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110A - 车辆门把手 - Google Patents

车辆门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4110A
CN112534110A CN201980052035.0A CN201980052035A CN112534110A CN 112534110 A CN112534110 A CN 112534110A CN 201980052035 A CN201980052035 A CN 201980052035A CN 112534110 A CN112534110 A CN 112534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front cover
rear cover
cover
doo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20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市川慎治
垣田晃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Corp filed Critical Alp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3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05B81/78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as part of a hands-free locking or unlocking ope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通过连接前盖和后盖而形成的车辆门把手,其中前盖和后盖中的一个盖具有闩锁主体,每个闩锁主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腿部分和从腿部分的末端突出的闩锁钩,该闩锁钩通过弹性地闩锁到闩锁接收部分而连接到闩锁接收部分,所述闩锁接收部分形成在前盖和后盖中的另一个盖上,并且当被闩锁到相应的闩锁接收部分时,每个闩锁主体在闩锁钩按压抵靠闩锁接收部分的方向上被偏压。

Description

车辆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门把手。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通过连接前盖和后盖而形成的门把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门把手是已知的。
在相关技术中,在用于门把手的前盖和后盖通过使用接合爪部分预先彼此连接之后,穿过通孔的贯通部分的末端部被熔化,以防止由于接合而发出咔嗒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6-19992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相关技术中,由于需要对贯通部分进行熔化操作,所以制造效率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连接后发出较少咔嗒声并且制造效率高的车辆门把手。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连接前盖和后盖1、2形成的车辆门把手。前盖和后盖1、2中的一个包括锁定主体。锁定主体包括被构造成弹性变形的腿部分3和从腿部分的末端部突出的锁定钩4。锁定钩4被弹性锁定并连接到锁定部分6,该锁定部分形成在前盖和后盖中的另一个上。在锁定主体5和锁定部分6的锁定状态下,锁定主体5被偏压并且锁定钩4被按压接触到锁定部分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前盖和后盖1、2中的一个包括锁定主体5,其中锁定钩4从腿部分3的末端部突出,腿部分被构造成弹性变形,仅通过重叠前盖和后盖1、2,锁定主体5的锁定钩4就与前盖和后盖1、2中的另一个的锁定部分6干涉,腿部分3一旦弹性变形就接着通过弹性恢复力返回到初始位置,锁定钩4被锁定到锁定部分6,并且前盖1和后盖2的连接状态被保持。
如上所述,为了将形成在腿部分3的末端部的锁定钩4锁定到锁定部分6,有必要的是,一旦将锁定钩4缩回到锁定部分6的非干涉位置,就接着将锁定钩4移动到锁定位置。为了确保锁定钩4的移动路径,在锁定状态下,在锁定部分6和锁定钩4的锁定表面之间产生间隙,并且该间隙导致咔嗒声。此外,如果为了防止咔嗒声而使间隙变小,那么在制造公差在负方向上累积时,就会发生锁定故障。
在本发明中,即使当形成间隙时,在连接状态下,锁定方向上的偏压力被施加到锁定主体5,在形成间隙之后,锁定主体5也在锁定方向上被偏压,使得间隙被吸收并且锁定被置为按压接触状态。结果,由于仅通过锁定锁定主体5的操作来完成连接,所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可靠地防止咔嗒声的发生,并且提高连接操作的可靠性。
可以通过例如在盖(其上形成有锁定主体5)中设置一种构件来实现对锁定主体5施加按压接触力,简化结构,所述构件在连接操作完成时弹性变形并压抵靠相对侧上的盖,但是当锁定主体5竖立在支撑基部7上时,所述构件被构造成在锁定钩4的按压接触方向上弹性变形。
前盖和后盖1、2的后盖2可以包括支撑基部7和按压部分8,当前盖和后盖连接时,按压部分将支撑基部7朝向前盖1侧按压。可以可靠地防止支撑基部7由于在前盖和后盖1与2重叠时锁定钩4与锁定部分6的接触而弹性变形并且防止锁定不完全。
电气部件9可以固定到前盖和后盖1、2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前盖和后盖1、2中的另一个可以包括保持电气部件9的线束10的线束保持部分11。线束保持部分11可以包括止动突起13,该止动突起从一对上升件12的末端部突出,所述一对上升件沿着前盖和后盖1、2的宽度方向设置在面对的方向上。线束保持部分11和锁定部分6可以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由于可以防止线束10在前盖和后盖1、2重叠时被卡住,所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就是说,当连接到安装在门把手上的电气部件9的线束10被插入在形成线束保持部分11的上升件12之间时,此后,由于线束10的脱落受到形成在上升件12的末端部处的止动突起的限制,所以可以稳定线束10的路径,并且防止当前盖和后盖1、2重叠时线束10意外卡住。
通常,在前盖和后盖1、2中,模制模具的分型表面设置在重叠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的适当的位置处,使得防止线束10从线束保持部分11中弹出所需的止动突起是相对于单侧分割表面的侧凹(undercut)部分。为了形成该侧凹部分,需要使用平行于单侧分割表面滑动的滑动模型等。
另一方面,尽管锁定部分6也类似地形成相对于单侧分割表面的侧凹部分,类似地,需要使用滑动模型等,但是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线束保持部分11和锁定部分6,侧凹部分可以由同一滑动模型加工,从而可以简化模具的结构。
前盖和后盖中的一个可以包括弹性件15,该弹性件在前盖和后盖1、2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的端部部分附近以及支撑基部7附近。当前盖和后盖连接时,弹性件15的自由端部可以按压接触到形成在前盖和后盖1、2中的另一个上的倾斜表面14。前盖和后盖可以通过弹性件15的弹性恢复力在纵向方向上被偏压,形成在前盖和后盖1、2上的滑动止动件16可以彼此按压接触,在分离方向上的偏压力被施加到前盖和后盖,并且锁定钩4和锁定部分6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以增加。由于可以可靠地防止盖的纵向方向上的咔嗒声,弹性件15从倾斜表面处接收到的前-后方向上的分力可以与偏压力(在与锁定部分6的锁定状态中,锁定钩4利用该偏压力按压接触抵靠锁定部分6)一起作用,可以完全防止前-后方向上的咔嗒声。
发明内容
图1(a)和1(b)是示出本发明的示意图。图1(a)是正视图。图1(b)是沿着图1的1B-1B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2(a)和2(b)是门把手的横截面视图。图2(a)是沿着图1(a)的2A-2A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2B-2B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门把手的分解透视图。
图4(a)和4(b)是示出后盖的示意图。图4(a)是平面图。图4(b)是侧视图。
图5是示出前盖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车辆门把手通过使用把手附接部件(未示出)以图1(a)中的左侧面向车辆的前部的姿势连接到车门(在本说明书中,“前和后部”以及“前和后”基于对车辆的附接姿势来定义)。门通过将门闩锁装置(未示出)锁定到车辆主体而维持关闭状态,并且在连接状态下,门把手绕旋转中心水平旋转以释放门闩锁装置的锁定。
此外,电气部件9附接在门把手内部。在该示例中,作为电气部件9,天线9A用于与用户携带的便携式传输装置通信,而开关9B在门闩锁装置移动到锁定状态时被按压接触,并且稍后描述的线束10被拉出到门把手的外部。如图1(b)所示,门把手具有C形横截面并且通过连接前盖1和后盖2而形成,所述前盖在附接至门的状态下提供了正视图中的外表面形状,而所述后盖在操作时提供了手钩扣部分。后盖2被形成为能够关闭前盖1的后表面的打开部分的形状。
后盖2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如图3和4所示,一对锁定主体5设置在前端部部分处的相对于纵向中心线(C)对称的位置处。锁定主体5通过使锁定钩4在面对的方向上从腿部分3的末端部处突出而形成,所述腿部分通过后盖2的材料的弹性而弹性变形。如图2(a)和2(b)以及图4(a)和4(b)所示,锁定主体5形成为悬臂形状,其具有作为固定端部的一个端部边缘,并且形成在可弹性变形的支撑基部7上。支撑基部7的后表面是用于弹性变形并将整个支撑基部7朝向前表面侧推动的按压部分8。
进一步地,一对弹性件15设置在后盖2的末端部部分处相对于纵向中心对称的位置。弹性件15的末端部朝向前表面侧竖立,并且按压接触突起15a朝向末端部向前凸出。
另外,突出件17从后盖2的后端部边缘部分延伸到后表面侧,并且插入突出件17a从其末端部部分向后突出,并且滑动止动件16形成在突出件17的下端部。相反,如图2(a)和2(b)所示,前盖1包括在前端部部分的铰链突出件1a以及在后端部部分的操作腿部分1b。凹部1c形成在操作腿部分1b中,后盖2的插入突出件17a可以插入到该凹部中。后盖2的滑动止动件16被形成为使得滑动止动件16能够与凹部1c的前端部表面接触。
铰链突出件1a提供旋转中心,同时通过使朝向前表面侧凸出的弧形部分18滑动至附接部件而安装在门上。通过操作操作部件(未示出),比如设置在附接部件上的杆,操作腿部分1b在围绕旋转中心执行旋转时操作门闩锁装置。此外,在前盖1的前端部部分,如图2(a)所示,在图5中的阴影区域中形成有倾斜表面14,该倾斜表面随着向后行进而朝向前表面侧逐渐移动。倾斜表面14设置在后盖2的按压接触突起15a可以与倾斜表面14接触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天线9A和开关9B固定到前盖1,并且如图5所示,在通过形成在前端部部分的线束保持部分11防止变化之后,从天线9A和开关9B拉出的线束10被拉出到门把手的外部。如图2(b)所示,线束保持部分11通过使止动突起13在一对上升件12的末端部处突出而形成,所述一对上升件从前盖1的后表面壁处竖立。如图5所示,上升件12在宽度方向(在该示例中,垂直于门把手的纵向方向的方向,在相对于门把手的纵向中心线(C)的对称的位置)上并排设置,并且止动突起13被设置成使得突出端部彼此面对。
适当的间隔设置在上升件12之间。如图2(b)所示,当线束10从止动突起13之间的间隙被推到上升件12之间时,上升件12一旦弹性变形以接收线束10,然后就弹性返回,并且此后,线束10被防止脱落。
进一步地,前盖1设置有锁定部分6,设置在后盖2上的锁定主体5的锁定钩4可以锁定至该锁定部分。如图2(b)所示,锁定部分6形成为向内的突起,以便可与向外突出的锁定钩4锁定,并且如图5所示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如图2(b)所示,锁定部分6类似于线束保持部分11的止动突起13相对于用于制造前盖1的模制模具的分型表面(PL)而侧凹。在形成这些侧凹部分时,有必要将滑动模型结合到模制模具中,所述滑动模型在垂直于图2(b)的纸表面的方向上移动。如图5所示,在该示例中,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布置线束保持部分11和锁定部分6(它们是用于形成侧凹的要素),使得它们在门把手的纵向中心线(C)上的位置相匹配,线束保持部分11和锁定部分6两者都可以由一个滑动模型模制,并因此可以简化模制模具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门把手中,首先,后盖2的插入突出件17a装配到前盖1的凹部1c中,并且然后,插入突出件17a围绕作为旋转中心的装配部分旋转,使得插入突出件17a的前端部部分和装配部分彼此重叠。当支撑基部7(所述支撑基部暴露于后表面侧并且可以在前盖和后盖1、2彼此重叠的状态下被按压)被推动至前盖1侧时,随着支撑基座7的弹性变形,锁定主体5的锁定钩4与前盖1的锁定部分6一旦接触,并接着腿部分3向内弹性变形,而锁定钩4爬过锁定部分6,并且接着腿部分3返回到初始位置,而锁定钩4弹性锁定到锁定部分6。
在锁定状态下,支撑基部7通过弹性恢复力返回到初始位置。由于处于变形前的状态的支撑基部7被设置成使得锁定钩4相对于锁定部分6略微地定位在后表面侧,所以当支撑基部7在锁定钩4被锁定到锁定部分6的状态下返回到初始位置时,锁定钩4被拉到后表面侧,锁定钩4和锁定部分6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并且完全防止了在重叠方向上的咔嗒声。
当前盖和后盖1、2连接时,后盖2的按压接触突起15a按压接触抵靠前盖1的倾斜表面14,并且弹性件15弹性变形,并且通过其恢复力产生了在大致垂直于倾斜表面14的方向上的力。
从倾斜表面14处接收到的力在后表面方向上的分力在后表面方向上按压后盖2。结果,锁定钩4和锁定部分6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这有助于防止在前-后方向上的咔嗒声。
另一方面,后盖2通过从倾斜表面14接收到的力在门把手的纵向方向上的分力而向后按压接触。结果,前盖和后盖1、2的滑动止动件16彼此按压接触,从而防止门把手在纵向方向上的咔嗒声。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18-149429),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1 前盖
2 后盖
3 腿部分
4 锁定钩
5 锁定主体
6 锁定部分
7 支撑基部
8 按压部分
9 电气部件
10 线束
11 线束保持部分
12 上升件
13 止动突起
14 倾斜表面
15 弹性件
16 滑动止动件

Claims (5)

1.一种通过连接前盖和后盖而形成的车辆门把手,
其中,所述前盖和后盖中的一个包括锁定主体,
其中,所述锁定主体包括被构造成弹性变形的腿部分和从所述腿部分的末端部突出的锁定钩,
其中,所述锁定钩被弹性锁定并连接到形成在所述前盖和后盖中的另一个上的锁定部分,并且
其中,在所述锁定主体和锁定部分的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主体被偏压并且所述锁定钩按压接触所述锁定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把手,
其中,所述锁定主体竖立在支撑基部上,所述支撑基部被构造成在所述锁定钩的按压接触方向上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把手,
其中,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中的后盖包括支撑基部和按压部分,当所述前盖和后盖连接时,所述按压部分朝向前盖侧按压所述支撑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
其中,电气部件固定到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上,
其中,所述前盖和后盖中的另一个包括保持所述电气部件的线束的线束保持部分,
其中,所述线束保持部分包括沿着所述前盖和后盖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上升件,以及从所述一对上升件的末端部处在面对的方向上突出的止动突起,并且
其中,所述线束保持部分和锁定部分沿着宽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
其中,所述前盖和后盖中的一个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前盖和后盖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的端部部分附近以及在所述支撑基部附近,
其中,当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连接时,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部按压接触至形成在所述前盖和后盖中的另一个上的倾斜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前盖和后盖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在纵向方向上被偏压,形成在所述前盖和后盖上的滑动止动件彼此按压接触,在分离方向上的偏压力被施加到所述前盖和后盖,并且所述锁定钩和锁定部分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
CN201980052035.0A 2018-08-08 2019-08-08 车辆门把手 Pending CN1125341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429 2018-08-08
JP2018149429A JP7064993B2 (ja) 2018-08-08 2018-08-08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PCT/JP2019/031504 WO2020032214A1 (ja) 2018-08-08 2019-08-08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4110A true CN112534110A (zh) 2021-03-19

Family

ID=6941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2035.0A Pending CN112534110A (zh) 2018-08-08 2019-08-08 车辆门把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56180A1 (zh)
EP (1) EP3835520A4 (zh)
JP (1) JP7064993B2 (zh)
CN (1) CN112534110A (zh)
WO (1) WO20200322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2300A (ja) * 2003-01-29 2004-08-19 Aisin Seiki Co Ltd 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4015568B2 (ja) * 2003-01-29 2007-1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及びそのコネクタ構造
JP4342207B2 (ja) * 2003-04-22 2009-10-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FR2869059B1 (fr) * 2004-04-14 2006-06-30 Fabi Automobile Soc Par Action Mecanisme d'ouverture/fermeture de port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7597364B2 (en) * 2005-08-31 2009-10-06 U-Shin Ltd.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JP4882370B2 (ja) * 2005-12-27 2012-02-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
DE102006055100A1 (de) * 2006-11-21 2008-05-29 Kiekert Ag Türgriff mit Blende und Elektronikbauteil-Träger
DE102007011080A1 (de) * 2007-03-07 2008-09-1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Außengriff an Türen oder Klappen von Fahrzeugen
JP5420961B2 (ja) * 2009-04-09 2014-02-19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操作ハンドル
JP5382374B2 (ja) * 2011-06-22 2014-01-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
DE102012102485A1 (de) * 2012-03-22 2013-09-2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Handha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m bewegbaren Abdeckelement
JP5985874B2 (ja) * 2012-04-27 2016-09-06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ハンドル
DE102013203166B4 (de) * 2013-02-26 2020-01-30 Kiekert Ag Bowdenzug
JP5932708B2 (ja) * 2013-04-22 2016-06-08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DE102013009225A1 (de) * 2013-05-31 2014-12-04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Bowdenzugla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schloss
JP6368951B2 (ja) * 2014-03-13 2018-08-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499827B2 (ja) * 2014-03-14 2019-04-10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EP3078794B1 (de) * 2015-04-08 2017-12-2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chwe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fach zu montierender und zugleich sicherer schwenklagerung
JP6222851B2 (ja) * 2015-04-10 2017-11-01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部材
JP2018112026A (ja) * 2017-01-13 2018-07-19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部材及び車両用外装部材
JP6683654B2 (ja) * 2017-06-20 2020-04-22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DE102018105550A1 (de) * 2018-03-09 2019-09-12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Bowdenzugendstück
JP6521157B2 (ja) 2018-07-06 2019-05-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5520A4 (en) 2022-05-04
JP2020023846A (ja) 2020-02-13
EP3835520A1 (en) 2021-06-16
WO2020032214A1 (ja) 2020-02-13
US20210156180A1 (en) 2021-05-27
JP7064993B2 (ja) 2022-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2498B1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6781231B2 (ja) コネクタ
JP2904377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11066852B2 (e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US7267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US8869357B2 (en) Switch-equipped buckle device
JP201007353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H05135823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ツク装置
EP3675289B1 (en) Connector
JP2002246110A (ja) コネクタ
US6971906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534110A (zh) 车辆门把手
CN114175416A (zh) 连接器
JP3674521B2 (ja) コネクタ
JP2002170629A (ja) コネクタ
JP2009243148A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JP3249739B2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2000004909A (ja) バックル用スイッチ、バックル及びバックル製造方法
JP3796399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3869631B2 (ja)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JP658046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4164940A (ja) コネクタ
JP346833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9187846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3664428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