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2373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2373B
CN112612373B CN202011533762.XA CN202011533762A CN112612373B CN 112612373 B CN112612373 B CN 112612373B CN 202011533762 A CN202011533762 A CN 202011533762A CN 112612373 B CN112612373 B CN 112612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layer
sub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37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2373A (zh
Inventor
曾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37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3A/zh
Priority to US17/333,495 priority patent/US1183247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层,透光层包括厚度大小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第一子区包括靠近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二表面,第二子区包括靠近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三表面和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四表面;对于射向显示面板的波长为λ0的可见光,第一表面反射的光和第二表面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1;第三表面反射的光和第四表面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2;其中,0.5π≤∣△1‑△2∣≤1.5π。本发明能够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为多膜层堆叠结构,显示面板中的膜层结构对环境光具有一定的反射性能,目前一般要求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色相中性,且不同批次间不能有明显的波动,否则不同批次的最终模组外观颜色不一致,视觉效果很差,甚至不能作为量产产品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层,透光层包括厚度大小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
第一子区包括靠近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二表面,第二子区包括靠近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三表面和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四表面;
对于射向显示面板的波长为λ0的可见光,第一表面反射的光和第二表面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1;第三表面反射的光和第四表面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2;其中,0.5π≤∣△1-△2∣≤1.5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显示面板中透光层包括厚度大小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通过对两个子区的厚度进行控制以实现一定波长的光分别在两个子区上发生薄膜干涉后,第一子区内透光层的第一表面反射光和第二表面反射光叠加的光波相位与第二子区内透光层的第三表面反射光和第四表面反射光叠加的光波相位相反,从而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光层的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层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中一种触控电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显示面板中大部分膜层厚度在亚波长量级,当环境光照射到显示面板上时会存在较强的薄膜干涉效应。其中,一束光波照射于薄膜上,由于折射率不同,光波会被薄膜的上界面和下界面分别反射,在上界面反射的光波和在下界面反射的光波因相互干涉而形成新的光波,这种现象称为薄膜干涉。而显示面板工艺制程中膜层的厚度波动一般难以完全消除,10%的膜厚波动就足以导致薄膜干涉峰位的明显移动,也就是说由于膜厚不同,在不同的位置处薄膜干涉效果不同,从而不同样品间的色相差异往往很大。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设置显示面板中具有透光性能的透光层包括厚度大小不同的至少两个子区,通过对两个子区的厚度进行控制以实现一定波长的光分别在两个子区上发生薄膜干涉后,两个子区色相向相反方向变化并相互抵消,使得透光层膜层厚度波动时,以维持整体色相中性,改善不同。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简化示意图。图1中仅简化示意出了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结构,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层10,透光层10也即具有一定的透光性能,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层10的透光率大于70%,其中,透光层10的制作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氮化硅或者氧化硅中任意一种。在一种实施例中,透光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铟镓锌氧化物,透光层的透光率大于80%。在一种实施例中,透光层的制作材料包括氮化硅,透光层的透光率大于90%。图中示意出了显示面板的衬底20、与透光层10的下界面相邻的第一功能层30、与透光层10的上界面相邻的第二功能层40,图中示意第一功能层30、透光层10和第二功能层40依次堆叠,透光层10的一个表面与第一功能层30相接触,另一个表面与第二功能层40相接触。
透光层10包括厚度大小不同的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第一子区11的厚度为d1,第二子区12的厚度为d2,图中以d1小于d2进行示意。第一子区11包括靠近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一表面M1和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二表面M2,第二子区12包括靠近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三表面M3和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四表面M4。显示面板显示面即为用户在使用时,与用户正对的表面。图1中还示意出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z。在沿出光方向z上,第一表面M1为第一子区11内透光层10的远离衬底20一侧的表面,第二表面M2为第一子区11内透光层10的靠近衬底20一侧的表面,相应的,第三表面M3为第二子区12内透光层10的远离衬底20一侧的表面,第四表面M4为第二子区12内透光层10的靠近衬底20一侧的表面。
对于射向显示面板的波长为λ0的可见光,如图1中的示意,可见光在第一子区11的第一表面M1和第二表面M2会分别发生反射,第一表面M1反射的光和第二表面M2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1;可见光在第二子区12的第三表面M3和第四表面M4会分别发生反射,第三表面M3反射的光和第四表面M4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2;其中,0.5π≤∣△1-△2∣≤1.5π。
当波长为λ0的可见光照射到显示面板上时,第一子区11内第一表面M1反射的光和第二表面M2反射的光存在相位差△1,第二子区12的第三表面M3反射的光和第四表面M4反射的光存在相位差△2。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子区的厚度和第二子区的厚度进行设计,以使得0.5π≤∣△1-△2∣≤1.5π,也就是说,第一子区内透光层的第一表面反射光和第二表面反射光叠加的光波相位与第二子区内透光层的第三表面反射光和第四表面反射光叠加的光波相位相反,从而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子区11的厚度d1和第二子区12的厚度d2进行设置,以使得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射向显示面板时,0.5π≤∣△1-△2∣≤1.5π。也即,λ0=550nm。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显示面板暴露在户外环境光中使用,环境光的中心波长一般为550nm。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子区1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反射环境光中心波长的光叠加后光波相位与第二子区12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反射环境光中心波长的光叠加后光波相位相反,从而第一子区反射环境光中心波长的光的色相和第二子区反射环境光中心波长的光的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反射环境光中心波长的光的色相波动问题。
进一步的,∣△1-△2∣=π。也即,第一子区11内透光层10的第一表面M1反射光和第二表面M2反射光叠加的光波相位与第二子区12内透光层10的第三表面M3反射光和第四表面M4反射光叠加的光波相位完全相反,使得第一子区11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12的反射光色相最大程度的相互抵消,有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具体的,透光层10的折射率为n0。波长为λ0的可见光射向显示面板,在第一子区11内,第一表面M1反射的光和第二表面M2反射的光存在光程差S1;在第二子区12内,第三表面M3反射的光和第四表面M4反射的光存在光程差S2;其中,光程为光传播的几何路程与介质折射率的乘积,光程差即为两束光光程之差。当可见光的入射方向与用户使用显示面板的正视方向相同时,S1=2*d1*n0,S2=2*d2*n0
根据干涉相消的条件,需满足∣S1-S2∣=λ0*k/2,k为奇数,比如k为1、3、5等,也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将S1和S2代入上式,得到∣d1-d2∣*2*n0=λ0*k/2。其中,n0与透光层的制作材料相关,当透光层的制作材料固定时,n0为确定值。在对显示面板的透光层进行设计时,设置第一子区的厚度和第二子区的厚度之间的关系满足上述公式,能够实现波长为λ0的可见光射向显示面板时,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降低用户在正视方向观看显示面板时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具体的,当k=1时,∣d1-d2∣*2*n0=λ0/2,能够实现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同时第一子区11的厚度和第二子区12的厚度的差异最小,对显示面板整体平整度影响较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层10可以包括分散设置多个第一子区11和多个第二子区12,第一子区11的总面积为A1,第二子区12的总面积为A2;其中,0.1≤A1/A2≤1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透光层的制作材料的折射率、可见光波长λ0的具体值,对第一子区的厚度和第二子区的厚度、以及第一子区的总面积和第二子区的总面积进行设计,以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A1:A2=3:2。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透光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两个或者多个满足上述条件的透光层。在包括两个或者多个透光层的实施例中,不同的透光层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具体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简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0、以及位于衬底20之上的第一个透光层10-a和第二个透光层10-b,其中,第一个透光层10-a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11-1和第二子区12-1,第二个透光层10-b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11-2和第二子区12-2,第一个透光层10-a和第二个透光层10-b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未标示)。图中还示意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z上。位于第一个透光层10-a的子区在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位于第二个透光层10-b的子区在衬底20上的正投影,可以至少部分交叠,或者相互不交叠。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进行设定。
继续参考上述图1所示的,在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z上,第一功能层30、透光层10和第二功能层40依次堆叠;其中,透光层10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功能层30,第二功能层40覆盖至少部分透光层10。也即,透光层10的一个表面与第一功能层30相接触,比如当透光层10为图案化膜层时,透光层10覆盖部粉的第一功能层30;透光层10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二功能层40相接触,比如,当第二功能层40为图案化膜层时,第二功能层40覆盖部分的透光层10。总之,第一功能层30、透光层10和第二功能层40具有依次堆叠的位置关系,至少部分区域的透光层10的一个表面与第一功能层30相接触,且另一个表面与第二功能层40相接触。当透光层10的折射率和第一功能层30的折射率之间差异较大,且透光层10的折射率与第二功能层40的折射率差异也较大时,光线射向透光层10后产生明显的薄膜干涉现象,透光层10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较严重。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层10的折射率为n0,第一功能层30的折射率为n1,第二功能层40的折射率为n2,其中,∣n0-n1∣≥0.1,且,∣n0-n2∣≥0.1。通过设置透光层10至少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使得第一子区11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12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透光层10采用半色调掩模工艺制作,以形成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
另外,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子像素,在多个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成子像素行,且多个子像素在第二方向上排列成子像素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子区的宽度在1μm~100μm之间(包括端点值),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子区的宽度在1μm~100μm之间(包括端点值)。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子区的宽度在1μm~100μm之间(包括端点值),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子区的宽度在1μm~100μm之间(包括端点值)。可选的,第一子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且第一子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子像素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第二子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且第二子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子像素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第一子区的图形面积和第二子区的图形面积均比较小,避免了将透光层图案化(此处的图案化指制作出厚度存在差异的不同区域)后带来衍射等额外的不良问题。
下面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透光层中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分布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光层的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透光层10包括周期分布的多个第一子区11,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区域为第二子区12。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周期分布的第一子区11的形状不做限定,第一子区11可以为规则图形,也可以为非规则图形,图3中仅以第一子区11为圆形进行示意。其中,周期分布理解为,透光层内第一子区11的形状相同,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第一子区11的厚度小于第二子区12的厚度,也就是说,厚度较薄的第一子区11在透光层10周期分布。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第一子区11的厚度大于第二子区12的厚度,也就是说,厚度较厚的第一子区11在透光层10周期分布。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透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子区11,多个第一子区11随机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区域为第二子区12。其中,随机分布理解为第一子区11的分布不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透光层设置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同时,第一子区随机分布,相应的第二子区也随机分布,能够避免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边界周期排布使得显示面板出现固定角度的衍射斑。该实施方式再结合对第一子区总面积和第二子区总面积进行设计,以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的效果达到最优。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多个第一子区11随机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区域为第二子区12。该实施例中示意第一子区11的形状、大小随机设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区的形状相同,且多个第一子区在透光层内随机分布,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在衬底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投影的边缘为曲线,从而能够避免光线射向在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边界上时向固定角度方向发生衍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光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且,第一区域内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分布方式与第二区域内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分布方式不同。设置透光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各子区的分布方式不同,增加了对透光层设置的多样性,能够根据透光层的具体的结构特性对不同区域的透光层进行厚度的差异化设置。该实施方式能够应用在透光层为位于显示区的一整层的实施例中,也能够应用在透光层本身即为图形化的透光层的实施例中。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透光层包括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在第一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区域为第二子区12;在第二区域2内:多个第一子区11和多个第二子区12均随机分布。在透光层中设置不同厚度的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能够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再对透光层中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的排布进行设计,能够实现对整面显示区的反射色相进行改善,以减小不同样品间的色相差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第一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区域为第二子区12;在第二区域2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区域为第二子区12。图9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在第二区域2内多个第一子区11也周期分布,且第一区域1内第一子区11的周期与在第二区域2内第一子区11的周期不同。对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的厚度进行差异设计,以使得第一子区11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12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通过设置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能够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维持显示面板整体的色相中性,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另外,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内的第一子区11均周期分布,也即透光层中局部周期性设置第一子区1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透光层的制作工艺。
图9中以第一区域1内第一子区11的形状和第二区域2内第一子区11的形状相同,但第一区域1内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区域2内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以实现两个区域内第一子区的周期不同。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在第二区域2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第一区域1内第一子区11的形状和第二区域2内第一子区11的形状不同,且第一区域1内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区域2内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区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第一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和多个第二子区12均随机分布;在第二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和多个第二子区12均随机分布。且,第一区域1内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的分布方式与第二区域2内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2的分布方式不同。通过在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内分别随机设置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能够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以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同时显示面板显示区内透光层中不同厚度的区域随机分布,能够避免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边界周期排布使得显示面板出现固定角度的衍射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均随机分布。图11中仅以第一区域1内多个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第二区域2内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随机分布进行示意。该实施方式能够与透光层的具体结构进行结构,在显示区内随机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实现通过对各区域内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厚度进行差异设计,以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透光层包括第三区域3,第三区域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11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12;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第三区域3随机分布。图12中以第三区域3内第一子区11周期分布,且相邻的第一子区11之间均为第二子区12进行示意。第三区域内的设置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以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而且,第三区域在显示区随机分布,能够避免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边界周期排布使得显示面板出现固定角度的衍射斑。
上述图8至图12实施例示意了透光区的多种设置方式,在应用中根据透光层的具体的结构特性对不同区域的透光层进行厚度的差异化设置,以改善透光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层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0、显示层50和触控层60,触控层60位于显示层50的远离衬底20的一侧;触控层60包括依次堆叠的触控绝缘层61、触控电极层62和保护层63。其中,透光层10复用为触控绝缘层61,触控电极层62的制作材料包括铟镓锌氧化物。图中示意触控绝缘层61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其中,触控电极层62的结构可参考图14所示,触控电极层62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62-1和第二触控电极62-2,图中示意在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62-1相互连接,在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62-2相互连接,方向x和方向y相互垂直。
在显示面板中触控绝缘层的制作材料和触控电极层的制作材料不同,而且在显示面板中膜层结构的折射率也与该膜层的制作工艺有一定关系。包括铟镓锌氧化物的触控电极层62采用蒸镀工艺制作,镀膜方式、蒸镀速率以及蒸镀温度等条件都会影响最终成膜后触控电极层62的折射率,一般情况下铟镓锌氧化物薄膜的折射率在1.8~2.1之间,包括端点值。同样的触控绝缘层的制作材料包括氧化硅或者氮化硅,触控绝缘层的折射率也与其制作材料以及成膜工艺条件相关,一般情况下触控绝缘层的折射率在1.5~2.0之间,包括端点值。所以显示面板中触控绝缘层的折射率和触控电极层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可见光照射到触控绝缘层上时会发生较严重的薄膜干涉。而且,在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一般整面的显示区都能够实现触控,也就是说触控电极层62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基本涵盖整面的显示区,则在整面的显示区内基本都会存在触控电极层62和触控绝缘层61的界面上发生的薄膜干涉。而且触控层60位于显示层50远离衬底20的一侧,也就是说,触控层60位于外侧,在应用时触控层60距用户眼睛距离更近。综合上述多种因素触控绝缘层61制作工艺中的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更加明显。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透光层复用为触控绝缘层,透光层作为绝缘层使得触控电极层与其他导电结构相互绝缘。通过设置触控绝缘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有效改善触控绝缘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对显示面板中造成较大程度色相波动的膜层进行改进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层70,阵列层70位于衬底20和显示层50之间,阵列层70包括像素电路,图中示意出像素电路中的一个晶体管T。显示层50包括多个发光器件5,发光器件5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51、发光层52和第二电极53,其中,第一电极51与晶体管T的漏极(未标示)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层50之上的封装结构80,封装结构80用于对发光器件5进行封装保护,以保证发光器件5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衬底20上依次制作阵列层70、显示层50和封装结构80之后,继续在封装结构80之上依次制作触控绝缘层61、触控电极层62和保护层63,以形成触控层6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制作包括触控绝缘层61、触控电极层62和保护层63的触控层60。在衬底20上依次制作阵列层70、显示层50和封装结构80之后,采用光学胶将触控层60贴合在封装结构80之上。
另外,图13中以显示层50包括多个发光器件5进行示意,也即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显示层包括液晶分子,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阵列层和彩膜层,其中液晶分子位于阵列层和彩膜层之间,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透光层复用为触控电极层。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中一种触控电极示意图。如图15所示,仅以一个块状触控电极进行示意,触控电极包括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图15中仅以第一子区在块状触控电极中周期分布,相邻的第一子区11之间为第二子区12进行示意。可选的,在块状触控电极中,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也可以随机分布。上述图8至图12实施例示意的透光层的设置方式均可以应用在图15实施例中。另外,触控电极层中各个触控电极内各子区的分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中触控电极的一个表面与保护层相接触,触控电极的另一个表面与触控绝缘层相接触,而触控电极的折射率与保护层的折射率存在一定差异,且触控电极的折射率与触控绝缘层的折射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见光线在射向触控电极时也会发生薄膜干涉。而且触控电极层中的触控电极的面积基本涵盖整面的显示区,触控电极(也即触控电极层)制作工艺中的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也相当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触控电极层为透光层,设置触控电极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有效改善触控电极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对显示面板中造成较大程度色相波动的膜层进行改进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透光层复用为保护层。也即设置触控电极层之上的保护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以改善保护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16所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包括发光区91和非发光区92,非发光区92围绕发光区91设置;图中对于发光区91的形状仅作示意性表示。其中,显示区AA内一个子像素包括一个发光区91。在显示层包括发光器件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区91与发光器件中发光层的形状相同,发光区91在衬底的正投影与发光层在衬底的正投影基本重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层10的第一子区11(图16中未标示)和第二子区12(图16中未标示)均位于非发光区92。该实施方式将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设置在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在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区发光区发出的光线不穿透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能够降低透光区的设计对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非发光区围绕发光区设置。透光层位于显示层的远离衬底的一侧,透光层中的部分第一子区和部分第二子区位于发光区,透光层中的其余部分第一子区和其余部分第二子区位于非发光区。也就是说对位于显示区内较大面积的透光层的不同区域做厚度的差异化设计,对整体透光层在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进行改善,以有效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
进一步的,图17为图16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7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位于非发光区92的吸光层55,吸光层55位于透光层10的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的一侧;其中,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覆盖吸光层55,也即,至少部分透光层10的靠近衬底20一侧的表面与吸光层55相接触。可选的,吸光层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吸光层能够吸收由透光层射入吸光层的部分光线,减少光线在透光层和吸光层接触的界面上的反射,以改善可见光射向透光层产生的薄膜干涉现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8所示,透光层10包括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一子透光层10-1和图案化的第二子透光层10-2,其中,第一子区11包括第一子透光层10-1,第二子区12包括堆叠的第一子透光层10-1和第二子透光层10-2。其中,第一子透光层10-1和第二子透光层10-2采用相同材料制作。透光层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子透光层和第二子透光层,制作时通过对第一子透光层的成膜厚度、第二子透光层的成膜厚度进行控制,以及对第二子透光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实现制作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该实施方式能够对透光层中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厚度进行较准确的控制,避免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厚度过小而影响透光层的应用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9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堆叠设置的衬底20、阵列层70、显示层50和封装结构80;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z上,封装结构8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81、有机封装层8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83,第一无机封装层81为透光层。第一无机封装层81包括第一子透光层10-1和图案化的第二子透光层10-2,第一无机封装层81包括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第一子区11包括第一子透光层10-1,第二子区12包括堆叠的第一子透光层10-1和第二子透光层10-2。图中还示意出显示层50包括发光器件5,其中,发光器件5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51、发光层52和第二电极53。第一电极51为反射电极,第二电极53为半反半透的电极,也即第二电极53具有一定的反射光线的功能和一定的透光功能。第二电极53的制作材料包括镁和铝。第一无机封装层81覆盖在第二电极53之上,第一无机封装层81的制作材料包括氧化硅和/或氮化硅。也就是说,第一无机封装层81的靠近衬底20一侧的表面与第二电极53相接触,第一无机封装层81的远离衬底20一侧的表面与有机封装层82相接触,第一无机封装层81的折射率与第二电极53的折射率差异较大,且第一无机封装层81的折射率与有机封装层82的折射率差异较大。而且为了实现对显示层中发光器件5的封装,第一无机封装层81需要整面设置,在整面的显示区内都设置有第一无机封装层81。则可见光射向第一无机封装层81后会产生薄膜干涉现象,而且在显示区整面都存在这种薄膜干涉,第一无机封装层81制作工艺中的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更加明显。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无机封装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使得第一子区的反射光色相和第二子区的反射光色相相互抵消,有效改善第一无机封装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对显示面板中造成较大程度色相波动的膜层进行改进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不同样品间色相差异。而且第一无机封装层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子透光层和第二子透光层,制作时通过对第一子透光层的成膜厚度、第二子透光层的成膜厚度进行控制,以及对第二子透光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实现制作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能够对第一无机封装层中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厚度进行较准确的控制,避免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厚度过小而影响第一无机封装层的封装性能,避免封装失效。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无机封装层为透光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子透光层和图案化的第二子透光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其中,第一子区包括第一子透光层,第二子区包括堆叠的第一子透光层和第二子透光层。该实施方式能够改善第二无机封装层工艺制程中膜厚波动导致的色相波动问题,同时能够对第二无机封装层中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厚度进行较准确的控制,避免厚度较小的区域的厚度过小而影响第二无机封装层的封装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20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对于显示面板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穿戴产品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层,所述透光层包括厚度大小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
所述第一子区包括靠近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子区包括靠近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三表面和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的第四表面;
对于射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波长为λ0的可见光,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光和所述第二表面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1;所述第三表面反射的光和所述第四表面反射的光的相位差为△2;其中,0.5π≤∣△1-△2∣≤1.5π;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功能层、所述透光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依次堆叠;其中,所述透光层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覆盖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层;
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为n0,所述第一功能层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功能层的折射率为n2,其中,∣n0-n1∣≥0.1,且,∣n0-n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λ0=5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1-△2∣=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区的厚度为d1,所述第二子区的厚度为d2,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为n0;其中,∣d1-d2∣*2*n0=λ0*k/2,k为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k=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区的总面积为A1,所述第二子区的总面积为A2;其中,
0.1≤A1/A2≤10;
所 述第二功能层的折射率为n2,其中,∣n0-n1∣≥0.1,且,∣n0-n2∣≥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层包括周期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区之间区域为所述第二子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多个所述第一子区随机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区之间区域为所述第二子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且,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的分布方式与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的分布方式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周期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区之间区域为所述第二子区;
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和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均随机分布;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周期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区之间区域为所述第二子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和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均随机分布;
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和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均随机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随机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层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区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所述第三区域随机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显示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层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堆叠的触控绝缘层、触控电极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保护层中至少一层为所述透光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层复用为所述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铟镓锌氧化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非发光区围绕所述发光区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均位于所述非发光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透光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覆盖所述吸光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层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一子透光层和图案化的第二子透光层,其中,
所述第一子区包括所述第一子透光层,所述第二子区包括堆叠的所述第一子透光层和所述第二子透光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堆叠设置的衬底、显示层和封装结构;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为所述透光层。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533762.X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612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3762.XA CN112612373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333,495 US11832476B2 (en) 2020-12-22 2021-05-28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ulti-thickness sub-regions of a light transmitting la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3762.XA CN112612373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373A CN112612373A (zh) 2021-04-06
CN112612373B true CN112612373B (zh) 2023-04-28

Family

ID=7524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3762.XA Active CN112612373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2476B2 (zh)
CN (1) CN1126123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1382B (zh) * 2021-06-23 2024-03-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283A (zh) * 2015-03-20 2016-10-19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屏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322443T2 (de) * 1992-06-17 1999-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JP5157548B2 (ja) * 2008-03-14 2013-03-06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62800B (zh) * 2014-06-12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352285B1 (ko) * 2014-10-10 2022-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63399B1 (ko) 2015-07-13 2023-08-03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색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44610B1 (ko) * 2015-12-02 2022-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방지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92219B1 (ko) * 2016-06-28 2023-0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48414B1 (ko) * 2016-10-31 2024-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614599B1 (ko) * 2016-11-07 2023-1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8117302A1 (ko) * 2016-12-22 2018-06-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폴더블 원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CN110192129B (zh) 2017-01-11 2022-03-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色构造体、显示体、显色片材、成型体、以及显色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WO2018159623A1 (ja) * 2017-03-03 2018-09-07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10901461B2 (en) * 2017-05-03 2021-01-26 Innolux Corporation Flexible touch display cover window layer design
KR102318953B1 (ko) * 2017-05-08 2021-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63844B1 (ko) * 2017-07-14 2022-0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표시 장치
KR102479964B1 (ko) * 2017-08-30 2022-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742631B (zh) * 2017-10-26 2020-0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度摄像器件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装置
US10916592B2 (en) * 2018-05-03 2021-02-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TWI674525B (zh) * 2018-08-14 2019-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整合觸控顯示面板
US10627961B2 (en) * 2018-09-25 2020-04-21 Apple Inc. Waveguide-based interferometric multi-point/distributed force and touch sensors
KR102631253B1 (ko) * 2018-11-05 2024-01-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599425B (zh) * 2018-12-07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KR20200092533A (ko) * 2019-01-24 2020-08-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797385B (zh) * 2019-12-03 2022-04-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KR20210069776A (ko) * 2019-12-03 2021-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415975A (zh) * 2020-04-30 2020-07-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186120B (zh) * 2020-09-30 2022-10-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283A (zh) * 2015-03-20 2016-10-19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屏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88292A1 (en) 2021-09-16
US11832476B2 (en) 2023-11-28
CN112612373A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5394B2 (en) Reflection-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871672B2 (en) Display panel, production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0936954B1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CN111863874A (zh) 显示装置
JP2023171615A5 (zh)
US900066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248038A1 (en) Color filter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76591B1 (ko) 와이어 그리드 편광자, 이를 포함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와이어 그리드 편광자 제조 방법
US10573668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11089646A1 (ja) 干渉型フィルタ層付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120256851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TWI471663B (zh) 顯示面板
CN1126123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36885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n organic film and a reflection electrode having an embossed pattern
KR2012002540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121368A (ko) 투명 전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CN112928225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080143908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4212943A (ja) 電極の循環的な配列による光回折効果を低減させるための構造および該構造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2018150B (zh) 显示装置
CN107425074B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US20060176421A1 (en) El device,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el device
US860523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color filter with color connection on black matrix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80061924A (ko) 박막트랜지스터 기판과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2317859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