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1255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1255B
CN112421255B CN202010777428.2A CN202010777428A CN112421255B CN 112421255 B CN112421255 B CN 112421255B CN 202010777428 A CN202010777428 A CN 202010777428A CN 112421255 B CN112421255 B CN 112421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waterproof
wire
waterproof portion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74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1255A (zh
Inventor
高田裕
南原慎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21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1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2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03Fi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or fluid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8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sleeves, e.g. for communication c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对接合有多条电线的导体的接合部赋予高防水性的线束。线束具有:第一电线束,包括多条电线;第二电线束,包括比所述第一电线束中的所述电线的条数少的条数的电线;接合部;以及防水部,所述接合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和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电线的导体露出的露出部接合,所述防水部将所述接合部、所述第一电线束的绝缘包覆部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电线束的绝缘包覆部的表面用树脂材料包覆为一体,第一包覆长度比第二包覆长度长,所述第一包覆长度是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所述第二包覆长度是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在包括多条电线的线束中,有时从各电线的绝缘包覆部露出的导体使用压接端子等相互接合,形成接合部(Splice)。具有那样的接合部的线束例如在专利文献1~3等中公开。以保护接合部使其避免与水接触为目的,有时包括接合部的部位由树脂材料等难以使水渗透的材料包覆。特别是在线束在汽车内等容易与水发生接触的环境中使用的情况下,对接合部实施防水变得重要。那样设置将接合部包覆的防水构件的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在专利文献1、2中,分别为了得到高防水性能而研讨了防水构件的结构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90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737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32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线束的接合部设置防水构件的情况下,从提高防水性的观点出发,如专利文献1、2那样在构成防水构件的材料上下功夫是有效的。但是,在该种防水构件中,防水构件的结构例如防水构件的各部的尺寸、防水构件和线束的其他的结构构件的关系等也按理给防水性能带来影响。通过研讨将接合部包覆的防水构件的结构,有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因此,以提供一种能够对接合有多条电线的导体的接合部赋予高防水性的线束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第一电线束、第二电线束、接合部以及防水部,所述第一电线束包括多条电线,所述第二电线束包括比所述第一电线束中的所述电线的条数少的条数的所述电线,所述电线具有导体和将所述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并具备所述导体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露出部,所述接合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露出部和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露出部接合,所述防水部将所述接合部、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用树脂材料包覆为一体,所述第一电线束的第一包覆长度比所述第二电线束的第二包覆长度长,所述第一包覆长度是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所述第二包覆长度是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线束能够对接合有多条电线的导体的接合部赋予高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侧视图。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填充到被片体包围的区域中的树脂材料。
图2A及图2B是示出上述线束的第一包覆区域中的截面的图。图2A和图2B示出不同的两个形态。
图3是示出通过模拟得到的、防水部的包覆长度和防水部的端缘的最大热应力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通过实测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相对于聚氯乙烯的粘合强度的高温耐久时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第一电线束、第二电线束、接合部以及防水部,所述第一电线束包括多条电线,所述第二电线束包括比所述第一电线束少的条数的所述电线,所述电线具有导体和将所述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并具备所述导体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露出部,所述接合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露出部和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露出部接合,所述防水部将所述接合部、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用树脂材料包覆为一体,作为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第一包覆长度比作为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第二包覆长度长。
在上述线束中,防水部将第一电线束及第二电线束的绝缘包覆部的表面与接合部包覆为一体。当具有这样的防水部的线束受到温度变化时,在构成电线的绝缘包覆部的材料和构成防水部的树脂材料中相对于温度变化的膨胀、收缩的举动不同,由此在绝缘包覆部与防水部之间容易产生热应力。构成电线束的电线的条数越多,该热应力越大,防水部越容易发生从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剥离。但是,在上述线束中,在电线的条数比第二电线束的电线的条数多的第一电线束中,作为被防水部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包覆长度变长。包覆长度越长,越能够降低防水部的端缘的热应力。其结果,当线束受到温度变化时,能够抑制在电线的条数较多的第一电线束的表面中、在防水部从端缘发生剥离而使防水性降低。
在此,所述第一包覆长度可以为所述第二包覆长度的4倍以上。于是,当线束受到温度变化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电线的条数比第二电线束的电线的条数多的第一电线束的表面中发生由热应力导致的剥离,容易维持高防水性。
也可以为,至少所述第一电线束侧的端缘的所述防水部的最大热应力小于所述树脂材料相对于所述绝缘包覆部的粘合强度。于是,即使在由于温度变化而在防水部的端缘产生热应力的情况下,通过防水部的粘合力,也容易抑制防水部从电线的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剥离。其结果,即使在受到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也容易维持防水部的防水性。
也可以为,至少所述第一电线束侧的端缘的所述防水部的最大热应力为0.5MPa以下。在该情况下,防水部的端缘的热应力被抑制得足够小,从而即使在线束受到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热应力导致的防水部的剥离。
也可以为,所述树脂材料相对于所述绝缘包覆部的粘合强度为0.5MPa以上。在该情况下,防水部成为牢固地粘合于电线的绝缘包覆部的表面的状态。因此,即使由于温度变化而在防水部产生热应力,也不易发生由于该热应力而使防水部从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剥离的情况。
也可以为,所述树脂材料相对于所述绝缘包覆部的粘合强度在将所述线束在温度85℃、湿度85%RH的环境中放置500小时后的状态下维持0.5MPa以上。在该情况下,构成防水部的树脂材料即使经过高温环境也维持高粘合性,容易保持防水部牢固地粘合于电线的绝缘包覆部的表面的状态。因此,即使由于经过高温环境而在防水部产生热应力,也能够抑制由于该热应力而使防水部从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剥离。其结果,在将线束在高温环境使用时也可保持高防水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束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束是具有接合有两个电线束的接合部、和将包括该接合部的区域包覆的防水部的线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反方向、直线状等表示构件的形状、配置的概念不仅包括几何上严格的概念,而且将作为线束及其构成构件而被容许的程度的偏差包含在范围内。另外,各种特性只有没有特别记载,就设为在大气中、室温下测量的值。
<线束的结构的概要>
首先,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束说明结构概要。将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的概要在图1中示出。
线束1具有第一电线束2和第二电线束3。第一电线束2包括多条电线4,第二电线束3包括条数比第一电线束2的条数少的电线4。构成第二电线束3的电线4无论是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在图示的形态中,第一电线束2包括三条电线4。第二电线束3仅包括一条电线4。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如该第二电线束3那样仅包括一条电线4的形态,也将其称为电线束。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电线束2及第二电线束3的电线4为全部相同的电线。
构成第一电线束2及第二电线束3的电线4分别具有导体41和将导体4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42(参照图2A、2B)。各电线4具有成为绝缘包覆部42被除去、导体41从绝缘包覆部42露出的状态的露出部。在本线束1中,构成第一电线束2的电线4中的一条(例如中央的一条)成为与构成第二电线束3的一条电线4连续的一条电线4(干线),在该干线的中间部被除去绝缘包覆部42而露出导体41,形成有露出部。在形成于该干线的中间部的露出部,通过接着说明的接合部5而接合有在构成第一电线束2的其他的电线4(支线)的端部形成的露出部。
在第一电线束2与第二电线束3之间形成有接合部5。接合部5将构成第一电线束2及第二电线束3的各电线4的露出部相互接合。第一电线束2和第二电线束3夹着接合部5向不同的方向。在图示的形态下,第一电线束2和第二电线束3夹着接合部5呈直线状相互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另外,在图示的形态中,在接合部5,通过使用压接端子51的紧固固定而接合有各电线4的露出部。另外,在接合部5,只要能够将构成各电线4的露出部的导体41相互电连接并且使其在物理上固装,利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露出部的接合都可以,除了使用压接端子51的方式之外,能够例示电阻焊、超声波焊接等焊接、软钎焊等、使用熔融金属的接合。在本线束1中,接合部5成为在从第一电线束1连续到第二电线束3的一条干线上作为第一电线束2而将两条支线接合的结构。
线束1进一步具有防水部6,防水部6将包括接合部5的区域用树脂材料包覆。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将接合部5、位于接合部5的两侧的第一包覆区域21及第二包覆区域31包覆为一体。在此,第一包覆区域21及第二包覆区域31是指各电线束2、3中构成各电线束2、3的电线4的导体41被绝缘包覆部42覆盖的部位。也就是说,防水部6将接合部5、第一电线束2的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以及第二电线束3的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包覆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作为由防水部6将第一包覆区域21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第一包覆长度L1比作为由防水部6将第二包覆区域31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第二包覆长度L2长。以这样的包覆长度L1、L2的大小的关系为代表,对防水部6的结构在后面详细说明。防水部6作为抑制水(也包括电解质;以下相同)向接合部5侵入的防水件而发挥作用。
线束1进一步具备片体7。片体7将防水部6的外周包围。片体7不是必须设置于线束1,但是通过预先设置,能够简便地进行防水部6的形成。例如,在透明的片体7的表面配置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由配置有该树脂组合物的片体7的面将线束1的包括接合部5的区域包进去即可。并且,通过从片体7的外侧进行光照射使树脂组合物固化,从而能够简便地形成将包括接合部5的区域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防水部6包覆的状态。另外,片体7也作为保护防水部6使其避免与外部物体接触等的保护构件而发挥作用。
构成线束1的各部的材料、尺寸不作特别限定,以下预先例示适当材料等。构成电线4的导体41可以由单线构成,但是优选由多根线材41a的集合体构成。构成线材41a的金属材料不作特别限定,能够例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体41无论仅由一种线材41a构成,还是包括两种以上线材41a都可以。另外,导体41除了金属线材41a之外,还可以包括由有机纤维等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构成的线材。构成电线4的绝缘包覆部42由绝缘性的聚合物材料构成。作为具体的聚合物材料,能够举出聚丙烯(PP)等聚烯烃、聚氯乙烯(PVC)等卤素系聚合物、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等。这些聚合物材料无论单独构成绝缘包覆部42还是混合两种以上都可以。也可以在聚合物材料中适当添加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能够举出阻燃剂、填充剂、着色剂等。
各电线4的导体截面积及绝缘包覆部42的厚度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有效利用后面说明的、基于防水部6的应力缓和带来的防水性提高的效果等的观点出发,作为导体截面积,能够例示0.5mm2以上、5mm2以下的范围。另外,作为绝缘包覆部42的厚度,能够例示0.2mm以上、0.7mm以下的范围。
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也只要是绝缘性的聚合物材料,就不特别限定种类。但是,从简便地形成防水部6的观点出发,优选热塑性树脂、各种固化性树脂等通过在以流动性高的状态配置于预定部位后使其固化而能够形成防水部6的材料。特别是,作为树脂材料,优选使用固化性树脂。作为固化性树脂,能够例示光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湿气固化性树脂以及双液反应固化性树脂等。从防水部6的形成的简便性的观点出发,在这些树脂中也优选使用光固化性树脂。
关于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的树脂种类也不作特别限定,能够例示有机硅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等。其中,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较佳。作为光固化性的丙烯酸系树脂,能够适当地例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树脂、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树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树脂等。作为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无论仅使用一种还是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都可以。另外,也可以在树脂材料中适当添加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能够举出反应引发剂、阻燃剂、填充剂、着色剂等。
在线束1具备片体7的情况下,构成片体7的材料也只要是绝缘性的聚合物材料就不作特别限定。作为聚合物材料,能够例示聚丙烯等聚烯烃、PVC等卤素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也可以在聚合物材料中适当添加各种添加剂。另外,从隔着防水部6将片体7配置于接合部5的外周的预定区域并固定时的简便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片体7构成为具有粘合层的粘合带,在该粘合层配置有粘合剂或者粘结剂。在该情况下,设置有粘合层的面成为与防水部6相接触的面。另外,在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是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为了通过隔着片体7的光照射使树脂材料固化,优选片体7由将用于树脂材料固化的光透射的透明材料构成。
<防水部的结构>
在此,对设置于线束1的防水部6详细地说明。如上所述,防水部6是在线束1中将接合部5和第一包覆区域21及第二包覆区域31用树脂材料包覆为一体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作为由防水部6在第一包覆区域21中将第一电线束2的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第一包覆长度L1比作为由防水部6在第二包覆区域31中将第二电线束3的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的第二包覆长度L2长(L1>L2)。在此,第一包覆长度L1及第二包覆长度L2分别与在第一电线束2及第二电线束3中沿着轴线方向从面向接合部5的包覆区域21、31的端缘22、32的位置到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位置为止的距离对应。在防水部6处,电线4的条数多的第一电线束2侧的第一包覆长度L1比电线4的条数少的第二电线束3侧的第二包覆长度L2长,由此,即使有时线束1的接合部5或者其附近的部位受到温度变化,也能够确保防水部6对接合部5的防水性。
在线束1中,当接合部5或者其附近的部位受到温度变化时,防水部6及电线4的绝缘包覆部42发生膨胀、收缩。但是,防水部6和绝缘包覆部42通常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相对于温度变化的膨胀、收缩的举动相互不同。于是,当受到温度变化时,防水部6和绝缘包覆部42不易追随相互的变形,在防水部6与绝缘包覆部42之间产生热应力。由于该热应力,有时防水部6从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剥离。剥离在多数情况下从防水部6的端缘62、63引起。特别是在防水部6及绝缘包覆部42受到加热的情况下,伴随放置冷却时的收缩,容易产生防水部6的剥离。这是因为:作为防水件而通常使用的各种固化性树脂多数情况下热收缩率小于PVC、聚烯烃等经常用作电线4的绝缘包覆部42的材料的热收缩率,在使用那样的防水性材料构成防水部6的情况下,防水部6不易追随绝缘包覆部42的收缩。
当温度变化时在防水部6与绝缘包覆部42之间产生的热应力在构成一个电线束2(3)、被防水部6包覆的电线4的条数多的一方变大。这是因为: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膨胀、收缩的绝缘包覆部42的总体积变大。也就是说,构成电线束2(3)的电线4的条数越多,当温度变化时与防水部6之间产生的热应力越大,也容易引起由热应力导致的防水部6的剥离。
当温度变化时在电线4的绝缘包覆部42与防水部6之间产生的热应力能够在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中缓和。通过该应力缓和,能够使防水部6的剥离难以发生。将一个电线束2(3)的绝缘包覆部42包围的区域的长度越长,也就是说作为将包覆区域21(31)包覆的防水部6的长度的包覆长度L1(L2)越长,防水部6的应力缓和的效果越大。这是因为:能够参与应力缓和的树脂材料的量变多。其结果,防水部6的包覆长度L1(L2)越长,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最大热应力越小。这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也通过模拟示出。
另外,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最大热应力是指,关于在防水部6的露出于端缘62(63)的面(端面)所测量的热应力,在该面的各位置上使温度变化时所观测的热应力的最大值,值越小,表示防水部6的应力缓和的效果越大。应力缓和的效果越大,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最大热应力越小,越能够抑制防水部6以该端缘62(63)为起点相对于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发生剥离。
如上所述,构成一个电线束2(3)的电线4的条数越多,在该电线束2(3)的与将其包覆区域21(31)包覆的防水部6的界面上,当温度变化时越容易发生由热应力导致的剥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的防水部6中,构成电线束2的电线4的条数多的第一包覆区域21侧的包覆长度L1比构成电线束3的电线4的条数少的第二包覆区域31侧的包覆长度L2长,在第一包覆区域21中,防水部6的应力缓和的效果比第二包覆区域31更大地起作用。于是,在第一包覆区域21中,能够通过应力缓和将由于电线4的条数多的原因而产生的热应力减轻,能够将在第一包覆区域21侧的防水部6的端缘62产生的最大热应力抑制得较小。其结果,能够抑制防水部6在第一包覆区域21侧的端缘62中从电线4的表面剥离。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通过防水部6在电线4的条数多的第一电线束2中具有较长的包覆长度L1,从而即使经过温度变化,防水部6也与绝缘包覆部42密合,能够维持示出高防水性的状态。本线束1即使经过温度变化也能够维持高防水性,所以能够适当地适用于汽车内等有可能与水接触、而且频繁受到温度变化的环境。
第一包覆长度L1越长,在第一包覆区域21中通过应力缓和来抑制防水部6剥离的效果越大。例如,当预先将第一包覆长度L1设为第二包覆长度L2的4倍以上、进一步为5倍以上、另外7倍以上时,或者在第一电线束2的电线4的条数为第二电线束3的电线4的条数的N倍的情况下,当预先将第一包覆长度L1设为第二包覆长度L2的N倍以上、进一步为1.5N倍以上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包覆区域21中的防水部6的剥离。另外,优选预先将第一包覆长度L1设为15mm以上、进一步为20mm以上。第一包覆长度L1的上限不作特别设定,但是在抑制第一包覆区域21中的防水部6剥离的效果不饱和的范围内,从避免第一包覆长度L1过度变长等的观点出发,也可以预先设为第二包覆长度L2的12倍以下。另外,第二包覆长度L2也是当过短时,有可能不能抑制第二包覆区域31中的防水部6的剥离,所以例如优选预先确保绝缘包覆部42的厚度的4倍以上,更优选预先确保5倍以上。
关于构成第一电线束2及第二电线束3的电线4的条数,第一电线束2一方的条数多较好,不作特别限定。但是,构成第一电线束2的电线4的条数越多,另外,在第一电线束2和第二电线束3中电线4的条数相差越大,通过使第一包覆长度L1比第二包覆长度L2长而带来的抑制第一包覆区域21中的防水部6剥离的效果越大。构成第一电线束2的电线4的条数优选为三条以上。另外,构成第一电线束2的电线4的条数优选为构成第二电线束3的电线4的条数的2倍以上、进一步为3倍以上。
如上所述,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最大热应力越小,越容易抑制防水部6从电线4的表面剥离。优选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最大热应力至少在第一包覆区域21侧的端缘62、进一步在第二包覆区域31侧的端缘63也为0.7MPa以下、进一步为0.5MPa以下。于是,相对于在汽车内使用的线束中假定的温度变化,防水部6容易维持充分的防水性。防水部6的端缘62、63的最大热应力的大小如上所述,通过将包覆长度L1、L2加长而能够减小,但是也依赖于构成防水部6的具体的树脂材料。防水部6的特定位置上的最大热应力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的模拟来估算。
另外,在防水部6的端缘62、63产生热应力的情况下,防水部6越是与电线4的绝缘包覆部42牢固地密合,越不易发生剥离。因此,优选防水部6的最大热应力至少在第一包覆区域21侧的端缘62、优选在第二包覆区域31侧的端缘63也小于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相对于绝缘包覆部42的粘合强度。于是,当受到温度变化时,即使有时在防水部6的端缘62、63产生热应力,防水部6也不易从绝缘包覆部42的表面剥离,容易维持高防水性。树脂材料的粘合强度例如能够依据JIS K 6850,作为拉伸剪切粘合强度而测量。
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相对于绝缘包覆部42的粘合强度越大越优选,可以为0.5MPa以上、进一步为1.0MPa以上。另外,作为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也有在高温环境中引起改性、粘合强度降低的材料,但是从有效地抑制温度变化时的防水性降低的观点出发,作为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优选使用即使经过高温环境也能够保持高粘合强度的树脂材料。具体地讲,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相对于绝缘包覆部42的粘合强度优选在将两者粘合后在温度85℃、湿度85%RH的环境放置中500小时后的状态下维持0.3MPa以上、进一步为0.5MPa以上。
为了保护接合部5使其避免与水等接触,防水部6需要将接合部5的全周包覆,但是优选不仅接合部5,而且在两侧的包覆区域21、31中也由防水部6将全周包覆。即使是在防水部6的外周配置片体7的情况,也优选在片体7与接合部5之间、以及片体7与包覆区域21、31之间以将接合部5及包覆区域21、31的全周包覆的方式配置树脂材料,形成防水部6。通过在接合部5及包覆区域21、31的全周形成防水部6,从而将各电线束2、3包围,有助于热应力缓和的树脂材料的量变多,容易将防水部6的防水性提高。另外,从由于与外部物体等接触而导致的损伤的产生、绝缘性的降低出发,能够有效地保护接合部5。另外,从充分利用这些效果的观点出发,包覆区域21、31的外周的防水部6的厚度设为从构成包覆区域21、31的电线4的表面到防水部6的外缘为止的距离(图2A、2B中的距离t),只要为电线4的外径的50%以上即可,进一步为100%以上、另外为120%以上、150%以上。即使将防水部6的厚度增大到该厚度以上,通过缓和热应力而提高防水性的效果也难以进一步提高。
在包覆区域21、31中,防水部6可以为只是将第一电线束2、以及包括多条电线4的情况下的第二电线束3整体的外周包覆成筒状的结构,但是优选如图2A、2B中示出第一包覆区域21中的线束1的截面那样,除了树脂材料将电线束2的外周区域包覆之外,还具备在构成电线束2的电线4之间的区域填充有树脂材料的电线间填充部61。也就是说,优选在相邻的至少两条电线4之间具有间隙(图中用距离d表示),在该间隙中填充有树脂材料。在图2A所示的形态下,在各电线4之间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填充有树脂材料,形成有电线间填充部61。在图2B所示的形态下,在一部分电线4之间的区域填充树脂材料,形成有电线间填充部61。
通过防水部6具有电线间填充部61,从而在防水部6中树脂材料与电线4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将防水部6相对于电线4的密合性提高。另外,通过电线间填充部61的存在,将电线4包围、能够有助于热应力的缓和的树脂材料的量变多,因此在受到温度变化时缓和热应力、抑制防水部6的剥离的效果升高。因此,通过形成电线间填充部61,能够将防水部6的防水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如图2A那样在各电线间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形成电线间填充部61,可得到防水性提高优良的效果。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在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对防水部的包覆长度和热应力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另外,对高温环境中的树脂材料的粘合强度的变化进行实测,对与防水部的热应力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另外,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定。
[1]防水部的包覆长度和热应力的关系
[试验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在线束中对将包括接合部的区域包覆的防水部的包覆长度和防水部的端缘的最大热应力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模拟用CAE解析进行。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热应力解析,估算在线束的防水部的端缘产生的最大热应力。
作为模拟对象的模型,使用与图1所示的线束同样的线束1。构成电线束2、3的电线4的条数,针对第一电线束2设为三条,针对第二电线束3设为一条。第二电线束3侧的第二包覆长度L2固定为3mm,一边使第一电线束2侧的第一包覆长度L1变化一边进行模拟。从构成接合部5的压接端子51的中心到第一包覆区域21及第二包覆区域31的端缘22、32为止的距离分别为8mm。从模型省略片体7。
作为电线4,使用具有以下表1所示的尺寸的电线。绝缘包覆部的结构材料为PVC。在一个模型中使用的四条电线4全部相同。
【表1】
Figure BDA0002618966940000131
作为构成防水部6的树脂材料,适用丙烯酸系树脂。下面,与构成绝缘包覆部的PVC的物性一起预先列举丙烯酸树脂的物性。另外,在此适用的丙烯酸系树脂是与接下来的粘合强度的实测中使用的树脂材料对应的树脂。
<丙烯酸树脂>
·粘度(85℃):7mPa
·杨氏模量(室温):30mPa
·泊松比:0.4
·线膨胀率:150ppm
<PVC(电线包覆部)>
·杨氏模量(室温):8MPa
·杨氏模量(85℃):2MPa
·泊松比:0.4
·线膨胀率:280ppm
在线束1的第一包覆区域21中,如图2A那样在三条电线4各自与相邻的电线4之间设置距离d=0.1mm的间隙,在该间隙中填充树脂材料,形成电线间填充部61。另外,第一包覆区域21的外周部的防水部6的厚度t为0.5mm。
[试验结果]
图3中示出通过模拟而估算的、防水部的包覆长度(第一包覆长度L1)和第一包覆区域侧的防水部的端缘的最大热应力的关系。横轴表示包覆长度,纵轴表示最大热应力的解析结果。关于使用上述表1所示的尺寸不同的电线A~D的情况,分别示出结果。
在图3中,观看使用电线D的情况下的结果可知:越是将防水部的包覆长度加长,端缘的最大热应力越减小。关于使用电线B及电线C的情况也看到同样的倾向。该倾向被解释为是如下结果:防水部的包覆长度越长,能够有助于缓和与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之间的热应力的树脂材料的量变得越多。由此可以说,即使在构成电线束的电线的条数较多、容易产生较大热应力的情况下,通过将防水部的包覆长度加长,能够有效地缓和热应力。
当对使用尺寸不同的四种电线的情况下的最大热应力进行比较时,大致可看到如下倾向:越是电线的导体截面积大、绝缘包覆部厚的情况,最大热应力变得越大。该倾向是由于:绝缘包覆部的体积越大,在绝缘包覆部与防水部之间产生的应力越大。越是电线的导体截面积大、绝缘包覆部厚的情况,将包覆长度加长而导致的最大热应力的减少量越大。这表示:关于绝缘包覆部的体积大、产生大的热应力的情况,可显著得到通过将构成防水部的树脂材料的量增多而带来的应力缓和的效果。
关于使用数据点数多的电线D的情况,当进一步详细地研讨包覆长度和最大热应力的关系时,特别是在包覆长度比较短的区域,最大热应力相对于包覆长度的变化的降低幅度变大,当将包覆长度设为15mm以上时,与包覆长度为12mm的情况相比,最大热应力降低到80%以下,该值成为0.7MPa以下。0.7MPa的最大热应力与关于接着示出评价结果的丙烯酸系树脂经过500小时的高温耐久后的粘合强度大致相等。而且,当将包覆长度设为20mm以上时,最大热应力降低到包覆长度为12mm的情况的65%以下,成为0.5MPa以下。0.5MPa的最大热应力与关于接着示出评价结果的丙烯酸系树脂经过1000小时的高温耐久后的树脂材料的粘合强度大致相等。在使用比电线D的尺寸小的电线A~C的情况下,在包覆长度15mm以上的区域,最大热应力小于该0.5MPa的值。该结果可以说:在导体截面积为2mm2以下、另外绝缘包覆部的厚度为0.4mm以下的电线的情况下,通过将包覆长度设为15mm以上,能够有效地降低防水部的端缘的最大热应力。
[2]高温环境中的树脂材料的粘合强度的变化
[试验方法]
在此,对构成防水部的树脂材料的粘合强度进行测定,调查由高温耐久导致的变化。
作为树脂材料,使用具有光固化性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是在将聚碳酸酯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50质量份和丙烯酸异冰片酯50质量份混合的物质中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而添加二苯基(2,4,6-三甲氧基苯甲硫基)氧化膦0.3质量份和1-烃基环己基苯基酮1.5质量份而得到的组合物。
准备在两片PVC板的板面之间配置上述树脂组合物、并通过紫外光照射使树脂材料固化得到的物质作为用于测定粘合强度的试验片。针对该试验片,通过依据JIS K6850进行剪切粘合试验,从而测定拉伸剪切粘合强度。
粘合强度的测定也针对高温耐久后的状态进行。高温耐久条件为温度85℃、湿度85%RH。将上述试验片在该高温耐久条件下放置预定时间,在放置冷却到室温后,与上述同样地测量粘合强度。
[试验结果]
图4中示出伴随高温耐久的粘合强度的变化的测定结果。在图中,横轴表示耐久时间、也就是将试验片在高温耐久条件下放置的时间,纵轴表示针对各耐久时间测定的粘合强度的值。耐久时间为零的点是针对进行高温耐久前的初期状态的试验片测定的结果。
根据图4,通过经由高温耐久,树脂材料的粘合强度降低。而且,随着耐久时间变长,粘合强度的降低变大。粘合强度在初期状态下为2.0MPa以上,而当经过500小时的高温耐久时,降低到0.7MPa程度。然后,粘合强度的降低变得缓慢,当经过1000小时、另外2000小时的高温耐久时,粘合强度变为0.5MPa程度。以在该试验中使用的树脂材料为代表,当使用经过500小时的高温耐久、能够维持0.5MPa以上的粘合强度的树脂材料形成线束的防水部时,如在该试验中采用的高温耐久条件那样,在暴露于高温的环境中,即使有时在防水部与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之间产生热应力,也保持防水部粘合于绝缘包覆部的状态,可以说容易维持防水性。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线束
2 第一电线束
21 第一包覆区域
22 第一包覆区域的端缘
3 第二电线束
31 第二包覆区域
32 第二包覆区域的端缘
4 电线
41 导体
41a 线材
42 绝缘包覆部
5 接合部
51 压接端子
6 防水部
61 电线间填充部
62、63 防水部的端缘
7 片体
d 电线间距离
t 防水部的厚度
L1 第一包覆长度
L2 第二包覆长度

Claims (6)

1.一种线束,其中,
具有第一电线束、第二电线束、接合部以及防水部,
所述第一电线束包括多条电线,
所述第二电线束包括比所述第一电线束中的所述电线的条数少的条数的所述电线,
所述电线具有导体和将所述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并具备所述导体从所述绝缘包覆部露出的露出部,
所述接合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露出部和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露出部接合,
所述防水部将所述接合部、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用树脂材料包覆为一体,
第一包覆长度比第二包覆长度长,所述第一包覆长度是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一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所述第二包覆长度是由所述防水部将所述第二电线束的所述绝缘包覆部的表面包覆的区域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一包覆长度为所述第二包覆长度的4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至少所述第一电线束侧的端缘的所述防水部的最大热应力小于所述树脂材料相对于所述绝缘包覆部的粘合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至少所述第一电线束侧的端缘的所述防水部的最大热应力为0.5MPa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树脂材料相对于所述绝缘包覆部的粘合强度为0.5MPa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树脂材料相对于所述绝缘包覆部的粘合强度在将所述线束在温度85℃、湿度85%RH的环境中放置500小时后的状态下维持0.5MPa以上。
CN202010777428.2A 2019-08-21 2020-08-05 线束 Active CN112421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1494A JP7298388B2 (ja) 2019-08-21 2019-08-21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9-151494 2019-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255A CN112421255A (zh) 2021-02-26
CN112421255B true CN112421255B (zh) 2022-09-09

Family

ID=74645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7428.2A Active CN112421255B (zh) 2019-08-21 2020-08-05 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6711B2 (zh)
JP (2) JP7298388B2 (zh)
CN (1) CN11242125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1789A1 (de) * 1975-07-16 1977-02-03 Reinshagen Kabelwer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indungs- oder abzweigstueckes
JPH05315020A (ja) * 1992-05-12 1993-11-26 Nitto Denko Corp 電線接続部防水処理用カバ−
CN101189773A (zh) * 2005-06-02 2008-05-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端接头部分的防水方法和构造
CN101728791A (zh) * 2009-11-17 2010-06-09 芜湖明远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现场制作低压分支电缆头的方法
CN205211955U (zh) * 2015-12-23 2016-05-04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多线束合束引出线的防水结构
CN107394696A (zh) * 2017-09-06 2017-11-24 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基处理过程中电缆接头连接的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13369D0 (en) * 1987-06-08 1987-07-15 Raychem Pontoise Sa Coaxial cable splice
US4863535A (en) * 1987-12-09 1989-09-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lectrical environmental sealant and method
JPH079039U (ja) * 1991-04-24 1995-02-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リード線の防水構造
JP2894581B2 (ja) * 1993-05-24 1999-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CN100481618C (zh) * 2004-04-26 2009-04-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部分的防水结构和防水方法
JP5526732B2 (ja) * 2009-11-25 2014-06-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889047B2 (ja) * 2012-03-08 2016-03-2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絶縁防水部材及び絶縁防水方法
JP2015159070A (ja) 2014-02-25 2015-09-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264239B2 (ja) 2014-09-11 2018-0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393582B2 (ja) * 2014-10-30 2018-09-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172127B2 (ja) * 2014-11-28 2017-08-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585441B2 (ja) * 2015-09-17 2019-10-02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コイル、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6613147B2 (ja) * 2016-01-14 2019-11-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回復部品、電線束、及び絶縁電線被覆方法
JP6439743B2 (ja) 2016-04-27 2018-1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439742B2 (ja) * 2016-04-27 2018-1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8032589A (ja) 2016-08-26 2018-03-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8073774A (ja) 2016-11-04 2018-05-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WO2019082782A1 (ja) 2017-10-25 2019-05-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1789A1 (de) * 1975-07-16 1977-02-03 Reinshagen Kabelwer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indungs- oder abzweigstueckes
JPH05315020A (ja) * 1992-05-12 1993-11-26 Nitto Denko Corp 電線接続部防水処理用カバ−
CN101189773A (zh) * 2005-06-02 2008-05-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端接头部分的防水方法和构造
CN101728791A (zh) * 2009-11-17 2010-06-09 芜湖明远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现场制作低压分支电缆头的方法
CN205211955U (zh) * 2015-12-23 2016-05-04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多线束合束引出线的防水结构
CN107394696A (zh) * 2017-09-06 2017-11-24 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基处理过程中电缆接头连接的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57127A1 (en) 2021-02-25
US11776711B2 (en) 2023-10-03
JP7480893B2 (ja) 2024-05-10
CN112421255A (zh) 2021-02-26
JP7298388B2 (ja) 2023-06-27
JP2023121773A (ja) 2023-08-31
JP2021035129A (ja)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0244B (zh) 线束和线束的制造方法
JP5935518B2 (ja) 多芯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整線方法
WO2011078234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070235209A1 (en) Wiring component
KR20150048130A (ko) 전자 실드관
JP2017511957A (ja) 電気ケーブルおよび電気ケーブル束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3187004A (ja) コネクタ付電線
CN112421256B (zh) 线束
CN112421255B (zh) 线束
WO202000412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1065964A (ja) 止水部を備えたシールド電線および該シールド電線の止水部の形成方法
JP6754267B2 (ja) 電磁シールド管、電磁シールド管付電線、及び電磁シールド管付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5173008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止水剤
US20120024568A1 (en) Cable assembly
JP5110003B2 (ja)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KR101178559B1 (ko) 연성 다심케이블
JP7479277B2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5463948B2 (ja) 多段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37801A (ja) 絶縁電線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30189B2 (ja) 止水機能付きシールド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325796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2186097A (ja) コネクタ端子付配線材
JP2023070249A (ja) 電磁シールド構造、電磁シールド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17856111A (zh) 用于主功率电缆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