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7385B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7385B
CN110797385B CN201911223241.1A CN201911223241A CN110797385B CN 110797385 B CN110797385 B CN 110797385B CN 201911223241 A CN201911223241 A CN 201911223241A CN 110797385 B CN110797385 B CN 110797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32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7385A (zh
Inventor
符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232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7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7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385A/zh
Priority to US16/853,707 priority patent/US11205687B2/en
Priority to US17/535,593 priority patent/US2022008512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7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衬底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区;在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以解决显示面板的透明区域的光线容易发生衍射,影响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简称OLED)显示器是一种利用用于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图像的自发射显示器,具有亮度高、材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等特性,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势。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利用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还可以制作成透明的显示装置,其允许用户观看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相对侧上的物体或图像。一般情况下,透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均匀设置的透明区域,使得位于透明显示装置的相对侧上的光线穿过上述透明区域,但是光线在穿过透明区域时会发生衍射,影响上述透明显示装置的显示,使得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显示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以解决显示面板的透明区域的光线容易发生衍射,影响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相邻所述透光区之间;
衬底基板;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区;
在所述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光感元件,所述光感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相邻所述透光区之间;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区;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层叠设置的多层膜层;
其中,在所述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
本发明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的区域,用于进行透明显示,使得用户可观看到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物体或图像,具体的,在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区进行发光显示,在透明显示区内,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的膜层厚度不同,或者膜层材料不同,或者膜层厚度和材料均不相同,能够对外界光线穿过相邻透光区时的光程或相位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阵列排布的透光区不会形成固定光栅,则透光区不易因为周期性排布而使得外界光线穿过透光区时发生衍射,增强显示面板透光显示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防止显示面板显示失真,增强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排布的透光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的设置周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的设置周期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显示面板沿线段c-c’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形成第一电极和键合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形成像素限定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形成有机层和发光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对于用作透明显示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一般均包括周期性排布的透光区,一般情况下透光区的宽度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不等,从而当外界光线穿过透光区时,位于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物体或图像是可见的。但是周期性排布的透光区相当于光栅间距和狭缝固定的光栅,容易造成衍射效果,影响透光显示,此外,衍射的外界光线与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容易发生干涉,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形失真,影响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
衬底基板;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区;
在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的区域,用于进行透明显示,使得用户可观看到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物体或图像,具体的,在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区进行发光显示,在透明显示区内,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的膜层厚度不同,或者膜层材料不同,或者膜层厚度和材料均不相同,能够对外界光线穿过相邻透光区时的光程或相位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阵列排布的透光区不会形成固定光栅,则透光区不易因为周期性排布而使得外界光线穿过透光区时发生衍射,增强显示面板透光显示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防止显示面板显示失真,增强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1包括透明显示区111,透明显示区111包括阵列排布的透光区111a,透光区111a能够允许用户观看显示面板1的非出光侧的物体或图像,并且透明显示区111内包括多个发光区111b,发光区111b位于相邻透光区111a之间的区域,使得显示面板能够进行图像显示,则用户在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进行观看时,同时能够看到显示面板遮挡的视角内的物体或图像,实现了透明的显示面板,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参考图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2,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2一侧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1c,第一发光元件111c设置于发光区111b,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每个发光区111b对应设置有一一对应的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c,本示例中可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111c,同样的,第一发光元件111c可以在透明显示区111呈阵列排布,从而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111c进行图像显示。在透明显示区111内,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111a中的膜层的膜层厚度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透光区111a的膜层,可以指位于透光区111a的所有膜层,或者,可以指位于透光区111a的特定膜层。示例性的,对于相邻设置的透光区B1和透光区B2,透光区B1的位于衬底基板12上的膜层的厚度d1与透光区B2的位于衬底基板12上的膜层的厚度d2不同,使得相邻透光区透过的外界光线的光程和相位差不同,降低相邻透光区之间透过的外界光线发生的衍射现象,保证透光显示效果,避免显示面板的显示失真。由光的衍射公式可知,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光线衍射形成暗纹,当光程差为波长的一半的整数倍时,光线衍射形成明纹,本实施例通过调节膜层厚度,从而调整入射至透光区的光的光程,实现相邻透光区之间的光的光程差不处于上述明纹或暗纹状态,从而降低透过透光区的外界光线的衍射现象。同样的,为了减少透光区透过的外界光线发生的衍射现象,也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111a中的膜层材料不同,同样能够改变外界光线的光程,降低衍射现象的发生。或者,也可以同时控制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111a中的膜层厚度和膜层材料均不相同,以进一步防止衍射现象的发生。
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3,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13,位于衬底基板12的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c的一侧,第一有机层13至少位于透明显示区,且第一有机层13在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111a中的厚度不同,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有机层13在相邻两个透光区111a中的厚度不同,在透光区B1’中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1’,在透光区B2’中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第一有机层13设置于显示基板12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c的一侧,第一有机层13可覆盖透明显示区,当然,第一有机层13还可以设置于除透明显示区之外的其他区域,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并且,相对于无机层膜层,有机层膜层厚度较大,不容易碎裂,且容易进行不同厚度的膜层设置,第一有机层13在至少两个相邻透光区111a中的厚度不同,避免厚度不同的相邻透光区111a之间发生衍射现象,从而减少整个透明显示区的衍射现象。可选的,上述第一有机层13可以指代衬底基板12和/或衬底基板12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c一侧的所有有机膜层,也可以为衬底基板12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c一侧的至少一种有机膜层,本实施例对第一有机层13包含的膜层数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第一有机层13在各透光区111a的厚度可随机分布。则各透光区111a之间的厚度并无任何规律,保证每相邻的两个透光区111a之间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相同,所以对于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随机分布的各透光区111a,外界光线在透光区111a发生衍射的情况较少,则对于各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随机分布的显示面板,几乎可以避免衍射现象的发生,是一种效果较佳的第一有机层13的设置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随机分布可以理解为没有特定规律的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各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均不相同,从而完全避免衍射现象的发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沿行方向,和/或,沿列方向,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可以按照第一变化周期重复设置,第一变化周期包括n个厚度值;在第一变化周期中,n个厚度值递增;其中,n为正整数,且n≥3。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排布的透光区的结构示意图,透光区111a在透明显示区111内阵列排布,具体的,透光区111a沿行方向x依次排布,并沿y方向依次排布。本实施例中,可控制沿行方向x依次排布的透光区111a内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按照一定的变化周期重复设置,既能够避免相邻两个透光区111a内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相等,避免外界光线的衍射现象的发生,又便于根据规律设置不同的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便于简化第一有机层13的设置工艺。同理,也可以控制沿列方向y依次排布的透光区111a内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按照一定的变化周期重复设置,此外,可以同时控制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依次排布的透光区111a内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按照一定的变化周期重复设置,以进一步降低各透光区111a的衍射现象。具体的,沿行方向x或沿列方向y上,第一有机层13在透光区111a的厚度可以按照第一变化周期重复设置,第一变化周期包括n个厚度值,则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存在相邻的n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一一对应上述n个厚度值,下一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即为上述相邻的n个透光区111a中的第一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之后往复循环,直至该行或该列的最后一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厚度被设置完成。n可以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n的值,避免出现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相等的透光区111a距离较近而无法解决衍射现象的问题即可,从而避免透光区111a的衍射现象。在第一变化周期中,n个所述厚度值递增,便于对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的设置周期示意图,n=5,在第一变化周期T1中,透光区111a位置处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取值依次可以为d21=d+d*0%,d22=d+d*2%,d23=d+d*4%,d24=d+d*8%,d25=d+d*10%,其中d为预设的厚度初始值,则沿行方向x排布的透光区111a中,第1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1,第2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2,第3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3,第4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4,第5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5,第6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21,如此循环,使得行方向x上,相邻两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以解决衍射现象。
可选的,在第一变化周期中,n个厚度值可以为等差数列,便于对不同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进行规范和准确设置,避免厚度设置错误的的情况的发生。等差数列的公差的值可以根据实现情况选择。可选的,为了使得相邻两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差异较大,上述n个厚度值可以为等比数列,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沿行方向,和/或,沿列方向,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可按照第二变化周期重复设置;第二变化周期包括第一子变化周期和第二子变化周期,在第二变化周期中,第一子变化周期中的厚度值与第二子变化周期中的厚度值交替设置;第一子变化周期包括m1个厚度值,在第一子变化周期中,m1个厚度值递增;第二子变化周期包括m2个厚度值,在第二子变化周期中,m2个厚度值递减;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m1≥3,且m2≥3。
沿行方向x,和/或,沿列方向y,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可以按照第二变化周期重复设置,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有机层在透光区的厚度的设置周期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变化周期可以包括第一子变化周期T1和第二子变化周期T2,并且第一子变化周期T1和第二子变化周期T2交替设置,第一子变化周期包括m1个厚度值,第二子变化周期包括m2个厚度值,则第二变化周期包括(m1+m2)个厚度值,(m1+m2)个相邻的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值与上述(m1+m2)个厚度值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在第一子变化周期T1中,m1个厚度值递增,在第二子变化周期T2中m2个厚度值递减,则在第二变化周期中,(m1+m2)个相邻的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首先依次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增大了各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设置的复杂性,从而降低衍射现象的发生。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m1和m2的取值均为5,在第一子变化周期T1内,m1个厚度值依次为d21=d+d*0%,d22=d+d*2%,d23=d+d*4%,d24=d+d*8%,d25=d+d*10%,在第二子变化周期T2内,m2个厚度值依次为d31=d+d*12%,d32=d+d*9%,d33=d+d*6%,d34=d+d*3%,d35=d+d*0%,其中d为预设的厚度初始值,则在第二变化周期中,(m1+m2)个相邻的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取值依次为d21,d22,d23,d24,d25,d31,d32,d33,d34,d35,并按照该第二变化周期循环设置。
上述方案为第二变化周期中第一子变化周期T1和第二子变化周期T2依次设置,继续参考图6,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将第一子变化周期T1和第二子变化周期T2同时进行,即沿行方向或列方向上,第i个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可选择第一子变化周期中的厚度值中的一个,第i+1个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可选择第二子变化周期中的厚度值中的一个,示例性的,在第二变化周期中,(m1+m2)个相邻的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取值依次为d21,d31,d22,dd32,d23,d33,d24 d34,d25,d35,并按照该第二变化周期循环设置。若m1个厚度值依次增大,而m2个厚度值依次降低,则相邻两个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差异较大,例如,对于相邻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分别为d21和d31时,d21=d+d*0%,d31=d+d*12%,第一有机层的厚度差异达到d*12%,能够有效防止衍射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可以将阵列排布的透光区中的第j行透光区内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按照第一子变化周期进行重复设置,将第j+1行透光区内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按照第二子变化周期进行重复设置。或者,将阵列排布的透光区中的第j列透光区内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按照第一子变化周期进行重复设置,将第j+1列透光区内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按照第二子变化周期进行重复设置,增强各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设置的复杂性,减少衍射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在第一子变化周期T1中,m1个厚度值可为等差数列;在第二子变化周期T2中,m2个厚度值为等差数列;第一子变化周期T1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与第二子变化周期T2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不同。等差数列的数据更易规范和准确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一有机层厚度设置的精准性。并且第一子变化周期T1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与第二子变化周期T2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不同,使得第一子变化周期T1内的厚度值与第二子变化周期T2内的厚度值不容易出现相同的情况,从而进一步降低透光区的衍射现象。
可选的,参考图7,图7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在一个透光区111a中,第一有机层13可以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厚度。图3中示出的显示面板中,相邻两个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但是同一个透光区111a中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是常数,而图7所示的示例中,每个透光区111a中,第一有机层13可以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厚度,例如,透光区B3中第一有机层13具有d1’一种厚度,而透光区B4中第一有机层13具有d3和d4两种厚度,对同一透光区111a内的光程差进行控制,进一步降低透光区的衍射现象。
可选的,参考图8,图8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线段a-a’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第一有机层13可包括多个凹槽,凹槽位于透光区111a;在至少两个相邻的凹槽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
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可以为至少一层有机材料堆叠形成,也可以为平面的有机材料挖槽形成,如图8所示,当第一有机层13为平面的有机材料挖槽形成时,每个凹槽与透光区111a一一对应设置,且凹槽位于透光区111a,相邻的凹槽处,即相邻透光区111a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如图8所示,透光区B3’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3’,相邻透光区B4’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为d4’,相邻的凹槽处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
可选的,第一有机层13可通过半色调掩膜的方式形成,使得第一有机层13对应透光区111a的区域直接通过掩膜形成上述凹槽。第一有机层13也可以通过涂覆方式形成,并且通过刻蚀或激光打孔工艺形成上述凹槽,本实施例对凹槽的形成工艺不进行限制。
可选的,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14,位于衬底基板12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c的一侧;平坦化层15,位于驱动电路层14远离衬底基板12的一侧;像素定义层16,位于平坦化层15远离驱动电路层14的一侧,像素定义层16设置多个开口,第一发光元件111c位于开口;第一有机层13为平坦化层15和/或像素定义层16。
驱动电路层14设置于衬底基板12和第一发光元件111c之间,驱动电路层14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驱动电路141,第一驱动电路141与第一发光元件111c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对应的第一发光元件111c发出光线。驱动电路层14与第一发光元件111c之间还依次设置有平坦化层15和像素定义层16,平坦化层15对驱动电路层14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c一侧的表面起到平坦化作用。像素定义层16设置于平坦化层15和第一发光元件111c之间,像素定义层16包括多个开口,第一发光元件111c位于开口内。透明显示区内的第一有机层13可以为平坦化层15和/或像素定义层16,如图9所示,透明显示区内的第一有机层13为像素定义层16,在不同透光区111a中,第一有机层13,即像素定义层16的厚度不同,示例性的,存在透光区B5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5,在相邻的透光区B5’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5’,d5与d5’的值不同,则对于像素定义层16,存在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透明显示区其他部分的厚度不同的情况。透明显示区内的第一有机层13也可以为平坦化层15,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则透光区111a的像素定义层16形成通孔,露出平坦化层15,在不同透光区111a中,第一有机层13,即平坦化层15的厚度不同,示例性的,存在透光区B6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6,在相邻的透光区B6’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6’,d6与d6’的值不同,则对于平坦化层15,存在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透明显示区其他部分的厚度不同的情况。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选的,第一有机层13还可以同时包括平坦化层15和像素定义层16,在不同透光区111a中,第一有机层13,即平坦化层15和像素定义层16的厚度和不同,示例性的,存在透光区B7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7,在相邻的透光区B7’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为d7’,d7与d7’的值不同,。则对于平坦化层15,存在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透明显示区其他部分的厚度不同的情况,对于像素定义层16,存在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透明显示区其他部分的厚度不同的情况,则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值具有更多的选择区间,从而有效降低衍射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第一发光元件111c可以为有机发光元件或者为微型无机发光元件,参考图9至图11,本实施例以第一发光元件111c为有机发光元件进行示意,当然,第一发光元件111c也可以为微型无机发光元件,本实施例对第一发光元件111c的具体元件类型不进行限定。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第二发光元件112a为有机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112a包括发光层1121和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与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
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第二发光元件112a为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主要包括第一电极1123、发光层1121和第二电极1124。发光层1121可以在第一电极1123和第二电极1124之间空穴和电子的作用下被激发发出光线,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第一电极1123和第二电极1124在电压差的作用下向发光层1121传输空穴和电子,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发光元件112a一一对应的第二驱动电路142,第二驱动电路142用于为第一电极1123和第二电极1124提供工作电压。为了加快空穴和电子从第一电极1123和第二电极1124传输至发光层1121,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112a还包括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设置于发光层1121的一侧或两侧。而第一有机层13可以为上述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延伸至透明显示区的膜层,并且存在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等,即第一有机层13在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可由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延伸至透光区111a形成。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透光区B8处的第一有机层13,与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厚度相等,本示例中,与透光区B8相邻设置的透光区B8’处的第一有机层13的材料虽与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材料相同,但是透光区B8’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d8’,与透光区B8处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d8不同。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选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两层;第一有机层13在透光区111a的各膜层均与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中的对应膜层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对于第一有机层13在至少两个透光区111a的各膜层,至少两个透光区111a的膜层数量不同。
可选的,第一电极1123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1124可以为阴极,空穴注入层有助于空穴由第一电极1123溢出,空穴传输层有助于空穴沿第一电极1123指向发光层1121的方向传输,电子阻挡层能够阻挡发光层1121中的电子向第一电极1123的方向传输,在第一电极1123和发光层1121之间,由第一电极1123指向发光层1121的方向上,可依次设置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当然,也可以仅设置其中的至少一层,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同理,电子注入层有助于电子由第二电极1124溢出,电子传输层有助于电子沿第二电极1124指向发光层1121的方向传输,空穴阻挡层能够阻挡发光层1121中的空穴向第二电极1124的方向传输,在第二电极1124和发光层1121之间,由第二电极1124指向发光层1121的方向上,可依次设置有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当然,也可以仅设置其中的至少一层。第一有机层13在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的材料与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不完全相同,示例性的,如
图13所示,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包括第一电极1123和发光层1121之间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二电极1124和发光层1121之间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而一透光区111a内的第一有机层13可仅包含第二电极1124和发光层1121之间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如图13所示,透光区B9内的第一有机层13包括第二电极1124和发光层1121之间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厚度为d9,透光区B9’内的第一有机层13包括第一电极1123和发光层1121之间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厚度为d9’,第一有机层13位于透光区B9内的部分与位于透光区B9’的部分的材料不同,且厚度d9与厚度d9’不相同。示例性地,若第二发光元件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包括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内,第一有机层13包括层叠的两个膜层,且分别与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至少另一个透光区111a内,第一有机层13包括层叠设置的三个膜层,且分别与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通过将与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中的膜层材料相同的膜层以同层制备的方式有选择地设置在不同的透光区111a,使不同的透光区111a中的膜层数量不同,便于形成不同厚度的第一有机层13。本实施例对第一有机层13包括的与辅助发光功能层相同的部分材料不进行限定。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有机层13可以由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中的各膜层延伸至透明显示区进行设置,即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一有机层13形成覆盖显示区的整个膜层。当然,第一有机层13也可以仅设置于各透光区111a中,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设置于各第二发光元件112a所在位置,即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一有机层13在显示区阵列排布,从而节省第一有机层13和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的材料成本,便于对透光区111a内第一有机层13进行不同厚度设置。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第二发光元件112a为有机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112a包括第一电极1123、第二电极1124、位于第一电极1123和第二电极1124之间的发光层1121,第二发光元件112a还包括发光补偿层1125,发光补偿层1125位于第一电极1123与发光层1121之间;第二发光元件112a包括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厚度互不相同;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另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另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
第二发光元件112a包括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可选的,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从而能够进行画面显示。可在有机发光元件中设置微腔结构以提高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微腔结构包括由第一电极1123和第二电极1124之间的多层膜形成,各层膜的厚度之和为微腔结构的腔长,调整微腔结构中各膜层的厚度可调整微腔的腔长,使得有机发光元件满足光学性能指标。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有机发光元件所需腔长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第一电极1123和发光层1121之间还可以包括发光补偿层1125,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厚度不同,如图14所示,若第二发光元件112a还包括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本实施例中,发光补偿层1125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1123和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之间,发光补偿层1125也可以设置于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发光层1121之间,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13与发光补偿层1125材料相等且同层设置,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另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第一有机层13位于至少另一个透光区111a的部分与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并且第一有机层13位于相邻透光区111a的部分的厚度不同,有效降低衍射现象的发生。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一个透光区B10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的d10与一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与透光区B10相邻的透光区B10’的厚度d10’则与其他的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发光补偿层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厚度d10与厚度d10’不相等。
同理,第一有机层13可以由发光补偿层1125延伸至透明显示区进行设置,第一有机层13也可以仅设置于各透光区111a中,发光补偿层1125设置于各第二发光元件112a所在位置,即发光补偿层1125和第一有机层13在显示区阵列排布,从而节省第一有机层13和发光补偿层1125的材料成本,便于对透光区111a内第一有机层13进行不同厚度设置。
可选的,第一有机层13可采用打印的方式形成。可选的,可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第一有机层13,此外,上述发光补偿层1125和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均可通过打印的方式形成,打印方式形成上述膜层时,打印膜厚均匀,节约材料,可大批量生产,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此外,当上述膜层在显示区内阵列排布时,打印方式可直接形成阵列的膜层块,避免了刻蚀,打孔等形成膜层块的工艺操作,节省了制作工艺。本实施例可通过控制打印头上液滴的大小控制打印膜层某些区域的厚度,实现第一有机层13的不同厚度设置,以及发光补偿层1125的不同厚度的设置,操作简单准确。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而图16是图15中显示面板沿线段c-c’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15和图16,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16,设置多个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第一开口K1位于透光区111a,在透光区111a,第一有机层13位于第一开口K1内,第二发光元件112a位于第二开口K2内;像素定义层16的材料为疏水材料。
显示面板的第二发光元件112a为有机发光元件,则像素定义层16需要设置开口以使第二发光元件112a的第一电极1123露出,可在像素定义层16设置于第二发光元件112a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口K2,使得第二发光元件112a位于第二开口K2内,并且可设置与透光区111a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K1,第一有机层13位于透光区111a的部分设置于第一开口K1内。本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16的材料为疏水材料,则在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一有机层13采用打印方式形成时,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一有机层13易于固定在设置位置,防止液态材料向外溢出的问题,提高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一有机层13制作的精准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5和图16,透明显示区111可以为光感元件设置区;显示区11还包括常规显示区112,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2a,第二发光元件112a位于常规显示区112;第一发光元件111c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元件112a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透明显示区111可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可在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对应光感元件设置区的位置设置摄像头、光感传感器等光感元件,既能够满足上述光感元件的设置需求,又能够不减小显示区11的面积,增大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置。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常规显示区112可围绕透明显示区111设置,常规显示区112的第二发光元件112a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进行常规显示区112的画面显示,透明显示区111的第一发光元件111c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尺寸远小于常规显示区11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满足需要分辨率的同时,占用面积较小,从而可以增加透光区111a的设置面积或设置个数,增强显示面板的透视效果,使得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光感元件能够获取较强的透视光线,提高光感元件的测量精度,例如,对于摄像头来说,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提高拍摄清晰度,提升拍摄体验。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5和图16,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14,驱动电路层14包括位于常规显示区11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142)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111的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图16未示出);平坦化层15,设置于驱动电路层14远离衬底基板12的一侧;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1123、发光层1121以及第二电极1124;第一电极1123设置于平坦化层15远离驱动电路层14的一侧;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键合层1111,设置于平坦化层15远离驱动电路层14的一侧;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与键合层1111键合;像素限定层16,设置于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远离键合层1111的一侧,像素限定层16设置有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第一开口K1位于透光区111a;第二开口K2露出部分第一电极1123;有机层,有机层和发光层设置于像素限定层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有机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以及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以及发光层1121位于第二开口K2内,第一有机层13位于第一开口k1内;其中,至少部分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显示面板依次包括衬底基板12,驱动电路层14和平坦化层15,驱动电路层14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二驱动电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元件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第一驱动电路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平坦化层15设置于驱动电路层14远离衬底基板12的一侧,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平坦的设置基底。
在平坦化层15远离陈得基板12的一侧,可首先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1123,以及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键合层1111,之后将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晶粒与键合层1111键合,在设置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之后,在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远离键合层1111的一侧设置像素限定层16,像素限定层16包括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第一开口K1与透光区111a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开口K1位于透光区111a,第二开口K2与第一电极1123一一对应设置,露出部分第一电极1123。在第二开口K2内形成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发光层1121,并且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可延伸至整个常规显示区11形成有机层,第一有机层13设置于透光区111a,并可延伸至整个透明显示区111形成有机层,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和第一有机层13形成了整层的有机层。并且,存在部分透光区111a的第一有机层13的厚度不同,从而降低透光区111a衍射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感元件2,光感元件2与显示面板1的透明显示区111对应设置。光感元件2可以为摄像头或者光感传感器等。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任何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基于同一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提供一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
步骤S120、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区。
步骤S130、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层叠设置的多层膜层;在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的区域,用于进行透明显示,使得用户可观看到显示面板非出光侧的物体或图像,具体的,在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发光区进行发光显示,在透明显示区内,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的膜层厚度不同,或者膜层材料不同,或者膜层厚度和材料均不相同,能够对外界光线穿过相邻透光区时的光程或相位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阵列排布的透光区不会形成固定光栅,则透光区不易因为周期性排布而使得外界光线穿过透光区时发生衍射,增强显示面板透光显示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防止显示面板显示失真,增强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和常规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常规显示区包括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可以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元件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提供一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和常规显示区,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排布的透光区,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位于相邻透光区之间。
步骤S220、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包括位于常规显示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的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步骤S230、在驱动电路层上形成平坦化层。
步骤S240、在常规显示区形成第一电极,在发光区形成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键合层;有机发光元件包括层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辅助发光功能层位于第一电极与发光层之间和/或位于第二电极与发光层之间。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形成第一电极和键合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极1123和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键合层1111均设置于平坦化层15远离驱动电路层14的一侧,第一电极1123与对应的第二驱动电路142通过通孔电连接,键合层1111与第一驱动电路通过通孔电连接。
步骤S250、将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与键合层键合。
继续参考图20,直接将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与键合层1111,则完成了第一发光元件的设置。
步骤S260、在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远离键合层的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设置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露出部分第一电极;第一开口位于透光区。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形成像素限定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像素限定层16设置第一开口K1以及第二开口K2,第二开口K2露出部分第一电极1123;第二开口K1位于透光区。
步骤S270、形成有机层和发光层;有机层包括有机发光元件的辅助发光功能层,以及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辅助发光功能层以及发光层位于第二开口内;第一有机层位于第一开口内;至少部分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的厚度不同。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形成有机层和发光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有机层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1123和发光层1121之间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也可以包括发光层1121远离第一电极1123一侧的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以及发光层1121位于第二开口K2内,第一有机层13设置于第一开口K1,第一有机层13与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部分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此外,参考图16,还可以在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上形成第二电极1124,以及在第二电极1124上设置保护盖板17,从而形成完整的显示面板。本示例中,第一有机层13可以由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延伸至透明显示区形成,第一有机层13可以仅设置于第一开口K1内,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可以仅设置于第二开口K2内,即第一有机层13在透明显示区阵列排布,辅助发光功能层1122在常规显示区阵列排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采用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在保证与第二发光元件相同的设置密度的同时,增大透光区的面积,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具有更佳的透视效果,并且,在满足透视效果的前提下,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相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能够获取更大的像素密度。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相邻所述透光区之间;
衬底基板;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区;
在所述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使得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之间的光程差不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和偶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机层至少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且所述第一有机层在所述至少两个相邻的透光区中的厚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机层在各所述透光区的厚度随机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行方向,和/或,沿列方向,所述第一有机层在所述透光区的厚度按照第一变化周期重复设置,第一变化周期包括n个厚度值;
在所述第一变化周期中,n个所述厚度值递增;
其中,n为正整数,且n≥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变化周期中,n个所述厚度值为等差数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行方向,和/或,沿列方向,所述第一有机层在所述透光区的厚度按照第二变化周期重复设置;
所述第二变化周期包括第一子变化周期和第二子变化周期,在所述第二变化周期中,所述第一子变化周期中的厚度值与所述第二子变化周期中的厚度值交替设置;
所述第一子变化周期包括m1个厚度值,在所述第一子变化周期中,m1个所述厚度值递增;
所述第二子变化周期包括m2个厚度值,在所述第二子变化周期中,m2个所述厚度值递减;
其中,m1和m2均为正整数,m1≥3,且m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子变化周期中,m1个所述厚度值为等差数列;
在所述第二子变化周期中,m2个所述厚度值为等差数列;
所述第一子变化周期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与所述第二子变化周期中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所述透光区中,所述第一有机层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机层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透光区;
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凹槽处,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一侧;
平坦化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多个开口,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开口;
所述第一有机层为所述平坦化层和/或所述像素定义层。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和辅助发光功能层,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辅助发光功能层与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至少一个所述透光区的部分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发光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两层;
所述第一有机层在所述透光区的各膜层均与所述辅助发光功能层中的对应膜层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
对于所述第一有机层在至少两个所述透光区的各膜层,所述至少两个透光区的膜层数量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还包括发光补偿层,所述发光补偿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的厚度互不相同;
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至少一个所述透光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
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至少另一个所述透光区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
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至少另一个所述透光区的部分与所述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补偿层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机层采用打印的方式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定义层,设置多个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透光区,在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所述像素定义层的材料为疏水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光感元件设置区;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常规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为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及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所述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键合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键合层键合;
像素限定层,设置于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键合层的一侧,所述像素限定层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透光区;所述第二开口露出部分所述第一电极;
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有机层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辅助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透光区的第一有机层,所述辅助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不同。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光感元件,所述光感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
1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阵列分布的透光区,所述透明显示区还包括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相邻所述透光区之间;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区;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层叠设置的多层膜层;
其中,在所述透明显示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厚度不同,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中的膜层材料不同,使得相邻的所述透光区之间的光程差不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和偶数倍。
CN201911223241.1A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797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3241.1A CN110797385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US16/853,707 US11205687B2 (en) 2019-12-03 2020-04-20 Display panel solving light diffraction probl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7/535,593 US20220085122A1 (en) 2019-12-03 2021-11-25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3241.1A CN110797385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7385A CN110797385A (zh) 2020-02-14
CN110797385B true CN110797385B (zh) 2022-04-12

Family

ID=6944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3241.1A Active CN110797385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5687B2 (zh)
CN (1) CN110797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85122A1 (en) * 2019-12-03 2022-03-17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76055B (zh) * 2020-02-28 2021-07-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59696B (zh) * 2020-10-21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光显示面板、透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2612373B (zh) * 2020-12-22 2023-04-2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25267A (zh) * 2021-08-16 2021-11-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4648A (zh) * 2021-09-02 2021-12-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93835A (ko) * 2021-12-20 2023-06-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가 구비된 투명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5075A (zh) * 2003-05-22 2005-02-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场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947464A (zh) * 2004-04-30 2007-04-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光显示器
CN101027942A (zh) * 2004-09-24 2007-08-2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
CN101185165A (zh) * 2005-07-06 2008-05-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固体摄像装置及摄像机
CN101499414A (zh) * 2009-02-26 2009-08-05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非对称凸起物与画素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096334A (zh) * 2010-12-22 2011-06-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移相原理提高分辨率的超衍射成像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246329A (zh) * 2008-12-09 2011-11-16 科隆大学 带有光学共振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制造方法
CN102412258A (zh) * 2010-09-20 2012-04-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00776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CN104752637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30731A (zh) * 2018-04-24 2018-10-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728198A (zh) * 2019-01-02 2019-05-07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7394B2 (en) * 2004-05-04 2007-07-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uned microcavity color OLED display
KR102166502B1 (ko) * 2014-09-16 2020-10-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607225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CN204651324U (zh) 2015-06-12 2015-09-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102411543B1 (ko) * 2015-06-29 2022-06-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47451B1 (ko) * 2016-01-20 2022-09-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24830B1 (ko) * 2016-01-26 2021-1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85707B1 (ko) * 2016-01-29 2023-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754801B2 (ja) * 2018-05-23 2020-09-16 株式会社Joled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5075A (zh) * 2003-05-22 2005-02-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场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947464A (zh) * 2004-04-30 2007-04-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光显示器
CN101027942A (zh) * 2004-09-24 2007-08-2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器件
CN101185165A (zh) * 2005-07-06 2008-05-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固体摄像装置及摄像机
CN102246329A (zh) * 2008-12-09 2011-11-16 科隆大学 带有光学共振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制造方法
CN101499414A (zh) * 2009-02-26 2009-08-05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非对称凸起物与画素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412258A (zh) * 2010-09-20 2012-04-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96334A (zh) * 2010-12-22 2011-06-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移相原理提高分辨率的超衍射成像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00776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CN104752637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30731A (zh) * 2018-04-24 2018-10-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728198A (zh) * 2019-01-02 2019-05-07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51542A1 (en) 2020-08-06
US11205687B2 (en) 2021-12-21
CN110797385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73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CN110767708B (zh) 阵列基板、掩模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25687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289298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US20220310712A1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pixel arrangement, light-trans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US6828724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s
WO2016065770A1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20367838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040143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基板
JP2022187997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210021216A (ko) 표시 장치
CN103441136B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US20220320183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le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41815A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87987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djustmen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97417B (zh) 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3559A (zh)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13611730B (zh) 一种硅基微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7193A (zh) 显示面板
US2022008512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63838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534702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29558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08783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2030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