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6556A -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6556A
CN112616556A CN202011479689.2A CN202011479689A CN112616556A CN 112616556 A CN112616556 A CN 112616556A CN 202011479689 A CN202011479689 A CN 202011479689A CN 112616556 A CN112616556 A CN 112616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phellinus igniarius
bag
phellinus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96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6556B (zh
Inventor
张俊
颜新培
李一平
廖模祥
邵元元
黄晓强
夏伶俐
张晓�
黄仁志
叶添梅
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Hun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20114796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6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6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6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6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6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包括步骤: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桑黄液体菌种间断式扩繁培养,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智能化发菌、出菇栽培管理等步骤。本发明桑黄菌丝体、子实体培养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多糖、三萜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高。本发明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对栽培条件进行远程灵活全天候精准控制,使菌丝满袋时间缩短到40d左右;菌包开口后桑黄子实体培养周期缩短到70d左右,相比于现有技术栽培方法缩短了60d以上,本发明方法生物转化率高,子实体产量高。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桑黄是一种生长于桑树的名贵中药材,作为中药入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神农本草经》均有详细记载,《神农本草经》将桑黄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因此桑黄有“森林黄金”之美称。目前国内许多机构保藏有桑黄菌种并开展了系列研究。桑黄抗癌的作用,最早由1968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公布,该实验表明野生桑黄子实体的水提物对小鼠肉瘤S180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高达96.7%,在十几种菌类中排名第一。桑黄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和三萜等物质,具有治疗前列腺炎、治疗痛风、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方面功效。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桑黄多糖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且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效率最高的真菌。国内外各大药厂最近几年也纷纷投入巨资研制桑黄系列抗癌新药,对桑黄的需求越来越大。致使国内各产地药农掠夺性采集,野生桑黄资源已经极其稀少,近乎绝迹,因此通过人工培植来弥补野生资源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桑黄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日本和韩国起步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技术。我国研究桑黄自上世纪末兴起,由于高端的栽培技术日本和韩国作为专利,保护甚为严密,加之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人工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桑黄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筛选,菌丝的培养以及子实体生长培养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少数桑黄种类已经栽培成功,但人工栽培难度大、生长周期长,易受杂菌污染、无法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栽培,品质差因而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桑黄智能化栽培仍属空白。
例如,公开号为CN10826439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桑黄子实体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需要接种6个月才能采摘子实体,培养周期较长,并且其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粮食种子作为栽培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此外,采用粮食种子作为培养基质,其自身也会生长发育,营养损耗非常大,不利于活性成分积累。
申请号为ZL201410105124.6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桑黄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葛根渣作为辅料添加到椴木菌袋中,便于桑黄菌丝快速定植萌发,减少菌袋的污染率,提高桑黄菌袋成品率。但该方法没有解决桑黄子实体生长过程缓慢,且出菇整齐度不高的问题。
申请号为200410041704.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桑黄人工高产栽培方法及桑黄子实体的应用,该发明采用袋料栽培,为了解决培养基营养供给不充分,子实体发育较小、易染杂菌等问题。在培养基中添加了生长素,生长素的添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基的问题,而且生长素的添加对桑黄的品质有影响,同时不利于桑黄的天然生长。
申请号为201710265348.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桑黄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基质料配制、装袋、高温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大田出菇管理和采摘步骤;其多糖含量提高10-15%并不能够满足需求。
公开号CN10799628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其秘地为模拟桑黄的野生生长环境,得到高品质的桑黄,且产量可观;为桑黄的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提供了一种途径。然而,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栽培的桑黄黄酮含量仅为2.7%左右,得到的桑黄品质较低。
此外,全世界每年大约形成1000~2000亿吨植物有机质,其中有一半是纤维素物质,我国每年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约有7亿吨,这些废弃物既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又污染环境。
因此,提供一种开发出培养周期短、可以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有效解决培养过程的污染问题,且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桑黄高效栽培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手机终端能够对培养实验室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化控制,达到对培养环境的精准控制,从而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栽培管理桑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将活化的桑黄斜面母种接种到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后,在温度26℃下培养7-10d提质优化,并选择生长速度快,浓密旺盛,边缘整齐的菌种,备用;
(2)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的菌种接种到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内采用间断式震荡培养,得到优质稳定的液体桑黄菌种;
(3)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将摇匀的液体菌种采用聚乙烯袋进行接种,然后移入发菌室内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
(4)发菌管理:接种前对接种室、发菌室及出菇室定期消毒;
菌包发菌30-40%后每天通风2次,每次10min;
接种培养30-35d,待栽培袋内菌丝大量出现突起的淡黄色瘤状突起时,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所述出菇室恒温26-28℃、恒湿90-95%、恒CO2浓度500-600ppm条件下培养10d后再进行开口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在菌袋中下部开一个开口,手机远程控制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对栽培条件进行精准控制控制,控制温度在26-28℃,湿度在90-95%,CO2浓度600-1200ppm,内光照强度保持80-150lux,每天光照时间3-5h,培养15-20d;
之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min,每天光照8-10h,继续培养35-40d,当桑黄子实体由橙黄色转成深黄色,边缘硬化,获得新鲜桑黄子实体。
进一步,上述每1L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包括:200-230g土豆,20-24g葡萄糖,0.2-0.4g木质素,1.1-1.3gMgSO4,1.4-1.6gKH2PO4,1.0-3.0ml木醋液,16.0-18.0g琼脂,余量水;且pH为6.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额外加入木质素和木醋液能够对菌种品质进行有效提质优化。
进一步,上述每1L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包括:200-230g土豆,18-20g水溶性黄豆饼粉,0.03-0.05g褪黑素,1.1-1.3gMgSO4,1.4-1.6gKH2PO4,0.4-0.6ml木醋液,余量为水;且pH为7.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中额外加入褪黑素和木醋液能够使得到的液体桑黄菌种更加优质稳定。
进一步,上述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分数原料:40%-50%桑枝木屑、12%-15%甘蔗渣、12%-15%杏鲍菇菌渣、15%-20%麦麸、7%-10%蛹虫草饼渣、1.0%石膏粉、1.0%石灰粉。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加入甘蔗渣、杏鲍菇菌渣和蛹虫草饼渣能够进一步为桑黄子实体提供营养、促进生物活性积累从而提高桑黄品质。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所述震荡培养为:在黑暗环境中,温度26℃下静置培养1d,自第2天起每天160~180r/min高速振荡22~23h、60~80r/min低速速振荡1~2h,持续6-8d。
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聚乙烯袋为17cm×33cm×0.05cm的聚乙烯菌袋,聚乙烯袋中间插入打孔器,且打孔器为13CM的顶端壁上带孔,且套有菌环和菌盖封口;
接种前将聚乙烯袋在121℃下高压灭菌时间为3.0-3.5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打孔器。
更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每个聚乙烯袋的接种量为15-20ml;
所述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为温度25-27℃、湿度60-65%、CO2浓度100-150ppm。
进一步,上述步骤(4)中消毒方法为每天进行22h紫外灯照射和2h时臭氧消毒,连续25d。
进一步,上述步骤(5)中手机远程控制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对栽培条件进行远程灵活全天候精准控制,所述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为温度在26-28℃,湿度在90-95%,CO2浓度600-1200ppm,内光照强度保持80-150lux,每天光照时间3-5h,培养15-20d;之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min,每天光照8-10h。
步骤(5)中开口为长8.0-10.cm,宽2.5-3.0cm的马蹄形开口。
更进一步,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6):对栽培室进行持续通风和升温,使栽培室湿度下降后,待湿度降至50%以下,让子实体表面风干2d后再统一采收,得到成熟桑黄子实体。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发明方法中从接种后算起桑黄子实体栽培时间为110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94%以上,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70d,单产(干)30-40g,平均单包干品重量可达32g,子实体品相:表面光滑,外形齐一,商品性佳。实验室智能化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比工厂化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及野生桑黄子实体中多糖、麦角甾醇、三萜含量显著提高。
本发明桑黄菌丝体、子实体培养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高产,质优,污染率低,能实现全年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桑黄母种固体平板提质优化培养基使桑黄菌丝生长浓密旺盛、速度快;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使桑黄菌丝球均匀、扩繁时间短,生长势旺盛;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活性成分营养丰富,菌丝满袋时间缩短到40d左右;菌包开口后桑黄子实体培养周期缩短到70d左右,生物转化率高,子实体产量高、多糖、麦角甾醇、三萜等含量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发菌室和培养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采收前桑黄子实体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发菌室和培养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智能栽培设施:
a、智能栽培房:
栽培房要求:高6.5.0-7.0m,长15-20m,宽12-15m,栽培房包括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接种室和发菌室、接种室和出菇室由内隔门相连、发菌室和出菇室并排相连,房内四周及顶部钢架结构、用7cm后保温板覆盖,地面用树脂漆胶处理;
栽培房内设有通风设备、控温控湿设备、光照设备、紫外臭氧杀菌设备、智能主控设备及有线、无线网络、监控设备和双面超净工作台设,栽培房各设备可以通过智能主控设备对应的软件24小时全天候远程控制及调整,使培养管理条件以最接近精确拟合野生桑黄生长原生境,达到缩短生长周期提高桑黄品质的优点;
b、发菌床和栽培床:发菌床和栽培床由不锈钢搭建栽培床架,四角安有滑动轮,便于方便调整及摆放。床宽1.0-1.2m,长1.5-1.6m,床架层数为5-6层,每层采用6cm*6cm细网格托盘,床架底层离地面0.3-0.4m,相邻两层间距0.3-0.4m,相邻两个床架之间留有1.2-1.5m的过道;
实施例2
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在无菌条件下,将活化的桑黄斜面母种接种到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后,在温度26℃下培养10d提质优化,选择生长速度快,浓密旺盛,边缘整齐的固体桑黄菌种备用。
固体平板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230g/L土豆,23g/L葡萄糖,0.3g/L木质素,1.2g/LMgSO4,1.5g/LKH2PO4,1.5ml/L木醋液,18.0g/L琼脂,余量水,pH调到6.0。
桑黄液体菌种间断式扩繁培养:液体扩繁培养基在温度121℃,高压灭菌30min,无菌环境下冷却。在无菌条件下将直径0.6cm圆饼大小10块桑黄菌种接到到液体培养基内采用间断式震荡培养,在无菌黑暗条件,温度26℃下静置培养1d,第2天开始振荡培养,每天180r/min高速振荡23h、60r/min低速速振荡1h,震荡培养7d获得优质稳定的液体桑黄菌种。
液体扩繁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230g/L土豆,18g/L水溶性黄豆饼粉,0.03g/L褪黑素,1.1g/LMgSO4,1.4g/LKH2PO4,0.5ml/L木醋液,余量为水,pH调到7.0。
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用17cm×33cm×0.05cm的聚乙烯菌袋装袋,装袋后中间插入13CM长顶端壁上带孔的塑料打孔器,套上菌环和菌盖封口;温度121℃,高压灭菌时间为3.0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接种室双向超净工作台内取出打孔器,用接种枪接种15ml摇匀的液体菌种,迅速盖上菌盖,移入无菌发菌室内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
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45%桑枝木屑、15%甘蔗渣、12%杏鲍菇菌渣、18%麦麸、8%蛹虫草饼渣、1.0%石膏粉、1.0%石灰粉,桑黄栽培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
手机智能化发菌,出菇培养管理:接种前25d,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智能初冠手机APP联网控制,每天设定启动22小时紫外灯照射和2小时臭氧消毒,连续25d,对栽培室进行交替性彻底杀菌消毒。接种后的菌包在智能精确控制下,在温度25℃、湿度60%、CO2浓度100ppm发菌室环境条件下培养。菌包发菌三分之一左右后每天发菌室通风2次,每次10min,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正常、快速、旺盛生长。培养35d,待栽培袋内菌丝大量出现突起的淡黄色瘤状突起时,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恒温27℃、恒湿90%、恒二氧化碳环境下500ppm适应10d后再进行开口出菇管理。在菌袋中下部用手术刀开1个长8.0-10.cm,宽2.5-3.0cm马蹄形开口,菌袋与菌袋之间留有8cm空间,温度控制在26℃,湿度控制在93%,CO2浓度800ppm,培养18d后,内光照强度保持90lux,每天光照时间4hr。培养12d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每天光照时间8hr。继续培养40d,当桑黄子实体由橙黄色转成深黄色,边缘硬化,表明已经成熟,可采收获得新鲜桑黄子实体。此时,采取通风和提高栽培室温度使栽培室湿度下降后,待湿度降至50%以下,让子实体表面风干2d后再统一采收。
整个过程中,从接种后算起桑黄子实体栽培时间为117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95%以上,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72d,单产(干)26~42g,平均单包干品重量可达30g,子实体品相:表面光滑,外形齐一,商品性佳。实验室智能化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本实施例中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中多糖、麦角甾醇、总三萜含量分别为8.237g/100g,2.756mg/100g,2.337g/100g。
实施例3
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在无菌条件下,将活化的桑黄斜面母种接种到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后,在温度26℃下培养10d提质优化,选择生长速度快,浓密旺盛,边缘整齐的固体桑黄菌种备用。
固体平板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200g/L土豆,24g/L葡萄糖,0.2g/L木质素,1.1g/LMgSO4,1.4g/LKH2PO4,2.0ml/L木醋液,17.0g/L琼脂,余量水,pH调到6.0。
桑黄液体菌种间断式扩繁培养:液体扩繁培养基在温度121℃,高压灭菌30min,无菌环境下冷却。在无菌条件下将直径0.6cm圆饼大小10块桑黄菌种接到到液体培养基内采用间断式震荡培养,在无菌黑暗条件,温度26℃下静置培养1d,第2天开始振荡培养,每天170r/min高速振荡23h、80r/min低速速振荡1h,震荡培养8天获得优质稳定的液体桑黄菌种。
液体扩繁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220g/L土豆,20g/L水溶性黄豆饼粉,0.04g/L褪黑素,1.2g/LMgSO4,1.5g/LKH2PO4,0.6ml/L木醋液,余量为水,pH调到7.0。
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用17cm×33cm×0.05cm的聚乙烯菌袋装袋,装袋后中间插入13CM长顶端壁上带孔的塑料打孔器,套上菌环和菌盖封口;温度121℃,高压灭菌时间为3.0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接种室双向超净工作台内取出打孔器,用接种枪接种18ml摇匀的液体菌种,迅速盖上菌盖,移入无菌发菌室内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
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50%桑枝木屑、12%甘蔗渣、13%杏鲍菇菌渣、15%麦麸、8%蛹虫草饼渣、1.0%石膏粉、1.0%石灰粉,桑黄栽培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
手机智能化发菌,出菇培养管理:接种前25d,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通过智能手机联网控制,每天设定启动22小时紫外灯照射和2小时臭氧消毒,连续25d,对栽培室进行交替性彻底杀菌消毒。接种后的菌包在智能精确控制下,在温度28℃、湿度65%、CO2浓度150ppm发菌室环境条件下培养。菌包发菌三分之一左右后每天发菌室通风两次,每次10min,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正常、快速、旺盛生长。培养30d,待栽培袋内菌丝大量出现突起的淡黄色瘤状突起时,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恒温26℃、恒湿92%、恒二氧化碳环境下600ppm适应10d后再进行开口出菇管理。在菌袋中下部用手术刀开1个长8.0-10.cm,宽2.5-3.0cm马蹄形开口,菌袋与菌袋之间留有10cm空间,温度控制在28℃,湿度控制在90%,CO2浓度1200ppm,培养15d后,内光照强度保持80lux,每天光照时间3hr。培养15d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每天光照时间9h。继续培养38d,当桑黄子实体由橙黄色转成深黄色,边缘硬化,表明已经成熟,可采收获得新鲜桑黄子实体。此时,采取通风和提高栽培室温度使栽培室湿度下降后,待湿度降至50%以下,让子实体表面风干2d后再统一采收。
整个过程中,从接种后算起桑黄子实体栽培时间为110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94%以上,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70d,单产(干)30-40g,平均单包干品重量可达32g,子实体品相:表面光滑,外形齐一,商品性佳。
实验室智能化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本实施例智能化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中多糖、麦角甾醇、总三萜含量分别为7.954g/100g,22.645mg/100g,2.280g/100g。
实施例4
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在无菌条件下,将活化的桑黄斜面母种接种到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后,在温度25℃下培养10d提质优化,选择生长速度快,浓密旺盛,边缘整齐的固体桑黄菌种备用。
固体平板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220g/L土豆,20g/L葡萄糖,0.4g/L木质素,1.3g/LMgSO4,1.6g/LKH2PO4,3.0ml/L木醋液,16.0g/L琼脂,余量水,pH调到6.0。
桑黄液体菌种间断式扩繁培养:液体扩繁培养基在温度121℃,高压灭菌30min,无菌环境下冷却。在无菌条件下将直径0.6cm圆饼大小10块桑黄菌种接到到液体培养基内采用间断式震荡培养,在无菌黑暗条件,温度26℃下静置培养1d,第2天开始振荡培养,每天160r/min高速振荡22h、75r/min低速速振荡2h,震荡培养6d获得优质稳定的液体桑黄菌种。
液体扩繁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200g/L土豆,19g/L水溶性黄豆饼粉,0.05g/L褪黑素,1.3g/LMgSO4,1.6g/LKH2PO4,0.4ml/L木醋液,余量为水,pH调到7.0。
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用17cm×33cm×0.05cm的聚乙烯菌袋装袋,装袋后中间插入13CM长顶端壁上带孔的塑料打孔器,套上菌环和菌盖封口;温度121℃,高压灭菌时间为3.0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接种室双向超净工作台内取出打孔器,用接种枪接种20ml摇匀的液体菌种,迅速盖上菌盖,移入无菌发菌室内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
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采用的成分为,40%桑枝木屑、14%甘蔗渣、14%杏鲍菇菌渣、20%麦麸、10%蛹虫草饼渣、1.0%石膏粉、1.0%石灰粉,桑黄栽培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5%。
手机智能化发菌,出菇培养管理:接种前25d,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智能初冠手机APP联网控制,每天设定启动22小时紫外灯照射和2小时臭氧消毒,连续25d,对栽培室进行交替性彻底杀菌消毒。接种后的菌包在智能精确控制下,在温度26℃、湿度63%、CO2浓度130ppm发菌室环境条件下培养。菌包发菌三分之一左右后每天发菌室通风两次,每次10min,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正常、快速、旺盛生长。培养33d,待栽培袋内菌丝大量出现突起的淡黄色瘤状突起时,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恒温28℃、恒湿95%、恒二氧化碳环境下550ppm适应10d后再进行开口出菇管理。在菌袋中下部用手术刀开1个长8.0-10.cm,宽2.5-3.0cm马蹄形开口,菌袋与菌袋之间留有12.0cm空间,温度控制在27℃,湿度控制在95%,CO2浓度600ppm,培养20d后,内光照强度保持150lux,每天光照时间5h。培养10d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每天光照时间10hr。继续培养35d,当桑黄子实体由橙黄色转成深黄色,边缘硬化,表明已经成熟,可采收获得新鲜桑黄子实体。此时,采取通风和提高栽培室温度使栽培室湿度下降后,待湿度降至50%以下,让子实体表面风干2d后再统一采收。
整个过程中,从接种后算起桑黄子实体栽培时间为110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94%以上,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67d,单产(干)30-40g,平均单包干品重量可达32g,子实体品相:表面光滑,外形齐一,商品性佳。
实验室智能化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本实施例智能化栽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中多糖、麦角甾醇、总三萜含量分别8.067g/100g,2.733mg/100g,2.316g/100g。
试验例1
检测实施例2-4以及从市面采购不同管理方式活性成分含量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管理方式活性成分含量对比表
Figure BDA000283705255000013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将活化的桑黄斜面母种接种到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后,在温度26℃下培养7-10d提质优化,并选择生长速度快,浓密旺盛,边缘整齐的菌种,备用;
(2)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固体平板培养基提质优化的菌种接种到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内采用间断式震荡培养,得到优质稳定的液体桑黄菌种;
(3)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将摇匀的液体菌种采用聚乙烯袋进行接种,然后移入发菌室内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
(4)发菌管理:接种前对接种室、发菌室及出菇室定期消毒;
菌包发菌30-40%后每天通风2次,每次10min;
接种培养30-35d,待栽培袋内菌丝大量出现突起的淡黄色瘤状突起时,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所述出菇室恒温26-28℃、恒湿90-95%、恒CO2浓度500-600ppm条件下培养10d后再进行开口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在菌袋中下部开一个开口,手机远程控制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对栽培条件进行精准控制控制,温度在26-28℃,湿度在90-95%,CO2浓度600-1200ppm,内光照强度保持80-150lux,每天光照时间3-5h,培养15-20d;之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min,每天光照8-10h,继续培养35-40d,当桑黄子实体由橙黄色转成深黄色,边缘硬化,获得新鲜桑黄子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1L桑黄母种固体平板培养基包括:200-230g土豆,20-24g葡萄糖,0.2-0.4g木质素,1.1-1.3gMgSO4,1.4-1.6gKH2PO4,1.0-3.0ml木醋液,16.0-18.0g琼脂,余量水;且pH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1L桑黄液体菌种扩繁培养基包括:200-230g土豆,18-20g水溶性黄豆饼粉,0.03-0.05g褪黑素,1.1-1.3gMgSO4,1.4-1.6gKH2PO4,0.4-0.6ml木醋液,余量为水;且pH为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枝袋料优化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分数原料:40%-50%桑枝木屑、12%-15%甘蔗渣、12%-15%杏鲍菇菌渣、15%-20%麦麸、7%-10%蛹虫草饼渣、1.0%石膏粉、1.0%石灰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震荡培养为:在黑暗环境中,温度26℃下静置培养1d,自第2天起每天160~180r/min高速振荡22~23h、60~80r/min低速速振荡1~2h,持续6-8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乙烯袋为17cm×33cm×0.05cm的聚乙烯菌袋,聚乙烯袋中间插入打孔器,且打孔器为13CM的顶端壁上带孔,且套有菌环和菌盖封口;
接种前将聚乙烯袋在121℃下高压灭菌时间为3.0-3.5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打孔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消毒方法为每天进行22h紫外灯照射和2h时臭氧消毒,连续25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手机远程控制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对栽培条件进行远程灵活全天候精准控制,所述恒温恒湿恒二氧化碳条件为温度在26-28℃,湿度在90-95%,CO2浓度600-1200ppm,内光照强度保持80-150lux,每天光照时间3-5h,培养15-20d;之后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min,每天光照8-10h。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开口为长8.0-10.cm,宽2.5-3.0cm的马蹄形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对栽培室进行持续通风和升温,使栽培室湿度下降后,待湿度降至50%以下,让子实体表面风干2d后再统一采收,得到成熟桑黄子实体。
CN202011479689.2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Active CN112616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9689.2A CN112616556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9689.2A CN112616556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6556A true CN112616556A (zh) 2021-04-09
CN112616556B CN112616556B (zh) 2023-05-30

Family

ID=7531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9689.2A Active CN112616556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65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1075A (zh) * 2022-03-09 2022-05-06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一种智能化管理培育提高云芝栽培效率和品质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262A (zh) * 2009-02-19 2009-07-22 北京林业大学 桑黄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322273A (zh) * 2014-09-18 2015-02-04 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桑黄人工袋栽工艺
CN105027974A (zh) * 2015-07-22 2015-11-11 四川晟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桑黄规模化人工培养栽培方法
CN105993593A (zh) * 2016-05-23 2016-10-1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桑黄高效工厂化袋料栽培工艺
CN108958204A (zh) * 2018-08-15 2018-12-07 天津农学院 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食用菌栽培测控方法
CN110249912A (zh) * 2019-08-02 2019-09-20 丁利华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11264302A (zh) * 2020-03-09 2020-06-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食用菌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262A (zh) * 2009-02-19 2009-07-22 北京林业大学 桑黄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322273A (zh) * 2014-09-18 2015-02-04 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桑黄人工袋栽工艺
CN105027974A (zh) * 2015-07-22 2015-11-11 四川晟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桑黄规模化人工培养栽培方法
CN105993593A (zh) * 2016-05-23 2016-10-1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桑黄高效工厂化袋料栽培工艺
CN108958204A (zh) * 2018-08-15 2018-12-07 天津农学院 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食用菌栽培测控方法
CN110249912A (zh) * 2019-08-02 2019-09-20 丁利华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11264302A (zh) * 2020-03-09 2020-06-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食用菌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杨清: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31 January 2016,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袁瑞奇等: "《金针菇精准高效栽培技术》", 31 July 2016, 金盾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1075A (zh) * 2022-03-09 2022-05-06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一种智能化管理培育提高云芝栽培效率和品质的方法
CN114431075B (zh) * 2022-03-09 2023-10-03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一种智能化管理培育提高云芝栽培效率和品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6556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2592B (zh) 一种桑黄栽培方法
CN107371812A (zh) 一种以桉木屑为主栽培料的猴头菇栽培方法
CN1166272C (zh)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CN104798602A (zh)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9042063A (zh) 一种栽培培养基、配制方法以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工厂化菌袋栽培方法
CN108450230A (zh)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9997608A (zh) 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CN106718021A (zh) 一种产量高的草菇栽培方法
CN105724055B (zh)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
CN1049793C (zh) 平菇“丰八”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10447461A (zh) 一种提高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10547142A (zh) 一种瓶栽中国美味蘑菇的方法
CN106831143A (zh) 利用核桃林间仿野生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12616556B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化栽培管理提高桑黄栽培效率的方法
CN111788988B (zh) 一种高效人工培育灵芝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2514734A (zh) 一种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
CN103563643A (zh)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
CN110495350A (zh) 一种珊瑚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10384022A (zh) 一种富硒灵芝子实体和富硒灵芝孢子粉的培育方法
CN110583364B (zh)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CN112772276A (zh) 一种利用暗褐网柄牛肝菌废菌包直接栽培腐生菌的方法
KR100332317B1 (ko) 신령버섯 종균 및 그 자실체 생산방법
CN112772282A (zh)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0384979C (zh) 一种高纯度孢子粉生产工艺及所用的立式多层产孢箱
CN105294235A (zh)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