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949B - 紧固工具 - Google Patents
紧固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69949B CN110769949B CN201880040388.4A CN201880040388A CN110769949B CN 110769949 B CN110769949 B CN 110769949B CN 201880040388 A CN201880040388 A CN 201880040388A CN 110769949 B CN110769949 B CN 1107699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shaft
- housing
- drive shaft
- fastening t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05—Portable rive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02—Riveting procedures
- B21J15/04—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 B21J15/043—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by pulling a mandr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 B21J15/2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operated by rotary drive, e.g. by electric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30—Particular elements, e.g. supports; Suspension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riveters
- B21J15/32—Devices for inserting or holding rivets in position with or without feeding arrangements
- B21J15/326—Broken-off mandrel col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紧固工具(1)具有壳体(10)、砧座(61)、钳口组件(63)、电机(2)、驱动机构(4)和手柄(15)。驱动机构(4)构成为,通过使钳口组件(63)沿着驱动轴(A1)相对于砧座(61)向后方相对移动来通过紧固件(8)对作业件(W)进行紧固。驱动机构(4)包括螺母(41)和驱动轴(460)。手柄(15)从壳体(10)向下方突出,并在上端部具有扳机(151)。电机轴(25)的旋转轴(A2)在驱动轴(A1)的下方与驱动轴(A1)平行延伸。包括驱动轴(A1)和旋转轴(A2)的假想平面在左右方向上穿过手柄(15)的中心。扳机(151)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螺母(41)与电机主体部(20)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紧固件(fastenner)对作业件进行紧固的紧固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经由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紧固多个作业件的紧固工具。此外,作为紧固件,使用所谓的盲铆钉、所谓的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multi-piece swage typefastener)。盲铆钉是销和筒状部(也称为铆钉主体或套筒)一体地形成的类型的紧固件。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是销和筒状部(也称为轴环)彼此分体形成的类型的紧固件。
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73148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盲铆钉的紧固工具。在该紧固工具中,进给丝杠机构构成为,通过将由钳口把持的销沿着规定的轴线拉拽而将其从筒状部拔出,从而对筒状部进行铆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紧固工具中,驱动进给丝杠机构的电动电机在绕轴线的周向上被配置于从手柄的把持位置与进给丝杠机构之间偏移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当从后方观察时,进给丝杠机构和手柄的中心线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对此,电动电机被配置在向右偏移的位置。因此,担心由于左右方向上的重量偏差而导致操作性下降。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紧固工具的操作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紧固工具,其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对作业件进行紧固。该紧固工具包括壳体、紧固件抵接部、销把持部、电机、驱动机构和手柄。
壳体沿着规定的驱动轴在紧固工具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紧固件抵接部以能够与紧固件的筒状部抵接的方式被保持于壳体的前端部。销把持部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沿驱动轴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另外,销把持部构成为能够把持紧固件的销的一部分。电机被收容在壳体内。另外,电机具有电机主体部和电机轴。电机主体部包括定子和转子。电机轴从转子延伸设置。
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壳体内。另外,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电机的动力驱动,通过使销把持部沿着驱动轴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向后方相对移动来拉拽被销把持部把持的销,以使与紧固件抵接部抵接的筒状部变形,据此通过紧固件对作业件进行紧固。手柄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从壳体向下方突出。另外,手柄在上端部具有扳机,该扳机构成为能够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另外,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旋转部件以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且能够绕驱动轴旋转的状态被壳体支承。另外,旋转部件构成为通过电机的动力驱动旋转。移动部件与销把持部连结。另外,移动部件构成为,以绕驱动轴的旋转被限制且能够沿着驱动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与旋转部件卡合,移动部件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而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移动。
在本方式的紧固工具中,电机轴的旋转轴在驱动轴的下方与驱动轴平行延伸。包括驱动轴和旋转轴的假想平面在左右方向上穿过手柄的中心。左右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扳机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旋转部件与电机主体部之间。此外,在此所说的“扳机被配置在旋转部件与电机主体部之间”是指,只要扳机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旋转部件的后端部与电机主体部的前端部之间即可。
在本方式的紧固工具中,驱动机构使销把持部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其中,旋转部件通过电机的动力而被绕驱动轴驱动旋转;移动部件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而沿着驱动轴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移动。并且,电机、驱动机构和手柄之间的配置关系被设定为,包括被上下平行配置的驱动轴和电机轴的旋转轴的假想平面穿过手柄的左右方向中心。换言之,旋转部件及移动部件、电机、手柄被左右对称(相对于上述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配置。据此,在左右方向上实现良好的重量平衡,从而能够提高紧固工具的操作性。此外,在前后方向上,由于电机没有与驱动机构呈同轴状配置,因此能够使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紧凑化。另外,由于扳机被配置在重量较大的旋转部件与电机主体部之间,因此在前后方向上也能够实现良好的重量平衡,从而能够提高紧固工具的操作性。
此外,作为能够在本方式的紧固工具中使用的紧固件,例如,列举所谓的盲铆钉、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multi-piece swage type fastener)。
在盲铆钉中,销和筒状部(也称为铆钉主体或套筒)一体形成。在筒状部的一端一体形成有凸缘。典型的情况为,销的轴部贯通筒状部。销的轴部在形成有筒状部的凸缘的一端侧较长地突出,头部以与筒状部的另一端邻接的方式突出。盲铆钉是如下类型的紧固件,即通过筒状部的一端部(凸缘)和筒状部的另一端部夹持作业件,其中,所述筒状部的另一端部通过销在轴向上被拉拽而以扩径的方式变形。另一方面,在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中,销和被贯插有销的筒状部(也称为轴环)原本彼此分体形成。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是通过销的头部和被铆接在销的轴部上的筒状部夹持作业件的类型的紧固件。
在盲铆钉的情况下,通过紧固作业,最终使销的一部分(也称为销尾、心轴)在破裂用的小径部处被拉断而分离。与此相对,在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中,与盲铆钉相同,有销尾被拉断的类型和轴部维持原样的类型。在任何类型的紧固件中,均通过紧固机构使销相对于筒状部相对移动,从而进行紧固件对作业件的紧固。
壳体是也被称为工具主体的部分。壳体也可以通过多个部分连结而形成。另外,壳体可以是单层结构的壳体,也可以是双层结构的壳体。
电机可以是直流电机,也可以是交流电机。电刷的有无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小型且能够得到大输出功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无刷DC电机。
紧固件抵接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与紧固件的筒状部抵接即可。例如,当使用盲铆钉时,紧固件抵接部只要能够抵接并按压在筒状部(铆钉主体或套筒)的凸缘上即可。另外,例如,在使用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的情况下,紧固件抵接部只要构成为与筒状部(轴环)卡合,并能够通过铆接力使筒状部变形即可。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以使用任意公知的结构。紧固件抵接部典型的结构为筒状体。紧固件抵接部只要通过直接连结于壳体、或经由其他部件连结而被保持于壳体即可。此外,紧固件抵接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拆装。
销把持部只要构成为以能够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沿驱动轴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并能够把持销的一部分即可,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使用盲铆钉的情况下,或者在使用多部件铆接式紧固件的情况下,均可以使用包括钳口和钳口的保持部(也称为钳口外壳)的任意公知结构,其中,钳口具有能够把持销的一部分(详细而言,销的轴部)的多个爪。销把持部典型的结构为,在筒状的紧固件抵接部的内部与紧固件抵接部呈同轴状配置。此外,销把持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拆装。
作为驱动机构,例如,能够适当使用进给丝杠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进给丝杠机构和滚珠丝杠机构均是能够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此外,在进给丝杠机构中,形成于圆筒状的旋转部件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与形成于被贯插于旋转部件的移动部件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直接卡合(旋合)。另一方面,在滚珠丝杠机构中,在圆筒状的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被贯插于旋转部件的移动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轨道。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通过配置为在轨道内能滚动的多个滚珠而卡合。此外,典型的情况是,旋转部件经由轴承被保持于壳体。移动部件可以直接与销把持部连结,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即,间接性)连结。
手柄典型的情况为构成为长形,包括使用者能够把持的棒状的把持部。此外,手柄“从壳体向下方突出”是指,不仅包括与驱动轴正交而向下方突出的情况,还包括与驱动轴交叉而大致向下方突出的情况。扳机典型的情况为,被设置为用于电机启动的操作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也可以为,旋转部件与电机主体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配置。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旋转部件的下方没有配置电机主体部,因此能够使扳机靠近上方即驱动轴。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工具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也可以为,旋转部件和电机配置为,在从后方观察时局部重叠。根据本方式,能够使壳体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化,从而使扳机更可靠地接近驱动轴。此外,这里所说的“旋转部件”是指,在旋转部件在外周部具有从动齿轮的情况下,包括从动齿轮的整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也可以为,旋转部件具有形成于外周部的从动齿轮。而且,驱动机构还可以具有中间轴。中间轴构成为伴随着电机轴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另外,中间轴也可以具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此外,中间轴可以与电机轴呈同轴状配置。根据本方式,与中间轴与电机轴平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驱动机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紧固件对作业件进行紧固,并且使销在断裂用的小径部断裂。而且,紧固工具还可以具有销尾通路和销尾回收容器。销尾通路也可以构成为沿驱动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能使通过断裂而被分离的销尾通过。回收容器也可以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的后端部,并具有与销尾通路的后端连通的内部空间。根据本方式,由于销尾通路沿驱动轴呈直线状延伸,因此,销尾能够顺利通过通路。另外,由于回收容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的后端部,因此,与将回收容器配置在壳体的中间部等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拆装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回收容器可以构成为,当从后方观察时,驱动轴和电机轴的旋转轴位于回收容器所占据的区域内。根据本方式,能够在与壳体的后端部对应的合理范围内确保回收容器的容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移动部件可以构成为,具有销尾通路的中空状部件。紧固工具还可以具有防尘部件。防尘部件也可以以与移动部件的后端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被保持于壳体的后端部。防尘部件也可以配置为,在移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外周面相对于防尘部件滑动,防止灰尘侵入到比防尘部件靠前方的位置。在回收容器内,容易积存因销的断裂而产生并附着在销尾上且被运送的金属粉末。该金属粉末附着在移动部件的后端部的外周面,而有可能侵入壳体内。另外,除了金属粉末以外,还有砂粒等侵入的情况。根据本方式,防尘部件配置为在移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外周面相对于防尘部件滑动,从而能够防止金属粉末或砂粒等各种异物(灰尘)侵入到比防尘部件靠前方的位置。据此,能够防止因灰尘引起的内部机构的不良情况。此外,防尘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毛毡、橡胶、无纺布、纸、海绵等。另外,防尘部件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围绕移动部件的外周面的环形部件、围绕移动部件的外周面的刷状部件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紧固工具还可以具有照明装置和扳机保护部。照明装置可以构成为,被配置在壳体的下端部,向紧固件抵接部的前端部的周边区域照射光。扳机保护部可以在扳机的前侧确保手指的配置空间,并且从壳体的下端部延伸到手柄的前端部。而且,扳机保护部可以在内部具有照明装置用的布线用通路。根据本方式,通过照明,能够容易确认紧固件或作业件的状态。另外,能够通过扳机保护部实现防止无意中按压扳机的功能和设置照明装置的布线用通路的功能这两者。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壳体也可以包括支承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保持部。紧固工具还可以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被配置在旋转部件的后方且夹装于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移动部件使销把持部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向后方相对移动而拉拽销,在销断裂的情况下,通过该冲击,而作用有使旋转部件向后方相对移动的较强的力。据此,在旋转部件保持部中的被配置于旋转部件的后方的部分被施加朝向后方的冲击。在本方式中,弹性部件被夹装配置于旋转部件与壳体的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因此,通过弹性部件缓和冲击,能够有效降低旋转部件保持部损伤的可能性。据此,能够提高包括旋转部件保持部的壳体的耐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壳体也可以包括支承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保持部。紧固工具还可以具有夹装部件和位置检测机构。夹装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销把持部被配置在规定的基准位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机构可以构成为,在紧固作业件之后,根据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销把持部沿驱动轴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向前方相对移动,并配置在规定的初始位置。并且,夹装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被连结于移动部件的销把持部超过初始位置而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与被设置于移动部件的抵接部抵接,据此,限制移动部件和销把持部向前方移动。即,当销把持部超过初始位置而向前方移动时,与夹装部件抵接,从而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此外,基准位置和初始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位置。根据本方式,例如,即使在由于位置检测机构的误动作而导致销把持部超过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夹装部件限制移动部件和销把持部的移动。据此,能够降低移动部件和销把持部超过界限向前方移动而损伤其他部分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紧固件(盲铆钉)的说明图。
图2是紧固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紧固工具的后侧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6是从后方观察紧固工具的情况下的驱动机构、电机、手柄和回收容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7是紧固工序的说明图,是驱动轴被配置在初始位置与停止位置之间时的紧固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8是紧固工序的另一说明图,是驱动轴被配置在停止位置之间时的紧固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9是具有防尘部件的紧固工具的说明图,是表示驱动轴被配置在初始位置之间时的壳体的后端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驱动轴被配置在停止位置之间时的壳体的后端部的说明图。
图11是具有另一防尘部件的紧固工具的说明图,是表示驱动轴被配置在初始位置之间时的壳体的后端部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驱动轴被配置在停止位置之间时的壳体的后端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能够使用紧固件紧固作业件的紧固工具1。
首先,参照图1,对作为在紧固工具1中能够使用的紧固件一例的紧固件8进行说明。紧固件8是被称为盲铆钉(也称为盲紧固件)的类型的公知的紧固件。紧固件8由一体形成的销81和主体部85构成。
主体部85是包括圆筒状的套筒851和从套筒851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853的筒状体。销81是贯穿主体部85并从主体部85的两端突出的棒状体。销81包括轴部811和被形成于轴部的一端部的头部815。头部815形成为其直径大于套筒851的内径,并且配置为从套筒851的与凸缘853相反一侧的端部突出。轴部811贯穿主体部85,从凸缘853侧的端部沿轴向突出。在轴部811中的被设置在套筒851内的部分形成有断裂用的小径部812。小径部812是强度比其他部分弱的部分。小径部812构成为,当销81在轴向上被拉拽时其最先断裂。将在轴部811中、相对于小径部812与头部815相反一侧的部分称为销尾813。销尾813是在轴部811断裂的情况下从销81(紧固件8)分离的部分。
下面对紧固工具1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2,对紧固工具1的概略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2所示,紧固工具1的轮廓主要由外壳体11、手柄15和通过机头保持部件14保持的机头部6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1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沿着规定的驱动轴A1延伸。机头部6通过机头保持部件14被保持在外壳体11在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并沿着驱动轴A1延伸。回收容器7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体11的另一端部。回收容器7能够收容在紧固工序中被分离的销尾813(参照图1)。手柄15从外壳体11在长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与驱动轴A1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
以下,关于紧固工具1的方向,为了便于说明,将驱动轴A1的延伸方向(也称为外壳体11的长轴方向)定义为紧固工具1的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配置有机头部6的一侧定义为前侧,将拆装回收容器7的一侧定义为后侧。将与驱动轴A1正交且与手柄15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将配置有外壳体11的一侧定义为上侧,将手柄15的突出端(自由端)侧定义为下侧。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如图2所示,外壳体11主要收容电机2、通过电机2的动力驱动的驱动机构4、和将电机2的动力传递给驱动机构4的传递机构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的一部分(详细而言,滚珠丝杠机构40的螺母41)被收容于内壳体13。内壳体13以固定状态被保持于外壳体11。从这个观点来看,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也可以整体地被看作外壳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1由树脂形成,并与手柄15形成为一体,另一方面,内壳体13由金属(详细而言,铝)形成。
手柄15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把持。在手柄15的上端部(与外壳体11连接的基端部)上设置有扳机151。扳机151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扣动操作)。在手柄15的下端部设置有电池安装部158。电池安装部158构成为能够拆装电池159。电池159是用于向紧固工具1的各部和电机2供给电力且能够反复充电的电源。此外,由于电池安装部158和电池159的结构为公知结构,因此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构成为能够通过紧固件8紧固作业件。紧固件8(参照图1)在其销尾813的一部分插入到紧固工具1的机头部6的顶端部且主体部85和头部815从机头部6的顶端部突出的状态下,被后述的钳口(jaw)65把持(参照图5)。然后,将套筒851插入到形成于作业件W上的安装孔中,直至凸缘853抵接于被紧固的作业件W的一表面为止的位置。根据对扳机151的按压操作,通过电机2驱动驱动机构4。据此,当销尾813被钳口组件63把持并被强力拉拽时,头部815侧的套筒851的端部扩径,作业件W被夹持在该端部与凸缘853之间。另外,轴部811在小径部812处发生断裂,从而销尾813被分离。此外,在紧固工具1中,能够使用包括由图1例示的紧固件8的多种紧固件。
下面对紧固工具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电机2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电机2被收容在外壳体11的后端部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机2,使用小型且高输出功率的无刷DC电机。电机2包括:电机主体部20,其包括定子21和转子23;和电机轴25,其从转子23延伸出,且与转子23一体地旋转。电机2配置为,电机轴25的旋转轴A2在驱动轴A1的下方与驱动轴A1平行(即,沿前后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2整体相对于驱动轴A1被配置在下方。电机轴25由轴承251和轴承25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所述轴承251被固定在后述的减速机壳体30的后端部;所述轴承253被固定在外壳体11的后端部。电机轴25的前端部突出到减速机壳体30内。在电机轴25的后端部固定有用于冷却电机2的风扇27。
接着,对传递机构3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以行星齿轮减速机31、中间轴33、螺母驱动齿轮35为主体而构成。下面,依次对上述部件进行说明。
行星齿轮减速机31在从电机2至驱动机构4(详细而言为滚珠丝杠机构40)的动力传递路径中被配置于电机2的下游侧。行星齿轮减速机31构成为增大电机2的转矩并将该转矩传递至中间轴33。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减速机31以两组行星齿轮机构和收容两组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机壳体30为主体而构成。此外,减速机壳体30由树脂形成,并在电机2的前侧以固定状态保持于外壳体11。此外,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本身是公知的,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说明。电机轴25被作为向行星齿轮减速机31输入旋转动力的输入轴。在电机轴25的前端部(突出到减速机壳体30内的部分)固定有行星齿轮减速机31的第1(上游侧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311。第2(下游侧的)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313被作为行星齿轮减速机31的最终输出轴。
中间轴33被构成为与行星架313一体地旋转。具体而言,中间轴33与电机轴25同轴状配置,其后端部与行星架313连结。中间轴33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由轴承331和轴承3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所述轴承331被固定于内壳体13的下前端部;所述轴承333被固定于减速机壳体30的前端部。
螺母驱动齿轮35被固定在中间轴33的前端部的外周部。螺母驱动齿轮35与形成在后述的螺母41的外周部的从动齿轮411啮合,将中间轴33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螺母41。螺母驱动齿轮35和从动齿轮411构成为减速齿轮机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传递机构3整体的减速比为3以下。
下面,对驱动机构4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以被收容在外壳体11的上部的滚珠丝杠机构40为主体而构成。下面,依次对滚珠丝杠机构40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
下面,对滚珠丝杠机构40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滚珠丝杠机构40以螺母41和丝杠轴46为主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丝杠机构40构成为将螺母4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丝杠轴46的直线运动,使后述的钳口组件63(参照图5)呈直线状移动。
螺母41以其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且能够绕驱动轴A1旋转的状态被支承于内壳体13。螺母41形成为圆筒状,具有被一体设置于外周部的从动齿轮411。在从动齿轮411的前侧和后侧,一对径向轴承412、413外嵌于螺母41。螺母41通过径向轴承412、413以相对于内壳体13能够绕驱动轴A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内壳体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体13包括前侧壳体131和后侧壳体133。前侧壳体131保持螺母41的前侧部分(详细而言,比从动齿轮411靠前侧的部分)。后侧壳体133保持螺母41的后侧部分(详细而言,从动齿轮411及其后侧部分)。前侧壳体131形成为覆盖螺母41的前方和螺母41的前侧部分的外周。后侧壳体133形成为覆盖螺母41的后方、从动齿轮411和螺母41的后侧部分的外周。如此,内壳体13具有被配置于螺母41的前侧和后侧的部分,由此,当驱动机构4动作时,能够更可靠地限制螺母41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此外,前侧壳体131和后侧壳体133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利用螺钉(省略图示)被连结固定而一体化。径向轴承412、413分别被固定在前侧壳体131、后侧壳体133的内部。
此外,前侧壳体131和后侧壳体133中,覆盖螺母41的外周的部分的整体外形形成为长方体状。在后侧壳体133中,与从动齿轮411对应的部分的上下左右4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开口部134。从动齿轮411的直径被设定为,从动齿轮411通过形成在后侧壳体133的上表面上的开口部134,从动齿轮411的外周和内壳体13的外表面大致共面。即,从动齿轮411的外周不比内壳体13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据此,实现紧固工具1中所谓的中心高度(从驱动轴A1到外壳体11的上表面的距离)的降低。从动齿轮411与螺母驱动齿轮35啮合。从动齿轮411通过螺母驱动齿轮35而旋转,由此螺母41绕驱动轴A1旋转。
丝杠轴46以绕驱动轴A1的旋转被限制、且能够沿着驱动轴A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与螺母41卡合。详细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丝杠轴46构成为长条状。丝杠轴46被贯插于螺母41,并沿着驱动轴A1延伸。通过被形成于螺母41的内周面的螺旋槽和被形成于丝杠轴46的外周面的螺旋槽,规定螺旋状的轨道。在螺旋状的轨道内,以能够滚动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滚珠(省略图示)。丝杠轴46通过这些滚珠与螺母41卡合。据此,丝杠轴46通过螺母41的旋转驱动而沿着驱动轴A1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移动。
如图4所示,滚子保持部463的中央部被固定在丝杠轴46的后端部上。滚子保持部463具有臂部。臂部与丝杠轴46正交而从中央部向左右方向突出。在臂部的左右端部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有滚子464。另一方面,在外壳体11的左右内壁部,与左右一对滚子464对应而分别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滚子引导件111。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滚子464的朝向上侧和下侧的移动被滚子引导件111限制。据此,被配置在滚子引导件111内的滚子464能够沿着滚子引导件111在前后方向上滚动。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滚珠丝杠机构40中,当螺母41绕旋转轴A1旋转时,通过滚珠与螺母41卡合的丝杠轴46相对于螺母41和壳体10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此外,随着螺母41的旋转,也有可能在丝杠轴46上作用绕驱动轴A1的转矩。然而,通过滚子464与滚子引导件111抵接,限制由于该转矩引起的丝杠轴46绕驱动轴A1的旋转。
下面,对内壳体13内部的螺母41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在螺母41的前端与前侧壳体131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hrust bearing)415。另一方面,在螺母41的后端与后侧壳体133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417、夹装部件42和弹性部件43。依次对这些部件进行说明。
推力轴承415是构成为允许螺母41旋转,并且当紧固件8的销81相对于主体部85被向后方强力拉拽时承受作用于螺母41的朝向前方的载荷的轴承。
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构成为,通过更换机头部6,除了被称为盲铆钉的紧固件8以外,还能够紧固多部件铆接式的紧固件。在多部件铆接式的紧固件中,与紧固件8同样,有将销尾拉断的类型的紧固件(以下称为拉断式紧固件)、和维持销的轴部不变的类型的紧固件(以下称为轴维持式紧固件)。在使用轴维持式紧固件的情况下,丝杠轴46首先向后移动直到紧固件的轴环被施加适当的铆接力。在此之后,丝杠轴46在钳口组件63(参照图5)把持销的状态下向前方移动。此时,由于被牢固地压接到机头部内的锥孔中的轴环向前方脱离,因此对螺母41作用朝向后侧方向的载荷。因此,为了容许螺母41的旋转,同时承受该朝向后侧方向的载荷,而配置有推力轴承417。
夹装部件42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螺母41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夹装部件42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凸缘部421的圆筒状部件。夹装部件42在被丝杠轴46呈同轴状贯插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后侧壳体133内。
弹性部件43在前后方向上被夹装配置在凸缘部421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之间。在由于紧固件8的销81相对于主体部85被向后方强力拉拽而使得销尾813被拉断时的冲击使螺母41向后方相对移动的强力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弹性部件43用于缓和对后侧壳体133的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43,使用橡胶制的O形圈。
另外,弹性部件43在被施加压力的状态下(被稍微压缩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凸缘部421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之间。据此,夹装部件42始终被保持在凸缘部421的前表面与推力轴承417抵接且后表面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的前表面稍向前方离开的位置。此时的凸缘部421的后表面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规定夹装部件42和螺母41相对于后侧壳体133能向后方移动的距离(换言之,弹性部件43的压缩量)的上限。
另外,夹装部件42的圆筒状的后端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配置在形成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的通孔内。通常,夹装部件42的后端面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即,夹装部件42的后端面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面共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体13由铝制成,与此相对,夹装部件42由铁制成。当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超过初始位置而向前移动的情况下,夹装部件42的后端部作为移动限制部(止动件)发挥作用,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下面对丝杠轴46的后端部的周边结构、和配置丝杠轴46的后端部的外壳体11的后端部内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被固定于丝杠轴46的后端部的滚子保持部463上固定有磁铁保持部485。磁铁保持部485被配置在丝杠轴46的上侧。在磁铁保持部485的上端安装有磁铁486。由于磁铁486与丝杠轴46形成为一体,因此磁铁486随着丝杠轴46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另一方面,在外壳体11上设置有位置检测机构48。位置检测机构48构成为,通过磁铁486检测丝杠轴46相对于壳体10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也被称为钳口组件63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机构48包括初始位置传感器481和停止位置传感器482。初始位置传感器481和停止位置传感器482均经由未图示的布线与控制器156(参照图2)电连接。初始位置传感器481和停止位置传感器482构成为,在磁铁486被配置在各自的规定的检测范围内的情况下,向控制器156输出规定的信号。初始位置传感器481被安装在当丝杠轴46被配置在初始位置时能检测磁铁486的位置。停止位置传感器482被安装在当丝杠轴46被配置在停止位置时能检测磁铁486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被设定在丝杠轴46的物理可移动范围内的最前方位置附近。停止位置被设定在丝杠轴46的可移动范围内的最后方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延伸轴47呈同轴状被连结固定在丝杠轴46的后端部,并且与丝杠轴46形成为一体。下面,形成为一体的丝杠轴46和延伸轴47也被统称为驱动轴460。在驱动轴460上设置有沿驱动轴A1贯通驱动轴460的通孔461。此外,通孔461的直径被设定为比在紧固工具1中能使用的紧固件的销尾的最大直径稍大的程度。
在外壳体11的后端部中的驱动轴A1上形成有开口部114。开口部114使外壳体1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在开口部114的前侧固定有圆筒状的引导套筒117。引导套筒117具有与延伸轴47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在丝杠轴46(驱动轴460)被配置在初始位置(图3和图4中所示的位置)时,被配置在引导套筒117内。当丝杠轴46(驱动轴460)随着螺母41的旋转而从初始位置向后方移动时,延伸轴47在引导套筒117内滑动的同时向后方移动。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外壳体11的后端部设置有容器连结部113。容器连结部113形成为圆筒状并向后方突出。容器连结部113构成为能够拆装销尾813的回收容器7。如图2和图4所示,回收容器7包括圆筒状的筒状部件71、和能够相对于筒状部件71进行拆装的有底筒状的盖部件75。在筒状部件71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另一方面,在容器连结部113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使用者通过将筒状部件71与容器连结部113旋合,能够以开口部114与回收容器7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将回收容器7安装于外壳体11。此外,在筒状部件71的后端部的外周部上形成有与容器连结部113对应的外螺纹。在盖部件75的开口侧端部的内周部上形成有能与该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即,盖部件75构成为不仅能与筒状部件71旋合,还能与容器连结部113旋合。
下面,对机头部6和机头保持部件14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机头部6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机头部6以砧座61和钳口组件63为主体而构成。砧座61构成为能够与紧固件8的主体部85(凸缘853)抵接。钳口组件63构成为能够把持紧固件8的销81(销尾813)。另外,钳口组件63以能相对于砧座61沿着驱动轴A1相对移动的方式被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头部6以能够通过机头保持部件14进行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10的前端部。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紧固工具1构成为能够使用被称为盲铆钉的紧固件8和多部件铆接式的紧固件。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的紧固件,将适当种类的机头部安装在壳体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紧固件8用的机头部6,但与多部件铆接式的紧固件对应的机头部也可以具有基本上与机头部6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与多部件铆接式的紧固件对应的机头部也具有砧座和钳口组件,其中,所述砧座能与紧固件的筒状部(也称为轴环)抵接;所述钳口组件构成为能够把持销并且以能够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沿着驱动轴A1相对移动的方式被保持。此外,下面,关于机头部6的方向,以机头部6被安装在壳体10上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
下面对砧座61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61包括长形的圆筒状的套筒611和被固定于套筒611的前端部的机头顶端(nose tip)614。套筒611的内径被设定为与后述的钳口组件63的钳口外壳64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套筒611的外周部的比中央部稍靠后端侧的位置设有卡止肋612。卡止肋612向径向外侧突出。机头顶端614构成为,其前端部能抵接于紧固件8的凸缘853。另外,机头顶端614配置为,其后端部突出到套筒611内。在机头顶端614上形成有能插入销尾813的插入孔615。
对钳口组件63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钳口组件63以钳口外壳64、连结部件641、钳口65、施力弹簧66为主体而构成。下面依次对这些部件进行说明。
钳口外壳64构成为能够在砧座61的套筒611内沿着驱动轴A1滑动。另外,钳口外壳64形成为能够在其内部保持钳口65的圆筒状。此外,钳口外壳64具有大致均匀的内径,仅其前端部构成为随着靠向前方而内径变小的锥部。即,钳口外壳64的前端部的内周面形成为朝向前端缩径的圆锥状的锥面。另外,圆筒状的连结部件641的前端部被旋合在钳口外壳64的后端部,并与钳口外壳64形成为一体。此外,连结部件641的后端部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连结部件49的前端部旋合。
钳口65整体上形成为与钳口外壳64的锥面对应的圆锥状的筒状体。钳口65在钳口外壳64的前端部内与钳口外壳64呈同轴状配置。钳口65具有多个爪651(例如,三个爪)。爪651构成为能够把持销尾813的一部分,且被配置在驱动轴A1周围。在爪65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使销尾813的把持变得容易的凹凸。
施力弹簧66在前后方向上被夹装配置于钳口65与连结部件641之间。钳口65保持在通过施力弹簧66的加载力而被向前方施力,其外周面与钳口外壳64的锥面抵接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弹簧66由被配置于钳口65与连结部件641之间的弹簧保持部件67保持。
弹簧保持部件67包括圆筒状的第1部件671和第2部件675。第1部件671和第2部件675配置为在钳口外壳64内可沿驱动轴A1滑动。第1部件671被配置在前侧并与钳口65抵接,另一方面,第2部件675被配置在后侧并与连结部件641抵接。第1部件671和第2部件675具有比钳口外壳64的内径小的外径。在第1部件671和第2部件675各自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这些凸缘的外径与钳口外壳64的内径(除锥部以外的部分)大致相等。施力弹簧66以其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抵接于第1部件671和第2部件675的凸缘的状态,被套装于第1部件671和第2部件675上。此外,在第1部件671的内部固定有向后方突出的圆筒状的滑动部672,并向后方突出。滑动部672的后端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插入第2部件675内。滑动部672的内径与丝杠轴46的通孔461的内径大致相等。
根据上述结构,当钳口外壳64相对于砧座61沿驱动轴A1方向移动时,通过施力弹簧66的加载力,钳口外壳64和钳口65在驱动轴A1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此时,钳口65的爪651各自的外周的锥面在钳口外壳64的锥面上滑动,同时钳口65的爪651沿驱动轴A1方向和径向移动,使得相邻的爪651彼此接近或分离。据此,钳口65对销尾813的把持力发生变化。
详细而言,当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被配置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时,钳口65被保持在爪651的外周的锥面与钳口外壳64的锥面抵接并且钳口65与突出到钳口外壳64的前端部内的上述机头顶端614的后端抵接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的初始位置被调整为,在销尾813被插入到钳口65的内部的情况下,爪651能够以紧固件8不会因自重而从机头部6脱落的程度的把持力松弛地把持销尾813。
当钳口组件63相对于砧座61沿着驱动轴A1向后方移动时,钳口外壳64相对于被施力弹簧66向前方施力的钳口65向后方移动。多个爪651通过爪651的锥面和钳口外壳64的锥面的作用而以彼此接近的方式移动。据此,销尾813通过钳口65被牢固地把持。相反,当钳口组件63沿着驱动轴A1移动到初始位置时,钳口65与机头顶端614的后端抵接,并且钳口外壳64相对于钳口65向前方移动。多个爪651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据此,能够解除钳口65对销尾813的把持。即,销尾813能够从钳口65脱离。此外,在后面对紧固工具1的紧固工序详细叙述。
下面,对机头保持部件14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机头保持部件14形成为圆筒状。机头保持部件14被固定在壳体10的前端部,并沿着驱动轴A1向前方突出。更详细而言,通过将机头保持部件14与内壳体13(前侧壳体131)的圆筒状的前端部分旋合,而将机头保持部件14与壳体10连结为一体。机头保持部件14的后侧部分的内径被设定为比丝杠轴46的外径大。另外,在机头保持部件14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卡止部141。形成有卡止部141的部分的内径被设定为与钳口组件63的外径大致相等。比卡止部141靠前侧部分的内径被设定为与砧座61的外径大致相等。
连结部件49被连结到丝杠轴46的前端部。连结部件49是将丝杠轴46与钳口组件63连结的部件。连结部件49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通过将其后端部与丝杠轴46的前端部旋合而被一体地连接于丝杠轴46。连结部件49的后端部的外径被设定为与机头保持部件14的内径大致相等。在被形成于连结部件49的后端部的外周部的环状的槽中安装有防止润滑脂漏出用的O形圈491。连结部件49随着丝杠轴46沿前后方向移动而在机头保持部件14内滑动。连结部件49的前端部被旋合在钳口组件63(详细而言,连结部件641)的后端部。即,钳口组件63通过连结部件49被一体连结于丝杠轴46。此外,当连结部件49被连结于连结部件641时,形成有沿驱动轴A1贯穿两者的通孔495。该通孔495的直径与丝杠轴46的通孔461的直径大致相等。
机头部6连结于壳体10的连结方法如下。在如上述那样将钳口组件63连结到连结部件49之后,砧座61(详细而言,套筒611)的后端部被插入到机头保持部件14内。此外,通过将圆筒状的固定环145与机头保持部件14的前端部的外周部旋合,从而使机头部6通过机头保持部件14与壳体10连结。此外,砧座61被定位为,其后端与机头保持部件14的卡止部141抵接,且卡止肋612被配置在固定环145的前端部与机头保持部件14的前端之间。
当通过机头保持部件14将机头部6连结于壳体10时,如图2所示,形成从机头部6的前端至外壳体11的开口部114而沿着驱动轴A1延伸的通路70。更详细而言,通路70是由机头顶部614的插入孔615、钳口65的内部、弹簧保持部件67的内部、连结部件641、49的通孔495(参照图5)、驱动轴460的通孔461和开口部114(参照图3)形成的通路。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紧固件8的销尾813通过通路70而被收容在回收容器7中。此外,从配置驱动轴460的后端部的导向套筒117的后端到开口部114的开口端的距离被设定为比销尾813的长度短。据此,防止当在驱动轴460被配置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销尾813被从通孔461排出时销尾813从通路70脱离而进入外壳体11内。
下面对手柄15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手柄15的上端部的前侧设置有扳机151。在扳机151的后侧的手柄15内部收容有开关152。开关152根据扳机151的按压操作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另外,在扳机151的周围设置有扳机保护件153,该扳机保护件153用于防止扳机151与某个物体抵接而被按压等的误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扳机保护件153在扳机151的前侧确保手指的配置空间,并且从外壳体11的前下端部延伸到手柄的前端部(详细而言,扳机151的下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体11的前下端部设置有照明单元115。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115以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和收容LED的透光材料制(透明树脂、玻璃等)的壳体为主体而构成。照明单元115的光的照射方向被设定为,使LED发出的光照射紧固件抵接部的前端部的周边区域(换言之,紧固件8的紧固作业部位)。照明单元115通过未图示的布线与控制器156电连接。扳机保护件153在内部具有该布线的通路。即,扳机保护件153兼具有作为防止对扳机151误操作的防止部件的功能和作为布线用通路的功能。
手柄15的下端部形成为矩形箱状,构成控制器收容部155。在控制器收容部155内部收容有控制紧固工具1的动作的控制器15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器156,使用由包括CPU、ROM、RAM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电路。控制器156通过未图示的布线与开关152、照明单元115、位置检测机构48等连接。
在控制器收容部155的下部设置有电池安装部158。另外,在控制器收容部15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使用者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部157。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工具1构成为能够对应于包括紧固件8的拉断式紧固件和轴维持式紧固件两者,并且控制器156根据与所使用的紧固件的类型对应的动作模式来控制电机2的驱动。因此,在操作部157上设置有按钮等,该按钮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外部操作来设定动作模式和控制条件。
在此,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紧固工具1中的特定机构间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驱动机构4(滚珠丝杠机构40)、电机2和手柄15的配置关系如下。
如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电机轴25的旋转轴A2在驱动轴A1的下方与驱动轴A1平行延伸。即,电机2不与驱动机构4呈同轴状配置。据此,相比于电机2和驱动机构4呈同轴状配置的情况,能够使壳体10在前后方向上紧凑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机2整体配置在比沿着驱动轴A1移动的丝杠轴46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实现前后方向上的可靠的紧凑化。
另外,如图6所示,包括驱动轴A1和电机轴25的旋转轴A2的假想平面VP在左右方向上穿过手柄15的中心。换言之,包括螺母41和丝杠轴46的滚珠丝杠机构40、电机2和手柄15被左右对称(相对于假想平面VP呈面对称)配置。据此,在左右方向上实现良好的重量平衡。因此,能够提高紧固工具1的操作性。
另外,如图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被设置于手柄15的上端部的扳机151被配置在螺母41与电机主体部20之间。更详细而言,在侧视观察时,扳机1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螺母41的后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并且扳机1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电机主体部20的前端位置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视观察时,扳机151的前端位置位于比从动齿轮411的后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扳机151的后端位置位于比电机主体部20的前端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如此,由于扳机151被配置在重量较大的螺母41与电机主体部20之间,因此不仅在左右方向上,在前后方向上也能够实现良好的重量平衡。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工具1的操作性。
并且,如图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螺母41与电机2的电机主体部20被配置在至少前后错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41与电机主体部20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配置。即,在侧视观察时,电机主体部20的前端位置位于比螺母41的后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扳机151靠近上方,即靠近驱动轴A1。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工具1的操作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从后方观察螺母41和电机2的情况下,螺母41和电机2以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更详细而言,电机2与螺母41的下部部分重叠。此外,这里所说的螺母41包括被设置于螺母41的从动齿轮411。即,在从后方看时,从动齿轮411的外形和电机2的定子21的外形可以部分重叠。据此,能够使壳体10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化,使扳机151可靠地靠近驱动轴A1。
另外,回收容器7与驱动轴A1及电机轴25的旋转轴A2的配置关系如下。
如图6所示,回收容器7被构成为,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驱动轴A1和电机轴25的旋转轴A2位于回收容器7所占的区域内。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与壳体10的后端部对应的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回收容器7的容积。
下面,对紧固件8的紧固工序中的紧固工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5所示,在紧固工序开始时,丝杠轴46(即,驱动轴460)和钳口组件63被配置在初始位置。使用者将紧固件8的销尾813的一部分穿过机头顶部614的插入孔615插入到钳口65的内部,并使钳口65松弛地把持。使用者进一步将套筒851插入到形成于作业件W的安装孔中,直至凸缘853与被紧固的作业件W的一表面抵接为止。
当使用者按压操作扳机151而接通开关152后,控制器156使照明单元115的LED亮灯,进而开始电机2的正转驱动。电机2的旋转动力经由传递机构3传递至螺母41,螺母41绕驱动轴A1旋转,由此丝杠轴46从初始位置向后方移动。伴随于此,被连结于丝杠轴46的钳口组件63被向后方拉入,销尾813被钳口65牢固地把持,并沿着驱动轴A1被向后方拉入。此时,在螺母41上作用有朝向前方的载荷,推力轴承415承受该载荷。
如图7所示,当丝杠轴46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销81在丝杠轴46到达停止位置之前在小径部812(参照图1)处断裂,销尾813从紧固件8分离。由于销81断裂的冲击,对螺母41作用使螺母41相对于内壳体13向后方移动的强力。因此,对后侧壳体133施加朝向后方的冲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螺母41的后方且螺母41与后侧壳体133之间的弹性部件43缓和该冲击,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对后侧壳体133的冲击。据此,能够提高包括后侧壳体133在内的壳体10的耐用性。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螺母41的内壳体13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连结前侧壳体131和后侧壳体133而形成。这样构成的内壳体13中的螺母41等的组装变得容易。另一方面,若由于销81断裂时的冲击而导致后侧壳体133与前侧壳体131的连结松动,则螺母41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其结果,丝杠轴46、乃至钳口组件63的前后方向位置可能偏移,从而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把持销81。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弹性部件43缓和对后侧壳体133的冲击,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后侧壳体133与前侧壳体131的连结的松动。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3被配置于夹装部件42的凸缘部421与后侧壳体133之间,其中,所述夹装部件42被配置在螺母41的后方。据此,能够防止对弹性部件43施加伴随螺母41的旋转而绕驱动轴A1的力,从而能够提高弹性部件43的耐用性。而且,弹性部件43以在凸缘部421与后侧壳体133之间被施加压力的状态被保持。另外,在螺母41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凸缘部421的后表面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的前表面抵接来限制螺母41进一步移动。即,夹装部件42的凸缘部421构成为限制螺母41相对于后侧壳体133向后方的移动量(也可以称为弹性部件43的压缩量)。通过该凸缘部421的移动限制,弹性部件43能够可靠地维持缓和冲击的状态,并且能够提高弹性部件43的耐用性。
在销81断裂后,电机2继续被正转驱动,在分离的销尾813被钳口65把持的状态下,丝杠轴46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如图8所示,当丝杠轴46到达停止位置时,磁铁486进入停止位置传感器482的检测范围内。控制器156根据停止位置传感器482的输出信号停止电机2的驱动,由此停止丝杠轴46向后方移动。据此,完成利用紧固件8进行的作业件W的紧固工序。
在此之后,控制器156在使用者解除扳机151的按压操作而开关152被断开时,熄灭照明单元115的LED。另外,控制器156反转驱动电机2使丝杠轴46向前方移动,直到根据初始位置传感器481的输出信号判断为丝杠轴46已到达初始位置为止。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销尾813可以从钳口65脱离。通路70允许在之后的紧固工序中被另一紧固件8的销尾813向后方压入的销尾813通过。回收容器7收容通过通路70到达回收容器7的销尾81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路70沿驱动轴A1呈直线状延伸,因此,销尾813能够顺利地通过通路70。另外,由于回收容器7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10的后端部,因此,与被配置在壳体10的中间部等的情况相比,易于进行拆装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丝杠轴46向初始位置的复位基于初始位置传感器481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因此,当初始位置传感器481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工作时,丝杠轴46会超过初始位置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面共面配置的夹装部件42的后端面抵接于被设置于丝杠轴46上的滚子保持部463的前端面,据此限制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即,夹装部件42作为止挡件发挥作用。据此,能够降低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超过界限而向前方移动,损坏其它部分(例如,内壳体13和外壳体11)的可能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子保持部463和夹装部件42由强度比树脂、铝高的铁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滚子保持部463和夹装部件42损伤的可能性,并且实现丝杠轴46和钳口组件63的移动的有效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拉断式紧固件一例的紧固件8(盲铆钉)对紧固工具1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多部件铆接式的拉断式紧固件的情况下,紧固工具1的动作也相同。另外,在使用多部件铆接式的轴维持式的紧固件的情况下,控制器156通过正转驱动电机2使丝杠轴46向后方移动直到对紧固件的轴环施加适当的铆接力为止,然后反转驱动电机2使丝杠轴46向前方移动而返回初始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工具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紧固工具1的结构。例如,可以增加下述例示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能够单独使用,或者与实施方式所示的紧固工具1或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组合使用。
在上述的紧固工具1中,在使用紧固件8那样的拉断式紧固件的情况下,有时因销81的断裂而产生金属粉末。金属粉末附着在被分离的销尾813上,并经由通路70被运送到回收容器7,而与销尾813共同积存在回收容器7内。有时该金属粉末附着于驱动轴460(延伸轴47)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从开口部114侵入外壳体11的内部。另外,除了金属粉末以外,还有砂粒等从开口部114侵入的可能性。因此,在紧固工具1中,例如也可以附加防尘结构,该防尘结构用于防止金属粉末、砂粒等各种异物(灰尘)侵入外壳体11内的驱动机构4等的收容区域。下面,参照图9~图12,例示两个能够附加于紧固工具1的防尘结构。
首先,参照图9和图10,对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防尘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第1变形例中,圆筒状的延伸套筒118的前端部与被配置于外壳体11的后端部内的引导套筒117的后端部嵌合。延伸套筒118与引导套筒117呈同轴状延伸,后端部被贯插于开口部114并向容器连结部113内突出。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在容器连结部113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容器连结部113构成为与被形成于筒状部71的外螺纹旋合。延伸套筒118的内径与延伸轴47的外径大致相等。并且,在引导套筒117的后端部与延伸套筒118的前端部之间配置有防尘部件91。在本变形例中,作为防尘部件91使用由毡形成的环形部件。防尘部件91的内径设定为比延伸轴47的外径稍小,防尘部件91的外径设定为与导向套筒117的后端部的内径大致相等。
如图9所示,当丝杠轴46(驱动轴460)被配置在初始位置时,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被贯插于防尘部件91,并被配置在延伸套筒118的前端部内。即,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被配置在比防尘部件91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当丝杠轴46(驱动轴460)向后方移动到停止位置时,如图10所示,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被配置在从延伸套筒118的后端稍向后方突出的位置。
防尘部件91配置为,在丝杠轴46(驱动轴460)在初始位置和停止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期间,相对于延伸轴47的外周面滑动。据此,防尘部件91能够防止当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部向外壳体11内移动时,附着于其外周面的金属粉末侵入比防尘部件91靠前方的位置。另外,防尘部件91也能够防止在没有安装回收容器7时从开口部114(延伸套筒118)进入的其他异物(灰尘)侵入到比防尘部件91靠前方的位置。据此,能够防止因灰尘引起的内部机构(例如,驱动机构4、传递机构3、电机2、位置检测机构48)的不良情况。
参照图11和图12,对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防尘结构进行说明。
在第2变形例中,在外壳体11的后端部没有配置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套筒117。另外,延伸轴47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长。当丝杠轴46(驱动轴460)被配置在初始位置时,如图11所示,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部被插入开口部114中。此时,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被配置在开口部114的开口端(后端)附近。因此,当丝杠轴46(驱动轴460)向后方移动到停止位置时,如图12所示,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被配置在突出到回收容器7的内部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在形成外壳体11的后端部的壁部上形成有围绕开口部114的环形空间部119。在空间部119内配置有防尘部件93。此外,防尘部件93以从前侧和后侧被嵌合于空间部119内的两个环形垫圈94夹持的状态配置。在本变形例中,作为防尘部件93,使用由毡形成的环形部件。在本变形例中,防尘部件93的内径设定得比延伸轴47的外径稍小,防尘部件93的外径设定得比空间部119的外径小。据此,提高了组装性,并且即使在延伸轴47(驱动轴460)相对于驱动轴A1稍倾斜的情况下,也允许防尘部件93随之在径向上稍微移动。
与防尘部件91同样,防尘部件93也配置为,在丝杠轴46(驱动轴460)在初始位置与停止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期间,相对于延伸轴47的外周面滑动。据此,防尘部件93能够防止附着在延伸轴47(驱动轴46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上的金属粉末或其它异物(灰尘)侵入到比防尘部件93靠前方的位置。
此外,在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中,例示了构成为毡制的环形部件的防尘部件91、93,但防尘部件91、93的材料不特别限定于毡。例如,可以使用橡胶、无纺布、纸、海绵等。另外,防尘部件91、93的形状也不特别限定于环状。例如,可以使用围绕移动部件的外周面的刷状部件等。
下面对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紧固工具1能够通过更换机头部6而对应于拉断式紧固件和轴维持式紧固件中的任一种。然而,紧固工具1也可以构成为仅与拉断式紧固件对应的专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被配置在螺母41后方的推力轴承417(参照图3)。并且,夹装部件42配置为与螺母41的后端面抵接,弹性部件43被夹持在夹装部件42与后侧壳体133的后端部之间即可。此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夹装部件42配置为不能绕驱动轴A1旋转,允许螺母41旋转并承接螺母41的后端面。弹性部件53主要用于缓和在拉断式紧固件的紧固工序中伴随作为前提的销的断裂而产生的冲击而被设置。然而,考虑到由于某些原因而轴维持式紧固件的销发生断裂的可能性,也可以将弹性部件设置在仅对应于轴维持式紧固件的专用设备中。
另外,用于缓和当销81断裂时经由螺母41作用的对后侧壳体133的冲击的结构不限于构成为橡胶制的O形圈的弹性部件43(参照图3)。换言之,弹性部件43的材料和形状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将多个橡胶部件配置在绕驱动轴A1的圆周方向上。也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或弹簧来代替橡胶。夹装部件42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弹性部件43只要在前后方向上被夹装配置在螺母41与后侧壳体133之间即可,螺母41、夹装部件42、弹性部件43和后侧壳体133的配置关系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弹性部件43也可以从前后被螺母41和夹装部件42的凸缘部421夹持。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弹性部件43的耐用性,优选夹装部件42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后侧壳体133绕驱动轴A1旋转,弹性部件43和夹装部件42能够与螺母41一起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丝杠轴46超过初始位置而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被固定于丝杠轴46的滚子保持部463与夹装部件42的后端部抵接,由此限制丝杠轴46的移动。即,利用夹装部件42作为丝杠轴46的移动限制部。然而,丝杠轴46的移动限制部也可以由夹装部件42以外的部件构成。另外,与移动限制部抵接的丝杠轴46侧的抵接部也不限于滚子保持部463。此外,丝杠轴46的移动限制部和丝杠轴46侧的抵接部优选均由较高强度的金属形成。
电机2、传递机构3和驱动机构4的结构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作为电机2,可以使用带刷的电机,也可以使用交流电机。例如,传递机构3整体的减速比、行星齿轮减速机31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数量等可以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代替具有螺母41和通过滚珠与螺母卡合的丝杠轴46的滚珠丝杠机构40,而使用进给丝杠机构,该进给丝杠机构具有在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的螺母和在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并与螺母直接旋合的丝杠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测丝杠轴46(驱动轴460)和钳口组件63被配置在特定的位置(具体而言,初始位置和停止位置)的情况,而设置有包括初始位置传感器481和停止位置传感器482的位置检测机构48。也可以代替位置检测机构48,采用不使用磁铁式传感器而是使用机械式开关的位置检测机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一个传感器或开关来代替初始位置传感器481和停止位置传感器482。例如,也可以采用能检测到丝杠轴46(驱动轴460)和钳口组件63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不同于初始位置或停止位置的规定原点位置上的传感器或者开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8能够根据在检测到丝杠轴46被配置在原点位置之后被计数的电机2的转速、驱动脉冲的数量来停止电机2的驱动,据此,将丝杠轴46(驱动轴460)和钳口组件63配置在规定的初始位置或停止位置。此外,电机2的转速例如可以通过霍尔IC检测。
内壳体13不必一定由前侧壳体131和后侧壳体133形成。内壳体13可以由覆盖螺母41的左侧部分的左侧壳体和覆盖螺母41的右侧部分的右侧壳体形成。内壳体13可以由覆盖螺母41的上侧部分的上侧壳体和覆盖螺母41的下侧部分的下侧壳体形成。另外,壳体10不必一定由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构成,也可以作为单一的壳体而构成。
以下示出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紧固件8是与本发明的“紧固件”对应的构成例。销81和主体部85分别是与本发明的“销”和“筒状部”对应的构成例。小径部812和销尾813分别是与本发明的“小径部”和“销尾”对应的构成例。作业件W是与本发明的“作业件”对应的构成例。
紧固工具1是与本发明的“紧固工具”对应的构成例。驱动轴A1是与本发明的“驱动轴”对应的例子。壳体10是与本发明的“壳体”对应的构成例。砧座61是与本发明的“紧固件抵接部”对应的构成例。钳口组件63是与本发明的“销把持部”对应的构成例。电机2是与本发明的“电机”对应的构成例。定子21、转子22、电机主体部20、电机轴25分别是与本发明的“定子”、“转子”、“电机主体部”、“电机轴”对应的构成例。驱动机构4是与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对应的构成例。手柄15、扳机151分别是与本发明的“手柄”、“扳机”对应的构成例。螺母41和驱动轴460分别是与本发明的“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对应的构成例。旋转轴A2是与本发明的“电机轴的旋转轴”对应的例子。
从动齿轮411是与本发明的“从动齿轮”对应的构成例。中间轴33、螺母驱动齿轮35分别是与本发明的“中间轴”、“驱动齿轮”对应的构成例。销尾813的通路70是与本发明的“销尾通路”对应的构成例。回收容器7是与本发明的“回收容器”对应的构成例。防尘部件91、93分别是与本发明的“防尘部件”对应的构成例。照明单元115是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对应的构成例。扳机保护件153是与本发明的“扳机保护部”对应的构成例。内壳体13是与本发明的“旋转部件保持部”对应的构成例。夹装部件42是与本发明的“夹装部件”对应的构成例。位置检测机构48的初始位置传感器481是与本发明的“位置检测机构”对应的构成例。初始位置是与本发明的“规定的基准位置”和“规定的初始位置”对应的例子。
此外,鉴于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主旨,构筑以下的方式。以下方式可单独使用,或者与实施方式所示的紧固工具1、上述变形例或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组合使用。
【方式1】
也可以为:所述手柄在下端部具有电池安装部,该电池安装部构成为能够拆装充电式电池。
【方式2】
也可以为: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构成为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的驱动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被收容在所述手柄的下端部内。
【方式3】
也可以为:所述旋转部件具有被形成于外周部的从动齿轮,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中间轴,该中间轴构成为,伴随着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并且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
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电机配置为,在从后方观察时,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形与所述电机的外形部分重叠。
并且,以提供有助于改善紧固工具中的壳体的耐用性的技术为目的,构筑以下的方式4~7。
【方式4】
一种紧固工具,其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对作业件进行紧固,该紧固工具的特征在于,
该紧固工具具有壳体、紧固件抵接部、销把持部、电机和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壳体沿着规定的驱动轴在所述紧固工具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所述紧固件抵接部以能够与所述筒状部抵接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所述销把持部构成为,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沿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且能够把持所述销的一部分;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电机的动力驱动,并且通过使所述销把持部沿着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向后方相对移动来拉拽被所述销把持部把持的所述销,以使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抵接的所述筒状部变形,据此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所述作业件,
所述壳体包括旋转部件保持部,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构成为,以所述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且能够绕所述驱动轴旋转的状态被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支承,并且通过所述电机的所述动力驱动旋转;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与所述销把持部连结,并且以绕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被限制且能够沿着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而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移动,
所述紧固工具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后方且夹装于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
在驱动机构中,旋转部件以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保持于旋转部件保持部。然而,在移动部件使销把持部相对于紧固件抵接部向后方相对移动来拉拽销而使销发生断裂的情况下,由于该冲击,对旋转部件作用使其向后方相对移动的较强的力。据此,对旋转部件保持部中被配置于后方的部分施加朝向后方的冲击。在本方式中,弹性部件被夹装配置于旋转部件与壳体的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因此,通过弹性部件缓和冲击,能够有效降低旋转部件保持部损伤的可能性。据此,能够提高包括旋转部件保持部在内的壳体的耐用性。此外,弹性部件只要被配置在旋转部件的后方且夹装于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即可,可以以与旋转部件和旋转部件保持部接触的状态配置,也可以被配置在其他夹装部件与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保持部中的一方之间,其中,所述其他夹装部件被配置于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此外,弹性部件只要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即可,例如,能够适当使用橡胶、合成树脂或弹簧。
【方式5】
根据方式4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构成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保持所述旋转部件。
换言之,也可以在旋转部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配置旋转保持部的一部分。据此,在驱动机构动作时,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旋转部件沿前后方向的移动。
【方式6】
根据方式5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通过将前侧部件和后侧部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彼此连结而形成,其中,所述前侧部件从前方保持所述旋转部件;所述后侧部件从后方保持所述旋转部件。
这样结构的旋转部件保持部易于组装,另一方面,在销断裂的情况下,若对后侧部分施加朝向后方的冲击而使后侧部分与前侧部分的连结松动,则旋转部件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销把持部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把持销。根据本方式,通过弹性部件缓和冲击,能够有效抑制连结的松动。
【方式7】
根据方式4~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夹装部件,该夹装部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
所述弹性部件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夹装部件之间,或者被配置在所述夹装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
根据本方式,能够防止在弹性部件上直接施加绕着驱动轴的力,由此能够提高弹性部件的耐用性。此外,在旋转部件与夹装部件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的情况下,优选为,以弹性部件和夹装部件与旋转部件一起旋转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在夹装部件与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配置弹性部件的情况下,优选为,以仅旋转部件旋转而夹装部件和弹性部件被限制旋转的状态配置。
【方式8】
根据方式7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置检测机构,该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所述销把持部被配置在规定的基准位置的情况,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在紧固所述作业件之后,根据所述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所述销把持部沿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向前方相对移动,并配置在规定的初始位置,
所述夹装部件具有移动限制部,所述移动限制部构成为,在被连结于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销把持部超过所述初始位置而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与被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的抵接部抵接,据此限制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销把持部向前方的移动。
在本方式中,当销把持部超过初始位置而向前方移动时,该销把持部与夹装部件的移动限制部抵接,从而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此外,基准位置和初始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位置。根据本方式,即使在由于位置检测机构等的误动作而使销把持部超过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夹装部件的移动限制部限制移动部件和销把持部的移动。据此,能够降低移动部件和销把持部超过界限向前方移动而损伤其他部分的可能性。
此外,夹装部件42的后端部是与本方式的“移动限制部”对应的构成例。滚子保持部463是与本方式的“抵接部”相对应的构成例。
【方式9】
根据方式4~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以被施加压力的状态被保持,
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移动量限制部,该移动量限制部限制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向后方的移动量。
关于弹性部件,“以被施加压力的状态被保持”是指弹性部件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例如,橡胶制的弹性部件以被稍压缩的状态被保持。根据本方式,由于旋转部件相对于旋转部件保持部进一步向后方的移动量、即弹性部件的进一步的弹性变形量也被限制,因此弹性部件能够一边可靠地维持缓和冲击的状态一边提高弹性部件的耐用性。
此外,夹装部件42的凸缘部421是与本方式的“移动量限制部”对应的构成例。
【方式10】
根据方式4~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所述作业件,并且使所述销在断裂用的小径部断裂,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中空状部件,所述移动部件沿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通过断裂而分离的销尾能通过的内部通路。
根据本方式,提供一种如下类型的紧固工具,其能够使销断裂而完成紧固,并能够排出因断裂而分离的销尾。在这样的紧固工具中,通过弹性部件缓和冲击,能够有效降低旋转部件保持部损伤的可能性。
【方式11】
根据方式10所记载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后端部构成为,具有开口部,并且能够拆装通过所述开口部排出的所述销尾的回收容器,其中,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内部通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防尘部件,该防尘部件以与所述移动部件的后端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端部,
所述防尘部件配置为,在所述移动部件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外周面相对于所述防尘部件滑动,防止灰尘侵入到比所述防尘部件靠前方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通过移动部件的内部通路和壳体的开口部排出的销尾收容在回收容器内。在回收容器内,容易积存因销的断裂而产生并附着在销尾上且被运送的金属粉末。该金属粉末附着在移动部件的后端部的外周面,而有可能从开口部侵入壳体内。另外,除了金属粉末以外,还有砂粒等从开口部侵入的情况。根据本方式,防尘部件配置为在移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外周面相对于防尘部件滑动,从而能够防止金属粉末或砂粒等各种异物(灰尘)侵入到比防尘部件靠前方的位置。据此,能够防止因灰尘引起的内部机构的不良情况。此外,防尘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毛毡、橡胶、无纺布、纸、海绵等。另外,防尘部件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围绕移动部件的外周面的环形部件、围绕移动部件的外周面的刷状部件等。
附图标记说明
1:紧固工具;10:壳体;11:外壳体;111:滚子引导件;113:容器连结部;114:开口部;115:照明单元;117:引导套筒;118:延伸套筒;119:空间部;13:内壳体;131:前侧壳体;133:后侧壳体;134:开口部;14:机头保持部件;141:卡止部;145:固定环;15:手柄;151:扳机;152:开关;153:扳机保护件;155:控制器收容部;156:控制器;157:操作部;158:电池安装部;159:电池;2:电机;20:电机主体部;21:定子;23:转子;25:电机轴;251:轴承;253:轴承;27:风扇;3:传递机构;30:减速机壳体;31:行星齿轮减速机;311:太阳齿轮;313:行星架;33:中间轴;331:轴承;333:轴承;35:螺母驱动齿轮;4:驱动机构;40:滚珠丝杠机构;41:螺母;411:从动齿轮;412、413:径向轴承;415、417:推力轴承;42:夹装部件;421:凸缘部;43:弹性部件;46:丝杠轴;460:驱动轴;461:通孔;463:滚子保持部;464:滚子;47:延伸轴;48:位置检测机构;481:初始位置传感器;482:停止位置传感器;485:磁铁保持部;486:磁铁;l49:连结部件;491:O形圈;495:通孔;6:机头部;61:砧座;611:套筒;612:卡止肋;614:机头顶端;615:插入孔;63:钳口组件;64:钳口外壳;641:连结部件;65:钳口;651:爪;66:施力弹簧;67:弹簧保持部件;671:第1部件;672:滑动部;675:第2部件;7:回收容器;70:通路;71:筒状部件;75:盖部件;8:紧固件;81:销;811:轴部;812:小径部;813:销尾;815:头部;85:主体部;851:套筒;853:凸缘;91:防尘部件;93:防尘部件;94:垫圈;A1:驱动轴;A2:旋转轴;VP:假想平面;W:作业件。
Claims (9)
1.一种紧固工具,其构成为通过具有销和筒状部的紧固件对作业件进行紧固,该紧固工具的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紧固件抵接部、销把持部、电机、驱动机构和手柄,其中,
所述壳体沿着规定的驱动轴在所述紧固工具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所述紧固件抵接部以能够与所述筒状部抵接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所述销把持部构成为,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沿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且能够把持所述销的一部分;
所述电机具有包含定子和转子的电机主体部、和从转子延伸设置的电机轴,并被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且通过所述电机的动力驱动,通过使所述销把持部沿着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向后方相对移动来拉拽被所述销把持部把持的所述销,以使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抵接的所述筒状部变形,据此通过所述紧固件对所述作业件进行紧固;
所述手柄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从所述壳体向下方突出,并且在上端部具有构成为能够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扳机,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构成为,以所述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且能够绕所述驱动轴旋转的状态被所述壳体支承,并且通过所述电机的所述动力驱动旋转;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与所述销把持部连结,并且以绕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被限制且能够沿着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而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移动,
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轴在所述驱动轴的下方与所述驱动轴平行延伸,
包括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旋转轴的假想平面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穿过所述手柄的中心,
所述扳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电机主体部之间,
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电机主体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配置,
所述壳体包括支承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保持部,
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夹装部件和弹性部件,所述夹装部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所述弹性部件被配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后方且夹装于所述夹装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
所述夹装部件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移动,所述夹装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保持部之间的距离规定所述弹性部件的压缩量的上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电机配置为,从后方观察时局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具有形成于外周部的从动齿轮,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中间轴,该中间轴构成为伴随着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并且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
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电机轴呈同轴状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具有形成于外周部的从动齿轮,
所述驱动机构还具有中间轴,该中间轴构成为伴随着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并且具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
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电机轴呈同轴状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紧固件对所述作业件进行紧固,并且使所述销在断裂用的小径部断裂,
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销尾通路和所述销尾的回收容器,其中,
所述销尾通路构成为,沿所述驱动轴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能使通过断裂而被分离的销尾通过;
所述销尾的回收容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部,并具有与所述销尾通路的后端连通的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容器构成为,当从后方观察时,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电机轴的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回收容器所占据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具有所述销尾通路的中空状部件,
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防尘部件,该防尘部件以与所述移动部件的后端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端部,
所述防尘部件配置为,在所述移动部件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外周面相对于所述防尘部件滑动,防止灰尘侵入到比所述防尘部件靠前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照明装置和扳机保护部,其中,
所述照明装置构成为,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部,向所述紧固件抵接部的前端部的周边区域照射光;
所述扳机保护部在所述扳机的前侧确保手指的配置空间,并且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下端部延伸到所述手柄的前端部,
所述扳机保护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照明装置用的布线用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工具还具有位置检测机构,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检测所述销把持部被配置在规定的基准位置的情况,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在紧固所述作业件之后,根据所述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所述销把持部沿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抵接部向前方相对移动,并配置在规定的初始位置,
所述夹装部件构成为,在被连结于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销把持部超过所述初始位置而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与被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的抵接部抵接,据此,限制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销把持部向前方的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19969A JP6822904B2 (ja) | 2017-06-19 | 2017-06-19 | 締結工具 |
JP2017-119969 | 2017-06-19 | ||
JP2017119971A JP6768999B2 (ja) | 2017-06-19 | 2017-06-19 | 締結工具 |
JP2017-119971 | 2017-06-19 | ||
PCT/JP2018/022119 WO2018235641A1 (ja) | 2017-06-19 | 2018-06-08 | 締結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9949A CN110769949A (zh) | 2020-02-07 |
CN110769949B true CN110769949B (zh) | 2021-09-17 |
Family
ID=6473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40388.4A Active CN110769949B (zh) | 2017-06-19 | 2018-06-08 | 紧固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61168B2 (zh) |
EP (1) | EP3643424B1 (zh) |
CN (1) | CN110769949B (zh) |
WO (1) | WO20182356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68998B2 (ja) * | 2017-06-19 | 2020-10-14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締結工具 |
US11673243B2 (en) | 2018-09-05 | 2023-06-13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Blind rivet nut-setting tool |
JP7373946B2 (ja) * | 2019-09-06 | 2023-11-0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締結工具 |
US11654475B2 (en) | 2020-06-03 | 2023-05-23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ivet setting tool |
JP7490467B2 (ja) * | 2020-06-23 | 2024-05-2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締結工具 |
DE102021121090A1 (de) | 2021-08-13 | 2023-02-16 | Tox Pressotechnik Gmbh & Co. Kg | Fügewerkzeugeinheit |
DE102022116406A1 (de) * | 2022-06-30 | 2024-01-04 | SFS Group Germany GmbH | Nietgerät in kompakter Bauweise |
US20230012107A1 (en) * | 2022-09-15 | 2023-01-12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having fastener gripping portion position tracking functionalit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59777A (en) * | 1965-07-13 | 1967-12-26 | Elgen Mfg Corp | Hand tool |
US3838588A (en) * | 1971-05-14 | 1974-10-01 | A Johnson | Apparatus for setting unthreaded pull rivets |
JPH0475882A (ja) * | 1990-07-13 | 1992-03-10 | Makita Corp | 電動工具 |
DE4126602A1 (de) * | 1991-08-12 | 1993-02-18 | Gesipa Blindniettechnik | Blindnietgeraet |
DE19818756A1 (de) * | 1998-04-27 | 1999-11-04 | Honsel M H Beteiligungs Gmbh | Nietsetzgerät |
JP4005406B2 (ja) * | 2002-04-25 | 2007-11-0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リベット締結具 |
DE102007056531A1 (de) * | 2007-11-23 | 2009-05-28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Schlagwerkzeugaufnahme und zugeordnetes Werkzeug |
TW201021939A (en) * | 2008-12-09 | 2010-06-16 | Tranmax Machinery Co Ltd | Riveting mechanism of electric rivet gun |
CN101579717B (zh) * | 2009-06-24 | 2011-05-18 | 文星毅 | 便携式智能直流电动拉铆枪 |
JP5674691B2 (ja) * | 2012-02-23 | 2015-02-25 | 株式会社ロブテックス | 電動リベッター |
DE102013012223A1 (de) * | 2012-08-02 | 2014-02-06 | Richard Bergner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 Co Kg | Elektroantrieb für ein Bearbeitungswerkzeug wie ein Blindnietsetzgerät, Bearbeitungswerk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geregelten Setzen eines Niets mit einem derartigen Elektoantrieb |
JP6138526B2 (ja) | 2013-03-12 | 2017-05-3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 |
EP2910321B1 (de) * | 2014-02-24 | 2018-10-17 | GESIPA Blindniettechnik GmbH | Blindnietsetzgerät |
CN104308790B (zh) * | 2014-09-29 | 2015-08-26 | 洪劲松 | 铆螺母电动工具 |
CN204565044U (zh) * | 2015-04-13 | 2015-08-19 | 洪劲松 | 一种电动铆钉枪 |
CN204819308U (zh) | 2015-07-17 | 2015-12-02 | 上海特倍孚铆接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 电动铆螺母工具 |
CN205798316U (zh) * | 2016-05-25 | 2016-12-14 | 江苏东成机电工具有限公司 | 电动拉铆枪 |
-
2018
- 2018-06-08 WO PCT/JP2018/022119 patent/WO2018235641A1/ja unknown
- 2018-06-08 CN CN201880040388.4A patent/CN11076994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08 EP EP18821549.5A patent/EP364342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6-08 US US16/624,232 patent/US1116116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43424A4 (en) | 2021-03-10 |
US11161168B2 (en) | 2021-11-02 |
US20200130047A1 (en) | 2020-04-30 |
CN110769949A (zh) | 2020-02-07 |
EP3643424A1 (en) | 2020-04-29 |
WO2018235641A1 (ja) | 2018-12-27 |
EP3643424B1 (en) | 2022-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9949B (zh) | 紧固工具 | |
CN110023006B (zh) | 紧固工具 | |
CN112453308B (zh) | 紧固工具 | |
CN110114167B (zh) | 紧固工具 | |
CN110769950B (zh) | 紧固工具 | |
US20170239801A1 (en) | Angle tool | |
JP7490467B2 (ja) | 締結工具 | |
JP6768999B2 (ja) | 締結工具 | |
JP7488077B2 (ja) | 締結工具 | |
US11504764B2 (en) | Fastening tool | |
US11612993B2 (en) | Impact tool | |
JP5502581B2 (ja) | 作業工具 | |
JP6822904B2 (ja) | 締結工具 | |
JP2018118294A (ja) | 締結工具 | |
JP6716844B2 (ja) | 締結工具 | |
JP7575995B2 (ja) | 締結工具 | |
JP2019051543A (ja) | 締結工具 | |
JP4923883B2 (ja) | 電動工具 | |
JP7469103B2 (ja) | 締結工具 | |
JP6859207B2 (ja) | 締結工具 | |
CN117400190A (zh) | 螺丝刀 | |
NZ785832A (en) | Fastening tool | |
JP2015074075A (ja) | 打撃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