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3155B - 排列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列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3155B
CN112573155B CN202011019467.2A CN202011019467A CN112573155B CN 112573155 B CN112573155 B CN 112573155B CN 202011019467 A CN202011019467 A CN 202011019467A CN 112573155 B CN112573155 B CN 112573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roller
rotating plate
plate
obj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94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3155A (zh
Inventor
松井公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Industrial Vis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Industrial Vis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Industrial Vis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Industrial Vis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73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3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3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3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6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arranging the articles, e.g. varying spacing between individual articles
    • B65G47/2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arranging the articles, e.g. varying spacing between individual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a single convey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有弹性的产品,也能够对运转不会产生障碍地将其排列成一排的排列供给装置。该排列供给装置具有:旋转板(9),其在外周缘部具有比内侧输送面低的排列输送面(11a),通过水平旋转来输送排列对象物(W);限制部件(15),其具有沿旋转板(9)的外周面的壁面;导向板(17),其被配置在旋转板(9)的上方;第一排出部(22),其向导向板(17)排出压缩气体;第二排出部(24),其在导向板(17)的下游侧,针对上下重叠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排出压缩气体;第三排出部(26),其向限制部件(15)排出压缩气体;排列辊(30),其在与内侧输送面的外缘之间隔开排列对象物(W)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第四排出部(32),其在排列辊(30)的下游侧,向上下重叠的第二层排列对象物(W)排出压缩气体;和排出辊(51),其被配设在排列输送面(11a)的上方。

Description

排列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排列对象物排列成一排且将其向外部的装置供给的排列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排列供给装置,现有技术中,已知有日本特开2012-66894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该排列供给装置具有:作为输送部件的转盘,其以自由水平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台上;旋转驱动机构,其支承该转盘使其进行旋转;供给机构,其向转盘上供给排列对象物;排列机构,其使排列对象物进行排列;外周导向部,其设置在转盘的外周缘部;姿势变换机构,其变换排列对象物的姿势;回收机构,其将不是规定姿势的排列对象物向转盘的中心侧吹回;和排出机构,其将排列对象物向外部排出。
所述排列机构由圆弧形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导向板、和高度限制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导向板从所述中心侧朝向所述转盘外周侧,呈大致螺旋状以规定间隔依次配置;所述高度限制部适宜地通过支承部件被支承在转盘的上方、且被支承在比第一导向板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导向板以在与转盘之间保持排列对象物无法通过的程度的间隙的方式被固定设置在圆筒部件上,其中,所述圆筒部件由所述支承部件以非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转盘的旋转中心,另外,所述第二、第三导向板也同样以在与转盘之间保持排列对象物无法通过的程度的间隙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
这样一来,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导向板将通过转盘的旋转而输送的排列对象物依次向所述外周侧引导,由此,该排列对象物被排列呈一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6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排列对象物为贴片LED等比较硬的产品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排列供给装置能够将该排列对象物无障碍地排列成一排且将其向外部排出。然而,在该排列供给装置中,在排列对象物为O形环等有弹性的橡胶产品(树脂产品)的情况下,有无法将其顺利地排成一排且将其排出的问题。
即,在现有技术的排列供给装置中,通过与转盘的旋转方向交叉,且以在与该转盘之间保持排列对象物无法通过的程度的间隙的方式来配置的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使排列对象物沿各导向板一边在转盘上滑动一边排列成一排,在排列对象物为有弹性的产品的情况下,与贴片LED等硬度高的产品相比较,在与转盘之间产生高的摩擦力,因此,排列对象物易于啮入各导向板与转盘之间,因此产生转盘频繁停止的问题。
为了接近这种问题,考虑进一步缩小所述各导向板与转盘之间的间隙,但这种调整是极其细微而难以进行的调整,因此,有调整需要长时间的问题。另外,当使间隙过窄时,各导向板与转盘成为接触的状态,由于各导向板以与转盘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式来设置,因此,通过该接触产生高的摩擦力,因此,反而会使转盘频繁停止。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排列对象物是有弹性的产品,也能够不对运转产生障碍而将该排列对象物排列成一排的排列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列供给装置,该排列供给装置将排列对象物排列成一排且将其向系统外排出,具有输送装置、供给部、限制部件、导向板、第一排出部、第二排出部、第三排出部、排列辊、第四排出部和排出辊,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具有圆板形的旋转板和驱动马达,其中,所述旋转板呈水平配置,并且在外周缘部具有形成为比内侧的输送面低一级的环形的排列输送面;所述驱动马达使该旋转板水平旋转;所述供给部向所述旋转板的中央部供给所述排列对象物;所述限制部件具有沿所述旋转板的外周面的圆弧形的壁面,在所述旋转板的半径方向上被配置在其外侧,抑制所述旋转板上的排列对象物向外侧脱离,所述导向板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外周缘部的排列输送面之间,在所述旋转板的上方以保持所述排列对象物无法通过的程度的间隙的方式沿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来配置;所述第一排出部被配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中心侧的上方,具有向所述导向板排出压缩气体的喷嘴;所述第二排出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上方、且在其旋转方向上比所述导向板靠下游侧的位置,且具有喷嘴,该喷嘴针对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朝向所述旋转板的内侧排出压缩气体;所述第三排出部被配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上方,具有向所述限制部件排出压缩气体的喷嘴;所述排列辊在所述旋转板的排列输送面的上方,在与内侧的输送面的外缘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以铅垂轴为中心向所述旋转板的相反方向旋转;所述第四排出部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所述排列辊靠下游侧的附近,具有喷嘴,该喷嘴针对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向所述旋转板的内侧排出压缩气体;所述排出辊被配置在所述排列输送面的上方,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将排列对象物从旋转板上向其外侧排出。
根据该排列供给装置,从所述供给部向旋转板的中央部供给排列对象物,被供给到旋转板上的排列对象物通过从所述第一排出部的喷嘴排出的压缩气体被吹向导向板,同时通过该旋转板的旋转被沿其旋转方向输送。此时,导向板以沿旋转板的旋转方向的方式来配置,因此,排列对象物不被啮入旋转板与导向板之间的间隙而被沿导向板输送。
然后,沿导向板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在其被上下重叠输送的情况下,通过从设置在比该导向板靠下游侧的第二排出部的喷嘴排出的压缩气体,将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向旋转板的内侧吹飞,该排列对象物在成为一层的状态下被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排列对象物通过从所述第三排出部的喷嘴排出的压缩气体吹向所述限制部件,进入在旋转板的外周缘形成的低一级的排列输送面且载置在该排列输送面上,通过这样载置在排列输送面上来排列成一排,在该状态下被沿旋转板旋转方向输送。
然后,当在载置在所述排列输送面上的状态下输送,且到达设置有所述排列辊的位置时,排列对象物通过与该排列辊接触来接近旋转板的内侧输送面的外缘侧,在该状态下被沿旋转方向输送。另外,在有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的情况下,通过从配置在比该排列辊靠下游侧的附近的第四排出部的喷嘴排出的压缩气体,将上侧的排列对象物向旋转板的内侧吹飞,这样一来,成为一层的排列对象物在被载置在排列输送面上的状态下被向旋转方向下游侧输送。
然后,当排列对象物到达设置有排出辊的位置时,该排列对象物与所述排出辊接触,由此从所述旋转板上向其外侧引导而排出。
这样一来,根据该排列供给装置,使用压缩气体将排列对象物向排列输送面引导,在该排列输送面上排列成一排,因此,即使排列对象物有弹性,也不会发生如使用导向板来排列的现有技术的排列供给装置那样,排列对象物啮入导向板与旋转板之间而使该旋转板停止的不良情况。
另外,上述排列供给装置能够采用以下方式:还具有分离辊,该分离辊在所述内侧的输送面与排列输送面的分界的上方,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壁面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能够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排出辊。
根据该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在排列输送面上,通过与排列辊抵接来靠近旋转板的内侧输送面的外缘侧而排列的排列对象物与所述分离辊抵接,由此,从所述内侧输送面的外缘靠近外侧(分离),由此,排列对象物以其移动路径更严格地一致的方式来再次排列。
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能够采用以下方式:还具有再排列辊,该再排列辊在所述排列输送面的上方,在与所述内侧的输送面的外缘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反的方向旋转,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再排列辊、排出辊。
根据该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在排列输送面上,通过与分离辊抵接来从所述内侧输送面的外缘向外侧靠近(分离),以该移动路径更严格地一致的方式来重新排列的排列对象物抵接于所述再排列辊,由此再次靠近旋转板的内侧输送面的外缘侧,由此,该排列对象物更严格地在没有混乱的状态下排列成一排。
上述各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能够采用以下方式:还具有第五排出部,该第五排出部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所述再排列辊靠下游侧的附近,具有喷嘴,该喷嘴针对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朝向所述旋转板的内侧排出压缩气体。根据该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通过从第五排出部的喷嘴排出的压缩气体将上侧的排列对象物向旋转板的内侧吹飞,因此,能够在将排列对象物更严格地排列成一排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能够采用以下方式:还具有再分离辊,该再分离辊在所述内侧的输送面与排列输送面的分界的上方,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壁面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再排列辊、再分离辊、排出辊。
根据该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在排列输送面上,所述排列对象物抵接于再分离辊,再次从所述内侧输送面的外缘向外侧接近(分离),由此,该排列对象物更严格地在没有混乱的状态下排列成一排。
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排列供给装置还能够采用对所述排列输送面赋予防静电功能的方式。当向排列对象物和旋转板等吹出压缩气体时,排列对象物、旋转板带静电,有通过该静电使排列对象物吸附于旋转板而阻碍该排列对象物适宜的移动的担忧,但通过对排列输送面赋予防静电功能,能够除去在排列对象物或旋转板上产生的静电,由此,能够防止排列对象物被吸附于旋转板的不良情况。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排列供给装置鉴于上述特质,能够适用于有弹性的环形的树脂产品。另外,所述压缩气体并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不会产生环境问题等即可,从成本方面考虑最优选为采用压缩空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排列供给装置,使用压缩气体将排列对象物向排列输送面诱导,在该排列输送面上排列成一排,因此,即使排列对象物有弹性,也不会如使用导向板来排列的现有技术的排列供给装置那样,发生排列对象物啮入导向板与旋转板之间而使该旋转板停止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列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箭头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箭头B方向的图。
图4是图1中的箭头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箭头D-D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箭头E-E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的箭头F-F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的箭头G-G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的排列供给装置1由供给部5、输送装置8、限制部件15、导向板17、喷嘴支承部20、第一排出部22、第二排出部24、第三排出部26、排列部28、第四排出部32、分离部34、再排列部38、第五排出部42、再分离部44和排出部49等构成。另外,在本例中,作为排列对象物W,以具有弹性的环形的树脂成型品即O形环为一例进行说明,当然,能由本例的排列供给装置1进行排列的对象物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输送装置8由圆板形的旋转板9和驱动马达12构成,其中,所述旋转板9被水平配置;所述驱动马达12用于使该旋转板9水平旋转。旋转板9由上下配置的上部旋转座10、和直径比其大的下部旋转座11构成,根据该结构,在旋转板9的外周缘部形成环形的排列输送面11a,该排列输送面11a形成为比内侧的输送面(上部旋转座10的上表面)低一级。
另外,上部旋转座10和下部旋转座11分别由树脂座构成。尤其是,下部旋转座11由混入有碳的树脂座构成,由此,对该下部旋转座11赋予防静电功能。另外,旋转板9被支承于未图示的适宜的支承体上,且载置在接地的底盘3上,其中心部通过连接件13连结于所述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12a上。另外,驱动马达12被固定设置在底盘3的下表面上。这样一来,根据这种结构,旋转板9被驱动马达12驱动,如图1所示,以该中心部为中心向右方向(箭头H方向)水平旋转。
所述供给部5储存多个排列对象物W,构成为具有料斗6,该料斗6以供给口位于所述旋转板9的中心侧的上方的方式来配置,从该料斗6连续地向旋转板9上供给适量的排列对象物W。
所述限制部件15在所述底盘3上,以包围所述旋转板9的方式来配置,该旋转板9侧的周面(内周面)15a为在与所述下部旋转座11的外周面之间保持些许间隙且沿所述下部旋转座11的外周面的圆弧面。该限制部件15发挥抑制被供给到所述旋转板9上的排列对象物W向外侧脱离的功能。
所述导向板17被由2个支承体18a、18b构成的导向支承部18支承,在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排列输送面11a之间,以在与该旋转板9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所述排列对象物W无法通过的程度的间隙的方式,被配置在该旋转板9的上方。该导向板17形成为以下形状: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中心侧的面成为导向表面,该导向表面大致沿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的形状。
所述喷嘴支承部20是支承所述第一排出部22和第二排出部24的支承部,由支承块20a、L字形的支承板20b、支承板20c、20d、20e和支承板20f构成,其中,所述支承块20a在所述料斗6的附近被配置在所述限制部件15上;所述支承板20b以作为纵向板的端部的一端被固定设置在该支承块20a上,作为横向板的端部的另一端向所述旋转板9的上方延伸的方式来配置;所述支承板20c、20d、20e在该支承板20b的所述纵向板上以规定的间隔来安装;所述支承板20f被安装在支承板20b的所述另一端。
所述第一排出部22由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20b的所述另一端的喷嘴22a、以及被安装于所述支承板20f的喷嘴22b、22c构成,各喷嘴22a、22b、22c构成为,连接于未图示的适宜的压缩空气供给源,分别从所述旋转板9的中心侧向所述导向板17排出压缩空气。然后,从所述料斗6供给到旋转板9上的排列对象物W通过从各喷嘴22a、22b、22c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吹向所述导向板17侧。另外,在图3中示出被安装于支承板20f的喷嘴22c,其他喷嘴22a、22b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另外,这些喷嘴22a、22b、22c通过设置在上端的旋钮来调整其排出量。
所述第二排出部24由支承体24a和喷嘴24b构成,其中,所述支承体24a在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上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板17的下游侧端部;所述喷嘴24b支承于该支承体24a。该喷嘴24b构成为,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供给源(未图示),并且在旋转板9的上方,且在其旋转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导向板17靠下游侧的位置,针对在该旋转板9上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向所述旋转板9的内侧排出压缩空气。由此,在排列对象物W在旋转板9上被上下重叠输送的情况下,通过从该喷嘴24b排出的压缩空气,将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吹飞到旋转板9的内侧,该排列对象物W在成为一层的状态下被向下游侧输送。
所述第三排出部26由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20c、20d、20e上的喷嘴26a、喷嘴26b、26c构成,各喷嘴26a、26b、26c构成为,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供给源(未图示),分别从所述旋转板9的中心侧向所述限制部件15排出压缩空气。这样一来,所述旋转板9上的排列对象物W通过从各喷嘴26a、26b、26c排出的压缩空气吹向所述限制部件15侧,进入到在旋转板9的外周缘上形成的排列输送面11a上。这些喷嘴26a、26b、26c也具有与所述喷嘴22c相同的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在上端的旋钮来调整其排出量。
所述排列部28在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上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三排出部26靠下游侧、且比所述导向板17靠上游侧的位置,由被固定设置于所述限制部件15的支承体29、以及被支承于该支承体29的排列辊30和驱动马达31构成。如图4所示,该排列辊30在与构成所述旋转板9的上部旋转座10的外缘10a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W能通过的间隔,且被配置在比该上部旋转座10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以铅垂轴为中心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29。另外,所述驱动马达31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29上,使所述排列辊30向与所述旋转板9相反的方向(左方向)旋转。
所述第四排出部32以位于比所述排列辊30靠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体29上,具有喷嘴32a,该喷嘴32a针对在所述排列输送面11a上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朝向所述旋转板9的内侧排出压缩空气。该喷嘴32a也具有与所述喷嘴22c相同的结构,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供给源(未图示),且能够通过设置于上端的旋钮来调整其排出量。
所述分离部34由分离辊35和驱动马达36构成,其中所述分离辊35和所述驱动马达36被支承于支承所述导向板17的支承体18a。如图5所示,该分离辊35在所述上部旋转座10与下部旋转座11的排列输送面11a的分界上方位置,与所述限制部件15的内周面15a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W能通过的间隔,被配置在比该限制部件15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自如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18a。另外,所述驱动马达36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18a上,使所述分离辊35向与所述旋转板9相同的方向(右方向)旋转。
所述再排列部38在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上被设置在比所述分离部34靠下游侧、且比所述第二排出部24靠下游侧的位置,由被固定设定于所述限制部件15的支承体39、以及被支承于该支承体39的再排列辊40和驱动马达41构成。如图6所示,该再排列辊40在与构成所述旋转板9的上部旋转座10的外缘10a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W能通过的间隔,被配置在比该上部旋转座10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以铅垂轴为中心自如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39。另外,所述驱动马达41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39上,使所述再排列辊40向与所述旋转板9相反的方向(左方向)旋转。
所述第五排出部42以位于比所述再排列辊40靠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体39,具有喷嘴42a,该喷嘴42a针对在所述排列输送面11a上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朝向所述旋转板9的内侧排出压缩空气。该喷嘴42a也具有与所述喷嘴22c相同的结构,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供给源(未图示),且能够通过设置于上端的旋钮来调整其排出量。
所述再分离部44在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上被设置在比所述再排列部38靠下游侧的位置,由被固定设定于所述限制部件15的支承体45、以及被支承于该支承体45的再分离辊46和驱动马达47构成。如图7所示,该再分离辊46在所述上部旋转座10与下部旋转座11的排列输送面11a的分界的上方位置,在与所述限制部件15的内周面15a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W能够通过的间隔,被配置在比该限制部件15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45。另外,所述驱动马达47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45上,使所述再分离辊46向与所述旋转板9相同的方向(右方向)旋转。
所述排出部49被设置于在所述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上比所述再分离部44靠下游侧、且连接着作为供给目标的转盘100的移交位置,由被固定设定在所述限制部件15上的支承体50、以及支承于该支承体50的排出辊51和驱动马达52构成。如图8所示,该排出辊51在所述上部旋转座10与下部旋转座11的排列输送面11a的分界的上方位置,以其外周部从下部旋转座11向所述转盘100侧伸出的方式来配置,以铅垂轴为中心自如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50。另外,所述驱动马达52被支承在所述支承体50上,使所述排出辊51向与所述旋转板9相同的方向(右方向)旋转。另外,转盘100以在所述移交位置与下部旋转座11重叠的方式连接在其下方,其旋转速度被设定为比旋转板9的旋转速度高。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本例的排列供给装置1,如以下那样,排列对象物W被排列成一排,且向作为供给目标的外部的转盘100排出。
即,在该排列供给装置1中,从所述供给部5的料斗6每次适量地旋转板9的中央部连续供给排列对象物W,被供给到该旋转板9上的排列对象物W通过从第一排出部22的喷嘴22a、22b、22c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吹向导向板17,同时通过该旋转板9的旋转而被沿该旋转方向输送。此时,导向板17以沿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的方式来配置,因此,排列对象物W不会啮入旋转板与导向板17之间的间隙而被沿导向板17输送。
并且,沿导向板17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在其被上下重叠输送的情况下,通过从设置于该导向板17的下游侧的第二排出部24的喷嘴24b排出的压缩空气,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被向旋转板9的内侧吹飞,该排列对象物W在成为一层的状态下被向下游侧输送。
被载置在所述上部旋转座10上且沿其旋转方向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接着通过从所述第三排出部26的喷嘴26a、26b、26c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吹向所述限制部件15,进入在旋转板9的外周缘上形成的低一级的排列输送面11a上且载置在该排列输送面11a上,通过这样载置在排列输送面11a上来排列成一排,且在该状态下被沿旋转板9的旋转方向输送。
并且,当载置在所述排列输送面11a上的状态下输送且到达所述排列部28时,如图4所示,所述排列对象物W与排列辊30接触,由此靠近上部旋转座10的外缘10a,在该状态下被沿旋转方向输送。另外,在有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的情况下,通过从配置在该排列辊30的下游侧的第四排出部32的喷嘴32a排出的压缩空气,上侧的排列对象物W被向旋转板9的内侧吹飞,这样一来,排列成一层且一排的排列对象物W在载置在排列输送面11a上的状态下被向旋转方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当排列对象物W到达所述分离部34时,排列对象物W抵接于所述分离辊35,通过抵接于该分离辊35,如图5所示,从所述上部旋转座10的外缘10a靠近半径方向外侧(被分离),据此,排列对象物W以其移动轨迹更严格地一致的方式被再次排列。
然后,当排列对象物W进一步沿旋转方向移动而到达所述再排列部38时,排列对象物W抵接再排列辊40,通过抵接于该再排列辊40,如图6所示,再次靠近上部旋转座10的外缘10a,由此,该排列对象物W更加严格地在没有混乱的状态被排列成一排。另外,在该阶段中,在存在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W的情况下,也通过从第五排出部42的喷嘴42a排出的压缩空气,将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W向旋转板9的内侧吹飞,由此,排列对象物W更可靠地在成为一层的状态下被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当排列对象物W进一步沿旋转方向移动而到达所述再分离部44时,排列对象物W抵接于再分离辊46,通过抵接于该再分离辊46,如图7所示,从所述上部旋转座10的外缘10a靠近半径方向外侧(被分离),由此,排列对象物W更严格地在没有混乱的状态下被排列成一排。
并且,当排列对象物W到达作为移交部的排出部49时,排列对象物W与排出辊51接触,由此从所述排列输送面11a被向其外侧引导,被送出到连接于其下方的转盘100上。
这样一来,根据该排列供给装置1,使用压缩空气将排列对象物W向排列输送面11a诱导,在该排列输送面11a上排列成一排,因此,即使排列对象物W有弹性,也不会如使用导向板来排列的现有技术的排列供给装置那样,发生排列对象物W啮入导向板与旋转板之间而使该旋转板停止的不良情况。
另外,排列对象物W依次经由排列部28、分离部34、再排列部38和再分离部44来重复排列,因此,即使排列对象物W具有弹性,也能够将其严格地在没有混乱的状态的下排列成一排。
另外,当向排列对象物W和旋转板9等吹出压缩空气时,使排列对象物W、旋转板9带静电,有通过该静电使排列对象物W吸附于旋转板9而阻碍该排列对象物W适宜地移动的担忧,但在本例子中,对下部旋转座11赋予防静电功能,因此,除去在排列对象物W或旋转板9上产生的静电,据此,能够防止排列对象物W吸附于旋转板9等不良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采用的具体的方式均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从成本方面来考虑而采用所述压缩空气,但并不限定于空气,只要不会产生环境问题等即可,还能够使用其他的合适的气体。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除了排列部28以外还设置分离部34、再排列部38、再分离部44,但如果能够将排列对象物W适宜地排列,则无需设置将上述部件全部设置,也可以从上述部件内适宜地选择使用,另外,还能够采用增设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5:供给部;6:料斗;8:输送装置;9:旋转板;10:上部旋转座;11:下部旋转座;12:驱动马达;15:限制部件;17:导向板;20:喷嘴支承部;22:第一排出部;24:第二排出部;26:第三排出部;28:排列部;30:排列辊;32:第四排出部;34:分离部;35:分离辊;38:再排列部;40:再排列辊;42:第五排出部;44:再分离部;46:再分离辊;49:排出部;51:排出辊。

Claims (7)

1.一种排列供给装置,该排列供给装置将排列对象物排列成一排且将其向系统外排出,其特征在于,
具有输送装置、供给部、限制部件、导向板、第一排出部、第二排出部、第三排出部、排列辊、第四排出部和排出辊,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具有圆板形的旋转板和驱动马达,其中,所述旋转板呈水平配置,并且在外周缘部具有形成为比内侧的输送面低一级的环形的排列输送面;所述驱动马达使该旋转板水平旋转;
所述供给部向所述旋转板的中央部供给所述排列对象物;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沿所述旋转板的外周面的圆弧形的壁面,在所述旋转板的半径方向上被配置在其外侧,抑制所述旋转板上的排列对象物向外侧脱离,
所述导向板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外周缘部的排列输送面之间,在所述旋转板的上方以保持所述排列对象物无法通过的程度的间隙的方式沿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来配置;
所述第一排出部被配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中心侧的上方,具有向所述导向板排出压缩气体的喷嘴;
所述第二排出部设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上方、且在其旋转方向上比所述导向板靠下游侧的位置,且具有喷嘴,该喷嘴针对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朝向所述旋转板的内侧排出压缩气体;
所述第三排出部被配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上方,具有向所述限制部件排出压缩气体的喷嘴;
所述排列辊在所述旋转板的排列输送面的上方,在与内侧的输送面的外缘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以铅垂轴为中心向所述旋转板的相反方向旋转;
所述第四排出部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所述排列辊靠下游侧的附近,具有喷嘴,该喷嘴针对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向所述旋转板的内侧排出压缩气体;
所述排出辊被配置在所述排列输送面的上方,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将排列对象物从旋转板上向其外侧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分离辊,该分离辊在所述内侧的输送面与排列输送面的分界的上方,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壁面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能够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
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排出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列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再排列辊,该再排列辊在所述排列输送面的上方,在与所述内侧的输送面的外缘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反的方向旋转,
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再排列辊、排出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列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五排出部,该第五排出部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所述再排列辊靠下游侧的附近,具有喷嘴,该喷嘴针对上下重叠输送的排列对象物内的第二层以上的排列对象物,朝向所述旋转板的内侧排出压缩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列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再分离辊,该再分离辊在所述内侧的输送面与排列输送面的分界的上方,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壁面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
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再排列辊、再分离辊、排出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列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再分离辊,该再分离辊在所述内侧的输送面与排列输送面的分界的上方,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壁面之间隔开所述排列对象物能通过的间隔来配置,且以铅垂轴为中心向与所述旋转板相同的方向旋转,
朝向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排列辊、分离辊、再排列辊、再分离辊、排出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列输送面被赋予防静电功能。
CN202011019467.2A 2019-09-27 2020-09-24 排列供给装置 Active CN112573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6637A JP7370791B2 (ja) 2019-09-27 2019-09-27 整列供給装置
JP2019-176637 2019-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3155A CN112573155A (zh) 2021-03-30
CN112573155B true CN112573155B (zh) 2023-10-20

Family

ID=75120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9467.2A Active CN112573155B (zh) 2019-09-27 2020-09-24 排列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70791B2 (zh)
CN (1) CN112573155B (zh)
TW (1) TW20211263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9844A (ja) * 2004-02-04 2005-08-18 Kokando:Kk 整列供給装置
JP200528954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aneb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CN101774479A (zh) * 2009-01-13 2010-07-14 株式会社大武源工业 螺钉类供给装置
CN102137801A (zh) * 2008-06-09 2011-07-27 第一实业视检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整列供给装置
JP2012066894A (ja) * 2010-09-22 2012-04-05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JP2013075767A (ja) * 2011-09-12 2013-04-25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CN106029337A (zh) * 2014-02-13 2016-10-12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预成形品排列装置
JP2017088373A (ja) * 2015-11-16 2017-05-25 第一実業ビスウィル株式会社 整列搬送装置
CN207536838U (zh) * 2016-10-27 2018-06-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4965U (zh) * 1977-08-12 1979-03-07
JPS58184410U (ja) * 1982-05-31 1983-12-08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シユ−ト
JPH05270651A (ja) * 1992-03-23 1993-10-19 Pola Chem Ind Inc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9127345A (ja) * 2018-01-23 2019-08-01 友立新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O型リング供給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9844A (ja) * 2004-02-04 2005-08-18 Kokando:Kk 整列供給装置
JP200528954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aneb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CN102137801A (zh) * 2008-06-09 2011-07-27 第一实业视检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整列供给装置
CN101774479A (zh) * 2009-01-13 2010-07-14 株式会社大武源工业 螺钉类供给装置
JP2012066894A (ja) * 2010-09-22 2012-04-05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JP2013075767A (ja) * 2011-09-12 2013-04-25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CN106029337A (zh) * 2014-02-13 2016-10-12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预成形品排列装置
JP2017088373A (ja) * 2015-11-16 2017-05-25 第一実業ビスウィル株式会社 整列搬送装置
CN207536838U (zh) * 2016-10-27 2018-06-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54542A (ja) 2021-04-08
JP7370791B2 (ja) 2023-10-30
TW202112635A (zh) 2021-04-01
CN112573155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4260B1 (ja) ワーク供給装置
JP6649383B2 (ja) ローラ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コンベヤシステム
JP2019189455A (ja) 物品除去装置を有する選別コンベヤ
JPH03102009A (ja) 製品の整列装置
CN112573155B (zh) 排列供给装置
KR102424144B1 (ko) 제제반송장치 및 제제인쇄장치
JP5051685B2 (ja) 物品整列装置
EP0452857A1 (en)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nd feeding cylindrical articles
JP2018048012A (ja) 整列搬送装置
EP4246105A1 (en) Combination weighing apparatus
US11097900B2 (en) Crowned roller with a grooved apex
US20120031734A1 (en) Sorter
CN1319067A (zh) 带有集成的运输架和引导机的运输系统
JP2004067325A (ja) 部品選別装置
US20180297789A1 (en) Temporar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mporary storage
JP2018157796A (ja) 食材成形装置
JP2022035108A (ja) コンベア搬送補助装置、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US6814533B1 (en) Loop conveyor with air cushion transfer
JP4885472B2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ーンコンベア並びにコンベア用受け皿
JP2012224452A (ja) 部品分離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振動式部品供給装置
JP2018043816A (ja) 搬送装置及びホイールコンベヤ装置
JP2000343045A (ja) 回転型選別装置及びこの回転型選別装置を備えた選別設備
US65057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misalignment of articles on a conveyor
JP2012001374A (ja) ターンテ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ーンコンベア並びにコンベア用受け皿
KR20200013457A (ko) 협소 공간용 컨베이어 벨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