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4236A - 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 - Google Patents

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4236A
CN112444236A CN202010748355.4A CN202010748355A CN112444236A CN 112444236 A CN112444236 A CN 112444236A CN 202010748355 A CN202010748355 A CN 202010748355A CN 112444236 A CN112444236 A CN 112444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light
light irradiation
optical axis
lens barrel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83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4236B (zh
Inventor
奥平洋辅
杉浦彰信
青木康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Corp filed Critical Top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4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4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4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4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01C15/02Means for marking measuring poi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01C15/002Active optical survey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该导引光照射部照射导引光,以对测量作业员进行引导。该测量机构成为,照射用于对作业员进行引导的导引光的导引光照射部的轴和测距光学系统的镜筒部的光轴在水平面上平行。导引光照射部不是朝向与视准方向大体一致的镜筒部上方,而是相对于镜筒部朝向水平方向偏离地被旋转支承镜筒部的支承部件支承。水平偏离距离D构成为,将导引光的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设为α,将测量机的最短使用距离设为Cmin,则导引光的光轴和所述镜筒部的光轴的水平距离D满足tan(α/2)×Cmin>D。不再有偏离配置的影响,而且导引光照射部不在上方配置,所以壳体的大小也能够控制在合适的范围,能够并且扩大铅垂方向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该导引光照射部为了对测量作业员进行引导而照射导引光。
背景技术
有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该导引光照射部照射导引光,以将持有测量用杆的测量作业者向打桩点引导。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测量机,该测量机具备:测量机主体,将测距光学系统的镜筒部在垂直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承;导引光照射部,照射导引光;以及罩部件,覆盖包含该镜筒部和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主体。导引光照射部设置在测量机主体的上部,被罩部件覆盖,所以即使拆下罩部件,也不需要调整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导引光以包含光轴的铅垂面为边界,由左右形态不同的光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地照射。
但是,专利文献1的导引光,使用圆柱透镜而上下扩展,所以随着导引光扩散,存在导引光到达距离较短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将导引光照射部设置为,将多个导引光照射机带有上下角度地并设。由此,能够延长光到达距离,并且照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引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083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19-067256号
通过在专利文献1的测量机搭载专利文献2的导引光照射部,能够得到两者的优点。但是,相对于扩大的导引光的使用范围,测量机的铅垂方向的使用范围(最大角度)较小,在具有高低差的测量现场,需要在其他场所设置基准点而进行测定等,可能无法一次完成测定。
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与导引光照部的使用范围相应地扩大测量机的铅垂方向的使用范围。在当前构成下,镜筒部的旋转范围较大,可以通过使设置于罩部件的、透射测距用的激光的窗沿上下方向延伸来应对,但是罩部件自身也必须沿上下方向延伸,进而,如果为了使视准轴和导引光的光轴在铅垂方向上一致而在窗的上方将多个导引光照射机上下并设,则存在上下方向尺寸显著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机,在整体被罩部件覆盖的测量机中,使导引光的照射范围及测量范围延伸,并且罩部件(壳体)的大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测量机中,其具备:测量机主体,由基盘部和相对于该基盘部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旋转台座构成;导引光照射部,照射导引光,用于向测量作业员示出测量机主体的视准方向;以及罩部件,所述测量机在所述旋转台座上设置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将测距光学系统的镜筒部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罩部件覆盖包含所述支承部件及所述镜筒部的测量机主体和导引光照射部,所述测量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光由以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中心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的光构成,所述导引光照射部以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镜筒部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镜筒部在水平方向上偏离地被所述支承部件保持,将所述导引光的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设为α,将所述测量机主体的最短使用距离设为Cmin,则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和所述镜筒部的光轴的水平偏离距离D满足tan(α/2)×Cmin>D。
在该形态中,即使将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从在水平方向上与镜筒部的光轴一致的状态向水平方向偏离地偏离配置,在最短使用距离下也能够看到导引光,所以能够消除向水平方向偏离配置的影响。不需要将导引光照射部配置在镜筒部的上部,所以能够响应地扩大镜筒部的上下方向的使用范围,还能够与其相应地扩大导引光的使用范围。如果在将导引光放在上部的状态下扩大使用范围,则壳体需要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延伸,但是通过水平偏离配置,壳体的大小相对于使用范围的扩大来说不需要过大地扩大,能够将壳体控制在合适的范围的大小。
此外,在另一个形态中,所述导引光照射部具备多个照射机,这些多个照射机照射以其光轴中心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的基础导引光,所述多个照射机在铅垂方向上并设多个,从所述多个照射机分别照射的基础导引光的合成光作为导引光被看到。根据该方式,能够将导引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作业者看到的光是将光源叠加后的,所以能够延伸可视距离。
此外,在另一个形态中,所述罩部件在所述镜筒部的光轴上具有窗,所述窗从所述罩部件的大致底面到大致上面为止沿铅垂方向延伸地形成。根据该方式,能够使镜筒部的测距光透射的范围变大,能够使测量机的上下方向的使用范围延伸。
此外,在另一个形态中,所述窗从所述罩部件的大致底面延伸到大致上面,进而在上面还进一步延伸,遍及两个面连续地形成。根据该形态,能够使镜筒部的测距光透射的范围扩大到上方向90度,不必使罩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就能够使测量机的上下方向的使用范围延伸。
此外,在另一个形态中,以所述镜筒部的旋转轴和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导引光照射口在上下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所述导引光照射部。根据该方式,导引光照射部和镜筒部的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关系相等,不需要考虑调整等。
此外,在另一个形态中,所述导引光照射部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滑动、或者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根据该形态,能够使导引光照射范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导引光照射部、并且壳体的大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的测量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测量机的概要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测量机的正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测量机的内部构造和罩部件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测量机的光学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示出测距光学系统的一例的光学图。
图6是示出追踪光学系统的一例的光学图。
图7是示出照射机的光学系统的一例的光学图,(A)是从上观察时的水平方向的光学图,(B)是横向观察时的铅垂方向的光学图。
图8是用于说明导引光照射部所具备的照射机的配置的说明图,是横向观察导引光照射部时的铅垂方向的光学图。
图9是是用于说明导引光照射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变形例的一例。
图11是变形例的一例。
符号的说明
1测量机;3基盘部;4旋转台座;5测量机主体;6罩部件;6b窗;7支承部件;8镜筒部;8A水平轴;50导引光照射部;55照射机;G导引光;α(导引光的)扩散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不限定发明,只是例示,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并不限定发明的本质内容。
(发明概要)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测量机1的概要的概略立体图。测量机1是具备测距·测角功能及追踪功能的全站仪,能够照射用于引导作业者的导引光G。导引光G由以光轴中心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的光构成,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扇状照射。
导引光G的光轴相对于测量机1的视准方向为水平面且大致平行,在水平方向上从视准轴离开规定距离地构成,但是在通过导引光G对作业员进行引导的作业工序中,该距离是完全可以忽略的程度(后述)。因此,在水平面上可以认为照射着以测量机1的视准轴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且水平地延伸的扇状的导引光G。
作为使用的方法,首先,将测量机1安装到三脚架2并放到已知点,朝向打桩点P1的方向进行视准并照射导引光G。持有装配着作为测量机1的目标的棱镜60的杆40的作业者,能够根据从测量机1观察到的导引光G的形态,自己判断应当向左右哪方移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光G构成为,从作业者侧观察时,右侧是红色的光,左侧是绿色的光,所以在作业者确认到红色光的情况下,此时位于打桩点P1的右侧,因此面向测量机1并从当前地向左侧移动即可。像这样,作业者被引导至导引光G的左右的颜色看起来大体均等的方向、即导引光G的照射部正面(测量机1的视准方向)。
此外,同时利用追踪光进行目标的探索扫描,追踪光上下地往复运动。朝向作业者的打桩点P1附近进行方向引导,目标的棱镜60锁定后,导引光G灭灯。由此,作业者能够知道目标已被锁定。在此,通过测量机1对于棱镜60进行测距·测角,向作业者所持有的平板电脑等的终端发送棱镜60的当前地和打桩点P1的差分信息,作业者被更细致地进行引导,将杆40放到打桩点P1。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设定打桩点P1。
导引光G是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构成,所以即使是像打桩点P2、P3这样存在高低差的情况下,作业者也容易找到导引光G。测量机1的铅垂方向的测量范围也较大,适于充满起伏的测量现场。
导引光G除了使用左右不同颜色的光之外,也可以使用一方为闪烁光而另一方为连续光、或者左右的闪烁周期不同的光等,多种形态的光。
(测量机)
使用图2~图9说明测量机1。图2是测量机1的正面图,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测量机1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图。如图2及图3所示,测量机1包含测量机主体5和罩部件6而构成,该测量机主体5由基盘部3和相对于该基盘部3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旋转台座4构成。
基盘部3大致由固定于三脚架2的固定座3a、具有校准螺钉(未图示)的校准台3b、内置将旋转台座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驱动的水平方向驱动马达M1等的驱动机构的外壳3c构成。
在旋转台座4上立设着一对支承部件7、7。在一对支承部件7、7之间配置有测距光学系统和追踪光学系统的镜筒部8。镜筒部8通过设置于一对支承部件7、7的水平轴8A,可在垂直方向上旋转地被支承。
在水平轴8A的一个端部固定着将镜筒部8在垂直方向上旋转驱动的垂直方向驱动马达M2,在另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检测镜筒部8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10。
在一个支承部件7的上端部配置有对旋转台座4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和镜筒部8的垂直方向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11,在另一个支承部件7的上端部配置有导引光照射部50。
水平方向驱动马达M1、垂直方向驱动马达M2、编码器10等与控制电路基板11连接,在该控制电路基板11设置有后述的CPU9。
导引光照射部50照射导引光G,对测量作业员进行引导。导引光G的光轴L和镜筒部8的光轴L2在平面观察时大致平行。
罩部件6在上面具有把手部6a、在前面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窗6b、在前面的上角具有导引光窗6c。窗6b形成于镜筒部8的光轴上,将后述的测距·追踪的光学系统的红外激光透射。同样,导引光窗6c形成于导引光G的光轴上,将导引光G透射。如果窗6b与红外激光的光轴正交,则被窗6b反射的红外激光原样返回,给测距·测角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窗6b不与红外激光的光轴正交,而是稍稍在水平方向上倾斜,成为没有反射所导致的误差的配置。
在旋转台座4的与罩部件6的接点,设置有防止雨水等进入的密封部件(省略图示)。
在罩部件6和导引光照射部50、控制电路基板11之间设有空隙。由此,安装或者取下罩部件6时,能够防止罩部件6与导引光照射部50接触。此外,罩部件6被施加了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内部的控制电路基板11和导引光照射部50尽可能不受到其影响。罩部件6从导引光照射部50和镜筒部8分离且将其覆盖,即使将罩部件6取下,也不需要调整两者的光轴。
(框图)
接下来说明各种光学系统。图4是表示测量机1的光学系统的构成的框图。CPU9具备进行各种运算的电路和存储器,连接着无线发送接收部37、测距光学系统13、追踪光学系统14、驱动电路部35、导引光照射部50,根据存储器内的数据和程序、以及输入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进行运算,发出命令信号,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控制。
(测距光学系统的构成)
在镜筒部8设置有测距光学系统13和追踪光学系统14。从测距光学系统开始说明。如图5所示,测距光学系统13具有送光部13A和受光部13B。送光部13A具有光源13A’,受光部13B具有受光元件13B’。
光源13A’射出红外激光。该红外激光通过分光器18的分色镜面18a朝向物镜19反射,经由玻璃罩20射出到测量机1的外部,作为平行光PB3射出。
该平行光PB3被作为测量机1的目标的棱镜60(参照图1)反射,作为反射光PB3’经由玻璃罩20返回物镜19,进而被分光器18的分色镜面18b反射,最终会聚到受光元件13B’。
该受光元件13B’的受光输出被输入到CPU9的运算部。CPU9基于该受光元件13B’的受光输出,运算到棱镜60的距离。
(追踪光学系统的构成)
说明追踪光学系统14的构成。追踪光学系统14用于将棱镜60锁定。如图6所示,该追踪光学系统14具有激光二极管23、准直透镜24、反射镜25、26、物镜30、玻璃罩20、噪音光除去用过滤片33、受光元件34。
激光二极管23、准直透镜24、反射镜25、26大致构成送光部14A。物镜30、噪音光除去用过滤片33、受光元件34大致构成受光部14B。
激光二极管23射出与测距光学系统13的测距光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红外激光PB4,作为追踪光。红外激光PB4通过准直透镜24而成为大致平行光。
由反射镜25、26反射的红外激光PB4经由玻璃罩20射出到测量机1的外部,通过红外激光PB4进行棱镜60的探索扫描。如果在探索范围内有棱镜60,则红外激光PB4被棱镜60反射而返回物镜30。
红外激光PB4的反射光PB4’被物镜30会聚,通过噪音光除去用过滤片33而在受光元件34成像。噪音光除去用过滤片33具有使与反射光PB4’同一波长的光透射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追踪光学系统14的物镜30和测距光学系统的物镜19分体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一体的构成。
(驱动部的构成)
测量机1具有驱动电路部35(参照图4)。在该驱动电路部35连接着水平方向驱动马达M1和垂直方向驱动马达M2。
该驱动电路部35由CPU9控制,CPU9具有如下的功能:当无线收发部37接收到镜筒部旋转许可信号时,朝向驱动电路部35输出水平方向驱动马达M1的转动许可信号。
CPU9根据作为基准的方位信号和镜筒部转动许可信号,运算从测量机1的镜筒部8所朝向的水平方向的当前角度到下一打桩点为止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CPU9将运算结果输出至驱动电路部35,由此,驱动电路部35使水平方向驱动马达M1驱动,能够使镜筒部8从打桩点P1存在的方向朝向下一打桩点P2所存在的方向旋转,并在该位置停止。
驱动电路部35具有使垂直方向驱动马达M2正逆旋转的功能,由此,通过使镜筒部8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能够使追踪光学系统14的红外激光PB4在上下方向上往复扫描。
(照射机)
接下来说明导引光照射部50。导引光照射部5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个)照射机55(参照图4)。照射机55照射以包含照射方向即光轴L’的铅垂面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的基础导引光G’。从多个照射机55照射的基础导引光G’的合成光作为导引光G被看到。
使用图7说明照射机55。另外,在图7中,为了说明基础导引光G’的状态而将照射光着色。此外,在(B)中省略了发光二极管57a、57b而仅示出光源57aS、57bS,光源57aS、57bS在侧面观察时配置一致,所以在括号内示出后方配置的一方。
如图7所示,照射机55作为光学系统具有:一对发光二极管57a、57b、直角镜56、以及作为准直透镜的透镜58,该透镜58是聚光透镜。
直角镜56具有反射面56a、56b,两者所成的角是直角。在透镜58的光轴L’上,以反射面56a、56b的棱线与穿过透镜58的后方焦点的铅垂面一致的方式配置直角镜56。反射面56a、56b朝向透镜58一方、且朝向光轴L’的反方向而等角度地倾斜。在一个反射面56a的反射光轴La上配置红色的发光二极管57a,在另一个反射面56b的反射光轴Lb上配置绿色的发光二极管57b。
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57a及绿色的发光二极管57b的正前方设置有光圈部59a、59b。光圈部59a、59b起到将各光切割掉一半的作用。
从红色的发光二极管57a的光源57aS照射的红色光被反射面56a反射,同样,从绿色的发光二极管57b的光源57bS射出的绿色光被反射面56b反射,以发光色在包含光轴L’的铅垂面上二分割的状态下作为基础导引光G’从透镜58照射。
从透镜58射出的基础导引光G’将光轴L’作为照射方向,一边在铅垂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作为扩散角度以扩散角度α(以光轴L’为中心,各α/2)扩散,一边向前方照射。在从远处观察透镜58时的成像位置(后方焦点)配置有直角镜56的顶点,所以能够将红色和绿色的光的边界醒目地投影。
(导引光照射部)
使用图8说明配置2个该照射机55的导引光照射部50。二个照射机55、55以光轴L’、L’在平面观察时大体一致、并且在铅垂方向上成为规定角度β的方式,偏向透镜58的某一端部侧而倾斜地上下并设。
以二个照射机55、55的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β比单一的照射机55的铅垂方向的光的扩散角度α小的方式调整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能够防止在照射机55、55的照射范围产生未被覆盖的空隙。
在此,将导引光照射部50的设想的使用距离作为设想使用距离A,照射机55、55的配置距离B(透镜的中心间距离)被设定为,离开了设想使用距离A的点到透镜58的中心的线段所成的角度γ(γ=tan-1(B/A)*180/π)成为1分(1/60度)以下。这是因为视力1.0的人的眼睛的角度分辨率(视角)为1分,在视角1分以下的范围内有多个光源的情况下,看起来不是各个分开的光源,而是作为将单独看各光源时的明亮度相加起来的1个光源看到。即,通过将角度γ设为1分以下,从照射机55、55照射的光被作业者一起看到,能够得到使合成的导引光G的到达距离比单一的照射机55的基础导引光G’伸长的效果。
进而,二个照射机55、55在上下方向上并设,并且二个照射机55、55在光轴L’上从水平上下等角度倾斜地照射,导引光G比基础导引光G’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即使在有起伏的地方也能够使用,并且容易看到。
从导引光照射部50照射的导引光G的照射方向、即看起来的光轴L是二个照射机55的(作为矢量的)光轴L’的和。在本实施方式中,二个照射机55、55上下等角地配置,所以光轴L成为水平,导引光G一边在上下方向上均等地扩散一边照射。
此外,还能够与测量机1的可测量角度相应地调整照射机55的配置角度。例如测量机1的铅垂方向的使用范围是+55°~-30°的情况下,能够以光轴L相比于水平稍稍成为上方向的方式调整照射机55的配置,能够照射与测量机1的规格相匹配的导引光G。
(导引光照射部的配置)
在此,说明导引光照射部50的配置。如图9所示,导引光照射部50的光轴L和镜筒部8的光轴L2在平面观察时平行,包含两光轴的各个铅垂面离开距离D。即,导引光照射部50从镜筒部8向水平方向偏离距离D地配置。
在此,将导引光G和光轴L2的交点设为交点Pmin,则在交点Pmin以后能够看到导引光G(参照图9中的箭头)。导引光G的水平方向的扩散角度与基础导引光G’的扩散角度α相等,所以将从测量机1(成为基准的中心点)到交点Pmin为止的距离设为Cx时,以下的关系成立。
tan(α/2)×Cx=D
在此,到交点Pmin为止的距离Cx是测量机1的最短使用距离Cmin时(Cx=Cmin),导引光G能够从测量机1的最短使用范围看到。将这时的两光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设为Dmax,则关系式如下。
tan(α/2)×Cmin=Dmax
在此,如果以水平方向的距离D为Dmax以下(Dmax>D)的方式配置导引光照射部50,则能够从测量机1的最短使用距离看到导引光G。即,导引光G的可视范围是和使导引光照射部50的光轴在水平面上与视准轴大体一致地配置的情况下同等的范围,不再有使光轴彼此在水平方向上平移的影响。因此,距离D满足tan(α/2)×Cmin>D。
例如,最短使用距离Cmin=900mm、导引光G的水平方向的扩散角度α=8°时,tan(8°/2)×900≈62.8mm,所以通过将导引光照射部50配置在从光轴L2向水平方向偏离62.8mm以下的位置,即使是从测量机1的最短使用距离的900mm离开的位置,也能够看到导引光G,导引光G的可视范围和使导引光照射部50的光轴在水平面上与视准轴大体一致地配置的情况基本同等。
此外,如果是在最短使用距离Cmin附近使用,则即便不受导引光G的引导,由于距离非常近,也能够看到测量机1的正面,所以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
多数情况下,导引光G从离开数米以上的地方被看到,所以这种程度的偏离距离完全可以忽略。首先,通过导引光G将作业者引导至打桩点P的附近之后,用棱镜60进行测距·测角,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打桩点P。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例。
图10中作为变形例示出测量机1A。测量机1A的窗6b’在罩部件6的正面沿上下方向延伸,进而连续地从正面的上端延伸至上面的中间,遍及正面上面这两个面形成。支承部件7、7是一对柱,位于它们之间的镜筒部8被设置于支承部件7、7的水平轴8A可转动地支承,还能够朝向正上方。导引光照射部50不是配置于镜筒部8的正上方,而是在水平方向上离开距离D地配置,在镜筒部8的上方只存在罩部件6。进而,把手部6a倾斜地设置,以避开上面中央。因此,能够将窗6b’延伸到罩部件6的上面而形成。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测量机1A的使用范围,能够将最大角度扩大到+90°附近。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内置的导引光照射部50中使用3个以上照射机55并将其等角度配置,还能够延伸导引光G的铅垂方向的照射范围。
图11表示作为另一变形例的测量机1B。在该方式中,导引光照射部50’的配置与镜筒部8的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大体一致。通过像这样构成,两者的铅垂方向的角度的关系相等,不需要考虑调整等。
此外,如图11所示,导引光照射部50能够通过水平轴50A旋转,可以利用一个支承部件7来保持。
或者也可以是,导引光照射部50以能够沿着垂直轴50B滑动的方式被支承部件7保持。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在铅垂方向上扩大导引光G的照射范围。另外,这种情况下,导引光窗6c也可以与上述构成相应地形成,在铅垂方向上延伸,或者进一步像窗6b’那样连续地延伸到上面。
这样的变形或组合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测量机,其具备:测量机主体,由基盘部和相对于该基盘部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旋转台座构成;导引光照射部,照射导引光,用于向测量作业员示出测量机主体的视准方向;以及罩部件,
所述测量机在所述旋转台座上设置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将测距光学系统的镜筒部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罩部件覆盖包含所述支承部件及所述镜筒部的测量机主体和导引光照射部,
所述测量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光由以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中心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的光构成,
所述导引光照射部以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镜筒部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方式,相对于所述镜筒部在水平方向上偏离地被所述支承部件保持,
将所述导引光的水平方向的照射角度设为α,将所述测量机主体的最短使用距离设为Cmin,则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光轴和所述镜筒部的光轴的水平偏离距离D满足tan(α/2)×Cmin>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机,
所述导引光照射部具备多个照射机,这些多个照射机照射以其光轴中心为边界而左右形态不同的基础导引光,
所述多个照射机在铅垂方向上并设多个,
从所述多个照射机分别照射的基础导引光的合成光作为导引光被看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量机,
所述罩部件在所述镜筒部的光轴上具有窗,所述窗从所述罩部件的大致底面到大致上面为止沿铅垂方向延伸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机,
所述窗从所述罩部件的大致底面延伸到大致上面,进而在上面还进一步延伸,遍及两个面连续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机,
以所述镜筒部的旋转轴和所述导引光照射部的导引光照射口在上下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所述导引光照射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机,
所述导引光照射部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滑动、或者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
CN202010748355.4A 2019-08-28 2020-07-30 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 Active CN112444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5973 2019-08-28
JP2019155973A JP7299669B2 (ja) 2019-08-28 2019-08-28 ガイド光照射部を備えた測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4236A true CN112444236A (zh) 2021-03-05
CN112444236B CN112444236B (zh) 2023-08-15

Family

ID=7223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8355.4A Active CN112444236B (zh) 2019-08-28 2020-07-30 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3329B2 (zh)
EP (1) EP3786580A1 (zh)
JP (1) JP7299669B2 (zh)
CN (1) CN1124442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9669B2 (ja) * 2019-08-28 2023-06-2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ガイド光照射部を備えた測量機
JPWO2022186304A1 (zh) 2021-03-02 2022-09-09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925U (ja) * 1991-09-26 1993-04-16 株式会社ソキア ガイド光装置
JP2000346645A (ja) * 1999-03-26 2000-12-15 Topcon Corp 測量装置
US20120242830A1 (en) * 2011-03-25 2012-09-27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Guide light device, survey apparatus having the guide light device, survey system using the survey apparatus, survey pole used in the survey system, and mobile wireless transceiver used in the survey system
CN104422430A (zh) * 2013-08-23 2015-03-18 株式会社拓普康 测量机以及测量操作系统
CN10474957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株式会社拓普康 测量装置
US20170082748A1 (en) * 2015-09-17 2017-03-23 Topcon Corporation Polygon mirror, fan beam output device, and survey system
CN107192380A (zh) * 2016-03-15 2017-09-22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测量功能的激光跟踪器
US20170356741A1 (en) * 2016-06-14 2017-12-14 Topcon Corporation Surve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6087B2 (ja) * 2008-03-21 2013-03-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測量装置及び測量システム
JP6209021B2 (ja) * 2013-08-23 2017-10-0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測量機
JP6965673B2 (ja) 2017-10-03 2021-11-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
JP7299669B2 (ja) * 2019-08-28 2023-06-2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ガイド光照射部を備えた測量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925U (ja) * 1991-09-26 1993-04-16 株式会社ソキア ガイド光装置
JP2000346645A (ja) * 1999-03-26 2000-12-15 Topcon Corp 測量装置
US20120242830A1 (en) * 2011-03-25 2012-09-27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Guide light device, survey apparatus having the guide light device, survey system using the survey apparatus, survey pole used in the survey system, and mobile wireless transceiver used in the survey system
CN104422430A (zh) * 2013-08-23 2015-03-18 株式会社拓普康 测量机以及测量操作系统
CN10474957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株式会社拓普康 测量装置
JP2015125099A (ja) * 2013-12-27 2015-07-06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測量装置
US20170082748A1 (en) * 2015-09-17 2017-03-23 Topcon Corporation Polygon mirror, fan beam output device, and survey system
CN107192380A (zh) * 2016-03-15 2017-09-22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测量功能的激光跟踪器
US20170356741A1 (en) * 2016-06-14 2017-12-14 Topcon Corporation Surve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9669B2 (ja) 2023-06-28
US11703329B2 (en) 2023-07-18
JP2021032818A (ja) 2021-03-01
CN112444236B (zh) 2023-08-15
US20210063153A1 (en) 2021-03-04
EP3786580A1 (en)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7324B2 (ja) 測量機及び測量作業システム
US5218770A (en) Surveying machine for construction work
JPH09210687A (ja) レーザレベル装置
JP7066322B2 (ja) 測量システム
JP6817097B2 (ja) 測量システム
US9523574B2 (en) Surveying instrument
JPH09250927A (ja) 測量システム
EP0631110A1 (en) Object reflector detecting apparatus
EP1321739B1 (en) Position measuring instrument
JP2000193454A (ja) 回転レ―ザ装置
JP2000356518A (ja) 位置検出装置
CN112444236B (zh) 具备导引光照射部的测量机
US20210124021A1 (en) Laser scanner
JP3609901B2 (ja) 測距装置
JPH11230747A (ja) レーザ照射装置
JP6913422B2 (ja) 測量システム
JPH11101642A (ja) ビーム像の水平調整方法およびビーム像水平調整装置
JP4267971B2 (ja) レーザ光線照準装置及び光軸補償方法
JP2627105B2 (ja) 工事用測量機械
JPH11257960A (ja) レーザー照射装置
JP2603556B2 (ja) 工事用測量機械
JP2021063678A (ja) 測量装置
JP3500683B2 (ja) 鉛直面レーザ投光装置
JP2024051640A (ja) 点群情報生成システム、点群情報生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点群情報生成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S6227641A (ja) レンズの射影特性測定装置における鏡位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