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3308A - 紧固工具 - Google Patents

紧固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3308A
CN112453308A CN202010926622.2A CN202010926622A CN112453308A CN 112453308 A CN112453308 A CN 112453308A CN 202010926622 A CN202010926622 A CN 202010926622A CN 112453308 A CN112453308 A CN 112453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housing
motor
fastening too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66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3308B (zh
Inventor
薮名香俊人
生田洋规
畔柳贵勇
矢加部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632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225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632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739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632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121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53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3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3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3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05Portable riv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02Riveting procedures
    • B21J15/04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 B21J15/043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by pulling a mandrel
    • B21J15/045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by pulling a mandrel and swaging locking means, i.e. locking the broken off mandrel head to the hollow riv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 B21J15/2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operated by rotary drive, e.g. by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28Contro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rive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preceding subgroups
    • B21J15/285Contro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rive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preceding subgroups for controlling the rivet upset cy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36Rivet sets, i.e. tools for forming heads; Mandrels for expanding parts of hollow riv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固工具。紧固工具(101)具有驱动机构(3),该驱动机构(3)通过电机(2)的动力来驱动,使卡爪组件(63)相对于砧座(62)沿前后方向移动。驱动机构(3)具有螺母(51)、螺杆(56)、驱动齿轮(311)、惰轮(331)。螺母(51)具有设置在其外周的从动齿轮(511),以可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主体壳体(10)。螺杆(56)通过螺母(51)的旋转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驱动齿轮(311)被配置在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旋转轴线(A2)上,通过电机(2)的动力绕旋转轴线(A2)旋转。惰轮(331)啮合于驱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511)。据此,一边实现抑制从驱动轴线到壳体外表面的距离的增大一边实现大功率化。

Description

紧固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紧固件(fastener)来紧固作业对象(工件)的紧固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通过具有销(pin)和筒状部的紧固件(例如,多件套式紧固件(multi-piece swage type fastener)、盲铆钉)来紧固多个作业对象。例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103257号所公开的紧固工具构成为,使用滚珠丝杠机构,使把持紧固件的销的销把持部相对于能卡合于紧固件的筒状部的砧座(anvil)进行移动,据此,沿轴向较强地对销进行牵引而使紧固件变形,由此紧固作业对象。滚珠丝杠机构包括:螺母,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和螺杆,其伴随着螺母的旋转而呈直线状移动。
发明内容
期望上述的紧固工具大功率化。另一方面,当考虑紧固工具在周围空间狭窄的场所中使用的可能性时,期望从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轴线到壳体的外表面的距离尽可能小。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紧固工具中抑制从驱动轴线到壳体的外表面的距离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方式,提供一种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来紧固作业对象。紧固工具具有壳体、手柄、砧座、销把持部、电机和驱动机构。
壳体沿第1轴线延伸。第1轴线规定紧固工具的前后方向。手柄从壳体向与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砧座构成为能够抵接于紧固件的筒状部。另外,砧座以沿第1轴线延伸的方式连接在壳体的前端部。销把持部构成为能够把持销。另外,销把持部以能够沿第1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砧座。电机被收纳于壳体中。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壳体中。另外,驱动机构构成为,被电机的动力来驱动,使销把持部相对于砧座沿前后方向移动。
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部件、移动部件、驱动齿轮和惰轮(idle gear)。旋转部件具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设置在旋转部件的外周。旋转部件以能够绕第1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移动部件连接于销把持部。另外,移动部件构成为与旋转部件卡合,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驱动齿轮构成为,被配置在第2轴线上,通过电机的动力而绕第2轴线旋转。在将与第1轴线正交且与手柄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规定为紧固工具的上下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将手柄从壳体突出的方向规定为下方的情况下,第2轴线在第1轴线的下侧,与第1轴线平行地延伸。惰轮啮合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在本方式的紧固工具中,设置有第1轴线和第2轴线,其中,所述第1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2轴线在第1轴线的下侧与第1轴线平行地延伸。并且,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下侧的第2轴线上的驱动齿轮,经由惰轮传递给上侧的第1轴线上的旋转部件。通过这样配置惰轮,与从动齿轮直接啮合于第2轴线上的驱动齿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从动齿轮小径化。据此,能够抑制从第1轴线到壳体的上表面的距离。
在本发明一方式中,驱动机构也可以还具有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电机与驱动齿轮之间。并且,行星减速器也可以在壳体内位于第2轴线上且被配置在旋转部件的正下方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实现紧固工具的紧凑化。在本方式中,优选为从动齿轮被配置在比旋转部件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靠前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旋转部件中从动齿轮的后侧的部分的下侧的空间作为行星减速器等的配置空间来有效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行星减速器和惰轮被配置为,在从前方或者后方来观察的情况下局部重叠。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上下方向上的紧固工具的紧凑化。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壳体也可以包括第1壳体和第2壳体。第1壳体也可以至少收纳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和惰轮。第2壳体也可以至少收纳移动部件的一部分和电机。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收纳需要润滑油的各种齿轮的第1壳体内保持润滑剂。
在本发明一方式中,驱动机构也可以还具有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电机与驱动齿轮之间。并且,行星减速器也可以与收纳行星减速器的盒体一起构成减速器组件。并且,减速器组件也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第1壳体。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紧固工具的组装性。在本方式中,优选为在减速器组件与第1壳体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润滑剂从减速器组件和第1壳体的连接部漏出。
在本发明一方式中,第2壳体的内部空间也可以包括第1区域和第2区域,其中,所述第1区域用于收纳电机;所述第2区域用于收纳移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第1区域和第2区域也可以由分隔壁来划分。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异物(例如,粉尘)进入第1区域的情况下,分隔壁也能够防止异物进入第2区域而对移动部件产生影响。
在本发明一方式中,驱动机构也可以还具有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电机与驱动齿轮之间。并且,手柄也可以从壳体的位于行星减速器正下方的部分突出。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在接近驱动机构的重心的位置把持手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紧固件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紧固工具的左视图。
图3是螺杆被配置于初始位置时的紧固工具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紧固工具的主视图。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螺杆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后方时的紧固工具的剖视图。
图8是另一紧固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另一紧固工具的剖视图。
图10是速度切换杆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的行星减速器及其周边区域的剖视图(但是,省略了电机的一部分和第1中间轴的图示)。
图11是与图10对应的剖视图,表示速度切换杆被切换到第2位置的状态下的行星减速器。
图12是速度切换杆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的另一行星减速器及其周边区域的剖视图。
图13是与图12对应的剖视图,表示速度切换杆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的行星减速器。
图14是另一紧固工具的剖视图。
图15是另一紧固工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7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构成为,使用紧固件来紧固作业对象(工件)。并且,紧固工具101能够选择性使用多种紧固件。首先,参照图1对紧固工具101能使用的紧固件一例即紧固件8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紧固件8是被称为多件套式紧固件(multi-piece swage typefastener)的公知的紧固件一例。紧固件8由销81和套环(collar)85构成。销81包括轴部811和头部815。头部815一体地形成在轴部811的一端部。套环85是能供轴部811贯插的圆筒状的部件。销81和套环85原本彼此分体地形成。通过紧固工具101(参照图2)相对于套环85而沿轴向牵引销81的轴部811来使套环85发生变形,由销81的头部815和铆接于销81的轴部811的套环85来紧固作业对象W。
另外,多件套式紧固件有销的轴部的一部分(还称为销尾部(pintail)或者芯轴)可拉断的类型(下面,还简称为拉断式、断裂式)、和销的轴部不被拉断而保持原样的类型(下面,还简称为轴保持式)。紧固件8是轴部811被拉断的类型。在任一种类型中,都存在销和套环在轴向上的长度、直径、材质以及在轴部形成的槽的位置、数量、形状等不同的多种紧固件。另外,紧固工具101能够通过更换后述的机头组件(nose assembly)61(参照图2)来选择性使用多种紧固件。
下面,对紧固工具10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紧固工具101的外部轮廓主要由主体壳体10、机头16、手柄17和电池壳体18形成。主体壳体10整体形成为矩形箱状,沿规定的驱动轴线A1延伸。主体壳体10收纳电机2和驱动机构3。机头16从主体壳体10的长轴线方向(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起沿驱动轴线A1突出。手柄17从主体壳体10的长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向(详细而言,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在手柄17上设置有由使用者进行扣动操作(按压操作)的扳机171。电池壳体18整体形成为倒U字形,连接于手柄17的突出端。在电池壳体18中能够拆装充电式的电池182。使用者例如使紧固件8(参照图1)卡合于机头16的顶端部,当扣动操作扳机171时,电机2被驱动,销81相对于套环85被沿轴向牵引,通过紧固件8来紧固作业对象。
下面,关于紧固工具101的方向,为了便于说明,将驱动轴线A1(或者主体壳体10的长轴线)的延伸方向规定为紧固工具101的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配置有机头16的一侧定义为前侧,将相反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将与驱动轴线A1正交,且与手柄17的长轴线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将手柄17的突出端侧(电池壳体18侧)定义为下侧,将手柄17的基端部侧(主体壳体10侧)定义为上侧。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下面,对紧固工具10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主体壳体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主体壳体10中主要收纳有电机2和由电机2驱动的驱动机构3。
电机2被收纳在主体壳体10的后端部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电机2采用无刷直流(DC)电机。电机2包括:电机主体部21,其包括定子和转子;和电机轴23,其与转子一体旋转。电机2以电机轴23的旋转轴线A2在驱动轴线A1的下侧与驱动轴线A1平行(即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来配置。在电机轴23的后端部固定有风扇27。
驱动机构3是构成为通过电机2的动力使后述的卡爪组件63(参照图3)沿驱动轴线A1相对于砧座62(参照图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包括:行星减速器300;螺母驱动齿轮311,其设置于第1中间轴31;惰轮331,其设置于第2中间轴33;和滚珠丝杠机构5。下面,依次对这些结构进行说明。
行星减速器300在主体壳体10内,在电机2的前侧与电机2呈同轴状配置。行星减速器300是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器。行星减速器300构成为,使从电机轴23输入的扭矩增大,且将其向第1中间轴31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减速器300构成为包括3组行星齿轮机构的3级式行星减速器。另外,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本身是周知的,因此,省略在此的详细说明。在行星减速器300的输入轴即电机轴23上连接有第1级(动力传递路径的最上游侧)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302。行星减速器300的输出轴是第3级(动力传递路径的最下游侧)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303。另外,行星减速器300被收纳于减速器盒体13,由主体壳体10保持。
第1中间轴31在主体壳体10内,与电机轴23和行星减速器300呈同轴状,且沿旋转轴线A2从行星减速器300向前方延伸。第1中间轴31连接于行星减速器300的第3级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303。第1中间轴31由轴承以可绕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来支承,且与行星架303一体旋转。螺母驱动齿轮311一体地设置在第1中间轴31的外周部。
第2中间轴33在第1中间轴31的上侧与第1中间轴31平行地延伸。惰轮331通过轴承支承于第2中间轴33。惰轮331能够相对于第2中间轴33绕旋转轴线A3(第2中间轴33的轴线)进行旋转。惰轮331啮合于螺母驱动齿轮311和后述的螺母51的从动齿轮511,但不会对两者的转速比(传动比)产生影响。
滚珠丝杠机构5以螺母51和螺杆56为主体来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丝杠机构5构成为,将螺母5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杆56的直线运动,使后述的卡爪组件63呈直线状移动。
螺母51以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且能够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状态被支承于主体壳体10。螺母51具有在外周部一体设置的从动齿轮511。螺母51在从动齿轮511的前侧和后侧由轴承(向心轴承)521、522来支承。另外,螺母驱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511构成为减速齿轮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51形成为长形的圆筒状。螺母51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组合行星减速器300和第1中间轴31得到的长度长。螺母51的前端位于比螺母驱动齿轮311和惰轮331的前端靠前侧的位置。螺母51的后端位于与行星减速器300的后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从动齿轮511被配置于比螺母51的轴向(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靠前侧的位置。因此,螺母51中的比从动齿轮511靠后侧的部分比较长。因此,行星减速器300被配置于该部分的正下方的空间中。即,在从上方或者下方来观察驱动机构3的情况下,螺母51的位于从动齿轮511后侧的部分与行星减速器300位于至少局部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种配置,实现前后方向上的紧固工具101的紧凑化。
并且,如图5所示,从动齿轮511的旋转轴线即驱动轴线A1、电机轴23、行星减速器300的输出轴(第3级行星架303)和螺母驱动齿轮311的旋转轴线A2、以及惰轮331的旋转轴线A3全部位于同一平面P上。平面P是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另外,在从前方(或者后方)来观察的情况下,行星减速器300和惰轮331在上下方向上局部重叠。根据这种配置,实现上下方向上的紧固工具101的紧凑化。
另外,在紧固工序中,沿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对螺母51作用较强的轴向上的力(轴力),其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因此,如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在螺母5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前侧承接部53和后侧承接部55,在向前方和向后方的轴力(还称为推力载荷)作用于螺母51的情况下,所述前侧承接部53和所述后侧承接部55承受该轴力。在后面对前侧承接部53和后侧承接部55的细节进行叙述。
螺杆56以绕驱动轴线A1的旋转受到限制且能够沿驱动轴线A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卡合于螺母51。更详细而言,螺杆56构成为长形体,以沿驱动轴线A1延伸的方式贯插在螺母51中。尽管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在由分别形成在螺母51的内周面和螺杆56的外周面的螺旋槽规定的轨道内,以可滚动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滚珠。螺杆56通过这些滚珠与螺母51卡合。
另外,尽管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在螺杆56的后端部设置有一对臂。一对臂从螺杆56向左侧和右侧延伸。各臂对滚柱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滚柱卡合于被固定在主体壳体10上的滚柱导向部的导向槽中。滚柱能够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沿导向槽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滚动。根据这种结构,当螺母51绕驱动轴线A1旋转时,螺杆56在绕驱动轴线A1的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下相对于螺母51和主体壳体10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
如图6所示,卡爪组件63通过卡爪连接部件66连接在螺杆56的前端部,其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因此,在螺杆56的前端部形成有外螺纹。
如图4所示,在螺杆56的后端部呈同轴状连接固定有延设轴561,该延设轴561与螺杆56一体化。下面,还将一体化的螺杆56和延设轴561统称为驱动轴560。驱动轴560具有沿驱动轴线A1贯穿驱动轴560的通孔。在主体壳体10的后端部的驱动轴线A1上形成有剖面呈圆形的开口部147。开口部147构成为可拆装回收容器148。回收容器148是用于收纳在紧固工序中分离的销尾部的容器。从紧固件分离的销尾部通过驱动轴560的通孔到达回收容器148,被收纳在回收容器148中。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驱动机构3中,电机2的扭矩通过旋转轴线A2上的行星减速器300而增大,且传递给绕旋转轴线A2旋转的螺母驱动齿轮311,经由惰轮331传递给驱动轴线A1上的螺母51的从动齿轮511。这样,通过在螺母驱动齿轮311与从动齿轮511之间配置惰轮331,与螺母驱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511直接啮合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从动齿轮511小径化。据此,能够抑制从驱动轴线A1到主体壳体10的上表面的距离(所谓的轴心高度)的增大。另外,通过配置惰轮331来扩大驱动轴线A1与旋转轴线A2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能够在旋转轴线A2上配置比较大的行星减速器300,实现大功率化。
下面,对主体壳体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主体壳体1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1壳体12和第2壳体1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12收纳驱动机构3中的、第1中间轴31、螺母驱动齿轮311、第2中间轴33、惰轮331和螺母51。
第1壳体12是金属制的中空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轻量化,第1壳体12由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由于上述的螺母51与第1中间轴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关系,第1壳体12的收纳螺母51的上半部分比收纳螺母驱动齿轮311和惰轮331的下半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长。上半部分的前部125和后部127分别比下半部分向前方和后方突出,形成为圆筒状。
第1壳体12支承第1中间轴31、第2中间轴33和螺母51。更详细而言,第1中间轴31通过分别保持在第1壳体12的下半部分的前壁121和后壁122上的轴承来支承。第1中间轴31的后端部从形成在后壁122上的通孔向后方突出。第2中间轴33嵌合支承于在前壁121和后壁122上分别形成的支承孔中。螺母51由分别保持在第1壳体12的圆筒形的前部125和后部127内的轴承521、522来支承。另外,驱动轴56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从第1壳体12向前方和后方突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减速器300与收纳行星减速器300的减速器盒体13一起,构成相对于第1壳体12可拆装的减速器组件30。减速器盒体13整体为圆筒形的中空体,具有圆形的前壁131及后壁、和圆筒形的周壁。另外,减速器盒体13是树脂制。行星减速器300的第3级行星架303从前壁131的中央部突出。第1中间轴31的后端部能够嵌合于行星架303。
为了可拆装减速器组件30,第1壳体12的后壁122具有从后表面向前方凹进的环形的凹部123。另一方面,减速器盒体13的前壁131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环形的突起133。在突起133的外周部安装有环形的密封部件(O形环)137。密封部件137能够使减速器盒体13与第1壳体12的连接可靠,防止被配置在第1壳体12和减速器盒体13的内部的润滑剂漏出。另外,密封部件137也可以不设置于减速器盒体13而设置于第1壳体12(凹部123的内周部)。
这样,通过使行星减速器300和减速器盒体13构成为相对于第1壳体12可拆装的单一的减速器组件30,能够提高组装性。
第2壳体14是收纳第1壳体12的一部分(详细而言,第1壳体12的收纳螺母驱动齿轮311和惰轮331的下半部分)、减速器组件30、电机2、和驱动轴560的后端部(从第1壳体12突出的部分)的壳体。第2壳体14是树脂制。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壳体14通过用螺钉连接左右的半壳体来形成。另外,第2壳体14的左右的半壳体分别与后述的手柄17、护手(hand guard)175、和电池壳体18的左右的半壳体一体地形成。第1壳体12通过局部被左右的半壳体夹持而呈固定状保持于第2壳体14。
如图4所示,第1壳体12和连接于第1壳体12的减速器组件30被配置在第2壳体14的内部空间中的前侧区域。电机2和驱动轴560的后端部被配置在第2壳体14的内部空间中的后侧区域。更详细而言,电机2被配置在后侧区域的下半部分的区域,驱动轴560的后端部被配置在后侧区域的上半部分的区域。下面,将后侧区域中的下半部分的区域称为电机区域141,将上半部分的区域称为轴区域142。
如图2所示,在第2壳体14中的覆盖电机区域141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吸气口145和多个排气口146。更详细而言,吸气口145设置在电机主体部21的径向外侧,排气口146设置在风扇27的径向外侧。当伴随着电机2的驱动,风扇27与电机轴23一体旋转时,生成气流,该气流从吸气口145流入第2壳体14,通过电机主体部21和风扇27从排气口146流出。通过该气流对电机2进行冷却。
如图4所示,第2壳体14具有分隔壁143,该分隔壁143划分电机区域141和轴区域142。分隔壁143连接于第2壳体14的左壁和右壁。分隔壁143从第2壳体14的大致后端,在行星减速器300的前端部的上侧,向前方延伸到与第1壳体12的后壁122大致接触的位置。即使在粉尘与电机2的冷却风一起从吸气口145进入电机区域141的情况下,分隔壁143也能够防止粉尘进入轴区域142。
下面,对机头16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机头16包括机头组件61和保持机头组件61的机头适配器6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指的“组件”不仅是指通过组装多个零部件而形成的单一的组装体,还指为了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定义为组(set)的多个独立的零部件。另外,上述的减速器组件30相当于前者,机头组件61相当于后者。下面,依次对机头组件61和机头适配器65进行说明。
机头组件61以砧座62和卡爪组件63为主体而构成。砧座62构成为能够抵接(卡合)于紧固件8(参照图1)的套环85,且被保持于主体壳体10。卡爪组件63构成为能够把持紧固件8的销81,且以能够沿驱动轴线A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砧座62。另外,机头组件61的结构是公知的,因此,下面简单地进行说明。
砧座62整体是圆筒体,具有沿驱动轴线A1延伸的孔621。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62为了充分地确保强度而由铁(或者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孔621的顶端部构成为直径比其他部分小,能够抵接(卡合)于套环85。另外,在比砧座62的外周部的中央部略靠后端侧的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止凸缘625。
卡爪组件63与砧座62呈同轴状被保持在孔621内,能够在孔621内滑动。尽管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卡爪组件63具有能把持销81的轴部811(参照图1)的多个爪(还称为卡爪)。卡爪组件63构成为,伴随着相对于砧座62从初始位置向后方移动,爪的把持力增大。卡爪组件63的后端部形成为圆筒形,在内周面形成有螺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头组件61能够通过机头适配器65相对于主体壳体10(详细而言,第1壳体12)的前部125进行拆装。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能够选择性使用多种紧固件。使用者按照实际上使用的紧固件,将合适的种类的机头组件61安装于主体壳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出拉断式的紧固件8用的机头组件61。然而,关于与轴保持式紧固件对应的机头组件61,从其也具有砧座和销把持部的方面来看,可以说其基本上具有与紧固件8用的机头组件61同样的结构,其中,所述砧座能够抵接于紧固件的套环;所述销把持部具有能把持销的多个爪,并且以能够沿驱动轴线A1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砧座。
机头适配器65构成为,将砧座62连接于主体壳体10,且将卡爪组件63连接于螺杆56。更详细而言,机头适配器65包括卡爪连接部件66、砧座连接套筒67和固定环68。
卡爪连接部件66是连接螺杆56和卡爪组件63的圆筒形的部件。卡爪连接部件66的外径按前端部、中央部、后端部的顺序变大。卡爪连接部件66的前端部构成为与卡爪组件63的后端部的内螺纹旋合的外螺纹部。卡爪连接部件66的后端部的外径与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半部分的内径大致相等。下面,将卡爪连接部件66的大径的后端部称为大径部661。大径部661构成为与形成在螺杆56的前端部的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部。这样,卡爪连接部件66分别与螺杆56的前端部和卡爪组件63的后端部旋合,连接螺杆56和卡爪组件63。另外,在卡爪连接部件66上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驱动轴线A1贯穿卡爪连接部件66,且与驱动轴560的通孔连通。
砧座连接套筒67和固定环68是用于将砧座62连接于主体壳体10(详细而言,第1壳体12)的部件。
砧座连接套筒67形成为后半部分的直径比前半部分大的带台阶的筒体,具有沿驱动轴线A1延伸的孔671。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连接套筒67为了充分地确保强度而由铁(或者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孔671的前半部分具有与砧座6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直径。在孔671的前半部分配置砧座62。孔671的后半部分具有比前半部分大的直径。在孔671的后半部分,卡爪连接部件66的大径部661以可沿驱动轴线A1滑动的方式来配置。另外,在大径部661的外周部安装有环形的密封部件(O形环)663。密封部件663封闭大径部661的外周面与砧座连接套筒67的内周面之间。即使在粉尘从砧座62的前端部的开口通过孔621而进入孔671内的情况下,密封部件663也能够防止粉尘进入主体壳体10内。
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部通过旋合连接于主体壳体10(详细而言,第1壳体12)。更详细而言,第1壳体12的前部125的前端部(第1壳体12的与前端的开口相邻的部分)构成为,在内周面形成有螺纹的内螺纹部126。另一方面,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部构成为,在外周面形成有与内螺纹部126旋合的螺纹的外螺纹部672。另外,内螺纹部126和外螺纹部672构成为,螺杆56向后方移动时螺母51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是螺纹的旋紧方向。
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外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675。砧座连接套筒67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在凸缘675抵接于前部125的前端面的位置。
固定环68形成为后半部分的直径比前半部分大的带台阶的圆筒体。固定环68的后半部分构成为内螺纹部,能够与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外螺纹部旋合。
固定环68在砧座62嵌入砧座连接套筒67的孔671的状态下连接于砧座连接套筒67。据此,砧座62通过砧座连接套筒67和固定环68连接于主体壳体10。另外,砧座62的卡止凸缘625被配置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前端与固定环68内部的台阶部(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分界)之间的间隙中。
下面,依次对分别设置在螺母51的前侧和后侧的前侧承接部53和后侧承接部55的细节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前侧承接部53在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面673与螺母51的前端面513之间。前侧承接部53构成为,在紧固工序中,承受伴随着螺杆56向后方移动而产生的来自螺母51的向前方的轴力,且将该轴力向砧座连接套筒67传递。前侧承接部53包括凸缘套筒530和推力轴承535。
凸缘套筒530整体为具有大致均匀的内径的筒状体。凸缘套筒530的内径比螺杆56的外径略大。凸缘套筒530包括:圆筒形的筒部531;和凸缘533,其从筒部531的轴向上的一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筒部531中、与凸缘533相邻的部分具有比其他部分略大的外径。即,在筒部531的外周,与凸缘533相邻设置有台阶部532。凸缘533的外径与第1壳体12的前部125(详细而言,内螺纹部126的后侧的部分)的内径大致相等。
凸缘套筒530以凸缘533成为前端的朝向来配置,通过凸缘533嵌入前部125内来进行定位。据此,凸缘套筒530以其内周面从螺杆56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的状态来保持。另外,凸缘套筒530仅在凸缘533的外周面(即,径向外侧的端面)与第1壳体12接触,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面673抵接于凸缘套筒530的凸缘533的前端面534。
推力轴承535在凸缘套筒530的凸缘533的后侧被配置在筒部531的径向外侧。推力轴承535包括前侧轨道轮536、后侧轨道轮537和被配置在前侧轨道轮536与后侧轨道轮537之间的多个滚动体539。
前侧轨道轮536是不与螺母51一起旋转的固定侧的轨道轮。前侧轨道轮536的外径与前部125的内径大致相等。另一方面,前侧轨道轮536的内径比筒部531的台阶部532的外径略大。前侧轨道轮536通过在抵接于凸缘套筒530的凸缘533的后端面的状态下嵌入前部125内来进行定位。据此,前侧轨道轮536以其内周面从筒部531(台阶部53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的状态来保持。另外,与凸缘套筒530同样,前侧轨道轮536也仅在外周面(即,径向外侧的端面)与第1壳体12接触,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
后侧轨道轮537是与螺母51一起旋转的旋转侧的轨道轮。后侧轨道轮537的外径比前部125的内径小。另一方面,后侧轨道轮537的内径与凸缘套筒530的筒部531的外径大致相等。后侧轨道轮537在与前侧轨道轮536之间夹着滚动体539的状态下,以可旋转的方式嵌入筒部531的外周。据此,后侧轨道轮537保持在其外周面从前部125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分离的状态。另外,后侧轨道轮537不仅在外周面(即,径向外侧的端面)不与第1壳体12接触,而且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也不与第1壳体12接触。螺母51的前端面513抵接于后侧轨道轮537。
滚动体539通过保持器538以可滚动的方式来保持,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前侧轨道轮536与后侧轨道轮537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采用滚子(详细而言为圆筒滚子)。保持器538以滑动状态嵌入筒部531的外周。另外,保持器538的外周面从前部125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分离。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前侧承接部53中采用凸缘套筒530,该凸缘套筒530具有凸缘533和筒部531,其中,所述凸缘533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砧座连接套筒67与推力轴承535之间;所述筒部531在径向上被配置在螺杆56与推力轴承535之间。通过使用这种凸缘套筒530,能够规定推力轴承535相对于螺杆56、螺母51、砧座连接套筒67和第1壳体12的合适的配置,因此组装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套筒530的筒部531设置台阶部532,使前侧轨道轮536和后侧轨道轮537的内径不同是为了防止组装推力轴承535时的错误。具体而言,组装作业者在使凸缘套筒530嵌入第1壳体12的前部125之后,需要将前侧轨道轮536、保持于保持器538的滚动体539、和后侧轨道轮537按该顺序外装于筒部531。在作业者误将后侧轨道轮537先外装于凸缘套筒530的情况下,后侧轨道轮537被台阶部532阻挡,无法向前方移动到前侧轨道轮536的本来的配置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作业者能够易于注意到错误。然而,也可以使凸缘套筒530的筒部531的外径均等,前侧轨道轮536和后侧轨道轮537的内径相同。
如图4所示,后侧承接部55在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螺母51的后端面514与主体壳体10(详细而言,第1壳体12的后壁)之间。后侧承接部55构成为,承受伴随着螺杆56向前方移动而产生的来自螺母51的向后方的轴力。后侧承接部55包括推力轴承5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力轴承551采用使用针状滚子作为滚动体的推力滚针轴承。这是由于,在紧固工序中,与螺杆56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较强地牵引销时作用于螺母51的向前方的轴力相比较,螺杆56向前方返回时作用于螺母51的向后方的轴力小。
下面,对手柄17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手柄17是长形的筒状部分,从主体壳体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端连续地向下方延伸。更详细而言,手柄17从主体壳体10(详细而言,第2壳体14)中的行星减速器300的正下方的部分向下方突出。根据这种配置,使用者能够在接近驱动机构3的重心的位置把持手柄17。
手柄17是使用者把持的部分。在手柄17的上端部设置有使用者能够进行扣动操作的扳机171。在手柄17的内部收纳有开关172。开关172通常保持在断开状态,响应于扳机171的扣动操作而成为接通状态。开关172通过未图示的布线电气连接于控制器19的控制电路191。开关172当成为接通状态时,将接通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191。
另外,在手柄17的前方设置有长形筒状的护手175。护手175与手柄17分离而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护手175连接主体壳体10(第2壳体14)的下前端部和电池壳体18的上端部。护手175为了确保与第2壳体14等一体形成的半壳体的刚性而设置,除此之外,还能够保护把持手柄17的使用者的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第2壳体14的前壁的开口部保持有LED灯149。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护手175的内部空间作为连接LED灯149和控制器19的布线的路径来使用。
下面,对电池壳体18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电池壳体18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倒U字形的中空体。与手柄17的下端部相比,电池壳体18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在电池壳体18中收纳有控制器19。控制器19包括负责紧固工具101的控制的控制电路191。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91由包括CPU、ROM、RAM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尽管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控制电路191与电机2的驱动电路等一起被搭载于收纳于盒体中的基板上。
在电池壳体18的下端部设置有2个电池安装部181。各电池安装部181构成为可拆装电池18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紧固工具101上安装2块电池182。电池182是用于向紧固工具101的各部和电机2供给电功率的、能反复充电的电源,还被称为电池组。另外,电池安装部181和电池182的结构是周知,因此,省略对这些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电池安装部181沿前后方向并设。
另外,电池壳体18包括电池保护部185。电池保护部185构成为,在电池182被安装于电池安装部181的情况下,保护电池182的露出部分免于受到外力。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电池保护部185分别设置在2个电池安装部181的前侧和后侧。2个电池保护部185构成为电池壳体18中、隔着2个电池安装部181而比电池安装部181向下方突出的部分。
并且,在电池壳体18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部187。操作部187是使用者能进行外部操作的输入设备。尽管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87具有能进行按压操作的多个按钮式开关。另外,在操作部187上还设置有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操作部187的开关来输入各种信息。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工具101构成为能够应对拉断式紧固件(例如,图1所示的紧固件8)和轴保持式紧固件双方。控制电路191按照与所使用的紧固件的类型对应的动作模式来控制电机2的驱动。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部187来输入指定动作模式的信息。操作部187(开关)通过未图示的配线电气连接于控制器19的控制电路191。操作部187将表示各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的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191。另外,操作部187设置于控制器19附近,因此,易于进行紧固工具101的组装作业时的布线。
下面,对使用紧固工具101的对作业对象的紧固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者将所使用的紧固件(图1所示的紧固件8或者其他紧固件)预固定于作业对象。另外,所谓预固定是指,如图1所示例的那样,以紧固件8的头部815抵接于作业对象W的一表面的方式,将销81的轴部811贯插在形成于作业对象W上的通孔中,使套环85从作业对象W的相反面侧呈间隙配合状卡合于轴部811。
另外,使用者将与所使用的紧固件对应的机头组件61安装于紧固工具101。并且,使用者通过操作部187指定与所使用的紧固件的类型对应的动作模式。操作部187相对于手柄17,以能够从上侧进行操作的朝向配置在后侧。因此,使用者即使在把持手柄17的状态下也易于视觉确认操作部187,由此能够易于进行操作。
如图3所示,在没有对扳机171进行扣动操作的初始状态下,螺杆56(即,驱动轴560)和卡爪组件63被配置在初始位置(最前方位置)。使用者使砧座62的顶端部卡合于预固定状态的紧固件(参照图1)的套环,使卡爪组件63的顶端部(爪)较松地把持销的轴部。当使用者扣动操作扳机171,开关172成为接通状态时,控制器19的控制电路191开始电机2的正转驱动。经行星减速器300、螺母驱动齿轮311、从动齿轮511增大的扭矩向螺母51传递。
如图7所示,伴随着螺母51的旋转,螺杆56向后方移动。伴随于此,连接于螺杆56的卡爪组件63被向后方牵引,销的轴部由卡爪组件63牢固地把持,沿驱动轴线A1被向后方牵引。据此,套环被向前方和径向内侧较强地按压而变形,在与销的头部之间牢固地夹持作业对象的状态下被铆接于轴部。另外,将套环铆接于轴部需要强的载荷。该载荷经由卡爪组件63、卡爪连接部件66、螺杆56,作为向前方的轴力(反力)作用于螺母51。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前侧承接部53一边允许螺母51的旋转一边承受来自螺母51的向前方的轴力,且将其传递给砧座连接套筒67。更详细而言,来自螺母51的轴力经推力轴承535(后侧轨道轮537、滚动体539、前侧轨道轮536)和凸缘套筒530的凸缘533向砧座连接套筒67传递。
如上述那样,推力轴承535的各部件和凸缘套筒530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因此,来自螺母51的轴力不经由第1壳体12,而经由前侧承接部53传递给砧座连接套筒67。另外,在此所谓的“不经由第1壳体12”是指,经由第1壳体12传递的轴力不一定必须为零,相对于经由前侧承接部53向砧座连接套筒67传递的轴力,经由第1壳体12传递的轴力小到能忽视的程度即可。
这样,在铆接时,来自螺母51的向前方的轴力作用于砧座连接套筒67。另一方面,砧座62通过套环按压作业对象,承受向后方的力。因此,砧座62的卡止凸缘625的后端面抵接于砧座连接套筒67的前端面,将砧座连接套筒67向后方按压。据此,砧座62和砧座连接套筒67作为一体,从轴向(前后方向)上的两端承受压缩方向的力。此时,与凸缘533的前端面534抵接(面接触)的后端面673能够承受来自后方的力,因此是优选的。另一方面,实质上不会对第1壳体12施加向前方的轴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侧承接部53,能够减少反向的力作用于第1壳体12的内螺纹部126和砧座连接套筒67的外螺纹部672而导致螺纹旋松的可能性。
并且,如上述那样,在内螺纹部126和外螺纹部672形成有紧固方向与螺杆56向后方移动时螺母5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螺纹。因此,能防止由于螺母51的旋转而发生螺纹的旋松。
在套环被铆接于销的轴部之后,对作业对象的紧固结束。另外,如上述那样,在紧固工具101中,使用者通过操作部187,指定与所使用的紧固件的类型对应的动作模式。控制电路191根据来自操作部187的信号来确定动作模式,在与动作模式对应的时间停止电机2的正转驱动,使螺杆56向后方的移动停止。另外,作为与动作模式对应的螺杆56的向后方的移动的停止控制的方法,例如能够采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103257号所公开的方法。在此之后,控制电路191通过使驱动电机2反转而使螺杆56向前方移动,来使螺杆56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在轴保持式的紧固件中,在将套环铆接于销时施加强的载荷,因此,套环牢固地紧贴在砧座62的孔621的顶端部。因此,为了使把持着轴部的状态下的卡爪组件63向前方移动,使套环脱离砧座62,相应地需要较强的载荷。该载荷经由卡爪组件63、卡爪连接部件66、螺杆56,作为向后方的轴力作用于螺母51。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承接部55(推力轴承551)一边允许螺母51旋转,一边承受来自螺母51的向后方的轴力,且将其向第1壳体12传递。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不同的前侧承接部54,但其他的结构实质上与紧固工具101相同。因此,下面,对实质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或者简化图示和说明,主要针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针对该点,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亦同样。另外,在图8中,省略卡爪连接部件66和机头组件61的图示。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前侧承接部54在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面673与螺母51的前端面513之间。前侧承接部54构成为,在紧固工序中,承受伴随着螺杆56向后方移动而产生的来自螺母51的向前方的轴力,且将其传递给砧座连接套筒67。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承接部54仅包括推力轴承541。推力轴承541包括前侧轨道轮542、后侧轨道轮544、和被配置在前侧轨道轮542与后侧轨道轮544之间的多个滚动体547。
前侧轨道轮542是不与螺母51一起旋转的固定侧的轨道轮。前侧轨道轮542的外径与前部125的内径大致相等。前侧轨道轮542的内径比螺杆56的外径略大。前侧轨道轮542通过嵌入前部125内来进行定位。据此,前侧轨道轮542保持在其内周面从螺杆56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的状态。前侧轨道轮542仅在外周面(即,径向外侧的端面)与第1壳体12接触,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面673抵接于前侧轨道轮542的前端面543。
后侧轨道轮544是与螺母51一起旋转的旋转侧的轨道轮。后侧轨道轮544的外径比前部125的内径小。后侧轨道轮544的内径比螺杆56的外径略大。在后侧轨道轮544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直径与螺母5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凹部545。后侧轨道轮544通过螺母51的前端部嵌入凹部545来进行定位。据此,后侧轨道轮544保持在其外周面从前部125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分离,且内周面从螺杆56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的状态。另外,后侧轨道轮544不仅在外周面(即,径向外侧的端面)不与第1壳体12接触,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也不与第1壳体12接触。
滚动体547由保持器546以可转动的方式来保持,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前侧轨道轮542与后侧轨道轮544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也采用滚子(详细而言,圆筒滚子)。保持器546以滑动状态嵌入前部125。另外,保持器546的内周面从螺杆56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分离。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2中,前侧承接部54、即推力轴承541的各部件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因此,来自螺母51的轴力实质上不经由第1壳体12,而经由前侧承接部54向砧座连接套筒67传递。因此,能够减少反向的力作用于第1壳体12的前部125的内螺纹部126和砧座连接套筒67的外螺纹部672而导致螺纹旋松的可能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侧承接部54与第1实施方式的前侧承接部53(参照图6)相比,省略了凸缘套筒530,相应地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并且,在径向上,通过省略配置在螺杆56与第1壳体12之间的凸缘套筒530的筒部531,能够减小从驱动轴线A1到第1壳体12的上表面的距离(所谓的轴心高度)。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3具有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不同的护手176,但其他的结构实质上与紧固工具101相同。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主体壳体10(第2壳体14)的吸气口145(参照图2),而在筒状的护手176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口177。另外,在护手176内设置有分隔壁178。分隔壁178设置在比吸气口177靠上侧的位置,将护手176的内部空间划分为配置有吸气口177的下侧区域和与主体壳体10(第2壳体14)连通的上侧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3中,当驱动电机2,风扇27进行旋转时生成气流,该气流从吸气口177流入护手176内,通过电池壳体18和手柄17的内部,从第2壳体14的排气口146(参照图2)流出。因此,通过该气流,不仅能对电机2进行冷却,还能对收纳在电池壳体18内的控制器19进行冷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效使用护手176来形成电机2和控制器19的冷却风的流路。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4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参照图3)不同的行星减速器4,但其他结构实质上与紧固工具101相同。
行星减速器4在主体壳体10内,在电机2(在图10中仅图示出电机轴23)的前侧与电机2呈同轴状配置。行星减速器4是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器,构成为按照减速比来增大从电机轴23输入的扭矩,且将其输出给第1中间轴31。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减速器4是多级式行星减速器。更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行星减速器4包括齿轮箱40和被收纳在齿轮箱40中的3组行星齿轮机构41、42、43。齿轮箱40由主体壳体1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来保持。行星齿轮机构41、42、43分别包括太阳齿轮、内齿轮(Internal gear)(还称为齿圈)、行星架和多个行星齿轮,其中多个所述行星齿轮被支承于行星架,与太阳齿轮和内齿轮啮合。
在行星减速器4的输入轴即电机轴23的前端部固定有第1级(动力传递路径的最上游侧)行星齿轮机构41的太阳齿轮411。行星减速器4的输出轴是第3级(动力传递路径的最下游侧)行星齿轮机构43的行星架433。
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减速器4构成为能够改变其减速比。更详细而言,行星减速器4的减速比与设置于主体壳体10的速度切换杆471的移动联动,而在第1减速比与大于第1减速比的第2减速比之间切换。减速比的切换通过行星减速器4中的轮系的啮合的改变来实现。下面,对用于切换减速比的结构的细节进行说明。
3个行星齿轮机构41、42、43中的、第1级行星齿轮机构41的内齿轮415和第3级行星齿轮机构43的内齿轮435被固定于齿轮箱40。另一方面,第2级行星齿轮机构42的内齿轮425以可旋转且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齿轮箱40。在内齿轮425的前半部分的外周,沿周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外齿426。在内齿轮425的后半部分的外周,形成有包围全周的环形槽427。另一方面,在齿轮箱40的前部的内部(详细而言,第3级内齿轮435的后侧)固定有圆筒形的结合环401。在结合环401的内周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02。另外,结合环401的齿402的数量与内齿轮425的外齿426的数量相同。
在内齿轮425的后半部分的外周安装有切换环45。切换环45由齿轮箱40以不能旋转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来保持。切换环45包括圆筒形的外装部451、和从外装部451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长形板状的延设片454。在外装部451上,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安装有多个销452。各销452的顶端部从外装部45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且被配置在内齿轮425的环形槽427内。在延设片454的中央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455。
速度切换杆471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状态被保持于主体壳体10(详细而言,左壁部)。速度切换杆471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于主体壳体10的开口而露出到主体壳体10的外部,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滑动操作。速度切换杆471通过突起455连接于切换环45。
根据以上结构,当使用者使速度切换杆471沿前后方向滑动时,连接于速度切换杆471的切换环45和连接于切换环45的内齿轮425也沿前后方向移动。另外,速度切换杆471和内齿轮425能够分别在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与更靠前方的第2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0所示,当速度切换杆471和内齿轮425被配置在第1位置时,内齿轮425在保持与第2级行星齿轮机构42的行星齿轮424啮合的状态下,还与第1级行星齿轮机构41的行星架413啮合。据此,第2级行星齿轮机构42的减速功能无效,因此,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有效地发挥作用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数量)为2。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当速度切换杆471和内齿轮425被配置在第2位置时,内齿轮425保持与行星齿轮424的啮合并且与行星架413分离。另外,内齿轮425的前半部分的外齿426与结合环401的齿402啮合。据此,第2级行星齿轮机构42的减速功能有效,因此,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为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减速器4的减速比的切换通过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的切换来实现。具体而言,内齿轮425被配置在第2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减速比大于内齿轮425被配置在第1位置的情况下的第1减速比。因此,与内齿轮425被配置在第1位置的情况相比,内齿轮425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变大。另外,与内齿轮425被配置于第2位置的情况相比,内齿轮425被配置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螺母51的旋转速度、进而螺杆56的移动速度成为更高速。
下面,对使用紧固工具104的对作业对象的紧固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者将与所使用的紧固件(图1所示的紧固件8或者其他紧固件)对应的机头组件61安装于紧固工具104。并且,按照所使用的紧固件和/或作业对象滑动操作速度切换杆471来选择合适的减速比。例如,根据紧固件、作业对象的材质、销的轴部的粗细等,卡爪组件(销把持部)63对销的合适的牵引力可能不同。因此,在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的情况下,使用者将速度切换杆471和内齿轮425配置在第2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牵引力也可以比较小的情况下,使用者将速度切换杆471和内齿轮425配置在第1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这样一来,调节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进而调节连接于螺杆56的卡爪组件63的牵引力。另外,还调节螺母51的旋转速度,进而调节螺杆56的移动速度。在此之后的紧固作业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4具有主体壳体10、砧座62、卡爪组件63、电机2和驱动机构3。主体壳体10沿驱动轴线A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砧座62以能抵接于紧固件的套环的方式保持于主体壳体10。卡爪组件63构成为能够把持紧固件的销的一部分,且以能够沿驱动轴线A1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砧座62。驱动机构3包括通过连接部件651连接于卡爪组件63的螺杆56。驱动机构3构成为,将电机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杆56的直线运动,使卡爪组件63沿驱动轴线A1相对于砧座62进行移动。
并且,驱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从电机2到螺杆56的传递路径上的行星减速器4。与组合了正齿轮等的减速器相比较,行星减速器4为小型的,且能够得到大的减速比。另外,行星减速器4能够与由使用者进行外部操作的速度切换杆471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联动来变更减速比,进而变更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更详细而言,速度切换杆471伴随着滑动移动而通过连接于速度切换杆471的切换环45使第2级内齿轮425沿轴向移动,切换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
因此,使用者例如仅仅通过按照所使用的紧固件或作业对象的材质和规格来对速度切换杆471进行滑动移动的操作,就能够容易地改变卡爪组件63对销的牵引力。这样,在通过切换行星减速器4的减速比来改变销的牵引力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91不需要为了切换减速比而控制电机2的转速。因此,能够始终高效地驱动电机2。
另外,紧固工具104能发挥的最大牵引力(即,设定了第2减速比时的牵引力)由电机2的规格来决定。然而,根据所使用的紧固件或作业对象,有时不需要最大牵引力那么大的牵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减速比被设定为比第2减速比小的第1减速比,则在电机2的旋转速度一样的同时,行星减速器4能够一边抑制扭矩一边使螺母51更高速地旋转,进而能够使螺杆56更高速地移动。这样,紧固工具104能够一边发挥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扭矩,一边缩短紧固1个紧固件所需的作业时间。尤其是,在紧固多个紧固件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地缩短整体的作业时间,因此作业效率提高。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5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5的用于切换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的结构与第4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4不同,但其他结构实质上与紧固工具104相同。
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使用者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速度切换杆471的移动联动来切换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通过操作部187(参照图3)输入的信息,由螺线管48来切换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环45通过销452连接于行星减速器4的内齿轮425,且连接于联动部件472。联动部件472具有与第4实施方式的速度切换杆471(参照图10)大致相同的结构,在主体壳体10内以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来保持。但是,与速度切换杆471不同,联动部件472整体被配置在主体壳体10内,没有设想使用者进行外部操作的情况。在联动部件472的前端部设置有向左侧突出的突起473。与速度切换杆471同样,联动部件472能够与内齿轮425一起在更靠后方的第1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与更靠前方的第2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螺线管48在联动部件472的前侧支承于主体壳体10。尽管省略详细的图示,但螺线管48是周知的电气零部件,其构成为,利用通过电流在线圈中流动而产生的磁场,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螺线管48包括:盒体481;线圈(省略图示),其被收纳在盒体481中;柱塞483,其响应于起动(线圈的通电)来进行动作。螺线管48以柱塞483从盒体481向后方突出的方式来配置。柱塞483的后端连接于联动部件472的突起473。
螺线管48通过未图示的配线,电气连接于控制器19的控制电路191(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在选择减速比时,按压操作部187的多个按钮式开关中、与所使用的紧固件和/或作业对象的种类对应的开关。
控制电路191根据来自操作部187的信号来控制螺线管48的起动。在螺线管48没有起动时(没有向线圈通电时),柱塞483使联动部件472和内齿轮425配置在图12所示的第1位置。此时的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为2,设定更小的第1减速比。另一方面,在螺线管48起动时,柱塞483向前方移动,使联动部件472和内齿轮425配置于图13所示的第2位置。此时的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为3,设定更大的第2减速比。据此,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调节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进而调节连接于螺杆56的卡爪组件63的牵引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5具有操作部187(开关),该操作部187响应于使用者的外部操作而输入信息。并且,行星减速器4能够根据通过操作部187输入的信息(与紧固件和/或作业对象的种类相关的信息)来改变减速比。更详细而言,控制器19的控制电路191根据所输入的信息使螺线管48适宜地起动,通过柱塞483使第2级内齿轮425沿轴向移动,切换行星减速器4的有效级数。因此,使用者例如能够仅仅通过按照所使用的紧固件或作业对象的材质或规格来操作操作部187,就能够容易地变更卡爪组件63对销的牵引力。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6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6还具有温度传感器49的点和控制电路191根据温度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螺线管48(参照图12)的点上与第5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5不同。
如图14所示,温度传感器49在电池壳体18内被配置在控制器19的附近。温度传感器49通过未图示的配线电气连接于控制电路191,且将表示测定到的温度的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191。
控制电路191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49的信号来控制螺线管48。具体而言,在测定到的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91使螺线管48起动,使联动部件472和内齿轮425配置在与更大的第2减速比对应的第2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测定到的温度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91不使螺线管48起动(或者停止通电),使联动部件472和内齿轮425配置在与更小的第1减速比对应的第1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据此,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调节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进而调节连接于螺杆56的卡爪组件63的牵引力。另外,还调节螺母51的旋转速度,进而调节螺杆56的移动速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6在控制器19附近具有测定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9。行星减速器4能够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9测定到的温度来改变减速比。更详细而言,控制电路191在测定到的温度超过阈值时使螺线管48起动,将行星减速器4的减速比切换为更大的第2减速比。在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9(控制电路191、电机2的驱动电路等)的发热量高到某种程度,控制器19被施加比较大的载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来抑制对控制器19的载荷。另外,当测定到的温度再次成为阈值以下时,控制电路191停止向螺线管48通电,将行星减速器4的减速比切换为更小的第1减速比。据此,能够提高螺母51的旋转速度,进而提高螺杆56的移动速度,良好地保持作业效率。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5对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工具107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7在还具有电流检测电路193的点和控制电路191根据电流检测电路19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螺线管48的点上与第5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5不同。
在由紧固件紧固作业对象的紧固工序中,初始阶段的载荷小,不需要那么大的扭矩,与此相对,随着进行套环向销的铆接,载荷增大,需要更大的扭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与载荷对应的减速比的切换。具体而言,将向电机2流动的电流的大小作为载荷的大小来使用。
因此,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9包括电流检测电路193,该电流检测电路193检测向电机2流动的电流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电路193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向电机2的通电路径中的电阻来检测向电机2流动的电流,但向电机2流动的电流的检测也可以采用任何公知的方式。电流检测电路193与控制电路191等一起搭载于基板,电气连接于控制电路191。电流检测电路193将表示检测到的电流的大小的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191。
控制电路191根据来自电流检测电路193的信号来控制螺线管48。具体而言,在检测到的电流的大小(电流值)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91不起动螺线管48(或者停止通电),使联动部件472和内齿轮425配置在与更小的第1减速比对应的第1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的电流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91使螺线管48起动,使联动部件472和内齿轮425配置在与更大的第2减速比对应的第2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据此,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调节从行星减速器4输出的扭矩,进而调节连接于螺杆56的卡爪组件63的牵引力。另外,还调节螺母51的旋转速度,进而调节螺杆56的移动速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7中,行星减速器4能够根据由电流检测电路193检测到的向电机2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减速比。更详细而言,在紧固工序初期,在载荷比较低且电流值没有超过阈值期间,控制电路191不起动螺线管48,通过采用第1减速比,一边抑制扭矩一边使螺杆56以更高速进行移动。另外,控制电路191通过随着进行铆接而载荷上升到某种程度,在电流值超过阈值的时间点起动螺线管48,将减速比切换为更大的第2减速比,据此,一边使螺杆56的移动速度下降一边使扭矩进一步变大。并且,当套环被铆接于销,伴随着作业对象的紧固结束而载荷减少,电流值再次成为阈值以下时,控制电路191停止向螺线管48通电,将减速比切换为第1减速比,一边抑制扭矩一边使螺杆56更高速地返回初始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紧固工序初期的载荷比较低的期间和作业对象的紧固结束后,使螺杆56的移动速度更高,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下面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是一例,并没有限定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紧固工具101~107分别是“紧固工具”一例。紧固件8、销81、套环85分别是“紧固件”、“销”、“筒状部”一例。驱动轴线A1是“第1轴线”一例。主体壳体10是“壳体”一例。手柄17是“手柄”一例。砧座62是“砧座”一例。卡爪组件63是“销把持部”一例。电机2是“电机”一例。驱动机构3是“驱动机构”一例。螺母51和从动齿轮511分别是“旋转部件”和“从动齿轮”一例。螺杆56是“移动部件”一例。旋转轴线A2是“第2轴线”一例。螺母驱动齿轮311是“驱动齿轮”一例。惰轮331是“惰轮”一例。
行星减速器300是“行星减速器”一例。第1壳体12是“第1壳体”一例。第2壳体14是“第2壳体”一例。减速器组件30是“减速器组件”一例。密封部件(O形环)137是“密封部件”一例。电机区域141和轴区域142分别是“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一例。分隔壁143是“分隔壁”一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工具并不限定于示例的紧固工具101~107。例如,能够增加下述所例示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1种变更能与实施方式所示的紧固工具101~107中的任一紧固工具、或者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组合使用。
例如,紧固工具101~107能够分别通过更换机头组件61来选择性地使用多种多件套式紧固件。并且,紧固工具101~107也可以为,能够通过分别更换机头组件61来使用被称为盲铆钉(或者铆钉)的类型的公知的紧固件。另外,盲铆钉由一体形成的销和筒状部(还称为套筒或者铆钉主体)来构成。盲铆钉也与拉断式多件套式紧固件同样,销尾部在紧固工序中被拉断。
另外,紧固工具101~107也可以分别是仅与拉断式多件套式紧固件、轴保持式多件套式紧固件、和盲铆钉中的任一种类型对应的专用设备。另外,在专用设备中,能够按照各个紧固件的类型来适宜地变更主体壳体10或驱动机构3的结构、控制电路191的控制方式。例如,在轴保持式多件套式紧固件的专用设备中,不产生销尾部,因此也可以省略在螺杆56等上形成的销尾部的通路和回收容器148。另外,在拉断式多件套式紧固件或者盲铆钉的专用设备中,也可以省略配置在螺母51的后侧的推力轴承551。
机头组件61(砧座62和卡爪组件63)、机头适配器65(砧座连接套筒67、卡爪连接部件66、固定环68)的结构、材质等也可以适宜地变更。
例如,砧座62的形状、与主体壳体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进行变更。还能够按照砧座62的形状来适宜地变更砧座连接套筒67的形状。另外,砧座62也可以不通过砧座连接套筒67,而直接旋合于内螺纹部126。在该情况下,砧座62的后端部与外螺纹部672同样地构成即可。
同样,也可以变更卡爪组件63的形状、与螺杆56的连接方式。卡爪组件63也可以不通过卡爪连接部件66而直接连接于螺杆56。卡爪组件63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爪的形状和数量等,只要构成为与相对于砧座62沿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联动,多个爪沿径向移动,据此使对销的把持力发生变化即可。
前侧承接部53、54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为:省略推力轴承535的前侧轨道轮536,凸缘套筒530的凸缘533兼作轨道轮。推力轴承535的后侧轨道轮537也可以与螺母51一体化。推力轴承541的后侧轨道轮544亦同样。滚动体539、547也可以不是滚子,而采用滚珠。另外,也可以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面673与螺母51的前端面513之间,还配置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的其他部件(例如,垫片)。另外,后侧承接部55的推力轴承551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变更。
电机2、驱动机构3、控制器19、操作部187等的结构和配置也可以适宜地改变。
例如,电机2也可以不采用无刷电机而采用有刷电机,也可以采用通过从外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功率来驱动的交流电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机主体部21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比螺母51的后端靠后侧的位置,但电机主体部21也可以与行星减速器300同样,被配置在螺母51(详细而言,从动齿轮511的后侧的部分)的正下方。另外,电机2不一定必须与行星减速器300和第1中间轴31呈同轴状配置。例如,电机轴23的旋转轴线A2也可以与行星减速器300和第1中间轴31的轴平行。另外,电机2也可以以电机轴23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式来配置。
在驱动机构3中,也可以代替滚珠丝杠机构5而采用具有螺母和直接卡合于螺母的螺杆的丝杠进给机构。行星减速器300的级数(即,行星减速器300所包含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数量)、各级的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行星减速器300也可以具有2个或者4个以上行星齿轮机构。另外,在动力传递路径上,在电机2与螺母驱动齿轮311之间,也可以代替行星减速器300而配置包括行星齿轮机构以外的轮系(正齿轮、斜齿轮、锥齿轮等轮系)的齿轮减速器。
控制器19也可以不收纳于电池壳体18,而收纳于主体壳体1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控制电路191由包括CPU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例子。然而,控制电路191例如也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等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
用于输入指定动作模式的信息的输入设备并不限定于操作部187的按钮式开关,例如,也可以是滑动式开关、转动式拨盘、或者触摸屏。从操作部187输入的信息并不限定于与动作模式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与紧固件和/或作业对象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与所期望的牵引力、螺杆56的移动速度(牵引速度)、环境温度等有关的信息。另外,操作部187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主体壳体10),也可以省略操作部187。
按照上述的内部机构的变更,或者与变更无关,主体壳体10、手柄17、护手175、176、电池壳体18的结构、配置、材质等也能适宜地进行变更。
例如,第1壳体12和第2壳体14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为各自的形状不同。另外,减速器组件30不需要能从第1壳体12分离。即,减速器盒体13也可以与第1壳体12一体地构成。另外,第1壳体12也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多个部分相连接而形成。同样,第2壳体14不需要与手柄17、护手175、176和电池壳体18一体地由树脂成型。也可以为这些部件中的至少1个单独地形成,且用螺钉等连接于其余部分。也可以省略护手175、176。
电池安装部181的数量(即,能安装的电池182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电池安装部181的位置也并不限定于电池壳体18的下部。也可以省略电池保护部185。
并且,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旨,构筑以下方式。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方式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组合使用。
[方式1]
所述惰轮能绕第3轴线旋转,
所述第3轴线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在所述第1轴线与所述第2轴线之间,与所述第1轴线和所述第2轴线平行地延伸。
旋转轴线A3是本方式的“第3轴线”一例。
[方式2]
所述第1轴线、所述第2轴线和所述第3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方式3]
所述第2壳体具有连通所述第2壳体的外部和所述第1区域的开口,所述开口是所述电机的冷却风用的吸气口或者排气口。
吸气口145和排气口146分别是本方式的“开口”一例。
[方式4]
具有多个电池安装部,其中多个所述电池安装部构成为能够分别拆装电池,
多个所述电池安装部在所述手柄的下侧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
电池安装部181是本方式的“电池安装部”一例。
[方式5]
所述第2壳体收纳所述第1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方式6]
所述第2壳体收纳所述减速器盒体。
并且,在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的紧固工具中,以提供一种与承受牵引销时产生的反力的承接部有关的改良为目的,构筑以下方式7~20。以下的方式7~20可以仅任一方式单独使用或者2个以上组合使用。或者,以下方式7~20中的至少一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107中的任一紧固工具、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的至少1个组合使用。
[方式7]
一种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来紧固作业对象,其具有壳体、砧座、销把持部、电机、旋转部件、移动部件和承接部,其中,
所述壳体沿规定所述紧固工具的前后方向的驱动轴线延伸;
所述砧座构成为可抵接于所述紧固件的所述筒状部,通过与所述壳体直接旋合或者通过与所述壳体旋合的连接部件,来以沿所述驱动轴线延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所述销把持部构成为能够把持所述销,且以可沿所述驱动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砧座;
所述电机被收纳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旋转部件构成为,以可绕所述驱动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由所述电机的动力驱动旋转;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连接于所述销把持部,并且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而沿所述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
所述承接部构成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砧座之间、或者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不经由所述壳体而承受伴随着所述移动部件向后方移动所产生的来自所述旋转部件的向前方的轴力,且将其向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传递。
在本方式的紧固工具中,当将紧固件紧固时,通过移动部件使销把持部相对于砧座向后方移动来牵引销。此时,较强的轴向上的力(轴力)作为反力,与牵引销的方向反向地作用于旋转部件。在将紧固件紧固时,通过直接与壳体旋合或者通过与壳体旋合的连接部件而连接于壳体的砧座通过紧固件的筒状部按压作业对象,受到向后方的力。因此,当向壳体传递来自旋转部件的向前方的轴力时,砧座或者连接部件和壳体分别受到反向的力。与此相对,本方式的承接部构成为,不经由壳体而承受该轴力,且将其向砧座或者连接部件传递。因此,能够减少反向的力作用于砧座或者连接部件和壳体,导致砧座或者连接部件与壳体的旋合部松弛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方式中所谓的“不经由壳体”不一定必须是经由壳体传递的轴力为零,相对于经由承接部向砧座或者连接部件传递的轴力而言,经由壳体传递的轴力可以小到能忽视的程度即可。
[方式8]
根据方式7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包括推力轴承。
在该情况下,推力轴承允许旋转部件顺利的旋转,能够防止旋转部件的旋转被轴力妨碍。
[方式9]
根据方式8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包括介装部件,该介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推力轴承与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之间。
[方式10]
根据方式9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包括旋转部,该旋转部构成为,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旋转,
所述介装部件贯插在所述推力轴承中。
在这些情况下,能够使用介装部件来实现推力轴承的配置的合理化、组装的容易化。
[方式11]
根据方式7~10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上分别形成有螺纹,
所述螺纹的紧固方向是所述移动部件向后方移动时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
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而砧座或者连接部件与壳体的旋合部发生旋松。
[方式12]
根据方式7~11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的后端面抵接于所述承接部。
在该情况下,在将紧固件紧固时,砧座或者连接部件通过与承接部进行面接触的后端面来承受来自后方的力,因此是优选的。
[方式13]
根据方式7~12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砧座、或者所述砧座和所述连接部件由铁或者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
在该情况下,能够充分确保被施加大轴力的砧座或者连接部件的强度。
[方式14]
根据方式7~13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把持部以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线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砧座和所述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
在所述销把持部的外周配置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封闭所述销把持部与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之间的间隙。
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进入销把持部与砧座或者连接部件之间的异物(例如,粉尘)侵入壳体内。
[方式15]
所述承接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以不与所述壳体接触的非接触状态来配置。
[方式16]
所述壳体的前端部具有内螺纹部,
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的后端部具有能旋合于所述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
[方式17]
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分别是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和螺杆。
[方式18]
所述介装部件具有凸缘和圆筒部,其中,
所述凸缘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推力轴承、与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之间,
所述圆筒部在所述螺杆的径向上被配置在所述螺杆与所述推力轴承之间。
[方式19]
所述介装部件通过所述壳体而保持在所述凸缘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且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从所述螺杆的外周面分离的状态。
[方式20]
所述推力轴承包括:
前侧轨道轮,其由所述壳体来保持;
后侧轨道轮,其由所述旋转部件来保持;
多个滚动体,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以可滚动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前侧轨道轮与后侧轨道轮之间,
所述砧座或者所述连接部件的后端面抵接于所述前侧轨道轮。
下面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方式7~20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是一例,并非对方式7~20的各结构要素的限定。紧固工具101~107分别是“紧固工具”一例。紧固件8、销81、套环85分别是“紧固件”、“销”、“筒状部”一例。驱动轴线A1是“驱动轴线”一例。主体壳体10是“壳体”一例。内螺纹部126是“壳体的前端部”一例。砧座62是“砧座”一例。砧座连接套筒67是“连接部件”一例。卡爪组件63和卡爪连接部件66是“销把持部”一例。电机2是“电机”一例。螺母51是“旋转部件”一例。螺杆56是“移动部件”一例。前侧承接部53、54分别是“承接部”一例。
推力轴承535、541分别是“推力轴承”一例。凸缘套筒530是“介装部件”一例。后侧轨道轮537是“旋转部”一例。密封部件663是“密封部件”一例。内螺纹部126和外螺纹部672分别是“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一例。螺母51和螺杆56分别是“螺母”和“螺杆”一例。凸缘533和筒部531分别是“凸缘”、“圆筒部”一例。前侧轨道轮542、后侧轨道轮544、滚动体547分别是“前侧轨道轮”、“后侧轨道轮”、“滚动体”一例。
另外,方式7~20分别记载的紧固工具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紧固工具101~107。例如能够增加下述所例示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1个能够与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107中的任一个、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的至少1个组合使用。
例如,也可以为,紧固工具101~107能够分别通过更换机头组件61来使用被称为盲铆钉(或者铆钉)的类型的公知的紧固件。另外,紧固工具101~107也可以分别为仅与拉断式多件套式紧固件、轴保持式多件套式紧固件、和盲铆钉中的任一种类型对应的专用设备。另外,在专用设备中,能够按照各个紧固件的类型来适宜地变更主体壳体10、驱动机构3的结构、控制电路191的控制方式。例如,在轴保持式多件套式紧固件的专用设备中不产生销尾部,因此,也可以省略形成在螺杆56等上的销尾部的通路和回收容器148。另外,在拉断式多件套式紧固件或者盲铆钉的专用设备中,也可以省略被配置在螺母51的后侧的推力轴承551。
机头组件61(砧座62和卡爪组件63)、机头适配器65(砧座连接套筒67、卡爪连接部件66、固定环68)的结构、材质等也可以适宜地变更。
例如,砧座62的形状、通过机头适配器65向主体壳体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进行变更。还能按照砧座62的形状,砧座连接套筒67的形状适宜地变更。另外,砧座62也可以不通过砧座连接套筒67而直接旋合于内螺纹部126。在该情况下,砧座62的后端部也可以与外螺纹部672同样地构成。
同样,卡爪组件63的形状、通过卡爪连接部件66向螺杆56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进行变更。卡爪组件63也可以不通过卡爪连接部件66而直接连接于螺杆56。卡爪组件63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爪的形状和数量等,只要构成为与相对于砧座62沿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联动,通过多个爪沿径向移动而使对销的把持力发生变化即可。
前侧承接部53、54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推力轴承535的前侧轨道轮536,凸缘套筒530的凸缘533兼作轨道轮。推力轴承535的后侧轨道轮537也可以与螺母51一体化。推力轴承541的后侧轨道轮544亦同样。滚动体539、547也可以不是滚子而采用滚珠。另外,在砧座连接套筒67的后端面673与螺母51的前端面513之间,还可以配置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不与第1壳体12接触的其他部件(例如,垫片)。另外,后侧承接部55的推力轴承551的结构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变更。
电机2、驱动机构3、控制器19、操作部187等的结构和配置也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
例如,也可以为电机2不是无刷电机而采用有刷电机,也可以采用通过从外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功率来驱动的交流电机。电机2不一定必须与行星减速器300和第1中间轴31呈同轴状配置。例如,电机轴23的旋转轴线A2也可以与行星减速器300和第1中间轴31的轴线平行。另外,电机2也可以以电机轴23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式来配置。
在驱动机构3中,也可以代替滚珠丝杠机构5而采用具有螺母和直接卡合于螺母的螺杆的丝杠进给机构。
也可以省略被配置在第1中间轴31的螺母驱动齿轮311与螺母51的从动齿轮511之间的惰轮331,而螺母驱动齿轮311和从动齿轮511啮合,还可以介装其他的齿轮。
行星减速器300的级数(即,行星减速器300所包含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数量)、各级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行星减速器300也可以具有2个或者4个以上行星齿轮机构。另外,也可以代替行星减速器300,在电机2与滚珠丝杠机构5之间配置包括行星齿轮机构以外的轮系(正齿轮、斜齿轮、锥齿轮等轮系)的齿轮减速器。
控制器19也可以不收纳于电池壳体18而收纳于主体壳体1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控制电路191由包括CPU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例子。然而,控制电路191例如也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
用于输入指定动作模式的信息的输入设备并不限定于操作部187的按钮式开关,例如也可以是滑动式开关、转动式拨盘、或者触摸屏。从操作部187输入的信息并不限定于与动作模式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与紧固件和/或作业对象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与所期望的牵引力、螺杆56的移动速度(牵引速度)、环境温度等有关的信息。另外,操作部187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主体壳体10),也可以省略操作部187。
还能按照上述的内部机构的变更,或者与变更无关,而适宜地变更主体壳体10、手柄17、护手175、176、电池壳体18的结构、配置、材质等。
例如,第1壳体12和第2壳体14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为各自的形状不同。另外,减速器组件30并非必须能从第1壳体12分离。即,减速器盒体13也可以与第1壳体12一体构成。另外,第1壳体12也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多个部分相连接来形成。同样,第2壳体14并非必须与手柄17、护手175、176和电池壳体18一体地由树脂成型。也可以为其中的至少1个单独地形成,用螺钉等连接于剩余的部分。也可以省略护手175、176。
电池安装部181的数量(即,可安装的电池182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电池安装部181的位置也并不限定于电池壳体18的下部。也可以省略电池保护部185。
并且,以提供一种构成为可改变所发挥的牵引力的紧固工具为目的,构筑以下方式21~40。以下的方式21~40能够仅任意一个单独使用或者2个以上组合使用。或者,以下方式21~40中的至少一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1~107中的任一紧固装置、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的至少1个方面组合使用。
[方式21]
一种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来紧固作业对象,其特征在于,
具有砧座、销把持部、电机和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砧座构成为能抵接于所述紧固件的所述筒状部,且沿驱动轴线延伸;
所述销把持部构成为能把持所述销,且以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砧座;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包括连接于所述销把持部的最终输出轴,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最终输出轴的直线运动,使所述销把持部相对于所述砧座进行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减速器,该齿轮减速器设置在从所述电机到所述最终输出轴的传递路径上,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能够变更减速比。
根据本方式,齿轮减速器能够变更减速比,进而能够变更从齿轮减速器输出的扭矩。因此,能够不依赖于电机的控制,而通过减速比的变更,容易地变更连接于最终输出轴的销把持部对销的牵引力。
[方式22]
根据方式21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包括轮系,能通过变更所述轮系的啮合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能够合理地实现减速比的变更。
[方式23]
根据方式21或者22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包括多级式行星齿轮机构,能够通过变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有效级数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与组合了正齿轮等的减速器相比较,减速器小型且能够得到大的减速比。
[方式24]
根据方式21~23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能够响应于使用者进行的外部操作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通过外部操作,按照所使用的紧固件、作业对象的材质和规格,来容易地变更销把持部对销的牵引力。
[方式25]
根据方式24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构成为根据所述外部操作来进行移动,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联动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仅仅通过进行使操作部件移动的操作,就能够容易地变更销把持部对销的牵引力。
[方式26]
根据方式24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输入设备,该输入设备响应于所述外部操作来输入信息,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根据通过所述输入设备输入的所述信息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仅仅通过对输入设备进行信息输入操作,就能够容易地变更销把持部对销的牵引力。
[方式27]
根据方式21~23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构成为测定温度,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所述温度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按照基于环境温度变化的电机特性变化、电机的控制部的发热状况来变更减速比。
[方式28]
根据方式21~23中任一方方式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电流检测器,该电流检测器构成为检测向所述电机流动的电流,
所述齿轮减速器构成为,根据由所述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电流的大小来变更所述减速比。
在该情况下,能够按照载荷来变更减速比。
[方式29]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机构或者丝杠进给机构,
所述齿轮减速器在所述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杠机构或者所述丝杠进给机构之间。
[方式30]
所述滚珠丝杠机构或者所述丝杠进给机构包括:螺母,其以可绕所述驱动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最终输出轴,其构成为伴随着所述螺母的旋转而沿所述驱动轴线呈直线状移动。
[方式31]
构成为:所述多级式行星齿轮机构的各级包括太阳齿轮、内齿轮、行星架和多个行星齿轮,多个所述行星齿轮被支承于所述行星架,与太阳齿轮和内齿轮啮合,
所述齿轮减速器通过任一级的所述内齿轮沿轴向移动来变更所述有效级数。
[方式32]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机械连接于所述齿轮变速器,通过所述移动来变更所述轮系的啮合或者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有效级数。
[方式33]
紧固工具还具有致动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致动器构成为,具有响应于起动而进行动作的工作部,通过所述工作部对所述齿轮减速器产生机械作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通过所述输入设备输入的所述信息来起动所述致动器。
[方式34]
紧固工具还具有致动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致动器构成为,具有响应于起动而进行动作的工作部,通过所述工作部对所述齿轮减速器产生机械作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所述温度来起动所述致动器。
[方式35]
紧固工具还具有致动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致动器构成为,具有响应于起动而进行动作的工作部,通过所述工作部来对所述齿轮减速器产生机械作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由所述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电流的大小来起动所述致动器。
[方式36]
在方式33~35中的任一种方式中,
所述工作部构成为,通过对所述齿轮减速器产生机械作用来变更所述轮系的啮合或者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有效级数。
[方式37]
在方式34或者36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致动器,将所述减速比从所述温度不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的第1减速比变更为比所述第1减速比大的第2减速比。
[方式38]
在方式37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温度再次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致动器,将所述减速比从所述第2减速比变更为所述第1减速比。
[方式39]
在方式35或者36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流的大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减速比从所述电流的大小不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的第1减速比变更为比所述第1减速比大的第2减速比。
[方式40]
在方式39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流的大小再次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减速比从所述第2减速比变更为所述第1减速比。
下面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方式21~40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是一例,并不限定方式21~40的各结构要素。紧固工具104~107分别是“紧固工具”一例。紧固件8、销81、套环85分别是“紧固件”、“销”、“筒状部”一例。主体壳体10是“壳体”一例。砧座62和卡爪组件63分别是“砧座”和“销把持部”一例。电机2是“电机”一例。驱动机构3是“驱动机构”一例。螺杆56是“最终输出轴”一例。行星减速器4是“齿轮减速器”一例。行星齿轮机构41、42、43是“轮系”和“多级式行星齿轮机构”一例。速度切换杆471是“操作部件”一例。操作部187(按钮式开关)是“输入设备”一例。温度传感器49是“温度传感器”一例。电流检测电路193是“电流检测器”一例。滚珠丝杠机构5是“滚珠丝杠机构”一例。螺母51和螺杆56分别是“螺母”、“最终输出轴”一例。螺线管48和控制电路191分别是“致动器”和“控制部”一例。
另外,方式21~40分别记载的紧固工具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紧固工具104~107。例如,能够增加下述所例示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1种变更能够与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04~107中的任一种紧固工具、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的至少1个组合使用。
例如,也可以为,紧固工具104~107能够分别通过更换机头组件61来使用被称为盲铆钉(或者铆钉)的类型的公知的紧固件。另外,紧固工具104~107也可以分别是仅与拉断式多件套式紧固件、轴保持式多件套式紧固件、和盲铆钉中的任一种类型对应的专用设备。任一种类型的紧固件均存在销、套环或者套筒的长度、直径、材质等不同的多种。因此,即使在专用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采用能变更减速比的齿轮减速器(例如,行星减速器4)。另外,在专用设备中,能够按照各个紧固件的类型来适宜地变更主体壳体10、驱动机构3的结构、控制电路191的控制方式。例如,在轴保持式多件套式紧固件的专用设备中,由于不产生销尾部,因此不需要在螺杆56等上形成的销尾部的通路和回收容器148。
机头组件61、机头适配器65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砧座62的形状、通过机头适配器65向主体壳体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进行变更。卡爪组件63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爪的形状和数量、与螺杆56的连接方式等,只要构成为与相对于砧座62沿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联动,多个爪沿径向进行移动,据此使对销的把持力发生变化即可。
电机2、驱动机构3、和控制器19的结构与配置也可以适宜地变更。还能按照该变更,或者与变更无关,而适宜地变更主体壳体10、手柄17、电池壳体18的形状。例如,电池安装部181的数量(即,可安装的电池182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电池安装部181的位置也并不限定于电池壳体18的下部,也可以省略电池保护部185。
例如,电机2也可以代替无刷电机而采用有刷电机,也可以采用通过从外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功率来驱动的交流电机。电机2也可以以电机轴23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式来配置。
在驱动机构3中,也可以代替滚珠丝杠机构5,而采用具有螺母和螺杆的丝杠进给机构,其中,所述螺母在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螺杆在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直接与螺母旋合。另外,在滚珠丝杠机构5中也可以构成为,螺杆56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且以可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方式来支承,另一方面,螺母51伴随着螺杆56的旋转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卡爪组件63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作为最终输出轴的螺母51。
也可以省略被配置在第1中间轴31的螺母驱动齿轮311与螺母51的从动齿轮511之间的惰轮331,螺母驱动齿轮311与从动齿轮511相啮合,还可以介装其他齿轮。
行星减速器4的级数(即,行星减速器4所包含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数量)、行星齿轮机构41、42、43各自的结构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行星减速器4也可以具有2个或者4个以上行星齿轮机构。有效级数的变更也可以通过任一级的内齿轮沿轴向移动来实现。另外,也可以代替行星减速器4而采用包括行星齿轮机构以外的轮系(正齿轮、斜齿轮、锥齿轮等轮系)的齿轮减速器。在该情况下,减速比的变更例如也可以如下这样实现:使以可滑动的方式来配置的特定的齿轮与齿数不同的2个齿轮中的一方选择性地啮合。
作为与行星减速器4(或者其他齿轮减速器)联动的用于改变减速比的操作部件,也可以代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速度切换杆471,而例如采用转动式拨盘,也可以采用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按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控制电路191由包括CPU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例子。然而,控制电路191例如也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另外,多个控制电路也可以单独地控制电机2的驱动和螺线管48的起动。
用于输入用于变更减速比的信息的输入设备并不限定于操作部187的按钮式开关,例如,也可以是滑动式开关、转动式拨盘或者触摸屏。另外,所输入的信息并不限定于与紧固件和/或作业对象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与所期望的牵引力、螺杆56的移动速度(牵引速度)、环境温度等有关的信息。操作部187例如也可以设置于主体壳体10。
对行星减速器4(或者其他的齿轮减速器)产生机械作用,用于切换减速比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螺线管48。也可以采用螺线管48以外的致动器,其具有通过控制电路191起动来进行动作的工作部(例如,可转动的工作部)。
温度传感器49也可以不配置在控制器190附近,而被配置在其他位置(例如,主体壳体10内的电机2附近)。在该情况下,控制电路191能够按照基于环境温度变化的电机特性变化来变更减速比。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3、104、105、106、107:紧固工具;10:主体壳体;12:第1壳体;121:前壁;122:后壁;123:凹部;125:前部;126:内螺纹部;127:后部;13:减速器盒体;131:前壁;133:突起;137:密封部件;14:第2壳体;141:电机区域;142:轴区域;143:分隔壁;145:吸气口;146:排气口;147:开口部;148:回收容器;149:LED灯;16:机头;17:手柄;171:扳机;172:开关;175、176:护手;177:吸气口;178:分隔壁;18:电池壳体;181:电池安装部;182:电池;185:电池保护部;187:操作部;19:控制器;191:控制电路;193:电流检测电路;2:电机;3:驱动机构;5:滚珠丝杠机构;8:紧固件;21:电机主体部;23:电机轴;27:风扇;30:减速器组件;300:行星减速器;302:太阳齿轮;303:行星架;31:第1中间轴;311:螺母驱动齿轮;33:第2中间轴;331:惰轮;4:行星减速器;40:齿轮箱;401:结合环;402:齿;41:行星齿轮机构;411:太阳齿轮;413:行星架;415:内齿轮;42:行星齿轮机构;424:行星齿轮;425:内齿轮;426:外齿;427:环形槽;43:行星齿轮机构;433:行星架;435:内齿轮;45:切换环;451:外装部;452:销;454:延设片;455:突起;471:速度切换杆;472:联动部件;473:突起;48:螺线管;481:盒体;483:柱塞;49:温度传感器;51:螺母;511:从动齿轮;513:前端面;514:后端面;521;522:轴承;53:前侧承接部;530:凸缘套筒;531:筒部;532:台阶部;533:凸缘;534:前端面;535:推力轴承;536:前侧轨道轮;537:后侧轨道轮;538:保持器;539:滚动体;54:前侧承接部;541:推力轴承;542:前侧轨道轮;543:前端面;544:后侧轨道轮;545:凹部;546:保持器;547:滚动体;55:后侧承接部;551:推力轴承;56:螺杆;560:驱动轴;561:延设轴;61:机头组件;62:砧座;621:孔;625:卡止凸缘;63:卡爪组件;65:机头适配器;66:卡爪连接部件;661:大径部;663:密封部件;67:砧座连接套筒;671:孔;672:外螺纹部;673:后端面;675:凸缘;68:固定环;81:销;811:轴部;815:头部;85:套环;A1:驱动轴线;A2:旋转轴线;A3:旋转轴线;W:作业对象。

Claims (9)

1.一种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来紧固作业对象,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手柄、砧座、销把持部、电机和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壳体沿第1轴线延伸,所述第1轴线规定所述紧固工具的前后方向;
所述手柄从所述壳体向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砧座构成为能够抵接于所述紧固件的所述筒状部,且以沿所述第1轴线延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所述销把持部构成为能够把持所述销且以能沿所述第1轴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砧座;
所述电机被收纳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其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所述壳体中,并且被所述电机的动力驱动,使所述销把持部相对于所述砧座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部件、移动部件、驱动齿轮和惰轮,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具有设置于其外周的从动齿轮,且以能够绕所述第1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壳体;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其连接于所述销把持部,并且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且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沿所述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
所述驱动齿轮构成为,在将与所述第1轴线正交且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规定为所述紧固工具的上下方向并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将所述手柄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方向规定为下方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齿轮在所述第1轴线的下侧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轴线平行地延伸的第2轴线上,且通过所述电机的动力而绕所述第2轴线旋转;
所述惰轮啮合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
所述行星减速器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2轴线上且被配置于所述旋转部件正下方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齿轮被配置在比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靠前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减速器和所述惰轮被配置为在从前方或者后方来观察的情况下局部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1壳体和第2壳体,其中,
所述第1壳体至少收纳所述旋转部件、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惰轮;
所述第2壳体至少收纳所述移动部件的一部分和所述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
所述行星减速器与收纳所述行星减速器的盒体一起构成减速器组件,
所述减速器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1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减速器组件与所述第1壳体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的内部空间包括第1区域和第2区域,其中,所述第1区域用于收纳所述电机;所述第2区域用于收纳所述移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由分隔壁来划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行星减速器,该行星减速器在动力传递路径上被配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
所述手柄从所述壳体中的位于所述行星减速器正下方的部分突出。
CN202010926622.2A 2019-09-06 2020-09-07 紧固工具 Active CN112453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284A JP7422508B2 (ja) 2019-09-06 2019-09-06 締結工具
JP2019163281A JP7373946B2 (ja) 2019-09-06 2019-09-06 締結工具
JP2019-163281 2019-09-06
JP2019-163285 2019-09-06
JP2019-163284 2019-09-06
JP2019163285A JP7412113B2 (ja) 2019-09-06 2019-09-06 締結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3308A true CN112453308A (zh) 2021-03-09
CN112453308B CN112453308B (zh) 2024-04-26

Family

ID=7464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6622.2A Active CN112453308B (zh) 2019-09-06 2020-09-07 紧固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396038B2 (zh)
CN (1) CN112453308B (zh)
DE (1) DE1020201229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3243B2 (en) 2018-09-05 2023-06-1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lind rivet nut-setting tool
JP7490466B2 (ja) * 2020-06-23 2024-05-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DE102022116422A1 (de) 2022-06-30 2024-01-04 SFS Group Germany GmbH Nietgerät mit wirkungsgradoptimierter Antriebseinrichtung
DE102022116406A1 (de) * 2022-06-30 2024-01-04 SFS Group Germany GmbH Nietgerät in kompakter Bauweise
DE102022116431A1 (de) 2022-06-30 2024-01-04 SFS Group Germany GmbH Nietgerät in kompakter Bauweise
USD1021594S1 (en) * 2022-08-04 2024-04-09 SFS Group Germany GmbH Rivet gun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0128A (en) * 1966-10-13 1968-11-12 Standard Pressed Steel Co Pull gun
US5473805A (en) * 1991-08-12 1995-12-12 Gesipa Blindniettechnik Gmbh Tool for setting blind rivets
CN102233402A (zh) * 2010-04-06 2011-11-09 纽弗雷公司 电动盲铆钉安置装置
US2014026239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EP2786843A2 (en) * 2013-04-02 2014-10-08 Dubuis et Cie S.A.S. A battery powered crimping tool
US20150033525A1 (en) * 2012-02-23 2015-02-05 Lobtex Co., Ltd. Electric Riveter
DE102014108398A1 (de) * 2014-06-13 2015-12-17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Elektrisches Nietmutterwerkzeug und ein Steuergerät dafür
CN106536104A (zh) * 2014-08-01 2017-03-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复合加工工具以及使用该复合加工工具的加工方法
JP2018075578A (ja) * 2016-11-07 2018-05-17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締結装置
WO2018139372A1 (ja) *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CN108994243A (zh) * 2018-08-29 2018-12-14 黄鑫 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维修工具
US20190013763A1 (en) * 2017-07-10 2019-01-10 Newfre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Fasteners
JP2019000895A (ja) *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WO2019054257A1 (ja) * 2017-09-15 2019-03-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CN110023005A (zh) * 2016-11-30 2019-07-16 株式会社牧田 紧固工具
CN110023006A (zh) * 2016-11-30 2019-07-16 株式会社牧田 紧固工具
CN110114167A (zh) * 2016-12-28 2019-08-09 株式会社牧田 紧固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2078A (en) * 1973-07-01 1977-10-04 Eliezer Benimetzki Power transmission collar
US4807498A (en) * 1986-10-21 1989-02-28 Sps Technologies, Inc. Blind fastener installation tool and modified fastener
EP0302128B1 (de) * 1987-08-04 1992-01-02 Maschinenbau Subotsch & Schwab Gmbh Nietsetzwerkzeug zum Setzen von Blindnieten
DE19818756A1 (de) * 1998-04-27 1999-11-04 Honsel M H Beteiligungs Gmbh Nietsetzgerät
WO2008010992A1 (en) * 2006-07-17 2008-01-24 Abeo, Llc Motor having a hollow drive shaft
US9968988B2 (en) * 2012-05-31 2018-05-15 Newfrey Llc Blind rivet fastening device
US9027220B2 (en) * 2012-08-07 2015-05-12 Newfrey Llc Rivet setting machine
US20150328764A1 (en) * 2013-02-01 2015-11-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EP2910321B1 (de) * 2014-02-24 2018-10-17 GESIPA Blindniettechnik GmbH Blindnietsetzgerät
JP6804952B2 (ja) * 2016-11-30 2020-12-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JP6748573B2 (ja) 2016-12-28 2020-09-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JP6748741B2 (ja) * 2017-01-13 2020-09-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TWM562173U (zh) * 2018-01-10 2018-06-21 Lin Yu Tang 電動拉釘槍之拉釘距離感測組件
JP7187339B2 (ja) * 2019-01-30 2022-12-12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ナット締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0128A (en) * 1966-10-13 1968-11-12 Standard Pressed Steel Co Pull gun
US5473805A (en) * 1991-08-12 1995-12-12 Gesipa Blindniettechnik Gmbh Tool for setting blind rivets
CN102233402A (zh) * 2010-04-06 2011-11-09 纽弗雷公司 电动盲铆钉安置装置
US20150033525A1 (en) * 2012-02-23 2015-02-05 Lobtex Co., Ltd. Electric Riveter
US2014026239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EP2786843A2 (en) * 2013-04-02 2014-10-08 Dubuis et Cie S.A.S. A battery powered crimping tool
DE102014108398A1 (de) * 2014-06-13 2015-12-17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Elektrisches Nietmutterwerkzeug und ein Steuergerät dafür
CN106536104A (zh) * 2014-08-01 2017-03-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复合加工工具以及使用该复合加工工具的加工方法
JP2018075578A (ja) * 2016-11-07 2018-05-17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締結装置
CN108057831A (zh) * 2016-11-07 2018-05-22 纽弗雷公司 盲铆钉紧固装置
CN110023005A (zh) * 2016-11-30 2019-07-16 株式会社牧田 紧固工具
CN110023006A (zh) * 2016-11-30 2019-07-16 株式会社牧田 紧固工具
CN110114167A (zh) * 2016-12-28 2019-08-09 株式会社牧田 紧固工具
WO2018139372A1 (ja) *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JP2019000895A (ja) *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US20190013763A1 (en) * 2017-07-10 2019-01-10 Newfre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Fasteners
WO2019054257A1 (ja) * 2017-09-15 2019-03-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工具
CN108994243A (zh) * 2018-08-29 2018-12-14 黄鑫 一种火力发电设备维修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4012A1 (en) 2022-10-13
US11396038B2 (en) 2022-07-26
CN112453308B (zh) 2024-04-26
DE102020122949A1 (de) 2021-03-11
US20210069773A1 (en)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3308B (zh) 紧固工具
CN110769949B (zh) 紧固工具
CN110114167B (zh) 紧固工具
CN110023006B (zh) 紧固工具
US11325180B2 (en) Fastening tool
JP5597432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締結装置
US11504764B2 (en) Fastening tool
CN110769950B (zh) 紧固工具
WO2018139372A1 (ja) 締結工具
JP7488077B2 (ja) 締結工具
JP6768999B2 (ja) 締結工具
CN110023005A (zh) 紧固工具
JP7373946B2 (ja) 締結工具
JP7422508B2 (ja) 締結工具
JP6716844B2 (ja) 締結工具
JP6822904B2 (ja) 締結工具
JP7412113B2 (ja) 締結工具
JP7469103B2 (ja) 締結工具
JP2021041420A (ja) 締結工具
JP6859207B2 (ja) 締結工具
CN117444132A (zh) 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