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526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5267A
CN113725267A CN202110937221.1A CN202110937221A CN113725267A CN 113725267 A CN113725267 A CN 113725267A CN 202110937221 A CN202110937221 A CN 202110937221A CN 113725267 A CN113725267 A CN 113725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display panel
uni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7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应腾
姜文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72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5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5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透光单元,透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发光单元;至少两个透光单元的形状不同和/或,一个透光单元中至少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不同。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存在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透光单元,且同一透光单元中包括两个透光区,两个透光区不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可以让观看者透过显示屏幕看到屏幕后方的背景,此种新型的显示效果拓宽了显示器的应用领域,可以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展示橱窗、冰箱门、车载显示器以及广告牌等显示装置。
因此,如何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如何提高透明显示的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存在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透光单元,且同一透光单元中包括两个透光区,两个透光区不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透光单元,透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发光单元;
至少两个透光单元的形状不同和/或,一个透光单元中至少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存在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透光单元,可以消除显示面板中的光栅衍射效应;同一透光单元中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不同,可选地,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不同、光穿过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的光程不同,以及相邻两个透光单元中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不同,不同透光单元中,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随机排布;如此,通过改善透光单元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弱同一透光单元产生的光栅衍射效应,还可以减弱结构不同的透光单元之间的光栅衍射效应;当然,可以同时对不同透光单元的结构,以及对同一透光单元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弱透明显示面板的光栅衍射效应,提高透过显示面板观看后方背景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沿A-A’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发明人研究发现,透明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多个透光区,由于不同的透光区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不同,使得显示面板容易发生光栅衍射效应,进一步降低了透过透光区观察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的清晰度,影响透明显示装置的体验效果,因此,本申请中发明人对显示面板中不同透光区的结构,以及同一透光区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有效减弱显示面板中出现的光栅衍射效应。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3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100,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D1排布的多个透光单元10,透光单元10之间设置有发光单元20;
至少两个透光单元10的形状不同,和/或,一个透光单元10中至少包括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透光单元10和发光单元20的一种排布方式,其中,透光单元10的尺寸和发光单元20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尺寸,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尺寸也不代表实际尺寸;图2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透光单元10与发光单元20的另一种排布方式,其中,透光单元10和发光单元20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图3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相邻两个透光单元10的形状不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可选地,显示面板100中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50,每个像素单元50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单元10,每个透光单元10的形状不同,且显示面板100中至少存在两个透光单元10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为透明显示面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D1排布的多个透光单元10,透光单元10之间设置有发光单元20,可选地,第一方向D1为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透光单元10可以沿第一方向D1阵列排布,透光单元10也可以沿第一方向D1呈长条状排布;也可以理解为,透明显示面板即为透过透光单元10可以观察显示面板100后方的背景,并且透明显示面板同样需要进行显示,因此,在透光单元10之间设置有发光单元20,当然透光单元10的设置形式不止上述一种。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中存在至少两个透光单元10的形状不同,此处,透光单元10的形状可以理解为透光单元10在显示面板100出光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如此,通过对不同透光单元10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减弱显示面板100中结构不同的透光单元10之间的光栅衍射效应。进一步地,将两个形状不同的透光单元10在显示面板100中的位置随机排布,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形状不同的透光单元10在显示面板100中的排布没有周期,也没有规律,如此,能够更有效减弱显示面板100中光栅衍射效应。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一个透光单元10中至少包括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第一透光区Ⅰ与第二透光区Ⅱ相邻,且同一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位置随机排布;可选地,同一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不同包括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不同、光穿过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程不同,以及至少存在两个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不同中的一种或多种情况的组合。其中,不同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不同,可以包括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随机排布,即第一透光区Ⅰ不规律排布,第二透光区Ⅱ也不规律排布;也可以理解为,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区Ⅰ在显示面板100中的排布没有周期,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区Ⅱ在显示面板100中的排布没有周期;如此,通过改善透光单元10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弱同一透光单元10产生的光栅衍射效应,还可以减弱结构不同的透光单元10之间的光栅衍射效应。
本申请还包括将上述两个实施例结合的实施例,即至少两个透光单元10的形状不同和一个透光单元10中包括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不同,显示面板100中既存在形状不同的两个透光单元10,又存在同一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不同的方案;如此,既对不同透光单元10的结构进行改进,又对同一透光单元10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弱透明显示面板的光栅衍射效应,提高透过显示面板100观看后方背景的清晰度。
上述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当透光单元10沿第一方向D1阵列排布时,发光单元20为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交叉排布的网格状的结构,其网格状的镂空区限定出透光单元10的形状,可选地,第二方向D2为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且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当透光单元10沿第一方向D1呈条形状排布时,发光单元20位于相邻条形状透光单元10之间,形成条形状的发光单元20;更具体地,发光单元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图中未显示),发光单元20对应的区域用于发光,透光单元10对应的区域用于使外界光线进入显示面板100,如此形成透明显示区。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透光面积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透光区Ⅰ与第二透光区Ⅱ面积相等的示意图,并不代表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实际尺寸。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透光面积相等,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区Ⅰ在显示面板100出光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的面积等于第二透光区Ⅱ在显示面板100出光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的面积,如此,透过第一透光区Ⅰ和透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量基本没有差异,在减弱显示面板100的光栅衍射效应的同时,避免显示面板100不同区域亮度差异。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相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同一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相同,可选地,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均为规则的形状,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形状在显示面板出光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能够简化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显示面板100的膜层的制程,节省制作时间;此外,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相同,还能使得透过第一透光区Ⅰ和透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量基本没有差异,在减弱显示面板100的光栅衍射效应的同时,还能使得显示面板100不会产生明显的亮度差异问题。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呈轴对称设置,且对称轴为透光单元10的中心轴S。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呈轴对称设置,且对称轴为透光单元10的中心轴S,可以理解为,同一透光单元10可以分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区域,如此,一方面,最有效的实现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大小相等和形状相同的分割形式;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最有效的简化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膜层的制程,节省制作时间,此外,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呈轴对称设置,还能使得透过第一透光区Ⅰ和透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量基本没有差异,使得显示面板100不会产生明显的亮度差异问题。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透光单元10包括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与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透光单元11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一透光单元11的中心轴S1对称设置,第二透光单元12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二透光单元12的中心轴S2对称设置,第一透光单元11的中心轴S1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透光单元12的中心轴S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图5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的中心轴还可以为透光单元10的对角线为中心轴,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透光单元10包括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并且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与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不同;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以第一透光单元11的中心轴S1为对称轴对称,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以第二透光单元12的中心轴S2为对称轴对称,中心轴S1和中心轴S2相交;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相对位置与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相对位置不同;如此,一方面,使得显示面板100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透光单元10,能够减弱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光栅衍射效应;另一方面,使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透光单元的中心轴对称,更容易实现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不同,能够使显示面板100的光栅效应得到模糊化,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进一步地,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在显示面板100中随机排布,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单元11在显示面板100中排布没有周期,第二透光单元12在显示面板中排布也没有周期,如此,能更有效的减弱显示面板100中的光栅衍射效应。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一方向D1排布,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二方向D2排布,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一方向D1排布,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二方向D2排布,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也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100中的透光单元10中的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不完全相同,至少存在一个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一方向D1排布,至少存在一个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二方向D2排布;可选地,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排布方式不同的透光单元10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如此,通过调整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能够使显示面板100的光栅效应得到模糊化,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相邻。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单元11和第二透光单元12相邻,也可以理解为,相邻两个透光单元10中的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不同,也即,如图4所示,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一方向D1排布,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二方向D2排布;或者,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二方向D2排布,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沿第一方向D1排布;如此,相邻两个透光单元10中的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排布方式不同,使得相邻两个透光单元10的光栅效应得到有效的模糊化,进一步,整个显示面板100的光栅效应得到模糊化,且整个显示面板100的模糊化效果均一,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和图7所示,同一透光单元10中包括n个透光区,n>2,且第1个透光区到第n个透光区环绕透光单元10的中心点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透光单元10中包括4个透光区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其中,透光区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图7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透光单元10中包括4个透光区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其中,透光区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透光单元10中包括n个透光区,n>2;可选地,同一透光单元10中可以包括3个透光区,也可以包括4个透光区,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同一透光单元10中包括的n个透光区中的第1个透光区到第n个透光区环绕透光单元10的中心点排布,也可以理解为,同一透光单元10中的各透光区呈环形阵列排布;其中,同一透光单元10中包括4个透光区时包括两种情况,请参考图6所示,各个透光区呈三角形状,将四边形的透光单元10以对角线划分形成透光区的边界,透光单元10的中心点即为对角线的交叉点;请参考图7所示,各个透光区呈四边形,将四边形的透光单元10以对称轴划分形成透光区的边界,透光单元10的中心点即为对称轴的交叉点。
进一步地,当透光单元10中的透光区设置有多个时,可选地,各个透光区的形状、光穿过各个透光区的光程不同,以及相邻两个透光单元10中的各个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不同,如此,一方面,通过改善透光单元10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弱同一透光单元10产生的光栅衍射效应,还可以减弱整个显示面板100的光栅衍射效应;另一方面,当同一透光单元10中包括的透光区的数量较多时,更能减弱整个显示面板100的光栅衍射效应,使显示面板100的光栅效应得到模糊化,且当显示面板100中具有多个结构不同的透光单元10,显示面板100中的光栅效应模糊化更均一。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1个透光区的起始位置与第二透单元12中的第1个透光区的起始位置不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单元11中的第1个透光区的起始位置与第二透光单元12中的第1个透光区的起始位置不同;可以理解为,透光单元10中的第1个透光区到第n个透光区以透光单元10的中心点环绕排布,可选地,透光单元中10的第1个透光区到第n个透光区既可以顺时针排布,也可以逆时针排布。
请参考图6所示,以显示面板固定摆放不动后,透光单元中心点为参照物,不通透光单元10中第一个透光区相对于其所在的透光单元中心点的方位不同。例如,假设各透光单元10区域内部分别包括多个位置,每个位置对应设置一个透光区,当透光单元10中包括4个透光区时,以透光单元中心点为参照物,设定第一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十二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二透光区Ⅱ,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三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三透光区Ⅲ,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六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四透光区Ⅳ,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九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一透光区Ⅰ;设定第二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十二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一透光区Ⅰ,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三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二透光区Ⅱ,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六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三透光区Ⅲ,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九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四透光区Ⅳ;如此,通过调整不同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第二透光区Ⅱ、第三透光区Ⅲ和第四透光区Ⅳ的排布方式,能够使显示面板100的光栅效应得到模糊化,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请参考图7所示,假设透光单元10包括多个位置,每个位置对应设置一个透光区,当透光单元10中包括4个透光区时,设定第一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二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二透光区Ⅱ,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五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三透光区Ⅲ,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八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四透光区Ⅳ,透光单元11的中心点的十一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一透光区Ⅰ;设定第二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二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一透光区Ⅰ,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五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二透光区Ⅱ,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八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三透光区Ⅲ,透光单元12的中心点的十一点钟方向的位置为第四透光区Ⅳ;如此,通过调整不同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第二透光区Ⅱ、第三透光区Ⅲ和第四透光区Ⅳ的排布方式,能够使显示面板100的光栅效应得到模糊化,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可选地,请结合图1所示,同一透光单元10中,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不同。
可选地,请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透光单元10中,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不同,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显示面板100设置有多层膜,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显示面板100设置有多层膜,穿过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多层膜的光程与穿过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多层膜的光程不同,光程Z=Σinidi,其中,n为膜层的相对介电常数,该系数与无机层40的材质相关,d为膜层的厚度,i为膜层的总数量;可选的,可以通过改变膜层的厚度和/或改变膜层的材质来改变穿过第一透光区Ⅰ域和第二透光区Ⅱ域的光程,以调节穿过各透光区的光的光程大小,当同一透光单元10中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不同,且达到某一数值时,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显示面板100的光栅衍射效应。
可选地,请结合图1所示,同一透光单元10中,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差为绿光波长的1/2。
具体地,请结合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透光单元10中,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差为绿光波长的1/2,通过对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差进行限定,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弱透明显示面板的光栅衍射效应,提高透过显示面板100观看后方背景的清晰度。
可选地,图8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沿A-A’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D3,透光单元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30和无机层40;
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有机层30和/或无机层40的厚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有机层30和无机层40的厚度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有机层30和无机层40的总厚度不一定相等。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8所示,并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透光单元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30和无机层40,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有机层30和/或无机层40的厚度不同;可选地,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有机层30的厚度大于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有机层30的厚度,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无机层40的厚度小于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无机层40的厚度;或者,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有机层30的厚度小于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有机层30的厚度;或者,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无机层40的厚度大于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无机层40的厚度;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调整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无机层40和/或有机层30的厚度,以及调整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无机层40和/或有机层30的厚度;使得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差为绿光的1/2,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弱透明显示面板的光栅衍射效应,提高透过显示面板100观看后方背景的清晰度。
可选地,请结合图1和图8所示,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无机层40的材质与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无机层40的材质不同。
具体地,请结合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对应的无机层40的材质与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无机层40的材质不同,通过采用不同的材质,调整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对应的无机层40和有机层30的相对介电常数,进而调整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使得穿过第一透光区Ⅰ的光和穿过第二透光区Ⅱ的光的光程差为绿光的1/2,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弱透明显示面板的光栅衍射效应,提高透过显示面板100观看后方背景的清晰度。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D1,同一透光单元10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不同,使得该透明显示区内的各透光单元10呈不均匀排列,由于单位面积内,透光区形状越不规则阵列,沿特定方向越不容易出现干涉相长或干涉相消,从而降低光透过时出现的衍射和干涉现象,尽量避免了相位的叠加,使得光分布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衍射和干涉效应对于光均匀性的影响,提升了画质。
可选地,请结合图3所示,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当然,本申请中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不止上述形状,只要满足第一透光区Ⅰ的面积等于第二透光区Ⅱ的面积,第一透光区Ⅰ和第二透光区Ⅱ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形状,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本申请的显示装置200以有机电致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Display)装置为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存在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透光单元,可以消除显示面板中的光栅衍射效应;同一透光单元中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不同,可选地,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不同、光穿过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的光程不同,以及相邻两个透光单元中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不同,不同透光单元中,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随机排布;如此,通过改善透光单元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弱同一透光单元产生的光栅衍射效应,还可以减弱结构不同的透光单元之间的光栅衍射效应;当然,可以同时对不同透光单元的结构,以及对同一透光单元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弱透明显示面板的光栅衍射效应,提高透过显示面板观看后方背景的清晰度。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发光单元;
至少两个所述透光单元的形状不同和/或,一个所述透光单元中至少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的透光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呈轴对称设置,且对称轴为所述透光单元的中心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包括第一透光单元和第二透光单元,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的排布方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透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单元和所述第二透光单元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包括n个透光区,n>2,且第1个所述透光区到第n个所述透光区环绕所述透光单元的中心点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单元中的第1个所述透光区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二透单元中的第1个所述透光区的起始位置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穿过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和穿过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的光程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穿过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光和穿过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光的光程差为绿光波长的1/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所述透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和无机层;
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的所述有机层和/或所述无机层的厚度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所述无机层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透光区对应的所述无机层的材质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同一所述透光单元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937221.1A 2021-08-16 2021-08-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725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7221.1A CN113725267A (zh) 2021-08-16 2021-08-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7221.1A CN113725267A (zh) 2021-08-16 2021-08-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5267A true CN113725267A (zh) 2021-11-30

Family

ID=78675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7221.1A Pending CN113725267A (zh) 2021-08-16 2021-08-1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52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5502A (zh) * 2021-09-16 2022-07-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8575A (zh) * 2018-12-29 2019-03-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10783390A (zh) * 2019-10-31 2020-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7385A (zh) * 2019-12-03 2020-02-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CN110867480A (zh) * 2019-11-29 2020-03-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92978A (zh) * 2020-02-26 2020-05-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8575A (zh) * 2018-12-29 2019-03-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10783390A (zh) * 2019-10-31 2020-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67480A (zh) * 2019-11-29 2020-03-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7385A (zh) * 2019-12-03 2020-02-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方法
CN111192978A (zh) * 2020-02-26 2020-05-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5502A (zh) * 2021-09-16 2022-07-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7695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2654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767708B (zh) 阵列基板、掩模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64558B (zh) 像素排布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09994515B (zh) 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像素的不规则形状的平板显示器
CN11116210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931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87987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djustmen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88410A1 (zh) 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以及终端设备
US20190181383A1 (en) Display back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back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36622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9852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37894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6875852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372526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5632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30372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835813B2 (en) Display modul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957848B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236580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9027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66912A (zh)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2738302B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5332298B (zh) 显示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238222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