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0274B - 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 Google Patents

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0274B
CN112960274B CN202110124130.6A CN202110124130A CN112960274B CN 112960274 B CN112960274 B CN 112960274B CN 202110124130 A CN202110124130 A CN 202110124130A CN 112960274 B CN112960274 B CN 112960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adhesive layer
plasticizer
adherend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41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0274A (zh
Inventor
下冈澄生
森野彰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6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0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0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0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or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or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63/1009Adhesive ta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2Esters; Ether-esters of 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02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undling cab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4Presence of a foam
    • C09J2400/243Presence of a foam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6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 C09J2400/263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粘合带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上述粘合带即使在用于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的贴附的情况下,也不会在上述被粘物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引起剥落,且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上述贴附。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线捆扎用片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在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上贴附有粘合带的结构,上述粘合带在透气性基材的一个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1),在透气性基材的另一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2),且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175g/m2的范围,且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35质量%。

Description

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6年06月16日、申请号为201680019512.X、发明名称为“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于含有增塑剂的构件的固定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被安装在汽车或电子设备等上的多个导线(配线)通常通过包含聚氯乙烯制片材及粘合带的捆扎用片材而被捆扎。
作为上述捆扎用片材,具体而言,已知有在聚氯乙烯制片材的一面上层叠有由含有橡胶系胶乳及粘合赋予剂树脂乳液的水性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捆扎用片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由于通常含有较多增塑剂,因而若上述增塑剂经时地转移到粘合剂层中,则有时在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引起剥落。特别是为了以将厚度为0.2mm~1mm左右的聚氯乙烯制片材对折或卷入成卷状的形态将几根配线进行捆束,而将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以粘合带粘接的情况下,由于增塑剂从聚氯乙烯制片材向粘接带的经时转移和聚氯乙烯制片材企图缓慢地恢复成平坦的片材状态的排斥力会长时间地作用于粘合带,因而担心有可能会产生上述捆扎解开等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1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粘合带,其即使在用于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的贴附的情况下,也不会在上述被粘物与粘合剂层的界面中引起剥落,且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上述贴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认为上述经时剥落有可能是通过增塑剂转移到粘合剂层且粘合剂层进行柔软化而引起的,并且研究了预先将上述增塑剂转移前的粘合剂层的硬度设定为较高。
但是,在上述粘合剂层中,有时依然无法更有效地防止上述经时剥落。特别是为了以将厚度为0.2mm~1mm左右的聚氯乙烯片材对折或卷入成筒状的形态将几根配线进行捆束,而将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以粘合带粘接的情况下,存在容易引起经时剥落的倾向。此外,由于抑制了上述增塑剂向上述较硬的粘合剂层中转移,因而其集中在聚氯乙烯制片材与粘合剂层的界面,有时反而在它们的界面容易剥落。
因此,本发明人等研究了使上述增塑剂转移前的粘合剂层更进一步柔软化,结果意外地发现:在设定为规定的凝胶分率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上述经时剥落。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是用于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的贴附的粘合带,在透气性基材的一个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1),在透气性基材的另一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2),且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175g/m2的范围,且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35质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合带即使在用于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的贴附的情况下,也不会在上述被粘物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引起剥落,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上述贴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合带是如下所述的粘合带,其在透气性基材的一个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1),在透气性基材的另一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2),且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175g/m2的范围,且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35质量%,所述粘合带专门用于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的贴附。
上述粘合带可以用于2个以上的被粘物(a1)的接合、或与上述被粘物(a1)及除上述被粘物(a1)以外的被粘物的接合。
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使用其总计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35质量%的范围的粘合剂层。由此,即使是上述增塑剂转移到粘合剂层(b1)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经时剥落的产生。优选使用上述凝胶分率为2质量%~25质量%的范围的粘合剂层,就使用为2质量%~15质量%的范围的粘合剂层而言,在即使是上述增塑剂转移到粘合剂层(b1)等的情况下,也有效地防止经时剥落的产生的方面更优选。
此外,就使用具有上述范围的凝胶分率的粘合剂层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而言,上述增塑剂通过上述透气性基材从而上述增塑剂被比较均匀地分散在设置于上述透气性基材的两面的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内,因而可以抑制增塑剂不均匀存在于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剥离。
另外,上述凝胶分率是指以下所述的值,即,在被调整为23℃的甲苯70质量份及甲醇30质量份的混合溶剂中将预先测定了粘合剂层的质量的粘合带浸渍72小时,接着,使用超声波装置,在23℃的气氛下以40kHz的频率振动15分钟后,基于残留在上述混合溶剂中的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质量和以下式子而算出值。
凝胶分率(质量%)={(残留在混合溶剂中的粘合剂层的质量)/(上述浸渍前的粘合剂层的质量)}×100
构成上述浸渍前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质量是指由上述粘合带的质量减去其制造中使用的透气性基材的质量而得到的值。此外,上述残留的粘合剂层的质量是指由上述残留物的干燥后的质量减去上述透气性基材的质量而得到的值。
就通过使用上述混合溶剂、且给予超声波振动而算出的上述凝胶分率而言,其并不是与相对于甲苯单独的溶剂的凝胶分率相关的值,而是指将由粘合剂层的分子间及分子内的氢键等引起的表观的键合进行截断,起因于交联剂等的交联反应的凝胶分率。
作为上述粘合带,使用具有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175g/m2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带。由此,上述被粘物(a1)中的增塑剂通过上述透气性基材从而向设置于上述透气性基材的两面的上述粘合剂层转移时,上述被粘物(a1)中的增塑剂被比较均匀地分散在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内,因而可以抑制增塑剂不均匀存在于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剥离。此外,通过使用具有上述范围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粘合剂层,在保管对被粘物(a1)贴附前的粘合带时,能够抑制粘合剂层从粘合带的端部溢出。作为上述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35g/m2~155g/m2的范围,更优选为138g/m2~145g/m2的范围。
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表示每单位面积(1m2)的粘合带中存在的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质量的总计,表示基于以下式子算出的值。
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g/m2)={(粘合剂层(b1)的质量)+(粘合剂层(b2)的质量)}/(粘合带的一面侧的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带,优选使用总厚度为130μm~180μm的粘合带,就使用140μm~150μm的粘合带而言,在有效地抑制上述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剥离、抑制在粘合带的保管中粘合剂层从粘合带的端部溢出的方面更优选。
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优选使用利用以频率1Hz测定的动态粘弹性谱所测定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8MPa~0.12MPa的粘合剂层,就使用0.08MPa~0.09MPa的粘合剂层而言,在能够赋予对被粘物(a1)贴附的贴附初期的优异粘接力、且能够抑制起因于增塑剂的转移的粘接力的经时下降的方面更优选。
此外,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优选使用利用以频率1Hz测定的动态粘弹性谱所测定的60℃下的损耗模量相对于储能模量的比(tanδ)为0.40~0.60的粘合剂层,就使用上述比(tanδ)为0.45~0.50的粘合剂层而言,在将被粘接于被粘物(a1)的上述粘合带放置在60℃的环境下时,可经时地从被粘物(a1)转移的增塑剂不会不均匀存在于与被粘物(a1)的粘接界面,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的方面更优选。
此外,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优选使用利用以频率1Hz测定的动态粘弹性谱所测定的100℃下的损耗模量相对于储能模量的比(tanδ)为0.55~0.80的粘合剂层,就使用上述比(tanδ)为0.60~0.70的粘合剂层而言,在将被粘接于被粘物(a1)的上述粘合带放置在100℃的环境下时,可经时地从被粘物(a1)转移的增塑剂不会不均匀存在于与被粘物(a1)的粘接界面,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的方面更优选。
另外,上述比(tanδ)是指基于tanδ=损耗模量(Pa)/储能模量(Pa)的式子算出的值。
上述23℃下的储能模量、60℃及100℃下的tanδ是指使用粘弹性试验机(TAInstruments Japan,Inc.制、商品名:ARES-G2),在该试验机的测定部即平行圆盘之间夹入试验片,在温度23℃、60℃或100℃的温度条件下以频率1Hz测定的储能模量、以及基于上述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算出的值。另外,作为上述试验片,使用将本发明的粘合带裁断成包含厚度为2mm及直径为8mm的大小的圆状的试验片。
就包含具有上述范围内的23℃下的储能模量、以及60℃及100℃的tanδ的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粘合带而言,不易引起起因于被粘物(a1)的排斥力等的剥落,即使是被放置在100℃以下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起因于增塑剂从上述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的转移的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的界面剥离。
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来形成。作为上述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粘合剂、合成橡胶系粘合剂、天然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等,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可以使用含有丙烯酸聚合物和根据需要的交联剂、粘合赋予树脂等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就使用含有丙烯酸聚合物、交联剂和粘合赋予树脂等的丙烯酸系粘合剂而言,在得到具备耐候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带的方面优选。
作为丙烯酸聚合物,可以使用将包含(甲基)丙烯酸单体等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聚合物。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具有碳原子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使用具有碳原子数为4~9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将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单独或组合使用。在从贴附初期起适于被粘物(a1)的表面而体现出优异的粘接力,且即使在增塑剂经时地从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转移后,增塑剂也不会不均匀存在于被粘物(a1)与粘接界面,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的方面,最优选使用60质量%以上的上述烷基的立体障碍的影响少的碳原子数为4的丙烯酸正丁酯。
上述具有碳原子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的制造中使用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在80质量%~98.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更优选在90质量%~98.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
除了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单体的上述物质以外,还优选使用高极性乙烯基单体等高极性单体。
作为上述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以将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具有氨基或酰胺基的含氮的乙烯基单体等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作为上述高极性乙烯基单体,优选并用含氮的乙烯基单体。
上述被粘物(a1)为例如高极性的聚氯乙烯的情况下,为了更进一步有效地进行聚氯乙烯的增塑化,大多使用容易浸入上述聚氯乙烯的分子间的增塑剂。作为上述增塑剂,可列举出分子内具有芳香环和酯基的增塑剂。就在上述芳香环与酯基等之间具有容易极化的结构的增塑剂而言,容易浸入上述聚氯乙烯的分子间。
其中,上述粘合剂层(b1)及(b2)中的上述丙烯酸聚合物为具有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羧基与上述聚氯乙烯同样地具有极高的极性,因而上述增塑剂变得容易浸入粘合剂层中包含的丙烯酸聚合物的分子内,其结果是,存在将粘合剂层增塑化、而使其粘接力有些下降的倾向。
因此,若使用如下所述的粘合剂层,则由上述增塑剂引起的上述粘合剂层(b1)等的增塑化得到更有效地抑制,其结果是,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包含作为上述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单独使用含氮的乙烯基单体、或与上述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组合使用的丙烯酸聚合物。
作为上述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可列举出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酰吗啉、二甲基氨基乙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等。上述含氮的乙烯基单体相对于丙烯酸聚合物的制造中使用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0.5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0.8质量%~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2.5质量%。最优选为1.0质量%~1.9质量%。
通过将构成上述丙烯酸聚合物的上述含氮的乙烯基单体来源的结构比例调整为上述范围,丙烯酸系粘合剂层适度地柔软化,从贴附初期起适于被粘物(a1)的表面而体现出优异的粘接力,并且即使在增塑剂经时地从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转移后,增塑剂也不会不均匀存在于与被粘物(a1)的粘接界面,能够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
上述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相对于上述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在0.2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更优选在0.4质量%~3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最优选在1.5质量%~2.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若上述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使用量在上述范围内,则相对于聚氯乙烯树脂等高极性的被粘物(a1),能够从贴附初期起体现出优异的粘接力。
由于上述羧基如上所述为高极性,因而若其在粘合剂层(b1)等中较多地存在,则有时形成通过被粘物(a1)来源的增塑剂而容易被增塑化的粘合剂层。因此,就上述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在上述所示的范围内使用而言,在抑制上述增塑剂向粘合剂层(b1)等的进入,由上述增塑剂的影响引起的粘接力下降少,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的方面优选。
作为上述高极性乙烯基单体,除上述的高极性乙烯基单体以外,还可以使用醋酸乙烯酯、环氧乙烷改性琥珀酸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具有磺酸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等末端烷氧基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他高极性乙烯基单体。
上述其他高极性乙烯基单体相对于上述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在0.2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更优选在0.4质量%~3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最优选在2.0质量%~3.0质量%的范围内使用。由于若上述其他高极性乙烯基单体的使用量在上述范围内,则从贴附初期起向聚氯乙烯树脂等高极性的被粘物(a1)表面的粘接力变高,并且不具有上述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那样的极性,因而增塑剂难以向上述丙烯酸聚合物的分子间浸入,即使在增塑剂经时地从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转移后,也可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
作为上述丙烯酸聚合物的制造中能够使用的单体,可以使用具有可与后述的交联剂反应的官能团的单体,可以使用例如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
作为上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等。
上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相对于上述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在0.05质量%~2.0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更优选在0.1质量%~0.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就0.1质量%~0.2质量%而言,容易将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凝胶分率调整为上述的范围,其结果是,由于从贴附初期起适于被粘物(a1)的表面而体现出优异的粘接力,且即使在增塑剂经时地从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转移时,丙烯酸聚合物间的交联结构也不会阻碍增塑剂的流动性,能够抑制增塑剂不均匀存在于与被粘物(a1)的粘接界面,因而能够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
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可以通过使上述单体成分以例如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公知的方法聚合来制造,通过溶液聚合法来制造在使粘合带的生产效率提高、并且降低其生产成本的方面优选。
作为上述丙烯酸聚合物,优选使用具有30万~150万的范围的重均分子量的丙烯酸聚合物,优选使用具有50万~100万的范围的重均分子量的丙烯酸聚合物。
另外,上述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定。更具体而言,作为GPC测定装置,使用TOSOH CORPORATION制“SC8020”,通过聚苯乙烯换算值,可以在以下的GPC测定条件下测定而求出。
(GPC的测定条件)
·样品浓度:0.5质量%(四氢呋喃溶液)
·样品注入量:100μL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min
·柱温度(测定温度):40℃
·柱:TOSOH CORPORATION制“TSKgel GMHHR-H”
·检测器:差示折射
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形成中能够使用的粘合剂,优选使用除上述丙烯酸聚合物以外还含有交联剂的粘合剂。通过使用上述含有交联剂的粘合剂,从贴附初期起对被粘物(a1)表面的粘接强度优异,且即使在增塑剂经时地从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转移后,也能够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
作为上述交联剂,可以根据上述丙烯酸聚合物所具有的交联性官能团的种类而选择使用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螯合物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等。上述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0.3质量份~1.8质量份,更优选0.6质量份~1.3质量份,最优选0.6质量份~0.9质量份。
上述交联剂的含量可以按照能够形成具备上述凝胶分率的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方式适当选择使用。
为了使粘合带的粘接力更进一步提高,上述粘合剂可以使用含有粘合赋予树脂的粘合剂。
作为上述粘合赋予树脂,可以使用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脂肪族(C5系)或芳香族(C9系)等石油树脂、苯乙烯系树脂、酚系树脂、二甲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其中,作为上述粘合赋予树脂,优选使用松香系树脂,优选使用聚合松香系树脂。
上述粘合赋予树脂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使用5质量份~50质量份,就使用10质量份~30质量份上述粘合赋予树脂而言,由于能够赋予对被粘物(a1)贴附的贴附初期的优异的粘接力,且能够抑制起因于增塑剂的转移的粘接力的经时下降,因而更优选。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带的实施方式,可列举出在透气性基材(中芯)的两面侧分别具有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粘合带。
本发明的粘合带可以通过经由以下工序来制造:例如通过在脱模衬垫的表面涂装上述粘合剂并干燥等而分别形成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工序;以及将上述粘合剂层分别转印到透气性基材的两面侧的工序。
(透气性基材)
作为上述透气性基材,使用如下所述的基材,即,增塑剂从被粘物(a1)向粘合剂层转移,之后,上述增塑剂能够通过透气性基材(中芯)的基材,使用上述基材在有效地抑制被粘物(a1)与和其相接的粘合剂层的界面剥离的方面优选。
作为上述透气性基材,优选使用以将10片透气性基材层叠而得到的物质作为试验片,上述试验片的依据JIS P 8117测定的葛莱(Gurley)式透气度为0.35秒/100ml以下的基材,更优选使用0.05秒/100ml~0.3秒/100ml的范围的基材,就使用0.1秒/100ml~0.2秒/100ml的范围的基材而言,增塑剂在形成于上述透气性基材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整体中比较均匀地分散,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被粘物(a1)与和其相接的粘合剂层的界面剥离。
另外,上述葛莱式透气度为如下所述的透气度,即,将10片透气性基材层叠,以10片重叠的基材作为试验片,并依据JIS P 8117测定透气度。测定如下所述:在23℃50%RH中将10片中芯基材重叠而固定,计测内径为28.6mm、重量为567g的内筒落下而测定100ml的空气通过的时间的情况下的通过时间。
作为上述透气性基材,使用厚度为10μm~50μm、优选为20μm~45μm的透气性基材。通过使用上述厚度的透气性基材,由于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含浸到上述透气性基材的空穴部分中,使从被粘物(a1)转移来的上述增塑剂通过,因而能够抑制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内的上述增塑剂的不均匀存在,能够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进而,通过使用上述厚度的透气性基材,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含浸到上述透气性基材的空穴部分中,上述透气性基材的拉伸强度提高,能够得到切断工序或贴附工序中的处理操作性优异的粘合带。
作为上述透气性基材,使用无纺布基材或多孔膜基材,这由于容易确保上述范围的透气度,因而优选。作为上述透气性基材,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无纺布基材、织布基材、由单丝构成的纤维织物(网状基材)等,优选使用即使是薄的厚度也容易得到高的拉伸弹性模量的无纺布基材、或容易得到高的葛莱式透气度的网状基材。
作为无纺布基材的材质,可以使用作为粘合带的无纺布使用的公知惯用的无纺布。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可列举出马尼拉麻等麻、人造丝、再生纤维素、木材纸浆等纤维素系纤维、醋酸酯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基醇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化学纤维及它们的混合物等。进而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施粘胶含浸或以热塑性树脂作为粘合剂的含浸处理。
此外,出于使无纺布的强度提高的目的,优选在无纺布制造工序中添加公知惯用的强化剂。强化剂可以将内添强化剂或外添强化剂单独使用或并用。作为内添强化剂,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系树脂、尿素-甲醛系树脂、三聚氰胺-甲醛系树脂、环氧-聚酰胺系树脂等。特别是环氧-聚酰胺系树脂即聚酰胺胺·表氯醇树脂由于显著提高无纺布的层间强度,因而优选。作为内添强化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无纺布为0.2~1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0.5质量%。另一方面,作为外添强化剂,可以使用淀粉;粘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基醇、聚丙烯酰胺等热塑性树脂。其中,为了提高无纺布基材的层间强度,优选使用上述的内添强化剂。
上述无纺布基材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15g/m2,更优选为7~12g/m2。此外,上述无纺布基材的密度优选为0.15~0.35g/m3,更优选为0.2~0.3g/m3。若为上述无纺布基材的单位面积重量范围,则由于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含浸到上述无纺布基材的空穴部分,使从被粘物(a1)转移来的上述增塑剂通过,因而能够抑制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内的上述增塑剂的不均匀存在,能够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进而,通过使用上述单位面积重量的无纺布基材,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含浸到上述基材的空穴部分,上述无纺布基材的拉伸强度提高,能够提高切断工序或贴附工序中的处理操作性。
作为无纺布基材的抄纸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过公知的湿式法能够获得,采用使用了圆网抄纸机、短网抄纸机、长网抄纸机、倾斜短网抄纸机等的各种抄纸法。
作为多孔膜基材,可以使用将聚酯树脂、酰胺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等公知的单丝纤维织成筛网状的网状基材等。其中,作为单丝,优选使用拉伸弹性模量或拉伸强度高的聚酯树脂。作为网状基材的形态,使用纤维直径为5~25μm的单丝在MD及TD上每1英寸80~300根交替地织入而成的厚度为10~50μm的网状基材。优选为纤维直径为5~25μm的单丝在MD及TD上每1英寸100~200根交替地织入而成的厚度为10~50μm的网状基材。若为上述网状基材的纤维直径范围,则由于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含浸到上述基材的空穴部分,使从被粘物(a1)转移来的上述增塑剂通过,因而能够抑制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内的上述增塑剂的不均匀存在,能够得到长时间地保持优异的粘接力和凝聚力的粘合带。进而,通过使用上述厚度的网状基材,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含浸到上述基材的空穴部分,上述网状基材的拉伸强度提高,能够提高切断工序或贴附工序中的处理操作性。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粘合带也可以在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上层叠有脱模衬垫。作为上述脱模衬垫,可以使用例如将牛皮纸、玻璃纸或优质纸等纸类、聚乙烯、聚丙烯(定向聚丙烯,Oriented polypropylene(OPP)、流延聚丙烯(C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膜、将上述纸类与树脂膜层叠而得到的层压纸、对上述纸类以粘土或聚乙烯基醇等实施了填塞处理的纸等的将一面或两面以有机硅系树脂等进行了剥离处理的纸等。
(被粘物(a1))
作为上述被粘物(a1),可以使用例如含有增塑剂和聚氯乙烯、或增塑剂和橡胶的被粘物。
作为上述增塑剂,可例示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等邻苯二甲酸酯、磷酸三辛酯等磷酸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异癸酯等脂肪族二元酸酯、偏苯三酸三2-乙基己酯等偏苯三酸酯、环氧硬脂酸丁酯等环氧增塑剂等。上述增塑剂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本发明的粘合带优选对于含有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上述增塑剂的被粘物使用,就对于含有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被粘物使用而言,由于能够有效地进行聚氯乙烯片材的增塑化,因而能够以少量的添加使聚氯乙烯片材增塑化,能够有效地防止起因于上述增塑剂的粘接力的下降,因此更优选。
作为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上述被粘物(a1)的质量含有15质量%~30质量%的范围的增塑剂,更优选相对于上述被粘物(a1)的质量含有20质量%~26质量%的范围的增塑剂。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上述被粘物(a1)即使在大约5℃以下的低温环境下也具有对于捆扎配线充分的柔软性,且增塑剂从被粘物向粘合带的转移量也得到更有效地抑制,因此优选。
作为上述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为了赋予根据用途的适度的耐冲击性,也可以含有碳酸钙、滑石、烧成粘土、高岭土、氢氧化铝、氧化钛等无机填充剂、或用于着色的有机颜料。上述无机添加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氯乙烯或橡胶的质量优选为10质量%~60质量%,就上述无机添加剂的使用量为20质量%~40质量%而言,能够兼顾优异的耐冲击性和对于捆扎配线充分的水平的柔软性。作为上述有机颜料,可以使用炭黑等。上述有机颜料的使用量相对于聚氯乙烯或橡胶的质量为2质量%~10质量%的范围,其能够保持良好的耐冲击性和柔软性。
上述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的厚度优选为0.2mm~1mm,就上述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的厚度为0.3mm~0.5mm而言,由于具备对于捆扎配线充分水平的柔软性和易贴性,且在将配线弯曲时被粘物(a1)不易伸长,配线的捆扎不易松弛,因此更优选。此外,上述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的表面也可以是根据需要具有压花花纹等的表面。上述压花花纹可以通过将被粘物(a1)通过被加热至80℃以上的金属夹持辊间而设置于所述被粘物(a1)的表面。
上述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可以使上述的树脂配合物处于在高温下熔化的状态并通过T模挤出成形、压延成形、吹塑成形等任意的制膜方法成形为片材状。
(配线捆扎用片材)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粘合带例如可以为了粘接固定将车辆等中使用的2个以上的配线捆扎的片材而使用。上述片材是例如向切割成50mm的宽度的卷的长条的被粘物(a1)的一端沿着流动方向连续贴附同样切割成15mm宽度的卷的粘合带而成为配线捆扎用片材。
为了评价由库存保管中的增塑剂转移产生的耐剥落性,上述片材例如也可以在60℃及80%RH的湿热条件下放置数天。作为湿热条件,优选在被粘物(a1)的软化温度以下放置。具体而言,优选在40℃~70℃的温度及70%~90%RH的湿度下放置3天~10天。若在上述湿热条件的范围内,则被粘物(a1)的热变形少,可抑制增塑剂的急剧的转移,增塑剂容易向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内均匀分散。
上述被粘物(a1)与贴附有上述粘合带的上述片材通过一边将2个以上的配线包裹在中央,一边将上述粘合带贴合在同一片材表面的没有贴附上述粘合带的一端,或者上述被粘物(a1)与贴附有上述粘合带的上述片材通过一边将2个以上的配线包裹在中央,一边将上述粘合带在背面的一端贴附成卷状,由此能够将2个以上的配线捆扎。
另外,作为在增塑剂向粘合剂层中转移后确认均匀分散的方法,以例如使用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作为增塑剂、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作为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形成中使用的粘合剂的情况为例,是指通过以下的(1)~(3)的方法测定的值。
(1)标准曲线制作
通过将相对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均匀地添加了10质量份的增塑剂而得到的粘合剂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通过将其转印到无纺布基材的两面上,制作粘合带(C1)。
接着,通过将没有添加增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通过将其转印到无纺布基材的两面上来制作粘合带(C0)。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粘合带(C1)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D1)。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粘合带(C0)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D0)。
接着,通过由上述红外吸收光谱(D1)减去红外吸收光谱(D0)(差光谱),抽出增塑剂的红外吸收光谱(E1)。
由上述红外吸收光谱(E1)测定来源于增塑剂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F1)。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粘合带(C1)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而得到红外吸收光谱(D1)。接着,由上述红外吸收光谱(D1)测定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G1)。
接着,分别准备相对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了20质量份增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添加了30质量份增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及添加了40质量份增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通过将各粘合剂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通过将其转印到无纺布基材的两面上,制作4种粘合带。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上述4种粘合带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上述4种红外吸收光谱分别测定来源于增塑剂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和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
使纵轴为相对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的增塑剂添加量[质量份],及使横轴为来源于增塑剂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F1)相对于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G1)的比(F1/G1),将上述4种粘合带中包含的增塑剂的添加量及相当于上述比(F1/G1)的值进行标绘而制作标准曲线。
另外,上述红外吸收光谱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社FT/IR-4100)来测定。
(2)粘合剂层表面的增塑剂量的测定
将脱模衬垫从任意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b1)表面除去后,贴附于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上,在60℃及80%RH等湿热条件下放置9天,得到粘合带(C2)。
接着,将脱模衬垫从上述粘合带(C2)的粘合剂层(b2)表面除去,利用ATR法测定该粘合剂层(b2)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D2),基于红外吸收光谱(D2),求出来源于增塑剂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F2)与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G2)的比(F2/G2)。
接着,将上述F2/G2应用于上述标准曲线的横轴,算出上述粘合带(C2)的粘合剂层(b2)中包含的增塑剂的含量(H2)[质量份]。另外,上述增塑剂的含量在将除去增塑剂的粘合剂层(b2)设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表示从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转移来的增塑剂的转移量[质量份]。
接着,将与上述被粘物(a1)相接的粘合剂层(b1)剥离,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算出粘合剂层(b1)表面中包含的增塑剂的含量(J2)[质量份]。
(3)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的评价
上述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可以基于通过上述方法求出的增塑剂的含量(H2)与上述增塑剂的含量(J2)的差进行评价,若上述含量(H2)与含量(J2)的差为±2质量份的范围,则可以评价为上述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优异的粘合带。
增塑剂从上述被粘物(a1)向构成上述粘合带的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转移量优选为0质量份~35质量份,更优选为0质量份~20质量份。若上述增塑剂的转移量为35质量份以内,则由于在粘合剂层(A)内增塑剂能够比较均匀地分散,因而上述增塑剂不会阻碍上述被粘物(a1)与粘合剂层(A)的粘接,能够维持良好的耐剥落性。
(T字剥离粘接力)
将从粘合剂层(b1)除去了脱模衬垫的粘合带贴附于被粘物(a1-1),裁断成15mm宽度及100mm长度而作为试验片。将上述试验片在60℃及80%RH等湿热条件下放置9天。此外,将没有贴附粘合带的被粘物(a1-2)裁断成15mm宽度及100mm长度,在与上述试验片相同的条件下放置。
在上述放置后,将上述试验片和上述被粘物(a1-2)取出到23℃及50%RH气氛下,在从上述试验片的粘合剂层(b2)剥离除去了脱模衬垫的面贴附上述被粘物(a1-2),并使2kg辊往返1次,通过在该气氛下放置30分钟而使它们粘接。
将被粘物(a1-2)的一端固定到Tensilon拉伸试验机的拉伸装置部的下侧夹头上,将被粘物(a1-1)固定到Tensilon拉伸试验机的拉伸装置部的上侧夹头上,通过以3mm/分钟的速度拉伸上侧夹头,测定其粘接力(T字剥离粘接力)。
上述粘接力的数值越高,则判断配线的捆扎保持等中的耐剥落性越良好。上述粘接力的范围优选为1.5N/15mm以上,更优选为2.0N/15mm以上。此外,在上述粘接力的测定时,优选粘合剂层发生凝聚破坏。在上述被粘物(a1-1)与粘合带的界面中进行剥离的情况下,表示从被粘物(a1-1)转移来的增塑剂不均匀存在于被粘物(a1)与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界面,但上述凝聚破坏可以说表示增塑剂均匀地分散于上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1-1)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丁酯93.4质量份、醋酸乙烯酯3质量份、丙烯酸2.5质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1质量份、丙烯酸2-羟乙酯0.1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0.2质量份溶解到醋酸乙酯100质量份中,在80℃下进行8小时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为70万的丙烯酸聚合物溶液。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作为粘合赋予树脂的松香酯系树脂A-10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5质量份、聚合松香酯系树脂D-135(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5质量份,用甲苯稀释混合,得到不挥发成分为40质量%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
(1-2)双面粘合带S-1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100质量份,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为45质量%)0.52质量份,用溶解器搅拌机搅拌15分钟后,按照干燥后的单位面积重量成为69g/m2的方式用辊涂机涂布于剥离衬垫,在85℃干燥机中干燥3分钟而得到粘合剂层。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0.76质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作2片粘合剂层,将其层压到厚度为43μm的无纺布A(NIPPONPAPER PAPYLIA CO.,LTD.制、No.1215)的两侧,边对加热至100℃的辊(TESTER SANGYOCO,.LTD.制SA-1010、小型台式测试层压机)施加0.4MPa的加压边以1m/分钟的速度通过后,通过在40℃的干燥机内培养48小时,制作设置在无纺布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总计单位面积重量为138g/m2、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10质量%、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上述无纺布No.1215的葛莱式透气度为0.2秒/100ml。
(实施例2)
(2-1)双面粘合带S-2
除了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45质量%)的使用量由0.52质量份变更为0.39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双面粘合带S-2。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0.57质量份。
(实施例3)
(3-1)双面粘合带S-3
除了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45质量%)的使用量由0.52质量份变更为0.71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双面粘合带S-3。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30质量%。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04质量份。
(实施例4)
(4-1)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T)的制备
在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75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Aqualon KH-1025[第一工业制药(株)制;有效成分为25质量%]20质量份和作为表面活性剂的LATEMUL PD-104[花王(株)制;有效成分为20质量%]37.5质量份,均匀地溶解。在其中添加丙烯酸正丁酯227.5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27.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质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6质量份、丙烯酸4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0质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月桂基硫醇0.2质量份进行乳化,得到乳化液(1)632.7质量份。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333.35质量份,边吹入氮气边升温至60℃。在搅拌下,添加乳化液(1)的一部分7.59质量份、过硫酸铵水溶液2.5质量份[有效成分为6质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2.5质量份[有效成分为2质量%],边保持60℃边以1小时使其聚合。
接着,将剩余的乳化液(1)625.11质量份和过硫酸铵的水溶液50质量份[有效成分为1质量%]使用不同的漏斗,边将反应容器保持在60℃边用6小时进行滴加聚合。
接着,将过硫酸铵水溶液2.5质量份[有效成分为6质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2.5质量份[有效成分为2质量%]使用不同的漏斗,边将反应容器保持在60℃边用1小时进行滴加。
滴加结束后,边将反应容器保持在60℃边搅拌1小时后,将内容物冷却,按照pH成为7.2的方式用氨水[有效成分为10质量%]调整。将其用200目金属网过滤,得到丙烯酸聚合物乳液(1)。其中,所得到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1)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平均粒径为333nm,重均分子量为80万。
在上述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1)1000质量份中,添加作为噁唑啉交联剂的EPOCROSWS-7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水溶性型、不挥发成分为25质量%、噁唑啉基量为4.5mmol/g(固体,solid)]25质量份、作为粘合赋予树脂的乳液型聚合松香酯系粘合赋予树脂即SUPERESTER E-865NT[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软化点为160℃、固体成分率为50质量%]200质量份、作为流平剂的Surfynol PSA-336[Air Products Japan Inc.制]2.5质量份、作为消泡剂的Surfynol DF-110D[Air Products Japan Inc.制]2.5质量份。均匀地搅拌后,用200目金属网过滤。在23℃环境下培养30天,得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T)。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28质量份。
(4-2)双面粘合带T-1
除了按照干燥后的单位面积重量成为65g/m2的方式用辊涂机涂布到剥离衬垫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设置在无纺布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总计单位面积重量为130g/m2、厚度为140μm的双面粘合带T-1。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28质量%。
(实施例5)
(5-1)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U)的制备
不使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而使用丙烯酸正丁酯492.5质量份及丙烯酸7.5质量份,将作为粘合赋予树脂的乳液型聚合松香酯系粘合赋予树脂即SUPER ESTER E-865NT[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软化点为160℃、固体成分率为50质量%]由200质量份减量到5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而得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U)。除了使用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U)来代替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T)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30g/m2、厚度为140μm的双面粘合带U-1。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26质量%。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28质量份。
(实施例6)
作为基材,使用将纤维直径为25μm的聚酯制单丝向MD和TD按照每1英寸成为132根的方式交替地织入而成的厚度为50μm的网状基材B,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双面粘合带S-5。上述网状基材的葛莱式透气度为0.1秒/100ml。
(实施例7)
(7-1)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V)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丁酯93.4质量份、丙烯酸甲酯3质量份、丙烯酸2.3质量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2质量份、丙烯酸2-羟乙酯0.1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0.2质量份溶解到醋酸乙酯100质量份中,在80℃下聚合8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80万的丙烯酸共聚物溶液。相对于上述丙烯酸共聚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松香酯系树脂A-10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社制)15质量份、聚合松香酯系树脂D-135(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5质量份,用甲乙酮稀释混合,得到不挥发成分为45质量%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V)。
(7-2)双面粘合带V-1
除了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为45质量%)的使用量设定为1.24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双面粘合带V-1。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61质量份。
(实施例8)
(8-1)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W)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丙烯酸正丁酯76.4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8.6质量份、丙烯酸1.2质量份、醋酸乙烯酯3.9质量份、丙烯酸2-羟乙酯0.1质量份、醋酸乙酯98质量份,在搅拌下,边吹入氮气边升温至80℃。之后,添加预先利用醋酸乙酯溶解的偶氮双异丁腈溶液2质量份(固体成分为5质量%)。之后,在搅拌下80℃下保持8小时后,将内容物冷却,得到重均分子量为52万的丙烯酸共聚物溶液。相对于上述丙烯酸共聚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聚合松香系酯树脂PCJ(HarimaChemicals Group,Inc.制)25质量份,得到不挥发成分为47质量%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W)。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08质量份。
(8-2)双面粘合带W-1
除了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为45质量%)的使用量设定为0.90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双面粘合带W-1。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
(比较例1)
除了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为45质量%)的使用量由0.52质量份变更为1.1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双面粘合带S-6。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42质量%。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1.61质量份。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除了对于剥离衬垫将干燥后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为50g/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设置于无纺布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总计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10μm的双面粘合带S-7。
(比较例3)
除了将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CORONATE L-45E、固体成分为45质量%)的使用量由0.52质量份变更为1.9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双面粘合带S-8。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52质量%。交联剂(固体成分)相对于上述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的含量为2.78质量份。
[被粘物的制作]
使用聚氯乙烯(聚合度为1400)100质量份、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34质量份、碳酸钙25质量份、炭黑3质量份、钡-锌系稳定剂3质量份,制备聚氯乙烯树脂混合物。将所得到的聚氯乙烯树脂混合物通过压延成形(加工温度为170℃)而得到厚度为0.4mm的聚氯乙烯制片材。
[凝胶分率的评价方法]
将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双面粘合带切断成40mm×50mm的大小后,将脱模衬垫剥落后作为试验片。测定上述试验片的质量后,在被调整为23℃的甲苯70质量份及甲醇30质量份的混合溶剂中将上述试验片浸渍72小时,接着,使用超声波装置(AS ONECorporation制、商品名:US CLEANER US-5R),在23℃下以40kHz的频率使其振动15分钟。
在上述振动后,测定将残留在上述混合溶剂中的物质使用干燥机(105℃)干燥1小时后的质量。
基于上述质量和以下式子算出凝胶分率。
凝胶分率(质量%)={(残留在混合溶剂中的粘合剂层的质量)/(上述浸渍前的粘合剂层的质量)}×100
构成上述浸渍前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质量是指由上述双面粘合带的质量减去其制造中使用的透气性基材的质量而得到的值。此外,上述残留的粘合剂层的质量是指由上述残留物的干燥后的质量减去上述透气性基材的质量而得到的值。
[动态粘弹性的评价方法]
通过将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双面粘合带时使用的粘合剂层多片层叠而制成2mm厚度,将其切断成直径为8mm的圆柱状而作为试验片。使用粘弹性试验机(TAInstruments Japan,Inc.制、商品名:ARES-G2),在该试验机的测定部即平行圆盘之间夹持试验片,在温度23℃、60℃、100℃下,测定频率1Hz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损耗模量相对于储能模量的比(tanδ)通过以下式子算出。tanδ=损耗模量(Pa)/储能模量(Pa)
[初期粘接力的评价方法(T字剥离粘接力)]
上述初期粘接力依据JIS Z 0237而测定。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将除去了一个脱模衬垫的双面粘合带贴附于被粘物(a1-1),裁断成15mm宽度及100mm长度而作为试验片。将上述试验片在23℃及50%RH的气氛下放置1天。此外,将没有贴附双面粘合带的被粘物(a1-2)裁断成15mm宽度及100mm长度,在与上述试验片相同的条件下放置。
在上述放置后,将上述试验片和上述被粘物(a1-2)在23℃及50%RH气氛下,在上述试验片的剥离除去了另一个脱模衬垫的面贴附上述被粘物(a1-2)并使2kg辊往返1次,通过在该气氛下放置30分钟而使它们粘接。
将被粘物(a1-2)的一端固定到Tensilon拉伸试验机的拉伸装置部的下侧夹头,将被粘物(a1-1)固定到Tensilon拉伸试验机的拉伸装置部的上侧夹头,通过以3mm/分钟的速度拉伸上侧夹头,测定该粘接力(T字剥离粘接力)。
[长期保管后的粘接力的评价方法(T字剥离粘接力)]
与上述的初期粘接力的评价方法同样地操作,将除去了一个脱模衬垫的双面粘合带贴附于被粘物(a1-1)并裁断成15mm宽度及100mm长度的试验片、及裁断成15mm宽度及100mm长度的被粘物(a1-2)在60℃及80%RH等湿热条件下放置9天后,取出到23℃及50%RH气氛下,在上述试验片的剥离除去了另一个脱模衬垫的面贴附上述被粘物(a1-2),并使2kg辊往返1次,通过在该气氛下放置30分钟而使它们粘接。
将被粘物(a1-2)的一端固定到Tensilon拉伸试验机的拉伸装置部的下侧夹头,将被粘物(a1-1)固定到Tensilon拉伸试验机的拉伸装置部的上侧夹头,通过以3mm/分钟的速度拉伸上侧夹头,测定该粘接力(T字剥离粘接力)。
此外,在上述粘接力的测定时,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粘合带从被粘物(a1-1)或被粘物(a1-2)的剥落方式。
[评价基准]
凝聚破坏:通过粘合剂层发生凝聚破坏而被粘物剥离
界面剥离:在湿热放置前被放置的试验片中,在聚氯乙烯制片材与双面粘合带的界面剥离
(1)标准曲线制作
通过将相对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了作为聚氯乙烯制片材的增塑剂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10质量份的粘合剂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通过将其转印到厚度为43μm的无纺布A(NIPPON PAPERPAPYLIA CO.,LTD.制、No.1215)的两面上,制作双面粘合带(C1)。
接着,通过将不含有增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通过将粘合剂层转印到上述无纺布A的两面上而制作双面粘合带(C0)。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双面粘合带(C1)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D1)。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双面粘合带(C0)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D0)。
接着,通过由上述红外吸收光谱(D1)减去红外吸收光谱(D0)(差光谱),抽出增塑剂的红外吸收光谱(E1)。
由上述红外吸收光谱(E1)测定来源于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F1)。
接着,通过ATR法测定双面粘合带(C1)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而得到红外吸收光谱(D1)。接着,由上述红外吸收光谱(D1)测定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G1)。
接着,分别准备相对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添加了作为聚氯乙烯制片材的增塑剂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20质量份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添加了作为聚氯乙烯制片材的增塑剂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30质量份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及添加了作为聚氯乙烯制片材的增塑剂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40质量份的丙烯酸系粘合剂,通过将各粘合剂涂布于脱模衬垫的表面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通过将其转印到上述无纺布A的两面上,制作4种双面粘合带。
接着,将上述4种双面粘合带中的任一者的脱模衬垫除去,通过ATR法测定粘合剂层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上述4种红外吸收光谱分别测定来源于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和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
使纵轴为丙烯酸共聚物100质量份中添加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添加量[质量份],及使横轴为来源于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F1)相对于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G1)的比(F1/G1),将上述4种双面粘合带中包含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添加量及相当于上述比(F1/G1)的值标绘而制作标准曲线。
另外,上述红外吸收光谱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社FT/IR-4100)来测定。
此外,分别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T)、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U)、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V)、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W)来代替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S),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标准曲线。
(2)粘合剂层表面的增塑剂量的测定
将脱模衬垫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双面粘合带的相当于粘合剂层(b1)的粘合剂层的表面除去后,贴附到含有增塑剂的上述得到的聚氯乙烯制片材,在60℃及80%RH等湿热条件下放置9天,得到双面粘合带(C2)。
接着,将脱模衬垫从上述放置后的双面粘合带(C2)的相当于粘合剂层(b2)的粘合剂层的表面除去,通过ATR法测定该粘合剂层(b2)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D2),基于红外吸收光谱(D2),求出来源于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1285cm-1的吸收峰的高度(F2)与来源于丙烯酸聚合物的1160cm-1的吸收峰的高度(G2)的比(F2/G2)。
接着,将上述F2/G2应用于上述标准曲线的横轴,算出上述粘合带(C2)的相当于粘合剂层(b2)的粘合剂层中包含的增塑剂的含量(H2)[质量份]。另外,在将除去增塑剂的相当于粘合剂层(b2)的粘合剂层设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上述增塑剂的含量表示由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转移来的增塑剂的转移量[质量份]。
接着,将与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相接的粘合剂层(b1)从聚氯乙烯片材表面剥离,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算出粘合剂层(b1)的表面所包含的增塑剂的含量(J2)[质量份]。
(3)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的评价
上述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基于通过上述方法求出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含量(H2)与上述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含量(J2)的差,按照下述评价基准来评价。
〇:上述含量(H2)与含量(J2)的差为±2质量份的范围内,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优异。
×:上述含量(H2)与含量(J2)的差为±2质量份的范围外,增塑剂的均匀分散性差。
[耐剥落性的评价方法]
在23℃及50%RH环境下,在切断成宽度为50mm的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的一端,贴附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双面粘合带切断成宽度为15mm而得到的带的一侧的粘合面,使2kg辊往返1次并加压。接着,将贴附有上述双面粘合带的聚氯乙烯制片材的试验片切断成100mm的长度,制作长度为100mm及宽度为50mm的试验片,在60℃及80%RH气氛下放置9天。
接着,在23℃及50%RH环境下,将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在正中间折弯并在其端部贴附另一侧的粘合剂层(中央弯曲贴附)。
同样地操作,将贴附有上述粘合带的聚氯乙烯制片材的试验片在60℃及80%RH气氛下放置9天后,在23℃及50%RH环境下,将上述聚氯乙烯制片材弯曲成圆筒状,在其背面的一端贴附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螺旋卷绕贴附)。
使用将进行上述中央弯曲贴附及螺旋卷绕贴附而得到的试验片在23℃及50%RH环境下放置24小时而得到的试验片,按照以下的基准来评价它们的耐剥落性。
◎:进行了中央弯曲贴附及螺旋卷绕贴附的任一试验片均没有剥落的产生。
○:进行了中央弯曲贴附及螺旋卷绕贴附的任一试验片均为低于3mm的剥落长度。
△:进行了中央弯曲贴附及螺旋卷绕贴附的试验片中的一者为3mm以上的剥落长度。
×:进行了中央弯曲贴附及螺旋卷绕贴附的任一试验片均为3mm以上的剥落长度。
[基材的葛莱式透气度]
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基材在23℃50%RH中将10片基材重叠而固定,测定直径为28.6mm、重量为567g的内筒落下而100ml的空气通过的时间。作为测定设备,使用依据JIS P8117的东洋精机制作所制的葛莱式透气度。
[表1]
Figure BDA0002923324670000341
[表2]
Figure BDA0002923324670000351
[表3]
Figure BDA0002923324670000361

Claims (12)

1.一种配线捆扎用片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在含有增塑剂的被粘物(a1)上贴附有粘合带的结构,所述粘合带在透气性基材的一个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1),在透气性基材的另一面侧具有粘合剂层(b2),且所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25g/m2~175g/m2的范围,且所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的总计的凝胶分率为2质量%~35质量%,
所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通过使用至少含有丙烯酸聚合物和交联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来形成,所述丙烯酸聚合物是将单体成分聚合而形成的,作为所述单体成分,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透气性基材是厚度为10μm~50μm的无纺布基材或多孔膜基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以将10片所述透气性基材层叠而得到的物质作为试验片,所述试验片的依据JIS P8117测定的葛莱式透气度为0.35秒/100ml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粘合剂层(b1)及粘合剂层(b2)基于以频率1Hz测定的动态粘弹性谱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8MPa~0.12MPa的范围,基于以频率1Hz测定的动态粘弹性谱的60℃下的损耗模量相对于储能模量的比(tanδ)为0.40~0.60的范围,且基于以频率1Hz测定的动态粘弹性谱的100℃下的损耗模量相对于储能模量的比(tanδ)为0.55~0.80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被粘物(a1)为相对于所述被粘物(a1)的质量含有15质量%~30质量%的范围的增塑剂、且厚度为0.2mm~1mm的范围的片材状物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被粘物(a1)为相对于所述被粘物(a1)的质量含有15质量%~30质量%的范围的增塑剂、且厚度为0.2mm~1mm的范围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还含有粘合赋予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具有碳原子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相对于所述单体成分的总量为80质量%~98.5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作为所述单体成分,还使用高极性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单体成分由具有碳原子数为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高极性单体以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
12.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捆扎用片材而捆扎有2个以上的配线而形成的物品。
CN202110124130.6A 2015-06-29 2016-06-16 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Active CN112960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9880 2015-06-29
JP2015129880 2015-06-29
CN201680019512.XA CN107429131B (zh) 2015-06-29 2016-06-16 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PCT/JP2016/067921 WO2017002634A1 (ja) 2015-06-29 2016-06-16 粘着テープ、ハーネス結束用シート及び物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512.XA Division CN107429131B (zh) 2015-06-29 2016-06-16 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0274A CN112960274A (zh) 2021-06-15
CN112960274B true CN112960274B (zh) 2023-04-25

Family

ID=576085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512.XA Active CN107429131B (zh) 2015-06-29 2016-06-16 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CN202110124130.6A Active CN112960274B (zh) 2015-06-29 2016-06-16 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512.XA Active CN107429131B (zh) 2015-06-29 2016-06-16 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094921B1 (zh)
CN (2) CN107429131B (zh)
WO (1) WO20170026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131B (zh) * 2015-06-29 2021-02-19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JPWO2019066060A1 (ja) * 2017-09-28 2020-09-1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JP6844751B2 (ja) * 2018-06-15 2021-03-17 Dic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
JP7310135B2 (ja) * 2018-12-27 2023-07-1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可塑剤含有塩化ビニルフィルム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アクリル系粘着剤
EP3947583A1 (en) * 2019-04-04 2022-02-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inforced label assembly
JP6874921B1 (ja) * 2019-05-24 2021-05-19 Dic株式会社 接着シート、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342507B2 (ja) * 2019-08-08 2023-09-12 Dic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JP7404024B2 (ja) * 2019-10-18 202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粘着テープ
JP7453927B2 (ja) * 2021-02-12 2024-03-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融着シート及び配線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5041A (en) * 1979-05-24 1980-12-03 Asahi Chem Ind Co Ltd Styrene resin composition
JPH01178575A (ja) * 1987-12-30 1989-07-14 Nitto Denko Corp 塩ビ用両面接着テープ
JP2532724Y2 (ja) * 1990-04-12 1997-04-16 株式会社 スリオンテック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結束用布粘着テープ
JPH07100784B2 (ja) * 1990-11-08 1995-11-0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もしくはシート
JPH05271634A (ja) * 1992-03-27 1993-10-19 Sekisui Chem Co Ltd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貼付構造体
JPH06166853A (ja) * 1992-12-01 1994-06-14 Sekisui Chem Co Ltd 通気性粘着テープもしく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77315B2 (ja) * 1994-12-13 2003-02-17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軟質塩ビ用粘着剤用組成物、粘着性製品および貼り合わせ品
JPH07242861A (ja) * 1994-03-04 1995-09-19 Nissan Shatai Co Ltd 合成樹脂製部材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3534340B2 (ja) * 1994-12-13 2004-06-07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軟質塩ビ用粘着剤用組成物、粘着性製品および貼り合わせ品
JPH08199148A (ja) * 1995-01-27 1996-08-0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
JP3537947B2 (ja) * 1996-02-29 2004-06-1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貼付剤
JP3664429B2 (ja) * 1999-06-04 2005-06-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Pvc粘着テープ
JP2001059076A (ja) * 1999-08-23 2001-03-06 Yazaki Corp 粘着テープ
JP4048776B2 (ja) * 2001-12-26 2008-02-20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サイクル部品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DE10259616A1 (de) * 2002-12-18 2004-07-08 Coroplast Fritz Müller Gmbh & Co. Kg Auf sich selbst wickelbares Klebeband, seine Verwendung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4676945B2 (ja) * 2006-01-13 2011-04-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性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4458546B2 (ja) * 2006-12-07 2010-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性感圧接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288812B2 (ja) * 2008-01-21 2013-09-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2027087B (zh) * 2008-05-14 2014-02-26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合膜
DE102008028427A1 (de) * 2008-05-23 2009-11-26 Tesa Se Klebeband mit textilem Träger für die Kabelbandagierung
JP5646835B2 (ja) * 2009-10-23 2014-12-24 日東シンコー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結束テープと結束テープ製造方法
EP2495294A4 (en) * 2009-10-29 2013-11-13 Nitto Denko Corp ADHESIVE TAPE, LINK MATERIAL USING THE SAME, AND LINK PIECE
JP2012149182A (ja) * 2011-01-19 2012-08-09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および被着体の加工方法
JP2012149181A (ja) * 2011-01-19 2012-08-09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および被着体の加工方法
DE102011075152A1 (de) * 2011-05-03 2012-11-08 Tesa Se Klebeband zum Ummanteln von langgestrecktem Gut wie insbesondere Kabelsätzen und Verfahren zur Ummantelung
JP6044822B2 (ja) * 2012-08-09 2016-12-14 Dic株式会社 熱伝導性粘着テープ
JP6340952B2 (ja) * 2014-06-26 2018-06-1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物品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056270A (ja) * 2014-09-09 2016-04-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自己粘着性塩化ビニルシート又はテープ、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7429131B (zh) * 2015-06-29 2021-02-19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131A (zh) 2017-12-01
JP6256560B2 (ja) 2018-01-10
WO2017002634A1 (ja) 2017-01-05
JPWO2017002634A1 (ja) 2017-07-06
JP2017014529A (ja) 2017-01-19
CN107429131B (zh) 2021-02-19
JP6094921B1 (ja) 2017-03-15
CN112960274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60274B (zh) 电线束捆扎用片材及物品
EP2177583B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US8501640B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JP2019515981A (ja) 特に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ような細長い物品を被覆するための接着テープおよび被覆方法
TWI426113B (zh)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及膠帶
JP5409383B2 (ja) 塩化ビニリデン系共重合体混合物が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ポリアミ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863022A (zh) 隔膜
KR20170042565A (ko) 코팅된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을 함유하는 적층
US20140199541A1 (en) Lamin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gas barrier material
US11028289B2 (en) Adhesive article with a barrier layer
CN105637053B (zh) 粘着胶带及构件的制造方法
JP5623806B2 (ja) 布粘着テープ
TW201420716A (zh) 黏膠帶及黏膠帶之製造方法
KR101809058B1 (ko) 기재의 부직포 점착 방법
RU2702398C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5514533B2 (ja)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JP2021187938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テープ付き建築資材、並びに接着強度測定方法
JP7224577B1 (ja) 基材の分離回収方法
TW201941967A (zh) 橡膠複合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JP2003147289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2011127236A (ja) 合成皮革製造工程用離型シート
JP7086373B2 (ja) ポリアミド系コート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ポリアミド系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4316836A (zh) 用于包护细长物品例如特别地电缆束的胶带及包护方法
TW202116558A (zh) 層合物
JP2020066184A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