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5398A - 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5398A
CN112955398A CN201980071553.7A CN201980071553A CN112955398A CN 112955398 A CN112955398 A CN 112955398A CN 201980071553 A CN201980071553 A CN 201980071553A CN 112955398 A CN112955398 A CN 112955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elevator
car
elevator shaft
alig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15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5398B (zh
Inventor
罗伯特·弗里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2955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5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16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 B66B9/187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with a liftwa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mporary connection to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 B66B7/047Shoes, sli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在用于在处于建造阶段的建筑物的升降机竖井(2)中安装升降机设备(1)的方法中,该升降机设备(1)包括沿着升降机竖井(2)在轿厢导轨(6)上引导的升降机轿厢(10.2)和能够在相同的轿厢导轨(6)上沿着升降机竖井(2)移动并能够临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内的具有升降机驱动机(11)的机械平台(10.1),其中,升降机轿厢(10.2)经由承载机构(15)悬挂在机械平台(10.1)上并由升降机驱动机(11)驱动,通过另外将机械平台(10.1)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升降机轿厢(10.2)的可用提升高度随时地适配于建筑物的增加的高度,在该安装方法中,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在预组装状态下,借助提升装置(25)降下到已经配备有上述轿厢导轨(6)的升降机竖井(2)中,使用导向装置(45),该导向装置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并且与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2)的排齐元件(6;7)配合,或者该导向装置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并与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的排齐元件(7)配合,以便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在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时,与适合于升降机单元(10)的导靴(35;35.1,35.2)与对应的轿厢导轨(6)相互接合的位置排齐,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在其下降过程结束时,在升降机竖井(2)的装备有轿厢导轨(6)的区域内被支撑在适合于导靴(35;35.1、35.2)和轿厢导轨(6)相互接合的位置处,然后,将升降机单元(10、10.1‑10.3)的至少一个导靴(35;35.1、35.2)与所对应的轿厢导轨(6)嵌接,并固定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0.1‑10.3)上。

Description

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处于建造阶段的建筑物的升降机竖井内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其中,升降机设备包括能够沿升降机竖井运动的并且可临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的具有升降机驱动机的至少一个机械平台,以及通过承载机构悬挂在机械平台上的并且通过升降机驱动机驱动的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其中,通过至少将机械平台连同升降机轿厢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升降机轿厢的可用提升高度随时适配于建筑物的增加的高度。
背景技术
由FR 2694279 A1已知一种升降机,该升降机包括在上述介绍中提到的所有升降机单元和功能,其中,在该升降机中,在建筑物的建造期间升降机轿厢的可用提升高度随时适配于建筑物的增加的高度。在安装升降机时,将升降机单元、例如升降机轿厢、对重和配备有驱动机的机械平台借助起重机引入到已经为升降机轿厢配备轿厢导轨的升降机竖井中,将已经安装的导轨插入升降机单元的导靴中。
由JP H04 116079 A已知一种用于安装升降机的方法,其中,升降机轿厢和对重借助起重机被引入到已经配备有导轨的升降机竖井内并在其中下降。在升降机轿厢和对重在升降机竖井中下降时,在升降机轿厢的导靴上固定有导向装置,借助这些导向装置可以将导轨更容易地插入到所对应的导靴中。
由JP S62 56280 A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升降机的升降机轿厢借助起重机被引入到已经配备有导轨的升降机竖井中。从临时安装在升降机竖井上方的支撑件出发,至少两根竖直绳索被张紧,这些绳索大致延伸到轿厢导轨的上端部。这些绳索在升降机轿厢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时用作升降机轿厢的临时辅助导向装置并且简化轿厢导轨插入到升降机轿厢的所对应的导靴中。
由JP H06 135656 A已知一种装置,该装置在借助起重机实施将预制的升降机轿厢引入到升降机竖井内时,应当使轿厢导轨更容易引入到升降机轿厢的导靴内。为此目的,导轨分段固定在轿厢导轨的上端部,在该导轨分段中导向腹板的所有导向面均被倒角成楔形。
在现有技术的所述文献中提出了在安装升降机时,升降机随时地适配于建筑物的增加的高度,使用辅助装置,例如使用安装在要在升降机竖井中下降的升降机单元上的导向装置,以便在下降时引导升降机单元或使其排齐,使得升降机单元的导靴在下降过程中能够与所对应的轿厢导轨或与该轿厢导轨的导轨头嵌接。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下降时至少在即将将导轨引入到所对应的导靴之前,最大重达十吨的升降机单元要由升降机安装人员来手动精确地排齐,因为在导轨的导向面与导靴的导向元件之间仅存在非常小的间隙。否则在导轨与导靴相互接合时以很大的可能性导致在两个构件的至少一个构件处的损坏。此外,在对较重的升降机单元进行手动排齐时,对于安装人员来说存在很大的事故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装这种升降机设备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所述问题,即,无损坏风险,以较少的时间花费和较少的事故风险将至少一个预组装的升降机单元、例如升降机轿厢或机械平台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并且使升降机单元的导靴与各自对应的轿厢导轨或与该轿厢导轨的导轨头嵌接。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用于将升降机设备安装在处于建造阶段的建筑物的升降机竖井内的方法来实现,升降机设备包括沿着升降机竖井在升降机导轨上被引导的升降机轿厢和沿着升降机竖井能够在同一升降机导轨上移动且能够临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内的带有驱动机的机械平台,其中,升降机轿厢通过承载机构悬挂在机械平台上并由驱动机驱动,通过另外将机械平台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升降机轿厢的可用提升高度随时适配于建筑物的增加的高度,在该安装方法中,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在预组装状态下借助提升装置降下到已经配备有所述升降机导轨的升降机竖井内,使用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被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并与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内的排齐元件配合,或者该导向装置被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内并与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的排齐元件配合。这样,当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时,与适合于该升降机单元的导靴和所对应的轿厢导轨相互接合的位置排齐,并且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在下降过程结束时,在升降机竖井的装备有轿厢导轨的区域内被支撑在适合于导靴和轿厢导轨相互接合的位置处,此后,将升降机单元的至少一个导靴与对应的轿厢导轨嵌接,并固定到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上。在本文中,术语“对准”应理解为在升降机单元围绕竖直轴线排齐时,将升降机单元在水平面内定位。
术语“导轨头”应理解为由具有法兰和腹板的T型型材组成的轿厢导轨的腹板的加厚的且通常经过加工的部分。为了简化本说明,以下不使用术语“轿厢导轨的导轨头”,而仅使用术语“轿厢导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安装升降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排齐的升降机单元被支撑在升降机竖井中,然后,通过升降机安装人员将升降机单元的导靴与各自对应的轿厢导轨嵌接,并固定在升降机单元上,实现实际上消除导靴和导轨处损坏的风险,安装人员不再需要悬挂在起重装置上的较重的升降机单元精确排齐,并因此减少事故风险,并且由于轿厢导轨和对应的导靴无问题地相互接合,安装时间和起重装置(建筑起重机)的占用时间被显著缩短。
在该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机械平台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之后,导向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被拆下,并且在安装另一升降机设备时再次使用。
由此,可多次节省用于制造这种导向装置的成本。
在该方法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每个导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元件和一个第二导向元件,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在(例如由机械平台形成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下降时与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或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的排齐元件配合,以使得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被排齐。通过分别对应于导向装置的至少两个导向元件,可以以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式实现,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下降时将该升降机单元被以如下方式排齐,使得升降机单元的导靴可以与轿厢导轨嵌接并且可以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或者将轿厢导轨的上端部插入已经固定在升降机单元上的导靴中。
在此,排齐元件和导向装置被设置成,使得升降机单元在下降时在升降机单元的导靴或其固定部位到达轿厢导轨的上端部之前被排齐。
在该方法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排齐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排齐元件由杆状构件形成,该杆状构件具有两个平行的侧面和与这些侧面成直角的端面。
由此使得同一导向装置能够与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壁上的排齐元件配合、例如与轿厢导轨配合,以及与安装在相应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上的排齐元件配合、例如与杆状的排齐轨配合。
在该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排齐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排齐元件由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壁上的轿厢导轨形成,或者由这种轿厢导轨的在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插入到升降机竖井中时位于上部的区域形成。
该实施变型方案的优点是,不需要附加的组件以便实现排齐元件。由此使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最小化。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排齐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排齐元件由安装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上的与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的导向装置配合的排齐轨形成。
在此,导向装置的位置与形成排齐元件的排齐轨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下降时升降机单元被以如下方式排齐,使得升降机单元的导靴能够与升降机单元嵌接并且随后能够被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或者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下降时,对应于导向装置的轿厢导轨插入到在升降机单元上对应于该轿厢导轨的导靴中。
通过该实施变型方案,在选择导向装置和排齐元件的布置时实现较高的灵活性。
在该方法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以大致对称于竖直的对称平面的方式布置,其中,通过两个导向元件形成V形的导向槽,该导向槽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下降时与对应于导向装置的排齐元件配合并且在两个导向元件之间的最窄部位的区域中具有大致与排齐元件的水平宽度相当的间距。
通过该方法的这种实施变型方案,可以以最简单且成本最低廉的手段实现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的力求的排齐。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垂直”一般是指升降机竖井的延伸方向或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轿厢的轿厢导轨的延伸方向,术语“水平”根据意思是指与所述延伸方向成直角的任何方向。
在该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实施有大致矩形的导向面,其中,这些导向面相对于所对应的排齐元件或所对应的轿厢导轨的侧面和端面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导向元件的导向面与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中的第一侧面相对并且第二导向元件的导向面与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中的第二侧面相对,这些导向面至少部分地覆盖这些侧面,矩形的导向面的水平中线分别与排齐元件的端面的平面成直角,矩形的导向面的向上的中线被布置成,相对于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在彼此相反的枢转方向上以相应的导向角α枢转,这两个导向面被布置成关于位于这两个侧面之间的对称平面对称,其中,这两个导向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对应于在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之间的间距B。
通过该方法的这种实施变型方案,实现导向装置可以被系统地和成本低廉地生产并且满足目的地运转,并且导向装置不仅在其安装时而且在其作为排齐辅助装置使用时降低事故风险。
在该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被安装成,使得这些导向元件的矩形导向面的向上的中线与所对应的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之间存在10度至70度之间的导向角α,优选存在20度至60度之间的导向角α,并且特别优选存在30度至50度之间的导向角α。
由此可以实现导向元件的有利的并且经证明的排齐作用并且由此实现节省安装时间和成本的方法。
在本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将导向装置安装在待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的升降机单元上的情况下,将导向装置布置成使得V形导向槽或位于矩形导向面的向上的中线和所对应的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之间的导向角α向下敞开。
由此实现:在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时,在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的导向装置和相应的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的排齐元件之间实现所希望的排齐作用。
在本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将导向装置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升降机竖井内的情况下,导向装置被布置成,使得:V形导向槽或位于矩形导向面的向上的中线和所对应的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之间的导向角α向上敞开。
由此实现:在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时,在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的导向装置和相应的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的排齐元件之间实现所希望的排齐作用。
在该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导向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装置设有第三导向元件,其中,第三导向元件的第三导向面被布置成,一方面与排齐元件的侧面成直角并且另一方面相对于排齐元件的端面以导向角β枢转。
通过该方法的这种实施方案实现,通过安装在待下降的升降机单元的相反侧上的至少两个导向装置与各自对应的排齐元件的配合也产生附加的排齐效果,该附加的排齐效果的作用方向横向于通过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作用的排齐效果的作用方向。
在该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通过升降机设备的以下借助导靴在轿厢导轨上引导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形成:
机械平台
升降机轿厢
提升平台,其临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并且用作支承结构以在施工进展的过程中提升机械平台。
通过在多个升降机单元上应用该方法,即通过在升降机竖井内引入升降机设备的多个预组装的部件,并且通过针对所有升降机单元使用相同的导向装置,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阐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
图1A以正视图示意性示出一种适合于实施本发明方法的已经安装的升降机设备。
图1B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根据图1A的升降机设备。
图2示出依据图1的具有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的机械平台的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竖井的局部视图,其中,布置在机械平台上的导向装置在机械平台下降时与轿厢导轨配合,以便在某个位置排齐机械平台,在该位置处可以将在轿厢导轨上排齐的导靴安装在机械平台上。
图2A和图2B示出与轿厢导轨配合的导向装置的细节。
图3示出根据图1的具有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的机械平台的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竖井的局部视图,其中,布置在机械平台上的导向装置在机械平台下降时与升降机轿厢的轿厢导轨配合,以便将轿厢导轨直接引导到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导靴内。
图3A和图3B示出布置在根据图3的机械平台的导靴载体上的附加导向装置,借助该附加导向装置在下降期间将轿厢导轨引导到机械平台的上部导靴中。
图4示出依据图1的具有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的机械平台的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竖井的局部视图,其中,布置在升降机竖井壁上的导向装置与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排齐轨配合,以便在一位置上排齐机械平台,在该位置处可以将在轿厢导轨上排齐的导靴安装在机械平台上。
图4A和图4B示出根据图4的导向装置的细节。
图5示出依据图1的具有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的机械平台的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竖井的局部视图,其中,布置在升降机竖井壁上的导向装置与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排齐轨配合,以便在某个位置排齐机械平台,以便将轿厢导轨直接引导到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导靴内。
图5A和图5B示出布置在机械平台的导靴载体上的附加导向装置,借助该附加导向装置,在下降期间轿厢导轨被引导到机械平台的上部导靴中。
图6示出与根据图1的升降机设备类似的升降机设备,在该升降机设备中,为了提升机械平台不使用建筑起重机,而是使用装备有提升装置的在轿厢导轨上引导的提升平台,该提升平台构成另一升降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意性地以正视图示出一种适用于实施本发明方法的已经安装的升降机设备1,并且图1B以侧视图示出升降机设备1。升降机设备1布置在处于建造阶段的建筑物的升降机竖井2中并且包括能够沿着轿厢导轨6在升降机竖井2中运动的多个升降机单元10。升降机轿厢10.2和能够沿着升降机竖井2中的轿厢导轨6移动且能够锁定的具有升降机驱动机11的机械平台10.1属于这组升降机单元。升降机设备1可以包括升降机平台10.3作为另外的升降机单元10,下面结合图6对该升降机平台进行说明。
此外,升降机设备1包括在这里未示出的对重导轨上被引导的对重8。升降机轿厢10.2和对重8通过承载机构15的布置悬挂在机械平台10.1上,其中,承载机构15通过升降机驱动机11的驱动轮盘12来引导,使得升降机轿厢10.2和对重8可以通过承载机构15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由升降机驱动机11驱动。作为承载机构优选使用钢丝绳、人造纤维绳索或者通过钢丝绳或人造纤维绳索加强的皮带式牵引机构。如图1A所示,承载机构15总是从存在于机械平台10.1上的绳索固定点16出发延伸至轿厢承载滚轮17的布置位置,通过该轿厢承载滚轮转向180度,紧接着从轿厢承载滚轮17的布置位置出发向上延伸至升降机驱动机11的驱动轮盘12,通过驱动轮盘12转向至偏转滚轮18,紧接着向下延伸至对重承载滚轮19,通过该对重承载滚轮转向180度,并且从对重承载滚轮19出发向上延伸至安装在机械平台10.1上的承载机构夹紧装置20。在承载机构夹紧装置20之后,承载机构15继续向上延伸到同样支承在机械平台上的转向滚轮21,通过转向滚轮转向180度并且紧接着在升降机竖井2中向下延伸到布置在升降机竖井底坑2.1的区域中的、优选布置在升降机竖井壁2.2的凹部22中的绳索储存器23。
升降机设备1被设计成使得升降机轿厢10.2的可用提升高度能够适配于建筑物或升降机竖井2在建造阶段期间增加的高度,方式为,一方面通过建筑起重机25或其它提升装置在升降机竖井2中将机械平台10.1提升至少一个楼层高度并且固定在新的位置处,优选固定在建筑物的楼层地面27的高度上,并且另一方面,对承载机构15的布置的竖直承载机构分段15.1-15.5进行延长,所述延长取决于可用提升高度的增加。对于承载机构的所述竖直分段的这种延长所需的承载机构储存优选地准备在绳索储存器23中并且在提升机械平台时为了增加可利用的提升高度而分别以所需的量馈入到承载机构15的布置中。为了在提升机械平台10.1之前实施承载机构的延长,优选将对重8移动到其下部行驶路径界线上并紧接着将升降机轿厢10.2联接到机械平台上,从而使承载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被卸载。此时放开承载机构夹紧装置20的夹紧作用,然后借助建筑起重机将机械平台10.1提升到规定的新位置上。在提升机械平台和悬挂在机械平台上的升降机轿厢10.2期间,所需的承载机构的量从绳索储存器23经由转向滚轮21和敞开的承载机构夹紧装置20被供应到承载机构15的布置中。在将机械平台10.1固定在其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新高度上之后,承载机构夹紧装置20中的承载机构15再次被锁止,并且升降机轿厢10.2与机械平台10.1之间的联接被取消。现在,升降机装置1基本上准备好以增加的可使用的提升高度用于升降机运行。所述用于增加升降机轿厢的可使用的提升高度的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直到建筑物或升降机竖井2已经达到最终高度。优选地,然后机械平台10.1作为升降机设备1的最终的机械空间底部最终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
为了能够沿升降机竖井2提升机械平台10.1并且随后将其再次锁定在竖井中,机械平台配备有可伸出或可缩回的支撑元件30。优选地,通过在提升机械平台之后使支撑元件30伸出来实现机械平台10.1的锁定,从而这些支撑元件可以支撑在升降机竖井壁2.2中的凹部50中或支撑在楼层地面27上的竖井门开口28的区域中。
为了保护安装人员以及升降机设备的部件免受跌落的物体的影响,机械平台10.1设有保护顶盖32。
不仅是机械平台10.1,而且升降机轿厢10.2也以能够借助上部导靴和下部导靴35.1、35.2在最终的升降机设备中设置用于引导升降机轿厢10.2的轿厢导轨6上竖直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如上所述,升降机设备1包括借助导靴35.1、35.2在轿厢导轨6上被引导的一组升降机单元10、能够竖直移动的机械平台10.1、升降机轿厢10.2和用于提升机械平台的提升平台10.3(在图6中示出)属于该组升降机单元。在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方法中,这些升降机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优选至少机械平台10.1不是在升降机竖井2中由各个部件组装,而是将该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借助建筑起重机25或另一提升装置作为预组装单元引入到升降机竖井2中。在此,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在升降机竖井中降下到一个高度上,升降机单元临时锁定在该高度上并且可以与其它升降机单元组装成准备就绪的升降机设备,该升降机设备具有升降机轿厢10.2的根据升降机竖井的当前可用高度降低的可使用的升降机高度。为了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时,将升降机单元置于适合于其导靴35.1、35.2和各自对应的轿厢导轨6相互接合的位置中,在升降机单元上或位置固定地在升降机竖井中使用安装的导向装置,这些导向装置与各自对应的、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或者安装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上的排齐元件配合。在此,可以使用该方法的不同实施变型方案。
图2借助一个示例示出该方法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其中,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通过前述机械平台10,1构成。在升降机竖井2的外部预组装的机械平台10.1基本上包括例如由矩形钢管借助熔焊或旋拧制造的承载框架40。两个竖直定向的导靴载体41与该承载框架40连接,在运行准备就绪的状态下在导靴载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处,用于引导机械平台10.1的导靴35.1、35.2安装在在这种实施变型方案中用作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上。此外,在机械平台上还可以看到属于机械平台的下列部件:具有驱动轮盘12的升降机驱动机11、用于偏转和引导(在所示的安装阶段中还未安装的)承载机构的偏转滚轮18、承载机构夹紧装置20、用于使承载机构的在升降机运行期间未被加载的分段朝向绳索储存器23(图1)转向的转向滚轮21、可伸出且可缩回的支撑元件30以及用于保护免受跌落的物体的影响的保护顶盖32,通过该承载机构夹紧装置分别将承载机构的支承分段可拆卸地固定在机械平台10.1上,通过该可伸出且可缩回的支撑元件将机械平台10.1支撑在升降机竖井2中。在图2中描述的方法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该方法的所示阶段中,代替下部的导靴35.2,在机械平台10.1的导靴载体41的下端部处安装有导向装置45。下面阐述所述导向装置45的功能。
在图2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示出在升降机竖井2外部预组装的机械平台10.1,即,通过借助诸如建筑起重机的提升装置下降,将该机械平台10.1安装到升降机竖井2中。该机械平台被支撑和固定在当前已经建造的升降机竖井的上部区域中的一个位置处。升降机竖井2在安装机械平台或升降机设备的时候具有与建筑物的施工进展相应的高度,该高度相应于几个楼层的高度,例如相应于5个楼层的高度。为了支撑机械平台10.1,在机械平台在下降过程中即将到达预定高度之前,使支撑元件30伸出,此后机械平台进一步下降,直至机械平台通过其支撑元件放置在升降机竖井的为此设置的支撑面上,优选地放置在楼层地面27上和放置在与该楼层地面相对的升降机竖井壁2.2中的凹部50中。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在将这里通过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内期间,在机械平台10.1的两个导靴载体41的下端部处代替下部的导靴35.2安装有两个导向装置45。在将机械平台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时,导向装置45与所配备的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内的排齐元件5配合、在此与用作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配合,使得悬挂在提升装置25的绳索上的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对准如下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在将机械平台10.1支撑在升降机竖井2内的正确的水平位置上之后,升降机单元的上部导靴和下部导靴35.1、35.2和各自所配备的轿厢导轨6可以彼此接合。在完成机械平台的支撑之后,首先拆卸导向装置45。紧接着,将导靴35.1、35.2和各个对应的轿厢导轨6彼此接合,之后将导靴固定在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的导靴载体41上。
图2A和2B以正视图或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导向装置45的。基本上,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底板46以及第一导向元件47.1和第二导向元件47.2,其中,导向元件中的每个导向元件具有平坦的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在该方法的这里描述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导向元件47.1、47.2布置在导向装置45中,使得当至少两个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的导向装置45在升降机单元下降时与相应对应的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在此由轿厢导轨6构成的排齐元件5配合时,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被对准。优选地,平行于轿厢导轨6延伸的杆状组件被用作排齐元件,所述杆状组件具有两个平行的侧面和与平行的侧面成直角的端面。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型方案中,排齐元件5由轿厢导轨6形成,轿厢导轨具有所述平行的侧面6.1、6.2和与这些侧面成直角的端面6。这两个导向元件47.1和47.2的第一导向面47.1.1和第二导向面47.2.1以相对于竖直的对称平面大致对称的方式布置在导向装置45中,通过这两个导向面形成向下敞开的v形的导向槽45。在构成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的机械平台10.1下降时,该导向槽与对应于导向装置的在此由轿厢导轨6构成的排齐元件5配合,并且在两个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之间的最窄部位的区域中具有大致与轿厢导轨6的水平宽度B相当的间距。
对于导向装置45,该导向装置安装在升降机竖井2内定位的升降机单元上,在图2中安装在机械平台10.1上,导向面47.1.1、47.2.1相对于在此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侧面6.1、6.2和端面6.3;7.3被布置成,使得轿厢导轨6的平行的第一侧面6.1的第一导向元件47.1的导向面47.1.1和平行的第二侧面6.2的第二导向元件47.2的导向面47.2.1对置,并且导向面47.1.1、47.2.1至少部分覆盖轿厢导轨6的两个侧面6.1、6.2,并且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水平中线与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端面6.3的平面成直角,并且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向上的中线被布置成,沿彼此相反的枢转方向相对轿厢导轨6的平行的侧面6.1、6.2枢转导向角α,并且这两个导向面47.1.1、47.2.1相对于位于排齐元件的平行的侧面6.1、6.2之间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其中,在两个导向面47.1.1、47.2.1之间的最小间距大致相应于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平行的侧面6.1、6.2之间的间距B。
此外,在图2A和图2B中可以看出,导向装置45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装置可以有利地设置有第三导向元件47.3,该第三导向元件的第三导向面47.3.1通过与对应于导向装置的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配合产生附加的排齐效果,该附加的排齐效果的作用方向横向于由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47.1、47.2产生的排齐效果的作用方向。导向面47.3.1被布置成,一方面与在此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侧面6.1和侧面6.2成直角,并且另一方面相对于轿厢导轨的端面6.3枢转导向角β。
对导向装置和与导向装置配合的排齐元件的上述描述也能够应用于结合其它附图描述的导向装置和排齐元件。在此,导向装置可以安装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上或升降机竖井壁上,使得导向装置的V形导向槽向下或向上敞开。在此,排齐元件可以被实施为轿厢导轨或被实施为固定在升降机单元上的排齐轨。
图3示出该方法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预组装的升降机单元10、在此也是与根据图2A、2B的机械平台相应的机械平台10.1也借助建筑起重机25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在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预组装的升降机单元下降时,升降机单元如在图2的实施变型方案中那样借助布置在预组装的升降机单元上的导向装置45在排齐元件5上排齐,该排齐元件在工具图3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同样由轿厢导轨6构成。
根据图3的实施变型方案与图2、图2A、图2B所述的实施变型方案的区别在于,在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预组装的升降机单元10下降并且在升降机单元在此进行排齐之后,该升降机单元不支撑在升降机竖井中,以便紧接着使至今还未固定在升降机单元上的导靴35与轿厢导轨6嵌接并且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上。在图3中描述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将升降机单元引入升降机竖井2中并且在升降机竖井中下降之前,不仅是形成升降机单元10的机械平台10.1的上部导靴和下部导靴35.1、35.2,而且导向装置45也已经安装和固定在预组装的升降机单元上。导向装置45与主要在图2A、图2B中示出的导向装置45相同,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在下降过程的曲线中,安装在升降机单元下方的导向装置45的导向元件47.1-47.3与已经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壁2.2上的在此构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当前的上端部接触。当升降机单元进一步下降时,升降机单元通过导向装置45与排齐元件5或与上述导轨6的配合而被与如下位置排齐,从该位置出发,当升降机单元进一步下降时,轿厢导轨6被引入到被布置在由安装平台10.1形成的升降机单元10上的导靴35.1、35.2中。紧接着,升降机单元可以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的为升降机单元设置的高度上并且至少临时地支撑在那里。如图3所示,在升降机单元10、10.1的上部导靴35.1的下方可以安装附加导向装置48,当被排齐的升降机单元下降时,如果升降机单元没有完美地水平悬挂在建筑起重机25的绳索上,该附加导向装置使轿厢导轨6自动地导入到上部导靴35.1中变得容易。
图3A以正视图放大地示出在此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的上部的导靴35.1的一种优选的布置变型方案以及对应于该导靴的附加导向装置48。不仅是导靴35.1、35.2,而且附加导向装置48也在将机械平台10.1导入到升降机竖井2中之前被固定在固定于机械平台的承载框架40上的U形的导靴载体41上。图3B以与图3A相对应的侧视图的剖视图示出这些部件的布置及这些部件与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的关系。
图4示出该方法的第三实施变型方案,在第三实施变型方案中,同样将在升降机竖井2外预组装的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借助建筑起重机25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内。图4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与结合图2和图3所述的实施变型方案的区别在于,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在降下到升降机竖井的过程中不是通过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两个导向装置与各自对应的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的升降机竖井壁2.2上的轿厢导轨6的配合来排齐,而是通过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升降机竖井壁2.2上的至少两个导向装置45与各自对应的安装在升降机单元的两侧上的通过排齐轨7构成的排齐元件5的配合来排齐。
图4A结合对应于导向装置中的一个导向装置的排齐轨7的上部分段,以放大的正视图示出导向装置45中的一个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基本上与结合图2、图2A、图2B描述的导向装置在结构上相同。图4B示出穿过根据图4A的装置的竖直截面。如在图2和图3中描述的轿厢导轨6那样,在此形成排齐元件5的排齐轨7具有两个平行的侧面7.1、7.2和与这些侧面成直角的端面7.3,其中,平行的侧面之间的间距B形成排齐元件5的水平宽度,该水平宽度大致对当于导向装置的两个导向元件47.1、47.2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根据图4A、图4B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导向装置45被布置在升降机竖井中,使得由导向元件47.1、47.2形成的V形导向槽45.1或在矩形导向面47.1.1、47.2.1中的相应一个的导向面的向上的中线和所对应的在此形成排齐元件5的排齐轨7的平行的侧面7.1、7.2之间存在的导向角α向上敞开。
在图4、图4A、图4B中描述的该方法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构成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的机械平台10.1下降期间,导向装置45和导靴35.1、35.2都没有安装在机械平台10.1的导靴载体41的为此设置的下端部上。相应的一个导向装置固定在两个彼此对置的竖井壁中的相应一个竖井壁上,并且在机械平台10.1上安装有与这些导向装置45配合的以排齐轨7形式的排齐元件5。下面阐述导向装置45及所对应的排齐元件5的功能。
在升降机竖井2外已经预组装的构成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的机械平台10.1在图4中示出一个位置,在升降机安装的初始阶段通过例如借助建筑起重机25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内而将该机械平台10.1安装到该位置处。在当前已经建立的升降机竖井的上部区域中的一个位置处机械平台10.1被临时支撑和固定升降机竖井上。升降机竖井2在安装升降机单元或机械平台10.1的时具有与建筑物的施工进展相应的高度,该高度相应于几个楼层的高度、例如相应于5个楼层的高度。为了支撑机械平台10.1,在机械平台在下降过程中即将到达预定高度之前,使支撑元件30伸出,此后机械平台继续下降,直至其通过其支撑元件放置在升降机竖井的为此设置的支撑面上,优选地放置在楼层地面27上并且放置在与该楼层地面相对的升降机竖井壁2.2中的凹部50中。
在将在此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之前,在机械平台的两个彼此相反的侧面上在承载框架40的外侧上分别安装一个通过排齐轨7构成的竖直定向的排齐元件5,并且在与机械平台10.1的所述侧面平行的两个升降机竖井壁2.2上分别固定与排齐元件5中的相应一个排齐元件对齐的一个导向装置45。在此,导向装置安装在一定高度上,在该高度上确保在升降机单元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时,在导靴载体41的下端部到达已安装的轿厢导轨6的上端部之前,构成排齐元件5的排齐轨7的下端部已经通过导向装置45的导向元件47.1、47.2、47.3被排齐。然后升降机单元可以进一步下降,而已经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壁上的轿厢导轨不会与导靴载体41或者在其上存在的用于固定导靴的支撑件相撞。在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进一步下降时,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导向装置45与各自对应的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的排齐元件5配合,使得悬挂在提升装置25的绳索上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保持在排齐的位置中。在将这里构成升降机单元10的机械平台10.1在图4所示的正确的水平位置中支撑在升降机竖井2中之后,上部导靴和下部导靴35.1、35.2和相应对应的轿厢导轨6可以彼此接合,并且导靴35.1、35.2可以例如通过装配人员安装并固定在机械平台10.1的导靴载体41上。
图5示出该方法的第四实施变型方案,在第四实施变型方案中,同样将在升降机竖井2外预组装的在本实施例中由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借助建筑起重机25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内。图4所示的实施变型方案与结合图4所述的实施变型方案的区别在于,在机械平台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时,上部的导靴和下部的导靴35.1、35.2已经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如在根据图4的实施变型方案中那样,在两个彼此相对的升降机竖井壁2.2上分别位置固定地安装有具有向上敞开的导向槽45.1的导向装置45。在各种情况下,在机械平台10.1的面向具有导向装置45的升降机竖井壁的一侧上,安装有在垂直方向上与所对应的导向装置45对齐的用作排齐元件5的排齐轨7。
将导向装置45和排齐轨7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在机械平台10.1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时,在机械平台的下部导靴35.2已经到达轿厢导轨6的当前的上端部之前,排齐轨的下端已经通过导向装置被排齐并引导。在进一步下降通过导向装置45与排齐轨7的配合而排齐的机械平台10.1时,机械平台的下部导靴35.2首先与优选在其上端部处略微键入的轿厢导轨6嵌接。在排齐的机械平台10.1进一步下降之后,上部的导靴35.1也与轿厢导轨6嵌接。为了即使在机械平台的水平位置不精确时也能确保将轿厢导轨6的上端部插入到机械平台10.1的上部的导靴35.1中,可以在所述的上部的导靴35.1的下方将附加导向装置48布置在机械平台10.1的导靴载体41上。这种在所示的结构中很难拆卸的附加导向装置48优选由合成材料或硬木制成或通过一体成型在导靴载体41中的焊接部件构成。
在这里通过机械平台10.1构成的升降机单元10的下部导靴35.1和上部导靴35.1与轿厢导轨6嵌接后,升降机单元可以降下到为其设置的位置上并且支撑在升降机竖井内。
图5A和图5B以正视图和作为截面示出的侧视图示出导靴载体的具有安装在导靴载体上的上部导靴35.1和具有前述辅助导向装置48的上端部。从这些视图中可以看出,附加导向装置48在构成升降机单元的机械平台10.1下降时如何辅助安装在机械平台上的上部导靴35.1和在图5B中以点划线示出的轿厢导轨6的上端部相互插入。
图6示出图1所示的升降机设备1的稍微改变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升降机轿厢10.2的可用提升高度同样适配于位于建造阶段的建筑物或升降机竖井2的增加的高度。然而与图1的升降机设备不同,在图6的升降机设备中,支撑升降机轿厢10.2和对重8的机械平台10.1不是借助建筑起重机随时地被提升,而是机械平台10.1的这种提升借助装备有提升装置60并且构成另一升降机单元10的提升平台10.3来进行。
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不必为随时执行的机械平台10.1的提升提供具有足够用于提升机械平台的提升力的建筑起重机。为了在每次提升机械平台10.1之前需要提升明显更轻的提升平台10.3,足以提升在提升平台10.3上方借助支承元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的较轻的提升装置(在图6中未示出)。
当然,在提升平台10.3的每次提升之前,还必须将较轻的提升装置和所属的支承元件相应地进一步向上地放置在升降机竖井中。如果在提升提升平台的给定时刻没有提供用于提升较轻的提升装置的建筑起重机,则例如支承元件和较轻的提升装置可以经由楼梯间被运输到较高的高度上。
上述的能够在升降机竖井2中提升的升降机平台10.3也通过安装在升降机平台上的导靴35在轿厢导轨6上被引导。在这里所提出的安装方法的第一阶段中实施将升降机轿厢10.2、对重8和机械平台10.1引入到升降机竖井2中之后,在这里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借助建筑起重机将提升平台10.3在预组装的状态下引入到升降机竖井2中、降下到升降机竖井中的预定高度上并且在那里通过支撑元件30支撑在升降机竖井中。为了在此以较低的工作费用和最小的事故风险使构成另一升降机单元的升降机平台10.3的导靴35与轿厢导轨6嵌接,所述提升平台10.3在下降时也通过导向装置和相应的排齐元件的配合在升降机竖井内被排齐。在此,排齐过程的不同变型方案和在此所使用的导向装置和排齐元件与前文结合图2至图5所述相同。
在将升降机单元降下到升降机竖井内并且使升降机单元的导靴35.1、35.2与轿厢导轨6嵌接之后,分别拆卸至少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壁2.2或升降机单元10上的导向装置45,优选也拆卸用作排齐元件5的固定在升降机单元10上的排齐轨7。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其它升降机单元下降时或在其它升降机设备内的升降机单元下降时再次使用拆卸的元件。
有利地,导向装置45的至少导向元件47.1-47.3由冲击阻尼材料和/或摩擦减小的材料制造,或者至少导向元件47.1-47.3的导向面47.1.1-47.1.3涂覆有这种材料。由此实现:在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时和在此进行的排齐过程中,优化排齐作用并且不损坏与导向装置45配合的由轿厢导轨6或排齐轨7构成的排齐元件5。
附图标记列表
Figure BDA0003044382450000191
Figure BDA0003044382450000201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处于建造阶段的建筑物的竖井(2)中安装升降机设备(1)的方法,所述升降机设备(1)包括沿着升降机竖井(2)在轿厢导轨(6)上引导的升降机轿厢(10.2)和能够沿着升降机竖井(2)在相同的轿厢导轨(6)上移动并且能够临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内的带有升降机驱动机(11)的机械平台(10.1),其中,升降机轿厢(10.2)经由承载机构(15)悬挂在机械平台(10.1)上并由升降机驱动机(11)驱动,升降机轿厢(10.2)的能够利用的提升高度随时适配于建筑物的增加的高度,方式为:主要是将机械平台(10.1)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在安装方法中,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在预组装状态下,借助提升装置(25)降下到已经配备有所述轿厢导轨(6)的升降机竖井(2)中,使用导向装置(45),所述导向装置被安装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上并且与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中(2)的排齐元件(6;7)配合,或者所述导向装置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并与安装在升降机单元(10)上的排齐元件(7)配合,以便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在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时,与适合于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的导靴(35;35.1、35.2)同所对应的轿厢导轨(6)相互接合的位置排齐,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在其下降过程结束时,在升降机竖井(2)的配备有轿厢导轨(6)的区域内,支撑在适合于导靴(35;35.1、35.2)与所述升降机导轨(6)相互接合的位置处,然后将升降机单元(10、10.1-10.3)的至少一个导靴(35;35.1、35.2)与所对应的轿厢导轨(6)嵌接并固定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0.1-10.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之后,将所述导向装置(45)的至少一部分拆下并且在安装另一升降机设备时再次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向装置(4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47.1、47.2),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和一个第二导向元件被布置成,使得: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下降时,所述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分别与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上的或者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排齐元件(6;7)中的一个配合,使得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被排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齐元件(5)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杆状构件形成,所述杆状构件具有两个平行的侧面(6.1、6.2、7.1、7.2)并且具有与所述侧面成直角的端面(6.3、7.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齐元件(5)中的至少一个由固定在升降机竖井壁(2.2)上的轿厢导轨(6)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齐元件(5)中的至少一个由安装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上的并且与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导向装置(45)配合的排齐轨(7)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47.1、47.2)大致对称于竖直的对称平面地布置,其中,通过两个导向元件(47.1、47.2)形成V形的导向槽(45.1),所述导向槽在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1-10.3)下降时与对应于导向装置(45)的排齐元件(6、6.1、6.2)配合,并且在两个导向元件(47.1、47.2)之间的最窄的部位的区域中,具有大致相当于排齐元件(5)的水平宽度B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47.1、47.2)实施有大致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其中,将这些导向面与所对应的排齐元件(5)或形成排齐元件(5)的轿厢导轨(6)或形成排齐元件(5)的排齐轨(7)的侧面(6.1、6.2、7.1、7.2)和端面(6.3、7.3)相关地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第一导向元件(47.1)的导向面(47.1.1)与平行的第一侧面(6.1;7.1)相对置,并且第二导向元件(47.2)的导向面(47.2.1)与排齐元件(5)的平行的第二侧面(6.2、7.2)相对置,并且导向面(47.1.1、47.2.1)至少部分地覆盖侧面(6.1、6.2;7.1、7.2),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水平中线与排齐元件(5)的端面(6.3;7.3)成直角设置,并且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向上的中线分别以导向角α在彼此相反的枢转方向上相对于排齐元件(5)的平行侧面(6.1、6.2;7.1、7.2)枢转地布置,并且两个导向面(47.1.1、47.2.1)被关于位于两个侧面(6.1、6.2;7.1、7.2)之间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并且两个导向面(47.1.1、47.2.1)之间的最小间距大致相当于排齐元件(5)的两个平行侧面(6.1、6.2;7.1、7.2)之间的间距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47.1、47.2)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在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向上的中线和所对应的排齐元件(5)的平行的侧面(6.1、6.2;7.1、7.2)之间存在10度至70度之间的导向角α,优选存在20度至60度之间的导向角α,并且尤其优选存在30度至50度之间的导向角α。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导向装置(45)安装在待降下到升降机竖井(2)中的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上的情况下,将导向装置(45)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V形导向槽(45.1)或位于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向上的中线和所对应的排齐元件(7)的平行的侧面(7.1、7.2)之间的导向角α向下敞开。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导向装置(45)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升降机竖井(2)中的情况下,将导向装置(45)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V形导向槽(45.1)或在矩形的导向面(47.1.1、47.2.1)的向上的中线和所对应的排齐元件(7)的平行的侧面(7.1,7.2)之间存在的导向角α向上敞开。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45)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装置设有第三导向元件(47.3),其中,第三导向元件(47.3)的第三导向面一方面与排齐元件(5)的侧面(6.1、6.2、7.1、7.2)成直角地布置,并且另一方面相对于排齐元件(6、7)的端面(6.3、7.3)以导向角β枢转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升降机单元(10)能够通过升降机设备(1)的借助导靴(35;35.1、35.2)在轿厢导轨(6)上引导的下列部件中的一个形成:
机械平台(10.1)
升降机轿厢(10.2)
提升平台(10.3),所述提升平台临时固定在升降机竖井(2)中并且用作支承结构,用以在施工进展的过程中提升机械平台(10.1)。
CN201980071553.7A 2018-10-30 2019-10-22 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12955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203391.0 2018-10-30
EP18203391 2018-10-30
PCT/EP2019/078636 WO2020088979A1 (de) 2018-10-30 2019-10-22 Verfahren zum installieren einer aufzugsan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5398A true CN112955398A (zh) 2021-06-11
CN112955398B CN112955398B (zh) 2023-03-31

Family

ID=6404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1553.7A Active CN112955398B (zh) 2018-10-30 2019-10-22 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5638B2 (zh)
EP (1) EP3873840B1 (zh)
CN (1) CN112955398B (zh)
AU (1) AU2019370583B2 (zh)
WO (1) WO20200889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16086B1 (en) * 2019-10-31 2023-05-10 KONE Corporation A self-climbing elevator machine room for us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EP3816088B1 (en) 2019-10-31 2023-07-12 KONE Corporation A self-climbing elevator arrangement for us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WO2021259969A1 (de) * 2020-06-26 2021-12-30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m errichten einer aufzugsanlage sowi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geeignete aufzugsanlag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6280A (ja) * 1985-09-04 1987-03-1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かご或いは機械室搬入方法
JPH04116079A (ja) * 1990-09-03 1992-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
FR2694279A1 (fr) * 1992-08-03 1994-02-04 Otis Elevator Co Ascenseur ou monte-charges, suivant l'avancement du gros-Óoeuvre de la construction de bâtiments.
JPH06135656A (ja) * 1992-10-27 1994-05-17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の搬入用具
US20090223751A1 (en) * 2006-11-17 2009-09-10 Mark Peaco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without machine room during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and use of a hoisting machine
WO2015003965A1 (de) * 2013-07-10 2015-01-15 Inventio Ag Erweiterung eines schachtbereiches
US20180273349A1 (en) * 2015-12-14 2018-09-27 Inventio Ag Method for ere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system which can be adapted to an increasing building heigh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9563U (zh) * 1975-02-28 1976-09-03
US4345671A (en) * 1980-03-12 1982-08-2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elevator guide rails
JP2846614B2 (ja) * 1996-03-07 1999-01-1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カウンターレール芯出し装置
FI20090389A (fi) * 2009-10-23 2011-04-24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valmistamisessa
ES2625760T3 (es) * 2013-07-10 2017-07-20 Inventio Ag Dispositivo de protección de caída para una plataforma
EP3865448A1 (en) * 2020-02-12 2021-08-18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levator
CN113460842B (zh) * 2021-06-22 2022-10-25 燕山大学 一种用于电梯导轨自动化安装的可重构机器人系统
US11702318B2 (en) * 2021-07-19 2023-07-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Method of expanding an elevator system in a hoistwa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6280A (ja) * 1985-09-04 1987-03-1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かご或いは機械室搬入方法
JPH04116079A (ja) * 1990-09-03 1992-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
FR2694279A1 (fr) * 1992-08-03 1994-02-04 Otis Elevator Co Ascenseur ou monte-charges, suivant l'avancement du gros-Óoeuvre de la construction de bâtiments.
JPH06135656A (ja) * 1992-10-27 1994-05-17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の搬入用具
US20090223751A1 (en) * 2006-11-17 2009-09-10 Mark Peaco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without machine room during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and use of a hoisting machine
WO2015003965A1 (de) * 2013-07-10 2015-01-15 Inventio Ag Erweiterung eines schachtbereiches
US20180273349A1 (en) * 2015-12-14 2018-09-27 Inventio Ag Method for ere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system which can be adapted to an increasing building heigh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45638B2 (en) 2023-12-19
AU2019370583B2 (en) 2023-04-13
AU2019370583A1 (en) 2021-05-20
US20210316959A1 (en) 2021-10-14
CN112955398B (zh) 2023-03-31
EP3873840B1 (de) 2023-07-26
EP3873840A1 (de) 2021-09-08
WO2020088979A1 (de)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51293B1 (ko) 리프트의 설치 방법
CN112955398B (zh) 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方法
US11208296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increasing usable lifting height
US10252890B2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a building
US9193567B2 (en) Method in the manufacture of an elevator
EP2247522B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guide rails of an elevator
CN100537390C (zh) 用于将导轨安装在电梯竖井内的方法和装置
CN1962387B (zh) 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及用于该目的的电梯设备
US10029889B2 (en) Method for handling and modernizing ropes in an elevator and arrangement for dismantling ropes of an elevator
CN103402901A (zh) 方法和电梯配置
AU2017368776A1 (en) Lif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uch an elevator system
US11034550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n adaptable usable lifting height
JP2007099515A (ja) 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の支持手段を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取り付ける方法
US7261184B2 (en) Elevator system and triangula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the same
US20230192447A1 (en) Installation platform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during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CN111094167B (zh) 安装装置以及用于将安装装置送入电梯竖井中的安装位置中的方法
US636406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elevator components
CN108698792B (zh) 电梯装置
EP3553013A2 (en) Lifting system
JP2875603B2 (ja) 工事用昇降装置
CN219448942U (zh) 一种提升平台的提升导向结构
CN117279855A (zh) 电梯及升降行程延伸方法
CN118076554A (zh) 用于安装升降机的导轨的装置和方法
KR20230007162A (ko) 송전 철탑 상향 장치 및 송전 철탑 상향 장치 설치방법
WO2022223119A1 (en) A construc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