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1349B -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1349B
CN112711349B CN202011608001.6A CN202011608001A CN112711349B CN 112711349 B CN112711349 B CN 112711349B CN 202011608001 A CN202011608001 A CN 202011608001A CN 112711349 B CN112711349 B CN 112711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data signal
signal lin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80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1349A (zh
Inventor
叶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80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1349B/zh
Priority to US17/278,273 priority patent/US1155041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42410 priority patent/WO20221415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1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1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以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屏划分为显示区和扇出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触控引线。所述显示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到所述扇出区,且在所述扇出区,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有屏蔽层,以解决数据信号线对触控引线上触控信号的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具有主动发光、可视角度大,色域宽、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低功耗以及结构上可弯曲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其中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器的Oncell触控方案是把触控面板设置在OLED面板上,触控面板可采用自电容结构,也即自容式Oncell触控(Self Capacitance Direct OncellTouch,S-DOT)方案。自电容结构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触控电极,每个独立的子触控电极均单独通过触控导线引出,可以有效提高触控灵敏度等性能。而且基于S-DOT方案还可实现TDDI(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触控显示驱动集成)技术,TDDI技术是指触控IC和显示驱动IC集成在一块,两者共用一个IC,以此可以降低IC的成本。
采用基于S-DOT方案的TDDI技术的柔性AMOLED Oncell触控显示屏的自电容结构包含几百甚至上千个子触控电极,每个子触控电极均单独通过对应的触控导线引出至TDDI上。因此,在下边框(Down Border)扇出区(Fanout)的出线位置处,存在上层的诸多触控导线与下层的显示信号走线(包括数据线、栅线等)之间的重叠。由于触控面板与OLED显示面板同时驱动,因此位于触控导线下层以及相邻位置处的显示信号走线对上层的触控信号存在较大的干扰,进而影响触控的精准度等性能,甚至会导致触控功能的失效。
因此,现有S-DOT显示屏存在显示信号走线干扰上层触控信号的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S-DOT显示屏存在显示信号走线干扰上层触控信号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其划分为显示区和扇出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扇出区包括弯折区和绑定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所述触控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触控引线。其中,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到所述扇出区,且在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分层相对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在所述弯折区和所述绑定区,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均分组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组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分层相对设置或同层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显示面板内还设置有电源线,且所述第一屏蔽层包括所述电源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电源线对应所述弯折区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区的宽度,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第一缺口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电源线对应所述绑定区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超出所述绑定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第二缺口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所述电源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弯折区和所述绑定区还设置有隔离线,所述隔离线设置在所述电源线、所述触控引线以及所述数据信号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电源线和所述隔离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电源线在靠近所述绑定区的位置断开,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断开位置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并延伸至所述绑定区,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绑定区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绑定区还设置有隔离线,所述隔离线设置在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所述隔离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中,所述绑定区绑定有驱动芯片,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触控显示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屏以及触控显示装置在扇出区的触控引线和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屏蔽层,在触控引线和数据信号线分层相对设置的区域,屏蔽层由电源线形成,电源线输出的是恒定的直流电压信号,可以有效屏蔽数据信号线对上层触控引线的干扰;在触控引线和数据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的区域,屏蔽层由电源线或额外设置的隔离线形成,隔离线为单独设置的不带电信号的冗余线,避免了触控引线受侧向数据信号线的干扰。通过设置屏蔽层,解决了数据信号线对触控引线上触控信号的干扰问题,进而提高了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第一区域的膜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引线组和数据信号线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换线的膜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晰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即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屏100划分为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所述非显示区NA围绕所述显示区AA,且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多个边框,如图1示意性示出的上边框1、下边框2、左边框3以及右边框4。所述下边框2设置有扇出区FA(fanout area),所述扇出区FA位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用于扇出所述触控显示屏100内的各种走线。所述触控显示屏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面板20。所述显示面板10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1包括源极驱动信号线(即数据线)或栅线等。所述触控面板20内设置有至少一条触控引线21。其中,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从所述显示区AA延伸到所述扇出区FA。
下面将对所述扇出区FA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FA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扇出区FA包括弯折区(bending area)BE和绑定区(bonding area)BA、位于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显示区AA之间的第一区域FR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之间的第二区域SE。所述绑定区BA用于绑定驱动芯片(integrated circuit,IC)40,所述驱动芯片40包括TDDI(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触控显示驱动集成)芯片,TDDI芯片可同时给所述触控面板20和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信号。通过弯折所述弯折区BE可以把绑定有驱动芯片40的绑定区BA弯折到显示面板背面,以实现窄边框。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FR和所述第二区域SE,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分层相对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31。在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同层间隔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层32。在所述绑定区BA,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与所述驱动芯片40连接。当然地,所述驱动芯片40上设置有多个管脚(pin),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40上对应的管脚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管脚之间的间距一致,例如可以为28微米,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内还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包括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所述VDD信号线和所述VSS信号线均为所述显示面板10提供恒定直流电压信号,其中所述VDD信号线提供恒定直流高电位电压信号,所述VSS信号线提供恒定直流低电位电压信号。在所述第一区域FR和所述第二区域SE,所述第一屏蔽层31包括所述电源线。也即在所述第一区域FR和所述第二区域SE,所述电源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11和所述触控引线21分布于不同层,且所述电源线位于所述数据信号线11和所述触控引线21之间,所述电源线复用为所述第一屏蔽层31,所述第一屏蔽层31可以有效避免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所述触控引线21上的触控信号的干扰。
具体地,以所述第一区域FR为例,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第一区域FR的膜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在图4中,所述数据信号线11设置在基板50上,所述第一屏蔽层31(也即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数据信号线11上层,所述触控引线21设置在所述第一屏蔽层31上层,其中所述数据信号线11和所述屏蔽层31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60,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屏蔽层3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70。
对照图3,在所述第一区域FR,触控引线21对应设置在部分VDD信号线或VSS信号线的上层,因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的线宽相较于触控引线21、数据信号线11较宽,故对应每条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的上层可以设置多条触控引线21,如图3示意性示出的每条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的上层对应设置有两条触控引线21,当然地,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每条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的上层对应设置的多条触控引线21作为一个触控引线组,所述触控引线组的宽度小于所述VDD信号线或VSS信号线的宽度。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也采用分组的方式设置成数据信号线组,每个所述数据信号线组也包括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11,且所述数据信号线组与所述触控引线组相对设置,也即每一所述数据信号线组与其上层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信号线11的数量要远大于触控引线21的数量,故每组数据信号线组中数据信号线11的数量要大于每组触控引线组中触控引线21的数量,且每组数据信号线组的宽度要大于所述VDD信号线或VSS信号线的宽度。图3中,每组触控引线组的下侧均相对设置一数据信号线组,但由于相对设置的触控引线组和数据信号线组之间设有VDD和VSS信号线,且VDD和VSS信号线相较于触控引线21、数据信号线11较宽,因此在俯视图下与触控引线组相对设置的数据信号线组被VDD和VSS信号线遮挡,故图3中仅示出了部分未被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遮挡的数据信号线11,并未示出与所述触控引线21相对设置且被VDD信号线和VSS信号线遮挡的数据信号线11。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二区域SE,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以及所述第一屏蔽层31(也即所述电源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在所述第一区域FR的位置关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3,在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同层间隔设置,所述电源线位于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所述触控引线组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同层间隔设置,且所述电源线穿插在部分所述触控引线组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之间。如此所述电源线还复用为所述第二屏蔽层32,也即所述第二屏蔽层32包括所述电源线,所述第二屏蔽层32能够避免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所述触控引线21上触控信号的侧向干扰。
具体地,以所述触控引线组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绑定区的位置关系为例说明。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引线组和数据信号线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在所述第二区域SE,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分层相对设置,因所述触控引线组211的宽度小于所述VDD信号线或所述VSS信号线(以VDD信号线为例)的宽度,且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宽度大于所述VDD信号线的宽度,故在俯视视角下,所述VDD信号线穿插在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之间。
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在靠近所述绑定区BA的位置换线至与所述VDD信号线同层,相应地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也换线至与所述VDD信号线同层,且在所述绑定区BA,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同层间隔设置,所述VDD信号线穿插在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之间。
同时,在所述绑定区BA,因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均分组设置,故所述驱动芯片40上与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应连接的管脚41也分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在从所述弯折区BE向所述绑定区BA延伸时,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呈收缩状态,故呈现如图5所示的在所述第二区域SE的扇形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仅以所述触控引线组21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111在所述第二区域SE以及所述绑定区BA的位置关系为例说明,故图5未示出所述显示区AA和所述弯折区BE的细节,且未示出所述显示区AA和所述弯折区BE之间的第一区域。此外,图中的触控引线、数据信号线和VDD信号线的数量和形状(包括线宽)以及驱动芯片的管脚数量仅仅是示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将具体阐述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如何在同层和不同层之间换线。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换线至同层的膜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在图3中,所述电源线对应所述弯折区BE设置有第一缺口311,所述第一缺口311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区BE的宽度,也即所述第一缺口311从所述弯折区BE分别向所述第一区域FR和所述第二区域SE延伸一部分,超出所述弯折区BE的宽度,且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在所述第一缺口311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缺口311延伸至所述第一区域FR的部分,用于让所述第一区域FR内的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由不同层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使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与所述第二屏蔽层32(也即所述电源线)在所述弯折区BE同层间隔设置。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触控引线21通过所述第二绝缘层70的第二过孔71换线至与所述第二屏蔽层32同层。所述数据信号线11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60的第一过孔61换线至与所述第二屏蔽层32同层。所述第二屏蔽层32位于部分所述触控引线21和部分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因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及所述第二屏蔽层32均为带电信号线,故三者之间彼此间隔以防止短路,也即经过该次换线后,所述弯折区BE内的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与所述第二屏蔽层32同层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缺口311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SE的部分,用于让所述弯折区BE内的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由同层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不同层,使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与所述第一屏蔽层31(也即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第二区域SE内分层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等金属层,以及设置在各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电源线可设置在源漏极层,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栅极层,但在所述弯折区,所述数据信号线换线至源漏极层与所述电源线同层。所述触控引线可设置在触控面板的顶层金属层上,但在所述弯折区,所述触控引线换线至源漏极层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继续参照图3,所述电源线对应所述绑定区BA设置有第二缺口312,所述第二缺口312超出所述绑定区BA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SE,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在所述第二缺口312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具体地,所述第二缺口312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SE的部分,用于让所述第二区域SE内的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由不同层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使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及所述第二屏蔽层32(也即所述电源线)在所述绑定区BA同层间隔设置。绑定区BA的所述触控引线21、所述数据信号线11分别与驱动芯片40上对应的管脚连接,而所述绑定区BA的所述电源线只作为所述第二屏蔽层32使用,以避免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所述触控引线21的触控信号的侧向干扰,故所述绑定区BA的所述电源线不与所述驱动芯片4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把部分所述电源线复用为第一屏蔽层31和第二屏蔽层32,设置在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因所述电源线提供恒定的直流电压信号,能够有效避免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所述触控引线21上的触控信号的干扰。
在一种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扇出区FA还设置有隔离线80。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FA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触控引线21和数据信号线11均换线至于与所述电源线同层,这样会使得部分触控引线21与数据信号线11之间没有电源线间隔,为了更好的避免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所述触控引线21的触控信号的侧向干扰,可在所述数据信号线11和所述触控引线21之间设置隔离线80,则所述第二屏蔽层32可包括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隔离线80。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7,在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所述隔离线80除了设置在部分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外,还可设置在所述电源线与所述触控引线21之间或者所述电源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11之间。所述隔离线80可以为单独设置的冗余线(Dummy Line)或从触控面板20引出的其他信号线,如触控面板20的保护线(GuardLine)。其他说明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弯折区BE和所述绑定区BA设置隔离线80,使所述第二屏蔽层32包括所述隔离线80和所述电源线,如此能够更好的避免所述数据信号线11对所述触控引线21的触控信号的侧向干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FA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扇出区FA还设置有隔离线80,且部分所述电源线在靠近所述绑定区BA的位置断开。在所述绑定区BA,所述第二屏蔽层32包括所述隔离线80,也即在所述绑定区BA,所述第二屏蔽层32只设置有隔离线80,而不设置电源线。但在所述弯折区BE,所述第二屏蔽层32还是包括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隔离线80。具体地,可结合参照图6和图8,所述电源线在靠近所述绑定区BA的位置断开,断开位置313如图8所示,所述触控引线21在所述电源线的断开位置313通过所述第二绝缘层70的第二过孔71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所述数据信号线11在所述电源线的断开位置313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60的第一过孔61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在所述绑定区BA,所述隔离线80把所述触控引线21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1分隔开。所述隔离线80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多条隔离线80之间间隔设置。其他说明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其中之一的触控显示屏100,以及与触控显示屏100连接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Assembly,FPCA)。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以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屏划分为显示区和扇出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触控引线。所述显示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到所述扇出区,且在所述扇出区,触控引线和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屏蔽层,在触控引线和数据信号线分层相对的区域,屏蔽层由电源线形成,电源线输出的是恒定的直流电压信号,可以有效屏蔽数据信号线对触控引线的干扰;在触控引线和数据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的区域,屏蔽层由电源线或额外设置的隔离线形成,隔离线为单独设置的不带电信号的冗余线,避免了触控引线受侧向数据信号线的干扰。通过设置屏蔽层,解决了数据信号线对触控引线上触控信号的干扰问题,进而提高了触控性能。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划分为显示区和扇出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扇出区包括弯折区和绑定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以及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触控引线;
其中,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到所述扇出区,且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分层相对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有第一屏蔽层;在所述弯折区和所述绑定区,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层;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均分组设置,且所述触控引线组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组分层相对设置或同层间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内还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第一屏蔽层包括所述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对应所述弯折区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区的宽度,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第一缺口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对应所述绑定区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超出所述绑定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第二缺口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所述电源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绑定区还设置有隔离线,所述隔离线设置在所述电源线、所述触控引线以及所述数据信号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电源线和所述隔离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在靠近所述绑定区的位置断开,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断开位置换线至与所述电源线同层,并延伸至所述绑定区,且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绑定区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还设置有隔离线,所述隔离线设置在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所述隔离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绑定有驱动芯片,所述触控引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CN202011608001.6A 2020-12-30 2020-12-30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711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001.6A CN112711349B (zh) 2020-12-30 2020-12-30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US17/278,273 US11550414B2 (en) 2020-12-30 2020-12-31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PCT/CN2020/142410 WO2022141518A1 (zh) 2020-12-30 2020-12-31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001.6A CN112711349B (zh) 2020-12-30 2020-12-30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1349A CN112711349A (zh) 2021-04-27
CN112711349B true CN112711349B (zh) 2023-06-27

Family

ID=75547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8001.6A Active CN112711349B (zh) 2020-12-30 2020-12-30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1349B (zh)
WO (1) WO20221415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111376A1 (en) * 2021-05-11 2024-04-04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Touch Apparatus
WO2023000188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35559B (zh) * 2021-09-26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185454B (zh) * 2021-12-13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7501217A (zh) * 2022-05-31 2024-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7957656A (zh) * 2022-08-29 202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7793A (ja) * 2010-04-22 2011-11-10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DE102016112931A1 (de) * 2015-12-08 2017-06-08 Shanghai Avic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ierte Anzeigetafel mit Berührungssteuerung und Berüh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06896961A (zh) * 2017-03-01 2017-06-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58542A (zh) * 2018-06-28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44873A (zh) * 2019-06-05 2019-09-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81634A1 (zh) * 2019-03-13 2020-09-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3454B1 (ko) * 2011-01-21 2018-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7111834A1 (en) * 2015-12-26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Ground plane vertical isolation of, ground line coaxial isolation of, and impedance tuning of horizontal data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routed through package devices
CN106125992B (zh) * 2016-08-19 2018-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6379353U (zh) * 2016-10-25 2017-08-0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559644A (zh) * 2017-09-27 2019-04-0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34459B (zh) * 2018-12-06 2022-03-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62695B (zh) * 2019-06-24 2023-05-12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1610884B (zh) * 2020-05-20 2023-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
CN112114707A (zh) * 2020-09-16 2020-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7793A (ja) * 2010-04-22 2011-11-10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DE102016112931A1 (de) * 2015-12-08 2017-06-08 Shanghai Avic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ierte Anzeigetafel mit Berührungssteuerung und Berüh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06896961A (zh) * 2017-03-01 2017-06-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58542A (zh) * 2018-06-28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181634A1 (zh) * 2019-03-13 2020-09-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0244873A (zh) * 2019-06-05 2019-09-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1349A (zh) 2021-04-27
WO2022141518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1349B (zh)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CN11071857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7422869B2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スプライシング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US110494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narrow display borders
US11514845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20220206606A1 (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142295B (zh) 显示装置
CN11093154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15573B (zh)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7752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133083A1 (en) Storage Capacitor,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085948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95688B (zh) 透明顯示面板
CN112735261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显示终端
CN111312765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14026489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2367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5356747B2 (ja) 集積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KR20170036942A (ko) 연성 필름,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220291783A1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286419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503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690578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20240065057A1 (en) Fanout Lines with Shielding in an Active Area
US12008192B2 (en) Display panel, touch tes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