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6183U -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 Google Patents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6183U
TWM576183U TW107211191U TW107211191U TWM576183U TW M576183 U TWM576183 U TW M576183U TW 107211191 U TW107211191 U TW 107211191U TW 107211191 U TW107211191 U TW 107211191U TW M576183 U TWM576183 U TW M57618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unit
reinforcing
sheet
wall
st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1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雲發
游輝任
Original Assignee
戴雲發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戴雲發 filed Critical 戴雲發
Priority to TW107211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6183U/zh
Priority to CN201821572688.0U priority patent/CN209163224U/zh
Priority to PH22019000250U priority patent/PH22019000250U1/en
Publication of TWM576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6183U/zh
Priority to JP2019002957U priority patent/JP3223582U/ja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能夠提昇該建築物整體的耐震韌性,該鋼筋結構體係包括相互垂直接合的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梁結構單元、及版結構單元;其中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及/或該梁結構單元至少包含片狀圍束鋼筋、及固設於該片狀圍束鋼筋之中的定位支撐鋼筋;以及該版結構單元為構成版面的版主筋,該版主筋為平行地面設置,且至少包含互為正交之第一版水平主筋及第二版垂直主筋。此鋼筋結構體的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及梁結構單元分別具有一致性的組裝構件,並且經由片狀圍束鋼筋及補強圍束鋼筋的特殊一體成型構成,能強化對於柱、牆、及梁的圍束力,使建築物整體的耐震韌性提昇。

Description

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建築物,特別是指一種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
台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數百年來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無數地震,近百年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999年在南投集集所發生921大地震,不但造成了多數人員死傷,更有數以萬計的房屋倒塌或受損而使許多民眾無家可歸。
經統計分析,在地震倒塌或受損的房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鋼筋結構並未按照規定的設計圖說施工與綁紮,像是鋼筋定位不確實、或繫筋綁紮方式不確實等,皆是傳統營造工地最常發生的品質缺失之一,因而導致鋼筋無法與混凝土產生足夠的握裏力,使得建築物無法達到設計所需的抗震力;另外,傳統鋼筋綁紮程序十分繁複,不但耗費工時與人力,而且還可能發生不同工班施工而導致的人為誤差,完工後監工單位還必須對照鋼筋標準施工圖一一確認每個結構體的鋼筋數量、折點、及搭接位置及長度,藉以確認鋼筋施工的品質及正確性。
因此,為了改善上述問題,各界莫不及待能開發出一種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能夠從最前端的鋼筋結構設計、鋼筋材料加工、至最後端的鋼筋結構施工進行全盤的規劃考量,不論是設計端、施工端、及監工端都能夠確保工地現場施工的品質,並有效提昇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的按圖施作品質,使消費者對於建築物的耐震性能更為放心。
有鑒於此,本創作人乃對於上述習用技術中傳統營造工法中以人力加工施工品質不一、工法繁複施工不易並容易發生錯誤等問題點潛心檢討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並審慎評估各種能夠提昇使用者體驗之改善方案,進而完成本創作。
意即,本創作可以提供一種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能夠提昇該建築物整體的耐震韌性,該鋼筋結構體其係包括相互垂直接合的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梁結構單元、及版結構單元;其中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及該梁結構單元至少包含片狀圍束鋼筋、及固設於該片狀圍束鋼筋之中的定位支撐鋼筋;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及/或該梁結構單元之該片狀圍束鋼筋係分別由一個或複數個構型元件所組成;各該構型元件係由一支鋼筋彎折形成為具有複數個彎折部及至少一個閉合部的封閉結構,且其輪廓形狀為矩形、T型、L型、規則多邊形、不規則多邊形中之任一種;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的定位支撐鋼筋係垂直地面設置,而該梁結構單元的定位支撐鋼筋係平行地面設置;以及該版結構單元為構成版面的版主筋,該版主筋為平行地面設置,且至少包含互為正交之第一版水平主筋及第二版垂直主筋。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該梁結構單元、及/或該版結構單元進一步包含補強圍束鋼筋,該補強圍束鋼筋係由至少一支鋼筋加工設計為複數個彎折部及至少一閉合部之封閉結構。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用於該柱結構單元之定位支撐鋼筋係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用於該柱結構單元之複數個片狀圍束鋼筋及複數個補強圍束鋼筋係依序交錯套設於該些定位支撐鋼筋而形成該柱結構單元。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用於該牆結構單元之定位支撐鋼筋係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用於該牆結構單元之複數個片狀圍束鋼筋係套設於該些定位支撐鋼筋而形成該牆結構單元。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用於該梁結構單元之定位支撐鋼筋係與地面平行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用於該梁結構單元之複數個片狀圍束鋼筋與該些定位支撐鋼筋而相互連結組立形成該梁結構單元。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用於該牆結構單元、該梁結構單元、及該版結構單元之補強圍束鋼筋係設置於穿設管線的位置。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柱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為一四邊型結構,且該四邊形結構內部具有複數個成多宮格狀排列的矩形區域。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的任一側邊進一步形成向外延伸之一管道圍束區、或加打造型區。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至少一側邊進一步向外延伸出一牆端圍束區,該牆端圍束區係分別對應與該柱結構單元鄰接之牆端的位置。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為一四邊形結構、或內部具有一個或複數個矩形區域的四邊形結構,且該複數個矩形區域為平行排列。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任一側邊進一步包含一向外延伸之一管道圍束區、或加打造型區。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至少一側邊進一步向外延伸形成一版端圍束區,該版端圍束區係對應與該梁結構單元鄰接之版端的位置。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補強圍束鋼筋的外觀輪廓形狀為呈幾何對稱圖形、及螺旋狀結構中之任一種。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梁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及版結構單元之補強圍束鋼筋的外觀輪廓形狀*字型、十字型、及X字型中之任一種。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片狀圍束鋼筋之構型元件及該補強圍束鋼筋的閉合部數量至多為2個。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片狀圍束鋼筋之構型元件、該補強圍束鋼筋之閉合部係以一支鋼筋之兩端相互焊接、相互平行搭接、或是將該鋼筋的兩端彎折以彎鉤的形式構成封閉結構。
以下,針對本創作的實施態樣列舉不同的具體實施例而更加詳盡地敘述與說明,以便使本創作的精神與內容更為完備而易於瞭解;然而,本項技藝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明瞭本創作當然不受限於此等實例而已,亦可利用其他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來達成本創作。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態樣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用於參照隨附圖式的方向。因此,該等方向用語僅是用於說明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本創作當可以其他任何方式來實現。
首先,請參閱圖1,其為顯示本創作之強化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局部示意圖,其係包括相互垂直接合的柱結構單元P1、牆結構單元P2、梁結構單元P3、及版結構單元P4;其中該柱結構單元P1、該牆結構單元P2係垂直地面設置,而該梁結構單元P3、及版結構單元P4則是平行地面設置。
根據本創作的技術思想,該柱結構單元P1、該牆結構單元P2、及/或該梁結構單元P3至少包含片狀圍束鋼筋、及定位支撐鋼筋。該片狀圍束鋼筋的結構形狀會隨著設置於不同結構單元而不同,複數支該定位支撐鋼筋係穿設於複數個該片狀圍束鋼筋之中,並且相互組立分別形成該柱結構單元P1、該牆結構單元P2、及/或該梁結構單元P3;由於柱結構單元P1、牆結構單元P2、及梁結構單元P3係各自獨立的結構,施工工人可以依實際需求安排組裝的順序及數量;又,該梁結構單元也可以使用在樑模中綁紮的傳統方式組裝成形。另外,該版結構單元P4係為構成版面的版主筋,該版主筋至少包含互為正交之第一版水平主筋及第二版水平主筋。
承上所述,該片狀圍束鋼筋係由一個或複數個構型元件所組成,各該構型元件係由一支鋼筋彎折形成為具有複數個彎折部及至少一個閉合部的封閉結構,且其輪廓形狀為矩形、T型、L型、規則多邊形、不規則多邊形中之任一種,依照該片狀圍束鋼筋所相應的結構單元而定。
舉例來說,當該片狀圍束鋼筋係用於柱結構單元P1時,其係如圖2A至圖2D所示之結構。其中,如圖2A所示,該片狀圍束鋼筋10是由一個構型元件101所構成,該構型元件101是以一支鋼筋以至少10個依序相連接且不小於90度之彎折部101A、以及2個閉合部101B所構成的四邊形結構,且該四邊形結構內部具有複數個成多宮格狀排列的矩形區域。該閉合部101B是以彎鉤的形式向構型元件101的結構中心形成錨定之方式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閉合部也可以是將鋼筋之兩端以焊接、搭接的方式形成(未圖示),因此閉合部的數量至少為1個,至多為2個。
另外,如圖2B至圖2D所示,各該片狀圍束鋼筋10是由兩個以上的構型元件101所組成,各該構型元件是分別用一支鋼筋彎折形成,且各該構性元件的形狀及尺寸大小可以是相同或是不相同,更進一步地,該構型元件的內部可以再以鋼筋彎折出至少一個迴圈,藉以提升柱結構單元的強度。例如,圖2B、圖2C、及圖2D中之片狀圍束鋼筋10的差異在於,圖2B所示的片狀圍束鋼筋10中之一第一構型元件1011、複數個第二構型元件1012、及複數個第三構型元件1013分別為各自獨立的矩形結構,其中該第一構型元件1011所構成的面積大於該第二構型元件1012、及第三構型元件1013所構成的面積,且該第二構型元件1012、及第三構型元件1013皆設置在該第一構型元件1011的內部。
該些第二構型元件1012係沿著同一軸向平行排列於該第一構型元件1011,在此實施例中,該些第二構型元件1012的數量為三個,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二構型元件1012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是複數個;而當第二構型元件1012的數量為複數個時,各該第二構型元件1012所形成的矩形面積可以是相同或是不相同。
又,該些第三構型元件1013係沿著與該第二構型元件1012垂直的同一軸向平行排列於該第一構型元件1011的內部,因此該些第三構型元件1013是與該些第二構型元件1012相互垂直疊合固接,使片狀圍束鋼筋10內部為多宮格狀排列。在此實施例中,該些第三構型元件1013的數量為兩個,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三構型元件1013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是複數個;而當第三構型元件1013的數量為複數個時,各該第三構型元件1013所形成的矩形面積可以是相同或是不相同。
另外,圖2C所示的片狀圍束鋼筋10是由一第四構型元件1014、一第五構型元件1015、一第六構型元件1016所構成,該第四構型元件1014、該第五構型元件1015、該第六構型元件1016係分別由一支鋼筋經彎折後而形成之封閉結構,該第五構型元件1015、及第六構型元件1016係互為垂直交疊固接在該第四構型元件1014的內部。該第五構型元件1015和第六構型元件1016的內部分別具有至少一個迴圈,使片狀圍束鋼筋10內部為多宮格狀排列。
接著,圖2D所示的片狀圍束鋼筋10則是由一第七構型元件1017、及一第八構型元件1018相互交疊所組成。該第七構型元件1017、及該第八構型元件1018係分別由一支鋼筋經彎折後而形成之封閉結構,且該第七構型元件1017、及該第八構型元件1018的內部皆具有至少一個迴圈,使片狀圍束鋼筋10內部為多宮格狀排列。
以上僅為舉例說明,並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以依照建築物結構的實際需求將第一構型元件1011至第八構型元件1018任意搭配使用,進而構成片狀圍束鋼筋10。
又,根據本創作之創作思想,用於柱結構單元P1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輪廓形狀還可以根據柱結構單元的設置位置進行變化;例如,如圖3所示,當管線設計必須沿著建築物的柱體設置時,用於柱單元結構P1之片狀圍束鋼筋10的側邊可以進一步形成有向外延伸之管道圍束區102,該管道圍束區102係用以供管線穿設;再者,如圖4所示,為了使柱牆結構連接更為穩固,在該柱結構單元P1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至少一側邊進一步可以向外延伸出一牆端圍束區103,該牆端圍束區103係分別對應與該柱結構單元鄰接之牆端的位置。
接著,當該片狀圍束鋼筋係用於牆結構單元P2時,其係如圖5A至圖5D所示之結構,各該片狀圍束鋼筋10係分別由一個構型元件101所構成,且各該構型元件的輪廓形狀依序分別為一字形、T字形、L字形、及ㄇ字形;更進一步地,該構型元件101的內部可以再以鋼筋彎折出至少一個迴圈(如圖5A所示),藉以提升牆結構單元P2的強度。
該牆結構單元P2係設置於建築物牆交接部、牆轉角部、或牆端部,並且可經由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牆結構單元和構成牆面的牆主筋組合形成一個完整建築物牆結構,該牆主筋包含互為正交之牆水平主筋及牆垂直主筋。因此構成該片狀圍束鋼筋的構型元件之輪廓形狀可以根據該牆結構單元P2的設置位置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當該牆結構單元P2係設置於牆交接部或牆轉角部時,構成該片狀圍束鋼筋的構型元件之輪廓形狀可以根據牆交接或轉彎的位置設計成T字形、L字形、及ㄇ字形之形狀,此作法係用以牆轉角部及牆交接部,避免當地震來襲時,牆轉角部或牆交接部受到不同方向的應力作用而產生扭轉,造成該處的破壞;而當該牆結構單元P2係設置於牆端部時,構成該片狀圍束鋼筋的構型元件之輪廓形狀可以設計成一字形之形狀,而且可以進一步在該構型元件的兩端內部以鋼筋彎折出迴圈,進而加強牆端的強度,避免牆端發生開裂時,裂縫隨著牆端延伸至整個牆體。
另外,當該片狀圍束鋼筋係用於梁結構單元P3時,其係如圖6A至6C所示之結構,各該片狀圍束鋼筋10係分別由一個輪廓形狀為矩形的構型元件101所構成;另外,如圖6B所示,該構型元件101的內部還可以設有經由鋼筋進一步彎折而成的一個矩形區域101C,而如圖6C所示該構型元件101的內部設有經由鋼筋進一步彎折而成的兩個平行排列的矩形區域101C。但並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計矩形區域101C的數量,且各該矩形區域互為平行排列。
又,根據本創作之創作思想,用於梁結構單元P3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輪廓形狀還可以根據梁結構單元P3的設置位置進行變化;例如,當管線設計必須沿著建築物的梁體設置時,用於梁單元結構P3之片狀圍束鋼筋10的側邊可以進一步形成有向外延伸之管道圍束區102,該管道圍束區102係用以供管線穿設,如圖7A及圖7B所示,其中圖7A為顯示圖6A之片狀圍束鋼筋具有管道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而圖7B為顯示圖6B之片狀圍束鋼筋具有管道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再者,為了使梁版結構或梁牆結構連接更為穩固,在該梁結構單元P3之片狀圍束鋼筋10的至少一側邊進一步可以向外延伸出一版端圍束區104及/或牆端圍束區103,該版端圍束區104係對應與該梁結構單元P3鄰接之版端的位置,而該牆端圍束區103則是對應牆結構單元鄰接之牆端的位置,如圖8A至圖8C所示,其為分別顯示圖6A所示之片狀圍束鋼筋分別或同時具有版端圍束區104、及牆端圍束區103結構示意圖;另外,圖8D至圖8F則是分別顯示圖6B所示之片狀圍束鋼筋分別或同時具有版端圍束區104、及牆端圍束區103結構示意圖。
又,根據本創作之技術思想,上述之設置於柱結構單元P1或梁結構單元P3的管道圍束區102也可以做為加打造型區,該加打造型區是設計師為了建築物結構的外觀造型需求,而在柱結構單元P1或梁結構單元P3之片狀圍束鋼筋的側邊可以進一步形成有向外延伸之封閉區域,此時該加打造型區並非供管線穿設,而是因應建築物的外觀設計需求而成。
接著,根據本創作之技術思想,為了提升鋼筋結構體的強度,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進一步增設補強圍束鋼筋,該補強圍束鋼筋係由一支鋼筋經彎折而成,或是由多支鋼筋彎折後組合而成,用於設置於各該結構單元之鋼筋模組之內。
例如,請參閱圖9A至9D,其為分別顯示圖2A至圖2D增設補強圍束鋼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A至圖9D所示,該補強圍束鋼筋20係設置該片狀圍束鋼筋10之幾何形心的位置, 並且配合不同結構,與該片狀圍束鋼筋10互為組合。
根據本創作之技術思想,該補強圍束鋼筋20的輪廓形狀並未特別加以限制,可以是如圖10A所示之圓形、也可以是橢圓形、矩形、三角形、或多邊形等任意幾何圖形;另外,該內柱框80也可以是由一支鋼筋彎折而形成開放式之螺旋狀結構,如圖10B及圖10C所示之立體螺旋狀結構及平面螺旋狀結構。
接著,請參閱圖11A至圖11C,其為顯示當該補強圍束鋼筋20用於梁結構單元P3、牆結構單元P2及版結構單元P4的外觀輪廓示意圖, 依序分別為*字型、十字型、及X字型,其中心位置為供管線穿設用,如圖11D所示,管線40穿設於如圖11B所示之補強圍束鋼筋20的中心位置。在此實施例中,該些補強圍束鋼筋20是由一支鋼筋彎折而成,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利用多支鋼筋分別彎折形成封閉矩形的構型元件後,再組合成上述之*字型、十字型、及X字型的結構。
根據本創作之技術思想,片狀圍束鋼筋的構型元件和補強圍束鋼筋分別使以一支鋼筋彎折所構成,鋼筋之兩端是以焊接、搭接、或是以彎鉤的形式向構型元件和補強圍束鋼筋的結構中心形成錨定之方式構成封閉結構。
根據本創作之技術思想,與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及梁結構單元相應之片狀圍束鋼筋除了可以經由人工設計以外,還可以進一步將數位格式之工程案件資訊匯入一結構單元設計系統設計而成。 請參閱圖12,其為顯示結構單元設計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該結構單元設計系統90係運行於電子裝置S中,該電子裝置S可以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等。該結構單元設計系統90包含接收模組901、柱結構單元運算模組902、牆結構單元運算模組903、加工構型匯入模組904、及加工製令生成模組905。
該接收模組901係用於接收工程案件資訊,並且將該工程案件資料傳送至該柱結構單元運算模組、牆結構單元運算模組;該工程案件資訊至少包括建築圖、結構平面圖、配筋圖、及水電管道圖。該柱結構單元運算模組902用於依照該工程案件資訊將該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各樓層之該柱結構單元進行耐震韌性優化自動化設計,並產生相應片狀圍束鋼筋構型圖;該牆結構單元運算模組903用於依照該工程案件資訊運算擷取該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各樓層之該牆結構單元的牆交接部、牆轉角部、及牆端部,並產生相應該些牆結構單元之鋼筋模組的片狀圍束鋼筋構型圖。
該加工構型匯入模組904用以接收來自該柱結構單元運算模組、牆結構單元運算模組、及使用者另行匯入的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構型圖、及補強圍束鋼筋圖的數位格式檔並傳送至該加工製令生成模組905;該加工製令生成模組905用以根據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構型圖、及補強圍束鋼筋圖生成相應的成品加工製令;該成品加工製令至少包含該些構型元件及補強圍束鋼筋之鋼筋規格、彎折長度及工序、及一次裁切之程序指令。經由上述之結構單元設計系統90獲得該成品加工製令後,可根據該成品加工製令的指示利用鋼筋彎折機完成所需的片狀圍束鋼筋。
接著,請參閱圖13,其為顯示柱結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該柱結構單元P1包括複數支定位支撐鋼筋30、複數個如圖9A所示之片狀鋼筋圍束10、及補強圍束鋼筋20,該些定位支撐鋼筋30是作為支撐柱結構單元P1之軸向所用的鋼筋,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而該複數個片狀鋼筋圍束10、及複數個補強圍束鋼筋20則是在依序交錯套設在柱結構單元P1之徑向上。其中各個複片狀鋼筋圍束10中的每個彎折部皆與一支定位支撐鋼筋30接合,而該補強圍束鋼筋20係與至少與四支該定位支撐鋼筋30相互對稱均布接合,接合方式在此不限定,可以是經由綁固或焊接等方式。其他不同結構型態之柱結構單元亦是以此方式組裝,在此不贅述。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該牆結構單元、與梁結構單元中之定位支撐鋼筋和片狀圍束鋼筋的組裝方式與柱結構單元相同,如圖14所示之牆結構單元P2是由複數個如圖5B所示之片狀圍束鋼筋10和複數支定位支撐鋼筋30組裝而成。另外,用於牆結構單元、與梁結構單元的補強圍束鋼筋是為了當有局部管線穿越梁結構或牆結構時,補強穿設管線所造成的抗剪強度減少及應力集中等問題,因此將補強圍束鋼筋接合管線的外周圍,因此用於牆結構單元、與梁結構單元的補強圍束鋼筋的設置位置會隨著局部管線牆或梁中的位置而定,圖15A為分別顯示補強圍束鋼筋設置於牆結構單元P2的結構示意圖、圖15B顯示補強圍束鋼筋設置於梁結構單元P3的結構示意圖。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補強圍束鋼筋也可以配合管線位置設置在版結構單元之中;而當補強圍束鋼筋設置於版結構單元之中時,其設置方式與設置於牆結構單元相同,如圖15A所示。
接著,請再參閱圖1,當構成該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所需一樓層之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該梁結構單元、及版結構單元接組裝完成後,即可將各結構單元進行接合,以形成該建築物鋼筋結構之至少一樓層;接合方式並未特別加以限定,可以利用搭交綁紮、焊接、或是以錨定彎鉤嵌入結構單元固定等習知技藝,在此不贅述。另外,在牆結構單元P2中之牆開口部P21的彎角位置還可以進一步設置補強斜筋60,避免在地震時產生裂縫並引發漏水問題。然後,由下至上依序組裝該建築物鋼筋結構體之各樓層,即可獲得本創作之建築物鋼筋結構體。
由上述實施例可知,本創作將建築物的鋼筋結構體利用全面性的完整規劃,使得各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梁結構單元分別具有一致性的組裝構件,並且經由片狀圍束鋼筋及補強圍束鋼筋的特殊一體成型構成,能夠強化對於柱、牆、及梁的圍束力,使建築物整體的耐震強度提昇;另外,經由系統性的設計施工工法,不但能夠分別統一各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梁結構單元所使用之片狀圍束鋼筋及補強圍束鋼筋的尺寸及形狀,還可以事先在加工場完成加工,能夠降低在施工中可能造成的人為誤差,進而能夠大幅提升施工品質及施工速度。
綜上所述,在如上所列舉的實施例中已經舉例而具體地說明本創作的內容了,然而本創作並非僅限定於此等實施方式而已。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明白: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再進行各種的更動與修飾;例如,將前述實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術內容加以組合或變更而成為新的實施方式,此等實施方式也當然視為本創作所屬內容。因此,本案所欲保護的範圍也包括後述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所界定的範圍。
10‧‧‧片狀圍束鋼筋
101‧‧‧構型元件
1011‧‧‧第一構型元件
1012‧‧‧第二構型元件
1013‧‧‧第三構型元件
1014‧‧‧第四構型元件
1015‧‧‧第五構型元件
1016‧‧‧第六構型元件
1017‧‧‧第七構型元件
1018‧‧‧第八構型元件
101A‧‧‧彎折部
101B‧‧‧閉合部
101C‧‧‧矩形區域
102‧‧‧管道圍束區
103‧‧‧牆端圍束區
104‧‧‧版端圍束區
20‧‧‧補強圍束鋼筋
30‧‧‧定位支撐鋼筋
40‧‧‧管線
60‧‧‧補強斜筋
P1‧‧‧柱結構單元
P2‧‧‧牆結構單元
P21‧‧‧牆開口部
P3‧‧‧梁結構單元
P4‧‧‧版結構單元
S‧‧‧電子裝置
90‧‧‧結構單元設計系統
901‧‧‧接收模組
902‧‧‧柱結構單元運算模組
903‧‧‧牆結構單元運算模組
904‧‧‧加工構型匯入模組
905‧‧‧加工製令生成模組
圖1為顯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A至圖2D為分別顯示本創作中用於不同柱結構單元的片狀圍束鋼筋之結構示意圖。 圖3為顯示圖2A之片狀圍束鋼筋具有管道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顯示圖2A之片狀圍束鋼筋具有管道圍束區、及牆端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5A至圖5D係分別顯示本創作中用於不同牆結構單元的片狀圍束鋼筋之結構示意圖。 圖6A至圖6C係分別顯示本創作之用於不同梁結構單元的片狀圍束鋼筋結構示意圖。 圖7A為顯示圖6A之片狀圍束鋼筋具有管道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7B為顯示圖6B之片狀圍束鋼筋具有管道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8A至圖8F為分別顯示用於不同梁結構單元的片狀圍束具有版端圍束區及/或牆端圍束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9A至9D為分別顯示圖2A至圖2D中之片狀圍束鋼筋增設補強圍束鋼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A至圖10C為分別顯示當該補強圍束鋼筋用於柱結構單元的外觀輪廓示意圖。 圖11A至圖11C為分別顯示當該補強圍束鋼筋用於梁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或版結構單元的外觀輪廓示意圖。 圖12為顯示本創作中之結構單元設計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顯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柱結構單元的片狀圍束鋼筋、定位支撐鋼筋、及補強圍束鋼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顯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牆結構單元的片狀圍束鋼筋、及定位支撐鋼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15A為分別顯示補強圍束鋼筋設置於牆結構單元、或版結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5B為顯示補強圍束鋼筋設置於梁結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5)

  1. 一種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係能夠提昇該建築物整體的耐震韌性,該鋼筋結構體係至少由柱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梁結構單元、及版結構單元相互結合所構成的結構體;其中 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及/或該梁結構單元至少包含片狀圍束鋼筋、及固設於該片狀圍束鋼筋之中的定位支撐鋼筋; 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及/或該梁結構單元之該片狀圍束鋼筋係分別由一個或複數個構型元件所組成;各該構型元件係由一支鋼筋彎折形成為具有複數個彎折部及至少一個閉合部的封閉結構,且其輪廓形狀為矩形、T型、L型、規則多邊形、不規則多邊形中之任一種; 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的定位支撐鋼筋係垂直地面設置,而該梁結構單元的定位支撐鋼筋係平行地面設置;以及 該版結構單元為構成版面的版主筋,該版主筋為平行地面設置,且至少包含互為正交之第一版水平主筋及第二版垂直主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柱結構單元、該牆結構單元、該梁結構單元、及/或該版結構單元進一步包含補強圍束鋼筋,該補強圍束鋼筋係由至少一支鋼筋加工設計為複數個彎折部及至少一閉合部之封閉結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定位支撐鋼筋係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該柱結構單元之複數個片狀圍束鋼筋及複數個補強圍束鋼筋係依序交錯套設於該些定位支撐鋼筋而形成該柱結構單元。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牆結構單元之定位支撐鋼筋係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該牆結構單元之複數個片狀圍束鋼筋係套設於該些定位支撐鋼筋而形成該牆結構單元。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梁結構單元之定位支撐鋼筋係與地面平行且相互平行地間隔設置,該梁結構單元之複數個片狀圍束鋼筋與該些定位支撐鋼筋相互連結組立形成該梁結構單元。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牆結構單元、該梁結構單元、及該版結構單元之補強圍束鋼筋係設置於穿設管線的位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該柱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為一四邊形結構,且該四邊形結構內部具有複數個呈多宮格狀排列的矩形區域。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的任一側邊進一步形成向外延伸之一管道圍束區、或加打造型區。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至少一側邊進一步向外延伸出一牆端圍束區,該牆端圍束區係分別對應與該柱結構單元鄰接之牆端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為一四邊形結構、或內部具有一個或複數個矩形區域的四邊形結構,且該複數個矩形區域為平行排列。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任一側邊進一步包含一向外延伸之一管道圍束區、或加打造型區。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梁結構單元之片狀圍束鋼筋的至少一側邊進一步向外延伸形成一版端圍束區,該版端圍束區係對應與該梁結構單元鄰接之版端的位置。
  1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柱結構單元之補強圍束鋼筋的外觀輪廓形狀為呈幾何對稱圖形、及螺旋狀結構中之任一種。
  1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梁結構單元、牆結構單元及版結構單元之補強圍束鋼筋的外觀輪廓形狀*字型、十字型、及X字型中之任一種。
  1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耐震建築物之鋼筋結構體,其中該片狀圍束鋼筋之構型元件、該補強圍束鋼筋之閉合部係以一支鋼筋之兩端相互焊接、相互平行搭接、或是將該鋼筋的兩端彎折以彎鉤的形式構成封閉結構。
TW107211191U 2018-08-15 2018-08-15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TWM576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191U TWM576183U (zh) 2018-08-15 2018-08-15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CN201821572688.0U CN209163224U (zh) 2018-08-15 2018-09-26 耐震建筑物的钢筋结构体
PH22019000250U PH22019000250U1 (en) 2018-08-15 2019-02-26 Rebar structural body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
JP2019002957U JP3223582U (ja) 2018-08-15 2019-08-07 耐震建築物の鉄筋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1191U TWM576183U (zh) 2018-08-15 2018-08-15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6183U true TWM576183U (zh) 2019-04-01

Family

ID=6699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1191U TWM576183U (zh) 2018-08-15 2018-08-15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23582U (zh)
CN (1) CN209163224U (zh)
PH (1) PH22019000250U1 (zh)
TW (1) TWM57618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3948B (zh) * 2018-08-15 2020-02-01 戴雲發 建築物鋼筋結構體之設計施工工法、鋼筋模組之組裝方法、及建築物鋼筋結構體
KR102239493B1 (ko) * 2019-09-24 2021-04-12 현대건설(주) 철근 콘크리트의 철근 구조물용 띠철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942630B (zh) * 2021-04-12 2022-08-09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单片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施工方法
CN113821851B (zh) * 2021-06-25 2024-09-24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精细化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3224U (zh) 2019-07-26
JP3223582U (ja) 2019-10-17
PH22019000250Y1 (en) 2020-12-11
PH22019000250U1 (en)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76183U (zh)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Marshall Design of welded tubular connections: Basis and use of AWS code provisions
Nitti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high-rise buildings under horizontal loads: A study on the Piedmont Region Headquarters Tower in Turin
Moehle Key changes in the 2019 edition of the ACI Building Code (ACI 318-19)
Yang et al. Robotic variable fabric formwork
CN102637230A (zh) 一种高桩梁板式码头的空间有限元建模方法
Liu et al. Design and model test of a modularized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with inclined braces
TWI683948B (zh) 建築物鋼筋結構體之設計施工工法、鋼筋模組之組裝方法、及建築物鋼筋結構體
CN104164927A (zh) 钢筋混凝土墙版的钢筋结构及其工法
JP7373039B2 (ja) 構造体の施工方法及び組立構造体の組立て方法
TWM597797U (zh) 建築物柱體之鋼筋耐震結構
KR102306894B1 (ko) Bim을 이용한 용접철근매트의 설계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TWI644006B (zh) 複合式螺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2013014924A (ja) ユニット鉄筋の補強構造
JP2008276591A (ja) 建物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建物情報処理方法
TW202106958A (zh)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04266114U (zh) 一种钢构与混凝土组合的高墩结构
TW201445346A (zh) 繪製建築模具的方法
JP3939686B2 (ja) 型枠パネル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建築用型枠及びコンクリート製の基礎
JP2020002715A (ja) 組立構造体、当該組立構造体の組立て方法、及び構造体
Georgiou et al. BLOOM: materialising computational workflows
JP2022189231A (ja) 柱と梁との接合構造
TWI605179B (zh) 鋼筋預組柱及其製作方法
Giangregorio Limit Analysis for Masonry Vaults and Domes of Cultural Heritage
Paris et al. A Systemic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elf-Supporting Masonry Structures. Sustainability 2023, 15,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