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9571B - 车门框架 - Google Patents

车门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9571B
CN112689571B CN201980059438.8A CN201980059438A CN112689571B CN 112689571 B CN112689571 B CN 112689571B CN 201980059438 A CN201980059438 A CN 201980059438A CN 112689571 B CN112689571 B CN 112689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upper frame
door frame
end surface
low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4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9571A (zh
Inventor
木村纯
龟山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89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9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8Upper door structure fastening window frame or parts of window frame to lower do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车门框架具备:上框架,其具有长边方向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下侧的外表面;和板状的下侧构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面对面的第二端面、从所述第二端面起在所述上框架的下侧且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的上端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上框架的所述外表面的下方面对面的第三端面,所述下侧构件与所述上框架接合。

Description

车门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框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门框架的前部焊接有上框架和作为下侧构件的托架的车门框架。车门框架中,托架具有从该托架的端面起沿着上框架的下表面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下侧支承上框架。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构成突出部的板材的被弯曲加工过的表面与上框架的下表面面对面,因此,存在不易高精度地构成突出部中的与上框架的下表面面对面的部位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例如获得能够高精度地构成突出部中的与上框架的下表面面对面的部位的车门框架。
概要
本发明的车门框架例如具备:上框架,其具有长边方向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下侧的外表面;和板状的下侧构件,其具有与上述第一端面面对面的第二端面、从上述第二端面起在上述上框架的下侧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的上端处在上述长边方向延伸并且与上述上框架的上述外表面的下方面对面的第三端面,上述下侧构件与上述上框架接合。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上述下侧构件具有位于上述第二端面与上述第三端面之间的第四端面,上述第四端面的与上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法线方向随着从上述第二端面接近上述第三端面而从沿着上述外表面的方向逐渐向上方变化。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在上述第四端面与上述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上述下侧构件具有第一下壁,上述第一下壁位于上述第二端面与上述第四端面之间,并在上述外表面的下侧沿着上述外表面延伸。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将上述外表面与上述第三端面焊接起来。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上述下侧构件具有第二下壁,上述第二下壁在比上述外表面靠下侧处沿着上述外表面延伸,并构成上述第二端面的局部,在上述第二下壁设置有从上述第二端面起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开设的缺口。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板状的下侧构件的第三端面与上框架的下侧的外表面面对面,因此,能够获得能够更高精度地构成突出部中的与上框架的下表面面对面的部位的车门框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门框架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侧视图。
图2是将图1的II部放大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2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2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2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下侧构件的端面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下侧构件的端面的在与图9不同的方向上观察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下侧构件的第二端面被加工之前的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有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通过该结构带来的作用和结果(效果)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也能够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来实现。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通过结构得到的各种效果(也包括派生效果)中的至少一种效果。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序数是为了方便区别部件、部位、位置、方向等而赋予的,不表示优先位次、顺序。
各图中,为了方便,示出方向。X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Y表示车宽方向的右方,另外,Z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车辆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相互交叉(正交)。
在本说明书中,端面是将具有厚度的结构裁断时形成的缺口的面。但是,端面不只是限定于裁断(切断、切削)的面,也可以是被裁断后被施加过弯曲、研磨等其他加工的面。
图1是前门框架1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那样,前门框架1具备:构成前缘1a和上缘1b的上框架11、构成前门框架1的前侧的下部的下侧构件12、构成后缘1d的柱13、构成下缘1c的腰部加强件14。前门框架1是车门框架的一个例子。
上框架11、下侧构件12、柱13和腰部加强件14例如通过铝合金、铁系材料那样的金属材料构成。上框架11例如可通过铝合金的挤压成形而构成。另外,下侧构件12、柱13和腰部加强件14例如通过使多个金属材料的板(板状的构件)屈曲并且接合而构成。此外,柱13也可以是铸造部件。
上框架11的前端(下端)和下侧构件12的上端(后端)通过焊接而接合。另外,上框架11和柱13在上侧角落部1e处通过焊接而接合。
另外,在下侧构件12的下部和柱13的下部设置有固定部12a、13a。上述固定部12a、13a通过焊接等接合于门面板(未图示)。固定部12a、13a也可称为托架。另外,固定部12a、13a提高门面板的刚性和强度。因此,固定部12a、13a也可称为加强件。
图2是将图1的II部即上框架11和下侧构件12连接的连接部分(接合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那样,上框架11在朝向后上方的方向De上延伸。方向De也可称为上框架11的长边方向、延伸方向。
如图2、图3所示的那样,上框架11的端面11d和下侧构件12的端面12h相互对接。端面11d朝向与方向De相反方向,端面12h朝向方向De。端面11d是第一端面的一个例子,端面12h是第二端面的一个例子。
另外,上框架11的下侧的外表面11e由从下侧构件12向方向De突出的突出部12f支承。换言之,突出部12f沿着外表面11e向方向De突出。
突出部12f的上侧的端面12f1与外表面11e面对面。端面12f1的法线方向与外表面11e的法线方向的相反方向大致相同,但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表面11e和端面12f1可通过例如填角焊那样的焊接而接合。端面12f1是第三端面的一个例子。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图6是图2的VI-VI剖视图,图7是图2的VII-VII剖视图,另外,图8是图2的VIII-VIII剖视图。
如图5所示那样,上框架11具备封闭截面部11a、水平壁11b、垂直壁11c。封闭截面部11a具有上壁11a1、下壁11a2、内壁11a3和外壁11a4。水平壁11b与封闭截面部11a的车宽方向外侧邻接,垂直壁11c与水平壁11b车宽方向外侧邻接。另外,封闭截面部11a的上壁11a1和水平壁11b相连而延伸。上壁11a1和水平壁11b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车宽方向稍微倾斜。垂直壁11c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与水平壁11b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相连。即,水平壁11b和垂直壁11c构成大致T字状的截面形状。
如图2、图4所示那样,下侧构件12具有水平壁12b、内壁12c、下壁12d、垂直壁12e、突出部12f。水平壁12b与上框架11的上壁11a1和水平壁11b邻接,并且与它们以无高低差的状态在方向De的相反方向上相连。内壁12c与上框架11的内壁11a3邻接,并且与它以无高低差的状态在方向De的相反方向上相连。下壁12d位于以该板厚的量比上框架11的下壁11a2向下方错开的位置,并沿着方向De延伸。在下壁12d的方向De的端缘(端面12h)设置有从该端缘起向与方向De相反方向凹陷的缺口12g。下侧构件12的同上框架11的与方向De相反方向的端面11d面对面的端面12h具有:水平壁12b的方向De的端缘、内壁12c的方向De的端缘和下壁12d中的比缺口12g接近内壁12c这侧的端缘。在垂直壁12e与下壁12d之间设置有屈曲部12k。垂直壁12e与车宽方向大致交叉地延伸。突出部12f与垂直壁12e邻接。另外,垂直壁12e与突出部12f相连,和该突出部12f一起构成一个壁。突出部12f也与车宽方向大致交叉地延伸。下壁12d是第二下壁的一个例子,端面12h是第二端面的一个例子。
此处,如图2所示那样,下侧构件12的端面12h朝向方向De,另一方面,端面12f1朝向与方向De正交并且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Df(斜上方)。为了兼顾双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面12f1与端面12h之间的端面12i扭转。具体而言,如图5~图8所示那样,下侧构件12的与方向De正交的截面中的端面12i的法线方向随着从端面12h起朝向端面12f1而从沿着外表面11e的方向D5(图5)起经由方向D6(图6)和方向D7(图7),逐渐向方向D8(图8、例如上方)变化。即,端面12i的法线方向从沿着外表面11e的方向D5起逐渐向上方变化。在端面12i与外表面11e之间设置有间隙g。通过像这样设置有间隙g,与没有设置间隙g的情况相比,容易使法线方向变化的端面12i成形。此外,当在外表面11e与端面12f1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未图示)的情况下,该第二间隙比间隙g小(窄)。端面12i是第四端面的一个例子。
图9是下侧构件的方向De的端面12f1、12h、12i看到的立体图,图10是从与图9不同的方向观察下侧构件的端面12f1、12h、12i看到的立体图。
如图9、图10所示那样,下壁12d中的与屈曲部12k邻接的邻接部位12d1以小宽度细长地从端面12h起向方向De突出。邻接部位12d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12m与缺口12g的接近屈曲部12k这侧的侧面12g1以大致无高低差的状态邻接。端面12m和侧面12g1均朝向与方向De交叉并且沿着上框架11的外表面11e的方向。如图2所示那样,邻接部位12d1位于端面12h与端面12i之间,并在上框架11的外表面11e的下侧沿着该外表面11e向方向De延伸。在这样的结构中,涂覆于上框架11与下侧构件1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胶(密封剂)可夹设于邻接部位12d1与上框架11的外表面11e之间。因此,与不存在邻接部位12d1的结构相比,容易涂覆密封胶并且容易保持密封胶。邻接部位12d1是第一下壁的一个例子。
如图9、图10所示那样,端面12i位于端面12m与端面12f1之间。因此,如图10和图5~图8所示那样,端面12i在端面12m与端面12f1之间,随着朝向方向De,从沿着外表面11e的方向D5起向与外表面11e大致正交的方向D8扭转。假设在构成为以使法线方向变化的方式扭转的端面12i从朝向方向De的端面12h变化至端面12f1的情况下,端面12i成为一边弯曲一边扭转的形态,因此,端面12i的形状更加复杂化,并且不易高精度地形成。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邻接部位12d1。因此,端面12i位于同方向De正交并且朝向沿着外表面11e的方向D5的邻接部位12d1的端面12m与同方向De正交并且和朝向外表面11e大致正交的方向D8(例如上方)的突出部12f的端面12f1之间,与端面12i从端面12h变化至端面12f1的情况相比,端面12i的弯曲量相对少,因此,端面12i的形状更简单化,并且容易更高精度地形成。因此,例如,容易更小地形成上框架11的外表面11e与端面12i之间的间隙。
图11是表示下侧构件12的端面12h被加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那样,对于下侧构件12的水平壁12b、内壁12c和下壁12d中的比缺口12g靠内壁12c侧的部位12d2的在方向De上的末端部分12n而言,在切断位置PL处被切掉,留下的切断面成为端面12h。
假设在通过压制成形形成端面12h的情况下,恐怕由于压制成形后的弯曲工序、接合工序等使端面12h稍微弯曲。另外,端面12h的平面度上恐怕产生个体差。考虑到这样的因之后的处理引起的变形、该变形的不一致,不易确保端面12h的精度。相对于此,末端部分12n的切掉可在下侧构件12的制造工序的后段实施,因此,容易确保切断面即端面12h的平面度。此外,在末端部分12n的切断后,可适当地实施例如去毛刺、研磨等精加工。
另外,假设在没有设置有缺口12g的情况下,不易设定从突出部12f的相反侧起即从图11的右上起向左下下降的切断工具(未图示)的到达位置,切断面恐怕到达至突出部12f或者垂直壁12e,导致产生损伤。
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使切断工具的行进在到达缺口12g的时刻结束,因此,可避免在突出部12f或者垂直壁12e产生损伤。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缺口12g,从而通过末端部分12n的切掉,更容易地获得高精度的端面12h。另外,能够将端面12h设定于例如与上框架11、下侧构件12的制造偏差对应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构件12的突出部12f的端面12f1(第三端面)与上框架11的下侧的外表面11e面对面。假设在构成为弯曲成形的板状的下侧构件12的表面或者背面与外表面11e面对面的情况下,也不易高精度地构成与外表面11e面对面的面(即表面或者背面)。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作为板材的下侧构件12的突出部12f的端面12f1与外表面11e面对面,所以例如能够更高精度地构成端面12f1。因此,能够使外表面11e和端面12f1更高精度地抵接,也获得例如容易将外表面11e与端面12f1焊接起来,或者在不焊接的情况下外表面11e与端面12f1之间的基于密封胶的密封性能提高之类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端面12i(第四端面)的与方向De(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法线方向而言,随着从端面12h接近端面12f1,从方向D5(沿着外表面11e的方向)逐渐向方向D8(上方)变化。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将具有端面12h的下侧构件12具有与上框架11的外表面11e面对面的突出部12f的端面12f1的结构作为比较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面12i(第四端面)与外表面11e之间设置有间隙g。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与没有设置有间隙g的情况相比,容易使法线方向变化的端面12i成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构件12具有邻接部位12d1(第一下壁),上述邻接部位12d1位于端面12h(第二端面)与端面12f1(第三端面)之间,且在外表面11e的下侧沿着该外表面11e延伸。根据这样的结构,获得例如能够使端面12i(第四端面)作为比较简单结构来实现、或者上框架11与下侧构件12之间的密封胶容易残存之类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外表面11e与端面12f1(第三端面)焊接起来。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与没有将外表面11e与端面12f1焊接起来的情况相比,可提高上框架11与下侧构件12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刚性和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壁12d(第二下壁)设置有从端面12h向与方向De的相反方向开设的缺口12g。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抑制在末端部分12n切掉时,突出部12f或者垂直壁12e被切断。
以上,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不是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本发明能够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变更。上述各种形式、变形的形式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另外,各结构、形状等的规格(构造、种类、方向、形式、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数量、配置、位置、材质等)能够适当地变更而实施。

Claims (5)

1.一种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框架,其具有长边方向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下侧的外表面;和
板状的下侧构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面对面的第二端面、从所述第二端面起在所述上框架的下侧且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的上端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上框架的所述外表面的下方面对面的第三端面,所述下侧构件与所述上框架接合,
所述下侧构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之间的第四端面,
所述第四端面的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法线方向随着从所述第二端面接近所述第三端面而从沿着所述外表面的方向起逐渐向上方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构件具有第一下壁,所述第一下壁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之间,并在所述外表面的下侧沿着所述外表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焊接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构件具有第二下壁,所述第二下壁在比所述外表面靠下侧处沿着所述外表面延伸,并构成所述第二端面的局部,
在所述第二下壁设置有从所述第二端面起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开设的缺口。
CN201980059438.8A 2018-10-10 2019-09-18 车门框架 Active CN112689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2127A JP7206773B2 (ja) 2018-10-10 2018-10-10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2018-192127 2018-10-10
PCT/JP2019/036621 WO2020075463A1 (ja) 2018-10-10 2019-09-18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9571A CN112689571A (zh) 2021-04-20
CN112689571B true CN112689571B (zh) 2024-05-07

Family

ID=7016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438.8A Active CN112689571B (zh) 2018-10-10 2019-09-18 车门框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2089B2 (zh)
JP (1) JP7206773B2 (zh)
CN (1) CN112689571B (zh)
WO (1) WO202007546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8372A (ja) * 2001-10-17 2003-04-2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グラスランの固定構造
WO2008123409A1 (ja) * 2007-03-30 2008-10-16 Shiroki Corporation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CN103826891A (zh) * 2011-09-28 2014-05-28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框架
JP2016055704A (ja) * 2014-09-08 2016-04-2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WO2016098827A1 (ja) * 2014-12-19 2016-06-23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重ね合わせ複合内装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6049B2 (ja) * 2012-11-12 2017-02-0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縦サッシュを備えた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6362427B2 (ja) * 2014-05-30 2018-07-2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サッシュ接続構造及びサッシュ接続方法
JP6748538B2 (ja) * 2016-09-21 2020-09-0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6731327B2 (ja) * 2016-11-02 2020-07-2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フレーム
JP6731330B2 (ja) * 2016-11-11 2020-07-2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チャンネル
JP7275521B2 (ja) * 2018-10-10 2023-05-1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8372A (ja) * 2001-10-17 2003-04-2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グラスランの固定構造
WO2008123409A1 (ja) * 2007-03-30 2008-10-16 Shiroki Corporation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CN103826891A (zh) * 2011-09-28 2014-05-28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框架
JP2016055704A (ja) * 2014-09-08 2016-04-2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WO2016098827A1 (ja) * 2014-12-19 2016-06-23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重ね合わせ複合内装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6773B2 (ja) 2023-01-18
JP2020059404A (ja) 2020-04-16
WO2020075463A1 (ja) 2020-04-16
CN112689571A (zh) 2021-04-20
US11932089B2 (en) 2024-03-19
US20220048368A1 (en) 2022-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6509B (zh) 车辆用门框
EP3153357B1 (en) Vehicle body component
US1039952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3257690A1 (en) Structure for bonding press-molded article, structural article for automobile having said bon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onded article
US11180099B2 (en) Bumper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reinforc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umper
JP7056481B2 (ja) 車体のクロスメンバおよびクロスメンバの製造方法
US10414364B2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for vehicle
US11084531B2 (en) Cross member of vehicle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ross member
JP2007196826A (ja)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JP6816698B2 (ja) サイドレールおよびサイドレールの製造方法
US10023030B2 (en) Structure of vehicle side door
JP6816676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US11077886B2 (en) Joi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2689571B (zh) 车门框架
CN108674489B (zh) 车辆框架部件
JP6923422B2 (ja) 車体構造
WO2022138810A1 (ja) 車両用センターピラー部材とその製造法
JP6888522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7220137B2 (ja) 車両用ドアビ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98672A (ja) テーラード素材製パネ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200167B2 (ja) 車両用強度部材
JP2018062224A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レ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JP2019064510A (ja) 車体角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4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SHIROKI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