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3969A -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3969A
CN112743969A CN202011122403.5A CN202011122403A CN112743969A CN 112743969 A CN112743969 A CN 112743969A CN 202011122403 A CN202011122403 A CN 202011122403A CN 112743969 A CN112743969 A CN 112743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late cylinder
transfer material
cycle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24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3969B (zh
Inventor
杉山诚康
鱼住忍
高桥利浩
奥山数也
嵯峨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4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3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3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3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2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4Presses of the reciprocating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41F16/0033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print under pressure only, e.g. us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Conveying or guiding webs through presse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41F16/0026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print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using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6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printing foil or b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93Attachments or auxiliar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9/00Printing presses using a heated printing foil
    • B41P2219/2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printing f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能不浪费地有效利用转印材料,并且能降低转印材料的后退的次数,使转印材料的输送稳定并改善成品率。转印部(2)的版筒(20)仅具有一个转印面(22),上述版筒(20)的一次旋转中进行一次转印,控制部(5)在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转印材料(6)的状态下连续多次地反复使上述版筒(20)进行任意的多次旋转而进行多次转印的一个周期的转印动作,而且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版筒和压筒将转印材料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上的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第3650197号公报中记载了将转印材料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上的装置。
在日本专利第3650197号公报中记载的转印装置,具备由压花用缸(相当于本发明的版筒)和压筒构成的压花机构(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部)、输送压花用卷箔(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的输送组件和材料层(相当于本发明的被转印基体材料)等。
而且,通过使压花用卷箔和材料层相互重叠地前进通过压花用缸和压筒的之间,由压花用缸的压花用金版(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面)将压花用卷箔向材料层上压花(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
进而,在一次压花结束后到进行下一次压花之间,通过控制输送组件使压花用卷箔的输送速度减速并后退,使压花用卷箔中的先前压花的区域和接着压花的区域的间隔变短,减少了在压花用卷箔中的未用于压花的状态下输送的区域的量,减少了压花用卷箔浪费的情况。
根据在日本专利第3650197号公报中公开的转印装置,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在压花用卷箔中的未用于压花的状态下被输送的区域的量,但能降低的量很少,不太能降低压花用卷箔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者等开发了一种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能降低在转印材料中的未被转印地输送的区域的量,能大幅度地降低转印材料的浪费。
基于图8至图11说明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
图8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转印部的模式图,由版筒100和压筒101做成了转印部102。版筒100具有转印面103,转印面103设置在压花版104上。版筒100的除了转印面103以外的面是非转印面105。
版筒100向逆时针方向以与转印速度相应的一定的速度旋转,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压筒101向顺时针方向以与版筒100相同的速度旋转,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由未图示的后退辊分别向正方向(箭头a方向)和逆方向(箭头b方向)输送。
转印装置使版筒100和压筒101同步地以转印速度旋转,使未图示的后退辊正旋转,将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向正方向输送,并使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版筒100和压筒101之间。在版筒100进行一次旋转的期间转印材料106由版筒100的转印面103和压筒101的周面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107上。
如果转印结束,则转印装置在版筒100的一次旋转中使未图示的后退辊进行逆旋转,使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向逆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地后退,调整转印材料10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转印了转印材料106的区域。而且,转印装置再次使未图示的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向正方向输送而进行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的转印。
另外,此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后退包含了向逆方向输送中的加速及减速的控制。后退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后述。
基于图9说明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相对于版筒100的输送及由转印面103进行的转印动作。
在图9中,在转印材料106及被转印基体材料107上分别设置与在转印面103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相当的框,使输送、转印动作变得容易理解。另外,在实际的转印装置中,在转印材料106、被转印基体材料107上没有设置框。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斜线区域的框是不转印的区域(在印刷等转印以外使用的区域),空白区域的框(以下称为空白区域)是转印的区域。
虚线是由版筒100的转印面103和压筒101的周面夹持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转印位置108。
图9A表示转印开始前的状态,转印面103与转印位置108位置错开。
版筒100从此状态进行旋转,并且转印材料10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107同步地以相同的转印速度向正方向(箭头a方向)输送。
如图9B所示,当转印面103移动到转印位置108时,转印面103将转印材料106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107上。将转印材料10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作为(1),将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转印了转印材料106的区域作为(A)。
如图9C所示,当版筒100的非转印面105通过转印位置108时,使转印材料106向逆方向(箭头b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地后退,使转印材料106仅返回规定的距离。然后,通过将转印材料106向正方向输送,如图9D所示,在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中使转印面103成为转印位置108。
此时,转印材料106的区域(2)与转印位置108一致,将该区域(2)用于转印面103的转印。转印材料106的区域(2)是与在版筒100的第一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被转印基体材料107在图9C所示的状态下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仅返回规定的距离。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返回距离与转印材料106的返回距离不同。然后,通过将被转印基体材料107与转印材料106同步地向正方向输送,如图9D所示,在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中当转印面103移动到转印位置108时,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空白区域(B)与转印位置108一致,将转印材料106转印到该空白区域(B)上。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空白区域(B),是与在版筒10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103转印了转印材料106的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区域(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最近的空白区域。
如图9E所示,当版筒100的非转印面105通过转印位置108时,使转印材料106向逆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地后退,使转印材料106仅返回规定的距离。然后,通过将转印材料106向正方向输送,如图9F所示,在版筒100的第三次旋转中使转印面103成为转印位置108。
此时,转印材料106的区域(3)与转印位置108一致,将该区域(3)用于转印面103的转印。转印材料106的区域(3),是与在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被转印基体材料107在图9E所示的状态下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仅返回规定的距离。然后,通过使被转印基体材料107与转印材料106同步地向正方向输送,如图9F所示,在版筒100的第三次旋转中当转印面103移动到转印位置108时,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空白区域(C)与转印位置108一致,将转印材料106转印到该空白区域(C)上。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空白区域(C),是与在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103转印了转印材料106的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区域(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最近的空白区域。
基于图10和图11说明转印材料106的输送控制,图10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版筒第一次旋转和第二次旋转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图11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从版筒第一次旋转到第六次旋转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
如图10所示,将在转印面103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定义为L。L是在转印面103的上下尺寸(旋转方向的长度)上加上了在转印中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白的距离。
图9、10、11所示的框的版筒100的旋转方向的距离是L。
版筒100从第一次旋转向第二次旋转转移时,即,在由第一次旋转的转印面103进行的转印结束后,使向正方向以转印速度输送的转印材料106的速度减速而停止。然后,转印材料106进行后退,该后退是下面的那样。
将停止的转印材料106向逆方向(返回方向)加速到规定的输送速度地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然后,为了停止后退,从规定的输送速度减速,在规定的距离停止向逆方向的输送。包含向此逆方向的加速和减速在内的规定的距离的输送是后退。将从停止到成为规定的输送速度的距离定义为后退中的加速距离,将从输送速度到停止的距离定义为后退中的减速距离。另外,后退中的输送也可以不设置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的距离,在刚加速到规定的输送速度后切换成减速。
然后,在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中,在直到由转印面103开始转印之前,将停止的转印材料106加速,以转印速度向正方向输送。
将从以转印速度向正方向输送转印材料106的状态减速到停止的距离(转印后的减速距离)定义为β。另外,将向正方向加速在后退后停止了的转印材料106到成为转印速度的距离(转印前的加速距离)定义为α。
转印后的减速距离β和转印前的加速距离α,是由对未图示的后退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的特性、输送速度、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及版筒100的非转印面105的长度决定的参数。
转印后的减速距离β和转印前的加速距离α,使用由驱动马达的特性推荐的公知的控制装置自动地决定。
另外,将转印材料106向逆方向(返回方向)输送的后退中的加速距离、后退中的减速距离、后退中的输送速度的设定,也与转印后的减速距离β及转印前的加速距离α同样地决定。
将在一次后退中向逆方向输送转印材料106的距离定义为返回距离R10,以下对返回距离R10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版筒10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103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2),是与在版筒10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103使用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因此,由于从区域(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位置(转印结束位置)开始第二次旋转的转印,所以返回距离R10能由α+β导出。
在图10中,由于α=2L、β=2L,所以返回距离R10成为4L的距离。另外,在版筒的一次旋转中的向正方向的输送距离R成为5L的距离。
如图11所示,版筒100在第三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3),是与在第二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区域(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版筒100在第四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4),是与在第三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区域(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版筒100在第五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5),是与在第四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区域(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版筒100在第六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106的区域(6),是与在第五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区域(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另外,当版筒100从第二次旋转向第三次旋转转移时、当从第三次旋转向第四次旋转转移时、当从第四次旋转向第五次旋转转移时、当从第五次旋转向第六次旋转转移时,返回距离R10都是4L的距离。
另外,在图11中,将α和β作为0(α=0,β=0),将图简化以便容易理解。
版筒100的第六次旋转以后的情况也同样,在版筒100的每一次旋转时都通过反复进行返回距离R10=4L的后退,通常能在转印材料106上进行不产生浪费的转印。
根据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由于将与转印材料10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依次用于转印,所以能不浪费地有效利用转印材料1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由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进行了转印后,存在着产生下面的那样的不良状况的情况。
在使转印材料106后退地向正方向、逆方向切换输送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了未图示的后退辊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但在切换转印材料106的输送方向的情况下,未图示的后退辊的旋转速度控制、停止位置控制因未图示的后退辊的旋转惯性力而变得不稳定,存在转印材料106的行迹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在切换转印材料106的输送方向的情况下,惯性力在切换前的输送方向上作用在转印材料106上。在转印材料106相对于输送该转印材料106的未图示的后退辊的正反旋转的变化追随性差的情况下,存在转印材料106因此贯性力而变形或破裂的危险,存在转印材料106的输送不稳定的情况。
由于转印材料106的行迹不稳定、输送不稳定,因此产生转印的差错,成品率变差。每当转印材料106进行后退时都产生这些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该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能不浪费地有效利用转印材料,并且通过减少转印材料的后退的次数,能使转印材料的输送稳定并改善成品率。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转印装置,具备转印部;将转印材料向上述转印部输送的转印材料输送部;将被转印基体材料向上述转印部输送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和控制部,上述转印部具有压筒和版筒,上述版筒具有与上述压筒的周面接触的转印面和不与上述压筒的周面接触的非转印面,上述转印材料输送部具有后退辊,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正方向输送,而且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具有后退辊,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正方向输送,而且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逆方向输送,通过使上述转印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正方向输送,由上述版筒的转印面和上述压筒的周面将上述转印材料向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转印,通过使上述转印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进行逆旋转,使上述转印材料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通过上述版筒的非转印面和上述压筒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该转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部的上述版筒仅具有一个转印面,在上述版筒的一次旋转中进行一次转印,上述控制部在将上述转印材料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的状态下,连续多次地反复进行将上述版筒旋转任意的多次而进行多次转印的一个周期的转印动作,而且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上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判定在直到上一个周期之前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使用完的范围内有无可用于转印的区域,在有的情况下,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在没有的情况下,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后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反复进行的周期的次数与在相当于上述版筒的外周长的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无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版筒的每一次旋转时都控制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一种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该转印装置具备由仅具有一个转印面的版筒和压筒构成,将转印材料向被转印基体材料转印的转印部;由正旋转、逆旋转将转印材料向正方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辊;和由正旋转、逆旋转将被转印基体材料向正方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辊,该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转印方法,在将上述转印材料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的状态下,以将上述版筒旋转任意的多次来进行多次转印的过程为一个周期,在上述一个周期中连续多次地反复地进行转印,每当上述版筒的由一次旋转进行的转印动作结束时,都判定上述版筒的旋转次数是否与上述版筒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将上述转印材料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继续进行该周期的转印,在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结束该周期的转印,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距离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中,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判定在直到前一个周期之前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使用完的范围内有无可用于转印的区域,在判定为有的情况下,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将向该逆方向输送的距离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距离,在判定为无的情况下,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将向该逆方向输送的距离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后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中,在反复进行的周期的次数与相当于上述版筒的外周长的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无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中,在上述版筒的每一次旋转时都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能不浪费地有效利用转印材料,并且能降低后退的次数,使转印材料的输送稳定并改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转印部的版筒的模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材料和被转印基体材料的输送及由转印面进行的转印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从实施方式的版筒第一周期到版筒第二周期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
图5是从实施方式的版筒第一周期到版筒第八周期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材料和被转印基体材料的输送状态与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材料和被转印基体材料的输送状态进行比较的表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转印部的模式图。
图9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材料和被转印基体材料的输送及由转印面进行的转印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版筒第一次旋转和第二次旋转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
图11是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的版筒第一次旋转到第六次旋转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基于图1说明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整体主视图。
本发明的转印装置1具备转印部2、转印材料的供给部3、转印材料的回收部4、控制部5和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等,由转印材料的供给部3和转印材料的回收部4构成了转印材料输送部。转印部2、转印材料的供给部3、转印材料的回收部4和控制部5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a上。另外,控制部5不限于设置在装置主体1a上,也能设置在装置主体1a以外。
转印部2具有版筒20和压筒21。
如图2所示,版筒20具有转印面22,转印面22设置在比版筒20的全周长短的压花版23上。版筒20的除了转印面22以外的面是非转印面24。即,版筒20仅有一个转印面22。
如图1所示,版筒20和压筒21由未图示的一个驱动马达同步地以与转印速度相应的一定的速度旋转。版筒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压筒2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转印材料的供给部3供给的转印材料6和由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输送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通过版筒20和压筒21之间进行输送。由版筒20的转印面22和压筒21的周面夹持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和压筒21的周面具有间隙,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通过间隙进行输送。
通过由版筒20的转印面22和压筒21的周面夹持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转印材料6被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7上。
控制部5,例如是CPU(中央处理装置),控制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输送、版筒20和压筒21的旋转。
实施方式的转印部2是如下的转印部,即,在版筒20内设置了未图示的加热机构,通过将版筒20的转印面22例如从150℃加热到200℃左右,将转印材料6热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7上。也可以做成不对版筒20进行加热的转印部。在不对版筒20进行加热的转印部的情况下,在版筒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粘贴装置,将浆料涂覆在被转印基体材料上进行转印。
转印材料的供给部3将转印材料6朝向转印部2的版筒20和压筒21之间输送。
转印材料的供给部3具有卷出轴30;设置在卷出轴30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供给侧的进给辊31;设置在供给侧的进给辊31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和设置在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的供给侧的后退辊33。
在卷出轴30上安装了卷状的转印材料6。
供给侧的进给辊31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仅向卷出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将转印材料6卷绕在外周面上。在供给侧的进给辊31的转印材料6的卷绕范围内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夹持辊34,由供给侧的进给辊31和夹持辊34夹持转印材料6。
通过对供给侧的进给辊31进行旋转驱动,卷出安装在卷出轴30上的卷状的转印材料6,朝向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输送。
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是利用真空压力将转印材料6朝下呈U字状地保持在箱35内的环形真空装置。
供给侧的后退辊33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进行正旋转和逆旋转,将从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送出的转印材料6卷绕在外周面上。在供给侧的后退辊33的转印材料6的卷绕范围内的至少1个部位设置了夹持辊36,由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夹持辊36夹持转印材料6,能向正方向和逆方向输送转印材料6。
转印材料的回收部4回收由转印部2用于转印的区域以外的转印材料6,即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
转印材料的回收部4具有回收侧的后退辊40;设置在回收侧的后退辊40的回收方向下游侧的回收侧的缓冲装置41;设置在回收侧的缓冲装置41的回收方向下游侧的回收侧的进给辊42;和设置在回收侧的进给辊42的回收方向下游侧的卷绕轴43。
回收侧的后退辊40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进行正旋转和逆旋转,将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卷绕在外周面上。
在回收侧的后退辊40的转印材料6的卷绕范围内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了夹持辊44,能由回收侧的后退辊40和夹持辊44夹持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向正方向和逆方向输送。
回收侧的缓冲装置41是利用真空压力将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朝下呈U字状地保持在箱45内的环形真空装置。
回收侧的进给辊42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仅向回收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将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卷绕在外周面上。
在回收侧的进给辊42的转印材料6的卷绕范围内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了夹持辊46,由回收侧的进给辊42和夹持辊46夹持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
通过对回收侧的进给辊42进行旋转驱动,将保持在回收侧的缓冲装置41内的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朝向卷绕轴43输送。
卷绕轴43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仅向卷绕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通过卷绕未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进行回收。
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在转印时同步地进行正旋转,将转印材料6向正方向输送。
在调整转印材料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位置时,使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同步地反复进行正旋转、逆旋转,进行将转印材料6交替地向正方向、逆方向输送的间歇输送。此动作以后详细地说明。
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在将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输送时,吸收在供给侧的进给辊31和供给侧的后退辊33之间的转印材料6上产生的张力变化。
回收侧的缓冲装置41,在将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输送时,吸收在回收侧的进给辊42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之间的转印材料6上产生的张力变化。
被转印基体材料7,从设置在与转印装置1离开了的场所的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供纸装置朝向转印部2输送,由转印部2转印了转印材料6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由设置在与转印装置1离开了的场所的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排纸装置回收。
也可以在转印装置1和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供纸装置之间设置印刷单元,在向被转印基体材料7进行了印刷后向转印部2输送,向印刷完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转印。
另外,也可以在转印装置1和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排纸装置之间设置印刷单元,向转印完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印刷。
为了调整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相对于版筒20的旋转的转印的区域的位置,在将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在输送路径中的转印部2作为分界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输送方向下游侧,例如,在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供纸装置和排纸装置上,分别设置了未图示的上游侧的后退辊和下游侧的后退辊。
未图示的上游侧的后退辊和下游侧的后退辊,通过同步地进行正旋转、逆旋转,将被转印基体材料7向正方向(箭头a方向)和逆方向(箭头b方向)输送,调整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对转印材料6进行转印的区域的位置。
转印材料6及被转印基体材料7,通过由控制部5控制供给侧的后退辊33、回收侧的后退辊40、未图示的上游侧的后退辊和下游侧的后退辊进行间歇输送。
转印材料6主要由薄膜层、剥离层、箔、浆料4层构成,作为箔使用金箔或者银箔。转印材料6不限于此物。
被转印基体材料7主要使用由表面基体材料、粘附剂、剥离纸构成的密封粘性纸。被转印基体材料7不限于此物。
由转印部2进行的转印如下面的那样进行。
将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在以转印材料6的浆料层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表面基体材料接触的方式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向版筒20和压筒21之间输送,由版筒20的被加热了的转印面22和压筒21夹持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
浆料层由被加热了的转印面22熔融,与转印材料6的转印面22接触的区域被粘贴在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表面基体材料上。如果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被输送而从被加热了的转印面22的夹持中释放,则温度下降,浆料固化。
在浆料固化后,转印材料6的箔由设置在转印部2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之间的未图示的剥离辊分离成粘贴在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表面基体材料上的区域和未粘贴的区域。
未粘贴的区域的箔与转印材料6的薄膜层、剥离层一起由回收侧的后退辊40朝向卷绕轴43输送。如果未粘贴的区域的箔被分离,则在被转印基体材料7上仅剩余粘贴的箔,转印结束。
作为转印部2,可以是不加热版筒20的转印部,但不加热版筒20的转印部,是在转印部的上游侧使用涂覆在被转印基体材料上的浆料将转印材料粘贴在被转印基体材料上的方法,在将浆料涂覆在被转印基体材料上后,通过由版筒的转印面和压筒的周面夹持被转印基体材料和转印材料进行转印。因此,在使用不加热版筒20的转印部的情况下,在转印部的上游侧设置粘贴装置。
基于图3,说明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相对于版筒20的输送及由转印面22进行的转印动作。
在图3中,在转印材料6及被转印基体材料7上分别设置了与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相当的框,以易于理解输送、转印动作。另外,在实际的转印装置中,在转印材料6、被转印基体材料7上没有设置框。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斜线区域的框是不转印的区域(在印刷等转印以外使用的区域),空白区域的框(以下称为空白区域)是转印的区域。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不转印的区域(图3的斜线区域)由转印装置制造的产品的设计决定。
虚线是由版筒20的转印面22和压筒21的周面夹持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转印位置25。
图3A表示转印开始前的状态,转印面22的位置与转印位置25错开。
版筒20从此状态进行旋转,并且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同步地以相同的转印速度向正方向(箭头a方向)输送。
如图3B所示,当转印面22在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转印面22将转印材料6向被转印基体材料7进行第一次转印。将转印材料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作为(1),将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转印了转印材料6的区域作为(A)。
如图3C所示,在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的转印结束后,在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通过转印位置25时,将被转印基体材料7向逆方向(箭头b方向)输送进行后退。即,使被转印基体材料7通过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和压筒21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向逆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此动作是后退。另外,此后退包含了向逆方向输送中的加速及减速的控制。后退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后述。
此时,转印材料6被继续向正方向输送。
在被转印基体材料7向逆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后,被转印基体材料7与转印材料6同步地向正方向输送。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向逆方向输送的距离(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如图3D所示,当转印面22在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使得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B)与转印位置25一致。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B),是与在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转印了转印材料6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区域(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最近的空白区域。
如图3D所示,当转印面22在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将转印材料6向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B)转印。此时将转印材料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作为(2)。
如图3E所示,在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的转印结束后,当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通过转印位置25时,将被转印基体材料7向逆方向输送进行后退。此时,转印材料6被继续向正方向输送。
在被转印基体材料7向逆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后,被转印基体材料7与转印材料6同步地向正方向输送。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与先前的说明相同,如图3F所示,当转印面22在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使得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C)与转印位置25一致。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C),是与在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转印了转印材料6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区域(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最近的空白区域。
如图3F所示,当在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转印面22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将转印材料6向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C)转印。此时将转印材料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作为(3)。
即,在将转印材料6向正方向连续地输送的状态下,使版筒20旋转三次,被转印基体材料7通过在版筒20的每一次旋转时都进行后退,将转印材料6连续三次转印到被转印基体材料7上。将此动作作为一个周期。
如图3G所示,在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的转印结束后(第一周期的最后的转印结束后),当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通过转印位置25时,将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分别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使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通过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和压筒21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分别向逆方向输送而仅返回规定的距离。转印材料6的返回距离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返回距离不同。然后,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同步地向正方向输送(参照图3H)。
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与先前的说明相同,如图3H所示,当转印面22在版筒20的第四次旋转中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D)与转印位置25一致。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D),是与在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转印了转印材料6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区域(C)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最近的空白区域。
转印材料6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如图3H所示,当在版筒20的第四次旋转中转印面22移动到转印位置25时(第二周期的最初的转印时),转印材料6的区域(4)与转印位置25一致。转印材料6的区域(4),是与转印面22的在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转印材料6的区域(4)由转印面22向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空白区域(D)转印。
一个周期的转印动作由控制部5如下面的那样进行。
控制部5对版筒20的旋转次数进行计数,判定进行了计数的版筒20的旋转次数与在版筒20的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是否一致。
在控制部5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一个周期的转印动作没有结束,所以将转印材料6继续向正方向输送而继续进行转印。
在控制部5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由于一个周期的转印动作结束,所以将向正方向以转印速度输送的转印材料6减速而停止,然后,使转印材料6后退。在后退后,将转印材料6加速到转印速度,开始下一个周期的转印。
转印材料6的后退如下面的那样进行。
例如,使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同步地逆旋转,将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箭头b方向)仅输送规定的距离。
为了使转印材料6的输送稳定,相对于输送中的方向,以使下游侧的后退辊的旋转速度比上游侧的后退辊的旋转速度快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此控制,在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之间,通常为了输送转印材料6,能确保足够的张力发挥作用的状态,稳定地输送转印材料6。另外,输送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未图示的后退辊也被同样地控制。
此时,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供给侧的进给辊31之间的转印材料6的张力及回收侧的后退辊40和回收侧的进给辊42之间的转印材料6的张力分别进行变化,但该张力变化分别由供给侧的缓冲装置32和回收侧的缓冲装置41吸收。
在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输送仅返回规定的距离后,供给侧的后退辊33和回收侧的后退辊40同步地进行正旋转,将转印材料6向正方向输送。
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后退,与先前说明的供给侧的后退辊33、回收侧的后退辊40同样地控制未图示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上游侧的后退辊和下游侧的后退辊来进行。
基于图4和图5,说明转印材料6的输送控制。图4是从实施方式的版筒第一次旋转(第一周期)到第六次旋转(第二周期)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图5是从实施方式的版筒第一次旋转(第一周期)到第二十四次旋转(第八周期)的转印材料的输送控制的模式图。
如图4所示,将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定义为L。L是在转印面22的上下尺寸(旋转方向的长度)上加上了在转印中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白的距离。
将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即版筒20的外周长(从转印面在版筒第一次旋转中开始转印的位置到转印面在接下来的版筒第二次旋转中开始转印的位置的距离)定义为M。
版筒20的外周长是将从版筒20的旋转中心到转印面22的距离作为半径的假想圆的周面的长度。
将版筒20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一个周期的转印次数)定义为S。在此说明中,版筒20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是三次。
将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定义为N。N能由转印面之间的距离M和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导出。即,N=M÷L。
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由转印面22的上下尺寸和转印材料6的输送的精度决定。由于转印面之间的距离(版筒的外周长)M由版筒20的大小决定,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能由L和M导出,所以N也由版筒20的大小等决定。
在此实施方式中,N是6,在一个周期中,在转印材料6的转印中使用的区域之间,例如在区域(1)和区域(2)之间有5个框。即,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包含最初的转印。
另外,在图4的第一周期的转印后的转印材料6中的区域(1)和区域(2)之间的空白区域及区域(2)和区域(3)之间的空白区域,是在第一周期中产生的未使用区域。
即,在未使用区域中可转印的次数是N-1。
实施方式是N为整数的情况,但在M不是L的整数倍的情况下,则在N中产生余数。N的余数,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未使用区域中进行了转印的情况下,意味着不满足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的保持着不能用于转印的状态不变地剩下的范围。在以后的说明中,N作为舍去了余数的整数来处理。
如图4所示,在第一周期中,在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将转印材料6的区域(1)用于转印,在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将转印材料6的区域(2)用于转印,在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将转印材料6的区域(3)用于转印。
在从第一周期向第二周期转移时,即在第一周期的最后的转印结束后,将向正方向以转印速度输送的转印材料6的速度减速而停止。然后,转印材料6进行后退,该后退是下面的那样。
将停止的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返回方向)加速到规定的输送速度,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然后,为了停止后退,从规定的输送速度减速,在规定的距离停止向逆方向的输送。包含向此逆方向的加速和减速在内的规定的距离的输送是后退。将从停止到成为规定的输送速度的距离定义为后退中的加速距离,将从输送速度到停止的距离定义为后退中的减速距离。另外,后退中的输送,也可以不设置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的距离,在刚加速到规定的输送速度后切换成减速。
然后,直到在第二周期中由转印面22开始转印之前,将停止了的转印材料6加速,以转印速度向正方向输送。
将从以转印速度向正方向输送转印材料6的状态减速到停止的距离(转印后的减速距离)定义为β。另外,将在后退后停止的转印材料6向正方向加速到成为转印速度的距离(转印前的加速距离)定义为α。
转印后的减速距离β和转印前的加速距离α,是由对图1所示的供给侧的后退辊33、回收侧的后退辊40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的特性、输送速度、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及版筒20的非转印面24的长度决定的参数。
转印后的减速距离β和转印前的加速距离α,使用由驱动马达的特性推荐的公知的控制装置自动地决定。
另外,向逆方向(返回方向)输送转印材料6的后退中的加速距离、后退中的减速距离、后退中的输送速度的设定,也与转印后的减速距离β及转印前的加速距离α同样地决定。
将在一次后退中向逆方向输送转印材料6的距离定义为返回距离R1,下面对返回距离R1进行说明。
图4如所示,在第二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4),是与在第一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二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5),是与在第一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二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6),是与在第一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因此,返回距离R1能由下面的式(1)导出。
R1=M×(S-1)+α+β···式(1)
由于在版筒20的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是3,转印面之间的距离M如图4所示是L的6倍,所以根据式(1),返回距离R1是6L×2+α+β,由于α和β分别是2L的距离,所以返回距离R1成为16L的距离。另外,在一个周期中的向正方向的输送距离R成为17L的距离。
如图4所示,在从第一周期向第二周期转移时,只要将转印材料6向逆方向仅输送16L的距离即可。
如图5所示,从第二周期向第三周期转移时的返回距离R1、从第三周期向第四周期转移时的返回距离R1、从第四周期向第五周期转移时的返回距离R1、从第五周期向第六周期转移时的返回距离R1,分别是16L的距离。另外,在图5中,将α和β作为0(α=0,β=0),将图简化以便容易理解。
在第三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7),是与在第二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三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8),是与在第二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三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9),是与在第二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6)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四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0),是与在第三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7)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四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1),是与在第三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8)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四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2),是与在第三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9)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五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3),是与在第四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五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4),是与在第四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五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5),是与在第四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六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6),是与在第五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六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7),是与在第五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六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18),是与在第五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如图5所示,在从第六周期(与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相同的次数的周期)向第七周期(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1的周期)转移的情况下,如果要将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1)导出的距离进行转印,则要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9)成为与在第六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6)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该区域已经用于转印。
即,如果第六周期的转印结束,则由于在第六周期的最后用于转印的区域(1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使用完的范围内)全部用于转印,所以需要能用于转印的新的区域。
因此,在从第六周期向第七周期转移时,由第六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的转印面22进行的转印结束后,将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2)导出的距离,将转印面22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作为与转印面22在第六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区域(18)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19)。此区域(19)是新的区域。
R1=α+β···式(2)
这由控制部5进行。例如,控制部5对周期的次数(以下称为周期次数)进行计数,如果进行了计数的周期次数与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不一致,则控制部5将在使用完的范围内可用于转印的区域作为有,将转印材料6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R1作为由式(1)导出的距离(M×(S-1)+α+β)。
如果进行了计数的周期次数与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一致,则控制部5将在使用完的范围内可用于转印的区域作为无,将转印材料6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2)导出的距离(α+β)。
转印面22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20)和转印面22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21)是新的区域。
在从第七周期向第八周期转移的情况下,将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1)导出的距离。
在第八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22),是与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一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19)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八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23),是与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二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2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在第八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转印材料6的区域(24),是与在第七周期的版筒20的第三次旋转中由转印面22用于转印的区域(2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
即,直到进行周期的次数成为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为止,将转移周期的情况下的转印材料6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R1作为从先前的式(1)导出的距离。在实施方式中是16L的距离。
将从第六周期(与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相同的次数的周期)向第七周期(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1的周期)转移的情况下的转印材料6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2)导出的距离。在实施方式中是4L的距离。
根据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在第一周期中产生的转印材料6的未使用区域能在第六周期中全部用于转印。
因此,能不浪费地有效利用转印材料6。
在以上的说明中,由于将版筒20的转印面之间的距离M做成了6L,所以在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N成为6,但在N因M、L的值而变化的情况下,能如下面的那样决定返回距离R1。
在将自然数(正的整数)定义为k,将转印的周期定义为P的情况下,由第P周期的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R1,在P满足下面的式(3)的情况下,作为从先前的式(2)导出的距离,在不满足式(3)的情况下,作为从先前的式(1)导出的距离。
P=k×N···式(3)
P满足式(3)的情况是指转印的周期是N的整数倍的情况,不满足的情况是指转印的周期不是N的整数倍的情况。
如果比较由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进行的转印材料6的后退的次数和由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进行的转印材料106的后退的次数,则是下面的那样。
由于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在使版筒20进行了多次旋转的每一个周期时都使转印材料6后退,与此相对,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在版筒100的每一次旋转时都使转印材料106后退,所以转印材料6、106的后退的次数是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的一方少。
因此,通过减少转印材料6的后退的次数,在转印后的减速时、转印前的加速时、后退中的加速时和减速时对后退辊33、40作用的旋转惯性力的影响降低,能降低后退辊33、40的旋转速度控制、停止位置控制因后退辊33、40的旋转惯性力而变得不稳定导致转印材料6的行迹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使转印材料6的输送稳定化。另外,在转印后的减速时、转印前的加速时、后退中的加速时和减速时作用在转印材料6上的惯性力的影响降低,能使转印材料6的输送稳定。由此,能改善成品率。
如果将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转印材料6的输送状态、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输送状态和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106的输送状态、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输送状态进行比较表示在图中,则成为如图6所示的那样。
图6是将转印材料、被转印基体材料的输送状态进行比较的表图,横轴表示版筒的旋转的次数,纵轴表示将转印材料、被转印基体材料的输送距离除以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并进行了正规化的值。即,1个刻度是L。相对于纵轴向负的方向的变化表示由后退进行的向逆方向的输送。
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和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输送状态,由相同的实线X表示,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和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相同地输送,能确认在版筒每一次旋转时都进行后退,控制了被转印基体材料7、107的被转印的区域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转印材料6的输送状态由虚线Y表示,能确认在版筒20的每三次旋转(1个周期)时都进行后退,控制了转印材料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
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106的输送状态由单点划线Z表示,能确认在版筒100的每一次旋转时都进行后退,控制了转印材料106的用于转印的区域。
如上所述,由于纵轴是输送距离,向负的方向的变化是后退,所以转印材料6的返回距离R1、转印材料106的返回距离R10相当于在向负变化的期间的距离的绝对值,因此能确认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转印材料6的返回距离R1成为16L的距离,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106的返回距离R10成为4L的距离。
而且,能确认在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转印材料6进行一次后退的期间,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106进行三次后退。
另外,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版筒20在进行一次旋转时向正方向输送的输送距离r1是5L,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被转印基体材料107的版筒100在进行一次旋转时向正方向输送的输送距离r1也是5L,两者的向正方向输送的输送距离r1是相同的。
如上所述,由于在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转印材料6进行一次后退的期间,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106进行了三次后退,所以在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中的转印材料6进行转印动作时向正方向输送的输送距离R成为17L的距离,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106进行转印动作时向正方向输送的输送距离R成为5L,所以两者的向正方向输送的输送距离R不同。
另外,从图6的虚线Y可知,在版筒20的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越多,转印材料6的后退的次数越少。
版筒20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能任意地设定,但其最大值是由对转印面之间的距离M(版筒20的外周长)及后退辊33、40进行旋转驱动控制的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特性决定的值。
在此实施方式中,使得版筒20的在1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使用最大值,转印材料6的后退的次数成为最少。
基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的控制方法。
向转印装置的控制部5输入L、M、S等在转印中所需要的参数及输送速度等在通常的转印装置、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参数。步骤1(S1)。
选择转印动作的开始。步骤2(S2)。
与被输入了的参数相应地进行返回距离R1((M×(S-1)+α+β)、(α+β))等的设定,开始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输送。此时,将计数转印的周期次数的变量i作为0,将计数版筒20的旋转次数(转印次数)的变量j作为0(i=0,j=0)。步骤3(S3)。
将转印材料6和被转印基体材料7以一定的转印速度同步地输送,进行版筒20的一次旋转量的转印。此时,在计数版筒20的旋转次数的变量j上加上1(j=j+1)。步骤4(S4)。
被转印基体材料7,在版筒20的每一次旋转时都进行后退。步骤5(S5)。
判定计数版筒20的旋转次数的变量j(j=S)即一个周期量的转印是否结束,直到满足条件为止反复进行步骤4、步骤5的处理。步骤6(S6)。
在满足了j=S的条件,一个周期量的转印结束的情况下,将变量j返回到0(j=0)。即,重置版筒20的旋转次数的计数。与此同时,在计数转印的周期次数的变量i上加上1(i=i+1)。步骤7(S7)。
在一个周期量的转印后,根据i=N的条件确认有无未用于转印的未使用区域,决定转印材料6的后退的设定(返回距离R1)。步骤8(S8)。
在不满足i=N的条件的情况下,因为在使用完的范围内存在未使用区域,所以将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1)导出的距离(M×(S-1)+α+β),使转印材料6后退。步骤9(S9)。
在满足i=N的条件的情况下,因为是将使用完的范围内的未使用区域全部是用于转印的状态,所以将返回距离R1作为从式(2)导出的距离(α+β),使转印材料6后退。步骤10(S10)。
与此同时,将变量i返回到0(i=0)。即,复位转印的周期次数的计数。步骤11(S11)。
通过反复进行从步骤4(S4)到步骤11(S11)的处理,并通过间歇输送(包含后退在内的输送),将在转印材料6中产生的未使用区域用于转印。
另外,由于转印的结束的控制如通常的转印装置、印刷装置的那样,是与在步骤1中对控制部5指定的条件或转印装置的由操作者进行的停止操作相应地结束的公知的控制,所以在流程图中省略了。
如从以上的明确的那样,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1相对于本发明者等开发的转印装置,能减少转印材料6的后退的次数。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版筒20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等向控制部5输入,但除此之外,还将版筒20的在一次旋转中生产的转印结束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长度C向控制部5输入。
在版筒20的一次旋转中生产的转印结束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长度C,由生产的产品的设计决定。长度C的取得的值是从127.0mm到355.6mm的范围的值,其上限和下限由版筒20的压花版23的长度决定。
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与转印的图案相应地输入。距离L可设定成从5mm到355.6mm(C的最大值)的范围的值。
由于长度C是在版筒20的一次旋转中生产的转印结束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长度,所以长度C是在转印面22的转印中所需要的距离L以上的长度。
因此,因为L需要满足C≧L,所以L的可设定的最大值是C的最大值。
另外,转印面之间的距离M是版筒20的外周长。因为在实施方式中不进行版筒20的更换,所以M成为由转印装置1的结构特定的值。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版筒20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S的最大值由转印面之间的距离M(版筒20的外周长)及对后退辊33、40进行旋转驱动控制的驱动马达的特性决定。在实施方式中,S的值最大能设定到20。
在实施方式中,在输入控制部5的L、S、C的值处于上述设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及在L>C的情况下,不满足可转印的条件。在不满足可转印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5判定为错误,不进行转印动作。与此同时,由未图示的组件表示错误。
在此所示的L、S、C的值的上限和下限是一例。此L、S、C的值的上限和下限由版筒20的外周长等的转印装置1的结构决定。
另外,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由后退产生的返回距离由版筒20的在一次旋转中生产的转印完的被转印基体材料7的长度C决定。

Claims (8)

1.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转印部;将转印材料向上述转印部输送的转印材料输送部;将被转印基体材料向上述转印部输送的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和控制部,
上述转印部具有压筒和版筒,上述版筒具有与上述压筒的周面接触的转印面和不与上述压筒的周面接触的非转印面,
上述转印材料输送部具有后退辊,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正方向输送,而且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
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具有后退辊,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正方向输送,而且通过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逆方向输送,
通过使上述转印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进行正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正方向输送,由上述版筒的转印面和上述压筒的周面将上述转印材料向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转印,
通过使上述转印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输送部的后退辊进行逆旋转,使上述转印材料和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通过上述版筒的非转印面和上述压筒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
该转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部的上述版筒仅具有一个转印面,在上述版筒的一次旋转中进行一次转印,
上述控制部在将上述转印材料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的状态下,连续多次地反复进行将上述版筒旋转任意的多次而进行多次转印的一个周期的转印动作,而且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上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判定在直到上一个周期之前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使用完的范围内有无可用于转印的区域,在有的情况下,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在没有的情况下,以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后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方式控制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反复进行的周期的次数与在相当于上述版筒的外周长的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无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版筒的每一次旋转时都控制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
5.一种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该转印装置具备由仅具有一个转印面的版筒和压筒构成,将转印材料向被转印基体材料转印的转印部;由正旋转、逆旋转将转印材料向正方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辊;和由正旋转、逆旋转将被转印基体材料向正方向、逆方向输送的后退辊,该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转印方法,在将上述转印材料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的状态下,以将上述版筒旋转任意的多次来进行多次转印的过程为一个周期,在上述一个周期中连续多次地反复地进行转印,
每当上述版筒的由一次旋转进行的转印动作结束时,都判定上述版筒的旋转次数是否与上述版筒的在一个周期中的旋转次数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将上述转印材料连续地向正方向输送,继续进行该周期的转印,在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结束该周期的转印,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
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的距离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周期的转印结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转印时,判定在直到前一个周期之前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使用完的范围内有无可用于转印的区域,
在判定为有的情况下,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将向该逆方向输送的距离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距离,
在判定为无的情况下,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转印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将向该逆方向输送的距离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最初的用于转印的上述转印材料的区域成为与在前一个周期中的最后的用于转印的区域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邻接的区域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反复进行的周期的次数与相当于上述版筒的外周长的转印面之间的距离内可转印的次数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无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有可用于上述转印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版筒的每一次旋转时都使上述后退辊进行逆旋转,将上述被转印基体材料向逆方向输送而后退。
CN202011122403.5A 2019-10-30 2020-10-20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Active CN112743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7872 2019-10-30
JP2019197872A JP7055407B2 (ja) 2019-10-30 2019-10-30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3969A true CN112743969A (zh) 2021-05-04
CN112743969B CN112743969B (zh) 2022-08-26

Family

ID=72840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2403.5A Active CN112743969B (zh) 2019-10-30 2020-10-20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815901B1 (zh)
JP (1) JP7055407B2 (zh)
KR (1) KR20210052215A (zh)
CN (1) CN112743969B (zh)
AU (1) AU20202563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9655A (zh) * 2021-08-14 2021-10-01 姚国成 一种塑料袋生产的双面不间断印刷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3666A1 (de) * 1987-04-24 1988-11-17 Armin Steuer Praege-rotationsmaschine
JPH06278356A (ja) * 1993-03-29 1994-10-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転写方法及びその転写装置
JPH08230152A (ja) * 1994-12-24 1996-09-10 Armin Steuer 回転式エンボス機
EP0987205A1 (de) * 1998-09-17 2000-03-22 Armin Steuer Schlaufenpuffer für Materialbahn und seine Verwendung
US6277230B1 (en) * 1999-10-01 2001-08-21 Vits-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using media that can be stamped on a substrate
JP2009006703A (ja) * 2007-05-31 2009-01-15 Komori Corp 箔転写装置
CN101837674A (zh) * 2009-03-19 2010-09-22 利优比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CN102689504A (zh) * 2011-03-25 2012-09-26 株式会社宫腰 数字印刷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57845A (zh) * 2014-05-30 2017-02-2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热转印式打印机
CN207594548U (zh) * 2017-12-12 2018-07-10 镭德杰标识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打码机色带自动检测装置
US20190210388A1 (en) * 2016-09-26 2019-07-11 Ashok Chaturvedi Apparatus for registered foil stamping and a proces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8356B2 (ja) 2014-09-08 2018-02-14 三菱重工機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紙巻防止装置及び印刷機
JP2020199682A (ja) 2019-06-10 2020-12-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間接転写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3666A1 (de) * 1987-04-24 1988-11-17 Armin Steuer Praege-rotationsmaschine
JPH06278356A (ja) * 1993-03-29 1994-10-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転写方法及びその転写装置
JPH08230152A (ja) * 1994-12-24 1996-09-10 Armin Steuer 回転式エンボス機
EP0987205A1 (de) * 1998-09-17 2000-03-22 Armin Steuer Schlaufenpuffer für Materialbahn und seine Verwendung
US6277230B1 (en) * 1999-10-01 2001-08-21 Vits-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using media that can be stamped on a substrate
JP2009006703A (ja) * 2007-05-31 2009-01-15 Komori Corp 箔転写装置
CN101837674A (zh) * 2009-03-19 2010-09-22 利优比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CN102689504A (zh) * 2011-03-25 2012-09-26 株式会社宫腰 数字印刷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57845A (zh) * 2014-05-30 2017-02-2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热转印式打印机
US20190210388A1 (en) * 2016-09-26 2019-07-11 Ashok Chaturvedi Apparatus for registered foil stamping and a process therefor
CN207594548U (zh) * 2017-12-12 2018-07-10 镭德杰标识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印打码机色带自动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9655A (zh) * 2021-08-14 2021-10-01 姚国成 一种塑料袋生产的双面不间断印刷设备
CN113459655B (zh) * 2021-08-14 2022-11-15 浙江圣林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袋生产的双面不间断印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52215A (ko) 2021-05-10
JP7055407B2 (ja) 2022-04-18
CN112743969B (zh) 2022-08-26
EP3815901A1 (en) 2021-05-05
JP2021070221A (ja) 2021-05-06
EP3815901B1 (en) 2022-09-28
AU2020256354A1 (en)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8399A (en) Bursting apparatus
CN103025532B (zh) 印刷装置
US3313667A (en) Printing tapered articles by heat transfer
JPS6398654A (ja) 感光層を基板上に積層する方法
CN112743969B (zh)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WO19880069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mittent web processing
JP6379020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H0366151B2 (zh)
US3818810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handles for carrier bags
CN101837673B (zh) 在印刷纸上进行转印的转印装置以及转印方法
CN112743970B (zh) 转印装置及其转印方法
US1991003A (en)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fee sheets
JP2002079731A (ja) ホット・スタンピング方法並びにホット・スタンピング装置
US3741085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continuous assembly of envelopes or the like
JP2018052095A (ja) ロール状刻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箔転写装置並びに箔転写方法
JP4013273B2 (ja) リチウム箔の貼付装置
JP2015034050A (ja) 台紙レスラベルの下貼り機構および下貼り方法
JP6313679B2 (ja) 箔転写装置
JP7256999B2 (ja)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7120788B2 (ja) ロール状刻印を用いた箔転写装置及び箔転写方法
JP2000296954A (ja) 帯状部材の張力制御装置
JPS62275751A (ja) 転写装置
JP2790960B2 (ja) 孔版印刷装置
JP3002194B1 (ja) コンクリ―ト型枠用堰板へのフィルム貼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2086474A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方法及び包装用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