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9654A - 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9654A
CN112829654A CN202011310590.XA CN202011310590A CN112829654A CN 112829654 A CN112829654 A CN 112829654A CN 202011310590 A CN202011310590 A CN 202011310590A CN 112829654 A CN112829654 A CN 112829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f support
seat
link arm
assembly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05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纳森·安德鲁·莉娜
卡罗尔·黛安娜·凯西
斯宾塞·罗伯特·霍恩克
吉米·穆阿
布莱恩·博兰
肖恩·贝耳·韦斯特
凯文·韦恩·普罗伊斯
基思·艾伦·戈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2829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9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3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seat or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4Hydro-pneumatic adjustments of th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24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using electric or hydraulic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座椅靠背和小腿支撑件。所述座椅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小腿支撑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可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小腿支撑件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的区域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座椅形成锐角。连杆总成联接到所述座椅的下侧和所述小腿支撑件的内部。所述连杆总成负责将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

Description

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总成。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设置有寻求改善乘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的各种措施。然而,寻求解决消费者对舒适性和便利性的不断期盼的希望需要附加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座椅靠背和小腿支撑件。所述座椅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小腿支撑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可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小腿支撑件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的区域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座椅形成锐角。连杆总成联接到所述座椅的下侧和所述小腿支撑件的内部。所述连杆总成负责将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
●所述连杆总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马达,所述马达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并且由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承载;导螺杆(lead screw),所述导螺杆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并且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导螺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螺杆的所述第一端直接联接到所述马达使得所述马达将旋转运动施加到所述导螺杆;以及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所述导螺杆接合使得所述导螺杆的旋转影响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长度的移动,其中沿着所述导螺杆的所述长度调整所述驱动螺母调整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旋转位置;
●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彼此平行;
●同步支架,所述同步支架联接到所述驱动螺母使得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致动影响所述同步支架沿着所述导螺杆的对应致动;
●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关联;以及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二端并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关联;
●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安装到所述座椅的所述下侧;
●随着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承载支架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可从压缩位置延伸到延伸位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偏置到所述延伸位置;
●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所述马达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处;
●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驱动螺母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
●所述驱动螺母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朝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的致动将所述小腿支撑件从所述收起位置朝向所述展开位置转换;以及
●气囊总成,所述气囊总成具有小腿部分和大腿部分,所述小腿部分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大腿部分靠近所述前端定位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小腿部分和所述大腿部分联接到公共气源。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座椅靠背、小腿支撑件和连杆总成。所述座椅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所述小腿支撑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所述小腿支撑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所述小腿支撑件可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小腿支撑件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的区域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座椅形成锐角。所述连杆总成联接到所述座椅的下侧和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所述连杆总成负责将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水平轴线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彼此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各自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所述连杆总成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直接联接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并且由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承载。所述连杆总成还包括导螺杆,所述导螺杆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并且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其中所述导螺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螺杆第一端直接联接到所述马达,使得所述马达将旋转运动施加到所述导螺杆。另外,所述连杆总成包括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所述导螺杆接合使得所述导螺杆的旋转影响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长度的移动,其中沿着所述导螺杆的所述长度调整所述驱动螺母调整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旋转位置。此外,所述连杆总成包括同步支架,所述同步支架联接到所述驱动螺母使得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致动影响所述同步支架沿着所述导螺杆的对应致动。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关联。此外,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二端并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关联。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安装到所述座椅的所述下侧;
●随着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承载支架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可从压缩位置延伸到延伸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偏置到所述延伸位置;
●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其中所述马达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处;
●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驱动螺母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
●所述驱动螺母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朝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的致动将所述小腿支撑件从所述收起位置朝向所述展开位置转换;以及
●气囊总成,所述气囊总成具有小腿部分和大腿部分,所述小腿部分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大腿部分靠近所述前端定位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小腿部分和所述大腿部分联接到公共气源。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其示出处于前倾位置的车辆座椅总成;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侧面透视图,其示出了联接到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的小腿支撑件;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侧面透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以虚线示出)的小腿支撑件以及以泄气状态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上的可充气构件;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侧面透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以虚线示出)的小腿支撑件以及以充气状态设置在车辆座椅总成上的可充气构件;
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收起位置的小腿支撑件;
图6是根据一个示例的示出车辆座椅总成的侧面透视图,其中小腿支撑件处于收起位置;
图7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车辆座椅总成的前部的下面观察的小腿支撑件的前透视图;
图8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小腿支撑件的后透视图,其示出了小腿支撑件与座椅的部件之间的联接;
图9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后透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的小腿支撑件并且描绘了将小腿支撑件联接到座椅的连杆总成;
图10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从座椅下侧观察的前透视图,其示出了小腿支撑件与座椅之间的联接,其中小腿支撑件处于展开位置;
图11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的小腿支撑件;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侧面透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的小腿支撑件;
图13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小腿支撑件与座椅之间的联接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收起位置的小腿支撑件;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小腿支撑件与座椅之间的联接的侧视图,其中小腿支撑件处于展开位置;
图15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联接到小腿支撑件的连杆总成的示例的后透视图,其中小腿支撑件处于延伸位置;
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小腿支撑件的连杆总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17是根据另一个示例的小腿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杆总成;
图18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气囊总成的大腿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19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气囊总成的小腿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与图1或图2中取向的概念有关。然而,应当理解,除非明确地指明为相反,否则所述概念可以呈现各种替代取向。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示出且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特定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性。
当前所示的实施例主要存在于与车辆座椅总成相关的方法步骤和设备部件的组合中。因此,设备部件和方法步骤已经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附图中的常规符号表示,仅示出了与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那些具体细节,以免本公开被对受益于本文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那些细节所模糊。此外,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当用于列出两个或更多个项时表示可以单独地采用所列出的项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可以采用所列的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项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组合物被描述为含有组分A、B和/或C,那么组合物可以含有: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和C的组合。
在本文件中,关系术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其任何其他变型旨在涵盖非排他性包含,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者此类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要素。前面有“包括......一个”的要素在没有更多约束的情况下则不会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中存在其他相同要素。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约”意指量、大小、配方、参数和其他量及特性不是精确的,也不需要是精确的,而是可根据以下需要为近似的和/或较大些或较小些:反映公差、换算系数、舍入、测量误差等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因素。当术语“约”用于描述值或范围的端点时,本公开内容应被理解为包括具体的值或所涉及的端点。无论本说明书中的数值或范围的端点是否表述为“约”,所述数值或范围的端点旨在包括两个实施例:一个由“约”修饰,且一个未由“约”修饰。还应当理解,每个范围的端点相对于另一个端点是重要的,并且独立于另一个端点。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基本上”及其变型旨在指明所描述的特征等于或近似等于值或描述。例如,“基本上平面的”表面旨在表示平面或近似平面的表面。此外,“基本上”旨在表示两个值相等或近似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上”可以表示值在彼此的约10%范围内,诸如在彼此的约5%范围内,或者在彼此的约2%范围内。
除非相反地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所用的术语“所述/该”、“一个”或“一种”意指“至少一个”,并且不应局限于“仅一个”。因此,例如,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对“部件”的引用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此类部件的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19,附图标记20总体上指代车辆。车辆20可以是机动车辆,诸如陆地车辆、船只或航空旅行车等。车辆20包括车厢24。车厢24包括设置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车辆座椅总成28。一些车辆座椅总成28可以设置有可从使用位置(例如,图1中的第一排座椅总成)致动到前倾位置(例如,图1中的第二排座椅总成)的能力。前倾位置可以用于促进供坐在第二排座椅总成后方的乘员或位于第二排座椅总成后方的货物进出的附加空间。车辆座椅总成28包括座椅32和座椅靠背36。座椅靠背36可枢转地联接到座椅32。座椅32具有前端40和后端44。车辆座椅总成28可以包括小腿支撑件48。小腿支撑件48包括内表面52和外表面56。小腿支撑件48可旋转地联接到座椅32的前端40。小腿支撑件48可在收起位置(图4)与展开位置(图6)之间移动。收起位置将小腿支撑件48置于座椅32下方的区域中。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与座椅32形成锐角。车辆座椅总成28还可以包括连杆总成60,所述连杆总成联接到座椅32的下侧64和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连杆总成60负责将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
再次参考图1,车辆20可以设置有布置在第一排座椅、第二排座椅和/或第三排座椅中的车辆座椅总成28中的一者或多者。如本领域所理解,第一排座椅可以最靠近车辆20的前部68,而第二排座椅和/或第三排座椅位于前排座椅的后方,使得第二排座椅和/或第三排座椅比第一排座椅更靠近车辆20的后部72。例如,第一排座椅可以被定位成最靠近车辆20的前部68,并且第三排座椅可以被定位成最靠近车辆20的后部72,其中第二排座椅位于第一排座椅与第三排座椅之间。在所描绘的示例中,车辆20在车辆20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开口以准许用户进入车厢24。如本领域中通常理解的,通过侧面乘客门可进入车辆20的车厢24的这些进入点。多排座椅中的一排座椅通常对应于车辆20的侧面中的进入点或孔中的每一者。然而,当车辆20设置有比这几排座椅的进入点更多座椅排数时,诸如设置有两个侧门的三排车辆,则乘员和/或货物进出第三排座椅可能是困难的,因为第二排座椅作为从侧面乘客门进入第三排座椅的一般物理障碍而存在。因此,第二排座椅中的车辆座椅总成28可以设置有置于前倾位置的能力,如图1中所描绘。因此,可以为乘员提供从侧面乘客门进入第三排座椅的物理障碍的减小。
进一步参考图1,车辆座椅总成28设置有小腿支撑件48,所述小腿支撑件联接到座椅32的前端40。由于小腿支撑件48接触车辆20的地板76或小腿支撑件48接触紧邻在前倾的车辆座椅总成28的前方定位的车辆座椅总成所引起的物理约束,小腿支撑件48的这个附加特征可能使得更难以将车辆座椅总成28置于前倾位置中。考虑到这些约束,本公开的车辆座椅总成28和小腿支撑件48已经被设计和布置为紧凑包装,其能够收起在座椅32正下方的区域中,使得当小腿支撑件48置于收起位置中时,小腿支撑件48与座椅32形成锐角和/或与水平面(例如,平行于车辆20的地板76的平面)形成锐角。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座椅3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锐角防止小腿支撑件48接触车辆20的地板76或定位在被致动到前倾位置的车辆座椅总成28正前方的座椅总成,由此实现从车辆座椅总成28的使用位置到车辆座椅总成28的前倾位置的更大程度的旋转移位。通过以本文公开的方式收起小腿支撑件48,车辆座椅总成28的更大程度的旋转自由度增加了可供乘员从前倾的车辆座椅总成28后方的第三排座椅进入或离开的空间。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当处于前倾位置时,座椅靠背36可以保持在直立或竖立位置。当处于前倾位置时,将座椅靠背36保持在直立或竖立位置相比于将座椅靠背36置于向前倾倒位置的情况可以提供的车辆座椅总成28的附加的旋转自由度,其中向前倾倒位置将座椅靠背36和座椅32置于彼此物理接触并且大致彼此平行。可以通过在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36接触第一排座椅的座椅靠背36之前实现更大程度地向前旋转致动来促进附加的旋转自由度,所述附加的旋转自由度可以通过将座椅靠背36相对于座椅32保持在更直立位置中而提供。另外,可以将车辆座椅总成28的头枕80定位在前倾位置中,如竖直地设置在位于第一排座椅中的车辆座椅总成28的头枕80上方。
现在参考图2至图4,车辆座椅总成28被示出为移除了座椅32的前部84(图3和图4)。类似地,描绘了小腿支撑件48,其中移除了衬垫88、覆盖件92和封闭面板96(图3和图4)。在座椅32的前部84被移除的情况下,座椅32的框架构件100被暴露。座椅32的框架构件100可以用作小腿支撑件48的连杆总成60的安装结构。在所描绘的示例中,框架构件100是U形的。在从小腿支撑件48移除衬垫88、覆盖件92和/或封闭面板96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小腿支撑件48的内部部件以及车辆座椅总成28的各种部件之间的接合。小腿支撑件48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枢轴突起104。枢轴突起104位于小腿支撑件48的近端108上。小腿支撑件48的近端108被定位成最靠近座椅32,并且是小腿支撑件48的可枢转地联接到座椅32的端部。小腿支撑件48还包括与近端108相对的远端112。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可以替代地被称为小腿支撑件48的自由端。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以虚线示出)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描绘了旋转弧。在小腿支撑件48的近端108处的枢轴突起104与座椅32上的对应结构接合(参见图6)。小腿支撑件48和座椅32可以例如通过插入穿过枢轴突起104和座椅32上的对应结构的保持销可枢转地联接在枢轴突起104和座椅32上的对应结构处。
再次参考图2至图4,车辆座椅总成28可以包括气囊总成116。气囊总成116可以包括小腿部分120和大腿部分124。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位于小腿支撑件48的外表面56上。气囊总成116的大腿部分124靠近座椅32的前端40定位在座椅32上。在各种示例中,小腿部分120和大腿部分124联接到公共气源128。气囊总成116由多个可充气构件132组成。在一些示例中,车辆座椅总成28可以通过轨道总成136联接到车辆20的地板76。轨道总成可以包括:下轨道140,所述下轨道安装到车辆20的地板76;以及上轨道144,所述上轨道联接到车辆座椅总成28并且与下轨道140接合,使得可以沿着轨道总成136的长度进行可滑动接合。
参考图5至图8,车辆座椅总成28可以通过框架支架148联接到轨道总成136。框架支架148具有上部152和下部156。框架支架148的上部152和下部156在组装到车辆座椅总成28和轨道总成136时可以彼此成角度地偏移。换句话说,当车辆座椅总成28处于图5中所描绘的使用位置时,框架支架148可以从轨道总成136以一定角度向后延伸。座椅32在座椅的后端44处联接到框架支架148。铰链支架160可以联接到框架支架148的上部152。铰链支架160从框架支架148的上部152向上延伸并且接纳座椅靠背36的一部分。座椅靠背36与铰链支架160之间的联接实现了座椅靠背36相对于座椅32的可枢转移动。轨道接合支架164联接到框架支架148的下部156。轨道接合支架164在靠近座椅32的前端40处与轨道总成136接合。轨道接合支架164可以实现车辆座椅总成28围绕由轨道接合支架164限定的旋转轴线168的旋转运动。车辆座椅总成28围绕轨道接合支架164的旋转轴线168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联接到框架支架148的撞销总成172的脱离接合来发起。撞销总成172在靠近座椅32的后端44处可旋转地联接到框架支架148。撞销总成172被配置为与轨道总成136可释放地接合。撞销总成172设置有保持构件176,所述保持构件可围绕旋转轴线180旋转使得保持构件176以爪状方式打开和关闭。保持构件176可以围绕设置在轨道总成136上的撞销杆关闭。保持构件176可以通过按钮的致动、系绳的致动或另一个合适的装置来释放与撞销杆的接合,所述另一个合适的装置引发保持构件176围绕旋转轴线180旋转或枢转使得保持构件176增大单独保持构件176之间的距离并且以爪状方式呈现打开位置。当撞销总成172与轨道总成136之间释放时,车辆座椅总成28可围绕轨道接合支架164的旋转轴线168枢转到前倾位置。在撞销总成172从轨道总成136释放时,撞销总成172可以围绕旋转轴线184朝向框架支架148向内(例如,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撞销总成172从轨道总成136脱离接合之后,撞销总成172可卷入框架支架148中,使得撞销总成172不会大幅增大车辆座椅总成28的轮廓,这可以减少进出时被卡滞的危险,同时还为乘员或货物的进出提供附加空间。
再次参考图5至图8,小腿支撑件48通过小腿支撑件48的枢轴突起104与从座椅32的前端40向外延伸的座椅突起188之间的接合可枢转地联接到座椅32的前端40。枢轴突起104、小腿支撑件48和座椅32的座椅突起188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将保持销插入并最终延伸穿过保持孔192来维持,该保持孔由枢轴突起104和座椅突起188限定。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如图5至图8所描绘,小腿支撑件48位于座椅32正下方的区域中。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小腿支撑件48与座椅32形成锐角196。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小腿支撑件48与座椅32之间的角度196是锐角(即,小于90°)。例如,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小腿支撑件48与座椅32之间的角度196可以小于90°、小于75°、小于60°、小于45°、大于30°、小于15°、大于0°、大于10°、大于20°、大于30°、大于40°、大于50°、大于60°、大于70°、大于小于80°和/或其组合或范围。
进一步参考图7至图10,连杆总成60联接到座椅32的下侧64以及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连杆总成60负责将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在各种示例中,连杆总成60包括一个或多个导轨200,所述导轨联接到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连杆总成60还可以包括马达204,所述马达直接联接到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并且由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承载。导螺杆208可以通过将导螺杆208平行于一个或多个导轨200定位的方式联接到小腿支撑件48。导螺杆208具有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6。导螺杆208的第一端212直接联接到马达204,使得马达204将旋转运动施加到导螺杆208。驱动螺母220与导螺杆208接合,使得导螺杆208的旋转影响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长度的移动。在各种示例中,驱动螺母220可以与同步支架224集成或一体地形成。沿着导螺杆208的长度调整驱动螺母220调整小腿支撑件48的旋转位置。例如,导螺杆208的致动影响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致动,并且可导致在收起位置、中间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调整小腿支撑件48的旋转位置。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导轨200包括第一导轨228和第二导轨232。第一导轨228和第二导轨232沿着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第一导轨228和第二导轨232彼此平行。
再次参考图7至图10,连杆总杆60的同步支架224联接到驱动螺母220,使得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致动影响同步支架224沿着导螺杆208的对应致动。在所描绘的示例中,驱动螺母220可以与同步支架224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同步支架224可以包括联接支架236,所述联接支架可以位于同步支架224的相对端上。例如,联接支架236可以位于同步支架224的第一端240和第二端244处。同步支架224的第一端240与第一导轨228相关联,并且同步支架224的第二端244与第二导轨232相关联。第一连杆臂248联接到同步支架224的第一端240并且还与第一导轨228相关联。第二连杆臂252联接到同步支架224的第二端244并且与第二导轨232相关联。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中的每一者的第一端256分别在同步支架224的第一端240和第二端244处与联接支架236接合。连杆臂248、252的第一端256以允许围绕由通过联接支架236中的每一者限定的孔限定的旋转轴线可枢转移动的方式联接到同步支架224的联接支架236。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一端256可以通过紧固件保持到联接支架236,所述紧固件延伸穿过联接支架中的孔并进入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一端256中的对应孔中。
进一步参考图7至图10,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从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朝向车辆座椅总成28的座椅32延伸。座椅32的下侧64可以设置有承载支架260,所述承载支架安装到座椅32的下侧64。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中的每一者的第二端264联接到承载支架260,使得连杆臂248、252在座椅32的下侧64上的承载支架260与同步支架224的联接支架236之间延伸,所述联接支架由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承载。除了连杆臂248、252的第一端256可枢转地联接到联接支架236之外,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还通过承载支架260可枢转地联接到座椅32。更具体地,承载支架260可围绕由枢转轴268限定的水平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延伸穿过承载支架260上的接纳部分272并且与衬套支架276接合。衬套支架276可以接纳被设置在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处的衬套280,这可以抑制与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致动相关联的振动。衬套280以及最终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可以从承载支架260的枢转轴268偏移,以防止当连杆总成60处于压缩状态(诸如与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相关联的压缩状态)时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束缚连结(binding)或卡滞。因此,当承载支架260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而围绕由枢转轴268限定的水平轴线枢转时,衬套280以及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可以从由枢转轴268提供的旋转轴线水平地和/或竖直地偏移。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可从压缩位置延伸到延伸位置,其中压缩位置与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相关联,并且延伸位置与小腿支撑件48的展开位置相关联。
进一步参考图7至图10,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可以朝向延伸位置偏置。在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在座椅3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形成锐角并且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被偏置到延伸位置的情况下,如果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不从限定水平轴线(承载支架260围绕所述水平轴旋转)的枢转轴268偏移,则致动马达204以试图将小腿支撑件48从收起位置转换到展开位置可能导致连杆总成60的束缚连结或卡滞。特别是当小腿支撑件48离开收起位置时,由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偏置所施加的力通常与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致动相反,因此可能发生束缚连结或卡滞。换句话说,通过使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从枢转轴268偏移,可以使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相对于小腿支撑件48以一定角度取向,所述角度与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相对于座椅32取向的角度不平行。例如,如果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的终端与枢转轴268或接纳部分272以如下方式对齐或邻接:允许从第一端256沿着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画出直线穿过第二端264并最终穿过枢转轴268,则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可以相对于小腿支撑件48以如下方式取向:更接近与处于收起位置的小腿支撑件48成平行关系。连杆总成60的这种布置可能需要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在小腿支撑件48从收起位置朝向展开位置致动时进一步压缩。这种布置可以通过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设置为在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中不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来实现,然而,由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延伸力引起的束缚连结或卡滞可能仍然存在。因此,在连杆总成60的当前布置中,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能够与小腿支撑件48呈现更大钝角。避免其中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在其第二端264的其末端处直接联接到枢转轴268或接纳部分272使得可以穿过接纳部分272、枢转轴268、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和第一端256截取直线或横截面的布置可能是有益的。
仍进一步参考图7至图10,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可以将驱动螺母220和/或同步支架224定位成最靠近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驱动螺母220以及最终同步支架224从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朝向小腿支撑件48的近端108的致动将小腿支撑件48从收起位置朝向展开位置转换。随着驱动螺母220以及最终同步支架224从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致动,小腿支撑件48与座椅32之间的角位置或取向从锐角朝向直角移动并且当小腿支撑件48到达展开位置时最终成钝角。在各种示例中,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同步支架224与座椅32或座椅32的框架构件100之间的距离可以处于其最低点。
现在参考图5至图12,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包括与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致动相关联的三个独特的枢轴点,其中三个独特的枢轴点中的每一者彼此相关并且彼此依赖。枢轴点中的一者由座椅突起188和小腿支撑件48的枢轴突起104中的保持孔192限定,枢轴点中的另一者通过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联接到同步支架224而限定,并且最后的枢轴点由承载支架260的枢转轴268限定。围绕这些枢轴点中的一者的旋转或可枢转移动引发围绕其余枢轴点的旋转或可枢转移动。枢转或旋转运动通过马达204的致动来发起,所述马达驱动导螺杆208旋转,由此影响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长度的致动。例如,发起马达204的致动使得旋转被施加到导螺杆208导致驱动螺母220从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朝向马达204和小腿支撑件48的近端108的致动。驱动螺母220和同步支架224的这种运动最终导致小腿支撑件48从收起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并且发起围绕三个独特的枢转轴线或旋转轴线中的每一者的枢转或旋转运动。因此,随着驱动螺母220和同步支架224从小腿支撑件48的远端112朝向小腿支撑件48的近端108致动,调整小腿支撑件48、座椅32以及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之间的角度取向或关系。围绕三个独特的枢转轴线中的每一者的可旋转或可枢转运动的自由度使得能够调整连杆总成60的部件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取向或关系。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致动,连杆总成60的未限定枢转轴线中的一者的每个部件改变其与座椅32的角度取向或关系。
再次参考图5至图12,气囊总成116被设置在小腿支撑件48的外表面56上以及座椅32的靠近座椅32的前端40的一部分上。气囊总成116的位于小腿部支撑件48的外表面56上的部分是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气囊总成116的位于座椅32的前端40附近和位于座椅32上的部分是气囊总成116的大腿部分124。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和大腿部分124设置有多个可充气构件132。在各种示例中,可充气构件132可以通过由气囊总成116共享的公共气源128独立地充气。在一些示例中,被定位为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的可充气构件132可以通过搭叠(shingled)方式布置,使得单独的可充气构件132彼此重叠并且可以通过使单独的可充气构件132彼此作用而不是仅作用于小腿支撑件48的外表面56来进一步致动小腿支撑件48的衬垫。
参考图13至图14,在本公开的各种示例中,导螺杆208和从导螺杆208的外表面延伸的螺纹与设置在驱动螺母220的内圆周上的对应螺纹接合。因此,随着驱动螺母220被马达204沿着导螺杆208的长度致动,导螺杆208上的螺纹与驱动螺母220上的螺纹之间的接合提供小腿支撑件48在给定位置中的连续锁定或保持。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可以帮助展开小腿支撑件48,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小腿支撑件48处于延伸位置或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对小腿支撑件48提供一定的附加支撑。在没有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联接或类似结构的情况下,小腿支撑件48将不能通过仅致动导螺杆208而从收起位置致动到展开位置。具体地,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可以设置有偏置力,所述偏置力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偏置到延伸位置。因此,随着导螺杆208由马达204旋转并且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长度被致动,调整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作用在小腿支撑件48上的点,由此影响小腿支撑件48从收起位置到展开位置的致动。另外,通过允许承载支架260相对于座椅32旋转,与不允许承载支架260相对于座椅32旋转的情况相比,小腿支撑件48能够移动通过更大程度的旋转自由度。承载支架260的旋转导致调整由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施加的延伸力的方向,使得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推动到延伸位置的偏置力可以用作与驱动螺母220和导螺杆208之间的螺纹接合相一致地将小腿支撑件48维持在给定位置中的力。例如,由于在小腿支撑件48和座椅32之间形成锐角,可以被提供给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偏置力可以帮助将小腿支撑件48保持在收起位置。另外,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布置使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被取向在竖直轴线的后方和在垂直于座椅32的斜面的轴线的后方,使得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座椅32的下侧64形成锐角,所述锐角朝向座椅32的后端44成角度。因此,由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提供的延伸力指向车辆座椅总成28的后部,并且促使小腿支撑件48保持在收起位置。导螺杆208与驱动螺母220之间的螺纹接合还有助于将小腿支撑件48保持在收起位置。
再次参考图13至图14,由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提供的延伸力可以帮助减少连杆总成60的部件的振动,使得在车辆20处于运动中或连杆总成60被致动时可以减少蜂鸣声、嗡嗡声、咔嗒声和各种其他噪声。类似地,当小腿支撑件48处于展开位置时,提供给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推动到延伸位置的偏置力被取向在车辆座椅总成28的前方,使得小腿支撑件48维持在展开位置。另外,被提供给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偏置力和导螺杆208与驱动螺母220之间的螺纹接合的协同工作抵抗由用户将他们的小腿搁置在小腿支撑件48上的力,并且可以另外帮助收紧在连杆总成60的各种部件之间提供的松弛或公差,使得用户通过小腿支撑件48与其小腿牢固地接合,而小腿支撑件48不会由于施加用户小腿的力或重量而过度屈曲或屈服。
参考图13至14,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调整座椅32、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以及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小腿支撑件48与座椅32之间的角度196可以被认为是座椅32的安装有承载支架260的框架构件100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还调整座椅32和/或框架构件100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之间的角度284。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还调整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288。当处于收起位置时,连杆总成60的各种部件、座椅32和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196、284、288中的每一者可以形成锐角。当处于展开位置(图14)时,座椅3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座椅32之间的角度可以从锐角转换为钝角。然而,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288可以保持锐角。在一些示例中,在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致动的整个过程中,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288可以保持恒定或几乎恒定。例如,当在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时,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288可以保持在约5°、约10°或约15°以内。连杆臂248、252与小腿支撑件48之间的角度288在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具有锐角,并且可以通过承载支架260围绕枢转轴268的旋转来促进。在从小腿支撑件48的收起位置到展开位置的转换中,承载支架260可以从大致水平位置旋转到大致竖直位置。类似地,在从小腿支撑件的收起位置到小腿支撑件的展开位置的转换中,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从在小腿支撑件48处于收起位置时的大致或基本上竖直位置转换到在小腿支撑件48处于展开位置时的基本上水平位置。
现在参考图15,连杆总成60的替代示例被描绘为将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导轨200位于小腿支撑件48的内表面52上。导轨200包括第一导轨228和第二导轨232。第一导轨228和第二导轨232各自接纳滑块支架292,所述滑块支架与导轨200可滑动地接合。滑块支架292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端部。因此,随着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可以调整小腿支撑件48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之间的角度取向或关系。然而,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相对于座椅32的角度取向可以保持恒定。所描绘的示例的连杆总成60可以设置有座椅安装支架296,所述座椅安装支架与座椅32的下侧64接合。座椅安装支架296可以是大致U形的并且包括竖直延伸的支腿300,所述竖直延伸的支腿通过连接构件304彼此联接,所述连接构件在竖直延伸的支腿300之间横向延伸。垂直延伸的支腿300的端部(与垂直延伸的支腿300的由连接构件304联接的端部相对)可以设置有座椅接合部段308,所述座椅接合部段与座椅32的下侧或座椅32的部件直接接合,所述部件沿着座椅32的下侧64定位。座椅安装支架296还可以包括向后延伸的支腿312,所述向后延伸的支腿联接到连接构件304,所述连接构件在竖直延伸的支腿300之间延伸。座椅安装支架296的向后延伸的支腿312还可以包括座椅接合部段308,所述座椅接合部段与座椅32的下侧64接合或与座椅32的位于座椅32的下侧64上的部件接合。连接构件304和/或座椅安装支架296的向后延伸的支腿312可以用作连杆总成60的部件安装和支撑在其上的表面。在所描绘的示例中,连杆总成60包括延伸导轨316,所述延伸导轨接纳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延伸导轨316中的每一者接纳第一连杆臂248或第二连杆臂252中的一者。例如,第一连杆臂248可以被接纳在与第一连杆臂248相对应的第一延伸导轨316中,而第二连杆臂252被接纳在延伸导轨316中与第二连杆臂252相对应的第二延伸导轨中。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可通过马达204沿着延伸导轨316延伸。在所描绘的示例中,马达204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驱动导螺杆208。导螺杆208以也与上述类似的方式与驱动螺母220接合。驱动螺母220可以与同步支架224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因此,随着导螺杆208通过马达204旋转,驱动螺母220沿着导螺杆208的长度被致动,由此影响同步支架224的致动。同步支架224联接到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由此就影响小腿支撑件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致动而言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沿着延伸导轨316的致动同步。
现在参考图16和图17,在各种示例中,马达204可以联接到从马达204延伸到驱动螺母220的单个导螺杆208。如上文所讨论的,驱动螺母220可以与同步支架224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通常,当利用导螺杆208中的单个导螺杆时,同步支架224可以将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沿着第一导轨228和第二导轨232的致动同步。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同步支架224连接所在的枢轴点320位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一端256处,并且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同步支架224之间的联接相关联。枢轴点324被描绘处于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的第二端264处,并且表示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座椅32之间的联接(例如,第一连杆臂248和第二连杆臂252与承载支架260的联接)。在利用一个以上的导螺杆208的示例中,可以通过采用第一传动导螺杆328和第二传动导螺杆332来使用马达204中的单个马达,所述第一传动导螺杆和第二传动导螺杆延伸到与第一延伸导螺杆340和第二延伸导螺杆344接合的齿轮箱336。第一传动导螺杆328和第二传动导螺杆332从马达204向外延伸并与齿轮箱336接合。第一传动导螺杆328和第二传动导螺杆332将施加到第一传动导螺杆328和第二传动导螺杆332的旋转运动传输到齿轮箱336,并且最终影响第一延伸导螺杆340和第二延伸导螺杆344的旋转。由于马达204的致动而引起的由齿轮箱336以及第一传动导螺杆328和第二传动导螺杆332施加的第一延伸导螺杆340和第二延伸导螺杆344的旋转运动实现第一延伸导螺杆340和第二延伸导螺杆344的旋转,由此沿着第一延伸导螺杆340和第二延伸导螺杆344致动驱动螺母220并且最终影响小腿支撑件48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致动。
参考图18和图19,气囊总成116的大腿部分124(图18)设置有多个可充气构件132。气囊总成116的大腿部分124的可充气构件132可以通过气源128独立地充气。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大腿部分124的右部和左部可以是可独立充气的。在诸如这里所描绘的一些示例中,相邻的可充气构件132可以在大腿部分124的右部或左部中的一者上彼此流体连通,使得被供应到可充气构件132的空气的重新分配可以通过对施加到可充气构件132的用户重量的调整或重新分配来被动地实现。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大腿部分124中的可充气构件132的外边缘348可以彼此联接,使得大腿部分124的右部或左部上的可充气构件132不是彼此分立和隔离的,而是可充气构件132能够响应于用户重量的重新定位而被动地重新分配所连接的可充气构件132内的空气或空气压力。在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图19)的各种示例中,可充气构件132可以类似地布置在右部和左部中。位于右部和左部中的可充气构件132可以通过搭叠方式布置,使得可充气构件132中的一个相邻的可充气构件(例如,底部可充气构件132)的上部352可以位于可充气构件132中的另一相邻的可充气构件(例如,中间可充气构件132)的下部356的下面。换句话说,比可充气构件132中的相邻其他充气构件低的可充气构件132可以位于紧邻的上部可充气构件132的下面,使得下部相邻的可充气构件132的上部352位于相邻的上部可充气构件132的下部356的下方或下面,由此提供可充气构件132的搭叠布置。
再次参考图18和图19,在各种示例中,在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的右部和左部上取向的对应的可充气构件132可以通过导管360流体地联接。导管360可以实现可充气构件132中的横向相邻的充气构件之间的空气分配,所述横向相邻的充气构件在小腿部分120的右部和左部上可以是彼此的镜像。类似于大腿部分124,导管360可以实现空气的被动重新分配。由于用户调整他们在小腿支撑件48上的重量分配,因此导管360可以实现右小腿部分和左小腿部分120之间的空气的被动重新分配。导管360还可以使得气源128能够直接流体地联接到小腿部分120的右部或左部,其中空气首先被供应到位于小腿支撑件48的直接联接到气源128的一侧上的可充气构件132,并且导管360将空气从首先被气源128充气的可充气构件132传递到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的另一侧。尽管气源128可以首先向小腿部分120的一侧供应空气,但是这并不意图被解释为小腿部分120的左部或右部在小腿部分120的右部或左部中的另一者的任何充气之前首先被充满气。而是,气源128可以如下方式流体地联接到气囊总成116的小腿部分120:空气首先流入小腿部分120的右部或左部中的一者,此时空气随后流入小腿部分120的右部或左部中的另一者。因此,可以通过基本上同时的方式对小腿部分120的右部和左部两者进行充气,所述基本上同时的方式在从可充气构件132被充气时小腿部分120中的差力压的角度来看可以最低限度地察觉到。
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及制造或使用本文公开的概念的人员将想到本公开的修改。因此,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和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根据专利法原理(包括等同原则)解释的以下权利要求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所描述的概念和其他部件的构造不限于任何具体材料。除非本文另有说明,否则本文公开的概念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由多种材料形成。
出于本公开的目的,术语“联接”(以其所有形式:联接、联接的、被联接的等)通常意指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彼此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固定的或者本质上是可移动的。这种连接可以利用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实现,并且任何额外的中间构件可以彼此或与两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永久性的,或者本质上可以是可移除的或可释放的。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如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元件的构造和布置仅是说明性的。虽然在本公开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创新的仅若干实施例,但是审查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所叙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的值、安装布置、使用材料、颜色、取向等的变化)。例如,示出为一体地形成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零件构成,或者示出为多个零件的元件可以一体地形成,接口的操作可以颠倒或以其他方式变化,结构和/或构件的长度或宽度或连接器或者系统的其他元件可以改变,并且可以改变元件之间提供的调整位置的性质或数量。应该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提供足够强度或耐用性的多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以各种颜色、纹理和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构成。因此,所有此类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创新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创新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期望的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工况和布置方面进行其他替换、修改、改变和省略。
应当理解,任何所描述的过程或所描述的过程内的步骤可以与其他公开的过程或步骤组合以形成本公开范围内的结构。本文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过程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性。
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结构和方法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此类概念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以其语言以其他方式明确说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总成,所述车辆座椅总成具有: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前端和后端;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小腿支撑件,所述小腿支撑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小腿支撑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所述小腿支撑件可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小腿支撑件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的区域中,并且其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座椅形成锐角;以及连杆总成,所述连杆总成联接到所述座椅的下侧和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所述连杆总成负责将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总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马达,所述马达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并且由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承载;导螺杆,所述导螺杆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并且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导螺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螺杆的所述第一端直接联接到所述马达使得所述马达将旋转运动施加到导螺杆;以及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所述导螺杆接合使得所述导螺杆的旋转实现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长度的移动,其中沿着所述导螺杆的所述长度调整所述驱动螺母调整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旋转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彼此平行。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同步支架,所述同步支架联接到所述驱动螺母使得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致动实现所述同步支架沿着所述导螺杆的对应致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总成还包括: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关联;以及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二端并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关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安装到所述座椅的所述下侧。
根据一个实施例,随着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承载支架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可从压缩位置延伸到延伸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偏置到所述延伸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其中所述马达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驱动螺母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螺母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朝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的致动将所述小腿支撑件从所述收起位置朝向所述展开位置转换。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气囊总成,所述气囊总成具有小腿部分和大腿部分,所述小腿部分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大腿部分靠近所述前端定位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小腿部分和所述大腿部分联接到公共气源。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总成,所述车辆座椅总成具有: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前端和后端;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小腿支撑件,所述小腿支撑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小腿支撑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所述小腿支撑件可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小腿支撑件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的区域中,并且其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座椅形成锐角;以及连杆总成,所述连杆总成联接到所述座椅的下侧和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所述连杆总成负责将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彼此平行,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马达,所述马达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并且由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承载;导螺杆,所述导螺杆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并且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导螺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螺杆的所述第一端直接联接到所述马达,使得所述马达将旋转运动施加到所述导螺杆;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所述导螺杆接合使得所述导螺杆的旋转实现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长度的移动,其中沿着所述导螺杆的所述长度调整所述驱动螺母调整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旋转位置;同步支架,所述同步支架联接到所述驱动螺母使得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致动实现所述同步支架沿着所述导螺杆的对应致动;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关联;以及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二端并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关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安装到所述座椅的所述下侧。
根据一个实施例,随着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承载支架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可从压缩位置延伸到延伸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偏置到所述延伸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其中所述马达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驱动螺母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螺母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朝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的致动将所述小腿支撑件从所述收起位置朝向所述展开位置转换。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气囊总成,所述气囊总成具有小腿部分和大腿部分,所述小腿部分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大腿部分靠近所述前端定位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小腿部分和所述大腿部分联接到公共气源。

Claims (13)

1.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其包括:
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前端和后端;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
小腿支撑件,所述小腿支撑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小腿支撑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所述小腿支撑件可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小腿支撑件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的区域中,并且其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座椅形成锐角;以及
连杆总成,所述连杆总成联接到所述座椅的下侧和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所述连杆总成负责将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连杆总成包括:
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
马达,所述马达直接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并且由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承载;
导螺杆,所述导螺杆联接到所述小腿支撑件并且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导螺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螺杆的所述第一端直接联接到所述马达使得所述马达将旋转运动施加到导螺杆;以及
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所述导螺杆接合使得所述导螺杆的旋转实现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长度的移动,其中沿着所述导螺杆的所述长度调整所述驱动螺母调整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旋转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着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内表面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彼此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还包括:
同步支架,所述同步支架联接到所述驱动螺母使得所述驱动螺母沿着所述导螺杆的致动实现所述同步支架沿着所述导螺杆的对应致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连杆总成还包括:
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关联;以及
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所述同步支架的第二端并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联接到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安装到所述座椅的所述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随着所述小腿支撑件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承载支架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可从压缩位置延伸到延伸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臂和所述第二连杆臂偏置到所述延伸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小腿支撑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座椅的所述前端,并且其中所述马达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收起位置将所述驱动螺母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所述驱动螺母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远端朝向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近端的致动将所述小腿支撑件从所述收起位置朝向所述展开位置转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还包括:
气囊总成,所述气囊总成具有小腿部分和大腿部分,所述小腿部分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大腿部分靠近所述前端定位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小腿部分和所述大腿部分联接到公共气源。
13.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
CN202011310590.XA 2019-11-25 2020-11-20 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Pending CN1128296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693,659 US11148571B2 (en) 2019-11-25 2019-11-25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having a lower leg support
US16/693,659 2019-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9654A true CN112829654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78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0590.XA Pending CN112829654A (zh) 2019-11-25 2020-11-20 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8571B2 (zh)
CN (1) CN112829654A (zh)
DE (1) DE102020130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05846A1 (en) * 2020-10-05 2022-04-07 Toyota Boshuku America, Inc. Seat cushion mounted lever for vehicle seat ottoman
US11584280B2 (en) * 2021-05-04 2023-02-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229A (en) * 1986-03-25 1987-07-07 Henry Dreyfuss Associates Reclining chair
DE3617709A1 (de) 1986-05-27 1987-12-03 Klaus Juergen Boetzel Beinstuetze zum einbau in fahrzeuge aller art
DE3729836A1 (de) 1987-09-05 1989-03-23 Happich Gmbh Gebr Fuss- und/oder wadenstuetze fuer den beifahrer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S5651587A (en) * 1995-06-09 1997-07-29 P.L. Porter Co. Vehicle seat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6237994B1 (en) * 1999-06-11 2001-05-29 Weber Aircraft, Inc. Multi-function seats
DE60117923T2 (de) * 2000-01-14 2006-09-14 BE Aerospace, Inc., Wellington Fahrgastsitz mit variabler Sitzfläche
US6926366B2 (en) * 2003-10-15 2005-08-09 Midmark Corporation Universal power table
WO2010114814A1 (en) 2009-03-30 2010-10-07 Weber Aircraft Llc Leg-rests for passenger seats
JP5447139B2 (ja) 2010-04-23 2014-03-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201895591U (zh) * 2010-10-18 2011-07-13 李宛豫 改进的座椅结构
CN202243079U (zh) * 2011-08-17 2012-05-30 李宛豫 翻转式脚托
CN202234113U (zh) * 2011-08-17 2012-05-30 李宛豫 翻转式脚托
CN103419691B (zh) * 2012-05-25 2015-10-14 李宛豫 翻转式脚托
CN104290664B (zh) * 2013-07-16 2016-10-05 李宛豫 翻转式脚托
JP2016215823A (ja) * 2015-05-20 2016-12-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調整装置
KR101738062B1 (ko) 2016-05-09 2017-05-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레그레스트의 구조
JP6728979B2 (ja) 2016-05-26 2020-07-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KR101924179B1 (ko) 2017-04-20 2019-02-22 대원산업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레그레스트
GB201721146D0 (en) 2017-10-09 2018-01-31 Jaguar Land Rover Ltd Control of a seating arrangement
US10843612B1 (en) * 2019-05-01 2020-11-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eg support system for seating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48571B2 (en) 2021-10-19
US20210155137A1 (en) 2021-05-27
DE102020130824A1 (de)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8919B2 (en) Vehicle seat
US7014263B2 (en) Vehicle seats
US7040684B2 (en) Easy entry seat with seat back mounted floor latch
EP2061674B1 (en) Fold flat seat assembly with drive link
US8313144B2 (en) Stand up and kneel seat
US7677656B2 (en) Modular seat/console for a vehicle
US7686389B2 (en)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7854462B2 (en) Folding head restraint
US8465096B2 (en) Stowable vehicle seat
WO2000041910A9 (en) Seat assembly
JP4990893B2 (ja) 車両座席
US8702172B2 (en) Vehicle seat for a motor vehicle
CA2786292C (en) Seat assembly with easy-entry mechanism and fold flat feature
CN112829654A (zh) 具有小腿支撑件的车辆座椅总成
CA2779920C (en) In-line recliner return mechanism
CN110936869B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和座椅设备
KR20040013848A (ko) 차량용 리어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3977030B2 (ja) 跳ね上げ式格納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ロック構造
JP7449756B2 (ja) 座席装置
WO2022270608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0405460B1 (ko) 자동차용 보조시트의 이동장치
KR20050034042A (ko) 자동차용 폴드 앤 다이브식 시트의 시트백 각도조절 구조
JP2005343246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