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9888A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9888A
CN112969888A CN201980072172.0A CN201980072172A CN112969888A CN 112969888 A CN112969888 A CN 112969888A CN 201980072172 A CN201980072172 A CN 201980072172A CN 112969888 A CN112969888 A CN 112969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ght guide
row
elements
constit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21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9888B (zh
Inventor
堀川彰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4258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9088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2969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9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36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 F21S43/237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rod-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36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 F21S43/239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42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ssion area
    • F21S43/245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ssion area emitting light from one or more of its major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47Light guides with a singl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into the light gu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49Light guides with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being coupled into the light gu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5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aesthetic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corative trim, partition wall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duce indicia, symbols, tex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构成为,使从光源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的光被在第一板面(32a)上沿着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线(L)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后,从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此时,上述多个反射元件以在线(L)上在左右方向上互相相邻的方式呈3列配置,且分别形成为凹球面状。并且构成为,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的反射元件(32sL、32sR)相比,构成中央的列的反射元件(32sC)形成在距第一板面(32a)更深的位置。由此,使从各反射元件(32sC)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各反射元件(32sL、32sR)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使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以大致均匀的亮度呈线状地发光。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已知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使从光源入射到板状导光体的光被形成在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车辆用灯具,记载了一种使来自沿着板状导光体的后端面配置的多个光源的射出光从该后端面入射至板状导光体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在正面观察灯具时,能够使板状导光体看起来大致均匀地发光。
另一方面,如果设置成具备侧面发光型的光纤作为车辆用灯具的结构,则光纤看起来线状地发光,由此能够提高灯具点亮时的设计性,但不容易实现用于使来自光源的射出光相对于光纤从其端面入射的具体结构。
与此相对,在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作为该板状导光体的结构,若设置成在灯具后方侧的板面上形成有细槽状的反射元件的结构、多个反射元件以直列配置方式形成的结构或者对灯具前方侧的板面实施了纹理加工的结构,则能够实现线状发光。
然而,在前两者的结构中使板状导光体看起来线状地发光的视线方向受到限制,在后者的结构中无法确保充分的亮度。因此,无法实现如光纤这样的发光方式,因此无法提高灯具点亮时的设计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提高灯具点亮时的设计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通过对板状导光体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光源和板状导光体,
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导光体被构造为:使从上述光源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的光被形成在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上述多个反射元件以沿着在所需方向上延伸的线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并且在上述线上以在与上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互相相邻的方式呈多列配置,
上述板状导光体被构造为能够使从上述光源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的光从与上述所需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到达上述线的位置,
上述各反射元件具有大致凹曲面状的表面形状,并且,与构成上述多列中的最靠近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与该第一方向第一列相邻的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上述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
上述“光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白炽灯等。
上述“板状导光体”只要被构造为使从光源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的光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上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即可,其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上述“所需方向”的具体方向没有特别限制。
上述“大致凹曲面状”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形成为大致凹球面状、大致凹椭圆球面状、大致凹多面体状的形状等。另外,在此所说的凹曲面状是指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在从外侧观察时表现为凹陷的曲面形状的情况,而作为反射面的形状,是朝向板状导光体的内部的凸曲面状。
上述“构成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只要形成在比“构成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距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则两者的具体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制。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灯具被构造为:使从光源入射至板状导光体的光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上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多个反射元件以沿着在所需方向上延伸的线连续排列的状态被配置,因此,从光源入射至板状导光体的光被各反射元件全反射以从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由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看起来沿着上述线呈线状地发光。
此时,各反射元件具有大致凹曲面状的表面形状,因此在该反射元件发生的全反射朝向所有方向大致均等地进行。因此,即使观察板状导光体时的视线方向大幅变化,也能够维持板状导光体看起来沿着上述线呈线状的发光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其在灯具点亮时(即光源点亮时)看起来如同光纤发光,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的设计性。
而且,多个反射元件在上述线上以在与上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方式呈多列配置,并且,板状导光体被构造为能够使从光源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的光从与上述所需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到达上述线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看起来沿着上述线以更均匀的亮度呈线状地发光。
而且,与构成上述多列中的最靠近第一方向的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与该第一方向第一列相邻的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从构成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构成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因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看起来沿着上述线以更进一步均匀的亮度呈线状地发光。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提高灯具点亮时的设计性。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的距第一板面的深度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的距第一板面的深度为1.5~2.5倍的值,则能够容易地使从构成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构成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还具备第二光源,第二光源被配置为相对于板状导光体能够从与上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且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到达上述线的位置,且在此基础上,与构成上述多列中的最接近第二方向的第二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与该第二方向第一列相邻的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则能够使从构成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构成第二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
此时,如果使第一方向第二列和第二方向第二列为同一列,则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看起来在上述线上以3列大致均匀地发光。
另一方面,如果在第一方向第二列与第二方向第二列之间配置有第三列,且在此基础上与构成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和构成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第三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则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看起来在上述线上以5列大致均匀地发光。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进一步在与上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条上述线,则能够在灯具点亮时看起来如同多根光纤以离散地配置的状态发光,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上的表现效果。
此时,为了提高看起来多根光纤以离散地配置的状态发光的效果,优选将上述线彼此在上述所需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比上述线的宽度大的值。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将各反射元件的表面形状设定为凹球面状,且在此基础上,构成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彼此间的间距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该反射元件的凹球面的半径为2~3.5倍的值,则能够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在各列中互相相邻的反射元件彼此以部分重合的状态配置的情况下,其连接部分由于上述凹球面彼此的交线而成为棱线状的尖细的形状。实际上,在对用于成形板状导光体的模具进行加工时,在上述连接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拐角曲面(即模具加工曲面),因此在该连接部分,各反射元件的外周缘部的最大倾斜角度极端变小。因此,在上述连接部分光不会全反射,导致从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降低。
与此相对,通过将构成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相互间的间距相对于上述凹球面的半径设定为2倍以上的值,由此能够使各反射元件的外周缘部的最大倾斜角度不会因模具加工曲面而在连接部分极端变小。由此,能够抑制从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降低。
另一方面,虽然构成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相互间的间距越大,则从各反射元件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越会增大,但若上述间距成为相对于上述凹球面的半径为超过3.5倍的值,则在构成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相互间会形成平面部。由此,作为多列整体的多个反射元件的配置密度降低,因此,看起来沿着上述线呈线状地发亮这样的设计上的表现效果减弱。因此,优选将上述间距设定为相对于上述凹球面的半径为3.5倍以下的值。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将构成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相互间的间距设定为相对于构成该反射元件的凹球面的半径为2.5~3倍的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部分的详细图。
图3是图2是III-III线剖面的详细图。
图4是表示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灯具单元的主要结构要素的立体图。
图5是以点亮状态表示上述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面的详细图。
图8是以点亮状态表示上述第一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3相同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与图9相同的图。
图11中,(a)是图10的XIa方向向视图,(b)~(d)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第六变形例的与(a)同样的图。
图12中,(a)是图11的XIIa-XIIa线剖视图,(b)是图11的XIIb-XIIb线剖视图,(c)是图11的XIIc-XIIc线剖视图,(d)是图11的XIId-XIId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部分的详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的详细图。另外,在图1中将结构要素的一部分以断裂的状态表示。
在这些图中,由X表示的方向为车辆用灯具10的“前方”,由Y表示的方向为“右方向”,由Z表示的方向为“上方向”。由X表示的方向对车辆而言是“后方”,由Y表示的方向对车辆而言也是“右方向”。在这些以外的图中也是同样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是配置在车辆的后端部的尾灯,构成为在由灯体12和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组装有灯具单元20。
图4是将灯具单元20的主要结构要素摘出表示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灯具单元20具备透光部件30和左右1对光源40L、40R,并且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
透光部件30是无色透明的树脂制(例如丙烯酸树脂制)部件,成为由板状导光体32和棒状导光体34一体形成的结构,板状导光体32形成为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呈平板状地延伸,棒状导光体34形成为沿着该板状导光体32的上端缘在左右方向上呈圆柱状地延伸。
板状导光体32在灯具正面观察时具有倒等腰梯形形状的外形形状,以1~3mm左右的板厚(例如2mm左右的板厚)形成。
棒状导光体34由4~8mm左右的直径
Figure BDA0003047311810000081
(例如6mm左右的直径
Figure BDA0003047311810000082
)形成,以其左右两端部比板状导光体32向左右两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由此,透光部件30构成为,在棒状导光体34的周面的下部区域,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与板状导光体32连通的连通部34c。
左右1对光源40L、40R均为红色发光二极管,配置在棒状导光体34的左右两端面34a、34b的附近。
左侧的光源40L以其发光面朝向棒状导光体34的左端面34a的状态搭载于基板42,右侧的光源40R以其发光面朝向棒状导光体34的右端面34b的状态搭载于基板42。该左右1对基板42由灯体12支承。
透光部件30经由安装于该棒状导光体34的左右两端部的支架44(参照图1)支承于左右1对基板42。
在板状导光体32中在位于灯具后方侧的第一板面32a上形成有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另一方面,在板状导光体32中位于灯具前方侧的第二板面32b构成为平滑面。
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线L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并且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方式在线L上呈3列配置。
该线L在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5条,各线L形成为从第一板面32a的上端缘附近的位置直线状地延伸至下端缘附近的位置。此时,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以在各线L上相互紧贴的状态且以在相邻的列相互间在上下方向错开半个间距的状态被配置。
如图3所示,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另外,这些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中,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的反射元件32sL、32sR相比,构成中央的列的反射元件32sC形成在距第一板面32a更深的位置。在此,距第一板面32a更深的位置是指,在将图3中不存在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的凹球面状的情况下的第一板面32a的位置作为第一板面32a的基准面时,从该基准面到图3的X方向的距离远的位置。此时,各反射元件32sC的距第一板面32a的深度Db设定为相对于各反射元件32sL、32sR的距第一板面32a的深度Da为1.5倍~2.5倍左右的值(例如接近2倍左右的值)的值。
构成各反射元件32sC的凹球面的半径Rb被设定为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2sL、32sR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值。具体而言,凹球面的半径Rb设定为Ra、Rb=R0.1mm~0.5mm左右的值(例如R0.3mm左右的值)。
但是,构成各反射元件32sL、32sR的凹球面缺少接近各反射元件32sC的部分,且经由具有半径Rd的凸曲线状的截面形状的凸曲面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2sC的凹球面平滑地连接。另外,各反射元件32sL、32sR经由具有半径Rc的凸曲线状的截面形状的凸曲面与第一板面32a平滑地连接。此时,上述凸曲线的半径Rc、Rd被设定为上述凹球面的半径Ra、Rb以下的值(具体而言,R0.1mm≤Rc、Rd≤Ra、Rb左右的值)。
如图1所示,多个线L相互的左右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大于各线L的宽度W的值(例如A=2W~20W左右的值)。
如图4所示,在棒状导光体34中,使从其左端面34a入射的来自光源40L的光一边被其周面全反射地朝向其右端面34b导光,一边从该连通部34c一点点地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另外,使从该右端面34b入射的来自光源40R的光一边被其周面全反射地朝向该左端面34a导光,一边从该连通部34c一点点地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
此时,从棒状导光体34的左端面34a入射的来自光源40L的光从该连通部34c作为朝向右斜下方向的光而入射到板状导光体32,另外,从棒状导光体34的右端面34b入射的来自光源40R的光从该连通部34c作为朝向左斜下方向的光而入射到板状导光体32。
而且,在板状导光体32中,使从棒状导光体34的连通部34c入射的来自光源40L、40R的光一边被该第一板面32a及第二板面32b全反射地朝向斜下方导光,一边被在该第一板面32a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从该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此时,来自光源40L、40R的光也从图3所示的剖面以外的方向到达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因此这些光在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向所有方向全反射而从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如图1所示,在上述灯室内配置有延伸部件16,该延伸部件16在正面观察灯具时将灯具单元20的透光部件30部分覆盖。
具体而言,该延伸部件16构成为将透光部件30的板状导光体32的周缘部覆盖的面板状的部件,此时,成为形成有横长矩形形状的开口部16a的结构,该开口部16a具有包围5条线L的大小。
该延伸部件16在其外周缘部被灯体12支承。
图5是以点亮状态表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从灯具正面方向(即车辆后方)观察处于左右1对光源40L、40R点亮的状态的车辆用灯具10时,经由透光部件30的棒状导光体34从该连通部34c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各光源40L、40R的光分别被构成各线L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由此,各线L看起来在全长上大致均匀地发光。
此时,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因此该反射元件32sC、32sL、32sR的全反射朝向所有方向大致均等地进行。因此,即使观察板状导光体32时的视线方向大幅变化,也能够维持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各线L呈线状地发光的状态。
另外,构成各线L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以3列配置,此时,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32sL、32sR相比,构成中央的列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形成在距第一板面32a更深的位置,因此从各反射元件32sC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各反射元件32sL、32sR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虽然,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中,使经由棒状导光体34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光源40L和光源40R(第二光源)的光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后,从该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但由于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以沿着在上下方向(所需方向)延伸的线L连续地排列的状态配置,因此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光源40L、40R的光被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而从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由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呈线状地发光。
此时,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因此在该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发生的全反射朝向所有方向大致均等地进行。因此,即使观察板状导光体32时的视线方向大幅变化,也能够维持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呈线状地发光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得在灯具点亮时(即光源40L、40R点亮时)看起来如同光纤发光,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0的设计性。
而且,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以在左右方向(与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方式在线L上呈3列配置,并且,板状导光体32构成为能够使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光源40L、40R的光可从左斜上方向(第一方向)和右斜上方向(第二方向)到达线L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以大致均匀的亮度发光。
在此基础上,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第一方向第一列和第二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32sL、32sR相比,构成中央的列(第一方向第二列且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32sC形成在距第一板面32a更深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从构成中央的列的反射元件32sC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的反射元件32sL、32sR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因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以更均匀的亮度发光。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备板状导光体32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提高灯具点亮时的设计性。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中央的列的反射元件32sC的距第一板面32a的深度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的反射元件32sL、32sR的距第一板面32a的深度为1.5倍~2.5倍的值,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从构成中央的列的反射元件32sC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接近从构成左右两侧的列的反射元件32sL、32sR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由此,能够使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以更进一步均匀的亮度发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线L在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5条,因此,能够使得在灯具点亮时如同5条光纤以离散地配置的状态发光,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上的表现效果。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5条线L互相的间隔A被设定为大于各线L的宽度W的值,因此能够提高看起来是5条光纤以离散地配置的状态发光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配置有5条线L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配置有4条以下或6条以上的线L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线L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呈曲线状地延伸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具有由接近凹球面的凹椭圆面或凹多面体这样的大致凹球面等构成的大致凹曲面状的表面形状的结构,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板状导光体32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以平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在相对于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倾斜的方向上以平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以沿着曲面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经由透光部件30的棒状导光体34从该连通部34c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左右1对光源40L、40R的光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使从左右1对光源40L、40R直接入射至板状导光体32的光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32sC、32sL、32sR全反射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用灯具10为尾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除了尾灯以外,停车灯、转向灯、示宽灯、日间行车灯等不论设置于车辆的部位、功能如何,均能够通过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10的灯具单元120(参照图8)中的透光部件13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2相同的图。
如图6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透光部件1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板状导光体132的第一板面132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一部分不同。
即,在本变形例的板状导光体132的第一板面132a上,多个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5条线L的每一条以连续地排列的状态呈5列配置。此时,多个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以在各线L上相互紧贴的状态且在相邻的列相互间在上下方向错开半个间距的状态配置。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面的详细图。
如图7所示,各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并且,构成中央的列(第三列)的各反射元件132sC比构成其左右两侧的列(第一方向第二列且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各反射元件132sL2、132sR2形成在更深的位置,且这些各反射元件132sL2、132sR2比构成其左右两侧的列(第一方向第一列和第二方向第一列)的各反射元件132sL1、132sR1形成在更深的位置。
此时,各反射元件132sC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反射元件32sC相同的形状,各反射元件132sL1、132sL2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反射元件32sL相同的形状,各反射元件132sR1、132sR2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反射元件32sR相同的形状。
并且,构成各反射元件132sL2、132sR2的凹球面经由凸曲面与构成各反射元件132sC的凹球面平滑地连接,另外,构成各反射元件132sL1、132sR1的凹球面经由凸曲面与构成各反射元件132sL2、132sR2的凹球面平滑地连接,并且经由凸曲面与第一板面132a平滑地连接。
由此,各反射元件132sL2、132sR2的距第一板面132a的深度Db被设定为相对于各反射元件132sL1、132sR1的距第一板面132a的深度Da为1.5倍~2.5倍左右的值(例如略小于2倍左右的值)的值,各反射元件132sC的距第一板面132a的深度Dc被设定为相对于深度Da为2倍~3倍左右的值(例如2.5倍左右的值)的值。
并且,在板状导光体132中,一边将从棒状导光体134的连通部134c(参照图8)入射的来自光源40L、40R的光向斜下方导光,一边使其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1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全反射,并从该第二板面132b向灯具前方射出。
图8是以点亮状态表示车辆用灯具110的主视图。
如图8所示,在从灯具正面方向观察处于左右1对光源40L、40R点亮的状态的车辆用灯具110时,经由透光部件130的棒状导光体134从该连通部134c入射至板状导光体132的来自各光源40L、40R的光分别被构成各线L的多个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全反射,由此,看起来各线L在全长上大致均匀地发光。
此时,各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因此在该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发生的全反射朝向所有方向大致均等地进行。因此,即使观察板状导光体132时的视线方向大幅变化,也能够维持板状导光体132看起来沿着各线L呈线状地发光的状态。
另外,构成各线L的多个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中,越是构成内侧的列的元件越形成在距第一板面132a深的位置,因此从各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大致均等。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在5条线L的每一条中,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看起来以5列大致均匀地发光。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板状导光体132看起来沿着各线L以更大的宽度发光。
另外,通过减小各反射元件132sC、132sL1、132sL2、132sR1、132sR2的尺寸,也能够将各线L设定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线L相同程度的宽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板状导光体132看起来沿着各线L更进一步均匀地发光。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具单元中的透光部件23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3相同的图。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透光部件2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该板状导光体232的第一板面232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另外,在光源的光仅从该棒状导光体(未图示)的左端面入射的结构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即,在本变形例的板状导光体232的第一板面232a上,多个反射元件232sC、232sL以沿着在上下方向延伸的5条线L的每一条连续排列的状态呈2列配置。此时,多个反射元件232sC、232sL以在各线L上相互紧贴的状态且以在两列相互间在上下方向错开半个间距的状态配置。
各反射元件232sC、232sL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反射元件32sC、32sL同样的表面形状。构成右侧的列(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232sC比构成左侧的列(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232sL形成在距第一板面232a更深的位置。而且,各反射元件232sC的右侧部分经由倾斜部232sCa与第一板面232a平滑地连接。
此时,在本变形例中,各反射元件232sC的距第一板面232a的深度Db被设定为相对于各反射元件232sL的距第一板面232a的深度Da为1.5倍~2.5倍左右的值(例如略小于2倍左右的值)。
并且,在该板状导光体232中,一边将从棒状导光体的连通部(未图示)入射的来自左侧的光源(未图示)的光向右斜下方导光,一边使其被形成在该第一板面2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232sC、232sL全反射,并从该第二板面2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5条线L的每一条上,也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232sC、232sL看起来大致均匀地以2列发光。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具单元中的透光部件33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9相同的图。
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透光部件3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但在该板状导光体332的第一板面332a上形成的各反射元件332sC、332sL的外周缘部的形状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不同。
即,在本变形例中,将反射元件332sL与反射元件332sC平滑地连接的凸曲面的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L、332sC的凹球面的半径Ra、Rb相同的值的半径Rd(具体而言,Rd=Ra=Rb=R0.3mm)的凸曲线形成。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各反射元件332sL也经由凸曲面与第一板面332a平滑地连接,但该凸曲面的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值的半径Rc(即Rc=R0.3mm)的凸曲线形成。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各反射元件332sC也经由倾斜部332sCa而与第一板面332a平滑地连接,将该倾斜部332sCa与第一板面332a连接的凸曲面的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C的凹球面的半径Rb相同的值的半径Rc的凸曲线形成。
图11的(a)是图10的XIa方向向视图,图12的(a)是图11的XIIa-XIIa线剖视图。
如图11的(a)所示,多个反射元件3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2倍的值。另外,如图12的(a)所示,互相相邻的反射元件332sL彼此经由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332c而平滑地连接。
构成该连接部分332c的凸曲面的截面形状(具体是沿着线L延伸的方向的剖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值的半径Re(即Re=R0.3mm)的凸曲线形成。
另外,假设未形成这样的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332c,则上述连接部分成为图12的(a)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的尖细的形状。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332sC也是同样的。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5条线L的每一条上,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332sC、332sL看起来大致均匀地以2列发光。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反射元件3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2倍的值,在此基础上,互相相邻的反射元件332sL彼此经由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332c而平滑地连接,其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3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值的半径Re的凸曲线形成,因此能够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能够在维持与反射元件332sL的模具加工相同程度的精度的基础上,容易地进行连接部分332c的模具加工。另外,能够避免各反射元件332sL的外周缘部的最大倾斜角度由于在该连接部分332c形成的模具加工曲面而极端变小,由此能够抑制从各反射元件332sL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降低。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332sC也是同样的。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的(b)和图12的(b)是示出本变形例涉及的板状导光体432的主要部分的与图11的(a)和图12的(a)相同的图。
如图11的(b)和图12的(b)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板状导光体432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的不同点在于,在其第一板面432a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4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4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2.7倍左右的值。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反射元件432sL的互相相邻的反射元件432sL彼此经由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432c而平滑地连接,其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4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半径Re的凸曲线形成。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432sC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的(b)所示,反射元件432sL和反射元件432sC以沿着线L交替地紧贴的方式被配置,因此,与线L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P1成为比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小的值。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5条线L的每一条上,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432sC、432sL看起来大致均匀地以2列发光,另外,能够在维持与反射元件432sL的模具加工相同程度的精度的基础上,容易地进行连接部分432c的模具加工。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反射元件4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4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2.7倍左右的值,因此能够避免外周缘部的最大倾斜角度由于连接部分432sL的模具加工曲面而变得过小。由此,能够容易地避免从各反射元件432sL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降低。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432sC也是同样的。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的(c)及图12的(c)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板状导光体532的主要部分的与图11的(a)和图12的(a)相同的图。
如图11的(c)及图12的(c)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板状导光体532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的不同点在于,在该第一板面532a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5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5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3.3倍左右的值。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反射元件532sL的互相相邻的反射元件532sL彼此经由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532c而平滑地连接,其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5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半径Re的凸曲线形成。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532sC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的(c)所示,反射元件532sL与反射元件532sC沿着线L以交替地紧贴的方式配置,因此与线L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P1成为比上述第四变形例的情况更小的值。
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5条线L的每一条上,也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532sC、532sL看起来大致均匀地以2列发光。另外,能够在维持与反射元件532sL的模具加工相同程度的精度的基础上容易地进行连接部分532c的模具加工。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反射元件5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5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3.3倍左右的值,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连接部分532sL的模具加工曲面而导致外周缘部的最大倾斜角度变小,由此,能够更容易地避免从各反射元件532sL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降低。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532sC也是同样的。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的(d)和图12的(d)是表示本变形例涉及的板状导光体632的主要部分的与图11的(a)和图12的(a)相同的图。
如图11的(d)和图12的(d)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板状导光体632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情况的不同点在于,在该第一板面632a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6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6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3.5倍左右的值。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反射元件632sL的互相相邻的反射元件632sL彼此经由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632c而平滑地连接,其截面形状由具有与构成各反射元件6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相同的半径Re的凸曲线形成。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632sC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的(d)所示,反射元件632sL和反射元件632sC以沿着线L交替地紧贴的方式被配置,因此,与线L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P1成为比上述第五变形例的情况更小的值。
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5条线L的每一条上,也能够使多个反射元件632sC、632sL看起来以2列大致均匀地发光,另外,能够在维持与反射元件632sL的模具加工相同程度的精度的基础上容易地进行连接部分632c的模具加工。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反射元件632sL相互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6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3.5倍左右的值,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因连接部分632sL的模具加工曲面而导致外周缘部的最大倾斜角度变小,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避免从各反射元件632sL反射的反射光的亮度降低。
另一方面,若多个反射元件632sL相互间的间距P2比本变形例的情况更大,则在图12的(d)中在以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板面632a处形成有凸曲面状的连接部分632c被中断的平面部分,因此,以2列配置的多个反射元件632sC、632sL整体的配置密度降低,看起来沿着线L呈线状地发光这样的设计上的表现效果会减弱。
因此,多个反射元件632sL相互间的间距P2优选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各反射元件632sL的凹球面的半径Ra为3.5倍以下的值,此时,更优选设定为2.5倍~3倍的值。
关于以上方面,对于多个反射元件632sC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规格而示出的数值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将它们适当地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记载的结构,能够采用施加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2018年11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8-207300号)和2019年3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9-46966号),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被援引加入。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光源和板状导光体,
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导光体被构造为:使从所述光源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的光被形成在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多个所述反射元件以沿着在所需方向上延伸的线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并且在所述线上以在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互相相邻的方式呈多列配置,
所述板状导光体被构造为能够使从所述光源入射至该板状导光体的光从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到达所述线的位置,
各所述反射元件具有大致凹曲面状的表面形状,并且,与构成所述多列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与该第一方向第一列相邻的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所述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的距所述第一板面的深度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所述第一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的距所述第一板面的深度为1.5倍~2.5倍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板状导光体能够从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到达所述线的位置,
与构成所述多列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方向第一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与该第二方向第一列相邻的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所述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第二列与所述第二方向第二列是同一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列与所述第二方向第二列之间配置有第三列,
与构成所述第一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和构成所述第二方向第二列的反射元件相比,构成所述第三列的反射元件形成在距所述第一板面更深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条所述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反射元件的表面形状被设定为凹球面状,
构成各所述列的多个反射元件相互间的间距被设定为相对于构成该反射元件的凹球面的半径为2倍~3.5倍的值。
CN201980072172.0A 2018-11-02 2019-10-30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112969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7300 2018-11-02
JP2018-207300 2018-11-02
JP2019046966A JP7271241B2 (ja) 2018-11-02 2019-03-14 車両用灯具
JP2019-046966 2019-03-14
PCT/JP2019/042582 WO2020090888A1 (ja) 2018-11-02 2019-10-30 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9888A true CN112969888A (zh) 2021-06-15
CN112969888B CN112969888B (zh) 2023-11-14

Family

ID=70724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2172.0A Active CN112969888B (zh) 2018-11-02 2019-10-30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75853B1 (zh)
JP (1) JP7271241B2 (zh)
CN (1) CN11296988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006U (ja) * 1992-07-28 1994-02-2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面状発光体
EP1000296A1 (en) * 1997-08-07 2000-05-17 Decoma International Inc. Thin light managing system for directing and distributing light from one or more light sourc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optics structures for use in the system
CN101542194A (zh) * 2007-01-19 2009-09-23 索尼株式会社 光控制元件、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12798A (zh) * 2008-08-05 2011-06-29 夏普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CN203927540U (zh) * 2014-02-17 2014-11-05 三亿光电有限公司 线状光源装置
US2015000969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lighting fitting, and vehicle
JP2017092011A (ja) * 2015-11-17 2017-05-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導光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JP2017112039A (ja) * 2015-12-18 2017-06-2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リアランプ
JP2018037314A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08131595A (zh) * 2016-12-01 2018-06-0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6929A (en) * 1994-10-19 1996-04-09 Clio Technologies, Inc. Light expanding system for producing a linear or planar light beam from a point-like light source
AU9248098A (en) * 1997-09-19 1999-04-12 Decoma International Inc. Optics for separation of high and low intensity light
JP3408174B2 (ja) 1999-01-08 2003-05-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導光板、その導光板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07125575A1 (ja) * 2006-04-27 2007-11-08 Fujitsu Limited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FR2985300A1 (fr) * 2012-01-04 2013-07-0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assurant au moins une fonction d'eclairage par transfert de lumiere au moyen de renfoncement(s) defini(s) dans une paroi transparente
JP6199915B2 (ja) 2015-02-05 2017-09-2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FR3048784B1 (fr) * 2016-03-10 2018-04-13 Valeo Vision Guide optique avec moyens optiques de dispersion de la lumier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006U (ja) * 1992-07-28 1994-02-2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面状発光体
EP1000296A1 (en) * 1997-08-07 2000-05-17 Decoma International Inc. Thin light managing system for directing and distributing light from one or more light sourc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optics structures for use in the system
CN101542194A (zh) * 2007-01-19 2009-09-23 索尼株式会社 光控制元件、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12798A (zh) * 2008-08-05 2011-06-29 夏普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US2015000969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lighting fitting, and vehicle
CN203927540U (zh) * 2014-02-17 2014-11-05 三亿光电有限公司 线状光源装置
JP2017092011A (ja) * 2015-11-17 2017-05-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導光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JP2017112039A (ja) * 2015-12-18 2017-06-2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リアランプ
JP2018037314A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08131595A (zh) * 2016-12-01 2018-06-0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5853B1 (en) 2023-11-22
CN112969888B (zh) 2023-11-14
EP3875853A1 (en) 2021-09-08
EP3875853A4 (en) 2021-12-08
JP2020077601A (ja) 2020-05-21
JP7271241B2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4206B (zh) 车辆用灯具
EP2762770B1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JP4527555B2 (ja) ターンランプ及びターンランプ付きドアミラー
US20070195540A1 (en)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JP6709095B2 (ja) 車両用灯具
CN102563487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8006586B (zh) 车辆用灯具
JP7278920B2 (ja) 導光レンズ、レンズ結合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CN110822373B (zh) 车辆用灯具
EP3599418B1 (en) Vehicular lamp comprising a light guide
CN112969888A (zh) 车辆用灯具
CN113597529B (zh) 车辆用灯具
US11339942B2 (en) Vehicle lamp
JP2014192063A (ja) 面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エンブレム
CN111795354A (zh) 车辆用灯具
CN112166284A (zh) 车辆用灯具
EP3587909B1 (en) Vehicular lamp fitting
CN218237316U (zh) 光导装置、光学照射组件以及机动车辆
JP7417412B2 (ja) 車両用灯具
EP3838564A1 (en) Vehicle lighting fixture
US10837618B2 (en) Vehicular lamp
JP2008166024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6105091A (zh) 车辆用灯具
JP2024035419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24010731A (ja) 導光体、及び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