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690A - 部件、冷却设备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冷却设备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04690A CN112904690A CN202011293356.0A CN202011293356A CN112904690A CN 112904690 A CN112904690 A CN 112904690A CN 202011293356 A CN202011293356 A CN 202011293356A CN 112904690 A CN112904690 A CN 1129046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ing
- engaging
- sheet
- paper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004—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 F16B5/0008—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substantially in their own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butting edge
- F16B5/0012—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substantially in their own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butting edge a tongue on the edge of one sheet, plate or panel co-operating with a groove in the edge of another sheet, plate or pan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45—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air ducts; Method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部件、冷却设备和成像装置。一种部件,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与第一构件的接合突起接合并限制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在预定方向上分离的接合部分。接合部分包括:面向部分,其从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的分离方向的下游面向接合突起;第一连接部分,其连接至面向部分的一端并将第二构件的主体与面向部分彼此连接;和第二连接部分,其连接到面向部分的另一端并将主体与面向部分彼此连接。第二连接部分包括脱离部分,其中接合突起在分离方向上和与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部件、冷却设备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部件,其中第二构件具有与第一构件的接合突起接合并限制第一构件在预定方向上与第二构件分离的接合部。
在日本专利号4418953中描述了作为上述部件的一个部件,,其中在箱体上提供接合突起,在盖体上提供作为接合部分的锁定阶梯部分,并且盖体的锁定阶梯部分越过箱体的接合突起并且相互接合。
然而,当接合部分比如第二构件(比如盖体)的锁定阶梯部分越过第一构件(比如箱体)的接合突起时,存在第一构件,其是一个弹性可变形的构件,被施加至第一构件的应力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部件包括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第二构件包括与第一构件的接合突起接合并限制第一构件在预定方向相对于第二构件分离的接合部分。接合部分包括面向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面向部分从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的分离方向的下游面向接合突起。第一连接部分连接至面向部分的一端并使第二构件的主体和面向部分彼此连接。第二连接部分被连接至面向部分的另一端并将主体和面向部分彼此连接。第二连接部分包括脱离部分,在该脱离部分中接合突起在分离方向和与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抑制在组装期间对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根据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示出从复印机的前侧看,打印机和复印机中的供纸/排纸设备的内部配置的概况的配置图;
图3是图解定影设备和输送冷却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图解出输送冷却单元连同被输送的纸张的截面图;
图5是输送冷却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输送冷却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A是局部地图解前侧板及其外围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和图7B是局部地图解后侧板及其外围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8是图解如何除去排纸路径中的卡纸的图;
图9是上空气管道的透视图;
图10是上空气管道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从第二构件看图9中A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2是当接合突起位于脱离部分中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当接合突起与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从第一构件看图9中A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5A和15B是图9中B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6A和16B是图10中D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7是图9中C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8是图10中E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9A至19F是图解当第一构件组装到第二构件时接合部分附近的图;
图20A至20C是图解当第一构件组装到第二构件时前侧附近的视图;
图21是图解当抵接突起紧靠第一构件的倾斜表面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时的上空气导轨的视图;
图22是图解常在常规实施例中上空气管道的接合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23A和23B是图解常规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的接合突起与接合部分接合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24A和24B是图解从其中消除第二连接部分的接合部分的视图。
附图意欲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其范围。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意欲限制本发明。
如本文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所述(the)”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
在描述附图中图解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清楚的目的可以使用特定术语。然而,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意欲限于所选择的特定术语,并且应该理解每个特定要素包括具有相同功能、以相似方式操作并实现相似结果的所有技术等效物。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将给出本发明作为成像装置应用于复印机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首先,将描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基本配置。图1是图解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外部透视图。该复印机包括: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图像的打印机1;供纸/排纸设备200;装备有自动文件送纸器的扫描仪300;和操作显示单元400。
在作为纸张的一张纸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1包括成像单元2和纸张输送单元100。如图所示,纸张输送单元100被配置为相对于包括打印机1的成像单元的主体滑动并从主体拉出。
在附图中,从左斜上方图解了复印机。图中箭头F的方向指示在复印机内部朝向复印机前侧的方向。此外,箭头Re的方向指示在复印机内部朝向复印机后侧的方向。此外,箭头Ri的方向指示在复印机内部朝向复印机右侧的方向。此外,箭头L的方向指示在复印机内部朝向复印机的左侧的方向。
图2是图解从复印机的前侧,打印机1和供纸/排纸设备200的内部配置的概况的配置图。打印机1的成像单元2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3Y、3M、3C和3K,并且这些在复印机的左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并排布置。请注意,在数字符号后添加的下标Y、M、C和K表示Y、M、C和K的构件和设备。
除了用于Y、M、C和K的成像单元3Y、3M、3C和3K之外,成像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这些下面下方的转印单元15。
Y、M、C、K成像单元3Y、3M、3C和3K具有基本相同的配置,除了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下面以用于形成Y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3Y为例描述成像单元的配置。
用于Y的成像单元3Y包括鼓状感光体4Y。此外,成像单元3Y还包括围绕感光体4Y设置的充电器5Y、曝光设备6Y、显影设备7Y、鼓状清洁设备8Y等。
在成像单元3Y中,感光体4Y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并且在面向充电器5Y的位置,外周表面被充电器5Y以高压均匀地充电至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感光体4Y的被均匀充电后的表面被曝光设备6Y光学扫描,该曝光设备6Y发出基于图像信息调制的激光。通过该光学扫描而曝光的感光体4Y的表面位置使电位衰减并携带静电潜像。
通过显影设备7Y以将Y调色剂选择性地附着在其上的方式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Y调色剂图像。随着感光体4Y的旋转,该Y调色剂图像进入Y的一次转印压区,该转印压区由感光体4Y和下面描述的中间转印带16的抵接形成。
在围绕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的环内部的多个辊缠绕并拉紧环形中间转印带16的同时,转印单元15通过旋转驱动辊中的任何一个沿箭头A的方向不停移动中间转印带16。
在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的环内部的多个辊中,用于Y的一次转印辊17Y将中间转印带16夹在17Y与Y感光体4Y之间。因此,由Y感光体4Y和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的抵接形成这样的Y一次转印压区。
在Y一次转印辊17Y上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因此,在Y一次转印压区中形成了一次转印电场,该一次转印电场使Y感光体4Y上的Y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侧朝向带表面侧静电地移动。在Y一次转印压区中,通过一次转印电场和在压区的压力的作用,Y感光体4Y上的Y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
尚未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附着在已经穿过Y一次转印压区的感光体4Y的表面。通过鼓状清洁设备8Y从感光体4Y的表面除去转印残留调色剂。
在M、C、K成像单元3M、3C和3K中,通过与Y成像单元3Y的电子照相方法相同的电子照相方法在感光体4M、4C和4K的表面上还形成有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和K调色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16的环中,除了Y一次转印辊17Y之外,还设置了M、C、K一次转印辊17M、17C和17K,并将中间转印带16夹在它们和M、C、K感光体4Y、4M、4C和4K之间。因此,通过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与M、C、K感光体4M、4C和4K的抵接而形成M、C、K一次转印压区。
将Y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上,将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和K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M、C、K一次转印压区,同时顺序地彼此叠加。因此,在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了其中四种颜色彼此叠加的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辊103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下方,并且将中间转印带16夹在二次转印辊103和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的环中的二次转印反向辊18之间。通过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与二次转印辊103的抵接而形成二次转印压区。在该二次转印压区中,在其上施加了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二次转印反向辊18与电气接地的二次转印辊103之间形成二次转印电场。
在中间转印带16的不停运动之后,在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这种四色叠加的调色剂图像进入二次转印压区。
复印机的供纸/排纸设备200包括供纸库201和在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单元100的纸张下方的供纸盒202。然后,从供纸库201或供纸盒202送出进入供给输送路径203的纸张P由沿着供给输送路径203设置的多个收纸辊对向上输送。然后,纸张P由在供给输送路径203的末端附近设置的收纸辊对204被输送到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单元100的供纸路径101中。
从供给输送路径203传输到供纸路径101的纸张P由沿着供纸路径101设置的多个收纸辊对输送,并且抵接设置在供纸路径101的终端附近的对位辊对102的对位压区,从而调节纸张P的偏斜。此后,旋转驱动对位辊对102,从而使纸张P以与中间转印带16上的四色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时刻朝二次转印压区送出。
通过二次转印电场和这种压区压力的作用,将四色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该纸张P与二次转印压区的中间转印带16上的四色叠加的调色剂图像紧密接触。因此,在白纸P上形成全色图像。
尚未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附着在已经穿过二次转印压区的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表面。通过带清洁设备19从中间转印带16上除去转印残留调色剂。
除了供纸路径101、对位辊对102和二次转印辊103之外,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单元100包括后转印输送路径104、纸张输送带单元105、定影设备106、输送冷却单元110等。
穿过二次转印压区的纸张P被送出至转印后输送路径104。转印后输送路径104穿过纸张输送带单元105、定影设备106以及输送冷却单元110。
送出到转印后输送路径104的纸张P首先被纸张输送带单元105从复印机的右侧输送到其左侧,并且然后被送入定影设备106。
定影设备106通过包括热源比如卤素灯的定影辊106a和抵靠在定影辊106a上的压力辊106b的抵接形成定影压区。送入定影设备106的纸张P进入定影压区,并被加热和加压。因此,全色图像被定影在纸张P的表面上。
已经穿过定影设备106的纸张P穿过输送冷却单元110,并且然后被送出到供纸/排纸设备200的左端部。
在供纸/排纸设备200的左端部设置切换爪205、排纸路径206、排纸辊对207、返回路径209、折返路径210等。另外,在供纸/排纸设备200中的供纸库201的上方设置再供给路径211。
切换爪205选择从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单元100的输送冷却单元110传输到供纸/排纸设备200的左端部的纸张P的后续输送目的地。在结束仅在纸张P的一面形成图像的单面模式或结束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双面打印时选择排纸路径206作为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送入排纸路径206的纸张P穿过排纸辊对207,然后被排出到机器外部,并被堆叠在堆叠托盘208上。
另一方面,在结束双面模式中的单面打印时,选择返回路径209作为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被送入返回路径209的纸张P进入折返路径210,然后通过折返而上下颠倒,并被送入再供给路径211。然后,在穿过再供给路径211之后,纸张P被再次送到供纸路径101。然后,在二次转印压区将全色图像也二次转印到纸张P的其他表面之后,纸张P依次穿过定影设备106、输送冷却单元110、排纸路径206和排纸辊对207,并且然后被排出到机器外部。
已经穿过定影设备106的纸张P具有高温。近年来,当提高打印速度时,如果纸张P在高温下输送,则由于来自这种引导构件的载荷或由于输送产生的辊痕迹,纸张P的图像表面可能会出现条纹和划痕,或可能导致其中这种纸张P彼此粘附的粘页(blocking)现象。
当输送纸张P时,输送冷却单元110冷却从定影设备106送出的纸张P。
图3是图解定影设备106和输送冷却单元110的透视图。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输送冷却单元110被附连到定影设备106,使得刚刚从定影设备106释放的纸张可以在输送时被冷却。
图4是图解输送冷却单元110连同被输送的纸张P的截面图。输送冷却单元110通过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111和被驱动辊111挤压的从动辊112的抵接而形成输送压区,并向夹在该输送压区中的纸张P施加输送力。
此外,输送冷却单元110还包括上压区引导构件113、设置在纸张金属框架119上的下压区引导构件119d、上空气管道115、下空气管道116等。刚从定影设备106送出的纸张P在上压区引导构件113和下压区引导构件119d之间穿过,并朝向上述输送压区被引导。、
作为管道的上空气管道115设置有多个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和多个辊鼓风机出口22,该多个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朝向作为纸张输送路径的排纸路径206吹送空气,该多个辊鼓风机出口22面向作为输送辊的从动辊112并且朝向从动辊112吹送空气。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和辊鼓风机出口22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该宽度方向也将被称为从动辊的轴向和管道纵向)。
另外,作为第二管道的下空气管道116设置有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该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朝向排纸路径206吹送空气。
如图中的箭头G所示,将送到上空气管道115的上空气路径115d的冷却空气从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吹送到穿过输送压区的纸张P的上表面。另外,如图中的箭头H所示,将送到下空气管道116的下空气路径116d的冷却空气从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吹送到穿过输送压区的纸张P的上表面。因此,由定影设备(106)加热的纸张P从其两面被冷却。
由定影设备106在其上定影了图像的纸张P在高温状态下被输送到从动辊112和驱动辊111之间的输送压区。在该输送压区中,纸张P的热量被传递至从动辊112和驱动辊111,并且从动辊112和驱动辊111的温度上升。当这样的纸张被连续地进给时,由于辊的温度低于初始阶段的纸张温度,所以热量从纸张被交换到一对辊。同时,由温度逐渐升高的一对辊夹持的纸张P不经历热交换,并且在其温度保持较高的情况下向下游输送。结果,通过从上空气管道115和下空气管道116吹送空气来冷却不能将这样的纸张温度降低到目标温度,这可能导致其中这种纸张P彼此粘附的粘页现象。
此外,当纸张被连续地进给时,从动辊112和驱动辊111的表面温度可能升高到接近调色剂熔点的温度,并且当辊的表面温度升高到接近调色剂熔点的温度时,纸张上的调色剂可能会粘附在辊的表面。当调色剂以这种方式粘附在辊的表面时,输送的纸张的每一张变得可能会粘附在两个辊中的任一个上,纸张会沿着辊的外径缠绕在辊上,从而导致输送失败,这可能导致设备中出现卡纸。具体地,从动辊112抵接在纸张的表面上,加热纸张的定影辊抵接在该纸张的表面上,并且因此,从动辊112更可能比驱动辊111的温度升高更多。此外,由于刚刚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与从动辊112接触,因此也有可能发生调色剂粘附。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中的箭头F所示,冷却空气以短距离直接从辊鼓风机出口22,其设置在上空气导管管道115上并面向从动辊112的辊鼓风机出口22,以短距离直接的朝向从动辊112吹出,从而可以获得始终总是冷却辊的效果。因此,当从动辊112因为纸张被从中送出而温度上升时,从动辊112被同时冷却,并且抑制从动辊112温度的上升。因此,可以抑制调色剂粘附到从动辊112,并且可以抑制输送的纸张缠绕在从动辊112上。
此外,当不进给纸张时,驱动辊111的热量移动至从动辊112,并且抑制驱动辊111的温度上升。此外,当驱动辊111的热量移动至从动辊112并且发生从动辊112的温度上升时,从动辊112同时被冷却。因此,也抑制了驱动辊111的温度上升,也可以抑制这种调色剂粘附在驱动辊111的表面上,并且可以抑制输送的纸张缠绕在从动辊112上。
此外,由于可以抑制从动辊112和驱动辊111的温度上升,因此热量在输送压区与纸张P进行令人满意地交换,并且可以降低纸张P的温度。因此,通过从上空气管道115和下空气管道116吹送空气来冷却,可以使纸张温度令人满意地降低到目标温度,并且可以抑制纸张P彼此粘附的粘页现象发生。
可以使用金属辊作为从动辊112。当从动辊112由金属制成时,由于金属的导热率高于橡胶构件的导热率,所以辊的温度趋于升高。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直接空气冷却从动辊112的这种配置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动辊112的温度上升,可以提高其与纸张P进行热交换的能力,并且纸张P可以在输送压区被令人满意地冷却。
此外,从动辊112可以通过在表面上使中空膜材料等成管状来形成,该中空膜材料是难以粘附调色剂的材料。此外,优选地,使从动辊112的表面导电。使从动辊112的表面导电,从而获得抑制辊带电的效果。
此外,从动辊112可以具有配置,例如其中芯棒的外部形状被诸如硅的橡胶构件覆盖,并且进一步,通过使用调色剂很难粘附的材料比如PFA成管状。此时,优选地采用通过使橡胶构件导电来使在进给纸张时产生的静电接地的方法。因此,可以防止辊带电。另外,在橡胶构件中含有或在其表面上涂覆难以粘附调色剂的材料比如PTFE,从而可以采用其中省略PFA等的管的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输送冷却单元110中不存在纸张P时,也从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辊鼓风机出口22以及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连续吹送冷却空气。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从动辊112的温度上升。此外,即使在输送冷却单元110中不存在纸张P时,也从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和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连续吹送冷却空气,从而使从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吹送的空气流动到图中虚线左侧的排纸部分260,并且可以冷却排纸部分260。
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在纸张输送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上空气管道115的上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5b的下游,上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5b面向在排纸路径206中输送的纸张P的上表面。此外,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延伸到下游端部,并且进一步延伸到在上空气管道11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壁部分115f的下侧。因此,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位于相对于上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5b从纸张路径206缩回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被输送的纸张的前端在输送方向上被卡在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的下游端,并且可以抑制发生折叠和输送故障。
此外,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延伸到下游侧壁部分115f的下侧,从而除了下空气管道116(图中的箭头G2)以外,还可以朝向图中虚线左侧的排纸部分260(图中的箭头G1)吹送冷却空气。因此,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将冷却空气吹到纸张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将纸张P的温度令人满意地降低。
此外,冷却空气可以朝着排纸部分260(图中的箭头G1)吹送,并且因此,当不送纸时,冷却空气可以令人满意地流到排纸部分260,并且可以抑制排纸部分260的温度上升。
此外,与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一样,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也被设置在下空气管道116的下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6a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其面向在排纸路径206中输送的纸张P的下表面,延伸到下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6a的下游端部,并且进一步延伸到下空气管道116的下游侧壁部分116c的上侧。因此,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的下游端相对于下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6a位于从排纸路径206缩回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被输送的纸张的前端在输送方向上被卡在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的下游端,并且可以抑制发生折叠和输送故障。
此外,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延伸到下游侧壁部分116c的上侧,从而除了排纸路径206(图中的箭头H2)以外,还可以朝着图中虚线左侧的排纸部分260吹送冷却空气(图中的箭头H1)。因此,从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吹出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可以流到排纸部分260,并且排纸部分260可以被令人满意地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的箭头F1所示,在从辊鼓风机出口22吹出的冷却空气中,沿着从动辊112的表面流动并朝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行进的冷却空气可以被上压区引导构件113阻挡。因此,可以抑制从辊鼓风机出口22吹出的冷却空气流向定影设备106,可以抑制定影设备106(定影辊106a)的温度下降,并且可以抑制发生定影故障。
接下来,将具体描述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冷却单元110的配置。
图5是输送冷却单元110的分解透视图。输送冷却单元110的纸张金属框架119包括前侧板119a、后侧板119b和底板119c。注意,上述下压区引导构件(图4中的119d)也与纸张金属框架119一体地形成。
下空气管道116固定在纸张金属框架119的底板119c的上表面。在将支撑轴117和125(见图7A和7B)插入沿纵向设置在两个端部的支撑部分115a的贯通孔中的状态下,上空气管道115由前侧板119a和后侧板119b旋转地支撑。在管道的纵向(也就是从动辊112的轴向、纸张的宽度方向、以及设备的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
同样,在该管道纵向上以预定间隔还设置有多个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
驱动辊111和从动辊112被设置在前侧板119a上的轴承和设置在后侧板119b上的轴承可旋转地容纳。将用于将驱动力传输到驱动辊111的驱动传输机构120固定在纸张金属框架119的后侧板119b的后表面。此外,将连通管123固定在输送方向上在纸张金属框架119的前侧板119a的下游端部。
连通管123包括:接收部123a,从设备的外部吸入的冷却空气流入该接收部123a中;第一连通部123b,其与上空气管道115连通,并将冷却空气送到上空气管道115;第二连通部分123c,其与下部空气管道116连通,并将冷却空气发送至下空气管道116。
图6是输送冷却单元1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6所示,下空气管道116的下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41和上空气管道115的上输送路径鼓风机出口21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相同位置。
另外,上空气管道115被扭转弹簧118a推向下空气管道116侧。
图7A是局部地图解前侧板119a及其外围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和图7B是局部地图解后侧板119b及其外围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如图7A所示,前侧板119a设置有用于支撑上空气管道115的支撑部分115a的前侧支撑轴117。前侧支撑轴117包括:弹簧支撑部分117a,作为推动单元的前侧扭转弹簧118a插入其中;和直径小于弹簧支撑部分117a的管道支撑部分117b,管道支撑部分117b具有上空气管道115的前支撑部分115a插入其中。
前侧扭转弹簧118a的一端钩在设置在前侧板119a上的前侧弹簧钩部分119e上,并且其另一端抵接上空气管道115,以沿图中的箭头D1的方向推动上空气管道115。该箭头D1方向是朝向下空气管道116的方向。
如图7B所示,将可旋转地支撑上空气管道115的管道支撑构件121紧固至后侧板119b。管道支撑构件121设置有后侧支撑轴125。从根部侧开始,后侧支撑轴125包括:弹簧支撑部125c,后侧扭转弹簧118b插入其中;凹槽部分125b,其上安装有凸缘122;以及管道支撑部分125a,上空气管道115的后侧的支撑部分115a插入其中。
后侧扭转弹簧118b的一端钩在设置在后侧板119b上的后侧弹簧钩部分119f上,和另一端与上空气管道115抵接以沿图中箭头D2的方向推动上空气管道115的后侧。该箭头D2方向是朝向下空气管道116的方向。
此外,凸缘122被装配到后侧扭力弹簧118b和上空气管道115的后侧上的支撑部分115a之间的后侧支撑轴125上,从而限制了上空气管道115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可以防止上空气管道115从前侧支撑轴117和后侧支撑轴125上掉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在上空气管道115的前后方向(管道纵向)的两侧的各个支撑部分115a插入到支撑轴117、125中,从而上空气管道115围绕作为旋转轴的支撑轴117和125旋转支撑。因此,上空气管道115可以在面向排纸路径206的面向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和从面向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空气管道115的沿管道纵向(设备的前后方向)的两个端部推向下空气管道116侧(使得上空气管道115位于面向位置)。因此,当进给纸张时纸张P与上空气管道115接触时,通过纸张P的输送力可以防止上空气管道115从下空气管道116移开的方向发出咔嗒(rattling)声。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扭转弹簧用作将上空气管道115推向面向位置侧的推动单元;然而,拉伸弹簧等可以用作推动单元。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在管道纵向上上空气管道115的两端由推动单元推动,但这仅是实例,并且取决于管道的强度,可以沿管道的纵向方向在其一侧或中心推动它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侧板119a上设置有支撑轴117,并将管道支撑构件121紧固至后侧板119b;然而,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在后侧板119b上设置有支撑轴117,并将管道支撑构件121紧固至前侧板119a。
图8是图解如何除去排纸路径206中的卡纸的图。
当在排纸路径206中出现卡纸时,如图1所示,纸张输送单元100相对于打印机1的主体滑动并从该主体拉出。接下来,打开排纸部分260的排纸盖260a(见图4),以露出排纸路径206。接下来,如图8所示,抓住卡在排纸路径206中的卡纸P并向上拉出。此时,随着卡纸的移动,上空气管道115从图中虚线所示的相对位置旋转到图中实线所示的缩回位置。因此,可以防止上空气管道115干扰卡纸的运动,并且可以容易地除去卡纸。
当从排纸路径206中取出卡纸时,上空气管道115通过扭转弹簧118a和118b的推力在图中逆时针旋转,并自动返回到图中虚线所示的面向位置。。
图9是上空气管道115的透视图,并且图10是上空气管道115的分解透视图。
作为部件的上空气管道115包括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并且通过将它们组合而形成作为冷却空气流过其的内部空间的上空气路径115d。上空气管道115的前侧端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端部)设置有与连通管123的第一连通部分123b(见图5)连通并从第一连通部分123b接收冷却空气的上接收口115e。
在前后方向(上空气管道115的纵向,也是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的大致中央且在其前侧附近设置有接合突起31a。
此外,在前后方向上第二构件32的上表面32f的大致中央且在其前侧附近设置有与第一构件31的接合突起31a接合的接合部分32a。
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是树脂模制产品,使用具有低模制收缩率的液晶聚合物(LCP)用于其以抑制模制期间的翘曲。抑制了模制期间的翘曲,从而可以精确地模制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并且当将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彼此组合时,可以抑制在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可以抑制冷却空气从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之间的间隙泄漏出。
此外,由于抑制了在模制期间的翘曲,从而可以抑制上空气管道115的上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5b的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该上纸张引导表面部分115b面向在排纸路径206中输送的纸张P的上表面并引导纸张P纸张P。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引导纸张。
进一步,如图10所示,第一构件31设置有作为防钩部分的多个防钩肋31b,其面向作为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突起的部分的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并且用于防止操作者的手指等在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被卡住。在这些防钩肋31b中,面向接合部分32a的第二连接部分132c(参照图11)的防钩肋31b被设置为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突出。
图11是从第二构件32看图9中的A附近的放大图,图12是当接合突起31a位于脱离部分132e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和图13是当接合突起31a与接合部分32a接合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接合部分32a包括:面向部分132b,其从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的分离方向的下游侧面向接合突起31a;第一连接部分132a,其与面向部分132b的前侧端部连接,并且将面向部分132b连接至第二构件32的主体;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其连接到面向部分132b的后侧端部,并且将面向部分132b连接到第二构件32的主体。
如图13所示,面向部分132b距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的高度β3小于接合突起31a距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的高度β1。因此,面向部分132b面向接合突起31a,接合突起31a与接合部分32a接合,并且第一构件31可以组装到第二构件32(被配置成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与第二构件32分离)。
在第二连接部分132c中,其第一构件31侧形成为比其第二构件32侧和面向部分132b高一个阶梯的阶梯形状,从而形成脱离部分132e,该脱离使得当使第一构件31面向第二构件32以接触第二构件32时,接合突起31a沿第一构件31的移动方向是可移动的(该移动方向在图10中图解为虚线箭头的方向,以下称为匹配方向),并且沿前后方向是可移动的。如图12所示,脱离部分132e是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尖端侧的阶梯部分的下表面,并且具有其中第一构件31侧开口的形状。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到脱离部分132e的高度β2比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到接合突起31a的高度β1高。采用这种配置,在脱离部分132e中,接合突起31a可以沿匹配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分32a的第一连接部分132a与第二连接部分132c之间具有开口的开口部分132d,在将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2组合时,能够在视觉上确认接合突起31a面对面向部分132b。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向部分132b的两端由连接部分132a和132c连接,并且面向部分132b的形状像被双面支撑。当仅面向部分132b的一端通过连接部分连接时,当接合突起31a抵接面向部分132b时,应力集中在连接部分和面向部分132b的连接位置,而其可导致损坏接合部分32a。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构件32的材料是具有低韧性的LCP,以便抑制如上所述在模制期间的翘曲,因此连接部分和面向部分132b的连接位置损坏的可能性很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面向部分132b的两端由连接部分连接,因此能够将接合突起31a与面向部分132b抵接时的应力分散到第一连接部分132a与面向部分132b的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与面向部分132b的连接部分。因此,可以抑制接合部分32a损坏。
进一步,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部分132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J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K增加,从而可以提高这些连接部分132a和132c的强度,并且有可能减少接合突起31a和接合部分32a的数量。
图14是从第一构件31看图9中的A附近的放大图。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不面向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而是从上表面31f向第一构件布置侧突起。
参照图8所描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排纸路径206中出现卡纸时,排纸部分260的排纸盖260a(见图4)被打开以露出排纸路径206,并且除去卡在排纸路径206中的卡纸P。此时,上空气管道115被暴露,并且接合部分32a是明显的。上空气管道115被配置成在除去卡纸时随着卡纸的运动而旋转至缩回位置,并且一些用户有时在确认卡纸是否仍然存在时抓握并旋转上空气管道115,等等。此时,当用户试图通过将手指钩在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突起的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上来旋转上空气管道115时,接合部分32a可作为支点从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根部(该根部是其与第二构件主体的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根部变形,而且应力可能集中在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根部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根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第二构件32由低韧性的材料制成,因此当应力集中在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根部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根部时,这些根部可能会破裂和损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设置有多个防钩肋31b以防止操作者的手指被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突起的接合部32a的尖端侧卡住。具体地,防钩肋31b的顶部和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的下表面被设定为小于手指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mm)。如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尖端侧具有脱离部分132e,其比面向部分132b和第一连接部分132a高一个阶梯。因此,面向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脱离部分132e的防钩肋31b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向上方突起,并且比面向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防钩肋高。因此,可以将脱离部分132e与防钩肋31b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小于手指的厚度。此外,防钩肋31b之间的间隔也被设置为小于手指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mm),并且不允许手指进入防钩肋31b之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向一个接合部32a的防钩肋31b的数量为4个,但面向1个接合部分32a的防钩肋31b的数量需要根据接合部分32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适当地确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肋,防止操作者的手指被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该尖端侧是接合部分32a的一部分,该接合部分32a从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向第一构件布置侧突起)卡住;然而,这种预防手段不限于肋,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操作者的手指不会被接合部分32a的尖端侧卡住。例如,该预防手段可以是从下方以小于手指的厚度的间隙面向接合部分32a的尖端的表面,或者从侧面面向接合部分32a的尖端的表面。
图15A和图15B是图9中的B附近的放大图:图15A是从第一构件31侧看的放大透视图;而图15B是从第二构件32侧看的放大透视图。进一步,图16A和16B是图10中D附近的放大图:图16A是从第一构件31侧看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和图16B是从第二构件32侧看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引导突起31d设置在倾斜表面31e上,该倾斜表面31e是在前后方向上面向第一构件31的前侧端部的面向表面。第二构件32的前侧端部设置有用于引导引导突起31d的引导孔32c。此外,第二构件32设置有作为第二定位部分的抵接突起32d,该抵接突起32d抵接在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上,并且在拧紧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
如图15A和15B所示,在第一构件31被组装到第二构件32的状态下,引导突起31d被插入到引导孔32c中并且与引导孔32c接合。因此,当第一构件31的前侧端部试图沿分离方向移动时,引导突起31d抵接引导孔32c,并且限制第一构件31的移动。因此,可以抑制在第一构件31的前侧和第二构件32的前侧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可以抑制从上接收端口115e接收的冷却空气从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之间的间隙泄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31设置有引导突起,和第二构件32设置有引导孔和抵接凸出;然而,第二构件32可以设置有引导凸出,而且第一构件31可以设置有引导孔和抵接凸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引导引导突起31d的第二构件32的引导部分定义为引导孔;然而,仅需要设置至少从第二构件侧面向引导突起31d的部分和从第一构件侧面向引导突起31d的部分,并且例如引导部分可具有下侧打开的凹槽形状。
图17是图9中的C附近的放大图,而图18是图10中的E附近的放大图。
如图18所示,在第一构件31的后侧,设有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槽的圆筒状的螺纹凸台部分31c,并且在第二构件32的后侧,设置有被作为紧固件的螺钉140穿透的螺丝通孔32b。
在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之后,如图17所示,将螺钉140拧入到螺钉凸台部分31c中,并且通过螺钉140将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彼此紧固。
接下来,将描述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
图19A至图19F是图解当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时的接合部分32a附近的视图。另外,图20A至图20C是图解当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时前侧附近的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向后移动的状态下,第一构件31在匹配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构件32移动,并且使第一构件31面向第二构件32以使其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脱离部分132e,其中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第一构件31侧升高一个阶梯,第一构件31距上表面31f的高度β2比接合突起31a的高度β1高,并且第一构件侧开口。因此,如图19A所示,当使第一构件31面向第二构件32以使其接触时,接合突起31a可以被插入脱离部分132e中。
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当形成其中设置从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第一构件侧的端部(尖端)朝面向部分132b的下端向下延伸的侧壁以封闭脱离部分132e的第一构件31侧,且接合突起31a不能在匹配方向上可移动的配置时,则需要将接合突起31a从前后方向插入到脱离部分132e中。因此,在使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向后方大幅度移动并且使第一构件31面向第二构件32以使其接触时,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向后移动,因而接合突起31a被插入到脱离部分132e中。因此,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量增加,该滑动量用于产生面向接合部分32a的面向部分132b的接合突起31a。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离部分132e的第一构件31侧是开口的,并且接合突起31a也沿匹配方向成为可移动的。因此,当使第一构件31面向第二构件32以使其接触时,可以将接合突起31a插入到脱离部分132e中,并且当第一构件31面向第二构件32时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在前后方向上的偏移量可以减少。因此,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量可以减少,该滑动量用于使接合突起31a面向接合部分32a的面向部分132b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当将接合突起31a插入到脱离部分132e中时,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向后移动,如图中的箭头所示。然后,如图19B和19E所示,接合突起31a面对面向部分132b。
此外,如图20A所示,当将接合突起31a插入脱离部分132e中,并且在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向后偏移的状态下,使第一构件31面对第二构件32以使其接触时,则在面对第一构件31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表面31e上形成的引导突起31d被放在引导孔32c的后面。如附图中的箭头所示,当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31向后移动,则如图20B所示,引导孔32c相对于引导突起31d向后移动,并且如图20C所示,将引导突起31d插入到引导孔32c中。这样,当引导突起31d在引导孔32c内被引导时第二构件32可以相对于第一构件31向后移动,并且能够轻松地将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彼此组装。
当第二构件32从图20C的状态进一步相对于第一构件31向后移动时,第二构件32的抵接突起32d抵接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其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并且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被定位在前后方向。
当第二构件32的抵接突起32d与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抵接时,则如图19F所示,接合突起31a完全面对面向部分132b,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彼此接合,并且第一构件31被组装到第二构件32。
此外,当如上所述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时,则如图19F所示,接合突起31a位于第一连接部分132a与第二连接部分132c之间,并且从开口部分132d可见。因此,可以在视觉上确认第一构件31被组装到第二构件32。
另外,在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时,在接合突起31a与第一连接部分132a之间形成间隙α,并且接合突起31a不与第一连接部分132a接触。因此,能够使抵接突起32d抵接在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上,以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
图21是图解当支撑突起32d抵接在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上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时的上空气管道115的后侧的视图。
如图21所示,当抵接突起32d抵接在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上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时,第二构件32的螺钉通孔32b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构件31的螺纹凸台部分31c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彼此基本一致。因此,第二构件32和第一构件31可以通过螺钉140容易地彼此紧固。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通过螺钉140彼此紧固,从而第一构件31被固定到第二构件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第二构件32的螺钉通孔32b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Y与螺钉140的轴部的直径基本相同。因此,将螺钉140插入到螺钉通孔32b中,从而完全确定了第二构件32和第一构件3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140的轴部和螺钉通孔32b用作在前后方向上定位的主要基准,而抵接突起32d与倾斜表面31e的抵接用作在前后方向定位的次要基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后方向的两侧定位在前后方向上,从而可以使布置在前后方向的前侧定位(即抵接突起32d抵靠倾斜表面31e抵接)和前后方向的后侧定位(即螺钉140的紧固部分)之间的两个接合突起31a令人满意地面对面向部分132b。因此,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可以令人满意地彼此接合。
图22是图解常规实例中上空气管道1115的接合部分1032a的放大透视图,并且图23A和图23B是图解常规实例中第一构件1031的接合突起1031a与接合部分1032a接合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22所示,在常规上空气管道1115的第二构件1032的接合部分1032a中,与面向部分1132b的后侧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1132c不具有阶梯形状,其中没有形成脱离部分。在该常规实例的上空气管道1115中,当将第一构件1031组装到第二构件1032时,第一构件1031和第二构件1032在前后方向上在位置上相互匹配,并且如图23A和23B所示,接合突起1031a的倾斜表面S抵接面向部分1132b。当第一构件1031在该状态下相对于第二构件1032进一步向第二构件1032侧移动时,各自的连接部分1132a和1132c围绕作为支点的各个连接部分与第二构件主体的连接位置N弹性变形(从图23A中的虚线状态到图23A中的实线状态弹性变形),并且面向部分1132b爬上倾斜表面S。然后,面向部分1132b越过接合突起1031a,从而如图23B和图22所示,面向部分1132b从第一构件1031侧面向接合突起1031a,并且第一构件1031与第二构件1032接合。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第二构件由具有低韧性的LCP形成以抑制在模制期间的翘曲,因此在应力下各个连接部分与第二构件的主体的连接位置N可能已经损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第二连接部分1032c中形成脱离部分132e,并且第二构件32在接合突起31a插入脱离部分132e之后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使面向部分132b从第一构件31侧面向接合突起31a。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面向部分132b从第一构件31侧面对接合突起31a而不会越过接合突起31a,并且即使第二构件32由具有低韧性的材料形成,连接部分132a和132c也不会被损坏。因此,当第一构件31被组装到第二构件32时,可以防止第二构件32被损坏。
当使用具有高韧性的材料作为第二构件32时,则如图24A和24B所示,可以省略第二连接部分132c,并且接合部分32a可以形成为键状。即使具有这样的配置,第二构件32也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面向部分132b从第一构件31侧面向接合突起31a,并且面向部分132b可从第一构件31侧面对接合突起31a而不会导致面向部分132b越过接合突起31a。
上面已经描述的是实例,并且在以下各个方面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方面1)
一种部件,比如上空气管道115,其包括: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其中第二构件32包括接合部分32a,该接合部分32a与第一构件31的接合突起31a接合并且限制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在预定方向上的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匹配方向),其中,接合部分32a包括:面向部分132b,其从第一构件31相对于第二构件32分离的方向下游面向接合突起31a;第一连接部分132a,其连接到面向部分132b的一端,并且将第二构件32的主体和面向部分132b彼此连接;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其连接到面向部分132b的另一端,并将主体和面向部分132b彼此连接,并且其中第二连接部分132c包括脱离部分132e,其中接合突起31a沿分离方向和与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可移动。
据此,脱离部分132e设置在接合部分32a的第二连接部分132c上,从而可以如下所述接合突起31a与接合部分32a接合。
即,首先,将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的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定位成使得接合突起31a在与上述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构件都滑动的前后方向)上面对脱离部分132e。接下来,使具有接合突起31a的第一构件31在与上述分离方向上的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2相互匹配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接合突起31a穿过脱离部分132e,并且在分离方向上位于面向部分132b的上游。接下来,使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正交方向上滑动,并且使接合突起31a朝向第二构件32的面向部分132b移动。因此,使接合突起31a面对分离方向的上游侧的面向部分132b,并与第二构件32的接合部分32a接合。
如上所述,在方面1中,第二构件32的接合部分32a没有越过接合突起31a,并且接合突起31a可以与接合部分32a接合。因此,当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2接合时,可以抑制第二构件或第一构件被损坏。
(方面2)
在方面1中,脱离部分132e与在其上设置有接合突起31a的表面比如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的高度高于接合突起31a的高度,并且脱离部分132e在分离方向的下游侧是开口的。
据此,如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样,能够使具有接合突起的第一构件在与在上述分离方向上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互匹配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接合突起31a能够穿过脱离部分132e,并且可位于在分离方向上的面向部分132b的上游。另外,第二构件32可以在上述正交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构件31滑动,并且接合突起31a可朝着第二构件32的面向部分132b移动。
(方面3)
在方面1或2中,接合部分32a在第一连接部分132a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之间具有开口部分132d。
据此,如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以在视觉上确认接合突起31a到达面对面向部分132b的位置,并且第一构件31与第二构件32接合。
(方面4)
在方面1-3中的任一项中,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定位第二构件32和第一构件31的定位部分在正交方向上更靠近一端和更靠近另一端设置,接合部分32a被设置在靠近一端的定位部分和更靠近另一端的定位部分之间。
据此,如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样,可以提高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的接合部分32a与接合突起31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并且可以使接合突起31a以高精度面对面向部分132b。
(方面5)
在方面4中,更靠近一端的定位部分是将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彼此紧固的紧固部分,并且更靠近另一端的定位部分是抵接部分,比如抵接突起32d,其设置在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中的一个(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构件32)上,并且抵接另一个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构件31)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构件31的倾斜表面31e),该表面与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是正交的。
据此,如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部分抵接另一个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构件31)的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正交的表面,从而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31的移动,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构件31受到限制,并且另一端侧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定位。
进一步,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140彼此紧固,从而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并且在一端可以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在将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彼此紧固之前,使用抵接部分的临时定位使得第一构件31的紧固部分比如螺纹凸台部分31c与第二构件32的紧固部分比如螺钉通孔32b在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位置匹配。因此,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可以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140容易地彼此紧固。
(方面6)
在第五方面中,紧固部分是用于定位的主要基准,而抵接部分比如抵接突起32d是用于定位的次要基准。
据此,在通过抵接部分定位中,在定位之后第二构件32可以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构件31移动。然而,在紧固部分中,紧固部分比如螺钉140穿透第二构件32的被紧固部分比如螺钉通孔32b,并且被紧固至第一构件31的被紧固部分,比如螺纹凸台部分31c,并且因此,在定位之后,第二构件32不可能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正交方向上移动。因此,紧固部分被定义为定位的主要基准,从而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可以在正交方向上准确地定位。
(方面7)
在方面4-6中的任一项中,当第二构件32和第一构件31通过定位部分定位时,接合突起31a和第一连接部分132a彼此不接触。
据此,可以防止由于制造错误等发生如下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定位部分将第一构件31和第二构件32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定位之前,接合突起31a抵接第一连接部分132a,第二构件32向第一构件31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并且其两者均未被定位。
(方面8)
在方面1-7中的任一项中,该部分包括引导部分,当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沿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移动时,该引导部分引导第二构件32,以使面向部分132b面对接合突起31a。
据此,如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以容易地将第一构件31组装到第二构件32。
(方面9)
在方面8中,引导部分包括设置在第二构件32和第一构件31中的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构件32)中的引导孔或凹槽以及从与正交方向正交的表面突起并且被引导至引导孔或凹槽的的引导突起31d,该表面比如在另一个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构件31)上设置的倾斜表面31e。
据此,如在实施方式中所述,当第二构件32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构件31移动时,为了使面向部分132b面对接合突起31a,将引导突起31d插入到引导孔或凹槽中,并且当被引导孔或凹槽引导时,引导突起31d在引导孔或凹槽中相对移动。因此,当被引导时,第二构件32可以相对于第一构件31在正交方向比如前后方向上移动。
(方面10)
在方面1至9中的任一项中,提供了一种防钩部分,例如防钩肋31b,其防止接合部分32a在尖端侧的第一构件侧端部被钩住。
据此,如在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防钩部分比如防钩肋31b,能够防止操作者将他/她的手指钩在接合部分32a的部分上,其从设置有接合突起31a表面比如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突起至第一构件配置侧。因此可以避免其中操作者在接合部分32a的该部分钩住他/她的手指的情况,其向第一构件配置侧突起,并提升接合部32a。然后,可以防止应力集中在第一连接部分132a和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根部上,并且可以防止损坏接合部分32a。
(方面11)
在方面10中,在面对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位置处的防钩部分比如防钩肋31b的高度高于在面对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位置处的防钩部分的高度。
据此,如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第一构件侧位于高于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位置,并且构成脱离部分132e。因此,在面对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位置处的防钩部分比如防钩肋31b的高度设定为高于在面对第一连接部分132a的位置处的防钩部分的高度,从而可以防止操作员用他/她的手指钩住第二连接部分132c的一部分,其从表面比如第一构件31的上表面31f突起到第一构件配置侧,该第一构件31设置有该接合突起31a。
(方面12)
在冷却设备比如输送冷却单元110中,其包括用于将空气吹送至纸张输送路径的上空气管道115,根据方面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被用作管道。
据此,当组装管道比如上空气管道115时,可以抑制其发生损坏。
(方面13)
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图像记录单元比如图像形成单元2,该图像记录单元将图像记录在片材比如纸张上;定影单元,比如定影设备106,其将已经由图像记录单元记录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和冷却单元,比如输送冷却单元110,其冷却从定影单元送出的纸张,根据方面1至13中任一项的冷却设备被用作冷却单元。
据此,可以冷却从定影单元和输送辊送出的纸张,该输送辊输送从定影单元送出的纸张。
上述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发明。因此,根据以上教导,许多附加的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例如,在本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文不同的说明性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要素可以彼此组合或彼此替代。此外,实施方式的部件的特征,比如数量、位置和形状不限制实施方式,并且因此可以优选地设置。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用不同于本文具体描述的方式来实践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Claims (13)
1.部件,其包括:
第一构件;和
第二构件,其中
第二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接合突起接合并限制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在预定方向上分离的接合部分,
所述接合部分包括:
面向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分离的方向的下游面向所述接合突起;
第一连接部分,其连接至所述面向部分的一端并且将所述第二构件的主体与所述面向部分彼此连接;和
第二连接部分,其连接至所述面向部分的另一端并且将所述主体与所述面向部分彼此连接,和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包括脱离部分,其中所述接合突起在所述分离方向和与所述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脱离部分与所述第一构件的表面——在所述表面上设置有接合突起——的高度高于所述接合突起的高度,并且所述脱离部分的下游侧在分离方向上是开口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接合部分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开口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中在所述正交方向定位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一构件的定位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更接近一端接近和更接近更一端,并且所述接合部分被设置在与所述一端更接近的所述定位部分和与所述另一端更接近的所述定位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其中
更接近所述一端的所述定位部分是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彼此紧固的紧固部分,并且
更接近所述另一端的所述定位部分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一上的抵接部分,并且配置为抵接另一个构件的表面,所述表面与所述正交方向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紧固部分是用于定位的主要基准,并且所述抵接部分是用于定位的次要基准。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一构件通过所述定位部分被定位,所述接合突起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彼此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部件包括引导部分,其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构件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正交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面向部分面对所述接合突起时引导所述第二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
引导孔或凹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一构件中的一个中;和
引导突起,其设置在另一个构件中,从正交于所述正交方向的表面突起,并引导至所述引导孔或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其中设置防钩部分,所述防钩部分配置为防止所述接合部分的第一构件侧端部被钩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部分,其中在面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位置处的所述防钩部分的高度高于在面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位置处的所述防钩部分高度。
12.一种冷却设备,其包括:
用于将空气吹送到纸张输送路径的管道,其中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被用作管道。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记录单元,其配置为在纸张上记录图像;
定影单元,其配置为在所述纸张上定影被所述图像记录单元记录的所述图像;和
冷却单元,其配置为冷却从所述定影单元送出的纸,
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设备被用作冷却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08475 | 2019-11-19 | ||
JP2019208475A JP7360620B2 (ja) | 2019-11-19 | 2019-11-19 | 部品、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04690A true CN112904690A (zh) | 2021-06-04 |
CN112904690B CN112904690B (zh) | 2024-10-18 |
Family
ID=7590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93356.0A Active CN112904690B (zh) | 2019-11-19 | 2020-11-18 | 部件、冷却设备和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3825B2 (zh) |
JP (1) | JP7360620B2 (zh) |
CN (1) | CN11290469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33978A (ja) * | 2000-10-24 | 2002-05-10 |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 多方向押圧型スイッチ |
JP2014078048A (ja) * | 2014-02-04 | 2014-05-0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 |
CN104141662A (zh) * | 2013-05-09 | 2014-11-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锁定构造 |
CN105319935A (zh) * | 2014-07-10 | 2016-02-10 | 株式会社理光 | 记录材料冷却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205478776U (zh) * | 2015-02-18 | 2016-08-1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用于将第一工件紧固到第二工件的附接设备及座椅轨道盖 |
CN106019909A (zh) * | 2015-03-25 | 2016-10-12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空气流传感器及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
US20180273321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Fuji Xerox Co., Ltd. | Post processing apparatus |
WO2019045119A1 (ja) * | 2017-08-29 | 2019-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9131074A (ja) * | 2018-01-31 | 2019-08-0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330221A1 (de) * | 1983-08-22 | 1985-03-07 | Gerhard 7107 Neckarsulm Kaminski | Verbindungselement |
JPH0240110U (zh) * | 1988-09-12 | 1990-03-19 | ||
JPH0717847Y2 (ja) * | 1990-05-25 | 1995-04-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ガタ無しロック構造 |
SE9403535L (sv) * | 1994-10-13 | 1996-04-14 | Anke Juergens | Skjutlås för tunga laster |
US6056021A (en) * | 1996-05-14 | 2000-05-02 | Jam Kabushiki Kaisha | Duct joint structure, assembly tool, duct assembly method and hanger |
FR2761651B1 (fr) * | 1997-04-08 | 1999-06-25 | Peugeot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pare-chocs sur la caiss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JPH10281117A (ja) * | 1997-04-10 | 1998-10-20 | France Bed Co Ltd | 連結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結装置を用いた家具 |
JP3356651B2 (ja) * | 1997-05-13 | 2002-12-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合成樹脂製品の取付構造 |
JP3542725B2 (ja) | 1998-09-30 | 2004-07-14 | 株式会社 マーレ テネックス | 自動車の吸気レゾネータ |
JP2002139978A (ja) | 2000-11-06 | 2002-05-17 | Ricoh Co Ltd | 排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3546416B2 (ja) | 2001-08-31 | 2004-07-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外装用の樹脂製板部材の取付け構造 |
JP3947046B2 (ja) | 2002-06-07 | 2007-07-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ハーネスガイ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8953B2 (ja) | 2005-04-07 | 2010-02-24 |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 遊技機の基板ボックス |
JP4578347B2 (ja) | 2005-07-29 | 2010-11-10 |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 固定機構 |
US20080200111A1 (en) * | 2007-02-06 | 2008-08-21 | Gibson Herbert G | Sealed ventilation duct |
JP5108491B2 (ja) | 2007-12-20 | 2012-12-26 |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 合成樹脂製部品のシール構造 |
JP5949497B2 (ja) * | 2012-11-28 | 2016-07-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79634B2 (ja) | 2014-04-25 | 2018-08-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投射装置及び光源ランプユニット |
DE102015202651A1 (de) | 2015-02-13 | 2016-08-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Gleitschienenhälfte für eine zweiteilige Gleitschiene |
JP6574610B2 (ja) | 2015-05-27 | 2019-09-11 | 株式会社トップ | 連結装置 |
JP6786785B2 (ja) * | 2015-10-09 | 2020-11-1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着脱ユニット |
JP6794183B2 (ja) * | 2016-08-30 | 2020-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フォトインタラプタユニット、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075619B2 (ja) | 2018-03-30 | 2022-05-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169542B2 (ja) * | 2019-01-08 | 2022-11-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9
- 2019-11-19 JP JP2019208475A patent/JP736062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21 US US17/076,354 patent/US1135382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1-18 CN CN202011293356.0A patent/CN1129046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33978A (ja) * | 2000-10-24 | 2002-05-10 |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 多方向押圧型スイッチ |
CN104141662A (zh) * | 2013-05-09 | 2014-11-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锁定构造 |
JP2014078048A (ja) * | 2014-02-04 | 2014-05-0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 |
CN105319935A (zh) * | 2014-07-10 | 2016-02-10 | 株式会社理光 | 记录材料冷却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205478776U (zh) * | 2015-02-18 | 2016-08-1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用于将第一工件紧固到第二工件的附接设备及座椅轨道盖 |
CN106019909A (zh) * | 2015-03-25 | 2016-10-12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空气流传感器及电器设备用选装装置 |
US20180273321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Fuji Xerox Co., Ltd. | Post processing apparatus |
WO2019045119A1 (ja) * | 2017-08-29 | 2019-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9131074A (ja) * | 2018-01-31 | 2019-08-0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53825B2 (en) | 2022-06-07 |
JP2021081570A (ja) | 2021-05-27 |
US20210149336A1 (en) | 2021-05-20 |
CN112904690B (zh) | 2024-10-18 |
JP7360620B2 (ja) | 2023-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4416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transfer device | |
JP7169542B2 (ja) |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7856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guide member for detachable unit | |
US10534315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9016113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6009900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725057B2 (en)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 |
US20070172265A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CN112904690B (zh) | 部件、冷却设备和成像装置 | |
US1158613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uiding member fixed to guiding member to form feeding path of recording material | |
US9042766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JP5530662B2 (ja) | 媒体搬送ガイド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452206B2 (en) |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positioning for medium conveyance | |
US988599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image bearing member unit | |
US9964899B2 (en) | Destaticizing device for destaticizing a recording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 |
JP2002080143A (ja) | 転写位置への転写材ガイ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976004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and fixing unit | |
JP750829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58613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uiding member configured to guide recording material and being fixed to holding member configured to hold roller | |
US11520260B2 (en) | Sheet separ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8903292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731621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09792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1010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