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1271A -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1271A
CN112471271A CN202011370673.8A CN202011370673A CN112471271A CN 112471271 A CN112471271 A CN 112471271A CN 202011370673 A CN202011370673 A CN 202011370673A CN 112471271 A CN112471271 A CN 112471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ves
fermentation
black tea
alp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06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大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an Yechunya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an Yechunya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an Yechunya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an Yechunya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06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12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1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12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树选取;步骤2、茶叶摘取;步骤3、鲜叶预处理;步骤4、鲜叶萎凋;步骤5、揉捻;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步骤7、干燥;步骤8、摊凉。本发明中创新性的将茶树种植在富硒土壤中,增加茶叶的含硒量,经对比可知,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含硒量提高十倍以上,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起到养生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
现有的传统方法在发酵时对于湿度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发酵出的茶叶成色不佳,影响茶叶美观,同时现有的茶叶含硒量较低,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
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
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
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
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
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
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
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使得茶叶走水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3中,所述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4中,所述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7中,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8中,茶叶摊放厚度为4~6厘米。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中创新性的将茶树种植在富硒土壤中,增加茶叶的含硒量,经对比可知,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含硒量提高十倍以上,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起到养生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
同时采用增湿发酵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固定湿度发酵法,可大大提高茶叶的成色,使茶叶成品色泽均匀;
干燥时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
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采茶时间尽量选在早晨6-9时最佳;
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
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
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
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75%,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
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
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摊放厚度为4~6厘米,使得茶叶走水均匀。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
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采茶时间尽量选在早晨6-9时最佳;
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
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
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
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5-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
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
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摊放厚度为4~6厘米,使得茶叶走水均匀。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
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采茶时间尽量选在早晨6-9时最佳;
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
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
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
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80-85%,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
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
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摊放厚度为4~6厘米,使得茶叶走水均匀。
类别 含硒量(单片) 茶叶成色 汤色 滋味
实施例1 0.145% 色泽均匀 红艳明亮 滋味醇厚
实施例2 0.156% 色泽均匀 红艳明亮 滋味醇厚
实施例3 0.149% 色泽有偏差 红艳明亮 滋味醇厚
传统红茶 0.011% 色泽偏差较大 混沌暗淡 滋味较清淡
综上所述: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发酵池湿度湿度不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采用增湿发酵法其发酵池湿度控制在70-80%最佳,可保证茶叶成色色泽均匀,同时本发明中创新性的将茶树种植在富硒土壤中,增加茶叶的含硒量,经对比可知,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含硒量提高十倍以上,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同时采用增湿发酵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固定湿度发酵法,可大大提高茶叶的成色,使茶叶成品色泽均匀;干燥时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
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
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
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
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
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
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
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使得茶叶走水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中,茶叶摊放厚度为4~6厘米。
CN202011370673.8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24712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0673.8A CN112471271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0673.8A CN112471271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1271A true CN112471271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3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0673.8A Pending CN112471271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127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307A (zh) * 2013-09-09 2014-01-01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冶县君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硒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66147A (zh) * 2015-09-15 2015-12-23 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红茶加工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307A (zh) * 2013-09-09 2014-01-01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冶县君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硒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66147A (zh) * 2015-09-15 2015-12-23 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红茶加工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左先平等: "结合乌龙茶和红茶加工方法创新工艺制作红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6738B (zh) 一种提高湖南中小叶种工夫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7549341B (zh) 一种金萱茶树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262919A (zh) 一种提高天尖黑毛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12616947B (zh) 一种经摇青协同有氧发酵提高红茶品质制备方法
CN105410218A (zh) 一种利用中茶108、302茶树良种鲜叶制作优质低氟黑茶的方法
CN110810559A (zh) 一种三花1951茶树品种加工白茶的方法
CN111743027A (zh) 一种野生金露梅发酵的茶叶及加工方法
CN102524444B (zh) 一种漓江乳雪茶的加工方法
CN113303382A (zh) 一种富含山黄皮果香的花果香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7712118B (zh) 一种黄金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10604188A (zh) 一种有机冬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2471271A (zh) 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CN114504035A (zh) 一种代替小绿叶蝉咬食鲜叶加工东方美人茶的新方法
KR101119883B1 (ko) 뽕잎, 뽕나무 줄기 및 뽕나무 뿌리 껍질을 이용한 재래식 된장의 제조 방법
CN105410205A (zh) 茶叶制作方法
CN112868831A (zh) 一种古树老鹰红茶生产工艺
CN104171083B (zh) 一种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的方法
CN112438335A (zh) 一种茶树花茶制作方法
CN112042774A (zh) 一种清花香条形祁门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401024A (zh) 一种紫娟茶的生产方法
CN112841365A (zh) 一种茶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10679684A (zh) 一种龙脊单丛茶的加工方法
CN107258958B (zh)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11280268A (zh) 特色青茶加工方法
CN111972511A (zh) 一种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