温和由湿度传感器132检测出的湿度的组合对应的露点温度和冷却时间。当由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3检测到的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处于露点温度以下的状态时,室内控制部111测量该状态的持续时间。室内控制部111在测得的持续时间达到冷却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了清洗完成条件(S313:是)。
在满足清洗完成条件的情况下(S313:是),运转控制部118结束除霜运转及清洗用风扇驱动(S315),与S301同样地开始制热运转(S317)。由此,再次开始由于除霜运转而被中断的制热运转。当室内热交换器210上附着有冰或霜时,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由于制热运转而上升,冰或霜融化后变成水。室内热交换器210的表面所产生的水,冲洗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污垢,落在排水盘上,经由排水管排出。
在步骤S317的执行后,室内控制部111将处理返回到S303。另外,在满足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303:是),运转控制部118结束制热运转(S319)。在S319的执行后,室内控制部111结束图3所示的处理。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室内控制部111执行图3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但也可以由室外控制部121执行图3所示的处理,也可以由室内控制部111和室外控制部121分担执行图3所示的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参照通用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实质上共同的功能的结构和处理,并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400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控制表500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的流程图。
参照图4,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400的整体结构。空气调节系统400包括室内机110、室外机120、遥控器130以及加湿器410。本实施方式的加湿器410与室内机110设置在同一室内。即,加湿器410具有使配置了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室内的湿度上升的加湿功能。另外,加湿器410具有检测配置了加湿器410的室内的空气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411和用于与室内机110进行无线通信的作为接口的通信部。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10中未设置湿度传感器132。室内机110具有作为接口的通信部401,该通信部401用于通过有线或无线(例如LAN、Bluetooth(注册商标)、红外线通信等)与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在室内控制部111中,CPU通过读出ROM中存储的程序并将其展开至RAM,从而执行运转控制部118、指令发送部402等的功能模块。指令发送部402在执行清洗运转前及执行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向具有能使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室内的湿度上升的加湿功能的设备(例如加湿器410)发送使加湿功能开始的指令、或执行加湿功能的能力上升的指令中的至少一个指令。
如图5所示,在室内控制部111的ROM中存储有动作控制表500。动作控制表500根据由加湿器检测到的湿度,确定在空气调节系统400中执行的清洗控制。例如,在动作控制表500中存储有与加湿器的检测湿度对应的空气调节控制和加湿指令控制。空气调节控制是空气调节机(室内机110和室外机120)的运转控制。加湿指令控制是指示加湿器的控制。基于动作控制表500的清洗控制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参照图6,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空气调节系统400中执行的制热运转。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相同,室内控制部111在判断为满足了制热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开始图6所示的处理。如图6所示,在不满足制热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303),室内控制部111判断是否满足了清洗开始条件(S601)。例如,在从上次的清洗运转起算的运转时间或经过时间超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11判断为满足了清洗开始条件(S601:是),进行以下的处理。
室内控制部111执行空气调节控制以及加湿指令控制(S603、S605)。具体地,室内控制部111与作为预先指定的加湿器或作为位于室内机110的附近的加湿器的加湿器410进行无线通信,获取由湿度传感器411检测到的室内的湿度。运转控制部118参照动作控制表500,确定与所获取的湿度对应的空气调节控制并执行。指令发送部402参照动作控制表500,确定与所获取的湿度对应的加湿指令控制并执行。
根据图5所例示的动作控制表500,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为70%以上的情况下,作为空气调节控制执行“开始清洗运转”。即,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运转同样地,运转控制部118在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Q中使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循环,从而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在该清洗运转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执行室内风扇211的低速旋转及室外风扇222的旋转中的至少一方。此外,在室内的湿度为70%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加湿指令控制被确定为“无”,因此指令发送部402不向加湿器410发送指令。这样,在室内的湿度非常高的情况下,由于使室内热交换器210冷凝或冻结所需的充分的水分量被包含在室内的空气中,因此不对加湿器410发出指令而开始清洗运转。
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在65%以上且不足70%的情况下,作为空气调节控制执行“开始清洗运转”,作为加湿器指令控制执行“指示最大输出加湿器”。由此,运转控制部118在开始清洗运转的同时,指令发送部402向加湿器410发送以最大输出驱动加湿器功能的指令。接收到该指令的加湿器410若未执行加湿功能,则开启加湿功能并以最大输出驱动加湿功能,若执行加湿功能,则使加湿功能的输出上升至最大输出。这样,在室内的湿度高的情况下,通过加湿器410的加湿运转,一边使室内的湿度上升一边执行清洗运转,由此可以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此外,接收到指令的加湿器410例如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或清洗运转结束之前,以最大输出驱动加湿功能。
在检测到的室内的湿度为55%以上且不足65%的情况下,作为空气调节控制,执行“在经过待机时间后,开始清洗运转”,作为加湿指令控制,执行“指示最大输出加湿”。由此,指令发送部402将加湿功能以最大输出驱动的指令发送到加湿器410。接收到该指令的加湿器410以最大输出开始驱动加湿功能,另一方面,清洗运转在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后开始。这样,在室内的湿度为标准的情况下,在通过加湿器410的加湿运转使室内的湿度上升之后执行清洗运转,从而在清洗运转时可以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冷凝或冻结。
但是,在检测到的室内的湿度为55%以上且不足70%的情况下,若在加湿器410中没有加湿用的储存水,则空气调节控制被确定为“开始清洗运转”,另一方面,加湿指令控制被确定“无”,因此不对加湿器410发出指令而开始清洗运转。这样,在室内的湿度高或为标准的情况下,如果是加湿器410中没有加湿用的储存水而不能进行加湿运转的状态,就不执行加湿器410的加湿运转而开始清洗运转。
在检测到的室内的湿度不足55%的情况下,空气调节控制被确定为“不执行清洗运转”,因此运转控制部118不开始清洗运转,指令发送部402不向加湿器410发送指令。这样,在室内的湿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即使进行加湿器410的加湿运转,由于在清洗运转时也难以使室内热交换器210产生充分的水分量的冷凝或冻结,因此清洗运转及加湿运转均不被执行。
在执行S605之后满足清洗完成条件的情况下(S313:是),开始制热运转(S317)。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冰或霜融化,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污垢被冲洗。以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3)相同。另外,在不满足清洗开始条件的情况下(S601:否),室内控制部111将处理返回到S303,继续制热运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室内机110控制空气调节机的清洗运转和加湿器的加湿运转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400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的空气调节系统400包括服务器420。服务器420是包括CPU、ROM、RAM、HDD等的计算机,经由网络与室内机110和加湿器410连接。
在本变形例中,服务器420的CPU通过执行HDD中存储的程序,作为与指令发送部402相同的指令发送部701发挥功能。在图4所示的处理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指令发送部402执行的处理通过指令发送部701被执行。由此,使加湿器410执行加湿的指令从服务器420被发送到加湿器410。这样,图4所示的处理也可以分散在多个电子设备中执行,也可以由一个电子设备(例如,室内机110、服务器420等)执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清洗运转时以最大输出的加湿功能驱动加湿器410的情况,但是使加湿器410执行的加湿运转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加湿器410可以被控制为通过对应于室内湿度的输出、执行时间等来驱动加湿器功能。加湿运转的执行时机不限于与清洗运转的开始同时,只要是清洗运转的开始前及执行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室内机110可以具有湿度传感器132。在这种情况下,代替由湿度传感器411检测到的湿度,也可以基于由湿度传感器132检测到的湿度来执行空气调节控制和加湿指令控制(S603、S605)。也可以基于湿度传感器132、411两者检测到的湿度来执行空气调节控制和加湿指令控制(S603、S605)。例如,由湿度传感器411检测到的湿度和由湿度传感器132检测到的湿度之间的差越大,加湿器410可以控制成以更高的输出来驱动加湿功能。
(第三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800的电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8所示,空气调节系统800是多个室内机110连接于一个室外机120的、所谓的多空调。在空气调节系统800中,将多个室内机110控制为相同的运转模式(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等),能够同时对多个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在以往的多空调中,如果在一个室内机110中执行清洗运转,则剩余的室内机110中也执行清洗运转,配置有剩余的室内机110的多个室内的温度下降,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适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系统800中,在不易给用户带来不适感的深夜的时间段(例如从上午0点到上午3点)进行清洗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机120的室外控制部121中,CPU读出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并将其展开到RAM中,由此执行与运转控制部118相同的运转控制部801等的功能模块。运转控制部801在预先指定的时间,执行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清洗运转。具体地,在室外控制部121中记录有预先设定的夜间清洗计时器信息。夜间清洗计时器信息是指定执行清洗运转的深夜的日期时间的信息。另外,夜间清洗计时器信息也可以由用户通过遥控器130、便携终端等被任意地设定。
运转控制部118在夜间清洗计时器信息所表示的日期时间,执行多个室内机110的至少一个的清洗运转。由此,在多个室内机110的至少一个中,在深夜执行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清洗运转。在执行清洗运转后执行暖气运转的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温度上升而使冰或霜融化,因此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污垢被冲洗。在执行清洗运转后停止空气调节运转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冰或霜由于室温而融化,从而冲洗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污垢。
另外,运转控制部118既可以在多个室内机110中同时进行清洗运转,也可以利用多个室内机110依次进行清洗运转。运转控制部118也可以通过关闭多个室内机110中的与一部分的室内机110对应的膨胀阀,而仅通过剩余的室内机110来进行清洗运转。上述控制可以由室内控制部111执行,也可以由室外机120和多个室内机110中的两个以上的设备分散执行。
(第四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系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部118在制热运转的执行期间内开始清洗运转之前的规定期间,以比设定温度高出规定值的调节温度执行制热运转。
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中,如果在室内机中执行清洗运转,则室温下降而有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系统中,通过在执行清洗运转前使制热运转的输出上升,从而抑制室温由于清洗运转而下降的影响。
参照图9,说明由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系统所执行的制热运转。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室内控制部111在判断为满足了制热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开始图9所示的处理。如图9所示,在满足了清洗开始条件的情况下(S601:是),运转控制部118执行预制热运转(S901)。预制热运转是使当前的制热运转的设定温度暂时上升规定值(例如4℃),基于上升的设定温度(调节温度)来进行制热运转的运转模式。在预制热运转中,由于以比截止目前执行的制热运转更高的输出来执行制热运转,因此可以使室温快速上升。预制热运转例如持续到预先确定的时间或室温到达调节温度为止。
在步骤S901的执行后,运转控制部118开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清洗运转(S903)。在步骤S903的执行后满足清洗完成条件的情况下(S313:是),开始制热运转(S317)。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0的冰或霜融化,室内热交换器210的污垢被冲洗。以下的处理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遥控器130、便携终端等任意地设定使设定温度暂时性上升的规定值。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遥控器130、便携终端等任意地设定是否执行预制热运转(S90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室内控制部111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但也可以由室外控制部121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也可以由室内控制部111和室外控制部121分担图9所示的处理并执行。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用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能够达成相同目的的构成来置换。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适当地组合来实施。
例如,在连续24小时进行制热运转的空气调节系统中,也可以组合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在图3所示的流程中到达了夜间清洗计时器信息所示的日期时间的情况下,执行与清洗用风扇驱动有关的处理(S311~S315)。例如,在连续24小时进行制热运转的空气调节系统中,也可以组合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的流程中到达了夜间清洗计时器信息所示的日期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了清洗开始条件(S601:是)。
也可以组合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在图3所示流程中的S305和S307之间、或者S309和S311之间执行预制热运转(S901)。也可以组合第二、第四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1和S603之间执行预制热运转(S901)。也可以组合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在图3所示流程中的S309和S313之间执行加湿指令控制(S605)。
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执行的各处理不限于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处理方式。上述功能块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等上形成的逻辑电路(硬件)或使用了CPU的软件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

Claims (8)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
运转控制部,所述运转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前,执行用于除去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的除霜运转直到满足结束条件,之后,通过执行清洗运转来促进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或冻结,在满足了规定条件之后,执行所述制热运转,其中所述清洗运转是为了清洗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而使所述除霜运转持续到满足所述规定条件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执行所述清洗运转的期间内,使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送风的室外风扇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执行所述清洗运转的期间内,使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送风的室内风扇以比制冷运转时更低的速度旋转。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预先指定的时间执行所述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清洗运转。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制热运转的执行期间中,在开始所述清洗运转前的规定期间,以比设定温度高出规定值的调节温度执行所述制热运转。
6.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
运转控制部,其在制热运转后执行用于促进针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或冻结的清洗运转;
指示发送部,其向具有加湿功能的设备发送使所述加湿功能开始的指令、或执行所述加湿功能的能力上升的指令中的至少一个指令,所述加湿功能是能够在所述清洗运转的执行前及执行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内,使配置有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的湿度上升的功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运转控制部在预先指定的时间执行所述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清洗运转。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制热运转的执行期间中,在开始所述清洗运转前的规定期间,以比设定温度高出规定值的调节温度执行所述制热运转。
CN202110185162.7A 2020-02-28 2021-02-10 空气调节系统 Pending CN113324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2496 2020-02-28
JP2020032496A JP2021135006A (ja) 2020-02-28 2020-02-28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4316A true CN113324316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4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5162.7A Pending CN113324316A (zh) 2020-02-28 2021-02-10 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35006A (zh)
CN (1) CN1133243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9952B2 (ja) * 2020-10-08 2022-11-29 株式会社コロナ 空気調和機
CN114110956B (zh) * 2021-11-29 2023-04-25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自清洁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35006A (ja) 2021-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53998B1 (ja) 空気調和機
JP6349013B1 (ja) 空気調和機
JP6360593B1 (ja) 空気調和機
TWI721754B (zh) 空調機
CN113324316A (zh) 空气调节系统
JP713426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室外機、中継機、熱源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200167A (ja) 空気調和機
JPH11287538A (ja) 空気調和機
JPWO2019043765A1 (ja) 空気調和機
TWI731707B (zh) 空調機
JP69457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室外機、中継機、熱源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EP1672296A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6435443B1 (ja) 空気調和機
JP7420562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サーバ
JP717995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219266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45448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28066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458190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20189588A1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22062486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310612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600713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