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017A -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 Google Patents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0017A
CN112840017A CN201980053992.5A CN201980053992A CN112840017A CN 112840017 A CN112840017 A CN 112840017A CN 201980053992 A CN201980053992 A CN 201980053992A CN 112840017 A CN112840017 A CN 112840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ic acid
iron
acid bacteria
present
anem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3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笃寿
浅井纪之
熊泽利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b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b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b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Ichib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40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6Antianaem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2035/1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mprising living procariotic cells
    • A61K2035/115Probio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46Streptococcus ; Enterococcus; Lactococcu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乳酸菌,其食品适应性高,容易制造,而且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一种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其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

Description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更详细而言,涉及食品适应性高、容易制造、而且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的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背景技术
根据日本平成28年的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的结果,大多数营养素的平均摄取量超过推定需求量,但现状是成人女性(月经)的铁含量(铁)没有改变仍然是不足的。
如果铁含量不足持续,则首先以血清铁蛋白为主的贮存铁减少,之后,引起血红蛋白量的降低和血清铁量的降低,导致缺铁性贫血。
贮存铁降低的状态被称为不表现贫血症状的潜在性缺铁(所谓的“隐性缺铁”),虽然不是疾病,但有时成为“无故易疲劳”、“工作效率低”、“没有干劲”等身体不适(原因不明的身体欠爽)的原因。另外,在最近的研究中,据说贮存铁降低的状态还与失眠、抑郁症状有关。上述“隐形缺铁”在女性进入社会的今天成为非常大的问题。
作为铁含量不足的原因,已知饮食生活不均衡等问题。而且,为了消除该铁含量的不足,改善饮食生活,过正确的饮食生活是重要的。在饮食生活的改善方面,重要的是,积极摄取吸收率好的铁(血红素铁)丰富的牲畜肉、鱼肉等动物性食品,将富含吸收率低的铁(非血红素铁)的蔬菜、豆、海藻等与富含提高吸收的维生素的蔬菜类一同摄取等。
但是,有缺铁趋势的女性一般素食的趋势强,因此不容易增加动物性食品的摄取。另外,习惯性的动物性食品的过剩还存在容易招致肥胖,增加动脉硬化、脑梗塞等生活习惯病的发病风险的问题。
如此,饮食生活的改善并不容易。因此,在缺铁的症状恶化的情况下,铁剂的服用是有效的。但是,铁剂的服用,作为其副作用,有时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肠胃症状,因此,铁剂不易服用。另外,在服用铁剂时,为了提高铁的吸收效果,有时并用维生素C,但维生素C被胃酸分解,因此存在如果不以1000mg/次这样大量摄取,则无法期待效果的问题。
另一方面,意外的是,运动员也经常受到贫血(所谓的运动性贫血)的困扰,作为内科疾病,贫血在运动员中是最常见的一种。
运动性贫血的原因有:(1)运动员活动量多,也需要多的铁分,但由于运动中的汗水而铁分损失(缺铁性贫血),(2)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物理性破坏而引起的贫血(运动性溶血性贫血)。已知,该运动性溶血性贫血特别容易在对脚掌施加强烈冲击的竞技(马拉松、田径等长距离竞技、排球、足球、篮球、空手道、剑道等)中产生。
作为上述运动性贫血的对策,实施铁剂的处方(片剂的服用、铁剂的注射(铁剂注射)等)。
在此,通常体内的铁分的大半部分作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发挥将氧搬运到全身的作用。
在耐力系列的运动(需要耐力的运动)的情况下,为了制造能量,运动的起始使用葡萄糖,但之后使用脂肪、肌肉中的糖元。为了产生上述能量而需要氧(进行所谓有氧运动的状态)。此时,如果血红蛋白(血中的铁分)多,则因为可将氧高效输送至全身,因此可期待耐力提高。因此,真实情况是:指导初中和高中年龄段的竞技者的指导者,出于提高竞技力的目的,让竞技者(选手)使用,或者企业队等选手自身出于提高竞技力的目的而使用。
但是,担心过剩的铁分摄取引起肝脏等功能障碍等,日本田径竞技联合会示出了将用于贫血对策的“铁剂注射”作为原则禁止的准则。
从上述背景出发,期望开发提高铁的利用效率、无副作用的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此外,在此所谓的“血中铁增加剂”是指,具有使血液中的铁分(包含由血红蛋白代表的血红素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这类贮存铁、血清铁)增加的效果的物质。
在此,已知使用乳酸菌作为无副作用的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的成分,例如,报告了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等,其包含使用属于嗜酸乳杆菌的乳酸菌获得的发酵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乳酸菌以往通过食品来摄取,因此具有对人体的安全性高、副作用的担心低的优点。
应予说明,自古以来,乳酸菌被用于生产发酵食品等,通过该发酵食品可进行摄取。此外,已知乳酸菌具有各种作用,具体而言,报告了肠道调节作用·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胆固醇、抗肥胖效果、改善认知功能效果、美容效果等。另外,还已知,乳酸菌具有免疫改善(过敏改善、预防癌症、防御感染)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53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在制造时,需要使用上述乳酸菌制备发酵乳的工序,因此也需要用于发酵的设备、时间。而且,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的制造中使用的乳酸菌自身也存在:在其繁殖时需要充分准备环境,或者,需要严格的培养液的处理等在制造中需要劳力、成本的问题。
因此,期望开发: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且容易培养的乳酸菌;通过使用该乳酸菌而具有上述效果,同时制造简单的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且改善贫血的乳酸菌,包含该乳酸菌的血中铁增加剂,以及包含上述乳酸菌的贫血改善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以下所示的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1]一种乳酸菌,其具有耐盐性,上述乳酸菌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
[2]根据上述[1]记载的乳酸菌,其中,上述乳酸菌是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得到的。
[3]根据上述[1]或[2]记载的乳酸菌,其中,上述乳酸菌在盐分浓度为12w/v%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的增殖倍率为30倍以上。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乳酸菌,其中,上述乳酸菌是嗜盐四联球菌。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乳酸菌,其中,上述乳酸菌是保藏编号NITEBP-02318的乳酸菌或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
[6]一种血中铁增加剂,其含有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乳酸菌。
[7]一种贫血改善剂,其含有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乳酸菌。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乳酸菌的食品适应性高(即,安全性高)、培养简单,因此容易制造。此外,本发明的乳酸菌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因此食品适应性高(即,安全性高)且容易制造,此外,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因此食品适应性高(即,安全性高)且容易制造,此外,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即,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对以下实施方式适当施加变更、改良等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1]乳酸菌:
本发明的乳酸菌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且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该乳酸菌的食品适应性高(即,安全性高)、培养简单,因此容易制造。此外,本发明的乳酸菌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可改善贫血。应予说明,可将本发明中的乳酸菌设为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血中的铁浓度”是指,血清铁的浓度、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等)、血红蛋白代表的血红素铁的浓度。
在此,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含有发酵乳,在制造该发酵乳时使用规定的乳酸菌。因此,没有公开该乳酸菌自身参与铁的吸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规定的乳酸菌实现上述效果。
另外,在商业上生产普通的乳酸菌(不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的情况下,需要菌体的浓缩、提纯,培养液的处理(例如利用高压釜等进行的杀菌)等。此外,在培养时,需要维持杂菌等污染菌不混入的环境,花费制造中的劳力、成本。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乳酸菌具有耐盐性,因此可在污染菌难以增殖的环境即盐分浓度高的环境下培养,在抑制污染菌增殖的状态下容易培养。
在本说明书中,“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是指,通过持续口服摄取乳酸菌,血中的铁浓度在摄取前后增加。“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的情况是指,具体而言,优选可以说血中的铁浓度显著增加,更具体而言,优选可以说具有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的能力,使得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检验时,危险率(显著水平)为5%以下而存在显著差异。
在本说明书中,“具有耐盐性”是指,具有在盐分浓度高的(具体而言,盐分浓度为11w/v%以上)培养基中能够培养的性质。作为耐盐性的程度,优选在盐分浓度为12w/v%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的增殖倍率为30倍以上。
本发明的乳酸菌,例如可在味噌(特别是米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得到。作为在米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的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具体可举出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ichibiki)公司制)等。
另外,“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的”乳酸菌是指定植于味噌酿造工序中的“库”、“室(窖)”、“桶”等的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此外,还指从味噌的装料至熟化工序中能够增殖的菌。该“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的”乳酸菌也可以说是味噌所包含的耐盐性的乳酸菌(即,味噌乳酸菌),换而言之,为源自味噌的耐盐性乳酸菌(即,以味噌为起源的耐盐性乳酸菌)。应予说明,本发明中,“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的”乳酸菌不限于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的乳酸菌,也包含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然后进行培养(传代培养)的乳酸菌。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乳酸菌只要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且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ICK-3株)、后述的实施例4记载的ICK-4株、ICK-5株、No.185株、No.259株、No.448株,其中,优选为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后述的实施例4记载的ICK-4株、ICK-5株。作为上述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具体可举出嗜盐四联球菌。
此外,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于2016年8月3日(国内保藏日)保藏于国家技术评估学会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NPMD),于2017年9月6日向基于布达佩斯条约的国际保藏移交。另外,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于2019年8月5日国际保藏于国家技术评估学会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NPMD)。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乳酸菌可以是死菌体,也可以是活菌体。
[2]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培养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在盐分浓度为11~18w/v%的培养基中培养,盐分浓度优选为11~16w/v%,特别优选为12~14w/v%。应予说明,“w/v%”是指(质量(g)/体积(100mL))%。
如果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则其它细菌(杂菌等污染菌)难以增殖,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乳酸菌能够培养,因此可简单且良好地主要培养本发明的乳酸菌。此外,如果以上述范围的盐分浓度培养,则防止没有耐盐性的污染菌增菌,另一方面,与耐盐性葡萄球菌属细菌等这样具有耐盐性的细菌(耐盐性污染菌)相比,增菌速度快。即,即使与具有耐盐性的污染菌有关系,也可在该污染菌增殖前结束培养并回收。如果在盐分浓度低于11w/v%的培养基中培养,则存在污染菌容易增殖,难以确保足够的产量的趋势。另外,如果在盐分浓度超过18w/v%的培养基中培养,则污染菌更难以增殖,但为了获得所需的产量,培养天数变长,耐盐性污染菌也增殖。
如以上所示,如果在上述盐分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则即使是不使用密封系统的无菌培养装置等特别的装置的、简易的开放系统的培养装置(其中,可杀菌保温),也可高效且大量培养本发明的乳酸菌。
培养温度优选为20~40℃,更优选为28~37℃。培养时间为24~120小时左右,培养中可以搅拌。另外,培养基的pH优选为5~9,更优选为6~7。
可使用含有氮源和碳源的物质作为培养基。
作为氮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酱油、味噌、肉提取物、蛋白胨、麸质、酪蛋白、酵母提取物、氨基酸等。另外,作为碳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葡萄糖、曲消化液、米的糖化液、蔗糖、淀粉、粉糖(日语原文是“粉飴”)、甘油等。此外,除氮源及碳源之外,作为无机质,例如可以含有乙酸钠,镁、锰、铁等无机盐等,也可以含有维生素类等。
[3]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乳酸菌在培养后可进行杀菌等处理来制备。具体而言,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等手段将含有食盐的培养基成分去除,进行洗净、提纯。此外,进行加热杀菌,然后,通过冷冻干燥、减压干燥、热风干燥等手段进行干燥、浓缩。由此,可制备本发明的乳酸菌。
应予说明,加热杀菌没有特别限制,具体优选为高压釜杀菌(121℃,20分钟)或同等程度的杀菌。
[4]乳酸菌的摄取时间:
本发明的乳酸菌优选持续摄取2周以上,更优选持续摄取4周以上。
[5]血中铁增加剂: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通过摄取一定时期,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此外,上述乳酸菌是耐盐性的,因此容易培养,因此,使用该乳酸菌的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从而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其结果,也发挥可改善贫血的效果。
[5-1]乳酸菌: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含有上述的本发明的乳酸菌作为有效成分。通过采用该乳酸菌,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其结果,可改善贫血。此外,通过采用该乳酸菌,安全性高,容易制造。应予说明,作为乳酸菌,可以含有一种菌株,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的菌株。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只要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作为有效成分,其含有比例就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确定。例如,可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使得以每1次的菌数计摄取100亿个(相当于约2.5mg)~5兆个(相当于约1.25g)的程度。血中铁增加剂可以作为药品或补充剂在饭前或饭后口服摄取。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也可以含有通过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培养方法获得的培养物、菌体或菌体成分。
[5-2]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可以仅由本发明的乳酸菌(或包含培养物等的物质)构成,除本发明的乳酸菌以外,还可以含有其它成分。
可采用根据药品、准药品、饮食品等用途适当配合的成分作为其它成分。
在药品、准药品的情况下,作为其它成分,例如可举出赋形剂、包衣剂、偶联剂、增添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稀释剂、分散剂、缓冲剂、浸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乳化剂、防腐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保湿剂、增稠剂、活性增强剂、抗消剂、杀菌剂、矫味剂、除臭剂等。另外,与铁盐的并用也是有效的。作为铁盐,也可以是无机铁盐、有机铁盐中的任一个。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以外的有效成分、药理成分。
在饮食品的情况下,作为其它成分,例如可举出甜味剂、酸味剂、碳酸气体、无机盐类、香料、果汁、维生素、抗氧化剂、酯类、色素、乳化剂、防腐剂、调味料、蔬菜提取物、花蜜提取物、品质稳定剂、苦味抑制剂等。应予说明,对于饮食品的情况,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可以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以外的有效成分、药理成分。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可通过任意方式(口服摄取的方式、非口服摄取的方式)摄取。例如,在口服摄取的情况下,例如可举出片剂、包衣片剂、颗粒剂、粉剂、胶囊这类固体状方式,酏剂、糖浆这类液体状方式等。
[6]血中铁增加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例如可通过具备乳酸菌准备工序和原料制备工序的方法来制造。通过上述制法,可简便制造血中铁增加剂。该方法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相比,不需要使用乳酸菌而获得发酵乳的工序,可省略用于发酵的时间、设备等,因此可称作简便的方法。另外,乳酸菌自身也具有耐盐性,因此具有培养容易的优点。
乳酸菌准备工序是准备上述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工序。该乳酸菌可通过取得种菌并利用上述方法培养该种菌来准备,也可以购入市售的乳酸菌(例如,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公司制)等准备。
原料制备工序是将在乳酸菌准备工序中准备的本发明的乳酸菌与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成分混合而制备血中铁增加剂的原料的工序。
应予说明,在仅由本发明的乳酸菌(或包含培养物等的乳酸菌)构成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的情况下,不需要该工序。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需要将发酵乳和铁盐混合而制备原料。另一方面,在仅由本发明的乳酸菌等构成的情况下,不需要该工序,因此在这一点上制造也变得容易。
在片剂这样的固体状的方式的情况下,在原料制备工序之后,也可以采用用于形成固体状的方式的工序(状态形成工序)。
[7]血中铁增加剂的摄取时间:
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优选持续2周以上的摄取,更优选持续4周以上的摄取。
[8]贫血改善剂: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通过摄取一定时间,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其结果,可改善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此外,上述乳酸菌为耐盐性的,因此容易培养,因此,使用该乳酸菌的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通过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其结果,也发挥可改善贫血的效果。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但也可以含有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例如,可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使得以每1次的菌数计摄取100亿个(相当于约2.5mg)~5兆个(相当于约1.25g)的程度。贫血改善剂可以作为药品或补充剂在饭前或饭后口服摄取。
[8-1]乳酸菌: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含有上述本发明的乳酸菌作为有效成分。通过采用该乳酸菌,可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其结果,可改善贫血。此外,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采用上述乳酸菌,从而安全性高,制造容易。应予说明,作为乳酸菌,可以含有一种菌株,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的菌株。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只要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作为有效成分,其含有比例就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确定。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也可以含有利用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培养方法获得的培养物、菌体或菌体成分。
[8-2]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可以仅由本发明的乳酸菌(或包含培养物等的乳酸菌)构成,除本发明的乳酸菌以外也可以含有其它成分。
可采用根据药品、准药品、饮食品等用途适当调合的成分作为其它成分。
在药品、准药品的情况下,作为其它成分,例如可举出赋形剂、包衣剂、偶联剂、增添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稀释剂、分散剂、缓冲剂、浸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乳化剂、防腐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保湿剂、增稠剂、活性增强剂、抗消剂、杀菌剂、矫味剂、除臭剂等。另外,与铁盐的并用也是有效的。作为铁盐,也可以是无机铁盐、有机铁盐中的任一个。应予说明,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以外的有效成分、药理成分。
在饮食品的情况下,作为其它成分,例如可举出甜味剂、酸味剂、碳酸气体、无机盐类、香料、果汁、维生素、抗氧化剂、酯类、色素、乳化剂、防腐剂、调味料、蔬菜提取物、花蜜提取物、品质稳定剂、苦味抑制剂等。此外,对于饮食品的情况,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含有本发明的乳酸菌以外的有效成分、药理成分。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可通过任意的方式(口服摄取方式或非口服摄取方式)来摄取。例如,在口服摄取的情况下,例如可举出片剂、包衣片剂、颗粒剂、粉剂、胶囊这类固体状方式,酏剂、糖浆这类液体状方式等。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可以将上述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和上述其它成分混合来制作,也可以直接使用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即,可以仅由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构成)。
[9]贫血改善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可通过与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制造,例如,可通过具备乳酸菌准备工序和原料制备工序的方法来制造。通过上述制法,可简便制造贫血改善剂。该方法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相比,不需要使用乳酸菌获得发酵乳的工序,可省略用于发酵的时间、设备等,因此可称为简便的方法。另外,乳酸菌自身也具有耐盐性,因此具有培养容易的优点。
乳酸菌准备工序是准备上述本发明的乳酸菌的工序。该乳酸菌可以通过获得种菌并利用上述方法培养该种菌来准备,也可以购入市售的乳酸菌(例如,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公司制)等准备。
原料制备工序是将在乳酸菌准备工序中准备的本发明的乳酸菌与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成分混合而制备贫血改善剂的原料的工序。
应予说明,在仅由本发明的乳酸菌(或包含培养物等的乳酸菌)构成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的情况下,不需要该工序。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需要将发酵乳和铁盐混合而制备原料。另一方面,在仅由本发明的乳酸菌等构成的情况下,因为不需要该工序,因此在这一点上制造也变得容易。
在片剂这类固体状的方式的情况下,在原料制备工序之后,也可以采用用于形成固体状的方式的工序(状态形成工序)。
[10]贫血改善剂的摄取时间:
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优选持续2周以上的摄取,更优选持续4周以上的摄取。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20名20岁以上且45岁以下的健康正常的日本人为对象,测定乳酸菌摄取前、摄取后(第14日、第28日)的血清中的铁浓度(血清铁浓度)。应予说明,血清铁浓度使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摄取方法为:将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具体为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即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公司制)作为乳酸菌的片剂(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1日10片(含有1250mg“藏华乳酸菌LTK-1”)与水一起口服摄取。将摄取时间设为28日。将结果示于表1。
应予说明,对基于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的摄取的安全性也进行确认,未确认到被却认为因果关系的不良现象。
口服摄取的片剂的成分如以下所示,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为41.7质量%,糊精为39.0质量%,粉状纤维素为15.0质量%,蔗糖脂肪酸酯为2.0质量%,微粒二氧化硅为2.0质量%,虫胶为0.3质量%。
[表1]
摄取前 第14日 第28日
血清铁(μg/dL) 92.9±9.0 107.8±9.7 119.6±11.9
根据表1可知,与摄取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片剂(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之前相比,摄取后(从摄取开始第14日、第28日)的血清铁浓度显著增加。
此外,根据该结果可知,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物质(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可使血清铁浓度良好地增加。因此,可知对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改善发挥效果(可用作贫血改善剂)。
对上述结果确认是否具有显著差异。上述显著差异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确认。危险率(显著水平)为5%。
(乳酸菌的耐盐性评价)
在将培养基的盐分浓度设为12w/v%的情况下,将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以下,有时记为“ICK-3株”或“ICK-3”)、“ICK-4株”(有时记为“ICK-4”)、以及“ICK-5株”(有时记为“ICK-5”)作为对象,进行增殖倍率的试验。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培养基)
使用酱油(一引公司制,商品名为“浓口酱油”)作为氮源和微量矿物质成分,使用葡萄糖(关东化学公司制)作为碳源,使用食盐(关东化学公司制)和水作为其它原料。如此制作出仅由食品原料构成的培养基。
具体而言,上述培养基使用如下培养基:以浓口酱油成为20v/v%、葡萄糖成为1.7w/v%、盐分浓度成为12w/v%的方式,将浓口酱油、葡萄糖和食盐与水混合,然后,利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氢氧化钠(关东化学公司制)调整pH,使其成为7.0。
将制作的培养基10mL装入试管(直径18mm×180mm),利用SILICOSEN(注册商标)盖紧后,在高压釜中以121℃灭菌处理15分钟。
(培养)
假定传代培养,在上述培养基中添加1v/v%前培养的乳酸菌。此时,初始菌数为1.0×107cfu/mL。将其在30℃的恒温器中静置培养20小时。
(活菌数的测定)
静置培养后,进行活菌数的测定。活菌数的测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在“10SG10N平板培养基”上涂布稀释菌液后,进行培养(30℃下厌氧培养4天),然后测量菌落数。
“10SG10N平板培养基”是含有酱油(一引公司制造的商品名为“浓口酱油”)10v/v%、葡萄糖1.0w/v%、酵母提取物1.0w/v%、聚蛋白胨0.5w/v%、乙酸钠三水合物0.2w/v%、氯化钠10w/v%、“Tween80”0.0025w/v%、硫酸镁七水合物0.02w/v%、硫酸锰四水合物0.001w/v%、硫酸铁七水合物0.001w/v%的,pH为6.8,琼脂为2w/v%的培养基。
将培养20小时后的菌数除以初始菌数得到的值(20小时后的菌数/初始菌数)作为20小时的增殖倍率(倍/20小时)算出。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161
可知,本发明的乳酸菌均在盐分浓度为12w/v%时也旺盛地增殖。另一方面,通常,在这样的盐分浓度高的条件下,其它细菌(杂菌等污染菌)成为难以增殖的状态。因此,通过特意在高的盐分浓度的条件下培养乳酸菌,即使污染菌混入,也可优先培养本发明的乳酸菌,可容易获得培养物。
(实施例2)
以9名22~27岁的企业队的健康长跑运动员为对象,进行乳酸菌摄取前(2个月前、4个月前、6个月前)、摄取后(2个月后、4个月后)的血液检查。如上所述,该血液检查2个月实施1次。
血液检查的检查项目中,对于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将乳酸菌摄取前和摄取后的结果示于表3~表6。表3~表5中,“摄取开始前的平均值”表示将在乳酸菌摄取前进行3次的血液检查(摄取开始的2个月前、4个月前、6个月前实施)的每个人的平均值进行平均得到的值。另外,“摄取开始后的平均值”表示将乳酸菌摄取后进行2次的血液检查(从乳酸菌摄取开始第2个月和第4个月实施)的每个人的平均值进行平均得到的值。
另外,表6中,“摄取开始前的平均值”表示在乳酸菌摄取前进行3次的血液检查(摄取开始的2个月前、4个月前、6个月前实施)的每个人(A~I)的平均值。另外,表6中,“摄取开始2个月后”表示从乳酸菌摄取开始第2个月进行的血液检查的每个人(A~I)的结果。“摄取开始4个月后”表示从乳酸菌摄取开始第4个月进行的血液检查的每个人(A~I)的结果。
乳酸菌的摄取方法为:将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具体为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即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公司制)作为乳酸菌的片剂(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1日2片(含有250mg“藏华乳酸菌LTK-1”)与水一起口服。如上述所示,摄取时间为4个月。应予说明,试验中的食物摄取与平时相同的普通的食物。
口服摄取的片剂的成分如以下所示。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为41.7质量%,糊精为39.0质量%,粉状纤维素为15.0质量%,蔗糖脂肪酸酯为2.0质量%,微粒二氧化硅为2.0质量%,虫胶为0.3质量%。
将血液检查的结果示于以下表3~表6。表3表示血清铁浓度的变化。表4表示铁蛋白浓度的变化。表5、表6表示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血清铁浓度”是通过比色法测定得到的值。“铁蛋白浓度”是通过CL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得到的值。“血红蛋白浓度”是通过SLS-血红蛋白法测定得到的值。
[表3]
摄取开始前的平均值 摄取开始后的平均值
血清铁(μg/dL 107±30.1 122±31.8
P=0.07
根据表3可知,与摄取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片剂(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之前相比,摄取本发明的乳酸菌后的血清铁的浓度存在增加的趋势。
[表4]
摄取开始前的平均值 摄取开始后的平均值
铁蛋白(ng/mL) 39.6±20.6 54.2±32.0
P=0.03
根据表4可知,与摄取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片剂(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之前相比,摄取本发明的乳酸菌后的铁蛋白的浓度显著增加。
[表5]
摄取开始前的平均值 摄取开始后的平均值
血红蛋白(g/dL) 14.2±0.6 14.5±0.7
P=0.06
根据表5可知,与摄取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片剂(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之前相比,摄取本发明的乳酸菌后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存在增加的趋势。
应予说明,表6表示对象者A~I的每个人的血液检查的结果,可知,在从乳酸菌摄取开始第4个月进行的血液检查中,9个对象者中,8人存在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认为在对象者B、G、I中,上述趋势表现强烈。
[表6]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19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试验通过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进行。在20岁以上且59岁以下的日本女性中,将判断为血红蛋白值低于12g/dL且血清铁蛋白低于12ng/mL的“轻度贫血”的14人作为对象者(试验对象者)。将这14人分为两组(A组、B组)。然后,每日让A组(试验食品摄取组)的试验对象者1日2片与水一起口服摄取片剂的试验食品(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片剂),每日让B组(对照食品摄取组)的试验对象者1日2片与水一起口服摄取片剂的对照食品(不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片剂)。应予说明,摄取时间为8周。
口服摄取的片剂(试验食品和对照食品)的成分比例如以下所示。
(试验食品)
试验食品: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公司制)为41.7质量%,糊精为39.0质量%,粉状纤维素为15.0质量%,蔗糖脂肪酸酯为2.0质量%,微粒二氧化硅为2.0质量%,虫胶为0.3质量%。
(对照食品)
对照食品为:糊精为79.7质量%,粉状纤维素为15.0质量%,蔗糖脂肪酸酯为2.0质量%,微粒二氧化硅为2.0质量%,焦糖色素为1.0质量%,虫胶为0.3质量%。
本实施例中,测定摄取开始前和摄取开始8周后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网织红细胞数、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和血清铁蛋白的各个值。应予说明,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SLS-血红蛋白法,网织红细胞数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法,血清铁的测定采用比色法,TIBC的测定采用比色法,血清铁蛋白的测定采用CL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进行。将结果示于表7。
由表7可知,在对照食品摄取组中,未观察到血红蛋白的变化,但血清铁减少,TIBC增加,血清铁蛋白减少。由此提示,在对照食品摄取组中,通过从贮存铁补充铁的不足有可能阻止血红蛋白的减少。
另一方面,在试验食品摄取组中,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均增加,提示来自食物的铁供给有可能超过消费量。应予说明,报告了:在通过铁制剂给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下,在数日内,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在之后的6~8周血红蛋白正常化(参照冈田定: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针日内会志99,1220-1225(2010))。根据上述报告,在本实施例的试验时间(8周)的结果中,与对照食品摄取组相同,在试验食品摄取组中未观察到血红蛋白变化,但在试验食品摄取组中,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因此认为是血红蛋白正在增加的状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试验时间设为8周,但推测为如果将试验时间设为8周以上,则也可确认到血红蛋白的增加。
[表7]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211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还对基于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的摄取的安全性进行确认,其结果,未确认到副作用。
(实施例4)
3周龄的雌性小鼠(C57BL/6JJcl)分成包含5只的8个组,使全部组的全部小鼠摄取3周低铁饲料(粉末),制作成为贫血状态的贫血模型小鼠。在之后的2周,给与以下各饲料进行饲养。应予说明,将低铁饲料(粉末)和普通食物的配方示于表9~表12。表9表示饲料(低铁饲料(粉末)、普通食物)的配合内容,表10表示低铁饲料(粉末)和普通食物各自的矿物质混合物的配合内容,表11表示饲料中的维生素混合物的调合内容。另外,表12表示饲料(低铁饲料(粉末)、普通食物)中的铁的含量。
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商品名“藏华乳酸菌LTK-1”(一引公司制))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LTK-1食物组”,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耐盐性乳酸菌“ICK-3”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ICK-3食物组”,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耐盐性乳酸菌“ICK-4”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ICK-4食物组”,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耐盐性乳酸菌“ICK-5”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ICK-5食物组”。此外,对3个菌株(No.185株(有时记为“No.185”)、No.259株(有时记为“No.259”)、No.448株(有时记为“No.448”))也进行评价。此外,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耐盐性乳酸菌“No.185”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No.185食物组”,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耐盐性乳酸菌“No.259”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No.259食物组”,将给与包含0.2质量%的耐盐性乳酸菌“No.448”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No.448食物组”。此外,将给与不包含耐盐性乳酸菌的低铁饲料的组作为“低铁食物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乳酸菌全部属于嗜盐四联球菌。
此外,在试验中,将摄取普通食物(日本CLEA株式会社制造的“基础饲料CE-2”)的组作为“普通食物组”。该普通食物组是不给与低铁饲料(粉末),不使其成为贫血状态的小鼠。
各组的小鼠的饲养环境均相同,具体如以下所示。温度为20~26℃,湿度为45~70%(不包括消毒时等短时间的变化),换气次数为10~15次/小时。照明时间:将明亮时间段设为7:00~19:00,将黑暗时间段设在9:00~7:00。另外,微生物等级设为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无菌饲养实验动物的状况),饲养架使用乙烯基隔离器(Max8 GAGE),饲养笼采用小鼠PC(182×260×128mm)。饮水为:充填到给水瓶(250cc)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30分钟),然后给水。给水的时机为1瓶/2次/周。饲喂器使用笼子专用盖,地板垫使用刨花片(121℃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的物质),笼更换为1次/周。
在饲养开始后第3周(即,更换饲料时)和第5周(即,从更换饲料开始2周后)采血,使用动物用的血细胞计数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CelltacαMEK-6458(日本光电公司制)”,测定血中血红蛋白浓度。将结果示于表8。
[表8]
第3周(更换饲料时) 第5周(更换饲料2周后)
普通食物组 13.66±0.34 13.14±0.87
LTK-1食物组 10.56±1.33 11.86±0.55
ICK-3食物组 10.58±0.92 11.58±0.83
ICK-4食物组 10.53±0.86 12.15±0.98
ICK-5食物组 10.60±0.88 12.02±0.90
No.185食物组 10.62±0.95 10.82±1.05
No.259食物组 10.52±0.87 11.32±1.28
No.448食物组 10.58±1.15 10.89±1.35
低铁食物组 10.54±0.90 10.50±0.46
**LTK-1食物组、ICK-3食物组、ICK-4食物组、ICK-5食物组与低铁食物组相比,危险率低于5%,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表8可知,在摄取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的全部组中,与低铁食物组相比,血中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特别是在LTK-1食物组、ICK-3食物组、ICK-4食物组、ICK-5食物组中,与低铁食物组相比,血中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增加。根据该结果,可确认通过摄取包含LTK-1、ICK-3、ICK-4、ICK-5、No.185、No.259、No.448这类具有耐盐性的乳酸菌的饲料可实现贫血的改善效果。特别是认为LTK-1、ICK-3、ICK-4、ICK-5的各乳酸菌的贫血的改善效果高。
[表9]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231
[表10]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241
[表11]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242
[表12]
Figure BDA0002942695890000251
(结果和讨论)
如表1所示,可知本发明的乳酸菌(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口服摄取而具有使人的血清中的铁量增加的效果。此外,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乳酸菌(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可作为能够改善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物质使用。
根据表3~表6的结果可知,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物质(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可使血清铁浓度、铁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浓度良好地增加。由此可知,对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改善发挥效果(可用作贫血改善剂)。
此外,包含本发明的乳酸菌的物质(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通过使血中的铁分增加,对运动员、为了健康而努力运动的人们的运动性贫血的改善发挥效果(可用作贫血改善剂)。此外,不仅可以期待上述效果,特别是也可期待以下效果:实现作为长跑等竞技者即耐力型运动员的体内的高效的氧运输,促进有氧运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例如,提高耐力等体能的效果)。
此外,由实施例3(表7)的结果可知,通过摄取本发明的乳酸菌,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增加。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乳酸菌,可期待改善血清铁蛋白减少导致的隐性贫血(隐性缺铁)引起的原因不明的身体欠爽。
此外,由实施例4(表8)的结果可知,除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以外,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ICK-3株)、ICK-4株、ICK-5株、No.185株、No.259株、No.448株也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口服摄取而具有使血清中的铁量增加的效果。应予说明,实施例4是利用小鼠的试验,但可推测为在人中显现相同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乳酸菌可用作血中铁增加剂、贫血改善剂的有效成分。本发明的血中铁增加剂可用作用于使血中的铁量增加的物质。本发明的贫血改善剂可用作用于改善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物质。
保藏编号
(1)保藏机关的名称:国家技术评估学会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
保藏机关的地址:日本国〒292-0818千叶县木更津市KAZUSA镰足2-5-8 122号室
保藏日:2017年9月6日
保藏编号:NITE BP-02318
(2)保藏机关的名称:国家技术评估学会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
保藏机关的地址:日本国〒292-0818千叶县木更津市KAZUSA镰足2-5-8 122号室
保藏日:2019年8月5日
保藏编号:NITE BP-03010。
PCT/RO/134表
Figure 000001
Figure 000002

Claims (7)

1.一种乳酸菌,其特征在于,具有耐盐性,所述乳酸菌使血中的铁浓度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其中,
所述乳酸菌是在味噌的酿造工序中分离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乳酸菌,其中,
所述乳酸菌在盐分浓度为12w/v%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的增殖倍率为30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其中,
所述乳酸菌是嗜盐四联球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其中,
所述乳酸菌是保藏编号NITE BP-02318的乳酸菌或保藏编号NITE BP-03010的乳酸菌。
6.一种血中铁增加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
7.一种贫血改善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
CN201980053992.5A 2018-08-17 2019-08-16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Pending CN1128400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3344 2018-08-17
JP2018-153344 2018-08-17
JP2019007716 2019-01-21
JP2019-007716 2019-01-21
JP2019072472 2019-04-05
JP2019-072472 2019-04-05
PCT/JP2019/032181 WO2020036229A1 (ja) 2018-08-17 2019-08-16 乳酸菌、血中鉄増加剤、及び貧血改善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017A true CN112840017A (zh) 2021-05-25

Family

ID=6952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3992.5A Pending CN112840017A (zh) 2018-08-17 2019-08-16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28651A1 (zh)
EP (1) EP3839042A4 (zh)
JP (1) JP6675521B1 (zh)
KR (1) KR102656118B1 (zh)
CN (1) CN112840017A (zh)
WO (1) WO202003622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943A (zh) * 2005-07-05 2008-08-27 普罗比公司 乳杆菌用于增加选自铁、锌、钙的金属及其离子的吸收的用途
WO2018003899A1 (ja) * 2016-06-30 2018-01-04 アサヒ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腎性貧血改善用組成物
WO2018047979A1 (ja) * 2016-09-12 2018-03-15 イチビキ株式会社 耐塩性乳酸菌、耐塩性乳酸菌の培養方法、及び免疫賦活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051A (ja) * 1991-07-19 1993-02-02 Meiji Seika Kaisha Ltd 貧血予防・治療剤
JP3618774B2 (ja) 1993-08-10 2005-02-09 雪印乳業株式会社 鉄欠乏性貧血治療用組成物
KR20080009680A (ko) * 2005-01-31 2008-01-29 기린 야쿠르트 넥스트 스테이지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네랄 함유 유산균을 포함하는 식품 또는 의약품
JP4966679B2 (ja) * 2007-02-05 2012-07-04 長野県味噌工業協同組合連合会 乳酸菌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製麹方法
EP2338976B1 (en) * 2008-09-30 2017-08-16 Meiji Co., Ltd. Lactic acid bacterium having high oxalic acid decomposition ability
JP5615285B2 (ja) * 2010-03-18 2014-10-29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貧血の予防又は治療用組成物
JP201320807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Ishikawa Prefectural Public Univ Corp 魚醤から分離した乳酸菌、その培養物及びその利用
KR102332867B1 (ko) * 2015-02-06 2021-11-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게놈소야쿠겡큐쇼 유산균, 그 유산균 유래의 자연 면역 활성화제, 감염증 예방 치료제 및 음식품
CN105969687A (zh) * 2016-05-20 2016-09-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富铁乳酸菌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JP2018042507A (ja) * 2016-09-15 2018-03-22 イチビキ株式会社 植物性原料に生育しやすいエンテロコッカス属乳酸菌及びその増殖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使用した豆味噌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豆味噌
JP6846694B2 (ja) * 2016-09-21 2021-03-24 アダプトゲン製薬株式会社 体重又は内臓脂肪増加抑制剤若しくは体重又は内臓脂肪増加抑制用食品組成物若しくは体重又は内臓脂肪増加抑制用飼料組成物
JP7144811B2 (ja) * 2017-07-04 2022-09-30 学校法人順天堂 鉄栄養状態改善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943A (zh) * 2005-07-05 2008-08-27 普罗比公司 乳杆菌用于增加选自铁、锌、钙的金属及其离子的吸收的用途
WO2018003899A1 (ja) * 2016-06-30 2018-01-04 アサヒ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腎性貧血改善用組成物
WO2018047979A1 (ja) * 2016-09-12 2018-03-15 イチビキ株式会社 耐塩性乳酸菌、耐塩性乳酸菌の培養方法、及び免疫賦活剤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KO OHATA等: ""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MN45 Isolated from Miso Inhibits IgE Production", 《FOOD SCI.TECHNOL.RES》, vol. 17, no. 2, pages 129 - 1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28651A1 (en) 2021-07-29
EP3839042A4 (en) 2022-06-01
EP3839042A1 (en) 2021-06-23
JPWO2020036229A1 (ja) 2020-08-20
WO2020036229A1 (ja) 2020-02-20
KR20210038631A (ko) 2021-04-07
KR102656118B1 (ko) 2024-04-11
JP6675521B1 (ja)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heshtipour et al. Supplementation of Spirulina platensis and Chlorella vulgaris algae into probiotic fermented milks
JPWO2019112054A1 (ja) 新規ビフィドバクテリウム属細菌及び当該細菌を含む組成物
CN108244252A (zh) 益生菌多元蛋白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4279A (zh) 一种益生菌粉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EP2991659B1 (en) Lachnospiraceae i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association with body weight
JP5864676B2 (ja) 貧血の予防又は治療用組成物
CN110903995B (zh) 具有促消化功效的益生菌食用组合物及食品
JP2022522300A (ja) ロイコノストック・シトレウムwikim0104を含む肥満または脂肪肝疾患の予防、改善または治療用組成物
CN103271274B (zh) 一种营养保健粥
CN109042893A (zh) 一种益生菌植物蛋白粉固体饮料
CN110679813A (zh) 一种用于减重的益生菌保健饮料
CN107647410A (zh) 一种复合配比的益生菌粉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84634B1 (ko) 체중 조절 효과를 지닌 유산균 발효액
CN107279532A (zh) 一种用于小猪饲料的组合物、复合预混料以及所得的小猪饲料
WO2020176624A1 (en) Probiotics and probiotic compositions having modifie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KR101779719B1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케피아노파시엔스 dn1 균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변비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TWI782550B (zh) 具減少脂肪與提升運動表現的乳酸菌組合物及其用途
CN112840017A (zh)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WO2022196488A1 (ja) Qolを改善するための組成物
CN113710102B (zh) 为人、动物和农业目的提高天然复合多糖的糖的生物利用度的生产方法
CN113995139A (zh) 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130071203A (ko) 변비 개선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897166A (zh) 具有促消化功效的含益生菌与酪蛋白磷酸肽的食用组合物
Prasad et al. Effect of supplemented bacteria (Lactobacillus sporogenes) on growth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postlarvae
CN108552350A (zh) 一种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