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2630B -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2630B
CN112942630B CN202110388942.1A CN202110388942A CN112942630B CN 112942630 B CN112942630 B CN 112942630B CN 202110388942 A CN202110388942 A CN 202110388942A CN 112942630 B CN112942630 B CN 112942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plate wall
wall
steel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89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2630A (zh
Inventor
张龙洋
安会丽
李斌
田晓航
常耀峰
张增旭
贺超
叶新
李政道
段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89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2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2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2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2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2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18Adjusting tools; Templates
    • E04G21/1841Means for positioning building parts 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图纸深化设计→钢板墙及埋件加工→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竖向钢筋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铝模板安装→本层混凝土浇筑。本发明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各系统专业深化设计,可解决钢板墙深化设计中与土建钢筋翻样、铝模板配模设计、机电管线预留预埋等容易产生冲突的问题,优化墙柱梁板钢筋同钢板墙的连接方式,降低了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难度,节省百分之三十的工期,劳动力、机械等投入可减少百分之二十。

Description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简称钢板剪力墙,作为一种新型抗侧力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土建、机电与钢结构专业相互配合互相穿插相互影响,共同完成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深化设计阶段、加工阶段、吊装安装阶段、土建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机电管线预埋等施工阶段需要提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实现超高层钢板剪力墙的高效建造。
以往施工中发现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深化设计不到位,土建、机电同钢板墙未能有效融合为一体,导致施工中存在各专业碰撞的情况;钢板墙安装垂直度控制不到位,焊接应力可能导致钢板墙体变形,对外围混凝土结构模板的垂直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狭窄空间内钢板墙两侧混凝土压力不均匀或者密实度不足,容易产生结构胀模、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本发明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各系统专业深化设计,可解决钢板墙深化设计中与土建钢筋翻样、铝模板配模设计、机电管线预留预埋等容易产生冲突的问题,优化墙柱梁板钢筋同钢板墙的连接方式,降低了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难度,节省百分之三十的工期,劳动力、机械等投入可减少百分之二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图纸深化设计→钢板墙及埋件加工→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钢筋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铝模板安装→本层混凝土浇筑。
图纸深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钢板墙分段分节设计
钢板墙分段分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设计要求、塔吊吊重、运输要求、与土建专业、机电安装专业和幕墙专业之间存在的设计冲突;考虑塔吊吊重时,需要结合现场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塔吊起吊能力的安全系数;与土建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主要包括:竖向钢筋错接头位置不能影响钢结构对接焊,分段位置一般不宜在洞口、箍筋位置;
二、钢板墙与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处理
钢板墙与混凝土墙、梁面筋、板面筋、铝模板、机电管线和机电孔洞会存在一定的设计冲突;
在钢板墙加工阶段,需要考虑穿过钢板墙的混凝土墙端部暗柱的箍筋、水平分布钢筋、对拉钢筋、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和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
1)、箍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对于内嵌单片式钢板墙,往往在混凝土墙端部设计有暗柱和配筋加密区的边缘构件,暗柱的箍筋都需要贯穿钢板墙,前期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
2)、水平分布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部位与钢板墙存在设计冲突,常规需要钢板墙上开穿筋孔,使水平分布筋穿过钢板墙的穿筋孔保证水平分布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但这种方式施工操作困难,通过优化水平分布筋与钢板墙的连接方式解决设计冲突,水平分布筋的端部设有90°弯折段,将水平分布筋的90°弯折段与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在一起,焊缝长度为10d,d为水平分布筋直径,降低水平分布筋穿孔产生的施工难度;
3)、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为保证混凝土墙与钢板墙协同受力,增加贯穿钢板墙的对拉钢筋增强钢板墙对混凝土墙的约束,考虑到钢板墙开孔过多对钢板墙的结构强度削弱过大,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
4)、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混凝土梁与钢板墙连接部位若不满足梁面筋的直锚及弯锚锚固长度要求,需要在钢板墙上采取措施连接混凝土梁主筋,当梁面筋较多且密集时,直锚钢筋穿过钢板墙采用连接钢板焊接难度大,无法保证焊缝质量,此时可通过将梁面筋所在混凝土梁截面宽度范围的钢板墙上开椭圆形孔,在椭圆形孔的四周焊接矩形钢管做加强处理,梁面筋整体穿过钢板墙上的椭圆形孔及矩形钢管,梁底筋下部焊接水平支撑钢板,水平支撑钢板与钢板墙焊接一体,水平支撑钢板的宽度等于混凝土梁的宽度,水平支撑钢板的长度为10d,d为梁底筋直径;
5)、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在板面筋下部焊接水平长条钢板,水平长条钢板与钢板墙焊接一体,双面焊,焊缝长度为5d,d为板面筋直径,板底筋靠近钢板墙的端部向上弯折90°形成弯锚;
6)、钢板墙上预留的机电孔洞深化设计:机电孔洞包括混凝土流淌孔洞、水电管线安装孔、对穿孔和混凝土下落通道及浇捣孔;
①混凝土流淌孔洞:为确保钢板墙两侧混凝土密实性及均匀性,增加钢板墙两侧混凝土之间的流动性,在钢板上开设直径130mm间距1500mm左右梅花形圆孔作为混凝土的流淌孔,流淌孔周边采用圆形钢板焊接对洞口进行补强处理;
②水电管线安装孔:根据机电管线图纸设计标高及尺寸进行定位,提前开孔;
③对穿孔:主体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在钢板墙的两侧设置铝模板,因此应提前在钢板墙深化设计孔位处开对穿孔,对拉螺杆贯穿对穿孔加固钢板墙两侧的铝模板;
④浇捣通道及浇捣孔:为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够顺利下落至钢板墙的根部,并保证振捣效果,钢板墙墙面上的肋板上沿横向等间距开设若干条50型振捣棒作用范围的混凝土下落通道,混凝土下落通道在横向上的长度为500mm,相邻两条混凝土下落通道的间距为@1000mm,混凝土下落通道在纵向上的宽度即为肋板的宽度,钢板墙在导梁或者横向加劲肋位置会出现相对封闭的腔体,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需要在腔体上下板上开设一定直径≥30mm的浇筑振捣孔,以便混凝土中的气体排出,同时便于混凝土振动棒的振动,保证钢板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钢板墙及埋件加工:根据图纸深化设计,对钢板墙进行分段分层加工预制;加工预制步骤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下料,气体保护焊机焊接拼装,栓钉机焊制栓钉,空心钻机钻穿筋孔;此类钢板墙加工采用多节钢板组合的方式,按照设计要求在钢板两侧焊接栓钉,再考虑与铝模板的对拉螺杆配合,则在钢板上相对应位置开对穿孔。
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由于钢板墙的墙身较薄,钢板墙安装完成后必须居于剪力墙整体正中轴线处,可调整的余量小,且钢板墙竖向深化预留孔位较多,埋件预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激光水平仪调整埋件的平整度和标高,并及时对埋件的位置进行复核,确保钢板墙安装位置准确。
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
1)安装前,需要依据不同位置对各块钢板进行编号,按照顺序进行吊装、拼接,安装时每块钢板的两侧均要拉设缆风绳作为临时固定,缆风绳的直径不小于Φ14,而且相邻两根缆风绳间距不大于2m,安装完成后,采用测量仪器对钢板墙位置进行复检,超出偏差部分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钢板墙的位置准确,钢板墙重量轻,塔吊能够满足吊装需求,可利用对穿孔作为吊装孔,不在单独设置吊耳,通过对穿孔挂钢丝绳吊装,楼层上下两块钢板之间采用临时附加短钢板固定,长度不小于800mm,间距不大于1000mm;
2)吊点设置:吊点位置及吊点数根据钢板墙形状、断面、长度、起重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钢板墙的弹性和刚性都很好,吊点采用一点正吊,吊点设置在钢板墙的重心正上方,易于起吊、对线、校正,当钢板墙构件为不规则异性构件时,吊点应计算确定;
3)起吊方法:起吊时钢板墙必须垂直,尽量做到回转扶直,根部不拖,起吊回转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同其它已吊好的构件相碰撞,吊索应有一定的有效高度,
第一节钢板墙安装前应将揽风绳等挂设在预定位置并绑扎牢固,起吊就位后加设固定耳板,校正垂直度,钢板墙两侧安装有临时固定用的连接板,上节钢板墙的柱顶对准下节钢板墙的柱顶后,即用螺栓固定上下两块连接板,用于临时固定;
钢板墙安装就位后,为避免钢板墙倾斜,应将揽风绳固定在可靠位置,缆风绳的端部应加花篮螺栓,以便于调节缆风绳的松紧度,必须等连接板、缆风绳固定后才能松开吊索,松吊索时,安全防坠器的挂钩应与操作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带进行有效连接,吊索松动完成,操作人员安全返回地面后方可解开安全防坠器挂钩;
首节钢板墙测量校正:钢板墙底轴线偏差调整:在起重机不松钩的情况下,将钢板墙的控制轴线与钢板墙底预埋件轴线对齐缓慢降落至设计标高位置,为加快轴线调整时间及准确度,可在钢板墙吊装之前在钢板墙底板上加焊用于定位钢板墙轴线的辅助小钢板;
钢板墙垂直度校正:采用缆风绳校正+千斤顶校正方法:用两台呈90°的经纬仪测钢板墙垂直度,校正过程中,校正钢板墙的侧边垂直度时,在钢板墙的一侧边加焊一个用于千斤顶受力的调整钢板,使用千斤顶向上顶调整钢板,不断微调千斤顶的高度,直到校正完毕,因钢板墙壁薄,千斤顶加力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钢板墙的变形情况,校正钢板墙正面垂直度时,可直接拉动钢板墙正面左右两侧的缆风绳下葫芦进行调整,再用经纬仪复核,如有微小偏差,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无误,钢板墙垂直度校正完成后,就可对钢板墙柱脚点焊加固,保证钢板墙不变形;
二节及以上钢板墙测量校正:轴线偏差调整:为避免上下两节钢板墙出现错口,尽量做到上下两节钢板墙中心线重合,上下两节钢板墙中心线偏差每次调整在3mm范围以内,如偏差过大应分2~3次调整,每一节钢板墙的定位轴线绝对不允许使用下一节钢板墙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线引至高空,以保证每节钢板墙安装正确无误,避免产生过大的积累误差;垂直度校正:钢板墙垂直度校正的重点是对有关尺寸预检,下节钢板墙的顶部垂直度偏差就是上节钢板墙的底部轴线、位移量、焊接变形、日照影响、垂直度校正及弹性变形的综合,采取预留垂直度偏差值消除下节钢板墙累计偏差的部分误差。
铝模板安装:在钢板墙工厂加工阶段,模板工程主要考虑墙体铝模板对拉螺栓的预留孔位置,钢板墙外部设置铝模板时,铝模设计为:Φ18对拉螺栓,Φ22塑料套管,考虑对拉螺杆局部的偏位影响,钢板墙扩孔孔径为Φ50,钢板墙上开对穿孔的深化设计时除考虑对拉螺栓的间距外,还按照铝模板方案要求考虑最下一排预留孔的距地距离。
箍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中前期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钢板墙提前深化留设穿筋孔,封闭箍筋分段成两根开口箍筋,两根开口箍筋对应穿过相应的穿筋孔后再组合搭接焊形成封闭箍筋,搭接部分焊缝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根据箍筋直径及箍筋的端部是否带弯钩,确定穿筋孔的形状,箍筋端部不带弯钩则穿筋孔为圆孔,箍筋端部带弯钩则穿筋孔为椭圆孔,纵向箍筋及横向箍筋相交部位的穿筋孔需上下错位,防止纵向箍筋和横向箍筋之间干扰,穿筋孔避开肋板,对于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两个U型筋,两个U型筋穿相应的穿筋孔后搭接焊接再形成封闭箍筋;对于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C型筋和L型筋,C型筋和L型筋分别穿相应的穿筋孔后搭接焊接再形成封闭箍筋;
第二种方式:钢板墙不留穿筋孔,封闭箍筋分段成两根开口箍筋,开口箍筋的端部设有90°弯折段,开口箍筋的90°弯折段同钢板墙焊接形成整体,焊缝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对于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为两根U型筋,两根U型筋分别位于直线型钢板墙的一端部两侧,两根U型筋的一端搭接在直线型钢板墙的一端外部并焊接在一起,两根U型筋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直线型钢板墙平行的90°弯折段,两段90°弯折段分别对应焊接在直线型钢板墙的两侧面上;对于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C型筋和L型筋, C型筋和L型筋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90°弯折段,C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平行,L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平行,C型筋位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外侧,L型筋位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内侧,C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搭接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外侧面上并焊接固定,L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搭接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内侧面上并焊接固定,C型筋和L型筋所在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中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采用连接钢板连接;对于钢板墙转角劲性柱腹板范围内的对拉钢筋,开孔会削弱劲性柱,采用钢筋套筒连接效率比较低,因此在劲性柱腹板两侧分别加焊连接钢板,连接钢板所在平面对应对拉钢筋的拉钩所在平面,连接钢板上按照图纸要求的拉钩间距开设椭圆形孔,将原有的一根长对拉钢筋分段成两根短对拉钢筋,短对拉钢筋的两端拉钩角度均为135°,短对拉钢筋的一端钩挂在椭圆形孔中,短对拉钢筋的另一端绑扎在竖向钢筋上;
第二种方式:采用V型拉筋或者钢板片代替对拉钢筋;当混凝土墙厚度较薄时,埋在混凝土墙中的对拉钢筋的长度过短,不能采用第一种方式,则需优化对拉钢筋的加工形状,将对拉钢筋优化成V型拉筋,待竖向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绑扎完成后,将V型拉筋按对拉钢筋设计进行定位,V型拉筋钩挂水平分布钢筋,V型拉筋的两端再焊接在钢板墙上,或者采用钢板片代替对拉钢筋,钢板片提前在加工厂和钢板墙焊接一体,待水平分布钢筋安装完成后,再将水平分布钢筋和相应的钢板片焊接成一体。
钢筋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中的钢筋绑扎采用图纸深化设计中箍筋、水平分布钢筋、对拉钢筋、梁面筋及板面筋的冲突设计处理方式进行绑扎。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深化设计过程采用全专业BIM模型融合一体,充分考虑土建钢筋三维翻样,铝模板配模设计,机电管线预留预埋等,通过三维模型直观发现土建、机电预留预埋和钢板墙的冲突部位,提前解决专业的碰撞影响,在深化设计阶段解决各种冲突。
(2)墙柱箍筋贯穿钢板墙部位,优化箍筋的绑扎形式,如分段组合后形成焊接式封闭箍筋,根据箍筋直径及端部是否带弯钩,确定相应开孔的形状及尺寸,对拉钢筋穿钢板墙时,在钢板墙腹板两侧分别加焊两条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按照设计要求的拉钩间距开设椭圆形的通孔,原有的一根长拉钩切断成两根短拉钩,拉钩弯钩角度均为135°,短拉钩一端挂在椭圆形通孔,一端绑扎在竖向钢筋上,通过这种新型的拉钩连接方式代替传统的钢板墙开孔穿拉钩做法,梁纵向钢筋穿过钢板墙时,采用接驳器、加焊耳板或者留设椭圆形穿筋孔位、多排钢筋留设U形槽口等多种有效的组合方式,保证钢筋工程和钢板墙施工规范。
(3)钢板墙结构中通过深化一种梅花形布置的流淌孔,流淌孔周边有一定的加强措施,并设置一定间距的浇筑振捣通道,可使得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混凝土浇筑时在钢板两侧顺利流淌,减少因为一侧侧压力过大带来的模板移位及变形,保证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和振捣。
本发明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各系统专业深化设计,可解决钢板墙深化设计中与土建钢筋翻样、铝模板配模设计、机电管线预留预埋等容易产生冲突的问题,优化墙柱梁板钢筋同钢板墙的连接方式,降低了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难度,节省百分之三十的工期,劳动力、机械等投入可减少百分之二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中直线型钢板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中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中直线型钢板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中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中转角型钢板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中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中转角型钢板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中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转角型钢板墙的水平分布钢筋构造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转角型钢板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的构造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的第一种方式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的第二种方式中采用V型拉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的第二种方式中采用钢板片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钢板墙上预留的机电孔洞深化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22所示,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图纸深化设计→钢板墙及埋件加工→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竖向钢筋22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铝模板安装→本层混凝土浇筑。
图纸深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钢板墙分段分节设计
钢板墙分段分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设计要求、塔吊吊重、运输要求、与土建专业、机电安装专业和幕墙专业之间存在的设计冲突;考虑塔吊吊重时,需要结合现场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塔吊起吊能力的安全系数;与土建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主要包括:竖向钢筋22错接头位置不能影响钢结构对接焊,分段位置一般不宜在洞口、箍筋位置;
二、钢板墙与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处理
钢板墙与混凝土墙、梁面筋1、板面筋2、铝模板、机电管线和机电孔洞会存在一定的设计冲突;
在钢板墙加工阶段,需要考虑穿过钢板墙的混凝土墙端部暗柱的箍筋、水平分布钢筋3、对拉钢筋、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1和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2;
1)、箍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对于内嵌单片式钢板墙,往往在混凝土墙端部设计有暗柱和配筋加密区的边缘构件,暗柱的箍筋都需要贯穿钢板墙,前期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
2)、水平分布钢筋3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水平分布钢筋3在转角部位与钢板墙存在设计冲突,常规需要钢板墙上开穿筋孔,使水平分布筋穿过钢板墙的穿筋孔保证水平分布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但这种方式施工操作困难,通过优化水平分布筋与钢板墙的连接方式解决设计冲突,水平分布筋的端部设有90°弯折段7,将水平分布筋的90°弯折段7与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在一起,焊缝长度为10d,d为水平分布筋直径,降低水平分布筋穿孔产生的施工难度;
3)、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为保证混凝土墙与钢板墙协同受力,增加贯穿钢板墙的对拉钢筋增强钢板墙对混凝土墙的约束,考虑到钢板墙开孔过多对钢板墙的结构强度削弱过大,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
4)、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1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混凝土梁与钢板墙连接部位若不满足梁面筋1的直锚及弯锚锚固长度要求,需要在钢板墙上采取措施连接混凝土梁主筋,当梁面筋1较多且密集时,直锚钢筋穿过钢板墙采用连接钢板8焊接难度大,无法保证焊缝质量,此时可通过将梁面筋1所在混凝土梁截面宽度范围的钢板墙上开椭圆形孔,在椭圆形孔的四周焊接矩形钢管12做加强处理,梁面筋1整体穿过钢板墙上的椭圆形孔及矩形钢管,梁底筋13下部焊接水平支撑钢板14,水平支撑钢板14与钢板墙焊接一体,水平支撑钢板14的宽度等于混凝土梁的宽度,水平支撑钢板14的长度为10d,d为梁底筋直径;
5)、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2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在板面筋2下部焊接水平长条钢板15,水平长条钢板15与钢板墙焊接一体,双面焊,焊缝长度为5d,d为板面筋2直径,板底筋23靠近钢板墙的端部向上弯折90°形成弯锚;
6)、钢板墙上预留的机电孔洞深化设计:机电孔洞包括混凝土流淌孔洞16、水电管线安装孔17、对穿孔18和混凝土下落通道19及浇捣孔;
①混凝土流淌孔洞16:为确保钢板墙两侧混凝土密实性及均匀性,增加钢板墙两侧混凝土之间的流动性,在钢板上开设直径130mm间距1500mm左右梅花形圆孔作为混凝土的流淌孔,流淌孔周边采用圆形钢板焊接对洞口进行补强处理;
②水电管线安装孔17:根据机电管线图纸设计标高及尺寸进行定位,提前开孔;
③对穿孔18:主体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在钢板墙的两侧设置铝模板,因此应提前在钢板墙深化设计孔位处开对穿孔18,对拉螺杆贯穿对穿孔18加固钢板墙两侧的铝模板;
④浇捣通道及浇捣孔:为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够顺利下落至钢板墙的根部,并保证振捣效果,钢板墙墙面上的肋板24上沿横向等间距开设若干条50型振捣棒作用范围的混凝土下落通道19,混凝土下落通道19在横向上的长度为500mm,相邻两条混凝土下落通道19的间距为@1000mm,混凝土下落通道19在纵向上的宽度即为肋板的宽度,钢板墙在导梁或者横向加劲肋位置会出现相对封闭的腔体,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需要在腔体上下板上开设一定直径≥30mm的浇筑振捣孔,以便混凝土中的气体排出,同时便于混凝土振动棒的振动,保证钢板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钢板墙及埋件加工:根据图纸深化设计,对钢板墙进行分段分层加工预制;加工预制步骤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下料,气体保护焊机焊接拼装,栓钉机焊制栓钉20,空心钻机钻穿筋孔;此类钢板墙加工采用多节钢板21组合的方式,按照设计要求在钢板21两侧焊接栓钉20,再考虑与铝模板的对拉螺杆配合,则在钢板21上相对应位置开对穿孔18。
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由于钢板墙的墙身较薄,钢板墙安装完成后必须居于剪力墙整体正中轴线处,可调整的余量小,且钢板墙竖向深化预留孔位较多,埋件预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激光水平仪调整埋件的平整度和标高,并及时对埋件的位置进行复核,确保钢板墙安装位置准确。
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
1)安装前,需要依据不同位置对各块钢板21进行编号,按照顺序进行吊装、拼接,安装时每块钢板21的两侧均要拉设缆风绳作为临时固定,缆风绳的直径不小于Φ14,而且相邻两根缆风绳间距不大于2m,安装完成后,采用测量仪器对钢板墙位置进行复检,超出偏差部分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钢板墙的位置准确,钢板墙重量轻,塔吊能够满足吊装需求,可利用对穿孔18作为吊装孔,不在单独设置吊耳,通过对穿孔18挂钢丝绳吊装,楼层上下两块钢板21之间采用临时附加短钢板固定,长度不小于800mm,间距不大于1000mm;
2)吊点设置:吊点位置及吊点数根据钢板墙形状、断面、长度、起重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钢板墙的弹性和刚性都很好,吊点采用一点正吊,吊点设置在钢板墙的重心正上方,易于起吊、对线、校正,当钢板墙构件为不规则异性构件时,吊点应计算确定;
3)起吊方法:起吊时钢板墙必须垂直,尽量做到回转扶直,根部不拖,起吊回转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同其它已吊好的构件相碰撞,吊索应有一定的有效高度,
第一节钢板墙安装前应将揽风绳等挂设在预定位置并绑扎牢固,起吊就位后加设固定耳板,校正垂直度,钢板墙两侧安装有临时固定用的连接板,上节钢板墙的柱顶对准下节钢板墙的柱顶后,即用螺栓固定上下两块连接板,用于临时固定;
钢板墙安装就位后,为避免钢板墙倾斜,应将揽风绳固定在可靠位置,缆风绳的端部应加花篮螺栓,以便于调节缆风绳的松紧度,必须等连接板、缆风绳固定后才能松开吊索,松吊索时,安全防坠器的挂钩应与操作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带进行有效连接,吊索松动完成,操作人员安全返回地面后方可解开安全防坠器挂钩;
首节钢板墙测量校正:钢板墙底轴线偏差调整:在起重机不松钩的情况下,将钢板墙的控制轴线与钢板墙底预埋件轴线对齐缓慢降落至设计标高位置,为加快轴线调整时间及准确度,可在钢板墙吊装之前在钢板墙底板上加焊用于定位钢板墙轴线的辅助小钢板;
钢板墙垂直度校正:采用缆风绳校正+千斤顶校正方法:用两台呈90°的经纬仪测钢板墙垂直度,校正过程中,校正钢板墙的侧边垂直度时,在钢板墙的一侧边加焊一个用于千斤顶受力的调整钢板,使用千斤顶向上顶调整钢板,不断微调千斤顶的高度,直到校正完毕,因钢板墙壁薄,千斤顶加力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钢板墙的变形情况,校正钢板墙正面垂直度时,可直接拉动钢板墙正面左右两侧的缆风绳下葫芦进行调整,再用经纬仪复核,如有微小偏差,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无误,钢板墙垂直度校正完成后,就可对钢板墙柱脚点焊加固,保证钢板墙不变形;
二节及以上钢板墙测量校正:轴线偏差调整:为避免上下两节钢板墙出现错口,尽量做到上下两节钢板墙中心线重合,上下两节钢板墙中心线偏差每次调整在3mm范围以内,如偏差过大应分2~3次调整,每一节钢板墙的定位轴线绝对不允许使用下一节钢板墙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线引至高空,以保证每节钢板墙安装正确无误,避免产生过大的积累误差;垂直度校正:钢板墙垂直度校正的重点是对有关尺寸预检,下节钢板墙的顶部垂直度偏差就是上节钢板墙的底部轴线、位移量、焊接变形、日照影响、垂直度校正及弹性变形的综合,采取预留垂直度偏差值消除下节钢板墙累计偏差的部分误差。
铝模板安装:在钢板墙工厂加工阶段,模板工程主要考虑墙体铝模板对拉螺栓的预留孔位置,钢板墙外部设置铝模板时,铝模设计为:Φ18对拉螺栓,Φ22塑料套管,考虑对拉螺杆局部的偏位影响,钢板墙扩孔孔径为Φ50,钢板墙上开对穿孔18的深化设计时除考虑对拉螺栓的间距外,还按照铝模板方案要求考虑最下一排预留孔的距地距离。
箍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中前期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钢板墙提前深化留设穿筋孔,封闭箍筋分段成两根开口箍筋,两根开口箍筋对应穿过相应的穿筋孔后再组合搭接焊形成封闭箍筋,搭接部分焊缝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根据箍筋直径及箍筋的端部是否带弯钩,确定穿筋孔的形状,箍筋端部不带弯钩则穿筋孔为圆孔,箍筋端部带弯钩则穿筋孔为椭圆孔,纵向箍筋及横向箍筋相交部位的穿筋孔需上下错位,防止纵向箍筋和横向箍筋之间干扰,穿筋孔避开肋板,对于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两个U型筋4,两个U型筋4穿相应的穿筋孔后搭接焊接再形成封闭箍筋;对于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C型筋5和L型筋6,C型筋5和L型筋6分别穿相应的穿筋孔后搭接焊接再形成封闭箍筋;
第二种方式:钢板墙不留穿筋孔,封闭箍筋分段成两根开口箍筋,开口箍筋的端部设有90°弯折段7,开口箍筋的90°弯折段7同钢板墙焊接形成整体,焊缝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对于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为两根U型筋4,两根U型筋4分别位于直线型钢板墙的一端部两侧,两根U型筋4的一端搭接在直线型钢板墙的一端外部并焊接在一起,两根U型筋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直线型钢板墙平行的90°弯折段7,两段90°弯折段7分别对应焊接在直线型钢板墙的两侧面上;对于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C型筋5和L型筋6, C型筋5和L型筋6的两端均设置有90°弯折段7,C型筋5上的两段90°弯折段7分别对应与转角型钢板墙的两道钢板墙平行,L型筋6上的两段90°弯折段分别对应与转角型钢板墙的两道钢板墙平行,C型筋5位于转角型钢板墙的外侧,L型筋6位于转角型钢板墙的内侧,C型筋上的两段90°弯折段7分别对应搭接在转角型钢板墙的两道钢板墙外侧面上并焊接固定,L型筋6上的两段90°弯折段7分别对应搭接在转角型钢板墙的两道钢板墙的内侧面上并焊接固定,C型筋5和L型筋6所在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中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采用连接钢板8连接;对于钢板墙转角劲性柱腹板范围内的对拉钢筋,开孔会削弱劲性柱,采用钢筋套筒连接效率比较低,因此在劲性柱腹板两侧分别加焊连接钢板8,连接钢板8所在平面对应对拉钢筋的拉钩所在平面,连接钢板8上按照图纸要求的拉钩间距开设椭圆形孔,将原有的一根长对拉钢筋分段成两根短对拉钢筋9,短对拉钢筋9的两端拉钩角度均为135°,短对拉钢筋9的一端钩挂在椭圆形孔中,短对拉钢筋9的另一端绑扎在竖向钢筋22上;
第二种方式:采用V型拉筋10或者钢板片11代替对拉钢筋;当混凝土墙厚度较薄时,埋在混凝土墙中的对拉钢筋的长度过短,不能采用第一种方式,则需优化对拉钢筋的加工形状,将对拉钢筋优化成V型拉筋10,待竖向钢筋22和水平分布钢筋3绑扎完成后,将V型拉筋10按对拉钢筋设计进行定位,V型拉筋10钩挂水平分布钢筋3,V型拉筋10的两端再焊接在钢板墙上,或者采用钢板片11代替对拉钢筋,钢板片11提前在加工厂和钢板墙焊接一体,待水平分布钢筋3安装完成后,再将水平分布钢筋3和相应的钢板片11焊接成一体。
钢筋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中的钢筋绑扎采用图纸深化设计中箍筋、水平分布钢筋3、对拉钢筋、梁面筋1及板面筋2的冲突设计处理方式进行绑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图纸深化设计→钢板墙及埋件加工→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钢筋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铝模板安装→本层混凝土浇筑;
图纸深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钢板墙分段分节设计
钢板墙分段分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设计要求、塔吊吊重、运输要求、与土建专业、机电安装专业和幕墙专业之间存在的设计冲突;考虑塔吊吊重时,需要结合现场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塔吊起吊能力的安全系数;与土建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主要包括:竖向钢筋错接头位置不能影响钢结构对接焊,分段位置一般不宜在洞口、箍筋位置;
二、钢板墙与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处理
钢板墙与混凝土墙、梁面筋、板面筋、铝模板、机电管线和机电孔洞会存在一定的设计冲突;
在钢板墙加工阶段,需要考虑穿过钢板墙的混凝土墙端部暗柱的箍筋、水平分布钢筋、对拉钢筋、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和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
1)、箍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对于内嵌单片式钢板墙,往往在混凝土墙端部设计有暗柱和配筋加密区的边缘构件,暗柱的箍筋都需要贯穿钢板墙,前期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
2)、水平分布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部位与钢板墙存在设计冲突,常规需要钢板墙上开穿筋孔,使水平分布筋穿过钢板墙的穿筋孔保证水平分布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但这种方式施工操作困难,通过优化水平分布筋与钢板墙的连接方式解决设计冲突,水平分布筋的端部设有90°弯折段,将水平分布筋的90°弯折段与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在一起,焊缝长度为10d,d为水平分布筋直径,降低水平分布筋穿孔产生的施工难度;
3)、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为保证混凝土墙与钢板墙协同受力,增加贯穿钢板墙的对拉钢筋增强钢板墙对混凝土墙的约束,考虑到钢板墙开孔过多对钢板墙的结构强度削弱过大,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
4)、混凝土梁中的梁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混凝土梁与钢板墙连接部位若不满足梁面筋的直锚及弯锚锚固长度要求,需要在钢板墙上采取措施连接混凝土梁主筋,当梁面筋较多且密集时,直锚钢筋穿过钢板墙采用连接钢板焊接难度大,无法保证焊缝质量,此时通过将梁面筋所在混凝土梁截面宽度范围的钢板墙上开椭圆形孔,在椭圆形孔的四周焊接矩形钢管做加强处理,梁面筋整体穿过钢板墙上的椭圆形孔及矩形钢管,梁底筋下部焊接水平支撑钢板,水平支撑钢板与钢板墙焊接一体,水平支撑钢板的宽度等于混凝土梁的宽度,水平支撑钢板的长度为10d,d为梁底筋直径;
5)、混凝土板中的板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在板面筋下部焊接水平长条钢板,水平长条钢板与钢板墙焊接一体,双面焊,焊缝长度为5d,d为板面筋直径,板底筋靠近钢板墙的端部向上弯折90°形成弯锚;
6)、钢板墙上预留的机电孔洞深化设计:机电孔洞包括混凝土流淌孔洞、水电管线安装孔、对穿孔和混凝土下落通道及浇捣孔;
①混凝土流淌孔洞:为确保钢板墙两侧混凝土密实性及均匀性,增加钢板墙两侧混凝土之间的流动性,在钢板上开设直径130mm间距1500mm左右梅花形圆孔作为混凝土的流淌孔,流淌孔周边采用圆形钢板焊接对洞口进行补强处理;
②水电管线安装孔:根据机电管线图纸设计标高及尺寸进行定位,提前开孔;
③对穿孔:主体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在钢板墙的两侧设置铝模板,因此应提前在钢板墙深化设计孔位处开对穿孔,对拉螺杆贯穿对穿孔加固钢板墙两侧的铝模板;
④浇捣通道及浇捣孔:为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够顺利下落至钢板墙的根部,并保证振捣效果,钢板墙墙面上的肋板上沿横向等间距开设若干条50型振捣棒作用范围的混凝土下落通道,混凝土下落通道在横向上的长度为500mm,相邻两条混凝土下落通道的间距为@1000mm,混凝土下落通道在纵向上的宽度即为肋板的宽度,钢板墙在导梁或者横向加劲肋位置会出现相对封闭的腔体,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需要在腔体上下板上开设一定直径≥30mm的浇筑振捣孔,以便混凝土中的气体排出,同时便于混凝土振动棒的振动,保证钢板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箍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中前期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钢板墙提前深化留设穿筋孔,封闭箍筋分段成两根开口箍筋,两根开口箍筋对应穿过相应的穿筋孔后再组合搭接焊形成封闭箍筋,搭接部分焊缝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根据箍筋直径及箍筋的端部是否带弯钩,确定穿筋孔的形状,箍筋端部不带弯钩则穿筋孔为圆孔,箍筋端部带弯钩则穿筋孔为椭圆孔,纵向箍筋及横向箍筋相交部位的穿筋孔需上下错位,防止纵向箍筋和横向箍筋之间干扰,穿筋孔避开肋板,对于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两个U型筋,两个U型筋穿相应的穿筋孔后搭接焊接再形成封闭箍筋;对于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C型筋和L型筋,C型筋和L型筋分别穿相应的穿筋孔后搭接焊接再形成封闭箍筋;
第二种方式:钢板墙不留穿筋孔,封闭箍筋分段成两根开口箍筋,开口箍筋的端部设有90°弯折段,开口箍筋的90°弯折段同钢板墙焊接形成整体,焊缝长度为10d,d为箍筋直径,对于直线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为两根U型筋,两根U型筋分别位于直线型钢板墙的一端部两侧,两根U型筋的一端搭接在直线型钢板墙的一端外部并焊接在一起,两根U型筋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直线型钢板墙平行的90°弯折段,两段90°弯折段分别对应焊接在直线型钢板墙的两侧面上;对于转角型钢板墙的暗柱箍筋构造为:将封闭箍筋优化分段为C型筋和L型筋, C型筋和L型筋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90°弯折段,C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平行,L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平行,C型筋位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外侧,L型筋位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内侧,C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搭接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外侧面上并焊接固定,L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弯折段分别对应搭接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内侧面上并焊接固定,C型筋和L型筋所在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对拉钢筋与钢板墙的设计冲突处理中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采用连接钢板连接;对于钢板墙转角劲性柱腹板范围内的对拉钢筋,开孔会削弱劲性柱,采用钢筋套筒连接效率比较低,因此在劲性柱腹板两侧分别加焊连接钢板,连接钢板所在平面对应对拉钢筋的拉钩所在平面,连接钢板上按照图纸要求的拉钩间距开设椭圆形孔,将原有的一根长对拉钢筋分段成两根短对拉钢筋,短对拉钢筋的两端拉钩角度均为135°,短对拉钢筋的一端钩挂在椭圆形孔中,短对拉钢筋的另一端绑扎在竖向钢筋上;
第二种方式:采用V型拉筋或者钢板片代替对拉钢筋;当混凝土墙厚度较薄时,埋在混凝土墙中的对拉钢筋的长度过短,不能采用第一种方式,则需优化对拉钢筋的加工形状,将对拉钢筋优化成V型拉筋,待竖向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绑扎完成后,将V型拉筋按对拉钢筋设计进行定位,V型拉筋钩挂水平分布钢筋,V型拉筋的两端再焊接在钢板墙上,或者采用钢板片代替对拉钢筋,钢板片提前在加工厂和钢板墙焊接一体,待水平分布钢筋安装完成后,再将水平分布钢筋和相应的钢板片焊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墙及埋件加工:根据图纸深化设计,对钢板墙进行分段分层加工预制;加工预制步骤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下料,气体保护焊机焊接拼装,栓钉机焊制栓钉,空心钻机钻穿筋孔;此类钢板墙加工采用多节钢板组合的方式,按照设计要求在钢板两侧焊接栓钉,再考虑与铝模板的对拉螺杆配合,则在钢板上相对应位置开对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转换层钢板墙埋件预埋:由于钢板墙的墙身较薄,钢板墙安装完成后必须居于剪力墙整体正中轴线处,可调整的余量小,且钢板墙竖向深化预留孔位较多,埋件预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激光水平仪调整埋件的平整度和标高,并及时对埋件的位置进行复核,确保钢板墙安装位置准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墙安装及垂直度调整:
1)安装前,需要依据不同位置对各块钢板进行编号,按照顺序进行吊装、拼接,安装时每块钢板的两侧均要拉设缆风绳作为临时固定,缆风绳的直径不小于Φ14,而且相邻两根缆风绳间距不大于2m,安装完成后,采用测量仪器对钢板墙位置进行复检,超出偏差部分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钢板墙的位置准确,钢板墙重量轻,塔吊能够满足吊装需求,利用对穿孔作为吊装孔,不在单独设置吊耳,通过对穿孔挂钢丝绳吊装,楼层上下两块钢板之间采用临时附加短钢板固定,长度不小于800mm,间距不大于1000mm;
2)吊点设置:吊点位置及吊点数根据钢板墙形状、断面、长度和起重机性能确定,一般钢板墙的弹性和刚性都很好,吊点采用一点正吊,吊点设置在钢板墙的重心正上方,易于起吊、对线、校正,当钢板墙构件为不规则异性构件时,吊点应计算确定;
3)起吊方法:起吊时钢板墙必须垂直,尽量做到回转扶直,根部不拖,起吊回转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同其它已吊好的构件相碰撞,吊索应有一定的有效高度,
第一节钢板墙安装前应将揽风绳挂设在预定位置并绑扎牢固,起吊就位后加设固定耳板,校正垂直度,钢板墙两侧安装有临时固定用的连接板,上节钢板墙的柱顶对准下节钢板墙的柱顶后,即用螺栓固定上下两块连接板,用于临时固定;
钢板墙安装就位后,为避免钢板墙倾斜,应将揽风绳固定在可靠位置,缆风绳的端部应加花篮螺栓,以便于调节缆风绳的松紧度,必须等连接板和缆风绳固定后才能松开吊索,松吊索时,安全防坠器的挂钩应与操作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带进行有效连接,吊索松动完成,操作人员安全返回地面后方可解开安全防坠器挂钩;
首节钢板墙测量校正:钢板墙底轴线偏差调整:在起重机不松钩的情况下,将钢板墙的控制轴线与钢板墙底预埋件轴线对齐缓慢降落至设计标高位置,为加快轴线调整时间及准确度,在钢板墙吊装之前在钢板墙底板上加焊用于定位钢板墙轴线的辅助小钢板;
钢板墙垂直度校正:采用缆风绳校正+千斤顶校正方法:用两台呈90°的经纬仪测钢板墙垂直度,校正过程中,校正钢板墙的侧边垂直度时,在钢板墙的一侧边加焊一个用于千斤顶受力的调整钢板,使用千斤顶向上顶调整钢板,不断微调千斤顶的高度,直到校正完毕,因钢板墙壁薄,千斤顶加力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钢板墙的变形情况,校正钢板墙正面垂直度时,直接拉动钢板墙正面左右两侧的缆风绳下葫芦进行调整,再用经纬仪复核,如有微小偏差,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无误,钢板墙垂直度校正完成后,对钢板墙柱脚点焊加固,保证钢板墙不变形;
二节及以上钢板墙测量校正:轴线偏差调整:为避免上下两节钢板墙出现错口,尽量做到上下两节钢板墙中心线重合,上下两节钢板墙中心线偏差每次调整在3mm范围以内,如偏差过大应分2~3次调整,每一节钢板墙的定位轴线绝对不允许使用下一节钢板墙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线引至高空,以保证每节钢板墙安装正确无误,避免产生过大的积累误差;垂直度校正:钢板墙垂直度校正的重点是对有关尺寸预检,下节钢板墙的顶部垂直度偏差就是上节钢板墙的底部轴线、位移量、焊接变形、日照影响、垂直度校正及弹性变形的综合,采取预留垂直度偏差值消除下节钢板墙累计偏差的部分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铝模板安装:在钢板墙工厂加工阶段,模板工程主要考虑墙体铝模板对拉螺栓的预留孔位置,钢板墙外部设置铝模板时,铝模设计为:Φ18对拉螺栓,Φ22塑料套管,考虑对拉螺杆局部的偏位影响,钢板墙扩孔孔径为Φ50,钢板墙上开对穿孔的深化设计时除考虑对拉螺栓的间距外,还按照铝模板方案要求考虑最下一排预留孔的距地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绑扎及管线预留预埋中的钢筋绑扎采用图纸深化设计中箍筋、水平分布钢筋、对拉钢筋、梁面筋及板面筋的冲突设计处理方式进行绑扎。
CN202110388942.1A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942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8942.1A CN112942630B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8942.1A CN112942630B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2630A CN112942630A (zh) 2021-06-11
CN112942630B true CN112942630B (zh) 2022-08-09

Family

ID=7623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8942.1A Active CN112942630B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26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1772B (zh) * 2020-10-24 2022-05-27 北京中易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585550A (zh) * 2021-08-17 2021-11-02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约束抗剪筋和弯钩连接节点的混凝土墙及施工方法
CN113944238A (zh) * 2021-11-11 2022-01-18 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 超大混凝土埋件和梁钢筋整体施工方法
CN114329693B (zh) * 2021-11-30 2023-03-24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钢筋翻样碰撞检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78140B (zh) * 2021-12-27 2023-11-07 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薄钢板栓钉焊接变形校正装置及校正方法
CN116140930A (zh) * 2022-12-31 2023-05-23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附筋板单元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8920A (ja) * 2005-01-07 2006-07-20 Taisei Corp 鋼板コンクリート構造
CN202809905U (zh) * 2012-07-17 2013-03-20 中建八局大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钢板剪力墙拉筋结构
CN110273481A (zh) * 2019-07-30 2019-09-24 华侨大学 一种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1497B2 (ja) * 2012-08-01 2016-11-09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梁
JP3208485U (ja) * 2016-03-31 2017-01-12 戴 雲 發 スターラップ構造
TWM576183U (zh) * 2018-08-15 2019-04-01 戴雲發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CN111139972A (zh) * 2019-12-24 2020-05-12 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钢骨混凝土结构柱的钢骨与箍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14016U (zh) * 2019-12-25 2020-10-20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8920A (ja) * 2005-01-07 2006-07-20 Taisei Corp 鋼板コンクリート構造
CN202809905U (zh) * 2012-07-17 2013-03-20 中建八局大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钢板剪力墙拉筋结构
CN110273481A (zh) * 2019-07-30 2019-09-24 华侨大学 一种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00mm厚超薄钢板剪力墙施工技术";焦冉 等;《建筑技术》;20190331;第50卷(第3期);第277-278页 *
"劲性钢板墙施工工法";荣彤 等;《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464748dd360cba1aa811da3a.html》;20121231;全文 *
"武汉中心工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总承包深化设计管理";李鹏 等;《施工技术》;20130930;第42卷(第18期);第9-14页 *
"钢板剪力墙施工方案";佚名;《豆丁网https://www.docin.com/p-2137267477.html》;201809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2630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2630B (zh)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CN106120568B (zh) 跨河大桥主桥墩二次锁定临时固结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8914785B (zh) 一种多室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的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法
CN111395351B (zh) 基坑装配式支撑结构以及支撑施工方法
CN108677922B (zh) 一种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方法
CN102444203A (zh) 一种高空大跨度悬挑连廊型钢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978471B (zh) 一种增大斜拉桥异形索塔刚度的支撑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4427258B (zh) 一种高空大跨度悬挑混凝土构件免拆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922208A (zh) 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施工方法
SG183614A1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and reinforcing method for reinforcement cage
CN110924537A (zh) 一种h型钢混凝土转换梁-钢筋混凝土柱节点的施工工艺
CN112095439B (zh) 峡谷隧道间运输平台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CN113818562A (zh)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3235896A (zh) 一种挑檐悬挑支模施工方法
CN207159827U (zh) 波形钢腹板桥0号块中1号板安装定位结构
CN107326812A (zh) 波形钢腹板桥0号块中1号板安装定位结构及操作方法
CN216616865U (zh) 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
CN215715336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CN113668706A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区的安装施工方法
CN114016649A (zh) 装配式叠合楼板与现浇梁的连接构造
CN110468730A (zh) 一种空心墩封顶施工工艺
CN106759278B (zh) 一种大倾角斜桩钢筋笼下放的施工方法
CN115450134B (zh) 一种异型塔柱施工过程中辅助结构的布置方法
CN105735227B (zh) 高扬程齿爬式升船机螺母柱系统施工方法及安装精度控制方法
CN111335268A (zh) 一种大坝深孔工作弧门支铰大梁底部钢衬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No. 0169 Qianhai Road,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he Second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Bureau

Address before: Room 2207, 22 / F, unit 1, building 6, nongnongnong Road South, Huayuan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The Second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Bureau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