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5559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5559B
CN113835559B CN202111130707.0A CN202111130707A CN113835559B CN 113835559 B CN113835559 B CN 113835559B CN 202111130707 A CN202111130707 A CN 202111130707A CN 113835559 B CN113835559 B CN 113835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functional unit
display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07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5559A (zh
Inventor
方亮
丁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07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5559B/zh
Priority to US17/611,113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554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1887 priority patent/WO20230449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5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多个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在显示区,每个功能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功能单元,每个功能单元与一条第一信号传输线电连接,同一功能单元组的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相邻功能单元组的功能单元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线,且信号屏蔽线与相邻两个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信号屏蔽线能够屏蔽功能单元对第一信号传输线的信号干扰,同时对应相邻两个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信号监测线,以实时监测干扰信号,通过设置信号屏蔽线和信号监测线以缓解现有触控方案中因信号干扰带来的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具有主动发光、可视角度大,色域宽、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低功耗以及结构上可弯曲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其中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器的Oncell触控方案是把触控面板设置在OLED面板上,触控面板可采用自电容结构,也即自容式Oncell触控(Self Capacitance Direct OncellTouch,S-DOT)方案。自电容结构包括多个独立的子触控电极,每个独立的子触控电极均单独通过触控导线引出,可以有效提高触控灵敏度等性能。然而该自容式触控方案中触控导线与相邻的子触控电极之间存在信号干扰,进而导致触控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缓解现有触控方案中触控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显示区,每个所述功能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功能单元;
多条第一信号传输线,每条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一个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
信号屏蔽线,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功能单元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条信号监测线,所述信号监测线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屏蔽线上的驱动信号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上的驱动信号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屏蔽线上的驱动信号为恒定的电压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相对的上边框区和下边框区,以及连接所述上边框区和所述下边框区的左边框区和右边框区,所述信号屏蔽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其中靠近所述左边框区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在所述上边框区连接在一起,并延伸至所述左边框区内;靠近所述右边框区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在所述上边框区连接在一起,并延伸至所述右边框区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监测线也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并从所述上边框区延伸至所述左边框区或所述右边框区,且在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信号监测线位于所述信号屏蔽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下边框区设置有绑定区,所述绑定区绑定有驱动芯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屏蔽线以及所述信号监测线均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其中所述信号屏蔽线和所述信号监测线均从所述左边框区或所述右边框区延伸至所述下边框区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且所述左边框区内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和所述信号监测线与靠近所述左边框区的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右边框区内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和所述信号监测线与靠近所述右边框区的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功能单元包括触控感应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屏蔽线以及所述信号监测线均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层,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的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监测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同层设置或者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监测线包括第一子信号监测线以及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的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监测线电连接的第二子信号监测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监测线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监测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屏蔽线包括第一子信号屏蔽线以及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的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电连接的第二子信号屏蔽线,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屏蔽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同层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多个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显示区,每个所述功能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功能单元,每个所述功能单元与一条第一信号传输线电连接,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线,且所述信号屏蔽线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所述信号屏蔽线能够屏蔽所述功能单元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信号干扰,同时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信号监测线,所述信号监测线可实时监测干扰信号,并就干扰信号通过芯片算法去除该部分干扰信号,以改善因信号干扰带来的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触控方案中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显示组件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晰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即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显示组件的细节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显示组件10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的多个功能单元组,多个所述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在所述显示区AA,每个所述功能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功能单元20。其中所述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Y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呈90度夹角,当然地,本申请不限于此,本申请的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也可呈其他角度的夹角设置。
具体地,所述功能单元20阵列排布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所述显示组件10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功能,所述功能单元2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触控等功能,比如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时,所述功能单元20为指纹传感器;用于实现触控功能时,所述功能单元20为触控感应单元。本申请以所述功能单元20为触控感应单元为例说明,且采用DOT(Direct Oncell Touch,触控功能直接制备在显示单元上)触控方案把所述功能单元20直接制备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使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更好的集成度、透过率、耐弯折性能,且可以有效减小屏幕的厚度,降低产品成本。
具体地,所述显示组件10包括衬底11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11上的驱动电路层12、发光功能层13和封装层14,所述功能单元20直接制备在所述封装层14上。
可选地,所述衬底11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所述衬底11为刚性基板时,可包括玻璃基板等硬性基板;所述衬底11为柔性基板时,可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超薄玻璃薄膜等柔性基板,采用柔性基板作衬底11可以制作柔性显示面板,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卷曲等特殊性能。
可选地,所述衬底11和所述驱动电路层12之间还可设置缓冲层15,所述缓冲层15的材料可包括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等无机材料,所述缓冲层15可以进一步防止不期望的杂质或污染物(例如湿气、氧气等)从所述衬底11扩散至可能因这些杂质或污染物而受损的器件中,同时还可以提供平坦的顶表面。
所述驱动电路层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5上的有源层121、栅极绝缘层122、栅极123、层间绝缘层124、源漏极层125、平坦化层126、像素电极127以及像素定义层128,所述有源层121包括沟道区1211以及位于所述沟道区1211两侧的源极区1212和漏极区1213。所述栅极绝缘层122覆于所述有源层121及所述缓冲层15上,所述栅极123设置与所述栅极绝缘层122上,且所述栅极123与所述沟道区1211对应设置。
所述层间绝缘层124覆于所述栅极123以及所述栅极绝缘层122上,所述源漏极层125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124上,所述源漏极层125图案化形成源极1251、漏极1252以及数据线1253等,所述源极1251通过所述层间绝缘层124的过孔与所述源极区1212连接,所述漏极1252通过所述层间绝缘层124的另一过孔与所述漏极区1213连接。
所述平坦化层126覆于所述源漏极层125以及所述层间绝缘层124上,设置所述平坦化层126可为所述显示面板100提供平坦的膜层表面,以提高制备发光功能层13的稳定性。所述像素电极127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126上,并通过所述平坦化层126的过孔与所述源极1251或所述漏极1252连接,本申请以所述像素电极127与所述漏极1252连接为例说明。
所述像素定义层128覆于所述像素电极127以及所述平坦化层126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28图案化形成有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裸露出部分所述像素电极127,以定义出发光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驱动电路层12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示意的,本申请的驱动电路层12还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膜层,且各膜层的位置关系也不限于本实施例示意的,比如所述栅极123还可位于所述有源层121的下方,形成底栅结构。所述驱动电路层12用于给所述发光功能层13提供驱动电压,以使所述发光功能层13发光。
所述发光功能层13包括发光单元131以及阴极132。所述发光单元131是把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整面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2的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发射不同颜色的光,比如红色发光材料发射红光,绿色发光材料发射绿光,蓝色发光材料发射蓝光。
所述阴极132覆盖所述发光单元131,所述发光单元131在所述像素电极127和所述阴极132的共同作用下发光,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131发射不同颜色的光,进而实现显示面板100的全彩显示。
可选地,所述像素电极127可以是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如果所述像素电极127是透明电极,则所述像素电极127可以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ZnO或In2O3形成。如果所述像素电极127是反射电极,则所述像素电极127例如可以包括由Ag、Mg、Al、Pt、Pd、Au、Ni、Nd、Ir、Cr或它们的组合形成的反射层以及由ITO、IZO、ZnO或In2O3形成的层。然而,像素电极127不限于此,像素电极127可以由各种材料形成,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像素电极127具体是采用透明电极还是反射电极需取决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当显示面板100采用顶发光时,所述像素电极127可以是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当然地,采用反射电极时能够提高发光单元131发出光线的利用率;当显示面板100采用底发光时,所述像素电极127采用透明电极,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本实施例以所述显示面板100采用顶发光为例说明,为了提高光线的透过率,所述阴极132需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所述阴极132可由ITO、IZO、ZnO或In2O3等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形成。
可选地,所述发光功能层13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31与所述像素电极127之间的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31与所述阴极132之间的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注入层接收像素电极127传输的空穴,空穴经由空穴传输层传输至发光单元131,电子注入层接收阴极132传输的电子,电子经由电子传输层传输至发光单元131,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单元131位置结合后产生激子,激子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释放能量并发光。
所述封装层14覆盖所述发光功能层13,用于保护所述发光功能层13的发光单元131,避免水氧入侵导致发光单元131失效。可选地,所述封装层14可采用薄膜封装,比如所述封装层14可以为由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三层薄膜依次层叠形成的叠层结构或更多层的叠层结构。
所述功能单元20直接制备在所述封装层14上,且所述功能单元20阵列排布在所述封装层14上,每一列所述功能单元20作为一个功能单元组,多个功能单元组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每一列所述功能单元组至少包括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布的功能单元20。每一所述功能单元20均包括多条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走线21,多条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走线21使所述功能单元20呈网眼(mesh)状设计,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网眼22是指由所述触控电极走线21围设形成的开孔区域,所述网眼22与所述显示组件10的发光单元131对应设置,以避免所述功能单元20影响所述发光单元131的出光。
下面将以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5列功能单元组,每列功能单元组包括3个功能单元20为例具体阐述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功能结构:
五列所述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每列所述功能单元组的三个功能单元20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第一信号传输线30,每条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一个所述功能单元20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所述功能单元20同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同层设置”是指在制备工艺中,将相同材料形成的膜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至少两个不同的特征,则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特征同层设置。比如,本实施例的所述功能单元2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由同一导电膜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后得到,则所述功能单元2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同层设置。
同一列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沿所述第一方向X从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20引出,并在该所述功能单元组与其相邻的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内朝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也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从所述功能单元20引出,并朝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而对于靠近所述非显示区NA的一列所述功能单元组,所述功能单元20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靠近所述非显示区NA设置即可。
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多个边框区,如图1示意性示出的上边框区1、下边框区2、左边框区3以及右边框区4,其中在所述下边框区2设置有绑定区BA,所述绑定区BA位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当然地,所述下边框区2还设置有弯折区BE,所述弯折区BE位于所述显示区AA和所述绑定区BA之间,通过设置弯折区BE能够把所述下边框区2弯折到所述显示组件10远离所述功能单元20的一侧,以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所述绑定区BA绑定有驱动芯片40,所述驱动芯片40包括触控驱动芯片41和显示驱动芯片42,所述触控驱动芯片41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等连接,用于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所述显示驱动芯片42与所述数据线1253等连接,用于提供显示驱动信号。当然地,本申请的驱动芯片40也可采用TDDI(Touch DisplayDriver Integrated,触控显示驱动集成)芯片,TDDI芯片是指触控驱动芯片41和显示驱动芯片42集成在一块,两者共用一个芯片,以此可以降低芯片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没有特别指出所述驱动芯片40的类型时,本申请的所述驱动芯片40均以所述触控驱动芯片41释义。所述驱动芯片4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电连接,用于给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传输驱动信号。所述驱动芯片40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提供驱动电压给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20,然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会把所述功能单元20的感应信号传回给所述驱动芯片40,在此期间所述功能单元20如果受到例如手指、触控笔等的触摸,感应信号会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触摸位置。
而所述驱动芯片40在给所述功能单元20提供驱动信号时,通常可采用行扫描或列扫描方式,针对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所述功能单元20提供同一种驱动信号,而针对其他列或其他行的所述功能单元20提供不同的驱动信号,比如接地、不同频率的电压信号等。本申请以采用列扫描为例说明,不同列的所述功能单元20具有不同的驱动信号,如此同一列所述功能单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相邻列的功能单元20具有不同的驱动信号。
为了避免相邻两列所述功能单元组由于驱动信号不同导致的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的干扰,本申请的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信号屏蔽线50,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相邻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功能单元20之间。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同层设置,且所述信号屏蔽线50也与所述驱动芯片40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40给所述信号屏蔽线50提供驱动信号。
可选地,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上的驱动信号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上的驱动信号相同,如此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之间不存在电势差,不会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造成干扰,而且还能够屏蔽相邻列的功能单元20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的干扰,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当然地,本申请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上的驱动信号也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上的驱动信号不同,比如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上的驱动信号为恒定的电压信号,并通过所述驱动芯片40的芯片算法去除所述信号屏蔽线50上恒定的电压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的干扰。
所述信号屏蔽线50由所述驱动芯片40并经过所述显示区AA其他侧的所述非显示区NA延伸至所述显示区AA。具体地,所述信号屏蔽线50可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从靠近所述左边框区3的所述驱动芯片40引出,并依次经过所述非显示区NA的下边框区2、左边框区3以及上边框区1进入所述显示区AA,并在所述显示区AA内朝着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从靠近所述右边框区4的所述驱动芯片40引出,并依次经过所述非显示区NA的下边框区2、右边框区4以及上边框区1进入所述显示区AA,并在所述显示区AA的相邻的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内朝着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当然地,本申请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也可设置为一组,该一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从所述非显示区NA的左边框区3或者右边框区4出线,并延伸至整个所述显示区AA。
更具体地,为了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均设有所述信号屏蔽线50,所述信号屏蔽线50从所述显示区AA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1,并在所述上边框区1汇合至一处或两处,当汇合至两处时,其中一处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从上边框区1向左边框区3延伸,另一处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从上边框区1向右边框区4延伸,并与对应的驱动芯片40连接。
另外,本申请的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条信号监测线60,所述信号监测线60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所述信号监测线60也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同层设置,且所述信号监测线60还与所述驱动芯片40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40给所述信号监测线60提供监测信号,使得所述信号监测线60能够实时侦测垂直方向上来自于显示信号(如数据线1253等)的干扰,然后所述驱动芯片40根据所述信号监测线60侦测到的干扰信号,通过芯片算法去除该部分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所述信号监测线60由所述驱动芯片40并经过所述显示区AA其他侧的所述非显示区NA延伸至所述显示区AA。具体地,所述信号监测线60可设置为两条,第一条所述信号监测线60从所述驱动芯片40引出,并依次经过所述非显示区NA的下边框区2、左边框区3以及上边框区1进入所述显示区AA,并在所述显示区AA内朝着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条所述信号监测线60从所述驱动芯片40引出,并依次经过所述非显示区NA的下边框区2、右边框区4以及上边框区1进入所述显示区AA,并在所述显示区AA的相邻的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内朝着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监测线60设置的条数越多,获得的干扰信号数据越准确。另外,在所述非显示区NA内,所述信号监测线60位于所述信号屏蔽线50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而在所述显示区AA内,所述信号监测线60靠近所述显示区AA的中间区域设置,具体地,两条所述信号监测线60分别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与相邻的所述信号屏蔽线50之间,以避免所述信号监测线60与所述信号屏蔽线50交叉,且使得所述信号监测线60半包围对应的所述信号屏蔽线5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信号屏蔽线50以及信号监测线60以改善信号干扰导致的触控性能不佳的方案不限于使用在DOT触控方案中,比如还可使用在外挂式触控方案中,外挂式触控方案是指把所述功能单元20设置在触控面板上,然后把所述触控面板贴合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显示面板101的所述功能单元2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层70,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70的第一过孔71与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20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10的封装层14上,所述绝缘保护层70覆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以及所述封装层14上,所述功能单元20设置在所述绝缘保护层70上,并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70的第一过孔7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连接。
可选地,所述绝缘保护层70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材料,所述绝缘保护层70能够保护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避免相邻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之间短路。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通过所述第一过孔71与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20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孔7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然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过孔71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20连接,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且降低阻抗。
另外,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所述功能单元20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功能单元20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更具体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与所述功能单元20的触控电极走线21对应设置,以避开所述功能单元20的网眼22,避免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影响所述发光单元131的出光。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监测线6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同层设置,且对应于相邻两列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使得所述信号监测线60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功能单元20在所述显示组件10上的正投影没有重叠。如此可使得所述信号监测线60靠近所述显示组件10,以更好的实时监测来自所述显示组件10内显示信号的干扰,同时还可使所述信号监测线60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所述信号监测线60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产生干扰。当然地,所述信号监测线60也可与所述功能单元20同层设置,也同样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来自所述显示组件10内显示信号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屏蔽线50包括第一子信号屏蔽线51以及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70的第三过孔73与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51电连接的第二子信号屏蔽线52,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51与所述功能单元20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屏蔽线52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同层设置。可选地,在所述显示区AA内,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51与所述第二子信号屏蔽线5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51与所述第二子信号屏蔽线52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过孔73连接,所述第三过孔7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如此所述信号屏蔽线50采用上下两层设计,能够更好的屏蔽左右两侧的信号干扰,而且双层设计等效于增加信号屏蔽线50的厚度,能更好的阻挡电势差的影响,同时双层设计可以降低走线阻抗,以降低信号屏蔽线50内部的信号衰减,确保屏蔽效果。其他说明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显示面板102的所述信号监测线60也采双层设计,具体地,所述信号监测线60包括第一子信号监测线61以及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70的第二过孔72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监测线61电连接的第二子信号监测线62,所述第一子信号监测线61与所述功能单元20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监测线62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30同层设置。其他说明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信号屏蔽线50以及信号监测线60以改善信号干扰导致的触控性能不佳的方案不限于使用在上述实施例列举的自容式触控方案中,其还可使用在单层互容式触控方案中,在此不在赘述。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多个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显示区,每个所述功能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功能单元,每个所述功能单元与一条第一信号传输线电连接,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线,且所述信号屏蔽线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所述信号屏蔽线能够屏蔽所述功能单元对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信号干扰,同时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信号监测线,所述信号监测线可实时监测干扰信号,并就干扰信号通过芯片算法去除该部分干扰信号,以改善因信号干扰带来的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触控方案中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功能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显示区,每个所述功能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功能单元;
多条第一信号传输线,每条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一个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
信号屏蔽线,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功能单元组的所述功能单元之间;
至少一条信号监测线,与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所述信号监测线实时监测干扰信号,并就所述干扰信号通过芯片算法去除所述干扰信号,以改善因信号干扰带来的触控性能不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线上的驱动信号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上的驱动信号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线上的驱动信号为恒定的电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相对的上边框区和下边框区,以及连接所述上边框区和所述下边框区的左边框区和右边框区;
所述信号屏蔽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其中靠近所述左边框区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在所述上边框区连接在一起,并延伸至所述左边框区;靠近所述右边框区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在所述上边框区连接在一起,并延伸至所述右边框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监测线也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并从所述上边框区延伸至所述左边框区或所述右边框区,且在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信号监测线位于所述信号屏蔽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功能单元组之间均设有所述信号屏蔽线,所述信号屏蔽线在所述上边框区汇合,并朝所述左边框区或所述右边框区走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监测线的数量为二,两条所述信号监测线分别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所述功能单元组与相邻的所述信号屏蔽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框区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绑定有驱动芯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屏蔽线以及所述信号监测线均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其中所述信号屏蔽线和所述信号监测线均从所述左边框区或所述右边框区延伸至所述下边框区,并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且所述左边框区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和所述信号监测线与靠近所述左边框区的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右边框区的所述信号屏蔽线和所述信号监测线与靠近所述右边框区的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触控感应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屏蔽线以及所述信号监测线均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层,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的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监测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同层设置或者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监测线包括第一子信号监测线以及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的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监测线电连接的第二子信号监测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监测线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监测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同层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线包括第一子信号屏蔽线以及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的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电连接的第二子信号屏蔽线,所述第一子信号屏蔽线与所述功能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屏蔽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同层设置。
CN202111130707.0A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835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0707.0A CN113835559B (zh)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
US17/611,113 US20240045544A1 (en) 2021-09-26 2021-09-29 Display panel
PCT/CN2021/121887 WO2023044951A1 (zh) 2021-09-26 2021-09-29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0707.0A CN113835559B (zh)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559A CN113835559A (zh) 2021-12-24
CN113835559B true CN113835559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97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0707.0A Active CN113835559B (zh)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5544A1 (zh)
CN (1) CN113835559B (zh)
WO (1) WO202304495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873A (zh) * 2019-06-05 2019-09-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37354A (zh) * 2018-07-19 2020-01-3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210534741U (zh) * 2019-08-07 2020-05-15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12711349A (zh) * 2020-12-30 2021-04-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CN213904304U (zh) * 2020-11-30 2021-08-0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装置
CN113296624A (zh) * 2020-02-21 202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3094B1 (ko) * 2007-04-27 2014-02-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04793803A (zh) * 2015-05-11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92400B (zh) * 2017-06-27 2019-10-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KR102348022B1 (ko) * 2017-07-11 2022-0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CN112711347B (zh) * 2020-12-28 2023-03-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4932B (zh) * 2020-12-29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7354A (zh) * 2018-07-19 2020-01-3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0244873A (zh) * 2019-06-05 2019-09-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534741U (zh) * 2019-08-07 2020-05-15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13296624A (zh) * 2020-02-21 202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13904304U (zh) * 2020-11-30 2021-08-0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装置
CN112711349A (zh) * 2020-12-30 2021-04-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4951A1 (zh) 2023-03-30
CN113835559A (zh) 2021-12-24
US20240045544A1 (en)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584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including touch sensor
KR10236218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2799313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192035B1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US2023025505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212515770U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36117A (zh)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89879A (zh)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KR2017008946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5012407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93154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GB2594643A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or
KR102298367B1 (ko) 표시 장치
KR20150061851A (ko) 표시 장치
CN108365123A (zh)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65122A (zh)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4089873B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KR102632245B1 (ko) 터치 센서 및 표시 장치
WO2021168646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20062178A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20210156922A (ko) 표시 장치
KR20180074880A (ko) 표시장치
KR20200141017A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3835559B (zh) 显示面板
KR20220002788A (ko)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