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9640A - 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9640A
CN112739640A CN201980059415.7A CN201980059415A CN112739640A CN 112739640 A CN112739640 A CN 112739640A CN 201980059415 A CN201980059415 A CN 201980059415A CN 112739640 A CN112739640 A CN 112739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ing element
car
hoistway
elevator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4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理查德·图姆
爱德华·斯坦华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TK Eleva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739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6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66B5/02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where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is caused by an accident, e.g. f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hoist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03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lateral transfer of car or frame, e.g. between vertical hoistways or to/from a parking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7/00Vertical ducts; Channels, e.g. for drainage
    • E04F17/005Lift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系统(20)的防火装置(10),并且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防火装置(10)的方法,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这种防火装置(10)或者包括构造为用于执行用于操作防火装置(10)的方法的控制单元(11)的电梯系统(20)。电梯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电梯井道(21),至少一个轿厢(22)在至少一个电梯井道(21)中能够沿至少一个导轨(24)移动,其中,电梯井道(21)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防火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1)和至少一个检测器(12)以及至少一个闭合元件(13)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电梯井道(21)中并且在电梯井道(21)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a、211b)之间并且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在检测到烟和/或火、特别是通过检测器(12)检测到烟和/或火之后,闭合元件(13)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

Description

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其中,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梯井道,至少一个轿厢在该电梯井道中能够沿至少一个导轨移位。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防火装置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包括这种防火装置或者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构造为用于执行用于操作这种防火装置的这种方法。
背景技术
DIN EN 81-72:2015包含消防员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方面的标准。根据DIN EN 81-72:2015,消防员的电梯井道的每个井道门的前方都必须存在“安全区域”或防火舱口/防火门。在本文中,安全区域是指这样的区域,该区域配备有通向电梯和安全出口的安全路径(例如通过楼梯),并且由于合适的耐火设施而免受火灾且保持无烟。在本文中,耐火设施是舱壁或防火门,通过舱壁或防火门,安全区域与建筑物的其余部分分离。
消防员的电梯的安全区域必须定位在消防员操作期间所使用的每个井道门的前方。此外,消防队未使用且没有任何安全区域的井道门必须由防火舱口或防火门保护。
根据DIN EN 81-72:2015,井道相应地通过防火门和/或耐火舱壁与建筑物分离。在本文中,由于定位在井道门的前方的安全区域通过防火门和/或舱壁与建筑物分离,因此井道与建筑物间接分离,或者当井道门由防火门保护时井道与建筑物直接分离。
如果电梯井道中冒烟和/或起火,则根据DIN EN 81-72:2015的井道通过防火门与建筑物分离,并且因此形成单个竖直的起火部分。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中,问题在于,在电梯井道中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烟和/或火在电梯井道内蔓延。尽管这种蔓延的确通过排烟(例如通过加压通风)来阻止,但是由于电梯井道中普遍存在的烟囱效应,因此排烟仅在有限的程度上有效。电梯井道只能用作消防员的电梯,其中,消防员穿着防护服,以保护其免受灼伤和烟吸入。电梯系统通常不可能继续操作以清空建筑物,从而使被疏散人员必须通过楼梯离开建筑物,其中,经常必须运载行动不便的人。
当电梯系统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电梯井道时,会存在一种特别有问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烟和/或火可能从一个电梯井道蔓延到另一电梯井道,并且以这种方式蔓延到建筑物的许多部分。为了将此至少部分地减轻,必须在所有互相连接的电梯井道中同时维持加压通风,这与高水平的技术复杂性相关联。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一开始提及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并且提供用于操作防火装置的改进方法以及包括该防火装置或者包括控制单元的电梯系统,其中该控制单元构造为用于执行这种用于操作这种防火装置的方法。这里,特别要防止烟和/或火在电梯井道内的蔓延,特别是在电梯系统的与该电梯井道相连接的另外的电梯井道中的蔓延。此外,特别是要改进在电梯井道中存在烟和/或火的情况下这种电梯井道的使用。
为了达到该目的,提出了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用于操作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描述了并且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设计实施例。
提出的方案提供了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其中,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梯井道,至少一个轿厢在至少一个电梯井道中能够沿至少一个导轨移位。
特别地设置为,防火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闭合元件,其中,该闭合元件设置在电梯井道中并且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特别地,闭合元件构造为防烟帘或防烟屏。特别地,闭合元件构造为防火门或防火卷闸门。闭合元件特别包括至少一个门扇和/或至少一个卷闸门和/或至少一个折叠门。闭合元件特别包括静态舱壁。
在一个设计实施例中,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检测器。
供闭合元件设置在其中的电梯系统的电梯井道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特别地,闭合元件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之间,使得当闭合元件处于闭合状态时,该闭合元件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将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彼此分离。
特别地,当闭合元件处于闭合状态时,闭合元件将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彼此分离,使得抑制烟和/或火从第一井道部分蔓延到和其相邻的第二井道部分。
在一个设计实施例中,防火装置的至少一个检测器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井道部分的至少一个中和/或设置在能够在电梯井道中移动的轿厢上。特别地,设置在轿厢上的检测器设置在轿厢内部。
特别地,防火装置的检测器被指定用于检测烟和/或火。在本文中,检测器特别包括烟报警器和/或红外检测器。特别地,检测器被指定用于检测温度差。
在一个设计实施例中,防火装置的控制单元构造为根据检测器发出的信号使闭合元件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特别地,在电梯系统的正常操作中,闭合元件定位在打开状态。特别地,当检测器检测到烟和/或火时,检测器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因此,特别地,控制单元将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使得已经检测到烟和/或火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与和该井道部分相邻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分离。
井道元件、特别是在电梯井道中竖直延伸的井道元件通常存在于电梯井道中。在本文中,在电梯井道中竖直延伸的井道元件特别是伸入电梯井道的内部空间的导轨。此外,在具有绳索引导件的电梯系统中,轿厢的至少一个悬吊绳索并且可选地补偿绳索特别是在电梯井道的竖直方向上延伸,该悬吊绳索也可以构造为悬吊带,该补偿绳索也可以构造为补偿链。
在一个设计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闭合元件具有间隙,以用于穿过至少一个竖直延伸的井道元件,特别是至少一个导轨和/或至少一个绳索,其中,绳索可以被实施为悬吊绳索或被实施为补偿绳索,以使设置在电梯井道中的闭合元件完全闭合。
特别地,闭合元件中的间隙设置在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中。特别地,间隙设置在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的至少一个边缘上。特别地,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是门扇和/或卷闸门和/或折叠门。
用于导轨的间隙特别适应于导轨的设计实施例。以这种方式,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与导轨之间的间距最小。
由于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的闭合元件部段与至少一个导轨之间的间距而存在的闭合元件的泄漏位置通过密封材料、特别是可变形的密封材料来闭合。因此,避免了从一个井道部分到另一井道部分的烟传递或火蔓延。可变形的密封材料特别是防火泡沫和/或橡胶唇和/或刷式密封件。
在具有绳索引导件的电梯系统中,绳索引导件需要设置在电梯井道中的特殊构造的闭合元件,特别是当闭合元件是防火门或防火卷闸门时,使得当闭合元件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时,绳索不会损坏。特别地,电梯系统中的闭合元件被分成两个闭合元件区块,在该电梯系统中,轿厢通过悬吊绳索和/或补偿绳索连接至配重,从而避免对绳索引导件造成任何损坏。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分配给电梯井道的供轿厢移位的区域,并且特别地,第二闭合元件区块分配给电梯井道的供配重移位的区域。特别地,这里,两个闭合元件区块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两个闭合元件部段。闭合元件部段特别地构造为使得通过对闭合元件部段进行闭合,悬吊绳索或补偿绳索分别在电梯井道的投影平面中的位置基本上不变化。
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在至少一个边缘上具有用于穿过至少一个绳索的间隙。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在至少一个边缘上具有用于穿过至少一个绳索的间隙。
在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和/或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的至少一个边缘上,用于绳索引导件的多个间隙特别地彼此并排设置,使得这导致梳状图案。
当闭合元件定位在闭合状态时,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特别是在面对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的边缘的边缘上具有间隙。
当闭合元件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特别是在面对第一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的边缘的边缘上具有间隙。
特别地,两个闭合元件区块的两个闭合元件部段在每种情况下分别在至少一个边缘上具有用于悬吊绳索或补偿绳索的间隙。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的边缘上的间隙和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或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的边缘上的间隙设置为使得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第一闭合元件部段的间隙和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的间隙彼此相对。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部段的间隙和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的间隙设置为使得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绳索被引导通过由第一闭合元件部段提供的间隙和第二闭合元件部段的相应的相对间隙。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实施例中,在闭合元件部段的边缘上的用于绳索引导件的多个彼此相邻设置的间隙之间的区域在每种情况下具有锥形形状。由于该锥形形状,当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时,绳索被引导到间隙之一中。
通过将多个间隙彼此并排排列,当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时,可以确保在绳索振动的情况下,绳索也被引导到间隙中。以这种方式,防止了当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时绳索由于绳索振动而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多个间隙彼此并排设置,避免了悬吊绳索或补偿绳索分别由于绳索振动而阻挡闭合元件完全闭合。此外,间隙的设计为梳状图案的实施例具有的效果是,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部段之间的间距最小。
为了避免通过闭合元件中的泄漏位置的烟和/或火的任何蔓延,所述泄漏位置通过可变形的密封材料填充,该泄漏位置由于绳索引导件的间隙而生成。密封材料特别是防火泡沫。替代地或附加地,密封材料为橡胶唇和/或刷式密封件的形式,它们在每种情况下设置在闭合元件区块的闭合元件部段的互相邻近的边缘上。
具有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闭合元件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闭合元件部段设置为使得在闭合状态下,所述闭合元件部段形成平坦的紧凑面,该平坦的紧凑面将第一井道部分与第二井道部分分离。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通过平台与第二闭合元件区块间隔开,该平台至少部分地固定设置以便在电梯井道中特别是水平的。特别地,第一闭合元件区块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通过设置在电梯井道中的平台间隔开,其中,该平台至少部分地在电梯井道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两个闭合元件区块与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电梯井道的竖直方向上的平台联合形成将第一井道部分与第二井道部分分离的阶梯状紧凑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实施例中,防火装置构造用于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梯井道以及至少一个井道切换单元,轿厢能够通过所述井道切换单元从第一电梯井道切换到第二电梯井道。在本文中,第一电梯井道和/或第二电梯井道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其中,防火装置的闭合元件设置在第一电梯井道和/或第二电梯井道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之间。在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将第一电梯井道和/或第二电梯井道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彼此分离。
在本文中,电梯系统特别包括多个电梯井道,在多个电梯井道中,多个轿厢通过线性马达驱动器独立地、也就是说基本上彼此独立地移位。电梯系统特别包括供轿厢沿导轨竖直地移位的竖直对准的电梯井道以及供轿厢沿导轨水平地移位的水平对准的电梯井道。特别地,轿厢的行驶方向通过井道切换单元从竖直改变为水平,或者反之亦然。当使用井道切换单元时,轿厢特别可以从一个电梯井道切换到第二电梯井道。
电梯系统特别包括供轿厢倾斜地移位的倾斜地对准的电梯井道。
特别地,至少一个竖直的电梯井道和/或至少一个水平的电梯井道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其中,一个闭合元件在每种情况下设置在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之间。在本文中,井道部分可以与竖直电梯井道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相邻并且与水平电梯井道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相邻。为了使这种井道部分与所有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至少一个闭合元件在每种情况下需要在至少一个竖直的电梯井道中以及在至少一个水平的电梯井道中转换到闭合状态。
通过线性马达驱动器供轿厢移位的电梯系统中不存在绳索引导件,这基本上简化了设置在这种电梯系统的电梯井道中的闭合元件的设计实施例。
这种电梯系统中的闭合元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特别地构造为可枢转的门或滑动门。特别地,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构造为可展开的卷闸门或折叠门。
在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中设置有用于穿过在垂直于闭合元件的方向上设置的至少一个井道元件的间隙。特别地,井道元件是导轨。
特别地,间隙设置在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的至少一个边缘上。
特别地,闭合元件具有单件式闭合元件部段,其中,闭合元件部段设计为可枢转的平开门、或滑动门、或卷闸门或折叠门。特别地,闭合元件部段在边缘上具有用于穿过井道元件、特别是导轨的间隙。
特别地,闭合元件的闭合元件部段被实施为两个部件,其中,两件式闭合元件部段构造为可枢转的平开门、或滑动门、或卷闸门或折叠门。闭合元件的两件式闭合元件部段特别地被实施为使得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部段的两个部件在井道元件、特别是导轨的中心位置汇合。
间隙特别地适应于井道元件、特别是导轨的形状,使得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距井道元件之间的间距最小。
由闭合元件的闭合元件部段距井道元件之间的间距而引起的闭合元件的任何泄漏特别是由于该间距被可变形的密封材料填充来阻止。密封材料特别是防火泡沫。
在闭合元件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在两件式或多件式闭合元件部段中的另外的泄漏导致位于闭合元件部段的各个部件汇合的位置处。为了阻止通过闭合元件的该泄漏的烟和/或火的任何蔓延,在这些位置处的闭合元件具有可变形的密封材料。密封材料特别是防火泡沫,在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通过该防火泡沫被密封。替代地或附加地,密封材料为橡胶唇和/或刷式密封件的形式。
与闭合元件的闭合元件部段的多件式实施例相比,单件式闭合元件部段的实施例提供以下优点:闭合元件在闭合状态下不具有任何接头,多件式实施例通过该接头延伸跨过闭合元件部段的整个宽度。以这种方式,必须通过密封材料密封的较少的泄漏位置导致具有单件式闭合元件部段的实施例。
然而,多件式闭合元件部段的实施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闭合元件部段的各个部件的质量在每种情况下小于以单个部件实施的闭合元件部段的质量。较低的质量简化了闭合元件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转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包括设置在井道切换单元上的闭合元件,该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梯井道以及至少一个井道切换单元,轿厢能够通过所述井道切换单元从第一电梯井道切换到第二电梯井道。
井道切换单元特别地包括静止部件和可运动部件。特别地,井道切换单元的静止部件在第一电梯井道和第二电梯井道的交叉区域中固定地设置在井道壁上。可运动部件特别地设置为能够在静止部件上运动、特别是旋转。轿厢的行驶方向特别是通过可运动部件的定向来预先限定。
特别地,井道切换单元的可运动部件构造为可运动地、特别是可旋转地安装的轨道元件。特别地,轨道元件被旋转以用于轿厢的井道切换,使得轿厢的行驶方向由于轨道元件的定向的变化而改变。
在一个设计实施例中,闭合元件设置在井道切换设施的可移动的部件上。闭合元件特别包括至少一个静态耐火舱壁。
至少一个静态舱壁特别固定地设置在可运动部件上,使得闭合元件始终闭合通向第一电梯井道或通往第二电梯井道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定位在偏离轿厢的行驶方向的方向上、特别是定位为与由可运动部件的定向预先限定的轿厢的行驶方向正交。
至少一个静态舱壁特别地构造为弧形的。以这种方式,可运动部件可以不受阻碍地在静止部件上旋转。由于静态舱壁的弧形形状,因此通向第一电梯井道或第二电梯井道的开口还被完全闭合,所述开口位于偏离轿厢的行驶方向的方向上。
特别地,在每种情况下在可运动部件的两侧设置一个静态舱壁。静态舱壁特别地设置在可运动部件上,使得闭合元件仅在轿厢的行驶方向上打开。
除了所述至少一个静态舱壁之外,闭合元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设置为能够在静态舱壁上运动。防火装置的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器发出的信号被特别地指定用于使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在一个设计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舱壁设置在静态舱壁上使得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不伸到由供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设置的静态舱壁所限定的面积之外。
特别地,在每种情况下在一个静态舱壁上设置两个可运动舱壁。特别地,通过将可运动舱壁转换到闭合状态,扩大了由静态舱壁在静态舱壁的两侧上限定的面积。
可运动舱壁的面积特别对应于静态舱壁的至少一半的面积,使得在闭合状态下,电梯井道的至少一半横截面可以通过可运动舱壁覆盖。
特别地,在正常操作中,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由供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设置在其上的静态舱壁所夹持。
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在正常操作中,轿厢在井道切换单元的可运动部件的定向方向上的行驶路径不会被可运动舱壁阻挡。
闭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器,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
通过防火装置的控制单元,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这是由于控制单元致动相关联的可运动舱壁的至少一个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定可运动舱壁运动。
当闭合元件的所有可运动舱壁转换到闭合状态时,闭合元件因此完全闭合了井道切换单元。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保护井道切换单元,并且因此防止了井道切换单元的复杂技术设备不受损坏。
根据本发明,用于操作上述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的方法包括特别是通过检测器来检测烟和/或火。由于检测到烟和/或火,设置在电梯井道中的闭合元件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
当检测器检测到烟和/或火时,该检测器会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由检测器发送到控制单元的信号包含与检测器设置的位置有关的信息项。
如果检测器设置在电梯井道中,则信号因此包含与电梯井道以及电梯井道的供检测器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两个井道部分的井道部分有关的信息项。
如果检测器设置在轿厢上、特别是在轿厢中,则信号因此包含与供检测器设置在其上的轿厢有关的信息项。当检测器设置在轿厢上时,控制单元特别地包含与轿厢的当前位置有关的信息项。控制单元特别地接收与轿厢是否在停靠站处停止或轿厢是否在行驶方向上移位有关的信息项。控制单元特别地接收与供检测器设置在其上的轿厢移位的行驶方向有关的信息项。
如果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的检测器设置在轿厢上,并且如果在检测器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的时间点轿厢在行驶方向上移位,则轿厢因此接近预先确定的、特别是最近的停靠站,该停靠站定位在轿厢的行驶方向上。特别地,防止了轿厢在被所述轿厢接近的预先确定的停靠站处的任何向前行驶。
至少一个电梯井道的至少两个井道部分中的每一个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停靠站、特别是在建筑物的楼层水平上的至少一个预先确定的停靠站。以这种方式,最小化供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的检测器设置在其上的轿厢的向前行驶。特别地,处于轿厢中的人员可以在被轿厢接近的停靠站处从轿厢中疏散。
如果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的检测器设置在轿厢上,并且如果轿厢在检测器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的时间点停止在停靠站处,则因此防止轿厢在该停靠站处的任何向前行驶。
如果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的检测器设置在轿厢上,则停靠站所处的井道部分分配给排除区域,该停靠站由轿厢接近和/或在该停靠站处防止轿厢的任何向前行驶。
如果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的检测器设置在电梯井道中,则检测器所处的井道部分分配给排除区域。
在本文中,一个电梯系统中的多个井道部分可以分配给共同的排除区域。当在空间上间隔开的多个井道部分中检测到烟和/或火时,同样可能在一个电梯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排除区域。
当在井道部分中检测到烟和/或火时,特别是轿厢的通风口闭合,以便避免烟通过通风口任意进入轿厢。轿厢的内部空间特别是被供给氧气。
一旦井道部分分配给排除区域,检查轿厢和/或配重是否正在运输通过排除区域。在正在运输的情况下,相应的轿厢和/或配重不停地从排除区域移出。
以这种方式,特别地防止了通过闭合的闭合元件将人所乘坐的轿厢困在排除区域中,由于该闭合元件,排除区域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
此外,检查是否存在由于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而导致的轿厢和/或配重是否与闭合元件碰撞的风险。
如果证实轿厢和/或配重在行驶方向上朝着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的方向移位,并且如果存在碰撞的风险,则轿厢和//或配重因此不停地运输通过排除区域。仅在不再有碰撞风险时,闭合元件才转换为闭合状态。
如果证实轿厢和/或配重在行驶方向上朝着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的方向移位,并且如果轿厢和/或配重距该闭合元件之间的间距对应于第一极限值和第二极限值之间的值,则因此轿厢和/或配重减速。
当轿厢和/或配重距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至少具有最小的间距时,轿厢和/或配重特别地减速。在本文中,特别地基于轿厢和/或配重的当前行驶速度来确定所需的制动距离。最小间距特别地必须至少对应于与制动距离的距离相对应的间距。最小间距特别地必须至少对应于与制动距离的距离和闭合元件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的宽度的总和相对应的间距。
当在行驶方向上朝着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的方向移位的轿厢减速时,该轿厢因此移位到处于排除区域之外的停靠站。该停靠站特别是位于排除区域之外并且最靠近已减速的轿厢的位置的停靠站。特别地,处于轿厢中的人员可以在该停靠站离开轿厢。疏散路径显示器特别地电连接至电梯系统的控制单元。疏散路径显示器特别地指示疏散路径的方向。
如果轿厢和/或配重运输通过排除区域,则一旦轿厢和/或配重的运输完成使得轿厢和/或配重从排除区域中移位出来,控制单元将取消用于通过分配给排除区域的井道部分的轿厢和/或配重的自由运输间隙。仅在轿厢和/或配重的运输完成后,闭合元件才转换到闭合状态,因此,轿厢和/或配重不再运输通过排除区域。
如果存在轿厢和/或配重碰撞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的风险,则一旦阻止了由于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而导致的轿厢和/或配重与闭合元件碰撞的风险,控制单元将取消用于通过分配给排除区域的井道部分的轿厢和/或配重的自由运输间隙。此外,一旦阻止了由于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而导致的轿厢和/或配重与闭合元件碰撞的风险,则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
特别地,只有当在行驶方向上朝着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的方向移位的轿厢和/或配重减速,使得当将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时不会存在任何碰撞的风险时,闭合元件才转换到闭合状态。
如果闭合元件处于闭合状态,并且如果排除区域与和其相邻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分离、特别是与所有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特别是与其完全分离,则因此在排除区域中产生真空。特别地,一旦排除区域中的空气压力具有比如下至少一个井道部分中的空气压力低的值,则排除区域中存在真空,其中该至少一个井道部分与排除区域相邻并且通过处于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而与排除区域分离。特别地,与排除区域相邻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通过设置在该井道部分与排除区域之间的闭合元件以气密的方式隔离。
特别地,一旦排除区域中的空气压力具有比可用于疏散目的的电梯井道之外的至少一个安全区域中的空气压力低的值,则在排除区域中存在真空。安全区域特别是通过闭合的井道门与排除区域分离。安全区域特别是通过闭合的闭合元件与排除区域分离。
在排除区域中产生的真空具有的效果在于,所产生的烟不会从排除区域离开进入到相邻的井道部分和/或进入电梯井道之外的安全区域。
作为排除区域中的真空的替代或附加,在与排除区域相邻的至少一个井道部分中激活加压通风。特别地,在与排除区域相邻的至少一个安全区域中激活加压通风。加压通风可以阻止烟的蔓延。
由于闭合元件设置在电梯井道中并且由于将闭合元件转换到闭合状态而将排除区域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因此在电梯井道中检测到烟和/或火保持在远离电梯系统的所有其他井道部分的分离的排除区域中。因此可以实现,排除区域之外的电梯系统不受烟和/或火的危害。
因此,这导致以下可能性:当至少一个闭合元件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排除区域被分离时,轿厢在正常操作中在排除区域之外移位。
当轿厢减速并且移位到处于排除区域之外的停靠站时,疏散路径显示器特别地将离开该轿厢的人员引导到电梯系统的停靠站处,在该停靠站处,在正常操作中,使用轿厢的向前行驶是可能的。向前行驶是可能的停靠站特别是处于与供减速轿厢停靠的停靠站相同的建筑物水平上。离开减速轿厢的人员特别地通过楼梯被引导到另一建筑物水平,在该另一建筑物水平,通过疏散路径显示器向前行驶是可能的。在本文中,特别考虑以人员为单位的交通量。在人员交通量较大的情况下,当多个轿厢减速时,与来自第二减速轿厢的人员相比,特别是来自第一减速轿厢的人员经由不同的疏散路径通过疏散显示器被引导。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防火装置,因此除了能够在正常操作下在排除区域之外操作电梯系统的可能性,还降低了消防员在消防队部署期间的风险。
附图说明
将结合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细节、特征和设计实施例细节,其中:
图1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的设计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3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的设计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4a以简化的示意图和平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图2或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之一的电梯系统中的处于打开状态的闭合元件;
图4b以简化的示意图和平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图2或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之一的电梯系统中的处于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
图5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的防火装置的设计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6a以简化的示意图和平面图示出了根据图5的电梯系统中的闭合元件的设计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6b以简化的示意图和平面图示出了根据图5的电梯系统中的闭合元件的设计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7a以简化的示意图并且在第一定向方向上示出了设置在井道切换单元上的闭合元件的设计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7b在第二定向方向上示出了图7a所示的闭合元件;
图8a以简化的示意图并且在打开状态下示出了设置在井道切换单元上的闭合元件的设计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和
图8b示出了在闭合状态下的图8a所示的闭合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各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具有绳索引导件的电梯系统20的防火装置1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简化图。轿厢22和配重23在电梯系统20的电梯井道21中沿导轨24(以虚线示出)移位,其中,轿厢22通过悬吊绳索25和补偿绳索26连接到配重23,该补偿绳索26也可以被实施为补偿链。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防火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1、多个检测器12和闭合元件13。检测器12连接成与控制单元11通信。闭合元件13设置在电梯井道21中并且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用虚线表示)。
电梯系统20的绳索引导件需要闭合元件13的特定构造,使得当将闭合元件13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时,悬吊绳索25和补偿绳索26都不会损坏。为了避免损坏绳索引导件,将闭合元件13分成两个闭合元件区块13a、13b,其中,两个闭合元件区块中的每一个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两个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在本文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分配给电梯井道21的供轿厢22移位的区域,并且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分配给电梯井道21的供配重23移位的区域。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梯井道21具有两个井道部分211a和211b,其中,两个井道部分中的每一个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一个停靠站212。
闭合元件13在电梯井道21中设置在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a和211b之间。在两个闭合元件区块13a、13b都闭合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13将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彼此分离。
在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中的每一个中以及在轿厢22中或在轿厢22上在每种情况下设置一个检测器12。检测器12被指定用于检测火和/或烟。特别地,检测器12是红外检测器和/或烟报警器。如果一个或多个检测器12检测到火和/或烟,则该检测器12或这些检测器12分别向控制单元11发送对应的信号。
发送到控制单元11的信号包含与检测火和/或烟的检测器12的位置有关的信息项。因此,该信号包含与如下内容有关的信息项:对火和/或烟进行检测的检测器12是否分别设置在电梯井道21中或者轿厢22中或轿厢22上。
在对火和/或烟进行检测的检测器12设置在电梯井道21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接收与如下内容有关的信息项:相对应的检测器12设置在电梯井道21的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中的哪一个中。
如果分别设置在轿厢22中或轿厢22上的检测器12检测到火和/或烟,则控制单元11因此从该检测器12接收信号。控制单元11随即检查轿厢22是否停在停靠站212处或者轿厢22是否在电梯井道21中在行驶方向上移动。如果轿厢22停靠在停靠站212处,则控制单元11因此防止轿厢22的任何向前行驶。在这种情况下,轿厢22暂停在相对应的停靠站212处。如果控制单元11证实轿厢22在电梯井道21中在行驶方向上移动,则轿厢22移动到预先确定的、特别是最近的、位于轿厢21所处的行驶方向上的停靠站212。当轿厢22到达停靠站212时,轿厢22因此停靠在停靠站212处并且防止了任何向前行驶。
根据该检测器12或这些检测器12分别发出的信号,控制单元11被指定用于使闭合元件13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如果检测器12在井道部分211a、211b和/或轿厢22中检测到火和/或烟,则控制单元11因此致动闭合元件13,以便将闭合元件13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通过将闭合元件13转换到闭合状态,应当假定发生火灾的井道部分211a、211b与相邻的井道部分211a、211b分离。
闭合元件13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是可枢转的平开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构造为滑动门。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构造为卷闸门,并且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b构造为折叠门。在本文中,平开门以及滑动门、卷闸门和折叠门构造为使得通过分别闭合平开门、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悬吊绳索25的位置或补偿绳索26分别在电梯井道21的投影平面中的位置基本上不变化。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可枢转的平开门设置为使得所述闭合元件区块在闭合状态下形成平坦的紧凑面,该平坦的紧凑面将第一井道部分211a与第二井道部分211b分离。在本文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可以通过诸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示的平台而与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间隔开。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未示出的变型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设置为在电梯井道21的竖直方向上互相错开。在本文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通过平台间隔开,其中,该平台至少部分地在电梯井道21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两个闭合元件区块13a、13b与至少部分地在电梯井道21的竖直方向上设置的平台联合形成阶梯状的紧凑面,该紧凑面将第一井道部分211a与第二井道部分211b分离。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平台213固定地设置在电梯井道21中。在闭合元件13的打开状态下,两个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两件式滑动门的一个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在每种情况下处于平台213下方。在闭合元件13打开的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两件式滑动门的相应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可以处于电梯井道21之外,例如在建筑物的地基板中,如针对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所示,或者处于电梯井道21中的另一平台213下方,如针对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所示。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滑动门与一个/多个平台213联合形成平坦的紧凑面。特别地,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滑动门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可以通过机构重新定位为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滑动门与一个/多个平台213联合形成平坦的紧凑面。特别地,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滑动门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可以重新定位为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滑动门与一个/多个平台213联合形成阶梯状的紧凑面。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和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具有彼此不同的构造。在本文中,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具有可枢转的平开门,并且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具有滑动门,或者反之亦然。
图3所示的实施例基本对应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3中的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构造为卷闸门,并且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b构造为折叠门。在闭合元件13的打开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的两件式卷闸门的一个闭合元件部段134a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两件式折叠门的一个闭合元件部段134b在每种情况下处于平台213下方。在闭合元件13的打开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两件式卷闸门或折叠门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分别可以处于电梯井道21之外,例如在建筑物的地基板中,如针对第一闭合元件区块13a所示,或者处于电梯井道21中的另一平台213下方,如针对第二闭合元件区块13b所示。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的卷闸门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折叠门与一个/多个平台213联合形成紧凑面。特别地,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可以通过机构重新定位为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的卷闸门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折叠门与一个/多个平台213联合形成平坦的紧凑面。特别地,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可以重新定位为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的卷闸门和闭合元件区块13b的折叠门与一个/多个平台213联合形成阶梯状的紧凑面。
图4a和4b以简化示意图和平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之一的电梯系统20中的闭合元件13。在本文中,图4a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闭合元件13,并且图4b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13。
在如图4a所示的闭合元件13的打开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分别可枢转的平开门、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分别从轿厢22和配重23的行驶路径枢转出来或推出来,使得轿厢22和配重23可以不受阻碍地移动到电梯井道21中。
在如图4b所示的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分别可枢转的平开门、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分别枢转到或推入到轿厢22和配重23的行驶路径,使得电梯井道中的第一井道部分与第二井道部分分离。
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在每种情况下具有用于导轨24的间隙131,其中,用于导轨24的间隙131适应于导轨24的设计实施例。以这种方式,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与导轨24之间的间距最小。
由于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与导轨24之间的间距而生成的间隔通过密封材料133被闭合,因此避免了从一个井道部分到另一井道部分的烟传递或火蔓延。
此外,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分别具有用于悬吊绳索25或补偿绳索26的间隙132。在图4b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绳索引导件的多个间隙132彼此并排设置,使得导致梳状图案。间隙132在每种情况下设置在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边缘上。在本文中,当闭合元件1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在面向第二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边缘的边缘上具有间隙132。同样,当闭合元件1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在面向第一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边缘的边缘上具有间隙132。在本文中,在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中,设置分别用于两个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每对平开门、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的间隙132,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第一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间隙和第二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间隙彼此相对。因此,间隙132设置为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绳索在每种情况下被引导通过间隙132,该间隙由第一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间隙132和第二闭合元件部段134”、134b”的相对的间隙132提供。
闭合区块13a、13b的分别的平开门、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在用于绳索引导件的间隙132之间的区域在每种情况下具有锥形形状。由于该锥形形状,当将闭合元件13转换到闭合状态时,悬吊绳索25或补偿绳索26分别被引导到间隙132之一中。通过将多个间隙132彼此并排排列,在绳索振动的事件中,通过转换闭合元件13,防止对悬吊绳索25或补偿绳索26的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彼此并排设置多个间隙132,因此避免了悬吊绳索25或补偿绳索26分别通过绳索振动而阻挡闭合元件13完全闭合。
为了避免烟和/或火蔓延通过闭合元件13中的由用于绳索引导件的间隙132所生成的间隔,所述间隔通过可变形的密封材料133填充。密封材料133特别是防火泡沫。替代地或附加地,密封材料133为橡胶唇或刷式密封件的形式,其在每种情况下设置在闭合元件区块13a、13b的分别的平开门、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的闭合元件部段134a、134b的互相邻近的边缘上。
图5示出了具有多个电梯井道的电梯系统20中的防火装置10的简化示意图,在电梯井道中,多个轿厢22通过线性马达驱动器独立地移位,也就是说以基本上互相独立的方式移位。电梯系统20包括竖直对准的电梯井道以及水平对准的电梯井道,在竖直对准的电梯井道中,轿厢22沿导轨24竖直移位,在水平对准的电梯井道中,轿厢22沿导轨24水平移位。通过井道切换单元27,轿厢22的行驶方向从竖直改变成水平或者反之亦然,井道切换单元27构造为可运动地、特别是可旋转地安装的轨道元件。此外,可以在使用井道切换单元27的同时将轿厢22从第一电梯井道切换到第二电梯井道。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梯系统20还可以包括对角对准的电梯井道,在该电梯井道中,轿厢22倾斜地移位。
闭合元件13设置在竖直电梯井道以及水平电梯井道中。如图5所示,闭合元件13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图5所示的闭合元件的一些仅具有一个门扇、卷闸门或折叠门,并且一些具有两个门扇、卷闸门或折叠门。图5中具有门扇的那些闭合元件13中的一些闭合元件构造为可枢转的门,并且一些构造为滑动门。
竖直电梯井道以及水平电梯井道可以在每种情况下具有多个井道部分。通过将闭合元件13转换到闭合状态,一个井道部分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
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闭合元件13设置为使得至少一个闭合元件13必须在每种情况下在至少一个竖直电梯井道以及至少一个水平电梯井道中转换到闭合状态,以便使井道部分与和该井道部分相邻的所有井道部分分离。
检测器12设置在轿厢22上以及图5中的电梯井道中。如果轿厢22或井道部分中的检测器12检测到烟和/或火,则该检测器12将信号发送到电梯系统20的控制单元11。在本文中,当检测器12设置在电梯井道中时,信号包含与供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井道部分有关的信息项。如果检测烟和/或火的检测器12设置在轿厢22上,则信号因此包含与供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轿厢22有关的信息项。
如果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1的检测器12设置在轿厢22上,并且如果轿厢22在检测器12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1的时间点在行驶方向上移位,则轿厢22因此移位到预先确定的、特别是最近的、位于轿厢22的行驶方向上的停靠站。一旦轿厢22到达该停靠站,就防止轿厢22的任何向前行驶。
如果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1的检测器12设置在轿厢22上,并且如果轿厢22在检测器12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1的时间点停在停靠站,则因此在该停靠站处防止轿厢22的任何向前行驶。
供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1的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井道部分或者防止轿厢22的任何向前行驶的停靠站所处的井道部分分别被分配给排除区域。
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电梯井道中的检测器12检测到火,于是,将供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井道部分分配给排除区域30(由带虚线图案的导轨24示出)。
在通过将相对应的闭合元件13转换到闭合状态而使排除区域30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之前,检查轿厢22是否正在运输通过排除区域30。如果轿厢22正在运输通过排除区域30,则轿厢22不停地移动离开排除区域30。
此外,在将闭合元件13转换到闭合状态之前,还要检查将要闭合的闭合元件13是否有与轿厢22碰撞的任何风险。如果轿厢22在行驶方向上在将要转换到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13的方向上移位,则当轿厢22和该闭合元件13之间的间距对应于第一极限值和第二极限值之间的值时,因此轿厢22减速。在存在轿厢22与闭合元件13碰撞的风险的情况下,在排除区域30通过转换闭合元件13而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之前,轿厢22不停地运输通过排除区域30。一旦阻止了由于转换到闭合状态而引起的碰撞的风险,则取消用于穿过排除区域30的轿厢22的自由运输间隙,并且相对应的闭合元件13转换到闭合状态,闭合元件13需要闭合以便用于使排除区域30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如图5所示。
当排除区域30与和其相邻的井道部分分离时,出现两种变型。在第一变型中,处于排除区域30之外的轿厢22移位到预先确定停靠站、特别是处于轿厢22的行驶方向上的最近停靠站,并且在该停靠站处防止了任何向前行驶,使得处于轿厢22中的人可以离开轿厢22。在第二变型中,处于排除区域30之外的轿厢22继续以正常操作在排除区域30之外操作。
图6a和图6b以平面图示出了用于根据图5的防火装置10的闭合元件13的实施例。
图6a中的闭合元件13的闭合元件部段134被实施为两个部件。在第一设计实施例中,两件式闭合元件部段134构造为可枢转的平开门,在闭合元件13的打开状态下,该平开门朝着电梯井道的井道壁枢转。在第二或另一设计实施例中,两件式闭合元件部段134构造为滑动门、卷闸门或折叠门,其在闭合元件13的打开状态下被推动到轿厢22的行驶路径之外。
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部段134分别枢转到或推动到电梯井道中,使得两件式闭合元件部段134的两个部件形成紧凑的平面。
图6a中的两件式闭合元件部段134被实施为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部段134的两个部件在导轨24的中心位置处汇合。在本文中,闭合元件部段134的两个部件在每种情况下具有用于导轨24的一个间隙131,所述间隙131适应于导轨24的形状。
由于将闭合元件部段134分成两个部件,以及通过用于导轨24的间隙131,因此在闭合元件部段134的闭合状态下,在闭合元件部段134的两个部件汇合的位置处导致闭合元件13的泄漏。为了阻止烟和/或火蔓延通过闭合元件13的这种泄漏,闭合元件13在这些位置处具有可变形的密封材料133。密封材料133特别是在闭合状态下密封闭合元件13的防火泡沫。替代地或附加地,密封材料133为橡胶唇或刷式密封件的形式。
图6b示出了闭合元件13,在闭合元件中,闭合元件部段134被实施为单个部件,其中,闭合元件部段134在第一设计实施例中被实施为可枢转的平开门,在第二设计实施例中被实施为滑动门,并且在另一设计实施例中被实施为卷闸门或折叠门。
图6b所示的闭合元件13的实施例的闭合元件部段134在每个所提及的设计实施例中具有用于导轨24的一个间隙133,其中,该间隙133适应于导轨24的形状,使得在闭合元件13的闭合状态下,闭合元件部段24距导轨24之间的间距最小。由于该间距由可变形密封材料133填充,因此闭合元件部段134距导轨24之间的该间距引起的闭合元件13的泄漏被阻止。该密封材料133特别是防火泡沫。
图7a、图7b、图8a和图8b示出了设置在井道切换单元27上的闭合元件13的示例性实施例。井道切换单元包括静止部件27a和设置在其上的可运动部件27b。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设计实施例中,闭合元件13包括耐火的静态舱壁135,其中,圆形构造的静态舱壁135在井道切换单元27b的可运动部件27b的两侧在每种情况下固定地连接到可运动部件27b。
在本文中,可运动部件27b构造为可旋转地安装在静止部件27a上的轨道元件。
静态舱壁135设置为在可旋转部件27b上间隔开,使得轿厢能够在静态舱壁135之间不受阻碍地被驱动。
图7a中的可旋转部件27b在第一定向方向上对准,使得轿厢的行驶方向导致轿厢在第一电梯井道21a中移位。在本文中,闭合元件13的一个静态舱壁135在每种情况下闭合通向第二电梯井道21b的一个开口28。
图7b中的可旋转部件27b在第二定向方向上对准,使得轿厢的行驶方向导致轿厢在第二电梯井道21b中移位。在本文中,闭合元件13的一个静态舱壁135在每种情况下闭合通向第一电梯井道21b的一个开口28。
因此,设置在井道切换单元的可运动部件27b上的静态舱壁135在正常操作中与可运动部件27b联合旋转。
如果在第一/第二电梯井道中检测到火或烟,则因此可运动部件27b旋转,使得井道切换单元27通过静态舱壁135而与第一电梯井道/第二电梯井道分离。
以这种方式,提供了轿厢的安全行驶路径,并且同时保护了井道切换单元27。
图8a和图8b示出了用于设置在井道切换单元27上的闭合元件13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闭合元件13在可运动部件27b的两侧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一个静态舱壁135,并且在两个静态舱壁135的每一个上在每种情况下还具有两个可运动舱壁136,所述可运动舱壁136能够通过驱动器137设定为运动,以便将闭合元件13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
图8a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闭合元件13。在电梯系统的正常操作中,设置在静态舱壁135上的两个可运动舱壁136设置为与静态舱壁135平行,其中,可运动舱壁136相对于静态舱壁135不形成任何突起。
根据由防火装置的检测器发出的信号,由于控制单元致动待转换的该可运动舱壁136的相应的驱动器137,因此控制单元使闭合元件13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每个可运动舱壁136能够通过控制单元单独地致动。
如果可运动部件27b的定向对应于第二电梯井道27b的方向,如图8a、图8b所示,则因此静态舱壁135闭合通向相接的第一电梯井道27a的开口28’。
如果现在检测器检测到烟和/或火,则控制单元因此致动一个或多个驱动器137,使得与井道切换单元27相接的第二电梯井道的一个开口28”或两个开口28”被可运动舱壁136部分或完全闭合。
图8b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闭合元件13,在闭合状态下,所有可运动舱壁136完全闭合。在这种状态下,井道切换单元27相对于其余电梯系统完全隔离。在发生火灾的事件中,井道切换单元27将因此受到保护,以免受火灾的损坏。
附图标记列表
10 防火装置
11 控制单元
12 检测器
13 闭合元件
13a 第一闭合元件区块
13b 第二闭合元件区块
131 用于导轨的间隙
132 用于绳索引导件的间隙
133 密封材料
134 闭合元件部段
134a 第一闭合元件区块的闭合元件部段
134a’ 第一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
134a” 第一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
134b 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闭合元件部段
134b’ 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一闭合元件部段
134b” 第二闭合元件区块的第二闭合元件部段
135 静态舱壁
136 可运动舱壁
137 驱动器
20 电梯系统
21 电梯井道
21a 第一电梯井道
21b 第二电梯井道
211 井道部分
211a 第一井道部分
211b 第二井道部分
212 停靠站
213 平台
22 轿厢
23 配重
24 导轨
25 悬吊绳索
26 补偿绳索/链
27 井道切换单元
27a 静止部件
27b 可运动部件
28 开口
30 排除区域

Claims (25)

1.一种用于电梯系统(20)的防火装置(10),
所述电梯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电梯井道(21),至少一个轿厢(22)在所述电梯井道中能够沿至少一个导轨(24)移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火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闭合元件(13),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21)中并且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火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1)和至少一个检测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井道(21)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其中,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21)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a、211b)之间,并且其中,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闭合元件(13)将所述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a、211b)彼此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中的至少一个中,和/或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所述轿厢(22)上、特别是在所述轿厢(22)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11)构造为根据所述检测器(12)发出的信号使所述闭合元件(13)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合元件(1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间隙(131、132),以用于穿过在垂直于所述闭合元件(13)的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井道元件、特别是所述至少一个导轨(24)和/或至少一个绳索(25、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131、132)设置在所述闭合元件(13)的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134)中、特别是在所述至少一个闭合元件部段(134)的至少一个边缘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梯井道以及至少一个井道切换单元(27),
所述轿厢(22)能够通过所述井道切换单元(27)从所述第一电梯井道切换到所述第二电梯井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梯井道和所述第二电梯井道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211),
其中,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梯井道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之间,和/或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梯井道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之间,并且
其中,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闭合元件(13)将所述第一电梯井道的所述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和/或所述第二电梯井道的所述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彼此分离。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梯井道以及至少一个井道切换单元(27),
所述轿厢(22)能够通过所述井道切换单元(27)从所述第一电梯井道(21a)切换到所述第二电梯井道(21b),并且
其中,所述井道切换单元(27)包括静止部件(27a)和可运动部件(27b),其中
所述静止部件(27a)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梯井道(21a)和所述第二电梯井道(21b)的交叉区域的井道壁上,并且所述可运动部件(27b)设置为能够在所述静止部件(27a)上运动、特别是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轿厢(22)的行驶方向由所述可运动部件(27b)的定向来预先限定,并且
其中,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井道切换单元(2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可运动部件(27b)上,其中,所述闭合元件(13)包括至少一个静态舱壁(135),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静态舱壁(135)设置在所述可运动部件(27b)上,使得所述闭合元件(13)始终闭合通向所述第一电梯井道(21a)或通向所述第二电梯井道(21b)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定位在偏离所述轿厢(22)的行驶方向的方向上、特别是定位成与所述轿厢(22)的行驶方向正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合元件(13)包括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136),所述可运动舱壁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静态舱壁(135)上运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1)构造为根据所述检测器(12)发出的信号使所述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136)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火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系统的正常操作中,所述至少一个可运动舱壁(136)被供所述可运动舱壁(136)设置在其中的所述静态舱壁(135)夹持。
13.一种用于操作电梯系统(20)的防火装置(10)的方法,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10)的方法,
所述电梯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电梯井道(21),至少一个轿厢(22)在所述电梯井道中能够沿至少一个导轨(24)移位,并且所述电梯井道(21)包括至少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烟和/或火,特别是通过检测器(12)检测烟和/或火;
·由于检测到烟和/或火,将闭合元件(13)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所述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2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12)在检测到烟和/或火时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11),其中,当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21)中时,所述信号包含与供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所述电梯井道(21)的所述至少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的井道部分有关的信息项,和/或
当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所述轿厢(22)上时,所述信号包含与供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所述轿厢(22)有关的信息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1)的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所述轿厢(22)上时,
所述轿厢(22)接近预先确定的停靠站(212)、特别是最近的停靠站(212),其中,所述停靠站定位在所述轿厢(22)的行驶方向上,所述轿厢(22)在所述检测器(12)将所述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1)的时间点在所述轿厢的行驶方向上移位,或者
在所述检测器(12)将所述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1)的时间点处,防止所述轿厢(22)在所述轿厢(22)所处的停靠站(212)处的任何向前行驶。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被分配给排除区域(30),
将所述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1)的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中,和/或
所述停靠站(212)定位在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中,所述停靠站(212)已经被供将所述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1)的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所述轿厢(22)接近,和/或
所述停靠站(212)定位在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中,所述停靠站(212)是防止供将所述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11)的所述检测器(12)设置在其中的所述轿厢(22)的任何向前行驶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检查所述轿厢(22)和/或至少一个配重(23)是否运输通过所述排除区域(30),并且在运输的情况下,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不停地移位离开所述排除区域(30)。
18.根据权利要求16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检查是否具有由于所述闭合元件(13)转换到所述闭合状态而导致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与所述闭合元件(13)碰撞的风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在行驶方向上朝着要转换到所述闭合状态的所述闭合元件(13)的方向移动时,
在具有碰撞的风险的情况下,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不停地运输通过所述排除区域(30),或者
当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距所述闭合元件(13)的间距对应于第一极限值和第二极限值之间的值时,所述轿厢(22)和/或配重(23)减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已减速的所述轿厢(22)移位到定位在所述排除区域(30)之外的停靠站(212)、特别是移位到定位在所述排除区域(30)之外并且最靠近已减速的所述轿厢(22)的位置的停靠站(212)。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一旦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的运输完成,使得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已经移位离开所述排除区域(30),和/或,阻止了由于所述闭合元件(13)转换到所述闭合状态而导致的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与所述闭合元件(13)碰撞的任何风险,
则所述控制单元(11)取消用于所述轿厢(22)和/或所述配重(23)穿过分配给所述排除区域(30)的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的自由运输间隙,并且所述闭合元件(13)转换到所述闭合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闭合元件(13)转换到所述闭合状态,第一井道部分(211a、211b)与和其相邻的第二井道部分(211a、211b)分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闭合元件(13)定位在所述闭合状态时,在所述排除区域(30)中产生真空,和/或
至少在与所述排除区域(30)邻接的所述井道部分(211a、211b)中激活加压通风。
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闭合元件(13)定位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轿厢(22)在正常操作中在所述排除区域(30)之外移位。
25.一种电梯系统(20),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火装置,或者包括被指定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3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控制单元(1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电梯井道(21),所述至少一个轿厢(22)在所述电梯井道中能够沿至少一个导轨(24)移位,并且所述电梯井道(21)具有至少两个井道部分(211a、211b),
其中,闭合元件(13)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21)的两个彼此相邻的井道部分(211a、211b)之间。
CN201980059415.7A 2018-07-13 2019-07-12 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 Pending CN1127396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1733.0 2018-07-13
DE102018211733.0A DE102018211733A1 (de) 2018-07-13 2018-07-13 Brand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anlage
PCT/EP2019/068828 WO2020011980A1 (de) 2018-07-13 2019-07-12 Brand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anl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640A true CN112739640A (zh) 2021-04-30

Family

ID=67352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415.7A Pending CN112739640A (zh) 2018-07-13 2019-07-12 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1893A1 (zh)
EP (1) EP3820803A1 (zh)
CN (1) CN112739640A (zh)
DE (1) DE102018211733A1 (zh)
WO (1) WO2020011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4665A (zh) * 2021-02-09 2021-05-28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电气竖井防火装配式施工体系
CN113063169A (zh) * 2021-03-30 2021-07-02 山东虎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复合烟道系统及建筑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865A (en) * 1902-09-29 1903-06-16 Peter Bending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s.
JPH0537843U (ja) * 1991-10-18 1993-05-21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エレベータの防煙装置
EP0885831A2 (de) * 1997-06-16 1998-12-23 Firooz Kita Aufzugsystem für vertikalen und horizontalen Transport
JPH11335022A (ja) * 1998-05-25 1999-12-07 Ohbayashi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降用出入口構造
JP2012030932A (ja) * 2010-07-30 2012-02-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7190791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Kone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vacuation of buildings
CN107406229A (zh) * 2015-02-23 2017-11-28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具有多个井道、多个轿厢和额外的轿厢容纳井道的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7103267U1 (de) * 2017-05-31 2017-07-28 Schako Klima Luft Ferdinand Schad Kg Vorrichtung zum kontrollierten Öffnen und/oder Schliessen einer Öffn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865A (en) * 1902-09-29 1903-06-16 Peter Bending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s.
JPH0537843U (ja) * 1991-10-18 1993-05-21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エレベータの防煙装置
EP0885831A2 (de) * 1997-06-16 1998-12-23 Firooz Kita Aufzugsystem für vertikalen und horizontalen Transport
JPH11335022A (ja) * 1998-05-25 1999-12-07 Ohbayashi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降用出入口構造
JP2012030932A (ja) * 2010-07-30 2012-02-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406229A (zh) * 2015-02-23 2017-11-28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具有多个井道、多个轿厢和额外的轿厢容纳井道的电梯系统
WO2017190791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Kone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vacuation of build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31893A1 (en) 2021-10-28
EP3820803A1 (de) 2021-05-19
DE102018211733A1 (de) 2020-01-16
WO2020011980A1 (de)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521B2 (en) Safety entrance norm (SEN)
US1011880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losing doors of an elevator of a multi-car elevator shaft system
KR101006811B1 (ko) 화재시 피난 지원 시스템, 및 방화 도어 제어 장치
KR102361312B1 (ko) 엘리베이터 안전 시스템 및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모니터링 방법
CN112739640A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防火装置
WO2010021005A1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railway tunnels
ATE254575T1 (de) Gebäude mit mehreren stockwerken mit einem aufzugssystem, das bei einem brand als mittel für notausgang und fluchtvorrichtung betreibbar ist
US1158461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vacuation of buildings
FI3310699T3 (fi) Hissilaitoksen turvalaite
EP4077186A1 (en) Elevator car pivotable balustrade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an elevator
CN108975121A (zh) 防坠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53009A (zh) 开门行驶时的电梯卡合部件避免碰撞系统及方法
EP1627842B1 (en) Door device of elevator
JP620343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195455B (zh) 电梯用自动维修保养运行设备
US1442431A (en) Means for controlling entrance into and from passenger carriers
JP673482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US2816625A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oor operators
US11577936B2 (en) Elevator apron
JP2012180199A (ja) 避難用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6719100B2 (en) Interfloor vertical transport and horizontal closure system
JPWO2019171493A1 (ja) エレベーター
KR20180133409A (ko) 리프트 카로부터 사람을 대피시키기 위한 장치
JP678689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接触抑制システム
JP201315942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essen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