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1064A -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1064A
CN112461064A CN202011360386.9A CN202011360386A CN112461064A CN 112461064 A CN112461064 A CN 112461064A CN 202011360386 A CN202011360386 A CN 202011360386A CN 112461064 A CN112461064 A CN 112461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upport
clamping jaw
detonator
tw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0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国华
黄嵩
王开贵
王文斌
李成俊
王永光
徐宏飞
章骏午
吴云松
刘振茂
邓云云
陆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03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1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1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1064A/zh
Priority to CN202111418377.5A priority patent/CN113959282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7/00Fuze-setting apparatus
    • F42C17/04Fuze-sett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fuz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 F42C19/08Primers; Detonators
    • F42C19/12Primers; Detonators 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生产系统。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包括脚线加工流水线、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编码生产线、打包设备和流道,脚线加工流水线用于将脚线缠绕成线束,电子雷管连接机构中包括焊接机和/或铆接机,电子雷管连接结构用于将线束的一个线头与芯片连接,且将线束的另一端线头置入线卡中,编码设备能够激活芯片,且给基础雷管和线卡打码,打包设备用于将经过脚线加工流水线、电子雷管连接机构和编码生产线生产好的电子雷管进行打包和套箱,脚线加工流水线、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编码生产线和打包设备在流道上依次设置。通过脚线加工流水线、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编码生产线、打包设备完成电子雷管的加工和打包,从而节省了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子雷管的生产中,需要将脚线缠绕成线束,并将线束的两端线头分别连接有基础雷管和线卡,并在生产出电子雷管后将其打包,在上述步骤中,相关设备需要通过大量人工协助才可完成,这给企业增加了较多的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脚线加工流水线,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包括:
脚线加工流水线: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用于将脚线缠绕成线束;
电子雷管连接机构: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中包括焊接机和/或铆接机,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用于将线束的一个线头与芯片连接,且将线束的另一端线头置入线卡中;
编码生产线:所述编码生产线能够激活芯片,且给基础雷管和线卡打码;
打包设备:所述打包设备用于将经过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和所述编码生产线生产好的电子雷管进行打包和套箱;
流道,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所述编码生产线和所述打包设备沿所述流道依次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脚线加工流水线、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编码生产线、打包设备完成电子雷管的加工和打包,从而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包括上线结构、机架、第一移动件、切割装置、注塑结构和线卡安装结构,所述机架上设有绕线工位,所述绕线工位上设有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转动,用于将从所述上线结构流入的脚线缠绕成线束,流道位于所述绕线工位的下游,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所述第三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移动件用于将线束输送至所述流道上,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分别用于夹持线束的两个线头,所述第二夹爪和所述第三夹爪分别用于夹持线束的主体,切割装置位于所述机架和所述上线结构之间,注塑结构用于将线头上裸露在外的线芯注塑注塑头,线卡安装结构用于将脚线上相对注塑有注塑头的另一侧安装入线卡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线结构包括第三支架、定滑轮、动滑轮和线捆支撑件,所述线捆支撑件上缠绕有线捆,所述线捆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三支架转动,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动滑轮的上方,所述上线结构能够使得位于所述线捆支撑件上的脚线在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间缠绕后,被引入所述绕线工位;
所述第三支架上沿着从所述动滑轮向所述定滑轮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感应器,上线结构还包括脚线驱动件,所述脚线驱动件与所述线捆支撑件连接,所有所述感应器均与所述脚线驱动件电联接,所述感应器设置为,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线捆支撑件的转速成正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绕线装置包括转动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线头夹爪,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线头夹爪均位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线束,所述线头夹爪的高度能够低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高度;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移动件还包括绕线夹爪,所述绕线夹爪位于所述第四夹爪相对所述第三夹爪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移动件向所述流道方向流动时,所述绕线夹爪用于将脚线的端部移动至所述线头夹爪处,所述线头夹爪的高度能够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拧麻花结构,所述拧麻花结构位于所述注塑结构的上游,所述拧麻花结构包括第四支架、拧动件和拧动定位件,所述拧动件和所述拧动定位件均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拧动定位件用于定位脚线,所述拧动件上设有两个长孔,所述长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流道设置,所述拧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第四支架转动,且拧动件能够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流道的直线运动;所述拧动定位件还包括拧动上定位件和拧动下定位件,所述拧动上定位件和所述拧动下定位件能过够做相互靠近以将脚线夹持在拧动上定位件和所述拧动下定位件之间,拧麻花结构还包括拧动分叉,所述拧动分叉平行于所述拧动下定位件,拧动下定位件能够向靠近所述拧动上定位件的方向运动,至所述拧动分叉插入位于所述拧动上定位件和所述拧动下定位件之间的两根线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脚线加工流水线还包括拧麻花结构、剥内皮结构和剥外皮结构,所述拧麻花结构、所述剥内皮结构和所述剥外皮结构均位于所述流道上,且所述剥外皮结构、所述拧麻花结构、所述注塑结构、所述剥内皮结构依次设置在所述流道的同一侧,所述线卡安装结构位于所述流道相对所述注塑结构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注塑结构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打包设备包括脱模机构、套箱机构和运输夹爪,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脱模夹爪,所述脱模夹爪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所述脱模夹爪用于将物料从载具载具上脱下,套箱机构用于将脱模后的物料装入箱体;脱模后的物料能够通过流道到达所述套箱机构,运输夹爪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且能够将脱模后的物料移动至所述流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装箱工位,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装箱料盒和翻转料盒,所述装箱料盒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移动至所述装箱工位,所述翻转料盒用于将箱体移动至位于所述装箱工位的所述装箱料盒的上方,所述翻转料盒能够拾取或放置箱体;
所述翻转料盒中设有吸盘,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第十五驱动件,所述第十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料盒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第十七驱动件和转动轴,所述第十七驱动件用于驱动装箱料盒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和所述第二压紧件分别位于所述装箱料盒的两侧侧壁的外侧,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为,当所述箱体套在所述装箱料盒上,且所述第一压紧件和所述第二压紧件均分别位于所述装箱料盒的上方后,所述装箱料盒转动180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包括修整结构、连接结构和检测设备,所述修整结构包括修整刀片,所述修整刀片用于切割脚线,使脚线伸出的线芯具有同等长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脚线的线芯与芯片的连接端连接,检测设备位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下游,所述检测设备能够拍摄检测脚线线芯和芯片的连接位置的图像,脚线可以通过所述流道依次流经所述修整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检测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编码生产线包括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电性检测设备和盖盖子设备,所述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用于将基础雷管套在芯片和药头上,所述电性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芯片是否完好,所述盖盖子设备用于将线卡第一部分和线卡第二部分扣合,所述电性检测设备和所述盖盖子设备在所述流道上均位于所述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的下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脚线加工流水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流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剥外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拧麻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部分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图1中注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线卡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16另一个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部分结构的使用状态度;
图19为图18中C处的放大图;
图20为图1中剥内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连接设备立体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修整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24是图23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2中铆接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26是图25中铆接上刀片、铆接下刀片和铆接上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5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待铆接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2中焊接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30是图29中D处的放大图;
图31是图29中焊接转动件的结果示意图;
图32是待焊接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编码生产线俯视图;
图34是图3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5是图3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6是图34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7是图3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8是图37中E处的放大图;
图39是图3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0是图3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1是图40的右视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打包设备的俯视图;
图43为电子雷管位于载具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电子雷管待包装时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图45中F处的放大图(加入物料后);
图48是图45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9是图48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套箱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1是图50另一个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2是图51中G处的放大图;
图53是图50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4是图53中H处的放大图;
图55是图50中部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线结构1101、机架1102、绕线工位1103、绕线装置1104、流道1105、第一移动件1106、切割装置1107、捆扎工位1108、第三支架1201、定滑轮1202、动滑轮1203、线捆支撑件1204、感应器1205、第一定位件1301、第一定位板1302、第一夹持座1303、转动件1401、第一支撑件1402、第二支撑件1403、中转夹爪1404、第二移动件1406、线头夹爪1501、线束1601、第一线头1602、第二线头1603、线束主体1604、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第四夹爪1608、绕线夹爪1609、第五夹爪1610、第六夹爪1611、第七夹爪1612、第八夹爪1613、抵持件1614、夹具1701、第二定位件1702、第二夹持座1703、第二定位板1704、定位支撑柱1705、夹持工位1706、剥外皮结构1801、剥外皮上刀片1802、剥外皮下刀片1803、剥外皮驱动件1804、拧麻花结构1901、第四支架1902、拧动件1903、拧动定位件1904、拧动上定位件11001、拧动下定位件11002、拧动分叉11003、长孔11101、线芯11201、注塑结构11301、注塑模组11302、注塑定位件11303、顶升结构11305、注塑头11306、上模具11401、下模具11402、下模腔11404、注胶口11405、第五支架11406、注胶管11501、注胶头11502、线卡安装结构11601、第六支架11602、第一定位座11603、第二定位座11604、上料轨道11605、线卡上料夹爪11606、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线卡限位槽11609、高度驱动件11610,第一支杆11611、第二支杆11612、第三支杆11613、线卡安装夹爪11614、上夹爪11615、下夹爪11616、气动夹爪11617、支撑座11618、线卡3204、顶出结构11801、侧夹爪11901、挡板11902、剥内皮结构12101、内皮切刀12102、剥内皮驱动件12103、剥内皮定位件12104、内皮上切刀12201、内皮下切刀12202、机架2101、流道1105、载具2103、焊接位置2104、铆接位置2105、修整结构2106、连接结构2107、焊接机2108、铆接机2109、检测设备2110、修整定位板2201、修整刀片2202、脚线3203、修整上刀片2301、修整下刀片2302、修整支撑组件2303、修整驱动件2304、第一支撑杆2305、第二支撑杆2306、第三支撑杆2307、修整转轴2308、收集装置、铆接模组2501、铆接上料模组2502、铆接夹爪2503、铆接驱动模组2504、线芯11201、铆接上刀片2601、铆接下刀片2602、上凹槽2701、下凹槽2702、铆接支撑结构2703、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第一连接杆2705、第二连接杆2706、第三连接杆2707、第一铆接模组2708、第二铆接模组2709、中转连接杆2710、芯片801、铆接端子2802、焊接转动件2901、焊接上料结构2902、机械手21001、焊接头21102、焊接驱动件21103、缓冲结构21104、第一焊接头21105、第二焊接头21106、第一焊接位置21107、第二焊接位置21108、焊接压板21109、上料槽21201、焊接盘21301、上基础雷管工位4101、推基础雷管工位4102、X光检测工位4103、电性检测工位4104、涂硅脂工位4105、盖盖子工位4106、打码工位4107、打码检测工位4108、载具4109、基础雷管装配设备4201、基础雷管卡槽4202、基础雷管驱动模组4203、基础雷管卡板4204、基础雷管夹爪4205、基础雷管支杆4206、第二基础雷管位置4207、基础雷管轨道4208、基础雷管支架4301、基础雷管推杆4302、基础雷管挡板4303、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基础雷管承载板4305、卡槽第一面开口4306、卡槽第二面开口4307、基础雷管孔隙4401、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基础雷管斜面4601、推基础雷管孔4602、基础雷管4603、测试电芯4701、防爆装置4703、防爆隔间4704、盖盖子设备4801、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盖盖子压板4803、盖盖子第二驱动件4901、盖盖子推板4902、线卡第一部分4904、线卡第二部分4905、脱模机构3101、套箱机构3102、套袋机构3103、贴标机构3104、流道1105、电子雷管3201、雷管3202、脚线3203、线卡3204、第一驱动件3401、第二驱动件3402、第三驱动件3403、夹子组件3404、第一夹3405、第二夹3406、第一支架3407、脱模工位3408、第一轨道3409、第四驱动件3410、第五驱动件3411、第六驱动件3412、第三夹3413、第四夹3414、脱模夹爪3415、脱模定位件3601、承载板3603、底板3604、定位柱3605、限位凹槽3606、转移件3701、第九驱动件3702、第一支板3703、第二支板3704、第七驱动件3705、移动推板3706、第二支架3901、装箱料盒3902、翻转料盒3903、转移料盒3904、推料工位3905、装箱工位3906、翻转工位3907、第十四驱动件3908、第十五驱动件3909、第十驱动件3910、转移推板3911、箱体31001、升降板31002、推盒件31003、第十一驱动件313103、第十三驱动件313104、第一面开口31105、第二面开口31106、第三面开口31107、移动架31201、第十六驱动件31202、第十七驱动件31203、第十九驱动件31301、第二十驱动件31302、压紧组件31303、第一压紧件31304、第二压紧件31305、移动轨道31306、第四面开口31401、第五面开口31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电子雷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把成捆的脚线缠绕成线束,然后将脚线的一端连接有芯片和药头,将脚线的另一侧压入线卡中,并最终将加工得到的电子雷管进行打包,完成整个加工过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生产系统,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包括脚线加工流水线、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编码生产线和打包设备,在下文中,电子雷管包括脚线、雷管和线卡,脚线的一端与雷管连接,脚线的另一端至于线卡中,其中,雷管包括芯片、药头和基础雷管,芯片的一端与脚线连接,芯片的另一端连接有药头,基础雷管套接在芯片和基础雷管的外侧,脚线加工流水线能够将脚线缠绕成线束,电子雷管连接机构能够将芯片连接到脚线上,并将药头连接到芯片上,且在电子雷管连接机构中,还可以将线束上相对芯片的另一端连接上线卡,编码生产线可以将芯片和药头上套上基础雷管,并且可以检测芯片是否可以使用,并将线卡闭合,最后的打包设备可以将完成上述工序的电子雷管件打包装箱,完成整个工序。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得知,通过电子雷管生产系统中,可以通过各个设备的配合,生产出电子雷管,相较于需要大量人力操作的流水线,本发明公开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完成上述操作,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
具体的,脚线加工流水线包括上线结构1101、机架1102、流道1105、第一移动件1106、切割装置1107、注塑结构11301和线卡安装结构11601。其中机架1102上设有绕线工位1103,绕线工位1103上设有绕线装置1104,切割装置1107位于上线结构和绕线工位1103之间,上线结构上缠绕有大量的脚线,其能够向机架1102上的绕线装置1104提供脚线,绕线装置1104能够相对机架1102转动,使得上线结构1101上的脚线通过绕线装置1104的转动在绕线装置1104上形成线束1601,第一移动件1106包括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在第一移动件1106上依次排列,第一移动件1106用于将线束1601移动到流道1105上。被移动至流道1105上的脚线会在流道上105流动,并流经注塑结构11301和线卡安装结构11601,注塑结构11301用于将线束1601的一端注塑注塑头,线卡安装结构11601用于将线束的另一端置入线卡中,完成脚线的加工。
具体的,如图1所示,脚线加工流水线还包括拧麻花结构1901、剥内皮结构12101和剥外皮结构1801,拧麻花结构1901、剥内皮结构12101和剥外皮结构1801均位于流道1105上,且剥外皮结构1801、拧麻花结构1901、注塑结构11301、剥内皮结构12101在流道1105的同一侧上依次设置,线卡安装结构11601位于流道1105相对注塑结构11301的另一侧,且与注塑结构11301相对应,剥内皮结构12101用于将线束1601的一端的外皮剥掉,露出内部的两根线芯,拧麻花结构1901用于将两根线芯分别形成麻花型,便于后续的注塑注塑头,剥内皮结构12101用于对注塑好注塑头的一端向外伸出的线芯进行剥线皮,其可以将线芯的外皮剥掉,露出线芯内部的电线,便于后续脚线与芯片的连接,如图1所示,线卡安装结构11601与注塑结构11301相对设置,所以上述结构可以同时对线束1601进行注塑注塑头和安装线卡。
如图2和图7所示,当绕线装置1104转动完成时(形成一个线束1601),通过切割装置1107切断脚线,在线束1601上形成第一线头1602,线束1601上相对第一线头1602的另一侧还包括第二线头1603,此时,线束1601还包括线束主体1604,然后通过第一夹爪1605夹持第二线头1603,第四夹爪1608夹持第一线头1602,第二夹爪1606和第三夹爪1607分别夹持线束主体1604的两端,完成对线束1601的定位,然后通过第一移动件1106的移动,使得线束1601从绕线工位1103上脱离,并被第一移动件1106移动至流道1105上,然后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松开线束1601,使得线束1601被放置在流道1105上。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移动件1106能够通过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分别对线束1601的第一线头1602、第二线头1603和主体进行定位,所以相较于只有一个夹爪的移动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件1106可以保证对线束1601的精准定位、夹持和移动,保证后续的加工过程更加的有序。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线结构包括第三支架1201、定滑轮1202、动滑轮1203和线捆支撑件1204,线捆支撑件1204上放置有若干大型线束1601,线捆支撑件1204能够相对第三支架1201转动,从而达到放线的效果。定滑轮1202位于动滑轮1203的如图3所示的上方,定滑轮1202与第三支架1201固定连接,动滑轮1203可相对第三支架1201上下移动,从线捆支撑件1204上放出的脚线会在定滑轮1202和动滑轮1203之间的缠绕后,被引入绕线装置1104。上述结构使得,当绕线装置1104需要脚线时,动滑轮1203开始向定滑轮1202方向移动,二者之间的脚线向绕线装置1104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线捆支撑件1204也向定滑轮1202和动滑轮1203之间补充脚线,定滑轮1202和定滑轮1202共同起到缓冲脚线的作用,防止由于线捆支撑件1204转动不及时从而使得脚线被拉断。
具体的,第三支架1201上沿着从动滑轮1203到定滑轮1202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感应器1205,每个感应器1205均与脚线驱动件相连接,脚线驱动件可以驱动线捆支撑件1204转动,从而给定滑轮1202和动滑轮1203之间补充脚线。当如图3所示高度最低的感应器1205感应到动滑轮1203时,感应器1205使得脚线驱动件以第一速度向定滑轮1202和动滑轮1203之间补充脚线,当高度第二低的感应器1205感应到动滑轮1203时,感应器1205使得脚线驱动件第以第二速度向向定滑轮1202和动滑轮1203之间补充脚线,第二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以此列推,高度越高的感应器1205感应到动滑轮1203时,其给出的信号可以使得脚线驱动件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转动,给定滑轮1202和动滑轮1203之间补充脚线,从而防止动滑轮1203和定滑轮1202的碰撞。
具体的,如图2至图7所示,绕线装置1104包括转动件1401、第一支撑件1402、第二支撑件1403和线头夹爪1501,转动件1401能够相对机架1102转动,第一支撑件1402、第二支撑件1403和线头夹爪1501均位于转动件1401上,并能够相对机架1102转动,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均竖直设置在转动件1401上,且线头夹爪1501能够调整其相对转动件1401的高度。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首先,调整线头夹爪1501的高度,使得线头夹爪1501向如图5所示的上方移动,并夹持住第二线头1603,然后线头夹爪1501下降,防止在后续的转动过程中使得脚线缠绕在线头夹爪1501上。夹持住第二线头1603后,转动件1401转动,使得脚线可以依次缠绕在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的外壁,当转动件1401转动设定的圈数后,转动件1401停止转动,此时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的外壁形成线束1601,然后通过切割装置1107将位于绕线工位1103和上线结构1101之间的脚线切断,形成线束1601上的第一线头1602,然后通过第一移动件1106对形成的线束1601进行夹持,第一夹爪1605夹持第二线头1603,第四夹爪1608夹持第一线头1602,第二夹爪1606和第三夹爪1607夹持脚线的主体,然后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同时向如图5所示的上方移动,使得线束1601脱离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然后被第一移动件1106移动至流道1105上。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均被同一个驱动结构驱动,使得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可以同时完成如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和如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的移动。
具体的,如图2、图5和图7所示,绕线装置1104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撑件1402相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支撑件1403相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支撑件1402转动,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支撑件1403转动,当绕线装置1104要开始绕线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使得二者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然后转动件1401开始转动完成绕线,绕线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使得二者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使得缠绕好的线束1601和第一支撑件1402以及第二支撑件1403之间具有间隙,这使得当第一移动件1106夹持线束1601,并向如图5所示的上方移动时,线束1601能够比较容易的脱离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
具体的,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移动件1106还包括绕线夹爪1609,绕线夹爪1609位于第四夹爪1608相对第三夹爪1607的另一侧,且与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和第三夹爪1607并排设置,绕线夹爪1609用于向线头夹爪1501的位置引第二线头1603。其使用过程如下,切割装置1107上设有中转夹爪1404,当完成一个线束1601的缠绕后,转动件1401停止转动,此时,中转夹爪1404夹住位于绕线工位1103和上线结构1101之间的脚线(夹持一段脚线即可)此时,第一移动件1106上的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在绕线工位1103上对线束1601进行夹持,然后切割装置1107切割第四夹爪1608和中转夹爪1404之间的脚线,形成缠绕好的线束的第一线头(第四夹爪1608夹持的部分)和下一个即将缠绕线束的第二线头(中转夹爪1404夹持的部分),然后绕线夹爪1609下降,从中转夹爪1404处接过下一个即将缠绕线束的第二线头,然后第一移动件1106开始向流道1105方向移动,当第一移动件1106中的第一夹爪1605、第二夹爪1606、第三夹爪1607和第四夹爪1608均移动至流道1105上的特定位置时绕线夹爪1609移动至线头夹爪1501如图5所示的上部,此时绕线夹爪1609向如图5所示的上方移动,经夹持住位于绕线夹爪1609上的线头,然后绕线夹爪1609放松,线头夹爪1501下降后(此时线头夹爪1501上的线头为下一个线束1601的第二线头1603),转动件1401带动线头夹爪1501、第一支撑件1402和第二支撑件1403转动,开始进行下一个线束1601的加工。
具体的,如图2、图5和图7所示,机架1102上还包括捆扎工位1108,捆扎工位1108位于绕线工位1103和流道1105之间,当脚线在绕线工位1103上缠绕成线束1601后,第一移动件1106能够将缠绕成线束1601的脚线从绕线工位1103移动至捆扎工位1108,并在捆扎工位1108上,通过捆扎结构对线束1601的主体进行捆扎。绕线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件1406,第二移动件1406用于将位于捆扎工位1108上的线束1601移动至流道1105,并通过流道1105移动至下一个工位。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移动件1406包括第五夹爪1610、第六夹爪1611、第七夹爪1612和第八夹爪1613,第五夹爪1610、第六夹爪1611、第七夹爪1612和第八夹爪1613依次同排设置,在第二移动件1406将线束1601从捆扎工位1108移动至流道1105的过程中,第五夹爪1610用于夹持第二线头1603,第八夹爪1613用于夹持第一线头1602,第六夹爪1611和第七夹爪1612用于夹持线束主体1604的两个端部,这使得通过第一移动件1106可以对线束1601进行精准的定位和移动,便于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精准的将线束1601放置在夹具1701中。
具体的,在捆扎工位1108上分别设有限位卡口和两个第一定位件1301,限位卡口可以限位线束1601的主体,两个第一定位件1301分别位于限位卡口的两侧,分别用于限位第一线头1602和第二线头1603。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定位件1301包括第一夹持座1303和两个第一定位板1302,第一夹持座1303与机架110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定位板1302均通过转轴与第一夹持座1303连接,且第一定位板1302和第二定位板1704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调整二者间的缝隙,且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板1302和第一夹持座1303之间设有弹簧,另一个第一定位板1302和第一夹持座1303之间也设有弹簧,当分别对两个第一定位板1302的外侧端部施力时,两个第一定位板1302反向转动,使得二者之间具有缝隙,当不再对第一定位板1302施力时,弹簧恢复形变的力使得第一定位板1302和第二定位板1704复位。第一夹爪1605和第四夹爪1608上均分别设有抵持件1614,当第一移动件1106移动至捆扎工位1108时,第一夹爪1605的抵持件1614做向如图7所示的下方运动,分别抵持第一夹爪1605对应的第一定位件1301上的两个第一定位板1302的端部,使得两个第一定位板1302之间产生间隙,然后第一夹爪1605下降,并将第二线头1603放置于该间隙内,然后第一夹爪1605的抵持件1614上升,使得第一定位板1302和第二定位板1704之间的间隙对第二线头1603进行定位,同理,捆扎工位1108上与第四夹爪1608对应的第一定位件1301也能够对第一线头1602进行定位,完成定位后,捆扎结构对线束1601的主体进行捆扎。
具体的,第五夹爪1610和第八夹爪1613上也设有抵持件1614,从而使得当第二件移动件将线束1601移动至流道1105上之前,第五夹爪1610能够从与之对应的第一定位件1301中取出第二线头1603,第八夹爪1613能够从与之对应的第一定位件1301中取出出第一线头1602。
具体的,流道1105上设有夹具1701,当第二移动件1406将线束1601从捆扎工位1108取出后,第二移动件1406能够将线束1601移动至流道1105上的夹具1701上,并通过夹具1701的结构对线束1601定位。
具体的,如图8所示,夹具1701上设有夹持工位1706,夹持工位1706上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件1702,且两个第二定位件1702之间设有两个定位支撑柱1705,两个定位支撑柱1705和两个第二定位件1702同排设置,相互对应,两个定位支撑柱1705用于定位线束1601的主体(捆扎后的线束1601形成两个小线圈,一个定位支撑柱1705穿过一个线圈,用于定位),两个第二定位件1702中的一个用于定位第一线头1602,另一个用于定位第二线头1603,从而实现对线束1601的精准定位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线束1601的形态。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定位件1702包括第二夹持座1703和两个可相对第二夹持座1703转动的第二定位板1704,两个第二定位板1704的转动能够调整两个第二定位板1704之间的间距,每个定位板和第二夹持座1703之间均分别通过弹簧连接。当第二移动件1406移动至流道1105上的夹具1701上方时,第五夹爪1610和第八夹爪1613上的抵持件1614可以分别对两个第二定位件1702上的第二定位板1704进行抵持,使得第二定位板1704之间的间隔变大,然后第二移动件1406下降,将线束主体1604放在两个定位支撑柱1705之间,将第一线头1602放置在一个第二定位件1702的缝隙中,将第二线头1603放置在另一个第二定位件1702的缝隙中,然后第五夹爪1610和第八夹爪1613的抵持件1614上升,此时第二定位件1702中的弹簧使得位于同一个第二定位件1702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板1704闭合,使得第一线头1602和第二线头1603分别被夹持在两个第二定位件1702中,完成线束1601线头的定位。这种夹具1701的结构可以保证线束1601的形状不易改变。
具体的,如图5和图8所示,一个夹具1701上设有两个夹持工位1706,且两个夹持工位1706沿着流道1105流动的方向设置是,当第二移动件1406将一个线束1601移动至一个家具的一个夹持工位1706上后,夹具1701可以向下游移动一个工位,然后第二移动件1406可以将第二个线束1601移动至同一个夹具1701上的另一个工位上。
具体的,如图2、图5和图7所示,此时,第一移动件1106位于绕线工位1103(绕线夹爪1609位于切割装置1107处),第二移动件1406位于捆扎工位1108,此时,第一移动件1106开始向捆扎工位1108移动,并使得绕线夹爪1609将下一个线束1601的第二线头1603转交给线头夹爪1501,与此同时,第二移动件1406开始向流道1105方向移动,并将捆扎后的线束1601移动至夹具1701上,然后第一移动件1106和第二移动件1406同时复位,第一移动件1106位于绕线工位1103的上方,第二移动件1406位于捆扎工位1108的上方,第一移动件1106上的绕线夹爪1609位于中转夹爪1404的上方。
脚线生产线还包括剥外皮结构1801,如图1、图8和图11所示,剥外皮结构1801位于流道1105的一侧,剥外皮结构1801用于将脚线的外皮剥掉,裸露出内部的两根线芯11201,如图8所示,剥外皮结构1801包括剥外皮上刀片1802、剥外皮下刀片1803和剥外皮驱动件1804,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均连接在剥外皮驱动件1804上,剥外皮驱动件1804驱动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同时做靠近或远离流道1105方向的运动(如图8所示左右方向的运动)。且剥外皮上刀片1802可以向如图8所示的下方运动,剥外皮下刀片1803可以向如图8所示的上方运动,从而对线芯11201的外皮进行夹紧。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首先通过剥外皮驱动件1804使得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同时朝向流道1105运动(如图8所示右侧),并使得剥外皮上刀片1802位于部分脚线的上侧,剥外皮下刀片1803位于部分的脚线的下侧,然后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使得脚线被挤压在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之间,然后通过剥外皮驱动件1804驱动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同时向远离流道1105的方向移动(如图8所示左侧),由于此时脚线脚线被第二定位件1702限位,所以位于夹具1701上的脚线保持不动,被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夹持住的脚线的外皮被外皮上刀片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切断,并被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拉动,脱离脚线,从而使得脚线裸露出内部的两根线芯11201。
具体的,剥外皮结构1801可以包括两套剥外皮上刀片1802和剥外皮下刀片1803,从而可以对位于夹具1701上的两个脚线同时剥外皮。
具体的,流道1105上同一位置的两侧均设有剥外皮结构1801,从而使得脚线的两端均可以同时被剥外皮,露出内部的线芯11201。
如图10至图12所示,拧麻花结构1901用于脚线裸露在外的两个线芯11201加工成麻花型结构,便于后续的注塑过程(增加脚线和后续注塑时与胶体的接触面积),拧麻花结构1901包括第四支架1902、拧动件1903、拧动定位件1904和拧动分叉11003结构、拧动件1903能够相对第四支架1902转动,且拧动件1903能够做靠近或远离流道1105的直线运动(沿如图10所示的左右方向),拧动定位件1904包括拧动上定位件11001和拧动下定位件11002,拧动上定位件11001能够向如图11所示的下方运动,拧动下定位件11002能够向如图11所示是的上方运动,从而通过拧动上定位件11001和拧动下定位件11002对裸露在外的线芯11201进行定位,拧动分叉11003平行拧动下定位件11002设置,且能够沿着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拧动分叉11003用于将被定位在拧动定位件1904间隙中的两个脚线分开,使得每个脚线均可以伸入拧动件1903孔隙中。
具体的,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夹具1701移动至拧麻花结构1901处时,脚线上裸露的线芯11201正好位于拧动上定位件11001和拧动下定位件11002之间,此时拧动上定位件11001和拧动下定位件11002相互靠近,并使得两个线芯11201被挤压在拧动上定位件11001的上表面和拧动下定位件11002下表面之间(如图12所示),此时,拧动分叉11003向如图11所示的上方移动,插入至两个线芯11201之间,使得两个线芯11201分开,此时两个线芯11201已经被定位,通过拧动分叉11003,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如图11所示,拧动件1903上设有两个长孔11101,每个长孔11101的开口都朝向流道1105的方向,当两个线芯11201被拧动分叉11003分开后,拧动件1903朝向脚线移动,并使得一个线芯11201伸入一个长孔11101中,从而使得两个线芯11201各伸入一个长孔11101中,然后拧动上定位件11001和拧动下定位件11002松开线芯11201,此时,拧动件1903开始相对第四支架1902转动,与此同时,拧动件1903开始做远离流道1105(远离脚线)方向的运动,通过上述结构和过程能够通过拧动件1903同时对线芯11201实现拉扯和拧动,当线芯11201全部脱离拧动件1903时,从条形孔中脱离的线芯11201会麻花型结构。
具体的,拧麻花结构1901包括两套拧动件1903、拧动定位件1904和拧动分叉11003结构,使得拧麻花结构1901可以同时对位于夹具1701上的两个脚线实现拧麻花。
对于注塑结构11301,如图13至图15所示,注塑结构11301用于对拧成麻花型的线芯的一侧,在线芯11201与脚线的交汇处注塑注塑头11306,注塑结构11301包括模具和注塑模组11302,模具包括上模具11401和下模具11402,上模腔设有两个上模腔,下模具11402设有两个下模腔11404,当上模具11401和下模具11402扣合在一起时,一个上模腔和一个下模腔11404形成一个型腔,从而通过上模具11401和下模具11402形成两个型腔,从而通过注塑结构11301可以对夹具1701上的两个脚线同时进行注塑。上模具11401的每个上模腔上均设有注胶口11405,注塑模组11302可以通过注胶口11405向型腔中注胶,完成注塑。
具体的,注塑模组11302包括第五支架11406、注胶管11501和两个注胶头11502(第一注胶头11502和第二注胶头11502),注胶管11501能够向两个注胶头11502注入胶体,第五支架11406上设有入口、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入口和注胶管11501的出口相连接,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注胶头11502和入口,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注胶头11502和入口,第一注胶头11502和第二注胶头11502各伸入一个注胶口11405中,使得通过一个注胶管11501可以同时对两个型腔注胶。
具体的,注塑模具还包括注塑定位件11303,下模具11402上设有两个注塑定位件11303,每个下模腔11404对应一个注塑定位件11303,注塑定位件11303位于下模腔11404相对于流道1105的另一侧。具体的,注塑定位件11303包括注塑凹槽,用于容纳脚线,对齐定位。
具体的,流道1105上对应注塑结构11301的位置设有顶升结构11305,顶升结构11305在夹具1701即将流动到注塑结构11301处时,从夹具1701的底部对其进行顶升,使得其在移动的过程中上升一个高度,防止脚线与注塑定位件11303发生干涉。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夹具1701即将移动至注塑结构11301处时,顶升结构11305对夹具1701进行顶升,使得两个拧完麻花的线芯11201可以避免与注塑定位件11303发生干涉,并通过流道1105的流动,使得夹具1701中的一个脚线位于一个注塑凹槽中,夹具1701中的另一个线芯11201位于另一个注塑凹槽中,此时脚线的线芯11201均位于下模腔11404中,然后上模具11401向如图13所示的下方运动,使得上模腔和下模腔11404闭合,形成型腔,并使得线芯11201位于型腔中(此时线芯11201为麻花状),然后通过注塑模组11302向如图13所示的下方运动,使得每一个注胶头11502对应一个注胶口11405,然后通过注胶头11502向两个型腔中注胶。当注塑头11306定型后,上模具11401向如图13的上方移动,与下模具11402分离,此时下模具11402上的顶针向如图所示的上方移动,将注胶头11502从下模腔11404中顶出(在注塑过程中,顶针的上表面形成下模腔11404的一部分),完成注塑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注塑模组11302可以同时对两个脚线进行注塑,提升了效率。且由于注胶管11501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直接各自与一个注塑头11306连接,相较于需要转换接头的注塑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注塑模组11302无需对转换接头进行清洗。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11至图19所示,线卡安装结构11601位于流道1105相对于注塑结构11301的另一侧,线卡安装结构11601用于向相对脚线上拧麻花的另一端线芯11201连接线卡3204,即将线芯11201卡入线卡3204的凹槽中。具体的,线卡安装结构11601包括第六支架11602、振动盘、第一定位座11603、第二定位座11604、上料轨道11605、线卡上料夹爪11606、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和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第四支架1902上设有第二轨道,第一定位座11603和第二定位座11604可以在第二轨道上移动,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的壳体与第六支架11602连接,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的输出端与第二定位座11604连接,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的壳体与第一定位座11603连接,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的输出端与第二定位座11604连接,上述结构使得,当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保持不动时,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可以驱动第一定位座11603和第二定位座11604一起在第二轨道上移动,当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和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同步移动时,可以使得第一定位座11603不动,第二定位座11604在第二轨道上移动。
具体的,线卡安装结构11601包括线卡安装夹爪11614和气动夹爪11617,线卡安装夹爪11614包括上夹爪11615和下夹爪11616,下夹爪11616位于第一定位座11603上,上夹爪11615位于第六支架11602上,且上夹爪11615可相对第六支架11602沿着如图16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气动夹爪11617包括两个侧夹爪11901和挡板11902,两个侧夹爪11901分别位于挡板11902的两侧,两个侧夹爪11901均能够相对所述挡板11902运动,调整其与挡板11902之间的距离,当夹具1701带动脚线移动至线卡安装结构11601处时,脚线上相对注塑头11306另一侧的脚线正好位于上夹爪11615和下夹爪11616之间,然后通过上夹爪11615和下夹爪11616的相对运动,将脚线的两个线芯11201夹住,并使得气动夹爪11617朝向流道1105方向运动(向如图16所示的左侧运动),并使两个线芯11201分别位于侧夹爪11901和挡板11902形成的另个间隙中,然后侧夹爪11901向挡板11902运动,将脚线定位在气动夹爪11617之间。此时气动夹爪11617只对脚线起到限位作用,不会将其夹紧。
具体的,第二定位座11604上包括线卡限位槽11609,振动盘模组将线卡3204移动输送至上料轨道11605上,线卡上料夹爪11606可以将对线卡3204进行挤压,使得线卡3204具有凹槽的一侧朝上设置,并将挤压平整的线卡3204移动到第二定位座11604的线卡限位槽11609中。通过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和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的同步运动可以使得第二定位座11604上的不同线卡限位槽11609与上料轨道11605对应,从而对使得第二定位座11604上的两个线卡限位槽11609均能够安装上线卡3204。安装线卡3204定位槽后的第二定位座11604,在第一线卡驱动件11607和第二线卡驱动件11608的驱动下,使第二定位座11604移动至气动夹爪11617的下方,如图17所示。
具体的,线卡安装结构11601还包括高度驱动件11610、支撑座11618、第一支杆11611、第二支杆11612和第三支杆11613,第一支杆11611和第二支杆11612通过转轴连接,第三支杆11613的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高度驱动件11610连接,高度驱动件11610与支撑座11618相连接,第二支杆11612相对于第一支杆11611的另一侧与支撑座11618连接,第一支杆11611相对于第二支杆11612的另一侧与第六支架11602连接,支撑座11618用于安放线卡3204(线卡限位槽11609位于支撑座11618上),当高度驱动件11610的输出端向如图17前侧移动时,支撑座11618上升,位于其上的线卡3204也可以上升,当高度驱动件11610向相反方向移动时,线卡3204的高度下降。且当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杆11612位于同一直线时,第二支撑杆可以给予线卡3204较大的支撑力,保证线芯11201向线卡3204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线卡安装结构11601上还包括顶出结构11801,顶出结构11801位于气动夹爪11617的上方,其向气动夹爪11617投影的位置位于侧夹爪11901和挡板11902之间的缝隙,顶出结构11801可以做如图16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当气动夹爪11617夹住线芯11201,且线卡3204位于气动夹爪11617下方后,第二定位座11604上升(此时第一支杆11611和第二支杆11612位于同一直线),使得第二定位座11604的上表面与气动夹爪11617的下表面接触,然后顶出结构11801向如图20所示的下方移动,将线芯11201从气动夹爪11617中顶出,并将线芯11201挤压入线卡3204中。
上述结构的具体使用方法为,首先,第一定位座11603和第二定位座11604如图16所示,通过振动盘和线卡上料夹爪11606给第二定位上的线卡限位槽11609上转移线槽,与此同时,通过线卡安装夹爪11614和气动夹爪11617将脚线的两个线芯11201分别定位在气动夹爪11617的两个缝隙中,然后第一定位座11603和第二定位座11604向如图16的后侧运动,使得第二定位座11604移动至气动夹爪11617的下方(如图17所示,然后高度驱动件11610运动,支撑座11618带动线卡3204上升,使得线卡3204的上表面触碰气动夹爪11617的下表面,然后顶出结构11801运动,将气动夹爪11617缝隙中的线芯11201挤压入线卡3204中。
在上述结构中,线卡安装结构11601可以包括两个气动夹爪11617和两个卡安装夹爪,一个卡安装夹爪对应一个气动夹爪11617,使得线卡安装结构11601可以同时将夹具1701上两个脚线的线芯11201分别卡入支撑座11618上的两个线卡3204中,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0至图25所示,剥内皮结构12101位于流道1105相对线卡安装结构11601的另一侧,用于对注塑好注塑头11306后从注塑头11306向外伸出部分的线芯11201剥现皮,使得线芯11201落料出内部的电线,方便线芯11201后续与芯片的连接。
剥内皮结构12101包括内皮切刀12102,内皮切刀12102包括内皮上切刀12201和内皮下切刀12202,内皮下切刀12202设有两个切刀下凹槽,内皮上切刀12201设有两个切刀上凹槽,一个切刀下凹槽对应一个切刀上凹槽,内皮上切刀12201和内皮下切刀12202可以相对运动,通过切刀下凹槽和内皮上凹槽对线芯11201进行挤压,并对其进行切割。
具体的,剥内皮结构12101包括剥内皮驱动件12103,剥内皮驱动件12103可以驱动内皮切刀12102做靠近或远离流道1105的运动,即内皮驱动件可以驱动内皮切刀12102做如图20所示的左右方向的运动。剥内皮结构12101包括剥内皮定位件12104,剥内皮定位件12104可以做如图20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剥内皮定位件12104可以将脚线压紧在剥内皮结构12101的第五支架上,从而实现对脚线的定位。
剥内皮结构12101的使用方法为,当夹具1701在流道1105上移动至剥内皮结构12101处时,脚线上从注胶头11502向外伸出的线芯11201位于内皮上切刀12201和内皮下切刀12202之间,此时内皮上切刀12201位于线芯11201的上侧,内皮下切刀12202位于线芯11201的下侧,然后内皮上切刀12201和内皮下切刀12202做相互靠近的运动,并将两个线芯11201分别限位在两组切刀下凹槽和切刀上凹槽之间(一组切刀下凹槽和切刀上凹槽对应一条线芯11201),并通过切刀下凹槽和切刀上凹槽对线芯11201件挤压,然后通过剥内皮定位件12104将脚线挤压在剥内皮结构12101的支架上,对脚线定位,然后通过剥内皮驱动件12103驱动内皮切刀12102向远离流道1105的方向移动,使得包括在电线外的皮(线芯11201的外皮)与电线分离,完成剥脚线内皮的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剥内皮结构12101可以包括两套内皮切刀12102,从而使得剥内皮结构12101可以对夹具1701上放置的两个脚线同时进行剥内皮动作。
经过脚线加工流水线加工后的线束在脚线加工流水线的尾端进行换模,将夹具1701上脚线转移至载具2103当中,使得每个载具2103可以承载10个线束1601,然后载具通过流道1105流动至电子雷管连接机构。
结合图22、图23、图25和图28所示,电子雷管连接机构包括机架2101、修整结构2106、连接结构2107和检测设备2110,机架2101上设有流道1105,脚线3203位于载具2103上,并通过载具2103,脚线3203可以在流道1105上流动,并依次流经修整结构2106、连接结构2107和检测设备2110。修整结构2106包括修整刀片2202,修整刀片2202可以对脚线3203上裸露在外的线芯11201进行切割,使得脚线3203中裸露在外的两个线芯11201的长度一致,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连接结构2107用于将脚线3203的线芯11201连接到芯片801的连接端上,从而实现芯片801与脚线3203的连接,检测设备2110能够拍摄脚线3203的线芯11201与芯片801的连接位置的图片,并判断脚线3203和线芯11201的连接是否稳固。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机械结构完成了脚线3203和芯片801的连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具体的,如图22至图25所示,修整结构2106包括修整定位板2201,当载具2103在流道1105上移动并流动至修整工位时,修整结构2106的修整刀片2202位于载具2103上的脚线3203的上方,并对应脚线3203裸露出的线芯11201的位置,此时修整定位板2201向如图24所示的下方运动,并将脚线3203抵持在载具2103上,给脚线3203定位。修整刀片2202包括修整上刀片2301和修整下刀片2302,当脚线3203位于修整工位时,修整上刀片2301位于裸露出的线芯11201的上方,修整下刀片2302位于裸露出的线芯11201的下方,当通过修整定位板2201对脚线3203完成定位后,修整上刀片2301向如图24所示的下方运动,修整下刀片2302做如图24所示的上方运动,修整下刀片2302给线芯11201支撑力,修整上刀片2301向下冲切,使得超过修整上刀片2301的部分线芯11201被切割,使得在脚线3203上保留的线芯11201的长度一致。
具体的,修整结构2106还包括修整支撑组件2303和修整驱动件2304,修整支撑组件2303包括第一支撑杆2305、第二支撑杆2306和第三支撑杆2307,第一支撑杆2305和第二支撑杆2306通过修整转轴2308连接,第三支撑杆2307的一端与修整驱动件2304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支撑杆2307的另一端与修整转轴2308连接,使得通过修整驱动件2304和第三支撑杆2307可以调整第一支撑杆2305和第二支撑杆2306之间的角度,当如图24所示,第一支撑杆2305和第二支撑杆2306位于同一直线时,第一支撑杆2305和第二支撑杆2306处于稳定状态,此时通过第二支撑杆2306给位于第二支撑杆2306如图24所示上方的修整下刀片2302以支撑力,使得修整上刀片2301朝向如图24所示的下方运动的过程中,修整下刀片2302可以保持稳定。
具体的,在修整结构2106上可以设有多套修整刀片2202,每一套修整刀片2202对应一个脚线3203,实现对脚线3203的同时加工。
具体的,一个载具2103上可以设有多个脚线3203,修整结构2106可以一次对载具2103上的部分脚线3203进行加工,再通过载具2103在流道1105上的流动,使得修整结构2106可以完成对一个载具2103上的所有脚线3203的加工。
具体的,如图24所示,修整结构2106包括两套修整刀片2202,每一个修整刀片2202的修整下刀片2302的下方均分别设有一组第一支撑杆2305和第二支撑杆2306,两个修整转轴2308之间通过中间连接杆连接,此时与修整驱动件2304通过第三支撑杆2307与中间连接杆连接。上述结构不仅使得修整结构2106可以同时对两个脚线3203进行加工,还能够通过一个修整驱动件2304对两个修整下刀片2302进行抵持。
具体的,修整结构2106上还包括收集装置,被修整刀片2202剪切的线芯碎片可以通过收集轨道流入收集装置中。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2、图25、图28和图32所示,连接结构2107位于修整结构2106的下游,这使得被修整后的脚线3203(此时脚线3203裸露在外的两个线芯11201的长度基本一致)通过流道1105可以流动至连接结构2107处,连接结构2107包括焊接机2108和铆接机2109,铆接机2109位于焊接机2108的上游,作为第一种实施例,芯片801的焊盘和脚线3203的线芯11201通过焊接机2108进行连接,焊接机2108能够将脚线3203的线芯11201焊接到芯片801的焊接盘21301上;作为第二种实施例,芯片801的铆接端子2802和通过脚线3203的线芯11201通过铆接机2109进行连接,铆接机2109能够将线芯11201铆接到铆接端子2802上;作为第三种实施例,先通过铆接机2109将线芯11201铆接到芯片801的铆接端子2802上,然后再将铆接有芯片801的脚线3203移动至焊接机2108中,并通过焊接机2108对铆接的位置进行焊接,防止脚线3203和芯片801的连接位置松散或生锈。通过铆接机2109位于焊接机2108的上游的结构可以使得本发明的设备包括三种对芯片801和脚线3203的连接方式,便于使用者选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例使用如图32所示的芯片801,其上设有焊接盘21301,第二种实施例和第三种实施例使用如图28所示的芯片801,其上设有铆接端子2802。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如5至图28所示,铆接机2109包括铆接模组2501,铆接模组2501包括铆接上刀片2601和铆接下刀片2602,如图27所示,铆接上刀片2601朝向铆接下刀片2602的一侧设有m型的上凹槽2701,两个上凹槽2701从如图27所示的上端到下端,其开口逐渐增大,铆接下刀片2602上设有两个凸起,每个凸起上均设有一个下凹槽2702,一个个上凹槽2701的开口对应一个下凹槽2702,当芯片801的两个连接端子分别位于不同的下凹槽2702上时,下凹槽2702向如图27所示的上方移动,上凹槽2701向如图27所示的下方移动,使得位于下凹槽2702和上凹槽2701之间的线芯11201与铆接端子2802接触,并通过下凹槽2702和上凹槽2701,对其进行铆接,铆接结束后,连接端子的两端会包裹脚线3203外壁的至少一半的周长,从而使得脚线3203和芯片801进行连接。
具体的,电子雷管连接机构还包括铆接上料模组2502,如图22、图25、图26和图28所示,所示,机架2101上设有铆接位置2105,当装有脚线3203的载具2103位于铆接工位,则脚线3203上裸露在外的线芯11201位于铆接位置2105。铆接上料模组2502包括铆接夹爪2503和铆接驱动模组2504,如图26所示,铆接驱动模组2504可以驱动铆接夹爪2503做如图26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使得铆接夹爪2503可以夹取芯片801,然后通过铆接驱动模组2504使得铆接夹爪2503如图所示顺时针转动90度(近似90度),在通过铆接驱动模组2504使得铆接夹爪2503向如图26所示的前方运动,将铆接夹爪2503的两个铆接端子2802分别放置到两个下凹槽2702中,然后通过下凹槽2702上升,使得两个铆接端子2802分别与脚线3203的两个线芯11201连接,再通过铆接下刀片2602和m型的下凹槽2702和铆接上刀片2601的上凹槽2701将脚线3203两个线芯11201分别铆接到两个铆接端子2802中,完成脚线3203和芯片801的连接。
具体的,如图27所示,铆接机2109还包括铆接支撑结构2703和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铆接支撑结构2703包括第一连接杆2705、第二连接杆2706和第二连接杆2706,第一连接杆2705和第二连接杆2706通过铆接转轴连接,第二连接杆2706的一端与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相连接,第二连接杆2706的另一端与铆接转轴相连接,这使得通过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可以调整第一连接杆2705和第二连接杆2706的角度,当通过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使得第一连接杆2705和第二连接杆270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第二连接杆2706相对第一连接杆2705的另一端用于抵持铆接下刀片2602,使得当铆接上刀片2601对其产生冲击的过程中,铆接下刀片2602也可以保持稳定。上述结构可以调整铆接下刀片2602的高度,与此同时,上述结构还可以给予铆接下刀片2602抵持力,保持铆接下刀片2602的稳定。
具体的,如图27所示,铆接机2109包括两个铆接模组2501,分别为第一铆接模组2708和第二铆接模组2709,第一铆接模组2708和第二铆接模组2709都包括上述提及的铆接上刀片2601和铆接下刀片2602,机架2101上包括两个铆接位置2105,第一铆接位置和第二铆接位置,铆接机2109还包括两个铆接上料模组2502,分别为第一铆接上料模组和第二铆接上料模组,当载具2103通过流道1105移动至焊机工位时,载具2103上的两个脚线3203的线芯11201,一个线芯11201位于第一铆接位置,另一个线芯11201位于第二铆接位置,然后通过第一铆接上料模组拾取一个芯片801,移动芯片801并使得芯片801的铆接端子2802移动至第一铆接位置(此时芯片801的铆接端子2802于线芯11201的下方),与此同时,通过第二铆接上料模组拾取另一个芯片801,并移动芯片801并使得芯片801的铆接端子2802移动至第二铆接位置(此时芯片801的铆接端子2802位于线芯11201的下方),然后通过第一铆接模组2708对位于第一位置的线芯11201和铆接端子2802进行铆接,与此同时通过第二铆接模组2709对位于第二位置的线芯11201和铆接端子2802进行铆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双发铆接,配合流道1105使用,通过第一铆接模组2708和第二铆接模组2709可以将载具2103上的所有脚线3203上铆接有芯片801。
具体的,如图27所述,当铆接机2109包括两个铆接模组2501时,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2705,两个第二连接杆2706,一个第三连接杆2707和一个中转连接杆2710,一个连接杆和一个第二连接杆2706通过铆接转轴连接,从而形成两个支撑结构,中转连接杆27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铆接转轴,中转连接杆2710通过第三连接杆2707与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连接,这使得通过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可以同时调整两个铆接下刀片2602的高度,且每个第二连接杆2706分别对应一个铆接下刀片2602。与此同时,在每一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连接杆2706中,通过铆接支撑驱动件2704可以使得每一组的第一连接杆2705和第二连接杆270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分别给两个铆接下刀片2602提供支撑力,在铆接的过程中,保证两个铆接下刀片2602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9至图31所示,焊接机2108包括焊接头21102和焊接驱动件21103,机架2101上设有焊接工位,当载具2103(连接有脚线3203)位于焊接工位时,脚线3203的线芯11201正好位于焊接位置2104,通过焊接机2108可以将位于焊接位置2104的脚线3203的线芯11201和芯片801的焊接盘21301进行连接。如图30所示,焊接驱动件21103可以驱动焊接头21102做朝向焊接位置2104或远离焊接位置2104的运动,当焊机头运动至焊接位置2104时,焊接头21102可以将位于焊接位置2104的芯片801与脚线3203的线芯11201连接,完成焊接。
具体的,如图30所示,焊接头21102与焊接驱动件21103之间设有缓冲结构21104,当焊接头21102与脚线3203和线芯11201接触时,缓冲结构21104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焊接头21102与脚线3203和线芯11201之间的碰撞力损伤焊接头21102、脚线3203或芯片801,具体的,缓冲结构21104可以是弹簧。
具体的,如图29至图31所示,焊接机2108还包括焊接上料结构2902和焊接转动件2901,焊接转动件2901能够相对机架2101做如图29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也能够相对机架2101转动,焊接上料结构2902包括机械手21001和料盒,焊接转动件2901上设有上料槽21201,机械手21001能够夹取位于料盒中的芯片801,并将芯片801移动至焊接转动件2901的上料槽21201中,然后焊接转动件2901向如图29所示的下方移动,然后转动180度(大致为180度)后使得上料槽21201中的芯片801正好位于焊接位置2104的下方,此时焊接转动件2901向如图29所示的上方移动,并使得已经位于焊接位置2104的脚线3203的线芯11201位于芯片801的焊盘上(在芯片801转动180度前,脚线3203已经位于焊接位置2104),然后通过位于焊接机2108上的焊接压板21109将芯片801压紧在上料槽21201中,给芯片801定位,然后焊接头21102做如图30所示向下的运动,将线芯11201焊接到芯片801的焊盘上。
具体的,如图30所示,焊接机2108包括两个焊接位置2104,分别为第一焊接位置21107和第二焊接位置21108,焊接机2108还包括两个焊接头21102,分别为第一焊接头21105和第二焊接头21106,焊接转动件2901上设有两个上料槽21201,分别为第一上料槽和第二上料槽,上料结构还包括两个机械手21001,分别为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可以同时将两个芯片801分别转移至第一上料槽和第二上料槽中,焊接转动件2901向如图31所示的下方移动后焊接转动件2901转动180度,此时,第一上料槽中的芯片801的焊接盘21301位于一个脚线3203的线芯11201下方(此脚线3203的线芯11201位于第一焊接位置21107),另一个上料槽中的芯片801的焊接盘21301位于另一个脚线3203的线芯11201的下方(此脚线3203的线芯11201位于第二焊接位置21108),然后通过焊接压板21109将两个芯片801分别压紧在第一上料槽和第二上料槽中,然后通过第一焊接头21105将位于第一焊接位置21107的脚线3203线芯11201和芯片801的焊接盘21301进行连接,通过第二焊接头21106将位于第二焊接位置21108的线芯11201和芯片801的焊接盘21301进行连接。
电子雷管连接机构还包括药头连接设备,药头连接设备用于将药头连接在芯片801相对于脚线3203的另一端,药头可以作为引爆装置。
经过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的载具2103移动至编码生产线。
如图33所示,编码生产线包括上基础雷管工位4101、推基础雷管工位4102、X光检测工位4103、电性检测工位4104、涂硅脂工位4105、盖盖子工位4106、打码工位4107和打码检测工位4108,载具4109通过流道1105在上述工位间依次流通,上基础雷管工位4101用于将基础雷管4603套在焊接了药头的芯片的外侧,推基础雷管工位4102用于将基础雷管4603推紧在注塑头上,使得基础雷管4603被推紧,形成雷管,X光检测工位4103用于检测基础雷管4603是否推紧,电性检测工位4104用于检测基础雷管中的芯片是否通电,涂硅脂用于向线卡3204中涂覆硅脂,使得脚线被固定在线卡3204中,盖盖子工位4106用于将线卡3204的线卡第一部分4904和线卡第二部分4905扣合在一起,打码工位4107用于在线卡3204和基础雷管4603上分别打码,打码检测工位4108用于检测打码工位4107在线卡3204和基础雷管4603上的打码是否完好。
具体的,如图33至图35所示,上基础雷管工位4101处设有基础雷管装配设备4201,基础雷管装配设备4201上设有上基础雷管支架4301和基础雷管轨道4208,承载了基础雷管4603的基础雷管料盒可以在基础雷管轨道4208上流动,上基础雷管支架4301上还设有基础雷管支杆4206、基础雷管夹爪4205、基础雷管卡板4204、基础雷管驱动模组4203、基础雷管承载板4305和基础雷管推杆4302,基础雷管夹爪4205和基础雷管支杆4206可以相对基础雷管支架4301做如图34所示的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移动。基础雷管卡板4204上设有若干个基础雷管卡槽4202,基础雷管卡槽4202可以容纳基础雷管4603,基础雷管卡槽4202包括卡槽第一面开口和卡槽第二面开口,卡槽第一面开口较小,其略大于基础雷管4603的横截面,卡槽第二面开口略大,其略大于基础雷管4603的纵截面,基础雷管卡板4204上还设有基础雷管挡板4303,基础雷管挡板4303上设有基础雷管孔隙4401,当基础雷管孔隙4401和第二面开口重合,基础雷管4603可以通过第二面开口从基础雷管卡槽4202中移除,当基础雷管孔隙4401和第二面开口错开时,基础雷管挡板4303可以将基础雷管4603阻挡在基础雷管卡槽4202内。基础雷管驱动模组4203可以驱动基础雷管卡板4204相对上外科支架转动,且基础雷管驱动模组4203可以驱动基础雷管卡板4204相对上外科支架做如图34所示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基础雷管承载板4305上设有若干个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当载具4109流动至上基础雷管工位4101上时,每个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对应一个芯片和药头(此时芯片和药头已连接为一体),基础雷管推杆4302可以伸入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中,并可以将位于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中的基础雷管4603向载具4109方向推动。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载具4109流动至当上基础雷管工位4101处且基础雷管料盒在基础雷管轨道4208上移动至第二基础雷管位置4207时,基础雷管料盒停止流动,然后基础雷管夹爪4205和基础雷管支杆4206移动至第二基础雷管位置4207的正上方,此时,基础雷管支杆4206向如图34所示的下方移动,并使得基础雷管支杆4206插入基础雷管的插入孔中,然后通过基础雷管夹爪4205夹持基础雷管的外壁,取出基础雷管4603。然后基础雷管夹爪4205和基础雷管支杆4206移动至基础雷管卡板4204的正上方,然后下降,使得部分的基础雷管4603通过卡槽第一面开口伸入基础雷管卡槽4202中,然后基础雷管夹爪4205松开,使得基础雷管4603落入基础雷管卡槽4202中(此时基础雷管挡板4303将基础雷管4603阻挡在基础雷管卡槽4202中),然后通过通过基础雷管驱动模组4203向如图34逆时针转动90度,并带动基础雷管挡板4303向如图34所示的下方移动,并通过移动基础雷管挡板4303的移动,使得基础雷管孔隙4401和卡槽第二面开口重合,此时,基础雷管4603通过基础雷管孔隙4401落入基础雷管承载板4305的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中(此时基础雷管4603的插入孔的一端朝向载具4109方向),然后基础雷管推杆4302向如图34所示的前侧移动,并使得基础雷管推杆4302将位于基础雷管承载槽4304中的基础雷管4603向如图34所示的前侧移动,使得基础雷管4603的插入孔套接在芯片和药头上。
具体的,如图33、图37和图38所示,推基础雷管工位4102上还设有推基础雷管设备,推基础雷管设备包括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上设有推基础雷管孔4602,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可以做朝向流道1105或远离流道1105的运动,即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可以做如图38所示的前后方向的运动。如图38所示,推基础雷管孔4602上具有基础雷管斜面4601,这使得基础雷管4603可以较为容易的伸入推基础雷管孔4602中的同时,由于推基础雷管孔4602内部的孔径小,当基础雷管4603伸入至推基础雷管孔4602中时,推基础雷管孔4602可以更好的给基础雷管4603限位,并对其施加力的作用。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载具4109移动至推基础雷管工位4102时,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向如图37所示的前方运动,至部分基础雷管4603伸入至推基础雷管孔4602中(此时基础雷管4603已经套在芯片和药头上),并使得推基础雷管孔4602在前后方向上对基础雷管4603限位,然后推基础雷管零件4501向如图37所示的前方运动,由于此时芯片和药头被限位在载具4109上,所以基础雷管4603可以被压紧在注塑头上,完成基础雷管4603的推紧。
具体的,如图33所示,在X检测工位上设有X光检测设备,当载具4109流动至X检测工位上时,通过X成像可以检查基础雷管4603是否完好的安装在芯片和药头上。
具体的,如图33和图39所示,在电性检测工位4104上设有电性检测设备,电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电芯4701,测试电芯4701包括两个电极,测试电芯4701位于流道1105相对于X光检测设备的另一侧,测试电芯4701可以伸入线卡3204中(此时线卡第一部分4904和线卡第二部分4905分开,未扣合),使得测试电芯4701与位于线卡3204中的脚线相连接,用于测试雷管中的芯片可以通电,若可以通电则表示芯片被激活。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性检测设备还包括防爆装置4703,防爆装置4703可以相对流道1105做如图39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防爆装置4703上设有防爆隔间4704,每个防爆隔间4704中只能放置一个雷管,从而防止在做电性测试的过程中,一个雷管引爆从而带动周围的雷管一起引爆。当载具4109流动至电性检测工位4104时,防爆装置4703向如图39所示的上方移动,使得每个雷管都进入一个防爆隔间4704中,与此同时,测试电芯4701伸入线卡3204中,与脚线连接,测试雷管中芯片是否可以通电。
具体的,如图33所示,在涂硅脂工位4105上设有涂硅脂机,涂硅脂机位于X光检测机相对流道1105的另一侧,当载具4109流动至涂硅脂工位4105上时,通过硅脂注胶头对每个线卡3204的线卡第二部分4905注入硅胶,使得脚线被固定在线卡中。
具体的,如图33、图40和图41所示,在盖盖子工位4106上设有盖盖子设备4801,盖盖子设备4801包括盖盖子支架、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盖盖子第二驱动件4901、盖盖子推板4902和盖盖子压板4803,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的壳体连接在盖盖子支架上,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的输出端能够驱动盖盖子推板4902向如图41所示的上方移动,盖盖子第二驱动件4901的壳体连接在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的输出端上,盖盖子第二驱动件4901的输出端能够向流道1105方向伸出。
如图41所示,线卡3204在完成盖盖子操作之前,线卡第一部分4904和线卡第二部分4905相互连接,且二者之间呈180度(大致180度),且线卡第一部分4904和线卡第二部分4905的外壁均朝向如图41所示的下方。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载具4109流动至盖盖子工位4106时,盖盖子推板4902位于线卡第二部分4905的下部(线卡第一部分4904被限位在载具4109上),然后通过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驱动盖盖子推板4902向如图41所示的上方移动,使得线卡第二部分4905和线卡第一部分4904大致垂直(如图41所示),然后通过盖盖子第二驱动件4901驱动盖盖子推板4902向如载具4109方向移动,将线卡第二部分4905和线卡第一部分4904扣合在一起,完成盖盖子工序,在上述工序中,盖盖子第二驱动件4901可以驱动盖盖子推板4902向如图41所示的后下方移动,使得盖盖子推板4902可以件线卡第二部分4905扣合在线卡第一部分4904上。
此时通过盖盖子压板4803抵持住线卡3204相对盖盖子第一驱动件4802的另一侧,防止在后续盖盖子工序中线卡3204会产生移动。
具体的,如图33所示,还包括打码工位4107和打码检测工位4108,在完成给线卡3204盖盖子后,线卡第二部分4905的外壁朝向如图41所示的上方,此时,流道1105的打码工位4107的两侧都设有打码设备,两个打码设备分别在线卡第二部分4905的外壁上以及基础雷管4603的外壁上打印标识码,然后载具4109流动至打码检测工位4108,在打码检测工位4108可以检测打码设备在线卡3204和基础雷管4603上的打码是否完好。
架体的,编码生产线还包括补码生产线,补码生产线中也包括电性检测工位4104、涂硅脂工位4105、盖盖子工位4106、打码工位4107和打码检测工位4108,补码生产线上设有若干个已经将基础雷管4603套在芯片和药头上形成的雷管,当载具4109在如图33所示的电性检测工位4104处检测到芯片无法通电时,电性检测工位4104可以将信号传递给补码生产线,补码生产线上电芯完好的雷管可以在补码生产线上流动,并经过电性检测、涂硅脂、盖盖子和打码等工序,并在载具4109流动至打码检测工位4108的下游时,将在补码生产线上的生产的没有问题的雷管替换掉载具4109上存在问题的雷管,这种结构可以使得载具4109上的雷管的编码都会是连号,且不会混乱。
经过上述加工工序后,电子雷管已经加工完成,可以流入打包设备中,完成打包装箱。
如图42至图47所示,打包设备包括脱模机构3101和套箱机构3102,脱模机构3101包括第一支架3407和脱模夹爪3415,脱模夹爪3415能够相对第一支架3407移动,第一支架3407上设有脱模工位3408,当承载有电子雷管的载具2103移动至脱模工位3408时,脱模定位件3601移动,并通过其上的定位销将载具2103定位在脱模工位3408上,然后脱模夹爪3415运动,将电子雷管从载具2103上脱下,完成脱模后的电子雷管通过流道1105被输送至套箱机构3102,套箱机构3102能够将脱模后的电子雷管装载在箱体31001中,完成电子雷管的装箱。在上述过程中,打包设备通过机械机构完成了对电子雷管的脱模和装箱,相较于现有技术,其能够帮助生产者节省人工成本。
在上述结构中,电子雷管为电子雷管3201,如图43所示,电子雷管3201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雷管3202、脚线3203和线卡3204,脚线3203的一端与雷管3202相连接,另一端位于线卡3204当中,如图43至图47所示,当电子雷管3201位于载具2103当中时,脚线3203的两端分别套在载具2103中底板3604的定位柱3605上,载具2103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承载板3603,一个承载板3603用于定位线卡3204,另一个承载板3603用于定位电子雷管3201。
在上述结构中,脱模夹爪3415一次可以对数个电子雷管完成脱模,例如,一次对十个电子雷管完成脱模,并且套箱机构3102可以一次将数个电子雷管放入至箱体31001当中,例如,一次将十个电子雷管放入箱体31001中。
具体的,如图44和图45所示,第一支架3407上设有第一轨道3409、第四驱动件3410、第五驱动件3411和第六驱动件3412,脱模夹爪3415上包括第三夹3413和第四夹3414,第五驱动件3411的壳体和第四夹3414均连接在第一支架3407上,第五驱动件3411的输出端与第三夹3413相连接,第五驱动件3411能够驱动第三夹3413做靠近或远离第四夹3414的运动。第六驱动件3412的壳体连接在第一支架3407上,第六驱动件3412的输出端与脱模夹爪3415连接,第六驱动件3412能够驱动脱模夹爪3415沿着第一轨道3409移动,并移动至部分夹爪伸入至脱模工位3408。第四驱动件3410的壳体连接于第六驱动件3412的输出端上,脱模夹爪3415和第五驱动件3411连接在第四驱动件3410的输出端上,第四驱动件3410能够驱动脱模夹爪3415做如图45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承载了电子雷管的载具2103被定位在脱模工位3408上时,通过第四驱动件3410的驱动,调整脱模夹爪3415的高度,避免移动过程中与载具2103发生干涉,然后通过第六驱动件3412的驱动,使得脱模夹爪3415伸入至脱模工位3408(此时第三夹3413和第四夹3414分开),并使得第四夹3414沿着临近载具2103底板3604的位置,从两排定位柱3605之间的间隙处伸入至载具2103内,此时,脚线3203的两端分别挂在定位住上(脚线3203的一端回弯处挂在一侧的一个定位柱3605上,脚线3203的另一端回弯处挂在另一侧的一个定位柱3605上),且第三夹3413位于所有脚线3203的上侧,第四夹3414位于所有脚线3203的下侧,然后通过第五驱动件3411的驱动,使得第三夹3413做靠近第四夹3414的运动,使得脚线3203被夹持在第三夹3413和第四夹3414之间,然后通过第四驱动件3410的运动,使得第三夹3413和第四夹3414一同朝如图45所示的上方移动,使得脚线3203的两个回弯处脱离载具2103中的定位柱3605,然后通过第六驱动件3412的驱动,使得脱模夹爪3415向如图45所示的左侧的运动,达到图46所示的状态。
具体的,如图45和图46所示,脱模机构3101还包括翻转结构,翻转结构位于脱模工位3408相对于脱模夹爪3415的另一侧,翻转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3401、第二驱动件3402、第三驱动件3403和夹子组件3404,夹子包括第一夹3405和第二夹3406,第一驱动件3401用于驱动夹子组件3404中的第一夹3405和第二夹3406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第一驱动件3401和夹子组件3404均连接在第二驱动件3402的输出端上,第二输出端能够带动夹子做转动运动,第二驱动件3402的壳体连接在第三驱动件3403的输出端上,第三驱动件3403的壳体连接在第一支架3407上,第三驱动件3403用于驱动夹子组件3404做靠近或远离脱模工位3408的运动。
具体的,如图43至图47所示,打包设备包括两套翻转结构,分别对应在载具2103的两个承载板3603,即当载具2103位于脱模工位3408上时,每一个翻转结构对应一侧承载板3603,用于将电子雷管3201的线卡3204和雷管3202翻转至脚线3203的上侧,即将电子雷管3201从图43变换成图44的结构。
具体的,载具2103承载板3603上沿着夹子组件3404延伸的方向均分别设有一条限位凹槽3606(由于线卡3204的位置,脚线3203的部分结构可以悬空设置在限位凹槽3606中),当脱模夹爪3415伸入至脱模工位3408上后,第一驱动件3401运动,使得第一夹3405和第二夹3406分开,然后通过第三驱动件3403驱动,使得夹子组件3404向脱模工位3408移动至第一夹3405伸入限位凹槽3606中,第二夹3406位于第一夹3405的上侧,此时脚线3203位于第一夹3405和第二夹3406之间,然后通过第一驱动件3401运动,使得第一夹3405和第二夹3406将脚线3203夹紧,此时,第二驱动件3402运动,使得夹子组件3404做顺时针转动,直至线卡3204转动至位于两排定位柱3605之间,同理,通过另一侧的夹子组件3404也可以将雷管3202转动至两排定位柱3605之间,使得电子雷管3201形成如图44所示的状态,然后再通过第五驱动件3411的驱动,使得电子雷管3201的被压紧在脱模夹爪3415上,然后通过第四驱动件3410的运动,使得电子雷管3201脱离定位柱3605,再通过第六驱动件3412的驱动,使得电子雷管3201达离开脱模工位3408。
具体的,如图45至图47所示,每个翻转结构对应一个顶板,当载具2103位于脱模工位3408上时,顶板位于承载板3603的下方(线卡3204和雷管3202分别各自对应一个顶板),顶板朝如图45所示的上侧运动,使得顶板将线卡3204或雷管3202从载具2103(线卡3204和雷管3202都分别被限位在载具2103的承载板3603上,如51和图47所述)顶出,然后通过夹子组件3404将线卡3204或雷管3202移动至两排定位柱3605之间。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45至图48所示,脱模机构3101还包括转移件3701和第九驱动件3702,转移件3701包括第一支板3703和第二支板3704,第一支板3703和第二支板3704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的宽度大于脱模夹爪3415的宽度。第九驱动件3702的壳体连接在第一支架3407上,第九驱动件3702的输出端与转移件3701相连接,带动转移件3701运动,且转移件3701的运动方向与脱模夹爪3415的方向大致垂直,这使得二者的运动不会相互影响,节省加工时间。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脱模夹爪3415从脱模工位3408离开的过程中(向如图48所示的左侧移动),脱模夹爪3415会移动的至第一支板3703和第二支板3704之间的间隔内,此时第四驱动件3410运动,使得脱模夹爪3415下降,使得电子雷管与第一支板3703和第二支板3704接触,然后第五驱动件3411工作,使得第三夹3413爪和第四夹3414爪分离,使得电子雷管被放置在第一支板3703和第二支板3704上,然后脱模夹爪3415可以继续向如图48所示的左侧移动,离开第一支板3703和第二支板3704之间的间隔。然后第九驱动件3702驱动转移件3701做如图48所示的前后运动,使得电子雷管被推出至中转工位(如图48所示),便于继续后续的移动。
具体的,脱模机构3101还包括第七驱动件3705和移动推板3706,第七驱动件3705的壳体连接在第一支架3407上,第七驱动件3705的输出端与移动推板3706连接,第七驱动件3705用于驱动移动推板3706沿着大致垂直于第一支板3703或第二支板3704延伸的方向移动,用于推动位于转移件3701上的电子雷管,缩小电子雷管之间的间隔,便于后续对电子雷管的移动。
具体的,如图42所示,打包机构还包括机械手,机械手能够将位于中转工位的电子雷管移动至流道1105上,电子雷管通过流道1105移动至套箱机构3102,然后套箱机构3102可以对电子雷管执行套箱操作。
如图50和图42图53所示,套箱机构3102包括第二支架3901、装箱料盒3902、翻转料盒3903和转移料盒3904,其中套箱料盒用于将脱模后的电子雷管放置于箱体31001内,转移料盒3904用于将位于流道1105上的电子雷管转移至装箱料盒3902内,翻转料盒3903用于给箱体31001换向,使得箱体31001开口朝下,便于将其套在装箱料盒3902中的电子雷管上。
具体的,第二支架3901上设有推料工位3905、装箱工位3906和翻转工位3907。套箱机构3102还包括移动架31201,移动件能够相对第二支架3901移动,装箱料盒3902位于移动架31201上,从而使得移动件能够带动装箱料盒3902在装箱工位3906和推料工位3905间移动。
具体的,套箱机构3102还包括第十一驱动件313103和第十二驱动件,第十二驱动件的壳体与第二支架3901相连接,第十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转移料盒3904连接,用于驱动其转动,第十一驱动件313103的壳体与第二支架3901相连接,第十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转移料盒3904连接,用于驱动其做如图50所示的前后运动。
具体的,套箱机构3102还包括第十三驱动件313104和转移推板3911,第十三驱动件313104能够驱动转移推板3911做直线运动(沿着如图50所示的前后方向),并使得其移动至部分转移推板3911进入推料工位3905。
具体的,如图52所示,转移料盒3904具有开口,该开口能够容纳电子雷管。
具体的,如图53所示,套箱机构3102还包括第十六驱动件31202、第十七驱动件31203和第十八驱动件,第十六驱动件31202能够驱动移动架31201在翻转工位3907和推料工位3905间移动,第十七驱动件31203能够驱动装箱料盒3902相对第二支架3901(和移动架31201)转动,第十八驱动件用于驱动转移料盒3904相对第二支架3901件(和移动架31201)做如图53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首先,移动架31201移动,使得装箱料盒3902位于推料工位3905(如图51和图52所示),然后当电子雷管移动至第二支架3901上的准备位置(位于转移料盒3904的前端,正对转移料盒3904的开口位置)时,第十驱动件3910工作,使得电子雷管通过被推入转移料盒3904内部,此时,通过第十二驱动件,使得旋转料盒逆时针转动大致90度,然后通过第十一驱动件313103的推动,使得转移料盒3904朝推料工位3905移动,直至转移料盒3904进入至装箱料盒3902中,此时,转移推板3911运动,并使得转移推板3911穿过转移料盒3904的开口,并推动电子雷管,此时,第十一驱动件313103运动,使得转移料盒3904做朝向如图48所示前侧的运动,使得转移料盒3904退出翻转料盒3903,随后转移推板3911也可以退出翻转料盒3903,一个电子雷管进入翻转料盒3903的工作完成。
更具体的,翻转料盒3903具有若干个格子,通过移动架31201的移动,可以使得翻转料盒3903的各自与转移料盒3904(转动90度后的的位置)相对应,从而通过转移料盒3904可以将不同的电子雷管移动至翻转料盒3903的不同盒子中,例如,如图50所示,翻转料盒3903有五个各自,自左只有依次定义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和五号,通过移动架31201的移动,可以按照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的顺序,依次给各个盒子添加电子雷管。上述结构使得后续装箱后得到的电子雷管更加有序。
更具体的,如图50至图52所示,在上述结构中,转移料盒3904为为一个三面开口且中空的结构,第一面开口31105和第二面开口31106相对设置,这使得转移推板3911可以从其中穿过,并将电子雷管推入至翻转料盒3903中,第三面开口31107的两侧分别为第一面开口31105和第二面开口31106,第十驱动件3910可以推动电子雷管通过第三面开口31107进入转移料盒3904内部。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电子雷管通过第三面开口31107进入至转移料盒3904后,转移料盒3904逆时针转动90度,使得第三面开口31107朝向如图52所示的上方,然后开始向装箱料盒90中移动(向如图52所示的后方移动),此时,转移推板3911穿过第一面开口31105和第二面开口31106,将位于转移料盒3904中的电子雷管推入至装箱料盒3902中,然后转移料盒3904和转移推板3911复位,完成一次电子雷管的转移。
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二支架3901上设有翻转工位3907,翻转料盒3903可以在翻转工位3907和装箱工位3906间移动,并使得箱体31001可以在翻转工位3907调转方向,然后通过翻转料盒3903带动箱体31001移动,最终使得箱体31001套在装箱料盒3902上。
具体的,套箱机构3102还包括第十四驱动件3908、第十五驱动件3909、升降板31002和推盒件31003,如图50和图55所示,翻转料盒3903设有两侧开口,记为第四面开口31401和第五面开口31402,第十五驱动件3909用于驱动翻转料盒3903转动,第十四驱动件3908用于驱动翻转料盒3903相对第二支架3901做如图55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运动。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箱体31001位于升降板31002上后(此时箱体31001开口朝上),升降板31002开始运动,使得箱体31001升到既定位置,然后通过可以直线有运动的推盒件31003,将箱体31001从翻转料盒3903的第四面开口31401推入翻转料盒3903,并使得箱体31001被翻转料盒3903中的吸盘吸附(此时箱体31001开口超如图55所示上方),然后通过第十五驱动件3909的驱动,使得翻转料盒3903带动箱体31001一起转动180度,如图50所示,此时第十四驱动件3908位于翻转料盒3903的上侧,与此同时,箱体31001的开口朝下,然后通过第十四驱动件3908调整翻转料盒3903的高度,防止在后续的运动中,翻转料盒3903和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当翻转料盒3903移动至翻转料盒3903上侧时,停止运动。
更具体的,如图50至图54所示,套箱机构3102还包括压紧组件31303,压紧组件31303包括第一压紧件31304和第二压紧件31305,压紧组件31303还包括第十九驱动件31301和第二十驱动件31302,第十九驱动件31301和第二十驱动件31302的壳体均连接翻转料盒3903上,第十九驱动件31301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紧件31304相连接,第二十驱动件31302的输出端与第二压紧件31305相连接,第一压紧件31304位于翻转料盒3903底壁如图53所示的斜上方,第二压紧件31305位于翻转料盒3903底壁如图53所示的斜上方,且第一压紧件31304和第二压紧件31305对称设置,第十九驱动件31301能够驱动第一压紧件31304向装箱料盒的底壁方向运动,并向其压紧,第二十驱动件31302能够驱动第二压紧件31305向装箱料盒底壁方向运动,并向其压紧。
上述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当翻转料盒3903带动箱体31001移动至装箱工位3906,并使得箱体31001的开口位于装箱料盒3902的上侧时,第十八驱动件移动,使得装箱料盒3902(装载物料)向如图50所示的上侧移动,使得部分装箱料盒3902进入箱体31001中,然后通过第十一驱动件31103,使得翻转料盒3903向下移动,将箱体31001彻底套在装箱料盒3902上。然后翻转料盒3903中的吸盘停止运动,然后第十一驱动件31103工作,使得翻转料盒3903向上移动,使其和箱体31001分离,并使得翻转料盒3903并复位。此时箱体31001套在装箱料盒3902上。然后通过第十九驱动件31301和第二十驱动件31302移动,使得第一压紧件31304和第二压紧件31305向箱体31001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一压紧件31304和第二压紧件31305均位于箱体31001底部的上侧,然后通过第十七驱动件31203运动,使得装箱料盒3902转动180度(此时箱体31001和装箱料3盒902一同转动180度),此时,箱体31001的开口朝上,底部朝下,第一压紧件1304和第二压紧件31305位于箱体31001如图53所示的下方,支撑箱体31001、且位于装箱料盒3902中的物料通过其上的开口将物料倒入至箱体31001中,完成物料向箱体31001中的转移。
具体的,如图52至图54所示,装箱机构还包括移动轨道31306,移动轨道31306能够在流道1105和装箱工位3906间移动,当完成电子雷管从装箱料盒3902向箱体31001中转移后,移动轨道31306运动至装箱工位3906,然后此时,驱动第十九驱动件31301和第二十驱动件31302,使得第一压紧件31304和第二压紧件31305放松,并使得装有电子雷管的箱体31001和装箱料盒3902分离,此时,装有电子雷管的箱体31001可以落在移动轨道31306上,并通过移动轨道31306和推动结构,可以使得装有电子雷管的箱体31001回到流道1105上,继续向下游移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如图42所示,打包机构还包括捆扎机构、套袋机构3103、贴标机构3104和贴信息机构,捆扎机构位于脱模机构3101和套箱机构3102之间,贴标机构3104位于套箱机构3102的下游,贴信息机构也位于套箱机构3102的下游,套袋机构3103位于脱模机构3101的下游,且套袋机构3103位于套箱机构3102的上游。当电子雷管完成脱模并由机械手将其移动至流道1105上后,电子雷管会通过流道1105移动至套袋机构3103,套袋机构3103可以按照设定,将若干个电子雷管套在一个包装袋里,包装在包装袋中的电子雷管可以流入套箱机构3102,并在套箱机构3102中完成装箱,完成装箱机构的电子雷管会进入打印机构,贴标机构3104会在箱体31001上贴上标签,贴信息机构用于向所述箱体上粘贴产品信息贴纸完成打包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脚线加工流水线: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用于将脚线缠绕成线束;
电子雷管连接机构: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中包括焊接机和/或铆接机,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用于将线束的一个线头与芯片连接,且将线束的另一端线头置入线卡中;
编码生产线:所述编码生产线能够激活芯片,且给基础雷管和线卡打码;
打包设备:所述打包设备用于将经过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和所述编码生产线生产好的电子雷管进行打包和套箱;
流道,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所述编码生产线和所述打包设备沿所述流道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线加工流水线包括上线结构、机架、第一移动件、切割装置、注塑结构和线卡安装结构,所述机架上设有绕线工位,所述绕线工位上设有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转动,用于将从所述上线结构流入的脚线缠绕成线束,流道位于所述绕线工位的下游,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所述第三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移动件用于将线束输送至所述流道上,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分别用于夹持线束的两个线头,所述第二夹爪和所述第三夹爪分别用于夹持线束的主体,切割装置位于所述机架和所述上线结构之间,注塑结构用于将线头上裸露在外的线芯注塑注塑头,线卡安装结构用于将脚线上相对注塑有注塑头的另一侧安装入线卡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结构包括第三支架、定滑轮、动滑轮和线捆支撑件,所述线捆支撑件上缠绕有线捆,所述线捆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三支架转动,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动滑轮的上方,所述上线结构能够使得位于所述线捆支撑件上的脚线在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间缠绕后,被引入所述绕线工位;
所述第三支架上沿着从所述动滑轮向所述定滑轮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感应器,上线结构还包括脚线驱动件,所述脚线驱动件与所述线捆支撑件连接,所有所述感应器均与所述脚线驱动件电联接,所述感应器设置为,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线捆支撑件的转速成正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包括转动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线头夹爪,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线头夹爪均位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线束,所述线头夹爪的高度能够低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高度;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移动件还包括绕线夹爪,所述绕线夹爪位于所述第四夹爪相对所述第三夹爪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移动件向所述流道方向流动时,所述绕线夹爪用于将脚线的端部移动至所述线头夹爪处,所述线头夹爪的高度能够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拧麻花结构,所述拧麻花结构位于所述注塑结构的上游,所述拧麻花结构包括第四支架、拧动件和拧动定位件,所述拧动件和所述拧动定位件均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拧动定位件用于定位脚线,所述拧动件上设有两个长孔,所述长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流道设置,所述拧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第四支架转动,且拧动件能够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流道的直线运动;所述拧动定位件还包括拧动上定位件和拧动下定位件,所述拧动上定位件和所述拧动下定位件能过够做相互靠近以将脚线夹持在拧动上定位件和所述拧动下定位件之间,拧麻花结构还包括拧动分叉,所述拧动分叉平行于所述拧动下定位件,拧动下定位件能够向靠近所述拧动上定位件的方向运动,至所述拧动分叉插入位于所述拧动上定位件和所述拧动下定位件之间的两根线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脚线加工流水线还包括拧麻花结构、剥内皮结构和剥外皮结构,所述拧麻花结构、所述剥内皮结构和所述剥外皮结构均位于所述流道上,且所述剥外皮结构、所述拧麻花结构、所述注塑结构、所述剥内皮结构依次设置在所述流道的同一侧,所述线卡安装结构位于所述流道相对所述注塑结构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注塑结构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设备包括脱模机构、套箱机构和运输夹爪,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脱模夹爪,所述脱模夹爪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所述脱模夹爪用于将物料从载具载具上脱下,套箱机构用于将脱模后的物料装入箱体;脱模后的物料能够通过流道到达所述套箱机构,运输夹爪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且能够将脱模后的物料移动至所述流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装箱工位,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装箱料盒和翻转料盒,所述装箱料盒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移动至所述装箱工位,所述翻转料盒用于将箱体移动至位于所述装箱工位的所述装箱料盒的上方,所述翻转料盒能够拾取或放置箱体;
所述翻转料盒中设有吸盘,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第十五驱动件,所述第十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料盒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第十七驱动件和转动轴,所述第十七驱动件用于驱动装箱料盒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所述套箱机构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和所述第二压紧件分别位于所述装箱料盒的两侧侧壁的外侧,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为,当所述箱体套在所述装箱料盒上,且所述第一压紧件和所述第二压紧件均分别位于所述装箱料盒的上方后,所述装箱料盒转动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雷管连接机构包括修整结构、连接结构和检测设备,所述修整结构包括修整刀片,所述修整刀片用于切割脚线,使脚线伸出的线芯具有同等长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脚线的线芯与芯片的连接端连接,检测设备位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下游,所述检测设备能够拍摄检测脚线线芯和芯片的连接位置的图像,脚线可以通过所述流道依次流经所述修整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检测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生产线包括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电性检测设备和盖盖子设备,所述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用于将基础雷管套在芯片和药头上,所述电性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芯片是否完好,所述盖盖子设备用于将线卡第一部分和线卡第二部分扣合,所述电性检测设备和所述盖盖子设备在所述流道上均位于所述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的下游。
CN202011360386.9A 2020-11-27 2020-11-2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Pending CN1124610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0386.9A CN112461064A (zh) 2020-11-27 2020-11-2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CN202111418377.5A CN113959282B (zh) 2020-11-27 2021-11-1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0386.9A CN112461064A (zh) 2020-11-27 2020-11-2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1064A true CN112461064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0386.9A Pending CN112461064A (zh) 2020-11-27 2020-11-2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CN202111418377.5A Active CN113959282B (zh) 2020-11-27 2021-11-1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8377.5A Active CN113959282B (zh) 2020-11-27 2021-11-17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46106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4777A (zh) * 2021-08-23 2021-12-03 重庆顺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雷管抓取装置、雷管移料系统及雷管生产线
CN113739651A (zh) * 2021-08-17 2021-12-03 湖南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的整理设备及整理方法
CN113776397A (zh) * 2021-08-19 2021-12-10 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 电子雷管布线工艺、生产工艺、非危险制线模块及生产线
CN114636356A (zh) * 2022-03-02 2022-06-17 无锡市伟达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生产用脱模捆扎系统及其捆扎方法
CN115351192A (zh) * 2022-08-09 2022-11-18 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子雷管进行扭麻花和剥内皮的加工设备
CN117548891A (zh) * 2024-01-12 2024-02-13 四川省宜宾威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雷管加工焊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5609B (zh) * 2016-08-31 2018-07-13 湖南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
CN208720917U (zh) * 2018-09-05 2019-04-09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自动连续化装配生产线
CN108827092B (zh) * 2018-09-05 2023-08-22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自动连续化生产线
CN109443116B (zh) * 2018-11-27 2023-10-03 深圳市创者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雷管生产线
CN111023920A (zh) * 2019-12-24 2020-04-17 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芯片的脚线铆接装置及其加工流程
CN211855081U (zh) * 2019-12-24 2020-11-03 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芯片的脚线铆接装置
CN211926653U (zh) * 2020-03-31 2020-11-13 湖南神斧集团湘南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码雷管芯片脚线铆接装置
CN111423295B (zh) * 2020-04-10 2023-09-05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 一种导爆管雷管装配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11442700A (zh) * 2020-04-15 2020-07-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子雷管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装配生产工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651A (zh) * 2021-08-17 2021-12-03 湖南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的整理设备及整理方法
CN113776397A (zh) * 2021-08-19 2021-12-10 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 电子雷管布线工艺、生产工艺、非危险制线模块及生产线
CN113734777A (zh) * 2021-08-23 2021-12-03 重庆顺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雷管抓取装置、雷管移料系统及雷管生产线
CN113734777B (zh) * 2021-08-23 2022-12-27 重庆顺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雷管抓取装置、雷管移料系统及雷管生产线
CN114636356A (zh) * 2022-03-02 2022-06-17 无锡市伟达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生产用脱模捆扎系统及其捆扎方法
CN115351192A (zh) * 2022-08-09 2022-11-18 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子雷管进行扭麻花和剥内皮的加工设备
CN117548891A (zh) * 2024-01-12 2024-02-13 四川省宜宾威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雷管加工焊接装置
CN117548891B (zh) * 2024-01-12 2024-03-22 四川省宜宾威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雷管加工焊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9282A (zh) 2022-01-21
CN113959282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1064A (zh)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CN106065000B (zh) 一种导爆管雷管的生产系统
US5891483A (en) Automatic molding machine using release film
CN109443116B (zh) 电子雷管生产线
CN107031889B (zh)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集成式螃蟹捆扎包装机
US5878489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flat electric wire harnesses
EP0286206B1 (en) Electrical-terminal block loading apparatus
CN110247281B (zh) 连接线插胶壳装置
CN109866463A (zh) 自动上下料机
CN213932242U (zh) 电子雷管生产系统
CN210607993U (zh) 连接线梳线剥线装置
CN114597041A (zh) 一种线圈入壳设备
CN113879901B (zh) 脚线加工流水线
EP0286208B1 (en) Electrical lead parking and sorting station
CN116246882B (zh) 方形磁芯绕线机
CN210607975U (zh) 连接线自动打端插壳机
CN110233406B (zh) 连接线自动打端插壳机
CN214059474U (zh) 脚线加工流水线
EP0286207B1 (en) Electrical harness making apparatus
CN111187128B (zh) 导爆管加工系统
CN213151854U (zh) 全自动电机绕线骨架插针机
CN214296556U (zh) 打包设备和电子雷管生产线
CN218723575U (zh) 一种电子雷管的脱模整理装置
CN112202029A (zh) 一种连接器用单芯线材全自动加工组装流水线
KR100596651B1 (ko) 코일다발 파지 이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