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5877A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5877A
CN112885877A CN202110071076.3A CN202110071076A CN112885877A CN 112885877 A CN112885877 A CN 112885877A CN 202110071076 A CN202110071076 A CN 202110071076A CN 112885877 A CN112885877 A CN 112885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active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10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5877B (zh
Inventor
马倩
冯靖伊
曹席磊
徐映嵩
张振华
袁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10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5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5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5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有源结构、第一栅极结构和源漏极结构。有源结构位于基板的一侧,第一栅极结构位于有源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源漏极结构位于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有源结构的一侧。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和绑定区,在绑定区内,源漏极结构与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第一栅极结构与有源结构电连接,并且绑定区的基板具有第一镂空,使得至少部分有源结构从第一镂空中露出,再使露出的有源结构与集成电路、柔性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此时露出的有源结构位于显示面板显示的一侧的背面,无需弯折信号线,即可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连接电子元器件,显著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全面屏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显示面板的边框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制作窄边框的技术,并不能显著地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显示面板的边框难以显著减小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有源结构、第一栅极结构和源漏极结构;有源结构位于基板的一侧,第一栅极结构位于有源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源漏极结构位于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有源结构的一侧;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
在绑定区内,第一栅极结构与有源结构电连接,源漏极结构与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基板具有露出至少部分有源结构的第一镂空。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板位于显示区和绑定区的一侧分别制作有源结构;
在有源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并使位于绑定区的第一栅极结构与位于绑定区的有源结构电连接;
在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有源结构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并使位于绑定区的源漏极结构与位于绑定区的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
对位于绑定区的基板进行刻蚀,使得基板具有第一镂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和绑定区,在绑定区内,源漏极结构与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第一栅极结构与有源结构电连接,并且绑定区的基板具有第一镂空,使得至少部分有源结构从第一镂空中露出,利于露出的有源结构与集成电路、柔性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由于露出的有源结构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因此无需弯折信号线,即可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连接电子元器件,显著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在基板的一侧制作有源结构,在有源结构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并使绑定区的第一栅极结构和绑定区的有源结构电连接,在第一栅极结构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并使绑定区的源漏极结构与绑定区的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以此实现源漏极层与有源结构的电连接;再对绑定区的基板进行刻蚀,得到可以露出绑定区的有源结构的第一镂空。整个制备过程可以复用现有的顶栅结构工艺,无需使用复杂的制备工艺,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对显示面板分区同时进行操作,简化了工艺步骤,并且能够显著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在基板位于显示区和绑定区的一侧分别制作有源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在基板的一侧和有源结构上制作第一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位于绑定区的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得到第一通孔,以露出绑定区的至少部分有源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在第一绝缘层上、露出的有源结构上、以及第一通孔内沉积第一栅极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第一栅极层图案化得到第一栅极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在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和第一栅极结构上制作第二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显示区的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使位于绑定区的第二绝缘层形成第二通孔、位于显示区的第二绝缘层和第一绝缘层形成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处露出绑定区的至少部分第一栅极结构,第三通孔处露出显示区的部分有源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在第二绝缘层上、第二通孔内、露出的第一栅极结构上、第三通孔内、以及露出的有源结构上沉积源漏极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源漏极层图案化得到源漏极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显示面板;H-显示区;B-绑定区;
110-基板;111-缓冲层;
120-有源结构;130-第一绝缘层;131-第一通孔;
140-第一栅极结构;141-第一栅极层;
150-第三绝缘层;
160-第二栅极结构;
170-第二绝缘层;171-第二通孔;172-第三通孔;
180-源漏极结构;181-源漏极层;
190-平坦层;
101-阳极结构;
200-焊盘;201-电子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存在信号线,,信号线需要连接一些必要的电子元器件,信号线与电子元器件会占据一定的边框的空间,因此制作窄边框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将信号线向显示面板背面翻折,再在显示面板背面连接各种元器件,可以使边框变窄,但是由于信号线为金属导电材质,而金属线具有一定的耐弯折性能,所以并不能显著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在此考虑下,发明人发现,如果不需要边框的信号线,直接在显示面板背面连接各类电子元器件,边框里就不需要留出信号线与电子元器件占据的空间,可以显著减小显示面板边框。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10、有源结构120、第一栅极结构140和源漏极结构180;有源结构120位于基板110的一侧,第一栅极结构140位于有源结构12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源漏极结构180位于第一栅极结构140远离有源结构120的一侧。
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H和绑定区B。
在绑定区B内,第一栅极结构140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源漏极结构180与第一栅极结构140电连接,基板110具有露出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的第一镂空。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分为显示区H和绑定区B,在绑定区B内,源漏极结构180与第一栅极结构140电连接,第一栅极结构140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并且绑定区B的基板110具有第一镂空,使得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从第一镂空中露出,再使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与集成电路、柔性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201电连接,此时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位于显示面板100显示的一侧的背面,无需弯折信号线,即可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连接电子元器件201,显著减小了显示面板100的边框。
由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H需要实现显示、触控等功能,因此,在显示区H内,源漏极结构180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
为减小对有源结构120导体化工艺的影响,本申请为显示面板100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栅极结构160。
第二栅极结构160位于第一栅极结构140与源漏极结构180之间。
在绑定区B内,第二栅极结构160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源漏极结构180与第二栅极结构160电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栅极结构140和第二栅极结构160可以通过制造或者消除源漏极结构180之间的沟道,从而允许或者阻碍电子流过,即可以理解为控制源漏极结构180之间电连接与否的控制开关开关。当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H内存在第一栅极结构140和第二栅极结构160时,对应的绑定区B内也存在第一栅极结构140和第二栅极结构160。在绑定区B内,为使有源结构120在显示面板100背面连接电子元器件201时能够传输信号,则有源结构120与源漏极结构180之间,通过第二栅极结构160间接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第二栅极结构160与第一栅极结构140电连接。
可选地,第二栅极结构160和第一栅极结构140同时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第二栅极结构160再与源漏极结构180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位于显示区H的第一栅极结构140在基板110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位于显示区H的有源结构120在基板110所在平面的投影以内。
第一栅极结构140可以为不透光的金属层,作为控制开关,第一栅极结构140与源漏极结构180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绝缘材料进行隔绝。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栅极结构140的两侧与源漏极结构180之间存在第二绝缘层170,隔绝第一栅极结构140与源漏极结构180,提高第一栅极结构140与源漏极结构180之间的绝缘性。
在显示面板100中经常会制备一些具有缓冲作用或绝缘作用的膜层结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缓冲层111、第一绝缘层130、第二绝缘层170和第三绝缘层150;
为保护在基板110上制作的膜结构,在基板110与有源结构120之间制作缓冲层111。缓冲层111位于基板110靠近有源层的一侧。在绑定区B内,缓冲层111具有露出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的第二镂空,第二镂空与第一镂空相贯通。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130位于缓冲层111和有源结构120均远离基板110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30远离缓冲层111的一侧与第一栅极结构140接触。
可选地,第三绝缘层150位于第一绝缘层130和第一栅极结构140均远离基板110的一侧,第三绝缘层150远离第一绝缘层130的一侧与第二栅极结构160接触。
可选地,第二绝缘层170位于第三绝缘层150和第二栅极结构160均远离基板110的一侧,第二绝缘层170远离第三绝缘层150的一侧与源漏极结构180接触。
可选地,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平坦层19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焊盘200。焊盘200与绑定区B露出的有源结构12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焊盘200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置于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一些必要的电子元器件201再与焊盘200电连接,实现了电子元器件201与显示面板100内部的信号传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结构101、发光结构和阴极结构。
阳极结构101远离发光结构的一侧与显示区H的源漏极结构18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可以适用于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电致发光半导体)的显示结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采用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原理和技术效果请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4:
S101:在基板110位于显示区H和绑定区B的一侧分别制作有源结构120。
S102:在有源结构12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140,并使位于绑定区B的第一栅极结构140与位于绑定区B的有源结构120电连接。
S103:在第一栅极结构140远离有源结构120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180,并使位于绑定区B的源漏极结构180与位于绑定区B的第一栅极结构140电连接。
S104:对位于绑定区B的基板110进行刻蚀,使得基板110具有第一镂空。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板110的一侧制作有源结构120,在有源结构120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140,并使绑定区B的第一栅极结构140和绑定区B的有源结构120电连接,在第一栅极结构140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180,并使绑定区B的源漏极结构180与绑定区B的第一栅极结构140电连接,以此实现源漏极层181与有源结构120的电连接;再对绑定区B的基板110进行刻蚀,得到可以露出绑定区B的有源结构120的第一镂空。整个制备过程可以复用现有的顶栅结构工艺,无需使用复杂的制备工艺,在制备显示面板100时对显示面板100分区同时进行操作,简化了工艺步骤,并且能够显著减小显示面板100的边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01-S210:
S201:在基板110位于显示区H和绑定区B的一侧分别制作有源结构120。
在本步骤中,请参见图7,在基板110的一侧可以先制作一层缓冲层111,再在缓冲层111上制作有源结构120。
S202:在基板110的一侧和有源结构120上制作第一绝缘层130。
在本步骤中,请参见图8,由于有源结构120并不会完全覆盖缓冲层111,所以需要在缓冲层111上没有被有源结构120覆盖的部分、有源结构120上,先制备一层第一绝缘层130。
S203:对位于绑定区B的第一绝缘层130进行刻蚀,得到第一通孔131,以露出绑定区B的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
在本步骤中,请参见图9,对第一绝缘层130进行刻蚀,使有源层下方的有源结构120至少露出一部分,为后续制备过程做准备。
S204:在第一绝缘层130上、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上、以及第一通孔131内沉积第一栅极层141。
在本步骤中,请参见图10,由于在S203中得到的第一通孔131可以露出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所以继续沉积第一栅极层141,就可以使第一栅极结构140与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接触。
S205:对第一栅极层141图案化得到第一栅极结构140。
请参见图11,可以通过有一定图案的掩模板对第一栅极层141图案化,同时得到显示区H和绑定区B所需要的第一栅极结构140。
S206:在第一绝缘层130的一侧和第一栅极结构140上制作第二绝缘层170。
请参见图12,由于第一栅极结构140是由第一栅极层141经过刻蚀得到的,所以在没有第一栅极结构140存在的区域最上面一层就是步骤S202中制作的第一绝缘层130,在本步骤中,第二绝缘层170一部分与第一栅极结构140接触,一部分与第一绝缘层130接触。
S207:对第二绝缘层170、位于显示区H的第一绝缘层130进行刻蚀,使位于绑定区B的第二绝缘层170形成第二通孔171、位于显示区H的第二绝缘层170和第一绝缘层130形成第三通孔172,第二通孔171处露出绑定区B的至少部分第一栅极结构140,第三通孔172处露出显示区H的部分有源结构120。
在本步骤中,请参见图13,对前述步骤形成的膜层结构分区同时进行刻蚀,得到位于绑定区B的第二通孔171和位于显示区H的第三通孔172,为后续步骤沉积源漏极层181做准备。
S208:在第二绝缘层170上、第二通孔171、露出的第一栅极结构140上、第三通孔172内、以及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上沉积源漏极层181。
在本步骤中,请参见图14,制备源漏极层181,由于在步骤S207中得到的第二通孔171可以露出绑定区B的至少部分第一栅极结构140,则本步骤制备的源漏极层181可以与第一栅极结构140接触。由于在步骤S207中得到的第三通孔172可以露出显示区H的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则本步骤制备的源漏极层181可以与露出的有源结构120接触。
S209:对源漏极层181图案化得到源漏极结构180。
请参见图15,由于显示区H和绑定区B对源漏极结构180的要求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有一定图案的掩模板对源漏极层181图案化,得到所需要的源漏极结构180。
S210:对位于绑定区B的基板110进行刻蚀,使得基板110具有第一镂空。
可选地,对位于绑定区B的基板110和缓冲层111进行刻蚀,使基板110具有第一镂空,缓冲层111具有第二楼空,显示面板100可以通过第一镂空和第二镂空露出显示面板100背面的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栅极结构14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当显示面板100中存在两个栅极结构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01-S312:
S301:在基板110位于显示区H和绑定区B的一侧分别制作有源结构120。
S302:在基板110的一侧和有源结构120上制作第一绝缘层130。
S303:在第一绝缘层130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140。
S304:在第一绝缘层130的一侧和第一栅极结构140上制作第三绝缘层150。
在本步骤中,无需前述步骤S203中提到的对第一绝缘层130进行刻蚀,直接制作第三绝缘层150。
S305:对位于绑定区B的第三绝缘层150、第一栅极结构140以及第一绝缘层130进行刻蚀,得到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以露出部分有源结构120。
在本步骤中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为后续有源结构120与第二栅极结构160电连接做准备。
S306:在第三绝缘层150上、第四通孔内、以及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上沉积第二栅极层(图中未示出)。
在本步骤中,第二栅极层会通过第四通孔,与步骤S302中露出的有源结构120接触,以此实现绑定区B的有源结构120与第二栅极层电连接。
可选地,在已经经过步骤S203的情况下,此处只需对第一通孔131处对应的第三绝缘层150、第一栅极结构140进行刻蚀,得到第六通孔(图中未示出),露出绑定区B的至少部分有源结构120,再进行类似步骤S303的制备步骤,在第三绝缘层150上、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上、以及刻蚀得到的第六通孔内,当刻蚀时没有完全刻蚀掉第一通孔131内沉积的第一栅极结构140时,沉积第二栅极层,此时,有部分第一栅极结构140与第二栅极层同时与有源结构120接触。
S307:对第二栅极层图案化得到第二栅极结构160。
在本步骤中,对第二栅极层图案化得到第二栅极结构160,为了实现第二栅极结构160与有源结构120电连接,此步骤中刻蚀的部分至少不能完全刻蚀掉第二栅极层与有源结构120接触的部分。
S308:在第三绝缘层150的一侧和第二栅极结构160上制作第二绝缘层170。
S309:对第二绝缘层170、以及位于显示区H的第一绝缘层130和第三绝缘层150进行刻蚀,使位于绑定区B的第二绝缘层170形成第五通孔(图中未示出)、位于显示区的第二绝缘层170、第三绝缘层150和第一绝缘层130形成第六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五通孔处露出绑定区B的至少部分第二栅极结构160,第六通孔处露出显示区H的部分有源结构120。
S310:在第二绝缘层170上、第五通孔内、露出的第二栅极结构160上、第六通孔内、以及露出的有源结构120上沉积源漏极层181。
S311:对源漏极层181图案化得到源漏极结构180。
S312:对位于绑定区B的基板110进行刻蚀,使得基板110具有第一镂空。
步骤S308-S312与前述步骤S206-S21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经上述步骤后,得到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100,再将焊盘200与绑定区B的有源结构120连接,以利于后续工艺的实施。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显示面板不具备显示功能的背面的第一镂空,使外部元器件与镂空中露出的有源结构电连接,无需对原有边框的信号线区域进行弯折,显著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2、将显示面板划分为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制备工艺同时进行,无需单独再对绑定区进行其他制备操作,简化了制作窄边框的步骤。
3、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运用了成熟的半导体制备工艺,无需进行其他的制备工艺研究,即可制备具有较窄边框的显示面板。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有源结构、第一栅极结构和源漏极结构;所述有源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有源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源漏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所述有源结构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绑定区;
在所述绑定区内,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与所述有源结构电连接,所述源漏极结构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所述基板具有露出至少部分所述有源结构的第一镂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源漏极结构与所述有源结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栅极结构;
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与所述源漏极结构之间;
在所述绑定区内,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与所述有源结构电连接,所述源漏极结构与所述第二栅极结构电连接;或,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有源结构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缓冲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
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有源层的一侧;在所述绑定区内,所述缓冲层具有露出至少部分所述有源结构的第二镂空,所述第二镂空与所述第一镂空相贯通;
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有源结构均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接触;
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均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栅极结构接触;
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栅极结构均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三绝缘层的一侧与所述源漏极结构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焊盘;
所述焊盘与所述绑定区露出的所述有源结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结构、发光结构和阴极结构;
所述阳极结构远离所述发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源漏极结构电连接。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位于显示区和绑定区的一侧分别制作有源结构;
在所述有源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并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与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有源结构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所述有源结构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并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源漏极结构与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
对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基板进行刻蚀,使得所述基板具有露出至少部分所述有源结构的第一镂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有源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并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与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有源结构电连接,包括: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和所述有源结构上制作第一绝缘层;
对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得到第一通孔,以露出所述绑定区的至少部分所述有源结构;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露出的所述有源结构上、以及所述第一通孔内沉积第一栅极层;
对所述第一栅极层图案化得到所述第一栅极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所述有源结构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并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源漏极结构与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和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上制作第二绝缘层;
对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露出所述绑定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栅极结构,所述第三通孔处露出所述显示区的部分所述有源结构;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第二通孔内、露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上、所述第三通孔内、以及露出的所述有源结构上沉积源漏极层;
对所述源漏极层图案化得到所述源漏极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所述有源结构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并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源漏极结构与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还包括: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和所述有源结构上制作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制作第一栅极结构;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和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上制作第三绝缘层;
对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以及所述第一绝缘层进行刻蚀,得到第四通孔,以露出所述部分所述有源结构;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四通孔内、以及露出的所述有源结构上沉积第二栅极层;
对所述第二栅极层图案化得到所述第二栅极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远离所述有源结构的一侧制作源漏极结构,并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源漏极结构与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电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上制作第二绝缘层;
对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进行刻蚀,使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第五通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处露出所述绑定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栅极结构,所述第六通孔处露出所述显示区的部分所述有源结构;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第五通孔内、露出的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上、所述第六通孔内、以及露出的所述有源结构上沉积源漏极层;
对所述源漏极层图案化得到所述源漏极结构。
CN202110071076.3A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85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1076.3A CN112885877B (zh)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1076.3A CN112885877B (zh)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877A true CN112885877A (zh) 2021-06-01
CN112885877B CN112885877B (zh) 2024-05-14

Family

ID=7604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1076.3A Active CN112885877B (zh)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587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651A1 (zh) * 2017-06-28 2019-01-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背板的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以及oled显示面板
CN110838468A (zh) * 2019-11-19 2020-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46266A (zh) * 2020-05-12 2020-07-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724742A (zh) * 2020-06-11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54872A (zh) * 2020-06-24 2020-10-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24063A1 (zh) * 2019-05-09 2020-1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651A1 (zh) * 2017-06-28 2019-01-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背板的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以及oled显示面板
WO2020224063A1 (zh) * 2019-05-09 2020-1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0838468A (zh) * 2019-11-19 2020-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46266A (zh) * 2020-05-12 2020-07-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724742A (zh) * 2020-06-11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54872A (zh) * 2020-06-24 2020-10-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877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5583B (zh) 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柔性显示面板
CN1093783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4408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1893975B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62955B (zh) 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98160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19100848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04103582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768054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屏
CN11286417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面板
CN101488479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5537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0378930C (zh) 在基板上制造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CN107910351B (zh) Tft基板的制作方法
TW330326B (en)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capacitor electrode plate
CN11288587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24238B (zh)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9288540A (ja)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パネル
CN10421656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0514608C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JPH10289950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CN101261962B (zh)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5955862A (zh) 一种无边框柔性显示面板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11782089B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87468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