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9108A -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9108A
CN112499108A CN202011217442.3A CN202011217442A CN112499108A CN 112499108 A CN112499108 A CN 112499108A CN 202011217442 A CN202011217442 A CN 202011217442A CN 112499108 A CN112499108 A CN 112499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ing
cooling
belt
conveying bel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74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99108B (zh
Inventor
支军
王宝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aoma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aoma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aoma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aoma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74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9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9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9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99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9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20Auxiliary treatments, e.g. aerating, heating, humidifying, deaerating, cooling, de-watering or drying, during loading or unloading; Loading or unloading in a fluid medium other than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设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的锯齿与齿条啮合,传送带底部和底部的侧边均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采用本技术方案,将零件放置至放置框内进行运输,对零件进行限位,避免连接自传送带上误掉落而造成损伤,同时利用冷却机构对转动的放置框内的零件进行冷却,对零件的各个面均冷却到位,保证冷却充分。

Description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装配的重要部件,随着现代汽车设备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类型的零部件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对制造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高标准严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而在现有技术生产零部件的过程中,零件成型后温度较高,需要将零件从刚刚铸造后的高温范围冷却至作用人员可操作的低温范围,冷却后才能进行零件的后续操作,防止零件过热损坏其他加工设备,且避免零件温度过高而导致后续加工变形,保证零部件的质量。若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对零部件进行冷却,耗时较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市场上现有的冷却装置,在冷却时只能对零件的单面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差,零件内部可能残余热量而未完全冷却定向,造成切割或钻孔过程中,零件内部变形。同时在零件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零件受传送带运行的振动作用,极易自传送带上滚落或滑落,导致零件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解决零件易从传送带上掉落的问题,同时实现对零件的充分冷却,保证冷却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用于放置零件,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靠近传送带边缘一侧的锯齿与齿条啮合;
所述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
所述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送料机构能够将零件放入放置框内,零件在放置框内进行运输,放置框能够限制零件的位置,避免零件自传送带上误掉落。加之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且放置框底部设置的锯齿可与齿条啮合,当传送带带动放置框移动时,放置框上的锯齿与齿条产生相对运动,齿条为固定设置,则放置框进行转动。冷却机构的输出端只能对放置框内的零件的局部进行冷,但当放置框转动时,放置框内的零件随之转动,则使得零件的周向各个面均能受到冷却机构的冷却,保证对零件的冷却效果,避免零件在后续操作中产生形变。
传动机构控制传送带间歇传动,传动机构控制传送带停止时,为送料机构向放置框内送料提供一定时间,避免送料不及时而导致空载,同时传送带间歇传动,适当增加传送带上零件停留的时间,防止传送带运行过快使零件受冷却机构的冷却作用时间过短而导致冷却不充分。
进一步,传送带上横向排列的放置框间的间距相等。
将传送带上横向设置的放置框的间距相等,明确放置框间的间距,同时结合送料机构的送料周期,便于设置传送带间歇运行的周期和速度,使得送料机构送料时,恰好有放置框位于送料机构的送料口处。
进一步,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制冷片组件和/或吹气组件,制冷片组件设置在传送带上,吹气组件包括活塞缸、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
所述活塞缸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活塞缸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竖向的活塞板,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活塞缸且连接有控制活塞杆水平往复移动的动力机构;
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一端连通,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远离第一气管的一端连通,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若干第二分支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且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
制冷片组件能够制冷,直接与零件通过空气进行热传递,实现零件的冷却。而吹气组件通过动力机构控制,动力机构控制活塞杆水平往复移动,活塞杆移动带动活塞板移动,活塞板移动推动活塞缸内相对应一侧的气体,使气体经过对应的气管向放置框吹动,对放置框内的零件进行风冷。且活塞板向一侧移动时,推动活塞缸内该侧的气体向活塞缸外移动。此时活塞缸背离活塞板移动方向的一侧的空间增大,形成负压,将外部的气体重新吸入活塞缸,这样活塞板反向移动时,位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仍然有气体能够被推出活塞缸,保证吹气机构持续运作不中断,实现对放置框内零件的持续风冷。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和动力源,所述传送带上的主动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辅助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位于辅助齿轮的侧边,不完全齿轮可与辅助齿轮啮合,动力源的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的中心轴连接,用于控制不完全齿轮转动。
动力源驱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不完全齿轮上的轮齿与辅助齿轮啮合时,不完全齿轮转动,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转动则使同轴连接的主动轮的中心轴转动,驱使主动轮转动,此时主动轮转动能够带动传送带开始传动。当不完全齿轮的轮齿向远离辅助齿轮的一侧移动,直至不完全齿轮的轮齿未与辅助齿轮啮合时,辅助齿轮停止转动,则主动轮停止转动,传送带停止传送。
进一步,放置框的侧面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滑动的滑门,滑门连接有控制其开闭的控制机构,放置框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顶部时,开口朝向送料机构的送料端。
放置框上设置开口,便于放置零件。而利用控制机构控制滑门滑动,实现开口的开闭,这样可控制只在进料和出料时将滑门打开,其余输送过程中将滑门闭合,避免零件自传送带上误掉落而造成损伤。
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块、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滑门一端,所述第一滑槽位于传送带首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滑槽置于传送带首端的下方,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对传送带对称设置;
开口设置在放置框的侧面时,滑块固定设置在滑门远离传送带的一端,第一滑槽由上往下朝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倾斜,第二滑槽由下往上朝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倾斜,滑块可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端部均与外部导通。
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利用第一滑槽使滑门闭合,第二滑槽使滑门打开,完成滑门的自动开闭,结构简单,无需手动操作,也不用耗费能源。
开口位于放置框的侧面时,放置框进行进料,滑门滑向开口的上方,放置框进料后,传送带启动,带动放置框移动,事先控制滑门顶部的滑块位于第一滑槽靠近传送带首端的一端的端口处,使得放置框上滑门的滑块移动正好滑入第一滑槽内,滑块沿第一滑槽进行滑动,加之第一滑槽倾斜设置,则滑块沿第一滑槽向下滑动,滑块带动滑门向下滑动,实现滑门对开口的遮挡,实现开口的闭合;
第二滑槽实现滑门打开的过程与上述同理,移动至第二滑槽远离传送带首端一侧的放置框上的滑块正好与第二滑槽的端部相对,放置框继续随传送带移动,则放置框上的滑块滑入第二滑槽,加之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设置,则滑块至第二滑槽内滑动能够完成复位,滑块向远离放置框的一侧移动,带动滑门同步移动,将开口打开,放置框随传送带继续传动,则在转动至开口朝向时完成出料。
进一步,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边间纵向设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的直径的若干整数倍小于或等于传送带的宽度,纵向设置的相邻放置框间的锯齿彼此啮合。
传送带的两侧边间设置纵向的放置框,当传送带较宽而零件直径较小时,传送带的两侧边间设置一个放置框,且为了防止刚刚成型零件彼此粘连,一个放置框内也不能堆叠放置零件,这样就导致传送带的一次运输量较少,不利于提高加工效率。而设置多个放置框在同一纵列,则可设置进行同时送料,多个放置框分别装载互不影响,同时完成一次输送多个零件,提升加工效率。
进一步,所述滑门的侧边与开口间的摩擦力大于滑门自身的重力。
在放置框滑动至传送带的曲面侧边时,避免滑门受自身重力作用而自开口处滑落,保证滑门与开口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传送带首端的下方设有承接箱。
承接箱用于承接放置框内滑出的零件,便于零件的集中运输。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铰接杆和连接杆,铰接杆的一端与活塞杆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杆垂直于传动机构的转动输出轴。
铰接杆和连接杆和活塞杆间形成类似曲柄滑块的结构,连接杆转动使铰接杆摆动,加之活塞杆受活塞板和活塞缸间的结构限制,只能做直线运动,则铰接杆摆动带动活塞杆做直线往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零件冷却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零件冷却运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零件冷却运输装置的吹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带1、放置框2、齿条3、活塞缸4、活塞板5、活塞杆6、第一气管7、第二气管8、铰接杆9、连接杆10、承接箱 11、转动输出轴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滑门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首端的送料机构,沿传送带1排列有若干放置框2,传送带1上横向排列且处于同一行的放置框2间的间距相等。传送带1的两侧边间纵向设有若干放置框2,放置框2的直径的若干整数倍小于或等于传送带1的宽度,纵向设置且位于同一列上的相邻放置框2间的锯齿彼此啮合。放置框2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2与传送带1转动连接,例如至传送带1上设有环槽,放置框2的底部固定安装(如焊接等)与环槽滑动连接的定位块。放置框2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1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横向的齿条3,放置框2底部靠近传送带1边缘一侧的锯齿与齿条3啮合。放置框2上设有开口,送料机构将零件自开口送入放置框2内,传送带1首端的下方设有承接箱11,优选采集箱内设有缓冲垫。送料机构可优选用推放式的自动送料机,用于将零件推送至放置框2侧面的开口。
传送带1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和动力源,传送带1上的主动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辅助齿轮,不完全齿轮位于辅助齿轮的侧边,不完全齿轮上的轮齿可与辅助齿轮啮合。动力源的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的中心轴连接,用于控制不完全齿轮转动,动力源优选用电机。
传送带1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设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1上的放置框2。冷却机构包括制冷片组件和/或吹气组件,制冷片组件设置在传送带1上,制冷片组件包括若干制冷片,制冷片优选镶嵌至传送带1上,如图3所示,吹气组件包括活塞缸4、第一气管7和第二气管8。
活塞缸4放置在传送带1的侧边,根据连接需要可设置安装支架,用于放置活塞缸4。活塞缸4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竖向的活塞板5,可优选至活塞板5或活塞缸4的侧壁上镶嵌有冷却片,用于冷却进入活塞缸4内的气体。活塞板5 一侧固定连接(如焊接等)有活塞杆6,活塞杆6垂直活塞板5设置,活塞杆6伸出活塞缸4且连接有控制活塞杆6水平往复移动的动力机构。
第一气管7的一端与活塞缸4一端连通,第一气管7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第二气管8的一端与活塞缸4远离第一气管7的一端连通,第二气管8的另一端连通有若干第二分支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传送带1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且朝向传送带1上的放置框2。
动力机构包括铰接杆9和连接杆10,铰接杆9的一端与活塞杆6铰接,铰接杆9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0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的转动输出轴12固定连接(如焊接),连接杆10垂直于传动机构的转动输出轴12。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放置框2的开口处设有滑动的滑门15,滑门15连接有控制其开闭的控制机构。放置框2位于传送带1首端的顶部时,开口处于打开状态,开口朝向送料机构的送料端。
控制机构包括滑块、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滑块焊接在滑门15一端,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设置在机架(图中未显示)上,第一滑槽13位于传送带1首端的上方,第二滑槽14置于传送带1首端的下方,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相对传送带1对称设置。优选滑门15的侧边与开口间的摩擦力大于滑门15自身的重力,滑门15的侧边或开口的侧壁上还可优选设置防滑层,如塑胶层等。
滑块焊接在滑门15远离传送带1的一端,滑块可优选设为滚珠状,利于在对应滑槽内滑动。第一滑槽13由上往下朝远离传送带1首端的一侧倾斜,第二滑槽14由下往上朝远离传送带1首端的一侧倾斜,滑块可与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滑动连接,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的端部均与外部导通。
具体操作过程:
传送过程:启动动力源,动力源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此时不完全齿轮未与辅助齿轮啮合,同时送料机构将零件放入放置框2内。直至不完全齿轮上的轮齿转动与辅助齿轮啮合,不完全齿轮转动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转动则使同轴连接的主动轮的中心轴转动,驱使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传送带1开始进行传送。当不完全齿轮转完一个周期,不完全齿轮未设置轮齿的一侧重新移动至辅助齿轮所在侧,辅助齿轮停止转动,根据上述操作,同理可知,此时传送带1停止传送。且下一个放置框2正好移动至传送带1的首端,送料机构对该放置框2进行送料,重复上述操作。
冷却过程:动力源转动带动连接杆10转动,连接杆10转动使铰接杆9摆动,控制活塞杆6向活塞缸4的一侧移动,活塞缸4带动活塞板5同步移动。活塞板5移动挤压活塞缸4内对应一侧的气体,使气体通过对应的气管排出,排出的气体朝向传送带1上的放置框2,实现对零件的风冷。连接杆10转动,间接带动活塞板5向另一侧移动时,同理挤压对应侧的气体,保证吹气组件能够连续不断地吹出气体对零件进行风冷。
放置框2上的开口的开闭过程:放置框2随传送带1移动至传送带1首端的顶部时,放置框2上的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滑门15上的滑块位于第一滑槽13 靠近传送带1首端的一端的槽口处。放置框2装料完毕后,传送带1继续传送,传送带1带动放置框2传送,放置框2上的滑门15同步移动,则滑门15顶端的滑块正好自第一滑槽13的槽口滑入第一滑槽13内。放置框2带动滑门15一端的过程中,滑块沿第一滑槽13向靠近放置框2的一侧滑动,则滑块带动滑门 15向靠近传送带1的一侧移动,当滑块自第一滑槽13中滑出时,滑门15刚好将开口闭合。
第二滑槽14控制滑门15打开的原理与第一滑槽13的控制原理相同,放置框2移动至第二滑槽14的侧边时,放置框2滑门15上的滑块与第二滑槽14远离传送带1首端的一侧的槽口正对,放置框2随传送带1移动带动滑块进入第二滑槽14,滑块沿第二滑槽14滑动且向远离传送带1的一侧移动,滑块带动滑门15同步移动,将开口打开,当放置框2随传送带1移动而位于传送带1首端的曲面一侧时,放置框2开口朝下,放置框2内的零件自放置框2内下落进入承接箱11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送带排列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用于放置零件,放置框的底部为圆形,放置框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放置框的底部圆周上设有若干锯齿,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横向的齿条,放置框底部靠近传送带边缘一侧的锯齿与齿条啮合;
所述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
所述传送带连接有控制其间歇传动的传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上横向排列的放置框间的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制冷片组件和/或吹气组件,制冷片组件设置在传送带上,吹气组件包括活塞缸、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
所述活塞缸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活塞缸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竖向的活塞板,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活塞缸且连接有控制活塞杆水平往复移动的动力机构;
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一端连通,第一气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分支管,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活塞缸远离第一气管的一端连通,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若干第二分支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出气口分别位于传送带顶部和/或底部的侧边,且朝向传送带上的放置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和动力源,所述传送带上的主动轮的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辅助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位于辅助齿轮的侧边,不完全齿轮可与辅助齿轮啮合,动力源的输出端与不完全齿轮的中心轴连接,用于控制不完全齿轮转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框的侧面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滑动的滑门,滑门连接有控制其开闭的控制机构,放置框位于传送带首端的顶部时,开口朝向送料机构的送料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块、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滑门一端,所述第一滑槽位于传送带首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滑槽置于传送带首端的下方,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对传送带对称设置;
开口设置在放置框的侧面,滑块固定设置在滑门远离传送带的一端,第一滑槽由上往下朝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倾斜,第二滑槽由下往上朝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倾斜,滑块可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端部均与外部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边间纵向设有若干放置框,放置框的直径的若干整数倍小于或等于传送带的宽度,纵向设置的相邻放置框间的锯齿彼此啮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门的侧边与开口间的摩擦力大于滑门自身的重力。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首端的下方设有承接箱。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件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铰接杆和连接杆,铰接杆的一端与活塞杆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杆垂直于传动机构的转动输出轴。
CN202011217442.3A 2020-11-04 2020-11-04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Active CN112499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7442.3A CN112499108B (zh) 2020-11-04 2020-11-04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7442.3A CN112499108B (zh) 2020-11-04 2020-11-04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9108A true CN112499108A (zh) 2021-03-16
CN112499108B CN112499108B (zh) 2022-05-27

Family

ID=7495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7442.3A Active CN112499108B (zh) 2020-11-04 2020-11-04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91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8756A (zh) * 2023-08-29 2023-09-22 山西新世纪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法兰零件加工用运输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5768B1 (ko) * 2007-01-31 2008-07-11 (주)두성로보텍 공냉식 주물 냉각장치
US8365808B1 (en) * 2012-05-17 2013-02-05 Almex USA, In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potential for explosions in the direct chill casting of aluminum lithium alloys
CN107398549A (zh) * 2016-05-19 2017-11-28 南京科雄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铸件用的活塞式冷却装置
CN211261383U (zh) * 2019-11-15 2020-08-14 芜湖腾烨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降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5768B1 (ko) * 2007-01-31 2008-07-11 (주)두성로보텍 공냉식 주물 냉각장치
US8365808B1 (en) * 2012-05-17 2013-02-05 Almex USA, In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potential for explosions in the direct chill casting of aluminum lithium alloys
CN107398549A (zh) * 2016-05-19 2017-11-28 南京科雄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铸件用的活塞式冷却装置
CN211261383U (zh) * 2019-11-15 2020-08-14 芜湖腾烨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降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8756A (zh) * 2023-08-29 2023-09-22 山西新世纪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法兰零件加工用运输装置
CN116788756B (zh) * 2023-08-29 2023-11-17 山西新世纪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法兰零件加工用运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9108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9108B (zh) 零件冷却运输装置
CN111351298B (zh) 一种数控机床零部件生产的冷却定型输送装置
CN211591033U (zh) 一种塑料制品吹吸塑成型循环生产系统
CN112427474A (zh) 一种金属管材成型加工方法
CN216004008U (zh) 一种环保纸板码垛设备的辅助输送机构
CN214649323U (zh) 一种泡罩板移送装置
CN214349359U (zh) 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
CN211182423U (zh) 一种无汞碱性电池制造用注膏机
WO2022227161A1 (zh) 一种泡罩枕包装盒一体机
CN216661499U (zh) 一种焊接用自动送料装置
CN216370776U (zh) 一种用于焊接压缩机盖的辅助传输装置
CN215676061U (zh) 一种药片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CN215151761U (zh) 一种吸塑机的冷却装置
CN209536349U (zh) 一种轴承套圈运输中转储料机
CN220391679U (zh) 一种真空包装机用切割装置
CN220973313U (zh) 一种吸塑机冷却装置
CN108943076A (zh) 一种滚筒切割机设备
CN221089769U (zh) 一种空调冰箱注塑件注塑生产用自动上料机
CN219797609U (zh) 一种螺旋式冷冻机
CN220095714U (zh) 一种转运结构和包装袋生产设备
CN220678427U (zh) 一种螺丝防松点胶处理设备
CN220144686U (zh) 锻件冷却箱
CN218219058U (zh) 一种食品生产用全自动制冷分条分切成型机
CN210418222U (zh) 一种钛棒送料机
CN212585271U (zh) 食材盒输送及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