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4436A - 排水捕集器 - Google Patents

排水捕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4436A
TW202024436A TW108129584A TW108129584A TW202024436A TW 202024436 A TW202024436 A TW 202024436A TW 108129584 A TW108129584 A TW 108129584A TW 108129584 A TW108129584 A TW 108129584A TW 202024436 A TW202024436 A TW 2020244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p
drainage
drain
pipe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正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43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28Odour seals
    • E03C1/284Odour seals having U-shaped trap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2001/1206Pipes with specific features for influencing flow characteri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實現更低的地板之第1排水捕集器。
第1排水捕集器具有:略管狀的捕集器本體部,係設置於用水器具底部所設置之排水部的下游側,且具有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與從該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的下端朝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之部位;以及下側突出部,係設置於捕集器本體部內的上壁,且前端部會較其他部位更接近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般地朝下方側突出。

Description

排水捕集器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排水捕集器。
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排水構造、淋浴室的排水構造及洗衣機用防水盤的排水構造。該排水構造中係將淋浴處的地板配置在較排水捕集器的上端更低之位置處。藉此,便可謀求讓淋浴處的地板更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9654號公報
然而,謀求更低的地板之情況,雖能考慮應用配管的口徑較傳統傾斜配管要來得小之虹吸排水管,但即便是將傳統構造的排水捕集器應用於虹吸排水管,若為了使封水蓄積在排水捕集器內便須某種程度的高度,而必須對應於此高度來確保地板下空間。於是,便難以讓地板更低。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實現更低的地板之排水捕集器。
請求項1所述發明相關的排水捕集器具有:略管狀的捕集器本體部,係設置於用水器具底部所設置之排水部的下游側,且具有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與從該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的下端朝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之部位;以及凸部,係設置於該捕集器本體部內的上壁,且前端部會較其他部位更接近該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般地朝下方側突出。
依據請求項1所述發明,排水捕集器係具有捕集器本體部及凸部。捕集器本體部係形成為略管狀,且係構成為具有設置於用水器具的底部所設 置之排水部的下游側且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與從該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的下端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凸部係設置於捕集器本體部內的上壁,且前端部係較其他部位更接近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般地朝下方側突出。於是,由於排水捕集器的凸部係朝下方側突出,故蓄積在內部的封水便不易被破壞。亦即,由於可藉由排水捕集器本身的簡單形狀來有效地使封水預先蓄積在排水捕集器的內部,故可簡化排水捕集器的構造來減少設置排水捕集器的所需空間。又,凸部係接近底壁般地突出。亦即,朝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下方側之突出會受到抑制。因此,可抑制捕集器本體部本身的上下方向尺寸,從而便可降低設置用所需的地板下空間。
請求項2之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述發明中,其具有溢流部,該溢流部係設置於較該捕集器本體部內的該凸部要下游側之底壁,並且前端部會較其他部位更接近該捕集器本體部的上壁般地朝上方側突出且位在較該凸部的前端部要高之位置處。
依據請求項2所述發明,溢流部係設置於較捕集器本體部內的凸部要下游側之底壁,並且前端部會較其他部位更接近捕集器本體部的上壁般地朝上方側突出且位在較凸部的前端部要高之位置處。於是,排水捕集器便可使封水預先蓄積在較溢流部要位在下方側之部位,並且由於凸部係朝下方側突出,故封水會不易被破壞。亦即,由於可藉由排水捕集器本身的簡單形狀來有效地使封水預先蓄積在排水捕集器的內部,故可簡化排水捕集器的構造來減少設置排水捕集器所需的空間。又,溢流部係接近上壁般地突出。亦即,朝捕集器本體部的上壁上方側之突出會受到抑制。因此,可抑制捕集器本體部本身的上下方向尺寸,從而便可降低設置用所需的地板下空間。
請求項3所述發明相關的排水捕集器係在請求項2所述發明中,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內的該凸部與該溢流部之間係設置有相對於該捕集器本體部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的底壁而朝斜上方側延伸設置之傾斜部。
依據請求項3所述發明,由於捕集器本體部內的凸部與溢流部之間係設置有相對於捕集器本體部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的底壁而朝斜上方延伸設置之傾斜部,故包含該傾斜部亦會形成有內部蓄積有封水之封水 滯留。藉此,由於不須讓排水捕集器變得大型化即可確保封水量,故可更加減少設置排水捕集器所需的空間。
請求項4所述發明相關的排水捕集器係在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發明中,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中,該溢流部的前端部與該捕集器本體部的上壁間之流道的寬度係形成為較該排水部的寬度要來得寬。
依據請求項4所述發明,藉由使捕集器本體部內之溢流部的前端部與上壁間之流道的寬度形成為較排水部的寬度要來得寬,則即便是在設置有溢流部之部位處而仍可確保流量。於是,便可順利地進行排水。
請求項5所述發明相關的排水捕集器係在請求項2~請求項4所述任一發明中,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係在較該溢流部要下游側處略水平地連接有通氣管。
依據請求項5所述發明,由於捕集器本體部係在較溢流部要下游側處連接有通氣管,故通氣管會在遠離封水滯留之位置處連接於排水捕集器。亦即,地板下空間中具有封水滯留之部位以外的空間中,可在有空位之部位處使通氣管連接於排水捕集器。又,藉由略水平地連接有通氣管,便可更加縮小地板下空間的高度。
請求項6所述發明相關的排水捕集器係在請求項1~請求項5所述任一發明中,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中,該凸部的前端部與該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間之流道的寬度係形成為較該排水部的寬度要來得寬。
依據請求項6所述發明,藉由使捕集器本體部內之凸部的前端部與底壁間之流道的寬度形成為較排水部的寬度要來得寬,則即便是在設置有凸部之部位處而仍可確保流量。於是,便可順利地進行排水。
請求項7所述發明相關的排水捕集器係在請求項1~請求項6所述任一發明中,該凸部係形成為隨著從該捕集器本體部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朝下方側之突出量會慢慢地變大。
依據請求項7所述發明,由於凸部係設定為隨著從捕集器本體部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朝下方側之突出量會慢慢地變大,故可將排水流過時碰到凸部的排水順利地朝凸部的前端部引導。亦即,可抑制排水時的阻力。
依據本發明相關之排水捕集器,便可實現更低的地板。
11:浴缸(用水器具)
12:淋浴處(用水器具)
18:第1分流管(通氣管)
21:第1排水捕集器(排水捕集器)
21B:捕集器本體部
21BA:上壁
21BB:底壁
21CB:朝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之部位
21CC: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
21D:第2流道部(傾斜部)
22:第2排水捕集器
23:下側突出部(凸部)
23A:前端部
27:上側突出部(溢流部)
27A:前端部
41:排水部
64:突出部
132ED:第1捕集壁(溢流部)
132CD:第2捕集壁(凸部)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虹吸排水系統的概要之剖面圖。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概略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中,從浴缸排水時的初期階段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虹吸力產生後的排水狀態之剖面圖。
圖5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中,從淋浴處進行排水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第1排水捕集器之剖面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第1排水捕集器之俯視圖。
圖8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中的排水構造中,使浴缸的裙邊為可裝卸之構成的立體分解圖。
圖9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第1排水捕集器之剖面圖。
圖10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第1排水捕集器之俯視圖。
圖11係概略顯示第3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立體圖。
圖12係概略顯示第4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立體圖。
圖13係概略顯示第5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立體圖。
圖14係概略顯示參考例1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立體圖。
圖15係概略顯示參考例2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立體圖。
圖16係顯示第6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剖面圖。
圖17係顯示第7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剖面圖。
圖18係顯示第8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第1排水捕集器之剖面圖。
圖19係顯示第9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的第1排水捕集器之剖面圖。
以下,依據圖式來加以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型態。
[第1實施型態]
圖1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虹吸排水系統10係具有排水立管14與排水構造16。
排水立管14係貫穿建物15之樓板24的貫穿孔25。該排水立管14係設置有會連結後述豎管31B、32B之排水接頭28,且係構成為能夠讓來自上部排水立管14的排水與來自後述浴缸11或淋浴處12等用水器具的排水匯流。此外,以下的說明中所使用之各圖中,為了清楚地說明配管構造,係將管接頭等、各配管、各配管之連接部分的構成及配管的方向等適當地省略及簡化來加以顯示。
(排水構造)
排水構造16係具有為用水器具一範例之浴缸11、為用水器具一範例之淋浴處12、作為排水捕集器之第1排水捕集器21與第2排水捕集器22、以及作為通氣管之第1分流管18與第1虹吸排水管31及第2虹吸排水管32。
浴缸11為被用來儲存水20之第1用水器具一範例,會成為排水在儲水後被排出之蓄流排水。淋浴處12為第2用水器具一範例,會成為排水未被儲存之連續排水。浴缸11與淋浴處12係隔著間隙S而相互鄰接。浴缸11與淋浴處12可如圖示般地為一體成型,或互為個別的個體。
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為用以防止污臭或氣體等逆流之所謂的封水式捕集器。第1排水捕集器21係設置於浴缸11的排水部41。第2排水捕集器22係設置於淋浴處12的排水部42。
如圖2所示,第1分流管18為連接作為第1排水捕集器21的下游側部位一範例之排水管51與作為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下游側部位一範例之排水管52之管體。第1分流管18係以通常使用時使用者不會看到之方式而設置於浴缸11與淋浴處12間的間隙S(參見圖1)。藉由將第1分流管18設置於間隙S,便可有效地利用空間。此外,亦可將第1分流管18設置於淋浴處與建物的牆壁間等(圖中未顯示)之其他部位。
如圖3所示,第1分流管18中之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最上部18H係位在較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兩者要上方處。此處,「較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兩者要上方處」係意指較第1排水捕集器21的上面21A要上方且較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上面22A要上方處。第1分流管18係形成為例如逆U字形,具有第1排水捕集器21側的縱管部18A、第2排水捕集器22側的縱管部18B、以及縱管部18A、18B的連接部18D。連接部18D係延伸於例如水平方向。最上部18H為該連接部18D中之管路的底面,該底面係位在較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兩者要上方處。連接部18D中之管路的底面高度不是固定的情況,則最高位置便會成為最上部18H。此外,雖例舉最上部18H來作為第1分流管18之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但最上部18H以外的部位亦可位在較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兩者要上方處。
排水管51係具有從第1排水捕集器21橫向地延伸且匯流於第1分流管18的縱管部18A之上橫管部51A、從縱管部18A的下端朝下方延伸之縱管部51B、以及從縱管部51B的下端橫向地延伸之下橫管部51C。同樣地,排水管52係具有從第2排水捕集器22橫向地延伸且匯流於第1分流管18的縱管部18B之上橫管部52A、從縱管部18B的下端朝下方延伸之縱管部52B、以及從縱管部52B的下端橫向地延伸之下橫管部52C。此外,排水管51、52的構成並未侷限於此,只要是可分別從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來進行排水之構成即可。
第1分流管18係設置有吸氣閥30。該吸氣閥30為一種能夠讓來自外部的空氣朝第1分流管18通過,且不會讓排水及空氣從第1分流管18朝外部通過之零件。吸氣閥30係設置於例如縱管部18A之延長部18C的上端。若包含該延長部18C,則第1分流管18可說是形成為將h字翻轉後的鏡像文字形狀。從相反側來觀看第1分流管18,係成為h字形。此外,吸氣閥30亦可設置於第1分流管18中的連接部18D。又,亦可將延長部18C及吸氣閥30設置在縱管部18B的上方。
第1分流管18中之管路的最上部18H的高度位置最好是和浴缸11所儲存之水20的標準水頭H的高度位置為同等以上。水頭H的基準為例如浴 缸11的底部。標準水頭H係相當於當人入浴時浴缸11內所儲存的熱水量,例如係相當於當人坐在浴缸11內時不會從浴缸11溢出之程度的熱水量。最上部18H為不會在第1分流管18中的縱管部18A、18B間發生溢流之最大高度,係相當於連接部18D的底面高度。
圖2中,第1虹吸排水管31係連接於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1分流管18的下游側。又,第2虹吸排水管32係連接於第2排水捕集器22及第1分流管18的下游側。
具體而言,第1虹吸排水管31係連接於排水管51之下橫管部51C的末端。又,圖1中,第1虹吸排水管31係具有會使排水朝橫向流動之橫向管31A,以及連接於排水立管14且會使來自橫向管31A的排水流往下方之豎管31B。又,第2虹吸排水管32係具有會使排水朝橫向流動之橫向管32A,以及連接於排水立管14且會使來自橫向管32A的排水流往下方之豎管32B。豎管31B、32B的下端係連接於排水接頭28。此外,第1虹吸排水管31係並聯地配置於第2虹吸排水管32的後側。
如圖6所示,第1排水捕集器21係具有設置於排水部41的下游側且形成為管狀之捕集器本體部21B。捕集器本體部21B係具有第1流道部21C、作為傾斜部之第2流道部21D、第3流道部21E以及第4流道部21F。第1流道部21C係構成為被設置於與排水部41相對應之位置處(即排水部41的下方側),且包含有從排水部41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與從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的下端而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21CB。亦即,捕集器本體部21B係設置於與排水部41相對應之位置處(即排水部41的下方側),且在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流道的中途彎折於水平方向。第1流道部21C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係載置於樓板24(參見圖1)上。亦即,第1流道部21C會成為從第1排水捕集器21中之浴缸11側的端部21CA到水平地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與第2流道部21D的交界B1間之範圍。
第2流道部21D係鄰接設置於第1流道部21C的下游側,且相對於第1流道部21C的下游側端部(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而延伸設置於斜上方。亦即,第2流道部21D會成為從交界B1到第2流道部21D與第3流道部21E的交界B2間之範圍。
第3流道部21E係鄰接設置於第2流道部21D的下游側,且從第2流道部21D的下游側端部朝斜下方側(即樓板24側)延伸設置。亦即,第3流道部21E會成為從交界B2到第3流道部21E與第4流道部21F的交界B3之範圍。
第4流道部21F係鄰接設置於第3流道部21E的下游側,且從第3流道部21E的下游側端部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並載置於樓板24(參見圖1)上。亦即,第4流道部21F會成為從交界B3到連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之端部的範圍。又,第4流道部21F與第2流道部21D的下端為相同高度,且分別載置於樓板24上。換言之,第1排水捕集器21係構成為與排水管51呈一體。此外,第4流道部21F與第2流道部21D的下端雖為相同的高度,但並未侷限於此,只要是不同高度且至少第4流道部21F的下端會載置於樓板24上即可。
第1排水捕集器21之浴缸11側的開口在上方側(上游側)會相對於下方側(下游側)而被擴徑。換言之,第1排水捕集器21之浴缸11側的開口係相對於其以外的部位而朝徑向外側伸出。
捕集器本體部21B內係設置有作為凸部之下側突出部23。具體而言,下側突出部23係由朝第1流道部21C的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的側壁及水平地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的上壁21BA側所形成,並且前端部23A係以接近捕集器本體部21B之第1流道部21C中的底壁21BB之型態而沿著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的側壁朝下方側突出。亦即,前端部23A與底壁21BB係相對向。另一方面,由於第1流道部21C中的底壁21BB係水平地延伸設置,故換言之,設置有下側突出部23之部位的流道高度便會較其他部位要來得低。
第1排水捕集器21中之下側突出部23的下游側係設置有作為溢流部之上側突出部27。上側突出部27係設置於捕集器本體部21B的底壁21BB中之第2流道部21D與第3流道部21E的交界B2,且前端部27A係以接近上壁21BA之型態而朝上方側突出且位在較下側突出部23的前端部23A要高之部位。亦即,前端部27A與上壁21BA係相對向。另一方面,由於第2流道部21D中與上側突出部27相對應之部位的上壁21BA係水平地延伸設 置,故換言之,設置有上側突出部27之部位的流道高度便會較其他部位要來得高。
又,上側突出部27係設置在相對第1流道部21C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而延伸設置於斜上方側之第2流道部21D的底壁21BB中之頂點。換言之,下側突出部23與上側突出部27間係設置有相對第1流道部21C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中的底壁21BB而朝斜上方側延伸設置來作為傾斜部之第2流道部21D。較該捕集器本體部21B的第1流道部21C與第2流道部21D中之上側突出部27要低之部位係形成有封水滯留21G。此外,下側突出部23及上側突出部27分別的突出量係設定為可確保所需的封水量之程度。
第1排水捕集器21中與下側突出部23及上側突出部27相對應之部位如圖7所示,係分別形成有擴幅部29。該擴幅部29在俯視觀看下為朝第1排水捕集器21的徑向外側而口徑擴大之部位,下側突出部23與底壁21BB間之流道的寬度以及上側突出部27與上壁21BA(參見圖6)間之流道的寬度係形成為較排水部41(參見圖6)的寬度(口徑)要來得寬。此外,下側突出部23與底壁21BB間之流道的剖面積以及上側突出部27與上壁21BA(參見圖6)間之流道的剖面積較佳為與排水部41(參見圖6)的剖面積相同或其以上。
如圖6所示,第1分流管18係水平地連接於較捕集器本體部21B的第3流道部21E中之封水滯留21G要上方之部位。具體而言,第1分流管18係以從第3流道部21E的上方側朝向第1排水捕集器21的下游側水平地延伸設置之狀態來被加以連接。
如圖8所示,排水構造16中,亦可使淋浴處12構成浴缸11側的側面之裙邊40為可裝卸之構成。此情況下,藉由卸下裙邊40,便可容易地進行排水構造16的維修保養。
(實施型態之作用.效果)
本實施型態係構成為如上所述,以下便針對其作用來加以說明。圖3中,在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16中,由於來自浴缸11的排水會在儲水後被排出,而成為蓄流排水,故較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而一次有較多的排水被排出。來自浴缸11的排水會先通過第1排水捕集器21再通過排水管 51的上橫管部51A、縱管部51B、下橫管部51C來流往第1虹吸排水管31(箭頭A方向)。第1虹吸排水管31中,直到虹吸力產生為止,剩餘的排水會流入至第1分流管18(箭頭B方向)。第1分流管18內的空氣會伴隨著排水的流入而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被推出(箭頭C方向)。
第1分流管18係形成為逆U字形,由於管路的最上部18H係位在較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兩者要上方處,故流入至第1分流管18的排水便會難以流至第2排水捕集器22側。特別是,當第1分流管18中之管路的最上部18H的高度位置與浴缸11所儲存之水的標準水頭H的高度位置為相同之情況下,從縱管部18A往縱管部18B之溢流會不易發生。此外,即便發生第2排水捕集器22的封水不會被破壞之程度的溢流亦無妨。
圖4中,當第1虹吸排水管31產生虹吸力後,來自浴缸11的排水以及流入至第1分流管18的排水會通過第1虹吸排水管31而被迅速地排出(箭頭A方向),來讓浴缸11的水位慢慢地降低(箭頭D方向)。此時,由於外氣會從吸氣閥30被吸入第1分流管18(箭頭E方向),故會抑制負壓作用在第2排水捕集器22側。於是,第2排水捕集器22的封水便不會受到破壞。
如此般地,依據排水構造16,即便是不使用傳統般的暫時儲存槽,仍可抑制來自浴缸11的蓄流排水溢出到淋浴處12。
另一方面,圖5中,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則是成為排水未被儲存之連續排水。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會先通過第2排水捕集器22再通過排水管52的上橫管部52A、縱管部52B、下橫管部52C來流往第2虹吸排水管32(箭頭F方向)。由於第1分流管18中之管路內的空氣會通過第1分流管18而朝第1排水捕集器21側被推出(箭頭G方向),故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便會順利地進行。連續排水的情況,由於幾乎無水頭,故排水便不會流入至第1分流管18的縱管部18B。當第2虹吸排水管32產生虹吸力後,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會通過第2虹吸排水管32而被迅速地排出(箭頭F方向)。此時,若僅從淋浴處12來進行排水,雖第1分流管18幾乎不會產生負壓,但與浴缸11同時進行排水時等,當第1分流管18產生負壓的情況,由於外氣會從 吸氣閥30被吸入,故第1排水捕集器21及第2排水捕集器22的封水便不會受到破壞。
圖1中,在本實施型態相關之虹吸排水系統10中,可使來自浴缸11的排水通過第1虹吸排水管31所具有之橫向管31A及豎管31B而流往排水立管14。又,在此虹吸排水系統10中,可使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通過排水立管14所具有之橫向管32A及豎管32B而流往排水立管14。
如圖6所示,第1排水捕集器21係具有捕集器本體部21B、下側突出部23及上側突出部27。捕集器本體部21B係形成為略管狀,且係構成為具有設置於浴缸11的底部所設置之排水部41的下游側且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以及從該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的下端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21CB。下側突出部23係設置於捕集器本體部21B內的上壁21BA,且前端部23A係較其他部位更接近捕集器本體部21B的底壁21BB般地朝下方側突出。上側突出部27係設置於較捕集器本體部21B內的下側突出部23要下游側之底壁21BB,且前端部27A係較其他部位更接近捕集器本體部21B的上壁21BA般地朝上方側突出,而位在較下側突出部23的前端部23A要高之位置處。於是,第1排水捕集器21便可使封水預先蓄積在較上側突出部27要位在下方側之部位,並且,由於下側突出部23係朝下方側突出,故封水便不易受到破壞。亦即,由於藉由第1排水捕集器21本身的簡單形狀便可有效地使封水預先蓄積在第1排水捕集器21的內部,故可簡化第1排水捕集器21的構造來減少第1排水捕集器21之設置所需的空間。又,下側突出部23係接近底壁21BB般地突出。亦即,可抑制捕集器本體部21B的底壁21BB朝下方側突出。進一步地,上側突出部27係接近上壁21BA般地突出。亦即,可抑制捕集器本體部21B的上壁21BA朝上方側突出。於是,由於可抑制捕集器本體部21B本身之上下方向的尺寸,故可降低設置用所需的地板下空間。藉此,便可實現更低的地板。
又,由於捕集器本體部21B內的下側突出部23與上側突出部27間係設置有相對於捕集器本體部21B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中的底壁21BB而朝斜上方延伸設置之第2流道部21D,故會形成有亦包含此第2流道部21D而於內部蓄積有封水之封水滯留21G。藉此,由於不須使第1 排水捕集器21大型化即可確保封水量,故可更加減少第1排水捕集器21之設置所需的空間。
另外,藉由使捕集器本體部21B內之下側突出部23的前端部23A與底壁21BB間之流道的剖面積形成為與排水部41的剖面積相同或其以上,則即便是在設置有下側突出部23之部位而仍可確保流量,在這一點上更佳。於是,便可順利地進行排水。
進一步地,藉由使捕集器本體部21B內之上側突出部27的前端部27A與上壁21BA間之流道的剖面積形成為與排水部41的剖面積相同或其以上,則即便是在設置有上側突出部27之部位而仍可確保流量,在這一點上更佳。於是,便可順利地進行排水。
如此般地,依據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16及虹吸排水系統10,由於不需傳統般的暫時儲存槽,故可使進行蓄流排水之浴缸11等設置場所的地板更低。
此外,雖係將上述下側突出部23應用在第1排水捕集器21,但並未侷限於此,亦可使第2排水捕集器22為與第1排水捕集器21相同的構成。
又,第1排水捕集器21雖係設置有上側突出部27,但並未侷限於此,亦可構成為未設置有上側突出部27而僅設置有下側突出部23。
[第2實施型態]
如圖9所示,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60係相對於第1實施型態而形成為第1排水捕集器62的捕集器本體部62A內部所設置之作為凸部的突出部64會隨著從第1排水捕集器62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使朝下方側之突出量會慢慢地變大。亦即,突出部64係由第1流道部21C中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21CC的側壁及水平地延伸設置之部位21CB的上壁21BA所形成,且具有朝底壁21BB側之突出量會隨著從第1排水捕集器62的上游側朝下游側而變大之彎曲面64A。
第1排水捕集器62中之突出部64與上側突出部27間的部位如圖10所示,係形成有擴幅部65。該擴幅部65為俯視觀看下會在突出部64與上側突出部27間略固定地朝第1排水捕集器62的徑向外側擴徑之部位,突出部64與底壁21BB間之流道的寬度以及上側突出部27與上壁21BA間之流 道的寬度係形成為較排水部41(參見圖9)的寬度(口徑)要來得寬。此外,突出部64與底壁21BB間之流道的剖面積以及上側突出部27與上壁21BA間之流道的剖面積較佳為與排水部41(參見圖9)的剖面積相同或其以上。
本實施型態中,由於基本構成為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故可獲得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作用效果。又,由於突出部64係設定為突出量會隨著從第1排水捕集器62中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慢慢地變大,故可將排水流過時碰到突出部64的排水順利地朝突出部64的前端部64B引導。亦即,可抑制排水時的阻力。
進一步地,由於擴幅部65係形成為俯視觀看下會在突出部64與上側突出部27間略固定地朝第1排水捕集器62的徑向外側擴徑,故可使第1排水捕集器62內的封水量變多。藉此,便可使排水順利地流動。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3實施型態]
圖11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26係於第1排水捕集器21的下游側部位及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下游側部位之至少一者(例如兩者)具有輔助腔室71、72。輔助腔室71係設置於第1排水捕集器21的下游側部位。輔助腔室72係設置於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下游側部位。
輔助腔室71、72為分別設置於例如排水管51、52之大徑部(內徑擴大部)。輔助腔室71、72的高度尺寸係設定為較傳統的暫時儲存槽要來得小,並為可配置在第1排水捕集器21、第2排水捕集器22及排水管51、52之配置所需的空間內之大小。於是,便不須為了設置輔助腔室71、72而需要多餘的地板下空間。
圖示之範例中,輔助腔室71、72皆是配置在第1分流管18的上游側,但輔助腔室71、72中的任一者或兩者亦可配置在第1分流管18的下游側。
此排水構造26中,可藉由輔助腔室71、72來容納超過第1分流管18的容量之剩餘排水。在淋浴處12(圖1)使用從浴缸11(圖1)所取出的水之情況,會較通常時而有更大量的水從淋浴處12被排出。即便是上述般之情況, 藉由以輔助腔室71、72來容納排水,便可抑制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滯留。又,可對應於來自浴缸11之更大量的蓄流排水。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4實施型態]
圖12中,在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36中,第1分流管18係連接有取代吸氣閥30(圖2)之通氣管74。通氣管74係延伸至例如建物的屋外,且末端74A係開放在大氣中。
此排水構造36中,由於係取代吸氣閥30(圖2)而設置有通氣管74,故不須吸氣閥30的配置空間。
當第1虹吸排水管31產生虹吸力之際,由於外氣會從通氣管74被吸入至第1分流管18,故第2排水捕集器22的封水便不會受到破壞。當第2虹吸排水管32產生虹吸力之際,由於外氣亦會從通氣管74被吸入至第1分流管18,故第1排水捕集器21的封水便不會受到破壞。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5實施型態]
圖13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46係具有其他排水捕集器83、84;虹吸排水管93、94;個別通氣管103、104;接頭80;以及匯流通氣管90。
其他排水捕集器83係設置於為其他為用水器具一範例之洗衣機的排水部(圖中未顯示)。其他排水捕集器84係設置於為其他為用水器具一範例之洗臉台。其他排水捕集器83、84係用以防止污臭或氣體等逆流之所謂的封水式捕集器。
其他排水捕集器83的下游側係連接有排水管113。虹吸排水管93係連接於排水管113的下游側。又,其他排水捕集器84的下游側係連接有排水管114。虹吸排水管94係連接於排水管114的下游側。
個別通氣管103的一端係連接於其他排水捕集器83的下游側部位(排水管113)。又,個別通氣管104的一端係連接於其他排水捕集器84的下游側部位(排水管114)。個別通氣管103、104的另一端係分別連接於接頭80。
接頭80為連接有通氣管74及個別通氣管103、104之管接頭。匯流通氣管90係連接於接頭80,且開放在大氣中。具體而言,匯流通氣管90係延伸至例如建物的屋外,且末端90A係開放在大氣中。
此排水構造46中,由於係取代吸氣閥30(圖2)而設置有通氣管74及個別通氣管103、104,故不需吸氣閥30的配置空間。又,係構成為使通氣管74及個別通氣管103、104集合在接頭80,並通過匯流通氣管90而開放在大氣中。於是,便不須使通氣管74或個別通氣管103、104分別延伸至屋外。藉此,便可總括地進行吸氣及排氣,且相較於使通氣管74或個別通氣管103、104分別開放在大氣來加以配置之情況,可減少零件個數。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參考例1]
圖14中,在本參考例相關之排水構造56中,從第1排水捕集器21延伸之排水管51的下游側係連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又,從第2排水捕集器22延伸之排水管52的下游側係連接有第2虹吸排水管32。亦即,來自第1排水捕集器21的排水路徑與來自第2排水捕集器22的排水路徑係相互獨立。
於是,即便是進行來自第1排水捕集器21之蓄流排水,而該排水仍不會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流入。於是,便可抑制來自浴缸11的蓄流排水朝淋浴處12溢出。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參考例2]
圖15中,本參考例相關之排水構造66係在參考例1中另設置有吸氣閥111、112。排水管51係連接有延伸於上方之分歧管121。吸氣閥111係設置於該分歧管121的上端。又,排水管52係連接有延伸於上方之分歧管122。 又,吸氣閥112係設置於該分歧管122的上端。吸氣閥111、112的構成係與第1實施型態之吸氣閥30相同。
本參考例中,與參考例1同樣地,即便是進行來自第1排水捕集器21之蓄流排水,而該排水仍不會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流入。於是,便可抑制來自浴缸11的蓄流排水朝淋浴處12溢出。
由於排水管51係增加了吸氣閥111,故從第1排水捕集器21排水時外氣便會從吸氣閥111被吸入。又,由於排水管52係增加了吸氣閥112,故從第2排水捕集器22排水時外氣便會從吸氣閥112被吸入。於是,來自第1排水捕集器21的排水以及來自第2排水捕集器22的排水便皆會變得容易流動。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或參考例1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6實施型態]
圖16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86係具有第2分流管218。該第2分流管218係在較第1分流管18的最上部要低之位置處連接第1分流管18中的第1排水捕集器21側與第2排水捕集器22側。第2分流管218中之管路的底面係配置為較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上面22A要來得低。又,第2分流管218中之管路的底面係配置為較排水管52之上橫管部52A的底面52D要來得高。
第2分流管218係延伸於例如橫向。此外,第2分流管218亦可相對於水平方向呈傾斜或彎曲。如此般地,第2分流管218中之管路的底面高度在並非固定之情況下,底面當中最高的位置係配置為較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上面22A要來得低,但較上橫管部52A的底面52D要來得高。
第1分流管18中的例如連接部18D係設置有第1逆止閥19。第1逆止閥19係構成為會容許從第2排水捕集器22側朝第1排水捕集器21側之流動,但不容許其相反側的流動。此外,第1逆止閥19的位置不限於連接部18D,而亦可設置於例如縱管部18B。又,第1逆止閥19亦可構成為會某種程度地容許從第1排水捕集器21側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之流動。
第2分流管218係設置有第2逆止閥219。第2逆止閥219係構成為會容許從第2排水捕集器22側朝第1排水捕集器21側之流動,但不容許其相反側的流動。此外,第2逆止閥219亦可構成為會某種程度地容許從第1排水捕集器21側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之流動。
即便是在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並未完全進入第2排水捕集器22便成為滿水般的情況,依據本實施型態,剩餘的排水會通過第2分流管218再通過排水管51的縱管部51B、下橫管部51C來朝第1虹吸排水管31(圖1)流動(箭頭H方向)。本實施型態中,第2分流管218中之管路的底面係配置為較排水管52之上橫管部52A的底面52D要來得高。於是,由於來自淋浴處12的排水不會一直流往第2分流管218來讓第2虹吸排水管32迅速地成為滿流,故不會有虹吸啟動變慢的情況。
又,本實施型態中,第2分流管218中之管路的底面係配置為較第2排水捕集器22的上面22A要來得低。於是,當排水快要從第2排水捕集器22溢出的情況,由於排水會朝第2分流管218流動,故可抑制排水從第2排水捕集器22溢出。
進一步地,由於第2分流管218係設置有第2逆止閥219,故可抑制透過第2分流管218而從第1排水捕集器21側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之流動。又,由於第1分流管18的連接部18D係設置有第1逆止閥19,故從浴缸11排水時,可抑制透過第1分流管18而從第1排水捕集器21側朝第2排水捕集器22側之流動,亦即從縱管部18A朝縱管部18B之溢流會變得更加不易發生。
關於其他部分,由於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針對相同的部分係在圖式中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第7實施型態]
圖17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76係構成為省略了第6實施型態中之第1分流管18的第1逆止閥19。第1分流管18中,如第1實施型態中所述,藉由適當地進行最上部18H之高度設定,便可使第1分流管18中的縱管部18A、18B間不會發生溢流。於是,藉由如本實施型態般地省略第1逆止閥19,便可簡化構成來降低成本。
[第8實施型態]
圖18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130係具有第1排水捕集器132。第1排水捕集器132係設置於排水部41的下游側,且具有形成為管狀之捕集器本體部132A。捕集器本體部132A係具有第1流道部132C、第2流道部132D、第3流道部132E及第4流道部132F。第1流道部132C係在對應於排水部41之位置處(即排水部41的下方側)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且在中途彎折於水平方向。具體而言,第1流道部132C係由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132CC,以及從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132CC的下端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CB所構成,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CB係載置於樓板24(參見圖1)上。亦即,第1流道部132C會成為從第1排水捕集器132中之浴缸11側的端部132CA到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CB與第2流道部132D的交界B1間之範圍。
第2流道部132D係鄰接設置於第1流道部132C的下游側,且相對於第1流道部132C的下游側端部(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CB)而延伸設置於斜上方。亦即,第2流道部132D會成為從交界B1到延伸設置於斜上方之部位與第3流道部132E中朝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之部位的交界B2間之範圍。
第3流道部132E係鄰接設置於第2流道部132D的下游側,且具有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EA,以及相對於從第2流道部132D的下游側端部所延伸設置之第3流道部132E中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的部位132EA而朝斜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132EB。第3流道部132E中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EA係從與第2流道部132D之交界B2而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並相對於樓板24(參見圖1)為分離的。第3流道部132E中朝斜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132EB係從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EA朝斜下方側(即樓板24側)延伸設置。亦即,第3流道部132E會成為從交界B2到朝斜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132EB與第4流道部132F的交界B3之範圍。
第4流道部132F係鄰接設置於第3流道部132E的下游側,且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並被載置於樓板24(參見圖1)上。亦即,第4流道部132F會成為從交界B3到連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之端部的範圍。又,第4流道 部132F與第2流道部132D的下端為相同高度,且分別被載置於樓板24上。換言之,第1排水捕集器132係構成為與排水管51呈一體。此外,第4流道部132F與第2流道部132D的下端雖為相同高度,但並未侷限於此,只要是不同高度且至少第4流道部132F的下端會被載置於樓板24上即可。
藉由上述構成,第1排水捕集器132係具有部分地朝向上方側之凸部134。該凸部134內的第1流道部132C側係形成有封水滯留136。
第1排水捕集器132中第1流道部132C之浴缸11側的開口在上方側(上游側)會相對於下方側(下游側)而被擴徑。換言之,第1排水捕集器132之浴缸11側的開口係相對於其以外的部位而朝徑向外側伸出。
在第1排水捕集器132的凸部134處,朝底壁132BB的上方延伸設置之部位,亦即位在第2流道部132D的頂點之第3流道部132E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132EA中的底壁132BB係形成有作為溢流部之第1捕集壁132ED。該第1捕集壁132ED係以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之方向作為板厚方向,且在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之部位132EA內朝上方側突出。
另一方面,較第1排水捕集器132的第1捕集壁132ED要上游側之上壁132BA係形成有作為凸部之第2捕集壁132CD。該第2捕集壁132CD係以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之方向作為板厚方向,且從上部朝下方側突出。此外,第1捕集壁132ED及第2捕集壁132CD分別的突出量係設定為可確保所需的封水量之程度。
第1分流管18係連接於較第1排水捕集器132之凸部134中的封水滯留136要上方之部位處。具體而言,在第1排水捕集器132的凸部134處,第3流道部132E之朝斜下方側延伸設置的部位132EB上方側係略水平連接有第1分流管18。該第1分流管18會隨著遠離第1排水捕集器132而變高般地緩緩傾斜,這一點從進行排水之觀點來看更佳。第1分流管18係通過淋浴處12與樓板24(參見圖1)之間而配設在間隙S(參見圖1)。
又,雖然圖式中並未顯示,由於第1排水捕集器132的口徑係設定為較一般的排水管51要來得粗,故可使形成有第2捕集壁132CD之部位中的流道面積與形成有第1捕集壁132ED之部位中的流道面積較一般粗細之配管中的流道要來得大。藉此,便可抑制堵塞。
本實施型態中,由於基本構成為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故可獲得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9實施型態]
圖19中,本實施型態相關之排水構造140係構成為第8實施型態中之第1排水捕集器132的凸部134所連接之第1分流管18會垂直地連接於朝壁部12A貫穿之第4流道部132F。本實施型態中,由於基本構成為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故可獲得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作用效果,並且藉由於壁部12A內設置有第1分流管18,便可謀求更低的地板。
[其他實施型態]
以上,雖已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一例來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未侷限於上述實施型態,當然亦可在上述實施型態以外,而在未背離其要旨之範圍內來做各種變化並加以實施。
雖係舉浴缸11來作為用水器具一範例,但用水器具亦可為洗衣機等會讓排水蓄流的器具。又,雖係舉淋浴處12來作為其他用水器具一範例,但其他用水器具亦可為洗臉台、廚房、洗碗機等排水會被連續地排出之器具。
雖係於第1分流管18設置有吸氣閥30,但只要是不會破壞第1排水捕集器21或第2排水捕集器22的封水,則亦可省略吸氣閥30。
11:浴缸
18:第1分流管
21:第1排水捕集器
21B:捕集器本體部
21BA:上壁
21BB:底壁
21C:第1流道部
21CA:端部
21CB、21CC:部位
21D:第2流道部
21E:第3流道部
21F:第4流道部
21G:封水滯留
23:下側突出部
23A:前端部
27:上側突出部
27A:前端部
31:第1虹吸排水管
41:排水部
B1、B2、B3:交界

Claims (7)

  1. 一種排水捕集器,具有:
    略管狀的捕集器本體部,係設置於用水器具底部所設置之排水部的下游側,並具有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以及從該朝下方側延伸設置之部位的下端朝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之部位;以及
    凸部,係設置於該捕集器本體部內的上壁,且前端部會較其他部位更接近該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般地朝下方側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排水捕集器,其具有溢流部,該溢流部係設置於較該捕集器本體部內的該凸部要下游側之底壁,並且前端部會較其他部位更接近該捕集器本體部的上壁般地朝上方側突出且位在較該凸部的前端部要高之位置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排水捕集器,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內的該凸部與該溢流部之間係設置有相對於該捕集器本體部的水平方向所延伸設置之部位的底壁而朝斜上方側延伸設置之傾斜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排水捕集器,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中,該溢流部的前端部與該捕集器本體部的上壁間之流道的寬度係形成為較該排水部的寬度要來得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之排水捕集器,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係在較該溢流部要下游側處略水平地連接有通氣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排水捕集器,其中該捕集器本體部中,該凸部的前端部與該捕集器本體部的底壁間之流道的寬度係形成為較該排水部的寬度要來得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排水捕集器,其中該凸部係形成為隨著從該捕集器本體部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朝下方側之突出量會慢慢地變大。
TW108129584A 2018-08-22 2019-08-20 排水捕集器 TW202024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5756 2018-08-22
JP2018155756A JP7167401B2 (ja) 2018-08-22 2018-08-22 排水トラッ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436A true TW202024436A (zh) 2020-07-01

Family

ID=6962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584A TW202024436A (zh) 2018-08-22 2019-08-20 排水捕集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67401B2 (zh)
CN (1) CN110857574A (zh)
TW (1) TW2020244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7105B2 (ja) * 2018-08-22 2022-1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トラップ
JP7425706B2 (ja) 2020-09-30 2024-01-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通気管の立ち上げ部設置方法、立ち上げ部支持具、通気管の立ち上げ部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47570U (zh) * 1977-04-26 1978-11-20
JP3460056B2 (ja) 1999-09-29 2003-10-27 丸一株式会社 排水トラップ
JP4617415B2 (ja) * 2002-12-04 2011-01-26 丸一株式会社 排水トラップ
JP5496705B2 (ja) 2010-02-19 2014-05-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トラップ及びユニットバスの排水構造
JP2011241593A (ja) 2010-05-18 2011-12-01 Toto Ltd 排水トラップ
CN102720252A (zh) * 2012-07-12 2012-10-10 苏州沃特节水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结构的同层排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9708A (ja) 2020-02-27
CN110857574A (zh) 2020-03-03
JP7167401B2 (ja) 2022-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4169B2 (ja)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6475545B2 (ja) 雨水排水システム
TW202024436A (zh) 排水捕集器
JP2011158113A (ja) 貯湯式温水器用排水ホッパー
JP7014766B2 (ja)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6503263B2 (ja) 浴室の排水構造
TW202026492A (zh) 排水構造
JP7187105B2 (ja) 排水トラップ
JP7160321B2 (ja)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7167400B2 (ja)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2006265971A (ja) 流水ボールオーバーフロー管の逆流防止構造
JP7160322B2 (ja)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6820173B2 (ja) 排水トラップ
CN212835700U (zh) 一种防返流排水立管水封盒
JP5629857B2 (ja) 排水器
TW202134505A (zh) 消音器
JP7436178B2 (ja) 排水管構造
JP7421305B2 (ja) 配管継手、配管の清掃方法および排水管の清掃方法
TWI727319B (zh) 儲存槽(二)
JP2005282103A (ja) オーバーフロー装置付き洗面化粧台
JP2012112126A (ja) トラップ装置
KR200447783Y1 (ko) 세면대 연결소켓 겸용 욕실 배수트랩
JP5022078B2 (ja) トラップ装置
CN209162998U (zh) 一种侧排地漏
TW202003970A (zh) 儲存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