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3309B -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3309B
CN112743309B CN202011583327.8A CN202011583327A CN112743309B CN 112743309 B CN112743309 B CN 112743309B CN 202011583327 A CN202011583327 A CN 202011583327A CN 112743309 B CN112743309 B CN 112743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assembly
assembling
deviation value
assemb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33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3309A (zh
Inventor
万发
蒋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33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3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3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3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3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3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该工件组装设备包括:第一上料装置,能输送第一工件,第一上料装置设置有组装工位;第二上料装置,能提供第二工件;第一检测装置,能获取第一工件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第二检测装置,能获取第二工件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组装装置,能够在第一尺寸偏差值与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合格时将第二工件组装至第一工件,并在第一尺寸偏差值与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不合格时抛弃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和/或抛弃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该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能够避免组装叠加尺寸不合格的两类工件,以避免产出装配尺寸不合格的装配件。

Description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组装领域,将表面相对表面装配为一体的两类工件进行批量装配作业前,一般采用线扫激光等光学检测装置对两类工件进行批量检测,以分别将实际表面尺寸偏差游离于规定公差之外的两类不良工件筛除,最终在组装工站将剩余的两类检测合格的工件进行组装获得装配件。
然而,经上述组装方法获得的装配件在叠加两类工件的正尺寸偏差或负尺寸偏差后会产生不合格的装配尺寸,这些装配尺寸不合格的装配件若继续参与后续产品装配,无疑会造成产品不良,增大产品不良率,若这些装配尺寸不合格的装配件直接作为产品使用、销售,则会造成客诉不良。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该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能够避免组装叠加尺寸不合格的两类工件,以避免产出装配尺寸不合格的装配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用于将第一工件组装至第二工件,所述工件组装设备包括:
第一上料装置,被配置为输送第一工件,所述第一上料装置的输送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组装工位;
第二上料装置,被配置为提供第二工件;
第一检测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工件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
第二检测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第二工件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
组装装置,能够搬运第二工件,以在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时将第二工件组装至第一工件,并在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外时抛弃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和/或,抛弃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料装置能够步进地将输送所述第一工件的线性阵列,以使所述第一工件逐个或逐批地经过所述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被配置为定位处于所述组装工位的所述第一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顶升件,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下方,以能够顶升位于所述组装工位的第一工件;及
定位板,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上方,其底部设置的第一定位面能够抵接被所述顶升件顶升的第一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组装装置包括:
组装机构,包括夹持部和搬运部,所述夹持部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上料装置输出的第二工件,所述搬运部能够搬运所述夹持部,以将第二工件移至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并能将第二工件组装至第一工件;所述组装机构还能够抛弃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及
抛料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移出所述第一上料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被配置调整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第二工件的空间位置,以将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第二工件定位至预设组装姿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基座;
浮动座,能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浮动座上设置有能嵌放第二工件的定位槽;
弹簧,设置于所述浮动座的底部及所述基座之间,以能够向所述浮动座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作为优选,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
暂存部,所述暂存部上设置有能嵌放第二工件的定位槽,以储备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
此外,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上述工件组装设备的工件组装方法,所述工件组装方法包括:
第一上料装置向其组装工位输送待组装的第一工件;第二上料装置向组装装置提供待组装的第二工件;
第一检测装置获取输送至组装工位的第一工件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组装装置将第二工件搬运至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以使第二检测装置获取第二工件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
若待组装的第一工件的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则所述组装装置将该第一工件抛弃;若待组装的第二工件的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则所述组装装置将该第二工件抛弃;
若待组装的第一工件的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待组装的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则所述组装装置将第二工件组装至第一工件,随后第一上料装置将组装完成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输出。
作为优选,所述组装装置能够同时搬运数量在2以上的N个第二工件,以一并或逐个地将其搬运的第二工件组装至处于所述组装工位的N个第一工件上;
所述工件组装方法还包括:
提供一暂存部,借由所述暂存部始终储备数量N个以上的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以在所述组装装置将其搬运的部分或全部第二工件抛弃后,所述组装装置能在暂存部处补齐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以备组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借由该工件组装设备,可确保其输出的由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组装获得的装配件具有合格的组装尺寸,该工件组装设备不仅集成替代了原由至少两个单工件检测工站和至少一个组装工站构成的组装产线,还大大降低因将组装不良装配件造成的成本浪费,以及组装不良装耗用的组装时间成本,免除因不良装配件流入后续产品装配或产出所引起的产品不良或客诉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件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料装置及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组件、第二检测装置及暂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第一工件;200、第二工件;
1、第一上料装置;11、输送线;12、治具;13、第一定位组件;131、顶升件;132、定位板;
2、第二上料装置;21、叠盘机;211、上层传送带;212、升降装置;213、下层传送带;22、料盘;23、料盘定位组件;
3、第一检测装置;31、第一扫码枪;32、第一激光扫描仪;
4、第二检测装置;41、第二激光扫描仪;
5、组装装置;51、组装机构;511、夹持部;5111、安装板;5112、气动夹钳;5113、升降气缸;5114、压力传感器;52、抛料机构;521、龙门架;522、下料夹钳;53、相机;54、第二定位组件;541、基座;542、浮动座;5421、定位槽;543、弹簧;55、暂存部;
6、废料盒;
7、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为避免经单独检测结果为待组装面的尺寸偏差合格的两类工件在组装后因公差叠加出现的装配件尺寸不合格情况(下称此类工件为不良装配件),本发明旨在通过在两类工件组装前分别检测各自待组装面的实际尺寸偏差值,并将两尺寸偏差值进行叠加计算获得一组合偏差值,将该组合偏差值与预先设定允许偏差范围比较,若该组合偏差值落入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则进行组装,反之,则不进行组装。
基于上述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件组装设备,该工件组装设备用于处理两类工件(下文具体称作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组装作业。
请参阅图1至图7,该工件组装设备包括第一上料装置1、第二上料装置2、第一检测装置3、第二检测装置4和组装装置5。其中,第一上料装置1被配置为输送第一工件100,第一上料装置1的输送方向中段设置有组装工位。第二上料装置2被配置为提供第二工件200。第一检测装置3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第二检测装置4被配置为获取第二工件200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组装装置5能够搬运第二工件200,以在第一尺寸偏差值与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时将第二工件200组装至第一工件100,并在第一尺寸偏差值与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外时抛弃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100,和/或,抛弃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200。
借由该工件组装设备,可确保其输出的由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组装获得的装配件具有合格的组装尺寸,该工件组装设备不仅集成替代了原由至少两个单工件检测工站、至少一个组装工站和至少一个装配件检测工站构成的组装产线,还大大降低因将组装不良装配件造成的成本浪费,以及组装不良装耗用的组装时间成本,免除因不良装配件流入后续产品装配或产出所引起的产品不良或客诉不良。
具体而言,实际组装过程中会涉及三种不适于继续将第一工件100组装至第二工件200的情况:
其一,为第一工件100自身不合格,即其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超出针对第一工件100设定的尺寸公差,组装装置5将该情况的第一工件100抛弃;
其二,为第二工件200自身不合格,即其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超出针对第二工件200设定的尺寸公差,组装装置5将该情况的第二工件200抛弃;
其三,则为第一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一工件100与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经叠加计算后获得的组合偏差值超出预设允许偏差范围。前文论述中已知,在该第三种情况中,不良装配件往往是由于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的两个正尺寸偏差或两个负尺寸偏差叠加形成。以均存在正尺寸偏差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为例,该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的尺寸偏差叠加后超出预设允许偏差范围的正极限值,而这并不意味着该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不适于装配,而仅仅是二者不适于与彼此装配,在该第一工件100适逢存在相较当前第二工件200的正偏差值小的其他第二工件200时大多可以获得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的组合偏差值,进而适于被装配,同理,该第二工件200适逢其他第一工件100时也往往适于被装配。因此,组装装置5可将该情况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暂存以备与上游传输而来的其他第二工件200/第一工件100进行重新匹配组装;或者,工件组装装置5也可将该情况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一并抛弃,以备再次回流至该工件组装设备后与其他第二工件200/第一工件100进行重新匹配组装。
然而,完全依靠在该工件组装设备处暂存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或者完全依靠将上述第三种情况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一并抛弃并再次回流处理的实际预期结果都会拖慢组装作业节拍,或者延长批量工件的组装作业周期。为此,本实施例中,组装装置5可以被设置有能够同时搬运数量在2以上的N个第二工件200,以使该组装装置5能够基于其同时搬运的N个第二工件200的各个第一尺寸偏差值与处于组装工位的N个第一工件100的各个第二尺寸偏差值进行匹配,进而能够遴选出适于将N个第一工件100和N个第二工件200组装的最大组合数量,再一并或逐个地将各个适于组装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进行组装即可,从而有效降低被暂存或抛弃回流的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况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的数量。
下面,以组装装置5能够同时搬运三个第二工件200为例,对该工件组装设备的作业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首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装置1包括大体由两条间隔设置的皮带线构成的输送线11,呈线性阵列设置的用于固定第一工件100的治具12能够搭载于该输送线11的两条皮带线上,以沿该输送线11的输送方向移动。
组装工位设置于输送线11的中段,该工位包括一囊括沿输送线11输送方向紧凑排列的三个治具12的区域,以使输送线11步进后,能逐批次地使载有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的三个治具12移入及移出组装工位。
第一检测装置3设置于组装工位沿输送方向的上游,以在各个治具12进入组装工位之前,能够使得各个治具12内固定的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得以获取,进而使得组装装置5可获得第一检测装置3提供的各个第一工件100的第一尺寸偏差值。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装置3可以包括能识别各个治具12上的编码的第一扫码枪31以及紧邻于第一扫码枪31下游的第一激光扫描仪32,第一激光扫描仪32用于扫描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每个治具12的编码与其内固定的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信息绑定并提供与组装装置5。
由于输送带不适于提供高精度的承载面,为此,第一上料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3,该第一定位组件13被配置为定位处于组装工位的第一工件100,以使第一工件100能够获得精确的用于装配的空间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该第一定位组件13包括顶升件131和定位板132,顶升件131设置于组装工位下方,以使其升降端能够经由一对皮带线之间向上顶升位于组装工位的治具12,也即顶升治具12内的第一工件100。定位板132设置于组装工位上方,其底部设置的第一定位面能够抵接被顶升件131顶升的治具12,从而使被治具12固定的第一工件100获得明确的高度坐标,同时基于组装工位所处的水平坐标即可综合获得第一工件100的立体空间坐标。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上料装置2包括一拆叠盘机21,该拆叠盘机21包括上层传送带211,上层传送带211能够接收载有待组装的第二工件200的料盘22,并将料盘22输送至其中段的出料工位,出料工位设置有类似第一上料装置1设置的料盘定位组件23,以将料盘22顶升并定位至预设的出料空间位置,从而适于组装机构51基于该出料空间位置的坐标和预知的料盘22内各个第二工件200的放置位置准确地获取第二工件200。该拆叠盘机21还包括升降装置212和下层传送带213,升降装置212能够接收料盘定位组件23释放后由上层传送带211输出的空的料盘22,并将空的料盘22堆叠后下降至下层传送带213,由下层传送带213将空的料盘22输出第二上料装置2。由于叠盘机21为现有技术,且上文也具体阐述了第一定位组件13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二上料装置2的结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组装装置5包括组装机构51和抛料机构52。组装机构51包括夹持部511和搬运部(图中未示出),夹持部511能够夹持第二上料装置2输出的第二工件200,搬运部能够搬运夹持部511,以将第二工件200移至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区域,使第二检测装置4能够获取第二工件200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继而基于检测结果,搬运部还能够搬运夹持部511至组装工位处,以将适于组装的第二工件200组装至第一工件100,或者,将不适于组装的第二工件200抛弃至废料盒6中。搬运部可以为能实现上述搬运目的多轴机械手,由于多轴机械手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其结构。抛料机构52被配置为将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100移出第一上料装置1。
请具体参阅图5,夹持部511具体包括一安装板5111和三个并列安装在安装板5111上的气动夹钳5112,每个气动夹钳5112的夹持端能够分别夹持一个第二工件200。为能使各个气动夹钳5112单独夹持、组装、抛弃第二工件200,每个气动夹钳5112及安装板5111之间还设置有一升降气缸5113,每个升降气缸5113都能升降设置于其升降端的气动夹钳5112。进一步地,为避免气动夹钳5112下降时向第一工件100或料盘22等施加过大的抵压力,每个升降气缸5113的升降端及气动夹钳5112的固定端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5114,以在压力传感器5114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值时制停搬运部。
为便于组装机构51能够准确地识别料盘22中各个穴位是否放置有第二工件200,该组装装置5还包括有一相机53,该相机53可以固定于搬运部的活动端,例如图5所示,该相机53可以固定在安装板5111上,以能随同夹持部511动作,并在夹持部511移至料盘22上方时通过拍摄料盘22的影像,获取料盘22内承载的第二工件200的有无及位置信息等。
请参阅图2,抛料机构52包括跨设在第一上料机构位于组装工位下游侧部分的龙门架521,龙门架521上设置有能够平移的下料夹钳522,该下料夹钳522能够基于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结果以及组装装置5的组装结果,夹持并移出输送线11上的载有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200的治具12。下料夹钳522的行程首端可位于输送线11上方,下料夹钳522的行程尾端下方可以设置滑道7以输出及收集治具12。下料夹钳522至少包括能夹持治具12的夹钳,以及能驱动夹钳升降的升降驱动件,实施者可参考现有技术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料盘22变形等因素,其内放置的第二工件200的高度位置存在随机差异,当第二工件200被气动夹钳5112夹持后,第二工件200与气动夹钳5112的相对位置即存在随机差异,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组装的准确度,为此,组装装置5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54,第二定位组件54被配置调整夹持部511夹持的第二工件200的空间位置,以将夹持部511夹持的第二工件200定位至预设组装姿态。
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设置适配并列设置有三个第二定位组件54,每个第二定位组件54包括基座541、浮动座542和弹簧543,浮动座542能借由滑轨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连接于基座541,浮动座542上设置有能恰好嵌放第二工件200的定位槽5421。弹簧543设置于浮动座542的底部及基座541之间,以能够向浮动座542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其中,三个定位组件的定位槽5421等高,且间距与夹持部511的三个夹持端的间距恰好相等,以在组装第二工件200前,搬运部将夹持部511移至该第二定位组件54上方后,下降夹持部511并使气动夹钳5112释放第二工件200,可使三个第二工件200恰好容置于三个定位槽5421中,随后,搬运部下降夹持部511,使释放状态的三个气动夹钳5112的夹持端的钳口顶面抵压第二工件200,并使浮动座542下沉,在弹簧543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将使第二工件200的顶面紧抵于气动夹钳5112的夹持端的钳口顶面,此时,三个第二工件200相对于夹持部511即呈现确定的预设组装姿态,随后三个气动夹钳5112夹紧三个第二工件200,再进行组装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6,第二检测装置4包括第二激光扫描仪41,第二激光扫描仪41用于扫描第二工件200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第二激光扫描仪41可以临近第二定位组件54设置,以在第二定位组件54定位第二工件200后,搬运部能够将三个第二工件200依次移至第二激光扫描仪41的检测区域上方,进而使得组装装置5可获得第二检测装置4提供的各个第二工件200的第二尺寸偏差值。
为补偿被组装装置5抛弃的第二工件200,该组装装置5还包括暂存部55,暂存部55上设置有能嵌放第二工件200的定位槽5421,以储备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
基于上述工件组装设备,其组装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的工件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上料装置1向其组装工位输送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第二上料装置2向组装装置5提供待组装的第二工件200;
第一检测装置3获取输送至组装工位的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组装装置5将第二工件200搬运至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区域,以使第二检测装置4获取第二工件200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
若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的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则组装装置5将该第一工件100抛弃;若待组装的第二工件200的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则组装装置5将该第二工件200抛弃;
若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的第一尺寸偏差值与待组装的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则组装装置5将第二工件200组装至第一工件100,随后第一上料装置1将组装完成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输出。
其中,如上文所述,组装装置5能够同时搬运数量在2以上的N个第二工件200,以一并或逐个地将其搬运的第二工件200组装至处于组装工位的N个第一工件100上。进而,该工件组装方法还包括:
提供一暂存部55,借由暂存部55始终储备数量N个以上的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以在组装装置5将其搬运的部分或全部第二工件200抛弃后,组装装置5能在暂存部55处补齐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以备组装。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件组装设备,用于将第一工件(100)组装至第二工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组装设备包括:
第一上料装置(1),被配置为输送第一工件(100),所述第一上料装置(1)的输送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组装工位;
第二上料装置(2),被配置为提供第二工件(200);
第一检测装置(3),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
第二检测装置(4),被配置为获取第二工件(200)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及
组装装置(5),能够搬运第二工件(200),以在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时将第二工件(200)组装至第一工件(100),并在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外时抛弃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100),和/或,抛弃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200);所述组装装置(5)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外时,暂存或回流第一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1)能够步进地将输送所述第一工件(100)的线性阵列,以使所述第一工件(100)逐个或逐批地经过所述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检测装置(3)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1)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3),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3)被配置为定位处于所述组装工位的所述第一工件(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3)包括:
顶升件(131),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下方,以能够顶升位于所述组装工位的第一工件(100);及
定位板(132),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上方,其底部设置的第一定位面能够抵接被所述顶升件(131)顶升的第一工件(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5)包括:
组装机构(51),包括夹持部(511)和搬运部,所述夹持部(511)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上料装置(2)输出的第二工件(200),所述搬运部能够搬运所述夹持部(511),以将第二工件(200)移至所述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区域,并能将第二工件(200)组装至第一工件(100);所述组装机构(51)还能够抛弃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二工件(200);及
抛料机构(52),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的第一工件(100)移出所述第一上料装置(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5)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54),所述第二定位组件(54)被配置调整所述夹持部(511)夹持的第二工件(200)的空间位置,以将所述夹持部(511)夹持的第二工件(200)定位至预设组装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54)包括:
基座(541);
浮动座(542),能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541),所述浮动座(542)上设置有能嵌放第二工件(200)的定位槽(5421);
弹簧(543),设置于所述浮动座(542)的底部及所述基座(541)之间,以能够向所述浮动座(542)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5)还包括:
暂存部(55),所述暂存部(55)上设置有能嵌放第二工件(200)的定位槽(5421),以储备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件组装设备的工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组装方法包括:
第一上料装置(1)向其组装工位输送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第二上料装置(2)向组装装置(5)提供待组装的第二工件(200);
第一检测装置(3)获取输送至组装工位的第一工件(100)的待组装面的第一尺寸偏差值;组装装置(5)将第二工件(200)搬运至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区域,以使第二检测装置(4)获取第二工件(200)的待组装面的第二尺寸偏差值;
若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的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不良,则所述组装装置(5)将该第一工件(100)抛弃;若待组装的第二工件(200)的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不良,则所述组装装置(5)将该第二工件(200)抛弃;
若待组装的第一工件(100)的所述第一尺寸偏差值与待组装的所述第二尺寸偏差值之和介于预设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则所述组装装置(5)将第二工件(200)组装至第一工件(100),随后第一上料装置(1)将组装完成的第一工件(100)和第二工件(200)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5)能够同时搬运数量在2以上的N个第二工件(200),以一并或逐个地将其搬运的第二工件(200)组装至处于所述组装工位的N个第一工件(100)上;
所述工件组装方法还包括:
提供一暂存部(55),借由所述暂存部(55)始终储备数量N个以上的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以在所述组装装置(5)将其搬运的部分或全部第二工件(200)抛弃后,所述组装装置(5)能在暂存部(55)处补齐第二尺寸偏差值合格的第二工件(200)以备组装。
CN202011583327.8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2743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3327.8A CN112743309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3327.8A CN112743309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3309A CN112743309A (zh) 2021-05-04
CN112743309B true CN112743309B (zh) 2022-10-25

Family

ID=7564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3327.8A Active CN112743309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330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6548B2 (ja) * 1994-01-31 2003-03-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ィードバック式加工条件補正装置
CN101858728B (zh) * 2009-04-08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量测设备及量测方法
CN107438357B (zh) * 2016-05-25 2020-04-07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组装装置
CN106216256B (zh) * 2016-07-04 2018-07-3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气弹簧杆多工位自动检测设备
CN108942137B (zh) * 2018-07-20 2020-01-10 林焕城 空格键自动组装系统
CN109132526B (zh) * 2018-10-26 2023-09-08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上料装置及工件上料方法
CN111002023A (zh) * 2019-11-27 2020-04-14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生产线
CN111216038B (zh) * 2020-01-21 2021-05-04 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叠放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3309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419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ositioning electronic dice within component packages
US584870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 machine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KR20100110835A (ko) 부품들을 정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97198B (zh) 显示屏生产线
CN113314445B (zh) Cob自动组装设备
CN110802320A (zh) 双极板生产线
KR20160093914A (ko) 카메라 모듈용 연성기판 밴딩 시스템
CN105689278A (zh) Ic外观检验装置
CN218014213U (zh) 一种sip模块缺陷异常检测设备
KR101667686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의 마킹 및 맵 형성 장치
CN109701885B (zh) 一种3c产品尺寸检测设备
CN112743309B (zh) 一种工件组装设备及工件组装方法
KR101216359B1 (ko) 소자검사장치
US6111417A (en)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test apparatus including sucking mechanism maintaining components in tray during testing
CN110877017B (zh) 一种电源变压器生产测试监控方法
CN218049111U (zh) 一种芯片测试分选设备
CN111482781A (zh) 一种镜头组装设备
CN111085463A (zh) 一种分选装置
CN115985799A (zh) 芯片自动检测装置
KR101454320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제조장치의 스트립 로딩장치
KR20100067844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검사장치
CN112791996A (zh) 自动分拣系统
CN220065653U (zh) 一种电子元件自动化检测装置
CN219488923U (zh) 一种视觉检测垛盘机
CN219956444U (zh) 一种产品外观尺寸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