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435B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1435B
CN112771435B CN202080005413.2A CN202080005413A CN112771435B CN 112771435 B CN112771435 B CN 112771435B CN 202080005413 A CN202080005413 A CN 202080005413A CN 112771435 B CN112771435 B CN 112771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endoscope
movable optical
optical fram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54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1435A (zh
Inventor
片山晓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7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1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6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optical, e.g. for light supply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72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means for sca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88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focusing or zooming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 A61B1/051Details of CCD assemb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76Endoscope light sources at distal tip of an endosco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95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eyepie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可以抑制随着弯曲部的弯曲或伸直而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的位移。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内窥镜,具体是一种具备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柔性部的插入部以及内置在所述前端部中且能够沿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的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内窥镜,其中,其具备:操作用线圈(43),其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37)相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上进退;以及保护用线圈(44),其中插通该操作用线圈(43),并且至少贯通所述弯曲部。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医疗领域中,使用具备用于插入被插入对象的插入部的内窥镜。插入部呈细长管状。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内置有光源和摄像元件。光源发出的光照亮被插入对象的内侧,并且摄像元件拍摄被插入对象的内侧。例如,将所拍摄的被插入对象的内侧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用户通过视觉辨认所显示的图像,来观察被插入对象的内侧的状况。
多个物镜沿插入部的轴长方向并列设置在插入部中。透过这些物镜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上。
此外,金属丝从插入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插入到插入部中。金属丝的前端部与用于保持一个物镜的可动式光学框架连接。当金属丝沿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时,可动式光学框架沿插入部的轴长方向相对地靠近或离开用于固定在插入部的前端的其他物镜。由其结果可知,调整了光学系统的焦距。
为了使配置于插入部的其他部件与金属丝不会相互干扰,将金属丝插通紧密卷绕线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内窥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7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插入部具有弯曲部。弯曲部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弯曲/伸直。
紧密卷绕线圈至少贯通弯曲部。紧密卷绕线圈的两端部相对于插入部的轴长方向固定。当定位了可动式光学框架时,金属丝的基端部也相对于插入部的轴长方向固定。
随着弯曲部的弯曲,紧密卷绕线圈也弯曲。弯曲的紧密卷绕线圈的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相对地延伸。由于金属丝没有伸缩性,因此随着紧密卷绕线圈的弯曲,金属丝朝向紧密卷绕线圈的基端侧被拉到紧密卷绕线圈的内侧。因此,当弯曲部重新伸直时,定位的可动式框架主体随着弯曲部的弯曲而向轴长方向的一侧位移。同样地,当弯曲部弯曲时,定位的可动式框架主体随着弯曲部的伸直而向轴长方向的另一侧位移。
可动式框架主体的位移意味着焦距的不必要变更,因此是不合适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可以抑制随着弯曲部的弯曲或伸直而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的位移。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内窥镜,具体是一种具备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柔性部的插入部以及内置在所述前端部中且能够沿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的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内窥镜,其中,其具备:操作用线圈,其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相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上进退;以及保护用线圈,其中插通该操作用线圈,并且至少贯通所述弯曲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用线圈沿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时,与操作用线圈相连接的可动式光学框架沿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
操作用线圈插入保护用线圈中。当弯曲部弯曲或伸直时,保护用线圈和操作用线圈也相应弯曲或伸直。
保护用线圈具有伸缩性,随着弯曲或伸直,弯曲部的外侧相对于弯曲部的内侧相对地进行伸缩。操作用线圈也同样如此。
也就是说,由于操作用线圈也与保护用线圈的伸缩同时地进行伸缩,因此不用担心在弯曲或伸直时操作用线圈在轴长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保护用线圈发生相对偏移。
因此,可以抑制随着弯曲部的弯曲或伸直而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的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操作用线圈的前端部和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经由外径比所述操作用线圈的外径小的金属丝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利用细的金属丝比粗的操作用线圈更容易挠曲这一点,来减小弯曲部的弯曲或伸直所需的力。
此外,可以通过利用金属丝的摩擦力小于操作用线圈相对于保护用线圈的摩擦力这一点,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平滑地进退。
由以上结果可知,可以提高内窥镜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操作用线圈和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经由包围该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圆筒状凸轮相连接,并且使所述操作用线圈的进退、所述凸轮在周向上的正反旋转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的进退联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用线圈的进退和圆筒状凸轮在周向上的正反旋转与可动式光学框架的进退联动。因此,根据凸轮的形状,能够使操作用线圈的前进(或者后退)与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前进和后退中的一方(或另一方)联动。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操作用线圈的节距与所述保护用线圈的节距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用线圈的节距与保护用线圈的节距彼此相等,因此操作用线圈的线材容易卡合在保护用线圈的线材之间。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操作用线圈在保护用线圈的轴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操作用线圈的前进/后退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后退/前进对应,并且所述操作用线圈具备牵引部,该牵引部用于对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向后退方向施力,并通过牵引所述操作用线圈而使其后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用线圈的施力,通常将可动式光学框架配置在可动区域的基端侧。当使用牵引部牵引操作用线圈时,操作用线圈后退。随着操作用线圈的后退,可动式光学框架向可动区域的前端侧前进。
被按压的操作用线圈容易挠曲,但是被牵引的操作用线圈难以挠曲。因此,能够可靠地传递使可动式光学框架前进所需的力。
由于操作用线圈具有使可动式光学框架后退所需的力,因此用户不需要按压操作用线圈。
由于操作用线圈兼作用于使可动式光学框架向后退方向施力的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此外,可以实现内窥镜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牵引部设置在与所述柔性部的基端侧相连结的操作部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设有牵引部。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牵引部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进退。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操作用线圈的线材是扁平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用线圈的线材是扁平线,因此可以减小操作用线圈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操作用线圈是紧密卷绕线圈。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用线圈是紧密卷绕线圈,因此可以抑制操作用线圈和保护用线圈相互缠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中,所述保护用线圈是紧密卷绕线圈,并且所述操作用线圈的线材与所述保护用线圈的线材彼此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用线圈和保护用线圈分别是紧密卷绕线圈,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操作用线圈和保护用线圈相互缠绕。
由于操作用线圈的线材与保护用线圈的线材彼此相同,因此可以使两者的节距彼此相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可以抑制随着弯曲部的弯曲或伸直而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的外观图。
[图2]是摄像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摄像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截取的摄像单元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截取的摄像单元的截面图。
[图6]是物镜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摄像单元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凸轮的立体图。
[图9]是凸轮的展开图。
[图10]是省略了物镜外壳和透镜外壳的摄像单元(滑动件前进时)的立体图。
[图11]是省略了物镜外壳和透镜外壳的摄像单元(滑动件后退时)的立体图。
[图12]是操作用线圈及保护用线圈的示意图。
[图13]是当插入部弯曲成环时的操作用线圈及保护用线圈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窥镜中的摄像单元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当插入在保护部件中的操作部件进行进退操作时的操作部件的突出量的图表。
[图16]是示出当插入在保护部件中的操作部件(金属丝120mm)进行进退操作时的操作部件的突出量的图表。
[图17]是示出当插入在保护部件中的操作部件(金属丝150mm)进行进退操作时的操作部件的突出量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示出其实施方式的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的外观图。
图中1是内窥镜,内窥镜1是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专用的软性镜。内窥镜1具备操作部11、通用软线12以及插入部2。
操作部11具有硬质的壳体。在操作部11的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由用户操作的操作旋钮111和操作杆112。此外,在操作部11的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由钳子栓113封闭的通道入口114。
通用软线12与操作部11的一侧相连接。从通用软线12到插入部2延伸有未图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通过将设置在通用软线12的前端部的连接器部121与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及显示装置等连接,从而将内窥镜1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与电源装置和显示装置等电连接。
插入部2呈细长管状,并且从操作部11的另一侧延伸。下面,将插入部2靠近操作部11的一侧/远离操作部11的一侧称为基端侧/前端侧。在插入部2和操作部11之间设有用于保护插入部2的基端部的止弯部13。
插入部2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201、弯曲部202以及柔性部203。前端部201最短,并且是硬质的。弯曲部202具有可挠性。例如在80mm~120mm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确定弯曲部202的长度。柔性部203最长,并且是柔软的。
插入部2的柔性部203由柔软的柔性管21覆盖。
插入部2的弯曲部202具备弯曲管22,该弯曲管具有可挠性,并且可以弯曲/伸直。弯曲管22的基端部由柔性管21的前端部覆盖。
在弯曲部202的弯曲管22上连结有未图示的多个操作用金属丝。这些操作用金属丝在柔性部203和弯曲部202中的每一个全长上延伸,并且各个操作用金属丝的基端部与操作部11相连结。通过操作操作部11的操作旋钮111,来使操作用金属丝分别进退。由其结果可知,弯曲部202弯曲自如地变形。
插入部2的前端部201具备前端圆筒23和盖24。
前端圆筒23是硬质的。在前端圆筒23的基端部上同轴地连接有弯曲部202的弯曲管22的前端部。
弯曲管22及前端圆筒23各自的外周面由软质的罩管25覆盖。
盖24是硬质的。盖24固定在前端圆筒23上,并且封闭罩管25的前端侧的开口。
在盖24上设有通道出口241。通道出口241和操作部11的通道入口114通过未图示的通道管相互连通。
在盖24上设有2个窗242、242。在窗242、242中嵌入有照明用透镜,并且与各照明用透镜相向地配置有光源(未图示)。
在盖24上设有开口243。开口243配置在窗242、242之间。
图2是摄像单元3的立体图。
图3是摄像单元3的正视图。
摄像单元3从插入部2(参照图1)的前端侧起依次具备物镜外壳31、透镜外壳32以及摄像外壳33。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截取的摄像单元3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截取的摄像单元3的截面图。
图2~图5中所示的物镜外壳31、透镜外壳32以及摄像外壳33分别呈圆筒状。这些部件的轴长方向沿着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
物镜外壳31保持物镜341。物镜341封闭物镜外壳31的前端侧的开口。在物镜外壳31的基端部上内嵌有透镜外壳32的前端部。
在透镜外壳32上内嵌有圆筒状的物镜框架35。
图6是物镜框架35的立体图。
图4~图6中所示的物镜框架35保持物镜342。物镜342封闭物镜框架35的前端侧的开口。物镜框架35的基端部也内嵌在物镜外壳31的基端部。
图2~图5中所示的摄像外壳33具备各个圆筒状的屏蔽管331、透镜保持框架332以及外壳主体333。
在屏蔽管331的前端部外嵌有透镜保持框架332的基端部。除了屏蔽管331的前端部以外的部件,经由树脂层334内嵌于外壳主体333上。透镜保持框架332的前端部内嵌于物镜框架35的基端部上。
如上所述,一体化的物镜外壳31、透镜外壳32以及摄像外壳33配置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201(参照图1)上。
透镜保持框架332保持物镜343。物镜343封闭透镜保持框架332的前端侧的开口。
在摄像外壳33的屏蔽管331上容纳有摄像元件361和驱动器IC362。
摄像元件361例如是CMOS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361的受光部与物镜343相向。
驱动器IC362例如是CMOS-IC。驱动器IC362与摄像元件361电连接,并且驱动摄像元件361。
驱动器IC362与电缆363的一端部电连接。电缆363具有前述电源线和信号线被护套覆盖的结构,并且具有能够跟随柔性管21和弯曲管22中的每一个的变形的柔软性。电缆363从屏蔽管331的基端侧的开口向图1中所示的弯曲管22的基端侧延伸,并且延伸到通用软线12的连接器部121上。
电缆363所具有的电源线的一部分从电缆363的前端部伸出,并且与前述光源连接(未图示)。
电缆363用于从前述电源装置向摄像元件361和光源供电,以及从摄像元件361向前述显示装置输出信号等。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物镜框架35的内侧保持有可动式光学框架37。
可动式光学框架37呈圆筒状。可动式光学框架37在物镜框架35的内面,可滑动地内嵌于物镜框架35上。
可动式光学框架37保持多个物镜344、344、…等。
由以上结果可知,物镜341、物镜342、物镜344、344、…和物镜343从前端侧起依次并列设置在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上。这些物镜组的光轴沿着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
另外,可动式光学框架37所保持的物镜344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
2个凸轮销371、371向外突出地设置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外周上。凸轮销371、371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周向上相互隔开180°(参照图3)。
在物镜框架35上设置有2个引导槽351、351(参照图6)。引导槽351、351在物镜框架35的周向上相互隔开180°。各个引导槽351贯通物镜框架35的周壁,沿物镜框架35的轴长方向延伸,进而沿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延伸。
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凸轮销371、371插入到物镜框架35的引导槽351、351中。通过将凸轮销371、371引导至引导槽351、351中,可动式光学框架37可以在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上进退。
图7是摄像单元3的放大截面图(参照图3中的IV-IV线)。
图7示出了可动式光学框架37位于可动范围的前端的状态。
另一方面,图4和图5示出了可动式光学框架37位于可动范围的基端的状态。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随着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前进/后退,保持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上的物镜344、344、…与物镜341、342靠近/分离,并且与物镜343分离/靠近。
当物镜344、344、…等靠近物镜341、342且远离物镜343时,这些物镜组的焦距较长。另一方面,当物镜344、344、…等远离物镜341、342并靠近物镜343时,这些物镜组的焦距较短。
在物镜框架35的外侧保持有凸轮38。
凸轮38呈圆筒状。凸轮38在物镜框架35的外表面,可滑动地外嵌在物镜框架35上。
图8是凸轮38的立体图。
图9是凸轮38的展开图。图9中所示的箭头A表示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
在图4、图5及图7~图9中所示的凸轮38上设有2个凸轮槽381、381和凸轮槽382。
凸轮槽381、381在凸轮38的周向上相互隔开180°。各个凸轮槽381贯通凸轮38的周壁,沿凸轮38的轴长方向延伸,进而沿相对于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凸轮槽381、381相互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
凸轮槽382贯通凸轮38的周壁,相对于凸轮38的轴长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凸轮槽381、381的长度方向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在凸轮槽381、381中插入有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凸轮销371、371。
当凸轮38沿周向的一侧旋转(以下称为正转)时,通过将凸轮销371、371引导至凸轮槽381、381和物镜框架35的引导槽351、351中,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前进。另一方面,在凸轮38沿周向的另一侧旋转(以下称为反转)时,通过将凸轮销371、371引导至凸轮槽381、381和物镜框架35的引导槽351、351中,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后退。
摄像单元3具备滑动件41。
图10是省略了物镜外壳31和透镜外壳32的摄像单元3(滑动件41前进时)的立体图。
图11是省略了物镜外壳31和透镜外壳32的摄像单元3(滑动件41后退时)的立体图。
图4、图7、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滑动件41呈棒状。滑动件41以其长度方向朝向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的方式使用。
在滑动件41的前端部设有凸轮从动件411。凸轮从动件411是沿与滑动件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起,并且将其插入凸轮38的凸轮槽382中(参照图9)。
当滑动件41后退时,通过将凸轮从动件411引导至凸轮槽382中,来使凸轮38正转。另一方面,当滑动件41前进时,通过将凸轮从动件411引导至凸轮槽382中,来使凸轮38反转。
在物镜外壳31上设置有滑动件罩311(参照图2和图3)。滑动件罩311以从物镜外壳31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覆盖滑动件41的前端部。凸轮从动件411的前端部在滑动件罩311的内侧进退。
在摄像外壳33上设置有滑动件滑道335(参照图2)。滑动件滑道335以从摄像外壳33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具有可滑动地插通滑动件41的贯通孔。滑动件41被滑动件滑道335引导而进退。
在滑动件41的基端部连结有金属丝42的一端部。金属丝42以其长度方向朝向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的方式使用。金属丝42贯通插入部2的弯曲部202。金属丝42的前端部(与滑动件41的连接部分)位于插入部2的前端部201。金属丝42的基端部(与后述的操作用线圈43的连接部分)位于插入部2的柔性部203。例如在120mm~150mm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确定金属丝42的长度。金属丝的外径例如为0.5mm。
金属丝42的基端部插入到操作用线圈43中,并且固定在操作用线圈43的一端部。
操作用线圈43以其长度方向朝向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的方式使用。操作用线圈43是紧密卷绕线圈。操作用线圈43的外径/内径例如为1.0mm/0.64mm。操作用线圈43的内径大于金属丝42的外径。金属丝42比操作用线圈43更容易挠曲。
操作用线圈43插入保护用线圈44中。
图12是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的示意图。
图4、图7和图12中所示的保护用线圈44以其长度方向朝向插入部2的轴长方向的方式使用。保护用线圈44是紧密卷绕线圈。保护用线圈44的外径/内径例如为1.46mm/1.1mm。在操作用线圈43的外周和保护用线圈44的内周之间存在适当的空隙。
保护用线圈44的前端部固定在摄像外壳33的滑动件滑道335上。保护用线圈44延伸至插入部2的大致整个长度。保护用线圈44的基端部例如固定在内置于插入部2的基端部的固定部上。
操作用线圈43延伸至插入部2的大致整个长度。操作用线圈43的基端部与操作部11连结。通过在一侧操作操作部11的操作杆112,来牵引操作用线圈43,并且一边伸长一边后退。操作杆112作为牵引部发挥作用。
当操作用线圈43后退时,滑动件41后退(参照图11),凸轮38正转,并且可动式光学框架37前进(参照图7)。
当在另一侧操作操作杆112时,操作用线圈43通过弹性而收缩为原来的形状并前进。
当操作用线圈43前进时,滑动件41前进(参照图10),凸轮38后退,并且可动式光学框架37后退(参照图4和图5)。
操作用线圈43还作为用于在前进方向对滑动件41施力的弹簧发挥作用。由于滑动件41在前进方向上施力,因此凸轮38在反转方向上施力,并且可动式光学框架37在后退方向上施力。
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各自的线材相同。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各自的线材为扁平线。另外,线材并不限定于扁平线,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线。但是,在扁平线的情况下,与圆形线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减小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各自的直径。
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分别是例如节距为0.485mm,轧制时板厚为0.18mm,夹持数为1,卷绕方向为右侧的紧密卷绕线圈。或者,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分别是例如节距为0.57mm,轧制时板厚为0.18mm,夹持数为1,卷绕方向为右侧的紧密卷绕线圈。
由于操作用线圈43插入至保护用线圈44中,因此配置于插入部2的其他部件(例如电缆363或前述的通道管)与保护用线圈44不会相互干扰。由于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都是紧密卷绕线圈,因此两者难以相互缠绕。
保护用线圈44由保护管45覆盖。保护管45防止异物侵入至保护用线圈44的内部。
图13是当插入部2弯曲成环时的操作用线圈43及保护用线圈44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插入部2的弯曲部202弯曲并且插入部2的柔性部203在中间弯曲成环时的操作用线圈43及保护用线圈44。
在图12中,当插入部2的弯曲部202伸直并且插入部2的柔性部203在中间挠曲时,与操作用线圈43相连接的金属丝42从保护用线圈44的前端部仅仅突出突出量L1。
如图13所示,当插入部2的弯曲部202弯曲并且插入部2的柔性部203在中间弯曲成环时,与操作用线圈43相连接的金属丝42从保护用线圈44的前端部仅仅突出突出量L2。
当从操作用线圈43中取下滑动件41进行实验时,突出量L2比突出量L1稍短。此时,突出量L1、L2之间的差小于等于0.5mm。
当将滑动件41连接至操作用线圈43中时,滑动件41、凸轮38以及可动式光学框架37各自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会抑制操作用线圈43的进退。因此,认为突出量L2与突出量L1大致相等(可动式光学框架37几乎不会位移)。
当将整个操作用线圈43替换成与金属丝42相同的金属丝时,突出量L2与突出量L1相比大幅度变短,突出量L1、L2之间的差为10mm左右。也就是说,可动式光学框架37发生大幅度地位移。
下面将描述其原因。
随着插入部2的弯曲,保护用线圈44也弯曲。弯曲后的保护用线圈44的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相对地延伸。在保护用线圈44的内侧,金属丝也弯曲。由于金属丝没有伸缩性,因此随着保护用线圈44的弯曲,金属丝朝向保护用线圈44的基端侧以较大幅度地被拉到保护用线圈44的内侧。因此,当可动式光学框架37与此金属丝相连接时,可动式光学框架37以较大幅度地朝向前端侧位移。
另一方面,在操作用线圈43的情况下,随着插入部2的弯曲,操作用线圈43也在弯曲的保护用线圈44的内侧弯曲。由于操作用线圈43具有伸缩性,因此与保护用线圈44相同,操作用线圈43的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相对地延伸。也就是说,由于在保护用线圈44伸长的同时,操作用线圈43也伸长,因此可以抑制保护用线圈44被拉到保护用线圈44的内侧。
当解除插入部2的弯曲时,操作用线圈43和保护用线圈44均同时收缩,因此可以抑制保护用线圈44从保护用线圈44的前端部突出。
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当插入部2弯曲或伸直时操作用线圈43在轴长方向的位置处相对于保护用线圈44的相对偏移。
因此,可以抑制随着插入部2的弯曲或伸直而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
由于可以用抑制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因此可以抑制焦距的不必要变更。
如上所述的摄像单元3以物镜外壳31的物镜341从盖24的开口243(参照图1)中露出的方式内置于插入部2中。
图1中所示的内窥镜1的用户将插入部2从前端侧插入到消化道中。柔性部203根据消化道的形状而柔软地变形。
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旋钮111,来使弯曲管22弯曲或伸直。由其结果可知,由于弯曲部202弯曲或伸直,因此插入部2的前端部201可以朝向用户所希望的方向。
前述光源发出的光照亮消化道的内侧。
摄像元件361对消化道的内侧进行拍摄。更详细地说,在消化道的内侧反射的光依次通过物镜341、物镜342、物镜344、344、…和物镜343入射到摄像元件361中。摄像元件361将与入射的光相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驱动器IC362中。驱动器IC362经由电缆363和连接器部121将所输入的电信号输出到内窥镜1的外部(例如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显示与所输入的电信号相对应的图像。所显示的图像表示消化道的内侧的状况。用户通过视觉辨认所显示的图像,来观察消化道的内侧的状况。
用户经由操作部11的钳子栓113,从通道入口114插入未图示的治疗工具。治疗工具的前端部通过前述通道管从盖24的通道出口241向消化管的内侧伸出。用户一边观察消化道的内侧的状况,一边使用治疗工具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样本的采集)。
通过操作用线圈43的作用力,通常可动式光学框架37位于可动范围的基端。因此,保持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上的物镜344、344、…与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物镜341、342之间的距离最远。因此,由于焦距最短,所以摄像元件361可以拍摄最宽的范围(得到广角图像)。
由于操作用线圈43兼作对可动式光学框架37施力的弹簧,因此,例如不需要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周边另外配置对可动式光学框架37施力的弹簧。因此,减少了部件数量。此外,可以实现摄像单元3(进而内窥镜1)的小型化。
当用户在一侧操作操作杆112时,可动式光学框架37朝着可动范围的前端前进。因此,保持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上的物镜344、344、…靠近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物镜341、342。因此,由于焦距变长,因此摄像元件361能够增大狭窄的范围进行摄像(可以获得远摄图像)。
当用户在另一侧操作操作杆112时,通过操作用线圈43的作用力,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自动地后退。即,由于操作用线圈43具有可动式光学框架37后退所需的力,因此用户不需要操作操作杆112来按压操作用线圈43。
用户通过一边视觉辨认所显示的图像一边操作操作杆112来调整焦距。由其结果可知,调整了变焦倍率。
当用户未操作操作杆112时,即,在可动式光学框架37没有进退而处于停止状态时,例如即使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旋钮111来使弯曲管22弯曲或伸直,也难以发生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同样地,即使柔性部203弯曲或伸直,也难以发生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
另外,内窥镜1并不限定于医疗领域中所使用的内窥镜。
在实施方式中,通过拉伸操作用线圈43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前进,但也可以通过挤压操作用线圈43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前进。但是,由于被挤压的操作用线圈43容易挠曲,因此优选牵引操作用线圈43。当牵引操作用线圈43时,可以可靠地传递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前进所需的力。
在实施方式中,操作用线圈43的前进(凸轮38的正转)/后退(凸轮38的反转)与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前进/后退联动,但是操作用线圈43的前进(凸轮38的正转)/后退(凸轮38的反转)也可以与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后退/前进联动。根据设置在凸轮38上的凸轮槽381、381、382各自的朝向,可以使操作用线圈43的前进(或后退)与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前进和后退中的一方(或另一方)联动。
操作用线圈43也可以在前进方向上对可动式光学框架37施力。
操作用线圈43的节距和保护用线圈44的节距也可以彼此不同。但是,当两者的节距相等时,操作用线圈43的线材容易卡合在保护用线圈44的线材之间。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操作用线圈43在保护用线圈44的轴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变焦倍率根据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进退而变化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内窥镜1也可以构成为对焦范围(在画面上对焦的范围)根据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进退而变化。
实施方式2
图14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窥镜1中的摄像单元3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1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1可以起到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1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下面,将对与实施方式1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此外,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操作用线圈43经由金属丝42与滑动件41相连接,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用线圈43与滑动件41直接连接。
图15是示出当插入在保护部件中的操作部件进行进退操作时的操作部件的突出量的图表。
这里,保护部件是具有与保护用线圈44相同的结构的紧密卷绕线圈。操作部件是具有与操作用线圈43相同的结构的紧密卷绕线圈。操作部件的全长为1800mm。操作部件插入保护部件中,操作部件的两端部从保护部件的两端部突出。如图13所示,两者弯曲成环。固定保护部件的两端部。
对操作部件进行前进操作以便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保护部件中,接下来,进行后退操作以便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从保护部件中拉出。图15中所示的横轴是操作量[mm]。以进退操作前的突出量为基准(0mm),在进退操作期间测量操作部件的突出量。图15中所示的纵轴是突出量[mm]。
理想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的进退操作量与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的突出量一致(图15中所示的双点划线)。
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前进操作时的突出量。
即使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保护部件中,直到1.3mm之前操作部件的突出量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操作部件收缩,因此使操作部件的前端部前进的力没有传递到操作部件的前端部。
当前进操作量超过1.3mm时,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的突出量随着前进操作而线性增加。当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4.0mm时,操作部件的前端部突出2.7mm。
在图15中,用实线表示后退操作时的突出量。
即使在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4.0mm后再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从保护部件拉出,直到1.3mm之前操作部件的突出量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操作部件伸长,因此使操作部件的基端部后退的力没有传递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
当后退操作量超过1.3mm时,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的突出量随着后退操作而线性减少。当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4.0mm时,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的突出量为0.0mm。
由以上结果可知,当操作部件全部为紧密卷绕线圈时,传递效率(突出量/进退操作量×100)为70%。
然而,在内窥镜1的实机中,操作杆112对操作用线圈43的最大牵引量为10mm左右,滑动件41的最大移动量为5mm左右。因此,只要传递效率超过50%,就可以满足实用。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1的情况下,可以抑制随着插入部2的弯曲或伸直所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并且可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充分进退。
但是,由于操作用线圈43与金属丝相比难以挠曲,因此为了使弯曲部202弯曲或伸直而需要较大的力。
此外,特别是当弯曲部202以较大幅度弯曲时,可以认为操作用线圈43与保护用线圈44的接触面积较大。但是,操作用线圈43相对于保护用线圈44的摩擦力大于金属丝的摩擦力。摩擦力大有利于抑制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但是不利于滑动件41(进而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平滑进退。
图16及图17是示出当插入在保护部件中的操作部件进行进退操作时的操作部件的突出量的图表。
这里,操作部件在具有与操作用线圈43相同的结构的紧密卷绕线圈上连接具有与金属丝42相同的结构的金属丝。在图16的情况下,操作部件的前端侧的120mm的部分是金属丝。在图17的情况下,操作部件的前端侧的150mm的部分是金属丝。这些金属丝相当于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1中贯通弯曲部202的金属丝42。
当对于这样的操作部件进行进退操作时,操作部件的前端部的突出量的变化与图15中所示的突出量的变化大致相同。
但是,对于120mm的金属丝,当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4.0mm时,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突出2.4mm。传递效率为60%。
此外,对于150mm的金属丝,当将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挤压至4.0mm时,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突出2.3mm。传递效率为58%。
当将操作部件的前端侧替换为金属丝时,与操作部件全部为紧密卷绕线圈的情况相比,传递效率降低。但是,只要适当地设定金属丝的长度,就能够得到实用的传递效率。
也就是说,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1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随着插入部2的弯曲或伸直所引起的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并且可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充分进退。
而且,由于金属丝42比操作用线圈43更容易挠曲,因此可以减小弯曲部202弯曲或伸直所需的力。
此外,由于金属丝42相对于保护用线圈44的摩擦力小,因此可以使可动式光学框架37平滑地进退。
由以上结果可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1具有提高可操作性的优点。
然而,金属丝42容易与保护用线圈44接触,并且配置在距离较短的弯曲部202上,操作用线圈43配置在距离较长的柔性部203上。因此,金属丝42的摩擦力小,不用担心其会造成可动式光学框架37的位移。
符号说明
1内窥镜
11操作部
112操作杆(牵引部)
2插入部
201前端部
202弯曲部
203柔性部
37可动式光学框架
38凸轮
42金属丝
43操作用线圈
44保护用线圈。

Claims (9)

1.一种内窥镜,
具体是一种具备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柔性部的插入部
以及内置在所述前端部中且能够沿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的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内窥镜,
其中,
其具备:
操作用线圈,其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相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上进退;
以及保护用线圈,其中插通该操作用线圈,并且至少贯通所述弯曲部,
所述保护用线圈和所述操作用线圈均具有伸缩性,当所述弯曲部弯曲或伸直时,所述保护用线圈和所述操作用线圈也相应弯曲或伸直,
当所述操作用线圈沿所述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时,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沿插入部的轴长方向进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操作用线圈的前端部和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经由外径比所述操作用线圈的外径小的金属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操作用线圈和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经由包围该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圆筒状凸轮相连接,并且使所述操作用线圈的进退、所述凸轮在周向上的正反旋转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的进退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操作用线圈的节距与所述保护用线圈的节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操作用线圈的前进/后退与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的后退/前进对应,
并且所述操作用线圈具备牵引部,该牵引部用于对所述可动式光学框架向后退方向施力,
并通过牵引所述操作用线圈而使其后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牵引部设置在与所述柔性部的基端侧相连结的操作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操作用线圈的线材是扁平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操作用线圈是紧密卷绕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保护用线圈是紧密卷绕线圈,
并且所述操作用线圈的线材与所述保护用线圈的线材彼此相同。
CN202080005413.2A 2019-03-29 2020-02-10 内窥镜 Active CN112771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8547A JP7016330B2 (ja) 2019-03-29 2019-03-29 内視鏡
JP2019-068547 2019-03-29
PCT/JP2020/005056 WO2020202801A1 (ja) 2019-03-29 2020-02-10 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435A CN112771435A (zh) 2021-05-07
CN112771435B true CN112771435B (zh) 2022-12-06

Family

ID=7266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5413.2A Active CN112771435B (zh) 2019-03-29 2020-02-10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8061A1 (zh)
JP (1) JP7016330B2 (zh)
CN (1) CN112771435B (zh)
DE (1) DE112020001676B4 (zh)
WO (1) WO20202028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6480A (zh) * 2021-11-26 2022-03-15 江苏集萃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内窥镜的自动推进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1950A (en) * 1987-03-27 1989-06-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Bending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JPH10201698A (ja) * 1997-01-23 1998-08-04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内蔵物保護構造
JPH1147075A (ja) * 1997-08-07 1999-02-23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対物駆動機構
JP2009078012A (ja) * 2007-09-26 2009-04-1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JP2016054967A (ja) * 2014-09-10 2016-04-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
JP2016174670A (ja) * 2015-03-19 2016-10-06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挿入部の湾曲部構造
WO2017043124A1 (ja) * 2015-09-11 2017-03-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9310288A (zh) * 2016-06-07 2019-02-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0329B2 (ja) 1993-01-21 1999-08-25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処置具
US6117071A (en) * 1997-07-29 2000-09-12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ndoscope with movable imaging unit for zooming or focusing
JPH1156754A (ja) 1997-08-18 1999-03-02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操作部
US6440062B1 (en) * 1999-11-10 2002-08-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wire driv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endoscope
DE60021686T2 (de) * 1999-12-03 2006-06-08 Fujinon Corp. Lineargetriebeeninheit für ein Endoskop
JP2001245843A (ja) 2000-03-07 2001-09-11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操作ワイヤ駆動装置
JP2002207178A (ja) 2001-01-04 2002-07-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4553108B2 (ja) 2004-03-31 2010-09-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制御ケーブル
JPWO2016203626A1 (ja) * 2015-06-18 2018-04-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1950A (en) * 1987-03-27 1989-06-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Bending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JPH10201698A (ja) * 1997-01-23 1998-08-04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内蔵物保護構造
JPH1147075A (ja) * 1997-08-07 1999-02-23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対物駆動機構
JP2009078012A (ja) * 2007-09-26 2009-04-1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JP2016054967A (ja) * 2014-09-10 2016-04-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
JP2016174670A (ja) * 2015-03-19 2016-10-06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挿入部の湾曲部構造
WO2017043124A1 (ja) * 2015-09-11 2017-03-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9310288A (zh) * 2016-06-07 2019-02-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2801A1 (ja) 2020-10-08
US20210338061A1 (en) 2021-11-04
DE112020001676T5 (de) 2021-12-16
JP2020163007A (ja) 2020-10-08
CN112771435A (zh) 2021-05-07
JP7016330B2 (ja) 2022-02-04
DE112020001676B4 (de)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1028B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US8427533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lectronic endoscope, and lens unit
JP4172966B2 (ja) 内視鏡の硬度可変シースアダプタ
US8360965B2 (en) Endoscopic image pickup unit
US8894567B2 (en) Medical tube
US8896681B2 (en) Image pickup unit for endoscope
US20080287736A1 (en) Bending device for endoscope
CN112771435B (zh) 内窥镜
US20170224204A1 (en) Signal lin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elongated member
JP3510400B2 (ja) 内視鏡
CN112312820B (zh) 内窥镜
JP3756874B2 (ja) 内視鏡
JPH09285441A (ja) 内視鏡
JP2004298431A (ja)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JP4390354B2 (ja) 内視鏡の対物駆動機構
WO2019008709A1 (ja) 挿入補助システム
JPH0218514A (ja) 内視鏡装置
JP3380141B2 (ja) 内視鏡の対物駆動機構
JP6465438B2 (ja)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内視鏡
JP2003339638A (ja) 電子内視鏡
JPH1099264A (ja) 内視鏡
JP2005192774A (ja) ズーム内視鏡
JP2005143689A (ja) ズーム内視鏡
JP2004313285A (ja) 電子内視鏡の光学調整装置
JPH08146305A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