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6551A - 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6551A
CN112696551A CN202011148470.4A CN202011148470A CN112696551A CN 112696551 A CN112696551 A CN 112696551A CN 202011148470 A CN202011148470 A CN 202011148470A CN 112696551 A CN112696551 A CN 112696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pipe
liquid
outflow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8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川健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96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了异响的新颖的消音器。消音器(1)具有管状通路(3)。管状通路(3)包括连接于声源侧的入口部(A1)、连接于声源以外侧的出口部(A2)以及配置在入口部(A1)侧的三叉分支通路(31)。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通向入口部(A1)。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封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通向出口部(A2)。

Description

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音器。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排水系统,例如有在连接于贮存槽的虹吸排水管设有用于使所述贮存槽的外部的空气流入的通气管的消音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消音器,能够抑制虹吸排水管在其与贮存槽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时产生异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06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的消音器在抑制异响的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异响的新颖的消音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消音器具有管状通路,所述管状通路包括连接于声源侧的入口部、连接于所述声源以外侧的出口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入口部侧的三叉分支通路,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流入通路通向所述入口部,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一侧流出通路的末端封闭,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另一侧流出通路通向所述出口部。本发明的消音器成为抑制了异响的新颖的消音器。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具备通向所述出口部的通气管。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通路具备截面积比所述入口部的截面积小的小截面积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通路具备折回通路。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部配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上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的流入和滞留。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通路具备经由所述折回通路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所述两个延伸通路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是共用壁。在该情况下,能够谋求消音器整体的紧凑化。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共用壁利用槽设为中空。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容易地制造消音器。
本发明的消音器优选的是,由下侧构件和安装于所述下侧构件的上侧构件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分别注射成形上侧构件和下侧构件。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上侧构件是平坦的构件。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的泄漏。
在本发明的消音器中,优选的是,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分支部为字母T形。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了异响的新颖的消音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排水管构造C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排水管构造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从上侧表示流出管侧管道部、贮存槽侧管道部及排气侧通气管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侧表示图1的排水管构造的连通部的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的消音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仰视图。
图8是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9是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10是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后视图。
图11是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与A-A截面相当的图。
图13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14是图6的C-C剖视图。
图15是图6的D-D剖视图。
图16是图6的E-E剖视图。
图17是从下侧表示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立体仰视图。
图18是从上侧表示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下侧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从下侧表示图6的消音器单元的上侧构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排水管的清扫方法的开口部封闭步骤的、图3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20的排水管的清扫方法的清洗液流动步骤的、图1的F-F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在使两系统的上游管道合流于1个下游管道的情况下作为优选的管道接头的一个例子的管道接头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2的管道接头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2的管道接头的后视图。
图25是图23的G-G剖视图。
图26是放大地表示具备图22的管道接头的管道的剖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使用图26的管道进行的排水管的清扫方法的、表示铺设于集体住宅的管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8是从上方表示例示性的贮存槽的流入侧的立体图。
图29是从上方表示图28的贮存槽的流出侧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图28的贮存槽的流入侧的主视图。
图31是表示图28的贮存槽的流出侧的后视图。
图32是从上方表示图28的贮存槽的俯视图。
图33是从下方表示图28的贮存槽的仰视图。
图34是图30的A-A剖视图。
图35是图30的B-B剖视图。
图36是图31的C-C剖视图。
图37是从右侧面表示图30的贮存槽的右侧视图。
图38是从左侧面表示图30的贮存槽的左侧视图。
图39是图32的D-D剖视图。
图40是图32的E-E剖视图。
图41是从流入侧表示图32的F-F截面的立体图。
图42是从流入侧表示图32的G-G截面的立体图。
图43是图32的H-H剖视图。
图44是图32的I-I剖视图。
图45是从上方表示另一个例示性的贮存槽的流入侧的立体图。
图46是用局部剖视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贮存槽的排水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系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消音器;2、通气管;3、管状通路;3t、折回通路;A1、入口部;31、三叉分支通路;31a、三叉分支通路的流入通路;31b、三叉分支通路的一侧流出通路;31be、一侧流出通路的末端;31c、三叉分支通路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J、分支部;32、共用壁;33、(中空)槽;4、通气管的通路;10、贮存槽;50、棒状构件;51、封闭构件;60、高压清洗用软管;61、高压清洗喷嘴;70、清扫工具;71、棒状构件;72、刷子(封闭构件);70A、直线状的清扫工具;71A、直线状的棒状构件;72A、刷子(封闭构件);70B、有弯曲习惯的清扫工具;71A、有弯曲习惯的棒状构件;72A、刷子(封闭构件);101、消音器单元;110、连通部;120、流入管;130、流出管(虹吸排水管);140、流出管侧管道部;150、贮存槽侧管道部;151、插入限制部;160、排气侧通气管;A1、入口部;A2、出口部;A3、导入口部;M1、下侧构件;M2、上侧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游”是指排水流动和排气流动的上游,此外,“下游”是指排水流动和排气流动的下游。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图”是指从上侧表示对象物的图,“仰视图”是指从下侧表示对象物的图。此外,“主视图”是指从排水流动的下游侧表示对象物的图,“后视图”是指从排水流动的上游侧表示对象物的图。并且,“右侧视图”是指从排气流动的上游侧表示对象物的图,“左侧视图”是指从排气流动的下游侧表示对象物的图。
[排水管构造及消音器]
图1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的排水管构造C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排水管构造C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排水管构造C包括连接于流入管120和流出管130的贮存槽10及以使流出管130与贮存槽10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流出管130和贮存槽10的连通部110。
在排水管构造C中,流入管120是通向浴缸等的用水侧管道。此外,在排水管构造C中,流出管130是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无倾斜度的状态的横管。在该例子中,流出管130作为虹吸排水管发挥功能。即,流出管130在从用水设备进行排水时产生虹吸力,从而能够促进经过贮存槽10从用水侧管道排水。
在排水管构造C中,连通部110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
消音器1包含于消音器单元101。如图2所示,消音器单元101配置在比流出管130靠上侧的位置。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3示出了形成于消音器单元101的通路。
如图3所示,消音器1具有管状通路3。管状通路3包括通向流出管130的入口部A1和通向贮存槽10的出口部A2。
此外,消音器1具备通向出口部A2的通气管2。通气管2通向出口部A2和贮存槽1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管2与消音器1一同包含于消音器单元101。
此外,连通部110包括连接于流出管130和消音器1的流出管侧管道部140及连接于消音器1和贮存槽10的贮存槽侧管道部150。流出管侧管道部140是自流出管130向上方立起的弯管。此外,贮存槽侧管道部150是与流出管130平行地延伸的直管。
在排水管构造C中,流出管侧管道部140和贮存槽侧管道部150分别连接于消音器单元101。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构造C还包括排气侧通气管160。
图4从上侧表示流出管侧管道部140、贮存槽侧管道部150及排气侧通气管16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贮存槽10和消音器单元101。此外,图5是从上侧表示排水管构造C的连通部110的周边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流出管侧管道部140如上所述是弯管。流出管侧管道部140由自流出管130向上侧立起的纵管部141和与该纵管部141相连的横管部142形成。如图5所示,在排水管构造C中,流出管侧管道部140的纵管部141连接于流出管130。此外,如图5所示,流出管侧管道部140的横管部142连接于消音器单元101。由此,如图5所示,流出管130通向消音器单元101。
此外,如图4所示,贮存槽侧管道部150如上所述是直管。如图5所示,在排水管构造C中,贮存槽侧管道部150的一端部150a连接于消音器单元101。此外,如图5所示,贮存槽侧管道部150的另一端部150b连接于贮存槽10。由此,如图5所示,流出管130经由消音器单元101通向贮存槽10。
并且,如图4所示,排气侧通气管160是通向外部的直管。如图5所示,排气侧通气管160连接于消音器单元101。由此,如图5所示,流出管130经由消音器单元101通向排气侧通气管160。此外,如图5所示,贮存槽10也经由消音器单元101通向排气侧通气管160。即,流出管130和贮存槽10经由排气侧通气管160通向各自的外部。
图6是表示消音器单元101的俯视图。此外,图7是表示消音器单元101的仰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消音器单元101是扁平的单元。消音器单元101具有流入侧连接部101a。在流入侧连接部101a连接有流出管侧管道部140。图8是消音器单元101的右侧视图。如图8所示,消音器单元101的流入侧连接部101a通向管状通路3的入口部A1。
图9是消音器单元101的左侧视图。像图9那样,消音器单元101具有贮存槽侧连接部101b和排气侧连接部101c。在贮存槽侧连接部101b连接有贮存槽侧管道部150。图10是消音器单元101的后视图。如图10所示,在贮存槽侧连接部101b形成有通气管2的通路4的一侧开口。图11是消音器单元101的主视图。在排气侧连接部101c连接有排气侧通气管160。如图11所示,在排气侧连接部101c形成有通气管2的通路4的另一侧开口。即,在排水管构造C中,排气管2的通路4在贮存槽侧连接部101b和排气侧连接部101c这两者开口。
图12是消音器单元101的与A-A截面相当的图。
如图12所示,管状通路3包括连接于声源侧的入口部A1、连接于声源以外侧的出口部A2、以及配置在入口部A1侧的三叉分支通路31。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通向入口部A1。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封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通向出口部A2。
在消音器1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分支部31J为字母T形。
如图12所示,分支部31J是流入通路31a分支为一侧流出通路31b和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部分。换言之,分支部31J是流入通路31a、一侧流出通路31b及另一侧流出通路31c这3个通路的合流部分。在排水管构造C中,流入通路31a以指向与一侧流出通路31b相同的方向的方式延伸。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另一侧流出通路31c以与流入通路31a和一侧流出通路31b正交的方式连接于流入通路31a和一侧流出通路31b。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流入通路31a和一侧流出通路31b之间形成有通向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导入口部A3。由此,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三叉分支通路31的分支部31J成为另一侧流出通路31c以与流入通路31a和一侧流出通路31b正交的方式连接于流入通路31a和一侧流出通路31b的字母T形。
如图12所示,若在管状通路3的入口部A1侧设置三叉分支通路31,则从入口部A1输入的声音成为将在流入通路31a中行进的输入波和在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弹回的反射波合成而成的合成波。进而,该合成波经由导入口部A3被导入到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由此,能够使从入口部A1输入的声音的频率分布向该声音容易衰减的频带侧(在该例子中是低频侧)变化。另外,在将三叉分支通路31中的从导入口部A3到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的长度(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深度尺寸)设为L1时,能够与入口部A1、出口部A2、三叉分支通路31的形状、大小、尺寸等相应地适当设定长度L1。作为长度L1的具体例,能列举出20mm左右。
此外,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具备截面积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的小截面积部。
如图12所示,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的截面积S31a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此外,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截面积S31b也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通路31a的截面积S31a和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截面积S31b随着朝向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去而变小。并且,导入口部A3的截面积SA3比流入通路31a的截面积S31a小。同样,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截面积S31c也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即,在排水管构造C中,三叉分支通路31整体是小截面积部。但是,根据本发明,在管状通路3的至少局部具备所述小截面积部即可。此外,能够与入口部A1、出口部A2、三叉分支通路31的形状、大小、尺寸等适当地设定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与设于管状通路3的所述小截面积部的截面积的关系。作为具体例,能列举出将入口部A1的内径设为相当于25A,将三叉分支通路31的导入口部A3的内径设为相当于13A。
此外,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具备折回通路3t。
根据本发明,在管状通路3的至少局部具备至少1个折回通路3t即可。如图12所示,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三叉分支通路31设有多个(在该例子中是5个)折回通路3t。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紧凑地控制消音器1的尺寸的同时将所述小截面积部的长度(距离)确保得更长。
更具体地讲,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经由导入口部A3向沿着流入通路31a返回的方向折回。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叉分支通路31的导入口部A3附近形成有折回通路3t。由此,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和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形成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俯视时,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和另一侧流出通路31c以将折回通路3t作为基点相互扩开的方式以一定的角度α0延伸。
此外,在排水管构造C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具备3个折回通路3t。由此,在排水管构造C中,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相邻的、该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相邻通路31c1形成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此外,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两个相邻通路31c1也以将折回通路3t作为基点相互扩开的方式以一定的角度α0延伸。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与设有角度α0相应地将两个相邻通路31c1的长度确保得较长,因此能够将所述小截面积部的长度确保得更长。但是,根据本发明,两个相邻通路31c1也能够互相平行地延伸。
并且,在排水管构造C中,通气管2的通路4的排气侧连接部101c侧经由出口部A2向沿着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返回的方向折回。即,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三叉分支通路31的出口部A2附近也形成有折回通路3t。由此,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和通气管2的通路4形成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俯视时,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和通气管2的通路4也以将折回通路3t作为基点相互扩开的方式以一定的角度α0延伸。由此,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紧凑地控制消音器单元101的尺寸的同时将所述小截面积部的长度确保得更长。但是,根据本发明,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和通气管2的通路4能够互相平行地延伸。
另外,能够根据入口部A1、出口部A2、三叉分支通路31的形状、大小、尺寸等适当地设定折回通路3t的位置和个数。例如能够以不干涉或者超出配置在消音器1的周边的构件(在该例子中是贮存槽10、流出管130)的方式设定折回通路3t的位置和个数。作为具体例,能列举出以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全长为363mm以上的方式设定折回通路3t的位置和个数。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折回通路3t而将所述小截面积部的长度(距离)确保得更长。
此外,在排水管构造C中,出口部A2配置在比入口部A1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通路3的底部形成为该管状通路3的底部朝向入口部A1向下侧倾斜。
图13是图6的B-B剖视图。在此,B-B截面是如图12所示俯视时包含入口部A1的中心轴线O1的截面。此外,图14是图6的C-C剖视图。在此,C-C截面是如图12所示俯视时包含出口部A2的中心轴线O2的截面。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排水管构造C中,出口部A2的底部(下端)E2配置在比入口部A1的底部(下端)E1靠上侧的位置。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各管状通路3的底部(下端)E3形成为,在从排水侧上游方向(下游方向)观察时,连结管状通路3的各底部E3的假想线L31相对于水平轴线Oy朝向入口部A1以角度α1向下侧倾斜。由此,管状通路3的底部E3形成为在出口部A2和入口部A1之间该管状通路3的底部E3朝向入口部A1以角度α1向下侧倾斜。作为角度α1的具体例,能列举出α1=3°。
图15是图6的D-D剖视图。在此,D-D截面是如图12所示俯视时通过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的截面。此外,图16是图6的E-E剖视图。在此,E-E截面是如图12所示俯视时通过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截面。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排水管构造C中,各管状通路3的底部(下端)E3形成为,在从通气侧上游方向(下游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水平轴线Oy朝向入口部A1以角度α2向下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的底部E3和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各延伸通路31c1的底部E3均形成为在出口部A2和入口部A1之间该管状通路3的底部E3朝向入口部A2以角度α2向下侧倾斜。作为角度α2的具体例,能列举出α2=1°。
此外,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具备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两个延伸通路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是共用壁32。
如图12所示,管状通路3具备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和另一侧流出通路31c作为所述两个延伸通路。流入通路31a和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是共用壁32。此外,如图12所示,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具备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31c1作为所述两个延伸通路。两个延伸通路31c1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是共用壁32。并且,管状通路3具备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和通气管2的通路4作为所述两个延伸通路。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和通气管2的通路4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也是共用壁32。
如图12所示,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消音器单元101设有5个共用壁32。此外,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各共用壁32是两个延伸通路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的局部。但是,根据本发明,在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和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形成的共用壁32能够设为该通路侧壁的全部。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的与两个延伸通路31c1相邻的通路侧壁形成的共用壁32能够设为该通路侧壁的全部。并且,根据本发明,在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和通气路径2的通路4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形成的共用壁32能够设为该通路侧壁的全部。
图17是从下侧表示消音器单元101的立体仰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共用壁32利用槽33设为中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5个共用壁32分别利用形成在消音器单元101的外表面的槽33设为中空。
此外,消音器1由下侧构件M1和安装于下侧构件M1的上侧构件M2形成。
在排水管构造C中,消音器1由下侧构件M1和安装于下侧构件M1的上侧构件M2形成包含通气管2的消音器单元101。
图18是从上侧表示下侧构件M1的立体图。
如图18所示,管状通路3和通气管2的通路4由形成于下侧构件M1的槽构成。在下侧构件M1的与上侧构件M2的对接面设有凸缘部34,该凸缘部34用于确保该下侧构件M1与上侧构件M2的接合面积。此外,在下侧构件M1设有凸部35,该凸部35用于使上侧构件M2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5设在共用壁32的上端面。
图19是从下侧表示上侧构件M2的立体图。
如图19所示,在消音器1中,上侧构件M2是平坦的构件。
如图19所示,在上侧构件M2的背面设有凹部36,该凹部36用于使上侧构件M2嵌合。凹部36通过嵌合于下侧构件M1的凸部35,从而能够进行下侧构件M1和上侧构件M2的对位并且将上侧构件M2固定于下侧构件M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上侧构件M2的表面设有肋37。肋37除了能够加强上侧构件M2之外,还能够防止例如注射成形上侧构件M2时产生上侧构件M2的翘曲。
以往的排水管构造在抑制在从连接于贮存槽的虹吸排水管进行排水时产生异响的方面仍然有改善的余地。
相对于此,排水管构造C包括连接于流入管120和流出管130的贮存槽10及以使流出管130与贮存槽10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流出管130和贮存槽10的连通部110。
根据排水管构造C,通过使贮存槽10和连接于贮存槽10的流出管130经由连通部110相互连通,将该连通部110用作针对流出管130的通气管,从而能够抑制流出管130在其与贮存槽1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时产生异响。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使用作针对流出管130的通气管的连通部110合流于贮存槽10这样的新颖的结构,能够抑制在从流出管130进行排水时产生异响。
因而,排水管构造C成为抑制了异响的新颖的排水管构造。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通向流出管130的连通部110合流于贮存槽10,从而能够谋求流出管130的通气路径与贮存槽10的通气路径的共用化。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排水管构造C成为通过削减管道系统而谋求了省空间化的排水管构造。
此外,在排水管构造C中,连通部110具备消音器1,消音器1具有管状通路3,管状通路3包括通向流出管130的入口部A1和通向贮存槽10的出口部A2。在该情况下,即便在排水时产生异响,也能够利用消音器1减轻该异响。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异响。
更详细地讲,只要如上所述利用连通部110使贮存槽10和连接于贮存槽10的流出管130连通,就能够抑制流出管130在其与贮存槽1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时产生异响。
但是,在利用连通部110使贮存槽10和流出管130连通的情况下,存在连通部110在其与流出管13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而新产生异响的隐患。
但是,实际上,该异响比流出管130在其与贮存槽1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时产生的异响小。
然而,贮存槽10内有时声音容易回响。因此,在连通部110与流出管130连接的连接部分产生的异响经由连通部110传播到贮存槽10内时,存在由于该异响在贮存槽10内回响而该异响从贮存槽10泄漏到外部的隐患。这样的异响的回响程度根据贮存槽10的大小、形状等而变化。例如在增大贮存槽10的容量并且该贮存槽10的中央部分的刚度变低的情况下,存在所述异响在贮存槽10内进一步回响的隐患。
相对于此,在排水管构造C中,连通部110具备消音器1。在该情况下,在连通部110在其与流出管13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而产生异响时,也能够减轻经由连通部110传播的异响。即,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减轻经由连通部110传播到贮存槽10的异响,从而能够抑制在该贮存槽10内产生的异响的回响。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抑制异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消音器1具备通向出口部A2和贮存槽10的通气管2。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传播到管状通路3的异响,即传播到贮存槽10的异响。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在排水管构造C中,在通气管2连接有排气侧通气管160。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流出管130和贮存槽10的空气与位于距贮存槽10更远的位置的外部的空气流通。
此外,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在入口部A1侧具备连接于声源侧的三叉分支通路31,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通向入口部A1,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封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通向连接于所述声源以外的侧的出口部A2。
在向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输入来自流出管130的异响时,该异响的一部分频率在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朝向流入通路31a弹回。由此,输入到三叉分支通路31的所述异响能够向声音容易衰减的频带变化。作为具体例,能够使所述异响的峰值声压从400Hz~600Hz的频带变化到200Hz~400Hz的低频带。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具备截面积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的小截面积部。
管状通路3的截面积越小,越能够降低传播到管状通路3的异响的声压。即,管状通路3的截面积越小,越能够降低连通部110在其与流出管13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而产生的异响的声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管状通路3具备截面积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的小截面积部。由此,能够降低连通部110在其与流出管13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而产生的异响的声压。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具备折回通路3t。
管状通路3的长度越长,越能够衰减传播到管状通路3的异响的低频带。即,管状通路的长度越长,越能够衰减连通部110在其与流出管13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而产生的异响的低频带。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管状通路3具备折回通路3t,从而能够将该管状通路3的长度确保得更长。因而,在该情况下,通过管状通路3的长度确保得较长,从而能够衰减低频带的声压。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此外,通过利用折回通路3t将管状通路3的长度确保得较长,从而能够谋求消音器单元101(消音器1)整体的紧凑化、进而排水管构造C整体的紧凑化。
并且,消音器1具备通向出口部A2的通气管2。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传播到管状通路3的异响。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通路3在入口部A1侧具备三叉分支通路31,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通向入口部A1,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封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通向出口部A2,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具备截面积S31c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的小截面积部。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异响的频带向声音容易衰减的频带变化,也能够降低该异响的声压,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通路3在入口部A1侧具备三叉分支通路31,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通向入口部A1,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封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通向出口部A2,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具备折回通路3t。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异响的频带向声音容易衰减的频带变化,特别是由于能够衰减低频带的声压,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通路3在入口部A1侧具备三叉分支通路31,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通向入口部A1,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的末端31be封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另一侧流出通路31c通向出口部A2,另一侧流出通路31c具备截面积比入口部A1的截面积SA1小的小截面积部,并且具备折回通路3t。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异响的频带向声音容易衰减的频带变化,并且能够降低该异响的声压,特别是由于能够衰减低频带的声压,因此能够最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口部A2配置在比入口部A1靠上侧的位置,管状通路3的底部E3形成为该管状通路3的底部E3朝向入口部A1向下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角度α1和角度α2倾斜。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从入口部A1流入,此外,假设即使清洗水等液体流入也能够容易地从入口部排出。即,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的流入和滞留。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通路3将折回通路3t作为基点以角度α0折回。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另一侧流出通路31c(相邻通路31c1)及通气管2的通路4分别相对于入口部A1的中心轴线O1以角度α1×(1/2)倾斜。在该情况下,假设即使液体流入到管状通路3,也能够朝向入口部A1引导该液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110包括连接于流出管130和消音器1的流出管侧管道部140及连接于消音器1和贮存槽10的贮存槽侧管道部150,流出管侧管道部140是自流出管130向上方立起的弯管,贮存槽侧管道部150是与流出管130平行地延伸的直管。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从入口部A1流入,此外,假设即使液体流入也能够容易地从入口部A1排出。即,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的流入和滞留。此外,在该情况下,由于连通部110成为紧凑的管道结构,因此能够谋求排水管构造C整体的紧凑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三叉分支通路31的分支部31J为字母T形。在该情况下,通过三叉分支通路31的流入通路31a与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在一条直线上相互合流,从而能够使从流入通路31a输入的异响和自三叉分支通路31的一侧流出通路31b弹回的该异响有效地抵消。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管130是虹吸排水管。流出管130是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无倾斜度的状态的虹吸排水管。如上所述,虹吸排水管有时由于在其与贮存槽10连接的连接部分将空气与排水一同吸入而产生异响。在该情况下,对于异响的抑制是有效果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音器1中,管状通路3具备经由折回通路3t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两个延伸通路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是共用壁32。在该情况下,能够谋求消音器1整体的紧凑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音器1中,共用壁32利用槽33设为中空。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容易地制造消音器1。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消音器1与通气管2一同形成消音器单元10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消音器单元101,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容易地一同制造消音器1和通气管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消音器1由下侧构件M1和安装于下侧构件M1的上侧构件M2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由两个构件形成下侧构件M1和上侧构件M2,从而能够分别注射成形下侧构件M1和上侧构件M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音器1中,上侧构件M2是平坦的构件。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将下侧构件M1和上侧构件M2的安装面(对接面)的位置设定在较高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液体经由该安装面泄漏。
[排水管的清扫方法]
接着,参照上述的排水管构造C说明排水管的清扫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的清扫方法是通过向借助连接管道部连接有通气管的排水管流动清洗液而对所述排水管进行清扫的排水管的清扫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的清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将设有封闭构件的棒状构件插入到所述通气管的通路,从而利用所述封闭构件封闭形成于所述通气管的通向所述连接管道部的开口部(以下也称为“开口部封闭步骤”。);以及在封闭了所述开口部之后向所述排水管的所述通路流动清洗液的步骤(以下也称为“清洗液流动步骤”。)。
参照上述的排水管构造C,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管是消音器单元101的通气管2。在该例子中,所述通气管也包含排气侧通气管16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道部由排水管侧管道部140、消音器单元101、贮存槽侧管道部150以及排气侧通气管160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是消音器1的出口部A2。
设有所述封闭构件的棒状构件是能够插入到管道内的线工具。作为所述棒状构件的具体例,能列举出单线或者捻线的线。所述线包含金属制线自不必说,也包含合成树脂制线。作为所述封闭构件的具体例,能列举出将毛等线状构件捆束而成的刷子、橡胶等弹性构件、海绵等多孔质构件。
图20是用于说明开口部封闭步骤的、图3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20中,附图标记50是棒状构件。在该例子中是金属制线。在该例子中,棒状构件50具有挠性。附图标记51是封闭构件。在该例子中,封闭构件51是刷子。
如图20所示,在开口部封闭步骤中,通过将棒状构件50插入到通气管2的通路4中,从而利用封闭构件51封闭消音器1的出口部A2。
图21是用于说明清洗液流动步骤的、图1的F-F剖视图。
在图21中,附图标记60是具备高压清洗喷嘴61的高压清洗用软管。在该例子中,软管60具有挠性。高压清洗用软管60包含合成树脂制软管自不必说,也包含金属制软管。
在封闭了消音器1的出口部A2之后,如图21所示,在清洗液流动步骤中,将高压清洗喷嘴61插入到流出管130的通路。清洗液自高压清洗喷嘴61以高压状态朝向流出管130的下游喷射。由此,能够清扫流出管13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开口部封闭步骤中,通过将棒状构件50插入到通气管2的通路4,从而能够利用设于该棒状构件50的封闭构件51封闭形成于通气管2的、消音器1的出口部A2。由此,能够自通向流出管130的通路阻断该通气路径2的通路4。接着,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封闭了出口部A2之后,在清洗液流动步骤中,使清洗液向流出管130的通路流动。由此,能够清洗流出管130的通路,从而对该流出管130进行清扫。将高压清洗喷嘴61插入到流出管130的通路,能够从该高压清洗喷嘴61向流出管130的通路内喷射所述清洗液。
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封闭构件51使来自流出管130的清洗液不流入到通气管2中。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管的清扫方法,能够在不使清洗液流入到通气管2的情况下对排水管进行清扫。
此外,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通气管2处于比流出管130高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更可靠地防止了清洗液流入到通气管2,此外,假设即使清洗液流入也能够容易地排出。即,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清洗液的流入和滞留。
此外,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通气管2从形成于通气管2的、棒状构件50的插入口到消音器1的出口部A2之间水平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到通向消音器1的出口部A2为止的区间不产生高度差,因此封闭构件51容易穿过通气管2的通路4。即,能够容易地进行为了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而将通向消音器1的出口部A2封闭的作业。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
此外,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封闭构件51是刷子。在该情况下,刷子具有柔软性,容易将封闭构件51穿过通气管2的通路4。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通向消音器1的出口部A2封闭的作业。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挠出附着于通气管2的通路4(也包含排气侧通气管160的通路。)的液体、垃圾等污物。因而,在该情况下,在清扫流出管130的同时也能够对通气管2进行清扫。此外,所述刷子优选具有吸水性。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除去附着于通气管2的通路4的清洗液等液体,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通气管2进行清扫。
此外,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通气管2在该通气管2的通路4的隔着通向消音器1的出口部A2而与棒状构件50的插入口相反一侧的位置具备能够供棒状构件50抵接的插入限制部151。在该情况下,利用仅是将棒状构件50穿过通气管2的通路4的简单的作业,能够如图20所示将封闭构件51定位在适合封闭出口部A2的位置。即,能够容易地进行为了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而将通向消音器1的出口部A2封闭的作业。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限制部151是贮存槽侧管道部150的末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槽侧管道部150是所述末端部被封闭的圆筒构件。在贮存槽侧管道部150形成有通向贮存槽10的开口部A4。另外,插入限制部151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这样的作为密封壁的末端部。例如,插入限制部151能够设为设于贮存槽侧管道部150的突起。
此外,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所述连接管道部具备消音器1。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对连接于消音器1的流出管130进行清扫。
此外,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流出管130连接于贮存槽10,通气管2连接于与贮存槽10相同的贮存槽。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多个通气管汇集而削减该多个通气管的数量,从而能够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管的清扫方法中,流出管130是虹吸排水管。
一般来讲,通气管不设想供水通过,水的流入和滞留是不优选的。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管130是该流出管130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无倾斜度的状态的横向的虹吸排水管。在该情况下,由于充满到该虹吸排水管的排水成为高压清洗水的阻力,该高压清洗水等流入到通气管2的隐患进一步升高。因而,在流出管130是虹吸排水管的情况下,清洗液的流入和滞留的抑制是有效的。
[管道接头]
另外,只要使两个上游管道合流于1个下游管道,就能够通过削减管道系统来谋求省空间化。
但是,在从下游管道插入了清扫工具的情况下,难以选择期望的上游管道插入所述清扫工具。
图22是表示在使两系统的上游管道合流于1个下游管道的情况下作为优选的管道接头的一个例子的管道接头20的俯视图。此外,图23是表示管道接头20的主视图。并且,图24是表示管道接头20的后视图。并且,图25是图23的G-G剖视图。
如图22所示,管道接头20包括能够连接于第1上游管道的第1上游管道部21、能够连接于第2上游管道的第2上游管道部22、以及能够连接于1个下游管道的下游管道部23。此外,如图25所示,第1上游管道部21的通路21a和第2上游管道部22的通路22a通向下游管道部23的通路23a。并且,第1上游管道部21以指向与下游管道部23相同的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该下游管道部23定向。
具体地讲,第1上游管道部21的通路延伸轴线O21相对于下游管道部23的通路延伸轴线O23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地分开ΔY。
根据管道接头20,例如在将直线状的棒状的清扫工具用作从下游管道部23插入的清扫工具时,该清扫工具容易插入到第1上游管道部21和第2上游管道部22中的与下游管道部23平行的第1上游管道部21。此外,根据管道接头20,例如在将有卷曲习惯的棒状的清扫工具用作从下游管道部23插入的清扫工具时,该清扫工具容易插入到第1上游管道部21和第2上游管道部22中的与下游管道部23不平行的第2上游管道部22。因此,根据管道接头20,不目视第1上游管道部21和第2上游管道部22就能够从该第1上游管道部21和第2上游管道部22中容易地选择用于供所述清扫工具插入的期望的上游管道部。因而,根据管道接头23,不目视合流于1个下游管道部23的第1上游管道部21和第2上游管道部22这两个上游管道部就能够从该两个上游管道部中容易地选择用于供清扫工具等插入的期望的上游管道部。
此外,优选的是,在管道接头23中,第2上游管道部22以指向与第1上游管道部21形成锐角的角度α12的方向的方式定向。在该情况下,由于清扫工具等从下游管道部23向第1上游管道部21和第2上游管道部22的插入变容易,从而能够更容易地选择期望的上游管道部。
此外,在管道接头20中,锐角的角度α12为15°~25°的范围的角度。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插入更多不同尺寸的清扫工具等。
此外,在管道接头20中,如上所述,第1上游管道部21的通路延伸轴线O21相对于下游管道部23的通路延伸轴线O23偏移。在该情况下,通过调整第1上游管道部21的通路延伸轴线O21与下游管道部23的通路延伸轴线O23之间的间隔,能够将清扫工具等插入到第1上游管道部21中的插入容易度与所述清扫工具等插入到第2上游管道部22中的插入容易度的平衡容易地设定为期望的平衡。
[管道的清扫方法]
图26是放大地表示具备管道接头20的管道200的剖视图。
在图26中,附图标记210是连接于管道接头20的第1上游管道部21的第1上游管道210。附图标记220是连接于管道接头20的第2上游管道部22的第2上游管道220。并且,附图标记230是连接于管道接头20的下游管道部23的下游管道230。
管道200能够利用以下的方法清扫期望的上游管道。
管道200的清扫方法是将棒状构件插入到管道200并对管道200进行清扫的管道的清扫方法。该清扫方法包含从下游管道230插入所述棒状构件的步骤。
在该例子中,将清扫工具70用作所述棒状构件。清扫工具70是能够插入到管道200内的线工具。在该例子中,清扫工具70由具备刷子72的棒状构件71构成。作为棒状构件71的具体例,能列举出单线或者捻线的线。所述线包含金属制线自不必说,也包含合成树脂制线。刷子72能够设为上述的封闭构件61。
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将直线状的清扫工具70A用作从下游管道230插入的清扫工具70时,该清扫工具70A容易插入到第1上游管道210和第2上游管道220中的与下游管道230平行的第1上游管道210。此外,在将有卷曲习惯的清扫工具70B用作从下游管道230插入的清扫工具70时,该清扫工具70B容易插入到第1上游管道210和第2上游管道220中的与下游管道230不平行的第2上游管道220。因此,根据具备管道接头20的管道200的清扫方法,不目视第1上游管道210和第2上游管道220就能够从该第1上游管道210和第2上游管道220中容易地选择用于供清扫工具70插入的期望的上游管道。因而,根据管道200的清扫方法,不目视合流于1个下游管道的两个上游管道就能够从该两个上游管道中容易地选择用于供清扫工具等插入的期望的上游管道。
此外,具备管道接头20的管道200的清扫方法能够使用直线状的清扫构件70A和带有卷曲习惯的清扫构件70B中的至少任一者作为清扫构件70。在该情况下,在要将清扫工具70插入到第1上游管道210的情况下,若使用直线状的清扫构件70A作为该清扫工具,则能够更容易地选择期望的第1上游管道210。此外,在要将清扫工具70插入到第2上游管道220的情况下,若使用有卷曲习惯的清扫构件70B作为该清扫工具70,则能够更容易地选择期望的第2上游管道220。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选择期望的上游管道。
此外,只要将管道200的第1上游管道210和第2上游管道220中的任一者设为上述的排水管构造C的排气侧通气管160,就能够通过从设于下游管道230的插入口230插入设有封闭构件51的棒状构件50来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
[使用管道200的排水管的清扫方法]
作为管道200的清扫方法,有对排水管构造C的流出管130进行清扫的排水管的清扫方法。在该情况下,通气管2能够设为第1上游管道210和第2上游管道220中的任一者。由此,通过将设有封闭构件51的棒状构件50从下游管道230的通路230a穿过管道接头20插入到通气管2的通路4,从而能够利用封闭构件51封闭通向消音器1的出口部A2。
图27是表示在公寓等集体住宅铺设的管道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在图27中,附图标记W是分隔专有部和共用部的外壁。附图标记DP1~DP4是排水管。在该例子中,排水管DP1是厨房系统的排水管。此外,排水管DP2是洗漱系统的排水管。此外,排水管DP3是洗涤系统的排水管。并且,排水管DP4是浴室系统的排水管。在该例子中,排水管DP4是与连接于贮存槽10的流出管130相同的排水管或者连接于流出管130的排水管。
此外,在图27的例子中,包含由管道200构成的、排气系统的通气管。在该例子中,第1上游管道210是浴室系统的通气管,此外,第2上游管道220是洗涤室系统的通气管。在图27的各系统中分别设有用于供清扫工具等插入的插入口。附图标记240是设于管道200的、排气系统的插入口。
上述的排水管构造C是浴室系统的排水管构造。
将管道200连接于通气管2的流出管130的清扫方法如上所述包含以下步骤:通过将设有封闭构件51的棒状构件50从下游管道230的通路穿过管道接头20插入到通气管2的通路4,从而利用封闭构件51封闭形成于通气管2的、消音器1的出口部A2;以及在封闭了出口部A2之后向流出管130的通路流动清洗液。
根据上述清扫方法,在所述开口部封闭步骤中,将棒状构件50插入到形成于管道200的插入口240。此时,只要使用直线状的棒状构件作为棒状构件50,就能利用管道接头20选择第1上游管道210将棒状构件50插入到通气管2的通路。即,由于第1上游管道210以指向与下游管道230相同的方向的方式相对于该下游管道230定向,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为了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而将通向所述连接管道部的出口部A2封闭的作业。由此,能够利用设于该棒状构件50的封闭构件51封闭形成于消音器单元101的通气管2的、消音器1的出口部A2。由此,与前述的内容同样,能够自流出管130的通路阻断该通气路径2的通路4。在封闭了出口部A2之后,在清洗液流动步骤中,从形成于浴室系统的排水管DP4的插入口250插入具备高压清洗喷嘴61的高压清洗用软管60,向流出管130的通路流动清洗液。由此,能够清洗流出管130的通路,从而对该流出管130进行清扫。
如上所述,根据将管道200连接于通气管2的流出管130的清扫方法,也利用封闭构件51使来自流出管130的清洗液不流入到通气管2。因而,根据上述的流出管130的清扫方法,能够在不使清洗液流入到通气管2的情况下对流出管130进行清扫。
另外,在将管道200连接于通气管2的流出管130的清扫方法中,只要使用带有弯曲习惯的棒状构件50作为棒状构件50,就能够将棒状构件50插入到第2上游管道220。另外,在此,“弯曲习惯”是指由于将棒状构件以卷取的状态保管而残留弯曲变形的性质。但是,在此,“带有弯曲习惯的棒状构件”包含具有预先带有的弯曲形状的棒状构件。
[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排水系统]
图46是用局部剖视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排水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的系统图。在图46中,附图标记100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贮存槽的排水系统的一个例子。在本例子中,排水系统100是虹吸排水系统。虹吸排水系统是利用虹吸的原理的排水系统。根据虹吸排水系统,在从用水设备进行排水时,能够利用在虹吸排水管产生的虹吸力促进该排水。虹吸排水系统例如用作1栋建筑物被划分为多层的集体住宅的排水系统。
在本例子中,排水系统100包括用水器具EW、器具排水管120、贮存槽10以及虹吸排水管130。
用水器具EW配置在建筑物的各层。作为用水器具EW,例如能列举出浴缸(例如整体浴室)、洗漱台、水槽。在本例子中,用水器具EW是浴缸。
器具排水管120连接用水器具EW和贮存槽10。在本例子中,器具排水管120配置在地板下空间S内。在本例子中,地板下空间S是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构件FM和楼板FS之间的空间。此外,在本例子中,器具排水管120由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部分120a和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下游侧部分120b构成。上游侧部分120a连接于用水器具EW。下游侧部分120b与上游侧部分120a相连。在本例子中,下游侧部分120b随着从上游侧部分120a朝向下游去而向下方倾斜。下游侧部分120b连接于贮存槽10。另外,在本例子中,在下游侧部分120b的中途存在排水弯121。
虹吸排水管130连接贮存槽10和立管VP。立管VP是沿上下方向贯通建筑物的各层的排水管。在本例子中,虹吸排水管130由配置在地板下空间S内的横管130a和贯通楼板FS并向下方垂下的竖管130b构成。横管130a连接于贮存槽10。在本例子中,横管130a以大致水平的无倾斜度的方式沿横向方向延伸。详细地讲,沿着设置有用水器具EW的层的楼板FS以大致水平的无倾斜度的方式铺设。竖管130b与横管130a相连。竖管130b借助管接头CJ连接于立管150。详细地讲,竖管130b向与横管130a大致垂直的下方延伸,形成垂下部,产生虹吸力(例如负压力)。
在本例子的排水系统100中,首先由于用水器具EW的流出口与虹吸排水管130的横管130a的高低差H1使液体从用水器具EW流出。从用水器具EW流出的液体(例如水)在该液体的自重(落下压入压力)的作用下从器具排水管120流入到贮存槽10。贮存槽10在内部积蓄一部分液体,同时使剩余的液体流出到虹吸排水管130。
在本例子中,虹吸排水管130形成产生由虹吸力引起的抽吸力的虹吸排水路径。在虹吸排水路径中,能够利用在虹吸排水管130内产生的虹吸力促进从虹吸排水管130排出液体。
在本例子的虹吸排水路径中,在由用水器具EW的流出口与虹吸排水管130的横管130a的高低差H1引起的、来自用水器具EW的排水的落下压入压力的作用下,对器具排水管120和虹吸排水管130的横管130a进行充水,利用虹吸排水管130的横管130a的充水使到达该虹吸排水管130的竖管130b(垂下长度H2)的排水开始在该竖管130b中落下,虹吸排水管130的横管130a成为满水状态,从而产生虹吸作用。将该虹吸作用作为排水动力,利用在虹吸排水路径内产生的高速的流动从用水器具EW进行排水,将排水顺畅且迅速地向管接头CJ的内部放出。
在本例子中,由于采用虹吸排水系统作为排水系统100,因此成为排水管内部填充为满水状态的满流排水。若这样采用虹吸排水系统作为排水系统100,则液体的排水成为满流排水,因此能够防止固形物附着于管内,并且能够使用小口径管。此外,在本例子中,由于采用虹吸排水系统作为排水系统100,因此能够以无倾斜度的方式配置排水管。若这样采用虹吸排水系统作为排水系统100,则能够以无倾斜度的方式配置排水管,从而能够降低配置排水管的地板下的空间高度。此外,在本例子中,由于采用虹吸排水系统作为排水系统100,因此能够延长从排水源(例如各种用水器具EW)到立管VP的延伸距离(例如从用水器具EW的流出口到虹吸排水管130的竖管130b的水平长度L)(参照图44),进而能够提高起居室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在采用虹吸排水系统的排水系统100中,设想从用水器具EW一次排出大量的液体,在器具排水管120和虹吸排水管130之间设有贮存槽10。贮存槽10在到开始促进排水(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期间能够暂时积蓄从用水器具EW一次排出的大量的水。
[例示性的贮存槽]
图28是从上方表示例示性的贮存槽10A的流入侧的立体图。图29是从上方表示图28的贮存槽10A的流出侧的立体图。贮存槽10A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口A11和供所述液体流出的流出口A12,能够在内部贮存从流入口A11流入的所述液体。
图30是从流入侧表示贮存槽10A的主视图。此外,图31是从流出侧表示贮存槽10A的后视图。如图31所示,贮存槽10A包括底壁11、相对于底面立起的周壁12、以及相对于底面立起的两个分隔壁13。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槽10A具备顶壁14。顶壁14与周壁12的上端相连。由此,在贮存槽10A的内部形成有由底壁11、周壁12及顶壁14划分出的空间。另外,在贮存槽10A中,在周壁12形成有通气口H12。通气口H12使贮存槽10A的内部空间通向外界。由此,防止贮存槽10A的内部变为负压。
图32是从上方表示贮存槽10A的俯视图。图33是从下方表示贮存槽10A的仰视图。如图33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包括形成有流入口A11的流入口部分12a及与流入口部分12a相对并且形成有流出口A12的流出口部分12b。在该例子中,周壁12包括流入口部分12a、流出口部分12b、与流入口部分12a相邻的流入侧相邻部分12c、与流出口部分12b相邻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以及侧面部分12e。并且,在该例子中,周壁12包括将流入侧相邻部分12c和侧面部分12e相连的流入侧拐角部分12f及将侧面部分12e和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相连的流出侧拐角部分12g。
如图33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底壁11由周壁12划分。如图32所示,顶壁14也与底壁11同样由周壁12划分。另外,在该例子中,顶壁14具有两个开口部A13。开口部A13使贮存槽10A的内部空间通向外界。此外,在该例子中,周壁12在顶壁14侧在流入侧拐角部分12f和流出侧拐角部分12g各自的位置具有凹陷部12h。
图34是图30的A-A剖视图。图34是贮存槽10A的最大截面。图35是图30的B-B剖视图。图35是通过流入口A11的中心Oa的截面。图36是图31的C-C剖视图。图36是通过流出口A12的中心Ob的截面。如图34等所示,贮存槽10A包括在流入口A11和流出口A12之间延伸的液体通过区域R1及配置在隔着液体通过区域R1的两侧的各自位置的液体滞留区域R2。在贮存槽10A中,液体通过区域R1连结流入口A11和流出口A12,将从流入口A11流入的液体引导到流出口A12。在俯视时,液体通过区域R1也能够设为曲线状,或者以锯齿状延伸。在该例子中,如图34~图36所示,液体通过区域R1以直线状延伸。由此,液体通过区域R1是作为连结流入口A11和流出口A12的液体通过路径最短的路径。
另一方面,如图34等所示,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处于隔着液体通过区域R1的两侧的各自位置,配置在与液体通过区域R1相邻的位置。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分别能够使从流入口A11流入的液体滞留。
此外,如图34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相对于与流入口部分12a相邻的流入侧相邻部分12c向流出侧凹陷。在该例子中,如图34等所示,周壁12的流入侧相邻部分12c借助两个流入侧拐角部分12j和12i与流入口部分12a相连。
此外,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相对于流出侧相邻部分12d向流出侧突出。在该例子中,如图34等所示,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与流出口部分12b相连。
图37是表示贮存槽10A的右侧面的右侧视图。图38是表示贮存槽10A的左侧面的左侧视图。如图37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流入口A11位于比周壁12的除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和流出口部分12b之外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流出口A12也与流入口A11同样位于比周壁12的除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和流出口部分12b之外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
图39是图32的D-D剖视图。图39是将贮存槽10A一分为二的截面。图39表示贮存槽10A的内部的液体通过区域R1和液体滞留区域R2的内部构造。图40是图32的E-E剖视图。图40表示贮存槽10A的内部的液体滞留区域R2的内部构造。如图39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流入口A11由形成于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的流入路径P1构成。此外,流出口A12由形成于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流出路径P2构成。在贮存槽10A中,液体通过区域R1由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的内表面12fa、底壁11中的下侧部分11a的内表面(底面)11fa、以及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构成。在贮存槽10A中,如图39所示,液体通过区域R1的底面F1由平坦的面构成。在该例子中,液体通过区域R1的底面F1由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的内表面12fa中的最下端(流入口部分12a的沿液体流通方向延伸的最下侧的延伸端)12fa1、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内表面11fa中的最下端(下侧部分11a的沿液体流通方向延伸的最下侧的延伸端)12fa1、以及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中的最下端(流出口部分12b的沿液体流通方向延伸的最下侧的延伸端)最下端12fb1构成。
另外,在图39中,附图标记12fP1是流入路径P1的最下端(流入路径P1的沿液体流通方向延伸的最下侧的延伸端)。此外,附图标记12fp2是形成于流出口部分12b的流出路径P2的最下端(流出路径P2的沿液体流通方向延伸的最下侧的延伸端)。如图39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最下端(底面)11fa1朝向下游向下方倾斜,流出口A12设在比流入口A11低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34等所示,在俯视时,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分别由周壁12中的除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和流出口部分12b之外的部分和液体通过区域R1划分。详细地讲,在俯视时,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分别由流入侧拐角部分12i的内表面12fi、流入侧拐角部12j的内表面12fj、流入侧相邻部分12c的内表面12fc、流入侧拐角部分12f的内表面12ff、侧面部分12e的内表面12fe、流出侧拐角部分12g的内表面12fg、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以及液体通过区域R1划分。并且,如图41等所示,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分别由底壁11中的上侧部分11b的内表面(底面)11fb和顶壁14的内表面(顶面)14f构成。另外,在贮存槽10A中,如图40所示,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由平坦的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由底壁11的上侧部分11b的内表面11fb构成。
图41是从流入侧表示图32的F-F截面的立体图。F-F截面是包含顶壁14的两个开口部A13的中心轴线的平面的截面。如图41所示,在液体通过区域R1配置有槽部G。槽部G配置在流入口A11和流出口A12之间。如图41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槽部G的局部由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内表面11fa形成。在贮存槽10A中,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相对于底壁11的上侧部分11b凹陷。在该例子中,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内表面11fa由最深面11fa1和两个侧面11fa2构成。最深面11fa1是底壁11中的最深的面(最下端)。最深面11fa1借助侧面11fa2与底壁11的上侧部分11b的内表面11fb相连。最深面11fa1利用在沿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由曲线构成的曲面与侧面11fa2相连。侧面11fa2利用在沿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由曲线构成的曲面与上侧部分11b的内表面11fb相连。
此外,在贮存槽10A中,槽部G的局部由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形成。如图31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以流出口A12位于比流出侧相邻部分12d靠下侧的位置的方式向下侧延伸。如图41所示,在该例子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包含最深面12fb1和两个侧面12fb2。最深面12fb1利用在沿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由曲线构成的曲面与侧面12fb2相连。侧面12fb2与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侧面11fa2构成同一个平面。最深面12fb1是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中的最深的面(最下端)。最深面12fb1与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最深面11fa1构成同一个平面。此外,最深面12fb1借助侧面12fb2与分隔壁13的内表面13f1相连。侧面12fb2与分隔壁13的内表面13f1构成同一个平面。
并且,如图35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槽部G的局部由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的内表面12fa形成。如图30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以流入口A11位于比流入侧相邻部分12c靠下侧的位置的方式向下侧延伸。如图35所示,在该例子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的内表面12fa由最深面12fa1和两个侧面11fa2构成。最深面12fa1利用在沿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由曲线构成的曲面与侧面12fa2相连。侧面12fa2与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侧面11fa2构成同一个平面。如图39等所示,最深面12fa1是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的内表面12fa中的最深的面(最下端)。最深面12fa1与底壁11的下侧部分11a的最深面11fa1构成同一个平面。此外,如图35等所示,最深面12fa1借助侧面12fa2与流入侧拐角部分12i的内表面12fi相连。
如图36等所示,两个分隔壁13朝向流出口A12延伸。在贮存槽10A中,以确保流出口A12的方式朝向流出口A12延伸。在此,“确保流出口A12”是指“不封闭流出口A12的开口”。
此外,如图39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自该分隔壁13溢流的高度H13。在该例子中,分隔壁13的高度H13是距液体通过区域R1的底面F1的高度。由此,在通过液体通过区域R1的液体的水头达到一定以上时,该液体能够流到液体滞留区域R2。
此外,如图39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的高度H13随着朝向流出口A12去而变高。如图39等所示,在该例子中,分隔壁13的顶面13f2是由侧视时的截面形状朝向流出侧凸出的曲线构成的曲面。如图39所示,在该例子中,分隔壁13的顶面13f2的曲线由曲率半径R13构成。
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构成为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局部。分隔壁13自与槽部G相邻的位置立起。图42是从流入侧表示图32的G-G截面的立体图。G-G截面是包含周壁12与底壁11的边界的平面的截面。如图42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的内表面13f1与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中的侧面12fb2相连,并且与该侧面12fb2构成同一个平面。此外,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同该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相邻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与分隔壁13的顶面13f2相连,并且与该分隔壁13的顶面13f2形成同一个面。在此,“同一个面”是指“平滑地相连的连续的面”,包含“平面”和“曲面”中的任一个面。
图43是图32的H-H剖视图。如图43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的顶面13f2的端缘部13e是朝向贮存槽10A的内部凸出的曲面。
此外,如图40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是由侧视时的截面形状朝向流出侧凸出的曲线构成的曲面。如图4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的底壁11侧的曲线由较大的曲率半径Rd12构成。在该例子中,曲率半径Rd12与形成分隔壁13的顶面13f2的曲线的曲率半径R13相同。另一方面,顶壁14侧的曲线由比底壁11侧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Rd14构成。
本申请发明人基于深入试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虹吸排水系统所使用的贮存槽中,在迅速地提高该贮存槽的流出口附近的液体的水头的情况下,能够使较多的液体迅速且顺畅地流出,进而能够缩短到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时间。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10A即是着眼于在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的情况下能够使较多的液体迅速且顺畅地流出而做成的。
如图39等所示,贮存槽10A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口A11和供所述液体流出的流出口A12,是能够在内部贮存从流入口A11流入的所述液体的贮存槽。贮存槽10A包括相对于底面立起的周壁12和相对于底面立起的两个分隔壁13,周壁12包括形成有流入口A11的流入口部分12a及与流入口部分12a相对并且形成有流出口A12的流出口部分12b。两个分隔壁13朝向流出口A12延伸。
根据贮存槽10A,通过设置分隔壁13,从而能够如箭头D1所示在确保液体向流出口A12流动的同时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即使在从流入口A11流入的所述液体(排水)为少量的情况下,根据贮存槽10A,也能够通过在贮存槽10A内设置分隔壁13而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结果容易发生虹吸启动。即使在例如液体从流入口A11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在最初的阶段到达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也为少量。即使这样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为少量,根据贮存槽10A,也能够通过在贮存槽10A内设置分隔壁13而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结果容易发生虹吸启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10A,能够使较多的液体迅速且顺畅地流出。特别是如果像贮存槽10A这样对于虹吸排水系统使用贮存槽10A,则即使在排出较多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到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时间。
此外,如图39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自该分隔壁13溢流的高度H13。在该情况下,在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到达一定以上时,如图42等的箭头D2所示,能够使该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从分隔壁13逃逸。因此,根据贮存槽10A,液体的流动在流出口A2附近不易被阻碍,能够进行更迅速且顺畅的排水。
此外,如图39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的高度H13随着朝向流出口A12去而变高。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提高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的同时随着离开该流出口A12而使从分隔壁13逃逸的液体的量增加。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谋求到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时间的缩短与顺畅的排水之间的平衡(同时成立)。
此外,如图39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流出口A12设在比流入口A11低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更迅速且顺畅的排水。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进一步缩短到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时间。
此外,如图42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构成为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局部,周壁12的与该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相邻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与分隔壁13的顶面13f2相连,并且与该分隔壁13的顶面13f2形成同一个面。在该情况下,如箭头D2所示,能够使从分隔壁13逃逸的液体沿着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进一步逃逸。因此,根据贮存槽10A,液体的流动在流出口A12附近更不易被阻碍,能够进行更迅速且顺畅的排水。
此外,如图43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的顶面13f2的端缘部13e是朝向贮存槽10A的内部凸出的曲面。在该情况下,如箭头D2所示,能够使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从分隔壁13沿着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高效且顺畅地流出。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高效地进行迅速且顺畅的排水。
此外,如图40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是由侧视时的截面形状朝向流出侧凸出的曲线构成的曲面。在该情况下,如箭头D3所示,能够使从分隔壁13逃逸的液体在产生上下方向(纵向方向)的对流(循环)的同时沿着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进一步逃逸。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进行更迅速且顺畅的排水。
特别是如图34等所示,贮存槽10A包括在流入口A11和流出口A12之间延伸的液体通过区域R1和配置在隔着液体通过区域R1的两侧的各自位置的液体滞留区域R2。在该情况下,如箭头D1和D2所示,能够在向液体通过区域R1流动液体的同时使该液体的剩余部分滞留在液体滞留区域R2内。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在抑制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长度的长大化的同时在液体滞留区域R2贮存更多的液体。因而,根据贮存槽10A,液体的流动在流出口A12附近不易被阻碍,能够以一定量连续地进行更多的液体的迅速且顺畅的排水。此外,在该情况下,从液体通过区域R1流过来的液体能够如箭头D4所示在液体通过区域R1和液体滞留区域R2之间对流(循环)。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在抑制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长度的长大化的同时迅速且顺畅地排出更多的液体。并且,在该情况下,由于从液体通过区域R1流过来的液体在液体通过区域R1和液体滞留区域R2之间对流,因此污物不易附着在贮存槽10A的内部。由此,能够削减贮存槽10A的清洗所需要的作业的次数。
并且,根据贮存槽10A,由于液体滞留区域R2配置在隔着液体通过区域R1的两侧的各个位置,因此为了确保液体滞留区域R2的容积,例如只要增大该液体滞留区域R2延伸的方向上的尺寸(面积)即可,能够不用提高液体滞留区域R2的高度,进而不用提高贮存槽10A的高度。因而,若像贮存槽10A这样例如以将在隔着液体通过区域R1的两侧液体滞留区域R2延伸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周壁12的竖立设置方向为铅垂方向的方式将贮存槽10A设置于楼板FS等,则在不用将地板下空间S的高度确保得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且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在此,“贮存槽10A的高度”是贮存槽10A的铅垂方向的高度(尺寸)。换言之是贮存槽10A的周壁12的竖立设置方向的高度(尺寸)。
根据上述的观点,更具体地讲,例如在贮存槽10A中,该贮存槽10A的高度能够设为小于贮存槽10A的宽度,贮存槽10A的高度优选为贮存槽10A的宽度的1/2以下,贮存槽10A的高度更优选为贮存槽10A的宽度的1/3以下。在此,“贮存槽10A的宽度”是指彼此相对的贮存槽10A的周壁12中的与贮存槽10A的高度方向和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个周壁12之间的最大宽度。即,参照图34,是在附图上下方向上配置的贮存槽1A的两个周壁(侧壁)12e的外表面之间的宽度(尺寸)。
此外,如图34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相对于该周壁12的与该流入口部分12a相邻的流入侧相邻部分12c向流出侧凹陷。在该情况下,在贮存槽10A内流动的液体容易向液体的流出方向返回。因此,能够更迅速且顺畅地排水。特别是在贮存槽10A中,由于液体滞留区域R2配置在与液体通过区域R1相邻的位置,因此从液体通过区域R1流过来的液体容易返回到该液体通过区域R1。即,在贮存槽10A中,能够在液体通过区域R1和液体滞留区域R2之间高效地对流。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通过液体通过区域R1更迅速且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此外,在贮存槽10A中,污物更不易附着在贮存槽10A的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削减贮存槽10A的清洗所需要的作业的次数。
此外,如图42等所示,分隔壁13自与槽部G相邻的位置立起。在贮存槽10A中,槽部G配置于液体通过区域R1。在该情况下,即便是少量的液体,也能够使该液体更迅速地汇集于槽部G。因此,能够进行更迅速且顺畅的排水。在贮存槽10A中,分隔壁13自与配置于液体通过区域R1的槽部G相邻的位置立起。在该情况下,即便是少量的液体,也能够使该液体迅速地汇集于液体通过区域R1。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通过液体通过区域R1更迅速且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特别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分隔壁13自与配置于液体通过区域R1的槽部G相邻的位置立起,因此能够更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12附近的液体的水头。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通过液体通过区域R1更迅速且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
此外,如图34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内表面12f中的在俯视时在贮存槽10A的内部形成拐角部的部分是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由曲线构成的曲面。在贮存槽10A中,例如流入侧拐角部分12i的内表面12fi、流入侧拐角部分12i的内表面12fi、流入侧拐角部分12j的内表面12fj以及流入侧拐角部分12f的内表面12ff、流出侧拐角部分12g的内表面12fg分别是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由曲线构成的曲面。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液体通过区域R1流过来的液体更高效地在液体通过区域R1和液体滞留区域R2之间对流。因而,根据贮存槽10A,能够更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并且能够进一步削减贮存槽10A的清洗所需要的作业的次数。
另外,本申请发明人基于深入试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虹吸排水系统所使用的贮存槽中,在使液体汇集于该贮存槽的流出口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且顺畅地使较多的液体流出,进而能够缩短到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时间。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10A即是着眼于在使液体汇集于流出口A12附近的情况下能够迅速且顺畅地使较多的液体流出而做成的。
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相对于周壁12的与该周壁12的所述流出口部分12b相邻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向流出侧突出。在该情况下,成为容易使液体汇集于流出口A12附近的构造。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迅速且顺畅地使较多的液体流出。特别是如果像贮存槽10A这样对于虹吸排水系统使用贮存槽10A,则即使在排出较多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到产生虹吸力为止的时间。
图44是图32的I-I剖视图。I-I截面是包含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上端的平面的截面。如图44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的从液体流通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为赛道形状。在该情况下,成为容易使液体汇集于流出口A12附近的构造。在贮存槽10A中,赛道形状是沿横向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扁平的形状。作为例示性的赛道形状,能列举出在单侧配置有1个中心O1的单侧单心圆(日文:単心円)的赛道形状、在单侧配置有两个中心O1和中心O2的单侧两心圆(日文:二心円)的赛道形状、在单侧配置有3个中心O1、中心O2及中心O3的单侧三心圆(日文:三心円)的赛道形状。并且,作为单侧三心圆的赛道形状,能列举出3个中心O1~O3排列的单侧正三心圆的赛道形状、两个中心O1和中心O3之间的1个中心O2配置在外侧的单侧锐三心圆的赛道形状、两个中心O1和中心O3之间的1个中心O2配置在内侧的钝三心圆的赛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口A2的截面形状是与单侧锐三心圆的赛道形状类似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1个中心O2的两个中心O1和中心O2没有排列,A-B之间为直线。此外,除此之外的区间是曲线。
另外,在容易使液体汇集这一点上,将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的从液体流通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设为赛道形状是最佳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的从液体流通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设为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在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在从液体流通方向观察时为圆形、椭圆的情况下,容易流动大流量的液体。但是,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的截面形状为专用于大流量的情况的截面形状。因此,在像贮存槽10A这样欲连续地流动液体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图45等所例示性的赛道形状。
特别是,在贮存槽10A中,如图34等所示,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的内表面12fb包含随着朝向流出口A12去而顶端变细的曲面。在该情况下,成为更容易使液体汇集于流出口A12附近的构造。
另外,如图43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是在从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液体通过区域R1而向下方倾斜并与该液体通过区域R1的底面F1相连的平面。在该情况下,液体滞留区域R2的液体容易顺着该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流入到液体通过区域R1。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通过液体通过区域R1更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在贮存槽10A中,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相对于水平轴线(在图43中用在从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水平面时呈现的直线Oy表示。)以角度θ11b倾斜。角度θ11b能够与贮存槽10的内容量、大小等相应地适当设定。作为角度θ11b,例如能够设为0.5°~5°的角度。在角度θ11b小于0.5°的情况下,对于形成排水的对流而言效果较小。此外,在角度θ11b为5°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倾斜变得过大,因此在液体还未全部进入到流出口A12而水就溢出的情况下,溢出的液体不会顺利地向液体滞留区域R2流动。
另外,在贮存槽10A中,如图43所示,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随着相互靠近而向下方倾斜。在该情况下,只要直接连结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的下端,液体通过区域R1就能够设为将两个底面F2的直接连结部分作为槽底的V形槽。或者,只要借助平面连结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的下端,液体通过区域R1就也能够设为将所述平面作为槽底的梯形V形槽。上述的液体通过区域R1的底面F1均处于与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相同的高度位置。
相对于此,如图39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液体通过区域R1的底面F1配置在比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低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较多的液体汇集于液体通过区域R1。因此,根据贮存槽10A,能够通过液体通过区域R1更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在贮存槽10A中,在液体通过区域R1配置有槽部G。流出口A12的最下端12fP2配置在比液体滞留区域R2的底面F2低的位置。
此外,如图39~图43等所示,在贮存槽10A中,至少液体滞留区域R2中的周壁12的内表面12f是由周壁12的从延伸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从贮存槽1A的内部向外凸出的曲线构成的曲面。在该情况下,从液体通过区域R1流过来的液体在产生上下方向(纵向方向)的对流(循环)的同时沿着周壁12的流出侧相邻部分12d的内表面12fd进一步逃逸。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液体通过区域R1和液体滞留区域R2之间的对流。因而,根据贮存槽10A,能够更顺畅地排出较多的液体,并且能够更进一步削减贮存槽10A的清洗所需要的作业的次数。
此外,在贮存槽10A中,如图30和图31所示,液体通过区域R1以在从液体的流通方向观察时(从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流出口A12与流入口A11的至少局部在一条直线上重叠的方式排列。
参照图30,作为与流入口A11和流出口A12的排列相关的具体例,例如能列举出将以下的(1)~(3)中的任一者组合起来的方法。
(1)在从液体通过区域R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使流入口A11的中心Oa和流出口1b的中心Ob排列在同一条铅垂线Oz上。
(2)调整流入口A11的内径的大小(流入口A11的半径ra的大小)和流出口A12的内径的大小(流出口A12的半径rb的大小)。
(3)调整流入口A11的中心Oa与流出口A12的中心Ob之间的铅垂方向(铅垂线Oz的方向)上的间隔ΔZ。
在贮存槽10A中,使用(1)~(3)的全部方法以在从液体通过区域R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流出口A12与流入口A11的至少局部在一条直线上重叠的方式排列。特别是,如图30所示,在贮存槽10A中,在(2)中设定为流出口A12的内径的大小比流入口A11的内径的大小小。由此,从流出口A12流出的液体的量比从流入口A11流入的液体的量小。此外,在贮存槽10A中,如图30所示,在(3)中调整流入口A11的中心Oa与流出口A12的中心Ob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间隔ΔZ,使得流出口A12的开口内上端与流入口A11的开口内下端部重叠。
[另一个例示性的贮存槽]
图45是从上方表示另一个例示性的贮存槽10B的流入侧的立体图。在贮存槽10B中,周壁12包围液体通过区域R1和配置在液体通过区域R1的两侧的两个液体滞留区域R2,将贮存槽10B的外形形状形成为蝶形(H形)。在贮存槽10B中,分隔壁13是与周壁12不同的壁。
上述的内容说明了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贮存槽10能够通过利用树脂进行的注射成形来一体地制造。特别是,贮存槽10A能够吹塑成形。但是,贮存槽10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注射成形。在贮存槽10不限定是否在周壁12的上端形成顶壁14。此外,本发明的排水管构造及排水系统100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说明了器具排水管120和虹吸排水管130各自的上游侧部分(横管)和下游侧部分(竖管)为一体的排水管,但能够通过将上游侧部分(横管)和下游侧部分(竖管)设为独立的排水管并将这些排水管相互连接,来形成器具排水管120或虹吸排水管130。此外,上述的贮存槽10A或贮存槽10B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结构能够相互适当地调换。

Claims (10)

1.一种消音器,其中,
该消音器具有管状通路,
所述管状通路包括连接于声源侧的入口部、连接于所述声源以外侧的出口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入口部侧的三叉分支通路,
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流入通路通向所述入口部,
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一侧流出通路的末端封闭,
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另一侧流出通路通向所述出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该消音器具备通向所述出口部的通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管状通路具备截面积比所述入口部的截面积小的小截面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管状通路具备折回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出口部配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上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管状通路具备经由所述折回通路相通的两个延伸通路,
所述两个延伸通路的彼此相邻的通路侧壁是共用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共用壁利用槽设为中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该消音器由下侧构件和安装于所述下侧构件的上侧构件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上侧构件是平坦的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中,
所述三叉分支通路的分支部为字母T形。
CN202011148470.4A 2019-10-23 2020-10-23 消音器 Pending CN1126965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3057A JP7382204B2 (ja) 2019-10-23 2019-10-23 排水管構造用消音器
JP2019-193057 2019-10-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551A true CN112696551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0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8470.4A Pending CN112696551A (zh) 2019-10-23 2020-10-23 消音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82204B2 (zh)
CN (1) CN112696551A (zh)
TW (1) TW20213450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28329A (fr) * 1903-01-07 1903-07-09 Ossant Freres Soc Pot d'échappement silencieux pour automobiles
CN101029586A (zh) * 2006-02-28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排气装置
CN101164101A (zh) * 2005-03-18 2008-04-16 图美企业有限公司 隔音的流动通道装置
US20090211841A1 (en) * 2008-02-21 2009-08-27 Ramin Bagheri Exhaust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Temperature Variable Acoustics
CN102162386A (zh) * 2010-02-18 2011-08-24 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 消声器
CN202690171U (zh) * 2012-06-15 2013-01-23 杨劲 通用汽油机的消声器
CN204175369U (zh) * 2014-10-11 2015-02-25 诸城市海得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阻抗复合排气消声器
JP2017190626A (ja) * 2016-04-14 2017-10-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CN108883760A (zh) * 2016-01-05 2018-11-23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尤其是商用车的压缩空气系统的噪声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853A (en) * 1988-12-20 1989-08-29 Ap Parts Manufacturing Company Stamp formed muffler with nonplanar array of tubes
JPH02145612U (zh) * 1989-05-15 1990-12-11
JP2000205068A (ja) * 1999-01-13 2000-07-25 Kobe Steel Ltd 配管系の消音装置
JP5252013B2 (ja) * 2011-03-14 2013-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用消音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28329A (fr) * 1903-01-07 1903-07-09 Ossant Freres Soc Pot d'échappement silencieux pour automobiles
CN101164101A (zh) * 2005-03-18 2008-04-16 图美企业有限公司 隔音的流动通道装置
CN101029586A (zh) * 2006-02-28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排气装置
US20090211841A1 (en) * 2008-02-21 2009-08-27 Ramin Bagheri Exhaust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Temperature Variable Acoustics
CN102162386A (zh) * 2010-02-18 2011-08-24 J·埃贝斯佩歇合资公司 消声器
CN202690171U (zh) * 2012-06-15 2013-01-23 杨劲 通用汽油机的消声器
CN204175369U (zh) * 2014-10-11 2015-02-25 诸城市海得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阻抗复合排气消声器
CN108883760A (zh) * 2016-01-05 2018-11-23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尤其是商用车的压缩空气系统的噪声阻尼器
JP2017190626A (ja) * 2016-04-14 2017-10-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505A (zh) 2021-09-16
JP2021067093A (ja) 2021-04-30
JP7382204B2 (ja)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64261B2 (ja) 水洗便器
CN105986615B (zh) 排水管套及具有该排水管套的水洗大便器
US20210381476A1 (en) Air intake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8301479A (zh) 冲落式便器
CN112696551A (zh) 消音器
CN112695879A (zh) 排水管构造
TWI727319B (zh) 儲存槽(二)
JP7421305B2 (ja) 配管継手、配管の清掃方法および排水管の清掃方法
TW202024436A (zh) 排水捕集器
JP7328118B2 (ja) 排水管の清掃方法
CN110485520B (zh) 贮存槽
JP6971128B2 (ja) 貯留槽
JP7320189B2 (ja) 浴室ユニット
JP7222286B2 (ja) タンク装置及びトイレ装置
JP7020970B2 (ja) 管継手
JP2019178575A (ja) 小便器
JP5695242B2 (ja)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用継手
CN210861658U (zh) 一种接水盘与空调器
JP5134903B2 (ja) 通気管接続用の管継手
JP5926308B2 (ja)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用継手
JP2019124028A (ja) 排水ヘッダーおよび配管構造
JPH11256648A (ja) 浴室の排水路構造
JP2020029705A (ja)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6834154B2 (ja) 排水配管
JP2021134634A (ja) 水洗大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