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700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700B
CN112797700B CN202010862291.0A CN202010862291A CN112797700B CN 112797700 B CN112797700 B CN 112797700B CN 202010862291 A CN202010862291 A CN 202010862291A CN 112797700 B CN112797700 B CN 112797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convex
locking
engag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2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7700A (zh
Inventor
岩元浩二
秋吉浩一
松永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97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7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4Doors; Covers with special compartments, e.g. butter conditio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冰箱,具有冰箱主体、门、第一壁体部、第二壁体部、凹凸卡合部、轨道部、以及门容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相互相面对。凹凸卡合部设置于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轨道部从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的侧面分别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门容器能够沿着轨道部而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门容器在两侧部分别具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能够与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下方向卡合、且能够解除卡合状态,当解除卡合状态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冰箱
本申请基于2019年11月1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205659号而主张享有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公知在冰箱中的贮藏室的门设置有能够装卸的箱门储物格(门容器)。关于箱门储物格,期望容易进行配置位置的变更。另一方面,有时优选在各配置位置抑制箱门储物格的晃动。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5511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第5656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门容器的配置变更、且能够抑制门容器的晃动的冰箱。
实施方式的冰箱具有冰箱主体、门、第一壁体部、第二壁体部、凹凸卡合部、轨道部、门容器。冰箱主体包含贮藏室。门将贮藏室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关闭。第一壁体部从门的内表面部向朝向贮藏室的第一方向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壁体部从内表面部向第一方向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壁体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上述第一壁体部相面对。凹凸卡合部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分别设置。轨道部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从相互相面对的侧面分别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门容器能够沿着轨道部而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门容器在两侧部分别具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能够与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下方向卡合,且能够解除卡合状态,当解除卡合状态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发明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冰箱,容易进行门容器的配置变更,且能够抑制门容器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冰箱的F2-F2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右冷藏室门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右冷藏室门的后表面部件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右冷藏室门的后表面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A中示出的冰箱的F5-F5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冰箱的F6部的放大图。
图7是沿着图4A中示出的冰箱的F7-F7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容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示出的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8中示出的门容器的F10-F10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锁止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锁止解除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装卸动作的剖视图。
图1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装卸动作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锁止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中的门容器的锁止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冰箱;5…冰箱主体;11Aa…左冷藏室门(门);11Ab、31、32…右冷藏室门(门);27…贮藏室;27A…冷藏室;52…前表面板;53…后表面部件;53a、53b…内表面部;53c、53g…台阶部;53d…第一止挡部;53e…第二止挡部;56…盒(门容器);56A、56Aa、56Ab、86A、96A…第一盒(门容器);56B、86B、96B…第二盒(门容器);56C、86C、96C…第三盒(门容器);56d…第一侧壁部;56e…第二侧壁部;57、57L、57R、57La、57Lb、57Lc、87、87L、87R…卡止突起;57a…上侧凸部;57b…下侧凸部;58、58L、58R、98、98L、98R…锁止部;60、60L、60R、80、80L、80R、90、90L、90R…夹持机构;61a…突条部;61A、61B、61C、66、66A…肋(第一壁体部、第二壁体部);61b…平面部(凸部);61c、67c…凹槽部(凹部);61e…下侧卡合部(第一水平面部);61g…上侧卡合部(第一倾斜面部);64、64A、64Ba、64Bc、64C、68、68A…轨道部;64h、64i…间隙;67、67A、E、Ea、Eb、Ec…凹凸卡合部;67b…突片部(凸部);70、99…罩;71、91…滑动部件(卡合部);71a、91a…凸状卡合部;71b…下侧卡合部(第二水平面部);71c…上侧卡合部(第二倾斜面部);71B、91B…操作杆;71e、91e…上侧卡止部(抵靠部);71f、91f…下侧卡止部(抵靠部);72…弹性部件(按压部件、弹簧);73…卡止保持件(按压部件);87a、87b…突条;S、Sm、Sp…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冰箱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有时对具有相互面对称的形状的部件彼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而,有时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并未特意说明,则以从站在冰箱的正面的用户观察冰箱的方向为基准来定义上下左右。并且,将从冰箱观察靠近站在冰箱的正面的用户的一侧定义为“前”,将远的一侧定义为“后”。在本说明书中,“横宽方向”意味着上述定义中的左右方向。在本说明书中,“进深方向”意味着上述定义中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意味着冰箱的高度方向。
图中用箭头线示出的+X方向为右方向、-X方向为左方向、+Y方向为后方向、-Y方向为前方向、+Z方向为上方向、-Z方向为下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进行说明。首先,对冰箱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冰箱1无需具有以下说明的所有结构,一些结构可以适当省略。
图1是示出冰箱1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冰箱1的F2-F2线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冰箱1例如具有外壳10、多个门11、多个搁板12、多个容器13、流路形成部件14、冷却单元15、以及控制基板1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门11以外的上述结构形成冰箱主体5。
如图2所示,外壳10例如包含内箱10a、外箱10b、发泡隔热材料10c。内箱10a是形成外壳10的内表面的部件,例如为合成树脂制。外箱10b是形成外壳10的外表面的部件,例如为金属制。外箱10b形成为比内箱10a大一圈,且配置在内箱10a的外侧。发泡隔热材料10c例如是发泡聚氨酯那样的发泡状的隔热材料,填充在内箱10a与外箱10b之间。由此,外壳10具有隔热性。
如图1所示,外壳10具有上壁21、下壁22、左右的侧壁23、24、以及后壁25。上壁21以及下壁22大致水平地扩展。左右的侧壁23、24从下壁22的左右的端部朝上方立起,且与上壁21的左右的端部相连。后壁25从下壁22的后端部朝上方立起,且与上壁21的后端部相连。
在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贮藏室27。多个贮藏室27例如包含冷藏室27A、蔬菜室27B、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上部配置有冷藏室27A、在冷藏室27A的下方配置有蔬菜室27B、在蔬菜室27B的下方配置有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在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的下方配置有主冷冻室27E。但是,贮藏室27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在冷藏室27A的下方配置有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在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的下方配置有主冷冻室27E、在主冷冻室27E的下方配置有蔬菜室27B。外壳10在各贮藏室27的前表面侧具有使得能够相对于各贮藏室27进行食材的取放的开口。
多个贮藏室27的开口由多个门11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关闭。多个门11例如包含将冷藏室27A的开口关闭的左冷藏室门11Aa以及右冷藏室门11Ab、将蔬菜室27B的开口关闭的蔬菜室门11B、将制冰室27C的开口关闭的制冰室门11C、将小冷冻室27D的开口关闭的小冷冻室门11D、以及将主冷冻室27E的开口关闭的主冷冻室门11E。
左右相邻地设置的左冷藏室门11Aa以及右冷藏室门11Ab例如是对开式的门。左冷藏室门11Aa以及右冷藏室门11Ab分别例如借助铰链30而由外壳10支承为能够转动。左冷藏室门11Aa以及右冷藏室门11Ab将贮藏室27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右冷藏室门11Ab的横宽方向的宽度比左冷藏室门11Aa的横宽方向的宽度大。
虽未特意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冷藏室门11Aa以及右冷藏室门11Ab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操作面板单元的操作/显示区域。
右冷藏室门11Ab的详细结构后述。
另一方面,蔬菜室门11B、制冰室门11C、小冷冻室门11D、以及主冷冻室门11E例如是抽拉式的门。蔬菜室门11B、制冰室门11C、小冷冻室门11D、以及主冷冻室门11E借助轨道35(在蔬菜室27B以及主冷冻室27E中仅示出左方的轨道35)而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0抽出。
如图2所示,外壳10具有第一分隔部28以及第二分隔部29。第一分隔部28以及第二分隔部29例如是分别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分隔壁。第一分隔部28位于冷藏室27A与蔬菜室27B之间,对冷藏室27A与蔬菜室27B之间进行分隔。另一方面,第二分隔部29位于蔬菜室27B与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之间,对蔬菜室27B与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之间进行分隔。另外,在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与主冷冻室27E之间并未设置分隔壁。
多个搁板12配置于冷藏室27A。
多个容器13包含:配置于冷藏室27A的冷藏室容器13A(例如急冷室容器)、配置于蔬菜室27B的第一以及第二蔬菜室容器13Ba、13Bb、配置于制冰室27C的制冰室容器(未图示)、配置于小冷冻室27D的小冷冻室容器13D、以及配置于主冷冻室27E的第一以及第二主冷冻室容器13Ea、13Eb。
流路形成部件14配置在外壳10内。流路形成部件14例如包含第一管道部件14A和第二管道部件14B。第一管道部件14A沿着外壳10的后壁25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第一管道部件14A与外壳10的后壁25之间形成有供冷气(空气)流动的通路即第一管道空间S1。第一管道部件14A具有在冷藏室27A开口的多个冷气吹出口h1和在蔬菜室27B开口的冷气返回口h2。第二管道部件14B沿着外壳10的后壁25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第二管道部件14B与外壳10的后壁25之间形成有供冷气(空气)流动的通路即第二管道空间S2。第二管道部件14B具有在制冰室27C以及小冷冻室27D等开口的多个冷气吹出口h3、和在主冷冻室27E开口的冷气返回口h4。
冷却单元15包含第一冷却单元15A、第二冷却单元15B、压缩机45。
第一冷却单元15A对通过冷气返回口h2而从蔬菜室27B返回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从多个冷气吹出口h1朝冷藏室27A吹出。由此,冷气在冷藏室27A以及蔬菜室27B循环,进行冷藏室27A以及蔬菜室27B的冷却。
第二冷却单元15B对通过冷气返回口h4而从主冷冻室27E返回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从冷气吹出口h3朝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吹出。由此,空气在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循环,进行制冰室27C、小冷冻室27D、以及主冷冻室27E的冷却。
压缩机45例如设置于冰箱1的底部的机械室。压缩机45对在贮藏室27的冷却中使用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由压缩机45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散热管等而被朝第一冷却单元15A以及第二冷却单元15B输送。
控制基板16对冰箱1的整体进行综合控制。例如,控制基板16基于设置于冷藏室27A以及主冷冻室27E等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对第一冷却单元15A、第二冷却单元15B、以及压缩机45的动作进行控制。
其次,对右冷藏室门11Ab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右冷藏室门11Ab的立体图。右冷藏室门11Ab例如具备外轮廓部件50和密封件55。外轮廓部件50形成为箱状。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箱状”也包含扁平的箱状。外轮廓部件50例如具有框体51、前表面板52(参照图1)、以及后表面部件53。
在右冷藏室门11Ab的内表面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设置成配置位置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多个盒56(门容器)、配置位置在上下方向被固定的盒59。
盒56的个数并无特殊限定。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盒56包含第一盒56A(门容器)、第二盒56B(门容器)、以及第三盒56C(门容器)。
盒59在后表面部件53的下端部与肋61G接近配置。
框体51形成为矩形的框状。框体51包含上边部件51a、下边部件51b、左边部件51c、以及右边部件51d。上边部件51a呈沿着横宽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板状,形成右冷藏室门11Ab的上表面。下边部件51b呈沿着横宽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板状,形成右冷藏室门11Ab的下表面。左边部件51c呈沿着上下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板状,形成右冷藏室门11Ab的左侧面。右边部件51d呈沿着上下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板状,形成右冷藏室门11Ab的右侧面。上述上边部件51a、下边部件51b、左边部件51c、以及右边部件51d相互组合,由此形成框体51。框体51例如为合成树脂制。
前表面板52(参照图1)安装于框体51,且位于右冷藏室门11Ab的前端部。前表面板52是沿着上下方向以及横宽方向的板部件,形成右冷藏室门11Ab的前表面。前表面板52例如是玻璃板。但是,前表面板52并不限定于玻璃板,也可以由合成树脂或其他的材料形成。
前表面板52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弯曲板。以下,以前表面板52为平板的例子进行说明。
后表面部件53从与前表面板52相反侧安装于框体51,且位于右冷藏室门11Ab的后端部。从-Y方向观察的后表面部件53的外形为沿着框体51的矩形状。后表面部件53形成右冷藏室门11Ab的后表面。后表面部件53例如为合成树脂制。
后表面部件53具有:沿着前表面板52的平面状的内表面部53a、53b;以及从内表面部53a、53b朝后方突出的肋61。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内表面部53a、53b与前表面板52平行。
肋61在右冷藏室门11Ab相对于外壳10被关闭的状态下,相比框体51以及内表面部53a、53b而向朝向冷藏室27A(贮藏室)的+Y方向(第一方向)突出。
另外,在本说明书,“肋”是为了说明的方便的名称,广泛意味着从后表面部件53朝后方突出的部分,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或作用的部分。
肋61例如包含比框体51的外形小一圈的环状的肋组。在本说明书,“环状”并不限定于整周完全连续的情况,也包含设置有缺口等而一部分中断的情况。
作为肋61中的环状的肋组,能够举出沿着上边部件51a而在横宽方向延伸的肋61F、沿着下边部件51b而在横宽方向延伸的肋61G、沿着左边部件51c而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61C、61E、以及沿着右边部件51d而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61A、61D。
肋61除了具有环状的肋组之外,还在横宽方向上的肋61A、61C之间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61B。
肋61以比较大的程度朝后方突出。例如,朝后方的肋61的突出量为除了肋61之外的外轮廓部件50的进深方向的厚度的一半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肋61的突出量比除了肋61之外的外轮廓部件50的进深方向的厚度大。
虽未特意图示,但在后表面部件53与前表面板52之间、肋61的凸形状的内侧,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作为配置在后表面部件53的背侧的发泡隔热材料,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发泡隔热材料10c同样的材料。
肋61中的上述的环状的肋组主要是为了抑制冷藏室27A(贮藏室)内的冷气从右冷藏室门11Ab与外壳10之间的间隙逃逸而设置的。
密封件55安装于后表面部件53。详细叙述,后表面部件53具有朝右冷藏室门11Ab的内部凹入的凹陷即狭槽63。例如,狭槽63形成为包围肋61的外周侧的环状。
密封件55具有密封件主体55a和密封件安装部55b。密封件主体55a形成为包围肋61的外周侧的环状。密封件主体55a在右冷藏室门11Ab相对于外壳10被关闭的情况下被夹在右冷藏室门11Ab与外壳10之间(或者右冷藏室门11Ab与未图示的旋转分隔板之间),堵塞右冷藏室门11Ab与外壳10之间(或者右冷藏室门11Ab与旋转分隔板之间)的间隙。密封件安装部55b插入至在右冷藏室门11Ab的后表面部件53设置的狭槽63的内部,由此被安装于狭槽63。由此,密封件55被固定于后表面部件53。
密封件55是为了进行密封以使得在右冷藏室门11Ab被关闭时冷藏室27A(贮藏室)内的冷气不会从右冷藏室门11Ab与外壳10之间朝外部泄漏而设置的。
此处,对后表面部件5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A、4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右冷藏室门的后表面部件的立体图。图4A、4B仅观察的方向不同。图5是沿着图4A中示出的冰箱的F5-F5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示出的冰箱的F6部的放大图。图7是沿着图4A中示出的冰箱的F7-F7线的剖视图。
如图4A、4B所示,内表面部53a形成在从后表面部件53的上端起的大约三分之二的程度的范围。内表面部53b位于相比内表面部53a稍靠+Y方向侧的位置。内表面部53b经由阶梯状部而连接在内表面部53a的下端。
如图4A所示,肋61A从内表面部53a的+X方向的端部朝+Y方向突出。肋61A在上下方向上从肋61F延伸至内表面部53a、53b的边界部的位置。
在肋61A的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部,朝+X方向侧形成有突条部61a。突条部61a与肋61A朝相同方向突出,且在上下方向遍及肋61A的全长地形成。突条部61a形成肋61A的突出方向的最前端。
与此相对,肋61F的突出方向的前端相比肋61A朝-Y方向缩回。因此,若从上方观察,则在肋61A与肋61B之间形成有朝+Y方向开口的U字状的开口部。肋61C与肋61B之间也同样。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从内表面部53a起的肋61F的突出量为从内表面部53a起的肋61A的突出量的大约一半。关于肋61F的突出量,只要不对后述的第一盒56A以及第二盒56B的装卸造成障碍,则也可以比上述突出量大。
在肋61A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在相比突条部61a靠-X方向侧,在比突条部61a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低的位置(-Y方向侧的位置)形成有平面部61b。平面部61b呈与内表面部53a平行的平面状。
平面部61b与突条部61a同样,在上下方向形成在遍及肋61A的全长的范围。
在平面部61b,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凹槽部61c(凹部)。因此,在肋61A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在相比突条部61a靠-X方向侧,在上下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平面部61b和凹槽部61c。平面部61b和凹槽部61c作为整体形成凹凸卡合部E。以下,在特意明示为肋61A的凹凸卡合部E的情况下,记为凹凸卡合部Ea。
凹槽部61c是凹凸卡合部E中的凹部。平面部61b是凹凸卡合部E中的相对的凸部。
关于凹槽部61c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与后述的夹持机构中的卡合部卡合的形状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凹槽部61c呈从横宽方向观察而在+Y方向开口的V字状。更详细地说,如图6所示,凹槽部61c具有下侧弯曲部61d、下侧卡合部61e(第一水平面部)、槽底部61f、上侧卡合部61g(第一倾斜面部)、以及上侧弯曲部61h。
下侧弯曲部61d从平面部61b的上端起随着趋向-Y方向而朝外侧弯曲成凸的圆弧状。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下侧弯曲部61d的曲率半径为R1。
下侧卡合部61e是从下侧弯曲部61d的-Y方向的端部朝-Y方向延伸的平面部。下侧卡合部61e的+Y方向的端部借助下侧弯曲部61d而与平面部61b平滑地连接。
槽底部61f是凹槽部61c的-Y方向的端面。槽底部61f例如可以是呈圆弧状地弯曲的弯曲面,也可以是以进深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从平面部61b至槽底部61f为止的距离为d1。
上侧卡合部61g是从槽底部61f的上端起随着趋向+Z方向而朝趋向+Y方向的斜上方向延伸的倾斜面。上侧卡合部61g相对于下侧卡合部61e的倾斜角为θ1。关于θ1的大小,只要为锐角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上侧弯曲部61h从上侧卡合部61g的上端起随着趋向上侧的平面部61b而朝外侧弯曲成凸的圆弧状。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上侧弯曲部61h的曲率半径为R2。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R2大于R1。
在本实施方式中,肋61A中的凹凸卡合部Ea用于卡合第一盒56A以及第三盒56C的+X方向的端部。
因此,凹凸卡合部Ea中的凹槽部61c的数量以及排列间隔根据第一盒56A以及第三盒56C所需要的配置位置适当设定。图5等所示的个数以及配置间隔是一例。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凹槽部61c的个数为11个。各凹槽部61c在上下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其中,上侧的5个设置成用于第一盒56A的配置。下侧的6个设置成用于第三盒56C的配置。
从平面部61b起的突条部61a的突出高度(从突条部61a的前端起的平面部61b的陷入量)并无特殊限定。例如,突条部61a的突出高度可以设定成使得凹凸卡合部Ea难以被看到的适当的高度。
若从-X方向观察肋61A,由于突条部61a覆盖平面部61b以及凹槽部61c,因此凹凸卡合部Ea被遮挡。由此,凹凸卡合部Ea难以被看到,因此右冷藏室门11Ab的美观性提高。
如图4A所示,在-X方向侧的肋61A的侧面S设置有轨道部64A和台阶部53c。
轨道部64A从侧面S朝-X方向突出,是在上下方向细长地呈线状地延伸的突起。
如图5所示,轨道部64A在进深方向上配置在相比凹凸卡合部Ea靠内表面部53a侧的位置。轨道部64A具有第一轨道部64a和第二轨道部64b。
第一轨道部64a的从+X方向观察的外形为在+Y方向侧具有后表面64c、在-Y方向侧具有前表面64d、在+Z方向侧具有上表面64e、以及在-Z方向侧具有下表面64f的矩形状。第一轨道部64a的内侧的结构并无特殊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轨道部64a是沿着上述的外形的筒状体。在第一轨道部64a的内部设置有将内壁彼此在进深方向连接的多个肋64g。
上表面64e位于相比后述的第一盒56A的最上侧的配置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相比凹凸卡合部Ea中的最上侧的凹槽部61c更靠上侧的位置。
此外,上表面64e相比肋61F的-Z方向的侧面朝下侧离开配置。在肋61F与上表面64e之间,在上下方向形成有间隙64h。关于间隙64h的大小,只要是进行后述的第一盒56A的装卸所需要的宽广度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下表面64f位于相比后述的第三盒56C的最下侧的可配置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相比凹凸卡合部Ea中的最下侧的凹槽部61c更靠下方的位置。
第二轨道部64b从第一轨道部64a的下表面64f朝-Z方向离开,且与第一轨道部64a串列配置。第二轨道部64b的从+X方向观察的外形为在+Y方向侧具有后表面64j、在-Y方向侧具有前表面64k、在+Z方向侧具有上表面64m、以及在-Z方向侧具有下表面64n的矩形状。
后表面64j的进深方向的位置与后表面64c相等,前表面64k的进深方向的位置与前表面64d相等。
下表面64n形成轨道部64A的最下表面。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上的下表面64n与平面部61b的下端的位置大致相同。
上表面64m在上下方向从下表面64f离开。在上表面64m与后表面64c之间形成有间隙64i。间隙64i的大小是能够供后述的夹持机构60的卡止突起57在进深方向通过的大小。
上下方向的间隙64i的位置根据装卸后述的第三盒56C的位置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三盒56C形成为能够在相比其配置位置靠下方的位置进行装卸,因此间隙64i位于轨道部64A的下端附近。因此,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一轨道部64a相比,第二轨道部64b格外短。例如,第二轨道部64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可以为后述的夹持机构60的卡止突起57的长度的一半左右。
如图4A所示,台阶部53c在轨道部64A与内表面部53a之间从轨道部64A的侧面S朝-X方向突出。台阶部53c的突出高度并无特殊限定,但优选不超过轨道部64A的突出高度。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台阶部53c突出至与轨道部64A相同的位置。
如图5所示,台阶部53c从前表面64d朝-Y方向离开,且与前表面64d平行地延伸。台阶部53c的下端延伸至与间隙64i在进深方向相面对的位置。台阶部53c的上端与肋61F的下表面连接。
在轨道部64A的前表面64d与台阶部53c之间,设置有横断轨道部64A的前表面64d与台阶部53c之间的间隙,并从肋61A的侧面S朝-X方向突出的第一止挡部53d。
第一止挡部53d是为了防止后述的第一盒56A的落下而设置的。上下方向的第一止挡部53d的位置规定第一盒56A的能够移动的最下位置。第一盒56A的最大程度下降位置能够根据需要适当设定。但是,第一止挡部53d还规定后述的第三盒56C的能够移动的最上位置。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止挡部53d设置在上下方向的前表面64d的大致中央部。因此,第一盒56A能够在第一轨道部64a的上半部的范围在上下方向移动,第三盒56C能够在第二轨道部64b的下半部的范围在上下方向移动。
在第二轨道部64b的前表面64k,设置有朝内表面部53a、53b的边界部延伸,且从肋61A的侧面S朝-X方向突出的第二止挡部53e。
第二止挡部53e是为了防止后述的第三盒56C的落下而设置的。关于第二止挡部53e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只要能够防止后述的第三盒56C的落下即可,并无特殊限定。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止挡部53e的进深方向的长度与轨道部64A的前表面64d和台阶部53c之间的间隙为相同程度。
上下方向的第二止挡部53e的位置规定第三盒56C的能够移动的最下位置。第三盒56C的最大程度下降位置能够根据需要适当设定。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止挡部53e从前表面64k与下表面64n的交叉部的位置朝-Y方向延伸。
如图4A所示,肋61D从肋61A的下端部延伸至肋61G的+X方向的端部。肋61D的内侧(-X方向侧)的侧面位于相比肋61A的内侧的侧面S靠+X方向的位置。因此,肋61D的厚度比肋61A的厚度薄。
在肋61D的内侧的侧面,卡止引导突起53f、卡止突起65分别朝-X方向突出。关于卡止引导突起53f以及卡止突起65的形状,只要能够将盒59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止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本实施方式的肋61G具有:从内表面部53b的下端朝+Y方向延伸的第一板状部61Ga;以及从第一板状部61Ga进一步朝+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二板状部61Gb。但是,第一板状部61Ga第二板状部61Gb具有随着沿+Y方向前进而朝向-Z方向倾斜的上表面。
卡止引导突起53f从第一板状部61Ga的+X方向的端缘的上表面遍及进深方向整体朝+Z方向延伸。
卡止突起65在第二板状部61Gb的上方从卡止引导突起53f的+Y方向的端部离开并与卡止引导突起53f平行地延伸。
肋61D、61G的突出方向的各前端面形成在与肋61A的突条部61a的前端同样的位置。
如图4B所示,在肋61A的+X方向的侧面,设置有当右冷藏室门11Ab打开的情况下对冷藏室27A内进行照明的照明部62。
例如,照明部62具有:设置在肋61A的+X方向的侧面的光扩散板;以及设置在肋61A的内部的光源。
如图4B、7所示,肋61C、61E、以及轨道部64C具有在肋61A、61C之间关于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分别与肋61A、61D、以及轨道部64A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但是,在肋61C并未设置照明部62。在与照明部62对应的部位的表面,肋61C的侧面连续,同样在内部填充有省略图示的发泡隔热材料。
因此,关于肋61C、61E、以及轨道部64C的结构,只要在上述的说明中使+X方向与-X方向相反而进行替换就能够容易地理解,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肋61C在突条部61a的+X方向侧具有与肋61A同样的凹凸卡合部E。以下,特别是在明示为肋61C的凹凸卡合部E的情况下,记为凹凸卡合部Ec。
关于肋61C的台阶部53c、第一止挡部53d、以及第二止挡部53e、肋61E的卡止突起65以及卡止引导突起53f也同样。
如图4A、4B所示,肋61B从肋61A、61C之间的内表面部53a朝+Y方向突出。肋61B在上下方向从肋61F延伸至内表面部53a的大致中央部。例如,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肋61B从-X方向观察延伸至肋61C的凹凸卡合部Ec的中央(从上侧起第6个凹槽部61c的位置)。
肋61B在-X方向侧具有侧面Sm(参照图4A)、在+X方向侧具有侧面Sp(参照图4B)。侧面Sm在横宽方向与肋61C的侧面S相面对。侧面Sp在横宽方向与肋61A的侧面S相面对。
在肋61B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在肋61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范围,形成有凹凸卡合部E。
肋61B的平面部61b形成肋61B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面。肋61B的凹槽部61c以与凹凸卡合部Ea的上半部的凹槽部61c同样的方式形成。例如,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肋61B的凹槽部61c与凹凸卡合部Ea的上侧的5个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配置。
这样,肋61B的凹凸卡合部E的凹槽部61c的数量比凹凸卡合部Ea的凹槽部61c的数量少。以下,特别是在明示为肋61B的凹凸卡合部E的情况下,记为凹凸卡合部Eb。
肋61B的横宽方向的厚度至少为凹凸卡合部Ea的宽度的2倍左右。凹凸卡合部Ec的凹槽部61c可以并不在肋61B的厚度方向(横宽方向)贯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
当不使凹槽部61c在肋61B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情况下,凹槽部61c分别从肋61B的侧面Sm、Sp朝肋61B的内侧形成。
如图4A所示,在侧面Sm设置有轨道部64Bc和台阶部53g。
轨道部64Bc除了设置于侧面Sm这点和上下方向的长度短这点之外,与肋61A的第一轨道部64a同样,是朝+X方向突出的突起。
即、轨道部64Bc具备与第一轨道部64a同样的上表面64e、和与第一轨道部64a相比而在上下方向短的后表面64c以及前表面64d,且代替下表面64f而具备下表面64p。
下表面64p从-Y方向观察形成在与第一止挡部53d的上端面同样的位置。
台阶部53g除了设置于侧面Sm这点和形成于肋61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范围这点以外,以与台阶部53c同样的方式形成。
如图4B、7所示,在侧面Sp设置有轨道部64Ba和台阶部53g。轨道部64Ba以及台阶部53g具有在侧面Sp、Sm之间关于以横宽方向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分别与侧面Sm的轨道部64Bc以及台阶部53g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因此,只要在上述的说明中使例如+X方向与-X方向相反而进行替换就能够容易地理解,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在后表面部件53中,肋61B形成为在与肋61A(第一壁体部)的突出方向(+Y方向、第一方向)交叉的横宽方向(第二方向)上与肋61A相面对的第二壁体部。在肋61A、61B的第一方向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凹凸卡合部E(凹凸卡合部Ea、Eb)。在肋61A、61B,设置有从相互相面对的侧面S、Sp突出,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部64(轨道部64A、64Ba)。
同样,肋61C、61B分别与第一壁体部、第二壁体部对应,在各自的第一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凹凸卡合部E(凹凸卡合部Ec、Eb)。此外,在肋61C、61B,设置有从相互相面对的侧面S、Sm突出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部64(轨道部64C、64Bc)。
同样,肋61A、61C分别与第一壁体部、第二壁体部对应,在各自的第一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凹凸卡合部E(凹凸卡合部Ea、Ec)。此外,在肋61A、61C,设置有从相互相面对的侧面S、S突出、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部64(轨道部64A、64C)。
另外,相互相面对的壁体部的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与上述对应关系相反。
其次,对多个盒5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各盒56均能够沿着轨道部而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之间在上下方向移动。各盒56分别具备具有进入所被配置的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之间的间隙的横宽方向的长度(宽度)的盒主体56a。
在对第一盒56A、第二盒56B、以及第三盒56C的各盒主体56a进行区分的情况下,有时分别记为盒主体56aA、56aB、56aC。
第一盒56A配置在肋61A、61B之间。第二盒56B配置在肋61C、61B之间。第三盒56C配置在肋61A、61B之间。
关于在各盒56中共通的结构,以第一盒56A的例子进行说明。
以下,只要并未特意说明,则关于各部的位置关系基于固定于上述的冰箱1的方向进行说明。但是,第一盒56A在打开右冷藏室门11Ab的状态下装卸。右冷藏室门11Ab的打开角在敞开限度内是任意的。
因此,当打开右冷藏室门11Ab而使用者正对右冷藏室门11Ab的内表面侧时(以下称为正对时)的、从使用者观察的左右以及前后,与在本说明书中定义的左右以及前后不同。以下,有时根据需要而对正对时的位置关系进行补充。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容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示出的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沿着图8中示出的门容器的F10-F10线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第一盒56A具有盒主体56aA和夹持机构60。
盒主体56aA形成为上方敞开的碗状。盒主体56aA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状。此处,关于大致长方体状,除了长方体的形状之外,还包含在长方体的角部、棱线、以及面部的任一个附加了圆角、弯曲、折曲、台阶、凹凸等各种形状而成的类似长方体的形状。盒主体56aA可以具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缺口等。但是,以下,以第一盒56A不具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缺口等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盒主体56aA具有底部56f、第一壁部56b、第二壁部56c、第一侧壁部56d、以及第二侧壁部56e。
底部56f的从平面观察(从-Z方向观察)形状为具有沿横宽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延伸的周缘的大致矩形状。
第一壁部56b从底部56f的+Y方向的周缘朝+Z方向延伸。
第二壁部56c从底部56f的-Y方向的周缘朝+Z方向延伸。第二壁部56c是当被配置在冰箱1的内部时与内表面部53a相面对的壁部。例如,第二壁部56c由与内表面部53a大致平行的平面构成。
第一侧壁部56d从底部56f的+X方向的周缘朝+Z方向延伸。第一侧壁部56d在正对时从使用者观察位于左手侧。
第二侧壁部56e从底部56f的-X方向的周缘朝+Z方向延伸。第二侧壁部56e在正对时从使用者观察位于右手侧。
夹持机构60由设置于第二侧壁部56e的夹持机构60R和设置于第一侧壁部56d的夹持机构60L构成。
夹持机构60R具有卡止突起57R和锁止部58R。夹持机构60L具有卡止突起57L和锁止部58L。
锁止部58R、58L分别在正对时从使用者观察位于右手侧、左手侧。
以下,关于后缀R、L,在不存在误解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有时适当省略。例如,存在在表示卡止突起57R、57L的任一方的情况下仅称为卡止突起57,或者将卡止突起57R、57L的双方一并称为各卡止突起57等的情况。
卡止突起57R在第二侧壁部56e的-Y方向的端部从第二侧壁部56e朝-X方向突出。从+X方向观察的卡止突起57R的形状作为整体而在上下方向上长。卡止突起57R的上端位于第二侧壁部56e的上端附近。卡止突起57R的下端位于第二侧壁部56e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卡止突起57R的-Y方向的外表面用由面向-Y方向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构成的平面部57d形成。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平面部57d与第二壁部56c平行。从平面部57d至第二壁部56c的外表面为止的进深方向的距离比从内表面部53a至台阶部53c、53g为止的进深方向的距离短。
在卡止突起57R的+Y方向的外表面,包含从上下方向的两端部朝-Y方向突出的上侧凸部57a(第一突起部)和下侧凸部57b(第二突起部)。在上侧凸部57a与下侧凸部57b之间形成有朝-Y方向凹陷的凹部57c。
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的-Y方向的前端位于与平面部57d平行的同一平面上。
卡止突起57R的进深方向的宽度比轨道部64Ba与台阶部53g之间的间隙窄。
卡止突起57L具有关于在第二侧壁部56e以及第一侧壁部56d之间以横宽方向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与卡止突起57R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因此,卡止突起57L除了从第一侧壁部56d朝-X方向突出以外,具有与卡止突起57R同样的平面部57d、上侧凸部57a、下侧凸部57b、以及凹部57c。
卡止突起57L的进深方向的宽度比轨道部64A与台阶部53c之间的间隙窄。
关于第一盒56A的横宽方向的尺寸,从第一侧壁部56d的外表面至第二侧壁部56e的外表面为止的距离比轨道部64A、64Ba的各突出方向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短。此外,卡止突起57L、57R的突出方向的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比肋61A的侧面S与肋61B的侧面Sp之间的间隙短。
因此,第一盒56A能够在肋61A的侧面S与肋61B的侧面Sp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此时,卡止突起57L能够通过轨道部64A与台阶部53g之间的间隙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卡止突起57R能够通过轨道部64Ba与台阶部53g之间的间隙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锁止部58R设置在第二侧壁部56e的+Y方向的端部。
如图9所示,锁止部58R具有保持部58a、滑动部件71(卡合部)、弹性部件72(按压部件、弹簧)、卡止保持件73(按压部件)、以及罩70。
锁止部58L具有关于在第二侧壁部56e与第一侧壁部56d之间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与锁止部58R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因此,关于锁止部58L的保持部58a、滑动部件71、弹性部件72、卡止保持件73、以及罩70的形状以及配置,只要在锁止部58R的结构的说明中使+X方向与-X方向相反而进行替换就能够容易地理解。特别是在锁止部58R、58L中,基于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的截面形状相互是共通的。
以下,只要并未特意说明,则针对锁止部58R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关于在图中无法看到的部分,有时参照锁止部58L的对应部分的图示。
保持部58a具有第一引导板58b、第二引导板58c、以及卡止板58d。
第一引导板58b是从第二侧壁部56e的上端的附近朝-X方向突出且在进深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平板。关于第一引导板58b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在进深方向上的从中间部至-Y方向侧横宽方向的宽度恒定,从中间部至+Y方向侧的宽度随着趋向+Y方向而逐渐缩窄。关于第一引导板58b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只要从卡止突起57R离开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但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为第二侧壁部56e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左右。
第二引导板58c是在第一引导板58b的下方的从第一引导板58b离开的位置朝-X方向突出的平板。第二引导板58c的俯视观察时的外形与第一引导板58b同样。第二引导板58c从-Z方向观察配置在与第一引导板58b相互重叠的位置。
第二引导板58c与第一引导板58b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为将后述的滑动部件71可保持为能够在进深方向滑动的大小。
在第二引导板58c的靠-Y方向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滑动部件71的操作杆71B在横宽方向以及进深方向插通的俯视观察时呈C字状的缺口部58f。
在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突出方向(-X方向)的基端部,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卡止孔58e分别形成有1个以上。多个卡止孔58e用于卡止后述的罩70。
例如,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引导板58b中2个卡止孔58e在进深方向离开地形成。虽然在图9中并未图示,但在第二引导板58c中,在与第一引导板58b的+Y方向侧的卡止孔58e相面对的位置形成有卡止孔58e。
卡止板58d是以进深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板。卡止板58d在第一引导板58b与第二引导板58c之间从相比缺口部58f靠+Y方向的位置朝-X方向突出。卡止板58d将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在上下方向相互连接。
在卡止板58d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将后述的卡止保持件73在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卡止的卡止槽58g。
滑动部件71具有滑动件71A和操作杆71B。
滑动件71A被收容在第一引导板58b与第二引导板58c之间的间隙,且能够沿进深方向滑动。在滑动件71A的-Y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与凹槽部61c在上下方向卡合的凸状卡合部71a。
操作杆71B是从滑动件71A的下表面的进深方向的中间部朝-Z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操作杆71B插通于缺口部58f,且朝第二引导板58c的下方突出。
滑动部件71的详细结构后述。
弹性部件72是对滑动件71A朝-Y方向施力的部件。关于弹性部件72的结构,只要能够对滑动件71A朝-Y方向施力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例如,作为弹性部件72,能够使用能够朝-Y方向施力的适当的弹性部件、弹簧等。例如,作为弹性部件72的结构,可以是当被朝+Y方向压缩时朝-Y方向产生弹性恢复力的结构。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弹性部件72,能够使用弹簧的一种即压缩盘簧。
卡止保持件73保持弹性部件72的+Y方向的端部即基端部72b。
关于卡止保持件73的截面结构,基于图10所示的锁止部58L的剖视图进行说明。
卡止保持件73具有第一卡止板73b、第二卡止板73c、卡止轴73d、以及筒部73a。
第一卡止板73b以及第二卡止板73c是隔开能够将卡止板58d插入的间隙而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平板。第一卡止板73b以及第二卡止板73c借助设置于各自的中心部的卡止轴73d而相互连结。
卡止轴73d具有比卡止槽58g的槽宽稍小的外径。
由此,卡止保持件73在卡止轴73d插入于卡止槽58g、将卡止板58d夹在第一卡止板73b以及第二卡止板73c之间的状态下,卡止于卡止板58d。
筒部73a将弹性部件72的基端部72b收容在内部。关于筒部73a的形状,能够使用与所收容的弹性部件72的形状相应的适当的形状。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弹性部件72由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压缩盘簧构成,与此对应,筒部73a是具有沿着弹性部件72的外形的圆孔部的圆筒状。
弹性部件72的基端部72b被固定在筒部73a内部的预定位置。
如图9中的锁止部58L的立体图以及锁止部58R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罩70从外侧覆盖滑动件71A、弹性部件72、卡止保持件73、以及保持部58a。
罩70具有:从上侧覆盖第一引导板58b的上板部70a、从下侧覆盖第二引导板58c的下板部70b、以及将上板部70a以及下板部70b在上下方向连接的侧板部70c。
侧板部70c形成为从外侧覆盖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突出方向的各前端和+Y方向的端部的弯曲板状。具体地说,侧板部70c具有:覆盖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Y方向侧的平板部70d、和同样覆盖+Y方向侧的凸弯曲部70e。
因此,虽然各锁止部58从第一盒56A的横宽方向的两侧面朝横宽方向的外侧突出,但各突出量随着趋向+Y方向的端部而逐渐减少。
凸弯曲部70e的形状形成为使得第二盒56B、第三盒56C的锁止部58R在右冷藏室门11Ab的开闭时不与左冷藏室门11Aa干涉的形状。例如,凸弯曲部70e形成为被收敛在以铰链30为中心而左边部件51c描绘的旋转轨迹的内侧(铰链30侧)的弯曲形状。
如在图9中在锁止部58L的罩70中所示,在下板部70b,在从下方与缺口部58f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缺口部70f。
缺口部70f形成为能够供操作杆71B在横宽方向以及进深方向插通的形状。
在罩70中,在-Y方向的端部,形成有由上板部70a、侧板部70c、以及下板部70b包围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滑动件71A能够在进深方向进退的大小。
在下板部70b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引导板58c的安装部58e卡合的卡合突起70g。虽然在图9中并未图示,但在上板部70a的下表面,在与第一引导板58b的各卡止孔58e分别卡合的部位,设置有卡合突起70g。
关于罩70,通过各卡合突起70g与各卡止孔58e卡合,而以从上下方向的外侧以及横宽方向的外侧覆盖保持部58a的状态,被固定于保持部58a。
如图8所示,罩70的装配时的、锁止部58L从第一侧壁部56d朝+X方向的突出量和锁止部58R从第二侧壁部56e朝-X方向的突出量均为W。关于W的大小,比肋61A的平面部61b的宽度和肋61B的平面部61b的宽度一半均大。此外,各侧板部70c的外表面间的距离比从突条部61a的内表面至肋61B的平面部61b的中央部为止的距离短。
因此,第一盒56A能够在横宽方向收容于从突条部61a的内表面至肋61B的平面部61b的中央部为止的范围。
其次,基于图10所示的锁止部58L的剖视图对滑动部件71的详细结构和锁止部58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10示出凸状卡合部71a与凹槽部61c卡合的锁止状态下的滑动部件71的位置。
在滑动件71A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具有与第一引导板58b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上表面平行地延伸的上侧滑动部71g以及下侧滑动部71h。上侧滑动部71g与下侧滑动部71h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比第一引导板58b与第二引导板58c之间的距离稍小。因此,滑动件71A能够沿着第一引导板58b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上表面的至少一方在进深方向滑动。
上侧滑动部71g以及下侧滑动部71h的进深方向的长度与从卡止板58d至-Y方向的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各端部为止的长度大致相等。
上侧滑动部71g以及下侧滑动部71h的-Y方向的前端面位于以进深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上侧滑动部71g的前端面构成在锁止状态下从-Y方向与平面部61b卡止的上侧卡止部71e(抵靠部)。
下侧滑动部71h的前端面构成在锁止状态下从-Y方向与平面部61b卡止的下侧卡止部71f(抵靠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状卡合部71a是与凹凸卡合部E在上下方向卡合的卡合部,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是与凹凸卡合部E在-Y方向卡合的卡合部。
凸状卡合部71a相比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而朝-Y方向突出。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凸状卡合部71a从滑动件71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部突出。
关于凸状卡合部71a的形状,只要能够在上下方向与凹槽部61c的下侧卡合部61e以及上侧滑动部71g的至少一方卡合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部61c呈从横宽方向观察而朝+Y方向开口的V字状,与此对应,凸状卡合部71a呈从横宽方向观察而朝-Y方向缩窄的V字状。
例如,凸状卡合部71a具有下侧卡合部71b(第二水平面部)、前端面71d、以及上侧卡合部71c(第二倾斜面部)。
下侧卡合部71b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部。
前端面71d从下侧卡合部71b的-Y方向的端部朝+Z方向折曲。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与前端面71d的距离(凸状卡合部71a的突出量)为d2。在本实施方式中,d2的大小比凹槽部61c的深度d1小。
上侧卡合部71c是随着从前端面71d的上端部朝+Z方向前进而向朝向+Y方向的斜上方向延伸的倾斜面。上侧卡合部71c相对于下侧卡合部71b的倾斜角为θ2。关于θ2的大小,只要为锐角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θ2优选与θ1为相同程度。
在滑动件71A的中心部,在与凸状卡合部71a相反侧(凸状卡合部71a的背侧),形成有朝+Y方向开口的孔部71i。
在滑动件71A的内部,相比孔部71i的开口部靠+Y方向侧的位置是由上侧滑动部71g以及下侧滑动部71h夹持的空间71q。该空间具有使得卡止保持件73的筒部73a能够在进深方向相对进退的广度。
孔部71i具有能够将弹性部件72收容在内部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比弹性部件72的外径稍大的内径的圆孔。孔部71i从凸状卡合部71a的背侧延伸至进深方向的滑动件71A的中央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73a的外径比孔部71i的内径大,因此筒部73a无法插入至孔部71i的内部。因此,孔部71i的深度与筒部73a的深度之和规定能够对弹性部件72进行压缩的最小长度。因此,在需要将弹性部件72的长度压缩至L0的情况下,孔部71i的深度与筒部73a的深度之和需要为比L0小的L1。孔部71i的深度与筒部73a的深度优选分别为L1的一半左右。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孔部71i的深度和筒部73a的深度分别形成为锁止状态的弹性部件72的长度的大约三分之一至大约五分之二左右。由此,当将操作杆71B朝+Y方向拉拽而弹性部件72最大程度地被压缩时,弹性部件72由孔部71i以及筒部73a大致覆盖。
操作杆71B具有连结轴71k和杆主体71j。
连结轴71k从下侧滑动部71h的进深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Z方向延伸。连结轴71k的下端朝下板部70b的下方突出。
杆主体71j形成为从连结轴71k的下端朝下方延伸的棒状。
杆主体71j的-Y方向的表面即前表面部71m在朝下侧呈直线状地延伸后,在下端部逐渐朝-Y方向弯曲。因此,前表面部71m从-X方向观察呈J字状。
与此相对,杆主体71j的+Y方向的表面即后表面部71n是朝下侧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平面。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滑动部件71从―X方向观察呈T字状。
关于操作杆71B的杆主体71j的长度,只要为能够搭挂手指F的程度的长度即可。
滑动件71A的长度长的话,滑动件71A的进退移动变得稳定,因此更加优选。
如图3所示,第二盒56B除了代替盒主体56aA而具备盒主体56aB之外,具有与第一盒56A同样的结构。盒主体56aB可以是与盒主体56aA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与盒主体56aA尺寸、形状等不同的部件。
第二盒56B能够在横宽方向被收容在从肋61C的突条部61a的内表面至肋61B的平面部61b的中央部为止的范围。
第三盒56C除了代替盒主体56aA而具备盒主体56aC以外,具有与第一盒56A同样的结构。盒主体56aC的至少+Y方向的端部的横宽方向的宽度比轨道部64A、64C之间的横宽方向的距离窄。第三盒56C代替第一盒56A的第一壁部56b、第二壁部56c而具备比它们的横宽方向的长度短的第一壁部56bC、第二壁部56cC。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三盒56C的内部配置有蛋托56h。
其次,对第一盒56A与后表面部件53之间的卡合构造进行说明。但是,肋61A以及轨道部64A的卡合构造与肋61B以及轨道部64Ba的卡合构造相同,因此以肋61A以及轨道部64A的卡合构造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锁止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锁止解除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1所示,在锁止状态的第一盒56A中,卡止突起57L插入台阶部53c与轨道部64的前表面64d之间的空间。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分别与前表面64d抵接。在平面部57d与台阶部53c之间形成有间隙。
滑动件71A由弹性部件72朝-Y方向施力。结果,滑动件71A由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引导而朝-Y方向进入。滑动件71A相比罩70的-Y方向的开口部而朝-Y方向突出。
凸状卡合部71a插入凹凸卡合部Ea的任一个凹槽部61c。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在由弹性部件72施力的状态下,分别按压与凹槽部61c邻接的平面部61b。由此,滑动件71A的长边方向与平面部61b垂直。
凸状卡合部71a仅为从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突出的突出部分插入至凹槽部61c,因此在前端面71d与槽底部61f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于在第一盒56A朝下方作用有重力,因此下侧卡合部71b与平面部61b卡合。此时,在上侧卡合部71c与上侧卡合部61g之间形成有间隙。即、凸状卡合部71a从-Z方向与凹凸卡合部Ea卡合。
但是,若作用有将第一盒56A克服其自重而朝上方推起的外力,则根据外力的大小,滑动件71A沿着平面部61b朝上方移动,上侧卡合部71c与上侧滑动部71g卡合。
这样,弹性部件72设置成能够将轨道部64A与凹凸卡合部Ea夹在凸状卡合部71a与卡止突起57L之间而按压凹凸卡合部Ea。
弹性部件72的按压力f借助在上下方向离开的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而传递至平面部61b。
借助该按压力的反力,第一盒56A被朝+Y方向牵拉,因此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以与按压力相同大小的力f分别将前表面64d朝+Y方向按压。
另外,俯视观察时的各自的按压位置并非处于严格的同一直线上,但位于肋61A的侧面S的附近,处于在沿着侧面S的进深方向实质上相互对置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忽略因横宽方向的按压位置的偏移而产生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力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处于在上下方向的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之间在进深方向对置的位置关系。因此,不会产生因各按压力的作用点的偏移而导致的铅垂面内的旋转力矩,因此进深方向的夹持状态稳定。
关于上下方向的从上侧卡止部71e的按压位置至下侧卡止部71f的按压位置为止的之间的后侧按压区域P1,只要是与上下方向的从上侧凸部57a的按压位置至下侧凸部57b的按压位置为止的之间的前侧按压区域P2在进深方向观察重叠的范围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但是,后侧按压区域P1如图11所示的例子那样更加优选为处于前侧按压区域P2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部件72的朝-Y方向的按压力f借助以比凸状卡合部71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还宽的距离离开的上侧卡止部71e以及下侧卡止部71f而传递至肋61A。因此,若从-X方向观察,则轨道部64和凹凸卡合部E由上侧凸部57a和下侧凸部57b这2个点、以及上侧卡止部71e和下侧卡止部71f这2个点、总计4个点夹持。
因此,与朝轨道部64和凹凸卡合部E的按压力在分别各为1个点的总计2个点、或者分别为1个点和2点而总计3个点进行作用的情况相比,第一盒56A难以在与横宽方向交叉的铅垂面内旋转。结果,第一盒56A难以晃动。
在这样的锁止状态下,第一盒56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根据凹槽部61c的位置而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解除锁止状态,能够变更第一盒56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但是,由于该动作在打开右冷藏室门11Ab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在图12中,将朝向正对时的后方向(从右冷藏室门11Ab的内侧朝向前表面板52的方向)的箭头线记为-η方向、将与之相反的朝向正对时的前方向的箭头线记为+η方向。
为了解除锁止状态,如图12所示,例如使用者将手指F等搭挂于操作杆71B,使滑动部件71朝卡止保持件73侧(+η方向)后退。
若将操作杆71B朝+η方向拉拽,则滑动件71A朝+η方向移动。此时,弹性部件72被压缩。设置于滑动件71A的凸状卡合部71a从凹槽部61c后退。由此,滑动件71A与凹凸卡合部Ea的卡合被解除。
若滑动件71A的移动量比凸状卡合部71a的突出量d2大,则卡止突起57L与凸状卡合部71a之间的间隔变得比前表面64d与平面部61b之间的距离大,因此卡止突起57L能够从前表面64d离开、凸状卡合部71a能够从平面部61b离开。
由此,+X方向侧的第一盒56A的锁止状态被解除(锁止解除状态)。
同样,在第一盒56A中,-X方向的侧面的卡止突起57R与锁止部58R能够夹着轨道部64Ba与凹凸卡合部Eb而切换锁止状态以及锁止解除状态。但是,在肋61B以及轨道部64Ba的卡合构造中,仅在凹凸卡合部Eb的横宽方向的+X方向侧使用。
在第一盒56A中,当横宽方向的各锁止部58所导致的锁止状态在两方均被解除时,变得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在贮藏物朝冷藏室27A的取放时,不会仅因锁止部58的一方的操作杆移动而导致第一盒56A落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部64A、64Ba的各前表面64d以及台阶部53c、53g均为沿着上下方向的平面。由此,在锁止解除状态下,卡止突起57L、57R能够分别沿着各前表面64d与台阶部53c、53g之间的各间隙顺畅地在上下方向移动。
同样,在第二盒56B中,+X方向的侧面的卡止突起57L与锁止部58L设置成能够夹着轨道部64Bc与凹凸卡合部Eb而切换锁止状态以及锁止解除状态。但是,在肋61B以及轨道部64Ba的卡合构造中,仅在凹凸卡合部Eb的横宽方向的-X方向侧使用。
此外,在第二盒56B中,-X方向的侧面的卡止突起57R与锁止部58R设置成能够夹着轨道部64C与凹凸卡合部Ec而切换锁止状态以及锁止解除状态。
同样,在第三盒56C中,+X方向的侧面的卡止突起57L与锁止部58L设置成能够夹着轨道部64A与凹凸卡合部Ea而切换锁止状态以及锁止解除状态。
此外,在第三盒56C中,-X方向的侧面的卡止突起57R与锁止部58R设置成能够夹着轨道部64C与凹凸卡合部Ec而切换锁止状态以及锁止解除状态。
以上对右冷藏室门11Ab进行了说明,但关于左冷藏室门11Aa,除了开闭方向和横宽方向的宽度不同以外,具有同样的结构。
关于左冷藏室门11Aa的内部结构虽未特意图示,但可以使用与右冷藏室门11Ab同样的内部结构。
但是,根据左冷藏室门11Aa的横宽方向的宽度,例如可以省略肋61B。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左冷藏室门11Aa的内部在上下分别配置与第三盒56C同样的盒。
其次,关于冰箱1的动作,以盒56的装卸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1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装卸动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各盒56在右冷藏室门11Ab打开的状态下,在上述的锁止解除状态下从后表面部件53装卸。
例如,在将第一盒56A装配于后表面部件53的情况下,如图13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第一盒56Aa那样,操作者利用手指F将锁止部58La形成为锁止解除状态,并朝上表面64e与肋61F之间的间隙64h而沿-η方向插入。
虽未特意图示,但与此同样,锁止部58R也形成为锁止解除状态,朝轨道部64Ba的上表面64e与肋61F之间的间隙而沿-η方向插入。
在插入至卡止突起57L与台阶部53c抵接、卡止突起57R(省略图示)与台阶部53g(省略图示)抵接的程度后,使第一盒56A下降(朝-Z方向移动)。
以下,以图13所示的第一盒56A的+X方向的侧面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若使第一盒56A进一步下降,则卡止突起57L插入台阶部53c与轨道部64A的前表面64d之间。
由此,如图12所示,第一盒56A能够沿着前表面64d与台阶部53c之间的间隙而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71B从滑动件71A的大致中央部朝下方延伸,因此,手指F被配置在滑动件71A的-η方向的前端部与操作杆71B的前表面部71m之间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操作杆71B的可动范围中移动至最靠-η方向侧的位置,在平面部61b与前表面部71m之间也形成有手指F能够插入的间隙。因此,手指F不会被肋61A与操作杆71B夹住。
此外,各操作杆71B位于相比肋61A、61B、61C靠+η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从操作者容易地目视确认。例如,操作者容易在使手指F离开后再次将手指F搭挂于操作杆71B。
操作者在上下方向使第一盒56A移动至欲将第一盒56A固定的适当的位置。此时,由于能够从操作者看到凹凸卡合部Ea、Eb,因此能够预先确认使凸状卡合部71a卡合的凹槽部61c的位置。
操作者在使第一盒56A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后,放松手指F的力。滑动部件71借助来自弹性部件72的作用力而朝-η方向移动。
此时,在-η方向存在凹槽部61c,若凸状卡合部71a的一部分进入凹槽部61c内,则形成为图13中用实线示出的锁止状态。
即、如图6所示,在凹槽部61c附近,形成有从平面部61b朝向凹槽部61c的上侧弯曲部61h以及下侧弯曲部61d,因此,即便凸状卡合部71a从凹槽部61c的位置在上下方向稍稍偏移,也沿着上侧弯曲部61h被引导至上侧卡合部61g、或者沿着下侧弯曲部61d被引导至下侧卡合部61e。
特别是若凸状卡合部71a与上侧弯曲部61h或者上侧卡合部61g抵接,则来自它们的反力成分与第一盒56A的自重成分的方向一致,因此第一盒56A更顺畅地下降。这样,下侧卡合部71b与平面部61b抵接。
另一方面,当凸状卡合部71a与凹槽部61c之间的偏移大的情况下,凸状卡合部71a的前端与平面部61b抵接。在该情况下,操作者通过使第一盒56A在上下方向偏移,凸状卡合部71a进入附近的凹槽部61c,如上所述形成为锁止状态。
当锁止状态的第一盒56A的位置与期望不同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在将操作杆71B朝+η方向拉拽而形成为锁止解除状态后,与上述方式同样使凸状卡合部71a与其他的凹槽部61c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部61c的上侧由随着趋向+Y(+η)方向而朝+Z方向倾斜的上侧卡合部61g构成,下侧由水平延伸的平面部61b构成。因此,若凸状卡合部71a朝+η方向移动一定程度,则能够容易地沿着上侧卡合部61g朝上方移动一定程度。但是,在与平面部61b重叠的范围,难以使第一盒56A下降。因此,在锁止状态的解除中途第一盒56A难以落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槽部61c的开口部的下侧形成有下侧弯曲部61d,因此,即便凸状卡合部71a相比平面部61b朝+η方向移动,在下侧弯曲部61d的范围也能够抑制急剧的落下。
同样,在凹槽部61c的开口部的上侧形成有上侧弯曲部61h,因此,即便凸状卡合部71a相比上侧卡合部61g朝+η方向移动,在上侧弯曲部61h的范围也能够抑制急剧的上升。
由此,能够抑制锁止状态的解除过程中的第一盒56A的急剧的上下移动。
特别是若R2比R1大,则与下侧弯曲部61d的弯曲相比而上侧弯曲部61h的弯曲大,因此需要将第一盒56A抬起的力的、朝上方的移动中的阻力降低。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第一盒56A的朝上方的移动。
在图13中用实线示出的第一盒56A与凹凸卡合部Ea的最上侧的凹槽部61c卡合。
第一盒56A也能够与凹凸卡合部Ea的从上方起的第1个至第5个的任一个凹槽部61c卡合。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第一止挡部53d,因此,如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卡止突起57Lb那样,卡止突起57L无法移动至相比第一止挡部53d靠下方的位置。结果,即便第一盒56A的各锁止部58有意地被解除锁止、或者万一因故障而解除锁止,第一盒56A也不会落下至相比与从上方起第5个凹槽部61c的卡合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其次,对将第三盒56C装配于后表面部件53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与第一盒56A的情况同样,以第三盒56C的+X方向的端部为中心进行说明。
为了将第三盒56C装配于后表面部件53,如图1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第三盒56Ca那样,操作者利用手指F将锁止部58La形成为锁止解除状态,朝向间隙64而沿-η方向插入。
当插入至卡止突起57La如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卡止突起57Lb那样与台阶部53c抵接的程度后,操作者使第三盒56C沿上下方向移动。
例如,操作者可以如用实线示出的第三盒56C那样使第三盒56C上升。
例如,操作者可以使第三盒56C暂时下降至如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卡止突起57Lc那样、卡止突起57Lc从上方与第二止挡部53e卡止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卡止突起57Lc与第二止挡部53e卡止,第三盒56C的下降停止,因此操作者可以将手从第三盒56C离开。
操作者能够使第三盒56C朝上方向移动并与上述的第一盒56A同样形成为锁止状态。在第三盒56C的情况下,能够在凹凸卡合部Ea的下侧的6个凹槽部61c中的任一个凹槽部61c形成锁止状态。
例如,在图14中用实线示出的第三盒56C与凹凸卡合部Ea的从下方起第二个凹槽部61c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肋61A、61C设置有第二止挡部53e,因此,各卡止突起57无法移动至相比第二止挡部53e靠下方的位置。结果,即便第三盒56C的各锁止部58有意地被解除锁止、或者万一因故障而被解除锁止,第三盒56C的落下位置也被第二止挡部53e限制。
此外,在卡止突起57L与第二止挡部53e卡止的状态下,如用卡止突起57Lc示出的那样,在+η方向配置有相比间隙64i靠下方的轨道部64A的一部分即第二轨道部64b。因此,只要操作者不将第三盒56C抬起,第三盒56C就不会通过间隙64i而朝+η方向脱出。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盒56在横宽方向的两侧部分别具有夹持机构60,右冷藏室门11Ab、左冷藏室门11Aa分别具有肋61和轨道部64。夹持机构60具有能够与肋61的凹凸卡合部E卡合的滑动件71A,能够在进深方向夹持轨道部64和凹凸卡合部E。
由此,在冰箱1中,容易进行盒56的上下方向的配置变更。此外,能够抑制盒56的晃动。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A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A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右冷藏室门11Ab而具备右冷藏室门31(门)。右冷藏室门31内部所包含的门容器与右冷藏室门11Ab不同。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锁止状态的剖视图。
右冷藏室门31代替冰箱1的第一盒56A、第二盒56B、以及第三盒56C而具备图15所示的第一盒86A、第二盒86B、以及第三盒86C(门容器)。第一盒86A、第二盒86B、以及第三盒86C分别代替夹持机构60(60R、60L)而具备夹持机构80(80R、80L)。
各夹持机构80代替各夹持机构60的各卡止突起57(57R、57L)而具备各卡止突起87(87R、87L)。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卡止突起87R在第二侧壁部56e的-Y方向的端部从第二侧壁部56e朝-X方向突出。从+X方向观察到的卡止突起57R的形状整体呈在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止突起87R的+Y方向的端面,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3个以上突条87a。在图15、16所示的例子中,突条87a的个数为3个。
各突条87a从第二侧壁部56e朝-X方向延伸。各突条87a的+Y方向的前端排列在以进深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在卡止突起87R的-Y方向的端面,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3个以上突条87b。在图15、16所示的例子中,突条87b的个数为3个。
各突条87b从第二侧壁部56e朝-X方向延伸。各突条87b的-Y方向的前端排列在以进深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各突条87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并无特殊限定,但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配置在与各突条87a在进深方向对置的位置。
利用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剖切而得的截面上的各突条87a、87b的截面形状呈圆弧状。
从各突条87a的突出方向的前端至各突条87b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卡止突起57R的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的各前端与平面部57d之间的距离。
卡止突起87L具有关于在第二侧壁部56e以及第一侧壁部56d之间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与卡止突起87R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因此,如图16所示,卡止突起87L具有与卡止突起87R同样的突条87a、87b。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代替卡止突起57而具备卡止突起87以外,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例如如在图16中示出的锁止状态的第一盒86A的+Z方向的端部的截面那样,利用夹持机构80L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夹持轨道部64A和凹凸卡合部Ea。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止状态下,3个以上的突条87a能够与前表面64d抵接。即、本实施方式为卡止突起87可以与轨道部在3处以上抵接的情况下的例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锁止解除而在上下方向移动时,卡止突起87能够与台阶部53c以3个以上的突条87b抵接。因此,在突条87b与台阶部53c抵接的情况下,上下方向移动时从台阶部53c作用的摩擦力比平面彼此抵接的情况下低。
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锁止解除时的第一盒86A的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B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B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右冷藏室门11Ab而具备右冷藏室门32(门)。右冷藏室门31的内部所包含的门容器和轨道部与右冷藏室门11Ab不同。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容器的锁止状态的剖视图。
右冷藏室门32代替冰箱1的第一盒56A、第二盒56B、以及第三盒56C而具备图17所示的第一盒96A、第二盒96B、以及第三盒96C(门容器)。
此外,右冷藏室门32的后表面部件53代替冰箱1的肋61A、61B、61C而具备3个肋66(第一壁体部、第二壁体部)。图18中示出肋66中的与肋61A对应的肋66A。各肋66代替各肋61的凹凸卡合部E、轨道部64而具备凹凸卡合部67、轨道部68。图18中示出各凹凸卡合部67以及各轨道部68中的、肋66A的凹凸卡合部67A以及轨道部68A。
虽未特意图示,但在对与肋61B、61C对应的肋66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分别记为肋66B、66C。
肋66B除了厚度比肋61B薄以外,与肋61B同样设置于后表面部件53。但是,肋66B从内表面部53a起的突出高度可以与肋61B相同,也可以与肋66A相同。
在肋66B的侧面Sp,除了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以外,朝+X方向突出设置有与肋61A中的同样的凹凸卡合部67以及轨道部68。
在肋66B的侧面Sm,除了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以外,朝-X方向突出设置有与肋61A中的同样的凹凸卡合部67以及轨道部68。
肋66C具有关于在第二侧壁部56e与第一侧壁部56d之间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与肋66A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同样,肋66C具备具有与凹凸卡合部67A以及轨道部68A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的凹凸卡合部67以及轨道部68。
如图17所示,第一盒96A、第二盒96B、以及第三盒96C分别代替夹持机构60(60R、60L)而具备夹持机构90(90R、90L)。
各夹持机构90代替各锁止部58(58R、58L)而具备各锁止部98(98R、98L)。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锁止部98R设置在第二侧壁部56e的+Y方向的端部。
锁止部98R代替锁止部58R的保持部58a、滑动部件71、以及罩70而具备保持部98a、滑动部件91、以及罩99。
锁止部98L具有关于在第二侧壁部56e与第一侧壁部56d之间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而与锁止部98R面对称的形状以及配置。因此,关于锁止部98L的保持部98a、滑动部件91、以及罩99的形状以及配置,只要在锁止部98R的结构的说明中使+X方向和-X方向相反就能容易地理解。特别地,在锁止部98R、98L中,利用以横宽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平面进行剖切而得的截面形状相互是共通的。
以下,只要并未特意事先说明,则是对锁止部98R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关于在图中无法看到的部分,有时参照锁止部98L的对应部分的图示。
保持部98a除了卡止孔58e的位置不同这点和追加了引导孔98b这点以外,以与保持部58a同样的方式构成。
但是,多个卡止孔58e在第一引导板58b设置有1个、在第二引导板58c设置有2个。
如在图17中示出的第二侧壁部56e的引导孔98b那样,引导孔98b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引导板58b以及第二引导板58c之间的第二侧壁部56e。从+X方向观察的引导孔98b的形状呈沿进深方向较长地延伸的长圆状。虽然在图17中并未图示,但在第一侧壁部56d也形成有同样的引导孔98b。
滑动部件91具有滑动件91A(卡合部)和操作杆91B。
滑动件91A被收容于第一引导板58b与第二引导板58c之间的间隙、且能够沿进深方向滑动。在滑动件91A的-Y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与后述的凹槽部67c卡合的凸状卡合部91a。
操作杆91B是从滑动件91A的下表面的进深方向的中间部朝-Z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操作杆91B除了-Y方向侧的形状由前侧肋98m形成以外,具有与操作杆71B同样的J字状的外形。
操作杆91B插通于缺口部58f,且朝第二引导板58c的下方突出。
滑动部件91的详细结构后述。
罩90具有与罩70同样的上板部70a、下板部70b、以及侧板部70c。但是,在上板部70a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引导板58b的卡止孔58e卡合的突起。同样,在下板部70b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引导板58c的2个卡止孔58e分别卡合的突起。
关于罩90,通过各突起与各卡止孔58e卡合而被固定于保持部98a。
如图18所示,肋66A除了不具有突条部61a、且厚度比肋61A薄以外,以与肋61A同样的方式设置于省略图示的后表面部件53。
肋66A的外侧(+X方向侧)的侧面配置在与肋61A的外侧的侧面相同的位置,但内侧的侧面S配置在相比肋61A的侧面S靠+X方向的位置。
凹凸卡合部67A具有:从侧面S朝-X方向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67a;以及从侧面S朝-X方向突出且从板状部67a朝+Y方向延伸的多个突片部67b(凸部)。
板状部67a在上下方向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凸卡合部Ea相同的长度。
突片部67b在上下方向隔开高度H1的间隙排列。各突片部67b从板状部67a突出的突出量为d3。
在上下方向相邻的突片部67b之间形成有朝+Y方向开口的方槽状的凹槽部67c(凹部)。
这样,在凹凸卡合部67中,作为凸部的突片部67b和作为凹部的凹槽部67c在上下方向交替排列。
轨道部68A在进深方向配置于相比凹凸卡合部67A靠内表面部53a侧的位置。轨道部68A与第一轨道部64a以及第二轨道部64b对应地具有第一轨道部68a以及省略图示的第二轨道部。
第一轨道部68a代替第一轨道部64a的前表面64d而具有前表面68d。
从+X方向观察的前表面68d的形状呈凸面部68e与平面部68f在上下方向交替配置的凹凸形状。
凸面部68e从+X方向观察呈圆弧状,且从平面部68f朝-Y方向突出。在上下方向相互相邻的凸面部68e形成为双方进入卡止突起57L的凹部57c的形状。此外,在上下方向相互相邻的凸面部68e之间形成有卡止突起57L的上侧凸部57a或者下侧凸部57b能够与平面部68f抵接的凹处。
其次,基于图18所示的锁止部98L的剖视图对滑动部件91的详细结构和锁止部98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18示出凸状卡合部91a与凹槽部67c卡合的锁止状态下的滑动部件91的位置。
滑动件91A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与第一引导板58b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上表面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抵接。因此,滑动件91A能够沿着第一引导板58b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引导板58c的上表面的至少一方在进深方向滑动移动。
如图17所示,在锁止部98L的滑动件91A中,在与第二侧壁部56e相面对的侧面部91g设置有与引导孔98b以能够在进深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嵌合的引导突起91h。虽未特意图示,但在锁止部98R的滑动件91A中,在与第一侧壁部56d相面对的侧面部91g设置有同样的引导突起91h。
如图18所示,滑动件91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2比凹槽部67c的开口宽度H1大。
滑动件91A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的-Y方向的前端面位于以进深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滑动件91A的上端部的前端面构成在锁止状态下从-Y方向卡止于板状部67a的上侧卡止部91e(抵靠部、卡合部)。
滑动件91A的下端部的前端面构成在锁止状态下从-Y方向卡止于板状部67a的下侧卡止部91f(抵靠部、卡合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状卡合部91a是与凹凸卡合部E在上下方向卡合的卡合部,上侧卡止部91e以及下侧卡止部91f是与凹凸卡合部E在-Y方向卡合的卡合部。
凸状卡合部91a在上下方向从上侧卡止部91e以及下侧卡止部91f之间朝-Y方向突出。
如图17所示,凸状卡合部91a具有:至少上部开口的整体呈方形的卡合突起91b;以及配置于卡合突起91b的上部的开口部且朝-Y方向延伸的突片部91c。
如图18所示,卡合突起91b具有能够插入于凹槽部67c的外形。
突片部91c形成为从滑动件91A的-Y方向的前端面突出的悬臂梁。在突片部91c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的上侧具有按压部91d。从卡合突起91b的下表面至按压部91d的上侧的端面为止的距离比H1大。因此,若突片部91c插入于凹槽部67c内,则按压部91d与凹槽部67c的形成上侧的内表面的突片部67b抵接,被压入突片部67b的下侧。
从上侧卡止部91e以及下侧卡止部91f至凸状卡合部91a的-Y方向的前端为止的距离d4比d3小。因此,在上侧卡止部91e以及下侧卡止部91f分别与凹槽部67c抵接的状态下,凸状卡合部91a的前端从板状部67a离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凸状卡合部91a插入于凹槽部67c内的状态下,滑动件91A由弹性部件72朝-Y方向施力。结果,上侧卡止部91e以及下侧卡止部91f分别按压形成凹槽部67c的2个突片部67b。由此,滑动件91A的长边方向与凹凸卡合部67A的延伸方向垂直。
凸状卡合部91a以从上下方向按压凹槽部67c的上下方向的内表面的状态与凹槽部67c在上下方向卡合。
另一方面,卡止突起57L借助弹性部件72的按压力而朝+Y方向移动,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与轨道部68L的前表面68d抵接。2个凸面部68e进入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之间。由此,卡止突起57L在按压轨道部68A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缓缓地卡合。
这样,弹性部件72设置成能够在凸状卡合部91a与卡止突起57L之间夹着轨道部68A和凹凸卡合部67A而按压凹凸卡合部67A。
虽未特意图示,夹持机构90R形成与在肋66B的侧面Sp设置的凹凸卡合部67以及轨道部68、夹持机构90L同样的卡合构造。
第二盒96B的各夹持机构90与在肋66B的侧面Sm以及肋66C的侧面S设置的各凹凸卡合部67以及各轨道部68的卡合构造也同样。
第三盒96C的各夹持机构90与在肋66A的侧面S以及肋66C的侧面S设置的各凹凸卡合部67以及各轨道部68的卡合构造也同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借助操作杆91B的操作而切换各夹持机构90的锁止状态和锁止解除状态,由此,能够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容易地变更各盒96的上下方向的配置位置。
此外,各夹持机构9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利用上侧卡止部91e以及下侧卡止部91f和上侧凸部57a以及下侧凸部57b这4个点夹持凹凸卡合部67以及轨道部68。此时,在夹持方向作用有由弹性部件72产生的按压力。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抑制锁止状态下的各盒96的晃动。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锁止状态下,从凸状卡合部91a对凹槽部67c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作用有由板状部67a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按压力,因此,当在盒96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上下方向的晃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轨道部68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从在锁止状态下在轨道部68与卡止突起57之间也形成有缓和的卡合状态这点上,也更容易抑制晃动。
轨道部68的凹凸形状还具有在使凸状卡合部91a与凹槽部67c卡合时将卡止突起57朝与凹槽部67c的卡合中心位置引导的功能。因此,当使盒96在上下方向移动时,即便无法直接看到供凸状卡合部91a卡合的凹槽部67c,也能够将凸状卡合部91a朝与凹槽部67c的卡合位置顺畅地引导。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各门容器的两侧部的夹持机构左右对称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各夹持机构的构造以及配置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并不左右对称。在该情况下,与各夹持机构卡合的凹凸卡合部以及轨道部的形状以及配置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设置成左右不对称。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肋61B的凹槽部61c沿横宽方向贯通肋61B的前端部进行了说明。在该情况下,能够缩窄第一盒56A的锁止部58R与第二盒56B的锁止部58L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增大第一盒56A以及第二盒56B的收容空间。
但是,当在第一盒56A以及第二盒56B的收容空间存在富余的情况下,凹槽部61c也可以在横宽方向被分断。例如,可以在肋61B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将凹槽部61c左右分断,并设置比凹槽部61c突出的适当的突条、突片等的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夹持机构的卡合部,对具有与凹凸卡合部的凹部卡合的凸状卡合部进行了说明。但是,夹持机构的卡合部也可以是与凹凸卡合部的凸部卡合的凹状卡合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夹持机构的卡合部的一部分具有在上下方向离开的2处抵靠部进行了说明。但是,抵靠部也可以设置于1处、也可以设置于3处以上。
此外,卡合部只要能够与凹凸卡合部在与上下方向以及横宽方向交叉的方向卡合即可,也可以并不设置抵靠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夹持机构中具有卡合部的滑动部件相对于盒相对移动由此夹持机构把持轨道部以及凹凸卡合部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夹持机构能够把持轨道部以及凹凸卡合部即可,也可以是卡合部以及卡止突起的至少一方相对于盒相对移动。
在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右冷藏室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同样也能够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左冷藏室门11Aa。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各卡止突起由在上下方向较长的1个突起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各卡止突起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离开、并朝横宽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此外,卡止突起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在上下方向较长的形状。例如,关于卡止突起的形状,也可以具有上下方向与进深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圆棒状、方棒状的外形。
例如,当卡止突起由在上下方向离开而配置有多个的棒状的突起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各突起中的在上下方向最大程度地离开的2个突起形成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突起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凹凸卡合部具有朝第一方向开口的凹部和朝第一方向突出的凸部进行了说明。关于锁止机构,对在第一方向与凹凸卡合部对置且能够与凹凸卡合部卡合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凹凸卡合部以及锁止机构的结构,只要锁止机构与凹凸卡合部对置且能够与凹凸卡合部卡合即可,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锁止机构与凹凸卡合部的对置方向也可以是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在该情况下,只要凹凸卡合部的凹部朝第二方向开口、凸部朝第二方向突出即可。例如,第二方向也可以是冰箱的横宽方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为横宽方向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因此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互正交。但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交叉角度并不限定于直角。
关于锁止机构的卡合部,只要能够在进入方向的前端部与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下方向卡合即可,也可以并不沿第二方向进退,但优选沿第二方向进退。
例如,当凹凸卡合部具有朝第二方向开口的凹部和朝第二方向突出的凸部的情况下,凹凸卡合部也可以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的相互对置的侧面分别设置。例如,当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形成有对门容器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轨道部的情况下,凹凸嵌合部也可以设置于轨道部或者轨道部的内部。
例如,当锁止机构的卡合部在第二方向进退、弹性部件在第二方向伸缩的情况下,锁止机构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方向的门容器的两侧部的侧面或者底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锁止机构和卡止突起包含于能够在第一方向夹持凹凸卡合部的夹持机构,在锁止机构的卡合部与凹凸卡合部卡合的锁止状态下,夹持机构在第一方向夹持凹凸卡合部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锁止机构,只要能够在卡合部进入时至少在上下方向与凹凸卡合部卡合即可,也可以并不夹持凹凸卡合部。
例如,当凹凸卡合部在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的相互对置的侧面分别设置的情况下,锁止机构进入卡合部的进入方向也可以是从第一壁体部以及第二壁体部的侧面的内侧朝向凹凸卡合部的第二方向。在该情况下,即便卡合部进入,卡止突起也不会在第一方向移动而被按压在轨道部的后表面,因此轨道部未被夹持。即便轨道部未被夹持,通过从门容器的两侧部朝外侧进入的各卡合部与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下方向卡合,上下方向的门容器的位置被固定。此外,若形成为锁止解除状态而使门容器在上下方向移动,则卡止突起沿着轨道部的后表面移动,由此门容器在上下方向被引导。此后,通过在适当的移动位置将锁止机构形成为锁止状态,能够变更门容器的位置。
在这样的结构中,锁止机构的操作杆的操作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也可以是第二方向。例如,当操作杆在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在锁止机构具备将操作力的方向转换为第二方向的机构,能够使卡合部在第二方向进退。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门容器在两侧部分别具备能够与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下方向卡合、且能够解除卡合状态、且当解除了卡合状态时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锁止机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变更门容器的配置位置、且能够抑制门容器的晃动的冰箱。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同样也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冰箱,具备:
冰箱主体,包含贮藏室;
门,将上述贮藏室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关闭;
第一壁体部,从上述门的内表面部向朝向上述贮藏室的第一方向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第二壁体部,从上述内表面部向上述第一方向突出,且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上述第一壁体部相面对;
凹凸卡合部,在上述第一壁体部以及上述第二壁体部分别设置;
轨道部,在上述第一壁体部以及上述第二壁体部从相互相面对的侧面分别突出,且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门容器,能够沿着上述轨道部而在上述第一壁体部以及上述第二壁体部之间沿上述上下方向移动,
上述门容器在两侧部分别具备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能够与上述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述上下方向卡合、且能够解除卡合状态,当解除上述卡合状态时,能够沿上述上下方向移动,
上述门容器还具备能够沿着上述轨道部在上述上下方向移动的卡止突起,
上述卡止突起在与上述轨道部对置的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
上述多个突起部具备:能够与上述轨道部抵接的第一突起部;以及能够在上述上下方向在相比上述第一突起部靠下侧的位置与上述轨道部抵接的第二突起部,
上述卡止突起的上述第一突起部以及上述第二突起部与上述轨道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凹凸卡合部在上述第一壁体部以及上述第二壁体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前端部具有多个在上述上下方向相邻的凹部以及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锁止机构具备:
卡合部,与上述卡止突起对置配置,且设置成能够朝上述卡止突起相对进退,且能够在进入方向的前端部与上述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述上下方向卡合;以及
按压部件,对上述卡合部朝上述卡止突起施力,并按压上述凹凸卡合部,
上述卡合部还具备与上述凹凸卡合部的凸部的前端部在上述进入方向卡止的至少1个抵靠部,
上述至少1个抵靠部在上述上下方向在上述第一突起部以及上述第二突起部的各抵接位置之间与上述凸部的前端部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锁止机构具备:
卡合部,与上述卡止突起对置配置,且设置成能够朝上述卡止突起相对进退,且能够在进入方向的前端部与上述凹凸卡合部至少在上述上下方向卡合;以及
按压部件,对上述卡合部朝上述卡止突起施力,并按压上述凹凸卡合部,
上述卡合部还具备与上述凹凸卡合部的凸部的前端部在上述进入方向卡止的至少1个抵靠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至少1个抵靠部在上述卡合部的上侧以及下侧这两方与上述凸部的前端部卡止。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按压部件具有对上述卡合部朝上述进入方向施力的弹簧,
上述卡合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对上述卡合部施加使其朝与上述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操作力。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凹凸卡合部包含:
第一水平面部,形成在上述凹凸卡合部的凹部的下侧的内表面,且沿水平方向延伸;
第一倾斜面部,在上述凹部的上侧形成于内表面,且随着沿上述第一方向前进而相对于水平面朝斜上方倾斜,
上述卡合部包含:
第二水平面部,能够从上侧与上述第一水平面部卡止;以及
第二倾斜面部,与上述第一倾斜面部朝相同方向倾斜。
CN202010862291.0A 2019-11-13 2020-08-25 冰箱 Active CN112797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5659 2019-11-13
JP2019205659A JP7272934B2 (ja) 2019-11-13 2019-11-13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700A CN112797700A (zh) 2021-05-14
CN112797700B true CN112797700B (zh) 2022-12-20

Family

ID=7580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2291.0A Active CN112797700B (zh) 2019-11-13 2020-08-25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72934B2 (zh)
CN (1) CN11279770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7153A (ja) * 2011-05-30 2012-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CN104006619A (zh) * 2014-05-14 2014-08-27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206459404U (zh) * 2016-05-27 2017-09-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206459408U (zh) * 2016-05-30 2017-09-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206637933U (zh) * 2015-10-20 2017-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5278A (ja) * 1989-12-04 1991-07-3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の棚装置
JP3175278B2 (ja) 1992-04-01 2001-06-11 ウェルファイド株式会社 尿酸排泄促進剤
JP2010185628A (ja) 2009-02-13 2010-08-2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EP2489967B1 (en) * 2011-02-18 2019-08-2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Refrigerating appliance
JP5656751B2 (ja) 2011-06-10 2015-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6196860A (zh) * 2013-06-07 2016-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US10240857B2 (en) * 2014-10-31 201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06288627B (zh) 2015-06-08 2019-12-20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KR102463798B1 (ko) 2016-05-12 2022-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857661B1 (ko) * 2016-11-11 2018-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7153A (ja) * 2011-05-30 2012-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CN104006619A (zh) * 2014-05-14 2014-08-27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206637933U (zh) * 2015-10-20 2017-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206459404U (zh) * 2016-05-27 2017-09-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206459408U (zh) * 2016-05-30 2017-09-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72934B2 (ja) 2023-05-12
JP2021076350A (ja) 2021-05-20
CN112797700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7944B1 (ko) 냉장고
KR102275160B1 (ko) 냉장고
KR20150102417A (ko) 냉장고
JP2005069601A (ja) 冷蔵庫
KR20160047145A (ko) 냉장고
JPH05346286A (ja) 貯蔵庫
CN112797700B (zh) 冰箱
WO2015129888A1 (ja) 冷蔵庫
US5901877A (en) Automatic vending machine
CN112797701B (zh) 冰箱
KR20090099877A (ko) 냉장고
JP7108590B2 (ja) 冷蔵庫
JP7392982B2 (ja) 冷蔵庫
JP7350816B2 (ja) 冷蔵庫
JP5603556B2 (ja) 断熱箱体
KR20160099373A (ko) 냉장고
WO2022208651A1 (ja) 冷蔵庫
JP7226646B2 (ja) 冷蔵庫
CN109920134B (zh) 自动售货机
JP2023041328A (ja) 冷蔵庫
CN114111164A (zh) 冰箱
JP5682908B2 (ja) 冷蔵庫
JP6306372B2 (ja) 冷蔵庫
JP4144999B2 (ja) 冷却貯蔵庫
JP2022041556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