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188B - 下衣 - Google Patents

下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188B
CN112638188B CN201980057200.1A CN201980057200A CN112638188B CN 112638188 B CN112638188 B CN 112638188B CN 201980057200 A CN201980057200 A CN 201980057200A CN 112638188 B CN112638188 B CN 112638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portion
fabric
waist
lower garment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72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8188A (zh
Inventor
高田奈奈
梶山宏史
宫村孝子
水野忠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38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8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1/00Corsets or girdles
    • A41C1/08Abdominal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0525Loin or waist ar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FGARMENT FASTENINGS; SUSPENDERS
    • A41F9/00Belts, girdles, or waistbands for trousers or ski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2Orthopaedic corsets
    • A61F5/028Braces for providing support to the lower back, e.g. lumbo sacral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6Trou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200/00Components of garments
    • A41D2200/10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Nurs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下衣,该下衣是能够在适于安装并使用将穿着者的腰部紧固的腰部保护带的作业用裤子等下衣一体地附设腰部保护带的、在腰围部分的背面部且下衣的内侧具有筒状部的下衣,且该下衣使穿着者完成腰部保护带向上述筒状部的安装时不花费时间。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是:下衣,其为具有腰围部分的下衣,其中,在上述腰围部分的背面部分且下衣的内侧具有筒状部,上述筒状部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或者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上述筒状部以其轴向与上述腰围部分的腰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具有1个狭缝,上述狭缝以长度方向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上述筒状部的宽度(W1)与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70~1.00。

Description

下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衣(Bottom wear)。
背景技术
职业性疾病中,腰痛是劳动者容易在工作中患上的疾病之一,其在各种职业中普遍发生。作为发生腰痛的风险高的职业从业者,可举出从事搬运重物、长距离驾驶的运输业从业者、需要协助入院患者、应对急救患者的医疗从业者,但在最近,高龄者护理等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从业者发生腰痛的件数大幅增加。
这样的腰痛存在随着职业从业者的年龄上升而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很少有人在初始阶段采取对策,直到腰痛的症状加剧而没有做出任何应对的人也为数不少。另外,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少子高龄化加剧、育龄人口减少的问题迫在眉睫。并且,在社会支持的方面,6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者、劳动女性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宝贵劳动者的健康维持和健康增进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增大。在职业装方面,除了一直以来的安全性、运动容易程度、辨识性这样的功能以外,更积极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观点也变得重要起来。
一直以来,认为在穿着者的腰的周围、尤其是穿着者的包含骨盆上部的位置处紧固腰部保护带、并且提高腹压对于预防腰痛是有效的。这是因为,腹腔如同橄榄球那样成为柱而减轻腰的负担。但是,这样的腰部保护带大多穿着于衣服之下,不得不在脱掉衣服后将其附着于身体,因此较麻烦,另外,在将腰部保护带附着于身体后对腰部的紧固程度进行调整时,也不得不在脱下或解松衣服后调整紧固程度,因此存在上述操作麻烦这样的问题。
因此,已知有能够在作业用裤子等下衣一体地附设腰部保护带的、在腰围部分的背面部且下衣的内侧具有筒状部的下衣(参见专利文献1)。该下衣中,采用以下构成:即使在由腰部保护带紧固腰部的穿着者多次反复进行从直立姿势向下蹲姿势或从下蹲姿势向直立姿势变化的伸缩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伴随着腰部保护带相对于穿着者的腰部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滑动的、穿着者所穿着的内衣相对于穿着者的腰部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滑动,解决了随着穿着者的如上所述的姿势的反复变化而穿着者感到不舒服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8/0665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发明人的见解,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可以一体地附设腰部保护用具的下衣中,存在以下课题:在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以下,有时简称为“带”)时,形成从配置在筒状部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插入腰部保护带的结构,就该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而言,由于腰部保护带的端部等在中途卡在筒状部内侧的侧面,从而存在发生腰部保护带在筒状部内侧堵塞的故障,成为需要时间和劳力作业的倾向。此外,作为上述腰痛发生风险高的职业从业者的运输业从业者、医疗从业者、高龄者护理等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从业者大多在有限的更衣空间内进行该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另外,由于多个人同时进行更衣的场合较多,因此难以确保每个人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为了形成其他人的更衣空间,需要努力尽快完成更衣。因此,在从配置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插入带的方法(即,从筒状部的一个开口插入带的一个端部并使其朝向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插通而安装带的方法)中,存在带在筒状部的中途堵塞、或带在筒状部的内部弯折的可能性。而且,在该情况下,操作者需要将手从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伸入筒状部的内侧来拉出带等。但是,即使在这样地从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伸入手来拉出带的情况下,如果从筒状部的一个开口到另一个开口那样地使带插通的距离(以下,有时称为“带的插通距离”)长,则难以将手伸入到带堵塞的部位。由于产生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不得不采用从配置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插入带的方法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下衣中,存在穿着者完成将腰部保护带向上述筒状部安装需要花费时间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公开以下的构成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
1、下衣,其为具有腰围部分的下衣,其中,在上述腰围部分的背面部分且下衣的内侧具有筒状部,上述筒状部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或者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
上述筒状部以其轴向与上述腰围部分的腰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上述筒状部仅具有1个满足以下的条件(1)及(2)的狭缝,上述狭缝设置于上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上述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
(1)上述狭缝以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与上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2)在与上述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筒状部的宽度(W1)与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70~1.00。
2、上述下衣,其中,上述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上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筒状部的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的应力为10N/25mm以下。
3、上述中任一项的下衣,其中,上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
4、上述中任一项的下衣,其中,上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
5、上述1~4中任一项的下衣,其中,上述筒状部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上述面状物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各自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或断续地连接。
6、上述1~4中任一项的下衣,其中,上述筒状部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上述筒状部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各自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或断续地连接。
7、上述中任一项的下衣,其中,上述面状物为布帛。
8、附有带的下衣,其具有上述中任一项的下衣、和腰部保护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下衣,该下衣是能够在适于安装并使用将穿着者的腰部紧固的腰部保护带的作业用裤子等下衣一体地附设腰部保护带的、在腰围部分的背面部且下衣的内侧具有筒状部的下衣,且该下衣可使穿着者迅速地完成腰部保护带向所述筒状部的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下衣的右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下衣的A-A’剖视图。
[图4]为能够安装于本发明的下衣的腰部保护带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5]为能够安装于本发明的下衣的腰部保护带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6]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1所示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7]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6所示的下衣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下衣的C-C’剖视图。
[图10]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8所示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11]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10所示的下衣的D-D’剖视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下衣的E-E’剖视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下衣的右侧视图。
[图14]为图8所示的下衣的右侧视图。
[图15]为具有将腰部保护带完全隐藏在下衣的内侧的结构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16]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15所示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17]为具有能够部分地隐藏腰部保护带的结构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18]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17所示的下衣的、部分地隐藏腰部保护带时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19]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17所示的下衣的、未部分地隐藏腰部保护带而是腰部保护带露出在前面时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20]为实施例15中使用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21]为比较例2中使用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22]为比较例1中使用的下衣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
[图23]为示出在图1及图3所示的下衣中向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的步骤中的第一工序的示意图。
[图24]为示出在图1及图3所示的下衣中向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的步骤中的第二工序的示意图。
[图25]为示出在图1及图3所示的下衣中向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的步骤中的第三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提到的术语含义如下。
下衣:穿着于下半身的衣服,例如有宽松长裤、牛仔裤、卡其裤、工装裤和短裤等裤装、短裙以及连衣裤。
腰围部分:在穿着下衣时,与从穿着者的脊柱的下部到骨盆的部分的体表面周围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下衣的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腰围部分可具有选自由腰带通过部、侧兜、后兜、包含前后拉链的腰部分、及裤装的股上部分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背面部分:与穿着者的背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下衣的一部分。
筒状部:位于下衣的腰围部分、背面部分的筒状的部分。位于下衣主体的背面部分的前部。其截面并非一定是圆形,截面可以是中空或可能成为中空,可以是扁平的,也可以被折叠而呈大致面状。筒状部的轴向也是筒状部的长度方向。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的筒状部。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的筒状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的发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发明: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的发明。
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筒状部可由筒状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上端与下端所成的线来划分为2个部分,其中,远离穿着者的部分为后方部分。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图3的“腰围部分且位于背部的下衣身面料5”。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图9的“筒状部的后方部分15’”。以下有时称为“筒状部后方部分”。
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筒状部可由筒状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上端与下端所成的线来划区分为2个部分,其中,接近穿着者的部分为前方部分。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图3的“筒状部的前方部分6”。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图9的“筒状部的前方部分15”。以下有时称为“筒状部前方部分”。
前方:下衣的穿着者前方的方向(图12中为标记19)。
后方:下衣的穿着者后方的方向(图12中为标记20)。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的公开内容。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的下衣的一部分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下衣的右侧视图。本发明的下衣1在其周围具有腰围部2。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1所具有的腰围部2在其背面部分18具有筒状部3。另外,该筒状部3以其轴向与腰围部的腰围方向4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然后,参见图6。在该筒状部3的内部,能够将腰部保护带9插入筒状部3中。
接下来,图3为图1所示的下衣的A-A’剖视图。如图3所示,图1的筒状部3由腰围部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和构成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面状物构成,前述面状物配置在下衣的内侧。下衣面料5成为本发明中的所谓筒状部后方部分。另外,筒状部前方部分6使用面状物。结果,形成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的筒状部3。
并且,由面状物构成的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上端沿腰围方向介由卡定部7而与下衣面料5连续地连接或断续地连接。如图3的形态那样,构成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面状物的上端与腰围部连接能够抑制穿着者的脚趾尖等在穿着本实施方式的下衣时钩挂于面状物与下衣面料5之间,因此是优选的。
但是,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与较之面状物的上端而言稍靠下的部分(位于面状物的上端的下方的部位)被连接的形态、即面状物的上端向卡定部的上方突出的形态。
另外,图3中,构成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面状物的下端沿腰围方向断续地介由卡定部8而与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连接。优选在下端处连接的理由如下。
可以将面状物的下端部以沿着下衣身面料的内表面的方式固定。结果,使腰部保护带通过筒状部内部时的收容性良好。另外,能够抑制面状物的下端部在下衣的内侧轻易地移动。由于能够抑制面状物在下衣的内侧折弯,因此,即使穿着者穿着下衣,仍然能够使腰部保护带通过筒状部。
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与较之面状物的下端而言稍靠上的部分(位于面状物的下端的上方的部位)被连接的形态、即布帛的下端向卡定部的下方突出的形态。
本发明中,具有图3那样的截面形态的下衣中,卡定部7及卡定部8通过缝制而形成,布帛(面状物)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各自在腰围方向上断续地各自与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连接。该连接并非必须是断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该连接优选在构成筒状部的部位的面状物的上端及下端进行。此处,作为断续的卡定部,可举出通过缝制、粘合剂、熔接、利用粘扣带、纽扣等的卡定得到的卡定部。另一方面,作为连续的卡定部,可举出通过缝制、熔接得到的卡定部。需要说明的是,缝制除了通常的锁缝(lock stitch)以外,从使与人体的肌肤触感光滑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平缝缝制(flat seam stitch)、双针缝制、三针缝制等链式缝制。另外,作为断续的卡定部的形态例,不限于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下衣所具备的卡定部,例如,也可以是在筒状部轴向的筒状部的两端部的下端各自仅设置1点这样的卡定部。
另外,在图1及图3中示出的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中央部仅配置有1个狭缝25,该狭缝25以长度方向与所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假设在没有该狭缝25的情况下,则成为图22所示那样的筒状部。在图22所示那样的筒状部的结构中,在腰部保护带的安装时,操作者从配置于筒状部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插入带的一端并使其朝向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插通而安装带。在这样的安装方法中,存在带在筒状部的中途堵塞、或带在筒状部的内部弯折的可能性。而且,在该情况下,操作者需要将手从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伸入筒状部的内侧来拉出带等。但是,观察到以下倾向:即使在这样地从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伸入手来拉出带的情况下,如果从筒状部的一个开口至另一个开口那样地带的插通距离长,则难以将手伸入到带堵塞的部位。由于产生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不得不采用从配置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插入带的方法的构成的下衣中,存在穿着者完成将腰部保护带向上述筒状部安装需要花费时间的课题。然而,通过设置上述的狭缝25,能够通过图23、图24及图25中示出的步骤容易地将腰部保护带安装于下衣。
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将腰部保护带从背部的中心向筒状部的左右任一个端部插通(图24),然后,将腰部保护带的另一个端部向与筒状部的先前所述的端部的相反侧通过(图25),从而能够安装腰部保护带,能够大幅地缩短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的时间。并且,如图1所示地,在筒状部仅设置有1个狭缝25。将狭缝25的数量限定为1个的理由如以下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是为了简便地进行从该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的操作而配置的。因此,如果该狭缝的数量为2个以上(例如,狭缝A及狭缝B这2个),则观察到以下倾向:在使腰部保护带从狭缝A在筒状部中通过时,腰部保护带的前端卡在狭缝B,带难以顺利地从狭缝A进入,反而增加了工时,无法充分地获得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进而,可以说狭缝的数量越增加,如上所述的工时越增加,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越小。基于如上所述的理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的狭缝的数量限定为1个。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狭缝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所述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此处,优选狭缝仅配置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通过狭缝仅配置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即在筒状部的后方部分不存在狭缝,从而能够避免在将腰部保护带安装于筒状部时腰部保护带从腰围部的外观露出。并且,在这样的下衣中,在穿着时,由于可抑制腰部保护带钩挂在位于下衣的外部的突起物等上,因此穿着者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将狭缝的设置位置设为筒状部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理由如以下所示。如前所述地,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是为了简便地进行从该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的操作而配置的。因此,该狭缝设置在极其靠近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两端中的任一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与现有的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任一方插入腰部保护带的情况相比,操作的容易程度大致相同,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极端地减少。基于上述的理由,狭缝25优选配置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但只要不对将腰部保护带安装在下衣的操作性产生大幅的不良影响,狭缝25在筒状部中的配置的位置也可以是从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偏向筒状部的一个端部侧的位置。所谓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是指在将筒状部沿长度方向3等分的情况下,位于正中的筒状部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的理由,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仅设置有1个。
此外,在上述筒状部仅具有1个满足以下的条件(1)及(2)的狭缝。
(1)上述狭缝以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2)在与上述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筒状部的宽度(W1)与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的上述狭缝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70~1.00。
上述狭缝以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与上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长度方向与腰围方向大致正交,是指由长度方向和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15度的情况。通过如此地配置狭缝,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插通方向与筒状部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腰部保护带的安装操作简便。此处,狭缝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图1及图24中示出那样的大致椭圆形状的狭缝。另外,该狭缝可以是仅在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中央切入切口而得到的狭缝,也可以是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缝制而成的狭缝。这些形态之中,狭缝优选为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缝制而成那样地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补强而得的狭缝。这是因为:在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补强的狭缝中,能够抑制因狭缝的开口的边缘与腰部保护带的摩擦而导致狭缝的开口的边缘磨损等而受到损伤。狭缝特别优选为狭缝的开口的缘周的整体被补强而得的狭缝。此外,针对用于该狭缝的开口的镶边的布帛,为了使腰部保护带的出入简便,优选具有伸缩性的布帛,作为获得该具有伸缩性的布帛的原材料,可举出与后述的筒状部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原材料相同的原材料。
此外,如图1所示地,将筒状部的宽度设为W1、将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设为W2时,W1与W2之比(W2/W1)为0.70~1.00。此处,作为前提,从使下衣对腰部保护带的保持性优异的观点出发,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在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和筒状部在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越近似越优选。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也是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是与后述的方向I平行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大致上下方向。
因此,为了使下衣对腰部保护带的保持性优异,下衣的穿着者在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中通常采用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与下衣的筒状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近似的腰部保护带。并且,该情况下,通过W1与W2之比(W2/W1)为0.70以上,能够采用在保持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形态稳定性的同时容易进行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出入操作,并且对于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而言具有腰部保护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充分大的腰部保护部的腰部保护带(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5~20cm这样充分大的宽度的腰部保护部的腰部保护带具有发挥优异的腰部保护性能的倾向,详系内容如后文所述)。另外,通过将W1与W2之比(W2/W1)设为1.00以下,从而能够将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出入时的筒状部的变形抑制为最低限度,能够保持筒状部整体的形态稳定性。鉴于这些方面,为了保持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形态稳定性,并且确保对于使腰部保护带出入而言充分的狭缝宽度,将W1与W2之比(W2/W1)设为上述范围。另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W1与W2之比(W2/W1)更优选为0.80以上,另一方面,更优选为0.98以下。需要说明的是,W1是指设置有狭缝的筒状部的部分中的、在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筒状部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W2是指在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
另外,将与狭缝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设为W3时,该W3优选为0.5cm以上且3cm以下。通过W3为0.5cm以上,即使是腰部保护带的整体的刚性高、难以大幅度弯折的腰部保护带,也可容易地将该腰部保护带安装于筒状部。具体而言,将腰部保护带的一个端部从筒状部所具备的狭缝插通至筒状部后,将腰部保护带的另一个端部插入狭缝时,需要将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伸出的部分大幅度弯折,W3越大,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伸出的部分的弯折的程度越小,结果,该腰部保护带容易安装于筒状部。另一方面,通过W3为3cm以下,从而基于筒状部的腰部保护带在下衣的固定变得更牢固。具体而言,W3越小,由设置于筒状部的狭缝而使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的未被筒状部覆盖的部分越少,腰部保护带由筒状部更牢固地固定于下衣。需要说明的是,W3是指在与狭缝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
此处,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的下衣身面料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下衣中,所谓下衣身面料,是构成下衣的构件中、构成筒状部前方部分的面状物以外的面料。图13为图1所示的下衣的外观图。在图13中,以虚线示出构成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面状物(其为观察不到的部分),以实线示出了下衣身面料24。
另外,图12为图2所示的下衣的E-E’剖视图。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下衣的实施方式中,由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和构成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面状物构成的筒状部形成于腰围部分中的背面部18。另外,筒状部的内部的空间、即在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6之间的空间为腰部保护带配置用空间21,在安装有带的附有带的下衣的状态下,该腰部保护带配置用空间21中收纳有腰部保护带的腰部保护部。
接下来,图4为能够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任一者的下衣的腰部保护带的一例,且为示出其中一个面的主视图。图5为该腰部保护带的后视图。该腰部保护带9具有:腰部保护部10、配置在该腰部保护部10的左右的带部11、配置于腰部保护带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固定构件12、配置于腰部保护带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固定构件13、及配置于腰部保护部10的中央的骨架14。
图4及图5所示的腰部保护带9的腰部保护部10为宽度变大的带状。这样宽度变大的方式在配置骨架的方面是优选的。但也可以与图示不同,腰部保护部也可以与带部为相同宽度、或比带部窄。腰部保护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的宽度(背部宽度)优选为5~20cm。通过使背部宽度为5cm以上,穿着者的腰部的紧固压力集中于宽度窄的部分,能够抑制压力相对升高而过度压迫血管等,另外,在配置腰部保护部时的定位中,能够减轻用于使腰部保护部固定于骨盆的上部的负担。通过使背部宽度为20cm以下,能够进一步减轻长期穿着时的闷热感。基于上述观点,为了将可动限制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确保长期的穿着、操作性,优选使腰部保护部的背部宽度为前述范围。另外,从上述的观点考虑,背部宽度更优选为8cm以上,另一方面,更优选为15cm以下。
腰部保护部可以使用与带部相同的原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材料。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腰部保护部、带部的原材料,可以使用布帛、合成皮革等。基于能够对腰部保护带进行洗涤的理由,上述的原材料优选为布帛。另外,作为上述布帛的原材料,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合成纤维、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等。另外,作为上述的布帛的原材料,也可以使用上述纤维中的多种。
另外,腰部保护部优选具备用于使脊柱的位置稳定的骨架。此处,骨架的原材料优选为金属及树脂等弯曲应力较高的原材料。其形状可举出螺旋状及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具有长度方向的长条状骨架、用面覆盖腰部保护部的板状。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所述长条状骨架和所述板状骨架。
另外,尽管未图示,但在腰部保护部可具备防滑构件。
并且,在将上述的腰部保护带安装于本发明的下衣的状态下,通过使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第一固定用构件和第二固定构件在穿着者的前方处接合,能够提高对于穿着者的腰部的穿着压力。由于能够增大对于穿着者的腰部的穿着压力的调节幅度,因此,优选第一固定用构件及第二固定构件中的任一者至少在腰部保护带的长度方向较长。此外,基于增大对于穿着者的腰部的穿着压力的调节幅度的目的,也可具备由带状的扁平橡胶等构成的辅助带。
此处,对于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第一固定用构件及第二固定用构件而言,为了能够使其彼此卡定,作为材料优选使用粘扣带。这种情况下的粘扣带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考虑防止由于损伤下衣身面料而导致在下衣身面料上发生起球时,优选使用阳面的突起部的前端部分带有圆弧的蘑菇型形态的粘扣带。
图6为示出了将图4所示的腰部保护带安装于图1的下衣的状态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的图。图7为图6的下衣及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的B-B’剖视图。该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3的内部,腰部保护带9以该腰部保护带9的长度方向与筒状部3的轴向大致平行、且腰部保护带的设置有骨架的一侧的面(以下有时将腰部保护带的该面称为“腰部保护带的面A”)在穿着下衣时成为穿着者侧的方式插入、配置。并且,在图6中示出的该筒状部3的右侧的筒状部的外侧,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以从筒状部突出的状态配置。另外,在该筒状部3的左侧的筒状部外侧,腰部保护带的左侧端部以从筒状部突出的状态配置。另外,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被筒状部覆盖,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与腰部保护带的面A的相反一侧的面(以下有时将腰部保护带的该面称为腰部保护带的面B)接触。即,腰部保护带的面B与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的内表面接触。
参见图3。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中,腰围部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相当于筒状部后方部分。如此,该内表面22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
另外,构成图3的筒状部前方部分6的面状物的宽度方向(以下有时称为方向I)的10%伸长时的应力为10N/25mm以下。此处,所谓方向I,也是下衣的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此处,作为面状物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基于通用性优异的理由,优选为布帛。其中进一步优选机织物或针织物。另外,作为用于布帛的纤维,可举出合成纤维、天然纤维,也可使用多种纤维。若考虑耐洗涤性、原纱·纺织设计的通用性,则优选单独使用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合成纤维、或将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合成纤维与选自由聚氨酯纤维、人造丝纤维、丙烯酸系纤维、及棉纤维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复合使用。
如上所述,筒状部前方部分(图7中为附图标记6)的面状物的宽度方向、即方向I上的10%伸长时的应力优选为10N/25mm以下。能够用于实现该应力的布帛是在经纱及纬纱这两者、或在经纱、纬纱中任一者的纱中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纱得到的机织物、较之机织物而言更容易拉伸的针织物。对于针织物而言,可以通过适当调节具有伸缩性的纱与非伸缩性的纱的配合率来得到。具体而言,作为方向I上的10%伸长时的应力为10N/25mm以下的布帛,可举出以下的布帛。
(I)由将丝绸、羊毛等天然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等与弹性纤维(聚氨酯纤维等)混用得到的纤维构成的机织物。
(II)由将丝绸、羊毛等天然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等与弹性纤维(聚氨酯纤维等)混用得到的纤维构成的针织物。
(III)不使用弹性纤维,且在经纱及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使用了下述复合纤维的复丝的机织物,所述复合纤维的复丝是将2种聚酯树脂(一种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作为主体的聚酯树脂,另一种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主体的聚酯树脂)沿纤维长度并排贴合得到的。
(IV)不使用弹性纤维,且使用了下述复合纤维的复丝的针织物,所述复合纤维的复丝是将2种聚酯树脂(一种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作为主体的聚酯树脂,另一种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主体的聚酯树脂)沿纤维长度并排贴合得到的。
(V)弹性网布(power net)。
此处,所谓弹性网布,是指由尼龙纤维等和弹性纤维(例如聚氨酯纤维)形成的细网眼的网状面料。即使为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左右的较薄的面料,仍然能够良好地拉伸,反弹性也优异,基于能够确保下衣的背面部分所具备的筒状部的功能、并且实现该筒状部紧凑的理由,筒状部前方部分6(即面状物)优选为弹性网布。
如上文中所说明的,筒状部后方部分(在图7中相当于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的内表面22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以上1.0以下。另外,选择该静摩擦系数的理由如后文所述。此处,作为用于使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22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的方法,可举出以下方法。
能够将下衣身面料制成机织物、针织物,并利用该面料的表面的凹凸状态、构成该面料的纱的种类来调节静摩擦系数。机织物中,表面的凹凸少的平纹织物中静摩擦系数变小,反之,在机织物表面显示倾斜棱纹的斜纹织物、不显示倾斜棱纹但以一定间隔配置有组织点的缎纹织物中,静摩擦系数变大。另外,在面料的表面设置绒头、或使表面起绒通常会提高静摩擦系数。针织物中,纬编和经编均能够利用针织组织的疏密来调节静摩擦系数。但是,从即使切断线圈也不易引起脱散、结果耐久性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经编。也可以利用用于机织物或针织物的纱的形状来调节静摩擦系数。例如,较之纺织纱而言,长丝纱的纤维表面的凹凸更小,因此,能够减小使用了该纱的面料的静摩擦系数。另外,也可以利用纱的原材料来调节静摩擦系数,例如聚四氟乙烯纤维(PTFE纤维)自身的静摩擦系数低,相反,橡胶、聚氨酯纱自身的静摩擦系数高。可以通过将上述纱用于面料的一部分或全部来调节作为面料而言的静摩擦系数。另外,静摩擦系数也可以在面料的表面和背面取不同的值。双面织物组织(特里科经编织物)的一面形成仅利用弹性纱的织圈而构成经编织物,另一个面形成并用弹性纱和非弹性纱的织圈而构成经编织物,由此,对于形成有仅利用弹性纱的织圈的面而言,呈现高的静摩擦系数。
此外,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27(即,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与穿着者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也优选为0.2~1.0。另外,作为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可举出与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同样地利用织物组织的表面的凹凸、纱的形状、种类来进行调整。通过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从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中使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简便化的效果更显著。
此外,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23(即,所述筒状部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另外,作为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可举出与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同样地利用织物组织的表面的凹凸、纱的形状、种类来进行调整。通过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穿着者的动作而引起的穿着者所穿着的内衣相对于穿着者的腰部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滑动,能够使穿着者的穿着感良好。
接下来,对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的下衣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
图8为从正面且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而得到的图。图9为图8所示的下衣的C-C’剖视图。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下衣1也具有腰围部2,并且在腰围部2的背部具有筒状部3。此外,该筒状部3的轴向与腰围部的腰围方向大致平行。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部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例如,如图9所示,由筒状部前方部分15及筒状部后方部分15’构成。筒状部的上端及下端各自介由卡定部16及卡定部17而与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连接。
另外,在图8及图9中示出的筒状部前方部分15的大致中央部仅配置有1个狭缝26,该狭缝26以长度方向与上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假设在没有该狭缝26的情况下,则成为图22所示那样的筒状部。这样的筒状部的结构中,在腰部保护带的安装时,从筒状部的一个开口插入带的一端并使其朝向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插通而安装带。在这样的安装方法中,存在带在中途堵塞、或带在筒状部的内部弯折的可能性。该情况下,操作者需要将手从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伸入筒状部的内侧来拉出带等。然而,观察到以下倾向:即使在这样地从筒状部的另一个开口伸入手来拉出带的情况下,如果从筒状部的一个开口到另一个开口那样地带的插通距离长,则难以将手伸入到带堵塞的部位。由于产生如上所述的各种不良情况,因此在不得不采用从配置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插入带的方法的构成的下衣中,存在穿着者完成将腰部保护带向上述筒状部安装需要花费时间的课题。然而,通过设置上述狭缝26,能够在图23、图24及图25中示出那样的步骤中容易地将腰部保护带向下衣进行安装。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将腰部保护带从背部的中心向筒状部插通左右任一个端部(图24),然后,使腰部保护带的另一个端部在与先前所述的端部相反侧的筒状部中通过(图25),从而能够安装腰部保护带,能够大幅地缩短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的时间。并且,如图8所示地,在筒状部仅设置有1个狭缝26。将狭缝26的数量限定为1个的理由如以下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是为了简便地进行从该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的操作而配置的。因此,如果该狭缝的数量为2个以上(例如,狭缝A及狭缝B这2个),则观察到以下倾向:在使腰部保护带从狭缝A在筒状部中通过时,腰部保护带的前端卡在狭缝B,带难以顺利地从狭缝A进入,反而增加了工时,无法充分地获得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进而,可以说狭缝的数量越增加,如上所述的工时越增加,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越小。基于如上所述的理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的狭缝的数量限定为1个。
另外,狭缝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所述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将狭缝的设置位置设为筒状部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理由如以下所示。首先,通过狭缝的设置位置为筒状部前方部分,即使穿着下衣也能够将腰部保护带在筒状部安装及取下,腰部保护带的穿脱与将上述狭缝设置于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的情况相比更简便。另外,如前所述地,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是为了简便地进行从该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的操作而配置的。因此,该狭缝设置在极其靠近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两端中的任一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与现有的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任一方插入腰部保护带的情况相比,操作的容易程度大致相同,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极端地减少。基于上述的理由,狭缝26优选配置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但只要不对将腰部保护带安装于下衣的操作性产生大幅的不良影响,则狭缝26在筒状部中的配置的位置也可以是从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偏向筒状部的一个端部侧的位置。所谓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是指在将筒状部沿长度方向3等分的情况下,位于正中的筒状部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的理由,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仅设置有1个。
此外,在上述筒状部仅具有1个满足以下的条件(1)及(2)的狭缝。
(1)上述狭缝以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与上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2)在与上述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筒状部的宽度(W1)与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狭缝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70~1.00。
上述狭缝以上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与上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长度方向与腰围方向大致正交,是指由长度方向和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0~15度的情况。通过如此地配置狭缝,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插通方向与筒状部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腰部保护带的安装操作简便。此处,狭缝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图8及图24中示出那样的大致椭圆形状的狭缝。另外,该狭缝可以是单纯地在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中央切入切口而得的狭缝,也可以是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缝制而成的狭缝。为了从该狭缝多次进行腰部保护带的出入,从提高狭缝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进行缝制。此外,针对用于该狭缝的开口的镶边的布帛,为了使腰部保护带的出入简便,优选具有伸缩性的布帛,作为获得该具有伸缩性的布帛的原材料,可举出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筒状部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原材料相同的原材料。
此外,狭缝优选仅位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通过狭缝仅位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从而从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时,能够抑制因误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后方部分和下衣身面料之间而再次拉出腰部保护带重新放入狭缝这样地、腰部保护带的插入操作的工时增加的情况。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腰部保护带的插入操作。基于以上那样的理由,通过狭缝仅位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与图20所示地狭缝也位于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的情况相比,使腰部保护带安装操作更简便,从这一观点出发,狭缝优选仅位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
此外,如图8所示地,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将筒状部的宽度设为W1、将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设为W2时,W1与W2之比(W2/W1)也为0.70~1.00。此处,作为前提,从使下衣对腰部保护带的保持性优异的观点出发,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在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即,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是与上述的方向I平行的方向,有时称为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和筒状部在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越近似越优选。因此,为了使下衣对腰部保护带的保持性优异,下衣的穿着者针对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通常采用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与下衣的筒状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近似的腰部保护带。并且,该情况下,通过W1与W2之比(W2/W1)为0.70以上,能够采用在保持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形态稳定性的同时容易进行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出入操作,并且对于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而言具有腰部保护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充分大的腰部保护部的腰部保护带。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具有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5~20cm这样充分大的宽度的腰部保护部的腰部保护带具有发挥优异的腰部保护性能的倾向。另外,通过将W1与W2之比(W2/W1)设为1.00以下,从而能够将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出入时的筒状部的变形抑制为最低限度,能够保持筒状部整体的形态稳定性。鉴于这些方面,为了保持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形态稳定性,并且确保对于使腰部保护带出入而言充分的狭缝宽度,将W1与W2之比(W2/W1)设为上述范围。另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W1与W2之比(W2/W1)更优选为0.80以上,另一方面,更优选为0.98以下。需要说明的是,W1是指设置有狭缝的筒状部的部分中的、在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筒状部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W2是指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
另外,将与狭缝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设为W3时,该W3优选为0.5cm以上3cm以下。通过W3为0.5cm以上,从而即使是腰部保护带的整体的刚性高、难以大幅度弯折的腰部保护带,也可容易地将该腰部保护带安装于筒状部。具体而言,将腰部保护带的一个端部从筒状部所具备的狭缝插通至筒状部后,将腰部保护带的另一个端部插入狭缝时,需要将腰部保护带的从筒状部伸出的部分大幅度弯折,W3越大,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伸出的部分的弯折的程度越小,结果,该腰部保护带容易安装于筒状部。另一方面,通过W3为3cm以下,从而基于筒状部的腰部保护带在下衣的固定变得更牢固。具体而言,W3越小,由设置于筒状部的狭缝而使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未被筒状部覆盖的部分越少,腰部保护带由筒状部更牢固地固定于下衣。需要说明的是,W3是指在与狭缝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
图14为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外观图。在图14中,以虚线示出筒状形状的布帛15(观察不到的部分),以实线示出了下衣身面料24。并且,图10为示出了将图4及图5所示的腰部保护带安装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8所示的下衣的状态的、从正面且上方观察而得到的图。图11为安装有腰部保护带的图10所示的下衣的D-D’剖视图。
参见图10。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3的内部插入并配置有腰部保护带9。使得该腰部保护带9的长度方向与筒状部3的轴向大致平行,并且使得腰部保护带的面A在穿着下衣时处于穿着者侧。并且,该筒状部3的右侧的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以从筒状部突出的状态配置,另外,在该筒状部的左侧的筒状部外部,腰部保护带的左侧端部以从筒状部突出的状态配置。另外,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被筒状部覆盖,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处于能够与腰部保护带的面B接触的状态。即,腰部保护带的面B处于能够与筒形状的布帛15的与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的内表面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接触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图9中为附图标记22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选择该静摩擦系数的理由如后文所述。并且,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宽度方向(方向I)的10%伸长时的应力优选为10N/25mm以下。
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作为构成筒状部的面状物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布帛。作为具有上述静摩擦系数的原材料及具有伸长时的应力的原材料,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原材料。除了将布帛折叠并将上方部结合的方法,可以使用将2片以上布帛缝合的方法、直接使用圆编织物而制成筒状。也可以直接用作筒状部。
此外,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27(即,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与穿着者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也优选为0.2~1.0。另外,作为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可举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同样地利用织物组织的表面的凹凸、纱的形状、种类来进行调整。通过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使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简便化的效果更显著。
另外,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23(即,上述筒状部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另外,作为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可举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的调整方法同样地利用织物组织的表面的凹凸、纱的形状、种类来进行调整。通过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穿着者的动作而引起的穿着者所穿着的内衣相对于穿着者的腰部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滑动,能够使穿着者的穿着感良好。
并且,由筒状部前方部分15和后方部分15’构成的筒状部在上端处沿腰围方向介由卡定部16与下衣面料5连续地连接或断续地连接。筒状部的上端与腰围部连接能够抑制穿着者的脚趾尖等在穿着本实施方式的下衣时钩挂于筒状部与下衣面料5之间,因此是优选的。
但是,不限于图9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与较之面状物的上端而言稍靠下的部分(位于面状物的上端的下方的部位)被连接的形态、即面状物的上端向卡定部的上方突出的形态。
另外,图9中,筒状部的下端沿腰围方向断续地介由卡定部17而与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5连接。优选在下端处连接的理由如下。
可以将筒状部的下端部以沿着下衣身面料的内表面的方式固定。结果,使腰部保护带在筒状部内部通过时的收容性良好。另外,能够抑制筒状部的下端部在下衣的内侧轻松地移动。由于能够抑制筒状部在下衣的内侧折弯,因此,即使穿着者穿着下衣,仍然能够使腰部保护带在筒状部中通过。
不限于图9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与较之面状物的下端而言稍靠上的部分(位于面状物的下端的上方的部位)被连接的形态、即,布帛的下端向卡定部的下方突出的形态。
本发明中,具有图9那样的截面形态的下衣中,筒状部介由卡定部16及卡定部17而与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连接。但是,布帛的上端或下端也可以连续地与该下衣面料连接。
此处,作为断续或连续的卡定部,可举出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仅配置有1个狭缝,该狭缝以长度方向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通过设置这样的狭缝,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插通方向与筒状部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安装操作简便。此处,狭缝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图1及图8中示出那样的大致椭圆形状的狭缝。另外,该狭缝可以是单纯地在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中央切入切口而得的狭缝,也可以是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缝制而成的狭缝。为了从该狭缝多次进行腰部保护带的出入,从提高狭缝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进行缝制。此外,针对用于该狭缝的开口的镶边的布帛,为了使腰部保护带的出入简便,优选具有伸缩性的布帛,作为获得该具有伸缩性的布帛的原材料,可举出与前述的筒状部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原材料相同的原材料。
并且,如图1及图8所示地,狭缝在筒状部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仅设置有1个。将狭缝的数量限定为1个的理由如以下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衣中的狭缝是为了简便地进行从该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的操作而配置的。因此,如果该狭缝的数量为2个以上(例如,狭缝A及狭缝B这2个),则观察到以下倾向:在使腰部保护带从狭缝A在筒状部中通过时,腰部保护带的前端卡在狭缝B,带难以顺利地从狭缝A进入,反而增加了工时,无法充分地获得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进而,可以说狭缝的数量越增加,如上所述的工时越增加,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越小。基于如上所述的理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的狭缝的数量限定为1个。
另外,将狭缝的设置位置设为筒状部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理由如以下所示。如前所述,本发明的下衣中的狭缝是为了简便地进行从该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的操作而配置的。因此,该狭缝设置在极其靠近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两端中的任一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与现有的从筒状部的两端中的任一方插入腰部保护带的情况相比,操作的容易程度大致相同,由在筒状部前方部分设置狭缝而带来的效果极端地减少。基于上述的理由,狭缝优选配置于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但只要不对将腰部保护带安装在下衣的操作性产生大幅的不良影响,则狭缝在筒状部中的配置的位置也可以是从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偏向筒状部的一个端部侧的位置。此处,将上述的不对将腰部保护带安装在下衣的操作性产生大幅的影响的、狭缝的配置位置称为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所谓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是指在将筒状部沿长度方向3等分的情况下,位于正中的筒状部的一部分。基于以上的理由,本发明的下衣中的狭缝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大致中央部仅设置有1个。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将筒状部的宽度设为W1、将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设为W2时,W1与W2之比(W2/W1)为0.70~1.00。此处,作为前提,从使下衣对腰部保护带的保持性优异的观点出发,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在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即,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是与前述的方向I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和筒状部在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越近似越优选。因此,为了使下衣对腰部保护带的保持性优异,下衣的穿着者针对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通常采用该腰部保护带所具备的腰部保护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与下衣的筒状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近似的腰部保护带。并且,该情况下,通过W1与W2之比(W2/W1)为0.70以上,能够采用在保持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形态稳定性的同时容易进行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出入操作,并且对于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而言具有腰部保护部的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充分大的腰部保护部的腰部保护带(如前所述,具有大致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5~20cm这样充分大的宽度的腰部保护部的腰部保护带具有发挥优异的腰部保护性能的倾向)。另外,通过将W1与W2之比(W2/W1)设为1.00以下,从而能够将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出入时的筒状部的变形抑制为最低限度,能够保持筒状部整体的形态稳定性。鉴于这些方面,为了保持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形态稳定性,并且确保对于使腰部保护带出入而言充分的狭缝宽度,将W1与W2之比(W2/W1)设为上述范围。另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W1与W2之比(W2/W1)更优选为0.80以上,另一方面,更优选为0.98以下。需要说明的是,W1是指设置有狭缝的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中的、在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筒状部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
另外,将与狭缝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设为W3时,该W3优选为0.5cm以上3cm以下。通过W3为0.5cm以上,从而即使是腰部保护带的整体的刚性高、难以大幅度弯折的腰部保护带,也可容易地将该腰部保护带安装于筒状部。具体而言,将腰部保护带的一个端部从筒状部所具备的狭缝插通至筒状部后,将腰部保护带的另一个端部插入狭缝时,需要将腰部保护带的从筒状部伸出的部分大幅度弯折,W3越大,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伸出的部分的弯折的程度越小,结果,该腰部保护带容易安装于筒状部。另一方面,通过W3为3cm以下,从而基于筒状部的腰部保护带在下衣的固定变得更牢固。具体而言,W3越小,由设置于筒状部的狭缝而使安装于下衣的腰部保护带未被筒状部覆盖的部分越少,腰部保护带由筒状部更牢固地固定于下衣。需要说明的是,W3是指在与狭缝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之中成为最大的宽度的值。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即,筒状部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即,该实施方式中,构成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面状物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以上1.0以下。此处,所谓构成筒状部的面状物的接近人体一侧的面,是指例如图10及11中所示的下衣中、在穿着该下衣时可能与穿着者的身体、穿着者所穿着的内衣等接触的筒状部前方部分15的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调节布帛的静摩擦系数的手段如上文所述。通过使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能够抑制穿着者所穿着的内衣随着穿着者的动作相对于穿着者的腰部而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滑动这一效果更加显著。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共通的、静摩擦系数及伸长时应力在特定范围内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下衣所具备的腰围部分所具有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该筒状部前方部分的10%伸长时的应力优选为10N/25mm以下。并且,通过使本发明的下衣具备上述那样的特征,在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的操作变得简便。认为起到上述效果的预想机理如下所示。
即,在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时,从图1的附图标记25及图8的附图标记26所示的设置于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的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的带部的一端并在插入到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附近时(图24),同样地从带部的另一端向设置于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的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在筒状部安装腰部保护带(图25)。此时,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与腰部保护带的面B接触。并且,在该操作中,通过本发明的下衣所具备的腰围部分具有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小至0.2以上1.0以下,从而腰部保护带不会在筒状部中卡住而是顺利地移动并使安装操作简便。另外,通过上述筒状部前方部分向上方适度地伸长,特别是从相同的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的两端时,能够利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伸缩性使狭缝的开口稍微扩大,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插入操作。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下衣所具备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通过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1.0以下,从而向筒状部插入腰部保护带时不会挂住而是能够顺利地通过。另一方面,通过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以上,从而还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即,能够抑制腰部保护带在位于下衣的腰围部分的筒状部中过度移动而使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插入操作反而变得困难。从能够使上述效果更优异的方面出发,该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4以上。另外,从能够使上述的效果更优异的方面出发,该静摩擦系数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本发明的下衣中,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方向I的10%伸长时的应力优选为10N/25mm以下。通过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方向I的10%伸长时的应力为10N/25mm以下,如上所述地,从位于筒状部的大致中央部的狭缝插入腰部保护带时,由于筒状部的伸缩性而使狭缝的开口稍微扩大,从而腰部保护带容易进入。从使上述的效果极其显著的理由出发,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方向I的10%伸长时的应力更优选为1N/25mm以下。此处,所谓筒状部的方向I,是指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对于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方向I的10%伸长时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若过度伸长则有可能无法完全恢复至原来的长度,布帛中容易残留应变,导致褶皱、腰周围的粗糙感,从这样的恢复率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0.2N/25m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在本发明的下衣中,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即,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与穿着者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也优选为0.2~1.0。即,向筒状部插入腰部保护带时,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与腰部保护带的穿着者侧的面(即,腰部保护带的面A)接触。因此,与上述所示的理由同样地,通过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也为1.0以下,从而向筒状部插入腰部保护带时不会卡住而是能够顺利地通过,另一方面,通过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以上,从而能够抑制腰部保护带在位于下衣的腰围部分的筒状部中过度移动而使腰部保护带向筒状部的插入操作反而变得困难。从能够使上述效果更优异的方面出发,该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另外,从能够使上述效果更优异的方面出发,该静摩擦系数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是,本发明的下衣中,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即筒状部前方部分的穿着者侧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1.0。特别是若在本发明的下衣安装了腰部保护带的状态下穿着下衣,则该面的穿着者所穿着的内衣、与该筒状部前方部分密切地接触,通过静摩擦系数为1.0以下,能够抑制下衣追随内衣的运动。另一方面,若内衣与下衣的位置关系不太受阻地移动,则有时也会感到违和感,因此,该面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0.2以上。从能够使这些效果更优异的方面出发,该面的静摩擦系数更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另外,从能够使上述效果更优异的方面出发,该面的静摩擦系数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
第一实施方式的下衣中,下衣身面料成为筒状部后方部分。构成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面状物优选在上方部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连接或断续地连接。该连接可位于筒状部的大致上下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上端或其附近。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面状物的上方部,表示包含面状物的上端和位于面状物的上端的下方的部位的部位。期望筒状部前方部分的面状物在下方部也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连接或断续地连接。该连接可位于筒状部的宽度方向的下端或其附近。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面状物的下方部,表示包含面状物的下端和位于面状物的下端的上方的部位的部位。筒状部的约一半使用下衣身面料,由此能够形成较之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而言更为紧凑的筒状部。
另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的下衣中,可使用下衣身面料以外的面状物。优选在筒状部的上方部处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连接或断续地连接。该连接可位于筒状部的大致上下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上端或其附近。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面状物的上方部,表示包含面状物的上端和位于面状物的上端的下方的部位的部位。此外,期望在面状物的下方部处也沿前述腰围方向而与前述腰围部分的背面部分连续地连接或断续地连接。该连接可位于筒状部的宽度方向的下端或其附近。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面状物的下方部,表示包含面状物的下端和位于面状物的下端的上方的部位的部位。这是因为,通过以上述方式将筒状部从筒状部的上部悬挂、将筒状部的下部部分地连接,从而在将腰部保护带插入下衣时,背影的轮廓显得利落。
另外,在穿着本发明的下衣时,通过将腰部保护带插入筒状部,并将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卡定,从而能够调整成在腰部(骨盆位)感觉到适度的腹压。此处,本发明的下衣的外观没有特别限制,该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的卡定部可以从穿着者的外部看到也可以隐藏。作为能看到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的卡定部的结构的下衣的外观,可举出图6、图10所示的下衣。另一方面,作为隐藏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的卡定部的结构的下衣的外观的例子,可举出图15所示的下衣,在该下衣安装腰部保护带时的外观如图16所示。如此地,也可以是将腰部保护带完全在下衣的内侧卡定、完全地收纳于下衣的内侧的结构。另外,作为部分地隐藏腰部保护带的结构的下衣的例子,可举出图17所示的下衣,在该下衣安装腰部保护带时的外观如图18所示。如此地,也可以是通过将设置于下衣前面的罩布28用图17的附图标记29所示的纽扣等与下衣前面卡定,从而部分地隐藏腰部保护带的结构。进而,关于图17所示的下衣,如图19所示地,是也可以不隐藏腰部保护带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的卡定部而以露出在前面的状态下安装的结构,成为根据使用场合、穿着者的意向而可以选择部分地隐藏腰部保护带、或不隐藏而露出在前面的结构。如此地通过为根据使用场合、穿着者的意向而可以选择腰部保护带安装时的下衣的外观的结构,能够以1个方式应对穿着者的各种需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测定方法)
(静摩擦系数)
按照JIS P8147:19943.2倾斜方法测定布帛试样的静摩擦系数。准备3片宽25mm、长130mm的试验片。然后,将这3片试验片中的1片试验片安装于滑动倾斜角测定装置的872g的砝码。另一方面,将宽120mm×长200mm的被摩擦体安装于滑动倾斜角测定装置,将已安装试验片的砝码以使得试验片测定面与被摩擦体接触、并且试验片长度方向与滑动倾斜角测定装置的滑动方向一致的方式载置于被摩擦体上,在倾斜角度为3°/秒的条件下提高倾斜的程度,读取砝码落下时的倾斜角,将前述倾斜角的正切(tanθ)作为静摩擦系数。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也针对其他2片试验片测定静摩擦系数,将这3片静摩擦系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布帛试样的静摩擦系数。此处,以试验片长度方向与前述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方向I相同的方式,对试验片进行取样。另外,作为被摩擦体使用的是标准棉(3-1号:一般财团法人日本规格协会制),该标准棉的布帛的方向为经或纬均可。
(10%伸长时的应力)
使用岛津制作所公司制Autograph AG-50kNG测定布帛试样的10%伸长时的应力。具体而言,准备5片裁切为宽25mm、长220mm的试验片。然后,将5片试验片中的1片试验片以夹头间距离100mm安装至上述的测定仪器,以拉伸速度300mm/min拉伸至试验片破裂。针对其他4片试验片也进行同样的操作,针对5片试验片分别测定10%伸长时的应力。此处所谓“10%伸长时的应力”,是指通过上述的方法测得的5片布帛的伸长率为10%时的伸长应力的平均值。此处,以试验片长度方向与前述筒状部前方部分的方向I相同的方式,对试验片进行取样。
(评价方法)
(腰部保护带安装操作的所需时间)
用秒表测定了20名受试者在实施例及比较例的下衣安装腰部保护带所需的时间(秒)。让20名受试者分别各实施3次腰部保护带的安装操作,算出各自的所需时间(秒)的平均值,将20名受试者的平均值作为腰部保护带安装操作的所需时间。
(实施例)
(实施例1)
经纱使用167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纱、和聚酯65%·棉35%(质量比例)的纺织纱,纬纱使用167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纱,织制为经纱密度154根/2.54cm、纬纱密度64根/2.54cm的经编双层斜纹织物,得到聚酯90%、棉10%的用于下衣身面料的面料A。
然后,使用78dtex的尼龙纱和310dtex的聚氨酯弹性纤维进行编织,得到尼龙82%、聚氨酯18%的弹性网布面料(以下,将该弹性网布面料称为面料D)。
将上述用于下衣身面料的面料A用于下衣身面料,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仅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另外,狭缝是狭缝的开口的边缘被布帛夹持并镶边后缝制而得者。并且,制作图4及图5中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其卡定部使用挤出成型类型的MOULD MAGIC(注册商标)(Kuraray株式会社制)作为粘扣带阳面,使用环状紧固件(株式会社Seiho制)作为阴面,将其作为腰部保护带1。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来制成筒状部,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94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来制成筒状部,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75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来制成筒状部,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96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来制成筒状部,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1.00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使用44dtex的尼龙纱和44dtex的聚氨酯弹性纤维编织成特里科经编织物,得到尼龙70%、聚氨酯30%(质量比例)的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以下,将该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称为面料E)。使用与实施例1的下衣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和面料E,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E。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7)
经纬使用3.3dtex的PTFE纤维,制作100%PTFE斜纹织物(单位面积重量522g/m2),将其作为用于下衣身面料的面料B。将该面料B用于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除此以外的下衣身面料的部分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外观为图1和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B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8)
使用84dtex的PPT复合纤维和棉100%纺织纱,以28号(gauge)编织成特里科经编织物,得到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以下,将该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称为面料F)。使用与在实施例1的下衣所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和面料F,制作外观为图1和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F。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9)
将以1mm间隔实施直径为1mm的硅点(silicondot)加工而得到的棉100%针织面料(进行了硅点加工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91)作为面料C。将该面料C用于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在除此以外的下衣身面料的部分中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制作外观为图1和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C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10)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8、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D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D、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8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10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1)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6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E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8、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E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E、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E。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8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10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2)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8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F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8、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F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F、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F。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8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10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3)
使用30号的双面特里科编织机,于表面筘准备33dtex的聚氨酯弹性纱,于背面筘准备尼龙原纱22dtex/7长丝,按照以下的组织编织成双面织物组织的聚氨酯弹性纱含有率为53%的经编织物。
表面筘:1-0/1-2/2-3/2-1//
背面筘:2-3/1-1/1-0/2-2//
如此,得到下述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以下,将该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称为面料G):对于两面织物组织的单面而言,形成仅利用弹性纱的织圈而构成经编织物,对于另一个面而言,形成组合利用弹性纱和非弹性纱的织圈而构成经编织物,上述特里科经编织物面料的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60、背面为0.39,在表面背面具有不同的静摩擦系数。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上述的面料G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8、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面料G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基于前述面料的特性,在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配置面料G的静摩擦系数为0.39的面,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配置面料G的静摩擦系数为0.60的面。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8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10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4)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3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G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8、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其中,将面料G的表面背面相反地配置,基于面料的特性,在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配置面料G的静摩擦系数为0.60的面,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配置面料G的静摩擦系数为0.39的面。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8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10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5)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20、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D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D、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D。另外,如图20所示地,筒状部在中央隔开1cm的间隔被分割成2等分,制作筒状部的宽度(W1)与筒状部分割部30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相等、从而(W2/W1)为1.00的筒状部。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6)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筒状部,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所示、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A。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7)
准备3片长14cm、宽25mm的布带,上述布带是具有从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到另一端部连续地配置的2个高摩擦体的防滑带(AndoTape制800A,弹性纱露出多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1.07)。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地使用了面料A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的背部,将上述这些防滑带缝合于该腰围部分的背部的中央部和距中央部左右为8cm的部位总计3处。防滑带的长度方向与方向I大致平行。使用该下衣身面料、和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制作外观为图1、图2、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缝合有3片防滑带的面料A,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8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1)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22、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D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D、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1个狭缝也未设置。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的所需时间为25秒,腰部保护带向下衣的安装耗费时间。如前所述地,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图22那样结构的下衣中,需要使腰部保护带从筒状部的一个开口插通到另一个开口,带的插通距离长,相应地安装操作花费时间。
(比较例2)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21、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D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D、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D。另外,如图21所示,在筒状部具备2个狭缝。即,筒状部的狭缝也与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相连,具有2个成为狭缝的一个形态的筒状部分割部30。制作筒状部的宽度(W1)与筒状部分割部30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相等、从而(W2/W1)为1.00的筒状部。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的所需时间为24秒,腰部保护带向下衣的安装需要时间。图21那样结构的下衣中,筒状部的狭缝也与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相连,此外具有2个成为狭缝的一个形态的筒状部分割部30,由此,需要使带插通至筒状部开口C、筒状部开口D、筒状部开口E、及筒状部开口F这4个开口,增加了工时。此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各个筒状部开口自由地移动,因此即使使腰部支撑带通过一个筒状部开口,将带插入其它的筒状部开口时也会产生用手将开口部扩开等麻烦。
(比较例3)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相同的面料A制作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制作筒状部,制作外观为图8、图2、内部为图9所示的形态的下衣。筒状部是如下得到的:将与实施例1同样的面料D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下方部处回折,并在下衣身面料上、将筒状部的上方部在腰围部分的背部的整周范围内缝制并固定、将筒状部的下方部部分地缝制并固定于腰围部分的背部,图9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面料D、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也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8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6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10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的所需时间为21秒,腰部保护带向下衣的安装耗费时间。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68的结构的下衣中,相对于腰部保护带的背部宽度而言筒状部的宽度(W1)不充分,在插入带时产生用手将开口部扩开来进行辅助等麻烦。
(比较例4)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A来制成下衣身面料,此外,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面料同样的面料D来制成筒状部,制成外观为图1及图2所示、内部为图3所示的形态的下衣。即,图3的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布帛为由面料A构成的下衣身面料的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布帛(面状物)为面料D。另外,在筒状部前方部分的中央部分设置1个如图1所示那样的狭缝,以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成为0.68的方式制作筒状部。如图6所示,在上述筒状部将图4及图5所示的形态的腰部保护带1安装于下衣,同时测定此时所花费的时间。构成筒状部的布帛的物性及下衣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
腰部保护带插入操作的所需时间为21秒,腰部保护带向下衣的安装耗费时间。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筒状部的宽度(W1)与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68的结构的下衣中,相对于腰部保护带的背部宽度而言筒状部的宽度(W1)不充分,在插入带时产生用手将开口部扩开来进行辅助等麻烦。
[表1]
Figure GDA0003028788330000441
[表2]
Figure GDA0003028788330000451
[表3]
Figure GDA0003028788330000461
[表4]
Figure GDA0003028788330000471
附图标记说明
1:下衣
2:腰围部
3:筒状部
4:腰围方向
5:腰围部分中位于背部的下衣面料
6:筒状部前方部分
7:卡定部
8:卡定部
9:腰部保护带
10:腰部保护部
11:带部
12:第一固定部
13:第二固定部
14:骨架
15:筒状部前方部分
15’:筒状部后方部分
16:卡定部
17:卡定部
18:背面部分
19:前方
20:后方
21:腰部保护带配置用空间
22:筒状部后方部分的内表面
23:筒状部前方部分的外表面
24:下衣身面料
25:狭缝
26:狭缝
27:筒状部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
28:下衣前面的罩布
29:纽扣
30:筒状部分割部
31:筒状部开口A
32:筒状部开口B
33:筒状部开口C
34:筒状部开口D
35:筒状部开口E
36:筒状部开口F
I:筒状部的宽度方向

Claims (8)

1.下衣,其为具有腰围部分的下衣,其中,在所述腰围部分的背面部分且下衣的内侧具有筒状部,所述筒状部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或者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
所述筒状部以其轴向与所述腰围部分的腰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所述筒状部仅具有1个满足以下的条件(1)及(2)的狭缝,所述狭缝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且所述筒状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
(1)所述狭缝以所述狭缝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腰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2)在与所述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筒状部的宽度(W1)与所述狭缝的长度方向的宽度(W2)之比(W2/W1)为0.7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衣,其中,所述筒状部的后方部分的内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所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筒状部的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的应力为10N/2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衣,其中,所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远离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衣,其中,所述筒状部的前方部分的接近人体的部分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衣,其中,所述筒状部由下衣身面料和与该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所述面状物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各自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或断续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衣,其中,所述筒状部由与下衣身面料不同的面状物构成,所述筒状部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各自与下衣身面料连续地或断续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衣,其中,所述面状物为布帛。
8.附有带的下衣,其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衣、和腰部保护带。
CN201980057200.1A 2018-09-25 2019-09-17 下衣 Active CN112638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8710 2018-09-25
JP2018-178710 2018-09-25
PCT/JP2019/036329 WO2020066740A1 (ja) 2018-09-25 2019-09-17 下衣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188A CN112638188A (zh) 2021-04-09
CN112638188B true CN112638188B (zh) 2023-03-24

Family

ID=6994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7200.1A Active CN112638188B (zh) 2018-09-25 2019-09-17 下衣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60994A1 (zh)
EP (1) EP3841901A4 (zh)
JP (1) JPWO2020066740A1 (zh)
KR (1) KR20210064182A (zh)
CN (1) CN112638188B (zh)
WO (1) WO20200667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7549B2 (en) * 2019-08-22 2024-04-16 Lzrd Tech, Inc. Appendage garment with enhanced traction
USD967541S1 (en) * 2019-10-04 2022-10-18 Checkmate Lifting & Safety Ltd Waist pad for a lower portion of a harness
US11606995B1 (en) * 2020-08-14 2023-03-21 Aspen Defense LLC Dynamically expandable rigid waistband system
US20230292865A1 (en) * 2022-03-17 2023-09-21 FISIOLINK S.r.l.s. Waist belt and cloth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1521U (zh) * 1978-04-10 1979-10-22
JP2702668B2 (ja) * 1993-07-28 1998-01-21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腰部保護用衣類
US8256034B2 (en) * 2008-08-01 2012-09-04 Nike, Inc. Article of apparel with inner and outer layer and an insert element in between
JP6037271B2 (ja) * 2012-10-11 2016-12-07 ボディーオーラ株式会社 腸骨稜ベルト
US9596897B2 (en) * 2013-01-28 2017-03-21 Nike, Inc. Flocked waistband
WO2016060152A1 (ja) * 2014-10-15 2016-04-21 東レ株式会社 下衣
WO2018066504A1 (ja) 2016-10-03 2018-04-12 東レ株式会社 下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1901A1 (en) 2021-06-30
WO2020066740A1 (ja) 2020-04-02
CN112638188A (zh) 2021-04-09
JPWO2020066740A1 (ja) 2021-08-30
KR20210064182A (ko) 2021-06-02
US20210360994A1 (en) 2021-11-25
EP3841901A4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8188B (zh) 下衣
CN109788809B (zh) 下衣
EP2596711B1 (en) Supporter
US8601615B2 (en) Shirt hold-down undergarment
EP3207813B1 (en) Bottom wear
EP3115028B1 (en) Knee supporter
KR20180075478A (ko) 허리부 보호 벨트 부착 바지
TWI702010B (zh) 下半身衣料
JP2018076628A (ja) 腰用サポーター
JP6111604B2 (ja) 腹部保護衣類
JP6462455B2 (ja) 運動用衣服
CN211882250U (zh) 一种新型针织裤
JP2018089007A (ja) 腹腔圧迫ベルト、衣料および腹腔圧迫ベルトの装着方法
JP7451067B2 (ja) ズボン
JP4601981B2 (ja) 下衣
JPH0510407U (ja) コルセツト
CN215873507U (zh) 一种新型可拆卸托腹护腰带拉链的孕妇裤
JP6550183B1 (ja) ウエスト伸縮自在ボトムス
JP6538254B1 (ja) ウエスト伸縮自在ボトムス
JP6523517B2 (ja) 腹腔圧迫ベルト、衣料および腹腔圧迫ベルトの装着方法
JP2015190091A (ja) 上衣
JP3117464U (ja) 紳士用ガードル
CN111918576A (zh) 裤子
JP2001192908A (ja) 下半身用衣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