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2780B - 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2780B
CN112912780B CN201980069166.XA CN201980069166A CN112912780B CN 112912780 B CN112912780 B CN 112912780B CN 201980069166 A CN201980069166 A CN 201980069166A CN 112912780 B CN112912780 B CN 112912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ody
lens
fixing sheet
longitudinal directio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91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2780A (zh
Inventor
泽邉俊之
浦崎贵実
前川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12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2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the photodetectors having a one-to-one and optically positiv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e.g. linear contact sensors
    • H04N1/0318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source, a lens array and a photodetector array which are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7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non-optical structures, e.g. having integrated holding or alignm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06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elements arrayed in the main scan direction, e.g. an array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reproducing or copying at short object distan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具有沿短边方向开设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透镜固定板片(5)重叠的位置处,在透镜固定板片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层(18)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使经由孔部(7)插入的第一调节构件(8)与第一透镜体(1a)接触,使经由孔部(7)插入的第二调节构件(9)与第二透镜体(1b)接触,将树脂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注入,其中,所述孔部是沿短边方向在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的孔,其以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接合的部分夹在中间在接合的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在各个透镜固定板片上。

Description

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将透镜体接合的结构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传真机、影印机、扫描仪等复印机,纸币判别装置等金融终端以及基板检查装置等检查机等中,为了读取对象的光学读取而使用图像读取装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一种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7)。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棒形透镜阵列,所述棒形透镜阵列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成像光学系统为缩小光学系统的棒形透镜。此外,还存在一种使用微型透镜阵列的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微型透镜阵列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微型透镜。
这样的使用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的透镜体的图像读取装置有时需要根据读取对象的尺寸使长边方向进一步长尺寸化。在这种情况下,透镜体也需要长尺寸化。由于在制造上很难在遍及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个读取宽度的范围获得单个透镜体,因此,将多个短尺寸的透镜体接合以进行长尺寸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至专利文献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97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4/148237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3-168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0/106656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10-18718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5-217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平11-414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结构是在具有两种框架的结构中,在单个框架上遍及全长地涂布粘度高且固化时间长的第一粘接剂,之后,在设置于涂布有第一粘接剂的单个框架的涂布槽上,以恒定间隔在狭窄范围内涂布固化时间短的第二粘接剂(例如,光固化粘接剂)。但是,由于透镜仅被朝设置于框架的抵接面按压而不具有透镜端部处的位置调节机构,因此,在透镜的共轭长度变长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应用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需要在遍及设置于框架的整个涂布槽的范围涂布第一粘接剂,耗费工时,或是,在框架的翘曲大的情况下,涂布的粘接剂会与透镜分离。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第一粘接剂的固化时间长,因此,使用第二粘接剂对框架实施临时固定,由于第一粘接剂的粘性高,因此,固化后也柔软,能吸收框架与透镜因温度变化导致的线膨胀差,但将第二粘接剂遍及整个框架范围地涂布于以恒定间隔配置的涂布槽。由于第二粘接剂硬,因此,框架的伸缩可能会对两个透镜连接部造成影响。
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结构中,避开透镜体的毛边,但在专利文献4中,并没有公开与透镜的共轭长度变长的情况下的应对相关的内容。
在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结构中,将透镜连接以实现长尺寸透镜。作为透镜的固定机构,在各透镜端部处通过螺钉从框架对单点进行固定。但是,在透镜的共轭长度长的情况下,连透镜的倾斜都需要进行精细的调节。在这种结构中,存在无法对透镜的倾斜进行修正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是在包括将透镜连接的部分在内的、遍及透镜全长(整体)的范围通过框架从两侧进行夹持并通过双面胶进行粘贴的结构,因此,还存在在变为长尺寸的情况下,框架会翘曲而产生双面胶与框架的间隙这样的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在组装时将透镜粘贴至框架,因此,产品组装后的共轭长度的调节必须移动传感器位置,还存在无法确保传感器位置处的防尘性这样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结构中,通过壳体侧的框架对透镜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但在专利文献6中,并没有公开透镜体的连接部分的调节,也没有公开与透镜的共轭长度变长的情况或是针对棒形透镜的厚度不均的应对相关的内容。
在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结构中,通过间隔板将透镜接合,但在专利文献7 中,并没有公开与透镜的共轭长度变长的情况下的应对相关的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涉及一种容易进行第一透镜体和第二透镜体的位置调节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和图像读取装置中,透镜体接合结构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所述第一透镜体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其特征是,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包括: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对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进行支承;孔部,所述孔部是沿分别与所述光轴方向及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的孔,其以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接合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是沿所述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形成在被以将所述接合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的所述孔部夹在中间的位置处;第一调节构件,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并与所述第一透镜体接触;第二调节构件,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并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触;以及树脂部,所述树脂部由填充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之间的树脂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透镜体接合方法是一种透镜体接合方法,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所述第一透镜体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其特征是,所述透镜体接合方法包括:透镜体固定步骤,在所述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分别与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轴方向及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具有沿所述短边方向开设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的透镜固定板片重叠的位置处,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的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层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固定;透镜体调节步骤,在所述透镜体调节步骤中,使经由孔部被插入的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透镜体接触,使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的第二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触,使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短边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对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孔部是沿所述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的孔,其以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所述接合的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的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以及树脂部形成步骤,在所述树脂部形成步骤中,将树脂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注入,并填充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之间。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获得一种通过透镜体的接合来进行第一透镜体与第二透镜体的位置调节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从长边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的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图(树脂填充前)。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的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的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的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图(从长边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有关它们的省略详细说明。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透镜体接合结构1)中,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延伸的方向设为长边方向,将与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短边方向。透镜体接合结构1 具有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1a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1b,所述第一透镜体1a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1b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沿着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以棒形透镜或微型透镜为代表。在本申请中,以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是棒形透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示出棒形透镜沿着长边方向排列成一列,但也可以是棒形透镜沿着长边方向排列成多列。
将与透镜体接合结构1(第一透镜体1a、第二透镜体1b)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光轴方向、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交叉,但优选设置成交叉角度为90°的正交。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与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关系如下。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2)具有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透镜体接合结构1),并接收(光学读取)来自读取对象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详细而言,通过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使来自读取对象的反射光或透射光会聚并进行接收光。
读取对象也被称为原稿,例如是作为纸币、有价证券、其他一般文书的图像信息(光学信息)的被读取介质(被照射体)。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2)包括传感器部3和壳体4。传感器部3形成有对来自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光进行接收的传感器阵列3a。壳体4 对传感器部3和透镜体接合结构1进行支承。透镜体接合结构1也可以简称为“透镜体1”。壳体4对透镜固定板片5(透镜固定板5)进行支承,在短边方向上与透镜固定板片5相反一侧之间具有空间。详细而言,壳体4沿着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对透镜固定板片5进行支承。透镜体接合结构1与透镜固定板片5的突起部5a匹配地配置。突起部5a既可以沿长边方向延伸,也可以沿长边方向间歇地形成。突起部5a也可以如后所述的实施方式2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例如图18)那样省略。
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中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光轴方向分别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光轴方向。其中,图像读取装置2的光轴方向是图像读取装置2的高度方向。在图像读取装置2以使图像读取装置2的高度方向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式对透镜体接合结构1进行支承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2的光轴方向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光轴方向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光轴方向也可以说是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高度方向。在本申请的图中,将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将短边方向(副扫描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将光轴方向(高度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例示出X轴、Y轴、Z轴分别正交的情况。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2具有反射镜,在使用所述反射镜使来自读取对象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光轴折曲之后被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会聚的情况下,从读取对象到图像读取装置2的反射镜为止的光轴方向与透镜体接合结构 1的光轴方向交叉,但不一致。也就是说,在将光轴方向、高度方向、Z轴方向设为读取深度方向的情况下,无论图像读取装置2内的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配置如何,图像读取装置2的读取深度方向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读取深度方向均一致。读取深度(读取距离)是指与图像读取装置2所能光学读取的读取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图中,示出图像读取装置2的高度方向与透镜体接合结构1 的光轴方向一致的情况。此外,图像读取装置2的主扫描方向是沿主扫描方向 (长边方向)延伸的传感器阵列3a的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是读取对象被搬运的方向。在此所说的搬运是指读取对象与图像读取装置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既可以是读取对象移动,也可以使图像读取装置2自身移动。
在图1至图3中,透镜固定板片5在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对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进行支承。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是沿分别与光轴方向及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开设的开口,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在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长边方向上的前后处各自形成有至少一个孔部7。
在图1至图3中,第一调节构件8经由孔部7被插入,并与第一透镜体 1a接触。第二调节构件9经由孔部7被插入,并与第二透镜体1b接触。第一透镜体1a通过第一调节构件8确定其位置,第二透镜体1b通过第二调节构件 9确定其位置。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孔部7,但在固定前,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中的至少一个能沿短边方向前进和后退。通过所述前进和后退的动作来调节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 的位置。在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的固定中使用的粘接剂优选是厌氧性粘接剂。
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例如使用中空紧固螺钉(日文:ホーローセット)、直槽螺钉(日文:虫螺子)、内六角紧固螺钉(日文:六角穴付螺子)等止付螺钉(日文:イモネジ)即可。在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为止付螺钉8和止付螺钉9的情况下,孔部8为螺纹孔。在对止付螺钉8 和止付螺钉9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将涂布有厌氧性粘接剂的止付螺钉8、止付螺钉9插入至孔部7。树脂部10由填充在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之间的树脂11构成。较为理想的是,沿着光轴方向分别形成两个以上的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在这种情况下,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位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处各自形成有至少两个以上、即四个以上的孔部7。在图中,示出形成有四个孔部7,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调节构件8和两个第二调节构件9。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如图所示,还可以包括加强板片12(加强板12),所述加强板片12在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对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进行支承。例如,可以想到应用金属制的加强板片12。在透镜固定板片5的相对面上,只要至少仅在接合部分所在的部分的周围粘贴有加强板片12即可。
详细而言,加强板片12在短边方向上配置于与透镜固定板片5相反一侧,加强板片12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透镜固定板片5短。另外,加强板片12也可以在短边方向上与包括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位置相对的部位处,还设置加强板片凹部12a。加强板片凹部12a 是沿着光轴方向形成的槽。其中,由于加强板片12上下移动以用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位置调节,因此,必须考虑其裕度。并且,为了防止不需要的光的透射,需要使透镜的下端不比壳体4的加强板片退让部4a的下端更靠上方。
壳体4对透镜固定板片5进行支承,在壳体4与加强板片12之间具有空间。详细而言,壳体4沿着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对透镜固定板片5进行支承。同样地,壳体4沿着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在壳体4与加强板片12之间具有空间。加强板片12形成在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的周围,因此,在加强板片12所在一侧的壳体4与透镜体接合结构1之间的空间,既可以设为仅在加强板片12所在的位置处比其他部分宽能避免与加强板片12接触的量,也可以设为在遍及整个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上同宽。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和图像读取装置形成图1的(a) 和图1的(b)所示的截面(沿Y轴和Z轴截取的截面)。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从长边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1的(a)和图1的(b)分别是加强板片12 所在的部分的剖视图。特别地,图1的(a)是孔部7所在的部分的剖视图。在图1的(a)中示出第一调节构件8,但作为沿X轴方向错开位置的剖视图,也可以示出第二调节构件9。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与其他方向相比,长边方向(X轴方向)极长,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说为长尺寸。图像读取装置2在其内部具有透镜体接合结构1(透镜体1)。目前为止,对透镜体接合结构1(透镜体1)为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这两个接合的接合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在使图像读取装置2(透镜体接合结构1)长尺寸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多个接合结构。
对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2进行更详细说明。透明体13在图像读取装置2的、供来自读取对象的光穿过的光路上嵌入并形成于壳体4。透明体13 能够由长方形的透明板、例如透明的树脂或玻璃构成,并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在此所述的透明是指图像读取装置2供用于光学读取的波长的光透射,而不是指仅相对于可视光透明。透明体13配置在读取对象与第一透镜体 1a及第二透镜体1b之间。透明体13并非是必须的结构。
如上所述,作为成像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能够使用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成阵列状的棒形透镜、即棒形透镜阵列1(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棒形透镜阵列1配置在读取对象与传感器部3 之间。在本申请中,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和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通过双面胶等片材状且具有粘性的片材构件保持于透镜固定板片5。片材状且具有粘性的片材构件也可以是粘接剂。即,片材构件或粘接剂只要是固化后呈膜状的粘接层即可。
这是棒形透镜阵列1、即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和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从形成于透镜固定板片5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通过填充树脂11而形成的树脂部10被接合。作为棒形透镜阵列1的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被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持板夹持。将粘贴有棒形透镜1的透镜固定板片5固定于壳体4,从而获得图像读取装置2。也可以说是将接合(加工)后的透镜体接合结构1插入壳体4。
这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与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关系。在透镜固定板片5向壳体4的固定中,使用螺钉等紧固构件即可。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固定于壳体4的螺钉穿过开设于透镜固定板片5的螺孔19 (图3的(a))和壳体4的壳体螺纹孔4c(图2)对透镜进行固定。图3的 (a)是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短边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图3的(b)是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长边方向观察第一透镜体1a的侧视图。如图3的(b)所示,与图1同样地,第一透镜体1a(透镜体接合结构1)与透镜固定板片5的突起部5a匹配地配置。透镜固定板片5和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位置相对于壳体4 可变,从而能对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共轭长度的不均进行修正。接合部分能够配置到所述螺孔19的中间部分。
如图1所示,棒形透镜阵列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与粘贴于透镜固定板片5的面相反的面上粘贴有加强板片12。详细而言,第一棒形透镜阵列 1a和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被固化后呈膜状的粘接层保持于加强板片12。粘接剂也可以是呈片材状且具有粘性的片材构件。即,片材构件或粘接剂只要是固化后呈膜状的粘接层即可。由此,也可以说透镜体接合结构在第一透镜体1a 及第二透镜体1b与透镜固定板片5之间和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与加强板片12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处具有片材状的片材构件(粘接剂、粘接层)。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的说明中,对固化后呈膜状的粘接层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例示出具有棒形透镜阵列1的光轴相对于读取面(读取对象) 垂直配置,并使来自读取对象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在传感器部3(传感器阵列3a) 处成像的结构。此外,尽管省略了向读取对象照射光的光源(照明装置)的说明,但光源也可以是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传感器部3(传感器阵列3a) 接收通过棒形透镜阵列1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电信号。传感器部 3(传感器阵列3a)装设有由半导体芯片等构成的受光部和其他驱动电路等。
传感器部3(传感器阵列3a)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传感器基板14。传感器基板14与具有其他功能的基板15一起固定于基板支承板片16。传感器基板 14和基板15通过粘接剂、胶带、螺钉等固定。设置在粘贴有传感器基板14 及基板15的基板支承板片16与棒形透镜阵列1之间的壳体4将从图像读取装置2的外部入射至传感器部3的光遮断,并且还具有防止垃圾等进入传感器部 3的防尘效果。
另外,能通过降低在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与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的接合中使用的树脂11的使用量调节的精度来提高生产率,但若树脂11的量不足,则可能会在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与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的接合中产生障碍。因而,如后述的图10所示,在透镜固定板片5中的、长边方向的直线与短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的至少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和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附近的部分处,还可以包括凹陷部17。
能在所述凹陷部17处积存过剩量的树脂11,从而能使树脂11的使用量调节的精度具有余量。这样一来,在凹陷部17的至少一部分中,存在与树脂部10连续的第二树脂部10a。也就是说,较为理想的是,在根据实施方式1 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 连接的部分处,最好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一个部位设置固定板片开口部6,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四个部位设置孔部7,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一个部位设置凹陷部17。
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壳体保持部4b,所述壳体保持部4b 用于固定于对图像读取装置2进行收纳的装置,例如传真机、影印机、扫描仪等复印机,纸币判别装置等金融终端,基板检查装置等检查机等。在长边方向上,透镜体接合结构1中的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与壳体保持部4b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一致,从而具有如下效果。在对图像读取装置2 或收纳图像读取装置2的装置施加振动时,振动的节点与接合部分一致,缓和了朝向接合部分的应力,提高了抗振性。此外,在长边方向上,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透镜体1)的接合部分配置在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固定于壳体4的螺钉(螺纹孔)的中间,能缓和在透镜位置调节之后对接合部分施加的剪切应力,使光学性能稳定。
在此开始,使用图4至图10对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进行说明。在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有时会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是用于获得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方法。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中,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1a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1b,所述第一透镜体1a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1b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沿着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图4)。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具有透镜体固定步骤、透镜体调节步骤和树脂部形成步骤。另外,也可以包括透镜体加强步骤、调节构件固定步骤和安装步骤。
在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沿短边方向开设的透镜固定板片5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重叠的位置处,在透镜固定板片5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呈片材状且具有粘性的片材构件18a、片材构件18b、片材构件18c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其中,所述短边方向分别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光轴方向及长边方向交叉。片材构件 18a、片材构件18b、片材构件18c等片材构件18优选是双面胶等。当然,片材构件18(片材构件18a、片材构件18b、片材构件18c)也可以是粘接剂18 (粘接剂18a、粘接剂18b、粘接剂18c)。也就是说,片材构件18、粘接剂 18只要是固化后呈膜状的粘接层18(粘接层18a、粘接层18b、粘接层18c) 即可。
在透镜体调节步骤中,使经由孔部7插入的第一调节构件8与第一透镜体 1a接触,使经由孔部7插入的第二调节构件9与第二透镜体1b接触,使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中的至少一个沿短边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孔部7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位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处各自形成有至少一个。在树脂部形成步骤中,将树脂11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注入,并填充在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之间。
在树脂部形成步骤中,能通过降低在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与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的接合中使用的树脂11的使用量调节的精度来提高生产率,但若树脂11的量不足,则可能会在第一棒形透镜阵列1a与第二棒形透镜阵列1b的接合中产生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在树脂部形成步骤中,使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注入的树脂11的过剩量积存于凹陷部17即可,其中,所述凹陷部17 在长边方向的直线与短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的至少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附近的部分处形成于透镜固定板片5。此外,还可以包括调节构件固定步骤。在调节构件固定步骤中,至少在透镜体调节步骤之后,将第一调节构件 8和第二调节构件9固定于孔部7。
较为理想的是,在透镜体调节步骤中,使用沿着光轴方向分别形成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 的位置进行调节即可。在前述图3中,孔部7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位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处各自形成有至少两个以上、也就是四个以上。在图中示出形成有四个孔部7,各自形成有两个的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还可以包括透镜体加强步骤,在所述透镜体加强步骤中,在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剂18d、粘接剂18e将对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进行接合的部分固定于加强板片 12。粘接剂18d、粘接剂18e等粘接剂18优选是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d和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e。在透镜体加强步骤中,将加强板片12在短边方向上配置于与透镜固定板片5相反一侧,以对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接合的部分进行固定。此外,在透镜体加强步骤中,也可以使用在短边方向上与包括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位置相对的部位处具有加强板片凹部12a的加强板片12,所述加强板片凹部12a是沿着光轴方向形成的槽。
在此,使用图5对透镜体固定步骤和透镜体加强步骤进行更详细说明。首先,对透镜体固定步骤进行说明。透镜体接合结构1与透镜固定板片5的突起部5a匹配地粘贴。通过片材构件18(粘接剂18、粘接层18)进行粘贴。其中,由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存在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或孔部7等孔,因此,如图5所示,预先准备避开孔的片材构件18c并对将其进行粘贴。例如,在使用粘接剂18的情况下,以避开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或孔部7等孔的方式涂布即可。然后,从所述片材构件18c的端部到透镜固定板片5的端部处粘贴带状的片材构件18a和片材构件18b。图6表示附加了透镜固定板片5之后的状态。另外,图6图示出完成树脂部形成步骤并形成了树脂部10的状态。
接着,对透镜体加强步骤进行说明。分别使用粘接剂18d和粘接剂18e 将加强板片12粘贴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后述图7)。由此,对于接合部分所受的冲击负荷的强度变高。粘接剂18d和粘接剂18e优选使用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d和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e。此外,也可以用片材状且具有粘性的片材构件18d和片材构件18e粘贴,以替代用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d和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e。另外,由于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d和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e在固接时成为薄层状(膜状)的粘接层18d和粘接层18e,因此,也可以说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d(粘接剂18d)和两液固化型粘接剂18e(粘接剂 18e)自身为呈片材状且具有粘性的片材构件18d和片材构件18e。另外,对于作为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粘接剂的树脂11而言,通过在加强板片12上设置作为凹形状的退让结构的加强板片凹部12a,能容易地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进行粘接。此外,考虑到能在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之间设置层差,也可以设为改变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粘接面的高度的结构。
加强板片12的材质理想的是线膨胀小的材质,最好是铁类材料。为了减小线膨胀的影响,没有遍及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长边方向的全长粘贴加强板片 12,最好仅位于接合部分附近。若遍及长边方向的全长粘贴加强板片12,则牢固的粘接部分会遍及全长,在接合部分处会施加有因加强板片12的伸缩而产生的力。此外,在加强板片12变长的情况下,难以对加强板片12的翘曲进行控制,会在透镜体接合结构1和加强板片12中产生间隙。
另外,使用图7至图10进行透镜体调节步骤的详细说明。图7和图8是 X轴和Y轴交叉的面中穿过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面上的剖视图。图7表示树脂部10形成前的状态,图8表示树脂部10形成后的状态。图9是X轴和Y 轴交叉的面中穿过孔部7的面上的剖视图。在图9中,在第一透镜体1a侧的孔部中插入有第一调节构件8(止付螺钉8)。此外,在第二透镜体1b侧的孔部中插入有第二调节构件9(止付螺钉9)。
图10是观察X轴与Y轴交叉的面的俯视图。在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粘贴于透镜固定板片5之后,在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相对的端部位置处,将涂布有厌氧性粘接剂的止付螺钉8、止付螺钉9安装于沿光轴方向设置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两个部位(共计四个部位)处的孔部7。通过止付螺钉 8、止付螺钉9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接触的部分的各个透镜彼此的像一致。止付螺钉8(第一调节构件8)与沿长边方向延伸并对第一透镜体1a进行保持的保持板的端部(详细而言,第一透镜体1a从保持板露出(突出)一侧的端部)接触,并对第一透镜体1a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一透镜体1a从保持板露出(突出)一侧的端部是指与第二透镜体1b接合一侧(相对一侧)的端部。止付螺钉9(第二调节构件9)与沿长边方向延伸并对第二透镜体1b进行保持的保持板的端部 (详细而言,第二透镜体1b从保持板露出(突出)一侧的端部)接触,并对第二透镜体1b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透镜体1b从保持板露出(突出)一侧的端部是指与第一透镜体1a接合一侧(相对一侧)的端部。
在所述调节结束之后,实施树脂部形成步骤。首先,从图7所示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填充作为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的树脂11(树脂部10的临时形成用的树脂11),并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进行固定。在作为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的树脂11固化结束之后,确认再次接合部分成像出的像,若各个透镜彼此的像一致,则透镜固定板片5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被牢固地粘接,相互的位置关系确定,消除了像的模糊,并且能够将因线膨胀导致的变形退让到透镜接合部分之外(图8)。这是因为,除了透镜接合部分之外的大部分都与双面胶等片材构件18粘接,因此会引起稍微变形,应力被分散。
另外,使用图9进行调节构件固定步骤的详细说明。将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涂布于孔部7(四个部位),从而防止止付螺钉8、止付螺钉9意外旋转。在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结束之后,将防止光透射用的树脂涂布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由于所述树脂不需要机械强度,因此,优选为不透射光的黑色硅树脂或其类似物。如图10所示,过剩的树脂11积存于凹陷部17而成为第二树脂部10a。
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中,如前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1(透镜体1)也可以是棒形透镜阵列1。在这种情况下,在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作为多个棒形透镜分别排列成线状且被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持板夹持的棒形透镜阵列1的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中,使露出的第一透镜体1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和第二透镜体1b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相对,以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在棒形透镜沿着长边方向排列成多列的情况下,在使露出的第一透镜体1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和第二透镜体1b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相对时,使每列相对即可。在棒形透镜阵列1的情况下,在树脂部形成步骤中,将树脂11填充在露出的第一透镜体1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与第二透镜体1b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之间。
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中,也可以在树脂部形成步骤中使树脂11(树脂部10的正式形成用的树脂11)固化之后,进行将透镜体接合结构 1安装于壳体4的安装步骤。此外,也可以将安装步骤之前进行的步骤称为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安装步骤中,通过螺钉等将透镜固定板片5 固定于壳体4。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固定于壳体4的螺钉穿过开设于透镜固定板片5的螺孔19(图3的(a))对透镜进行固定。获得图像读取装置2。也可以说是将接合(加工)后的透镜体接合结构1插入壳体4。如前所述,透镜固定板片5和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位置相对于壳体4可变,从而能对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共轭长度的不均进行修正。接合部分能够配置到所述螺孔19的中间部分。
这样,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中,在安装步骤中,将接合(加工)后的透镜体接合结构1插入至壳体4。加强板片12能上下移动以用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位置调节。必须考虑其裕度。并且,为了防止不需要的光的透射,必须使透镜的下端不比壳体4的加强板片退让部4a的下端更靠上方。另外,在光透射的情况下,通过将与加强板片12 同宽的树脂板等遍及全长粘贴于透镜体接合结构1侧面,能防止不需要的光的透射。
这样,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利用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对第一透镜体1a或第二透镜体1b的透镜的倾斜进行调节,仅通过透镜体接合结构1便能容易地使像匹配。此外,通过经由粘接剂对第一透镜体1a或第二透镜体1b的透镜与透镜固定板片5的相互位置关系牢固地进行固定,能提高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各种耐环境性。由此,在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接合的情况下,在接合的透镜体的共轭长度长时,需要对透镜的倾斜进行精细的调节,但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实现对透镜的倾斜进行精细的调节。因而,能对“在共轭长度长的情况下,即使调节结束的透镜彼此的相互位置关系稍微移动,像也会模糊”这样的现象进行处理。
在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不需要遍及长边方向的整体(全长)使用涂布的作业难度高的间隙填埋用的粘接剂,因此,不需要遍及长边方向整体进行的作业工时。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11至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 中,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位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处各自形成有至少一个孔部7。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2中,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沿着光轴方向与孔部7并排配置,或者,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比孔部7更靠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一侧处。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光轴方向上也排列有两个孔部7。在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有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由于与根据实施方式1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关系相同,因此省略基本的说明。
对于根据实施方式2的图像读取装置与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关系,有时会省略根据实施方式1的图像读取装置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图11的(a)是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短边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 11的(b)是从透镜体接合结构1的长边方向观察第一透镜体1a的侧视图。如图11的(b)所示,与图1同样地,第一透镜体1a(透镜体接合结构1)与透镜固定板片5接触地配置。接合部分能够配置到所述螺孔19的中间部分。另外,在图11的(a)中省略了开设于透镜固定板片5的螺孔19的图示。
在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中,从短边方向观察时,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一部分重叠。此外,从短边方向观察时,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既可以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重叠,也可以如图11所示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端部分开配置。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也可以说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沿短边方向开设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附近的一部分。
在此开始,使用图12至图17对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在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第一透镜体 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重叠的位置处,在透镜固定板片5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层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2中,在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错开的位置处,在透镜固定板片5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层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有时会省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步骤的说明。另外,在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中,也具有透镜体固定步骤、透镜体调节步骤和树脂部形成步骤。另外,也可以包括透镜体加强步骤、调节构件固定步骤和安装步骤。
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是用于获得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方法。在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中,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1a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1b,所述第一透镜体1a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1b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缩小光学系统的透镜,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沿着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图12)。其中,在实施方式2中,意图地在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 1b之间设置间隙101。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在间隙101中填充玻璃化转变温度Tg(G l ass Trans it i on Temperature)比与树脂部10(树脂11)更低且更柔软的粘接剂20,以防止光从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之间泄漏。在粘接剂20中,例如能使用硅类粘接剂。另外,树脂部10(树脂11)也可以说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粘接剂20更高且更硬的粘接剂。
使用图13对透镜体固定步骤和透镜体加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透镜体固定步骤进行说明。透镜体接合结构1粘贴于透镜固定板片5。通过片材构件18(粘接剂18、粘接层18)进行粘贴。图14表示附加了透镜固定板片 5之后。另外,图14图示出树脂部形成步骤完成以形成有树脂部10的状态。透镜体加强步骤的说明也包括图示,尽管省略,但也能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应用于实施方式2。
如图11等所示,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形成有矫正用孔21。这是在透镜体固定步骤之前在实施了透镜固定板片矫正步骤的情况下使用的结构。透镜固定板片矫正步骤是事先对透镜固定板片5的翘曲或挠曲进行矫正的步骤。矫正用孔21优选是与螺孔19相同的螺孔。通过利用矫正用孔21将透镜固定板片5 固定于平面状的夹具,从而对透镜固定板片5的翘曲或挠曲进行矫正。矫正用孔21插入壳体4,为了避免使透镜固定板片5上下移动以进行对焦时产生的应力施加于透镜接合部,优选在一处形成一个孔,而不是在一处形成两组等多个孔。这是因为在对焦工序中使用两组孔,设置一个是因为在对焦中不使用矫正用孔21。
矫正用孔21的位置优选形成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孔部7的周边。详细而言,在长边方向上,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和孔部7存在于每个接合部分,在相邻的接合部分中,相对于一方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和孔部7而言,一方的矫正用孔21形成于比另一方的矫正用孔21更靠一方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和孔部7处。同样地,在相邻的接合部分中,相对于另一方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和孔部7而言,另一方的矫正用孔21形成于比一方的矫正用孔 21更靠另一方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和孔部7处。
另外,使用图15至图17进行透镜体调节步骤的详细说明。图15是X轴和Y轴交叉的面中穿过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面上的剖视图。图15表示粘接剂20和树脂部10形成后的状态。图16是X轴和Y轴交叉的面中穿过孔部7 的面上的剖视图。在图16中,在第一透镜体1a侧的孔部中插入有第一调节构件8(止付螺钉8)。此外,在第二透镜体1b侧的孔部中插入有第二调节构件 9(止付螺钉9)。
图17是观察X轴与Y轴交叉的面的俯视图。在将透镜体接合结构1粘贴于透镜固定板片5之后,在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相对的端部位置处,将涂布有厌氧性粘接剂的止付螺钉8、止付螺钉9安装于沿光轴方向设置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的两个部位(共计四个部位)处的孔部7。通过止付螺钉 8、止付螺钉9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接触的部分的各个透镜彼此的像一致。止付螺钉8(第一调节构件8)与沿长边方向延伸并对第一透镜体1a进行保持的保持板的端部(详细而言,第一透镜体1a从保持板露出(突出)一侧的端部)接触,并对第一透镜体1a的位置进行调节。止付螺钉9(第二调节构件9)与沿长边方向延伸并对第二透镜体1b进行保持的保持板的端部(详细而言,第二透镜体1b从保持板露出(突出)一侧的端部)接触,并对第二透镜体1b的位置进行调节。在图17中,间隙23是通过由止付螺钉8(第一调节构件8)和止付螺钉9(第二调节构件9)实现的调节而产生的间隙。如后所述,在间隙23中涂布有防止光透射用的树脂。
在所述调节结束之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树脂部形成步骤。即,在通过树脂剂20将间隙101填埋之后,在从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填充作为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的树脂11(树脂部10的临时形成用的树脂 11)且固化结束之后,再次对接合部分成像的各个透镜彼此的像的一致进行确认。由此,能够使因手持时等在透镜接合部处产生的应力而导致的像的模糊消失,并且能够使因线膨胀而导致的变形向透镜接合部分之外的部分退让(图 15)。也可以将树脂剂20和树脂部10统称为树脂部10。在实施方式2中,即使透镜固定板片5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固定牢固,也能通过在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之间设置间隙101来防止低温下的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的对接。这在难以通过根据实施方式1的结构来抑制变形的情况下是优选的。
如前所述,在间隙101的填充中,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树脂11更低且更柔软的粘接剂20。树脂11在受热时可能会因线膨胀而从第一透镜体1a 和第二透镜体1b剥落。但是,粘接剂20起到抑制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倾斜的填充物的作用。间隙10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设定在第一透镜体1a 的端部透镜(端部的棒形透镜)与第二透镜体1b的端部透镜(端部的棒形透镜)的视野重叠的范围内进行且在能确保所需光量的范围内进行即可。从线膨胀的观点来看,间隙10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能根据透镜固定板片5的材质的线膨胀系数和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线膨胀系数进行计算(图15)。
使用图16进行调节构件固定步骤。将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涂布于孔部7(四个部位),从而防止止付螺钉8、止付螺钉9意外旋转。在光固化型粘接剂或两液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结束之后,将防止光透射用的树脂分别涂布于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以及间隙23。由于所述树脂不需要机械强度,因此,优选为不透射光的黑色硅树脂或其类似物。如图17所示,过剩的树脂11积存于凹陷部17而成为第二树脂部10a。
在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中,透镜体接合结构1(透镜体1) 也可以是棒形透镜阵列1。在这种情况下,在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作为多个棒形透镜分别排列成线状且被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持板夹持的棒形透镜阵列1 的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中,使露出的第一透镜体1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和第二透镜体1b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棒形透镜以确保间隙 101的方式相对,以通过粘接剂20或粘接剂20周围的树脂部10等的树脂11 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
图18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的剖视(沿Y轴和Z轴截取的截面)图。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从长边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在图18中,截面的位置是第一透镜体1a侧的孔部7和第一调节构件8的一部分,但第二透镜体1b侧的孔部7和第二调节构件9的一部分也是相同的截面,因此省略图示。在图18中,单点划线22是沿Y轴和Z轴截取的截面上的透镜体中心线22。如图18所示,在第一透镜体1a(第二透镜体1b)的端部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孔部7的情况下,最好是相对于Z轴方向(光轴方向)的中心、即透镜体中心线 22线对称地配置孔部7。其中,在第一透镜体1a(第二透镜体1b)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分别配置一个以上即可。
在根据实施方式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遍及长边方向的整体(全长)的涂布作业的难度也很高。此外,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低且更柔软的粘接剂20作为填埋间隙用的粘接剂,能容易地防止光泄漏。
如上所述,在根据实施方式1、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中,孔部7是沿分别与光轴方向及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开设的孔,以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的接合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孔部7的方式形成在各个透镜固定板片5上。同样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是沿短边方向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形成在被以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 1b的接合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形成至少一个的孔部7夹在中间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也可以说在根据实施方式1、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的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将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具有沿短边方向开设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6的透镜固定板片 5重叠的位置处,在透镜固定板片5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层18将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固定,其中,所述短边方向分别与第一透镜体1a及第二透镜体1b的光轴方向及长边方向交叉。
同样地,也可以说在根据实施方式1、2的透镜体接合方法的透镜体调节步骤中,使经由孔部7插入的第一调节构件8与第一透镜体1a接触,使经由孔部7插入的第二调节构件9与第二透镜体1b接触,使第一调节构件8和第二调节构件9中的至少一个沿短边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对第一透镜体1a和第二透镜体1b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孔部7是沿短边方向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开设的孔,其以在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接合第一透镜体1a与第二透镜体1b的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的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在透镜固定板片5上。
在根据实施方式1、2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不需要遍及包括透镜的接合部分在内的全长,使用相同粘着力的双面胶。因而,不会受到因周围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框架等结构的线膨胀的影响而产生朝向透镜的接合部分的应力,像不会模糊。因此,即使使用共轭长度长的透镜,也能容易地调节透镜的接合部分的像,使其不受周围结构物翘曲的影响,且不受周围结构物的线膨胀的影响,在确保防尘性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能在产品组装后调节共轭长度的结构。
(符号说明)
1 透镜体接合结构(透镜体、棒形透镜阵列);
1a 第一透镜体(第一棒形透镜阵列);
1b 第二透镜体(第二棒形透镜阵列);
2 图像读取装置;
3 传感器部;
3a 传感器阵列;
4 壳体;
4a 加强板片退让部;
4b 壳体保持部;
4c 壳体螺纹孔;
5 透镜固定板片(透镜固定板);
5a 突起部;
6 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
7 孔部;
8 第一调节构件;
9 第二调节构件;
10 树脂部;
10a 第二树脂部;
11 树脂;
12 加强板片(加强板);
12a 加强板片凹部;
13 透明体;
14 传感器基板;
15 基板;
16 基板支承板片;
17 凹陷部;
18 片材构件(粘接剂、粘接层);
18a 片材构件(粘接层);
18b 片材构件(粘接层);
18c 片材构件(粘接层);
18d 粘接剂(粘接层);
18e 粘接剂(粘接层);
19 螺孔;
20 粘接剂;
21 矫正用孔;
22 透镜体中心线;
23 间隙;
101 间隙。

Claims (36)

1.一种透镜体接合结构,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所述第一透镜体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包括:
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对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进行支承;
孔部,所述孔部是沿分别与所述光轴方向及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的孔,其以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接合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在各个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
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是沿所述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且贯穿所述透镜固定板的开口,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形成在被以将所述接合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的所述孔部夹在中间的位置处;
第一调节构件,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并与所述第一透镜体接触;
第二调节构件,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并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触;以及
树脂部,所述树脂部由填充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之间的树脂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与所述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孔部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的位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前后各自形成有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孔部并排配置,或者,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孔部更靠所述接合部分一侧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体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确定位置,所述第二透镜体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确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沿所述短边方向前进和后退。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片,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对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接合部分进行支承,
所述加强板片配置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相反一侧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包括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位置相对的部位处具有加强板片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片凹部是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形成的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与所述短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的至少靠近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不同的位置处还具有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存在与所述树脂部连续的第二树脂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之间、或是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加强板片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处具有粘接层。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是多个棒形透镜分别排列成线状,且被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持板夹持的棒形透镜阵列,
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透镜体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之间配置有所述树脂部。
13.一种透镜体接合结构,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所述第一透镜体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包括:
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对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进行支承;
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是沿分别与所述光轴方向及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且贯穿所述透镜固定板的开口,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与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孔部,所述孔部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的位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前后各自形成有至少一个;
第一调节构件,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并与所述第一透镜体接触;
第二调节构件,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并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触;以及
树脂部,所述树脂部由填充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之间的树脂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体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确定位置,所述第二透镜体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确定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沿所述短边方向前进和后退。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片,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对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接合部分进行支承,
所述加强板片配置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相反一侧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包括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接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位置相对的部位处具有加强板片凹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片凹部是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形成的槽。
20.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在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与所述短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的至少靠近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不同的位置处还具有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存在与所述树脂部连续的第二树脂部。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之间、或是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加强板片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处具有粘接层。
22.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是多个棒形透镜分别排列成线状,且被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持板夹持的棒形透镜阵列,
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透镜体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之间配置有所述树脂部。
2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使来自读取对象的反射光或透射光会聚并进行接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传感器部,所述传感器部形成有对来自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进行接收的传感器阵列;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对所述传感器部和透镜体接合结构进行支承。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片,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对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接合部分进行支承,
所述加强板片配置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相反一侧处,
所述壳体对所述透镜固定板片进行支承,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加强板片之间具有空间。
25.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透镜体接合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使来自读取对象的反射光或透射光会聚并进行接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传感器部,所述传感器部形成有对来自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进行接收的传感器阵列;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对所述传感器部和透镜体接合结构进行支承。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片,所述加强板片在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对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接合部分进行支承,
所述加强板片配置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相反一侧处,
所述壳体对所述透镜固定板片进行支承,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加强板片之间具有空间。
27.一种透镜体接合方法,至少具有线状的第一透镜体和线状的第二透镜体,所述第一透镜体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排列有多个透镜,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接合成一直线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方法包括:
透镜体固定步骤,在所述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分别与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的光轴方向及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具有沿所述短边方向贯穿透镜固定板片开设的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的所述透镜固定板片重叠的位置处,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的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粘接层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固定;
透镜体调节步骤,在所述透镜体调节步骤中,使经由孔部被插入的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透镜体接触,使经由所述孔部被插入的第二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触,使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短边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对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孔部是沿所述短边方向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开设的孔,其以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将所述接合的部分夹在中间并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两侧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上;以及
树脂部形成步骤,在所述树脂部形成步骤中,将树脂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注入,并填充在所述第一透镜体及所述第二透镜体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所述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处,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的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所述粘接层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固定。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从所述短边方向观察时所述接合的部分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错开的位置处,在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的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所述粘接层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固定。
30.如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体调节步骤中,使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分别形成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对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位置进行调节。
31.如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方法还包括透镜体加强步骤,在所述透镜体加强步骤中,在所述光轴方向的直线与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上,通过所述粘接层将对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进行接合的部分固定于加强板片,
在所述透镜体加强步骤中,将所述加强板片配置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相反一侧,从而对将所述第一透镜体与所述第二透镜体接合的部分进行固定。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体加强步骤中,使用在所述短边方向上与包括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接合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位置相对的部位处具有加强板片凹部的所述加强板片,所述加强板片凹部是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形成的槽。
33.如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部形成步骤中,使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注入的所述树脂的过剩量积存于凹陷部,其中,所述凹陷部在所述长边方向的直线与所述短边方向的直线交叉的面的至少靠近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开口部不同的位置处形成于所述透镜固定板片。
34.如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体固定步骤中,在作为多个棒形透镜分别排列成线状且被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持板夹持的棒形透镜阵列的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中,使露出的所述第一透镜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相对,以将所述第一透镜体和所述第二透镜体固定。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部形成步骤中,将所述树脂填充在露出的所述第一透镜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所述棒形透镜之间。
36.如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体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体接合方法还包括调节构件固定步骤,所述调节构件固定步骤至少在所述透镜体调节步骤之后,将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固定于所述孔部。
CN201980069166.XA 2018-10-31 2019-04-12 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Active CN112912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5597 2018-10-31
JP2018205597 2018-10-31
PCT/JP2019/016001 WO2020090136A1 (ja) 2018-10-31 2019-04-12 レンズ体接合構造、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レンズ体接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2780A CN112912780A (zh) 2021-06-04
CN112912780B true CN112912780B (zh) 2022-11-15

Family

ID=7046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9166.XA Active CN112912780B (zh) 2018-10-31 2019-04-12 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6096B2 (zh)
JP (1) JP6752391B1 (zh)
CN (1) CN112912780B (zh)
DE (1) DE112019005398B4 (zh)
WO (1) WO20200901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1410A (ja) 1997-07-17 1999-02-12 Fujitsu Ltd 光学装置
JP3744790B2 (ja) * 2000-11-28 2006-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
CN1296213C (zh) * 2001-05-16 2007-01-24 铃鹿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Led印刷头及led印刷头的制造方法
JP4066960B2 (ja) 2004-01-28 2008-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
JP2010187187A (ja) 2009-02-12 2010-08-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
TWI449406B (zh) 2009-02-17 2014-08-11 Canon Components Kk A image sensing un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rtrait reading device
US8049937B2 (en) 2009-03-18 2011-11-01 Canon Components, Inc. Image sensor unit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596803B2 (ja) * 2012-01-17 2014-09-24 キヤノン・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20150119928A (ko) 2013-03-19 2015-10-2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미지 센서
JP2014211623A (ja) * 2013-04-05 2014-11-1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ロッド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9714B2 (ja) 2015-04-03 2018-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WO2017104756A1 (ja) * 2015-12-16 2017-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光ユニット及びイメージ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66096B2 (en) 2024-04-23
JP6752391B1 (ja) 2020-09-09
WO2020090136A1 (ja) 2020-05-07
DE112019005398T5 (de) 2021-08-05
JPWO2020090136A1 (ja) 2021-02-15
DE112019005398B4 (de) 2024-03-21
CN112912780A (zh) 2021-06-04
US20220043232A1 (en)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031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83621B2 (en) Optical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holding member for maintaining positional relation between optical elements
US988722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apparatus
US7830574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CN114185155B (zh)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16027360A (ja) 撮像装置
WO2019082680A1 (ja) 撮像装置、多眼撮像装置
JP4066960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
US20150365553A1 (en) Lens unit,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912780B (zh) 透镜体接合结构、图像读取装置和透镜体接合方法
US2003001105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mage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83176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0147917A (ja) 撮像素子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4001807B2 (ja) 半導体装置、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13326B2 (ja) レンズと固体撮像素子との固定構造及びその固定方法
JP4044790B2 (ja) 半導体装置、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7027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mage scanning unit includ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scanning unit
JP579913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13439B2 (ja) レンズブロック
JP2018182758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1326789A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
JP2018093342A (ja) プリズムユニット、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010023A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撮像ユニット及びその撮像ユニットを有し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EP4216530A1 (en) Optical line sensor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1246781A (ja) 結像素子アレイ保持機構、光書込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