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902B - 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902B
CN112437902B CN201980021674.0A CN201980021674A CN112437902B CN 112437902 B CN112437902 B CN 112437902B CN 201980021674 A CN201980021674 A CN 201980021674A CN 112437902 B CN112437902 B CN 112437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linear
toner
monocarboxylic acid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16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7902A (zh
Inventor
小出真维
久米田淳
后藤盛之
木村雄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chuan Paper Making Co ltd
Fangzong O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chuan Paper Making Co ltd
Fangzong O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chuan Paper Making Co ltd, Fangzong O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chuan Paper Mak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3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7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能够对调色剂赋予低温定影性及耐热储存性,并且着色剂的分散性优异。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一种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包含:蜡a,其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以及,酯b,其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并且,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的羟基值是30以下。

Description

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该电子照像用调色剂含有该蜡组成物。
更佳地,本发明有关一种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该电子照像用调色剂含有该蜡组成物,该蜡组成物能够对调色剂赋予低温定影性,并且能够适合用于一种调色剂,该调色剂中含有的着色剂的分散性优异。
背景技术
电子照像方式的打印机、传真机、及具有这些功能的复印机等的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除了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热塑性树脂(黏结剂树脂)以外,还包含着色剂(碳黑、磁性粉、颜料等)、电荷控制剂、蜡,且根据需要而包含流动性赋予剂、清洁助剂、转印助剂。
调色剂,在定影步骤中受到定影辊的加热而软化,并且受到定影辊的压力,由此定影于印刷媒体表面,从而形成图像。作为调色剂中包含的调色剂用蜡的作用,存在2种,其中一种是改善定影特性的效果。此为下述锚固效果:因低温而发生渗出,在低温时强力维持对于记录用纸的密合性,从而防止低温偏移。另一种是下述脱模剂效果:因在高温时渗出,导致蜡覆盖定影辊表面,由此蜡进入调色剂与定影辊之间,且降低调色剂与定影辊的附着力,从而防止高温偏移。
近年来,对打印机、传真机、及复印机等的电子照相装置要求的性能高度化,除了要求改良装置,也对于这些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要求高功能化。伴随此情形,为了高画质而逐渐要求调色剂的着色剂、蜡的分散性良好。另外,由于启动的高速化、节约待机电力等,期望定影温度较低、耐偏移性优异且定影强度优异。
另外,全彩图像,一般是将洋红色(magenta)、青蓝色(cyan)、黄色及黑色的4种调色剂各自分成多次来加热熔融加以转印至转印材料上,从而形成图像。此处所用的调色剂,被要求加热时的熔融性及混色性良好,因此要求软化点及熔融黏度低。尤其是彩色调色剂,如果着色剂的浓度高且分散性差,则熔融时的黏度变高而熔融时的流动性下降,从而从滚筒上剥离的剥离性变差,且所谓的偏移性下降。另外,因熔融时的流动性下降导致通过叠合后的调色剂熔融而得的混色性恶化。
另外,如果着色剂或蜡的分散性差,则会损害透明性,因此也为了获得忠于原稿的彩色图像,要求着色剂或蜡的分散性良好。
作为显现低温定影性的方法,专利文献1揭示一种方法,其使用巴西棕榈蜡(carnauba wax)或米糠蜡(rice bran wax)的天然蜡等作为脱模剂。如果使用这些蜡,则能够显现低温定影性,但是脱膜性变得不足,有时无法充分显现耐偏移性。进一步地,这些天然蜡的着色剂的分散性差,而无法获得高质量图像。
专利文献2记载一种单酯,其具有特定的复黏度(complex viscosity)。此复黏度的单酯蜡,虽然定影性良好,但是由于合成单酯蜡时使用硫酸作为催化剂,并在240℃的高温实行反应,因此所获得的酯蜡发生明显的着色,有时在彩色印刷时的颜色再现性或着色剂分散性的点等会成为问题。
专利文献3揭示一种调色剂,其是使用作为脱模剂的巴西棕榈蜡与无极性石蜡的混合物而得。
根据此技术,只要使用作为脱模剂的巴西棕榈蜡与无极性石蜡的混合物,并且作为黏合树脂是将多元醇成分也就是环己烷二甲醇作为必要成分,且酸价为5~20mgKOH/g,则能够提供一种彩色调色剂,该彩色调色剂能够在不于定影装置中涂布定影油的情形下具有良好的定影性、光泽性、透明性、脱模性。
然而,即便以上述方式提高树脂的酸价,无极性的石蜡仍具有难以确保良好的分散性的问题。
如此一来,要求一种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具有低温定影性,其中,蜡及着色剂的分散性优异。另外,要求一种调色剂,其即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凝集。也就是说,需要一种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能够改善耐热储存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62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156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87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能够对调色剂适当地赋予耐热储存性及低温定影性,进一步不会被树脂的带电性左右,且着色剂的分散性优异。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专心研究,结果发现一种组成物,其由单酯蜡a与特定的酯b所构成,该单酯蜡a是由直链单羧酸及直链单醇所构成,通过使用该组成物作为调色剂用蜡,能够提升着色剂的分散性,并且能够赋予耐热储存性及低温定影性。
也就是说,本发明包括以下方案:
<1>一种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包含:蜡a,其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以及,酯b,其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此处,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的羟基值是30以下。
<2>如<1>所述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中,在上述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中,直链单羧酸的碳数为20~24,直链单醇的碳数为22~38。
<3>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中,含有质量比为1:4~4:1的蜡a以及酯b。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中,羟基值为30以上且碘价为13以下。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中,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是饱和直链单羧酸与饱和直链单醇的单酯。进一步地,混合羧酸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饱和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饱和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其中,蜡a包含60wt.%以上的直链状单酯。
<7>一种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含有<1>~<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
<8>如<7>所述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用蜡组成物的添加量为2~20wt.%。
发明效果
通过将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与调色剂混合,能够使调色剂中含有的着色剂的分散性优异,且能够对调色剂赋予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及耐热储存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本发明的蜡组成物,含有:蜡a,其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以及,酯b,其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以下,说明各成分。
蜡a
在本发明中,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较理想的是羟基值为30以下。蜡a的羟基值,不仅源自单酯中的羟基,还源自游离醇或树脂组分等。因此,如果羟基值超过30,则耐热稳定性下降,带电性下降,由此图像可能下降。另外,如果羟基值超过30,则与酯b的相溶性变低,即便提高蜡组成物的羟基值,也只有蜡a会凝集,从而分散性下降。另外,该单酯,较理想的是碳数为42以上的直链状单酯。如果碳链具有分支结构,则与调色剂中包含的黏合树脂的相溶性上升,从而定影脱模效果变小,因此需要使用直链状单酯。进一步地,蜡a,较理想的是包含直链状饱和单酯作为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通过单酯饱和,从而不易受到氧化,且耐热稳定性亦提升。蜡a,可包含直链状不饱和单酯,来取代直链状饱和单酯;或者,除了直链状饱和单酯以外,还可包含直链状不饱和单酯。
蜡a中的直链状单酯的含量,较佳是包含40wt.%以上,更佳是60wt.%以上,进一步更佳是80wt.%以上。含量越多,定影脱模性越良好,因脱模剂附着于出纸口所导致的污染越少。当少于40wt.%时,定影脱模性差,有可能产生因脱模剂附着于出纸口所导致的污染。直链状单酯的含量,能够通过例如气相层析来测定。
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直链状单酯的例子,可列举:合成酯化合物、天然酯蜡等。
合成酯化合物,能够通过直链状高级醇与直链状高级羧酸或直链状高级羧酸卤化物的酯化反应来获得。
作为直链状高级醇,可列举例如:十八烷醇、二十烷醇、二十二烷醇、二十四烷醇、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等。
作为直链状高级羧酸,可列举例如: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八烷酸、三十烷酸等。
作为合成酯化合物的制作方法,可列举例如下述方法:首先,对直链状高级醇成分使用过剩的直链状高级羧酸来实行酯化反应(缩合反应),并通过使用碱性水溶液来实行的脱酸,来去除过剩的直链状高级羧酸。在此反应中,可根据需要而使用催化剂。另外,酯化反应是伴随脱水的平衡反应,因此可一面馏除系统中的水一面实行。反应能够在下述程度的高温实行:能够馏除系统中的水,且反应原材料不会从系统逃逸。
天然酯蜡,是将从动植物中采取出来的蜡加以分离及精制而获得。
作为该天然酯蜡的例子,可列举:小烛树蜡(candelilla wax)、巴西棕榈蜡、米糠蜡、日本蜡、荷荷芭油(Jojoba oil)、蜂蜡(beeswax)、羊毛脂蜡(lanolin wax)、褐煤蜡(montan wax)、向日葵蜡等。然而,天然酯蜡是由多种的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因此根据情况而需要进行分离及精制来使用。其中,米糠蜡、向日葵蜡,由于碳数为20~24的饱和直链脂肪酸与碳数为22~38的饱和直链醇的单酯含量较多,且羟基值为30以下,因此较佳。羟基值,较佳是1~30,更佳是1~20。再者,巴西棕榈蜡含有游离醇和树脂等,且羟基值为35而较高。从此观点而言,蜡a,较理想是巴西棕榈蜡以外的蜡。
米糠蜡的制造方法
米糠蜡,是通过对萃取自米糠的米糠油(米原油)的精制步骤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粗蜡进行精蜡(精制)来获得。此粗蜡中,包含55~65wt.%左右的蜡组分(酯蜡)、20~30wt.%左右的游离脂肪酸、5~15wt.%左右的三酸甘油酯。通过去除粗蜡中的由游离脂肪酸及三酸甘油酯所组成的软蜡,能够获得一种米糠蜡,该米糠蜡以脂肪酸醇酯作为主要成分,该脂肪酸醇酯是由碳数为22~24左右的饱和直链单羧酸与碳数为24~38左右的饱和直链单醇所构成。所谓主要成分,表示饱和直链酯蜡在米糠蜡组成物中所占的掺合比较高,例如,100质量份的米糠蜡组成物中的饱和直链酯的含量可以是60质量份以上且99质量份以下,进一步可以是75质量份以上且98质量份以下。另外,米糠蜡由于树脂等的极性物质较少,因此羟基值是30以下。作为去除粗蜡中的由游离脂肪酸及三酸甘油酯所组成的软蜡的方法,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通过反复进行使用有机溶剂并以再结晶法而获得的方法或精制时促进酯化的方法、对米糠蜡添加多元醇来加以酯化的方法、在加热减压下使米糠蜡熔融的方法等公知的米糠蜡的精制方法、将精制方法加以组合等,从而去除、减少游离脂肪酸与杂质的低熔点的三酸甘油酯类及脂肪族烃。另外,亦能够适当应用下述精制方法:通过在加温下将萃取自米糠的粗蜡与乙醇的混合物加以搅拌,来分离成包含蜡的胶体粒子与包含软蜡的乙醇成分后,从上述含胶体的液体中回收胶体粒子。
酯b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用组成物的酯b,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其调制方法并无限定,只要满足上述要件即可。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可以是饱和直链单羧酸,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亦可以是饱和直链单羧酸。由此,蜡组成物不易受到氧化,且耐热稳定性亦提升。再者,构成酯b的直链单羧酸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不饱和。
作为酯b,可使用例如通过下述方式来分离而得的酯:对天然存在的葵花油等的油脂单独实行硬化、萃取、蒸馏、过滤、晶析、管柱层析等的精制处理,或将多种的该精制处理加以组合来实行。另外,存在下述方法:以单一组成的羧酸与甘油作为原料来合成酯后,以具有上述羧酸组成的方式掺合各种酯来进行制备的方法;或者,以所合成的酯达成上述羧酸组成的方式,预先制备作为原料的单羧酸后,使其酯化来进行制备的方法等。当实行酯化时,可列举例如下述制造方法:通过氧化反应来实行的合成法;利用通过羧酸及其衍生物来进行的合成、通过羧酸化合物与醇化合物来进行的脱水缩合反应的方法;通过酸卤化物与醇化合物来进行的反应;酯交换反应等。反应时,可使用催化剂,作为催化剂,可列举酸性催化剂或碱性催化剂,例如乙酸锌、钛化合物。进行反应时,是以原料羧酸与原料醇的等量摩尔比进行反应,或过量添加其中一成分来使其反应。然后,可通过再结晶法、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来实行精制。
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可由下述化学式表示,可列举例如:羟基十四烷酸、羟基十六烷酸、羟基十八烷酸、羟基二十烷酸、羟基二十二烷酸等;其中,更佳是碳数为18的羟基十八烷酸。羟基的位置,并无特别限定,较佳是羟基位于12位上的12-羟基十八烷酸。
CH3-[CH2]x-CHOH-[CH2]y-COOH
上述式中,上式的x、y是满足9≦x+y≦21(即x+y=(碳数)-3)的0以上的整数。
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可由下述化学式表示,可列举例如: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等。
CH3-[CH2]z-COOH
上述式中,上式的z是满足10≦z≦22(即z=(碳数)-2)的整数。
构成酯b的羧酸,较佳是由60wt.%以上的具有羟基且碳数为18的直链饱和单羧酸所构成,若在65~95wt.%的范围内则进一步更佳。若具有羟基且碳数为18的直链饱和单羧酸为60wt.%以上,则调色剂的脱模性变良好,且在印刷图像上不易发生缠绕或低温偏移,因而较佳。
在酯b中,当构成具有羟基的直链单羧酸及不含羟基的直链单羧酸的骨架的碳数为12以上时,即便在温度为50℃左右的温度环境下保存,也不易发生调色剂粒子结块;当该碳数为24以下时,调色剂的脱模性变良好,且在印刷图像上不易发生缠绕或低温偏移,因而较佳。进一步地,构成具有羟基的直链单羧酸及不含羟基的直链单羧酸的骨架的碳数为14~22的直链单羧酸,由于在印刷图像上防止用纸缠绕在定影辊上的效果及防止低温偏移的效果变明显,因此较佳。
酯b的酸价,较佳是3mgKOH/g以下,进一步更佳是2mgKOH/g。当酸价为3mgKOH/g以下时,在带电性及高温保存时的稳定性方面较佳。
蜡组成物
本发明的蜡组成物,较佳是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及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的质量比为1:4~4:1,更佳是2:3~3:2。从着色剂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较佳是将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的含量设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另一方面,从脱模性及耐挥发性的观点而言,较佳是将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的含量,设为上述上限值以下。
再者,能够将各1种或2种以上的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与1种或2种以上的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掺合。
如此一来,根据需要而以一定的比率来混合上述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及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由此所获得的蜡组成物,能够提升调色剂组成物中的蜡及着色剂的分散性。此机制被认为如下。
在单独的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蜡的情况下,极性较低且结晶性较高,因此蜡暂时溶解后进行固化时,只有蜡会凝集、结晶化,因而蜡的分散性下降,从而可能发生印字不良。另一方面,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具有极性较高的羟基,因此与着色剂的亲和性较高,有助于着色剂在黏着剂树脂中的分散性,但是蜡的分散性较差,当单独掺合于调色剂中时,虽然着色剂的分散性提升,但是可能发生脱模不良或保存性恶化。
推测通过组合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及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来造成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的结晶性或结晶化行为、极性改变,由此显著改善因单独的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所引起的凝集或结晶化而导致分散性下降的情形,并且也能够大幅改善因单独的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所引起的脱模不良或保存性恶化,从而提升蜡及着色剂在调色剂组成中的分散性。再者,酯b由于在分子内具有羟基,因此与蜡a不同,即便存在大量羟基,亦不会发生因游离醇等而损害耐热稳定性的情形。相反地,酯b的羟基有助于提升蜡组成物的分散性等。
本发明的蜡组成物,较佳是:在通过示差扫描热卡计(DSC)所测得的吸热曲线中,最大吸热峰的峰顶温度为60℃以上且100℃以下;更佳是70℃以上且90℃以下。如果用于本发明的蜡组成物的峰顶温度为上述下限温度以上,则调色剂中的结晶度不会变低,且不会使保存性或显影性下降,因此较佳。另外,如果是上述上限温度以下,则调色剂的定影温度不会提高,因此较佳。
本发明的蜡组成物,较佳是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及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的羟基值为30以上,且碘价为13以下。
当蜡组成物中的羟基值过低时,极性较低且对于着色剂的亲和性较低,因此着色剂在黏结剂树脂中的分散性下降,从而可能发生印字不良,因此较佳是30mgKOH/g以上且160mgKOH/g以下。进一步地,当蜡组成物的碘价过高时,蜡会单独凝集且分散性下降,在印刷图像上变得容易发生缠绕或低温偏移,因此较理想是13以下。再者,碘价的下限值,通常是0.01mg。进一步地,蜡组成物,较佳是酸价为10mgKOH/g以下。如果酸价为10mgKOH/g以上,则极性变低,从而分散性可能恶化,因此酸价较佳是10mgKOH/g以下,从而含有本发明的蜡组成物的调色剂的带电性会进一步更良好。再者,蜡a的酸价的下限值,通常是0.01mgKOH/g。
此处,蜡组成物的碘价,是根据依照日本油化学会的“2003年版基准油脂分析试验法”的日本油化学会(JOCS)2.3.4.1-2013的方法所测得的值。同样地,酸价,能够依照JOCS2.3.1-2013来测定。蜡组成物及蜡a的羟基值,能够依照JOCS 2.3.6.2-2013来测定。
蜡组成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蜡组成物,能够根据公知的方法来制造。可通过例如下述方式来制造:制造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后,掺合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进一步掺合下述的黏合树脂等。
从质量的偏差的观点而言,较佳是:将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及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b,加热至熔点以上,然后均匀地混合后,实行过滤、冷却、微粒子化等。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来获得的本发明的蜡组成物,能够对调色剂赋予低温定影性,并且能够通过着色剂良好地分散来达成高画质化。因此,本发明能够适合地使用作为调色剂用蜡组成物。
本发明的蜡组成物,能够与黏合树脂(也称为黏结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等一起掺合,并根据通常的制法来制造调色剂。相对于调色剂整体100质量份,调色剂中的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的掺合量(添加量),通常是1~20质量份,较佳是2~20质量份,进一步更佳是8~20质量份,特佳是12~20质量份。通过下限值在上述范围内,调色剂的耐热储存性能够良好地显现;通过上限值在上述范围内,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够良好地显现。本发明的蜡组成物,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优异,因此即便提高添加量,也能够在不变成块状的情况下存在于调色剂内。调色剂中,能够单独掺合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或将2种以上混合来加以掺合。确认调色剂是否含有蜡组成物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例如下述方法:将能够选择性地溶解调色剂中的蜡成分的有机溶剂与调色剂加以搅拌。对通过搅拌所获得的萃取液进行干燥,即能够在残渣物中获得白色的固体物(蜡)。
使用例如红外线光分析装置(傅立叶红外线光谱仪(FT-IR))、示差扫描热量分析装置(DSC)、热裂解(气相层析质谱仪(GC/MS))装置来测定该萃取物。通过与各种蜡及酯b的羟基的标准峰进行比较,能够特定出蜡a及酯b的各结构。进一步地,通过定量分析构成蜡a的酯的高级醇的峰与构成酯b的具有羟基的羧酸的峰,能够计算蜡a与酯b的质量比率。
再者,作为黏合树脂、着色剂及电荷控制剂的具体例,如以下所述,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
黏合树脂
作为黏合树脂,可列举:聚酯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烯烃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α-烯烃树脂等)、乙烯基系树脂(例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聚酰胺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胺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苯醚系树脂、萜烯酚树脂、聚乳酸树脂、氢化松香、环化橡胶、环烯烃共聚物树脂等。这些黏合树脂,能够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从能够以良好平衡的方式满足调色剂的画质特性、耐久性、生产性等的要求这样的观点而言,较佳是聚酯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
着色剂
着色剂,可以是黑色用颜料、洋红色用颜料、青蓝色用颜料、黄色用颜料或其他颜色的颜料。作为黑色用颜料,可单独或混合使用:灯黑、热碳黑(thermal black)、乙炔黑、槽黑(channel black)、炉黑(furnace black)等的碳黑;苯胺黑(nigrosine)染料等;作为洋红色用颜料,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孟加拉国玫瑰红(rose bengal)、杜邦油红(DuPont oilred)、颜色索引(C.I.)颜料红(pigment re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39、40、41、48、49、50、51、52、53、54、55、57、58、60、63、64、68、81、83、87、88、89、90、112、114、122、123、163、202、206、207、209;C.I.颜料紫19;C.I.紫1、2、10、13、15、23、29、35等;作为青蓝色用颜料,可单独或混合使用:苯胺蓝、油溶蓝(Calco oil blue)、群青蓝(ultramarine blue)、亚甲基蓝氯化物、酞青蓝、C.I.颜料蓝2、3、15、16、17;C.I.溴靛蓝(vat blue)6;C.I.酸性蓝(acid blue)45等;作为黄色用颜料,可单独或混合使用:铬黄、喹啉黄(quinoline yellow)、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5、16、17、23、65、73、74、83、93、97、128、155、180。尤其由于混色性良好且颜色的再现性优异,因此作为全彩用的较佳的着色剂,洋红色可列举C.I.颜料红57、122,青蓝色可列举C.I.颜料蓝15,黄色可列举C.I.颜料黄17、93、155、180。
带电控制剂
作为正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可列举例如:苯胺黑及通过脂肪酸金属盐等而得的改质物;1-羟基-4-萘磺酸三丁基苯甲基铵盐、四氟硼酸四丁基铵等的四级铵盐;氧化二丁基锡、氧化二辛基锡、氧化二环己基锡等的氧化二有机锡;硼酸二丁基锡、硼酸二辛基锡、硼酸二环己基锡等的硼酸二有机锡;吡啶鎓盐、吖嗪、三苯基甲烷系化合物、具有阳离子性官能基的低分子量聚合物等。这些正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可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正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之中,能够较佳地使用苯胺黑系化合物、四级铵盐。作为负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可列举例如:乙酰丙酮金属错合物、单偶氮金属错合物、萘甲酸系的金属错合物或盐、或是水杨酸系的金属错合物或盐等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螯合化合物、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基的低分子量聚合物等
这些负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可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负带电性的带电控制剂之中,能够较佳地使用水杨酸系金属错合物、单偶氮金属错合物。相对于黏合树脂100重量份,带电控制剂的含量,通常在0.1~5.0重量份的范围内,较佳是0.5~3.0重量份。
实施例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成物的制造例、及其评估方法,由此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调色剂用蜡组成物
依以下所示的配方来制备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1)~(C-5)及比较用的蜡组成物,所获得的蜡组成物的着色剂的分散性如表1所示。再者,(C-1)~(C-5)对应于实施例1~5。
制备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1)
采取480g的米糠蜡(直链状单酯含率为90%)、120g的氢化蓖麻油(a):(b)=4:1至安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叶片及冷却管的四口烧瓶中,并在氮气下以100℃进行加热熔融,然后以使内容物均匀的方式来进行加热搅拌30分钟。在室温下将此混合物放置冷却来使其固化,而获得蜡组成物(C-1)。米糠蜡的羟基值是8。
再者,直链状单酯的含量的测定,是通过以下方式实行:使用气相层析装置(岛津科学公司制造的GC-2025)及管柱(安捷伦制造的DB-1HT),并以汽化室条件为380℃、从150℃升温至370℃(5℃/分钟)、保持10分钟的条件来实行气相层析测定,然后计算直链状单酯的峰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关于以下C-2~C-4及D-1~D-5,也利用相同的方法来实行测定。
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2)
除了将米糠蜡:氢化蓖麻油的质量比调整成1:1(a):(b)=1:1以外,利用与(C-1)相同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2)。蜡组成中的米糠蜡的羟基值是8。
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3)
除了将米糠蜡:氢化蓖麻油的质量比调整成1:4(a):(b)=1:4以外,利用与(C-1)相同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3)。蜡组成中的米糠蜡的羟基值是8。
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4)
除了使用羟基值为25且直链单酯含率为78%的米糠蜡作为米糠蜡以外,利用与(C-2)相同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用蜡组成物(C-4)。
比较例1~5用的蜡组成物
关于调色剂用蜡组成物(D-1~D-5),除了以下变更点以外,利用与(C-1)相同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用蜡组成物。再者,(D-1)~(D-5)对应于比较例1~5。
制备蜡组成物(D-1)
(D-1)是使用聚乙烯蜡(三井化学公司制造的三井Hi-WAX 320P)来取代(C-1)的氢化蓖麻油而得。蜡组成中的米糠蜡的羟基值是8。
制备蜡组成物(D-2)
(D-2)是不使用氢化蓖麻油,单独使用米糠蜡而得。蜡组成中的米糠蜡的羟基值是8。
制备蜡组成物(D-3)
(D-3)是单独使用单羧酸来取代(C-3)的氢化蓖麻油而得。蜡组成中的米糠蜡的羟基值是8。
制备蜡组成物(D-4)
(D-4)是不使用米糠蜡,单独使用氢化蓖麻油而得。
制备蜡组成物(D-5)
(D-5)是使用巴西棕榈蜡来取代(C-2)的米糠蜡而得。蜡组成中的酯蜡的羟基值是38。
蜡组成物的评估方法
根据下述方法来评估(C-1)~(C-5)及(D-1)~(D-5)的蜡组成物的酸价、碘价及羟基值。
蜡组成物的酸价:依照JOCS(日本油化学会)2.3.1-2013。
(2)蜡组成物的碘价:依照JOCS(日本油化学会)2.3.1-2013。
(3)蜡组成物及蜡a的羟基值:依照JOCS(日本油化学会)2.3.6.2-2013。
(4)蜡组成物的热特性
评估(C-1)~(C-4)及(D-1)~(D-5)的蜡组成物的热特性。蜡组成物的热特性的测定中,是使用岛津科学公司制造的「DSC-50」。测定是将约20mg的蜡组成物C-1~C-3及D-1~D-3分别装入铝制的试料保持器中,并使用氧化铝作为参考材料来实行,在氮气气氛下(200ml/分钟)以5℃/分钟的条件来从常温℃升温至120℃后,再次以-5℃/分钟的条件来冷却至0℃后,再次以5℃/分钟的条件来升温至120℃,确认此时的热特性。其结果如下述表2~3所示。
使用蜡组成物来进行着色剂分散性评估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利用混合器来将(C-1)的蜡组成物分别与树脂(聚酯)、着色剂(颜料红)、电荷调整剂(具有阳离子性官能基的低分子量聚合物)等充分搅拌混合后,以双轴的熔融押出式揉合机在130~140℃的温度进行加热揉合。评估揉合物的分散状态。揉合后,进行冷却,并以切刀粉碎机来进行粗粉碎后,利用喷射研磨机来实习微粉碎,并加以分级,而获得各色相的调色剂。再者,将调色剂中的蜡组成物的添加量(含量)设为10wt.%。
另外,对部分的揉合混合物使用光学显微镜来实行剖面观察,并评估着色剂及脱模剂的分散性。具体而言,着色剂及蜡的分散性,是测定着色剂的最大块的区域直径,若小于3μm,则评估为○;若是3μm以上但小于6μm,则评估为△;若是6μm以上,则评估为×。另外,脱模剂的分散性,是测定着色剂的最大块的区域直径,若小于5μm,则评估为○;若是5μm以上但小于10μm,则评估为△;若是10μm以上,则评估为×。
○:着色剂粒子在没有凝集的情形下均匀地分散。
:确认到些许凝集。
×:凝集且观察到空隙。
耐热储存性
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含有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蜡组成物的调色剂的凝集度,并评估调色剂的耐热储存性。详细而言,是将20g的调色剂投入容量为200mL的塑料容器中,并静置于已设定为50℃的恒温恒湿器(ESPE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H-3KT”)中48小时,然后将其取出。继而,将网目为150μm、网目为75μm、网目为45μm的3种筛依序安装在粉末测试仪(Hosokawa Micro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T-S)上。在网目为150μm的筛上投入2g的耐热保存性评估用的调色剂。以变阻器刻度为2、时间为10秒的条件来筛选耐热保存性评估用的调色剂。测定残留于筛上的调色剂的质量。根据所测得的调色剂的质量,依照下述式子来计算调色剂的凝集度(wt.%)。将凝集度低于20wt.%的调色剂评估为调色剂的耐热保存性良好。
凝集度(wt.%)=a+b+c
a=网目为150μm的筛上的残留调色剂重量/2)×100
b=网目为75μm的筛上的残留调色剂重量/2)×100×(3/5)
c=网目为45μm的筛上的残留调色剂重量/2)×100×(1/5)
低温定影性
以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获得的调色剂作为测定对象,并将市售的复印机(MINOLTA公司制造,商品名:EP-870Z)的热定影辊的设定温度设定为120℃,然后实行具有未定影图像的转印纸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然后,对于所形成的定影图像,通过棉垫来实施摩擦,并根据下述式子来计算定影强度,设为低能量定影性的指标。
定影强度=(摩擦后的定影图像的图像浓度/摩擦前的定影图像的图像浓度)×100(%)
当定影强度为80%以上、70%以上但低于80%、60%以上~低于70%、低于60%时,低温定影性分别评估为◎、○、△、×。
实施例2~5
除了使用(C-2)~(C-4)的蜡组成物来取代(C-1)以外,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其中,实施例5是使用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来取代聚酯。关于实施例2~5,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行分散性、耐热储存性、低温定影性的评估。
比较例1~5
除了使用(D-1)~(D-5)的蜡组成物来取代(C-1)以外,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关于比较例1~5,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行分散性、耐热储存性、低温定影性的评估。实施例1~5及比较例1~5的评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表2
表3
如表1所示,实施例1~5的蜡组成物(C-1)~(C-4)皆酸价较低,且羟基值较高,因此极性较高的羟基与着色剂的亲和性提高,从而显示良好的着色剂的分散性。
表2及表3表示蜡组成物(C-1)~(C-4)及(D-1)~(D-5)的通过示差扫描热卡计(DSC)所测得的吸热曲线。根据表2的结果,借此使蜡的结晶性下降,显示良好的分散性,进一步吸热峰显示在60~100℃的范围内,因而是低温定影性优异的结果。如果使用这些组成物作为调色剂用蜡,则着色剂能够高度分散在黏结剂树脂中,从而能够有助于高画质化。
根据表1、表2及表3,比较例1~2的酸价明显较低,进一步吸热峰为锐角,当蜡暂时溶解后进行固化时,只有蜡会凝集、结晶化,结果蜡的分散性及着色剂的分散性较低。另外,比较例3虽然羟基值较低,但是酸价较高,因此极性较高,分散性为良好的结果,但是结果耐热储存性差。比较例4不含有米糠蜡而单独使用氢化蓖麻油,因此蜡的分散性恶化。比较例5是使用巴西棕榈蜡来取代米糠蜡。巴西棕榈蜡的直链状单酯的含率低,进一步亦含有大量的树脂等,因此即便蜡组成物中的羟基值是与实施例4相近的值,分散性仍较差。
由表1、表2及表3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着色剂的分散性良好且低温定影性良好,进一步耐热储存性优异,印字特性亦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蜡及使用该蜡而得的调色剂,该蜡的着色剂的分散性,透明性高,具有高质量图像特性,并且耐热储存性优异。

Claims (6)

1.一种含有蜡组成物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组成物包含:蜡a,其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以及,酯b,其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与甘油的酯;并且,所述包含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的蜡a的羟基值是30以下;
所述蜡组成物的羟基值为30以上且碘价为13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中,所述直链单羧酸的碳数为20~24,所述直链单醇的碳数为22~3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含有质量比为1:4~4:1的所述蜡a以及所述酯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链单羧酸与直链单醇的单酯是饱和直链单羧酸与饱和直链单醇的单酯,并且,所述混合羧酸是由具有1个羟基且碳数为12~24的饱和直链单羧酸及碳数为12~24的饱和直链单羧酸所组成的混合羧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a包含60wt.%以上的直链状单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组成物的添加量为2~20wt.%。
CN201980021674.0A 2018-07-23 2019-07-23 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 Active CN112437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7991 2018-07-23
JP2018-137991 2018-07-23
PCT/JP2019/028916 WO2020022351A1 (ja) 2018-07-23 2019-07-23 ワックス組成物及び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902A CN112437902A (zh) 2021-03-02
CN112437902B true CN112437902B (zh) 2023-12-12

Family

ID=6918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1674.0A Active CN112437902B (zh) 2018-07-23 2019-07-23 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41316A1 (zh)
EP (1) EP3828634A4 (zh)
JP (1) JP7065191B2 (zh)
CN (1) CN112437902B (zh)
TW (1) TWI769388B (zh)
WO (1) WO2020022351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144A (en) * 1989-07-10 1993-12-14 Tomoegawa Paper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static charge images
CN1364755A (zh) * 2001-01-12 2002-08-21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酯蜡及使用该蜡的调色剂
US6465145B1 (en) * 2001-06-08 2002-10-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Yellow developing agent
CN102378625A (zh) * 2009-03-31 2012-03-14 株式会社资生堂 皮肤外用剂
JP2012073305A (ja) * 2010-09-28 2012-04-12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CN103097962A (zh) * 2010-09-08 2013-05-08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JP201313740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CN103969975A (zh) * 2013-01-29 2014-08-0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45857A (ja) * 2015-02-06 2016-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JP2017142404A (ja) * 2016-02-10 2017-08-17 日油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2235A (zh) * 1972-12-28 1974-09-03
JPS59171691A (ja) * 1983-03-18 1984-09-28 Naigai Ink Seizo Kk 感圧感熱性カ−ボン複写紙
JPH0341465A (ja) * 1989-07-10 1991-02-2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102924B2 (ja) 1990-10-05 2000-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乾式トナー
JPH05320560A (ja) * 1992-05-20 1993-12-03 Tombow Pencil Co Ltd 固形画材組成物
JPH0641570A (ja) * 1992-07-21 1994-02-15 Nippon Oil Co Ltd 食品機械用グリース状油脂組成物
JPH07188590A (ja) * 1993-12-27 1995-07-25 Pentel Kk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描画材
JP3955270B2 (ja) 2003-03-24 2007-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4609142B2 (ja) * 2005-03-25 2011-0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製造方法
JP2008156245A (ja) * 2006-12-21 2008-07-10 Serarika Noda:Kk 油性化粧料
JP5276822B2 (ja) 2007-10-01 2013-08-28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未加硫ゴム用防着剤組成物
JP2012047914A (ja) * 2010-08-25 2012-03-08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8757B2 (ja) 2011-07-0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79638B2 (ja) * 2013-05-22 2018-08-29 日油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144A (en) * 1989-07-10 1993-12-14 Tomoegawa Paper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static charge images
CN1364755A (zh) * 2001-01-12 2002-08-21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酯蜡及使用该蜡的调色剂
US6465145B1 (en) * 2001-06-08 2002-10-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Yellow developing agent
CN102378625A (zh) * 2009-03-31 2012-03-14 株式会社资生堂 皮肤外用剂
CN103097962A (zh) * 2010-09-08 2013-05-08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JP2012073305A (ja) * 2010-09-28 2012-04-12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1313740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CN103969975A (zh) * 2013-01-29 2014-08-0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45857A (ja) * 2015-02-06 2016-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JP2017142404A (ja) * 2016-02-10 2017-08-17 日油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41316A1 (en) 2021-05-13
TWI769388B (zh) 2022-07-01
JPWO2020022351A1 (ja) 2021-08-02
WO2020022351A1 (ja) 2020-01-30
JP7065191B2 (ja) 2022-05-11
TW202008083A (zh) 2020-02-16
EP3828634A4 (en) 2022-04-06
EP3828634A1 (en) 2021-06-02
CN112437902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729B (zh) 电子照相用全色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JP6149582B2 (ja)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
JP2007155978A (ja) トナー
JP4846703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437902B (zh) 蜡组成物及电子照像用调色剂
JP5515803B2 (ja) 液体現像剤
JP4537291B2 (ja)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およびこれらのワックスを用いたトナー
JP4699305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5434472B2 (ja) 液体現像剤
US7407732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JP4001081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4029060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20003558A (ja)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及び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0520823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組成物
JP6662075B2 (ja)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組成物
JP2009092864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13805444A (zh) 调色剂用蜡
JP5515581B2 (ja) 液体現像剤
JP3025748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5321491A (ja) 正帯電性カラートナー。
JP2011081273A (ja) 液体現像剤
JP200530917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Liu et al. Chemically Produced Toner Containing a Binary Polyester Binder
JP2005309177A (ja) 正帯電性カラートナー。
JP2011076016A (ja) 液体現像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