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406B - A image sensing un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rtrait rea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image sensing un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rtrait rea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406B
TWI449406B TW098120645A TW98120645A TWI449406B TW I449406 B TWI449406 B TW I449406B TW 098120645 A TW098120645 A TW 098120645A TW 98120645 A TW98120645 A TW 98120645A TW I449406 B TWI449406 B TW I4494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rray
rod lens
chamber
frame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0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2573A (en
Inventor
Koji Kimura
Hideo Kiyota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Component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9/05269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104602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Components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Component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32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2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406B/zh

Links

Landscapes

  • Facsimile Heads (AREA)

Description

影像感測單元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畫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例如係有關於可在傳真機或影印機、掃描器等中作利用的影像感測單元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有該影像感測單元之畫像讀取裝置。
例如,在傳真機或影印機、掃描器等處所利用的畫像讀取裝置中,係被使用有將原稿面之畫像資訊以等倍數來作讀取之密著型影像感測器。
圖11,係為將在畫像讀取裝置中之先前技術的密著型影像感測單元(以下,略稱為CIS單元)101、以及抵接於透明蓋玻璃103上的原稿102,其兩者間的位置關係以剖面概要來作展示的其中一例(參考專利文獻1)。
於圖11A中,CIS單元101,係具備有:對原稿102作照明之由LED陣列所成的線狀照明106、和將從原稿102所反射而來之反射光作結像的棒狀透鏡陣列109。又,係具備有:將用以對此棒狀透鏡陣列109所結像了的光作光電變換之光電變換元件作了配列的受光感測器110、和安裝了受光感測器110等之印刷基板111、以及用以將此些之構件作保持的框架112。
在此種CIS單元101中,係期望能夠將從棒狀透鏡陣列103起而至影像感測器110為止之距離光學性地作了正確的定位並作固定,同時,以使從藉由線狀照明106所照射的原稿102上之讀取線起而至受光感測器110的光路線與棒狀透鏡陣列109之光軸正確地成為一致的方式,來將該些構件在框架112處作定位並作固定。
於圖11A以及圖11B中所示之在先前技術例中的棒狀透鏡陣列109之定位與固定方法,首先係藉由設置在框架112與棒狀透鏡陣列109之間的彈簧119,來對棒狀透鏡陣列109之側面作推壓,並使棒狀透鏡陣列109之另外一方的側面與設置在框架112之相對應的面上之凸部115相抵接,而對棒狀透鏡陣列作定位。接著,使接著劑113浸透至在凸部115處所產生的框架112與棒狀透鏡陣列109之側面間的空隙中,並進行接著固定。
另一方面,在圖12之先前技術例中,代替將棒狀透鏡陣列109藉由從被形成在框架112處之螺孔處而螺絲鎖入了的固定螺絲來對棒狀透鏡作固定之方法,係揭示有:使用由紫外線硬化樹脂所成之接著劑,來將棒狀透鏡陣列109固定在框架112上之方法(專利文獻2)。另外,圖12,係為與圖11A、圖11B同樣的而在CIS單元之長度方向上直角地作切斷之剖面圖,圖中之符號,對於與圖11、圖11B者為相同功能或是名稱者,係設為了相同的符號。
在此先前技術例中,在被設置於框架(於專利文獻2中,係稱為底盤(chassis))處之與棒狀透鏡陣列109之側面相抵接並用以作定位的垂直面107處,係設置有朝向長度方向而作延伸之複數的溝120,並在此溝120處塗布紫外線硬化行之接著劑113。而後,將棒狀透鏡陣列109推壓抵接於此垂直面處,並作位置調整,而設為被作推壓的狀態,再從紫外線照射裝置121來通過紫外線照射用貫通孔117而照射紫外線,以使接著劑113硬化並作固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6-1648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2-113662號公報
於先前技術中,在將棒狀透鏡陣列於框架處作定位並藉由接著劑等來作固定時,係使用有成為CIS單元之構成構件的彈簧構件,或是利用框架本身之彈性力來將框架加工為具有彈簧功能之形狀,而對棒狀透鏡陣列作支持,直到接著劑硬化為止。又,係使螺絲通過設置在框架上之孔,而直接將棒狀透鏡陣列作固定。其結果,組裝構件之數量或是組裝時間係變多,而加工成本之削減係為困難。
又,在專利文獻2中,雖係在將接著劑塗布於溝120中後,將棒狀透鏡陣列推壓抵接於垂直面上,但是,對於直到接著劑之硬化進行並固定為止的對於棒狀透鏡之支持確保的方法,係並未做明確的揭示。又,在圖12中,原本在棒狀透鏡陣列收容室與LED陣列收容室之間所存在的藉由框架所形成之室間部係消失,依存於棒狀透鏡陣列之位置狀態,會有從LED陣列而來之光作為迷光而經由貫通孔117並到達受光感測器110處的可能性。進而,雖然係使用有在硬化時間之縮短上為有利之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但是,在作了塗布之接著劑全體處,係成為紫外線之照射無法全面作照射的構造,因此,係殘存有未硬化部。
本發明,係為為了解決上述一般之課題而進行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由並不使用彈簧等之組裝構件,便能夠具備有與其相同之功能,且亦並不需要框架之複雜的形狀加工,而具備有低成本且能夠在光學上而以良好品質以及位置精確度來將棒狀透鏡陣列作固定之構造的框架所成之CIS單元。
進而,係以提供一種:具備有在藉由於縮短硬化時間上係為有利的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來將棒狀透鏡陣列與框架作接著固定時,能夠對於塗布了的接著劑全體而達成充分的紫外線照射之框架構造的CIS單元為目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形態之影像感測單元,係具備有以下一般之構成。亦即是,該影像感測單元,係具備有:對原稿而以線狀來作照明之線狀照明、和用以將從藉由前述線狀照明所被照射了之前述原稿而來的反射光作結像之棒狀透鏡陣列(rod lens array)、和將被搭載有將藉由前述棒狀透鏡陣列所結像了的光變換為電性訊號之受光感測器的印刷基板作收容之框架,該影像感測單元,其特徵為:在前述框架中,為了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以及前述線狀照明分別作收容並固定而形成的透鏡收容室與線狀照明收容室,係挾持著在前述框架中所形成之室間部,而在長度方向上略平行地被作鄰接配置,用以將從前述透鏡收容室之與前述室間部相對向之內壁起來朝向該框架之外側而作了貫通的推壓銷作插通的銷插通開口部,係至少被形成有1個,在前述室間部處,構成前述透鏡收容室之面,係作為用以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相密著並作固定的垂直基準面而被形成,並且,用以將接著劑塗布在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上的與前述銷插通開口部相對應地而設置之切缺部,係從前述透鏡收容室起直到前述線狀照明收容室為止地作開口而被形成。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形態之畫像讀取裝置,係具備有以下一般之構成。亦即是,其特徵為,具備有:前述框架為藉由聚碳酸酯所形成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影像感測單元,使前述影像感測單元與原稿作相對性移動,而讀取原稿上之畫像。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形態之影像感測單元之製造方法,係具備有以下一般之構成。亦即是,該影像感測單元,係具備有:對原稿而以線狀來作照明之線狀照明、和用以將從藉由前述線狀照明所被照射了之前述原稿而來的反射光作結像之棒狀透鏡陣列(rod lens array)、和將被搭載有將藉由前述棒狀透鏡陣列所結像了的光變換為電性訊號之受光感測器的印刷基板作收容之框架,該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在前述框架中,將為了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以及前述線狀照明分別作收容並固定而形成的透鏡收容室與線狀照明收容室,挾持著在前述框架中所形成之室間部地而在長度方向上略平行地鄰接配置,在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收容在前述透鏡收容室中之後,藉由在用以將從前述透鏡收容室之與前述室間部相對向之內壁起來朝向該框架之外側而作貫通並將推壓銷作插通的銷插通開口部處所作了插通之推壓銷,來推壓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第1側板,並在身為前述室間部處之構成前述透鏡收容室之面的前述垂直基準面處,使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第2側板相密著並作保持,將前述切缺部之內壁與前述側板之露出於該切缺部處的部分作為接著面,並藉由接著劑來作固定。
若藉由本發明,則藉由設置有用以將棒狀透鏡陣列推壓於被形成在框架處之垂直基準面上的銷插通開口部,在CIS單元之組裝時,係成為能夠將推壓銷從此銷插通開口部來作插通並將棒狀透鏡陣列適正地推壓在垂直基準面上,並對其作支持直到接著劑硬化為止。其結果,能夠使在先前技術中所使用的彈簧、螺絲等之組裝構件或是將框架加工為具備有彈簧功能之形狀等成為不必要。
又,由於係將接著劑塗布場所之切缺部,以從透鏡收容室起直到線狀照明收容室為止地作開口之構造來形成在框架上,因此,在使用有用以進行接著劑之供給或是塗布的分配器、以及用以使塗布了的紫外線硬化型之接著劑硬化的紫外線點狀照射裝置之可撓性的光導引構件等之用具的作業中,能夠利用將收容對象作收容前之線狀照明裝置收容室的空間來進行。藉由此,能夠將為了達成此些之用具的使用目的所需的移動、方向變換之充分的空間作確保,而能夠利用收容對象被作收容前之線狀照明裝置收容室的空間來進行安裝作業。藉由此,亦能夠容易地達成作業之效率提升或是自動化。
進而,前述之切缺部的位置與構造,係確保了使紫外線點狀照射裝置之光導引構件所致的紫外線照射能夠毫不遺漏地涵蓋在切缺部處所塗布的了紫外線硬化型之接著劑而進行照射的作業空間。故而,能夠將未硬化之接著劑的殘存量降低,而謀求了更為經濟的接著劑之使用。藉由此些之結果,在將切缺部與棒狀透鏡陣列側板作為接著面的接著中,能夠得到充分的硬化,而能夠在形成於框架處之基準面上而將棒狀透鏡陣列以良好的位置精確度來作固定,而能夠製造出更為經濟且光學特性係為優良的CIS單元。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以及優點,應可藉由以下之參考所添附之圖面而進行的說明而更加明瞭。另外,在所添附之圖面中,對於相同或是同等之構成,係附加相同的參考符號。
以下,參考所添附之圖面,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詳細說明。另外,以下之實施形態,係並非為對專利申請範圍中之本發明作限定者,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特徵之組合,係並不一定全部為在本發明之解決手段中所必須者。
圖1,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密著型影像感測單元(CIS單元)1中之框架12的構造、以及藉由推壓銷22而將棒狀透鏡陣列9之側板作推壓並支持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另外,CIS單元之完成圖,係為從此圖1中之狀態而將推壓銷22除外後所成者。
圖2,係為對於在圖1之A-A線處的CIS單元1之剖面、以及當將其組入至畫像讀取裝置中的情況時之其與原稿的讀取位置間之關係作說明的圖。
又,圖3,係為對於將本實施形態中之棒狀透鏡陣列9收容在設置於框架12中之透鏡收容室14處的狀態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
於圖2中,CIS單元1,係具備有:對於讀取線4以及該讀取線4之近旁作照明的線狀照明6、和將藉由從該線狀照明6而來之照明光而從原稿所反射的反射光作結像之棒狀透鏡陣列9。又,係具備有:將用以對此棒狀透鏡陣列9所結像了的光作光電變換並產生電性訊號之光電變換元件作了配列的受光感測器10、和安裝了受光感測器10等之印刷基板11、以及用以將此些之構件作保持的框架12。
在本實施形態之CIS單元1中,為了使從原稿2上之讀取線4起直到受光感測器10為止的光路線與棒狀透鏡陣列9之光軸5相一致,係將棒狀透鏡陣列9之第2側板25a抵接在形成於框架12處之垂直基準面23上,而進行定位。又,為了將對於受光感測器10之焦點作對焦,而使棒狀透鏡陣列9之下面28抵接於身為透鏡收容室14之底面的水平基準面24上(圖3),並進行對位而支持,再藉由接著劑而作固定。藉由此,而提供一種光學精確度為佳,且對於構件數量亦作了抑制,而以良好作業性來作了製造的CIS單元1。針對用以達成此目的之實施形態,於以下作說明。
[實施例1]
如圖3中所示一般,框架12,係將為了收容並固定棒狀透鏡陣列9而形成之透鏡收容室14、和為了收容並固定線狀照明6而形成之線狀照明收容室32,挾持著室間部33而在CIS單元1之長度方向上略平行地鄰接形成。銷插通開口部21,係為用以將藉由身為組裝棒狀透鏡陣列9時所使用之道具的安裝用工模26(圖4)而動作的推壓銷22作插通之開口,而在重要場所處,從與透鏡收容室14之垂直基準面23相對向之內壁17起而一直開口至框架之側面16為止地而形成。又,用以塗布接著劑之切缺部15,係與銷插通開口部21之位置相對應,而在室間部33之必要場所處,作為從透鏡收容室14起而連接至線狀照明收容室32的切缺而形成。若是更詳細地作敘述,則至少1個的切缺部15,係以使其成為讓插通於此銷插通開口部21並動作之推壓銷22的中心線之延長線穿過此切缺部15一般之位置關係的方式而被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中所示一般,係將銷插通開口部21以及與其相對應之切缺部15,形成在框架12之長度方向的兩端近旁和靠近中央之位置的3個場所處。另外,本實施形態之框架12,係將被著色為黑之作了纖維強化的聚碳酸酯樹脂射出成型而作了形成。
圖7,係為對在棒狀透鏡陣列9處之共軛長度(TC)、和從棒狀透鏡陣列9起直到結像點為止的距離(L0)、以及棒狀透鏡陣列9之高度(Z0)間的關係作說明之圖。
在本實施形態之CIS單元1或是畫像讀取裝置中,係以使圖7之物體面、結像面的位置分別成為原稿2之讀取線4與受光感測器10之受光面的方式來進行定位,而確保棒狀透鏡陣列9所致之結像性能。又,棒狀透鏡陣列9,係如同圖1以及圖7中所示一般,沿著讀取線而被配列有複數之棒狀透鏡,並以分別使其之光路方向的長度成為一致的方式而被形成。而後,此些之複數的棒狀透鏡,係被由前述之第2以及第1側板所成的一對之側板25a、25b作挾持而被構成。
以下,針對本實施例1之框架12的構造以及使用有該框架之棒狀透鏡陣列9的組裝方法作說明。
圖4,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藉由推壓銷22來推壓棒狀透鏡陣列9之第1側板25b,並使第2側板25a密著於框架12之垂直基準面23上的作業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
如圖4中所示一般,推壓銷22,係藉由組裝用模具26之汽缸27的動作,而被插入至銷插通開口部21中。藉由此,推壓銷22係貫通銷插通開口部21,並對於收容在透鏡收容室14內之棒狀透鏡陣列9的第1側板25b作推壓。另外,藉由先將框架12安裝在組裝用模具26之框架固定部29處,再開始上述之作業,能夠確實地進行推壓銷22之插入以及位置調整。
又,推壓銷22,係對於棒狀透鏡陣列9之高度H的略中央處作推壓,而設為了相當於高度H之約1/3的直徑之圓棒。於此情況之推壓力,係設為了0.15[kgf/cm2 ]左右。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推壓銷22之前端面設為平面。但是,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就算是設為曲率大的球面,亦能夠不會對於棒狀透鏡陣列造成損傷地來作推壓,而為理想。
接著,參考圖3乃至圖5,針對在本實施形態中之用以將棒狀透鏡陣列9固定在框架12上並作定位之操作程序作說明。另外,棒狀透鏡陣列9,係為搭載在框架12上之最初的構件,而係為線狀照明6、受光感測器10、印刷基板11等之構件尚未被搭載的狀態。
圖3,係為對於在本實施形態中將棒狀透鏡陣列9插入至設置於框架12中之透鏡收容室14中的作業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
又,圖5,係為對於在本實施形態中,從切缺部15而將接著劑塗布在棒狀透鏡陣列9之第2側板25a處的作業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另外,在此些之圖3乃至圖5中,與前述之圖面共通的部分,係以相同的符號來作展示,並將該些之說明省略。以下,將本實施形態之CIS單元1的製造方法,與框架之構造一同作詳細說明。
(1)首先,如圖4中所示一般,準備為了將棒狀透鏡陣列9之對於框架12的固定確實地進行的專用之安裝用工模26。而後,將框架12安裝在此安裝用工模26之框架固定部29處。
(2)如圖3中所示一般,將棒狀透鏡陣列9從上方來收容至框架12之透鏡收容室14中。另外,於此,係將透鏡收容室14之剖面方向的內壁間尺寸,形成為較棒狀透鏡陣列9之厚度(剖面方向)為更廣。
(3)接著,對3個的汽缸27同時作操作,而將與如圖1中所示一般之3處的銷插通開口部21相對應而具備了的3根之推壓銷22插入至銷插通開口部21內並使其前進。藉由此,而使棒狀透鏡陣列9之第2側板25a與銷插通開口部21之延長前端的垂直基準面23相密著(參考圖4)。此時,如圖1所示一般,身為接著劑之供給與塗布場所的切缺部15,係被設置在推壓銷22之前進方向延長線上的垂直基準面23處。藉由此,切缺部15之周圍的垂直基準面棒狀透鏡陣列9,係成為被正確地接著。
(4)進而,棒狀透鏡陣列9之下面28,係以使其之長度方向的全體密著於水平基準面24的方式,而將棒狀透鏡陣列9之上面從長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來朝向另外一端而依序一面輕敲一面朝向下方而推壓。
(5)如此這般,如圖4所示一般,而成為棒狀透鏡陣列9之第2側板25a與垂直基準面23相密著,且棒狀透鏡陣列9之下面28與水平基準面24相密著的狀態。在確保了此狀態之後,使用用以將框架12與棒狀透鏡陣列9作固定之接著劑13。如圖5中所示一般,將接著劑13經由分配器30等,來以將從切缺部15而露出之棒狀透鏡陣列9的第2側板25a作覆蓋的方式而進行塗布。進而,在身為切缺部15之內壁的其中1個之底面34處,亦塗布接著劑,而形成如圖或圖2中所示一般之塊狀的接著劑13。在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接著劑13,係為在硬化時間或硬化溫度等上為有利之紫外線硬化型之接著劑。
(6)而後,透過紫外線點狀照射裝置之導引構件,來將紫外線照射在所塗布了的接著劑13上並使其硬化。
(7)如此這般而使接著劑13硬化,並將棒狀透鏡陣列9固定在框架12上。而後,使安裝用工模26之汽缸27動作並使推壓銷22後退,再將框架12從框架固定部29來卸下,而結束棒狀透鏡之組裝作業的概要。
在上述組裝作業之(5)、(6)中,成為本實施形態之特徵的身為將接著劑13作塗布之場所的切缺部15,係在被形成為於室間部33處而開口至線狀照明收容室32側處的構造一事上,具有其意義。亦即是,在使用有用以將接著劑13供給至切缺部15處並作塗布之分配器30(參考圖5)、或是從用以使塗布了的紫外線硬化型之接著劑13硬化的紫外線點狀照射裝置而來之可撓的光導引構件(未圖示)等的用具之作業中,係能夠利用在被收容有收容對象之前的線狀照明裝置收容室32的空間來進行作業。在用以達成此些之用具的使用目的所進行之移動、方向變換中,係能夠確保充分的空間,而能夠將作業(5)、(6)之效率提升,且亦能使自動化變得容易,此係為本實施形態之特徵所在。
進而,前述之切缺部15置與構造,係確保了使前述之光導引構件所致的紫外線照射能夠毫不遺漏地涵蓋在切缺部15處所塗布的了紫外線硬化型之接著劑而進行照射的作業空間。故而,能夠將未硬化之接著劑的殘存量降低,而謀求了經濟性的接著劑之使用。藉由此些之結果,能夠得到將切缺部15之底面34與棒狀透鏡陣列9之側板25a作為接著面的充分之接著硬化,而能夠將棒狀透鏡陣列9以良好之位置精確度來固定在框架12上。
以上,在對於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框架12而組裝了的CIS單元1之成效作了確認後,得知了:所塗布之接著劑13,係將從切缺部15所露出之第2側板25a與切缺部15之底面34作為接著面而強力地接著並硬化,且將棒狀透鏡陣列9以良好位置精確度而固定在框架12處。
又,係並未發現有像是未硬化之接著劑在垂直基準面23或是水平基準面24與棒狀透鏡陣列9之間而浸透、或是將棒狀透鏡陣列9之下面28的透鏡表面作了覆蓋之類的接著劑流出之狀態。,亦即是,係在接著劑13並未侵入垂直基準面23與側板25a之間的狀態下,而將棒狀透鏡陣列9與框架12相密著並固定。又,並未經由棒狀透鏡陣列9便從透鏡收容室14而侵入至將受光感測器10作收容之區域19(圖2)中的迷光,係為可忽視之程度,而確認了:棒狀透鏡陣列9係與水平基準面24充分地密著。
又,在組裝作業中,棒狀透鏡陣列9之對於垂直基準面23的抵接工程,係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從銷插通開口部21所插通的推壓銷22,而成為能夠將棒狀透鏡陣列9之側板25a正確地密著於垂直基準面23處。
圖9,係為對於無法將棒狀透鏡陣列適正地固定在框架上之先前技術例作說明的概念剖面圖。
於圖9中,在透鏡收容室114或是其之周圍,係並未確保有用以將棒狀透鏡109正確地推壓支持在基準面123上之作業空間。因此,棒狀透鏡陣列109係相對於基準面123而被傾斜地安裝。於圖9中,106係為線狀照明,112係為框架,110係為受光感測器。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能夠將此種棒狀透鏡陣列109被相對於基準面123而傾斜固定一般的問題作解決。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實際證明了:能夠讓用以支持棒狀透鏡陣列之彈簧構件等亦成為不必要,而進行了組裝。
本實施形態之CIS單元1的框架12,係為樹脂之射出成形品,但是,亦可採用對其他之材料、例如對鋁金屬之成品作加工並作成框架。本實施形態之特徵,係在於將銷插通開口部21與切缺部15設置在適當的位置處,並對其作功能性的使用,而完成者。不用說,聚碳酸酯樹脂材料所致之框架,在成形性或是作業性上係為優良。
接著,針對將搭載必要之構件而完成了的此CIS單元1組裝至圖8中所示之本實施形態的畫像讀取裝置61中並讀取了的畫像之品質進行評價。
圖8,係為用以對組入有本實施形態所致之CIS單元的畫像讀取裝置之其中一例作說明的外觀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之畫像讀取裝置61,係為將上述之本實施形態的CIS單元60作了組入的平台型影像掃描器。此畫像讀取裝置,係在筐體62之內部,搭載有本發明品之CIS單元60。進而,在此筐體62中,設置用以使CIS單元移動之驅動馬達63以及鋼線64。又,在筐體62之上面,係將透明覆蓋玻璃3作為原稿支持體而作貼附。又,在筐體62之端部處,係可開閉地被安裝有將原稿作推壓之壓板66。
在如此這般所構成之本實施形態的畫像讀取裝置61中,係在透明覆蓋玻璃3上將原稿面朝下地載置,並將壓板66關閉,而後,將驅動馬達63驅動,並使鋼線64機械性移動。其結果,係使CIS單元60在驅動方向(副掃描方向)上移動,並使CIS單元60與原稿作相對性移動,而對原稿作讀取。如此這般,而將原稿上之畫像資訊作為電子資訊來輸出。
將身為從本實施形態之畫像讀取裝置61而來之輸出的電子資訊,藉由噴墨印表機來作印刷,而對於作為畫像讀取裝置之品質作了確認。其結果,關於棒狀透鏡陣列之傾斜9所致的光軸5與光路線18(圖2)間之偏差、伴隨於該偏差所致之到達受光感測器10處的光量之降低、結像焦點與受光感測器10之受光位置間的偏差等之問題,係均沒有發現。藉由此,而得知了,係能夠提供可得到充分高之畫像品質的CIS單元與畫像讀取裝置。
接著,針對用以塗布接著劑13之切缺部15的位置之形態,藉由圖1之B中所示的實施形態來作說明。此B中所示之切缺部15,係被形成在從推壓銷22之中心線的延長線上而偏離了的位置處。亦即是,係設為使推壓銷22之推壓位置從切缺部15而偏離。在藉由此種位置關係而被作設置的切缺部15的情況中,在推壓銷22之推壓方向的延長上,係並非存在有切缺部15,而係存在有透鏡收容室14之垂直基準面23。因此,係能夠將推壓銷22所致之更強的推壓力充分地作承受。藉由此,係具有能夠對於棒狀透鏡陣列9之朝向推壓銷22所致之推壓方向的變形作抑制之優點。
圖10A以及圖10B,係為用以對於相對於棒狀透鏡陣列之推壓銷的抵接位置與切缺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作說明之圖。
圖10A,係展示切缺部15位置在推壓銷22之延長上的情況。於此情況,當從推壓銷22而來之推壓並不正確的情況時,棒狀透鏡陣列9係彎曲,並會有在應密著之部分處而產生如同71一般之空隙的可能性。
圖10B,係為圖1之B框部的情況,而產生如同圖10A中所示一般之空隙71的問題係被減低。故而,在圖之B部分所示之位置處而形成的切缺部15,亦係包含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圖6,係為用以對於本實施形態之銷插通開口部的其他形狀作說明之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的銷插通開口部21之形狀,係如同參考符號51所示一般,為從框架12之側面16而一直貫通至透鏡收容室14,並且在框架12之上部處亦作開口。但是,本發明之銷插通開口部,係並不被限定於此形狀,例如,亦可如參考符號52所示一般,為圓孔或是角狀孔(未圖示)等。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針對:相對於具備有與對A4尺寸寬幅之約220mm作掃描並進行讀取的密著型影像感測單元相對應之長度的棒狀透鏡陣列9,而在長度方向之略中央與兩端近旁的3個場所處來藉由推壓銷22而作固定的例子作了說明。但是,此些之場所的數量,係並不被限定於此,而可為未滿3個場所,或是亦可超過3個場所。
又,只要對於棒狀透鏡陣列9之剛性或是設置在框架12處之透鏡收容室14的周圍之構造作考慮,來對於能夠達成棒狀透鏡陣列9之相對於垂直基準面23的正確之密著、固定之場所與數量作選擇即可,而只要至少有1個場所即可。
又,本實施形態之畫像讀取裝置,係並非被限定於影像掃描器者,而亦可使用在將本實施形態之CIS單元作了組入之影印機或是傳真機中。
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以及範圍的情況下,係可作各種之變更以及變形。故而,為了將本發明之範圍公諸於世,而添附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
1、60...密著型影像感測器(CIS單元)
2...原稿
9...棒狀透鏡陣列
10...受光感測器
11...印刷基板
12...框架
13...接著劑
14...透鏡收容室
15...切缺部
17...透鏡收容室之與室間部相對向的內壁
21‧‧‧銷插通開口部
22‧‧‧推壓銷
23‧‧‧垂直基準面
24‧‧‧水平基準面
25a、25b‧‧‧棒狀透鏡陣列之第2以及第1側板
28‧‧‧棒狀透鏡陣列之下面
32‧‧‧線狀照明收容室
33‧‧‧室間部
34‧‧‧切缺部之內面的其中一個的底面
61‧‧‧畫像讀取裝置
[圖1]對於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密著型影像感測單元(CIS單元)中之框架的構造、以及藉由推壓銷而將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作推壓並固定的狀態作展示之立體圖。
[圖2]對於在圖1之A-A線處的CIS單元之剖面、以及當將其組入至畫像讀取裝置中的情況時之其與原稿的讀取位置間之關係作說明的圖。
[圖3]對於將本實施形態中之棒狀透鏡陣列收容在設置於框架中之透鏡收容室處的狀態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
[圖4]對於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推壓銷來將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作推壓並使其密著於框架之垂直基準面上的方法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
[圖5]對於在本實施形態中,從切缺部而將接著劑塗布在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上的方法作說明之概念剖面圖。
[圖6]用以對於本實施形態之銷插通開口部的其他形狀作說明之概念圖。
[圖7]對於在棒狀透鏡陣列中之共軛長度、從棒狀透鏡陣列起直到結像點為止之距離、以及棒狀透鏡陣列之高度間的關係作說明之圖。
[圖8]用以對組入有本實施形態所致之CIS單元的畫像讀取裝置之其中一例作說明的外觀立體圖。
[圖9]對於無法將棒狀透鏡陣列適正地固定在框架上之例子作說明的概念剖面圖。
[圖10A]、[圖10B]用以對於相對於棒狀透鏡陣列之推壓銷的抵接位置與切缺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之實施形態2作說明之圖。
[圖11A]、[圖11B]對於使用有彈簧之先前技術所致的CIS單元之剖面作展示之圖。
[圖12]對於設置有用以對接著劑進行紫外線硬化之紫外線照射用貫通孔的先前技術所致之CIS單元的剖面作展示之圖。
1...密著型影像感測器(CIS單元)
9...棒狀透鏡陣列
12...框架
14...透鏡收容室
15...切缺部
16...框架之側面
17...透鏡收容室之與室間部相對向的內壁
21...銷插通開口部
23...垂直基準面
24...水平基準面
25a、25b...棒狀透鏡陣列之第2以及第1側板
28...棒狀透鏡陣列之下面
32...線狀照明收容室
33...室間部
34...切缺部之內面的其中一個的底面

Claims (7)

  1. 一種影像感測單元,係具備有:對原稿而以線狀來作照明之線狀照明、和用以將從藉由前述線狀照明所被照射了之前述原稿而來的反射光作結像之棒狀透鏡陣列(rod lens array)、和將被搭載有將藉由前述棒狀透鏡陣列所結像了的光變換為電性訊號之受光感測器的印刷基板作收容之框架,該影像感測單元,其特徵為:在前述框架中,為了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以及前述線狀照明分別作收容並固定而形成的透鏡收容室與線狀照明收容室,係挾持著在前述框架中所形成之室間部,而在長度方向上略平行地被作鄰接配置,用以將從前述透鏡收容室之與前述室間部相對向之內壁起來朝向該框架之外側而作了貫通的推壓銷作插通的銷插通開口部,係至少被形成有1個,在前述室間部處,構成前述透鏡收容室之面,係作為用以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相密著並作固定的垂直基準面而被形成,並且,用以將接著劑塗布在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上的與前述銷插通開口部相對應地而設置之切缺部,係從前述透鏡收容室起直到前述線狀照明收容室為止地作開口而被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影像感測單元,其中,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係藉由插通於前述銷插通開口部之推壓銷而使前述側板與前述垂直基準面相密著,並將前 述切缺部之內壁與前述側板之露出於該切缺部之部分作為接著面而藉由接著劑來作固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影像感測單元,其中,前述透鏡收容室之底面,係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側板的下面相抵接並作為用以進行焦點方向之定位的水平基準面而被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影像感測單元,其中,前述切缺部,係被形成在前述銷插通開口部之中心線的延長線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影像感測單元,其中,前述切缺部,係被形成在從前述銷插通開口部之中心線的延長線而離開之位置處。
  6. 一種畫像讀取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前述框架為藉由聚碳酸酯所形成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影像感測單元,使前述影像感測單元與原稿作相對性移動,而讀取原稿上之畫像。
  7. 一種影像感測單元之製造方法,該影像感測單元,係具備有:對原稿而以線狀來作照明之線狀照明、和用以將從藉由前述線狀照明所被照射了之前述原稿而來的反射光作結像之棒狀透鏡陣列(rod lens array)、和將被搭載有將藉由前述棒狀透鏡陣列所結像了的光變換為電性訊號之受光感測器的印刷基板作收容之框架,該製造方法,其特徵為: 在前述框架中,將為了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以及前述線狀照明分別作收容並固定而形成的透鏡收容室與線狀照明收容室,挾持著在前述框架中所形成之室間部地而在長度方向上略平行地鄰接配置,在將前述棒狀透鏡陣列收容在前述透鏡收容室中之後,藉由在用以將從前述透鏡收容室之與前述室間部相對向之內壁起來朝向該框架之外側而作貫通並將推壓銷作插通的銷插通開口部處所作了插通之推壓銷,來推壓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第1側板,在身為前述室間部處之構成前述透鏡收容室之面的前述垂直基準面處,使前述棒狀透鏡陣列之第2側板相密著並作保持,將與前述銷插通開口部相對應而從前述透鏡收容室起一直開口至前述線狀照明收容室為止地所形成之切缺部之內壁與前述側板之露出於該切缺部處的部分作為接著面,並藉由接著劑來作固定。
TW098120645A 2009-02-17 2009-06-19 A image sensing un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rtrait reading device TWI449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2694 WO2009104602A1 (ja) 2008-02-19 2009-02-17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573A TW201032573A (en) 2010-09-01
TWI449406B true TWI449406B (zh) 2014-08-11

Family

ID=44860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0645A TWI449406B (zh) 2009-02-17 2009-06-19 A image sensing un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rtrait rea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494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9005398B4 (de) 2018-10-31 2024-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insenkörper-bondierstruktur, bildles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bondierlinsenkörp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5023B2 (en) * 2003-10-14 2006-08-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ading apparatus
US7177056B2 (en) * 2001-12-21 2007-0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nsor frame for image sensor
TW200708081A (en) * 2005-06-21 2007-02-16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Image sensor, image scan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sensor
US7428081B2 (en) * 2002-02-07 2008-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7056B2 (en) * 2001-12-21 2007-0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nsor frame for image sensor
US7428081B2 (en) * 2002-02-07 2008-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085023B2 (en) * 2003-10-14 2006-08-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ading apparatus
TW200708081A (en) * 2005-06-21 2007-02-16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Image sensor, image scan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2573A (en)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4750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204207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US9059367B2 (en) Image sensor unit,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90329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573248B1 (ko) 이미지 센서
JP4233535B2 (ja)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光路画定器及び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437871B (zh) An image sensor unit and a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ing the sensor unit
US8077407B2 (en) Lens array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JP2006287533A (ja)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
JP2006276463A (ja) 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装置用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4239418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232997B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6311232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449406B (zh) A image sensing un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rtrait reading device
JP5018824B2 (ja)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04593A1 (ja) 正立等倍レンズアレイプレート、光走査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正立等倍レンズアレイ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0572456A (ja) ルーフミラーレンズアレイ
JP3938462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撮像ユニット及びその撮像ユニットを有し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202988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並びに、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26789A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
WO2019188991A1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の組立方法
JP5020789B2 (ja) 光学部品の接着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KR20240064699A (ko) 광학 유닛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광학 라인 센서
JPH07131585A (ja)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
JP3149267B2 (ja) ルーフミラーアレイ成形用金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