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529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529B
CN113597529B CN202080021171.6A CN202080021171A CN113597529B CN 113597529 B CN113597529 B CN 113597529B CN 202080021171 A CN202080021171 A CN 202080021171A CN 113597529 B CN113597529 B CN 113597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te
light guide
guide body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7529A (zh
Inventor
堀川彰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97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7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42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ssion area
    • F21S43/245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ssion area emitting light from one or more of its major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36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 F21S43/237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rod-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36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 F21S43/239Light 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35Light guides
    • F21S43/249Light guides with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being coupled into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在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提高灯具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板状导光体(32)使来自五个光源(40A1、40A2、40A3、40A4、40A5)的光被形成于背面侧的第一板面(32a)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后,从第二板面(32b)向灯具单元前方射出。此时,在板状导光体(32)上将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2、32A3、32A4、32A5)在水平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且在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将多个反射元件(32s)以沿着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L)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各反射元件(32s)形成大致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各光源(40A1~40A5)在配置于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状态下可单独点亮。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使入射板状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被形成在导光体的第一板面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作为这种车辆用灯具,专利文献1记载了使来自沿着板状导光体的后端面配置的多个光源的出射光,从所述后端面入射板状导光体。
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用灯具,专利文献2记载了在具备多个发光部件排列配置的发光部的结构的基础上,使针对每个发光部件配置的光源依次点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6386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145224号
通过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从而在灯具主视时能够看起来使板状导光体大致均匀发光。可是,由于所述板状导光体构成为在背面侧的第一板面上以阶梯状形成多个反射元件,所以板状导光体看起来明亮发光的视线方向受限。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从而尽管发光部的发光方式可能存在变化,但是各发光部件自身的发光方式不能保有特征。
对此,期望车辆用灯具提高灯具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可以提高灯具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
本发明在多个光源可单独点亮的结构的基础上,致力于板状导光体的结构,实现了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多个光源和板状导光体,其中,所述板状导光体构成为使入射该板状导光体的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被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在所述板状导光体上,将多个发光用区域在所需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所述多个反射元件在每个所述发光用区域中以沿着线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所述线在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各所述反射元件具有大致球面状的表面形状,所述多个光源的每一个与每个所述发光用区域对应地配置,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板状导光体配置成来自各所述光源的光被沿着对应的所述发光用区域中的所述线引导,各所述光源构成为可单独点亮,在所述多个发光用区域中,仅使与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对应的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可选地发光。
所述“光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发光二极管、白炽灯泡或者激光二极管等。
所述“板状导光体”只要构成为使入射该板状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被第一板面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则外形形状和表面形状等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所需方向”的具体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多个发光用区域”只要在所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则具体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沿着线连续排列的状态”当然包含多个反射元件彼此紧密接触的状态,但是只要处于被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的来自光源的光使板状导光体看起来线状发光的范围内,则也包含多个反射元件彼此略微分开的状态。
所述“多个反射元件”可以在所述线上配置成一列,也能够以在所述线上在所需方向多个并列排列的状态配置。
所述“大致球面状”是指凹曲面状或凸曲面状,并且具有球面或与其接近的形状(例如椭圆球面和多面体等)。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使入射板状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被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但是在板状导光体上,多个发光用区域在所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在此基础上,多个反射元件在每个发光用区域中以沿着线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所述线在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各反射元件具有大致球面状的表面形状,此外,光源在配置于每个发光用区域的状态下可单独点亮,所以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关于板状导光体,在多个发光用区域中的来自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的光入射的发光用区域中,由于来自光源的光被各反射元件全反射并从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因此板状导光体可以看起来沿着所述线呈线状发光。
此时,由于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形成的各反射元件具有大致球面状的表面形状,所以利用该反射元件的全反射所产生的光反射朝向全部方向大致均匀。因此,即使大幅改变观察板状导光体时的视线方向,也能够维持板状导光体看起来沿着所述线呈线状发光的状态,由此可以在每个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像是光纤发光。
此外,由于每个发光用区域中配置的光源构成为可单独点亮,因此还可以使多个发光用区域中的一部分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可选地发光。
而且,通过如此使多个发光用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如光纤那样发光,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用灯具的外观设计性。
如此,按照本发明,在具备板状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可以提高灯具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
在所述结构中,如果进一步在每个发光用区域中在所述所需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配置多条所述线,则在来自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的光入射的发光用区域中,能够使多条光纤看起来在离散配置的状态下发光,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外观设计方面的演出效果。
在所述结构中,如果进一步使各光源由发光元件构成,且在各光源、以及板状导光体中的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个端面之间分别配置有光入射构件,所述光入射构件使来自各光源的光以被导向各发光用区域的方式入射板状导光体,则即使在各光源由发光元件构成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单独点亮,也能容易地仅使与该光源对应的发光用区域发光。
此时,作为各光入射构件的结构,如果彼此相邻的光入射构件彼此之间从板状导光体的一个端面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则即使在多个发光用区域彼此接近的情况下,也可以合理地配置多个光入射构件和光源。
另外,所述“光入射构件”可以与板状导光体形成一体,也可以独立形成。
在所述结构中,作为车辆用灯具,进一步包括沿着板状导光体中的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延伸配置的棒状导光体、以及以使光入射所述棒状导光体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光源,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如果所述棒状导光体构成为使入射该棒状导光体的来自第二光源的光从所述另一个端面入射板状导光体,则利用多个光源的同时点亮使多个发光用区域发光时,可以利用第二光源的追加点亮而增加多个发光用区域的亮度。
另外,所述“棒状导光体”可以与板状导光体形成一体,也可以独立形成。
在所述结构中,作为车辆用灯具,进一步包括配置成比板状导光体更靠灯具后方侧的第二板状导光体、以及以使光入射所述第二板状导光体的方式配置的第三光源,在此结构的基础上,作为第二板状导光体的结构,如果使入射该第二板状导光体的来自第三光源的光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板面上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所述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则可以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利用多个光源的同时点亮或单独点亮使多个发光用区域或一部分发光用区域发光时,能够利用第三光源的追加点亮而使第二板状导光体也看起来发光,因此可以演绎出具有纵深感的发光状态。
此时,第二板状导光体中的发光用区域的具体配置和各反射元件的表面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将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灯具单元取出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向视图。
图4是图2的IV部详图。
图5是图4的V-V线断面图。
图6的(a)是图5的VIa部详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向视图。
图7是以点亮状态表示所述灯具单元的与图3同样的图(其1)。
图8是以点亮状态表示所述灯具单元的与图3同样的图(其2)。
图9的(a)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灯具单元的与图3同样的图,图9的(b)是以单品来表示构成所述变形例的灯具单元的一部分的第二灯具单元的与图3同样的图。
图10是以点亮状态表示所述变形例的灯具单元的与图9的(a)同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图。此外,图2是表示将车辆用灯具10的灯具单元20取出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向视图。
在上述的图中,X所示的方向为车辆用灯具10的“前方”(车辆的“后方”),Y所示的方向为“右方”(也为车辆的“右方”),Z所示的方向为“上方”。在除此以外的图中也同样如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虽然构成为配置在车辆的左后端部的尾灯,但是也兼具所谓迎宾灯的功能(如后所述)。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在由灯体12和安装在灯体12的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的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组装有灯具单元20。透光罩14形成为从右端部(即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至左端部朝向灯具后方侧环绕延伸。
在所述灯室内配置有在灯具主视时覆盖灯具单元20的周缘部的扩展构件16。所述扩展构件16构成为面板状的构件,该扩展构件16的外周缘部支撑于灯体12。
如图2和3所示,灯具单元20构成为具备透光构件30、五个光源40A1、40A2、40A3、40A4、40A5、以及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
透光构件30为无色透明的树脂制(例如丙烯树脂制)构件,构成为由板状导光体32、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2、34A3、34A4、34A5、以及棒状导光体36一体形成。而且,所述透光构件30由未图示的支撑结构支撑于灯体12。
板状导光体32形成为板厚为1~3mm(例如2mm左右的板厚)。所述板状导光体32形成为沿着透光罩14的环绕形状,从右端部至左端部朝向灯具后方侧弯曲延伸。
如图3所示,在图2的III向视亦即灯具单元主视(即从灯具主视的方向以45°左右朝向左侧倾斜的方向观察的状态)时,所述板状导光体32具有左右两端部向斜上方倾斜的大致倒梯形的外形形状。
在所述板状导光体32的背面侧的第一板面32a形成有多个反射元件32s。
具体而言,在所述板状导光体32上,在水平方向隔开间隔呈带状配置有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2、32A3、32A4、32A5,在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形成有多个反射元件32s。在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多个反射元件32s以沿着线L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所述线L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分别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大致相等间隔配置三条所述线L。
如图2所示,各线L形成为在俯视时从板状导光体32的上端缘附近位置至下端缘附近位置呈直线状延伸。此时,构成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的位于中央的发光用区域32A3的三条线L,形成为在灯具单元前后方向上延伸,分别构成与发光用区域32A3在两侧相邻的一对发光用区域32A2、32A4的三条线L,形成为向离开灯具单元正面方向的方向延伸,进而分别构成与一对发光用区域32A2、32A4在两侧相邻的一对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三条线L,向进一步离开灯具单元正面方向的方向延伸。
而且,板状导光体32构成为使入射该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各光源40A1~40A5和各第二光源40B1、40B2的出射光被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形成于第一板面32a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32的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图4是图2的IV部详图,图5是图4的V-V线断面图。
如上述的图所示,板状导光体32形成为从上端缘至下端缘朝向灯具单元前方侧向斜下方倾斜延伸,并且形成为在下端缘附近部位处,向下倾斜角度变大。而且,板状导光体32在下端缘处以大于45°的倾斜角度(例如75°左右的倾斜角度)与棒状导光体36连接,并在上端缘处以小于45°的倾斜角度(例如30°左右的倾斜角度)与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5连接。由此,板状导光体32的上端面32c面向朝着灯具单元后方侧大幅倾斜的斜上方,此外,作为假想面的下端面32d面向朝着灯具单元前方侧略微倾斜的斜下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5形成为在沿着板状导光体32的上端面32c排列的状态下,从该上端面32c延伸。此时,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5都形成为以与板状导光体32相同的板厚大致带状延伸。
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5中的间隔一个配置的三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3、34A5以与板状导光体32平滑连接的方式向接近水平的方向弯曲延伸,另一方面,配置在三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3、34A5之间的两个光入射构件34A2、34A4以与板状导光体32平滑连接的方式向朝上的方向弯曲延伸。而且,三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3、34A5的顶端面34a由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铅直面构成,另一方面,两个光入射构件34A2、34A4的顶端面34a由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水平面构成。
棒状导光体36以
Figure GDA0004085454880000081
左右的直径(例如/>
Figure GDA0004085454880000082
左右的直径)形成为圆柱状。所述棒状导光体36沿着板状导光体32的下端缘在水平方向延伸,与板状导光体32的下端缘向斜上方倾斜相对应,棒状导光体36的两端附近部位向斜上方延伸,进而,棒状导光体36的两端部以离开板状导光体32的侧端面的方式在水平方向延伸,棒状导光体36的顶端面36a都由铅直面构成。
五个光源40A1~40A5和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都由发光元件构成,具体而言,由红色发光二极管构成。
各光源40A1~40A5在各光入射构件34A1~34A5的顶端面34a的附近以发光面朝向该顶端面34a的状态配置。而且,各光源40A1~40A5使来自该光源40A1~40A5的出射光经由各光入射构件34A1~34A5入射板状导光体32。
配置在三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3、34A5的顶端面34a附近的三个光源40A1、40A3、40A5装载于共通的基板42A1,此外,两个光源40A2、40A4装载于共通的基板42A2。
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在棒状导光体36的两端部的顶端面36a附近以发光面朝向该顶端面36a的状态配置。而且,各第二光源40B1、40B2使来自该第二光源40B1、40B2的出射光从所述顶端面36a入射棒状导光体36,并经由该棒状导光体36入射板状导光体32。
第二光源40B1装载于基板42B1,此外,第二光源40B2装载于基板42B2。
如图1所示,各基板42A1、42A2、42B1、42B2支撑于灯体1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各光入射构件34A1~34A5形成有光控制用开口部34b,所述光控制用开口部34b使来自各光源40A1~40A5的出射光作为大致平行光入射板状导光体32。
如图4和图5中的光入射构件34A3的示例所示,所述光控制用开口部34b的位于该光入射构件34A3的顶端面34a侧的内壁面34c由具有凸曲线状的水平断面形状的凸柱曲面构成,且所述光控制用开口部34b的位于板状导光体32侧的内壁面34d由与顶端面34a平行的平面构成。而且,所述光控制用开口部34b使从顶端面34a入射光入射构件34A3的来自光源40A3的光,暂时从所述内壁面34c作为大致平行光向该光控制用开口部34b内的空间射出后,从所述内壁面34d保持大致平行光再次入射光入射构件34A3,将所述大致平行光导向板状导光体32的发光用区域32A3。
如图5所示,在板状导光体32中,经由光入射构件34A3入射该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光源40A3的光被导向朝着所述下端面32d的方向,并且在所述导光过程中被形成在发光用区域32A3的第一板面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此外,经由棒状导光体36入射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光源40B1、40B2(参照图2和3)的光被导向朝着所述上端面32c的方向,并且在所述导光过程中被形成在发光用区域32A3的第一板面32a上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
图6的(a)是图5的VIa部详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向视图。
如上述的图所示,形成于发光用区域32A3的多个反射元件32s以沿着各线L三列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此时,多个反射元件32s以在各线L上彼此紧密接触的状态、且相邻的列彼此之间偏移节距P的一半的状态配置。
各反射元件32s具有同一尺寸的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具体而言,各反射元件32s形成大致半球面状,构成其表面形状的凹球面的半径设定为R0.2~0.6mm(例如R0.3mm左右)的值。而且,各反射元件32s的外径D设定为略小于所述凹球面的半径的两倍的值(具体而言,D=0.3~1mm左右的值,例如0.5mm左右的值)。
构成发光用区域32A3的三条线L彼此的间隔设定为大于各线L的宽度W的值(例如2~10W左右的值)。
关于以上内容,在其他的发光用区域32A1、32A2、32A4、32A5中也同样如此。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在尾灯点亮模式下,五个光源40A1~40A5和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全部同时点亮,另一方面,在迎宾灯点亮模式(即驾驶员接近或离开车辆时点亮的模式)下,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不点亮,五个光源40A1~40A5按照光源40A1→40A2→40A3→40A4→40A5的顺序分别以一定时间单独点亮。
图7是表示灯具单元20以尾灯点亮模式点亮的状态下的灯具单元主视图。
如该图所示,从灯具单元正面方向观察五个光源40A1~40A5和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全部处于点亮状态的灯具单元20时,所述透光构件30通过使经由各光入射构件34A1~34A5入射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各光源40A1~40A5的光,被形成于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从而使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看起来沿着三条线L呈带状且大致均匀发光。
此时,在透光构件30中,经由棒状导光体36入射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各第二光源40B1、40B2的光也被形成于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所以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看起来遍布各线L的全长更明亮且更均匀地发光。
图8是表示将灯具单元20以迎宾灯点亮模式点亮的状态下的灯具单元主视图。
如上所述,在迎宾灯点亮模式下,五个光源40A1~40A5按照光源40A1→40A2→40A3→40A4→40A5的顺序单独点亮。
即,首先如图8的(a)所示,因光源40A1的点亮,位于左端部的发光用区域32A1看起来单独发光,接着如图8的(b)所示,因光源40A2的点亮,左数第二个发光用区域32A2看起来单独发光,接着如图8的(c)所示,因光源40A3的点亮,位于中央的发光用区域32A3看起来单独发光,接着如图8的(d)所示,因光源40A4的点亮,右数第二个发光用区域32A4看起来单独发光,最后如图8的(e)所示,因光源40A5的点亮,位于右端部的发光用区域32A5看起来单独发光。
此时,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看起来沿着三条线L呈带状且大致均匀发光。
进行一次或重复进行多次这样的五个光源40A1~40A5的依次点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所述灯具单元20使入射板状导光体32的来自五个光源40A1、40A2、40A3、40A4、40A5的光被形成于所述第一板面32a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全反射后,从所述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单元前方射出,在板状导光体32上,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2、32A3、32A4、32A5在水平方向(所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在此基础上,多个反射元件32s在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以沿着线L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所述线L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各反射元件32s具有大致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此外,各光源40A1~40A5构成为在配置于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状态下可单独点亮,因此可以获得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关于板状导光体32,在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的来自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40A1~40A5的光入射的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来自光源40A1~40A5的光被各反射元件32s全反射并从第二板面32b朝向灯具单元前方射出,所以能够使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线L呈线状发光。
此时,由于形成在板状导光体32的第一板面32a上的各反射元件32s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所以利用该反射元件32s的全反射所产生的光反射朝向全部方向大致均匀。因此,即使大幅改变观察板状导光体32时的视线方向,也能够维持板状导光体32看起来沿着所述线L呈线状发光的状态,因此可以使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看起来像是光纤发光。
此外,由于配置在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光源40A1~40A5构成为可单独点亮,所以还能使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的一部分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可选地发光。
而且,通过如此使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一部分或全部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如光纤那样发光,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用灯具10的外观设计性。
如此,按照本实施方式,在具备板状导光体32的车辆用灯具10中,可以提高灯具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每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分别配置三条线L,所以在来自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40A1~40A5的光入射的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能够看起来是三条光纤在离散配置的状态下发光,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外观设计方面的演出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光源40A1~40A5由发光元件构成,且各光源40A1~40A5与板状导光体32的上端面32c(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个端面)之间,分别配置有光入射构件34A1、34A2、34A3、34A4、34A5,所述光入射构件34A1、34A2、34A3、34A4、34A5使来自各光源40A1~40A5的光以被导向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方式入射板状导光体32,所以尽管各光源40A1~40A5由发光元件构成,也能够利用所述单独点亮而容易地仅使与该光源40A1~40A5对应的发光用区域32A1~32A5发光。
此时,由于各光入射构件34A1~34A5形成为在彼此相邻的光入射构件彼此之间从板状导光体32的上端面32c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所以尽管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彼此接近,也可以合理地配置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5和五个光源40A1~40A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灯具单元20构成为具备沿着板状导光体32的下端面32d(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延伸配置的棒状导光体36、以及以使光入射所述棒状导光体36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第二光源40B1、40B2,且所述棒状导光体36构成为使入射该棒状导光体36的来自各第二光源40B1、40B2的光从板状导光体32的下端面32d入射板状导光体32,所以在利用五个光源40A1~40A5的同时点亮而使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发光时,可以利用第二光源40B1、40B2的追加点亮而增加五个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亮度。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五个光入射构件34A1~34A5和棒状导光体36与板状导光体32形成一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与板状导光体32为独立的构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反射元件32s具有凹球面状的表面形状,但是也可以采用具有大致凹曲面状的表面形状的结构,所述大致凹曲面状由接近凹球面的凹椭圆面和凹多面体之类的大致凹球面等构成,此外,还能采用具有凸曲面状的表面形状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五个光源40A1~40A5在迎宾灯点亮模式下按照光源40A1→40A2→40A3→40A4→40A5的顺序单独点亮,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随机点亮,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两个两个地点亮,以及构成为点亮个数逐渐增加或减少。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灯具10是兼具作为迎宾灯的功能的尾灯的情况,但是除了尾灯以外,也可以是刹车灯、转向灯、示宽灯、日间行车灯等,不论在车辆上的设置部位和功能如何,通过采用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都可以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9的(a)是表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具单元120的与图3同样的图。
如图9的(a)所示,所述灯具单元120构成为相对于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20同样结构的第一灯具单元120A,在灯具单元后方侧(也是灯具后方侧)追加配置了第二灯具单元120B。
图9的(b)是以单品来表示第二灯具单元120B的与图9的(a)同样的图。
如图9的(b)所示,第二灯具单元120B构成为具备透光构件130和四个第三光源140A1、140A2、140B1、140B2。
透光构件130为无色透明的树脂制构件,构成为板状导光体132与两条棒状导光体136A、136B形成一体。
板状导光体132与第一灯具单元120A的板状导光体32同样,在灯具单元主视时具有左右两端部向斜上方倾斜的大致倒梯形的外形形状,且具有与第一灯具单元120A的板状导光体32大致同样的铅直断面形状。
此外,所述板状导光体132也在背面侧的第一板面132a形成有多个反射元件132s。
其中,在所述板状导光体132上,多个反射元件132s以沿着五条线L2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所述线L2在灯具单元主视时大致U形延伸。此时,五条线L2以彼此成为大致相似形状的方式,大致同心状地隔开间隔配置。
多个反射元件132s在各线L2上的配置,与第一灯具单元120A中的多个反射元件32s在各线L上的配置相同,此外,各反射元件132s的形状与第一灯具单元120A的各反射元件32s的形状相同。
两条棒状导光体136A、136B都形成为具有与第一灯具单元120A的棒状导光体36大致相同直径的圆柱状。
棒状导光体136A沿着板状导光体132的上端缘在水平方向延伸,棒状导光体136A的两端部比板状导光体132的侧端面更为突出,棒状导光体136A的顶端面136Aa都由铅直面构成。
棒状导光体136B沿着板状导光体132的下端缘在水平方向延伸,并且与板状导光体132的下端缘向斜上方倾斜相对应,棒状导光体136B的两端附近部位向斜上方延伸,而且,棒状导光体136B的两端部以离开板状导光体132的侧端面的方式在水平方向延伸,棒状导光体136B的顶端面136Ba都由铅直面构成。
两条棒状导光体136A、136B的两端部的顶端面136Aa、136Ba由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铅直面构成。
两个第三光源140A1、140A2在棒状导光体136A的两端部的顶端面136Aa的附近以发光面朝向该顶端面136Aa的状态配置。而且,各第三光源140A1、140A2使来自该第三光源140A1、140A2的出射光从棒状导光体136A的顶端面136Aa入射棒状导光体136A,并经由该棒状导光体136A入射板状导光体132。
两个第三光源140B1、140B2在棒状导光体136B的两端部的顶端面136Ba的附近以发光面朝向该顶端面136Ba的状态配置。而且,各第三光源140B1、140B2使来自该第三光源140B1、140B2的出射光从棒状导光体136B的顶端面136Ba入射棒状导光体136B,并经由该棒状导光体136B入射板状导光体132。
两个第三光源140A1、140B1装载于共通的基板142,此外,两个光源140A2、140B2装载于共通的基板144。
而且,板状导光体132构成为使入射该板状导光体132的来自各第三光源140A1~140B2的出射光被多个反射元件132s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132的第二板面132b朝向灯具单元前方射出。
第二灯具单元120B构成为在尾灯点亮模式下,四个第三光源140A1~140B2全部同时点亮。
图10是表示灯具单元120以尾灯点亮模式点亮的状态下的灯具单元主视图。
如该图所示,第一灯具单元120A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20同样,利用五个光源40A1~40A5和两个第二光源40B1、40B2的同时点亮,在五个部位的发光用区域32A1~32A5中,多个反射元件32s看起来沿着三条线L呈带状且大致均匀发光。
此外,第二灯具单元120B利用四个第三光源140A1~140B2的同时点亮,使多个反射元件132s看起来沿着五条线L2呈带状且大致均匀发光。此时,由于五条线L2在灯具单元主视时大致U形延伸且大致同心状配置,所以五条线L2看起来在与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三条线L交叉的状态下发光。此时,五条线L2看起来相对于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三条线L在向灯具单元后方侧离开的位置处发光。
因此,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灯具单元120能够演绎出明亮且有纵深感的发光状态,由此可以提高灯具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如图9所示,即使在灯具单元120处于非点亮状态时,五条线L2相对于各发光用区域32A1~32A5的三条线L也在向灯具单元后方侧离开的位置处,以在与所述的三条线L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可视,所以能够使灯具单元120带有纵深感,因此也可以提高灯具非点亮时的外观设计性。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规格所示的数值仅为一例,当然也可以将所述规格适当地设定为不同的值。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记载的结构,可以采用进行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本国际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19年4月11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75512号的优先权,并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75512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援引至本国际申请。
针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是以例示为目而提示的。上述说明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记载的实施方式本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上述的记载内容进行大量的变形和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用灯具
12 灯体
14 透光罩
16 扩展构件
20、120灯具单元
30、130透光构件
32、132板状导光体
32a、132a第一板面
32A1、32A2、32A3、32A4、32A5发光用区域
32b、132b第二板面
32c上端面(一个端面)
32d下端面(另一个端面)
32s、132s反射元件
34a、36a、136Aa、136Ba顶端面
34A1、34A2、34A3、34A4、34A5光入射构件
34b光控制用开口部
34c、34d内壁面
36、136A、136B棒状导光体
40A1、40A2、40A3、40A4、40A5光源
40B1、40B2第二光源
42A1、42A2、42B1、42B2、142、144基板
120A 第一灯具单元
120B 第二灯具单元
140A1、140A2、140B1、140B2第三光源
D外径
L、L2线
W宽度。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灯具,包括多个光源和板状导光体,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导光体构成为使入射该板状导光体的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被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在所述板状导光体上,将多个发光用区域在所需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所述多个反射元件在每个所述发光用区域中以沿着线连续排列的状态配置,所述线在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各所述反射元件具有大致球面状的表面形状,
所述多个光源的每一个与每个所述发光用区域对应地配置,
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板状导光体配置成来自各所述光源的光被沿着对应的所述发光用区域中的所述线引导,
各所述光源构成为可单独点亮,
在所述多个发光用区域中,仅使与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对应的发光用区域看起来可选地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发光用区域中,分别在所述所需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条所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光源由发光元件构成,
在各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板状导光体中的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个端面之间,分别配置有光入射构件,所述光入射构件使来自各所述光源的光以被导向各所述发光用区域的方式入射所述板状导光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入射构件形成为在彼此相邻的光入射构件彼此之间从所述一个端面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沿着所述板状导光体中的与所述所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延伸配置的棒状导光体、以及以使光入射所述棒状导光体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光源,
所述棒状导光体构成为使入射该棒状导光体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从所述另一个端面入射所述板状导光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配置成比所述板状导光体更靠灯具后方侧的第二板状导光体、以及以使光入射所述第二板状导光体的方式配置的第三光源,
所述第二板状导光体构成为使入射该第二板状导光体的来自所述第三光源的光被该第二板状导光体的第一板面上形成的多个反射元件全反射后,从该第二板状导光体的第二板面朝向灯具前方射出。
CN202080021171.6A 2019-04-11 2020-04-03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113597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5512A JP7198712B2 (ja) 2019-04-11 2019-04-11 車両用灯具
JP2019-075512 2019-04-11
PCT/JP2020/015295 WO2020209192A1 (ja) 2019-04-11 2020-04-03 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529A CN113597529A (zh) 2021-11-02
CN113597529B true CN113597529B (zh) 2023-05-30

Family

ID=72751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171.6A Active CN113597529B (zh) 2019-04-11 2020-04-03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4174B2 (zh)
EP (1) EP3954942A4 (zh)
JP (1) JP7198712B2 (zh)
CN (1) CN113597529B (zh)
WO (1) WO20202091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55282B2 (ja) * 2021-02-10 2024-09-2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ラ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7573A (ja) * 2008-07-24 2010-02-04 Toshiba Corp 導光板及び発光装置並びに導光方法
EP2159477B1 (en) * 2008-08-25 2015-01-14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lamp using a light guide
JP5719691B2 (ja) * 2011-05-26 2015-05-2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749576B2 (ja) * 2011-06-07 2015-07-1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753012B2 (ja) * 2011-07-05 2015-07-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2013109942A (ja) * 2011-11-21 2013-06-06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5903279B2 (ja) 2012-01-19 2016-04-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995699B2 (ja) * 2012-12-07 2016-09-2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6263039B2 (ja) 2014-02-04 2018-01-1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2015191686A (ja) 2014-03-27 2015-11-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導光体、エッジライト型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201278A (ja) * 2014-04-04 2015-11-1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US9151461B1 (en) * 2014-08-11 2015-10-06 Min Hsiang Corporation Lens for a vehicular lamp
CN106537029B (zh) * 2014-09-30 2019-05-14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CZ2017398A3 (cs) * 2017-07-10 2019-01-23 Varroc Lighting Systems, s.r.o. Optický systém pro světelné zařízení, zejména pro signální svítilnu pro motorová vozidla
JP6782215B2 (ja) 2017-10-18 2020-1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ダイシング用マスク材、マスク一体型表面保護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4942A1 (en) 2022-02-16
JP7198712B2 (ja) 2023-01-04
WO2020209192A1 (ja) 2020-10-15
US20220154907A1 (en) 2022-05-19
US11644174B2 (en) 2023-05-09
CN113597529A (zh) 2021-11-02
EP3954942A4 (en) 2022-06-01
JP2020173985A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4206B (zh) 车辆用灯具
EP2762770B1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JP5553643B2 (ja) 車両用灯具
US7775697B2 (en) Vehicular lamp
US8292480B2 (en) Lamp including main reflector, sub-reflector and LED assembly
JP4527555B2 (ja) ターンランプ及びターンランプ付きドアミラー
US20040008516A1 (en) Vehicular lamp
CN104534379B (zh) 机动车灯
JP2006236588A (ja) 光照明装置及び車両用灯具
CN113597529B (zh) 车辆用灯具
CN108131595B (zh) 灯具
CN110762479B (zh) 车辆用灯具
JP2018120708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1795354A (zh) 车辆用灯具
US10995930B2 (en) Vehicle light
US11590879B2 (en) Vehicle lamp body device
CN112969888B (zh) 车辆用灯具
CN221424672U (zh) 车辆用灯具
WO2023219038A1 (ja) 車両用灯具
JP6884027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882923B2 (ja) 車両用灯具
EP3578877A1 (en) Vehicular lamp
JP2021174570A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